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热浪“如约”再袭北半球,西雅图空调风扇卖疯了
俄罗斯官员表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世界政治版图重塑,引发规模空前的全球危机。北半球夏至(6月21日)之后,美国西海岸和加拿大部分地区接连遭遇创纪录的酷暑天气。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28日和29日,当地气温还将继续升高。该部门在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几乎所有地区都发布了高温警告,加利福尼亚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也受到影响。27日,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气温突破104华氏度(40摄氏度),创当地高温纪录。然而西雅图周边原本以天气温和而闻名,许多家庭并没有安装空调。最近几日,当地空调和风扇已经销售一空。据《西雅图时报》报道,西雅图是美国空调持有比例最少的都会区。虽然近年来频繁的高温天气,和新移民的涌入让安装空调的比例明显提升,但截至2019年,当地只有44%的家庭安装了空调。西雅图气象局这样提醒道:“如果没有空调,请随时准备好风扇和湿毛巾,照顾好自己,关照下年迈的邻居。”受高温影响,当地部分新冠疫苗接种活动也被取消。俄勒冈州卫生局还取消了影院和商场等大型含空调场所的疫情期间容量限制,供人们避暑。北半球其他国家也迎来极端炎热的6月。上周,俄罗斯最大的两个都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气温飙升至6月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32摄氏度以上。爱沙尼亚和白俄罗斯气温也创下了该月历史新高。中东欧国家的温度要比同期历史平均水平高出10摄氏度左右。此前不少专家警告称,气候变化会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死于洪水、风暴和热浪的人数可能会增加。据法新社报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即将于2022年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史无前例的致命热浪即将到来。如果全球气温较前工业化水平升高1.5摄氏度,也就是比现在的水平高0.4摄氏度,全球14%的人口将至少每五年暴露在一次严重的热浪中。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研究报告称,2019年全球因各种原因死于高温的人数略高于30万人。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安东尼奥·加斯帕里尼(Antonio Gasparrini)领导的研究团队表示,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人数中,约有37%可归咎于全球变暖。在巴西、秘鲁、哥伦比亚、菲律宾、科威特和危地马拉等六个国家,这一比例达到60%或更高。世界气象组织援引英国气象局进行的研究称,未来五年可能至少会有一年创纪录炎热。全球年平均温度将比前工业化水平升高1.5摄氏度。该组织在4月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中表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 。 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基线水平高出了1.2摄氏度。该报告强调,海平面上升、海冰融化和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指标在加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恶化。 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说: “温度上升意味着有更多的融冰、更高的海平面、更多的热浪及其它极端天气,并对粮食安全、健康、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在上周举行的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上表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世界政治版图重塑,引发规模空前的全球危机:不能忘记气候变化,它在本世纪上半叶就可能使世界政治版图重塑,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引发规模空前的全球危机,使人类的发展倒退几十年。
迈阿密大楼垮塌遇难者升至5人,工程师2018年发现重大结构性损坏
当地时间周六,救援人员在迈阿密垮塌公寓楼的瓦砾中又发现了一具遗体,使得该事故死亡人数上升至5人。与此同时,大楼废墟底下深处出现火情,烟雾弥漫,也阻碍了搜救工作的进展。周四凌晨1点半左右,这座12层高的公寓楼在毫无预警地情况下突然垮塌。迈阿密-戴德市市长卡瓦(Daniella Levine Cava)在周六傍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最新的死亡人数,称三具遗骸的确定使得失联人数下降到156人。她表示,救援人员还发现了其他尚未确定的人体残骸。官员们称,发现的遗体将被送往法医处,他们还在从失联者家人那里收集DNA样本以帮助识别遇难者。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一直在用声纳和受过特殊训练的狗在废墟中搜寻幸存者。官员们表示,他们仍希望能够找到一些下落不明的人。官员们称,消防队员在扑灭瓦砾下的阴燃火和烟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减少了救援人员在搜救时所受的限制。市长卡瓦指出,目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搜索和救援,并尽可能挽救生命。救援人员希望,瓦砾中可能存在的气穴或许能帮助人们活下来。一份最新公布的2018 年报告显示,一名工程师发现了公寓楼泳池甲板下方重大结构性损坏,以及地下停车场出现“混凝土恶化”的证据。工程师莫拉比托(Frank Morabito)警告称,由于重大设计失误,安装在泳池甲板下方的防水材料已失效,导致这一区域下方的混凝土结构板出现重大结构性损坏,如果不在近期更换这些放水材料,那么混凝土的恶化程度成倍扩大。莫拉比托还指出,车库中的混凝土柱、梁和墙壁出现“大量裂缝”,水池下方的区域还出现了“暴露在外的老化钢筋”。该报告是为公寓的董事会撰写的,旨在为今年的一项重大维修项目做准备。莫拉比托所在公司于4月向该镇提交了一份 84 页的文件,详细介绍了这栋大楼的维修计划。这座大楼建于1981年,垮塌前正在进行每40年一次的重新认证,尚未完成。目前尚不清楚报告中描述的损坏是否与大楼倒塌有关。与该公寓委员会合作的律师伯格(Donna Berger)表示,上述2018年工程研究中描述的问题,对当地的老旧建筑而言非常普遍,也未引起公寓董事会成员的警觉。这些董事会成员极其家人都住在公寓中。伯格在接受路透社电话采访时表示,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你需要立即撤离那栋建筑物。她补充说,董事会已经拿出1200万美元的信用额度来支付维修费用,并要求业主每人支付8万美元。她说,在飓风季开始之前更换屋顶的工作已经开始,董事会正在就混凝土工程进行投标,但疫情减缓了该项目的进程。伯格称,大楼垮塌后,有一名董事会成员依然下落不明。
7月新规:特困人员认定条件适当放宽,汽车排放不达标将被召回
事关审批、发票、税务证明事项……7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国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部署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同时在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加大改革试点力度。《通知》提出,要大力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中央层面设定的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在全国范围内直接取消审批68项,审批改为备案15项,实行告知承诺37项,其余事项采取下放审批权限、精简条件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等优化审批服务的措施。《通知》提出,要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套。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一律不得限制企业进入相关行业开展经营。推进电子证照归集运用,2022年底前全面实现涉企证照电子化。7月1日起特困人员认定条件适当放宽新修订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已经于2021年4月15日民政部第8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适度拓展了“无劳动能力”的残疾种类和等级,在原有认定“一、二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一级肢体残疾人”为无劳动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二级肢体残疾人和一级视力残疾人”,规定上述残疾人应当认定为无劳动能力。《办法》完善了“无生活来源”的认定条件,认定特困人员“无生活来源”的具体条件是其收入应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进一步推动彻底取消有关证明事项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7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国家税务总局根据部门信息共享和行政协助机制完善程度以及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水平,适时扩大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适用范围,并进一步推动彻底取消有关税务证明事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对已经通过信息共享取得并可即时查验的税务证明,可自主公告决定不再索要有关证明材料和承诺书,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以查验结果替代证明材料。《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7月正式实施 产品召回由安全召回扩展至排放召回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制定并发布《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将产品召回由安全召回扩展至排放召回,自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旨在规范机动车排放召回工作,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定》指出,生态环境部在大气污染防治监督检查中发现机动车可能存在排放危害的,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生态环境部可以对机动车生产者进行调查,必要时还可以对排放零部件生产者进行调查。机动车未完成排放召回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在排放检验监测时提醒机动车所有人。《规定》提出排放召回要与机动车排放监督检查、排放检验衔接,督促生产者配合排放危害调查,督促车主积极配合完成召回,切实减少排放污染。机动车发票使用新规7月1日起正式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共同制定了《机动车发票使用办法》,自5月1日起试行,7月1日起正式施行。销售机动车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时,应遵循以下规则:按照“一车一票”原则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即一辆机动车只能开具一张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的“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明号码”栏,销售方根据消费者实际情况填写;消费者丢失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无法办理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或者机动车注册登记的,应向销售方申请重新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打印内容出现压线或者出格的,若内容清晰完整,无需退还重新开具。7月1日起将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自2021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生产日期以机动车合格证上传日期为准,销售日期以机动车销售发票日期为准),进口重型柴油车应符合国六排放标准(进口日期以货物进口证明书签注运抵日期为准)。土地闲置费、城镇垃圾处理费划转有关征管事项明确,7月1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土地闲置费 城镇垃圾处理费划转有关征管事项的公告》。《公告》提出,自2021年7月1日起,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征收的土地闲置费、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负责征收的按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城镇垃圾处理费划转至税务部门征收。银保监会出台新办法 将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整合为三类银保监会制定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旨在加强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促进银行保险机构依法经营。《办法》将银保监会向银行保险机构颁发的许可证整合为金融许可证、保险许可证和保险中介许可证三类,并明确了各类许可证的适用对象。《办法》统一了许可证记载内容,包括机构名称、业务范围、批准日期、机构住所、颁发许可证日期、发证机关等,同时优化统一了银行保险机构新领、换领、缴回许可证相关管理规定及时限要求。
总投资100亿元!国际娱乐巨头落户中山,将打造文旅生态城
投资100亿元中山又将新增一文旅生态城项目!6月23日,中山新濠雅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竞得翠亨新区G28-2021-0028地块,标志着备受瞩目的翠亨新区文旅生态城项目,将由国际娱乐巨头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及香港主板上市企业雅居乐集团联合开发建设。翠亨新区文旅生态城项目占地总面积达755.4260亩,总投资100亿元,将在翠亨新区起步区南部建成集主题乐园、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医学美容中心、商务办公、高端公寓及社区于一体的国际大型文旅生态综合体。其中,集合主题秀、科技互动体验及餐饮娱乐等业态的乐园要求4年内整体落成,投资强度与番禺长隆野生动物园、横琴长隆海洋王国以及顺德华侨城等文旅项目相当,项目将承诺带来不少于1.5亿美元规模外资投资,为翠亨新区进一步融入大湾区及粤澳合作发展带来全新动力。此次摘牌的中山新濠雅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由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和雅居乐集团联合成立。其中,创立于1910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于1927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总市值超过210亿港币,是引领港澳休闲及娱乐行业的巨头企业。资料显示,新濠国际扎根澳门发展多年,成功推出新濠天地、新濠影汇等综合旅游娱乐度假村项目,打造了多个热门娱乐旅游景点。旗下娱乐表演项目《水舞间》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水上艺术汇演项目,开演期间备受国内外游客喜爱,截至目前入场观赏人数已超600万人。同时,该公司正在欧洲、亚洲等地打造多个大型休闲度假村。据悉,文旅生态城为新濠集团在内地投资的首个文旅综合体项目。国际娱乐龙头企业及项目建设经验丰富的开发商强强联合,对文旅生态城的建设速度及运营质量也是一个保障,有望带动新区乃至中山高端服务业、游戏游艺产业、文化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另根据规划,翠亨新区将打造成为在国际市场均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旅游地标。翠亨新区文旅生态城项目落成后,将成为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优质消费群体聚集、提升城市活力的有力抓手。
2021年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启动;隆承旅游度假区欢乐水世界盛大开业
宁波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7月9日开园6月23日,方特旗下的宁波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宁波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将于7月9日开园迎客。该园由华强方特集团和杭州湾新区政府共同投资打造,是华东地区首座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大型高科技主题公园。公园毗邻一期方特东方神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包含十余项方特独家打造的室内大型高科技主题项目、二十余项室外游乐项目、数百项特色休闲景观、上百家主题餐厅和商店,设计年游客接待能力超过300万人次。全国首个“小猪佩奇”独立景点落户四川眉山6月23日,据“小猪佩奇”国际文旅项目新闻发布会获悉,全国首个“小猪佩奇”独立景点正式落户四川眉山市。据了解,小猪佩奇国际文旅项目选址天府新区眉山片区视高街道,项目建设周期3年,计划2023至2024年开业运营,主要包括小猪佩奇景区、小猪佩奇酒店和全新的海洋探索中心海洋馆,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个最大的小猪佩奇文旅项目。其中,海洋探索中心(SEA LIFE)是以海洋生物为主题的全球第一大海洋馆连锁品牌。华中地区首个原石主题景区落户随州6月22日报道,总投资12.6亿元的大洪山原石部落景区预计于今年“十一”期间开园。据悉,该景区将打造华中地区首个原石创意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以“原石+婚庆”文化为核心主题,依托随州市和区域内资源文化背景,建设集观光科普研学、度假养生休闲、爱国主义文化教育、亲子互动体验、创意农业体验、婚庆文化六大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湖南华侨城文化旅游度假区二期项目开工6月21日,衡阳市举行2021年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其中包括湖南华侨城文化旅游度假区二期项目。据了解,湖南华侨城文化旅游度假区二期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77.75万㎡,建筑面积约36万㎡,总投资48.55亿元,主要建设生态科技园、草桥文化风情街、人民路·华侨城小学、松梅生态文化园及相关配套设施。其中,草桥文化风情街、人民路·华侨城小学及湖南华侨城文化旅游度假区生态科技园规划于今年开工。湖南华侨城文化旅游度假区生态科技园项目以高欢乐标准满足家庭对欢乐功能的需求,鲜明的主题风格,打造覆盖全年龄段、全时段停留的主题文化旅游度假区,实现湘南全域大型文化旅游度假区零的突破。建成后,将对提升城市形象、创造发展价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广州拟出台政策为文旅等企业纾困6月21日消息,受广州本轮疫情影响,广州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冲击。据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透露,该市已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并将出台一系列纾困减负措施,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渡过难关。据悉,广州正在制定的措施主要从纾困解难、减税降费、定向支持等三大类着手。同时,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从减税、降费、免租等方面减轻负担,让市场主体从阶段性降低税费、减免租金等措施中,降低经营成本,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帮扶。其中,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会展业等将成为重点帮扶对象。北京环球度假区将分三阶段推进开园筹备6月21日,据报道,北京环球度假区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开园前的筹备工作:第一阶段,邀请北京环球度假区内部员工参与压力内测,通过多场景测试不断完善运营流程,提升游客体验;第二阶段,开启试运营,定向邀请合作伙伴、受邀客人参与运营测试;第三阶段,迎来盛大开园。据了解,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在有序推进第一阶段压力内测的相关工作,一万多名员工参与了开园筹备工作,加入各项模拟服务与压力内测,以获得最真实的一手体验,从而不断提升游客服务和体验。2021年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启动6月19日,以“缤纷欢乐游,就来华侨城”为主题的2021华侨城文化旅游正式启幕。据了解,此次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将从6月持续至10月,横跨全年旅游需求最旺盛的5个月。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华侨城文化旅游节顺应新形势下微度假、康养游、亲子游、夜经济等旅游需求变化,为每一个月设置了一个专题季,分别是:六月城市度假季、七月电影狂欢季、八月康养休闲季、九月国风艺术季和十月美食潮玩季。同时,围绕着五大专题季,华侨城位于全国60余座城市的150余家景区、主题公园、特色小镇、酒店和美术馆将举办500余场主题活动,推出500多项文化旅游产品,用高品质、多元化的文旅体验为全体游客的美好生活注入欢乐。此外,在启动仪式上华侨城还发布了公司首款文旅APP“花小橙”,该款APP集合了华侨城旗下超50家景区,可以提供门票预订、入园预约、快速排队、年卡绑定和个性化线路推荐等服务;离开景区后还可以对景区进行点评,分享游玩攻略。隆承旅游度假区欢乐水世界盛大开业6月18日,隆承旅游度假区欢乐水世界举行盛大开业仪式。据了解,隆承欢乐水世界是隆承旅游度假区的二期项目,占地面积5余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是市区首家水上游乐项目,以创新的理念和一流的设备,整体规划打造集观光和体验于一体的水上园区,可同时接待7000人游玩。园区中规划有主题漂流河、海浪池、大型互动海洋水寨、组合皮筏滑梯、儿童亲子戏水区、冲天回旋滑道、巨兽碗、大喇叭、乘风破浪等大型娱乐项目,并辅以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不仅注重娱乐体验,还兼顾节能节水、注重环境绿化美化,娱乐项目与景观设计全面融合,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赋予游客独特、饱满的愉悦体验。武汉将再添生态度假村、动漫主题乐园6月18日,两宗位于蔡甸区夏家咀村后官湖北岸的地块,分别被武汉二零四九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武汉星瑞文旅投资有限公司拍得。根据规划,中法企业将在此合作打造生态度假综合体、法式动漫主题乐园。这两个核心项目的成功摘牌,意味着中法半岛小镇建设大幕拉开。据了解,武汉二零四九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约3.23亿元,竞得面积约22.85万平方米的中法半岛小镇项目生态度假综合体地块。规划显示,项目定位为近郊高端亲子生态度假综合体,包括水趣乐园、步行街、生态度假屋和温泉酒店等。法国PVCP集团在华机构——法丽乡村旅游公司,将主要通过顾问咨询及度假村管理服务的方式,引入PVCP产品标准和品牌理念,并参与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中法半岛小镇项目法式动漫主题乐园地块,则被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控股武汉星瑞文旅投资有限公司拍得,面积约为20.7万平方米,成交价约2.6亿元。该地块将打造中国首座斯皮鲁主题乐园,具有欧洲元素,项目东侧为主题乐园,西侧为乐园配套设施用地,包括主题酒店、动漫书城、咖啡馆、行政办公、动漫产业园等。法国达高集团作为乐园IP(知识产权)授权方,将参与项目设计、宣传及运营等。
【中国网评】而立之年,中国-东盟合作开启新征程
6月7日,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外长会在重庆举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东盟成员国外长、东盟秘书长出席。王毅在会上高度评价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梳理总结了中国和东盟30年合作成果和经验。王毅指出,中国东盟要着眼未来30年,共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东亚特色的区域合作之路,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过去30年,中国和东盟坚持讲信修睦,谋求合作共赢,发展成为最大规模的贸易伙伴,最富内涵的合作伙伴,最具活力的战略伙伴。双方建立了领导人、部长、高官等各层级、立体式对话机制,及时就重大问题开展战略沟通,为双方关系发展构筑起坚实基础。中国连续11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也在2020年跃升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向投资累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2019年,双方人员往来已超6500万人次,每周有近4500架航班往返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双方互派留学生超过20万,结成友好城市200多对。 尤其是过去一年,尽管面临百年变局和世纪大疫的叠加影响,中国-东盟关系依然迎难而上,逆势上扬,继续成为最成功的地区合作样板之一。在高层交往把舵定向基础上,中国和东盟相互支持,共克时艰,携手抗击疫情,力推复工复产合作,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双方关系不断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协定的签署,也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创造了新平台、提供了新机遇,为双方继续深化利益融合、引领区域合作开拓了新空间。 如今,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步入“而立之年”,各自发展也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双方关系迎来了继往开来、提质升级的新契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东盟肩负着共同开创地区和平、发展、合作新时代的重任,这对双方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中国-东盟关系也面临多重挑战——目前东盟地区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防疫形势依然严峻,疫情同时也重创东南亚经济。未来一段时间,东盟各国将持续面临政府收入减少、防疫及刺激经济支出增加、偿还到期债务等多重压力,陷入债务危机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美国基于地缘政治竞争,采取多种手段阻扰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如在南海扩大存在与直接干预,干扰破坏南海和平稳定;利用“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塑造小多边同盟,试图打造“亚太版小北约”制衡中国,以及企图分化中国-东盟经贸联系,实现产业链“去中国化”等,这些都将给中国-东盟合作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新形势,中国和东盟必须继续秉持伙伴精神,携手应对重大挑战。一是要深化抗疫合作,尽快彻底战胜疫情。王毅提出,中方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尽己所能向东盟国家提供疫苗,回应各国需要,并与各国加强疫苗研发、生产、采购、接种、监管合作,提升地区公共卫生能力。新加坡今年2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认为,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是给东南亚抗疫帮助最多的国家。相信在接下来的抗疫过程中,中国仍将是东盟国家的最强助力。 二是要推动经济复苏,积极培育合作新增长点。中国除积极支持东盟稳步推动经济重启、巩固复工复产合作外,还应大力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打造务实合作新亮点。近年来,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驱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关键动力。疫情更是进一步凸显数字经济重要性,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中国和东盟要紧抓数字经济新机遇,加速探索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加强在数字技术防疫抗疫、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合作。今年还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双方可在生态环保、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减贫等领域创造合作亮点,不断注入合作新动能。 三是要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当前全球风险点和动荡源增多,亚太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中国和东盟各国要从大局出发,积极管控分歧,充实安全领域合作。王毅介绍,此次特别外长会期间举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高官会,商定重启“南海行为准则”线下磋商。中国和东盟要趁势而上,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尽早达成一个实质、有效、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国际法的“准则”,“向世界展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智慧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平稳定”。 2018年,第21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2020年,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这些文件为双方关系发展规划了蓝图,谋定了道路。未来中国-东盟要以落实《愿景》为主线,以《行动计划》为重点,不断充实战略伙伴关系内涵,推动中国—东盟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下一个更加精彩的30年。
信息通信业:百年奋斗铸辉煌 经验传承再奋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信息通信业风雨兼程、砥砺奋进,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会者在贵阳开幕的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参观5G智慧城市模型。新华社发 革命战争时期,红色通信是我党“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由只能收报不能发报的“半部电台”起家,保障党中央指挥全党全军,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信息通信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基本建成了辐射全国大城市的通信网络,实现了第一次使用自主研制的电缆和微波通信设备、启用第一台纵横制交换机等,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历经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建成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和重点地区的“八横八纵”光纤传输骨干网,推动移动通信走进千家万户,构建了行业监管体系,形成了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了互联网快速普及和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信息通信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业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信息通信业在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跨越的基础上,正迎来由大向强的跃升。 网络建设量质齐升。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全国所有地级市建成光网城市,光纤用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比例超过94%,百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接近9成,并加速向千兆超高速率升级。4G基站规模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在国际上率先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频率使用规划,建成5G基站84.7万个。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持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数据中心加速向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的新型数据中心演进升级。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互联架构进一步优化。海底光缆、跨境陆缆等国际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稳步提升。 技术和产业跨越发展。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4G(TD-LTE)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占比超过38%。重点领域单点技术突破正迅速拓展为体系化产业优势,5G芯片、移动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持续缩小,国产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不到20%,提高到2020年的超过40%,10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市值前30强。 融合引领作用彰显。2020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11.8万亿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432.2万亿元,均位居全球首位。新经济形态创造超过2000万个灵活就业岗位。信息通信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加快构建,高质量外网连接超过18万家工业企业。标识解析体系“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全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全面建成。“5G+工业互联网”工程深入实施,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等应用成果不断涌现。 行业监管水平持续提升。行业监管法规、政策和技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持证企业超过10万家。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强化,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逐步建立。服务质量优化提升,“携号转网”全国实行。骚扰电话、电信网络诈骗、App侵害用户权益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互联网域名解析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实名扎实推进。天地一体、灵活高效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一体的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普惠民生成效显著。2015年实施网络提速降费以来,固定宽带、移动网络平均下载速率增长超过7倍,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和移动网络单位流量平均资费降幅超过95%,企业宽带和专线资费降幅超过70%。连续七年组织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9%。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广覆盖、大容量的信息通信网络经受住了网络流量洪峰的考验,有力保障了亿万群众居家生活、购物消费、在线办公、“停课不停学”。信息通信业创造性应用通信大数据加强疫情监测和溯源,推出“通信行程卡”公益服务,构筑战疫“数据长城”,为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电信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的推进,让信息通信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网络和数据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安全监管体系持续创新拓展。网络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体系日益完备,电信网、公共互联网等基础通信网络持续安全稳定运行,面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5G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加速建设。技术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安全态势感知、威胁监测、应急处置一体化综合技术防范体系初步形成。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突破1700亿元。各项重大活动通信保障和网络安全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信息通信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拼搏奉献的结果,是四面八方广泛支持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国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行业发展的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信息通信业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攻坚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亿万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是信息通信业宝贵的精神传承和不竭的前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信息通信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行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坚持深化改革,激发行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信息通信业顺应技术产业演进趋势和时代发展要求,在不断自我革新中成长壮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信息通信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锐气,坚持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行业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行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第四,坚持市场牵引,充分发挥大国大市场的带动作用。信息通信业紧密依托我国大国大市场优势,实现技术的迭代升级和产业阵营的发展壮大。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信息通信业要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适度超前推进网络建设,更好发挥我国产业门类全、应用场景多、用户规模大的强大市场优势,深化信息通信技术为千行百业赋智赋能赋值,有力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五,坚持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我国信息通信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行,走出一条不断深化的国际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信息通信业要不断深化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在现有电信业务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按照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部署要求,积极推动进一步对外开放,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互联互通水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合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六,坚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信息通信业坚持统筹发展、管理和安全,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在发展中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信息通信业要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聚焦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总目标,支撑构建国家网络安全新格局,建设多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网络安全创新技术体系,筑起坚实的网络安全防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信息通信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G﹢工业互联网”十大典型应用场景
2019年11月,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一年多来,在产业各方共同努力下,“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已超过1500个,覆盖20余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前,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系统总结“5G﹢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列出“5G﹢工业互联网”十大典型应用场景,为更多行业和企业应用“5G﹢工业互联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典型场景一:协同研发设计 协同研发设计主要包括远程研发实验和异地协同设计两个环节。远程研发实验是指利用5G及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技术建设或升级企业研发实验系统,实时采集现场实验画面和实验数据,通过5G网络同步传送到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科研人员;科研人员跨地域在线协同操作完成实验流程,联合攻关解决问题,加快研发进程。 异地协同设计是指基于5G、数字孪生、AR/VR等技术建设协同设计系统,实时生成工业部件、设备、系统、环境等数字模型,通过5G网络同步传输设计数据,实现异地设计人员利用洞穴状自动虚拟环境(CAVE)仿真系统、头戴式5G AR/VR、5G便携式设备(Pad)等终端接入沉浸式虚拟环境,实现对2D/3D设计图纸的协同修改与完善,提高设计效率。 典型场景二:远程设备操控 综合利用5G、自动控制、边缘计算等技术,建设或升级设备操控系统,通过在工业设备、摄像头、传感器等数据采集终端上内置5G模组或部署5G网关等设备,实现工业设备与各类数据采集终端的网络化,设备操控员可以通过5G网络远程实时获得生产现场全景高清视频画面及各类终端数据,并通过设备操控系统实现对现场工业设备的实时精准操控,有效保证控制指令快速、准确、可靠执行。 典型场景三:设备协同作业 综合利用5G授时定位、人工智能、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虚拟化等技术,建设或升级设备协同作业系统,在生产现场的工业设备,以及摄像头、传感器等数据采集终端上内置5G模组或部署5G网关,通过5G网络实时采集生产现场的设备运行轨迹、工序完成情况等相关数据,并综合运用统计、规划、模拟仿真等方法,将生产现场的多台设备按需灵活组成一个协同工作体系,对设备间协同工作方式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结果对制造执行系统(ME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工业系统和设备下发调度策略等相关指令,实现多个设备的分工合作,减少同时在线生产设备数量,提高设备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能耗。 典型场景四:柔性生产制造 数控机床和其他自动化工艺设备、物料自动储运设备通过内置5G模组或部署的5G网关等设备接入5G网络,实现设备连接无线化,大幅度减小网线布放成本,缩短生产线调整时间。通过5G网络与多接入边缘计算系统(MEC)结合,部署柔性生产制造应用,满足工厂在柔性生产制造过程中对实时控制、数据集成与互操作、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支持生产线根据生产要求进行快速重构,实现同一条生产线根据市场对不同产品的需求进行快速配置优化。同时,柔性生产相关应用可与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仓储物流管理系统(WMS)等相结合,将用户需求、产品信息、设备信息、生产计划等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动态制定最优生产方案。 典型场景五:现场辅助装配 通过内置5G模组或部署5G网关等设备,实现AR/VR眼镜、智能手机、Pad等智能终端的5G网络接入,采集现场图像、视频、声音等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现场辅助装配系统,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生产辅助信息,通过5G网络下发至现场终端,实现操作步骤的增强图像叠加、装配环节的可视化呈现,帮助现场人员进行复杂设备或精细化设备的装配。另外,专家的指导信息、设备操作说明书、图纸、文件等也可以通过5G网络实时同步到现场终端,现场装配人员简单培训后即可上岗,有效提升现场操作人员的装配水平,实现装配过程智能化,提升装配效率。 典型场景六:机器视觉质检 在生产现场部署工业相机或激光扫描仪等质检终端,通过内嵌5G模组或部署5G网关等设备,实现工业相机或激光扫描仪的5G网络接入,实时拍摄产品的高清图像,通过5G网络传输至部署在MEC上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进行实时分析,对比系统中的规则或模型要求,判断物料或产品是否合格,实现缺陷实时检测与自动报警,并有效记录瑕疵信息,为质量溯源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专家系统可进一步将数据聚合,上传到企业质量检测系统,根据周期数据流完成模型迭代,通过网络实现模型的多生产线共享。 典型场景七:设备故障诊断 在现场设备上加装功率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等,并通过内置5G模组或部署5G网关等设备接入5G网络,实时采集设备数据,传输到设备故障诊断系统。设备故障诊断系统负责对采集到的设备状态数据、运行数据和现场视频数据进行全周期监测,建立设备故障知识图谱,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诊断和定位,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设备运行趋势进行动态智能分析预测,并通过网络实现报警信息、诊断信息、预测信息、统计数据等信息的智能推送。 典型场景八:厂区智能物流 厂区智能物流场景主要包括线边物流和智能仓储。线边物流是指从生产线的上游工位到下游工位、从工位到缓冲仓、从集中仓库到线边仓,实现物料定时定点定量配送。智能仓储是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机电一体化等技术共同实现智慧物流,降低仓储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提升仓储管理能力。通过内置5G模组或部署5G网关等设备可以实现厂区内自动导引车辆(AGV)、自动移动机器人(AMR)、叉车、机械臂和无人仓视觉系统的5G网络接入,部署智能物流调度系统,结合5G MEC﹢超宽带(UWB)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实现物流终端控制、商品入库存储、搬运、分拣等作业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 典型场景九:无人智能巡检 通过内置5G模组或部署5G网关等设备,实现巡检机器人或无人机等移动化、智能化安防设备的5G网络接入,替代巡检人员进行巡逻值守,采集现场视频、语音、图片等各项数据,自动完成检测、巡航以及记录数据、远程告警确认等工作;相关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至智能巡检系统,智能巡检系统利用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和算法处理,综合判断得出巡检结果,有效提升安全等级、巡检效率及安防效果。 典型场景十:生产现场监测 在工业园区、厂区、车间等现场,通过内置5G模组或部署5G网关等设备,各类传感器、摄像头和数据监测终端设备接入5G网络,采集环境、人员动作、设备运行等监测数据,回传至生产现场监测系统,对生产活动进行高精度识别、自定义报警和区域监控,实时提醒异常状态,实现对生产现场的全方位智能化监测和管理,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保障。
实现5G普及,700MHz必不可少
在通信行业领域,700MHz毫无疑问是2021年最受关注的话题。 手握覆盖能力强、组网成本低、覆盖面广等种种优势,自5G正式商用以来,被称为“黄金频段”的700MHz一直都是通信领域的焦点。而在刚刚过去不久的1月份里,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公司中移通信与中国广电正式签署了“5G战略”合作协议,基于《5G网络共建共享合作协议》、《5G网络维护合作协议》、《市场合作协议》和《网络使用费结算协议》四大协议,正式启动了700MHz 5G网络共建共享方案,而这也代表着700MHz频段应用终于要开始驶上快车道。 700MHz成5G普及最大关键 在无线通信领域,700MHz一直都拥有着“黄金频段”的美誉。按照电磁波传输理论,电磁波波长越短,便越倾向于直线传输,在绕射能力上也就越是不足。但700MHz这样的低频段拥有更长的波长,同时拥有更高的穿透能力。按照理论数据计算,700MHz的覆盖半径可达2.6GHz的2倍、3.5GHz的2.3倍。 作为通信领域的“黄金频段”,700MHz拥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在2015年6月,德国成为欧洲第一个为移动宽带通信拍卖700MHz频谱的国家,获得700MHz频谱执照的运营商德国电信为此付出了10亿欧元。法国则选择将700MHz频谱的6个频段分别进行拍卖,最终拍卖总额达到28亿欧元。 不过在2019年以前,700MHz在中国地区一直被应用于广播以及模拟电视产业,直到最近几年里,随着数字电视业务正在逐渐取代模拟电视市场,关于700MHz频段的释放才成为通信行业热议的话题。而正是考虑到了5G时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实用需求,工信部在2020年发布了《关于调整700MHz频段频率实用规划的通知》后,700MHz频段终于得以释放,并被我国正式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 要知道虽然在5G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优越的成绩,但我国5G网络建设依旧需要迎接大量的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5G网络信号覆盖问题。从基站建设角度来看,5G基站投资约为4G基站的1.5倍以上,想要实现理想的覆盖面积,预计全国总投资规模需要在1.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时根据行业预期,5G建设投资周期在8年以上,这也是为什么目前5G信号覆盖大多聚集于商业价值更高的城市中心地带。而想要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实现5G信号的广覆盖,无疑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但在700MHz频段的协助下,运营商终于得以在更理想的成本控制内实现5G信号的广覆盖。在700MHz之前,中国三大运营商如果想要利用自有频段实现全国5G网络覆盖,理论上需要建造近600万座宏基站但如果全部采用700MHz频段进行铺建,则只需要45万座基站即可实现5G网络全覆盖。而工信部决定将700MHz释放至移动通信领域,更是是对5G建设的巨大支持,所以不难看出,700MHz是5G时代绝对的频率红利,无论是想要实现5G信号覆盖还是节省投资,700MHz的应用都必不可少。 5G共赢还需强强联手 在曾经的模拟电视时代,700MHz频段便一直握在广电手中,而广电在2019年获发5G牌照后,700MHz在转向通信行业后的归属基本可以说是板上钉钉,各界也对于广电如何在电信运营商身份下用好700MHz频段报以大量的关注。在2019年底,中国广电发布《中国广电5G试验网的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40个大中型城市建网,启动商用准备工作,同时在2020年内扩展至334个地区及重点旅游城市。但从广电过去一年的网络建设来看,700MHz 5G网络的建设推广工作并不乐观。 作为老牌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在早起的5G网络建设都主要采用非独立组网(NSA),这一组网方式可以将已有的4G基础设施进行改建升级,使其可应用于5G网络传输,从而实现节约成本以及快速建网的目的,但此前仅掌握广播电视塔和有线电视网络的中国广电显然无法跟进这一策略。 而即使是被视作为未来5G最终模式的独立组网(SA)、也就是从零开始搭建5G网络方案,由于没有3G以及4G信号的补充,广电的电信运营业务也难以打动市场,再加上有限的带宽以及速率等先天问题,700MHz更是无法承担独立组网的重任。所以在朝向电信运营商身份的转型上,中国广电亟需合作。 正是基于此,中国广电在今年年初与中国移动敲定了涉及5G共建共享的《5G网络共建共享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中国移动与广电将会以1:1的投资方式来完成700MHz无线网络的搭建、扩容以及更新,双方也将按照1:1的份额分享700MHz所有权。而随着合作落地,中国移动将会拥有700MHz+2.6GHz+4.9GHz的低、中、高频段组合,帮助他们在未来的5G网络部署中获得更高的灵活性。 实际上除了中国移动外,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也都对700MHz频段有着极大的兴趣,比如中国联通集团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就表示,建议在农村地区利用700MHz频段,并由四家基础运营商共享接入使用。不过在5G正式进入到商用阶段初期,中国联通已经与中国电信建立起了3.5GHz共建共享方案,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关于700MHz的共建意向也已达成,所以虽然强强联手在5G时代可以说是必然趋势,但在700MHz频段想要实现四大运营商共享,可能还需一段时日。 增强5G覆盖、节省基建投资,700MHz在通信领域的释放对于5G普及有着极大的意义,特别是作为通信行业中的“稀缺资源”,合作共享、合理应用700Mhz频段,更是应该被视为当下5G推广的重点目标。随着中国广电开放700MHz合作共建模式,5G普及将迎来重大利好,这也让我们对于5G网络在2021年的快速推广覆盖充满期待。
5G 推开智慧金融大门
出门不用带硬币、不用带公交卡,手机、智能手表一刷,马上上车! 逛街不用带银行卡、不用带现金,拿着手机就能买买买! 转账、贷款,不用跑银行,拿出手机APP,一点就完成! 可见,4G时代,移动支付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成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么5G时代,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5G网络能给金融业带来哪些改变,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金融”应用发展白皮书(2019年)》指出,5G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安全审慎与合理应用,有望创新金融产品、革新经营模式、改造业务流程、重构行业生态,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捷性、满意度与安全水平,最终实现巩固金融系统稳定性、提升金融服务效能。 诸如,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移动支付领域,5G的峰值速度可达10Gbps,时延低至1ms,每平方公里可连接终端100万台,可以大幅缩短网上交易时间,同时,在交易高峰期和人流密集的地方,不必担心网络容量造成的拥塞。与此同时,5G与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等技术融合,将进一步革新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给金融行业带来颠覆式的改变。 那么,5G银行、5G证券、5G保险有哪些不一样? 5G﹢银行:点亮新“火花” 如今,越来越多的5G应用场景体现着5G发牌商用以来赋能行业的价值。当传统银行业“碰撞”上5G技术,将会产生怎样的智慧“火花”呢?5G通过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音视频等技术的相互促进和协同融合,深化银行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将给银行前中后台带来新变化和新可能。 5G技术打破了空间距离给银行对客服带来的限制,为视频通信由现实到虚拟现实、声音由高清到全息带来可能。新技术协同融合助力前台部门在客户营销、融合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使得客户体验从平面到立体,服务更加多元;5G是支撑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可依托多样的物联设备实时收集维度更广、可信度更高的数据。前台多种场景的数据沉淀,借助后台智能系统的计算分析,形成较为全面的客户画像,可以为中台部门相关业务提供精准决策辅助,并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结合5G技术大带宽、低时延特性,后台作业的集中与服务的共享将在整个业务上得以体现,集中处理效率得以跃升。通过对实时、海量、多态、相互关联的数据进行分析,可识别企业或个人的关键属性、追踪其行为特征、掌握企业或个人的实时资产状态,以便开展更加有效的风险监控和全流程监测。 当前,银行业广泛投身5G智慧金融建设。据悉,2019年4月,工商银行将5G网络引入北京电信大楼支行;同年5月,浦发银行率先完成了5G环境下的银行卡开卡工作;工信部颁发5G牌照仅一个月,建设银行就与中国移动开展了“5G﹢智能银行”建设;中国银行的5G银行生活体验馆已于2019年5月启动……而5G时代的银行业转型不只是简单的效率提升、服务便利,万物互联意味着金融入口多元化、数据立体化、服务方式更加个性化。 而在应用场景方面,5G会给银行网点带来深刻变革,传统的人与人交互服务将向人与物交互转变,便捷、远程、开放等都将成为未来场景的标签。典型业务如移动银行、8K直播、Vlog式全方位细致客户识别、远程视频专家服务等都将成为现实。依托5G网络环境,叠加“大数据﹢”“智能﹢”等应用,将派生出智慧网点、远程虚拟交易、智能风控、普惠金融、开放银行、智慧资管、财富管理、存货融资以及供应链管理等诸多应用场景,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重要契机。 然而,在5G技术实际落地金融场景中仍存在诸多挑战。以“5G﹢AI”应用场景为例,同时支撑多客户多网点的视频结构化分析及管理,对算力有很高要求,任务消息过多易导致产品卡顿、任务丢失等。这些都需要信息通信企业与银行业一起努力来实现5G智慧网点的升级改造。相信未来,更加智能化、轻量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在5G技术的加持下将建立并完善,金融功能化属性与生活化场景服务更好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万物随心至,信息触手及”。 5G﹢证券:创造新业态 5G技术为金融及证券行业提供了更为智能、高效的万物互联基础,“5G﹢金融科技”的组合将给证券行业带来深刻变化。如在“5G﹢8K VR”方面,得益于高网速、高清视频技术、VR沉浸式技术的提升,VR投顾服务、VR私人银行、VR投资助手等一大批创新场景将给客户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在投研、风控等业务板块,伴随5G带来的万物互联基础,在区块链技术的推动下,业务模式将发生颠覆性变化。 具体而言,在证券前台,5G将开创新的交互方式,为客户带来全新交互体验,扩展服务场景,进一步降低客户获取证券服务的门槛,从而促进证券业的发展。mMTC(大连接物联网)将带动物联网产业升级,将消费半导体产业从围绕智能手机发展生态系统的伴生模式发展到大规模多样化独立终端的散生模式,从而打造证券行业泛终端协同服务新业态。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则会引领视觉商务时代的到来,推动实时直播、远程视频全息开户和业务办理、一对一视频咨询等服务方式快速发展。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与低延迟端到端分片技术的结合,或能以较低的成本缩小与专业投资机构高投入方案的差距,从而吸引更多长尾客户的加入,改变交易型投资者的现有格局。 在证券中台,5G技术有利于实现中台业务前置,从而更有利于前台业务的开展。5G﹢实时视频等多种交互方式促使中台业务人员摆脱时空限制,更方便地参与前台业务,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前台业务的开展。例如私募基金等私行产品的销售需要购买者亲临营业部,在录音录像的情况下开展交易,以保障销售人员行为适当,增加了销售难度。但在5G环境下,销售人员可以借助移动设备将实时视频回传到业务中台,实现对销售过程的实时管控。同样地,在券商众多类型的尽职调查、资产证券化(ABS)等类型的项目中,应用5G技术可明显提升项目风险管理的质量。 在证券后台,5G技术既可带来新的工作协同方式,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也有利于数据采集,从而支撑券商数字化转型。例如投资银行项目团队有较强的移动远程协助需求,在5G技术的支持下,投行团队可通过 5G ﹢ VPDN、5G ﹢ VR、5G﹢全息影像的方式更高效地开展项目协作,大大节省时间和各类资源成本,为业务赋能增效。5G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能完成多业务场景下关键数据的采集,有利于建立各业务对象的数字孪生,从而推进各类业务决策的数字化。 5G﹢保险:打造安全守护利剑 人类社会从诞生之初,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人逐渐萌生了应对灾害的保险思想和原始的保险方法。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命令僧侣、法官、村长等收取税款,作为救济火灾的资金。人类文明进入近现代后,保险已成为投资理财的不二之选。当前,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在助力保险行业完成经营模式转型。 从前中后台功能的直接处理,到复杂的定价和承保算法,再到细化的数字营销计划,5G催生新的保险模式不断涌现。5G﹢保险的应用场景,将跳出保险业务经营的传统模式,更多地表现在以垂直行业对5G技术的应用促进保险对各种场景的嵌入,进而派生出远程核保、远程查勘、智能风控等应用场景,提升保险业务经营效率,为业务生态带来“5G革命”。 在远程核保场景下,5G技术与无线医疗相辅相成,不仅能推动远程手术发展,使医疗资源向偏远地区下沉,还能推动移动医疗设备普及,全面收集患者的健康数据,这些改变将为保险的核保规则带来重大变化。保险公司对被保人的风险判断可以做到更加精确,被保人只需开放数据审查权即可获得最优质的保险保障,降低被拒保的概率。 在远程查勘、远程定损场景中,5G网络环境下,结合高清视频、AI图像识别技术,无人机可应用于查勘理赔环节。在大众娱乐、地理测绘、管线巡检、农林作业、治安反恐等特殊场景下,发挥无人机在现场取证、自动定损方面灵活便捷的优势,保险公司可提供远程保险服务,使理赔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无人机和各类图像识别技术的结合,也使得智能定损平台可对高价值标的、大尺度场景进行更精准快速的定损理赔。除了无人机,传感设备配合5G物联网也可大幅提高保险定损理赔的效率。以装载了传感器触发式定损装置的汽车为例,当交通事故发生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能通过大带宽、低时延的5G网络第一时间传输至智能定损平台,定损理赔流程的智能化直接带来了保险业务效率的提升,对保险公司和投保人而言都是利好消息。 智能风控也是5G大显身手的领域。长期以来,环境污染责任险困扰着诸多保险公司,受环境监测手段的限制,保险公司很难有效把控该险种的查勘、核保等环节,客观上影响了产品的推广和保障作用的有效发挥。5G高速率、低时延的特性,可有效解决环境污染责任险的经营难题。首先,利用环境监测和5G技术实时查勘保险标的,有效缩短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核保时间,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然后,当企业排放污染物超过一定指标时,5G环境监测系统可及时进行反馈,对行为主体实施有效干预,阻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降低被保企业的责任风险,实现保险的事中风险管理。 5G落地应用将推动实现人-物、物-物互联,拓展检测设备的使用、实时数据的联通,进而为保险公司提供更丰富、实时和细粒度的社会场景数据和客户行为习惯数据,极大地影响甚至改变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营销、承保和理赔模式,行业和技术的变革也将催生新的保险需求,改变保险行业经营运作模式。
这些“小事”,在习近平心中却是“国之大者”
一 “用的是自来水吗?污水怎么处理?” “搬过来后都做些什么?” “你们生活上还有什么期盼、什么打算吗?” 这是今年6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农村考察时的一幕,他关心的是乡亲们生活收入、农村改厕等问题。 民生问题始终是习近平的牵挂。回顾今年上半年的考察——在贵州毕节,他走进村民家中,详细询问“做饭用电,电费贵不贵?有了自来水,洗澡都有热水吧?”在广西桂林,他来到葡萄园,了解农产品价格高低、亩产数量多少;在青海西宁,他前往社区,关注“爱老幸福食堂”伙食贵不贵,课后服务难题怎么解决…… 习近平说:“我到地方考察,总要到农村、城市社区,看看人民群众生活得怎么样,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交流推广,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需要我们解决。” 有人好奇,领导人工作这么忙,有必要抽时间关心这些柴米油盐的事情吗?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在《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中写道:“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 这些小事在习近平心中的分量有多重?今年4月,习近平在广西调研时,村民王德利激动地对他说:“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习近平回答:“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2021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在青海考察。这是8日下午,习近平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同藏族牧民索南才让一家人围坐在客厅聊家常。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二 “小”与“大”的辩证法中,蕴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智慧。 87年前,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问题,从土地劳动的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生活的问题,应该注意,应该研究,应该解决。” 11年后,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论联合政府》报告,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提高到“宗旨”的高度——“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人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带领沙洲坝干部群众选址挖井,亲手在井底铺上木炭和沙子,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吃水难题;延安时期,任弼时发现老乡浇地的水渠年久失修,第一时间发动机关干部日夜奋战,修建起能灌溉1400亩土地的大渠;新中国成立后,在一次国务会议上,中央领导研究起“东来顺”的羊肉为什么变得不好吃了……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想、要干,关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小事同样不能忽视、轻视。如果民生小事解决不好,群众不满意了,又何谈“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呢? 习近平说:“我们党的一百年多不容易、多么艰难,但有一条,这个党建起来就是为了老百姓。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什么?就是守人民的心啊。人民拥护我们党,我们党就有生命力。”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5日上午,习近平在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走进葡萄种植园,同农技人员和村民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三 小事虽小,但未必容易解决。 民生问题看似不起眼,可牵涉面广,而且长期存在。要解决好这些“关键小事”,空喊口号没用,必须俯下身子、脚踏实地,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天接着一天干,真正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 民生小事解决得怎么样,最能检验初心和党性。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目前,这项实践活动正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 比如,北京怀柔聚焦物业管理、城市环境、交通管理等问题,通过“干部直达现场”等工作机制解决民生诉求;湖南浏阳将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实际问题列为清单事项;青海西宁确定实施10类30项重点民生实事…… 习近平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从这个角度讲,党史学习教育抓得好不好,不能只看学习材料厚不厚,而要看有没有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意十分明显:过去百年,中共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辉煌成就;展望未来,依然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底。 正如习近平所说:“现在,我们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到哪都要问一声乡亲们:还想过什么样的好生活?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起来推动、来实现。”
【传习录】加强“一带一路”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发展
胡必亮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 6月23日,习近平主席向“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发表书面致辞,高度聚焦合作问题,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行了系统阐述。 一是深化了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认识。在提到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则(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开放、绿色、廉洁)和目标(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时,都在前面加上“合作”两字,变成了合作原则、合作理念、合作目标。这就更清晰地体现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多边主义特点,这也意味着建设更加紧密的“一带一路”伙伴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特殊意义,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互利共赢的良好效果。 二是指出了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构建的新发展格局给“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带来的新机遇,包括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等。这些新机遇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转化成促进相关国家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促进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共同发展。 三是突出了目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点。在目前情况下,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继续前行,合作重点就是为全球抗疫和经济复苏贡献。尤其是要特别重视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重视疫苗的生产与全球性使用等方面的合作,同时继续加强互联互通体系建设。 四是强调了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共建“一带一路”8年的实践来看,由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识不断深化,因此参与共建国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目前已达140个。 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为共建“一带一路”所提供的各方面物质支持也越来越大比如投资项目、银行贷款、基金规模、信用保险、进口增长等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六大经济走廊建设、铁路公路建设、多国多港建设、管道建设、电站建设、跨境物流中心建设、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中欧班列发展等成果显著。 正是由于中国在以上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与中国密切合作共建的相关国家也都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交通成本普遍降低、就业机会增多、贸易增长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因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而正在快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如老挝、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等。有些国家因为中国企业在其国创建产业园区,工业化加速推进,出口创汇快速增长,也就直接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直接有利于促进这些国家更好地实现其减贫目标。 此外,共建“一带一路”也进一步增进了合作国政府在宏观政策方面的协调,有利于通过宏观政策互动促进各相关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长期共赢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则直接增进了各相关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了相关国家之间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进而为维护区域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责任编辑:唐华)
瞄准新动能 多地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开启
多路资金组合拳发力 先进制造、新兴产业成支持重点6月26日,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6月22日,上海嘉定出台《嘉定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若干意见》;6月3日泰安市召开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动员部署会议……《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密集出台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方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抢占新动能发展高地。与此同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地方正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加紧谋划新一批重点项目,加大财政、专项基金等多元资金支持,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多地新一轮规划建设浮现6月26日,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起步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到2030年,起步区核心优势基本塑成,城市综合功能基本完善;到2035年,起步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基本建成。这是济南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落子。2018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济南被赋予“高水平规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重任。2020年10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被写入黄河战略规划纲要。2021年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函》。从先行区“变身”为起步区,意味着这一区域从产业功能区向国家级新区的重大定位变化。这并不是个例。记者了解到,面向“十四五”时期,不少地方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新动能出台新一轮规划建设。比如,上海市嘉定区6月22日出台《嘉定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若干意见》,明确“十四五”时期,嘉定区将加快推进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全面融入和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深圳提出2021年将推动“前海”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出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在某些领域仍有突出短板。比如,供给体系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这就使得寻找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更为迫切。地方要赢得可持续发展动力,就必须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逐步由已式微的传统产业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不断吐故纳新,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发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在地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新动能中,构建以先进制造、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重要发力点,并推出了“真金白银”的资金组合拳。济南提出,将全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高端高质高效、集聚集群集约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引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日前出台的《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明确,突破发展重点产业成为青岛面向未来寻求进一步动能转换的第一要务,其中在新兴和未来产业上将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政策红利的背景下,与之相关的一揽子重大项目正在加紧谋划中。青岛提出,出台实施促进13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力争每条产业链引进2个左右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产业大项目;聚焦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优势领域,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泰安提出要抓紧抓好项目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培育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强项目,强力推进项目落地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包括财政资金、专项基金在内的资金组合拳持续加码。例如嘉定提出对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单项政策扶持金额最高达1000万元;在促进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发展上,扶持金额最高达2000万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已投资省内各类重点项目125个,投资金额32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500亿元,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化工和新能源等领域。 需因地制宜加强统筹在专家看来,地区在制定新一轮区域规划、壮大新动能引擎中,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重要的着力点,但同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做好统筹布局,更好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可以重点在新产业、新基建、新消费等领域发力。包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基建领域进行重点布局,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刘向东表示,从供给侧角度看,培育新动能应聚焦在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化升级上,着力打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供需市场之间的循环链条,加快形成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和需求牵引供给优化的新动力格局,通过新技术应用、新标准要求、新需求引导,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加速转向由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的新经济形态。在具体路径上,刘向东表示,各地要发挥各自的禀赋优势,不能围绕新兴产业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要依据自身的资源、人才、生态等禀赋加强锻长板培育发展新优势,并根据自身实力有选择地补短板。政府需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制定适时合宜的产业政策,加大对重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尽快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范若滢也指出,各地需要结合当地产业基础,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要充分发挥地方要素禀赋优势,建立与区域人文、资源、交通等相契合的产业体系。
信息通信技术惠及百姓
从建党初期红色通信在一片空白中艰难起步,到如今与世界一流齐头并进乃至局部超越领先,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网络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提速降费成效显著,5G等关键技术加快突破,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信息通信事业将始终坚持初心和使命,更好服务人民、惠及百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当前,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了99%,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今年底,未通宽带行政村力争实现动态清零。”在前不久举行的2021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说。目前,我国建成5G基站84.7万个,占全球70%以上,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在我国已经建成。同时,5G产业能力、应用创新保持全球领先,通信资费大幅下降,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建党初期红色通信在一片空白中艰难起步,到如今与世界一流齐头并进乃至局部领先,我国信息通信事业见证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前进历程,也始终坚持着“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百姓”的初心和使命。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贵州省毕节市深处乌蒙山腹地,偏远地险路难行,曾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毕节市黔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过去常年没有信号覆盖,村民要爬到山上,举着手机到处“找信号”。得益于电信普遍服务,当地基础网络建设逐步完善,线上购物、网络直播都变得畅通。过去只能依靠摆地摊等方式销售的村民,现在拿起手机,通过网络打通了苗绣等黔货出山的致富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大量线下活动转移到线上,导致我国通信网络流量骤增,但不论是在发达城市还是偏远农村,我国通信网络均保持稳定运行,为疫情防控、在线教育、文化娱乐等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选将营乡三道营村的孩子们,依靠完善的宽带网络使用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远程上课,做到了停课不停学,一个孩子也不掉队。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工信部自2015年起组织全国信息通信行业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先后支持了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和5万个农村4G基站建设,其中三分之一任务部署在贫困地区。经过多方协同聚力,全国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都超过99%,经测试,已通光纤试点村平均下载速率超过100Mb/s,基本实现农村城市“同网同速”,城乡数字鸿沟显著缩小,贫困地区通信难等问题得到解决。目前,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固定和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覆盖范围和网络用户规模全球领先。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已达106%,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提升至98%。全国所有地级市全部建成光网城市,光纤用户占固定宽带用户超过94%,百兆以上宽带成为用户主流选择,并加速向千兆等更高速率迁移。截至5月底,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向纵深推进。全国获得IPv6地址的用户数超过15.68亿,IPv6活跃连接数达到14.5亿,4G网络IPv6流量占比从无到有,目前已超过13%。在大力推进国内网络建设的同时,我国网络国际化部署日趋完善。海底光缆、跨境陆缆等国际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水平稳步提升。 提速降费成效显著在飞驰的京沪高铁上,刘军拿着手机津津有味地看着视频,他告诉记者:“现在的移动网络速度很快,不会像以前网络不稳定的时候,只能看分辨率较低的画面,还经常出现卡顿。而且,现在流量价格低了,不用担心一不小心就超预算。”在吉林延边,连锁餐饮企业参花冷面经理李艺兰把直播带货做得有声有色。前不久,运营商将原先100兆的带宽免费升至300兆,现在李女士随时随地都能做直播,平均每天能多赚1000多元。让百姓享受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是网络提速降费的目标所在。在工信部的指导下,有关基础电信企业陆续推出多款提速降费“红包”,网络质量越来越高、网速越来越快、套餐越来越实惠……提速降费的持续推进,让群众、企业直接受益。据了解,网络“提速降费”专项行动自2015年实施以来,我国网络资费水平大幅降低。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和移动网络单位流量平均资费降幅超过95%。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监测,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月均支出5.94美元,低于全球11.36美元的平均水平。企业宽带和专线单位带宽平均资费降幅超过70%,各项降费举措年均惠及用户逾10亿人次,累计让利超过7000亿元。5年间网络提速也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中国固定宽带和移动网络端到端用户体验速度分别达到51.2Mbps和33.8Mbps,较5年前增长了约7倍。根据国际测速机构数据,中国固定宽带速率在18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位,移动网络速率在13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5位。自2020年起,网络提速降费已从“普惠降费”转向“精准降费”。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部署“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基础电信企业表示将通过拓展大数据、云计算等面向中小企业的新业务,多措并举降低企业客户生产运营成本。网络提速降费不仅仅是给老百姓“发红包”,更对拉动消费,促进创业就业,促进国民经济、数字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5G赋能各行各业自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正式商用经营许可以来,我国5G网络覆盖不断完善,5G手机终端加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用上了5G网络。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建成5G基站84.7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手机终端连接数超过3亿户,位居全球第一。5G系统设备厂商市场份额占全球比重超过五成,5G手机出货量全球占比近半。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成功实现了“后发赶超”,即实现了从2G空白、3G跟随、4G并跑,到5G引领的重大突破。基于5G的视频彩铃、VR/AR、云游戏等特色应用也不断涌现,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新玩法、新乐趣。VR试衣让人挥挥手就能完成虚拟试衣,轻松获得远程换装体验。借助5G+AI技术,乒乓球机器人可以设置发球的不同旋转类型、落点,还能通过球拍快速变换模拟不同的打法风格,如同与真人交手一般。5G智慧食堂能在客人挑选菜品的同时,自动称重计费,再也不需要排长队……5G激活信息消费市场、改善民生福祉的潜能已经显现。与4G相比,5G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更深层次地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应用服务不断涌现,为工业、交通、教育、医疗、农业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5G远程会诊、5G医护机器人等应用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G网络急救系统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场景,缩短了急救与等待时间。通过5G技术,广州市第六中学、荔湾区沙面小学与毕节市民族中学、第六小学、金沙县第三小学的师生们共享教育资源,远隔千里同上一堂课。工业制造业成为5G融合应用的主阵地,“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覆盖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江西星火有机硅与中国电信合作成立5G+智能化工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造了基于边缘云的星火有机硅5G智慧工厂应用,使星火有机硅工艺安全预判效率提升80%,生产管理成本降低20%,产品送检效率75%,违规行为减少78%;山西阳煤集团新元煤矿在井下建成5G专用网络,推出机电硐室无人巡检、掘进面无人操作、综采面无人操作三项5G应用,实现了矿井无人化、自动化、可视化运行;空中客车(天津)总装公司与天津移动合作,制定5G+AI+视频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将高集成视频平台和5G摄像机融入5G专网,实现飞机组装的全面监控,极大地提升了飞机总装效率和生产管理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工业互联网是5G的主要应用场景,两者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已成为当前产业界探索的重要方向。未来‘5G+工业互联网’将赋能各行各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说。
总规模近17万亿 私募基金加速流向产业升级重点行业
多项指标显示,2020年至2021年,我国私募基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新备案基金数量、规模均出现大幅增长,并且加速流向互联网、医药生物、半导体等产业升级重点领域。业内人士指出,去年至今,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沿袭了向国家重点支持行业投资的趋势,对推动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私募基金行业正进入“快车道”。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近日发布的《2020年私募基金统计分析简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存续私募基金96818只,管理规模16.96万亿元,较2019年末分别增长18.5%、20.5%。其中,当年新备案私募基金达到26567只,新备案规模1.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2%、19.5%。规模近17万亿元的私募基金正成为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力量,为新经济领域提供资本金。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私募基金累计投资于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新三板企业股权和再融资投资案例数量达13.92万个(未剔重),为实体经济形成股权资本金8.40万亿元。其中,私募基金在投境内未上市未挂牌股权项目中,互联网等计算机运用、机械制造等工业资本品、原材料、医药生物、医疗器械与服务、半导体等产业升级及新经济代表领域在投案例数量6.67万个,在投本金3.51万亿元,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投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比重大幅上升。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权基金向高新技术企业在投案例19181个,在投金额1.2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3%、13.5%。创投基金高新技术企业的在投案例数量18130个,同比增长37.2%;在投金额为4125.3亿元,同比增长53.7%。私募机构对高新领域的投资趋势依然延续。投中研究院院长刘璟琨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投资机构热情相较于去年下半年及今年年初略有回落,同比降幅或在20%至30%之间。各细分领域中最受投资机构青睐的是医疗健康、高端制造领域,投资数量、金额占比均超过10%,这与当下疫情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医疗、IT等高新领域的投资热度较高。据投中研究院统计,今年5月,IT领域VC/PE市场交易数量活跃度蝉联首位,医疗健康领域同比交易数量和投资规模分别上涨57.78%、23.92%,且不乏头部机构出手;区块链领域VC/PE持续上月投资热潮,交易数量及规模环比不相上下。融资方面,5月融资规模前十的案例赛道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和医药领域,其余分散在AI、农业、生鲜电商等领域。刘璟琨指出,总体来看,今年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依然沿袭了向国家重点支持行业投资的趋势,无论在投资数量及投资金额上均有显著体现。这一趋势对推动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各种资金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十分必要,对于企业来说,只要主业不发生偏离,资金的加入无疑会更进一步支持其发展。
预约旅游:聚焦景区智慧化发展的长期价值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景区如何在旅游高峰时期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改善游客旅游体验?预约旅游是否会成为上述问题的破题关键?近日,由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2021预约旅游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知名景区、门票预约在线平台等业界代表与游客代表参会。与会嘉宾们普遍认为,预约旅游聚焦景区智慧化发展的长期价值,是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行程追溯、客流管理等功能方面有利于保障游客安全。同时,有利于培育新型旅游业态,用科技创新提升旅游品质、改善旅游体验并提高游客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提升行程确定性和舒适度“预约旅游”是指游客提前将个人的假期、旅游目的地做好安排,并通过门票预订、到访登记等形式提前向景区报名,从而有效避免由于旅游旺季而造成的线路名额紧张、价格过高等问题的旅游方式。研讨会上,游客代表“嘻哈宝莱”说:“过去假日出门旅游,许多景区门口都是人山人海,有点混乱。今年的五一假期,尽管景区人也不少,但总的来说通过网上预约、扫码入园等措施后,整个游览过程便捷顺畅了很多。”“嘻哈宝莱”还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说明了预约旅游对旅游体验带来的改变。“亲子游是游客中的‘弱势群体’,适合亲子游的景区相对较少,出游前的准备工作相对更多,如果遭遇排长队,甚至临时无票的问题,对于家长和孩子而言都是一种煎熬,而预约旅游所带来的行程确定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我带娃出游前的一系列焦虑和困扰,也提升了旅游体验的舒适度。”艾媒咨询在会上发布的《2021中国景区门票预约服务专题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疫情后“限流、预约、错峰”等措施的开展,作为主要参考指标之一的门票线上化率已提升至22.4%,但与电影、火车、飞机等行业80%以上的在线化率相比有很大提升潜力。同时,超八成受访者表示知晓“景区门票预约”这一概念,并有七成以上受访者对景区门票预约服务的推行持乐观态度。这也说明了景区门票预约服务正在获得大众的认可。报告数据显示,针对景区门票预约服务的体验,有45.2%受访者体验到“提前限流,不需要排队”,有42.1%受访者认为可以“提前了解确定行程”,有41.9%认为能够“提前知晓景区信息”。助力景区数字化运营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到2022年,国有5A级国有旅游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2020年11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明确在线预约预订、分时段预约游览等建设规范,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国有旅游景区应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线预约预订服务。与会嘉宾认为,疫情加速了预约旅游的推进速度,助推游客对预约的认可度,也成为景区开展预约服务的动力来源。如今,预约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出游习惯。值得注意的是,预约旅游对于不同类型景区在安全、游客体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价值逐渐凸显。2011年9月25日,故宫开始试行网络售票门票,2015年6月13日,故宫推行分时、限流、实名制参观,成为景区门票预约制的标杆。据故宫博物院保卫处票务科科长邓宇透露,在2015年故宫全面实行预约旅游、当日限流8万人次的政策之后,全年游客总量非但没有下降,平均每年有10%—15%的客流增长。2019年,故宫客流达1900万人次,是未实施电子票之前的1.58倍。“限流是手段,目的是均衡,削峰是要填谷。”邓宇强调。“安全是景区管理的首要任务。瞬时来的客人多,虽然短期看收益大,但容易造成拥堵和安全隐患。”参与研讨会的多位景区代表认为,预约旅游不仅帮助景区实现游客溯源,也能让景区有计划“错峰”,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区域,避免人群聚集,降低安全卫生风险。除了景区经营管理层面上的便利以外,预约旅游也被认为是景区精细化运营的重要途径。美团门票度假事业部总经理刘燕翔说:“今年五一假日期间,美团游客留下的评价数据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5%。这些评价内容对景区的运营提升非常有帮助,可以让我们知道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改进。”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总经理李绍君对预约旅游带给景区数字化转型的助力感慨颇深。“景区接待有淡旺季,实行预约旅游后,景区可以动态掌握园内游客的变化趋势,提升游客游玩体验的同时,对景区内演艺产品、餐饮服务等资源的调度也更加合理,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园区内的二次消费”。西安博物院公共服务部副部长徐晶说:“预约旅游带来的数据连接让景区对游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也帮助我们不断优化服务,更有针对性的提质升级,进而推动景区生态的正向发展”。另外,大数据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被挖掘,将来通过大数据的精细化分析,例如观众在博物馆的哪个文物展柜前停留的时间更长,观众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可以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思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强调,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加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推进预约、错峰、限量常态化,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当下,国内旅游消费升级加速,不断推动旅游市场持续高质量发展。但部分景区的预约旅游服务功能相对单一、使用体验不佳等问题仍有待解决。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认为,分时预约带来了景区精细化管理服务的新契机,提供给景区个性化运营的新选择。但在落地执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游客感受和景区现实因素,不能“一刀切”,更不能让分时预约成为横在景区、资源和游客之间一道新的鸿沟,游客消费便利度是最重要的考量要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称,预约旅游要始终以提升游客体验为出发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仅要方便景区管理,更要方便旅游者。景区、互联网平台携手提供服务,要充分考虑预约旅游后的全流程管理,比如预约入口的便利性和信息的准确性等。我国正在进入以便捷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旅游时代,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要求逐渐凸显。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周庆富强调,“预约不仅不会阻碍旅游业的发展,反之它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高品质发展。”他呼吁各方应尽快建立一整套满足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的预约旅游服务体制和机制,预约服务要更加精准,例如预约文物遗迹的专家讲解,真正让预约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财经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主任戴学锋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我国正在进入小众、高端、长距离、精细化的旅游需求阶段,未来的预约旅游不仅需要解决景区人满为患的问题,更需要去探索符合现代化、精细化旅游服务的预约旅游制度和更加安全、美好、深度的旅游体验。”
潮玩新地标——西安欢乐谷·玛雅海滩正式开园迎客!
6月17日,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西安欢乐谷首发项目玛雅海滩举办了盛大的开园仪式,并宣布6月19日开门迎客。园内设有国内首个双龙水上过山车、首个多媒体视频滑道、落差最大的炮弹滑道、1.6万平米造浪池、最长激流河等项目。17日晚,西安欢乐谷·玛雅海滩开园仪式拉开了帷幕。礼炮鸣响、烟花齐放,OCT1314摩天轮灯光亮起,大转盘上华灯齐放,造浪池潮玩电音派对活力四射,为19日的试运营迎客预热。西安欢乐谷是全国第九座欢乐谷,是华侨城欢乐谷家族中总投资最高,也是单位投资一次性投入最高的主题公园,包含欢乐谷·玛雅海滩、欢乐谷·HAPPY WALK、欢乐谷·KIDS、OCT1314摩天轮等多个主题园区,同时将结合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引进国漫IP“秦时明月”、游戏IP“剑侠情缘”,打造具有秦、唐特色的全景沉浸式主题区,为游客打造多维度娱乐体验新场景。五大主题区抢“鲜”打卡黎明广场黎明广场是乐园的主入口,在这里,游客将开启奇妙的水乐园冒险之旅。雨林秘境雨林秘境位于全园的核心区域,玛雅神庙是这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在这里可以打卡欢乐水寨、凌空3米国内落差最大的炮弹飞人、超刺激双龙水上过山车等丰富的水上项目。羽蛇圣地羽蛇圣地囊括了整个园区的“王牌项目”——超级大喇叭和旋风大浪板,还有经典蛇型滑道的升级版——并列竞技蛇型滑道。太阳部落玩滑滑梯,就要玩彩虹色的!热情如火的太阳部落有彩虹色的超长滑滑梯。此区域内还有转碗碗和飞碟碟两个经典游玩项目不容错过。玛雅海滩由海滩、舞台以及观景台组成的玛雅海滩,拥有西北最大造浪池,各种主题音乐节将陆续在此高能上演,动感音浪、绚烂的夜景灯光秀和清凉海浪,是夏天的“标配”。
开启“四恒一防”健康生活,近零能耗建筑准备好了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遨游在太空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如今有了属于自己的“正式名称”。2020年9月11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辞海》(第七版)正式对外发布,本次新增内容中添加了“量子通信”“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词条。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为了这一天,中国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已经准备了10多年。把量子实验室“搬”上太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诞生,源于我国“构建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的科学愿景。“把量子实验室‘搬’上太空的设想,10多年前就已被提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说。早在2003年,潘建伟团队就开始探索在自由空间实现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提出了利用卫星实现远距离量子纠缠分发的方案。在自由空间,环境对光量子态的干扰效应极小,而光量子在穿透大气层进入外层空间后,其损耗更是接近于零,这使得自由空间信道比光纤信道在远距离传输方面更具优势。2005年,潘建伟团队首先在合肥实现距离达13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通信,13公里约等于地球表面的大气厚度,这次实验在国际上首次证明纠缠光量子在穿透等效于整个大气层厚度的地面大气后,纠缠仍然能够保持,其可被应用于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该实验为后续的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实验奠定基础。此前,一直走在全球量子通信领域前列的,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蔡林格的团队。安东·蔡林格团队1997年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原理性实验验证,他们在2004年又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纤信道将量子态隐形传输距离提高至600米。潘建伟到奥地利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在安东·蔡林格团队担任研究骨干。2001年,潘建伟学成回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起中国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在那之后,这对师徒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正式开始了攀登量子通信技术高峰的竞赛。相比于安东·蔡林格团队,潘建伟团队的进度更快,并逐步实现了从并跑到小幅度领先的超越。2010年,潘建伟团队成功实现当时世界上最远距离的16公里量子隐形传态,首次证实量子隐形传态穿越大气层的可行性,为未来基于卫星中继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奠定了可靠基础。为了这次实验,潘建伟团队从2007年开始在北京八达岭与河北怀来之间架设了一条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随后,潘建伟团队在青海湖地区新建实验基地,开展验证星地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可行性的地基实验研究,从多个方面进行攻关,旨在突破基于卫星平台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关键技术瓶颈,并在2012年实现全球首个上百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分发,对星地量子通信可行性进行了全方位地面验证。在这场量子学革命的科学竞赛中,多个“世界首次”“世界首个”均来自于由潘建伟领衔的“中国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安全通信距离超过100公里的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实现国际上首个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建成世界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逐步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欧洲和北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曾如此感叹。中国团队的这些研究工作,证明了实现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基础检验的可行性。挑战世界最高难度2010年3月31日,我国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要求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2011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实施启动首批“4+1”个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其中就包括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第一批确定研发包括“墨子号”在内的四颗科学实验卫星。另外三颗分别为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工程师的任务是技术实现,要把科学家的梦想变成现实。”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兼卫星总指挥王建宇说,2011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项目正式立项后,更高难度的挑战开始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星地量子通信设备,突破了一系列高精尖技术,包括“针尖对麦芒”的星地光路对准,偏振态保持与星地基矢校正,量子光源载荷等关键技术。王建宇从2007年就开始参与量子卫星的研究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副院长、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作为光学遥感系统专家,他的团队与潘建伟团队合作,在辽阔美丽的青海湖畔实现了百公里级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在2007年至2010年的关键技术攻关阶段,研究团队将量子密钥产生的地方放在位于青海湖湖心岛的海心山上,从中间向两边分发。那时,晚上团队成员们就睡在帐篷里,同时还不能睡死,他们要打死一批批有可能干扰设备的蛾子。其中有位女研究生,从看见蛾子就害怕,到后来变成一边做实验一边面不改色地把蛾子一只只拍死的“杀手”。“以前做卫星,多少能找到参考资料,但这个量子卫星的工作,属国际首次,完全没有参考。”王建宇认为,最困难的环节就是实现天地一体化联通。按潘建伟等科学家的实验设计要求,“墨子号”不仅是天上的那颗卫星,它还包括地面系统:1个中心——合肥量子科学实验中心,4个站——南山、德令哈、兴隆、丽江量子通信地面站,1个平台——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平台。卫星和地面站之间,要做到最高精度的瞄准和最灵敏的探测。光量子非常小,它是光的最小单位,必须要用极为灵敏的探测器才能探测到;它的数量又非常多,“墨子号”卫星每秒能分发1亿光量子;此外,它还姿态万千,能形成不同的量子编码……王建宇打了个比方:如果把光量子看成一个1元硬币,星地实验就相当于要在万米高空飞行的飞机上,不断把上亿个硬币一个个投到地面上一个不断旋转的储钱罐里(偏振测量的基矢在变化),这不但要求硬币击中储钱罐(瞄准精度),而且要求硬币准确射入罐子上细长的投币口(偏振保持)。为了让穿越大气层后光量子的“针尖”仍能对上接收站的“麦芒”,王建宇团队与潘建伟团队一道,从2012年起开始进行了各种实验:收发距离40公里的转台实验,要与卫星绕地运行的角速度一致;30公里距离的车载高速运动实验,要考验超远距离“移动瞄靶”能力;热气球浮空平台实验,在空地环境下模拟量子密钥分发……这么困难的“针尖”对“麦芒”,其关键技术最终被一一攻破,在十几个研究所的几百位科研人员的倾情投入下,卫星的初样完成了。构建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32年前,人类历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实验室实现了,传输距离32厘米。而今,中国人将这个距离扩展了1400多万倍,实现了从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户通信。2021年1月7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20年磨一剑,中国在量子通信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总长超过20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基于可信中继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钥分发干线,该线路已于2017年9月底正式开通。“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全部科学目标。“墨子号”牵手“京沪干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潘建伟、陈宇翱、彭承志等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及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合作,构建了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经过为期两年多的稳定性、安全性测试,该通信网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要实现广域量子通信,就要解决光量子损耗、退相干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比如光量子数在光纤里每传输约15公里就会损失一半,200公里后只剩万分之一。”潘建伟说,科研团队在光学系统等方面发展了多项先进技术,化解了这些难题。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络,覆盖我国四省三市32个节点,包括北京、济南、合肥和上海4个量子城域网,通过两个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相连,总距离为4600公里,目前已接入金融、电力、政务等行业的150多家用户。目前,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雏形已基本形成,未来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推动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评价道,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星地量子通信网的建成,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网”奠定科技基础,也为相对论、引力波等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天地实验室”。
“6·18”销售业绩再创新高 电商竞争格局悄然生变
中国商报(记者 张涛)史上最长的“6·18”年中大促落下帷幕。尽管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今年“6·18”年中大促的销售业绩还是创下了历史新高。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6·18”平静而低调,电商巨头之间少了“剑拔弩张”的气氛。与此同时,“6·18”大促的竞争格局也悄然生变。京东、天猫依然是主角,从传统零售转型为电商的苏宁易购和国美零售明显落后,社交电商如快手和抖音等则后来居上,表现抢眼。 销售再创新纪录 6月19日凌晨,京东率先公布了“6·18”年中大促成绩单。从6月1日0时至6月18日24时,2021年京东“6·18”累计下单金额超3438亿元,同比增幅为27.7%,创下新的纪录。 天猫没有公布“6·18”的下单金额,但从相关数据看,消费者参与天猫“6·18”的热情很高。天猫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18日凌晨第一个小时,天猫“6·18”成交额同比增长100%。6月1日至6日,天猫品牌商家新增6000万名会员。 为了避开京东、天猫的“锋芒”,唯品会把年中大促的高峰提前至6月16日。6月15日晚上8点,唯品会“6·16年中特卖活动”正式进入高潮。唯品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开售1小时,订单量同比增长130%。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唯品会一直以女性用户为主,但在今年年中大促过程中,唯品会的男性用户数量也出现了较大增长。数据显示,自5月25日启动“6·16”大促以来,男性用户的护肤产品订单量同比上涨了300%。 今年“6·18”,社交电商也格外活跃。5月,抖音、快手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年中大促计划。6月19日,抖音发布了本轮大促的成绩单。根据抖音发布的数据,自5月25日至6月18日,抖音电商直播间直播时长累计达2852万小时,用户互动活跃,直播间共点赞769亿次。有22.3万款地方产品通过平台卖向全国,蔬菜和水果较去年同期销量翻倍。 市场格局出现分化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6·18”期间,年轻消费群体撑起了半边天。他们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带动了新品牌、新产品的销售业绩。 今年“6·18”期间,超3万个新品牌或新店铺亮相京东超市,近244万款新品在京东超市上架参加大促,且销售业绩突出。天猫的情况也差不多。今年有4.4万个中小商家首次参加天猫“6·18”,同时,在天猫“6·18”预售排行榜前100名的爆款中,超过四成是新品。 与此同时,今年年中大促的另一个新变化是,即时消费越来越受欢迎,微距电商时代全面来临。“没想到有很多消费者会通过到家服务来买苹果手机。”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首席数据官刘晖说,大家通常以为消费者通过到家服务也就会买买菜,但今年“6·18”他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消费者在京东到家上购买苹果手机。京东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18”首日京东到家总体成交额超过140%,其中,手机小时达服务成交额同比增长15倍。在京东“小时达”业务订单中,手机通讯服务排在食品饮料、生鲜、家庭清洁用品和个人护理用品之后,位居第五。另外,京东“小时达”用户65%来自一二线城市,渗透率是其他城市的3.3倍。 作为线下商业走向线上的重要环节,同时,伴随着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的发展,未来,即时消费的发展空间非常乐观。 总体而言,电商巨头们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是今年“6·18”大促创下新纪录的基础。“大家表面看起来平静,其实价格战打得非常激烈。”京东零售集团内部员工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今年京东“6·18”的商品优惠力度前所未有,很多从来不打折的国际大牌今年也推出了优惠活动。在京东的网站上,中国商报记者看到,平时一瓶售价超过500元的50毫升装科颜氏焕白精华液,“6·18”的促销价还不到300元。一款飞利浦电动牙刷的价格也比别的平台价格低了一百多元。“6·18”期间,京东和天猫都推出了百亿补贴或购物金,唯品会也祭出了前所未有的低折扣。与此同时,抖音和快手也高调进入“6·18”角逐的“战场”,通过各种形式的补贴和优惠吸引用户。 相对而言,苏宁易购由于深陷债务危机,今年明显气势不足;随着创始人黄光裕回归而被各方寄予厚望的“小老虎”——国美零售也没能掀起波澜。“入局‘6·18’既需要财力,也需要综合实力。”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传统零售企业转向全渠道的过程中,思路和打法都要改变,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就掉队了。 增长背后是消费提质 今年“6·18”销售业绩增长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和消费的提质升级。 “6·18”年中大促中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来自京东的数据显示,2021年“6·18”期间购买力最强的省份是广东、北京、江苏、山东、上海。而这些省份的经济实力也是全国最强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互联网的加速渗透,“6·18”的销售规模呈现几何型增长。从2012年至2021年10年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08%,而京东“6·18” 的成交额增长超过35倍,参与京东“6·18”活动的用户数量增长了近24倍。 经济发展推动消费品质不断提升,这一点从京东“6·18”每年的主题口号中表现得最直观。每一年,京东“6·18”都会有一个活动主题。从2012年强调“省”的“诺曼底大惠战”,到2016年倡导品质消费的“品质狂欢节”,再到2021年彰显京东消费和产业双重属性的“让热爱不止于消费”,京东“6·18”的主题和中国消费提质升级一脉相承。 电商的不断发展也给农村商业注入新动力,“6·18”和“双11”等重要大促活动加快了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速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京东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下沉市场已经成为京东“6·18”新增用户的绝对主力。2012至2021年,京东“6·18”来自下沉市场的新增用户占比逐年提升,到2021年这一占比已经接近九成。其中,六线城市参与京东“6·18”用户增长最快,过去十年增长了74倍。 近年来,拼多多、京喜、快手、抖音等面向下沉市场的各种电商形态使得广大农村消费者迅速走向线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村消费的新跨越。来自抖音的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在抖音销售的22.3万款特色产品中,广西百色芒果、陕西洛川苹果、湖北秭归脐橙、新疆若羌灰枣、陕西阎良甜瓜占据了生鲜销售量排行榜前五位。通过上万场特色直播,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抖音电商里获得了市场新增量。报告显示,相比去年同期,该平台蔬菜销量增幅达190.5%,消费者下单最多的是南瓜、小香薯和洋葱。水果销量同比增幅达157.4%,芒果、苹果和橙子的销售量位列前三。 “今年上半年有一个显著特点,消费者在追求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推动着消费升级。”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表示,今年“6·18”的整体业绩和去年相比有大幅度增长。至于背后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方面,从供给的角度看,包括京东在内的电商及其合作伙伴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从需求的角度看,消费者也在追求新的消费体验,从而产生了新的消费需求。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