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新一代奥迪 Q3 亮相,内外大变,但大家最在意的却是新拨杆
入门级价位的车型或许是令车企设计师相当头疼的存在,毕竟想要在成本、体验、配置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解法并不容易。 但各家车企向来对入门级车型却都相当重视,除了能够更好在年轻的潜在用户之中建立影响力之外,低价位的车型开发也能让车企在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积累经验。 奥迪 Q3 曾经就被称为「年轻人的第一台 BBA」,借助 A3 和 Q3,很多人第一次建立了对奥迪的品牌认知。 历经两代之后,奥迪 17 日在德国发布了第三代的 Q3 车型,在外观、内饰和配置方面都做了不少调整。 大连屏和新拨杆 新款 Q3在社交媒体上被讨论最激烈的部分是——全新设计的拨杆。 新款 Q3 采用了怀档设计,将原本位于中央扶手的换挡杆转移到了方向盘后面,原先的部位保留了启动按钮、音量旋钮以及电子手刹,余下的空间则分配给了两个杯架、一个无线充电面板和两个 USB 接口。 新的拨杆并不是我们熟悉的样式,新 Q3 上的拨杆采用了双层设计,左侧拨杆的第一层上面放置了一个旋钮,用来控制前后雨刷的频率,第二层则可以上下拨动来控制转向灯。 由于在上面集成了太多功能,所以这个拨杆也显得格外宽大。 新的怀档之外,新款 Q3 的内饰也更换成了奥迪 Q6 e-tron 同款的设计,采用了全液晶的 11.9 英寸的仪表盘和 12.8 英寸的触摸中控屏设计,只是从目前奥迪发布的图片来看,数字仪表盘周围的黑边区域似乎有些过大了。 我们还注意到,奥迪传统的原型方向盘被更换成了新的上下平底的方向盘,方向盘上的按钮也从实体按键变为了触摸按键,同时中控台也经过了重新设计,上面的出风口被移到了屏幕下方。 新一代的奥迪 Q3 在内饰材质上有所改进,不仅在前侧的车窗上首次配备了隔音玻璃,还使用了更多的柔软材质,包括由 100% 回收聚酯制成的布料,以及由回收尼龙纤维制成的天鹅绒地垫。 在座舱内的其他配置上,奥迪表示新款 Q3 将提供多种选择,比如「带有 300 个激光切割孔的发光门板」和 420W 的高级音响系统。融入 AI 大模型的奥迪语音助手和辅助驾驶系统也将以选配形式提供。 还是我们熟悉的「灯厂」 新款奥迪 Q3 采用了全新的外观设计,与现款的 Q3 大相径庭,我们多少能从它身上看到新款 A6 Avant 的一些影子。 奥迪在新的 Q3 上面使用了分体式大灯的设计,上部的日间行车灯变成了更为纤细的形状,主体的矩阵式 LED 大灯组则被隐藏在一块熏黑的深色玻璃后面。据奥迪介绍,这个新的前照灯组包含多达 25600 个微型 LED 灯组,每个灯组的大小差不多是人类头发粗细的一半。 奥迪还在这个灯组中增加了一些安全功能,诸如当驾驶者打转向灯准备变道时,如果目标车道有车辆,灯组将会投射出一些提示信息。 新款 Q3 的尾灯由上部的可变 OLED 灯组和下方的 LED 灯条组成,车主可以从六种样式中选择尾灯呈现的样式,四环尾标也变成了可以发光的样式。 除了灯组之外,现款 Q3 也在前脸和尾部使用了和 Q5L 相似的大尺寸的蜂窝状格栅和扩散器造型。 此外,S line 运动套件将为新款 Q3 提供独特的保险杠样式和哑光银的包围装饰。 在动力部分,新 Q3 的低配版本配备的是一台 1.5L 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和 7 速双离合变速箱,提供了 148 匹马力和 250 牛米的扭矩,其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关闭四个汽缸中的两个来节省油耗。高配的版本的 2.0L 发动机则可以产生 261 匹马力和 400 牛米扭矩,并搭配有 Quattro 四驱系统。 此外奥迪 Q3 还提供了一台插混版本,此版本在 1.5L 的发动机之外搭配了一块 19.7kWh 的电池,在 WLTP 工况下的纯电行驶里程约为 120 公里,两者结合提供了 268 匹马力和 400 牛米扭矩,和燃油车型不同的是,混动车型搭配的是 6 速的自动变速箱。 奥迪还介绍了他们在新 Q3 上使用的自适应悬架和双气门减震器带来了「更好的驾驶体验」以及「车身与悬架的连接会更顺畅」,高配车型上也新增了「平衡」和「越野+」两种模式。 在安全方面,奥迪在驾驶辅助系统上增加了注意力和疲劳警告功能,在极端情况下,新的紧急助手会接管车辆,并将其停在路边。 新款 Q3 将在今年 9 月正式在欧洲上市,预计在 26 年年内由一汽奥迪引入国内,作为参考,目前在售的新款 Q3 车型国内起售指导价为 25.18 万元,实际终端价格约为 15.7 万元。 自第一代推出以来,奥迪 Q3 全球销量已超过 200 万辆,是我们最畅销的车型之一,在我们的产品组合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奥迪 CEO 格诺特·多尔纳) 虽然目前国内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已接近 50%,但是 BBA 们的燃油车销量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少,奥迪目前在中国市场销量最好的车型是 A6L,5 月份销量为 13027 辆,Q5L 紧随其后,售出了 10982 辆,Q3 则售出了 2937 辆。奥迪 Q3 的主要竞争对手宝马 X1 5月份在国内的销量为 4780 辆,奔驰 GLA 和 GLB 加起来则售出了 3500 辆。
YC最新路演揭示AI创业生存法则:再不垂直,就是死
10年前的创投圈,如果创始团队拥有谷歌、Meta 的大厂技术光环,叠加每年 10% 的稳定增长,或许能轻松叩开投资机构的大门。而如今,这条法则正在失效。 当许多人还在称道“从0到1”的大模型“奇点”时刻,YC的风向已经悄然转入了一场更为务实的革命——在一个足够细分和垂直的成熟赛道中,用AI重塑工作流程,正在取代对通用技术的追逐,成为如今创业的生存法则。(注:我们将解决某个特定行业垂直工作流问题的初创企业归为垂类AI应用,将解决多个行业同一环节问题的AI应用归为水平通用AI应用) 这家成立20年,硅谷最大的加速器,经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繁荣,其已经累计孵化了超过3000家初创公司,其投资组合已超过8000亿美元的市值,在40多年历史的风险投资行业,有一半历史,都与这家孵化器息息相关,如今在股票市场上火爆的公司——Airbnb、Stripe、Dropbox等背后都有YC的影子,YC也被《纽约时报》誉为“硅谷的创新企业制造机”。 进入YC加速器的创始团队要进行三个月的项目培训,在培训期间,他们会接受YC的创业辅导和经验分享,例如,曾经参加YC训练营的创始人说,会让他们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的产品、或是会审查初创团队每周赚了多少钱。训练营最后一天被设置为路演日,YC每年有四次路演,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上周,YC刚刚结束其YC S25的路演,当生成式AI出现后,YC再次进入了全球风投的焦点,其每一届YC的项目路演都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能够参加这场路演的初创公司,成为了创投人手中炙手可热,反复研究的标的,只是,在生成式AI出现后的这几年时间,创业的逻辑每一年都不断发生变化。 虎嗅与亲临现场UpscaleX合伙人Alan Zong交流,并结合业内人士的观点,梳理了此次YC路演的关键信息: 1、 AI原生公司崛起:这两次YC项目路演中AI初创公司比例高,并皆为AI原生公司,迭代速度更快,几个月内搭建出团队,落地产品; 2、 垂类应用方向清晰:以前的项目是在多个行业里解决一个环节的问题。现在的创业公司敢于在一个业务线、一个行业里解决多个环节的问题; 3、 单纯技术背景不占优势,关键在于对于垂直业务的深度理解。 创业技术门槛降低,AI实现技术平权 “一些白手起家的超级年轻团队,年收入甚至可以在不到12个月里,年收入增长至1000万美元,甚至只需要不到10个人的团队。”YC的CEO Garry Tan不止一次在访谈中提及生成式AI下创业的新变化,相比之下,也只有上一波科技商业革命的代表——Airbnb,作为那一代最好的公司能够做到每周10%的增长。 当以Cursor、Windsurf等这些AI编码企业让氛围编码(Vibe Coding)如病毒一般在行业里传播,YC的初创公司中,就有四分之一的创业者正在通过氛围编码构建自己的理想产品。 氛围编码指的是,将代码生成的重担交给AI工具,开发者更多承担“架构师”的角色,只需关注高层次目标,而非代码细节。这与传统的“AI辅助编码”不同,开发者无需仔细审查和调整AI生成的代码。 这带来的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技术已经不再是门槛,真正的门槛成为了对垂直细分领域的深入理解。淘汰与竞争,围绕这场变化展开,谁能够在行业的毛细血管中扎得够深,方能在这场竞争中取胜。 更为明显的发生在2025年,根据风投机构UpHonest提供的数据,2023年YC一次创业营中垂类细分的AI赛道创业项目占比为19%,水平通用的AI赛道创业项目占到了49%,但到了今年,垂类细分赛道的AI创业项目则占比提高到了40%,水平通用的AI赛道创业项目仅为26%。 数据来源:YC官网、Uphonest Capital 制图:陈伊凡 对于亲临现场的Alan而言,和YC W25一样,这一次的AI浓度依然很高,不过创新风向更加明显。 尽管这一次也有不少初创项目在路演之前还在转换方向,这是每一期YC的特点,Alan表示,关键问题是创业团队是否有想好,如果一换再换,再融资就难了。在这届YC路演现场,投资人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一届垂直细分行业创业的认可度强,表现在很多项目很快完成融资。 不光是含AI浓度高,Alan发现,这一次的YC路演,几乎都是AI原生创业公司,他们在短时间内搭建起团队,完成产品落地。这也反映了此轮AI创业的窗口期越来越短,如果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产品落地并迅速形成收入,可能会面临淘汰。 不过,这些AI原生的公司,没有过去的包袱,一切组织形式、思维模式以及工作方法围绕AI而生,速度跑得比转型后的AI公司更快。 真正门槛在于理解垂直行业的痛点 “如果我们为之提供基础架构的软件类型,在很大程度上看起来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会变成一种商品。” 2022年,AI编码公司Codeium联合创始人Varun Mohan在面对以Transformer架构为主导的GPT等基础大模型兴起时做出了如上判断。这成为了其转型为AI编码公司——Codeium的动机。这家公司在今年4月被Open AI以30亿美金收购。 Mohan算是较早意识到这一变化的创始人。这个逻辑很简单,因为大模型的出现,让技术基础设施更加标准化,公司之间可以用同样的标准衡量。 不过现在,随着Codeium、Cursor等一众聚焦水平AI应用的公司跑出来并拿到了高估值,这些专注于提供通用基础技术服务的公司也变得更为标准化,留给初创企业的空间就没那么大了。 在Alan的观察下,当AI Agent尚未完全爆火时,许多创业者会延续原先的思路,针对综合应用方向进行创业,例如AI销售、AI设计、AI市场营销、AI办公、AI编码等。这是两年前AI赛道创业的特点,但如今,行业中能够跑出来的这类通用AI工具已经有了很高的估值,新进入者极难有机会,这也是这一次AI技术革命发展更快且更残酷的具象。 更多对于未来增长空间的想象,留给了成熟的垂直细分行业中,如何用AI改造流程。 在一个垂类客户那里赚更多的钱,意味着需要服务更多步骤和环节,这并不是服务很多不同行业里的很薄的需求,以至于业务扩展只能指望更多人使用。在Alan看来,垂直细分行业的服务等于可以解决一个业务流程里的不同环节,本质上可以代替小型团队。 在这次的YC路演上,有一家叫做Kirana AI的公司,这家公司为实体杂货店打造AI商店经理的产品,通过实时警报、数据分析,提高零售商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这家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是哈佛的校友,其中一位创始人Nicholas Sleeper的家族在美国缅因州经营了一家100年历史的杂货铺,他每天亲眼目睹父亲经历的各种运营杂货店的挑战。他发现,经营一家独立杂货店,利润微薄。例如,他们会因为缺货导致销售额损失增加,员工会因为在工作时滑倒等危险增加了店铺的责任风险,影响了销售额,微薄的利润又导致杂货店无法雇佣后台工作人员,而这些琐事又分散了门店经理在优先事项——客户服务上的注意力。 因此,Kirana AI的AI门店经理能够直接和杂货店的摄像头系统集成,用于全天候的盗窃检测、安全监控以及即时缺货通知——全天候盗窃检测会在有人穿过收银台后面的“禁区”或刷商品时,实时发出警报;安全监控能够自动发现滑倒和跌倒危险,以便商店在风险发生之前解决它们;AI门店经理提供货架和库存洞察——即时缺货通知,以保持产品水平优化;这家公司还提出,其将会很快引入代理工作流程来管理杂货商最繁琐的任务之一——查找竞争对手的价格。 另一个聚焦垂直细分行业的初创公司叫做Eloquent AI,这家公司是第一个专门为金融服务构建的AI运营商。 之前金融机构难以大规模使用AI代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监管环境,由于通用AI代理持续出现的幻觉问题、金融机构的合规风险以及一些重大工程要求组织行动的自动化,导致在金融科技领域很难实现大规模全流程的AI代理。Eloquent AI不依赖API,其能够将AI直接连接到客户的数据库、支持平台等;能够实现快速部署,通过多模式技术观察团队的SOP,并进行学习;能够将复杂的多方工作流程自动化。 当AI真正能够代替一个团队解决问题时,想象空间就不一样了。不同于SaaS,针对一层需求所赚的订阅费,垂直行业的AI代理解决的是原本需要多位员工才能完成的需求,客户价值翻倍。Alan告诉虎嗅,如果一家瞄准诉讼行业的AI,能够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赚取的就不仅是订阅费,而是律师费。 结语 Garry Tan在一次访谈中提及,一家YC的初创,提供医疗账单服务,其联合创始人为了深入了解医疗账单员行业,在社交网络上找到了一份医疗账单员的工作。要是想吃这碗饭,首先要先成为这个行业的人。 这很可能是未来公司的形态,基于Cursor、Windsurf等这些人工智能的编码平台,结合某个行业的痛点和know-how,单纯具备强技术背景的初创团队或许不会再像过去一样那么吃香了。 不过,新的挑战仍然随之而来,当AI代理开始在解决不同环节的问题时,面临的是不同行业数据的打通,一个开放的商业环境和数据流通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
特朗普做手机了,产品跟罗永浩的撞名
作者 | 云鹏 编辑 | 心缘 特朗普做手机了!名字是T1 Phone,不是老罗的锤子T1,是特朗普的T1。 智东西6月17日消息,就在刚刚,美国特朗普集团官宣了一则“炸裂”消息:其旗下的特朗普移动(Trump Mobile)要进军手机市场,并计划发布一款名为T1 Phone的手机,而且还要做配套的5G网络套餐服务T1 Mobile。 手机预计会在8月正式发布,现在已经开始预售,价格是499美元(约合人民币3583元),相比之下,苹果iPhone 16在北美的官方起售价为799美元。 5G网络套餐今天已经正式发布,主推款名为“The 47 Plan”,每个月“仅需”47.45美元(约合人民币340元),无限通话、短信和流量,还支持100多个国家的免费国际电话。 根据官方给出的外观图,T1 Phone会有一个金色版本,背后三摄与iPhone的三摄排列十分类似,背面印着“T1”和美国国旗。有一说一,这个造型配合金色拉丝背板,着实有点“8848”即视感。 官方新闻中提到,T1 Phone为性能而设计(engineered for performance),并且“自豪地”在美国本土设计和制造。 不过海外知名分析师Max Weinbach爆料称,这款手机可能是由闻泰科技工厂代工,目前闻泰科技ODM业务已经被立讯精密收购,包括嘉兴、无锡和昆明的工厂。 当然,即使T1 Phone真的如官方所说,是在美国设计和组装,其零部件也必然有来自中国供应链的部分。 配置方面,官网还透露一些参数信息:6.8英寸的AMOLED打孔屏、120Hz刷新率、5000万像素主摄、5000mAh电池、指纹识别和AI人脸解锁。 存储规格方面,其搭载了12GB内存、256GB闪存,支持拓展存储卡。接口方面,其支持Type-C接口和当下市场中已经极为罕见的3.5mm耳机接口。手机操作系统为Android 15。 从硬件配置来看,特朗普的第一部手机并无亮点,几乎都是供应链成熟方案。 根据官方消息,5G网络服务由特朗普的大儿子(Donald Trump Jr.)和二儿子(Eric Trump)亲自带队推出,主要服务对象是美国军人及其家属,目的是让军人在海外服役时能与国内的家人时刻保持联系。 特朗普移动会通过美国三大主流运营商提供5G服务,“The 47 Plan”是其当前的主推套餐产品,套餐包括: ·不限量的通话、短信和流量; ·完整的设备保护; ·通过Drive America提供7×24小时的道路救援服务; ·远程医疗服务,包括虚拟医疗护理、心理健康支持,以及处方药的订购和配送; ·对海外100多个国家的免费国际电话,包括许多拥有美国军事基地的国家; ·没有合同,没有信用检查; 官方新闻中还特别提到一点:特朗普移动服务的客服都是真人。 使用方式上,这个套餐可以通过eSIM或者实体SIM卡的形式激活,支持大部分主流智能手机。 消息一出,海外网友纷纷发来段子“祝贺”。 一位纽约时报科技记者在X平台发文: WWDC 2028:trumpOS的UI界面用液态玻璃(美国制造)重新设计。 美国风投公司PracticalVC创始人在X平台发文: 这是顶级诈骗,此前(特朗普)还对其他手机公司威胁要征收关税。 特朗普一边将关税大棒挥向手机巨头,一边自立山头大推“美国制造”手机,着实玩得一手好牌。 一些海外知名博主的吐槽引起网友频频点赞: 还有网友看到特朗普要发手机后连忙召唤Grok求证真伪,Grok给出明确答案:真的。 结语:特朗普做手机,难掀水花 从手机配置、价格和套餐定位来看,特朗普的T1 Phone似乎并不是一部面向普通大众的手机,更像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机型,其能有怎样的销量表现还有待观察。 基于当前美国手机市场长期稳定的市场格局,新品牌极难生存,特朗普手机很可能会是“昙花一现”。当然,特朗普的行为或主要为期政治目标服务,做手机不是目的,是手段。
特朗普的“智商税”手机代号 T1,是镰刀也是锤子
2025年6月17号,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商业帝国揭开了其迄今为止最大胆产品的面纱——一部名为“特朗普一号”(Trump One,T1)的智能手机。这并非简单的通讯工具,它被誉为“爱国者的数字堡垒”,一部为“真正美国人”量身打造的设备,旨在从“觉醒派科技巨头”手中夺回数字主权。 这款T1手机从设计语言到内置功能,无不散发着浓郁的特朗普个人风格: 标志性设计:手机外观配色采用高对比度的纯金色,背面镶嵌着一枚熠熠生辉的美国国旗和T1手机图标。开机屏幕被设计成显眼的MAGA,每一次点亮屏幕,都仿佛在重温一次竞选集会的激情。而且采用和iPhone如出一辙的三摄像头设计,乍一看以为是山寨苹果的老年三防手机。 “真理”生态系统:手机预装了“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作为默认社交媒体。这是特朗普在被主流平台封禁后自己成立的社交媒体公司。特朗普一号智能手机还内置了“反审查”浏览器,据称可以“穿透主流媒体的谎言迷雾”。其默认铃声更是收录了特朗普的经典语录,从You're Fired!到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确保用户在人群中独树一帜。 专属网络:T1手机将独家绑定并运行在新推出的“特朗普移动”(Trump Mobile)网络上。宣传中称,这是一个“为自由而生”的5G网络,保证“爱国者的声音永远不会被静音”。 但是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移动”网络实际上是一个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它并没有自己的物理基站,而是通过租赁AT&T或Verizon等传统电信巨头的网络来提供服务。这意味着,当T1手机的用户在享受“无审查”通信时,其数据流依旧奔跑在那些被特朗普本人时常抨击的“深层政府”和“主流企业”的基础设施之上。 T1手机的售价高达499美元,远超市场主流旗舰机型,且必须捆绑每月最47.45美元的“特朗普移动”套餐。除了传统的通信服务外,这个套餐还包括通过手机享受远程医疗服务,为汽车提供道路救援,还能向全球100个国家无限发送短信。 这个价格致敬了特朗普即是第45届总统,也是第47届总统。 美国消费者每年购买超过6000万部智能手机,但几乎所有这些设备都是在国外生产的,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以及新兴的印度和越南。 美国的移动网络市场由Verizon、AT&T和T-Mobile这三大全国运营商主导,它们共同占据了超过95%的无线市场份额。这些公司运营着大规模、资本密集的基础设施,并为数千万用户提供各种捆绑服务。 T1手机的绝妙之处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将“割韭菜”这件事从一次性买卖升级为了一项可持续的、高利润的订阅服务。过去,你买一顶MAGA帽子,交易就结束了。现在,你买一部T1手机,这仅仅是开始。你每个月都需要为这份“信仰”支付网络服务费,否则你那价值499美元的“爱国砖块”就只能当镇纸用。 这才是“特朗普经济学”的精髓:将情感认同,转化为长期负债。 这款手机的核心卖点并非技术创新,而是“身份隔离”。它不是在和苹果、三星竞争,它是在为用户提供一个逃离现实、拥抱“另类现实”的昂贵工具。它的用户购买的不是更快的处理器或更高清的摄像头,而是一种“被认证”的感觉——我是特朗普的人,我用的东西和你们这些“主流精英”不一样。 T1手机的所谓“反审查”,更像是一个行为艺术般的笑话。它依赖于它声称要反抗的系统才能运作,这本身就是对“独立”一词最大的讽刺。 它就像一个宣称要推翻农场主的鸡,却依然每天等着农场主撒下的饲料。但没关系,重要的是购买它的信徒们相信了这个故事。他们在使用手机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对抗全世界的虚幻悲壮感,而账单上的数字,就是为这场幻觉付出的门票。 纵观全局,T1手机的推出,是特朗普将其支持者彻底“资产化”的关键一步。他不再满足于让他们捐款、购买周边,而是要将他们最核心的日常行为——通讯和信息获取——也牢牢掌控在自己的商业版图之内。 这不再仅仅是收割“爱国韭菜”,这是在建造一个“韭菜生态农场”。在这个农场里,T1手机是那把金色的镰刀,而“特朗普移动”网络则是灌溉系统,确保韭菜们能持续生长,以便被反复收割。 最终,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声依然响亮,但最先被这套体系变得“再次伟大”的,只有特朗普的商业帝国和他的家族财富。这或许,才是这位商业奇才心中,最真实的“美国梦”。
长安马自达EZ-60中型SUV将于9月底上市:纯电增程双动力、可选电子外后视镜
IT之家 6 月 17 日消息,长安马自达宣布旗下 EZ-60 中型 SUV 将于 9 月底上市,该车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系统可选,目前已在长安马自达官网及其 App 开启小订。 外观方面,该车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车型前脸均采用封闭式设计,并配备有可发光的车标,车辆匹配隐藏式门把手,可选电子外后视镜,前后轮眉以及车门下边缘使用亮黑色材质包裹,带有“MAZDA”英文标识。车尾带有贯穿式尾灯组和后扰流板,匹配 21 英寸轮毂。 座舱方面,该车配备 26.45 英寸 5K 一体式大屏,搭载双辐式平底方向盘,采用怀挡式换挡机构,拥有 L2 级组合驾驶辅助,配备 5 个高清摄像头 + 5 个毫米波雷达 + 12 个超声波雷达,号称可实现 6 类核心目标物和车周环境的精准感知。 内饰细节方面,该车内置 7.1.4 杜比全景声的 23 扬声器,提供通风 / 加热 / 按摩以及头枕音响配置。其中主驾座椅具备 16 向电动调节,副驾座椅具备 14 向电动调节,支持电动腰托和电动腿托功能。 规格方面,IT之家获悉该车尺寸为 4850x1935x1620mm,轴距为 2902mm,其中纯电版搭载单电机纯电动力系统,最大功率 190kW,配备中创新航的磷酸铁锂蓄电池组。增程版车型搭载 1.5 升增程器,最大功率为 72 千瓦,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 190 千瓦。匹配容量为 31.73 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组,纯电续航里程为 160 公里(测试工况未知)。
25%关税给自己豁免!特朗普推 499美元 “黄金手机”
周一上午,特朗普集团宣布将很快推出新的无线服务 “特朗普移动”(Trump Mobile),并配套推出一款售价 499 美元的金色智能手机。但这一切似乎都不太合理。 需要明确的是,特朗普家族并非唯一涉足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的名人 —— 这是一种常见模式,小型运营商借助其他大网络的基础设施以不同品牌运营。甚至连 SmartLess 播客的主持人都有自己的 MVNO。但越是深入了解特朗普的手机套餐和智能手机,你可能就越困惑。 T1 手机究竟是什么? “特朗普移动” 官网宣传了 “T1 手机”,并列出了一系列看似与低端安卓手机相符的规格,包括 12GB 内存、256GB 内置存储、USB-C 充电等。(“主要功能” 部分还提到 “5000mAh 长寿命相机”—— 这显然是笔误,应为 “电池”,细节错误可见一斑。)此外,它是金色的,非常非常金。 通常这类情况是公司给所谓的“白标安卓手机” 换个新品牌,这里可能也是如此,但有两个疑点:首先,官网的手机图片似乎是渲染图 —— 相机没有传感器,镜头排列混乱,正面显示了音量键和电源键,背面却没有;其次,官网另一部分展示的图片疑似 iPhone 的渲染图。 如果你今天购买 T1 智能手机(是的,现在可以预订),送到你家的实物几乎肯定与官网图片不符。 另一大疑点:官网称 T1 “自豪地在美国设计和制造”,但…… T1 智能手机真的在美国制造吗? 新闻稿中确实这样宣称,但实际上这似乎不太可能。目前已知唯一一款宣称完全在美国制造的智能手机是 Purism 的 “自由手机”(Liberty Phone),售价 2000 美元,且采用定制生产流程。而特朗普集团要从零建立美国本土智能手机制造体系,并在 8 月前(据称为上市时间)交付 499 美元的手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别只听我们说。周一,埃里克・特朗普在接受右翼人士本尼・约翰逊采访时澄清,这一说法是“愿景式” 的。“最终所有手机都能在美国制造,” 他说。他和弟弟小唐纳德・特朗普均称,该公司位于圣路易斯的客服中心是其主要的 “美国关联”。 它将搭载什么处理器? 这是少数未列出却至关重要的规格之一,尤其关系到“到底是谁在生产这款手机” 的问题。 特朗普移动使用哪家网络? 新闻稿称其与“三大主流运营商” 合作,推测是 AT&T、威瑞森(Verizon)和 T-Mobile。但三大运营商均未回应与特朗普移动合作细节的问询。该公司的用户协议页面仅提到 “Trumpmobile.com由 Liberty Mobile Wireless LLC 提供支持”。事实上,特朗普移动 “未经授权使用无限服务套餐” 的条款完全照搬了 Liberty Mobile 的用户协议,只是将全文中的 “Liberty Mobile” 替换为 “Trumpmobile.com”。 目前完全不清楚从特朗普移动购买的服务究竟是什么。Liberty Mobile 似乎最多只提供 4G LTE 网络,因此若按用户协议所述,Liberty Mobile 是其唯一供应商,那么它能否兑现 5G 速度的承诺就存疑了。也有可能 Liberty Mobile 只是无辜 “躺枪”,特朗普移动只是借用了其用户协议条款。 更混乱的是,特朗普移动的覆盖地图似乎嵌入了 Ultra Mobile 的覆盖图 ——Ultra Mobile 是 T-Mobile 旗下的 MVNO,运行在 T-Mobile 的 5G 网络上。Liberty Mobile 未回应置评请求,其 FAQ 页面也仅是占位文本;Ultra Mobile 同样未回应。 T1 手机真的能实现 “生物识别扫描” 吗? T1 手机列出的一项惊人功能是 “生物识别扫描”,支持非接触式血压和心率监测。这似乎与 Doctegrity 应用提供的 “LifeVitals” 功能相关。事实上,特朗普媒体的远程医疗服务似乎完全通过 Doctegrity 应用实现,而该应用也可在其他智能手机上使用。Doctegrity 的个人套餐每月 29 美元起,因此若特朗普移动 47.45 美元的套餐包含此服务,那确实很划算;但如果仍需额外付费,就很难理解特朗普移动在宣传什么了。Doctegrity 未回应置评请求。 特朗普提议的智能手机关税会适用于特朗普移动吗? 唐纳德・特朗普曾威胁最早本月对所有非美国制造的智能手机征收 25% 关税。一名客服代表告诉《连线》杂志,特朗普移动的手机不受影响,但这与特朗普之子们的表态矛盾 —— 他们似乎承认该手机至少初期将在海外制造。 隐私政策是怎么回事? 特朗普移动的隐私政策允许其收集用户搜索、网页浏览、设备和位置数据用于“AI 系统”,还称过去 12 个月已收集(过去式)“完整账户凭证” 和 “邮件、电子邮件或短信内容”。这些表述并非原创:凭证部分似乎借用了特朗普集团的条款,而数据收集部分则与 Neuro-Somatic Intelligence、Lumifi 等公司的隐私政策完全一致。尽管这些内容是 “复制粘贴” 的,但这不代表其侵犯性会降低。 能退款吗? 事实上,这个问题我们有答案—— 还是来自特朗普移动的用户协议:绝对不能。
奇瑞星途星纪元ET露营版SUV车型明日上市,新增车顶平台、拖车钩等配置
IT之家 6 月 17 日消息,奇瑞星途宣布旗下星途星纪元 ET 露营版车型将于明天(6 月 18 日)下午 3 点的发布会中上市,参考官图,该车预计将在现款车型基础上增加拖车钩等硬件,目前该车定价暂不知悉,作为比较,目前在售的 2025 款星途星纪元 ET 官方指导价区间为 17.28 万-30.18 万元。 参考官图,该车主要提供车顶平台、拖车钩、拖车取电口等拖挂硬件,其他方面和标准版星途星纪元 ET 相同。 回顾标准版星途星纪元 ET 车型,系列车型提供纯电和增程动力,使用封闭式前脸,提供分体式前灯组、贯穿式 LED 灯带。车身使用隐藏式车门把手,车顶配备 126 线激光雷达,同时带有透光天幕。 座舱方面,系列车型配备 15.6 英寸悬浮式中控屏以及 10.25 英寸悬浮式仪表盘,采用双英伟达 DRIVE ORIN 芯片,算力达到 508TOPS,搭载星途猎影智驾系统,标配城市领航功能。 规格方面,IT之家获悉系列车型长宽高分别为 4955x1975x1698 毫米,轴距为 3000 毫米。提供纯电、增程两种动力类型。纯电版可选单电机和双电机车型,单电机车型最大功率 230 千瓦,双电机车型综合功率 413 千瓦,匹配 77 千瓦时和 100 千瓦时电池组,对应 CLTC 续航里程为 625 公里、760 公里和 655 公里(四驱)。
2025年Q1中国车企销售费用排名:小米超比亚迪居第一
根据机构最新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中国自主品牌主机厂销售费用排名,小米集团以72.0亿元的销售费用位居榜首,比亚迪和蔚来汽车分别以61.8亿元和44.0亿元紧随其后。 小米汽车 如图,本次排名共涉及17家中国自主品牌主机厂,其中小米集团、比亚迪、蔚来汽车位列前三,销售费用均超过40亿元。上汽集团、吉利汽车、赛力斯等车企也表现出较高的销售投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车企销售费用差异显著,排名第一的小米集团大约是排名最后的江铃汽车的34倍。 比亚迪 智车派注意到,从销售费用和市场策略来看,上榜车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高投入新兴品牌:以小米集团、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为代表,这些车企通常处于市场扩张期,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和产品研发。它们的销售费用占比普遍较高,如赛力斯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13.9%。 传统车企转型: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车企在转型过程中,销售费用投入也较大。这些车企在保持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需要平衡新旧业务的资源分配。 稳健发展型: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车企销售费用相对稳健,它们似乎更注重市场渗透和品牌忠诚度的提升,而非盲目扩张。 排名变化方面,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部分车企的排名有所变化,如蔚来汽车上升了3名,长城汽车和小鹏汽车均上升了2名。
刚刚,豆包AI播客上线:8万字文档秒变节目,语气词和停顿都像人
作者 | 陈骏达 编辑 | 心缘 6月17日报道,今天,豆包电脑版和网页版全量上线了AI播客功能。用户上传PDF或网页链接后,可一键生成双人对话的播客节目。 上线后,智东西第一时间对豆包AI播客功能进行了体验。实测中,豆包能将8万词英文文档在3秒内生成为播客节目,用户可在对话界面收听播客,收听的同时,豆包会并行生成后续内容。 豆包交付的AI播客节目以男女双人对谈的形式进行,能对用户上传的网页、文件等进行深度改造,使其更适合听众消费。 AI播客对谈的节奏流畅自然,还会有大量的语气词、附和、停顿,这很好地模拟了真人博客中的口语习惯,有效提升了拟人程度。智东西还了解到,这两个声音是由字节与专业播客创作者联手打造的。 不过,在实测中,我们也发现了豆包AI播客当前存在的部分问题。例如,其生成节目的信息密度并不高,且含有大量重复的句式和语气词,在长时间收听后,用户可能会觉得有些单调。 日前,智东西曾与字节跳动语音中台负责人郑炜明进行交流,他向智东西透露,未来,豆包AI播客的收听体验会进一步丰富,不会只有简单的承接,还能有观点的交流与碰撞。团队已经在开发不同风格的音色,探索音色克隆、风格定制等功能,语种范围也会扩展至中文之外。 先前,豆包·AI播客模型已在字节旗下的AI Agent平台扣子空间上线,并支持一句话生成播客的功能,可自主查找相关话题,输出播客。 一、8万词PDF文件秒出播客,还能自主给节目“划重点” 豆包AI播客功能的入口放在了输入框下方,点击进入后,会跳转出两个选项。用户既可上传文件,也可将网页发送给豆包。不过,目前豆包AI播客仅支持PDF文件的上传。 首先来听听生成效果。智东西将一份8万余词、共140页的起诉书上传给豆包,在花费数秒钟解析文件后,豆包立刻返回了可供收听播客的播放器和一张播客封面图,完整生成一档播客的时间大约在1-2分钟,用户可以边听边等,不影响收听体验。 实测多个案例后,智东西发现豆包生成的AI播客基本遵循了一个特定的模式——女主持人负责控制播客的节奏、提问等,男主持人负责主要内容的讲述。 豆包AI播客所生成的节目的语言风格较为口语化,在收听过程中完全感受不到原文件中正式甚至有些拗口的表达。尽管智东西上传的是一份英文文件,也没有明显的翻译腔。 具体的收听体验层面,可以听到AI主播们会通过调整语速等方式来强调重点信息。 也会使用一些语气词和包含情感的评价,这加强了播客的“真人感”。 在网页转播客场景,豆包AI播客能交付不错的结果,不会受到网页上无关信息的影响,基本可以准确反映网页主要内容。 在智东西先前参与的内测中,豆包还会在网页地址栏右侧提供“网页播客”的入口,不过在公测版本中,这一功能尚未上线。 二、可定制性、信息密度仍有提升空间,未来或扩展多人对谈、单口播客 目前豆包AI播客功能的提示词是固定的,用户无法给出播客制作的更具体建议,在可定制化程度上还有些提升空间。系统提示词很简单,就是“生成播客”。 用户暂时也无法直接导出豆包AI播客的生成结果。有需要下载播客的用户可以移步“扣子空间”进行体验,在这一应用中,豆包AI播客及其封面都可导出,还能看到具体的逐字稿。 智东西用不同长度的文本测试了豆包生成的AI播客时长。最终,其生成的节目最长不会超过10分钟,大多集中在5分钟左右。这导致了一些问题:当用户上传高信息量长文档时,可能会被过度压缩和省略;上传简短的内容时,豆包也会煞有介事的讲上两三分钟。 在第一部分的测试案例中,长文档中后半部分内容便被完全省略了。在下方案例中,智东西将一篇数百字的快讯发送给了豆包,由于原本的信息量不大,最终其生成结果也略显单薄。大量语气词、口语化表述和模式化问答的存在,导致信息密度有待提高。 ▲快讯原文 此外,豆包中提供的AI播客功能并不能对材料中的已有话题进行补充,提供背景信息,这可能导致播客在内容深度和广度方面有所欠缺。 结语:AI播客已成热门赛道 近期,AI播客已经成为业内一条相对小众、但获得诸多企业押注的赛道。除了字节的豆包AI播客之外,前段时间,国内头部播客平台小宇宙已经利用MiniMax的语音技术,内测了外语播客一键转中文收听功能。海外的谷歌NotebookLM生成播客功能更是收获一批忠实用户。 中国拥有全球增长最快的播客市场。2025年,中文播客听众的数量预计将突破1.5亿。AI播客有望通过给创作者提供便利、给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收听选择,进一步释放这一市场的潜力。 我们也让豆包将这篇文章转为了播客,一起来听听最终的效果吧。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