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人类首次登月采集的部分月尘被蟑螂吃了 “消化”后将拍卖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1969年带回地球的一小部分月球尘埃样本,50多年前经过蟑螂“消化”后,如今被拍卖,起拍价10000美元。 在拍卖行RR Auction官网上正在拍卖的是几只蟑螂尸体和从蟑螂里取出的月球尘埃。拍卖行称,这些从德国小蠊腹部取出的物质已经从月球尘埃变成了蟑螂食糜。而这些藏品来自圣保罗大学已故昆虫学家马里恩·布鲁克斯(Marion Brooks)博士。 1969年,阿波罗11号宇航员将大约47.5磅(约21.5千克)月球岩石带回地球。这些岩石在真空室中隔离了几周,研究无脊椎动物的科学家们随后收到大约4.5磅(约2千克),磨成小颗粒后用于研究昆虫和水生生物等暴露在月球岩石和尘埃中的反应。 实际上,在人类首次登陆月球任务之前,科学家们并不完全确定宇航员将会遇到什么。例如尽管大多数生物学家绝对肯定月球上没有任何本土生命,但他们不能完全排除宇航员不会带回可能威胁地球生命的病菌。所以当时宇航员、飞船和他们带回的所有东西都被隔离了21天。 月球接收实验室(LRL)是美国宇航局为了把去过月球的宇航员和月球材料与外界隔离而建造的特殊设施。实验在月球接收实验室内进行,昆虫通过月球颗粒与食物混合摄入,水生物种则通过水箱里接触。在实验中死亡的个体中,没有一个是由于暴露在月球尘埃中而死亡的。 但这还不够。美国宇航局聘请了马里恩·布鲁克斯研究吃过月壤的蟑螂,当时美国宇航局希望全面了解这种外星物质可能造成的任何不良影响。这些蟑螂尸体后来被转移到圣保罗大学让布鲁克斯做进一步研究。 布鲁克斯收到的月壤保存在8只蟑螂体内。她研究的一组蟑螂喂食了等量月壤和普通食物,另一组喂食的是消过毒的月壤。布鲁克斯将蟑螂解剖,准备组织切片,用显微镜研究,寻找因摄入地球外物质而引起病理状况的证据。 但她并没有发现疾病或病原体的证据,还观察到月球颗粒没有损害蟑螂的胃细胞。“我没有发现传染性病原体的证据。”当年布鲁克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也没有发现月球土壤对蟑螂有毒或有危险的迹象。 布鲁克斯和其他科研人员将《阿波罗11号:低等动物暴露于月球物质》(Apollo 11: Exposure of Lower Animals to Lunar Material)发表在1970年7月31日的《科学》杂志上,阐述了他们的发现,10种低等生物暴露在月球物质28天,未发现因接触月球物质而引起的病理影响。 布鲁克斯将一份组织切片、报道她研究的新闻剪报、明信片等放在一起,挂在墙上留作纪念。最中间放的是从生物试验中提取的月球样本颗粒和三只德国小蠊。2007年,布鲁克斯去世。三年后,这份纪念品连同66张载玻片以10000美元价格被拍卖。 而这次RR Auction的拍卖,起拍价10000美元,目前出价11000美元,RR Auction估价超40万美元,瓶子里的物质大约40毫克。竞拍者首次投标必须在美国东部时间6月23日下午6时前提交。 除了这份月球尘埃样本被拍卖,1970年苏联“月球16号”探测器从月球带回的总重约0.2克的三颗小沙砾,2018年在苏富比拍卖行以85.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今年4月,阿姆斯特朗1969年从月球带回来的一部分月球尘埃颗粒最终以504375美元被拍卖,这也是唯一一件得到NASA鉴定为真的合法出售的月球尘埃样本。
科技晚报丨人教社回应数学教材插画争议 苹果首次在俄罗斯被起诉
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今日,科技圈都发生了哪些故事,以下是要闻回顾: TOP关注 1、人教社回应数学教材插画争议 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表示,插画中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以往或其他版本的教材插画存在明显差距,担心会影响孩子审美发展。更有网友质疑插画刻意描绘儿童隐私部位不妥。对此,人教社回应数学教材插画争议,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中国新闻周刊) 2、人教Pad定价4380元,官网删除Pad价格 人教社也加入了近年来各教育和硬件巨头扎堆进入的学生平板电脑(Pad)业务。官网显示,人教Pad是人教社为中小学师生设计的智能教学终端,预装正版人教数字教材,分为两种配置,依据质保期限不同,定价不同,价格区间在3680元—4380元之间,与2022款iPad Air价位相似。人教Pad有两种配置,价格区间在3680元—4380元之间。5月27日下午,人教社官网已删去了关于人教Pad的配置及价格介绍,仅保留产品特点和用户反馈两栏。(中新经纬) 3、中国移动推出5G便民核酸采集工作站 中国移动宣布推出5G便民核酸采集工作站。据介绍,中国移动5G便民核酸采集工作站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几平方米的工作站内整合了门禁、消杀、温控、视频监控、5G云医护智联终端(5G PDA)等多种能力,满足核酸采样中身份核验、按压消毒、医废处理、信息上传、数据分析等全流程服务,有效提升采样效率。同时,为避免医护传染风险,工作站内部配备新风系统、冷暖空调、紫外线消杀等。(界面新闻) 大佬动态 4、腾讯音乐:刘炽平决定辞去公司董事职务 腾讯音乐发布公告,刘炽平决定辞去公司董事职务。同时,郑润明获任命为董事会成员。 5、阿里张勇说物流供应链是商业恢复关键 在2022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在疫情下,商业能够持续稳定的经营,是所有商家共同的核心关切。能够在不确定的疫情态势下,确定性地保障供应链和物流的稳定和畅通,商业才可能稳定经营,消费情绪和意愿才能更好地恢复。”(中新经纬) 6、库克向高中母校乐队捐10万美元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捐赠了10万美元,用于资助他在阿拉巴马州高中就读的乐队购买新乐器。1978年从罗伯茨代尔高中毕业的库克与学校的乐队项目有着特殊的联系,因为他曾在那里演奏长号。 7、扎克伯格称将大力投资元宇宙,但会烧掉很多钱 扎克伯格表示,他计划在公司的元宇宙雄心上大举投资,这将意味着公司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在该项目上损失“大量”资金。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扎克伯格称,随着人们逐渐建立起销售虚拟商品和服务的业务,元宇宙这种沉浸式的数字世界最终将从创作者经济中赚钱。“我们希望让每个人都尽可能买得起硬件,并确保数字经济增长。”扎克伯格表示。与此同时,Meta还赌定对Reels短视频服务的投资能够带来营收增长。 8、马斯克问网友信任富豪还是政客 埃隆·马斯克推特上发起民意调查,向他的9500多万粉丝询问他们是更不信任亿万富翁,还是政客?目前为止,他在社交媒体上的受访者大多表示,他们更不信任政客。在投票还有21个小时结束时,这次调查获得了大约106万次投票,其中78.4%的受访者表示政客更不受信任,21.6%更不信任富翁。 9、马斯克称美国经济衰退是好事 马斯克被网友问及是否认为美国经济正接近衰退时,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回复称:“这实际上是一件好事,把钱撒在傻瓜身上这件事已经持续得太久了,需要有一些破产出现。”在被问及此次衰退会持续多久,马斯克表示:“根据过去的经验,大约需要12到18个月。本质上是负现金流的公司(即价值破坏者)需要消亡,以便他们停止消耗资源。” 行业要闻 10、拼多多: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至237.94亿元 拼多多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第一季度,拼多多营收为人民币237.937亿元,同比增长7%;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5.995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9.054亿元;平均月活跃用户为7.513亿,同比增长4%。 11、正大集团与亿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泰国引进自动驾驶飞行器 正大集团与亿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计划在泰国建立合资公司,以开展自动驾驶飞行器的销售与城市空中交通(UAM)业务。 12、华为将于6月3日在日本推出配备扬声器的智能眼镜 华为日本法人华为日本公司(东京千代田区)将于6月3日推出配备扬声器和麦克风的眼镜,由华为与日本眼镜店OWNDAYS(东京品川区)联合开发,华为负责产品相关技术,OWNDAYS负责设计。产品可以与个人电脑及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无线连接,不戴耳机就可以参加网络会议等。该款产品售价约合人民币1742元,目前只在日本国内的OWNDAYS店铺销售。 13、以色列将推出无人驾驶飞行出租车:计划于2026年 以色列一家名为“五角形出租车”的公司正在研发飞行出租车。飞行出租车采用无人驾驶,分为载货款和载人款两种,载人款最多可搭载4名乘客,计划于2026年推出。据报道,驾车需要45分钟的一段路程,换用这种飞行出租车只需10分钟。(央视财经) 14、比亚迪:预计到今年年底,纯电动乘用车业务将覆盖巴西的45个主要城市 比亚迪5月27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022款唐EV已经开启预售,预售24小时累计订单突破8505辆。随着汉EV在巴西上市,比亚迪将进一步提高其在当地乘用车市场的知名度。预计到今年年底,比亚迪巴西分公司将携手各经销商将纯电动乘用车业务覆盖到巴西的45个主要城市,并计划在2023年底之前拥有100家指定经销商。 15、苹果首次在俄罗斯被起诉 由于拒绝将用户数据本地化,苹果公司首次在俄罗斯被起诉。消息指出,根据《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第8部分第13.11条,运营商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信息时未能遵守俄罗斯个人数据立法相关规定的义务将被追究责任。莫斯科塔甘斯基区第422号地方法院将于6月28日对此案进行审理。(财联社) 16、特斯拉欲扩建德国工厂 :面积将增加三分之一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广播公司(RBB)周四援引当地市长的话报道称,特斯拉公司已经提交了一份申请,拟在其德国工厂以东的100公顷地块上进一步扩建工厂,把工厂面积扩大三分之一。 17、蔚来在美招聘多个制造岗位,或将建造首个海外工厂 蔚来汽车正在招聘多个美国生产制造相关岗位人才。根据招聘岗位信息,蔚来有意在美国新建工厂。不过蔚来汽车对此回复表示,关于美国建厂一事暂无可披露的信息。据悉,蔚来招聘的岗位包括海外制造园区规划专家,车身工艺专家(海外项目)、海外规划和基础设施专家、海外物流项目经理等。其中在海外制造园区规划专家的岗位描述中,要求候选人需曾负责2个或以上完整的总图规划项目经验,其中至少1个美国项目总图规划经验。(AI财经社) 18、谷歌据悉正与印度政府谈判,拟加入印开放电商网络ONDC 印度政府在上月底启动数字商务开放网络(ONDC),试图结束亚马逊和沃尔玛在快速增长的印度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印度政府估计该国电子商务市场在2021年的商品总值超过550亿美元,到2029年末将增长到3500亿美元。 19、数字艺术电商平台“唯一艺术”披露A轮融资,发布web3.0元宇宙生态战略 近日,“唯一艺术”对外披露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成为国内少数获得两轮国有资本投资的数字艺术电商平台。日前,唯一艺术发布面向web3.0时代的元宇宙生态战略,携手战略伙伴、IP方、专家学者、先锋艺术家等布局web3.0,开启全新元宇宙征程,助力《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实施。(36氪) 20、去年中国居民财富居全球第二 据《中国财富报告2022》报告显示,总量层面,2021年中国居民财富总量达687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05-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达14.7%,远超美日。2021年预计户均资产可达134.4万元。结构层面,金融资产占比较低,实物资产占近七成。2021年中国实物资产占总财富比重高达69.3%,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全国住房市值达到476万亿元;金融资产占比30.7%(国是直通车) 产品资讯 21、戴森欲造人形机器人 英国家电设计公司戴森在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ICAR)上宣布,将在 10 年内推出可以做家务的人形机器人。在一段视频中,戴森展示了其可以做家务的机器人模型,它可以执行如收拾盘子、将漂白器放置到桌子上等较为基础的任务。(智东西) 坏消息 22、小米之家贴膜未明码标价被罚 近日,小米之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第六分公司被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00元。处罚事由显示,当事人提供贴膜服务,服务费为19.9元或者通过小米商城20米金兑换加0.01元,上述收费方式未明码标价。 23、游族网络:第一大股东所持2.43%公司股份被冻结 游族网络公司第一大股东林奇名下的公司部分股份存在被司法冻结及司法再冻结的情况。2022年5月26日林奇合计被冻结2222.2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3%。截至公告披露日,林奇所持股份累计被冻结4923.1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38%。 24、古鳌科技:控股股东陈崇军被司法冻结300万股 公司控股股东陈崇军被司法冻结3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2.31%,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0.86%。(界面新闻) 25、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被立案侦查 据平安北京官微消息,针对“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北京警方已对该公司立案侦查,目前,已将实验室法定代表人王某某(男,43岁)等人查获,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央视新闻) 26、推特股东起诉马斯克操纵市场:压低股价获利10亿元 推特公司投资者起诉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指控他操纵了公司的股价下跌。马斯克此前提出以440亿美元收购这家社交媒体平台。投资者表示,马斯克在3月14日之前买入了逾5%的推特股份,但他没有披露这一消息,从而为自己节省了1.56亿美元(约合10.5亿元人民币)。他们要求法院将这一诉讼列为集体诉讼,并寻求数额不明的惩罚性和补偿性损害赔偿。
不是所有的电子签都能帮你签合同
题图 | 视觉中国 卷土重来的疫情没有如我们所愿,让2022年拥有一个好的开端。 疫情肆虐下,停摆成了大多数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为了尽可能减少“停摆”带来的损失,线上办公再次成为日常。 然而,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做好了线上办公的准备,一些曾经简单的工作事项,变得困难重重,比如签约、签合同。毕竟没有人会随身携带实体公章,再加上不能保证时效的物流,让本就遭遇困境的企业行动更加缓慢,甚至出现因无法审批合同,项目停滞、合作延后等情况。 为了顺应新形势,很多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了电子签,试图运用这一新工具,将疫情带来的签单影响降至最低。 与此同时,深交所在近日发布的《关于支持实体经济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提出8项基本措施,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其中第5条明确“允许采用电子签章办理业务”:因受疫情影响,在提交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申报文件或信息披露文件时无法统一签名或盖章的市场主体,可以通过提供签字页电子扫描文档、电子签章等方式办理业务,提升业务办理效率。 更早之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发文,提出“因疫情影响无法及时提供实体签章的,可以暂以电子签章等代替,或者提交相关说明。” 对于企业端的需求与政策的变化,电子签约厂商有着直接感受,电子签约云平台上上签CEO万敏提到:“最近有很多原本需求不那么紧急的企业加快了转型电子签的步伐,因为交付使用的灵活度更高,电子签SaaS已经成为很多企业上线电子签项目的首选。” 被选中的电子签SaaS 在疫情的催化下,电子签SaaS不仅如万敏所说,软件交付的灵活程度更高,更开启了真正的智能化时代。SaaS 引领了软件技术架构、商业模式的迁移,加快了产品体验的迭代速度,还带来了数据的互联互通,使得业务数据可分析。 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软件即服务”。通俗来讲,如果把企业当作个人用户,那么SaaS就相当于我们手机上的各种APP,用户通过订阅和付费使用SaaS。公开资料显示,当前每个企业使用SaaS产品的数量从十几到三十不等,也正是如此,资本争相布局。 华兴资本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包凡曾谈到,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下,SaaS市场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每家企业都要采购很多种软件工具,就像我们每天购买消费品一样。 的确,好的SaaS产品是经久不衰的企业级消费品。一旦形成用户习惯,SaaS 产品可以沉淀一系列流程和数据,用户切换成本远高于消费品。当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以及企业所有的资料、数据都在 SaaS 平台上,业务由人员驱动变成由 SaaS 和数据驱动,迁移成本极高。 SaaS也是一门持续复利的生意。对客户来讲,SaaS 将他们的一次性开支变成定期的服务性消费,大幅降低了使用软件的门槛;对 SaaS 公司来讲,它们的销售模式变得可持续性、可预测。因此 SaaS 公司往往拥有很好的现金流,优秀 SaaS 公司长期能做到 35% 的自由现金流比率。 换句话说,SaaS类业务的现金流持续性更强。只是服务新客户的首年全额计入了营销费用等获客成本,而销售收入仅计算当年收入,短期账面亏损高,净利率为负,远低于传统软件公司。但是通过客户持续订阅获得收入并且无需再付出获客费用,SaaS的长期收入更具有可持续性。 相比前几年,中国电子签SaaS的市场成熟度已经大幅提高,成为众多企业管理签约业务的核心数字化工具。 早期,企业对电子签SaaS的顾虑多表现在法律有效性、平台数据安全性等。鸿星尔克法律顾问陈巧丹在最近的采访分享中提到,早期刚接触电子签时,鸿星尔克法务中心曾经查询过案例,也调研过相关地区法院,了解到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法官较为认可电子签法律效力之后,2019年才引进了上上签电子签SaaS。而现在,鸿星尔克采用电子签SaaS签署的合同已经超过总的合同签署量的一半。 电子签约SaaS显著改善了企业的管理效能。据ALB汤森路透对好丽友中国区法务及知识产权负责人、总法律顾问张剑君的采访:“2019年,我们引入了上上签,开始应用电子签约技术。无论是在经销商数据的动态管理,法务风控,还是合同管理协作,供应商网络管理等多个方面,我们的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据了解,在使用电子签SaaS之前,好丽友2000多家经销商遍布全国各地,外地合同签署完成至少耗费两到三周,经销商数字化管理进程缓慢。而且签署中的造假行为也不利于后期可能的诉讼工作。引入上上签之后,合同签署的真实有效性和经销商管理极大改观。 电子签SaaS不仅具备持续复利的收益能力,相比一般企业SaaS应用更具有网络效应:当一个部门或一家企业使用某一电子签平台时,会带动内部多个部门、上下游多家合作企业也使用该平台,进入同一网络。也就是说,电子签云平台依靠产品驱动即可以实现用户增长。 在客户认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电子签行业内不断传来融资成功的好消息,也让市场期待电子签SaaS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上市。 根据全球顶尖的云和 SaaS 投资机构BVP(Bessemer Ventures Partners) 最新发布的年度全球云报告,2021年全球上市云和SaaS公司的总市值1.6万亿,已上市的SaaS企业,平均业绩增速达到41.5%、平均毛利71.1%。未上市的“独角兽”也已经有上千家。 然而回顾中国电子签行业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直到现在仍未诞生一家规模化的SaaS巨头,难道中国电子签SaaS化是一个伪命题?这个问题需要回到电子签行业讨论。 SaaS不易,传统软件转型更难 中国电子签行业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蛰伏,e签宝创始人何一兵曾感慨:“做了13年,公司才发展了10几名员工”。 即使遇上SaaS的风口,业内首个客户数突破1000万家的SaaS厂商上上签创始人万敏也表示“坚持纯SaaS并不容易”。 SaaS不易,这是中国SaaS从业者的共同境遇。与C端APP不同,企业选用新兴的SaaS产品是谨慎的,需要反复评估和筛选的,毕竟企业惯性大,不容易轻易改变。 不止一位从业者跟虎嗅表示,在中国市场做SaaS起步很难。一位创始人透露,在中国做SaaS需要做好长期坐冷板凳的准备,首先前期的技术投入和壁垒构建是非常寂寞和艰难的,其次要做到同时灵活地服务多家大型客户,也需要经受考验。 作为云计算时代的产物,SaaS相比传统企业软件是一个全新的生意。首先SaaS是长在云上的,这也就与传统本地化软件区隔开来。其次,SaaS交付的是服务而不是卖软件的一锤子买卖,所以真正的SaaS企业在交付和服务上需要铺人力。再次SaaS是具有订阅的特性,一家SaaS厂商的续费率和增长性关键的判定指标。最后,由于SaaS产品的标准化特性,在规模效应下,SaaS厂商的理想状态是高毛利的模式。 行业专家戴珂认为:“本质上,软件业务与SaaS业务,是两种不同的生意逻辑:一个是以产品为中心,一个是以服务为中心。” 但是也存在这类情形:为了拿到更多的融资、更高的估值,一些传统电子签厂商举着SaaS大旗,实际上还是在做传统软件(OP)生意。 部分厂商之所以伪装SaaS而不真正转型SaaS,深层原因在于,传统软件厂商转型SaaS会更加困难。 不止一位投资人曾提到过,在中国,既想做标准化SaaS,又想做传统软件,基本上不会成功的。但这样的“前车之鉴”,并没有让中国市场的有些电子签企业放弃尝试从传统软件转型SaaS。毕竟传统企业软件行业已经到了规模化的天花板,企业软件也在向云转型。 不过,万敏曾在《为什么传统软件(OP)转云(SaaS)难如登天》一文中指出,传统软件转SaaS难于登天。其中技术问题还算是小问题,关于组织、运营、维护、服务、安全、性能等问题,更是如同隐藏在海平面下的冰山,稍不小心就如泰坦尼克撞上冰山,葬身海底。 时间是最好的“卸妆水”。 通过行业内一些投资人对SaaS的态度的转变——从持续看好到最后妥协——折射出了某些电子签传统软件厂商的现状:转型SaaS折戟,又回到传统业务的老路上。 因为传统软件企业和SaaS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前期在OP道路上越是发展壮大,后期转SaaS的时候就越发艰难。 15年前推出SaaS产品的SAP,终于在2021年由OP全面转SaaS,代价就是OP收入持续下降,经营利润发生较大下滑。SAP于2022/1/27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SAP 2021年全年总营收为278.42亿欧元,同比增长2%;税后利润为53.83亿欧元,同比增长2%;营业利润为46.59亿欧元,同比下降30%。 相对传统软件厂商而言,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原生SaaS企业发展则顺畅得多。早期的坚守和付出,将换来后期营收的高速成长。譬如前SAP CEO Bill McDermott加盟的ITSM云原生SaaS企业ServiceNow已达到千亿美元市值,接近SAP。同样,原生SaaS企业鼻祖Salesforce至今市值仍稳定在1600亿美元左右,另外其2022年年收入更是高达264.92亿美元。 回到中国电子签SaaS行业,严格计算下来,中国电子签SaaS真正肇始于2014年,电子签行业的SaaS巨头,将更有可能从新生的SaaS企业中诞生。 少数人的坚持,打破行业天花板 三年,是上上签保持沉默的时间。 万敏回忆称,“整整三年,就连老股东都不知道上上签做了一个新产品,但我想哪怕被老股东质疑2020年收入有挑战,我也坚持不跟任何人说。这期间所有要来主动给我们融资的机构,我们也都不见,事以密成,就是为了要打赢这一场以终为始的战役。” 2018-2020这三年,是上上签打磨电子签约SaaS新产品的三年。 成立于2014年的上上签,在2014 -2017年期间,和同行一样,主要做互金 B2C 签约工具,电子合同主要签署方是互金平台与借款用户。 后来,在一节讲授网络效应的课程上,作为学生的万敏意识到,电子签可以有网络效应。关键是把重心从 B2C 合同场景转移到 B2B(企业与企业间)场景,从做工具变成做平台。 “不同于向个人单向发送海量合同的 B2C 场景,B2B 签合同是一个双向互通,有来有往的过程。当一个部门或一家企业使用某一电子签平台时,会带动内部多个部门、上下游多家合作企业也使用该平台,进入同一网络。网络里的公司越多,互发合同越便捷。平台则可以沉淀下客户的账号。” 为此,上上签组建了一个不到 10 人的技术团队,在小黑屋里秘密研发了半年,于 2018 年初推出了签约管理平台新产品。 基于对网络效应的判断,自成立起只做SaaS的上上签更加坚定了SaaS路线。 当然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取舍,比如曾放弃了数百万的某地产厂商的本地化订单。这为行业所不解,为何上上签宁愿舍弃大单也坚持走SaaS这条路? 其实从本质上来讲,这是由电子签行业特点驱动的。 签约需要双方甚至多方来完成的动作,不管是企业之间还是企业和个人之间,都需要合同的流动,而本地化部署不能够实现流动这一基本需求。 中国的传统OP电子签章公司一直专注于传统软件项目,做了大量政务、医院等本地化部署的客户。没有开放的平台支持,企业间就无法自由地互发合同、签署。企业间无法互联互通,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结不成网络。 比如光明乳业、皇家菲仕兰都是中外乳业巨头,两家有一天启动合作,准备用电子签名签署合作协议。如果双方中任何一方使用了私有化部署,那双方就无法使用电子签名互相签署合作协议。这就相当于一台没有联网的手机给另一台手机发微信,怎么也不会发送成功。恰好这两家都是使用的上上签SaaS服务,都是部署在云端,于是双方很快就完成了合同签署。 上上签也成功验证了SaaS模式的商业价值。自从新产品 2018 年推出以来,上上签每年续费率都超过 100%。2021 年,上上签签约管理平台产品的续费率是 105%。上上签的SaaS收入结构也达到了全行业最优,订阅式收入占比高达94.65%,2021年全产品续费率96%,与全球顶尖SaaS企业比肩。 比如,全球人力资源SaaS巨头Workday,据最新财报,其订阅服务收入为45亿美元,同比增长20%。订阅服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客户合同数量增加和客户续订强劲,总保留率超过 95%。订阅服务收入占 2022 财年总收入的 88%。 上上签目前已建立了网络的雏形,而这之中最功不可没的就是关键节点客户的攻破。 2020年,上上签成立了战略销售组织,要求为上上签贡献 75% 收入、人数占比 20% 的销售精锐专攻全球 500 强,不能再做中小客户。万敏称之为用增长去换关键节点的过程。 在万敏不由分说的命题作文式的销售策略下,2020年,上上签网络里诞生了55家关键节点客户和28家超级节点客户,时至今日,如海尔、星巴克、博世、英国石油、日立、大金等关键节点企业正在成为上上签的渠道,为上上签带来新的客户,而这种客户增长则是指数级的。 上上签透露,在产业链丰富的制造业里,有一家500强企业客户使用了上上签的产品,则将给整个网络里带来20,000+家相对方企业,其中不乏头部企业。 世界500强企业、食品行业巨头亿滋国际,旗下拥有奥利奥、趣多多等知名零食品牌。在引入上上签之前,亿滋国际已有约25%的合作经销商使用上上签,这些经销商在与上上签老客户好丽友、雅培、百事、达能等品牌合作时,就已经使用了电子签。 南孚也是通过一次与永辉的续约中使用了电子签,从而加入了上上签的电子签网络中,现在,南孚又与自己的经销商、供应商等合作伙伴通过上上签进行线上签约。 网络的形成让企业更便捷地互联互通。2021 年,上上签签约管理平台的互签率达到了 42%,互签指两个已在上上签网络中的付费企业自发地相互签署合同。互签率指发生过互签行为的企业数占上上签平台付费企业总数的比例。万敏认为互签是互通的信号。 新产品研发成功的三年之后,因电子签网络的飞速扩张,上上签在2021年中成为全行业服务客户数首个突破1000万家的SaaS平台。 网络的扩张效应还在持续。截至2021年12月底,上上签电子签约平台服务累计超过1273万家企业客户,覆盖个人用户超3.7亿人,单日合同签署峰值达到3118万次。其中超过130家500强客户、超过200家海内外上市公司客户SaaS付费客户。 与同行业玩家相比,上上签在网络效应上如今已经领先了四年之久。要知道,在第一代产品时,即便在产品研发上加大了投入,但从时间上也仅最多领先行业半年时间。而第二代产品的网络效应有极大的先发优势,可建立很深的护城河。 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认为,如果在赛道中一个公司领先于实力相当的5、6家公司,这家公司就会进一步领先,获取足够的优势直到主导整个市场,这就是锁定市场。这家企业会获得大量成本优势,或者今天所说的庞大用户群,这一优势很难被其他企业赶超。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任何领先一步的,都将进一步领先。 结语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领先,但与占据了美国电子签约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的DocuSign相比,上上签仍然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 另外,可以看到,即便DocuSign这样在美国电子签领域形成了一家独大的绝对领先优势,市值曾一度冲向600亿美元的高光时刻,可仍然没有形成较为成功的高壁垒网络效应,这是因为中美签章文化、诚信体系等等系列不同造成的产品差异。也正因为中美环境的不同,为上上签提供了构建网络效应的环境,进而打破600亿美元天花板估值的可能。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已经从产品时代进入了服务时代,需要关注更多“技术之外”的焦点,比如更贴近行业,贴近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需求。而SaaS是生逢其时的服务,做好服务方能获得用户青睐。 相比一般的企业服务SaaS,电子签SaaS也是数字化社会的信任底层设施。 互联网观察家胡延平指出:“电子签约的本质,是企业的商业过程被云化的一个过程,那么它就涉及到很多机会:比如已经经过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这些系统,它的存量价值会面临重新分配,企业数字化云化的过程,是第一种机会;第二种机会,从整体大市场来说,商业过程以及相关的数据,汇聚到新的大平台,这是B2B业务的巨大机会,使得横向协同协作就成为可能。上上签所坚持的SaaS形态电子签约,成本最优、效率最高,最便于企业间协同、互联互通,将是这类企业服务产品方向的终极。” “The world will give way to those who have goals and vision.”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用户也会帮助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SaaS,走得更远,活得更好。
知名“老壳股”房企被终止上市!亏损多年,曾多次转型均未盈利
5月27日消息,近日,*ST绿景披露近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终止上市公告。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2022年6月6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24日。 绿景控股成立于1988年,1992年于深交所上市,是中国最早一批房地产上市企业。作为一家34年的房地产企业,却早在2011年,便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目前更是落得无土地储备、无正在开发及待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境地。 不仅主业没有做出业绩,其多次转型也未能焕发“第二春”。自2010年以来,曾先后进军酒店管理、柬埔寨木薯种植、健康医疗,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2020年又盯上火热的在线教育,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合计12.17亿元收购佳一教育100%的股权,但最终未能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随后通过三河雅力51%的股权,进军IDC业务,仍未能实现盈利。 根据过往年报,自2019年开始,绿景控股已连亏三年,2019年至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3.11万元、-1845.15万元以及-2041.84万。此前,2017年,绿景控股同样亏损8326.08万元、虽2018年归母净利润实现7744.15万元,但扣非后仍亏损了4936.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绿景控股还是A股市场知名的“老壳股”,曾用名有琼能源A、ST琼能源、琼能源、恒大地产、绿景地产、S绿景。2002年,绿景控股易主广州恒大,许家印接手,并改名为"恒大地产”。2006年,广州恒大又将所持公司股份转让给广州天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即现在绿景控股的控股股东。( 天宇)
DuckDuckGo浏览器被发现竟悄悄允许微软追踪
原标题:标榜“隐私安全不追踪”,DuckDuckGo 浏览器被发现竟悄悄允许微软追踪 IT之家 5月27日消息,据 onMSFT 报道,著名的隐私优先搜索引擎 DuckDuckGo 因其与微软的联合协议而受到一些审查,因为研究人员发现了 DuckDuckGo 的“网开一面”。 根据供应链和隐私数据研究员 Zach Edwards 发布的 Twitter 帖子,“适用于 iOS / Android 的新 DuckDuckGo 浏览器不会阻止微软的数据流,适用于 LinkedIn 或 Bing 搜索。” 对于一家以隐私和匿名性为荣的公司,Edwards 的发现让 DuckDuckGo 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 Gabriel Weinberg 进入了缓和模式,并发表了以下声明作为回应: “对于非搜索跟踪器屏蔽(例如在我们的浏览器中),我们屏蔽了大多数第三方跟踪器。不幸的是,我们的 微软搜索联合协议阻止我们对微软拥有的资产做更多的事情。但是,我们一直在不断推动,并希望很快能做得更多。” Weinberg 在 Twitter 上继续说道,“很多人首先认为我们是搜索,所以我想明确一点,这与搜索无关。” 至于微软与 DuckDuckGo 之间的联合协议的细节,微软广告(平台)可以在点击广告链接时跟踪 DuckDuckGo 用户的 IP 地址和其他信息。 根据协议,跟踪器用于两家公司之间的统计目的,不关联或用于分析用户。 此外,根据 Weinberg 的说法,联合协议应该只影响浏览器的使用,而不是影响整个 DuckDuckGo 的搜索引擎,该公司正在推动微软将其删除以提高透明度。 截至目前,微软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
名创优品超300家门店暂停营业,国内业务发展趋缓|看财报
5月26日晚间,名创优品集团发布了2022年第三财季报。据其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名创优品营收23.41亿元,同比增长5%;调整后净利润1.11亿元,较2021年同期净利润1.49亿元下降25.5%。 财报中披露了名创优品当前的经营状况,受疫情影响,3月超300家门店暂停营业,交易总额损失约3亿元;国内业务收入增长缓慢,国际业务收入为业绩做出更多贡献,而名创优品新打造的潮玩品牌Top Toy正在快速发展。 图片来自名创优品财报 国内业务发展缓慢,国际业务恢复 名创优品的营收主要分为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两块。国际业务占总体收入的份额不高但是增长速度很快。 截至2022年3月31日,名创优品的国内业务收入为18.2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77.87%,同比增长仅为2%。它的国际业务收入只有5.1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22.13%,同比增长却高达17%。说明名创优品的国际业务正在逐渐恢复。 相比2021年同期,国内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为80.22%,国际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为19.78%。国际业务收入对营收的贡献率正在增加,而国内业务收入对营收的贡献率有所减弱。不难看出,国际业务对名创优品营收增长的推动作用。 图片来自名创优品财报 而国际业务的复苏,也带动了名创优品毛利率的提升。财报中显示,国际业务的毛利率高于国内业务。2021财年名创优品的毛利率一度滑至26.8%,财报中表示是由于国际业务的收入贡献下降,拖累了整体毛利率。 随着国际业务收入占比的提升,这一季度,名创优品的毛利率高达30.2%,相较2021年同期28.1%上升2.1个百分点,但相比上个季度31.1%有所回落。 虽然国际业务复苏给名创优品带来一系列正向业绩,但其面临的情况依然不容客观。据其财报表示,疫情正在或将持续影响名创优品的国内业务和部分海外业务。 受疫情影响,名创优品和Top Toy门店所在的购物中心客流量减少,部分商店暂停营业。3月份,名创优品暂停营业的平均门店数量超过300家,顶级玩具约11家。因此造成的GMV损失约3亿元,而此影响还可能将继续到6月30日。截止到2022年3月21日,名创优品的海外市场中依然有74家门店未恢复运营,占海外总门店数的4%。 除此外,物流和运输服务提供商受疫情影响,对名创优品产品的运输和交付产生连带影响,出现了中国到海外的产品交付略有延迟的现象。 销售费用增加,潮玩品牌扛起重任 截至2022年3月21日,名创优品全球门店总数达到5113家。其中,Top Toy门店数达到92家,同比增加83家,相比上个季度增加3家。 Top Toy是名创优品2020年新推出的主要聚焦年轻消费者的潮玩品牌。其产品覆盖盲盒、艺术潮玩、日漫手办、美漫手办、娃娃模型等7个品类,商品价格为39元至上万元不等,试图打造一个亚洲潮玩集合店。 图片来自名创优品财报 门店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Top Toy的营收也大幅增长,截至到2022年3月1日达到1.11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0.2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77.3%,达到1.11亿元。反观名创优品品牌营收则同比下降2%,有原来的17.15亿元降到16.86亿元。Top Toy品牌的营收涨幅,带动了国内业务整体维持在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图片来自名创优品财报 潮玩品牌的设立让本就走IP战略的名创优品更加投入IP合作中。Top Toy采取的是70%的IP外采和30%的IP原创或共创方式。 自2022年财年开始,名创优品的销售和分销费就在不断增长。上个季度,名创优品的销售和分销费用(不包括股权激励费用)为3.71亿元,同比增长21%,主要原因就是加强TOPTOY品牌知名度,及IP产品相关的许可费用增加。 这一季度销售和分销费(不包括股权激励费用)为3.52亿元,同比增长27.8%。主要花费也主要是在人员费用、新IP产品许可费、促销和广告费用等方面增加。 从目前来看,Top Toy品牌的确帮助名创优品在主品牌遭遇营收下滑时,稳住了国内业务营收水平。但其营收只占国内业务总营收的0.06%,与主品牌营收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在当前疫情之下,名创优品还能靠什么来稳住国内业务营收盘面? 名创优品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表示,“虽然第三财季面临各种挑战,但名创优品集团通过全面提升精细化运营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快速实现了降本增效,而围绕品牌升级战略下的兴趣消费品类布局也将成为名创优品持续点亮全球的强力引擎。 “随着我们进入四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率之一,全球零售商也面临成本压力的挑战,历史反复提醒我们,消费者倾向于在高通胀环境中寻找价值,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机会,我们将利用名创优品的核心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我们的主张。” 打铁还需自身硬。当下,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否转危为机,还要靠名创优品加强自身业务,创新盈利模式。 (作者|杨秀娟,编辑|天鹏)
这家差点吃掉高通的公司,今天花610亿美元买了家搞虚拟机的?
今天科技圈,发生了一笔比较重要的收购事件。 半导体巨头博通公司,宣布将以大概 61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虚拟机软件公司 VMware 。 差评君换算了一下,乖乖,这笔钱大概在 4000 多亿的人民币上下,要是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收购价格将仅次于年初微软买下动视暴雪的金额。 虽说这起科技收购案是件大事,但这两家公司咱们确实没那么熟。 玩过虚拟机的朋友或许还知道VMware 是啥,可这博通到底是哪里冒出来的新晋财神爷,知道的人恐怕就没这么多了。 但实际上,博通这家公司在科技领域,还真就是一个 “ 闷声大发财 ” 半导体公司。 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一看财报,年年都名列前茅, 2020 年的营收甚至还排在英伟达和 AMD 前面。 这倒也不是博通 “ 扮猪吃虎 ” ,毕竟人家做的业务就不是面向消费端的,他们主要生产的芯片是服务器存储系统和有线 / 无线的网络设备的处理器, 以往高端路由器的处理器都是它家的。 与此同时,他们还生产 PC 、手机以及其他移动设备的蓝牙、 Wi-Fi 以及 GPS 芯片。 比如那会儿在小米 8 手机上,被官方拿来作为卖点推出的双频 GPS 功能,里头需要用到的 L1 + L5 双频定位组件,就来自于博通的 BCM47755 。 这要是不查一下或者把手机拆开研究一下,大众的关注点肯定就在功能本身了,很少有人会在意实现这项功能的零件是哪家产的。 有意思的是,博通本身的壮大也确实没靠名气,而是通过不断的 “ 买买买 ” 与公司合并,才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这一切的源头,还得从博通的现任老板开始聊起。 博通这家公司的 CEO 陈福阳 ( Tan Hock Eeng ),其实是一位行事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半导体大佬。 特别是对比芯片界,和他取得了差不多地位的 英伟达扛把子黄仁勋、 A MD 话事人苏姿丰,他可太低调了。 1953 年, 陈福阳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的一个贫穷的华人家庭。 和所有奋发图强的逆袭成功的剧本一样,在 18 岁时,小陈就申请到了 MIT ( 麻省理工 )的奖学金。 并且只花了四年,就拿到了机械工程系的学士和硕士学位。 不过他始终对工商管理更感兴趣,不久之后他又去哈佛商学院读了个 MBA ,这也为他之后的商场收购之路,埋下了伏笔。 尽管他读的是理工科,但陈福阳的行为和做派完全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华尔街精英。 他辗转于各家知名半导体公司之间担任副总裁或者总裁的职位,很快啊,时间来到 2006 年,他加入了新加坡的安华高科。 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 陈福阳,很清楚接下来半导体行业将会面临什么。 他认为只有进行产业整合,才能将半导体公司好好经营下去,他打算在这里开始大展拳脚。 那么显而易见,产业整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收购。。。 2015 年,安华高以 37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当时全球最大的 Wi-Fi 芯片制造商博通。 收购之后 陈福阳将两家公司重组合并, 改名为博通有限公司,这期间进行了一波大换血, “ 优化 ” 掉了 1900 人。 在吃掉博通的 10 个月之后,陈福阳就像开了挂似的,又收购了博科通讯 ( Brocade ),在行业中掀起了一股带血腥味儿的 “ 收购风暴 ” 。 从收购前博通的网络通讯芯片,到博科通讯的光纤交换机、储存区域网络基础设施,陈福阳把原来安华高擅长的半导体高性能设计和集成方面技术优势,提升了一个档次。 和苏妈、老黄的纯技术流派不同,陈福阳是靠着收购和资本操作,进行的技术升级,一下把博通的营收在一年之内从 45.43 亿美元增加到了 132.2 亿美元, 跳到了全球第五大半导体公司的位置上。 而接下来,他更是把收购的枪口,对准了如日中天的高通。。。 2017 年,博通提出以每股 70 美元、总计大约 130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高通。 要是能成的话,博通的市值将赶上英特尔和三星,成为世界第三大的半导体企业。 为了这场收购, 陈福阳特意赶去白宫和懂王见了面,并在美国的媒体和记者面前宣布,将博通的总部迁到美国。 懂王:你小子心里盘算啥我清楚的很 ▼ 可惜这投名状并没有递成功。 两家董事会都同意了,博通的总部也搬到美国了,监管部门也开始走流程了。 结果在 2018 年 3 月 12 日,川普给他们来了个 “ 国家安全考量 ” ,紧急叫停。 川宝阻止博通收购高通。 ▼ 就差最后一步没成的 陈福阳,也是相当的不甘心,为了高通他都已经把公司从新加坡迁到美利坚了,还存在 “ 国安问题 ” ,怕不是你川普在拿我做宝搞。 于是在收购高通失败之后, 陈福阳迅速调转枪口,把目标对准了美国的各大软件公司。 这次更快啊,博通在 2018 年末,以 190 亿美元收购了 IT 管理软件巨头 CA Technologies 。 时隔一年,又以 107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诺顿杀毒软件的母公司赛门铁克的企业安全业务。 抛开 “ 复仇 ” 这种不理性的戏码不谈嗷,博通收购软件公司,也确实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博通目前已经在芯片行业,有能力向市场提供数千种种类的产品,然而在目前大热的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光有硬件没软件,显然在市场竞争力上要差一截。 毕竟谁也无法保证,未来芯片业务还能有现在这么高的增长率,根据陈福阳自己的估计,未来芯片业务可能减速到 5% 左右的增长。 举例来说,微软、谷歌往硬件上砸钱卖吆喝,苹果的 “ 软硬兼施 ” 建立生态壁垒,也都是属于在 N 颗树上都留了绳子——不至于在一颗树上吊死。 再回到博通收购 VMware 这件事儿上,也就不难理解他们收购的目的了,更多的问题会聚焦在这 610 亿美元花的值不值上。 差评君觉得这笔钱花的值不值不好说,但起码对博通来讲有意义。 先说虚拟机业务吧, 2019 年,VMware 是云系统和服务管理市场的全球第一;2020年,他们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排到了第二,也就比华为少了一点。 要知道,虚拟机可以为软件厂商提供不同的测试环境,让他们不用再各个不同的硬件设备间切换,在一台设备上就能完成所有的测试项目。 比如早年间做网页前端开发,需要测试网页在不同版本 IE 浏览器上的稳定性,但众所周知,一台 Windows 电脑只能装一个版本的 IE 。 这时候虚拟机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但实际上,VMware 可不仅仅是帮你在 Windows 系统里挂个安卓、Linux 虚拟机这么简单。 VMware 更多的应用,实在它面向服务器端的功能。 简单来说,为了避免浪费,云服务商会把云服务器提供给不同的用户,而每个用户的使用环境也各不相同。 那怎么样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呢? 让服务器用上虚拟机。 此外, VMware 的虚拟化技术也是现在可动态扩展性能的云计算基础,如果未来 博通想要在服务器领域更进一步,那就不可避免的需要 VMware 的技术支持。 博通买下 VMware 之后,不但可以补强自己原先的服务器业务, 而且之后其他厂商要是想用到 VMware 的技术,就得乖乖交授权费了。 即使未来芯片行业没有利润的提升空间了,也可以让 VMware 的核心技术团队去干别的事情。 总的来说,博通收购 VMware 的这笔交易,其他科技厂商其实是不太愿意看到的。 这笔交易在尘埃落定之前,还得经过一轮轮的 股权谈判、反垄断调查、客户的排他协议等等难关。 比照着之前收购高通失败、以及今年英伟达收购 ARM 失败的案例。 差评君觉得这笔买卖,还是挺有难度。
如何用一块屏幕,玩出双屏的效果?
编辑部的同事们,工位上一般都标配两块屏幕的。 毕竟写起文章来,双屏的体验确实非常优秀:一块屏幕用来看资料;另一块用来写文章。 简直就是美滋滋呀~ 相信差友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于分屏显示也是有一定需求的。 反正世超本人最喜欢干的事就是:一边开着《 炉石传说 》玩酒馆战旗;一边刷 B 站的视频。 而这时候如果你有两块电脑屏幕,那用户体验直接一个质的飞跃。 不过毕竟不是每个人的桌面空间,都能装得下两块屏幕的,而一款好用的分屏软件就成了“ 曲线救国 ”的解决方案。 世超在上网冲浪的时候,发现了一款非常小巧的分屏工具 Dockit ,能够让你在一块屏幕上,玩出双屏的效果。 Dockit 最让世超眼前一亮的功能是:Dockit 在把视频用画中画显示之后,会在视频下方出现一个控制视频进度和音量的菜单栏。 这功能可比一些视频网站自带的画中画模式好用多了~ 所以今天就来和差友们分享,这款能够实现窗口局部显示的小工具 Dockit 。 其实说 Dockit 是一款软件,并不是特别贴切,Dockit 是国外一位程序员老哥写的脚本代码。 差友们在下载完代码之后,可以下载一个 gdip.ahk,在里面运行这段代码。 运行后按下 apps 快捷键,你的电脑屏幕上就会出现一条红色的中轴线,大家拖动鼠标就可以在主屏幕上选择想要录制的区域了。 然后再按一下 apps ,就可以确定窗口和需要分屏区域,完成以上这部操作之后,你勾选的部分就会变成一个固定的画中画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如果是分屏出来的是视频内容,差友们点一下 more ,还可以召唤出这个控制视频进度和音量的菜单栏。 大家可以在桌面上随意拖动这个画中画,和那些视频网站的画中画模式最大的不同是: Dockit 的画中画模式你是可以直接操作视频的,比如给个一键三连啥的。 并且按一下右上角的两个小按钮,还可以把这个画中画缩放或是关闭。 Dockit 的操作逻辑,相当于把这部分桌面内容,按照固定大小锁在了屏幕上,然后帮你添加了一个操作框。 所以你可以在分屏的出来的画中画,进行任何操作,这一点就非常方便了。 比如你可以开一个画中画看视频,然后在另一个画中画中写 Word 文档,甚至可以看到 B 站的弹幕。 像世超这种喜欢一边看视频,一边打炉石的,那 Dockit 绝对是“ 明星 ”级别的用户体验了。 游戏打到一半还可以直接把视频进行一个缩小,它会变成一个窄窄的菜单栏缩放在右上角。 不过由于 Dockit 目前还是一段脚本代码,如果大家想正常使用的话,还需要在电脑上装一个 gdip.ahk ,然后把脚本代码输入进去运行,还是有一些操作门槛的。 并且在一些优化上 Dockit 做的还是非常粗糙的,比如我在开了画中画模式的 Word 如果想要在上面打字,经常会出现黑屏的情况。 世超非常希望这位老哥能够在之后的优化中,把这段代码封装成一个应用软件,然后适当的进行一些优化。 毕竟这么好的想法,能够被更多人使用,自然是更好的。 撰文:小花 编辑:面线
为什么野生大熊猫只在中国生存,它们可能迁徙到别的国家吗?
大熊猫黑和白的配色,以及肥大的身躯和圆形的大脸吸粉无数,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宝。 然而,除了世界各地的动物园里,现在的野生大熊猫只生活在四川、甘肃、以及陕西的原始森林中,种群数量也十分有限。 好消息是,随着保护意识的加强,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2021年的时候从最初的濒危动物“降级”为易危动物。 既然大熊猫的数量在持续增加,那么它们以后是否会迁徙到别的国家呢? 熊猫的起源 中国发现最古老熊猫的地方是在云南禄丰和元谋,这些古老熊猫化石的主人被称作始熊猫,时间可以追溯到800万年前。 不过,在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的森林中,也曾发现过类似熊猫祖先的化石,而且时间可以追溯到1000万年前,所以熊猫的“祖籍”存在一些争议。 古老的熊猫化石,图源:phys.org 但是,现存的大熊猫来自于始熊猫的一个分支,没有太大的争议。 始熊猫比现在的大熊猫要小许多,它们主要生活在中国的南部和中部,而且从体型和牙齿上可以推断,它们并非主要吃竹子,更应该是杂食性的。 图源:J. Patrick Fischer 随着时间的推移,始熊猫家族不断壮大,它们开始分布到了几乎整个中国,甚至包括现在的越南和缅甸北部也有所分布。 大约在200到240万年前,基因上的一个改变诞生了现代熊猫——它们的T1R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肉类鲜味受体丢失,熊猫彻底进入食竹时代。 不过在此之前,从始熊猫开始,大熊猫的饮食应该就已经变得越来越倾向于竹子,基因突变可能只是对这种饮食的一种适应。 熊猫是高度特化的物种 食草动物的体型往往会更大,一方面是更大的身体可以更好地保持体温,从而降低新陈代谢,因为草的营养是有限的,必须降低消耗才行。 所以,进入吃竹子的时代后,熊猫的体型开始变大,最终变成今天这种体型较大的熊。 同时变大的还有它们的脸,这个其实也是对竹子饮食的一种适应,因为大圆脸是强大的下巴肌肉导致的。 另外,熊猫的爪子也很特殊,看起来有6个手指头——一个“拇指”和五个爪子,它们的“拇指”实际上是一个改良的籽骨,目的是帮助它在进食时握住竹子。 熊猫左前爪,图源:Momotarou 虽然现在熊猫极其罕见,但其实由于熊猫的这些高度特化结构,让它们和史上最成功的野生禾本科植物之一——竹子绑定在了一起,让熊猫也成为了一种非常成功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特征甚至在过去200万年里基本没有发生太大改变,熊猫也因此被称作活化石。 而在200万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和熊猫同一时期出现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几轮都不知道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熊猫种群变得这么脆弱呢,只生活在中国的部分区域,而且只能靠我们的救济生活? 这张照片是我在动物园拍的,熊猫在吃竹子,它们用“拇指”夹住竹子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中国? 高度特化的物种,虽然能够很好地适应自己所在的环境,但是它们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很难接受变化。 众所周知,第四纪大冰期开始于200-300万年前,随着全球变冷,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都走到了尽头,而熊猫这种高度特化的物种要在这种环境下存活下来就更难了。 当进入冰河时代后,欧洲的大部分地方都被冰雪覆盖,所以即便1000万年前欧洲存在过大熊猫(或者大熊猫祖先),它们在很早之前就消失了。 在中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也是一样的,这些地方都发现了熊猫的化石,但也都非常容易在冰期时变得非常寒冷,不适合熊猫生存,毕竟熊猫的生存历史很长,总会碰到很冷的时期。 由于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了北方的寒流,其南面地区受到冰期的影响比较小,所以熊猫这种高度特化的物种得以在秦岭以南一直存在。 从中国的古籍记载来看,古代中国的南方(秦岭以南),大熊猫应该是普遍存在的。 在中国之外,除了越南和缅甸的北部,熊猫的化石并没有出现在更南面的地区。 原因应该是进入热带地区后,生物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凶猛的猛兽非常多,熊猫的生活习性很难在其中生存。 虽然,熊猫曾经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但现在只生存在于四川、陕西和甘肃一些地区,这个主要原因肯定是因为人类活动。 人类是生态系统中非常强势的一环,熊猫很明显难以适应我们带来的破坏。 现在野生大熊猫基本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在化石记录上并没有这么高,熊猫的化石基本出现在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为了躲避我们吧。 事实上,由于人类活动,大熊猫的栖息地已经被完全划分成几个毫不相连的孤岛——现在它们应该是在25个孤岛(或山头)隔离的环境中。 近代大熊猫之所以陷入灭绝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孤岛隔离的生存条件,让各个地区大熊猫的基因难以交流,最终导致近交衰退现象,比如出现生殖能力低下,幼体存活率低等等一系列问题。 有了人类的帮助之后,许多方面都得到改善,所以大熊猫的数量增长是肯定的。 那么,熊猫有可能迁徙到别的国家吗? 随着种群的增长,熊猫会迁徙是必然。 动物的迁徙其实目的基本都是差不多的,要么跟着水源迁徙,要么跟着食物迁徙,还有一种高端的迁徙——躲避传染病(早期人类的迁徙可能是这个驱动因素)。 像熊猫这种不是群居——也就基本不存在传染病,也不是生活在缺水的地区,它们迁徙的唯一目的就是食物。 其实,现在熊猫已经变得非常挑食了,在四川的大熊猫栖息地里,总共有216种野生竹子,但熊猫只吃其中的32种,而最爱的是冷箭竹。 这些竹子有自己特定的生长海拔,为了吃竹子熊猫的迁徙也非常明显,但一般都是自下而上的迁徙,这是因为相对有营养价值的竹笋会在低海拔地区先长出来,然后才是高海拔地区。 它们这种迁徙模式很难走出自己的孤岛,事实上,由于同一种竹子经常是一起开花,然后一起死亡,失去食物的大熊猫基本是饿死,而不是通过迁徙并找到新的食物点。 就为了食物来讲,现在的大熊猫确实很难靠它们自己迁徙出栖息地,特别是它们已经被完全孤岛化了。 秦岭的大熊猫和四川略有不同,AilieHM 不过,熊猫依然保持着食肉的能力,准确地说吃竹子才是它们的副业,只是一不小心混成了主业,它们根本没有食草动物那样的双胃,所以它们对竹子营养的吸收能力其实很差。 或许条件允许的话,它们可能重拾本能吧,如果这样的话,再排除人类活动因素,它们很可能走出现在的孤岛。 但我也不认为它们有能力走出中国,毕竟从古至今它们基本就没有走出过中国,这是它们高度特化的身体结构导致的必然结果。 图源:Momotarou 最后 大熊猫是非常独特和奇怪的动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大熊猫已经灭绝了,通过化石记录,我们估计很难知道这种熊99%的食物来源是竹子。 虽然它们只吃竹子,看起来也很萌、很可爱,但其实它们的咬合力仅次于北极熊哦,而且在山地拥有快速奔跑能力——时速最快达40公里每小时,以及高超的爬树能力。 所以,熊猫其实一点也不脆弱,它们在野外完全有能力生存下来。
程序员“开挂”预约疫苗牟利?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原标题程序员写脚本抢 HPV 疫苗预约转卖黄牛牟利 40 余万元,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IT之家 5月27日消息,据“湖州公安”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长兴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案件。 犯罪嫌疑人通过编写计算机脚本等方式,实现对在线平台预约接口的高频率访问,对九价 HPV 疫苗进行抢挂号,并利用黄牛对抢来的号进行倒卖获利。 公告称,今年4月初,长兴某医院发布一则公众号推文,面向社会开放 HPV 疫苗预约挂号服务。但随后,一些网友在推文下留言表示,预约挂号平台始终进不去,挂不了号。 接到医院报案后,长兴公安迅速展开调查,并对预约平台后台服务器进行取证,发现有一个固定 IP,对预约疫苗的接口有超高频率的访问。 通过一步步侦查,警方很快将目光锁定在了广东深圳一家智能物流公司的技术开发人员李某彬身上。 5月9日,长兴公安将嫌疑人李某彬抓捕归案。据查,李某彬通过编写计算机脚本等方式,实现对在线平台预约接口的高频率访问,对疫苗进行抢挂号。抢号成功后,以每个挂号600元至800元不等的价格将挂号倒卖给线上黄牛。 自今年1月至5月初,犯罪嫌疑人李某彬在多省市医院的九价 HPV 疫苗预约平台抢号500余个,非法获利40余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彬被长兴公安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IT之家了解到,这不是第一次有人在 HPV 疫苗预约上动歪心思。今年1月份,江西南昌某大学研究生小刘帮女友抢九价疫苗成功后,使用编码程序编写代码,发布有偿代抢九价疫苗信息,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个方法听着离谱 但真能帮你赶走焦虑、摆脱emo
居家办公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节奏,也带来了焦虑、抑郁的情绪。生活与工作的界限变得模糊,原定的计划一再被打乱,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悬浮感,好像做什么都没有效率,获得快乐也变得越来越难。 不过,有一个简单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找回状态,这就是呼吸练习。 不过不是这种呼吸练习!|《鬼灭之刃》 从感受身体开始 2010年,一项发表在《科学》上的著名研究表明,人们在心神不定、胡思乱想的时候最不快乐,而在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快乐[1]。但是在烦躁不安的时候,强行把注意力拉回来是很困难的,甚至可能让人感到更加沮丧、挫败。 呼吸练习是瑜伽、冥想中常用的辅助手段,有一定经验证据表明它有缓解焦虑、抑郁的效果[2]。它能够帮助我们自然地把注意力拉回来,转向当下,转向自己的身体。 在呼吸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胸腔、腹部和背部的动作,关注身体的感受。如果走神了也没关系,再尝试一次就好。一开始你可能会感到找不到诀窍,甚至没有效果。但只要把注意力重新放在呼吸上,多尝试几次,就能慢慢找到感觉。 如果你从未尝试过呼吸练习,可以先试试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自然呼吸时身体的起伏,作为正式练习之前的“热身”。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三种入门级别的呼吸练习,步骤清晰,场所不拘,方便大家在家里练功,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随时开始。好了!做好准备,我们现在开始进入呼吸练习[3]。 开始大喘气|gfycat 缓解焦虑:4-7-8呼吸法 如果你没来由地感到焦虑,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可以尝试4-7-8呼吸法。它有助于放松身体、缓解焦虑情绪,因此也适合在睡前练习。 准备:这个练习可以用任何你觉得舒服的姿势完成。你可以轻轻闭上眼睛,或者自然看向空中,不要关注具体的物体。按自己的节奏自然数数。 步骤: 用嘴完全呼气,发出吐气声。 闭上嘴,用鼻子吸气,在内心默数到4。 屏住呼吸,默数到7。 用嘴完全呼气,发出吐气声,默数到8。 以上为一个呼吸循环。再次吸气,重复以上呼吸步骤3次,一共完成4次呼吸。 为了让士兵能在两分钟内入睡,美军也推广过这种呼吸法,只不过在呼吸之外还要配合有意识地放松眼球、肩膀、指尖、脚尖 提振精神:风箱式呼吸(Bellows Breath) 居家办公、学习精神不振的时候,可以尝试风箱式呼吸。这种呼吸方法能让你的横隔膜快速活动起来,这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器官,和呼吸控制有关。通过快速活动横膈膜,风箱式呼吸能达到一种类似短时间健身的效果,让你打起精神。 准备:坐直身体,放松肩部、背部,进行几次深呼吸。 步骤: 用鼻子快速吸气、呼气,嘴唇放松闭合。 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但要尽可能缩短,可以发出“咻咻”的声音。 尝试每秒完成三次呼吸循环,感受自己的横膈膜、胸部、腹部和背部都参与进来。 反复数秒后,恢复正常的呼吸节奏。根据身体感觉决定是否要进行下一次练习。 连续的快速呼吸可能引发过度换气,建议初学者不要连续练习超过15秒。可以在自己觉得舒服的练习时间的基础上每次延长5秒,熟练后可以达到一分钟。 抱石一哥楢崎智亚也提到过,在运动当中使用风箱式呼吸也能提高表现 | YouTube@TAMY Climbing Channel 十分钟冥想:默数呼吸(breath counting) 默数呼吸是冥想中的入门练习,有助于让纷乱的头脑平静下来,让注意力回到当下。建议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十分钟,初学者可以缩短时间。 将手放在横膈膜所在的上腹部,感受手被顶起,慢慢地吸气,扩张腹部,然后是胸腔。接着以同样的方式慢慢呼气,呼气时感受腹部塌陷。 准备:以舒服的姿势坐下,背部伸直,头略微前倾。先闭上眼睛自然、缓慢地进行几次深呼吸。 默数“1”,呼气。 吸气,下一次呼气时默数“2”,下下次呼气时默数“3”。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数到“5”。 下一次呼气时默数“1”,开始新的呼吸循环。 该方法仅在呼气时计数,并且计数不要超过5次,这是为了让你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如果一直数到了十几次,说明你可能走神了。 冥想呼吸是瑜伽的重要起手式,很多瑜伽大师的练习方法是坐着不动,专心呼吸|Swami Sivananda 关注呼吸,也是为了停止“思维反刍” 关注呼吸是正念练习中最简单的一种。 实验证明,仅仅是关注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就与缓解抑郁情绪相关[4]。在这项研究中,两位德国研究者让42名学生持续关注自己的呼吸18分钟,期间不定时打断他们,询问他们当下的想法。他们发现,关注呼吸与较少的思维反刍相关。 思维反刍(rumination)指的是人们以消极的方式反复分析自己情绪的由来、意义和后果。 举个例子,某人晚上吃了一顿烧烤,然后开始不停地想:最近又胖了,我为什么还要吃烧烤?这一顿要跑多少公里才能减下来?为什么我前几天没去跑步?我为什么管不住自己,我就是个失败者…… 可以想象,这样的内心戏非常容易让人陷入emo。思维反刍也确实被认为是导致抑郁发作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而包括关注呼吸在内的正念练习能够帮助我们自然地放下纷乱的想法,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关注自己现在的感受。 我们所能掌控的,只有现在。
美国准备强制苹果支持侧载,QQ音乐iOS版将支持桌面歌词,联通致歉毁约应届生,电报放弃永远免费标语,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今天是5月27日 农历四月廿七 前几天 我们不是买了个3D打印机吗 本来想先打个键盘 一半都没打完 倒是先整了个皮卡丘出来 你别说,还挺酷 下面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 美国准备强制 iPhone 支持侧载,苹果哭诉新法案将危害用户隐私和安全 ( IT之家 ) 5 月 27 日消息,参议员艾米・克洛布查昨晚提出了修订版的《美国选择与创新法案》( American Choice and Innovation Act )。 目前,美国政府正致力于向科技巨头立法。 美国新法案可能会禁止像苹果、谷歌这样的头部科技公司,避免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给自家产品提供便利。为了推动竞争,科技游说者声称该法案将强制要求在苹果 iPhone 上支持侧载功能。 由于新法案中几乎没有什么对苹果有利的内容,苹果因此发表了一份声明,它认为允许用户下载外部应用程序并不是一件好事,侧载行为将增加 iOS 上的安全漏洞。 :两边扯的都是道义,心里都是利益。 # QQ 音乐 iOS 版终于支持桌面歌词 ( 快科技 )此前,网易云音乐 iOS 版推出新版本,终于支持了桌面歌词功能。今天,QQ 音乐的 iOS 版推送了 11.7.0 测试版,也支持了这一功能。在此次更新后,用户能够在播放界面找到对应的功能选项,开启之后,回到桌面就会看到一个长条形的歌词在桌面上方悬浮,同时能够进行切歌和暂停等操作。 不过和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软件在iOS端的桌面歌词一样,QQ 音乐的歌词窗口并不透明,会遮挡内容。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一歌词窗口实际上是通过 iOS 的 “ 画中画 ” 功能实现,因此无法实现透明显示。 目前,这些功能仍处在测试阶段,正式版预计在下次更新后支持上述功能。 :实话说,黑胖看着只觉得碍眼。。。 # 联通致歉:解约应届生只因超过 24 岁,知情人称基层分公司 HR “ 不专业、决策想当然 ” ( 新浪财经 ) 近日,一位应届生爆料称,其通过去年秋招与中国联通河源分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 ,但随后公司却以 “ 本科应届毕业生不超过 24 岁 ” 的规定为由与其解除协议。 而在签三方之前都经过背调审核。 “ 目前分公司有 6 人都因年龄被解约。 现在已经快毕业,但秋招春招都结束了,很难再找工作。 ” 5 月 27 日午间,广东联通方面回应称,将认真反省并改进招聘工作,规范招聘流程和条件。 相关人士对新浪财经表示,之前没有听说过类似的年龄限制政策。“ 这应该是分公司人力自己定的规定,大部分基层分公司人力领导都非专业出身,所以有可能会做出这样想当然的决策。” :所以这想一出是一出的领导怎么处理? # Telegram 放弃 “ 永远免费 ” 标语 ( IT之家 )据 Android Police 报道,用户从前下载 Telegram 应用程序,会看到这样的 slogan:“ Telegram 永远免费。没有广告。没有订阅费。” 但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正如之前报道的那样,Telegram Premium 正在开发中,该服务的测试版暗示了预期,包括独家反应和贴纸。现在,已经发现即将发布的 Telegram 应用程序版本的代码已经删除了该标语 slogan,以表明它不会永远免费。 移动开发人员和爆料人士 Alessandro Paluzzi 在 Twitter 上发现的新数据字符串让我们看到了该应用程序即将推出的版本中的同一页面,该版本彻底改变了标语。它现在显示,“ Telegram 为聊天和媒体提供免费的无限云存储。” 没有关于订阅的确切措辞,但这很可能是因为该服务将很快推出高级订阅版本。 :这段时间搞这类操作的 App,也不止它一个了。。。
科学家首次实验演示高保真度三量子位原生量子门
近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高级量子测试平台(AQT)的研究人员首次在超导量子信息处理器中,实验演示了三个量子位的高保真iToffoli原生门。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上。 图片来自《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不同,经典计算中比特的位值只能是0或1。在量子物理学中,原子被看作是物质的波动,量子位作为基本的信息单位,能同时以0和1两种可能的状态存在。 应用于量子位的高保真量子逻辑门是可编程量子电路的基本构建模块。具有噪声的中等规模量子处理器通常支持一个或两个量子位的原生门,这种门类型可以由硬件直接实现。更复杂的门则是将其分解成原生门序列。前述团队的实验演示为通用量子计算新添了一种原生三量子位iToffoli门。此外,该团队展示了具有98.26%高保真度的门操作。 Toffoli门可称作控-控-非门(CCNOT),是经典计算中的重要逻辑门。它具有通用性,可以构建逻辑电路来进行所需的二进制运算。此外,它具有可逆性,允许从输出中确定和恢复二进制输入位,因此不会丢失信息。 在量子电路中,输入的量子位可以是0和1的叠加态。量子位与电路中的其他量子位通过物理连接,随着量子位数量增加,实现高保真量子门变得愈加困难。如果计算操作所需的量子门越少,量子电路越短,就可以在生成错误结果前,实现对算法的改进。因此,降低量子门的复杂性和运行时间至关重要。 Toffoli门与Hadamard门(阿达玛门)形成了一个通用量子门集,可以允许研究人员运行任何量子算法。基于目前主要的量子计算技术,如超导电路、离子阱和里德堡原子等,科学家已经实现多量子位门的实验,成功在三量子位门上演示了平均保真度在87%与90%之间的Toffoli门。然而,这样的演示需要研究人员将Toffoli门分解为一个和两个量子位门,使得门操作时间更长,保真度降低。 高级量子测试平台(AQT)高保真iToffoli门的实验示意图,图片来自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为了在实验中创建一个易于实现的三量子位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AQT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iToffoli门,即非传统的Toffoli门。其方法是将固定在同一频率的微波脉冲,同时应用到线性链中的三个超导量子位。 实验表明,前述三量子位的iToffoli门与Toffoli门类似,可用于高保真度的通用量子计算。研究人员还表示,在超导量子处理器上运用前述原理,可以产生额外的三量子位门,从而提供更有效的门合成,将量子门分解成更短的门来提高电路运行时间。 “正因为退相干(即波函数坍缩效应),我们知道更长和更复杂的门序列会损害结果的保真度,所以用于执行某个算法的总门操作时间很关键。我们证明了可以一步实现一个三量子位门,并减小门合成的电路深度(即门序列的长度)。此外,与以往方法不同,我们的门方案不包括容易退相干的量子位的更高激发态,因此产生了高保真门。”实验主要研究人员、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科学家Yosep Kim说道。 在高级量子测试平台(AQT)安装实验用超导量子处理器(QPU),图片来自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曾任AQT博士后、现任谷歌研究科学家Alexis Morvan表示使用前述三量子位操作,可以有效加快量子应用和量子纠错的发展。 未来,研究人员希望通过高保真且易于实现的多量子位门实验方法,开展进一步研究,为新的量子信息处理设计出不同的多量子位门。
空气消毒棒可杀死99.9%冠状病毒?专家:浓度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用缓释气态消毒因子对空气进行消毒的原理已被证明应该可行,但问题是一根消毒棒它能消毒的空间非常有限。在考虑二氧化氯对病毒杀灭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 日前,第一财经记者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看到,有一种号称对冠状病毒杀灭作用高达99.9%的空气消毒棒产品正在销售。这是一种形状类似钢笔的细形长管。 据厂商介绍,这种产品达到医用级别,可直接佩戴在身上,或放在需要消毒的室内空间,杀毒效果可保持两周左右。 第一财经记者仔细查阅了这款空气消毒棒的工作原理介绍,在细管内,由亚氯酸钠液体与固体酸直接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气体。由于二氧化氯与病原体接触后可以产生强氧化作用,能够破坏病原体的成分,因此二氧化氯气体透过缓释剂和缓释膜持续释放,可起到空气消毒作用。 距离消杀浓度至少一千倍差异 此前人们使用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主要是作为液体消毒,这种产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使用气态消毒的方式,可大幅节省成本。而且理论上相比液态消毒而言,当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就可以不留死角地覆盖到整个空间的任何表面,也能对以气溶胶等形式存在的病毒进行消杀。 基于上述原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空气中多少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才能够杀灭病毒?在疫情早期,有台湾的研究团队希望开发出一种智能、鲁棒式的二氧化氯气体释放系统,并评估二氧化氯排放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为此,他们进行了一些医院使用二氧化氯的案例回顾。 综合2006年至2016年的多项研究发现,高浓度的二氧化氯对密闭空间具有有效的消毒作用。例如,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200-1000ppm(百万分比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评估对实验室、医院和会议室的室内空气的杀菌效果,结果发现,当浓度达到625ppm时,30分钟内的消毒效果达到90%。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环境科学系研究员罗北平博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625ppm的二氧化氯浓度已经特别高了,人肯定不能够呆在这样的浓度环境下,一般都是先密闭消毒完人才可以进入。一般在有人作业的环境下,空气中的二氧化氯最高浓度不能超过0.1ppm。” 这也意味着,在考虑二氧化氯对病毒杀灭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 罗北平表示,通过一根细管缓慢释放的二氧化氯气体浓度绝对不可能到达几百ppm。“这种空气消毒棒可能距离达到消毒所需的浓度相差了好几个数量级,至少一千倍的差异。”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通过通风及墙面及家具表面的吸附,浓度会进一步降低,浓度不够肯定起不到杀毒的作用。” 企业尚未出具严格评审报告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这款空气消毒棒产品由上海一家企业生产。公开销售记录发现,该公司原本销售的是一款名为“杀菌消毒棒”的产品,可用于除臭和杀菌,例如置于冰箱内进行除臭。去年10月底,该公司进行了经营范围变更,新增了“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生产”一项,并将产品“升级”为新款抗冠状病毒消毒剂。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产品对于冠状病毒的消杀功效有中科检测的报告,在安全性方面也检验合格。不过,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到目前公开的检测报告还都仅为用原液针对细菌的杀菌效果,公司没有出具针对杀灭新冠病毒的详细有效性数据。 对此,澳门大学教授沈汉明提出:“厂商既然宣称产品对杀灭新冠病毒有效,在被允许上市销售前,就必须把详细的有效性数据公开,如果是实验室的模拟环境,那么应该把所有的实验室参数都列出来。这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产品,不能误导公众,相关监管部门也要承担起市场监管的责任。”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原生状为气态的二氧化氯作为世卫组织(WHO)认定的新一代安全消毒剂,是一种兼具廉价和安全高效的产品,用缓释气态消毒因子对空气进行消毒的原理已经被国内外很多权威实验证明应该可行,但问题是一根消毒棒它能消毒的空间非常有限,这取决于你是否将它放置在密闭的衣柜里面消毒,还是要用于更大的公共空间的消毒。” 上述人士提出,二氧化氯消毒的关键是要让二氧化氯分子“均匀弥散在空气中”,从而达到持续不断的消毒效果。“我们正在设计一种智能系统,能够保证二氧化氯气体浓度的持续均匀释放,并可调节送风系统和浓度剂量。”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补充道,该智能消毒系统设计的矩阵排布管路输送气化消毒因子,可以保证大空间内持续稳定的灭毒灭菌浓度,而且对人体没有危害。 他还表示,目前市场上具有这种缓释消毒作用的产品非常少,相关的标准也没有建立起来,仍需要行业共同努力进一步制定起消毒标准。 一位中科院大气所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空气中二氧化氯含量的精准检测难度也很大,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有消毒作用,一定要看到检测机构出具的完整的科学评估报告才能得出结论。”
长五B火箭运抵文昌发射场 将于7月发射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
原标题:长征五号 B 遥三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发射场,将于 7 月发射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 IT之家 5月27日消息,5月10日凌晨,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官方表示,文昌发射场今年还将发射天舟五号以及“问天”和“梦天”实验舱。 2022年5月19日上午,装载有长征五号 B 遥三运载火箭的远望21号、远望22号货船,从天津新港起航,经4昼夜16小时海上航行,途经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于2022年5月24日安全抵达海南文昌清澜港,经过卸载和路上转运,长征五号 B 遥三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长征五号 B 遥三运载火箭预计将于7月底发射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 IT之家了解到,2022年我国将完成载人航天6次重大任务,发射长征七号、长征五 B、长二 F 等运载火箭。目前,长七运载火箭已经完成总装,长二 F 遥十五运载火箭和长五 B 遥三、遥四运载火箭的总装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具体任务包括: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先后发射两艘天舟货运飞船 长征二 F 运载火箭发射两艘神舟载人飞船 长征五 B 运载火箭先后发射空间站实验舱 Ⅰ、实验舱 Ⅱ
苹果又双叒叕要对有锁机下手?可这漏洞封得住吗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为成功的智能手机产品,iPhone在这15年的时间里已经售出了超过20亿部,其中更有超过10亿部依然活跃。然而作为通常意义上的旗舰产品,iPhone的价格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依然是相对昂贵的,因此也使得二手和“水货”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当然,由于二手的弯弯绕绕太多,所以就会有不少人人选择购买来自海外运营商渠道流出的iPhone,也就是俗称的“有锁机”。 然而日前有消息显示,苹果方面或又双叒叕一次对“有锁机”下手了。本月初,苹果方面突然封杀了iPhone有锁机的ICCID解锁 、导致黑解机制失灵,有说法是此次黑解漏洞可能是永久封堵,一时间也让整个市场震动。但这并非苹果首次对ICCID解锁“动手”,早在2019年时就曾传出官方将永久性封杀ICCID激活漏洞的传言,并且当时只有对应运营商的SIM卡才能解锁。 所谓ICCID,即集成电路卡识别码,指的是SIM卡卡号,就相当于手机号码的身份证,搭配每一台iPhone都独一无二的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新的iPhone在首次使用接通苹果激活服务器时,官方就能够知道正在激活的这部iPhone是属于哪一家运营商。 如果ICCID在对应运营商的号段中,苹果的服务器服务器就会向这台iPhone下载特定的激活文件,其中包括各种无线电频段许可配置、软件运行环境配置、SIM卡支持配置等信息,以完成iPhone的激活过程。 事实上,ICCID解锁仅仅针对的是“有锁机”,准确来说就是运营商版本的iPhone。众所周知,为了让iPhone能够走入千家万户,从Apple Store、百货商店、电商平台、运营商以及代理商,苹果可谓是建立了一套完备的销售体系,其中的运营商渠道也是其在海外市场最核心,同时也最主要的销售渠道。 由于海外市场运营商的强势地位,苹果在推出iPhone的初期,其实是靠着运营商才将这款产品推向市场的。初代iPhone更是因为得到了美国AT&T的鼎力支持,所以才得以被当地消费者所熟知。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75%的美国消费者是从占据了当地98.8%市场份额的Verizon、AT&T和T-Mobile处购买iPhone,苹果官方渠道购买的销售额占比则仅为10%。 而iPhone得以进入日本市场,则是孙正义旗下的软银帮助其突破了NTT DOCOMO从功能机时代,就已建立的一套名为i-mode的封闭体系。 早期的iPhone与如今显然并不是一回事,最起码在划时代的iPhone 4亮相前,iPhone没能被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厂商扼杀在摇篮里,运营商这颗大树可谓是功劳颇大。当然,运营商也不是做慈善的,他们选择iPhone是为了借助其来扩大用户群体,用捆绑套餐的方式将iPhone变为“合约机”,用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价格来销售这一产品。 以目前在售的iPhone 13系列为例,运营商售卖的合约机通常都比官网的同款机型低30%以上,对于价格敏感型用户来说,合约机的性价比自然就很高了。但运营商用低价iPhone来吸引消费者,图的就是用户习惯了运营商的服务后,会贡献长期收入。那么如果没有约束存在,运营商版本与其他渠道销售iPhone之间的价差无疑就是个BUG。 万一出现消费者从T-Mobile处购买iPhone,却选择使用Verizon的SIM卡,T-Mobile出售的低价iPhone不就为竞争对手做了嫁衣。 所以为了确保合作伙伴的利益,苹果方面选择用ICCID来构筑“网络锁”,只有特定运营商的SIM卡作为“钥匙”,才能与这家运营商出售iPhone的IMEI匹配,解除iPhone的网络锁。那么如果消费者能自己配一把“钥匙”,不就能绕开这一限制使用价格低廉的运营商版iPhone了? 基于这一设想,破解苹果设下的网络锁,来解锁有锁版iPhone也就成为了一门生意。目前,解锁美版、日版有锁机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传统的TMSI解锁,通过预先输入全球各大运营商信息的卡贴与SIM卡重合插入iPhone的卡槽,然后按正常的联网激活步骤即可。这种方式相当于用户获得了一份临时护照,可以伪装成运营商的相应手机卡来骗过激活服务器,但代价就是这种解锁不太稳定,遇到手机信号不好时会出现要求重新激活的情况。 其二,就是如今更为流行的ICCID解锁,相比TMSI解锁是将一家运营商的SIM卡伪装成另一家,ICCID解锁则是直接使用了苹果在激活服务器中留下的“白名单”。没错,无论是为了服务合作伙伴,还是方便自身测试激活策略,此前在2017年4月就有人发现苹果在激活服务器中内置了一批特殊的ICCID,而这批ICCID则能够作为“万能钥匙”,无差别的对所有的iPhone进行激活,甚至直到2019年4月,有锁机都可以通过这些特殊的ICCID来实现免卡贴激活。 到了2019年7月,苹果对ICCID激活漏洞进行了锁区。可是在2020年3月,再度出现了能够实现完美激活的特殊ICCID,也使得这个曾经被堵上的漏洞又放开了,并直到2022年5月。可以说每隔一年半载就总是有传言称,苹果方面要整治有锁iPhone,但此后有锁机又总能“死灰复燃”。 对于这种现象,有观点认为是苹果在幕后主导,用这种方式来清理库存、提振销量。但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有锁机其实相当于是苹果方面已将iPhone卖给了运营商,要如何销售是运营商该操心的事情。所以更加可能的一种情况,或许是苹果找到了被外界发现的“万能钥匙”,而部分商家则趁此机会浑水摸鱼制造恐慌情绪、最终得以能够高价出货。 事实上,考虑到ICCID只是一串20位的纯数字、且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通过暴力破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那么这就意味着,除非苹果方面放弃ICCID的白名单,否则使用ICCID解锁的可能性就始终存在。但问题是,苹果是不太可能放弃用ICCID这种简单且高效的方式来执行激活策略,并且他们也需要为全球不同的运营商提供白名单来方便进行测试。 所以如果你预算有限、且又非常想要使用iPhone,购买有锁版的iPhone不是不可以,毕竟这个保守估计在10亿美元以上的产业链大概率会一直存在。但有锁机不能随意重置、不能换卡,以及经常要看苹果脸色的缺陷,显然还是很让人难受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