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百度上线心响App,平替版Manus来了?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 | 陈桥辉 封面来源 | 图虫创意 通用型AI智能体Manus,迅速点燃整个科技圈之后,大厂们也争相布局这一赛道。Tech星球独家获悉,百度于4月17日上线了一款名为“心响”的App,整体体验类似于Manus。而就在此前一天的18日,字节旗下扣子,也瞄准Manus,推出通用智能体协同平台“扣子空间”。 据官方介绍,“心响”是一款以“AI任务完成引擎”为核心的手机端超级智能体产品,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帮助用户实现复杂任务拆解、动态执行与可视化结果交付。依托大模型与多智能体协同能力,在知识解析、旅游规划、学习办公等核心生活场景,让复杂问题智能决策,效率调度,闭环解决,实现全流程托管。 Tech星球发现,进入“心响”App后,首页“灵感”界面内有哇塞、例行任务、城市旅游、AI相亲、智慧图表等频道,每个频道中有着各种任务模板。 用户可以通过回放、试一试,以及创建新任务等方式,体验全流程任务托管。譬如,选择创建新任务后,点击智慧图表,在输入一段帮我创建一张武汉近5年来的GDP图表,不到20秒,即可生成一张GDP和人均GDP的条形图。 此外,在高频任务托管方面,譬如,每日儿童故事生成、黄金价格盯盘、股票波动监测等,AI都可以自动执行并推送结果。 Tech星球还了解到,在官方推荐的旅游场景评测中,其已接入地图类MCP,支持行程自动标注、出行打车推荐等一体化功能。此外,除了常见的外部MCP工具调用(Tool Use),在健康、法律等专业场景中,它还实现了“多智能体协作”(Agent Use)机制。 比如,面对健康咨询时,系统可自动调度多位“医生AI分身联合会诊”;在法律服务中,则支持由多个律师AI分身组成的“律师智囊团”协同答复与服务。横向来看,这是目前同类产品尚未涉及的新能力。 Tech星球了解到,百度的这款AI产品将在4月25日的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 通用智能体产品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从“对话时代”迈向“执行时代”的关键转折,旨在通过自主规划、执行和验证复杂任务,直接交付用户所需的完整成果,而非仅提供建议。 随着百度“心响”、字节“扣子空间”的相继上线,通用智能体赛道从 “创业公司试水” 进入 “巨头混战” 阶段。 这种差异化策略背后,是各方对“AI 终端化”的布局,在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的当下,通过智能体重构手机App的价值。 然而,行业挑战依然存在,通用智能体的技术壁垒尚未完全建立,核心能力依赖大模型与工具链整合,面临同质化竞争;此外,商业化层面,用户对 “付费托管服务” 的接受度仍需培育。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现在的竞争,本质是‘场景定义能力’的比拼,谁能挖掘用户未被满足的‘任务刚需’,谁就能在智能体蓝海中占得先机。”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还将有更多大厂入场,2025年将成为智能体规模化商用的元年,而这场技术革命的涟漪,才刚刚开始扩散。
猿辅导一员工被曝在公司猝死后,有新员工入职第4天便办理离职
近日,网传“猿辅导武汉公司一员工在公司猝死”。 据青岛广播电台正在新闻4月24日报道,当地公安工作人员表示“猝死”确有发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局工作人员表示,猿辅导和死者家属目前还没有提交相关工亡申报的材料,他们正在准备中,“(死者)是否为工亡,需要经过调查和领导审批。”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猿辅导武汉公司办公场所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介绍,确实有一位二十六七岁的男性员工在公司出了问题。公司方面目前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但相关事件的具体情况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同时,公司也正真诚地与员工家属进行沟通。 4月24日,武汉的张女士(化姓)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于4月21日入职猿辅导武汉公司,担任助教,当天签完入职协议、领取设备后便开始培训。“昨天,小组长在企业微信里发消息通知说,因公司网络故障,休息一天。” ▲张女士提交的离职申请 受访者供图 “刚开始我们还很开心,后来就在网上看到了相关消息。我们觉得不对劲,所以今天我和另外一位一起培训的同事去公司办了离职。”张女士说,“我在IT办公室归还设备的时候,还看见陆续有人来,也是来离职的。” 4月24日下午,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关于猿辅导武汉公司是否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中。 红星新闻记者 胡闲鹤 编辑 张寻 责编 魏孔明
亚马逊与英伟达高管齐声:AI数据中心建设热度未见放缓
财联社4月25日讯(编辑 赵昊)亚马逊和英伟达高管都表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建设并未放缓。由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一些投资者曾质疑科技公司是否会缩减部分计划。 当地时间周四(4月24日),在哈姆美国能源研究院主办的会议上,亚马逊AWS的全球数据中心副总裁Kevin Miller说道:“几乎没有出现任何显著变化,我们继续看到非常强劲的需求。” Miller补充称,“我们既着眼于未来几年,也着眼于更长期,数字只会不断增长。”这一说法与华尔街投行关于科技公司正在改变数据中心扩建计划的担忧截然相反。 本周一时,富国银行分析师援引业内消息称,AWS正在暂停部分数据中心租赁合同。分析师表示,暂停的规模尚不清楚,但该言论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担心亚马逊正在做与微软最近缩减部分早期项目类似的事情。 先前,投行TD Cowen的分析师表示,在过去六个月里,微软已经退出了在美国和欧洲的2吉瓦电力的项目。分析师认为,这可能体现出微软正处于数据中心“供应过剩”的局面。 对此,AWS的Miller回应称,“一些猜测过度解读,(对亚马逊)得出了奇怪的结论。” 与会的英伟达企业可持续发展高级总监Josh Parker也表示,这家GPU巨头也没有看到放缓的迹象,“我们没有看到企业回撤。” Parker提到,年内早些时候,DeepSeek的出现曾引发过电力股的抛售,当时投资者担忧其高效的AI模型,导致数据中心所需能源可能不会像最初预想的那么高。 Parker补充称,英伟达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只会推动计算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他将金融市场对DeepSeek的反应描述为“膝跳反应”。 美国AI初创企业Anthropic联合创始人Jack Clark也表示,到2027年,支持AI将需要新增50吉瓦的发电容量,这相当于约50座新的核电站。 Clark说道:“Anthropic和其他AI公司,看到的是对新的基荷电力需求的巨大增长。我们看到前所未有的增长。”
特斯拉财报太难看了,马斯克决定不在白宫蹦跶了
老马又残血了。。 前几天特斯拉发布了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四个字,惨不忍睹。 一季度特斯拉营收为 193.4 亿美元,同比下降 9%,远不及分析师预期的 213.7 亿美元。净利润更是只有 4.09 亿美元,同比下降 71%,如果不是卖新能源积分赚了 5.95 亿美元,那特斯拉的财报可能会更难看。 财务数据难看主要是因为汽车业务销量大幅下滑,一季度销量创下 2022 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全球只有 33.6 万辆,收入 140 亿元,同比下降 20%。 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还加大了 FSD 和机器人的研发投入,同比增加 22.4%,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利润率跌至 2.1%,环比下降了 4.1%,同比也下降了 3.4%。 这样的惨状,其实大伙都有预感了,在财报发布之前,特斯拉的股价相比去年 12 月 488 美元的高点,几近腰斩。 但就是这么一份糟糕的财报,发布之后股价却反弹了超过 10%。。 因为老马他,在财报电话会议里明确表示,以后要把重心放回特斯拉了。 伟大的拿破仑回到了他忠实的法兰西 至于为啥马斯克这么一句话就能激起如此大的反弹,那就不得不说他之前 “考公上岸” 的骚操作了。 去年 11 月 12 日,特朗普宣布马斯克将和共和党的另一位总统参选人维韦克·拉马斯瓦米一起领导 “政府效率部”,给整个美国政府降本增效。 问题是,老马在特斯拉雷厉风行的手段,用在政府部门上立马引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老马他是真的朝着大动脉砍啊: 目标在 2026 年 7 月 4 日,也就是美国独立宣言 250 周年前,削减 2 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支出,裁撤 75% 的联邦政府机构。 但你别说,用互联网思维给政府干活还真挺新鲜的。 政府效率部所有的工作都会在官网公开,界面跟推特近似,排版清晰。他们还设了具体的排行榜,哪个部门积极改进,哪个在摸鱼一目了然。 所以,美国人对此也是褒贬不一。 英国经济学人的民调显示,29% 的民众认为应该撤掉政府效率部,8% 的人认为该缩减规模,而 27% 的人觉得可以保持现状。21% 的人直接就是加大力度,干干干。 而分裂的意见没有影响到政府效率部,在特朗普的支持下,他们两个月裁了 10 万人。。。 于是乎,反对派的手段也是越来越激烈,不少特斯拉门店、充电桩,甚至是无辜的车主都被打砸烧。 俄勒冈州的特斯拉展厅遭到枪击 但是遭殃的不仅是美国的车主和经销商,在欧洲的特斯拉也难于幸免,原因也是老马支持德国右翼的涉政言论引来了攻击。 法国图卢兹的一家特斯拉门店被人为纵火。 这些极端行为,导致部分不介意马斯克本人政治立场的消费者选择暂时观望,已经购买特斯拉的部分车主也是划清界限,扣标、贴纸啥都来了。 在这轮风波下,根据 statista 的统计数据,特斯拉一季度的欧洲各国销量平均降幅超过 30%,北美同比也是下降 33.8%。 从这我们也不难看出,特斯拉真的跟马斯克的个人形象绑死了。 所以,当他说 “玩够了”,5 月他花在政府效率部的时间将压缩至每周 1-2 天,工作重心重回特斯拉之后,投资者重拾信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且除了马斯克本人的政治态度转变外,一季度财报还是有不少积极的点值得分析。 首先,虽然在欧美受挫,但是随着 Model Y 焕新版的上市,特斯拉在亚太地区创下了单日订单量记录,中国一季度销量达到 13.4 万辆,功不可没。 其次,在当前多变的国际关系下,能源问题助长了特斯拉的储能业务,收入达到了 26.38 亿美元,同比增长 67%。 至于特朗普沸沸扬扬的关税政策,马斯克认为他们是受关税政策影响最小的美国车企,他说特斯拉车型已经实现了 85% 的本地化率。 但是,脖子哥之前也写过美国关税对他们汽车工业的影响,虽然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车辆在北美生产,但是细化到下面的汽车零部件,大约 50% 需要从中国进口。 而且,被关税背刺的不仅是汽车,还有特斯拉的储能业务。马斯克坦言,特斯拉储能业务里大部分电池都是中国的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已经在寻求北美的供应链支持,但一时半会儿还是有难度,今后美国本土的储能业务供应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在这一块,马斯克也表达了自己对关税的态度:他曾向特朗普建议,降低关税对国家更加有利,他也一直主张可预测的关税结构,但最终的决定权在特朗普手上。(截止到我们发稿的时刻,关税已有松动迹象) 已落地的项目说完了,接下来咱们该看看老马画的饼了。 可能是因为这次的财报实在太糟糕,以前说 “特斯拉的财报电话会议不是发布产品的地方” 的马斯克,这次带来了新车、机器人、智驾出租车的新消息。 最值得关注的是新车 Model 2 的信息。 这款能降低特斯拉门槛的车型,一直备受消费者和投资人的关注,一旦成功发布,能极大的提振特斯拉销量。 但前一段时间媒体 The information 报道了马斯克 24 年初与特斯拉的高管们的一次争论 —— 难产多年的 Model 2 是否还要继续推进。 报道称,老马相比 Model 2 更希望推进 Robotaxi,Model 2 的经济型定位对于他的 “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的宏伟蓝图来说并没有太大帮助。他更愿意考虑人工智能等能够改变世界的事情。 虽然高管们很坚持,但马斯克当时还是决定取消 Model 2 项目。 而在这次财报会上,他确认了会推出 Model 3 和 Model Y 的廉价版本(也就是 Model 2),但没有给出具体的上市时间。虽然依旧是一张饼,但多少也算是对这篇报道进行了一波回应。 不管过程如何,最起码在股价和投资人的压力下,老马最后还是得把 Model 2 给端出来。 Model 2 假想图 然后就是特斯拉的机器人,最新估计是年底将会有数千台机器人在工厂运行,未来 4-5 年内达到百万台产能,目前卡在供应链上了。 Em。。。脖子哥觉得这个饼更大了,最近的机器人马拉松大伙都看了吧?虽说机器人跑起来确实是个难题,但也客观反映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开发远没完善,像马斯克设想的每家每户都能拥有一个机器人管家那就更难了。 加上去年老马说这玩意预计 2 万美元一个。。。我只能说有钱的人先享受好吧。 而最后一个饼也可能是最快实现的,就是 FSD 加持下的 Robotaxi,他们 6 月就要在奥斯汀渐进式的试运营,通过路面的真实数据来训练算法,预计 26 年特斯拉能实现 “完全自动驾驶”。 不过,咱们既亲身跑去北美试过美国版的 FSD,也在国内体验过中国版的 FSD,两者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主要体现在对交规的遵守和复杂行车线的识别上,咱们中国的路况还是要比北美复杂不少。 所以马斯克在电话会议里也表示,未来有可能对各国的 FSD 进行本地化的特调。具体得调多久,啥时候能端上来,这些目前都还说不准。 当然,马斯克还是坚信 Robotaxi 和 FSD 有着广阔的前景,他认为特斯拉纯视觉的优势能让他们成本做到友商们的四分之一,甚至是五分之一,大规模的优势能让所有的特斯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占据整个市场,这些也是特斯拉宣传了无数遍的未来畅想了。 但不管饼有多大,有多香,这次马斯克表达的态度确实让投资者们看到了特斯拉转好的迹象。 而特斯拉车型本身的实力在这轮风波中也没有受到太多影响,新能源开创者的地位依然够它霍霍的。 接下来就看看浪子回头的老马,能不能 Make Tesla Great Again了。 撰文:浩森 编辑:脖子右拧 & 面线糊君 美编:焕颜 图片、资料来源: 特斯拉一季度利润率只剩2%,马斯克决定少在政界蹦跶了。—— 知危 特斯拉电话会上,马斯克重要表态!(附600字要点+问答全文)—— 华尔街见闻 一边得到特朗普力挺,一边被多地抗议“干政” —— 青年世界观
苹果调整神秘机器人业务,AI负责人再被削权或离职
詹南德雷亚(左)再被削权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5日,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将把神秘的机器人部门从其AI负责人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的管理权中移除,这是该公司为应对自身在AI领域所遭遇的困境而进行的最新调整。 知情人士称,苹果计划在本月晚些时候将机器人团队从詹南德雷亚领导的AI部门调至硬件部门,由负责硬件工程的高级副总裁约翰·特努斯(John Ternus)领导。 这一即将进行的调整,标志着过去一个月内詹南德雷亚被剥夺了第二个重要项目的领导权。今年3月,苹果已将表现不佳的语音助手Siri从他的管理权中剥离。苹果在AI领域已落后于谷歌和OpenAI等科技同行,这些调整旨在让其迎头赶上。 詹南德雷亚目前担任苹果机器学习与AI战略高级副总裁。知情人士称,他仍将负责苹果的大部分AI工作,此次调整将使他的团队能够腾出更多时间,专注于底层AI技术的研发。 詹南德雷亚尚未向团队透露他有近期离职的打算,但权力连续被削弱已引发猜测:苹果可能正在为一个没有他主导AI工作的未来做准备。据知情人士透露,八年前,苹果聘请了詹南德雷亚将AI团队整合为一个单一部门,如今该公司重新拆分AI与机器学习团队的可能性正日益增加。 在苹果内部,机器人团队相对更为神秘,主要致力于探索如何利用AI技术驱动设备,这可能为日后苹果全新的产品类别奠定基础。该团队由资深高管凯文·林奇(Kevin Lynch)领导,他曾负责Apple Watch软件开发,并曾管理现已取消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 苹果高层对特努斯领导该项目的能力充满信心。他是CEO蒂姆·库克(Tim Cook)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之一,目前已负责iPhone、iPad、Mac、Vision Pro以及大多数其他产品的硬件工程。许多员工认为,特努斯可能会成为苹果的下一任CEO,这一重大人事调整或许就在机器人技术走向主流之时。 截至发稿,苹果发言人不予置评。(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当游戏“内鬼”,我两月赚了买房首付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 陈桥辉 封面来源 | 图虫创意 4月21日,米哈游法务部公众号发文称,在起诉蚕豆网前的两年内,该网站及其关联自媒体矩阵账号发布近百条《原神》涉密游戏内容,共涉及16个游戏版本。最终裁定蚕豆网的行为侵犯米哈游的著作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米哈游要求蚕豆网运营方发布声明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33万元。这件事也迅速引起了游戏圈的关注。 这不是米哈游第一次起诉泄密者。去年12月,某博主因侵犯企业商业秘密和著作权,最终判决其赔偿米哈游公司55万元,并公开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实际上,这些泄密者在玩家圈里被称为“游戏内鬼”,或者是“舅舅党”。 在游戏行业的舆论场中,“游戏内鬼”始终是个充满撕裂感的存在,因为他们是厂商严防死守的“泄密者”,也是部分玩家暗地追捧的“情报员”,在“最痛恨的叛徒”与“最矛盾的盟友”之间反复横跳。 对游戏厂商而言,他们像蛀虫般啃噬内容保密性,未上线的角色技能、未公开的剧情走向被提前拆解曝光,消解了版本更新的惊喜感;对玩家来说,他们又是行走的“攻略计算器”,新角色强度分析、卡池抽取建议等精准戳中资源规划焦虑。 这种复杂的对冲,在米哈游起诉蚕豆网等标志性事件中尤为刺眼。当游戏开发进入工业化流水线时代,测试服解包、海外剧透站、渐进式爆料等操作形成完整生态,内鬼现象早已不是个案。 游戏内鬼之所以如此猖獗,在游戏行业中屡禁不止,本质上还是其中有利可图,驱使着他们甘愿冒险,踏入这片灰色地带。在利益的诱惑下,他们化身信息掮客,构建起一套隐秘且复杂的盈利体系。 游戏内鬼:自诩游戏世界的“先知” “我就是‘游戏世界的先知’,为玩家带来超前情报的使者,就是要打破游戏厂商信息垄断、满足玩家对游戏内容渴望的‘正义之士’”,一位原神内鬼Nick告诉Tech星球。 Nick说,获取游戏最新内容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对游戏测试包进行数据解析,从而获取具象化的游戏内容,这在业内被称为解包,这意味着内鬼也是技术内鬼。一般需要通过专业的工具才能解析游戏测试包内的未加密文件,甚至需要通过内存读取技术获取实时运行数据。 以《原神》为例,每当新版本尚在测试阶段,这些内鬼便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在各大平台上疯狂爆料,从新角色的技能特效、外观造型,到新地图的场景布局、怪物分布,甚至细致到剧情的发展脉络,几乎将游戏内容毫无保留地提前呈现给玩家。 他们宣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让玩家能够提前知晓游戏动向,避免在游戏中盲目投入资源,好似真的站在了玩家的立场,为玩家谋福利。 譬如,《原神》即将在下个月发布的5.6版本中的新角色、剧情,从3月中旬就被内鬼们进行了逐一爆料。他们会将解包的信息通过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首发在国外游戏社区中。 Nick解释道,将爆料的主战场放在海外社区,这样做是为了规避风险,为了进一步规避风险,爆料还会采用“关键词替换法”,用英文或符号替代一些字词或话术,比如新游戏角色名丝柯克,会用这三个字的拼音开头的首字母代替为“skk”。 而且,内鬼们会采取“渐进式爆料”,一次放一点消息,一段时间后,再放出一点消息,精准控制信息扩散节奏,借此保障自身的流量热度,聚集更多的粉丝。 除了这种社区传话类的爆料方式外,内鬼们也会在海外搭建剧透《原神》新版本内容的数据库网站,方便玩家查阅。这些网站的流量并不少,因为国内外玩家都是奔着剧透的想法而来,像极了娱乐圈的八卦爆料。据Nick透露,他认识的一个剧透网站,日流量最高可达百万。 图注:某海外解包剧透网站。 除了这些技术内鬼外,还有官方内鬼,字面意思就是官方将新内容故意或直接告诉内鬼们,经由他们之口传播至玩家,这种内鬼也被玩家戏称为“奉旨爆料”的“公公”。譬如,《王者荣耀》新皮肤“赵灵儿”的建模图,在官方发布预热PV(PromotionVideo,宣传视频)前24小时通过某微博大V流出, 当然,还有一些假内鬼,多为营销号,打着爆料的噱头,他们既非通过技术手段窃取情报,也未与厂商达成默契,而是以营销号、自媒体为载体,通过编造、拼接、误导性信息构建 “先知” 人设,形成一条从流量收割到商业变现的完整产业链。 当“剧透”成为一门生意,有人赚下购房首付 在游戏行业的灰色地带,内鬼们构建了一套精密的盈利体系,他们深谙玩家对游戏内容的渴望,将提前泄露的情报转化为真金白银。 游戏内鬼最主要依靠的是通过发布泄密视频,获得内容平台的广告分成与激励。如国内某个《崩坏:星穹铁道》内鬼在B站的“谜语人式爆料”视频,单条播放量破千万,仅B站创作激励就有上万元,而且风险极低。在国内,这也成为内鬼们主要的变现方式。依靠泄密信息带来的大量用户,这样能够迅速建立自己的粉丝流量,1万粉丝最快1个月就能积攒出来。 紧接着,他们会建立自己的专有粉丝群,然后推广游戏周边卖货。《原神》一位内鬼在视频中展示定制鼠标垫、角色手办,并附上专属购买链接,佣金比例达30%。更有甚者,与淘宝商家合作“剧透概念股”,提前泄露新角色外观后,相关Cosplay服装销量暴涨,内鬼从中抽取15%利润。 还有些“奉旨爆料”的内鬼,则会与游戏公司达成合作,成为官方预热版本新内容的“喉舌”。例如,某手游的一款还未曝光的新皮肤,会提前由百万粉丝的UP主泄露实机视频,实为厂商默许的预热手段。此类“官方内鬼”每条爆料可获得数万元以上的报酬,甚至参与皮肤销量分成,收入可达几十万元。 有玩家告诉Tech星球,有UP主曾私底下在其核心粉丝群里透露,靠这种方式两个月就赚了一套购房首付。 另有些内鬼还会将手中的游戏测试服内的游戏账号进行出售或租赁。譬如,《绝区零》首次测试时,某内鬼以3000元/个的价格出售账号。更有甚者,利用技术漏洞批量生成测试账号,通过淘宝店铺“租赁”给玩家,日租金50元/账号,月入可破10万。 当然,最赚钱的当属内鬼在海外搭建剧透数据库网站,通过广告和会员订阅盈利。这类网站日流量可达百万级,站长每月广告收入超10万美元。部分网站还提供付费API接口,供全球游戏攻略APP调用数据,单次调用收费0.01美元,年收益达数百万美元。 游戏厂商、玩家、内鬼,永远的“三角恋” 在游戏行业的生态链中,厂商、玩家与内鬼构成了一种充满张力的三角关系。三者既相互博弈又彼此依存,在知识产权、用户体验与利益驱动的漩涡中,上演着持续不断的 “猫鼠游戏”。 游戏厂商对内鬼的态度,在“严惩”与“利用”之间摇摆。一方面,米哈游、腾讯等头部企业频繁诉诸法律武器:2024年米哈游起诉蚕豆网获赔33万元,2023年《原神》内鬼“Project Celestia”因泄露测试服数据被追究刑事责任,罚款50万元。这些行动旨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版本内容的神秘感与上线时的冲击力,毕竟,玩家对新角色、新剧情的期待感,是驱动游戏营收增长的核心动力。 但另一方面,部分厂商暗中与内鬼达成默契。内鬼们通过“奉旨爆料” ,借“泄密事件”制造话题热度,甚至推动游戏上热搜。这种通过可控的信息泄露,用最小成本引发玩家讨论,同时避免官方直接剧透的生硬感。一位手游运营总监曾在行业论坛透露,“我们允许20%的核心内容被‘意外泄露’,这相当于免费获得了千万级的预热流量。” 然而,这种“奉旨爆料”的“玩火”行为也充满风险。由于提前泄露新角色的完整技能机制,导致角色预告上线时玩家反响平淡,首周卡池流水同比下降15%。厂商不得不加大投入制作 “剧情反转彩蛋”,以挽回体验损失。 玩家对内鬼的态度,堪称互联网时代最典型的“分裂症”。在游戏社区,“内鬼滚出提瓦特” 的口号屡见不鲜,玩家痛斥剧透破坏了探索的乐趣,“辛辛苦苦练了半年的角色,突然被告知下个版本就淘汰,这种落差比失恋还难受。” 然而,部分玩家却喜欢这种提前泄密,一位《原神》玩家坦言:“我每周都要花2小时看内鬼解析,就是为了规划原石怎么抽,否则总觉得会错过最优解。”这种对“超前情报” 的依赖,本质上是游戏工业化带来的副作用,当抽卡养成为核心玩法,玩家不得不依赖数据计算来规避“资源浪费”,内鬼的爆料便成了刚需。 更微妙的是,部分玩家将内鬼视为对抗厂商“信息垄断”的武器。在《绝区零》测试期间,内鬼泄露的“角色平衡性调整”数据,曾引发玩家集体抗议,迫使厂商回滚改动。这种“借内鬼之手倒逼官方”的行为,让内鬼在特定场景下成为玩家的“同盟”。正如玩家社群流传的段子:“内鬼是厂商的敌人,却是平民玩家的攻略组。” 游戏厂商、玩家与内鬼的关系,本质上是商业逻辑、用户心理与人性弱点的交织。厂商需要利润,玩家需要确定性,内鬼需要利益,三者在各自的需求中形成闭环。 正如《原神》提瓦特大陆的剧情永远充满矛盾,现实中的这场博弈也不会有终极答案。或许,正是这种充满张力的关系,推动着行业在争议中不断进化。
美团回应脑瘫女骑手文景差评多:所有差评单免责
站长之家(ChinaZ.com)4月24日 消息:近日,杭州一位脑瘫女骑手文景的励志故事在网络引发热议。这位7年如一日坚持送外卖的母亲,用摔坏6辆电动车的代价,为家庭撑起一片天。尽管因语言障碍常被顾客误解,甚至被部分网友戏称为“差评最多骑手”,但她始终以日均10小时的工作强度,累计完成7.3万单配送任务,最拼时曾一天往返28次六楼送餐。 事件持续发酵后,美团平台于近日通过官方渠道作出回应。针对文景的特殊情况,美团已为其开通残障关怀功能,系统将自动对其所有差评订单进行免责处理。为改善其工作条件,平台特别购置一辆全新电动车供其使用,并针对其10岁在老家就读小学的孩子设立专项助学金,承诺承担从当前至大学毕业的全部学费。 美团相关负责人透露,平台目前共有9564名残障骑手在岗服务。为提升该群体工作体验,美团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电子沟通卡,其中针对占比超八成的听障骑手,特别开发了听障专属标识、语音转文字、专属取货通知等定制化功能。这些举措既保障了残障骑手的工作权益,也优化了特殊场景下的服务流程。 文景的故事折射出科技平台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温度。从个性化服务功能到教育帮扶措施,美团此次回应不仅展现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更为残障人士就业提供了更具包容性的解决方案。
谷歌母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6% 回购700亿美元股票
谷歌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5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NASDAQ: GOOG, GOOGL)今天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Alphabet第一季度营收为902.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805.39亿美元增长12%,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4%;净利润为345.4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36.62亿美元增长46%。 股价表现: Alphabet第一季度营收和每股收益均超出分析师一致预期,并宣布追加回购700亿美元股票,推动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增长超5%。 Alphabet股价盘后上涨5.32% Alphabet A类股(GOOGL)周四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开盘报156.15美元。截至周四收盘,Alphabet股价上涨3.93美元,报收于159.28美元,涨幅为2.53%。截至发稿,Alphabet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8.47美元至167.75美元,涨幅为5.32%。过去52周,Alphabet股价最高为207.05美元,最低为140.53美元。 第一季度业绩要点: ——营收为902.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805.39亿美元增长12%,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4%; ·谷歌广告业务总收入为668.8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16.59亿美元增长8%;其中,谷歌搜索和其他收入为507.0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61.56亿美元增长9%;YouTube广告收入为89.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80.90亿美元增长10%;谷歌广告网络收入为72.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4.13亿美元下降2%; ·谷歌云业务收入为122.6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95.74亿美元增长28%; ·其他创新业务(Other Bets)收入为4.5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95亿美元下降1%; ——总流量获取成本(TAC)为137.4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29.46亿美元增长6%; ——营业利润为306.0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54.72亿美元增长20%;营业利润率为34%,较上年同期的32%增长2个百分点; ——净利润为345.4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36.62亿美元增长46%; ——每股摊薄收益为2.81美元,较上年同期1.89美元增长49%。 ——其他收入及支出(OI&E)为112亿美元,其中包括对一家私人公司投资所产生的80亿美元未实现非可交易股权证券收益。 回购700亿美元股票: 2025年4月23日,Alphabet董事会授权公司以符合公司及股东最佳利益的方式额外回购最多700亿美元的A类股和C类股。 Alphabet还宣布,派发每股0.21美元季度现金股息,较此前的0.20美元增长5%。这笔股息将于2025年6月16日支付给截至2025年6月9日登记在册的该公司 A类、B类和C类股票股东。 高管点评: Alphabet 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我们对第一季度的强劲业绩感到满意,这反映了我们业务各个领域的稳健增长与良好势头。支撑这一增长的是我们独特的全栈式AI战略。本季度格外令人兴奋,我们推出了最智能的AI模型Gemini 2.5,在性能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未来的创新奠定了非凡基础。搜索业务持续强劲增长,得益于AI概览等功能的用户参与度不断提升,目前该功能每月用户已达15亿。在YouTube和Google One的推动下,我们的付费订阅用户已突破2.7亿。云业务也在强劲增长,市场对我们解决方案的需求旺盛。”(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小米王腾谈空调产业:持续创新才能领先 否则就会落伍掉队
快科技4月25日消息,日前,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发文谈到空调产业表示,小米的空调业务进步速度飞快,背后是小米大家电团队很多的技术创新和中国区服务团队的一起努力。 谈到最新发布的米家空调巨省电Pro 2025时,王腾称,空调做到了行业领先的超一级能效更省电,采用了同档少有的双缸压缩机噪音更低,送装一体服务也领先行业,1.5匹国补到手价1999元。 王腾表示,“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固步自封,这个产业还有很多创新可以做。只有持续创新产品才能做到领先,否则就会落伍掉队。” 根据小米财报,2024年小米智能大家电业务延续高速增长态势,空调、冰箱与洗衣机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 其中,空调产品出货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50%。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电话会议上重申,小米空调今年目标要排到第三名,到2030年要做进前两名。 卢伟冰指出,传统空调技术的补课,小米基本上补齐了,但是小米智能化的领先非常多。“我们70%多的用户使用了联网,但是像某些品牌只有百分之几,我们几乎是十倍的差距。” 按计划,小米智能家电工厂预计今年下半年交付,一期项目将聚焦空调品类,规划六大核心分厂,全面覆盖家用及中央空调的装配生产。 工厂建成后,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在大型自建智能工厂上完成闭环。
对大屏旗舰不太感冒?这几款小屏旗舰超小超美超强
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手机越做越大?单手打字要伸长胳膊才能够到屏幕右上角,握着手机追剧五分钟手指就酸得不行。大屏旗舰确实功能强大,但用久了就像揣着块砖头,尤其对手小的女生来说简直是种折磨。 这时候真该试试小屏旗舰!别看它个头迷你,手感却超好。就拿一加13T、OPPO Find X8s、vivo X200 Pro mini这些小尺寸手机来说,6.3英寸的屏幕刚好塞进掌心,单手划屏、点按操作完全不费劲,放进裤兜也不用担心会掉出来。 你以为小屏手机性能会缩水?恰恰相反,顶级处理器塞进小机身已经很从容。骁龙8系搭配大容量电池,玩游戏时帧率稳得像直线,续航比同价位大屏手机还持久。别看屏幕小,分辨率一点不妥协,细腻程度甚至超过很多平板,阳光底下看视频自动提亮,追剧时色彩饱和度拿捏得刚刚好。 拍照功能也完全不用担心。超大底主摄搭配AI算法,随手一拍就是朋友圈点赞爆款。人像模式虚化自然,夜景模式暗光下也能捕捉细节,小屏手机反而因为机身稳定,长曝光时更容易拍出清晰照片。最关键的是,小屏旗舰的颜值往往更精致,金属边框搭配曲面玻璃,握在手里像块温润的玉,随手一拍自拍都是手机穿搭的高光时刻。 与其被大屏手机的重量拖累,不如试试小屏旗舰的轻盈。它把性能、续航、拍照都浓缩在小巧的机身里,用起来更顺手,带出去更方便,这才是真正懂用户的手机该有的样子。毕竟,手机是用来提升生活品质的工具,而不是让手腕变累的负担。 提到小屏旗舰手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们在性能和体验上有所妥协。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一加13T小屏旗舰却完全颠覆了这种观念。这款手机不仅拥有精致小巧的外观设计,还搭载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高端配置。 一加13T正面配备了一块6.32英寸的屏幕,分辨率达到2460×1216像素,色彩鲜艳且支持HDR10+和杜比视界。这块屏幕尺寸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视觉享受,又不失便携性。71.7毫米的机身宽度非常适合单手操作,让拇指能轻松覆盖90%的屏幕区域,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游戏娱乐都显得游刃有余。金属中框与玻璃机身的组合则进一步提升了握持的手感。 在核心硬件方面,一加13T配备了顶尖的移动平台,跑分超过303万,成为行业内小屏旗舰中的佼佼者。它所支持的游戏内核技术更是为玩家带来了原生级120帧流畅体验,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游戏中,能够同时开启120帧与1.5K画质,给玩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游戏感受。 电池续航是这款手机的一大卖点,内置6260mAh大容量电池,重量却控制在了185克,轻薄便携的同时还能提供长时间的续航保障。而且支持80W快充技术,即使电量告急也能迅速补充电量,减少等待时间。 拍照功能同样不容小觑,后置摄像头采用了高像素主摄搭配长焦镜头的设计方案,支持多种拍摄模式,如黄金人像模式、AI灵感成片等,满足用户对于摄影的各种需求。无论是想要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是创作艺术作品,一加13T都能轻松应对。 此外,一加13T还配备了诸如光学屏下指纹识别、X轴线性马达以及IP65级别的防护能力等特性,使得这款手机无论是在安全性、互动反馈还是环境适应性上都有出色表现。 4月10日OPPO正式推出全新Find X8系列,其中小屏旗舰Find X8s以轻薄设计和强劲性能获得关注。这款手机起售价3699元含国家补贴,在同价位段竞争力强。 Find X8s采用6.3英寸小直屏设计,通过第二代芯片级屏幕封装工艺将四边边框压缩至全球最窄的1.25mm,带来沉浸式视觉体验。机身厚度7.73mm,重量179g,是目前同尺寸机型中最轻薄的。后置摄像头模组凸起仅2.97mm,搭配高透雾面玻璃背板,手感舒适且质感提升。新增实体快捷按键支持自定义功能,操作便捷。 在性能方面,Find X8s首发天玑9400+芯片,配合OPPO潮汐引擎和新一代天工散热系统,游戏运行流畅稳定。尽管是小屏手机,依然搭载5700mAh大容量电池,支持80W有线闪充和50W无线闪充,续航能力甚至超过一些大屏机型。影像系统配备LUMO凝光影像系统,三颗5000万像素主摄组成超光影三摄组合。 系统层面ColorOS 15为Find X8s注入AI能力。新增AI一键闪记功能结合独立快捷键,能快速识别保存屏幕信息,通过小布记忆APP统一管理,语音交互实现高效的信息整理与查找。这款手机凭借轻薄机身、硬核配置和实用功能,满足了追求便携与性能用户的需求。对于希望在小巧机身中享受不逊色于大屏手机体验的朋友来说,Find X8s是一个理想选择。它证明即使是小屏也能做到极致,给用户带来更多可能。 对于小屏手机爱好者来说,vivo X200 Pro mini也是个值得关注的选项。这款手机以轻薄设计和优雅质感重新定义了小屏旗舰的体验标准。简约钛青色外观搭配磨砂质感金属边框既时尚又耐看。机身尺寸150.83×71.76×8.15毫米仅重187克单手握持轻松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感到负担细节处的精致打磨让轻盈机身同样具备高端质感。 虽机身轻薄但电池容量毫不妥协。5700mAh大电池配合90W有线快充和30W无线充电仅需片刻即可快速回血。第三代硅负极半固态电池技术让续航寿命更长日常使用彻底告别电量焦虑。6.31英寸OLED屏幕带来细腻显示效果分辨率2640×1216像素密度达460ppi画面清晰锐利。全屏峰值亮度1800尼特局部峰值4500尼特即使强光下也能清晰呈现内容。1-120Hz智能刷新率调节配合2160Hz高频PWM调光兼顾流畅操作与护眼需求。 前置3200万像素摄像头满足高清自拍需求后置LYT-818主摄传感器搭配5000万像素和F1.57大光圈暗光拍摄同样清晰。OIS光学防抖与CIPA 4.5级防抖技术让手持夜景和动态抓拍稳定出片。超广角与潜望微距长焦镜头组合覆盖日常拍摄场景轻松捕捉不同视角。 手机通过IP69/68双防水防尘认证无惧雨水沙尘。红外遥控可替代家电遥控器短焦指纹解锁快速便捷磨砂铝合金边框提升握持手感。这些细节设计共同塑造了高端使用体验满足用户对质感与实用的双重期待。
8英寸的小平板很好,但我看不到它的未来
过渡 产品 在小红书上搜索「小平板」的关键词, 你能找到 759 万条笔记,这可能是今年讨论度最高的消费电子产品。 华为、iQOO、红魔等厂商,都传出了要打造 8 英寸小平板电脑的计划,还有本就在场的小米、联想等,市场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十年前的小平板,使用体验还和大屏手机拉不开太大差距,观看体验也不如更大的屏幕,被吐槽「不上不下」,但随着我们的消费内容和习惯的改变,现在用小平板,似乎「不多不少」刚刚好。 仅抖音一个平台,每个月都能从其 10 亿用户中带走 46 小时,而短剧等内容的崛起,则进一步抢占用户的时间。拿小平板刷小红书,最多能刷到 4 条笔记流,相当高效。 手游市场也变天了。 全球最大的手游厂商腾讯,旗下有 14 款长青游戏,其中绝大多数是手游,每款游戏日均用户数都超过了 500 万,无论是《王者荣耀》 《和平精英》还是《DNF 手游》《三角洲行动》,操作都比十多年前的《水果忍者》要复杂的多。 以米哈游《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为代表的二次元手游品类,则主打像追番一样的游戏体验,游戏画面表现力一次次刷新上限——特效拉满的画面,确实显得手机屏幕更加局促了。 可以说,以前的「手机」就是机不离手的通讯设备,而现在的手机,更是一块满足用户「看」需求的显示屏。 这样的内容发展趋势不断推动智能手机朝大屏、全面屏的趋势发展,iPhone 16 Pro Max 几乎是 iPhone 4 的两倍之大,但手机屏幕不可能无限扩张。7 英寸就是一个临界点,再大就真的不适合当作「手机」了。 但人类的眼睛和手,是一对冤家。出于握持的需要,大部分手机的比例都围绕 16:9 打造,因而形体偏细长,导致长时间阅读的体验并不友好。 小平板不只是更大,而且要更「阔」,3:2 的比例,更接近 1.4:1 的印刷实体书,能很好提升我们的阅读体验,更符合人眼的结构。 图源:Mashable 虽然都说现在「没人看书」了,但实际上国内的电纸书市场打得正火热,去年的彩色电纸书销量,几乎同比实现翻倍。 2023年-2024年10月彩色电子阅览器/电纸书在主流电商平台上的销售趋势,图源:魔镜分析+ 而高端的电纸书价格也在 3000 元左右,和小平板有所重叠,而全能的后者,更能吸引一部分有所需求的消费者。 很多时候,屏幕也不是越大越好。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主流平板产品尺寸都来到了 11 寸以上,煲剧、看电影确实很爽,但如果要看竖画幅为主的短视频短剧,那体验就非常糟糕了:配件基本都是横向直立,并且为小屏幕创作的短视频画面信息不多,大部分都是近景、特写镜头,在大屏幕上有点别扭。 而现在的手游,更多都是以屏幕两个角落的按钮来进行操作,如果放在 11 寸的大屏幕上,按钮的尺寸会过大,并不方便触控。 更重要的是,11 寸的平板已经相当有分量,用双手握持屏幕下方,也会因为重心问题难以握稳,并且很快也会带来疲劳感。 但如果你上手用过一块 8 英寸左右的平板电脑,就会发现它和手游的惊人契合,不仅长时间手持无压力,按钮也基本在拇指能触及的范围之内,8 英寸的屏幕也已经能很好欣赏画师辛苦做的美术,纸片人老公老婆们也更大了。 手游的一大主力军——青少年儿童,基本上都只有小天才手表而没有手机,网课、冲浪、打游戏一般都用的平板,而一块能更方便带出门玩的「小平板」,是更适合他们的品类。 而现在的市场中,小平板这个品类基本上也和「iPad mini」等同,虽然有三星、联想、酷比魔方这些品牌做小屏 Android 平板,但用户更期待国产头部大厂的出品,能和手头上的手机等硬件生态协同。 别忘了,手游在国内还有「渠道服」的区别。 REDMI 试水过 8.7 英寸的小平板产品,但性能一般,不适合作为「原神起动器」 厂商之前不愿意做小尺寸平板,或许也因为这个品类尴尬的利润率。 毕竟一块小尺寸平板,定价首先不能超过大平板,但由于手游的定位,配置不能太拉垮,这个不常见的屏幕尺寸也没有太多供应链成本优势。而大平板的利润空间更大,用户也更喜欢大屏幕,所以厂商早年还是主要聚焦在常见的 11 英寸品类。 但不少用户发现,比起笨重的大屏幕,还是捧着手机躺着刷要更香,大平板就这样慢慢吃灰,这时候才醒悟过来,好像一块比手机更大,但还能握在手上的屏幕,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图源:Phone Arena 现在厂商纷纷选择进军小平板,一方面是因为供应链成熟了,元器件成本比以往更低,但更多是因为,原本很小的声量,随着内容消费的转型,和用户更清晰的需求,逐渐演变成很高的呼声,你不做自然有的是人做。 而且这几年的 Android 厂商,说实话大平板也没做出太大起色,Android 平板系统适配的问题难解决,而小平板用手机应用也问题不大,能作为一个新的突破点。 虽然今年的小平板品类有望「百花齐放」,但我还是觉得,这个品类并不是「明日产品」,在未来就要被替代。 在 iPad mini 问世之后,小平板也迎来了一段非常短暂的高光时刻,HTC、三星等厂家都相继推出了相关产品。 十年前,智能手机的屏幕基本都是 4 英寸左右的小屏幕,而 7 英寸以上的小平板,对于想要一块便携大屏的消费者来说颇有吸引力。 图源;iMore 但很快,手机尺寸也开始扩张,逐步来到 6 英寸,能很好为用户呈现当时的主流内容,而如果是看视频,则更需要一块大屏幕,小平板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 而时间回到现在,即将要代替小平板的,就是折叠手机。 「比手机大又便携」的需求,也催生了厂商的更多探索。 今年引发热议的华为 Pura X「阔折叠」手机,就是这样一种新形态产品。在我看来,比起手机,Pura X 更像是将一块 7 英寸的小平板折起来,塞进了用户的裤兜。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折叠屏这样另类的产品,小平板就是一个折中的选择。 只是经过 6 年的发展,折叠手机这个品类已经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厚度、稳定性、折痕这些劝退不少人的痛点正在逐渐得到解决。作为一家不求先锋,只求成熟的公司,苹果正在开发折叠手机的传闻也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多个信源爆料,折叠 iPhone 展开后的尺寸约为 7.8 英寸,刚刚好就和一台 iPad mini 相当,可能比例上会稍有不同。 在一段时间来说,折叠手机较高的售价,或许是完全替代小平板这个品类的阻力。不过,如果把手机和平板的价格一起计算,那其实和一台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基本持平。 并且,随着供应链进一步成熟,大折叠手机的成本和售价也会进一步降低。 用户素来喜欢更集成的设备,如果手头上的折叠手机能够很好把小平板的活干了,价格也合理,那小平板的春天,兴许就真的要迎来终结了。 文 | 苏伟鸿
只卖1699的红米Turbo 4 Pro 但我却觉得它不太红米了
前段时间托尼收到一个来自小米的神秘包裹,本以为是大家都期待已久的小米 15S Pro ,结果打开一看,嘿,这位同样也是重量级。。。 对的,它就是红米 Turbo 4 Pro ,时隔三个多月,红米的 Turbo 系列又更新了。 新机刚一上手,托尼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好宽。这次 Turbo 4 Pro 的宽度来到了 7.8 厘米,非常接近华为 Mate 70 Pro 的 7.95 厘米宽度。 总体尺寸相比于三个月前发布的 Turbo 4 ,不止是宽度更宽,长度也会更长一些。虽然说纸面数据的变动看起来对手感不是很友好,但 Turbo 4 Pro 的背板和中框都做了更加圆润的过渡,拿在手里还是挺舒服的。 而且要我说这大出来的尺寸还有大用,不信咱往后头看。 这个圆润同样也体现在屏幕上, R 角变得更大、屏幕内外的曲率做到了一致、下巴也变得更窄,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四等宽,但视觉上已经很接近了,单从正面看已经挺有旗舰机那味儿了。。。 用料方面它也吃上了金属边框,这天线注塑、冰凉触感,出现在一台中端机上都让我觉得有些恍惚。。。 背面的设计更像是 Tubo 4 的放大版,上一代被吐槽像燃气灶的发光 Deco 依旧得到了保留,这块好不好看就见仁见智了。 哦对了,外观方面托尼还想提一个小细节。。。Turbo 4 Pro 这次有一个非常干净的额头,只有一颗麦克风开孔。托尼一开始还以为,不会把祖传 ( 褒义 ) 的红外给砍了吧? 结果一问对面,人家说红外这次集成在闪光灯里,顶部扬声器也跟听筒做在一起,才会有这么简洁的顶部设计。 外观方面不知道大家还满意不,相比于 Turbo 4 ,这次上了金属边框和玻璃后盖的 Turbo 4 Pro ,能看出来是想要走精致路线。但托尼也觉得,精致不能光靠堆料,有一个不随大流且有特点的设计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相比于外观,托尼更关心的其实是这次它首发的骁龙 8s Gen 4 的表现。 跟骁龙 8 Elite 不同的是,8s Gen 4 还没有吃上高通自研的 Oryon 架构,还是 1 颗 X4 超大核 + 7 颗 A720 大核的搭配。 GPU 倒是用上了旗舰同款的 Adreno 825 ,不过相比于 8 Elite 上的 830 规模还是小了一点。 所以省流的说法,它本质上是一颗骁龙 8 Gen 3 的改进版。 值得注意的是,这回 8s Gen 4 对比 8 Gen 3 的缓存并没有像去年 8s Gen 3 对比 8 Gen 2 那样砍得太多,游戏性能方面上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那这颗改进的骁龙 8s Gen 4 玩游戏到底能不能打过 8 Gen 3 呢?我们拉了一台一加 Ace 3 Pro 出来,看看谁玩游戏更溜。 没想到刚一上来这帧数就有点不太对劲。。。 根据 PerfDog 的测试,原神须弥城跑图,均衡模式,画质选择高,帧率手动调到 60 帧,红米 Turbo 4 Pro 刚开始帧率波动就非常大,半小时平均帧率只有 41.7 帧。 均衡模式 开了性能模式之后,帧率有所改善跑到了 56.3 帧,但温度也去到了可怕的 55 度。。。 性能模式 这能对吗?我们也马上联系了小米那边,他们说这成绩肯定是不正常的,建议我们把手机重置之后再试试。 果然,系统重置后的测试成绩就正常多了,均衡模式下红米 Turbo 4 Pro 平均帧率 51.7 帧,但对比一加 Ace 3 Pro 的 56.2 帧还是有差距。 而两边都开启性能模式之后,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半小时测试下来两台手机都能流畅运行,红米 Turbo 4 Pro 的平均帧率跑到了 59.9 帧,虽然红米 Turbo 4 Pro 帧率还是有些波动,没有一加 Ace 3 Pro 那么稳,但平均帧数相比于一加 Ace 3 Pro 的 59.5 帧,还要更高一点。 而且重置完一次系统之后,红米 Turbo 4 Pro 的温度也没那么离谱了 —— 最高温度出现在背面 Deco 附近的区域,45.7 度;一加 Ace 3 Pro 的最高温度出现在屏幕,46.9 度,都属于微烫但还可以接受的范围。 左:红米Turbo 4 Pro;右:一加 Ace 3 Pro 有了原神测试的经验,更高压力的崩铁的测试我们也就跳过均衡模式,两边都打开性能模式做对比。 崩铁星槎海跑图,同样高画质 + 手动 60 帧,有意思的是红米 Turbo 4 Pro 好像从一开始就没想顶着 60 帧跑,几乎全程贴着 54 帧,最后平均帧率也是 54 帧,非常稳定。而一加 Ace 3 Pro 这边,虽说是顶着 60 帧在跑,但也就前半段能看,后半段就明显顶不住了,最低帧率也就 40 几帧。 测完崩铁的温度上面,俩兄弟大差不差,最高温一个在正面一个在背面,都是 45.9 度。 左:红米Turbo 4 Pro;右:一加 Ace 3 Pro 游戏测到这里,托尼感觉今年的 8s Gen 4 确实要比去年那个 8s Gen 3 有诚意很多,但具体到跟 8 Gen 3 的区别,这两台机器也许是因为调校的不同,打得有来有回各有优势,很难说哪一个绝对强。 但在 120 帧原神这块,红米 Turbo 4 Pro 可以说是完败了。。。 开启 120 帧模式,红米 Turbo 4 Pro 半小时平均帧率 101 帧;一加 Ace 3 Pro 半小时平均帧率 107.6 帧。别看平均帧率差的不多,但这稳定性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红米 Turbo 4 Pro 开局就画图,在 15 分钟撞了温控墙后变得相对稳定;而一加 Ace 3 Pro 在 20 分钟撞了温控墙,前后的帧率都稳成一条线。 不过要我说,这颗芯片还不是这台机器唯一的看头 —— 这手机的电池不仅加入了 7000 毫安时俱乐部,容量还达到了 7550 毫安时。这机器相比 Turbo 4 加大的尺寸,很大程度上都给了电池: Turbo 4 Pro 比 Turbo 4 更薄,电池还增大了 1000 毫安时。 这妥妥充电宝一枚了。。。 这里说的充电宝还真不是比喻,红米真给它做了一个有线反向充电的功能。。。以往我们把手机用数据线连起来,电会从高往低走;但连到 Turbo 4 Pro 上面,可以直接选 “ 反向充电 ” 的链接方式,即便是电量比对方低也能反充。 而且这次不光能充,还能快充,最高功率有 22.5w 。不儿,这次的产品经理真的跟酷态科没关系吗? 以后果果用户出门玩,建议最好叫上用 Turbo 4 Pro 的好朋友,这样就不用借共享充电宝了。 在这块 7500 毫安时的电池上整了这么多花活儿,其实也不难看出红米对这手机的续航是很有信心的。咱也不跟它多废话,直接上一套 3 小时续航测试试试咸淡。 视频、购物、信息流外加游戏,每项半小时,最后红米 Turbo 4 Pro 剩余电量 78% ,相比 Turbo 4 多了 14% ,跟我们之前测过 7000 毫安时的真我 Neo7 SE 是一个水平,妥妥两天一充。 不得不说,这大就是好,好就是大。。。 不过这里托尼还是跟大伙儿多解释一嘴,虽然说看起来电池更大的 Turbo 4 Pro 续航成绩跟搭载天玑 8400 的 Neo7 SE 是一样的,但 Turbo 4 Pro 的处理器性能更强,耗电多一点也合理。 而且仔细看两台手机耗电量的差异, Turbo 4 Pro 在刷淘宝 + 网易云的耗电量要低一点,而打游戏的功耗要高一些,也基本验证了我们好朋友云飞前段时间测试 8s Gen 4 时得到的,低负载能效表现更好的结论。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平常不打游戏,红米 Turbo 4 Pro 的续航表现也许会更好。 影像方面咱们简单带过吧,因为这台红米 Turbo 4 Pro 搭载了祖传( 贬义 )的一套的影像系统,主摄还是我们的老朋友 LYT-600 , 5000 万像素、等效光圈 f1.5 ,外加一颗 800 万像素的超广角( 我都会背了 )。 给大家随便放点样张看看,这套系统还是偏向扫码,成像素质中规中矩,主打一个够用。如果下回 Turbo 系列还是这套系统,托尼就考虑不再测影像这一环节了,红米你懂我意思吧。 < 其余的配置红米倒也不含糊该给就给,8090 的 X 轴线性马达、90W 的快充、双扬声器、IP69 级的防尘防水,还补上了 Turbo 4 没有的 WiFi 7,虽说指纹还是短焦光学,但考虑到这个价位超声波指纹普及尚需时日,这倒也无伤大雅。 不过托尼在用的时候发现一个小细节,这次 Turbo 4 Pro 的电源 & 音量键都比较松垮手感一般,不知道是不是首批产品的公差问题。还记得上回托尼试 Turbo 4 的时候也发现了音量调节有延迟的 Bug ,这两代 Turbo 咋就都翻车都翻在同一个地方。。。 聊到价格, 1999 的起售价,叠加国补还能去到 1699 ,妥妥的红米 K80 平替啊。。。但托尼觉得,在 K 系列全面升档的背景下,Turbo 的 Pro 也不能光想着做平替,得拿出更多不一样的东西才能打动消费者。 总的来说,这次 Turbo 4 Pro 除了有不俗的性能、更强的续航之外,也把金属中框和玻璃背板都补上了。你看这注重起外观和用料的红米,确实跟以前那个为了极致性价比去砍用料、砍做工的红米不太一样了。。。 责任编辑:随心
小米澎湃OS宣布支持微信朋友圈发布实况照片 机型适配计划来了
快科技4月25日消息,日前,小米宣布,小米澎湃OS已支持微信朋友圈发布动态照片,同时公布支持微信朋友圈发布实况照片的机型适配计划。 以下机型已可体验: 小米15 Ultra、小米15 Pro、小米15、小米14 Ultra、小米14 Pro、小米14、小米13 Ultra、小米13 Pro、小米13、小米12S、小米MIX Fold 4、小米MIX Fold 3、小米MIX Flip、小米Civi 2、REDMI K80 Pro、REDMI K80、REDMI K70至尊版、REDMI K70 Pro、REDMI K70、REDMI Turbo 4 Pro、REDMI Turbo 4、REDMI Note 14 Pro、REDMI Note 13 Pro。 以下机型将陆续适配: 小米12S Ultra、小米12S Pro、小米12Pro天玑版、小米12 Pro、小米12、小米MIX Fold 2、小米Civi 4 Pro、小米Civi 3、小米Pad 7 Pro、小米Pad 7、小米Pad 6S Pro 12.4、小米Pad 6 Max 14、小米Pad 6 Pro、小米Pad 6、小米Pad 5 Pro 12.4、REDMI K70E、REDMI K60至尊版、REDMI K60 Pro、REDMI K60、REDMI K60E、REDMI K50至尊版、REDMI K50电竞版、REDMI K50、REDMI Turbo 3、REDMI Note 14 Pro+、REDMI Note 14 5G、REDMI Note 13 Pro+、REDMI Note 13 5G、REDMI Note 12 Pro、REDMI Note12Pro极速版、REDMI Note 12 Turbo、REDMI Note 12T Pro、REDMI Note 11T Pro+、REDMI Note 11T Pro。 微信近日宣布,安卓用户能在朋友圈发实况照片了,安卓机型正陆续接入中。 发布后,朋友圈图片将出现实况圈圈效果,点击左下角“实况”,照片就能动起来。 据了解,除小米外,vivo、荣耀、OPPO、真我、一加等品牌也宣布,旗下部分机型已陆续开启朋友圈发布实况照片功能推送。
消息称苹果iOS 19将为USB-C接口iPhone带来台前调度支持
IT之家 4 月 25 日消息,据爆料人 Majin Bu 透露,苹果公司即将发布的 iOS 19 系统将为配备 USB-C 接口的 iPhone 机型提供对台前调度功能的有限支持。 Majin Bu 在其博客中援引消息源称,当配备 USB-C 接口的 iPhone 连接到外部显示器时,用户将能够使用类似台前调度的界面,同时在屏幕上打开多个应用程序。然而,他同时指出,与 iPad 上的台前调度相比,iPhone 上的这一功能可能会有更多的限制。 目前,配备 USB-C 接口的 iPhone 机型包括所有 iPhone 15 系列及后续机型。配备闪电接口(Lightning)和 USB-C 接口的 iPhone 已经能够连接外部显示器,但仅支持基本的屏幕镜像功能,无法实现多任务操作。 iOS 19 的第一个开发者测试版预计将在 2025 年 6 月 9 日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主题演讲结束后推出,而面向普通用户的正式版更新预计将在 9 月发布。目前尚不清楚台前调度功能是否会在 iOS 19 的第一个测试版中提供,还是会在后续的软件更新周期中启用。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公司已经在其 Galaxy 智能手机上推出了类似的功能,名为 DeX,用户可以通过连接外部显示器实现类似桌面电脑的操作体验。 IT之家注意到,Majin Bu 在苹果相关的爆料方面有着参差不齐的记录,既有准确预测,也有失误的情况。他曾准确爆料 iPhone SE 的后续机型将被命名为 iPhone 16e,以及 Apple Watch Ultra 2 重新设计的米兰尼斯回环表带、iPhone 16 Pro 系列的沙漠钛金属色名称等信息。然而,他也曾错误地声称 iPhone 16e 将配备灵动岛而非刘海。
索尼公告PlayStation Plus预下架游戏清单
IT之家 4 月 25 日消息,游戏媒体 VGC 昨日(4 月 24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索尼公布了近期即将从 PlayStation Plus 订阅服务中下架的游戏名单,其中包括《GTA 5》等热门游戏,以及多款 PlayStation 独占游戏。 本次下架游戏清单中,不仅包含《侠盗猎车手 5》(GTA 5)等热门大作,还涵盖《抵抗:灭绝人类》、《抵抗 2》和《恶名昭彰:第二之子》等 PlayStation 独占游戏。 IT之家附上本次下架的游戏清单如下: 《侠盗猎车手 5》(GTA 5) 《Moto GP24》 《模拟人生 4: 扩展包-岛屿生活》 《抵抗:灭绝人类》 《抵抗 2》 《漫游迷你高尔夫》 《Synth Riders》 《捉鬼敢死队:幽灵勋爵冰冻帝国的崛起》 《历历在目》 《行尸走肉 VR 第一章:圣徒与罪人》 《行尸走肉 VR 第二章:圣徒与罪人》 《乐高漫威超级英雄 2》 《滞困:异星黎明》 《乐高大电影 2 游戏》 《幽灵行者》 《Ghost》 《收获日 2: 恶浪限定版》 《赤痕:夜之仪式》 《狂野星球之旅》 《传送门骑士》 《挺进地牢》 《蝙蝠侠阿卡姆骑士》 《恶名昭彰:第二之子》 其中最让人意外的是,玩家现阶段想要在现代游戏主机上,玩《抵抗》系列游戏,PlayStation Plus 是唯一途径。 PlayStation Plus 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包含 PS3、PS4 和 PS5 老游戏的目录。PS3 游戏需通过索尼的流媒体服务游玩,而 PS4 和 PS5 游戏则支持本地运行。然而,游戏列表常因许可问题或合同到期而调整,而妒堑游戏下架的情况却较为罕见。 与此同时,索尼确认加拿大地区的订阅价格将迎来第二次上涨。从 6 月 24 日起,12 个月订阅的费用将上调,Essential 档次年费增加 40 加元,Extra 档次增加 75 加元,Premium 档次增加 85 加元。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