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还在扎堆调研 阿尔法收益难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沁 6月11日,上证指数从3600点之上滑落,收于3589.75点。这已经是5月27日沪指登上3600点之后,A股市场在这个关口附近震荡的第12个工作日了。
春节以来的低迷行情在5月下旬迎来转机,卖方纷纷吹响市场走牛的号角,机构们则在5、6月份马不停蹄地展开调研,以求抢占在未来业绩比拼中得以竞出的赛道。
东方财富Choice显示,近一月内(5月11日至6月11日),机构调研的次数达11510次,制造业成为机构的香饽饽,其投资者接待量更是高达9854次,个股长春高新在一个月内接待的金融机构数量达298次之多。
如此密集的调研,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吗?近一个月内机构密集调研的个股中,市场表现涨跌不一。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发现,投资者们还是应理性对待“调研热门股”。它们当中,有些会被机构挖掘价值,持有“静待花开”;亦有部分被机构调研后敬而远之。有基金业内人士提示,投资者不要盲目追求“调研热门股”。过度调研未必是好现象,被过度调研的行业可能很难寻到阿尔法收益。那么,如何研究才能创造真正的阿尔法价值?也有观点认为,关键在于通过“宏观逻辑、产业逻辑、业务逻辑与财务逻辑”这四个逻辑框架去思考重要的问题。
制造业成调研“热岛”
截至6月11日,东方财富Choice显示,近一月的机构调研次数为11741次,与上月相比减少19398次,同比减少约38%。其中主板公司的被调研次数为6233,与上一个月相比减少11285次,同比下降64%;创业板公司的被调研次数为4300次,与上月相比减少3638次,同比下降约46%。
尽管机构调研次数大幅减少,但被调研公司的数量降幅不大。近一月共有584家上市公司被调研,其中主板公司有342家,创业板公司有174家,与上月相比分别减少22家、13家。
从行业来看,近一个月接待频次最高的行业为制造业,接待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的数量为9854次;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接待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的数量为1564次。
仅从行业机构调研情况看,近一个月机构来访量前三的行业为计算机软件、电子设备制造、生物医药,来访量分别为936家、694家、683家,服装家纺的来访量最低,为338家。其中,在计算机软件行业中,中科创达以288家的来访量位居榜首,与上月相比有所增长;广联达则以267家的数量位居第二名。
在调研的金融机构中,券商的调研次数最多,为538次;基金公司次之,为381次;随后是信托机构,调研次数为372次,银行的调研次数最少,为39次。其中,券商中调研次数前三位的分别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其调研次数均超过100次;基金公司中嘉实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与华夏基金的调研次数较多,均超过60次。
具体到个股,近一月内,机构对长春高新、中科创达、广联达、安科生物、长盈精密的关注度较高,调研总量均超过200次,基金公司与私募的调研次数明显高于券商。此外,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关注的公司明显不同,证券公司调研次数排名前五的公司包括广联达、汇川技术、中科创达、星源材质、周大生;基金公司更关注长春高新、安科生物、中科创达、妙可蓝多、长盈精密。
近一个月内机构密集调研的个股的股价表现中,长春高新的跌幅为12.9%,安科生物的跌幅为7.89%,中科创达的涨幅为22.5%,长盈精密的涨幅为15.85%,广联达的涨幅为8.84%。证券公司重点关注的个股中,汇川技术近一月的涨幅为10.83%,星源材质的涨幅为58.71%,周大生则有所下幅,跌幅为2.35%。基金公司重点关注的个股中,妙可蓝多近一个月的涨幅为0.47%。
当下,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电话会议、现场参观、特定对象调研、分析师会议、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电话交流会、路演活动、媒体采访、线上电话交流等,调研所涉猎的问题也五花八门。
以近一个月内被华泰证券和嘉实基金关注的周大生为例,在电话交流会中,问题涉及消费者需求、产品价格、产品研发、品牌管理、电商运营等方面。其中不乏行业重点关注的直播问题,在被问及“品牌自播和直播合作本质上有什么不同”时,周大生的回复是:找主播、网红或者意见领袖,本质上是借助流量,我认为不管市场如何变化,自播对公司能力的提升应该更有帮助。在互联网时代,自播如果做得好,能够直达消费者,使中间环节扁平化,压缩成本和费用。从长期来看,两种模式谁更有效,取决于未来的商业发展,由市场和效率决定。接待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
北京某中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一个正常的或者有价值的流程应该是很辛苦的。通常情况下,调研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熟悉被调研公司的财报、公司的公开信息等;其次,了解该公司的商业模式、相关的运营数据;随后,与公司的管理层或投资者关系方面的人核对数据;再者,和公司沟通,了解其对未来经营的判断;最后,综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方、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公司内部人士等信息进行判断,最终回归股票价格是否合适、未来的预期收益会有多少等原始问题上面。“市场上不乏不读财报就去调研的人,然而,有的时候即使你很辛苦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也很难寻找出阿尔法收益(指绝对收益,通过择时、择股管理等手段来获取的一种收益),不做反贝塔(贝塔收益指相对收益,也就是通过承担系统风险而获得的收益)就不错了。事实上,如果行业不错、情绪不错,股价自然上涨,调研在其中并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上述人士说。
集中调研&投资机会
机构集中调研的赛道能挖掘出投资机会吗?
答案是不一定。例如,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在2020年调研过的天融信,出现在其管理的兴全合宜2020年年报的持股中;而同年被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调研的华峰测控,就未出现在当年其管理的基金产品持仓名单中。
一位由大型公募转至私募的投研人士认为,如果某家公司或行业被频繁地集中调研,一般意味着很难在从这个公司或行业中挖掘出阿尔法收益。尤其是过度调研,并不是那么好的一个现象,但当下很难避免。事实上,这与调研人员的专业性息息相关,有的行业调研纯粹是跟风而至,而部分很好的行业却鲜有人去调研。
“调研人员想要发现某公司或行业好的投资时点,需要紧跟其运营数据,如果能在财报发布前发现这个事情,便能获得合适的交易时间。但是,如果其被市场普遍看好,大家跟数据都跟得特别紧,恨不得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出数据,那么交易时间就没有了。因为所有变好或者变差的因素都会立刻在股价中反映。在这些过度调研的地方,很难找到超额收益。”上述人士表示。
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总监刘欣建议,现阶段部分股票出现结构性差异,可着重调研一些比较新的投资机会。这些公司可能上市时间不长,但拥有特殊的竞争优势;也可能成立时间已久,但在过去两年波澜壮阔行情中被机构忽略。这些机会往往目前的估值比较低,但其拥有较好的盈利增速。
如此,怎样的研究才能真正创造阿尔法价值?也有专业人士认为,要学会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宏观逻辑、产业逻辑、业务逻辑与财务逻辑”这四个维度是看一个公司和一个产业的相互验证、相互有勾稽关系的逻辑闭环;因为时间是稀缺资产,研究人员需要在正确的路径上持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