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以党建引领发展 践行ESG理念——华夏理财携手政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华夏理财于6月4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展政企携手践行ESG理念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此次党日活动充分凸显“美丽中国、大国承诺,绿水青山、国企担当”的鲜明主题,努力在“党建搭台、业务唱戏、党业融合”方面进行创新。北京市通州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孙国卓,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总裁苑志宏、副总裁人选夏彬,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曹伟清,华夏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行长唐宇及班子成员和各单位部分党员群众参加了活动。 通州区金融办、华夏理财公司、国寿资产公司和华夏银行副中心分行的领导分别结合主题进行了致辞,通州区金融办副主任孙国卓介绍了通州区绿色金融工作成果,华夏理财公司和国寿资产公司就各自在ESG策略研究和绿色投资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研讨交流,形成了政府和企业合作共赢、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为金融企业优化ESG指标体系、进一步合作开展绿色投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会上,通州区金融办副主任孙国卓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政策体系趋于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容量稳步扩充;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得到深化,举办了绿色金融国际论坛、第二届中国资管的行业ESG投资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下一步将从进一步扩大市场供给能力、助力改革创新、促进对外开放合作、推动功能引导等方面加快通州区打造绿色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更具国际竞争优势的绿色产业投资环境,助力国企加速绿色金融资产布局。 华夏理财党总支书记、总裁苑志宏指出,理财子公司的前身——华夏银行资产管理部于2019年3月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组织(PRI),是国内最早加入PRI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机构。作为第一家注册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华夏理财将持续打造国内外ESG影响力,努力成为华夏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金名片,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转型,为建设我国生态文明体系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国寿资产党委委员、副总裁曹伟清表示,作为国内第一家加入PRI并践行ESG投资理念的保险资管机构,国寿资产在绿色投资方面积极布局。公司专门成立ESG/绿色投资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业内首个ESG/绿色投资领域内部指引性规则文件,下一步将积极推进“绿色引擎计划”,努力成为保险资管行业绿色投资领跑者。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党委委员、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党总支书记、行长唐宇表示,华夏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将积极践行国企使命,今后三年加大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支持力度,助力副中心打造全国绿色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为副中心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华夏理财ESG事业部执行总经理张大川、国寿资产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助理王宇龙,分别就ESG和绿色投资情况进行了汇报。 据了解,经过2年多的创新实践和持续摸索,华夏理财业务已完成了全面ESG融合工作,其自主研发ESG评价和数据体系对各类资产实现了打分全覆盖,在新增自主投资分析框架中全部纳入了ESG考量因素,建立了资产和组合双维ESG风险监控机制。同时,华夏理财将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为客户挖掘市场机会有机结合,基于国际通行的7大ESG实施方法,创设并不断做大ESG系列理财产品。截至发稿日华夏理财管理理财产品规模超过6200亿,产品净值化率超过70%。 国寿资产公司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目前投资绿色债券超过1800亿元,绿色股权投资存量超千亿元,战略性投资青海黄河水电、中广核、中电核等清洁能源重大项目,以及光伏产业链的重量级上市公司通威股份等。与国家电投携手出资设立80亿元的清洁能源基金,与华能集团合作成立百亿元清洁能源投资基金,一批兼具生态效益和投资回报的优质项目,正逐步成为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本次活动是政府和金融企业贯彻中共中央“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体现了华夏理财、国寿资管秉承ESG投资策略理念、携手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国企担当,展现了银保合作开拓绿色投资、绿色金融、绿色发展的新局面。
接入华为鸿蒙 银行能否借力实现“无处不在”?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随着华为HarmonyOS高调亮相,首批入驻的银行也相继官宣,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和广发银行,都拿出了各自的拳头产品,表示要做“原子化服务”——这个对普通用户来说可能不太好理解的概念,是营销噱头还是开放银行的又一次尝试? 银行加持鸿蒙生态 目前,已有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宣布接入HarmonyOS。其中,中国银行奉上“中银外币现钞预约”原子化服务,用户通过鸿蒙的服务中心搜索,即可快速进入“中银外币现钞预约”程序进行预约,更便捷地获取超过20种外币的现钞预约服务,省去应用下载安装、用户注册等步骤,简化了业务办理流程。 中信银行推出借记卡原子化服务,客户无需下载App,通过“中信银行”的服务卡片,即可享中信银行借记卡申卡及进度查询服务。 广发银行信用卡官方微信称,广发正式成为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生态首批成员,作为银行业率先适配鸿蒙的信用卡应用,“发现精彩”App全力支持操作系统国产化。广发信用卡称,无论是在底层技术还是产品上,广发信用卡都和华为紧密合作,广发也是首批支持Huawei Pay的银行。广发华为联名信用卡已在筹备中。 “银行加入鸿蒙系统既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操作系统,使自身的应用程序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触达用户,同时也能够给予用户最新最及时的选择,提升自身的用户粘性。”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对记者表示,这样的合作同样体现出了开放银行中的诸多理念,例如拓展服务半径,以技术助力场景与金融的融合等,由于华为鸿蒙是首个国产操作系统,因此这样的布局和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这些年里,银行赶上了每一次互联网渠道变迁的热点。 早在2013年,招行就正式推出信用卡微信客服,这是银行借助移动互联渠道展开服务的创新之举,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到当年8月,招商银行再度宣布升级了微信平台,推出了全新概念的首家“微信银行”,服务范围从单一信用卡服务拓展为集借记卡、信用卡业务为一体的全客群综合服务平台。 到现在,微信端的微银行、服务号、小程序已经成了各家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标配。 在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技术、场景、服务的融合缺一不可,谁的服务获取更便捷、谁的需求响应更及时,精明的金融消费者会更在意比较“银行的参差”。 银行能走多远 在发布HarmonyOS 2的手机升级名单的同时,华为还宣布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实现“百”款设备的系统升级。 资深银行科技观察人士潘晓俊对记者表示,目前三家银行支持了一些鸿蒙的特效应用而不是基于鸿蒙开发,未来鸿蒙的潜力在于国产设备的物联网链接支持。对华为来说,当然希望支持的应用和参与的机构越多越好,品牌和未来研发前景是好的,金融是互联网生态的必争之地。 目前,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正在实现信息数据化,IDC预测,到2024年全球物联网的联接量的智能终端设备将接近650亿部,中国物联网市场支出预计将达到约3000亿美元,占全球物联网支出的26.7%。借助信息感知和处理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改善使用体验,提供更主动、高效、精准的服务。 银行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否借其东风也嵌入万物,是双方合作中值得进一步期待之处。 “鸿蒙的出现将带来新的机遇,即新终端、新交互、新场景。中信银行将有效利用鸿蒙分布式能力,通过超级终端概念实现多终端协同,提供连续一致的操作。”中信银行方面表示。 中国银行表示,未来将携手华为持续深入探索鸿蒙带来的全新技术及服务方式,并尝试推出基于“语音唤起”“多端协同”等特色功能的金融场景服务。 长期以来,华为的生态中,金融一直是重要的环节。2016年8月,华为联合银联共同推出银联手机闪付Huawei Pay,2018年底华为钱包上线,通过Huawei Pay的支付业务,可用于银联二维码支付及线上支付,交通出行服务已上线多个城市的交通卡业务。此外,华为钱包APP内还有“借钱”、“申请信用卡”等入口,与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展开合作。今年3月,华为还拿下了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
金融科技如何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技术只有结合金融场景和创新业务模式才能真正创造价值”。6月7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2021年夏季刊——《Fintech 2030:全球金融科技生态扫描》指出,未来金融科技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七大领域: 1.支付:无卡交易、跨境支付以及全渠道支付整合等将成为三大核心潜力赛道; 2.零售金融:纯数字银行持续发力,新型数字贷款等将面临压力; 3.资产管理:在线投资交易平台及智能投顾发展潜力较大; 4.普惠金融及公司金融:短期面临较大压力,供应链金融领域长期看 价值潜力较大; 5.运营及基础设施:BaaS(Banking-as-a-Service,银行即服务)、无代码开发平台、RPA等关键技术及应用均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 6.风险:反洗钱、KYC审查、催收机器人、身份认证等应用场景较为成熟; 7.保险:物联网应用、数字化核保、欺诈风险预防等重塑保险数字生态系统。 数字科技挑战 当前,数字科技正在驱动金融快速发展。然而,在过去几年中,金融科技在数据安全、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遭遇诸多挑战。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个人或企业的核心资产,数据资产化趋势明显。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明确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2021年4月2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未来,随着5G的进一步普及,物联网将将会接入更多智能终端设备,数据势必进一步丰富。 目前几乎所有的个人信息资产包括房产、存款、汽车、保单等已成为信贷或各种交易的依据。同盾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的《知识联邦白皮书》指出,简单直接共享这些数据资产无法保护用户隐私。如果数据不能共享,可以保证数据对外不可见,但也不利于数据经济价值的发掘。把数据资产根据场景提取有用的知识,把知识开放共享才是保证数据可用的一种合理解决方案,这就是资产知识化。从数据资产化和资产知识化可以看出一种数据应用的新趋势——数据可用不可见。 最近几年,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已经开始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向的探索。尤其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密码学等领域,出现了安全多方计算、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等多个方向,都在研究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可用。 《知识联邦白皮书》指出,数据可用不可见的目标是实现数据智能化利用同时又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其核心在于数据可用性,也就是数据开放性,以及数据不可见性,也就是数据不共享。 数据不可见性可以采用加密技术解决,但是针对数据可用性则需要考虑数据的应用场景, 常见的应用包括查询、计算、学习、推理等。为此,同盾科技提出了“知识联邦”的理论框架 体系,它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密码学交叉融合的产物。知识联邦首先将数据转化成信息、模型、认知或知识,满足数据不可见,再通过联邦的方式实现数据可用,打造安全的人工智能。 打造未来竞争力 6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在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可信AI专题论坛视频发言中表示,在人工智能走向2.0的发展中,数据和知识是两个最重要的关键元素。处理大数据和处理多重知识,形成了AI发展的两类核心技术。作为一项我国原创、自主可控的技术,知识联邦的设计理念受到了人工智能发展历史的启发和影响,有望成为推动大数据智能突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中国率先发展下一代可信AI做出贡献。 潘云鹤院士还指出,未来10年中国的人工智能2.0发展,既要提出新的理论,又要产生创新技术,还应有突破性的应用场景。因此,我们应大力培养人工智能的一流人才,构建AI+X的发展生态,在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和产业之间形成一种新型协作体系,共同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发展。 当前金融领域正为新技术提供一系列应用场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迭代,金融创新将涌现更多成熟的应用与场景。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最后总结道:“未来十年,是科技驱动和科技赋能金融行业的黄金时期,也是金融行业业务模式变革和竞争格局变化的关键阶段。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投资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需时刻关注全球金融科技的技术趋势和业务模式创新,结合中国实际,深挖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围绕金融场景,打造金融生态,持续建设自身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推动转型与开放合作,迎接即将到来的金融科技浪潮。” “不论是在金融、保险科技、互联网,还是政企,它们对于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流通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解决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的隐私计算技术也成为刚需。”可信AI专题论坛主席、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合伙人、CTO 张新波认为,数据要素具有边际成本低、规模效应大、流动性高、可复用性强等区别于传统生产要素的新特点,基于知识联邦平台,在保证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前提下,可实现数据价值的挖掘和知识的流通。同盾科技基于知识联邦技术打造安全可信AI生态系统,将实现安全可信的知识提炼与共享,赋能其他产业发展,为下一代人工智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三类银行保险机构要立“生前遗嘱”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鹏  6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版“生前遗嘱”机制——《银行保险机构恢复和处置计划实施暂行办法》【银保监发〔2021〕16号,下称“《办法》”】。 这意味着,银行保险机构“生前遗嘱”自此正式制度化。不过,并非所有的银行保险机构都要建立“生前遗嘱”制度。 《办法》对于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的机构适用范围作出了明确,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按照并表口径上一年末(境内外)调整后表内外资产(杠杆率分母)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含等值外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二)按照并表口径上一年末(境内外)表内总资产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含等值外币)及以上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和保险公司; (三)虽不符合上述条件,但基于业务特性、风险状况、外溢影响等因素,经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指定应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其他银行保险机构。 《办法》同时指出,银行保险机构与其控股集团均符合上述条件的,一般应在其控股集团统筹下分别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但是,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及其附属保险公司均符合上述条件的,原则上由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统一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适用范围上,“大而不能倒”和“小而容易倒”都是恢复和处置计划所应考虑应对的“痛点”。对于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在适用上更加注重灵活性、针对性和匹配性,特别是注重机构的经营实际与监管资源情况。监管部门将分步、分批、分期明确应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的中小机构,酌情给予一定的宽限期。中小机构还可以适当简化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具体要素,适当延长更新频率。《办法》发布后,监管部门将及时开展政策辅导和专题培训,指导中小金融机构实施《办法》。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稳定理事会和主要经济体均将恢复和处置计划作为完善处置框架、防范和控制金融机构经营失败的负外部性和道德风险、实现有序处置的重要措施。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中将清晰的危机管理、恢复和处置框架作为有效银行监管的前提条件;金融稳定理事会在《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核心要素》中明确规定了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原则和具体要素。美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和香港等主要经济体均制定了恢复和处置计划的监管指引。 上述负责人表示,2011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指导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平安集团制定和更新恢复和处置计划,并先后对信托公司、民营银行提出了全面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的监管要求。为了充分借鉴国际监管良好实践,及时总结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有益经验,银保监会制定了《办法》。
四方面侵害消费者权益 农银人寿被监管点名通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鹏  6月9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下称“消保局)发布了关于农银人寿侵害消费者权益情况的通报。 根据通报,银保监会消保局在对农银人寿开展消保全面检查中发现公司存在四方面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 首先,通报指出,农银人寿借款人意外险经营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一是高于经备案的保险费率上限收取保费。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农银人寿承保的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简称“借意险”)实收保费对应的保险费率高于经备案的保险费率上限,达到其他一般意外险保险费率的数倍。共涉及保单17.99万张,消费者12.89万人,保费1.27亿元,高于经备案保险费率上限收取保费4763万元。 二是通过“短险长做”方式承保借意险。公司按客户借款期限,向其出具多张保险期间连续的一年期保单,并在首期保单自动核保通过后一次性收取所有投保年度保费,后续保单按约定的承保时间依次自动生效。截至2020年6月30日,此类未生效保单共14.11万张,涉及消费者6.84万人,其中一份保单的最晚生效日期为2049年1月1日。 三是未退还预收保费。通过上述方式连续承保的借意险业务中,被保险人发生意外身故或全残事故的,公司按照条款约定给付赔款并终止当年度保单后,未将剩余年度未生效保单的预收保费退还投保人,共涉及保单47张,应退保费1万余元。 其次,根据通报,农银人寿对银保渠道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不到位。 消保局抽查农银人寿对银保渠道代理业务的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情况显示,应按照现场同步录音录像方式实施可回溯管理的业务中,近30%的保单没有可回溯视听资料,或者视听资料录制时间晚于保单打印时间。已按照现场同步录音录像方式实施可回溯管理的业务中,近80%的保单视听资料录制质量不符合要求,包括录像中销售人员与保单上销售人员不符,或者录像全程静音等;超过60%的保单双录用语不规范,包括销售人员自言自话,或者对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等重要信息一带而过等。 再者,通报指出公司理赔、保全信息记录与事实不符。 根据通报,农银人寿在核心业务系统中记录的消费者理赔报案时间、理赔申请时间、保全申请时间等理赔、保全信息,存在记录的时间晚于实际发生时间的情况,理赔、保全时效与客观实际不符。2.7万件个险赔案中,27%赔案的理赔信息记录与事实不符;13.1万条公司电话接收的保全申请中,经抽样发现,77%记录的保全申请日期晚于消费者电话申请日期。例如某消费者于2019年11月8日提出理赔申请并提交完整理赔资料,农银人寿于12月2日调查完成并结案,但系统中记录的该赔案理赔申请日期为12月2日,晚于实际发生日期11月8日,导致实际25天的理赔申请到支付完成时效在系统中只记录为1天。再如某消费者于2014年11月14日在电话中提出地址变更的保全申请,公司于2019年9月6日才完成该保全变更,时间间隔1757天,但系统记录为2019年9月6日收到申请,并于当天处理完毕。 最后,通报指出,消费者重要信息失真。 根据消保局通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农银人寿承保的以电子邮箱作为保单送达方式的保单中,约10万笔保单留存的消费者电子邮箱不真实,包括消费者电子邮箱与农银人寿销售人员或代理机构工作人员的电子邮箱相同,以及多名投保人对应同一个邮箱等问题。例如,64名不同投保人对应的电子邮箱均为95125xxxx@qq.com。 通报称,农银人寿的上述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基本权利,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消保局将严格依法依规对其进行处理。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引起警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开展经营活动,全面落实《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官网信息显示,农银人寿是由农行、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强强合作打造,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的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北京、浙江、辽宁、山东、福建、湖南、四川、江苏、陕西、河北、湖北、山西、河南、安徽、宁波、苏州、广东、上海、厦门、黑龙江、江西、广西和重庆设立了包括23家分公司在内的近400家分支机构。 农银人寿发布的2020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3.75亿元,同比增长16.16%,已赚保费262.30亿元,同比增长14.12%,净利润2.68亿元,同比下降19.45%。
珠海港收购天伦燃气迷局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永勤 珠海港打算开启一桩看似“奇怪”的收购。 6月8日,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港,000507.SZ)发布《关于拟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天伦燃气11.96%股权的公告》。公告显示,珠海港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珠海港香港发展有限公司,以协议受让方式,收购张瀛岑控制的天伦集团或Kind Edge Limited所持有的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天伦燃气(01600.HK)1.2亿股股份;但公告同时亦显示,张瀛岑正在通过 Kind Edge Limited 收购天伦燃气股份。 这引发了市场的质疑:张瀛岑左手收购天伦燃气,右手又协议转让出去,目的何在?珠海港又为何不直接联系真正卖家进行股权收购,而非要通过张瀛岑进行呢?就此,记者采访了珠海港董秘处相关工作人员。 为何从张瀛岑处收购? 公告显示,珠海港本次交易对手方为天伦集团或 Kind Edge Limited,两者均为张瀛岑控制的企业;而交易标的则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天伦燃气。 公开资料显示,天伦燃气是国内较早运营城市燃气的区域龙头企业,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及管理优势,业务发展潜力较大。根据天伦燃气披露的2020年度报告,其主要股东分别是:天伦集团有限公司(46.95%)、IFC&IFC Fund(17.72%)、捷嘉发展有限公司(6.35%)、孙燕熙(0.57%)、其他(28.41%)。  其中,天伦集团有限公司以46.95%的股份为天伦燃气第一大股东,而张瀛岑、孙燕熙、张道远三人则通过金辉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天伦集团有限公司100%股份(张瀛岑、孙燕熙、张道远分别持有金辉发展有限公司 60%、20%和 20%股权;孙燕熙系张瀛岑配偶,张道远系张瀛岑儿子);此外,张瀛岑实益拥有捷嘉发展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份。 根据天伦燃气2021年5月17日披露的《控股股东增持股权》的公告,张瀛岑方正在通过Kind Edge Limited收购天伦燃气股份,收购完成后Kind Edge Limited将持有天伦燃气约14.05%的股份。 Kind Edge Limited中文名称为启益有限公司,于2021年4月9日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并由张瀛岑拥有100%股份,为其实际控制人。Kind Edge Limited收购天伦燃气股份的对手方正是天伦燃气的第二大股东IFC&IFC Fund,其拟以每股7.50港元向IFC&IFC Fund购入1.41亿股天伦燃气股权。 而这一交易,当时亦得到了市场各大机构的看好。比如安信国际在5月24日便曾发文指出这一交易“展现了公司控股股东对于公司的长期信心,将对公司股价表现起到正面刺激作用”;而招银国际研究部亦发表了类似的观点:“我们认为此次股权交易将提振市场对于公司的信心”。 但时间仅仅过去半月不到,Kind Edge Limited收购相关股份的流程尚未走完,张瀛岑方便迫不及待地要将1.2亿股股份转让出去,真正用意何在?而IFC&IFC Fund出售天伦燃气的价格为7.50港元/股,珠海港为何不直接联系IFC&IFC Fund,而非要以较高价7.68港元/股向张瀛岑方购买? 就上述问题,经济观察网记者电话采访了珠海港董秘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并不了解张瀛岑方与IFC&IFC Fund之间的交易情况,此次投资天伦燃气出于战略布局考虑,并基于行业发展及天伦燃气未来成长性而商定的交易价格,综合成本低于收购公告前一交易日天伦燃气的收盘价,具有合理性。 而安信国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张瀛岑方增持天伦燃气的原因,但文章中“此前IFC于公开市场减持后,市场较为担忧IFC后续的抛售,从而对公司股价造成压制;我们认为本次交易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IFC的后续退出问题,有效缓解了市场担忧”这样的表述,算是解开了张瀛岑方增持的动机。 至于购买成本,7.68港元/股确实比7.50港元/股高了一点,但考虑到Kind Edge Limited增持的若干条款,其实际增持成本会比7.50港元/股略高;再加上现在天伦燃气的股价已经比7.68港元的收购成本高出10%以上,这样一算,实际上7.68港元的收购价格就挺划算了。 记者查阅了天伦燃气5月17日发布的“内幕消息控股股东增持股权”,里面确实明确指出“Kind Edge Limited将以初始价每股股份7.50港元(可能会根据若干价格调整机制向上调整且代价可由Kind Edge Limited或天伦集团支付)收购本公司合共141000000股普通股”。 而联交所的行情数据显示,天伦燃气6月8日的收盘价为天伦燃气8.57港元,比7.68港元高0.89港元。 为何选择的是天伦燃气? 公告显示,珠海港此次收购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拓展公司新能源主业的规模及发展空间,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及盈利能力”。实际上,收购天伦燃气11.96%股权是今年继收购秀强股份和参股珠海金湾海上风电项目后,该公司在综合能源领域的又一次出手。 公告还透露,此次收购后续将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共同拓展天然气市场,进一步推广天然气在各领域的应用,并积极拓展“煤改气”业务,并在未来共同探索和挖掘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协同发展,助力国家绿色环保战略。 资料显示,天伦燃气的历史可追溯至2002年,主要在河南省经营城市燃气销售与接驳工程等业务,是国内较早运营城市燃气的民营企业之一,目前运营区域已经由河南拓展至吉林、甘肃、山东、广东和云南等全国主要省市,业务范围涵盖城市燃气运营、长输管线及工业直供业务、加气站运营、工程安装服务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燃气产业链。 现在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既然要进军LNG领域,珠海港为何不对同在广东区域的深圳燃气(601139)、佛燃能源(002911)等进行收购,反而舍近求远,收购一家河南的燃气公司股权呢? 对此,珠海港董秘处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一是因为,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财务角度来看,天伦燃气都很有竞争力;二是时间点的吻合,刚好这个时点天伦燃气有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需求,而珠海港则有这方面的规划“此次收购是基于双方意愿的双向选择,收购价格合理”。 经济观察网记者根据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果是:以6月8日收盘价计算,天伦燃气、深圳燃气和佛燃能源三者的市净率依次是:1.54倍、1.62倍和2.46倍,相较之下,天伦燃气确实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而珠海港在公告中也指出了选择天伦燃气的原因,“通过参股天伦燃气,能够在原有产业积累基础上,实现异地燃气业务布局,进一步拓展公司燃气业务规模和新的发展空间”;并强调本次收购将对该公司的经营和财务带来正向影响:“完成收购天伦燃气 11.96%股权后,公司将按权益法核算。天然气行业具有业务存量稳定、增量潜力巨大等行业特点,根据尽职调查结果,天伦燃气资产状况及现金流情况良好,负债率合理,盈利能力较强,分红稳定,本次收购有望增厚公司业绩,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马上消费募集5.3亿元银团贷款 马太效应或进一步凸显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6月9日,马上消费宣布成功募集首单银团贷款并完成提款,贷额总额度达5.3亿元人民币。据马上消费方面表示,此次银团贷款的业务落地,标志着马上消费开创了新的融资模式,实现了吸收股东资金、同业市场拆借、ABS及金融债发行等多方位融资突破,打通了融资模式的全渠道。未来,该业务将常态化,持续发行。 同一天,招联消费发布2021年度第三期金融债券发行文件,将发行18亿元金融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中泰证券金融行业研究员戴志锋、陆婕发布的报告指出,近年来,蚂蚁、小米等互联网公司加快了消费金融牌照的布局。截止2019年末,排名前三的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合计占比达到全行业总资产的50.5%,呈现头部集中的市场格局。随着互联网头部公司的入局,预计未来市场格局还会发生变化。 消费受收入增速拖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增速比3月份回落16.5个百分点。月度增速回落主要受同期基数变动、前期部分消费需求在3月份释放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仍处在恢复进程中,增长水平尚未完全恢复,部分领域复苏程度偏低,复苏基础仍有待进一步夯实。”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在解读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时表示。 “在经济增长总体性恢复的大背景下,今年三至四季度, 我国居民消费有望出现 U 型反弹。”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2021年6月)》指出,今年一、二季度,居民消费对于需求拉动做出的贡献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虽然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7.6%和33.9%,然而较高的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去年低基数所导致的。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的整体情况,当前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仍要慢于疫情爆发前2018年与2019年的水平。导致消费反弹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总产出恢复并未完全反映在居民收入的提升之中。除收入因素之外,年初疫情的偶有复发与消费习惯的调整也部分地导致了居民消费增长的放缓。 上述报告认为,导致消费复苏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的影响是主导性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高度一致,居民消费占当期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基本稳定。因此,想要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发挥驱动经济复苏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势在必行。 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3.7%。但从两年平均的角度,实际增长仅为4.5%,较之2019年第一季度低了2.3个百分点。在就业数据上,今年3、4月份,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和5.1%,但仍高于2018年与2019年的同期水平。今年1月至4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37万人,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消费金融新格局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消费升级、改善民生的重要源动力,消费金融行业近几年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稳定发展的转型阶段。在疫情的催化下,消费金融机构正面临来自外部消费环境、行业发展模式、监管政策、风控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变化和挑战。面对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和崭新格局,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多元的融资渠道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以捷信消费、招联消费、马上消费为代表的头部机构应对市场变化的利器。 目前捷信消费注册资本金70亿,招联消费38.6896亿,马上消费40亿。6月3日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得开业批复,正式开业之后将承接目前蚂蚁集团两家互联网小贷公司主营的消费金融业务。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初始注册资本为80亿元,已是开业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公司。中泰证券的研报指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大概率成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预计市占率可达40%以上。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出现或使整个行业的贷款规模接近翻番。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指出,消费金融公司行业规模的提升有赖于其融资能力的支撑,其当前融资手段主要依靠股东增资、向金融机构借款、通过银 行间同业拆借、资产证券化、发行金融债等。 2021年5月18日,天津银保监局批复了关于捷信消费发行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的金融债券的申请。金融债券是一种提供中长期资金的融资方式,与其他中长期资金融资方式相比,金融债发行门槛较高、融资成本较低。监管机构对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审批较为严格。根据规定,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满足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资本充足率不低于监管部门的最低要求;最近三年连续盈利;风险监管指标符合审慎监管要求;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要求。截至目前,全国仅有5家持牌消费金融(中银消费、捷信消费、兴业消费、招联消费、马上消费)公司具备发行金融债券的资格。由于发行金融债券的资格审批及发行难度较高,因此公募市场资金等资源将一定程度地向综合实力强的头部机构倾斜。 作为国内首批四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消费此前曾在2018年、2019年分别发行过两期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共35亿元,已于近期全部如期完成兑付。除了金融债之外,捷信消费发行的ABS产品也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迄今为止,捷信消费已累计发行19期ABS,发行总规模达466亿元,在持牌消金公司发行规模中排名稳居第一。 2021年3月17日,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马上消费金融2020年金融债券(第一期)申购文件。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7.5亿元,为1年期固定利率品种,票面年利率的簿记建档利率区间为:4.50%-5.50%。2020年4月14日,马上消费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安逸花2020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17.05亿元。2020年10月21日至23日,马上消费发行第一期金融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 招联消费于2019年12月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7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2020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首期20亿元、二期20亿元、三期30亿元金融债券已经完成发行,主体信用等级、债券信用等级均为AAA级,发行利率分别为3.48%、3.04%、3.10%。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复招联消费在全国银行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85亿元的金融债券。4月8日,招联消费金融成功发行了2021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发行总额18亿元,得到了众多银行及非银机构的支持,认购倍数接近3倍。该期债券为3年期固定利率产品,最终票面利率定在3.7%。5月18日发行了第二期金融债,发行总额18亿元,三年期利率为3.55%。经中诚信国际评定,招联消费金融的主体信用和本期债券信用等级均为AAA。
招联消费再发18亿金融债今年有望发行85亿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6月9日,招联消费发布2021年度第三期金融债券发行文件,将发行18亿元金融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补充公司中长期资金,优化公司资产负债期限结构,进一步促进招联消费主营业务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招联消费于2019年12月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7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2020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首期20亿元、二期20亿元、三期30亿元金融债券已经完成发行,发行利率分别为3.48%、3.04%、3.10%。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复招联消费在全国银行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85亿元的金融债券。今年至今,招联消费已成功发行2期36亿金融债,其中,2021年第一期18亿,第二期18亿,均为3年期固定利率产品,票面利率分别为3.7%、3.55%,利率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上述5期以及本次发行金融债经中诚信国际评定,招联消费金融的主体信用和本期债券信用等级均为AAA。 招联消费已发行未到期的其他债券 来源:《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三期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 竞逐金融债券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指出,消费金融公司行业规模的提升有赖于其融资能力的支撑,其当前融资手段主要依靠股东增资、向金融机构借款、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资产证券化、发行金融债等。 《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三期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指出,招联消费金融的资产主要投放于一年内到期的消费贷款,负债主要来源于期限在一年左右的同业借款,公司资产负缺口主要集中于3个月到1年。 招联消费负债结构中,银行同业借款是最主要的负债来源,2020年末占比达到90.95%。2020年招联消费发行三期金融债券合计70亿元人民币,2020年末公司应付债券占比达到7.18%。近年招联消费拓展融资渠道,截至2020年末,招联消费已经获得148家金融机构授信,授信总额度为1832.85亿元,其中公司股东招商银行给予招联消费270亿元的同业授信。2018年4月,招联消费加入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拆借额度38.69亿元。《说明书》指出,公司可及时从线上拆入资金,满足临时性的流动性需要。 金融债券是一种提供中长期资金的融资方式,与其他中长期资金融资方式相比,金融债发行门槛较高、融资成本较低。监管机构对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审批较为严格。根据规定,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满足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资本充足率不低于监管部门的最低要求;最近三年连续盈利;风险监管指标符合审慎监管要求;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要求。 截至目前,全国仅有5家持牌消费金融(中银消费、捷信消费、兴业消费、招联消费、马上消费)公司具备发行金融债券的资格。由于发行金融债券的资格审批及发行难度较高,因此公募市场资金等资源将一定程度地向综合实力强的头部机构倾斜。今年至今,除招联消费外,捷信消费、马上消费及兴业消费也已发行金融债。 消费金融新格局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消费升级、改善民生的重要源动力,消费金融行业近几年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稳定发展的转型阶段。在疫情的催化下,消费金融机构正面临来自外部消费环境、行业发展模式、监管政策、风控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变化和挑战。消费金融机构客群主要定位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人群,通过一定程度上客户信用下沉和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形成错位竞争,满足更广泛的消费金融需求。目前招联消费用户以年轻人群为主,35岁以下占比超65%。 当前消费金融市场产品种类众多,根据展业模式的不同可将消费金融业务划分为持牌模式、电商/分期平台、助贷模式等展业模式。其中,持牌模式的参与者主要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互联网小贷公司、信托公司、保理公司和租赁公司等,其业务开展依托于牌照的支持;电商/分期平台依托于线上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商品赊销服务,形成消费分期应收账款,典型企业如阿里小贷、京东金融等;助贷模式系指一些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为金融机构提供从获客直至贷后管理的全链条服务。 来源:《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三期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 《说明书》指出,当前我国消费金融政策对设立主体资格方面的规定严格,导致银行成为满足设立条件的少有主体。银行系消费金融机构仍是消费金融机构主力军。但是设立主体有限化,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缺乏消费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力。 6月3日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得开业批复,正式开业之后将承接目前蚂蚁集团两家互联网小贷公司主营的消费金融业务。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初始注册资本为80亿元,已是开业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公司。中泰证券的研报指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大概率成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预计市占率可达40%以上。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出现或使整个行业的贷款规模接近翻番。 与不同于同业普遍以线下渠道开展经营的模式,招联消费在战略上明确地将自身定位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依托招商银行综合性集团金融平台优势,以及中国联通的客户资源,招联消费的发展具备有利条件。截至2020年末,招联消费拥有注册客户约1.2亿户,开业累计授信额度约8,431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0,128亿元;资产总额1,083.11亿元,负债总额972.84亿元,所有者权益110.28亿元,当年累计实现营业净收入128.16亿元,净利润16.68亿元;贷款余额1,091.82亿元,不良贷款率1.78%。 招联消费近三年利润表主要数据:近三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15.38%。 来源:《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三期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
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公司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宝鸡市投资集团为担保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6月10日,宝鸡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鸡市投资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涉及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目前尚未开庭审理,暂未涉及执行。 具体为:因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洛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银租赁”)将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公司”)、宝鸡市投资集团起诉至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针对此,6月10日,记者对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对方回应表示:“具体不清楚。” 此外,记者也拨打了洛银租赁披露的联系方式,截至发稿尚未取得联系。 公告披露,原告洛银租赁和被告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公司于2019年3月6日签订了编号为洛银金租【2019】租赁回字第0013号的《售后回租赁合同》和编号为洛银金租【2018】转让字第0013-02号的《所有权转让协议》,约定被告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公司将自有景区步道、景区山门西停车场等作为租赁物转让给原告,原告支付转让价款1亿元,并将景区步道、景区山门西停车场租赁给被告法门寺公司使用。 同日,被告宝鸡市投资集团与原告签订了编号为洛银金租【2019】保字第0013-01号的《保证合同》,为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公司在《售后回租赁合同》项下对原告所负的全部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上述合同签署后,原告依约向被告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公司支付租赁物转让款人民币1亿元,并依约将《售后回租赁合同》项下的租赁物交付给被告法门寺公司使用,被告法门寺公司出具了《租赁物接收函》。根据合同约定,被告法门寺公司应于2021年3月18日向原告支付租金12369635.91元,但被告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公司仍未依约足额支付。 洛银租赁向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提出如下诉讼请求,判决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公司向洛银租赁支付《售后回租赁合同》项下租金及违约金4951.08万元,并请求宝鸡市投资集团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据记者了解,售后租回是一种集销售和融资为一体的特殊形式,是企业筹集资金的新型方法,通常指企业将现有的资产出售给其他企业后,又随即租回的融资方式,它是常用的筹资方式之一。 记者根据启信宝查询,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宝鸡市法门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其由宝鸡市投资集团100%控股。 据宝鸡市投资集团官网介绍,公司是隶属于市政府的国有独资公司,2007年1月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负责全市的资产运营和投资工作。2009年,市政府通过划转国有股权及资产的方式对投资集团进行了资产整合重组,重组后的投资集团持有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的全部国有股份。截至2019年底,公司注册资本13亿元,总资产492.49亿元,净资产125.58亿元。
泰达城轨Z4线项目一期工程获160亿元银团贷款 为全国合同额最大的地铁PPP项目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6月11日,泰达控股所属泰达城市轨道公司负责承建的Z4线一期工程与六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签订合作协议,项目将获得160亿元银团贷款。 2020年5月,泰达控股作为牵头方与中铁电气化局组成的社会资本联合体中标Z4线一期工程,与滨海新区住建委、交运局签署《Z4线一期工程PPP项目合同》,使Z4线成为滨海新区首个轨道交通PPP项目,也是截至目前全国合同额最大的地铁PPP项目。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勇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上介绍,Z4线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342亿元,本次签约的银团贷款金额为160亿元。轨道交通Z4线线路全长43.7公里,全线共设车站24座,是天津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中“两横两纵”市域线中的一条重要纵线,建成后将成为贯穿滨海新区南北的轨道交通大动脉。 公开资料显示,泰达控股为天津市属国有企业。2020年泰达控股合并报表资产总额4596亿元,所有者权益1492亿元,资产负债率67.54%,实现营业总收入865亿元,利润总额43亿元。旗下拥有渤海银行、泰达股份、力生制药、滨海投资、天津发展、泰达物流等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王志勇介绍,日前,泰达控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通过市政府审批,泰达控股将打造为特色鲜明的跨境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泰达控股的优势是拥有金融全牌照优势、高端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以及拥有大量土地、项目资源和成熟的国内国际区域开发经验。 据经济观察网了解,组成银团的六家银行分别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
董宝珍回应举报舍得股价涉嫌被操纵: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淯心 6月9日,董宝珍在微博中实名举报,舍得酒业(600702.SH)的股价可能被非法操纵,因为舍得酒业的股价走出了与此前操纵股价的嘉美包装几乎一样的走势。公开资料显示,董宝珍是私募机构凌通盛泰执行合伙人,否极泰基金经理。 6月10日,董宝珍就实名举报舍得酒业一事回应经济观察网记者称,“我的举报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董宝珍表示,在形式上他是基于股价走势图的异常提出举报舍得酒业,这显然是主观的,并且他没提供客观证据,但另一方面股价走势异常曾被证监会作为立案的条件查到了嘉美包装操纵股价一事,这说明股价走势异常与背后有操纵存在客观的联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客观的。 6月10日,舍得酒业以跌停收盘,报价为195.21元/股。 对此,舍得酒业回应记者称,已关注相关信息,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准。 舍得酒业内部人士表示,从举报人声称内容看,没有举报主体,与上市公司本身无关;没有实质证据,董宝珍举报内容和所谓回应内容,本身就是“有罪推定”的猜测,舍得酒业所有行为合法、合规,公司控股股东及相关方也不存在任何违规行为。作为上市公司,本身就坚决反对任何违法违规操控股价行为,本分是坚决维护投资人利益,反对制造恐慌情绪的无依据臆测、失实报道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的违法行为。 而董宝珍认为,中国证监会和公安机关在调查嘉美包装涉嫌操纵时不是掌握实证证据启动调查的,而是发现了嘉美包装交易异常和股价走势异常启动调查的。在没有实物证据的情况下,根据交易数据异常和股价走势异常,首先是可以立案的,其次启动立案之后的确抓住了操纵事实,从而证明基于交易数据特征和股价走势特征启动调查的做法是可行的、有效的、科学的。 董宝珍向记者强调,他提供的是一个基本逻辑,被操纵的股票走势与没有被操纵的股票走势有明显的不同,且被操纵的股票走势在形态和交易数据特征上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正是监管层查获加美包装非法操纵的切入点。 董宝珍还称,“我举报的是市场有一股力量,他们可能利用资金优势操纵股价,这个主体是谁、与上市公司有没有联系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我没有能力鉴定”。 那么,董宝珍的个人和公司是否持有舍得酒业的股票呢? 董宝珍表示,“关于我是不是持有股票的问题我不回答,因为我是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的。需要补充的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举报是对中国抱团操纵的一个无比愤怒的抗议”。 否极泰公司人士表示,“关于基金持仓是我们公司的核心机密,不方便回答”。 董宝珍曾为资深“茅粉”,他曾表示“我投资茅台,到现在写了 1000 万字研究白酒的资料,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董宝珍曾出书有《价值投资之茅台大博弈》。截至2020年7月,否极泰基金的复合收益率达到22.31%,投资贵州茅台曾获得12倍收益。 此前,因为舍得酒业的控股股东“天洋系”及其关联方存在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并且未在承诺期限内归还,舍得酒业在2020年9月22日戴上了“ST”的帽子,随后股价进入震荡下降期。 2020年12月31日,复星旗下上市公司豫园股份(600655)以45.3亿元的价格成功竞得舍得集团70%股权,郭广昌成为舍得酒业的实际控制人。 由于解决完前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问题,5月19日起舍得摘帽重新变更为“舍得酒业”,随后其股价开启加速上涨。今年三月初舍得的股价最低时是55.8元/股,此后舍得股价一路上涨,一度股价最高为256.95元/股。 从业绩上看,2021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的营业收入10.28亿元,同比增长154.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031.19%。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范出炉 杠杆水平不得超过12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蕾 6月11日,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制定并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知》在流动性和杠杆管控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加强杠杆管控,每只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杠杆水平不得超过120%,发生巨额赎回、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赎回20%以上或者连续5个交易日累计赎回30%以上的情形除外。 有股份行相关业务人士表示,相关内容已经讨论多年,其目标是让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走到和公募基金一个方向和道路上去。征求意见稿出台后,银行及理财公司应该都有主动对照看自己的差距,比如久期超了多少,集中度有多少没达标,未到期资产的期限和它有多大的差距。应该每家都制定了内部的时间表,逐步往标准上去靠。监管应该是在关注各家机构主动向标准靠拢的情况下,择机发布《通知》。 现金管理类产品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产品份额认购、赎回的银行或理财公司理财产品。与货币市场基金相似,现金管理类产品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允许投资者每日认购赎回,容易因大规模集中赎回引发流动性风险,风险外溢性强。 《通知》于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3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过程中,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给予了广泛关注。银保监会对反馈意见逐条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吸收科学合理意见,并对相关条款进行修改完善。 《通知》在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管理方面进行了如下规定: 一是规定产品投资范围。现金管理类产品应当投资于现金,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包括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等货币市场工具。不得投资于股票;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已进入最后一个利率调整期的除外;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工具。 二是规定投资集中度要求。分别对每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于同一机构的金融工具、有固定期限银行存款、主体评级低于AAA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以及全部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于同一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和债券等,提出了比例限制。 《通知》在流动性和杠杆管控方面进行了如下规定:一是加强投资组合流动性管理。规定现金管理类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下限和流动性受限资产比例上限。二是加强杠杆管控。要求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杠杆水平不得超过120%。三是加强久期管理。限制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限不得超过240天。四是强化投资者分散程度。对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超过50%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要求在销售文件中进行充分披露及标识,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避免不公平对待个人投资者;对前10名投资者集中度超过20%及50%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进一步提高投资组合久期、流动性资产持有比例等监管要求。五是加强融资交易管理。要求加强产品同业融资的流动性、交易对手和操作风险管理,针对买入返售交易质押品采用科学合理估值方法,审慎确定质押品折扣系数等。 在过渡期安排方面,为确保平稳过渡,《通知》充分考虑对银行、理财公司经营和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合理设置过渡期,根据存量现金管理类产品资产组合实际情况,比照资管新规过渡期顺延1年的精神,明确过渡期自《通知》施行之日起至2022年底,促进相关业务平稳过渡。 过渡期内,新发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应当符合《通知》规定;对于不符合《通知》规定的存量产品,银行及理财公司应当按照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通知》要求实施整改。过渡期结束之后,银行及理财公司不得再发行或者存续不符合《通知》规定的现金管理类产品。
国内资管机构探索数字化转型 AI资管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数字金融赛道投资核心布局有三条主线,一是生态健全、技术卓越、平台开放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二是数字化赋能高效、流量运营能力强的新金融公司;三是具有较强产业背景和渠道优势的金融科技公司。”在6月9日,由通联数据主办,中信建投证券、亚马逊云科技协办的“Hi AI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峰会”上,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负责人武超则对数字化革命过程中的投资机会做了系统的分析。 数字化中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传统的金融机构也投身到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资管行业向数字化迁徙。中国万向控股副董事长、通联数据董事长肖风表示,“资产管理行业和资产管理机构还停留在过去十年,即科技带来的冲击中,当下及未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将带来很多革命性的变化”。 建立智能投资系统 肖风认为,随着经济的数字化,必然带来财富的数字化和数字化的财富。而数字化财富的量级可能是现实世界财富量级的十倍以上。 资管行业早已开始智能化投资的实践,其中,量化投资是投资领域里最早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投资模式。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田汉卿表示,量化投资最近几年进一步拓展,比如另类数据的加入,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大家在不停的做探索。 田汉卿认为,目前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市场效能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未来更加颠覆,或者未来长期可展望的是人工智能直接承担资源配置的功能。 从技术层面,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刘铁岩表示,智能投资研究的框架包括从海量高频数据中挖掘有效投资因子,即数据智能;针对市场动态性训练自适应模型,即智能预测;基于AI的风险分析以及投资组合构建,即智能策略;基于AI技术的自动化订单执行,即智能交易;AI技术为人类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即混合策略。 对于金融行业如何建立智能投资系统,据通联数据首席内容官、产品总监冯钦远称,首先要将海量的数据注入到系统里面,同时人类专家将投研知识、逻辑关系教给机器,然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这些内容转化为人类能够处理和理解的信息,支持整个资产管理从投研、监控到组合的构建、风险管理完整的投资流程。这样机器就可以帮助人类更好的开展类似于人类智能投资的活动。 力争科技人数占比达20%-25% “金融业安全上云、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开始快速迭代,科技要赋能业务场景。当然这里面,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有一些布局,比如牌照的获取、场景生态合作。新基建与老基建在这一轮里面一定不是替代关系,而是融合和握手的关系,这是我认为的数字化革命与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谈及金融行业的数字化革命对各行业的改变,武超则对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如此分析。 在资产管理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过程中,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则从国际视角进行了分析。“如果把中国最大的公募基金和国际最大的公募基金比,我们的规模差了将近40倍。在未来的10年,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中国的保险、银行,与全球差距越来越小,资管领域又将迎来大发展。” 以个人金融资产计算,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根据麦肯锡全球财富数据库统计,中国富裕及以上家庭个人金融资产占比在过去5年持续提升,从36%升至40%,预计到2025年占比将达到46%。 曲向军以海外资产管理机构数字化经验为例,例如在投研环节,全球领先的资管公司正在引领资管行业大数据应用,通过基本面量化投研赋能团队和科技量化投研团队的建议,探索投资管理数据化。 对于科技团队的组建,曲向军建议,组建团队之后不要让团队孤立作战,要联合投资部门、渠道部门一起运营,以及考核、人员招聘、领导的决策等方面,提高决策环节数字化,才能推动整个数字化的应用。 结合中国资管机构数字化探索的现状,曲向军建议,制定与业务战略高度一体化的数字化战略,建立起科技与业务高度融合的科技治理体系,实施用例驱动的大数据的平台建设,特别是大数据赋能智能投研,打造金融科技开放创新生态平台,加强科技和数据人才的储备,力争大数据和科技人数达到总员工人数的20%-25%。
7万亿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进入“准货基时代”:收益率会降,但不会太快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端午节前,银行理财行业的又一重磅文件终于落地。 6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19年12月27日征求意见以来,市场对于通知何时落地有不同的预期,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预计上半年会正式出台。 在目前的理财产品市场上,货币基金和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是主流的活期理财产品。投资者最关注的则是,规定出台后,是否会造成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下降。 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通知》对于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直接影响可能是收益,因为现在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相比货币基金要高要高30-50BP,预计之后,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会下降,但下降不会太快,因为《通知》的过渡期尚且比较长。 过渡期延长至2022年底 根据《通知》,现金管理类产品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产品份额认购、赎回的银行或理财公司理财产品。 曾经,现金管理类理财只是银行众多理财产品中的一种,规模有限。但在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现金管理类理财因为符合监管的净值化要求,迅速成为银行在资管新规转型期间的过渡性产品。“现金管理类产品,对银行理财产品来说比较重要。”董希淼表示,这是因为资管新规之后,银行不能发行保本型的理财产品,但是银行理财的这个客户基础,是风险偏好比较稳健的群体。所以,在保本型理财产品之后,银行和银行系理财子公司普遍发行了比较多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作为对保本型理财的产品的替代,所以一度占比比较高。 截止到2019年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一度撑起净值型理财半壁江山,占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41.04%。但伴随着2019年底征求意见稿出台,占比有所收缩,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为7.34万亿元,占全理财市场产品规模比为29.34%。 据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测算,近年来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走低,与货币基金的价差开始收窄。通过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个别理财产品为代表进行观察,现金管理类理财总体上收益率在走低,尤其是在2020年期间下降明显,进入2021年以来,则处于相对震荡的态势。 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相比修改相差不多,市场已经有充分的预期。董希淼表示,可能对行业影响最大的一点是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范围,原来银行有些现金管理产品可以投资私募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但现在参照货基来来监管,银行不能投此类的债券,所以在投资范围上,原来征求意见稿的时候,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希望投资范围能有所调整,但从正式文件来看,监管部门没有接受,所以这一点变化比较大。 银保监会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在投资集中度方面,采纳市场机构反馈意见,结合监管实践和货币市场基金监管规定,将每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于主体信用评级为AAA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该产品资产净值的比例,从“合计不得超过10%”调整为“合计不得超过20%”。 在过渡期设置方面,比照《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过渡期顺延1年的精神,将过渡期截止日设定为2022年底,促进相关业务平稳过渡。 “过渡期时间比较长,所以对市场的影响应该是比较温和,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向货币基金看齐,短期内应该不会大幅下滑。”董希淼认为。 对于市场机构提出的扩大投资范围、放宽估值核算规定、降低监管标准等意见,银保监会负责人表示,考虑到不符合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要求,并且与货币市场基金监管要求不一致,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防范监管套利,此类意见未予采纳。 拉平监管标准 与货基保持一致 此前,在征求意见稿阶段,《通知》整体上与货币市场基金等同类产品监管标准保持一致。 《通知》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现金管理类产品定义;提出产品投资管理要求,规定投资范围和投资集中度;明确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和杠杆管控要求;细化“摊余成本+影子定价”的估值核算要求;加强认购赎回和销售管理;明确现金管理类产品风险管理要求,对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实施规模管控,确保机构业务发展与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相匹配。 尤其是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管理方面,《通知》从产品投资范围和投资集中度方面进行了要求。 一是规定产品投资范围。现金管理类产品应当投资于现金,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包括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等货币市场工具。不得投资于股票;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已进入最后一个利率调整期的除外;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工具。 二是规定投资集中度要求。分别对每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于同一机构的金融工具、有固定期限银行存款、主体评级低于AAA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以及全部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于同一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和债券等,提出了比例限制。 董希淼表示,上述办法主要是参照货币基金的监管标准的要求,对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进行规范,监管的标准保持一致性和公平性,标志着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进入了准货基时代。 利空低等级信用债 产品如何整改受关注 早在征求意见时,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媒体通气会上曾表示,“现金管理类产品是资管行业整改的一个重要部分,商业银行发行比较多这类产品,是因为长期以来消费者希望可以随时赎回的投资产品有关,和投资文化、投资阶段有关。我们是鼓励银行有科学的定位,对自己的资管产品类型、带来什么价值,以及匹配流动性和风险收益的定位和战略做规划。” 该负责人表示,全球来看,现金类产品也不少,但短期长期都是并存,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经济金融转型发展要求,银保监会鼓励银行发型设计期限比较长的产品,长期资金投资运作。因此可以说,整个理财产品转型中,现金管理类是重要部分,但银行不只依靠它,这是一揽子产品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特征很鲜明。在这样的基础上,现金管理类产品作为理财整改的一部分,和理财的调整有机结合在一起。 曾经,现金管理类理财过去主要通过资产端拉长久期、信用下沉和投资非标等方式增厚收益。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预计,《通知》出台后,在组合久期、流动性、杠杆集中度投资范围等约束下,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与货币市场基金的价差将明显收窄。 在征求意见稿期间,王一峰曾对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进行分析,从资产配置上来看,当时现金管理类理财按照征求意见稿政策思路进行了一定持仓调整,但是不符合征求意见稿的资产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当时,虽然正式稿尚未下发,但是从资产配置角度已经呈现一些边际变化。 在新规出台后,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相对优势将不再。明明认为,在统一监管的思路下,预计现金管理类理财在投资范围内的相对优势将丧失,但理财资金外流的空间有限。 明明建议,现金管理类产品可以进一步发挥理财身份的优势,加强客户联系,尝试从浮动净值型的道路丰富产品类型。而理财调整资产配置后将会利空中长期限利率债和低评级信用债,对短期限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配置需求预计将上升。 对于现金管理类理财配置行为,王一峰认为,现金管理类理财整改压力不仅在于存续规模较大,当前产品资产配置里面含有一些银行资本工具等较难处置资产,进一步加大了整改难度。预计银行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发行新产品承接等方式进行处置。相关理财的资产整改可能涉及资产配置的调整,短久期、高流动性资产配置增加将显著降低目前现金管理类理财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降低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驱动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下行。  
资金腾挪 热点分散 拉锯3600点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斌  A股市场正经历分外“纠结”的一段日子。自5月27日上证指数收盘一举站上3600点后,便围绕这一关口上下盘整。截至6月10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610.86点,这11个交易日收得4根阴线,7根阳线,11个交易日累计仅微涨0.49%。 稍有不同的是,本次围绕3600点的拉锯战中,北向资金持续流入,量能持续释放,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不过,市场热点较为分散,热度持续性并不强。无疑在热点快速轮动中,市场资金也随之辗转腾挪,调仓换股;投资者们对后市机会无比期待。 对于近期市场表现,国盛证券表示,5月底以来随着流动性环境边际好转,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市场情绪明显回暖,成交额维持在高位,同时由于处于业绩真空期,行业轮动明显加快。进入6月,随着中报业绩预告陆续披露,市场已经开始展开演绎中报业绩行情。 在指数围绕3600点震荡的同时,市场量能呈现怎样的特点?市场日趋分化之下,热点板块呈现怎样的轮动行情?北向资金流向呈现怎样的特点?随着券商下半年投资策略陆续出台,A股震荡行情还会不会长久,哪些赛道是最佳布局领域? 市场交投活跃、情绪回暖 Wind数据显示,5月27日至6月10日的11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有5个交易日的成交额破万亿元,5个交易日的成交额超九千亿元,1个交易日逼近九千亿元(6月9日成交额为8808亿元),两市日均成交额为9757.54亿元;两市日均换手率为3.08%。 对比年初小阳春行情结束至5月26日的交易数据发现,两市在5月27日后的量能仍维持在高位,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Wind数据显示,2月18日至5月26日的66个交易日,两市日均成交额为8266.72万元,日均换手率为2.66%。 Wind数据显示,市场围绕3600点震荡之下,5月27日至6月10日,北向资金仍维持净流入态势,11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289.52亿元。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2179亿元。招商证券预计,北向资金6月维持净买入。 两融方面,两融余额自5月26日便突破17000亿元,融资买入额占全A成交额亦上行明显。Wind数据显示,5月27日至6月9日的10个交易日,两市融资累计净买入额为368亿元。其中5月31日,两市融资净买入额更是罕见地突破百亿。 长江证券策略团队表示,从历史来看,融资净买入额与市场涨跌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在2016年后,融资交易占A股成交比例开始逐步稳定在约18%,而两者的相关性也保持在60%左右波动。杠杆资金和指数涨跌趋于同步,难以判断两者先后领先关系。 从投资者数量来看,新增投资者整体保持平稳。中证登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A股投资者数达到1.87亿户,较2020年末的1.78亿户增长了近千万户。按月份来看,今年1月至5月,A股新增开户数分别为209.43万户、160.94万户、247.74万户、169.14万户、141.22万户。 热点轮动 从2021年1-5月市场表现来看,总体呈现出一波三折的曲折过程。 2021年春节,宏观流动性收紧的动作引发了市场的回调。在春节之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行带来市场的反弹,2020年受到追捧的核心资产与有色、化工、煤炭、钢铁等周期板块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巨大差异。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债利率从1.5%持续上升到1.75%加剧了这种行情的分化。随着4月大宗商品价格见顶,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压力缓解,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生物制品、白酒等核心资产再度回归,回到了前期市场的高点。 虽然市场近期交投较为活跃,但热点较为分散,快速轮动之中,市场资金也随之调仓腾挪。 从申万一级的28个行业来看,Wind数据显示,6月1日至6月10日,仅有钢铁、采掘行业呈现资金净流入态势。另外26个行业均呈现资金净流出态势。此前备受市场追捧的医药生物、非银金融、机械设备、食品饮料、有色金属等行业则成为市场资金减持的主要对象,期间资金净流出均超百亿元。其中医药生物行业资金净流出金额最多,为358.18亿元。 震荡会否长久? 虽然近期市场热点轮动频繁,但在券商机构普遍看来,“震荡”、“调整”仍是主旋律。市场目前甚为关心的是,震荡会否长久?此外,上半年A股市场即将收官,有多家券商在近日纷纷发布了针对下半年的投资策略展望,哪些赛道是最佳布局领域? 国泰君安最先旗帜鲜明地提出,震荡不长久,此后是拉升。中盘蓝筹领跑,大盘蓝筹跟随。 海通证券表示,这波行情有望创年内新高,以茅指数为代表的龙头优质公司仍是较好配置,守正。盈利增长较快、顺应政策方向的智能制造更有弹性,出奇。重视智能制造逻辑有三:第一,智能制造基本面更强。5G和新能源等技术逐渐应用,推动智能制造业绩增长;疫情导致全球制造业产业链重构,中国制造乘势升级;温和通胀阶段,制造业盈利扩张。第二,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快速崛起。第三,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对智能制造配置不高。 近期,券商下半年投资策略陆续出台。东方证券认为,2021年下半年A股市场将从流动性市场向业绩市场过渡,股市震荡上行。配置方面,下半年从自下而上选择行业景气度的重要性要大于从自上而下做配置轮动的重要性,重点考虑三个因素:(一)中长期时间维度上,行业的确定性要强。(二)长期业绩维度高增长。(三)由于机构化趋势,以及长期资金的流入,适当提高对部分板块的估值容忍度。 华泰证券表示,当前至Q3末核心资产、大市值、成长股收益有望改善,二线资产>核心资产、中小市值>大市值、顺周期>弱周期是中长期趋势而非短期再平衡。波动的市场环境中,景气持续向上交易主线进一步凸显:一是基本面+政策面+事件催化共振的新能源汽车链;二是继续涨价品,如基础化工、焦煤、白酒、啤酒等;三是供需持续紧张的半导体等。三胎、上海本地股、5G华为概念等主题均有短期表现,短线资金较活跃。 中信证券表示,A股下半年将进入慢涨“三部曲”中的共振上行期,且四季度空间更大。预计下半年A股净流入资金规模达到2200亿元,其中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外资流入或继续超预期。A股下半年盈利有韧性,但结构分化明显,周期弱化,成长占优。配置上,建议淡化周期思维,重视长期空间和估值弹性,三季度聚焦高成长品种,四季度增配大消费板块。 对于下半年成长板块的布局,中信建投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成长股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将表现更优。建议布局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板块。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类健康需求的提高,生物医药行业空间大,具备良好的持续盈利能力;人工智能能够解决更多问题,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行业未来5年复合增速预计为26.2%,中国人工智能复合增速预计为44.5%,属于长坡厚雪的赛道。而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新能源汽车在未来15年的长期复合增速预计在22%~32%之间,光伏行业装机量复合增速也在25%左右的水平。 不过,中信建投也倾向于认为,下半年A股市场不存在系统性的机会,美债利率上行和汇率阶段性贬值将带来负面的影响,市场整体在当前状态下持续运行。在这种情况下,赛道选择和预期收益判断成为核心。
【金融头条】四川富豪刘沧龙浮沉录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晓晖 蔡越坤  2020年4月25日,成都双流机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事故: 一架机号为B-8275的湾流550私人飞机,机翼被机场外施工区域起重机碎裂件击穿,事故造成的维修费高达288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86亿元。 湾流G550公务机是国际顶级远程喷气式公务机的代表机型之一,可从巴黎直飞东京,性能优越,国际上众多顶级富豪选择它作为自己的私人飞机,一架湾流G550飞机的价格大约为4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成都双流机场这架受损的湾流G550私人飞机的主人,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当地富豪——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沧龙。 私人飞机受损之后不久,刘沧龙为实际控制人的四川信托在2020年6月份陷入兑付危机,其TOT(Trust of Trusts,即专门投资信托产品的信托)产品大量逾期,涉及规模超过250亿元。 刘沧龙的“坏运气”并未止步于此。 2021年6月7日,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600331.SH,下称“宏达股份”)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沧龙因涉嫌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被成都市公安局采取刑事拘留措施。此时,昔日每股近40元的宏达股份,其股价已跌落至6月11日的2.19元;与之对应,据宏达股份年报显示,其2020年净利润亏损高达22亿元,远超市场预期。 从起家到财富不断积累、遭遇艰难时刻,再到案发四川信托,这位四川富豪的四十多载浮沉录令人唏嘘。 矿产发家 刘沧龙出生于1955年2月,四川什邡人,现年66岁,是改革开放之后,从乡镇企业开始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之一。 1972年8月,快满18岁的刘沧龙在四川省什邡县民主榨油厂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榨油工人。天资聪慧的刘沧龙,很快就在1977年担任了民主榨油厂副厂长,并在1978年出任厂长,时年23岁。 1979年有这么一个背景,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农民们有了土地之后,肥料稀缺,刘沧龙看到了商机。他借来500元钱,与同事一起,决定生产磷肥,生产的场地就是民主榨油厂,当时榨油厂半年有活半年闲,刘沧龙买来磷矿粉和硫酸,利用榨油厂空闲的时候,挖了几个土坑,试验生产磷肥,当时的生产仓库只有40平方米,刘沧龙克服种种困难,磷肥试验成功,这种磷肥也被人们称之为“凼凼肥”。 同年,刘沧龙创立了什邡县民主磷肥厂,这一干就是12年,通过生产磷肥,刘沧龙积累了第一桶金。 什邡县民主磷肥厂,也是宏达股份的前身。 1992年,什邡县民主磷肥厂更名为四川宏达联合化工总厂。1993年,四川宏达联合化工厂改制为四川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刘沧龙带领宏达化工,上马了电解锌项目,电解锌的上游就是有色金属矿产,为了工业产品的源头供给充足,刘沧龙决定进军矿业,这个决定最终让他富甲一方。     从1996年开始,刘沧龙先后购买了周边六个企业,开始一步步建立他的事业版图。其中,最大的手笔是在1999年11月,以1.11亿元全资购买了四川什化集团公司。 1998年,刘沧龙以四川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母公司,四川广汉平原实业总公司、四川省蜀星企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石棉选矿厂三单位为控股公司,联合组成“四川宏达集团”。 2001年12月20日,四川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331。 46岁的刘沧龙迎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2003年,四川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宏达股份。同年,宏达股份以5.6亿元的现金,收购了储量规模位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云南兰坪铅锌矿,并成立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同时,刘沧龙还出资2.8亿元,拿下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46.9%的股权。 自此,刘沧龙的财富积累不断加速,矿业版图不断扩大,四川甘洛铅锌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云南怒江跑马坪铅锌矿、西藏铜钼矿、新疆煤矿等等均被其收入囊中。 2010年,刘沧龙以130亿元财富,位居当年胡润富豪榜的矿业富豪榜首,成为中国最有钱的矿产大王。 也正是在这一年,宏达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重组了四川信托有限公司。 艰难时刻 2013年,宏达集团参股为第一大股东的四川金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510.SZ,下称“金路集团”)陷入了麻烦。 金路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为四川汉龙集团的刘汉,其于2013年4月被调查,并在两年后因为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故意杀人罪等多项罪名,被判处死刑,于2015年2月9日执行死刑。 刘汉是刘沧龙的堂弟,加上两人同处于矿业,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又有互相持股关系,刘沧龙或因为刘汉案件受到影响。 坊间称,汉龙集团取名源于刘汉和刘沧龙、刘海龙兄弟三人的最后一个名字而成。 刘汉出事之后,2013年9月,宏达集团把金路集团的持股授权给德阳国资代为行使表决权。刘沧龙就此接受过媒体采访,表示宏达集团本来也是被动成为金路集团第一大股东的,国资方面既然愿意管,自己也很乐意,就成了。 刘沧龙曾对媒体表示自己与刘汉是相隔很远的堂兄弟,业务上没有什么关系。 但无论是宏达集团位居金路集团第一大股东,还是云南兰坪铅锌矿上的经营合作,似乎刘沧龙与刘汉都存在交集。 此前有媒体报道,宏达股份拿下亚洲规模第一的兰坪铅锌矿,刘汉在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已经落马服刑的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案件中,就有明确涉及刘汉向其行贿以取得兰坪铅锌矿控股权的细节。 从公开信息看,至少从2014年12月来,刘沧龙没有公开出席活动,包括2015年2月的公司年会。在宏达集团的官网上,虽然隔三差五还会刊登刘沧龙的文字信息,但使用的图片是旧资料图片。 2016年以来,刘沧龙不接受记者采访,也不轻易在公开场合发言。 案发于四川信托 2010年11月29日,历经11年的整顿、重组、改制,在原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和四川省建设信托投资公司相关资产剥离、合并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而设立的四川信托,在成都全新开业。 新设立的四川信托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亿元,其中第一大股东宏达集团出资4.52亿持股比例为34.75%,第三大股东宏达股份出资2.47亿元持股19%。两者合计出资近7亿元持有四川信托53.75%股权(目前两者合计持股为54.2%),实现控股,获得一张信托牌照。 四川信托刚重组成立的时候,刘沧龙出任四川信托董事长,显示出对这一金融发展平台的重视。 在开业仪式上,刘沧龙说,经历漫长11年重组而获新生的四川信托,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依托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区域振兴规划,挖掘市场机会。 刘沧龙恐怕不会预料到,十年之后的四川信托爆雷。 宏达集团入主之后,四川信托一度飞速发展,成为行业前列公司。2016年,其累计资产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大关,信托收入也进入行业前十。2017年,四川信托再次提高发展目标。2017年一季度经营工作会,刘沧龙为公司做出五年规划的“2111”战略目标和“6个1000亿”发展方向。 然而,高目标的实现并不顺利。2016年之后,四川信托的业绩开始逐年下滑。2019年,四川信托实现营业收入23.23亿元,同比增长4.08%;实现净利润 5.21亿元,同比下滑29.59%;资本利润率为6.72%,创出历年来的新低。 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四川信托每年的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逐渐上升,2016年为5397万元,2017年为8219万元,2018年为1.55亿元,2019年为6.6亿元。 据悉,所谓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在信托公司利润表的营业支出科目列示。按照常理,信托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可能是自营资产出现的减值,但更多是信托项目出现风险时,自有资金接盘进而产生的损失。 根据2019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四川信托的自营类业务存在较大的压力。四川信托自营资产不良率由2018年底的4.82%大幅飙升至2019年末的22.21%。自营业务的不良资产也从年初的4.66亿元,增长到年末的22.4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翻阅四川信托年报的时候,发现2018年报和2019年报均提及了关于对“资金池”的管理:“在资金池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对资金池的流动性进行适时监测,并定期开展压力测试,进行缺口管理。同时,为稳定资金池的资金来源,公司对资金池产品进行统一定价、规范发行,并且不断加深同业交流与合作,丰富资金来源。” 多位信托从业者表示,“资金池”信托的危害在于,第一,形成影子银行;第二,在资金池风险暴露之前,发行主体往往通过资金池来隐匿不良资产,使资金池信托成为隐性刚兑的手段。 2020年6月,四川信托TOT产品出现大量逾期。“申鑫74号”、“芙蓉43号”、“申富129号”等多个产品均发生逾期。据四川信托官网披露,截至2020年7月31日,公司TOT项目存续规模251.60亿元。 此后,四川信托被紧急托管。 2021年3月12日,四川银保监局开出一张罚单,对四川信托罚款3490万元,创下了信托史上最大罚单的纪录。 四川银保监局给予四川信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川银保监罚决字[2021]9号)显示:四川信托存在包括违规开展固有贷款业务,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偿还本公司其他固有贷款;违规开展非标资金池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违规推介TOT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未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等13项违法违规事实。 宏达股份的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称截至2021年4月26日,四川信托仍处在四川银保监局管控中。2021年4月份,宏达股份在2020年年报中对四川信托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归零,导致宏达股份2020年净利润亏损高达22.46亿元。 外界很难弄清楚四川信托的250多亿规模的资金缺口是如何形成的,在四川信托爆雷之后,刘沧龙除了主持宏达集团的工作会议,基本上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 2021年5月11四川信托官网公告,召开全面审计、评估和法律尽调工作启动会,进行工作动员和安排部署。四川信托全体高管、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受托服务组提出工作建议,监管工作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指导。 截至目前,四川信托尚未有审计结果公布。 相对于刘沧龙被刑事拘留,四川信托的投资者更加关注后续产品兑付的方案。其中,6月7日,多位四川信托的产品投资者表示,还是希望尽快公布产品兑付的具体方案。 对于仅TOT项目存续规模超过250亿的四川信托,未来将何去何从,目前是一个未知数。 6月5日21点05分,四川信托的成都某个微信群传出一则四川信托实际控制人刘沧龙等被正式刑拘的消息。 6与6日,经济观察网记者就刘沧龙被刑事拘留的传闻,向宏达股份董秘王延俊求证,询问宏达股份是否会在当日刊发公告,王延俊未作出任何回复。 6月7日下午,宏达股份公告证实刘沧龙被刑事拘留。 在宏达集团官网上,刘沧龙拥有32个头衔——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中华慈善奖、中国十大慈善家、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中国经济最具影响力年度十大人物……  
启动A股IPO进程后 湖北银行、汉口银行定增方案获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6月10日,湖北省银保监局网站的批复显示,批准湖北银行本次增资扩股方案,定向募集不超过7.62亿股的股份;批准汉口银行本次增资扩股方案,定向募集不超过7亿股的股份。 此前,这两家银行都开启A股上市进程。5月10日,湖北证监局官网发布的《湖北辖区拟首次公开发行公司辅导工作基本情况表》显示,湖北银行启动上市辅导程序,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湖北银行总部位于武汉,成立于2011年2月27日,是在原宜昌、襄阳、荆州、黄石、孝感五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采取新设合并的方式组建。 湖北银行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湖北银行的总资产3044.68亿元,同比增长16.09%;营业收入为78.21亿元,同比减少2.27%;净利润为15.53亿元,同比减少20.78%。对于去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年报中表示,受疫情后减费让利的影响,贷款营业收入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0年末,湖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49%,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65.19%,同比下降22.2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0年末,湖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1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1%,同比下降0.9%、0.79%和0.79%。 股东情况方面,截至2020年末,湖北银行持股超过5%的股东有湖北省宏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9.99%;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9.61%,武钢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22%。 对于奔赴资本市场,湖北银行已规划多年,2015年,该行正式启动上市前期各项工作,并于当年年报中披露了上市意图,宣告与股东初步达成“先启动H股,再择机回归A股”的共识。而后,2018年年报中该行五年发展目标再次提及要“五年上市”。 汉口银行也在去年底迎来A股上市新进展。2020年12月25日,湖北银保监局发布的批复显示,原则同意汉口银行依法依规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发行规模不得超过13.7亿股。 作为湖北地区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汉口银行于2010年与海通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距今已有10年多。去年10月10日,汉口银行召开了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汉口银行申请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授权董事会全权办理上市”、“A股上市后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等 6项议案。去年12月1日,汉口银行官网发布了《汉口银行召开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16项议案,其中有关汉口银行A股IPO的事项有12项。 汉口银行成立于1997年12月,是一家总部位于武汉的城市商业银行。现有各类分支机构176家,机构基本覆盖湖北省,在重庆设有省外分行,发起组建了阳新、枝江2家村镇银行。 股东情况方面,截至2020年末,汉口银行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有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5.33%;武钢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3.34%;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持股11.44%;武汉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18%。 截至2020年末,汉口银行的资产总额为4388.93亿元。汉口银行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汉口银行的营业收入为56.02亿元,同比下降12.7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2亿元,同比下降53.13%。对于去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降,汉口银行同样表示,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减少,增提减值准备。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0年末,汉口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93%,同比增长1.2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36.52%,同比下降104.1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0年末,汉口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8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15%。
猪价跌至7元 股价腰斩 新希望困局求解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晓晖  2021年6月11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000876.SZ,以下简称“新希望”)的股价以13.91元收盘,创下公司7个月以来的股价新低;其较2020年9月2日股价最高的42.2元,跌去逾6成,超过1200亿市值蒸发。 与此同时,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也跌至低谷,生猪平均价格跌破8元。6月10日,四川地区的猪肉价格为7.0元-7.3元,全国生猪平均价格约为7.74元;黑龙江、甘肃两地的猪肉价格甚至跌破7元。 一位养殖户称,如果今年一整年的猪肉价格都在6、7元,相信很多去年加入这个行业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本的人,会退出很多,到明年下半年就会好些了。“我个人认为今年是不会再有10元以上的毛猪价了,搞不好很多仔猪都会被埋。” 猪肉价格下跌对新希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021年6月8日,新希望披露了2021年5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公司5月销售生猪69.33万头,同比增长了40.6%;收入为13.96亿元,同比下降了12.75%。商品猪销售均价18.46元/公斤,2020年7月份,新希望的商品猪销售价格曾经一度达到36.34元/公斤。 这组数据意味着,新希望的生猪销售数量在增长,收入却在下降。一切都是因为猪肉价格的暴跌。有市场人士认为,其原因或在于以前的供需失衡恢复到平衡的正常结果;同时也有季节因素。猪肉价格目前可能还会跌,还会有一段时间的出清,之后随着国家收储制度的落地,才会达到新的平衡;因收储制度能熨平价格低谷、高峰。 每个高管轮当养猪倌 在2021年5月28日的新希望2020年度股东会上,新任未满一年的总裁张明贵称,新希望正在改变策略,要求公司每一位高管,都要去养殖场轮流当饲养员。 新希望董事长刘畅介绍了公司最新的情况,最近一个季度的生猪行情,外部环境和公司内部变动都很大。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压力特别大,一季度的非洲猪瘟疫情,给公司在北方的猪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虽然疫情影响目前已经基本消除,但非洲猪瘟打乱了后续的配种节奏。二季度猪价大幅下跌,新希望的猪群和管理人员的规模,都相比去年增加了好几倍,暴露出新希望很多问题。 “总裁张明贵带领的新团队,正常努力应对各种问题。公司的战略方向,由过去高速规模化发展,转而以养殖为核心,提高管理水平为核心的策略上来。会养猪的管理人员,我们不像以前那样提拔,而是决定让其留在养殖场内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养殖管理人员。公司考核体系也作出相应调整。”刘畅说。“让会养猪的人留在猪场里,教会更多人养猪,回归生产一线。” 刘畅还感谢了在场的股东,她表示,在公司遇到巨大挫折的时候,股东仍然选择与公司站在一起,非常感谢,会努力经营回报股东。 “我们的饲料收入占比超过50%,猪产业接近三成,禽产业接近两成,食品接近一成,这就是新希望目前的产业架构。猪价的外部环境变动,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我们做了转变,过去以发展为中心,全面转向以生产和经营为中心。在养猪方面,我们要求新希望的高管,每年必须拿出固定的时间去养猪场,在养猪场做饲养员的时间,不低于一周。各级干部,我们对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规定了在猪场的工作时间。因为猪场是我们核心的资产,也是我们经营的核心对象。”张明贵详细介绍了新希望经营策略上的调整。“我们的主战场在猪场,我们一系列管理变革措施的核心问题是提升一线干部的能力,有效地激活一线团队”张明贵说。 股权激励已终止 2021年1月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为LH2109,开盘价格为29500元/吨,到了6月11日,LH2109生猪期货价格已经跌至20000元/吨,目前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之中。经济观察报记者向张明贵提问,新希望为何不通过生猪期货来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猪价暴跌产生的风险。 对此,张明贵回答,生猪期货目前的成交量太小了,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型的猪企去做套期保值。生猪期货的猪价和现实中的猪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也在观察。目前他们有小量的交易,但是交易不多,具体还是观察为主。 经济观察报记者又向刘畅提问,作为董事长是否也会去当猪场饲养员?刘畅称,自己也是会去做饲养员的,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去一线(养猪场),这两个月少一点。另外,生猪期货市场如果成熟了,公司也会参与。 在2021年初,为了激励员工,新希望推出限制性股权激励方案,价格为14.63元/股,当时新希望股价还在25元之上。 到了2021年6月11日,新希望股价最低已经跌至14.06元。股价的大跌,导致激励方案失去吸引力,按照14.63元的价格已经产生亏损。该股权激励方案选择了终止。 在终止的理由上,新希望表示,公司坚定做大做强养猪业务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不变,但随着今年外部环境的变化,从长期价值考虑,公司将更加注重有质量的增长,坚持发展节奏与猪群基础、队伍建设、管理能力相匹配,确保有效、有质量的出栏数量和经营结果。鉴于此,公司经审慎研究,决定终止实施本次激励计划,公司回购的股份将继续用于未来公司的核心团队股权激励。 在养猪方面,新希望总裁张明贵表示,公司将向同行学习,比如牧原股份(002714.SZ)的标准化养猪场,以及其自繁、自育、自肥的模式。 2021年一季报显示,新希望取得了292.4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净利润只有1.37亿元,同比下降了91.59%。 一季度的财务数据显示,新希望的净利润,已经遭遇猪价下跌带来的重创,市场分析,如果6月份猪价继续大跌,加上新希望去年又在养猪场上规模扩张,其结果可能在2021年上半年录得亏损。 猪价下跌,公司盈利的不确定性,都给刘畅这位年轻的80后掌门人带来巨大压力,新希望能否应对当前的困局,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奈雪的茶赴港IPO 盈利能力挑战不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老盈盈 2021年6月6日,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奈雪的茶”、“奈雪”)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这也意味着,“新茶饮第一股”即将登陆港股。 奈雪定位于高端现制的茶饮,创新打造“茶+软欧包”的形式,以20-35岁年轻女性为主要客群。 “作为代表了新的消费习惯的茶饮,奈雪在产品定位、服务场景以及品牌方面,都是比较吸引投资者的。”艾德证券期货持牌代表陈刚认为。 陈刚亦指出,在港股市场上,这属于一个全新的行业,市场缺乏明确的对标品牌,而且行业的标准也有待完善,奈雪作为头部企业,可能需要其来定义整个茶饮市场估值,为后期上市的喜茶,蜜雪冰城等来定义对标。 此外,作为快消行业自身,初期跑马圈地,快速扩张,提高覆盖率和品牌认知的同时也会明显增加经营成本,虽然奈雪单店的利润率可观,但公司在原材料成本方面较高,加上热门商圈的高昂租金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下,盈利能力成为其不小的挑战。 港股市场的“全新行业” 奈雪的茶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深圳。根据官方资料显示,2017年12月,奈雪的茶开始走出广东地区,向全国范围内扩张,正式开启“全国城市拓展计划”。截至2020年12月,奈雪的茶已遍布全国70个城市,近500家门店。奈雪的茶所有门店均为直营,且不做任何形式的加盟。在IPO之前,奈雪的茶共完成了5轮融资。除了C轮融资外,该公司此前还获得了天图资本自天使轮起的连续3轮投资,并于2020年6月9日获得深创投投资的1亿美元B轮融资。2021年2月11日,奈雪的茶就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请,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其保荐人,拟筹资约39亿港元。 奈雪的茶的茶饮店面对的是一个千亿级别现制茶饮市场,中国现制茶饮市场消费群体庞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400亿元,并逐渐呈现出高端化、多元化的趋势,细分市场规模方面,预计2025年高端现制茶饮零售消费额预计将突破500亿元。喜茶、奈雪的茶等在内的高端现制茶饮店虽然起步晚,但增速最为显著。2020年,奈雪的茶在中国高端现制茶饮店市场中排名第二(按零售消费总价值计),市占率达18.9%。奈雪定位高端市场,每单平均销售价值稳定在43元,而行业平均水平在35元,奈雪的客单价是比较高的。“从产品单价来看,奈雪的定位明显属于高端现制的茶饮,包括研发、供应、原料、配方等各个方面,奈雪将新茶饮升级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从而拉开了与传统行业的差距。在服务场景方面,奈雪参考了星巴克的经验,打造了供年轻人社交、休闲的空间,提高了社交属性,又强化的高端的内涵。在品牌方面,奈雪始终保持在产品研发上的不断优化,推成出新,引领行业茶饮的风向。”陈刚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奈雪在财报中强调,简化的店面布局、精简的营运及策略性选址是其制胜法宝,从而得以实现更广的顾客覆盖面、提升经营效率及满足多样化需求,而奈雪PRO茶饮店型将作为未来拓店战略的重点,希望通过此进一步提高奈雪的茶整体的市场渗透率;供应链管理方面,2020年,奈雪的茶已经与超过250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与前十大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平均超过两年,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为23.8%。未来奈雪将通过中央厨房网络的建设为门店高效供货,并与门店端的快速拓展与密度提升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 盈利能力的挑战 奈雪的茶旗下茶饮店所产生的收益由2018年的人民币9.095亿元增至22.915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0年的28.709亿元。其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由2018年的人民币5660万元大幅减少至2019年的1170万元,并进一步扭转为2020年的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1660万元。 奈雪的茶在招股书中表示,2018年及2019年产生重大经调整净亏损,主要由于过往进行大额初始投资以推动茶饮店网络的快速发展、提高品牌知名度及打下坚实基础以支持未来扩张所致。尽管2020年上半年业务运营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但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提升反映在运营效率提升,主要是由于继续快速扩张业务而取得可观的规模经济效益。 按2020年年报,奈雪的茶实质上已经实现了创立以来首次盈利,但为什么在IFRS(国际财务报表准则)下,奈雪的茶在2020年仍录得2.03亿元净亏损呢?经济观察报记者从财报中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受很多非经营性因素影响,比如一次性上市费用支付0.11亿元、以FVPL计量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1.33亿元、股权激励费用非现金支出0.45亿元、可赎回注资额产生的利息(属于非现金及非经营项目)0.38亿元等。 不难看出,奈雪的茶受到大量的非现金、非经营性因素影响,才导致其2020年表明上出现亏损2.03亿元。另外,如果从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来衡量,2018~2020年,其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1亿元、4.16亿元和5.74亿元,远超同期的净亏损。“对于企业而言,充裕的现金流远比会计上的利润重要,因为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奈雪的茶可以说活得非常滋润,毕竟其拥有健康的自我‘造血’能力。”富途高级合伙人、金融及企业服务总裁邬必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据他看来,中长期来看,奈雪的茶能否实现可持续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三点,一是新式茶饮赛道竞争的激烈程度;二是奈雪的茶控成本、增利润的新式Pro店的单店是否盈利;2020年11月,奈雪推出奈雪PRO茶饮店以触达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升经营效率并满足更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及客户偏好,目标是将奈雪的茶融入客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缺乏客户接受度、过度多元化、运营效率低下以及品牌推广战略失败,还未必能成功开发新品牌及店型及探索新商机;三是消费者口味是否会发生变化。 奈雪的茶饮店数量由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44间迅速增长至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491间,并于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进一步增至556间。规模扩张下,奈雪茶饮店成本及营运开支亦通常会随着收益增长而增加。茶饮店营运的成本及开支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员工成本及租金开支。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原材料成本分别占总收益的35.3%、36.6%及37.9%。员工成本分别占总收益的31.3%、30.0%及30.1%。租金开支(相等于使用权资产折旧以及其他租金及相关开支的总和)分别占总收益的17.8%、15.6%及14.8%。 奈雪表示,未来随着继续快速扩张茶饮店网络,盈利能力将很大程度上依赖通过实施各种措施,例如升级供应链系统以实现更准确的存货预测、借助奈雪的茶品牌磋商更有利的租赁条款及提高店员的效率以及应用技术进一步自动化和精简店内营运等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租金开支及门店薪金开支的能力。 陈刚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分析指出,作为快消行业,初期跑马圈地,快速扩张,提高覆盖率,提高品牌认知是首要动作,但同时也会明显增加经营成本,虽然奈雪单店的利润率较高,但公司在原材料成本方面,不降反升,加上热门商圈的高昂租金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下,盈利能力确实是一个挑战。  
实控人被刑拘 三圣股份遭“三连问”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梁冀  被刑拘竟不耽误减持,三圣股份(002742.SZ)实控人潘先文的这一番操作,引起包括监管层在内的普遍质疑。 6月6日晚间,三圣股份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实控人潘先文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于6月1日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而值得关注的是,6月2日,潘先文减持了所持公司股份15万股;其子潘呈恭也于5月31日至6月2日减持了公司股份。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炸了锅”:为何被刑拘后5天才发公告?为何被刑拘期间还能完成减持操作? 6月7日,三圣股份开盘即跌停。深交所当日火速就上述事项发出关注函。三圣股份则在6月10日的回复公告中称,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不存在违反及时性相关规定情形,上述减持系当事人质押股票被强制平仓导致。 事实上,自2020年6月起,三圣股份实控人潘先文及其一致行动人便驶入了减持快车道。与此同时,潘先文及其一致行动人还存在着所持股份质押比例高、且多次被机构强制平仓的情形。 自2019年以来,三圣股份已有包括监事短线交易、实控人被刑拘、公司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等共16起涉违规事项。三圣股份也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确实存在实控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等内控问题。 除了实控人被刑拘外,三圣股份6月10日还披露了实际控制人潘先文和周廷娥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存在被司法冻结的情况;加之6月1日其亦公告董事长、总经理潘呈恭因触发与浙商证券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股票可能存在再次遭遇强制平仓的风险,三圣股份未来仍旧面临不确定性。 实控人被刑拘后引发三连问 6月6日,三圣股份公告称,公司当日接获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潘先文家属通知,潘先文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于6月1日被重庆市公安局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外界对于潘先文被刑拘与三圣股份发布公告之间长达5天的时间差提出质疑。 此前的6月3日,三圣股份发布公告称,潘先文于6月2日,也就是被刑拘次日,减持所持公司股份15万股;潘呈恭也于5月31日至6月2日合计减持约279.95万股,其中包括被平仓约190.55万股。 三圣股份2021年度一季报显示,公司前10大股东中,第一大股东潘先文与第二大股东周廷娥为夫妻暨公司实控人,第三大股东潘呈恭系二人之子;第六大股东潘先东为潘先文之弟,第七大股东周廷国为周廷娥之弟;上述5人构成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达到54.87%。作为带有“家族企业”色彩的上市公司,三圣股份不出意外地被投资者们质疑家属是否有意拖延时间以便“精准减持”。 6月7日,深交所发出关注函,抛出“三连问”:潘先文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是否存在信息披露违反及时性情形;潘先文被刑拘之下,其和潘呈恭相关减持操作的决策过程,相关敏感期交易是否存在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精准减持”并构成内幕交易情形;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董监高及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情形。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向记者表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除无法通知或者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而在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三圣股份在10日发布的回复函中表示,潘先文之妻周廷娥于6月1日即取得拘留通知书,但因其“对事项性质、法律意义缺乏了解,又不愿增添亲属心理负担”未告知他人;经咨询律师后于6月3日晚告知其子潘呈恭,潘呈恭作为公司董事长,6月4日(周五)上午召开高管会议通报相关事项,6月6日(周日)取得通知文件并交公司证券部进行信息披露,公司认为相关信披义务人不存在违反及时性相关规定情形。 公告中还表示,上述减持系当事人质押给中航证券、浙商证券的部分公司股票因触发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于质押特别交易单元由券商自主强制平仓导致。因违约处置发生的券商自主交易行为,对当事人而言纯属被动减持,且涉及金额相对较小,并不存在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精准减持”并构成内幕交易情形。 三圣股份还表示,公司目前经营状况正常,治理结构稳定。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将确保公司各项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继续按照既定战略和经营计划推动公司良性发展。 “实控人凌驾于内控” 潘先文因何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尚未可知,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年来,潘先文及其一致行动人已经逐渐陷入了质押股份、占用资金和减持的境地。 公开资料显示,潘先文于1995年至2002年担任重庆市江北石膏厂厂长、江北特种建材厂厂长。其创办的江北特材(即三圣股份前身)于2002年5月成立,2010年3月改制为股份公司,以石膏资源开发与制造起家,专注于混凝土为主的建材业务,并于2015年2月登陆深交所。但自2016年起,三圣股份开启跨界医药产业。2016年,三圣股份斥资2.58亿元收购百康药业100%股权;2017年再度斥资5.38亿元收购春瑞医药60%股权。 三圣股份于2015年2月17日上市,不久后,潘先文即开启其质押的脚步。多份公告显示,早在2017年5月,潘先文所持股份的质押比例已达到94.56%;2021年一季报显示,潘先文、周廷娥和潘呈恭质押比例分别达到97.66%、83.98%和100%。 在质押融资之路几乎碰到天花板之际,潘先文开始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2019年3月,深交所向三圣股份出具关注函,要求后者自查其预付款余额较2018年年初大幅增长是否涉及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形。三圣股份则回复称,公司确实借由供应商向由潘先文控制的青峰健康支付预付款约4.49亿元,构成关联方资金占用。截至2019年4月,青峰健康归还全部占用资金本金及利息。 2019年9月,重庆证监局开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潘先文警告并罚款90万元;另对三圣股份及其多名高管分别处以3万至90万元的罚款。三圣股份曾表示,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将吸取教训,以此为戒,采取切实措施以防止类此情况再次发生。 不过,三圣股份之后又两度发生实控人资金占用的情形。2020年度,潘先文及其控制公司累计占用三圣股份公司资金1.88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潘先文及其控制公司累计占用三圣股份公司资金8910万元。因此类事项,三圣股份2020年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三圣股份表示,上述资金占用事项,系实控人凌驾于公司内部控制之上,将资金划转给实控人控制的公司,公司并未履行董事会、股东大会决策流程,发现后公司对财务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内部通报批评及罚款。 记者注意到,三圣股份在4月28日发布的2020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表示,根据相关标准,公司存在实控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缺陷,从而造成实控人通过供应商及关联方作为资金通道对公司非经营性占用资金。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实控人凌驾于内部控制、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等现象,其实是证券市场的顽疾,也是证监会一直以来重点关注和监管的问题。但在操作层面上,此类问题频发并不一定是由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而是制度的执行需要靠人去执行,但实控人往往在公司内是缺乏监督的,导致内控失效。 质押股权以及违规占用资金均难以为继,潘先文及其一致行动人亦走上减持的道路。 2020年6月末,三圣股份公告称,潘先文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592万股,拟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同年7月末,三圣股份发布公告称,潘先文拟作价1.38亿元转让所持公司股份21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2021年3月,三圣股份再度披露潘先文及其一致行动人周廷娥的减持计划,二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592万股,拟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6月10日,三圣股份公告称,实际控制人潘先文及周廷娥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于2021年6月9日被司法冻结3237.38万股。 关于上述事项,记者致电三圣股份,但对方表示公司现正处于敏感时期,拒绝媒体采访。 6月7日三圣股份的股价在跌停收于4.62元之后震荡盘整,至6月11日收于4.76元,较4月份高点6.68元下跌了28.7%。 监管山雨欲来 近日来,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上市公司实控人,并非只有潘先文一例。6月7日,宏达股份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宏达实业函告,公司实控人刘沧龙因涉嫌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被成都市公安局采取刑事拘留措施。此外,有A股“殡葬第一股”之称的福成股份,其实控人李福成因涉嫌短线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中持股份公司离任仅3天的董事、总经理邵凯因涉嫌内幕交易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一位上海大型券商的资深投行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若上市公司实控人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应该是情节恶劣且涉案金额巨大,触碰到了刑法规定的刑责,而不再处于由证监会做出行政处罚的层面。 王骥跃认为,上述现象一方面说明监管和执法部门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在加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上市公司实控人违法违规行为还比较多。有些可能是故意掏空上市公司的恶劣行为,有些也可能是大股东正常减持渠道受限后为解决债务危机或资金链问题而饮鸩止渴。事实上,实控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曾一度得到缓解,但此轮高发,其认为,减持规则约束和整体金融系统降杠杆的大背景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光大银行金融分析师周茂华向记者表示,从近年来一些案例看,确实存在部分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内部治理不够完善,内部高管约束监督流于形式等,出现一些上市公司“内部人”违规违法行为,损坏股东和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利于公司长远健康发展,与国内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很不协调。不过,目前对上市公司而言,市场融资渠道畅通、多元,实控人违规更倾向于公司内部治理缺位和公司发展基本面问题等。 周茂华表示,近年来,国内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快补齐监管制度法律短板,推动上市公司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监管严格与金融机构政策收紧就是倒逼上市公司规范经营,做强主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厘清中国法项下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范围,以增加外资投资信心的提案》。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从继续配合立法机关做好修改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际控制人刑事法律责任规定以及配合《公司法》修改,明确实际控制人的诚信义务,进一步完善对实际控制人法律责任规定等方面进行完善。 王骥跃则认为,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之法,一是需要年审会计师报告和披露,二是如果有再融资的话保荐机构重点关注,三是地方证监局和交易所会例行检查和关注,多层次上发现问题,及时惩处。不过,他也表示,要杜绝这种情形仍有相当难度。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