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抵达珠海!首次亮相中国航展的俄罗斯苏-57为何成焦点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将于11月12日至17日在广东珠海举办。首批参加本次航展的多国空军多架战机已经陆续抵达。   4日,一天前刚刚在太原降落的俄罗斯隐身战机苏-57也飞抵珠海机场。这是苏-57首次到访中国。作为俄罗斯空天军现役最先进的战斗机,苏-57此番亮相中国航展,备受关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主编魏东旭介绍说,俄罗斯的苏-57采用隐身化设计理念,主要用于夺取制空权,又具备较强的对地火力打击能力。军迷们此次在航展上近距离“欣赏”苏-57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远看苏-57,看的是它的飞行状态,看它可以做出哪些大过载的机动动作,机动性越强,越容易在近距离空战过程中取得优势。   静止状态下近看苏-57,则是看它的气动布局、设计细节和制造工艺,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它的隐身效果。   隐身战斗机内置弹仓的大小和尺寸是战斗力的体现。战斗机低空飞行时,内置弹仓的轮廓会清晰可见。这次苏-57机腹独特的串列式弹仓是否会打开,肯定会受到军迷和航空摄影爱好者的关注。   此外,“王牌”战斗机自然由王牌飞行员驾驶。此次苏-57首次来华,它的飞行员是否会分享一些俄制隐身战机研发和试飞的故事,也值得我们期待。   魏东旭进一步介绍说,研制和装备苏-57对俄罗斯空天军而言,现在有着重要的意义。   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俄罗斯与美国及其北约盟友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双方的空中博弈充满了火药味。在波罗的海、黑海和北大西洋方向,双方军机频繁进行近距离的较量。在叙利亚空域,俄罗斯空天军驻叙部队的战斗机和美军战斗机也有交锋。   在外部安全环境日渐严峻的情况下,俄罗斯需要提升和强化自身空中作战能力。面对周边越来越多的美制F-35系列隐身战斗机,俄罗斯空天军必须要拥有技术水平较高的隐身战斗机实施制衡。苏-57在俄罗斯空中作战体系当中就是名副其实的空战主角。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新闻眼》   记者丨魏东旭   编辑丨孙丽 杨楠   签审丨耿海艳 江爱民
狙击手无人机防护服解毒剂 美国“全副武装”严防“国会山骚乱”重现
  美国总统选举在即,多州推出前所未有的安保方案,严防选后暴力事件等潜在“噩梦情景”。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3日报道,多州地方官员加强对关联选举地点的保卫工作,包括在重要计票中心屋顶安排狙击手,为选举工作人员设置应急按钮,以及部署无人机进行空中监控。此外,执法机构还安排了一级响应人员待命以及更多警力巡逻。   目前,内华达和华盛顿两州的国民警卫队已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骚乱,亚利桑那和宾夕法尼亚等州已为计票期间突发“状况”做好预案。其中,亚利桑那州选民大多集中在马里科帕县,对于可能发生的“最差情景”,安保力量已待命。   据报道,在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位于市区的选票点算中心已受到“如堡垒般”严密的防护。马里科帕县治安官暂停批准一级响应人员休假,动员约200人准备在选举期间全天候工作,负责监控投票站和户外选票投递箱,并考虑在必要时派出狙击手。   美国其他多州也已采取类似安保措施。数以百计的选举办公室以防弹玻璃、钢板门加固并增设监控装备,一些地区还为选举工作人员准备了防化服和解毒剂,以应对“可疑粉末邮件”威胁。在关键“摇摆州”之一的佐治亚,州议会大厦周边已加装护栏。   分析人士告诉《华盛顿邮报》,选举的最大威胁来自右翼“否认选举运动”。2020年,时任共和党籍总统、今年选举的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拒绝承认输给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瑟夫·拜登,相关运动被视为导致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爆发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不承认选举结果的人士逐渐从共和党边缘步入核心。   美国争取民权律师委员会执行总监戴蒙·休伊特认为,今年总统选举既有“明显的现实危险”,也有“实质性监控和保护到位”。只是,安保措施“本不应这么多”,我们“本不应将其正常化”。   另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3日公布的选前最后民调结果,特朗普与民主党候选人、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支持率打平,各为49%,仅2%选民表示尚未确定投票给谁。尽管双方阵营最近数周“狂热”竞选、“砸钱”数十亿美元投放广告,两人支持率仅比10月同一民调各略升一个百分点。   全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这场异常胶着的选战凸显当今美国政治、社会的强烈极化,男性与女性的投票倾向存在34个百分点的性别差异。总体而言,哈里斯选情受堕胎权议题和民主党人投票热情提振,特朗普则在经济与生活成本议题方面占优。   然而,民调显示,无论谁胜选,都有六成选民相信美国民意将会继续分裂。约三分之二选民相信,美国已步入错误方向。
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精品消费月启动
  原标题:11月来渝“吃喝玩乐购”!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精品消费月启动   11月3日晚,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精品消费月暨第四届解放碑国际消费节启动仪式在解放碑举行。作为2024年“消费促进月”的重要活动,在商务部的统一部署下,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五座城市现场视频连线,共同拉开了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的序幕。 11月3日晚,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精品消费月暨第四届解放碑国际消费节启动仪式在解放碑举行。记者 梅耀 摄   启动仪式后,解放碑携手《时尚芭莎》推出“国际金街秀”。作为一场绚丽的国际都市时尚首秀场,“国际金街秀”集合了美国设计师品牌Auteur中国首秀、国际知名品牌Maison Amory(艾默里)和糖心旦TANGXINDAN西南地区首秀,由国际名模领衔、知名模特助阵,为市民呈现了一场融合时尚、潮流与文化内涵的国际化视觉盛宴。   11月3日-10日,为期8天的“国际名品展”也将在解放碑十字金街亮相,意大利、乌拉圭、俄罗斯、东斯拉夫、乌拉圭、泰国等国家商品馆将带来当地特色产品,渝中区各大商业综合体也将组织知名零售品牌同台展示。 11月3日晚,消费者在“解放碑国际消费节”上挑选商品。记者 梅耀 摄   本次消费月还设有“精品家电以旧换新展区”及老字号、“渝味360碗”展区,阿维塔、问界、长安深蓝以及高端家电品牌COLMO、卡萨帝等都将现场亮相。   此外,渝中区还精心挑选了近30处特色消费场景。包括,焕新归来的鲁祖庙,11月6日下午,“城市之声”音乐快闪活动将在这里上演。市民还可在金沙洲·江岸聚会花园、重庆天地国际友城美食街“江畔之边”享受美食,欣赏美丽江景;可在戴家巷、三层马路、枇杷山宝库“崖壁之上”,探索独特城市风貌;在“后街深处”的十八梯E区(含凤凰花街)、妙街感受惊喜;在“洞穴之内”的CAVER酒吧、神仙洞演艺体验别样精彩娱乐;更可“冲上云端”,在天台131、黄桷树空中花园、来福士云端乐园邂逅粉红芭比、感受惊险刺激的云中漫步。(记者 周盈 梅耀)
苏州博物馆本馆推动设备更新 实现绿色转型
  原标题:苏州博物馆本馆推动设备更新、实行精细化管理一座博物馆的低碳转型(我们的低碳生活) 苏州博物馆本馆俯瞰。新华社记者 李博摄 用以替代燃气锅炉的空气源热泵。资料图片 磁悬浮冷水机组。资料图片   位于江苏苏州的苏州博物馆本馆,过去一直存在能耗高、运行费用高、碳排放高的问题。近年来,通过摸清碳排放“家底”、更新换代博物馆设备、实施智慧管理,苏州博物馆本馆着手打造运行碳中和博物馆,实现绿色转型。   10月23日是工作日,江苏苏州东北街,游客依然如潮水般涌入位于街口的苏州博物馆本馆。   苏州博物馆本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自2006年运营以来一直热度不减。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座绿竹挺拔、流水潺潺的建筑,曾经一直存在能耗高、运行费用高、碳排放高的问题。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告诉《人民日报》记者,为了给每天上万名游客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同时让馆藏文物有好的“体感”,博物馆需常年恒温恒湿,并保持很高的空气洁净度,这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为改变这一局面,2021年以来,苏州博物馆本馆着手打造运行碳中和博物馆。如何推进低碳运营?日前,《人民日报》记者走进苏州博物馆本馆,探寻这里的低碳密码。   全方位“诊断”,算清“能耗账”   走出苏州地铁6号线拙政园苏博站,步入东北街,白墙黑瓦、飞檐斗拱的苏州博物馆本馆映入眼帘。空中俯瞰,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苏州古城区的小桥流水间。   苏州博物馆本馆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5万余件(套),年平均接待游客达250万人次。谢晓婷告诉《人民日报》记者,苏州博物馆本馆是苏州的地标建筑之一,设计建造过程中,每盏灯、每扇窗户、每块地砖都十分讲究。如今,投入使用近20年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如何做到低碳节能?   首先就得算好“能耗账”,摸清碳排放“家底”。为此,苏州博物馆请来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魏庆芃教授团队,对整座建筑进行全方位“诊断”。   “难度太大了。”魏庆芃感慨,虽然有数十年相关工作经验,但进入苏州博物馆本馆开展工作时,他依然觉得困难重重。   难在哪儿?魏庆芃解释,博物馆设备不能停机,否则文物就可能“受伤”,很多工作只能“见缝插针”地开展。此外,很多设备和管道隐藏在一层与负一层间的狭窄夹层中,工作人员只能带着仪器、弯着身子钻到一个个点位去测量数据;夏天最热的时候,夹层里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不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   就这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通过对博物馆建筑构造、材料、设备等进行多维度的测量、分析,魏庆芃团队拿出了一份《苏州博物馆能耗审计及节能诊断报告》,找出了苏州博物馆能耗高、运行费用高、碳排放高的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提出了《苏州博物馆实现运行碳中和的博物馆实施方案》。   下一步,就是给苏州博物馆本馆供能系统“动手术”了。   更新换代,全新能源生态体系逐步成形   21摄氏度左右的室温、50%上下的空气湿度,这是苏州博物馆本馆里文物最适宜的环境。整座博物馆如何实现恒温恒湿呢?   苏州博物馆工程设备部主任王建领着《人民日报》记者从一楼的一道小门进入,再穿过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人行通道,来到位于博物馆负一层的机房,在这里就可以找到答案。   “把冷空气和热空气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就能调节出想要的温度和湿度。”王建指着机房里一台台冷水机组和锅炉说,这些设备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博物馆的能效。   王建告诉《人民日报》记者,苏州博物馆本馆投入使用近20年来,相当一部分设备已落伍。就拿机房里的螺杆式冷水机组来说,其发动机转速每分钟只有3000多转,如果提高转速,机械会摩擦生热,零部件又承受不住。所以,老设备不仅能耗高,每年还要花费不少费用进行维护保养。   如今,苏州博物馆本馆将其替换成最新款的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这套设备由苏州科技城一家科技企业研发。   新设备有什么不一样?该企业技术负责人孙洁告诉《人民日报》记者,这套设备的发动机转子悬浮在设备内部,不需要接触轴承便可带动其高速运转,不会因摩擦产生高热量。所以,这种设备的发动机转速每分钟最高可以达到4.8万转。此外,新设备还可以变频,根据负载变化自行调节冷冻机运行参数。正因如此,用电量较老设备降低了50%以上。   在苏州博物馆本馆,这样的高科技设备还有很多。站在博物馆屋顶,朝着博物馆西北角看去,可见两扇巨大的风叶正在缓缓旋转。“这是我们给博物馆量身定制的两台全工况变流量高效冷却塔。”孙洁说。   过去的冷却塔要6台才能满足需求,但该公司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将冷却塔内部结构进行改动,新的设备看上去“高高瘦瘦”,“能耐”却比过去大得多。现在,只要2台冷却塔就足够使用。腾出来的空间,装上了4台空气源热泵。过去,将水加热得靠燃气锅炉,有了空气源热泵,便可以向空气“借热”,碳排放大大降低。   随着一台台设备更新迭代,苏州博物馆本馆内,一个全新的能源生态体系逐步成形。   精细化管理,为博物馆建“数字大脑”   10月下旬,苏州烟雨蒙蒙,天气渐冷。一大清早,王建直奔值班室。他在一个小小的电子触摸屏上轻轻一点,随着一排排数字不断跳动,一个看不见的“数字大脑”根据实时气温情况做出判断,并给分布在博物馆各处的设备下达指令,确保整座博物馆能以最节能模式运转。“这样一点,一天能省不少电。”王建说。   为了实现低碳运营,苏州博物馆本馆不仅在硬件设备上花了大力气,在精细化管理上也做足文章。“虽然更换的设备都是当下最先进的,但这些设备如果‘各忙各的’,缺乏良好配合,整体能耗还是降不下来。”魏庆芃说。为此,他又为苏州博物馆本馆量身定制一个“数字大脑”,在博物馆内打造一个小型“物联网”,把所有设备“连”起来。   魏庆芃告诉《人民日报》记者,目前,他的团队正对这个“数字大脑”进行升级,让它变得更“聪明”。   “我们的目标是不浪费一丁点儿能量。”魏庆芃说。这个目标如何实现?未来,每件文物需要“投喂”多少能源、每个展柜一天需要输送多少冷气等,都由“数字大脑”精准配置。计划到2025年,苏州博物馆将打造成安全、协同、绿色、智能的智慧博物馆。   谢晓婷告诉《人民日报》记者,目前,苏州博物馆实行无纸化办公,确实需要纸质版的,大都是双面打印;每次换展时,大到一面展示板、一张地毯,小到一朵装饰花、一个展架,都是重复利用。此外,博物馆还将150瓦的卤素灯换成LED节能灯……   “近年来,可以明显感觉到,低碳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谢晓婷说。   不变的是,和过去一样,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步入苏州博物馆本馆,体验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如今,走上了“低碳”之路的苏州博物馆本馆,面貌一新。(人民日报 记者 王伟健)
2024重庆(长嘉汇)半程马拉松火爆举行
  原标题:2024重庆(长嘉汇)半程马拉松好火爆   11月3日,2024重庆(长嘉汇)半程马拉松在南滨路海棠烟雨公园鸣枪起跑,吸引了来自中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地区,273个城市的25000名选手,在风景优美、历史人文景观丰富的南滨路赛道上齐聚一堂。 选手们冲出起点。记者 张春晓 摄   作为由中国田径协会技术认证的A1类赛事,本次比赛由重庆市体育局指导,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体育发展中心、重庆市南岸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区体育局)承办,重庆市田径协会、南滨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支持,重庆重马体育运营,设置了半程马拉松(21.0975KM)和欢乐跑(7.1KM)两个项目。 参加2024重庆(长嘉汇)半程马拉松的选手们。记者 张春晓 摄   在半程女子组比赛现场,一位男士特别抢眼,因为他一直带着一位女选手跑完了全程,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这位男士名为关思杨,他领跑的正是自己的妻子丁常琴,他们俩也被广大跑友们称为“中国跑得最快的夫妻档”。赛道上,关思杨不仅在比赛中给予妻子精神上的支持,还以自己的速度为她定下节奏,帮助她保持最佳状态。最终,丁常琴以1小时10分47秒的成绩拿到了冠军,这一成绩也创造了新的赛会纪录。这一幕不仅感动了现场的观众,也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开来,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祝福和钦佩。   事实上,来自贵州的丁常琴夫妇早已是重庆的“老朋友”,已数次在渝举行的各大马拉松比赛中夺得冠军。赛后,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次来重庆都很兴奋,这次我们特地带了孩子一起过来,比赛前后,我们十分享受一起带着孩子探索隐藏在山城小巷中的美食的时光,重庆不仅是我们比赛的福地,也是个让我们一家着迷的城市。” 参加2024重庆(长嘉汇)半程马拉松的选手们。记者 张春晓 摄   当日,赛场上还有不少引人注目的人群,其中一个名为“重庆42K女团”的跑团,在赛前打出了“小小半马,轻松拿捏”的横幅,这个跑团派出了50余名女性队员参加了比赛。这些年龄在20到55岁之间的女性在赛道上互相鼓励,一起向前,最终有20余人在当日跑出了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PB),展现了女性在体育领域的活力与魅力。 和家长一起参加比赛的小朋友比出爱心手势。记者 张春晓 摄   令人佩服的是代道中、张明先、卢洪宣三名跑完了全程的盲人,他们来自一个名为“黑暗跑团重庆站”的专业盲人跑团,尽管视力受限,但他们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全部顺利完赛。他们一致表示,虽然看不见,但能感受到赛道两旁观众的热情和鼓励,同时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残障人士参与到各类体育活动中来,享受健康人生。(记者 杨潇 张春晓)
3.5万人角逐西安马拉松赛
11月3日,2024西安(泰发祥)马拉松赛在西安城墙永宁门开跑,共有来自全球的3.5万名选手参赛。图为参赛选手途经钟楼。   11月3日7时30分,2024西安(泰发祥)马拉松赛在西安城墙永宁门开跑。全球3.5万名参赛者会聚西安,用奔跑的方式感受西安的独特魅力。   本届“西马”由中国田径协会、陕西省田径协会提供技术认证,陕西省体育局、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体育局、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承办。比赛设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欢乐跑3个项目。   今年的“西马”是第七届。赛事方对赛道进行了全新升级,减少了弯道,为选手提供了更好的赛事体验。比赛起点设在西安城墙永宁门,途经钟楼、东大街、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欧亚大道二号桥、灞河沿岸、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奥体中心等路段和城市地标建筑。全程马拉松终点设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   经过激烈角逐,中国选手贾俄仁加以2小时12分13秒的成绩获得男子全程马拉松冠军,埃塞俄比亚选手格雷法以2小时29分37秒的成绩摘得女子全程马拉松桂冠。赛后,贾俄仁加表示:“这次能够在西安马拉松赛中获得冠军,我非常开心!‘西马’赛道适合竞速,我很享受比赛的过程,希望今后还有机会来到这里参赛。”(文/图 陕西日报记者  肖阳熠)
四川成都:怡心湖“美容师” 守护碧水清波成“风景”
  2024年11月2日,20多名成都怡心湖“美容师”划着小船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守护怡心湖这一方净水。湖面“美容师”和错落有致的高楼倒影互相映衬,犹如一幅幅水墨画。(四川在线记者 李向雨 摄影报道)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以文化之盛 世界聚会在长江之畔
9月24日晚,长江文化艺术季“相约长江”合唱周开幕音乐会在武汉琴台大剧院精彩上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9月27日,“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暨第19届华中图书交易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武汉文化博览中心两大展区同步开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9月16日,“长江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之一“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在湖北美术馆展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9月27日,2024“歌唱祖国” “情系长江·放歌荆楚”礼迎宾客湖北省群众合唱示范展演在武汉黄鹤楼公园开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从秋分到霜降,从金风送爽到层林尽染;   这个秋天的长江之畔,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无与伦比的文化大餐、艺术盛宴。   近两个月来,在万众瞩目与万众期待中,长江流域各省学者、大家与名流联袂,阐发一个个深邃独到的学说,奉献一场场美轮美奂的演出、展示一件件精彩绝伦的作品,让荆楚大地成为展现长江之美的万花筒,彰显长江文化的艺术场,赓续大河文明的关枢地。   今晚,随着大型交响音诗画《唯见长江》华丽呈现,长江文化艺术季将画上圆满句号;面向未来,荆楚儿女热忱地发出动人的长江之约。   “创造与革新的基因传承在长江流域。”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今天,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进程中,既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又要创新发展不止步,引领全国作贡献;这就是长江和长江文化的现代使命!”   一次盛会   让百姓同屏共刷   “见到长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乘坐10多个小时的火车后,包头市小丽花合唱团的刘铭皓第一次看到浩荡的长江。   “3—2—1!”9月14日,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现场,在人山人海中,他与现场所有人对着长江大桥投影屏倒计时,齐声高呼。“实在是太震撼了!作为黄河儿女,那一刻,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长江作为母亲河的感召力!”   当日,近200万名市民与游客共同感受“万千灯火点亮长江”的壮美奇观。数据显示,当天仅地铁客运量达597.54万乘次,全市游客指数增长300.4%,消费指数增长100.5%,酒店消费同比上涨83%,均创历史新高。   线上,电脑屏、手机屏、PAD屏被刷爆。开幕式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6亿次,40多个话题登上热搜热榜,现场图片、视频均占据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台头条。   两江千湖,成就了荆楚文化的繁荣;江水奔流,激荡出千年绵亘的泱泱长江文化。   如此丰沃的文化,如何变得可感、可触、可接近?   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最好的传承就在生活中,最好的弘扬就在体验上。只有让长江文化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依托新的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体验和消费方式,才能更好地增强长江文化吸引力与人民性。   “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当然是文化的共享者!”这一理念贯穿长江文化艺术季始终。   不同于在场馆内的演出,艺术季开幕式“以天为幕,以城为景,以长江为舞台”,长江流域13省区市携手,让家住长江两岸的市民站在自家阳台上,就可一睹夜幕中“江上游龙、凤舞九天”的光影盛景。   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艺术季10场活动,时间跨度近2个月,全部主打“群众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映像长江”电影周在全省设立400个放映点位,放映公益电影2199场,25万人次免费观影;“书香长江”阅读周,开设讲座、论坛、分享会,知名作家、著名学者、网络作家与普通书友互动交流,举办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发放购书优惠券,惠及广大读者;“锦绣长江”非遗展、“新象长江”美术作品展,都免费向公众开放。   “基本秒空!有武汉朋友得知我是李云霄的粉丝,送了我一张。”来自广东的戏迷陈奕为了青春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兴奋地专程赶来。   全民关注、全网热议、全流域共享。统计显示,全网“相约长江文化艺术季”等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超10亿。艺术季流量也辐射到旅游产业。携程数据反映,中秋节前往湖北旅游的预订总人次与预订总金额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161.54%、175.60%。   一次牵手   共塑长江文化家园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市青和居社区考察,剪纸非遗传承人毛明月送上剪纸作品《青山新江滩》,总书记充满温情地嘱咐他:“把它传承下去,要后继有人。”   10月25日开幕的“锦绣长江”非遗展上,占地400平方米的“非遗在社区·武汉剪纸展”交上厚重答卷。8.3米大型剪纸长卷《中国巨龙——长江》等作品均来自普通百姓所作。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据统计,国家级非遗项目,长江流域有800余项,比率超过一半。来自西藏、青海、四川、湖南、江苏、上海等长江流域13省区市共襄盛举,360多名非遗传承人带着210个非遗项目,展现了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共饮长江水。”   为了长江这个共同的家园、长江文化这个共有的精神内核与共同文化品牌,艺术季上,沿江13省区市握指成拳,共话传承与发展。   “学术长江”上,湖北省社科院邀请全国150余位专家分别从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湖湘文化、海派文化等多个长江亚文化中观照长江文化演进与传承,并发起推进长江文化研究阐释、资源整合、省域协作、利用转化。   在“遇见长江”长江文学周上,熊召政、刘醒龙、柳建伟、孙甘露、李洱、乔叶等6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齐齐亮相,畅谈“传承”“行走”和“创造”,碰撞思想火花。   “对江河湖海、对水源水系的认识和思考,提供了对国家、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新的视野和启示。”作家们如是说。   为了“新象长江”美术作品展,几个月前,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副主席刘万鸣等名家以长江为主题进行创作,描绘万里长江新气象。“相约长江”合唱周,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35支合唱团联袂奉献了近年来专业水准最高的“长江之歌”。   赓续长江文脉,重在青春的回响。   艺术季期间,姜美伊、陈丽君、李云霄等一大批青年演员、青年学者、青年非遗传承人、青年网络作家在老一辈的鼓励、传帮带下,站上前台,崭露头角。一群群大学生、少年儿童受艺术季的感染,爱上京剧、文学、书画。一名在汉大学生观看了越剧《梁祝》,被传统的中国美学震撼。谢幕时,观众们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让演员们三次出场谢幕。“我都没忍住哭了两次,我看旁边的同学也哭了。”   “我们要感恩长江,让长江流贯我们的身体,让伟大的长江召唤我们,引领着我们上升。”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说。   一座连心桥   沟通中外文明   “80多年前,中哈两位音乐家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在阿拉木图相识相知,结下了跨越国界的兄弟情谊。”今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哈萨克国际通讯社发表文章《同心笃行  续写中哈关系新篇章》中写道。   3个月后,10月9日,江城武汉,一场历经80年的跨国拥抱让在场所有人动容。   哈萨克斯坦国立拜卡达莫夫合唱团受邀专门赶赴武汉参加“相约长江”音乐节,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和拜卡达莫夫的女儿拜卡达莫娃热情相拥,共同延续跨越时空、代代接续的友情。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水脉亦文脉,黄河、长江、尼罗河、恒河、多瑙河等大河文明星光灿烂,艺术季让全球艺术家相聚武汉长江边。   “献给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功勋人物、音乐家贝伊姆贝·德梅乌夫饱含深情地对中国观众说。拜卡达莫夫合唱团特意用中文合唱了《黄河大合唱》及《长江之歌》,全场观众跟随着音乐节拍鼓掌,响彻音乐大厅。   “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我们的创作灵感很多都来源于恒河,我想长江之于中国人也有同样的意义。”参加艺术季演出的印度宝莱坞电影歌舞团团长Soujit Das说,音乐能超越语言的障碍,连接来自不同国度的人。   “奥地利国宝”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英国牛津合唱团、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等国际一流艺术团纷至沓来,在琴台续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新故事。   匈牙利籍世界知名指挥家卡塔林·吉斯博士说:“25年前,我第一次来中国,对中国的人文历史特别喜爱。有机会我们定会邀请中国的合唱团、武汉的合唱团到匈牙利访问演出!”   “长江的每一朵浪花都不会是重复的,我们要抱着这样的心态,来丰富我们的长江和我们的文化。”随着长江文化艺术季的华丽谢幕,“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新的征程,新的使命已经向我们发出召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冬林 王晶 农新瑜)
【走读中国之中原行】城市中心穿越3600年
  原标题:城市中心穿越3600年(走读中国之中原行) 11月3日,“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中原行”活动在郑州启动。来自13个国家的40多位外籍古典学专家学者,走进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河南日报记者 邓放 摄   3600年前的世界距离我们有多远?在郑州,在城市中心便抬头可见。   11月3日,当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40余位外籍古典学专家来到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立刻被古代城市遗址与现代城市中心重叠的景象所吸引。繁华闹市中,保存完整的商代早期城墙巍然矗立,城墙上的筑造遗迹不仅有商代的,还有战国、汉、唐、宋金、明清以及近代各个时期的,使其成为郑州古城数千年城址不移、人脉不断、文脉不衰最忠实的见证者。   “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中原行”活动郑州站的行程,始终围绕着这座城墙。在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博物馆,大家仔细聆听商汤在郑州建立亳都的故事,通过在城墙墙面上的光影画面了解城市千年变迁。不远处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则以更加丰富多样的文物和先进的多媒体展陈技术,让嘉宾们全景式感受商代早期王都的风采。遗址宏大的城市规模和气势,以及内外城池和宫殿区的整体形制奠定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堪称“中国城市鼻祖”。   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教授陈光宇时隔20多年再次来到郑州,他说:“甲骨文是我学术研究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对河南有特殊感情。商都郑州,古今同城,世界罕见,值得每一位郑州人骄傲。如今的郑州日新月异,我想这份深厚的历史积淀正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意大利威尼斯福斯卡利大学副教授多丽特·雷恩斯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被中华文明体现出的延续性所折服。她说:“城市在一段时间后被废弃是历史的常态,因此郑州商城的发现和保护意义非凡。在这里,人们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视、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令人印象深刻。”   参观完博物馆,嘉宾们沿着木制栈道登上城墙。一路上,在此游玩的市民不时向这些外国面孔致以微笑,热情地打起招呼。远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繁荣的城市中心面貌清晰可见;眼前是绿草如茵、游人如织的考古遗址公园,人们在此或闲聊休憩或畅快运动,享受午后时光。这一刻,历史与当下融合得如此恰如其分。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玛丽·伊芙琳·塔克不禁感慨:“这些曾经环绕着古代城市的坚固城墙,为我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历史视角,见证了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动态交互。诸如商代青铜器等古老的文物,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被重新赋予了生命与意义。这教会我们,现代性在缺乏历史基础的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   而让众多古典学专家欣慰和惊叹的是,历经3600年风雨沧桑,这座城市依然风华“郑”茂。(记者 沈剑奇 童林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金淼)
邂逅功夫、豫剧 新潮“郑马”文化味十足
  原标题:邂逅功夫、豫剧,感受姓氏文化魅力 新潮“郑马”文化味十足 11月3日早上7时30分,2024郑州马拉松赛在郑东新区CBD如意湖畔开赛,来自全国的4万名选手畅跑天地之中。河南日报记者 邓放 摄   跑天地之中,访黄帝故里,赏功夫郑州。11月3日上午,2024郑州马拉松在郑东新区CBD鸣枪开赛,来自全国的4万名选手齐聚中原大地,用脚步丈量郑州这座古今交融的城市,共绘全民健身新画卷。   据悉,作为郑州市专属城市马拉松赛事品牌,本届郑州马拉松赛事规模为4万人,其中全程马拉松项目1.5万人、半程马拉松项目1万人、健康跑及家庭跑项目1.5万人。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先后串联起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紫荆山公园、商城遗址、二七纪念塔等多个郑州城市地标,参赛选手以奔跑的名义,和郑州这座穿越3600年历史云烟而文脉不息的城市一起跃动,感受古今魅力。   相较其他城市马拉松赛事,郑州马拉松文化味十足。   赛事当天,300名姓氏旗手格外引人注目。从2018年首届赛事起,“郑马”就依托源远流长的中原姓氏文化,打造颇具辨识度的“姓氏马拉松”标签。今年“郑马”通过招募姓氏旗手、定制姓氏海报、发放奖牌姓氏磁贴等独具特色的活动,让参赛选手在“老家河南”奔跑的同时,解读姓氏这一中国文化密码,感受华夏儿女寻根圣地的文化魅力。   此外,功夫和豫剧同样添彩马拉松。今年“郑马”赛事主题充分融入少林功夫元素,从赛前领物现场功夫少年抱拳礼迎宾、刚劲有力的武术表演,再到比赛当天起点终点的功夫小子擂鼓助威和赛道沿线的武僧加油站,来自登封的100位功夫少年在“郑马”现场展示郑州武术文化深厚底蕴;豫剧作为根植中原大地的代表性文化标识,在赛事中也韵味十足,“豫见河南·欢剧郑马”豫剧主题装扮、豫剧演出《穆桂英挂帅》以及豫剧加油站等,让跑者充分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   “2024郑州马拉松的举办,不仅是一次全民健身盛会,也是郑州城市形象、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展示。”郑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当下郑州正加快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时尚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借助此次赛事,不仅深化构建文旅体融合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跑友,对郑州这座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有全新认识。(记者 祁道鹏)
广西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
  11月1日,2024年全区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桂林市阳朔县召开。据介绍,广西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现场 摄影 黄静兰   据了解,广西目前已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全区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屯通硬化路比例分别达到98.5%、99.6%、88%,农村公路列养率持续保持100%;全区累计成功创建18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单位、61个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单位;实施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累计完成安全隐患处治14048公里,改造危桥419座,渡改桥和新建桥梁285座,县乡村道安全隐患处治基本完成;积极拓展“农村公路+”富民新模式,共打造景观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5820公里。 蒙山县新圩镇谢村产业路 供图 蒙山县交通运输局 阳朔县遇龙河旅游公路 摄影 莫寒琳   下一阶段,广西交通运输系统将实施路网提升行动,重点加快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实施运输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实施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实施出行服务提升行动,提升拓展旅游功能和服务水平;实施和美乡村提升行动,持续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助力产业提升行动,推进交通运输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就业增收提升行动,进一步拓展农村群众增收渠道。(文 黄静兰 甘丽鹏)
生活焕新 提振消费市场
11月2日,在南宁市一家华为智能生活馆,市民在了解智能通信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在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我区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徐天保/摄   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当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暖风频吹,激活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截至目前,广西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累计参与人数突破百万人次,惠及百万家庭,带动交易额超百亿元,撬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以旧换新,换来增长新潜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三产持续恢复、同比增长2.8%,限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7.3%,其中大宗消费焕新升级释放巨大市场需求。   “省了1600元,真的太划算了!”10月26日,在南宁市苏宁易购梦之岛店里,叠加享受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的各类补贴后,市民李强最终只花费3400元便购得一台原价5000元的电视机。   进入存量市场时代,家电、汽车、家居用品等大宗耐用品消费增速放缓,以旧换新政策如同及时雨,加快释放消费潜力,“焕”动消费新热潮。   在国家政策明确补贴标准的8类家电产品基础上,我区根据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市场情况,以绿色化、智能化为导向,自主扩充家电补贴品类,共计将19类家电产品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   截至目前,全区家电以旧换新累计发放补贴超116万份,直接拉动家电交易金额17.6亿元,单日家电以旧换新最高申请达1.7万份。   政策不断扩围,补贴持续加码,申领流程优化……广西立足区情创新举措,加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成果显著,消费品以旧换新被列入商务部“第一批消费促进优秀实践”。   在广西龙星行奔驰4S店,前来提车的南宁市民黄先生喜不自禁:“本来没打算买车的,但销售顾问说现在有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换车的念头马上达到顶峰,我算了一下,政府补贴、旧车折价、门店让利等加在一起,可以省下小几万呢!”   前不久,最新版国三车报废政策出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提标,新能源车、燃油车分别提高至2万元、1.5万元,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分别最高提至1.8万元、1.5万元。   真金白银激活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截至目前,全区汽车以旧换新超过7.5万辆,日均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占新增汽车开票份数的75%,直接拉动汽车销售金额近91.8亿元。这意味着,广西每售出的4台车中就有3台是通过以旧换新活动购入的。   消费品以旧换新,一头牵动企业投资,一头影响居民消费,新旧替换间有效撬动增量和存量两个市场,是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受利好政策驱动,品牌车企乘势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品,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今年截至10月底,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销售57.5万辆,同比增长60.6%。多地经销商销售火爆,呈现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   “在销售增长的拉动下,产品销量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产品库存得到优化,企业整体库存下降40.8%,是近3年来库存最低的时期。”上汽通用五菱产品营销中心负责人表示。   促消费稳增长,关键是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带来的消费新需求。   广西首家大型机械探险闯关主题乐园“鲁班奇幻工厂”开业,主题乐园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引爆亲子游;在“梦幻灵境”AI展演中心,沉浸式体验的视听盛宴,让剧目展演场场爆满;南宁青秀山风景区绽放新“夜”态,国庆假期单日接待游客量创下最高12.5万人次的历史新纪录……   为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我区创新旅游产品供给,实施“串珠成链”“文化润景”“景区焕新”工程,丰富旅游业态,优化配套服务,让远方来客既“打卡”又“刷卡”,将文旅流量转化为广西经济发展增量。   国庆假期,广西餐饮类、住宿类、旅游景点类等场景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1%、41.8%、37.9%。截至目前,今年全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7.7%、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7%。   除了扩大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积极释放文旅消费需求,培育壮大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增长点。   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良好,为消费市场增智添绿:限额以上单位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1%,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23%,通信器材类同比增长22.5%。   近日,各大电商平台启动“双十一”网络促销。在天猫发布的第一阶段品牌成交排行榜中,螺蛳粉再次上榜粮油速食品类爆款商品。   10月30日,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全速运转,随着线上订单量大幅增长,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迎接即将到来的销售高峰期。   为拓展新的线上消费场景,自治区商务厅组织开展桂品网上行、县域特色产品溯源直播、东盟好物网购节、广西新丝路跨年电商节等网络促消费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培育电商品牌,激发数字消费活力。   “抢抓岁末年初消费旺季,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我们将持续开展汽车家电展销、下乡、巡展等各类活动,推动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消费回升,开展桂菜名菜、广西名小吃推广促销、老字号嘉年华等系列活动,释放服务消费潜力。”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朱雁玲表示。   不断“上新”的产品服务、日益丰富的消费场景、接连涌现的消费新增长点……我区消费市场持续火热,正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红梅 见习记者 郭亚琼)
出行 未来无限可能 第七届进博会汽车展区前瞻
      这里展示出未来出行的N种可能,现场90%的展出车型为新能源车……以“出行,未来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汽车展区里,未来出行的无限可能被“剧透”。   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了解到,今年,汽车展区不仅汇聚12家世界500强整车企业,还创新题材,重点邀请无人驾驶、低空经济、新型储能(汽车)等领域展商,集中展示未来出行的关键要素。   连续七年,现代汽车集团展台的核心位置都留给了“喝氢吐水”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和产品。“现代汽车集团在华氢能事业的成长,与进博会同频。七年七赴进博会,完整记录着现代汽车将全球领先的氢能产业、产品引入中国,并实现全面落地的全过程。”现代汽车中国N品牌事业总经理印庸壹说。   在首届进博会上,现代汽车所展示的氢燃料电池车型NEXO,一经亮相就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热烈关注,之后每年,现代汽车都不断升级,秀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种种可能性。去年,现代汽车集团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正式开始量产,现在,这里生产的氢燃料电池系统被搭载在物流车、环卫车等多种车型上,开启示范运营,截至目前,这些车辆已累计运行超过36万公里,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大容积氢气储运技术、重卡储氢系统、储氢瓶,佛瑞亚今年展示的重点也与“氢”有关。企业展示的一款IV型储氢瓶,在轻量化设计的同时,还能提高汽车续航里程,最高可实现44000次充放使用。 进博会期间,米其林将亚洲首发一款月球探测车专用的免充气轮胎。新华社记者周蕊 摄   走进米其林展区,“新面孔”不少。天然橡胶、废旧轮胎中回收提取的炭黑,废钢中回收的钢材,乃至来自大自然的橙皮、柠檬皮、松香和葵花籽油提取物,这些都是即将亚洲首发的米其林71%可持续材料轮胎的原材料。同样在进博会期间亚洲首发的还有一款月球探测车专用的免充气轮胎。   汽车展区的“全勤生”大众汽车集团今年展台总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大众汽车集团在华软件中心CARIAD中国,将首次公开展示目前在研的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   “进入中国四十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了大众汽车集团的第二故乡。”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说,国际合作带来发展与繁荣,这也是为何进博会对我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在进博会上展示我们坚定践行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未来大众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尤其强化在中国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到2027年,集团各品牌将在中国推出40款新车,其中超过20款是新能源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展区里还迎来了不少“空中出租车”。美国安飞公司与御风未来联合参展的展台上,御风未来M1“空中出租车”将首次向大众开放,公众将有机会零距离接触这款“黑科技”产品;时的科技则将展台布置成了一个“航站楼”,观众可以在手机上“预约登机”后,从闸机刷“二维码”进入停机坪,并坐上选定的座位,畅想未来“打飞的”上下班的场景。(周蕊)
共话合作新生态 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举办
  11月1日,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GNEV2024·Shanghai)在沪成功举办。本届大会围绕“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球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与会者从全球和中国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协同共建高度国际化的新能源汽车合作生态的方向、挑战和路径。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11月1日上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主论坛上发表主旨报告指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四大趋势:一是市场增长重心转移:中国和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最快的区域,尤其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超过50%。相比之下,欧盟和美国的电动化步伐出现阶段性放缓,主要受成本、电力保障和能源问题等因素影响。   二是全球电动化产业布局及技术创新方向更加明朗:电池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尤其是中国占据了全球主要的电池产能;技术路线也逐渐清晰,目前以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未来逐步向固态电池过渡。   三是企业层面分化明显:传统大型车企仍处于盈利阶段,但利润在加速收窄。而新能源汽车企业如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已经开始盈利,标志着汽车行业正经历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结构性转变。   四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呈现出明显的迭代特征:中国处于消费引领地位,已经从关注基本性能转向智能化和个性化需求。欧美消费者则仍主要关注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主持会议时表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增长态势,中欧美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主体,持续引领下一代关键技术与产品应用,以东盟、拉美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持续加快转型步伐。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预测,目前全球经济环境出现很大变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发达国家,将来更大的市场可能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市场包括中东、北非、南非、拉美,这些市场可能是下一步重点要关注的市场。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亚太区总代表刘萌指出,传统意义上我们更早是“全球产中国销”,后来到“中国产中国销”,再到“中国产全球销”,而现在进入了新的市场格局和趋势——“全球产全球销”。   路特斯集团首席执行官冯擎峰表示,现在汽车的造车“三不缺”:不缺动力技术,不缺续航能力强的产品,不缺操控优秀的车型。然而,集合这三者的产品却相对匮乏。他强调,尽管车企不断增加功能,性能却未必提升,尤其是在电动化背景下,电动化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增加车辆重量,这不仅提高了能耗,还增加了操控难度和安全隐患。   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表示,行业对于增程式技术的态度已发生逆转,目前已有15个品牌超过35款车型投放市场,价格区间覆盖10万级至百万级。增程技术不仅是过渡性方案,而是具备长期市场竞争力的技术路线。它与纯电、插混共同构成了电动化进程中的“三驾马车”。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增程技术将逐步走向全球市场,特别是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   麦格纳中国区总裁吴珍指出,目前中国汽车业处在向智能化深度发展的关键期,行业对创新和合作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全领域的技术持续创新和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是麦格纳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   推进新能源汽车全球合作的关键路径   汽车行业是高度全球化的行业,其全球合作势不可挡,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合作,会上,张永伟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政策交流与行业协同。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许多国家对此并不了解;其次,确保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全球协同,包括上游资源、芯片供应链和电池及材料回收;第三,建立标准层面的互认机制,包括检测认证、充电标准和碳核算,减少重复检测和贸易壁垒;第四,推动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因其在碳排放中的重要性和较低的贸易限制;最后,探索新兴领域的全球合作,如车能互动,将汽车与能源系统打通,帮助缺乏能源的国家实现产业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表示,汽车是高度产业化的产业,只有开放才能进步,只有合作才会共荣,因此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突破,推进下一代动力电池、高效电驱动、先进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底盘等技术的攻关;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持续拓展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标准法规的协同,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准法规的制定,推动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全球化发展方向,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王青表示,从全球资源的角度来看,减碳压力是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全球产业转型的重要趋势。随着全球需求的快速增长,供求压力加大,但技术进步为解决这一矛盾带来了希望,能源和技术正朝着更高效率、更强供给能力和更优技术水平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贸易壁垒也在增加。对此她强调,面对这些挑战,下一步中国要把资源的寻求利用和加强全球的合作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特别是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面,既要从理念上倡导资源节约,又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   对于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赵扬表示,从战略目标来讲,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圈非常重要,这个不仅涉及国内生态,也需深度考虑国际生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面广,从原材料供应到整车制造,再到售后服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各个环节都需要紧密协作。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开放合作是驱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汽车产业完全有自信在开放中发展壮大。随着我国汽车产业日益走近世界汽车产业的中央,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需要在全球产业格局中承担汽车大国责任,展现汽车大国担当,在责任和担当中构建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生态,带动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用车选择。   “如果没有品牌,一个汽车企业在全球是无法生存的。”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助理束学明认为,中国品牌出海首先要打造品牌。其次,要核心关注海外市场的三大开发工作,即满足当地法规准入、适应性、有竞争力的开发。另外,在海外市场要有针对性的产品规划,包括全球差异化的海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构建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的挑战与建议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与生态重构,构建新能源汽车全球供应链体系正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全球经济治理处副处长张乃欣表示,欧美国家非常善于运用反补贴调查、反垄断调查,我国现在新能源汽车全球出口量排名第一,很多企业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是否会出现引起这些国家反垄断调查,这一点值得警惕,尤其美国市场。   瑞浦兰钧动力电池副总裁张小聪表示,中国已构建了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包括光伏、电池和汽车,去年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关税和贸易壁垒等问题阻碍了产业的外溢。因此,必须真正融入当地市场,提供本地化的服务和经营,同时保持中国化的决策和强化法规遵守。比如在欧洲,电费高企和环保意识强烈,商用车的推广可能比乘用车更快。   纳芯微电子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指出,在整个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芯片产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但中国芯片企业仍需积极出海,通过国际竞争和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西门子EDA商务开发总监黄武指出,由于地缘政治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产业布局呈现去中心化趋势。例如,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生产制造在马来西亚,核心零部件研发在欧洲。企业通过多地域布局来降低风险,甚至在国外使用不同的名称以淡化其国内背景,确保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数字化支持。但大量的数字化更新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包括数字化布局、在线透明度、协作和数据库管理等。   会上,与会嘉宾一致强调,汽车行业有三条链是必须保持全球协同的,一是上游资源高度集中,因此上游领域需要全球协同、打破封锁,确保供应链稳定和安全;二是汽车芯片需求增加,芯片行业高度全球化分工,任何环节的问题都会影响整车生产,保持芯片供应链的全球化畅通至关重要;三是电池及其相关材料的回收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全球合作,形成全球性的回收链条。   论坛期间,《推进中国汽车产业高水平国际化发展的路径与保障体系》报告正式发布,为产业高水平国际化发展指出明确路径与建议。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企业调研活动,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案例。(资料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