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天授集团全力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视化解金融风险为己任
315质量宣言 天授集团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宗旨,切实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实体经济、化解金融风险为己任,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纾危解困的得力助手,成立至今先后斩获“2023中国特殊资产运营标杆企业奖”、“2023年值得托付资产管理机构奖”、“2023年度卓越资产管理机构”、“2023年度(行业)十大标杆品牌”、“2023经济十大新领军企业”等重磅奖项。” 全面统筹发展与控制风险。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化险是天授集团的长期特色发展战略,提高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的反应速度,不断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项目评级、风险限额和风险预警工具对风险苗头提前预警、有效追踪、及时干预。 授予天赋,行稳致远作为企业理念。天授集团通过专业的资产管理,助力客户在投资领域行稳致远,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切实扎根金融行业,助推金融生态健康,不为追求短期的成果,而更要永续经营,根深叶茂。 天授集团专注于不良资产和特殊机会领域的投资及管理。在募资和投资的双轮驱动下,在“廉洁、专业、极致、责任”价值观的引领下,实现资金与资产的深度结合,切实通过深耕特殊机会投资领域,为客户挖掘潜在的投资机遇,确保投资的稳健性和长期持续性。 未来,天授集团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整合多方资源,多层次探索行业创新合作共赢模式发挥整体协同优势,共建共享特殊资产行业良性互动生态圈。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将继续深耕和服务实体经济、化解金融风险,为企业,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优化股权结构 鼎龙股份拟收购柔显科技12%股权
实习记者 李渡  3月15日,鼎龙股份(300054)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使用自有资金购买控股子公司武汉柔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显科技”)部分少数股东持有的共计12%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鼎龙股份持有柔显科技的股权比例将上升至82%。 鼎龙股份创立于2000年,2010年创业板上市,是一家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及打印复印通用耗材研发、生产及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鼎龙股份投资成立柔显科技作为公司半导体显示材料业务的经营主体。目前,鼎龙股份持有柔显科技70%股权。 鼎龙股份方面表示,目前,OLED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较为旺盛。柔显科技在显示材料行业深耕多年,近三年其营业收入实现连续大幅增长,已有黄色聚酰亚胺浆料(YPI)、光敏聚酰亚胺浆料(PSPI)和薄膜封装材料(TFE-INK)三款产品进入加速放量阶段。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柔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311万元(未经审计),而2023年1月至10月,柔显科技即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未经审计)。鼎龙股份方面认为:“未来柔显科技营业收入如继续保持大幅增长趋势,则其未来盈利能力及盈利规模有望得到逐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优化柔显科技的股权结构和资产结构,提高经营决策效率,鼎龙股份计划收购柔显科技部分少数股东持有的共计12%股权。 根据交易方案的设计,上市公司鼎龙股份拟参考柔显科技于2022年4月实施的最近一轮4.676亿元的投后估值,按照每股对应估值为7.85元的价格使用自有资金购买控股子公司柔显科技的部分少数股东股权,其中:收购曲水鼎龙泰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柔显科技6.83%股权,收购价格为3,194.95万元;收购李文超先生持有的柔显科技5.17%股权,收购价格为2,417.09万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鼎龙股份持有柔显科技的股权比例由70%变更为82%,柔显科技仍属于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曲水泰豪退出;李文超先生持有柔显科技的股权比例由11.17%变更为6%。 鼎龙股份方面表示,本次交易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对柔显科技的控制力,提高管理效率及公司治理水平。
甘肃银行:聚焦新市民群体 保护消费者权益
新市民作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及城市发展的“新血液”,已成为社会消费的“新力量”、金融服务的“新蓝海”。做好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时代发展赋予金融机构的重要任务。 甘肃银行员工向客户答疑解惑 2023年以来,甘肃银行把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新市民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在机构设计、制度建设、知识宣教等方面全面推进,用心用情大力解决金融消费者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实际行动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有温度的消保服务,为金融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金融宣传为引领 让消保理念深入人心 金融知识宣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金融消费氛围,让消保理念深入人心。围绕“3·15”活动主题,甘肃银行将新市民营销服务与普及金融服务知识基础工作结合起来,以全员营销、上门服务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宣教活动,不断加大金融知识及金融产品普及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线上+线下”,消保活动点面结合。在线下,甘肃银行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全行开展金融教育宣传,以“权利、责任、风险”和“共筑诚信消费环境提振金融消费信心”为主题,先后指导19家分支机构立足营业网点,走进社区、学校、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切实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树立“甘肃银行 甘肃人民自己的银行”这一响亮品牌。在线上,建立金融知识公众宣传与教育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设计制作通俗性、趣味性的宣传材料,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发布,进一步扩大宣传受众面和影响力,让消费者了解消保知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有效防范各类金融诈骗,切实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新市民普遍偏好的短视频平台,甘肃银行通过提供反电信诈骗、存款保险、个人征信保护、消费者八大权益、理财产品购买及风险提示等方面的知识,让新市民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培训+检查”,管理水平提质升级。为让消保“因子”植入全员“血脉”,甘肃银行开展了全方位的消保培训。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通过政策制度解读、分享专业银行优秀经验、解析监管通报及风险案例等方式,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和服务管理人员、基层业务层人员、消保岗位人员开展专题培训500余人次,内容涵盖监管政策、消保新规、纠纷处理技巧及消保审查等内容,提高了各级消保工作人员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监管要求、制度规定、行为规范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对19家分支机构及抽取的50家营业网点,组织开展了全方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检查工作,内容包括重点业务和服务管理、营业机构信息公示、个人信息保护、投诉处理、教育宣传、内部培训、消保审查、消保考核等方面。通过以查促改,进而全面提升消保工作水平。 以“金融为民”为核心 让“人民金融”底色更足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坚持“金融为民”是金融工作的本色。甘肃银行始终坚持把“服务实体保障民生”摆在突出的位置,围绕消费者住房、教育、创业等领域的金融需求,结合业务发展实际,不断丰富信贷产品、调整贷款政策、优化贷款方式,通过实施“信贷工厂”业务模式,开辟绿色办理通道,全面落实消费者“见一次面、签一次字、跑一次路”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便利性、可得性。 为助力新市民群体“住有所居”,甘肃银行根据相关政策调整首套住房首付最低比例为20%,贷款人年龄加贷款期限最大可至75周岁。同时,各分支机构主动对接区域内各楼盘及相关部门,加快新市民住房贷款办理进度,真正帮助新市民创业安家。 紧盯新市民“居有所安”。甘肃银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持续完善金融服务,提供省内物业费、暖气费、学杂费、话费、电费、加油卡充值和水费缴纳服务等。通过丰富生活缴费场景,持续扩充便民服务应用场景,完善实时缴税、交通罚款、非税代缴等服务功能,为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带来便利。此外,为进一步增强服务新市民的广度和深度,甘肃银行积极拓展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缴纳服务,聚焦群体实际需求,推出电子医保卡、住房公积金查询、住宅维修基金缴存等服务。 针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甘肃银行安排专题会议深入研究新市民各类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特点,量身打造特色信贷产品,采取灵活调查方式,结合客户微信、支付宝等常用账户流水综合分析家庭收入及还款能力,在不降低门槛的情况下,灵活解决新市民贷款准入时的“疑难杂症”。 以科技赋能为引擎 让消保服务提质升级 近年来,甘肃银行将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不断完善、优化金融服务场景建设,将科技金融引入业务发展各领域,致力于用更好的金融科技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赋能新业态,消费环境更安心。为营造安心、舒心、放心的消费环境,甘肃银行客服中心上线智能导航、智能文本、智能外呼平台以及远程视频银行等线上服务系统,服务渠道及服务方式更加多元,服务半径进一步扩大,客户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有效解决了异地社保卡客户激活难、对公开户上门尽调人力成本高且效率低等业务痛点问题。截至目前,甘肃银行已实现法人意愿核实、个人信息维护、社保卡激活、交易密码修改、企业开户尽职调查以及非柜面业务管控解除等多个业务场景,客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激活新功能,金融服务更惠民。为创建优质服务渠道,提升自助渠道服务水平及服务体验,甘肃银行上线手机银行、智能柜台、自助设备颐年版。通过突出常用功能菜单、简洁页面配色、加上“化繁为简”的操作流程、将图标进行加大处理、文字按键进行高对比度设计,全方位解决老年客户“找不到、看不清”的问题。同时,新增智能语音功能和指纹登录、支付功能,引导客户通过智能语音服务进行功能搜索、转账、话费缴纳等多种服务,提升手机银行无障碍服务功能。 点燃新引擎,资产管理更有效。银行卡可免年费、工本费、小额账户管理费;“城市印象”信用卡权益丰富,用户可享受多种优惠政策;通过资产配置,为个人闲置资金提供资金保值增值服务;提供起点低、风险低、收益高、期限多的存款理财产品……为给新市民群体提供丰富的各类个人业务服务,甘肃银行在降低客户资金成本的同时,多渠道帮助客户实现资金稳健增值。 以信息保护为抓手 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当前,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营造良好金融消费环境及行业发展环境,已成为金融行业不容忽视的发展重点。多年来,甘肃银行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推进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切实扎牢个人信息保护的篱笆墙,为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撑起一把保护伞。 系统优化,严格监管。为保证用户数据安全,甘肃银行严格落实监管制度要求,优化自助设备客户信息保护规则,将自助设备端所采集的客户信息及账务流水等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保存并永久保存;加强客户凭证电子信息管理,设置凭证查阅权限,规范业务人员操作;强化电子数据安全,实现所有外部数据交互均通过专线进行数据传输,互联网数据通过国密方式进行加密加签处理,所有原始数据均留存行内;通过行内数据总线,实现交互数据的统一传输、统一管理、统一监测,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多方联动,防范电诈。为牢牢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甘肃银行投产上线“准实时账户风险预警”,实现账户全渠道资金交易行为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深入研究涉案特征,结合公安部门下发的风控模型入库及触发条件,持续优化模型,筑牢防范电信诈骗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风控防范体系,利用大数据平台、反欺诈平台、运营风险监测平台等,充分分析客户的可疑操作,与公安部门一体化联动,有效防范客户遭受电信诈骗,切实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事关千家万户。今后,甘肃银行将秉持普惠大众的情怀,坚定“金融为民”信念,坚持办实办好一系列金融为民实事,聚焦新市民群体,持续推动金融消费者宣教和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不断加强专项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渠道建设、拓宽服务场景,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以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满意度助力陇原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证监会集中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等四项政策文件
政策速递 经济观察网讯 据证监会网站3月15日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精神,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证监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牢牢把握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突出“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及《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等4项政策文件。 一、《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文件着眼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全面从严加强对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监管,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相关方责任,维护良好的发行秩序和生态,提出了8项政策措施。一是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压实拟上市企业及“关键少数”对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第一责任,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对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及时依法严肃追责。二是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建立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机制,用好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机制。三是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把防范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摆在发行审核更加突出的位置。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从严监管高价超募。四是强化证监会派出机构在地监管责任。辅导监管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现场检查切实发挥书面审核的补充验证延伸作用。五是坚决履行证监会机关全链条统筹职责。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大幅提高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取比例和加大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力度。六是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衔接。研究提高上市标准。从严审核未盈利企业。七是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督促企业按照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募集资金投向和规模,加强拟上市企业股东穿透式监管,防止违法违规“造富”。八是健全全链条监督问责体系。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存在违规情形的,依照《证券法》等规定严肃问责。上市委委员和审核注册人员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廉政纪律的,终身追究党纪政务责任。 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文件着眼于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和加强投资者保护,围绕打击财务造假、严格规范减持、加大分红监管、加强市值管理等各方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出了4个方面18项政策措施。一是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严惩业绩造假。推动构建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提高穿透式监管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业绩穿透、数据真实。加强全方位立体式追责。二是防范绕道减持,维护市场信心。将减持与上市公司破净、破发、分红等“挂钩”。对通过离婚、质押平仓、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等方式绕道减持的行为严格监管。责令违规主体购回违规减持的股份并上缴价差。三是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对多年未分红或股利支付率偏低的,加强监管约束。推动一年多次分红,在春节前结合未分配利润和当期业绩预分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四是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提升投资价值。压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体责任,推动优质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份回购,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 三、《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文件聚焦校正行业机构定位、促进功能发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监管效能,提出了7个方面25项政策措施。一是校正行业机构定位。督促行业机构端正经营理念、校正定位偏差,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更加注重客户长期回报,切实履行信义义务。二是夯实合规风控基础。完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严厉打击股东和实控人侵害机构及投资者利益的不法行为。加强行业机构合规风控建设,坚持“看不清管不住则不展业”。三是优化行业发展生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坚决纠治拜金主义、奢靡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风气。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廉洁从业监管。配合相关主管部门持续完善行业机构薪酬管理制度。四是促进行业功能发挥。更好发挥行业机构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的主力军作用。压实证券公司交易管理职责,提升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公平性。进一步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提高价值发现能力。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提升投资者服务能力。五是全面强化监管执法。坚持机构罚和个人罚、经济罚和资格罚、监管问责和自律惩戒并重,对无视、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机构与个人依法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加强行业机构股东、业务准入管理,完善高管人员任职条件与备案管理制度。六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健全覆盖行业境内外、场内外、线上线下全部业务的穿透式监管体系。加强风险监测防范,健全多层次流动性支持机制,及时稳妥处置风险机构。七是抓好机构监管队伍建设。 四、《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文件突出严字当头、直面问题、刀刃向内,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自身建设,推动证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明确了3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突出政治过硬,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定性自觉性。把政治性人民性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监管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为民情怀,切实维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是突出能力过硬,着力打造堪当重任的监管干部队伍。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政策措施,引导干部吃苦在前、实干在先,在金融报国、钻研业务上作表率、当先锋。下大力气提升监管履职能力。严格监管问责,推动监管干部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三是突出作风过硬,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从严加强干部监督制度建设。从严从紧整治政商“旋转门”。重拳纠治“四风”顽疾。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证监会将坚持系统思维、依法治市,抓紧制定修订相关配套规则,统筹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研究出台一揽子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好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之路,为金融强国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贡献力量。
蒙商消费金融公司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
315质量宣言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充分展现了普惠金融的重要位置。 蒙商消费金融公司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守为民服务初心,持续践行金融为民,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截至2023年12月末,蒙商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62.35亿元,累计贷款突破700亿元。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动能 公司党委把党建作为发展的“红色引擎”,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夯实思想根基,激发砥砺前进动力。公司党委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与现代公司治理双重优势,以“好成效”推动“新发展”。 二、践行普惠金融,传递金融温度 公司针对新市民客群,打造了“新市民新蒙享”专属产品。以技术驱动产品设计,结合大数据风控等科技手段,实现贷款实时审批、借款实时发放,将专业、优质的金融服务送到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客户身边,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金融服务促进消费提质的良性循环。 三、坚持人民至上,筑牢消保防线 公司将消保理念融入公司治理与业务经营各环节,提升消保工作执行力。持续加强消保宣传,拓展受众范围。组织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进养老院等活动,提升公众金融知识储备。 公司持续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建立反欺诈智能风控系统,有效拦截电诈案件,帮助消费者识别风险,避免客户损失,体现客户关怀,大力构筑反诈“防火墙”。 四、坚守向善初心,践行社会责任 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制定了《个性化还款管理办法》,对财务状况恶化、遭受不可抗力事件导致暂时无法还款的逾期客户,提供关怀政策,并设立协商还款专门通道,协助客户制定最优还款方案,持续提升满意度,让人民群众感受金融温暖。 蒙商消费金融公司始终坚持“信用创造价值,普惠成就你我”的发展理念,践行“合规、诚信、务实、卓越”的企业价值观,认真贯彻党的金融方针政策,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回应广大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金融强国建设进程中奋力书写北疆金融新篇章。
长安信托“五大保障”维护消费者权益
315质量宣言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服务民生的重要内涵,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 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信托”)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目标出发,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在公司党委的带领下,始终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作为公司经营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长安信托不断提高消保工作站位,由董事会负责消保工作的总体决策,建立了一把手负责制,将消保工作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发展战略各环节,嵌入业务管理全流程,不断加强多层次消保工作管理体系建设,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系统保障”“服务保障”五大方面,聚焦客户诉求,探索多元化解方式,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构建“大消保”格局。 金融知识教育宣传也是金融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2023年,长安信托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推陈出新“线上+线下”“集中性+阵地化”的金融宣传全网格,“一月一主题”多触角开展立体化消保宣教活动。同时,持续加强高管管消保、高管抓消保、高管讲消保、高管接待日等工作,以专业的态度为消费者保驾护航,让金融服务更加惠民生、暖民心,共同守护民众幸福美好生活。
美国又一关键通胀指标加速上升 美联储6月首降还有可能吗?
财联社3月15日讯(编辑 牛占林)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远超预期,环比上升0.6%,为2023年8月以来最大增幅,进一步表明了通胀仍在加剧。 具体来看,2月PPI数据环比上涨0.6%,预期为0.3%,同比上涨1.6%;剔除了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类别的核心PPI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2%。 PPI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衡量通胀情况,反映了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的物价状况。PPI的变动情况可以预测未来物价的变化状况,因此这项指标受到市场重视。 2月PPI商品需求指数环比上涨1.2%,创去年8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上涨可以归因于汽油价格上涨,能源产品在1月份下跌1.1%后飙升4.4%。 核心PPI环比增长0.3%,略超预期值0.2%,这表明压低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商品通缩即将结束;2月PPI服务需求指数环比连续第三个月上涨,涨0.3%。 PNC金融服务公司首席经济学家Gus Faucher评论称:“2月份的PPI报告好坏参半,通胀压力仍在酝酿之中,但随着疫情后供需继续正常化,通胀将继续逐渐放缓。” 本周二公布的美国2月份CPI同比上涨3.2%,也略高于预期,表现出了同样的发展趋势。美国通胀率已连续第二个月高于预期,这可能会让美联储在下周的议息会议上强化其对降息的观望态度。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即使通胀数据没有比去年年底的温和水平有所改善,美联储也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降息。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今年劳工部公布的核心物价的增长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抗通胀之战受挫。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零售销售额增长低于预期,在一季度初急剧下降之后,这次数据凸显了对消费支出持久性的担忧。美国2月零售销售月率增长0.6%,不计汽车销售的核心零售销售月率增长了0.3%。 此外,劳工部公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相当紧张。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为20.9万人,低于预期的21.8万人。续请失业金人数小幅上升至181万人,不过前一周的数据被大幅下修。 PNC Financial高级经济顾问Stuart Hoffman表示:"坦率地说,这与2月、1月和12月就业人数的强劲增长更为一致,劳动力市场在需求和供给之间正变得更加平衡,这将有助于缓和工资上涨的压力。” 尽管数据显示美国上个月通胀率高于预期,但这几乎没有改变投资者对于美联储将在今年6月份开始降息的预期。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降息25个基点,年底前可能还会再降息两次。
先埋“种子”后长大,发起式基金已近2000只,部分产品正经历规模与业绩双重考验
财联社3月15日讯(记者 吴雨其)发起式基金又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成立数量来看,近期的新发基金已被发起式基金所刷屏,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14日,年内共成立了210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其中就有70只发起式基金,占到了三分之一。正在发行的基金中,也有19只发起式基金,包括中银量化选股混合发起、财通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华夏创业板指数发起等。这些发起式基金类型也不仅局限于权益型产品,还涵盖ETF联接基金、量化、债券、养老FOF等。 纵使发行数量较多,但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年内新发的发起式基金并没有激起较大浪花,从发行规模上看,发行份额的中位数在0.10亿份,均值也仅为0.43亿份,新发规模最大的为东方锦合一年定开债券发起式,为15.10亿份。再如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混合发起(FOF),顶格发行92天后也仅募到了0.12亿份。 从有效认购户数来看,年内发行的基金中有效认购户数在1-5户的基金有5只,更有无外部投资者认购的情况出现,兴银创盈一年定开债发起有效认购户数仅为1户,为基金管理人本身。不过,从历史数据上看,发起式基金认购不积极并非近期独有。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场有25只认购户数为1户的基金。自2023年以来,一连串有效认购户数仅有个位数的新基金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对此,国寿安保基金相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回应道,春节长假的影响,是近期基金发行遇冷的其中一个因素。此外,春节前权益市场震动加剧,一定程度影响了权益基金的募集。且发起式基金对投资者外部认购不会像普通产品发行时那样渴求,成立规模也普遍比较低,其中还有一些基金为机构定制产品。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龙年春节过后,市场迎来诸多利好,权益资产投资价值显现。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选择自掏腰包买自家新产品,一方面以谋求能及时低位布局,通过后续的精耕细作,在业绩向好做持营,把产品规模做大。另一方面,很多发起式基金的发行带有整个产品线的长远考虑,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可以先把“种子”播下去,未来市场起来了,有这样的产品储备才有可能抓住“风口”。 诚然,发起式基金虽然相对其他类型的产品发行门槛较低,但在密集发行的背后,还发起式基金面临着业绩和规模的考验。 规模:部分基金“长不大” 一位公募人士向记者坦言,“基金发行遇冷,尤其是偏股型产品,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基金募集2亿元资金并且至少200个投资者的门槛,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投资者的信心不足,从而导致基金公司谨慎发行。” 对于发起式基金,则没有这个硬性规定,它是由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股东、基金管理人高级管理人员或基金经理等作为基金发起人,承诺认购一定金额并持有一定期限的基金。换句话来说,募集门槛降低了,但是基金公司自己得出钱申购这个基金。 “发起式基金对认购户数和认购金额要求均不高,因而常常在市场清淡时,成为基金公司逆市布局的重要手段之一。”华北一家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也有分析称,等待未来市场转暖时,基金公司可以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成立易,运作起来真的有想象中的美好吗? 从存量发起式基金的情况上也可窥知一二。 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共有1937只具可比数据的发起式基金,其中规模不足2亿元的发起式基金则有934只,占到了近半数。规模不足1亿元的有787只,而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发起式多达602只。虽然有的仍未达考核期限,若是仍然“长不大”,此类基金未来也难逃清盘的命运。 近期也有发起式基金已宣告清盘。如招商盛洋3个月定开发布公告称,截至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满三年后的对应日,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已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根据基金合同有关约定,此基金将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且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自招商盛洋3个月定开2024年2月8日起进入清算期。 鑫元核心资产也因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低于5000万元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 业绩:存量产品收益分化明显 与规模相辅相成的还有基金的业绩。 “虽然发起式基金门槛低,但也强化了基金退出机制,在宽进严出的背景下,基金管理人首要做的就是提升基金收益率,才能做大规模。”一位基金研究员告诉记者。 虽然市场普遍说法为,在市场环境比较低迷时,基金公司成立发起式基金主要是想抢先行情布局,那么此番做法的真实效果真的好吗?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在前述1937只发起式基金中,目前共有751只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负,且从首尾业绩差来看,收益率最高的有294.44%,而收益最低的则为-67.13%。从产品类型上看,业绩比较优异的多是被动型产品,主动权益类产品的业绩波动较大。 从短期业绩看,发起式基金业绩首尾分化也较大,如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A今年以来收益为25.72%,而垫底的基金收益为-26.19%。 国寿安保基金也表示,虽然发起式基金门槛较低,基金公司可掏腰包自购成立,但未来通过持续营销做大规模,并提高基金业绩的表现变得关键。 天相投顾评价中心表示,基金公司在成功发行发起式基金后,还需要认真对待产品运营,如通过提升研究和管理能力、优化客户服务、注重长期绩效等方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减少资源浪费,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
紧跟热点挖机遇 公募调研“开足马力”
春节假期之后,随着A股市场持续回暖,公募机构“开足马力”积极开展调研,深挖投资机遇。截至3月1日,华夏基金、鹏华基金、银华基金等春节假期之后参与上市公司调研次数已多达50次以上。此外,多位知名基金经理近期已有调仓动作,涉及医药、工业母机等热门板块。 在风格再平衡和市场轮动过程中,部分公募建议,依然可以把握成长方向轮动修复的机会,顺周期资产有待政策验证观察,高股息资产可中期坚守。配置结构上可以适当均衡。一方面,科技产业创新可能持续形成催化因素;另一方面,经济复苏叠加央企改革背景下,防御性高股息资产仍具吸引力。 公募调研马不停蹄 Wind数据显示,2月19日至3月1日,公募纷纷开展上市公司调研。其中,华夏基金、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参与上市公司的调研次数均达50次以上,景顺长城基金、南方基金、建信基金、西部利得基金、永赢基金、招商基金的调研次数均在40次以上。 各家公募机构旗下的知名基金经理也纷纷出动。来自睿远基金的朱璘调研了Sora概念股国投智能,易方达基金何崇恺调研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股”裕太微,工银瑞信基金赵蓓调研了“呼吸道病原体POCT检测企业”英诺特,富国基金白冰洋调研了再生铝制造企业立中集团,金鹰基金陈颖调研了国内CAE仿真软件企业索辰科技等。 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机器人概念龙头——三花智控近期的调研活动吸引了多达106家基金公司的参与。其中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现身,包括泉果基金赵诣、鹏华基金闫思倩、兴证全球基金任相栋、泓德基金王克玉、富国基金白冰洋、光大保德信基金魏晓雪等。此外,宁波银行以及扫地机器人龙头企业石头科技近期的调研活动也分别吸引了超过80家的基金公司参与。 三花智控表示,仿生机器人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机器代人的市场前景广阔,确定性高,公司主要聚焦机电执行器,通过自身优势,全方面配合客户产品研发、试制、调整,设计出满足仿生机器人需求的机电执行器产品。 调仓换股动作不断 除了积极参与调研之外,结合近期上市公司披露的关于回购股份事项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等公告来看,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已在医药、工业母机等热门板块有所调仓。 截至2月28日,知名基金经理何崇恺管理的易方达积极成长混合、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同时新进为国内血液净化设备龙头山外山的第六大、第七大股东,分别持有426.92万股、297.14万股。 截至2月27日,知名基金经理丘栋荣管理的中庚小盘价值股票新进成为国内领先的X射线平板探测器厂商——康众医疗的第九大股东,共计持有123.87万股,知名基金经理万民远管理的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混合、融通鑫新成长混合则分别是康众医疗的第八大、第十大股东。 此外,近期鹏华基金闫思倩果断出手,买入表现活跃的工业母机板块标的日发精机。截至2月26日,闫思倩管理的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鹏华创新未来混合(LOF)分别新进为日发精机的第七大、第十大股东,分别持有681.29万股、427.03万股。 在近期的调研活动中,日发精机介绍,公司自成立起始终以高端数控机床为基础,不断提升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按照“标准机床专用化,专用机床柔性化”的原则,不断开发出了各类专用数控机床和柔性化产线,同时凭借智能制造生产管理软件,可以为客户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配置结构可适当均衡 在经历高波动之后,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三部认为,市场更加注重资产质地和确定性,景气赛道和高增长资产稀缺,大盘整体围绕红利、出海、价值主线。与此同时,全球科技创新持续超预期,带来A股相关映射机会,包括算力、相关应用、机器人等。 随着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与经济增速下行,除了抱住红利资产之外,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三部建议,可以寻找超跌修复和剩者为王的行业龙头带来的投资机会。 行业配置上,在风格再平衡和市场轮动过程中,金鹰基金认为,可以把握成长方向轮动修复的机会,顺周期资产有待政策验证观察,高股息资产可中期坚守。 科技制造方面,金鹰基金预计,随着海外科技巨头业绩向好,AI国内映射方向或进入分化阶段,受益国内政策方向的算力方向有望延续,AI分流出来的部分资金或轮动流向卫星互联网、智能驾驶、机器人等其他科技主题。前期滞涨或超跌的医药、军工等亦值得关注。 西部利得基金建议,配置结构上可以适当均衡。一方面,科技产业创新仍有催化因素,海外人工智能浪潮持续落地,国内也有望有所跟进;另一方面,经济复苏叠加央企改革背景下,防御性高股息资产具吸引力。建议关注人工智能相关、高端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方向,以及前期受市场风格影响调整幅度较大、基本面较好的相关板块和公司。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央行: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进一步提升外资参与中国市场便利性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3月12日消息,人民银行表示,将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健全各类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丰富可投资的行业和资产种类,进一步提升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便利性。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断优化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安排。 人民银行网站发布的专栏文章《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管理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取得积极进展。比如,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不断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在开展新业务试点时对中外资机构一视同仁。”人民银行称,2022年以来,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持续扩容,截至目前,共13家外资银行被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2023年,渣打银行(中国)获批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试点。2024年以来,新增10家外资机构为非金融机构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承销商,目前共13家外资机构获得此类资质。 同时,人民银行稳步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形成涵盖股票、债券、衍生品及外汇市场的多渠道、多层次开放格局。 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得到各国投资者的认可,中国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已被纳入富时罗素、彭博等全球旗舰指数并不断提高纳入比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债券3.87万亿元,近几年年均增速均为30%。 人民银行表示,坚定不移持续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稳步扩大金融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具体而言,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银行表示,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优化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展业的程序,开展新业务试点时,坚持对内外资金融机构平等对待。 “稳步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银行表示,健全各类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丰富可投资的行业和资产种类,进一步提升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便利性。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表示,截至2024年1月末,境外投资者在过去的12个月累计净买入我国债券1.8万亿元。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支持优质中资企业到境外上市、发债融资,鼓励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金融机构及其他经营主体对外投资。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人民银行表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坚持市场驱动、互利共赢原则,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优化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安排,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 此外,持续完善金融监管。人民银行明确,完善与金融业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建好各类“防火墙”,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潘功胜表示,将持续提升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加强对跨境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健全科学完备的金融法治体系,加快推进金融稳定法、反洗钱法、外汇管理条例等立法修法工作。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上市公司ESG强制披露进入倒计时,44家半导体企业在列
集微网报道 202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提出将“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作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内容之一,这是我国支持ESG发展的最明确信号。 春节前,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时在各自官网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并公开征求意见,此举更是震动了“ESG界”。 《指引》鼓励A股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ESG报告,并对报告框架、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将促进ESG信息披露,提升ESG报告规范性,引导上市公司更全面呈现公司价值,对ESG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 强制披露倒计时:2026年4月30日 《指引》要求,沪深两市以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相结合,北交所则不做强制披露要求。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沪深两市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北交所鼓励公司“量力而行”。 根据《指引》,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应在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但《指引》对披露要求有缓释措施,首个报告期上市公司无需披露相关指标的同比变化情况,对于定量披露难度较大的指标,可进行定性披露并解释原因;在2025年度、2026年度报告期内,披露主体难以定量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对当期财务状况影响的,可仅进行定性披露。 目前,国内ESG关注度呈指数增长,不少上市公司将其纳入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中,披露ESG独立报告的企业逐年递增。 据集微网统计,上证A股2023年共102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达到45.3%,2022年相关报告披露数量为874家,披露率约38.6%;深证A股2023年共810家披露相关报告,披露率为28.5%,2022年相关报告披露数量为589家,披露率为20.7%。北交所上市公司均按照规则要求在年报中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四成公司披露了污染防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关信息,形成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市场生态。 其中,集微网关注的184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中,有60家披露相关报告,披露率为32.6%,披露率略低于整个A股平均值。 44家半导体企业纳入强制披露范围 《指引》要求强制披露的上证180指数样本公司披露率92.8%,科创50披露率88%,深证100披露率99%,创业板指数披露率60%。其中,要求强制披露的半导体企业有44家,并有32家企业已于2023年披露了相关报告。 大势所趋 应结合行业特点提前规划 注重长远利益的公司已经将ESG视作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其重要性不亚于研发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核心战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已将ESG概念化为具体行动,融入到生产、营销、售后等每一个产业链条中。 实际上,发布ESG报告有利于上市公司更全面地展示自身可持续发展绩效。上市公司的非财务绩效与财务绩效结合,可以更完整呈现公司价值,让真正有长期价值的上市公司脱颖而出。 集微咨询分析师指出,虽然披露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加,但仍存在披露质量较低,具有报告不全面、不规范的缺点。目前,我国对ESG的评估指标框架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国内外现行ESG评估指标框架对评估指标和赋分的方式也没有统一标准,缺少对ESG评估指标的统一制度和权威指导。 半导体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所处行业和经营业务的特点,利用好过渡期间,提前进行规划,并于实践中持续积累经验、不断优化调整,以获得投资者、市场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此外,当前上市公司对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还应加速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培训工作,鼓励上市公司设立专门部门或专职人员来负责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工作。
当我给这款“老掉牙”的手机,升级了鸿蒙系统
华为发布的鸿蒙 HarmonyOS 4 版本已经有小半年时间了,小伙伴们还在使用所谓的“鸿蒙老机器”吗? 这,可能是全球“最独特”的一台华为 nova 6 5G 版手机。它的机身是蓝色,而卡槽和指纹电源键却是橙红色。 以往我们都是用熟悉的 Mate 系列和 P 系列来聊鸿蒙老机器的感受,不过高端产品的售后和服务多少有一点“优待”,反应不出大众的体验。 今天,果子就用这台“独特”的 nova 6 机器给小伙伴们带来更真实的鸿蒙老机器体验,顺便聊一聊我与它的故事。 独特的 nova 6 手机 华为 nova6 是果子 2020 年的 618 买的,也就是说,我是在华为 9 月份被制裁前购入。 换机的原因是用了近三年的荣耀 V10 差点摔成了破烂。 什么?为啥不买 Mate 30 或 P40 ?我都在拼多多购买了,你还看不出原因? 可以看到,我最初买的颜色是密语红(代言人专属配色)。别误会,选这个配色单纯是因为比其他版本便宜 10 块钱。 因为果子不喜欢带壳使用,新手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后盖就碎了三次,也换了三次。最严重的一次还摔得金属中框都变形了。 因为中框变形导致后盖缝隙变大了,于是在 2023 年的 7 月,我选择了购买新的中框和背板。 购买时,果子突然脑子一热:要不换个新配色,提升一点新鲜感?于是我就选择了蓝色。 之后,我将中框和后盖拿去给师傅帮忙换,顺便换了块新电池。 拿到手机才发现:哦豁,卡槽和实体按键无法改配件! 就这样,它成了最独一无二的一款 nova 6 手机。 但没过多久,蓝色后盖在果子手里毫无意外地又碎了。这时我突然发现:这手机屏幕还挺耐摔,到现在依然是原装屏哦! 我的 nova 6 与鸿蒙系统 2021 年 5 月 17 日,果子购买 nova 6 已经近一年了,它也迎来了 HarmonyOS 的首次更新。 华为 EMUI 系统的时代结束了。 由于我参与了 Beta 版测试,因此成为了正式版前 1 万名升级新系统的用户。 当时果子的内心是激动的,因为我见证了一个新系统的诞生。 也因为这个,我对该系统十分感兴趣。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都会第一时间参与内测更新系统。 如今,这款手机也已经升级到了 HarmonyOS 4 版本,作为一款非旗舰手机,那它的表现如何呢? 最直观的流畅度方面,华为的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凡是性能在麒麟 980 以上的机器,在日常场景中完全可以用“丝滑”形容。 在细节方面,这个新系统的字体优化地非常好。可以说比现在的国产友商都要好! 一个字概括:大! 桌面字体、软件内字体、状态栏图标等都有明显的加大加粗加深处理。 但与别的国产品牌无脑“傻大”不同,它是“灵活的大”。 鸿蒙字体的优化非常的紧凑,没有给你“瘦高个”或者“占空间”的感觉,并且它还能根据软件的状态变化,动态调整大小。 如二级目录、悬浮小窗、输入法等,这些普通人不会刻意去发现的细节,其实一直在给你非常舒适的体验。 相比之下,果子体验的某些骁龙 8 Gen3 新机(就不点名了),连字体不统一的毛病都犯,足以说明华为真的有在研究这些细节。 手机日常开三四个软件没问题,能满足果子办公需求,像“超级中转站”、多机位相机、多屏协同等功能都有保留下来了。 总之,果子个人认为它就是目前最好的系统之一。 即使还没有更新 HarmonyOS 4 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一直把它当主力机使用。 尽管我这几年在公司里负责很多新旗舰的评测,但我依然对它有新鲜感。 但是,HarmonyOS 4 在好评如潮的背后,我也渐渐意识到了这款机器的落后。 正如它金玉其内(指满意的系统),却有着一个破碎的后盖(物理破碎)。 最明显的是它羸弱的性能。以压力非常小的腾讯《火影忍者手游》为例子,手机在一对一的决斗场环境下疯狂掉帧,可以用“ PPT ”来形容。 再就是前面所谓的“系统流畅性”,由于时代的限制,它的屏幕仅有 60Hz。 不管多好的线性动画,在物理规则的压制下显得如此无力。 影像方面,曾经 1 / 1.7 英寸 40MP 的大底可谓是“遥遥领先”。 而现在,连国产中高端传感器都是 1 / 1.5 英寸 50MP 的“小底”了,nova 6 仅能依靠 RYYB 的优势在夜景方面跟他们掰掰手腕。 至于一些用户关心的“多屏协同”功能,果子说实话:当初就是冲着这个功能买了荣耀的笔记本电脑。 为了这个功能,我拿到电脑后又等了足足一年才更新支持。 后来更新了,给我的感觉就是:有新鲜感,但用起来不太舒服。 因为在手机某次更新后,我发现了它经常会出现连接失败的情况。 可能是手机太旧,也可能是电脑太旧,总之我基本很少使用这个功能传文件了。 此外,它仅有 128GB 的存储空间,即使是果子这种只玩一两个腾讯游戏的用户,也没有空间让我存放多余的工作文件。 这一切都不得不让果子考虑换新机。至于换了哪款?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聊。 说回我们最关心的 HarmonyOS,在等待 4.0 版本更新时,果子突然意识到:nova 6 真的已经太老了。 三年前,它是华为手机中除了 Mate 40 以外最新、性能最强的机器,因此它能出现在 HarmonyOS 更新的第一第二批名单。 三年后,nova 系列已经更新到了 12 代,HarmonyOS 4 的更新也最先推给了新机。 我意识到,华为 nova 6 的时代,已经开始没落...... 对 nova6 的一些感想 2024 年 1 月,华为余承东发布了 HarmonyOS NEXT 星河版,而新机首发或为今年的 Mate 70 系列。 在欣喜之余,果子作为一个鸿蒙老用户,最关心的还是手里的老机器能否升级。这也是众多老用户迫切知道的答案。 果子个人的看法是:nova 6 可能已经无缘全新的原生鸿蒙系统了,至少今年不可能。 虽然它经历了鸿蒙三次大版本更新,但理智告诉我:它已经太老了,元器件老化、老机型适配等问题,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三年多的制裁里,华为依然坚持推出不少的新机,如 nova 10 / 11 等,它们毫无疑问都是可以升级的。 并且,华为今年已经完成了手机的“突围”,未来也会有大量如 nova 12 类型的走量新机上市,它们也更加迫切需要新系统的适配和支持。 至于制裁前的机型,华为也不再需要老设备来支撑鸿蒙系统的影响力。 或许 Mate 30 和 P40 还有升级的可能,其他机型想适配,难如登天...... 就如果子手里几近报废的荣耀 V10 手机,它可能永远等不到 HarmonyOS 4 一样。 nova 6 变成第二个荣耀 V10,也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华为 nova 6 带给我的惊喜已经远超 2000 元这个价格。 每次接到 HarmonyOS 申请通过的短信,我都难掩内心的激动。 我依然记得 《英雄联盟》 EDG 战队夺冠时的网络拥堵,几个一起合租的室友就围在我的 nova 6 面前一起看比赛。 它的信号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那晚,我嫌手机屏幕太小,就又使用多屏幕协同转到笔记本上一起看。 那是我的 nova 6 手机和电脑最高光的时刻...... 如今,纵有万般不舍,我也只能选择更换新手机。 好的,以上就是我、华为 nova 6 与 HarmonyOS 的故事。 这个手机既不高端,也没有特殊对待。这应该是最真实、用户群体最多的 HarmonyOS 使用体验。 但这些徽章,是它曾经也拥有过的荣耀...... 如果你觉得还不错的话,多多点赞支持一下,并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使用 HarmonyOS 的日常故事~~
马斯克再谈“吸毒”:按照处方规定服用 缓解情绪低落
马斯克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8日,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周一播出的采访中再次回应了“吸毒”一事。他表示,自己按照处方规定服用氯胺酮可以缓解情绪低落的时期,这符合他旗下特斯拉和其他公司的投资者的最佳利益。 氯胺酮物理形状通常呈白色粉末,而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K,故俗称K粉。在医学临床上一般作为麻醉剂使用,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管控。根据此前媒体报道,马斯克长期吸毒,尤其是吸食氯胺酮。 马斯克在接受前CNN主播唐·莱蒙(Don Lemon)的采访时称,对华尔街来说,“重要的是执行力”。“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如果我正在服用某些东西(给特斯拉带来了成功),那么我们应该继续服用。”马斯克说。 马斯克接受莱蒙的采访 马斯克表示,他按照处方要求定期服用氯胺酮来治疗他所说的“化学潮汐”。这种化学潮汐会导致他出现类似抑郁症的症状。 外媒在今年1月的一篇文章中称,特斯拉和SpaceX的高管越来越担心马斯克使用娱乐性药物。马斯克当时对此回应称,他已经进行过为期3年的随机药物测试,从未被检测出任何微量的毒品或酒精。他还在社交网络X上发帖说:“不管我在做什么,我显然应该继续做下去!” 在马斯克接受完莱蒙的采访后,X取消了原本与莱蒙的合作计划。(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苹果谷歌,要联手反攻了!
作者 | 弗雷迪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一则消息,让苹果、谷歌的夜盘股价一度分别暴拉1.5、3.5%,谷歌盘前甚至飙升超过5.5%,引发市场一阵轰动。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正在谈判将谷歌的Gemini人工智能引擎植入iPhone,希望获得Gemini的授权,为今年iPhone软件的一些新功能提供支持。 一个安卓霸主,一个IOS的老祖,两个本质上几乎对立、根本尿不到一壶的超级大佬,竟然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 AI布局热潮,也开始变得更加有趣了。 01 谷歌的尴尬 谷歌这个盘前的反应,说明了与苹果合作的利益很值得期待。 其实,谷歌在AI领域是非常有先发优势的。 2016年,谷歌阿尔法狗与人类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比赛碾压式获胜就曾轰动全球。 但没想到,这世界从不缺乏横空出世然后惊艳绝伦的对手。 一年前,谷歌曾是被那个被寄予厚望,后来居上有望赶超OpenAI的种子选手,去年的股价涨幅和微软不相上下。 但开年至今,当微软继续扶摇直上,谷歌却在短短三个月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自业绩期暴雷后,遭到了投资者们的背弃,转去拥抱微软、英伟达、OpenAI组成的“AI铁三角”。 2月23日,英伟达市值连续超过亚马逊谷歌,化身美股第三大公司,剑指苹果。 而苹果的现实同样感到了寒意,当科技迷对Vision Pro的狂热逐渐回归理性,今年的高端机强敌林立,她放弃了一直没出成绩的汽车,急忙掉头投入到生成式AI,试图抢到一张船票。 再看这两家公司,已经是AI竞赛中掉队的第二档玩家。然而,一队由第二档玩家组成的“复仇者联盟”要发起反攻了。 谷歌和苹果,这两位长期霸榜市值前三的老大们,去年各自业务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冲击。 谷歌一直很难,难就难在模型要跟OpenAI斗,搜索和云业务要跟微软争,这两有共同的战略利益,OpenAI成立的初衷就是要把谷歌打趴下。 在竞争格局上,谷歌处于防守的位置,反映在股价上,属于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逻辑,比起微软一路进攻高歌猛进,确实要吃亏了些。 公司去年在大模型上的建树,可谓一波三折再三折。 第一轮,去年3月谷歌为回应一鸣惊人的ChatGPT,推出了对标的Bard,结果仓促上线的模型功能十分有限,而且只支持英文。更离谱的是,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段宣传视频中,Google的聊天机器人吐出了一个不准确的回复。失望的投资者将谷歌市值抹去了将近1000亿美元。 第二轮,5月份的谷歌I/O大会拿出对标GPT-4的PaLM 2,尽管追赶上了一些差距,还没有实现完全超越。但吸取了上次教训的谷歌还是拿出足够的诚意,将AI功能广泛嵌入旗下产品,为年底的Gemini进行预热。 到这里,还有信心的投资者认为谷歌玩的是一场“田忌赛马”的剧本,对Gemini的期待值更加高了。谷歌一战翻身,股价走出深坑。 但很遗憾,谷歌的“复仇记”没能上演。 Gemini带来三个尺寸大小的模型,小的可以塞到手机终端里,但大的对于GPT4仅仅只有几个百分点的优势。 之后谷歌又一鼓作气推出了多模态大模型Gemini 1.5,能够稳定处理高达100万token,创下了最长上下文窗口的纪录。成绩虽然不一般,但直到Sora的横空出世吸走了本属于Gemini的关注度,而且OpenAI还捂着GPT5没放出来呢。 谷歌的麻烦事也不少。Google自2月22日起暂停Gemini提供的图片生成服务,原因是Gemini出现了将历史人物生成为有色人种的严重错误。这一事件迅速被渲染成了一场公关危机,后果是用户会因为感到被冒犯而失去了谷歌AI产品的信任。 其实,即使OpenAI经常被马斯克调侃成“CloseAI”,却一点也不比谷歌保守自固。 很多如Transformer、扩散模型,文生图,谷歌都有相应的技术储备,无奈转化效率过慢,最后被OpenAI借来发扬光大。 谷歌正竭力甩掉自身的种种弊病,全力集中Google Brain和DeepMind的智慧去开发Gemini,然而要追赶速度曲线更陡峭的OpenAI,恐怕也已经独木难支,寻求有能力的外部合作,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选择。 而举目四顾,这个合作对象,也唯有苹果对得上号了。 与苹果合作,谷歌想要的东西其实很简单。 在谷歌看来,苹果对它最有吸引力的资源不至于它的手机和PC硬件有多牛逼,而是在于苹果手上有几十亿的用户和活跃设备,而他们的背后,是极其海量的、真正有极高价值的各种数据(离用户最近、离支付最近)。 对AI大模型来说,这绝对是最关键不可或缺的进化养料,也是苹果最珍贵的财产。 现在苹果的siri还没有发挥出来,分享出来也不会少一点。即使是两者在手机方面合作,那么谷歌就有能力集合几乎全球所有手机端侧的数据资源。 这是可能会让谷歌的gemini产生真正质变的资源。 02 苹果的焦虑 苹果其很早就感受到业内拥抱大模型的狂热,端侧AI对手机功能的提升,必将是高端手机的下一个竞争点。 今年1月,三星最新发布Galaxy S24系列旗舰产品以主打“AI实时语音翻译”噱头吸引了一波关注。 最卷的国内市场,主流手机厂商也早早都花招尽出晒出各种AI功能,去自己的手机打标签。OPPO Find X7系列搭载行业首个端侧70亿参数安第斯大模型和上百项AI功能,一加Ace3和一加12基于端侧70亿参数AI大模型,打造如AI消除、AI通话摘要等酷炫功能,荣耀推出“魔法大模型”,小米继续在AI摄影上做文章,等等。。。 乍一看,全都是我们想象中,苹果Siri的模样。 对比之下,曾经无比惊艳的siri已经显得完全不够看了。 回想当年,苹果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这项功能,当年还经历了乔布斯离世,库克接任的转折,苹果被一片阴霾笼罩,但有声音认为,“Siri将是苹果旗下一切移动及Mac产品全新用户体验的起点”。 但十三年过去,对Siri的讨论伴随过多的“失望时刻”逐渐散去。期间苹果内部对于Siri的基本定位出现了难以调和的分歧,到底该专注于搜索功能,还是成长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助手? 而且,苹果对开放iOS生态的支持力度不足以帮助Siri实现软件调用的操作,当你想让Siri打开APP做点事情时,很难不发脾气。由于模糊的定位,缺乏诚意的更新,Siri几乎就是个只能气人的功能。 现在,靠着生成式AI,友商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做成了苹果一直没做成的事情,带来全新的体验。 库克此前就曾立了flag,今年势必要给大家带来“开创性”的AI创新。 但去年chatGPT浪潮席卷全球以来,苹果的AI创新似乎还只是主要停留在对siri和硬件上的修修补补上。 真正能打的大模型,一直没有憋出来。之前虽然悄悄发布了一个300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MM1),但由于还是相对太弱,并没有迎起多大的关注。 寻求外援,借经来念,也就是可以预料的事情了。 所以就有了这次传出与谷歌合作,以及之前传出的与openAI合作事宜。 据报道,目前苹果正在基于自家AI模型为iOS 18开发一些全新功能,这些都集中在端侧设备运行。苹果此次传出与谷歌合作的合作,就是想通过后者来获得相关许可使用Gemini模型,为iOS 18加入全新生成式AI功能,使得苹果能在手机端让用户能够与Siri展开类似于ChatGPT一样智能的多轮对话。 此前就有分析师透露,即将在今年6月发布的iOS18,将会是苹果iOS史上最大更新,而其更新的关键就是围绕“AI”展开。 一旦苹果和谷歌就此事达成协议,让苹果手机实现端侧AI,将为苹果带来极佳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从而变成一部真正的AI手机,在这个浪潮中掰回一局。 当然了,这个合作对谷歌的价值同样很大。 多年来,谷歌一直向苹果支付数十亿美元的费用,以使其搜索引擎成为iPhone和其他设备上Safari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此项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两家科技巨头在搜索领域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将使Gemini拥有数十亿潜在用户方面获得关键优势。 据悉,这笔潜在交易料将在6月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对外公布,不过双方也可能最终无法达成一致,毕竟双方在两个不同的阵营,根本利益和目的也完全不同,同时苹果也还有其他选择,比如与OpenAI等其他AI公司合作,甚至苹果自己的团队继续996加班拼命赶进度搞出来。 当然了,时间对于现在的苹果来说,比以前更加珍贵,每一秒钟都担待不起。 不仅在于AI进化速度可怕,一步慢就会步步慢,不快一点赶出来的话,和OPENAI的差距可能越来越难跟上。 还在于,它现在必须要向市场尽快交出一份让股民有盼头的成绩单出来。 今年前6周,苹果公司在中国的iPhone销量同比下降24%,市占率由2023年的19%下降到了15.7%。与之相对的是,华为前六周销量暴涨64%,市占率从9.4%上升到了16.5%,超越了苹果。 作为主营的手机业务正在面临巨大增长危机,而苹果汽车无疾而终又断了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期待,导致年初至今,苹果股价下滑了10%,市值第一的王座都给微软抢走了。 苹果再不想办法扭转形式,第二大市值的位置恐怕都要给英伟达给抢走了。 可以说现在苹果四面围攻,继续要拿出成绩来证明“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03 结语 当前科技时代最确定的一个趋势是:所有科技巨头必然都要参与到AI浪潮中去,而且越是面向C端的巨头,就越要有自己专长的AI产品。 但无论是谷歌,还是苹果,它们在这波浪潮中掉队太多了。 现在,摆在它们的,可以说是一个共同的敌人——openAI,而且这个敌人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在进化着。 在这个指数式增长的怪兽面前,每一秒钟都弥足珍贵。 时间不等人,它们已经等不起。 两者合作是最快与openAI拉近差距的唯一途径。所以它们的双向奔赴,也就自然有了可能。 不过,如果你以为苹果和谷歌真的打算凭此高出一个AI手机出来的话,那就想多了。 安卓系统与IOS系统两分天下,注定不可能尿到一起。 但目前两家抱团取暖,各取所需,对自己的成长和收益肯定远比自己单打独斗要好很多。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至于双方合作是否同床异梦,哪管得了那多,上了再说。
形势严峻:国内55%+芯片设计企业,营收少于1000万,85%+在亏损
众所周知,在越来越紧张的外部形势之下,这几年国内造芯一片热火朝天,成立的芯片企业也是越来越多,涉及到设计、制造、封测等等领域。 数据显示,截止至2023年底,国内仅芯片设计企业就有3451家,相比于2022年的3243家,多了208家,增长6%,这还是这几年增长率较低的一年。 不过,虽然芯片设计企业这么多, 但大家的状况却不太好。 按照机构的数据,这3451家芯片企业中,年营收超过1亿元的企业,只有625家公司,占比仅为18%。而年营收小于1000万元的,高达1910家,所占的份额为55.35%。 要知道对于芯片设计企业而言,门槛高,研发投入也高,如果年营收小于1000万元企业,基本上意味着没有什么市场竞争力,其风险其实是相当大的,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 更让人觉得形势严峻的是,这3451家芯片设计企业中,共有上市企业108家,其中半年报盈利的只有66家,42家亏损,亏损率达高38.9%。 而预测这3451家企业中,亏损的企业可能超过3000家,真正盈利的比例不到500家,亏损比例超过85%……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早期也许可以靠投资活着,但长期来看,最终企业是要盈利的,如果不能盈利,就活不下去。 早几年,国内芯片赛道一片火热,大家都涌入进来造芯,很多企业都可以拿到钱,所以盈利不盈利,似乎没那么重要。 但如今芯片产业慢慢的回归市场,资本市场很难给钱,所以企业的盈利就重要了,因为芯片是慢活,没有人可以短平快把芯片做好,要想活下来,就需要用产品说话。 但国内芯片企业众多,但多的只是集中在低端芯片上,大家疯狂内卷,这样要出成绩,其实是非常难的。 其实目前国内很多低端芯片,已经有了国产替代方案,但大家还在一窝蜂式涌入,天天喊着国产替代,必然会造成当前大家营收低,亏损的现状。 芯片市场很大,但芯片市场也很难,希望大家沉下心来,好好了解市场,了解客户,真正做好产品,才能最终胜利,想取巧,在芯片这个行业非常难。
冰山之下的另一个华为——千亿美元的生意|风暴眼
凤凰网科技《风暴眼》出品 作者|唐辰 编辑|杨倩 3月14日,是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4的第一天。来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站在17号馆的二楼俯看下方的展区,不禁和同行的媒体老师发出同样的感慨:围绕华为,政企业务的商业生态已经这样庞大和繁荣了。 作为面向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合作伙伴的年度盛会,吸引包括华为伙伴、客户、媒体、观众等各方数万人参与。此时,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场,就已经人声鼎沸。在现场了解到,本届大会仅展区面积就超过30000平方米,分为综合、产业和行业等几个门类。 图|唐辰现场实拍·展区一角 这是冰山之下的另一个华为,背后是大几千亿美元的生意盘子。根据IDC的报告,到2027 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投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16.1 %,其中关于全球AI投资的年复合增长率会达到26.9%,而国内ICT市场的总支出将达到6888亿美元。 如何快速抓住这些商机,接住“泼天富贵”?个人从本届大会的主题里找到关键信息。去年大会的主题是“因聚而生,众志有为”,今年升级为“因聚而生,数智有为”。众志到数智,一词之变,却是对趋势的精准把握: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和可持续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更多行业、企业、产业面临数智化转型。 “数智有为”传达的即是,华为希望和合作伙伴一起,在这个大趋势之下,帮助客户更加简单、高效的进行数智化转型,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聚是一团火,彼此成就才能摘到最丰硕的果实,华为正通过“一个体系、三个市场和六大升级”的立体举措,抢滩数智化转型,点燃行业迈向数智化的星火。 一个体系:持续强化“伙伴+华为”体系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在主题演讲中提到,华为希望与伙伴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强化“伙伴+华为”体系,帮助客户抓住数智化转型的巨大机遇,加速迈向智能世界。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背景,汪涛在演讲中提到,2023年华为整体经营基本回归常态,研发投入排名全球前五。他表示,华为2023年全球销售收入超过7000亿元,实现了超过9%的增长。其中,中国区企业收入取得了超过25%的快速增长。2021到2023年这三年的研发投入都占收入的20%以上。其中,华为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总额居全球前五。 华为能取得这么快的增长,仅靠华为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汪涛强调,“正是广大合作伙伴的支持与信任,构筑了政企业务持续发展的牢固基石。” 从这个表态可以看出,华为一方面通过持续砸钱做研发,凭借技术创新来构筑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另外一方面则是携手伙伴,推进伙伴遍天下,形成强力的互利共赢合作,共同分食蛋糕。这就形成华为特色的“伙伴+华为”体系,而前者恰是这个体系高效运转的向心力。 很多人也注意到,这个体系里,伙伴在前,华为在后,“伙伴”被置于华为的优先位置,这体现的是开放合作的本质。在《同心同行,进而有为:深耕“伙伴+华为”体系 2024年致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华为强调,“2024年,华为会进一步把伙伴发展、赋能和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 汪涛在演讲中提到,华为的企业合作伙伴已经超过4万家,同比增长超过15%。某种意义上,这是华为“被集成”战略思想的延续。“伙伴+华为”体系已经搭建起一个角色互补、覆盖广泛的庞大“朋友圈”。从广度上看,华为吸纳更多伙伴、客户加入“伙伴+华为”体系,打造更为开放、稳定和高效的“易合作”模式;从深度上看,伙伴与华为的合作,逐渐从“项目合作型”进化到“战略协同型”,与华为建立起更稳定、更成体系的联接,以应对来自各类市场的需求挑战。 通俗点理解,华为把伙伴合作上升到战略高度,是在“伙伴+华为”体系下为客户修建“ETC快速通道”,客户搭上车后就能获得体系能力的加持,减少数智化转型等待及准备时间,化繁就简的快速迈入数智世界。这也呼应了华为提出的“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新口号。 毫无疑问,“伙伴+华为”体系的繁荣,不仅加速商业版图和服务边界的拓展,还将提升整个体系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NA、商业和分销三类市场客户。 三类市场:制定差异化的业务战略 事实上,早在2022年,华为政企业务就围绕“伙伴+华为”体系,提出“一个深耕、两个扩张”,即深耕NA市场,扩张商业市场和分销市场。2023年,华为又明确将上述市场定义为平行的三个赛道,并持续加强在三类市场的投入,收获了更多伙伴、更多客户和更多的业绩增长: 比如NA(大型政企客户)市场,中国区收入增长超20%,新发布69个行业解决方案,累计赋能898家专业化伙伴,新获取2.3万华为认证; 在商业市场,中国区收入增长率超过100%,新发布72个场景化解决方案,累计发展了7000家商业市场伙伴; 在分销市场,帮助中国区伙伴SO增长了20%,上市了287款华为坤灵产品,上线了首个在线交易平台。累计发展了600+分销金牌,6700+分销精英伙伴。 上述成绩证明,“伙伴+华为”开放合作体系的坚持和投入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华为表示2024年将继续面向NA、商业、分销三类市场,制定差异化的业务战略,通过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和持续技术创新,提供领先的产品、产品组合和行业解决方案,来加速各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分市场看: 首先,面向NA市场的客户,如银行、公共事业、电力等,通常业务场景复杂,考验“伙伴+华为”体系的综合能力,需要精准满足需求的多业务场景化行业解决方案。华为就此积极匹配客户的业务战略,携手伙伴深入到行业场景,将ICT技术与客户的具体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共同探索数智化转型的最佳路径,助力客户业务成功。 其次,面向商业市场的客户,如大学、医院、工厂、酒店等,业务场景相对简单,需要高效解决问题的场景化方案及高性价比的产品。华为支持伙伴主导,基于行业打造场景化、轻量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更适销的产品和数字化作战平台,赋能伙伴数智化能力,帮助百万中小企业客户实现数智化转型的目标。 第三,面向分销市场的客户,如中小微企业、中小学校、 经济型酒店等,业务场景更加简单,需要可敏捷交付的高度标准化产品,对产品的易安装、易维护、易使用等要求高,安装一个ICT产品就要像安装家电一样简单。华为以工程商为中心,在构建更健康有序的分销伙伴体系的基础上,围绕华为坤灵品牌打造“6易”产品和数字化作战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更轻松地实现数智化转型。 从三类市场的差异化战略中也能看到,不同市场对华为和伙伴的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面对行业市场,华为和伙伴需要有更强的解决方案能力;面对商业市场,华为和伙伴的服务要距离客户更近,更好服务海量商业客户;在分销市场华为和伙伴的产品的触达和响应要及时。 这直接催生出一个新的演变:在不同的业务阶段和合作节点上,伙伴也开始分化。照此逻辑,华为将伙伴分为两大类:加速增长型伙伴、协同作战型伙伴。对于加速增长型伙伴,贡献越大,收益越多;对于协同作战型伙伴,能力越强,则机会越多。 华为定义的加速增长型伙伴,包括总经销商、经销商、注册销售伙伴、分销商等,是专注于向客户销售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伙伴。华为的政策牵引方向,也从以往不细分伙伴贡献,同质化对价转变为:基于贡献差异化对价,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差异化对价机制,鼓励伙伴逐渐加大商业和分销市场的投入。同时在能力发展上强调一分提升,一分回馈,在单一证书要求的基础上叠加了实操能力、整体组织能力的要求。 协同作战型伙伴划定在行业咨询、解决方案、服务、运营等特定领域。这类伙伴具有成熟的业务能力和经验沉淀。华为希望基于自身资源与能力,使能和支持好伙伴,实现能力与资源的互补,在模式、能力、资源三方面进一步提升协同的深度和广度。 其中,模式协同是从以华为主导的作战模式,扩展到华为主导,加联合协同作战型伙伴两类模式,共同拓展和交付项目,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能力协同是从关注伙伴产品专业化能力认证,扩展到行业专业化能力认证,牵引伙伴提升行业解决方案规划、设计、销售和交付等端到端能力;资源协同是从联合解决方案开发伙伴的资源,扩展到联合咨询与规划伙伴、解决方案开发伙伴、服务伙伴和业务运营伙伴的资源,覆盖客户数智化转型全生命周期。 六个升级:围绕“四梁六柱”,端对端完成 眼下,“伙伴+华为”战略和三类市场打法已经明确,华为也为此进行了充足的弹药储备和供给。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在会上表示,华为将围绕“四梁六柱”,沿着三类市场,落实六个升级,强健开放、紧密、成长的“伙伴+华为”体系。 拆开来看,“四梁”即秩序、规则、激励、平台;“六柱”为研、营、供、销、服、管。正如有分析认为,“研、营、供、销、服、管”正是“伙伴+华为”体系中的那个“+”号。华为将不断提供领先、丰富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数字化工具,为伙伴体系的“繁花”盛开提供最佳的环境。也可以说,伙伴将得到华为更强大的火力支援,完成在智能化转型时期的“淘金”。 就此背景,“伙伴+华为”体系端到端地完成了“六个升级”,包括:产品和方案升级、服务升级、合作升级、政策升级、赋能升级、平台升级。 六大升级里,合作升级是华为今年的重大举措,即打造“伙伴联盟”,发展行业数智化的联盟级伙伴。特别是在卓越NA和战略NA市场,华为将和联盟级伙伴联合作战,将打造出来的行业解决方案场景化,服务原子化、模块化,快速复制标杆案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产销协同的能力闭环。 华为还完成了“政策升级”和“平台升级”。“政策升级”的核心是推进一政一规“孪生计划”,即“外政”和“内规”应配套统一,不能两张皮。对此,吴辉表示,“管不好华为自己,就无法推进政策落地。华为所有对外执行的合作政策规则、伙伴权益、秩序保障,内部都要建立与之匹配的相应的制度和流程。” 而支撑“政策升级”的则是“平台升级”。这其中既包括云上OpenLab、eGTM等工具类平台,也包括各类商务平台。这两项升级,也可以视为华为在智能化转型上的一次自我实现,将所有对外执行合作政策规则,都固化于平台。 华为还将推进“产品和方案升级”。2024年,华为将新发布270+产品,110+产品组合,80+行业解决方案,使能伙伴快速构建,基于华为领先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技术能力,帮助客户更便捷的获取数智化技术,获得商业成功。 此外,在工具升级上,华为将面向各类伙伴的伙伴官网和“华为亿家”APP,面向商业伙伴的“亿企飞”平台,以及面向分销伙伴的华为坤灵官网和华为坤灵APP,让伙伴跟华为做生意更简单、更高效。 两天的观摩和学习,唐辰还注意到,在主会场之外,还同时进行着解决方案、教育医疗、商业、分销、服务、计算、数通、F5G等多场重磅峰会,以及上百场专题演讲和开放演讲,对“伙伴+华为”合作内容和落地支持等进行详细解读。可见,面向数智化转型的浪潮,华为正携手伙伴追风逐浪。 但不能忽视的是,华为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有一个细节,吴辉在演讲中转述了部分伙伴的心声,“我们跟华为的合作不仅仅是买卖,我们更需要华为把能力开放给我们,大家共同成长。”虽然这样的声音并不能代表全部伙伴的诉求,但也表明华为政企业务在“一个体系+三类市场”发展道路上,还有很多功课要补。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