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非遗+农产” 眉山仁寿打造高速服务区文旅新场景
在眉山仁寿蓉遵高速成仁段文宫服务区,一座融合川味非遗与地方风物的“立体展厅”正焕发新生。这里不仅是旅途中的休憩点,更通过创新的“服务区+”模式,为仁寿的农特产品打造展示与销售的平台,积极构建交通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场景,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文宫服务区 供图 仁寿县融媒体中心
作为连接仁寿与成都的重要交通节点,文宫服务区打破传统服务区的功能边界,打造集休憩、消费、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仁寿风物走廊”,推出本地专属的农特产品专柜。
特色专柜集群:构建农特产品“立体展销”场景
服务区依托仁寿“中国枇杷之乡”“百年梨乡”等地域标签,打造主题专柜,集中展示本地农特产品及非遗技艺。
百年传承专柜主要展示百年梨乡曹家的传统梨膏,今年新增“交通+乡村振兴”融合包装设计,成为服务区“仁寿记忆”系列代表产品。非遗匠心专柜集中展示市级非遗“张三芝麻糕”、传统糕点“赵老师麻饼”及“温师傅花生酥”。乡味传承专柜精选最具代表性的本地牛肉珍品——汪洋干巴牛肉、相思忆牛肉,多种口味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游客购买特产 供图 仁寿县融媒体中心
数据印证成效: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
2024年,文宫服务区农特产品销售收入达10余万元,初步验证“服务区+农特产品”模式的可行性。2025年“五一”假期,服务区累计车流量4.31万辆次,日均接待客流2.62万人次。枇杷采摘季服务区展销专区,助农水果枇杷销售达30.52万元,让仁寿县文宫镇“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随高速疾驰的车流载誉八方。
“以前服务区只是歇脚的地方,现在能买到地道的仁寿枇杷,还看到巴蜀非遗传承手作,停车休息的时间都变得更有趣了。”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女士表示。她在服务区购买了芝麻糕和梨膏,准备作为伴手礼送给亲友。
本土特产 供图 仁寿县融媒体中心
模式创新升级:从“单一销售”到“融合创新”
文宫服务区正通过资源整合、业态创新、经济互融三大路径,深化“服务区+”内涵,构建“地标农产品+非遗传承+老字号技艺”生态链,打造“微型仁寿博览馆”;开发融入竹编、“川味打卡魔方”等文创产品,将消费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让旅客把“四川记忆”轻巧带走,将单一的购物驿站升级为地方文化的“移动窗口”。2025年,文宫服务区与文宫镇桂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建立枇杷采摘季服务区展销专区的稳定合作,为当地农户开辟了稳定的增收新渠道。
服务区运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服务区24小时不打烊,目标是让服务区成为仁寿农特产品的“永不落幕的展销会”。下一步,服务区将持续加强对本地农特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延伸消费链,开发“服务区+景区”的融合展示窗口,形成文旅与地方经济相融互促的发展格局。
从短暂休憩到文化体验,文宫服务区正以“川味+非遗”的独特魅力,让高速驿站成为展示仁寿、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名片”。(文 赵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