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新中式”出圈 “国潮风”彰显文化自信
3月17日,身着汉服的国风爱好者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打卡。 3月13日,在半生缘旗袍生活馆内,顾客在挑选服饰。 新中式服装配饰(3月13日摄)。 3月20日,两位身着马面裙的游客在西安城墙上游览。 本版照片均由陕西日报记者 文超 摄   春回大地,天气转暖。不少爱美的女士纷纷换上“新中式”风格的服装,将其作为开春新衣,迎接明媚的春光。宋锦外套搭配牛仔裤、针织毛衫搭配马面裙、旗袍搭配西服……大街上、商场内、公园里,汇聚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的“新中式”穿搭,成为春日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中式”成为新晋“流量密码”   “我入手了人生的第一件‘新中式’。这件加了传统中式盘扣的立领小西装,穿起来很有韵味,也很时尚,爱了爱了!”3月11日,在西安市小寨西路一家公司上班的陈思雨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新衣后,获得众多朋友点赞,很多人问她衣服的品牌和购买途径。   在西安市大唐不夜城,不少年轻人穿着带有盘扣、扎染、立领、云纹等中式元素的衣服游览、拍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身着白色盘扣衬衫、马面裙的“00后”大学生赵玉婷告诉记者:“最近,身边好几个闺蜜都穿起了‘新中式’服装,我也跟风入手了几件。每一件都时尚又百搭。我这条马面裙是改良版,加了拉链和裤兜,更加方便日常出行。”   春节以来,“新中式刺绣穿搭”“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新中式”等话题接连冲上热搜。打开社交软件,可以看到短视频里明星出席活动时穿“新中式”,时尚博主在推荐“新中式”,普通消费者也因为被“种草”而纷纷选购“新中式”服装……某短视频平台上,带有“新中式穿搭”话题的短视频播放量超过106亿次。多个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新中式”服装成为今年销量快速增长的品类之一。   究竟什么是“新中式”?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巾表示:顾名思义,“新中式”服装一是“新”,有创新、有新意;二是“中式”,涵括传统、东方、国风之意蕴。“新中式”服装从现代流行中脱颖而出,既包含了新时代的时尚、潮流元素,又巧妙融合传统文化的韵味,成为一种混搭风格,广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新中式”服装的兴起带动汉服企业遍地开花。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我国现有5853家汉服相关企业。其中,2023年注册的汉服企业高达2686家,同比增长355.25%,创下近10年增速新高。企业集中度最高的是陕西省,现有1529家汉服相关企业。   《2024年唯品会服饰行业春夏趋势白皮书》显示,“新中式”穿搭将成为今年春夏重要的趋势之一。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对拥有独特国潮审美视角的年轻一代将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盘扣外套、马面裙、刺绣衬衫、国风套装等预计在今年春夏迎来销量爆发。   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连日来,在走访西安市的一些商场时,记者看到,各服装专柜的春装已经全面上新。在这些上市的新装里,各类盘扣、刺绣、钉珠、对襟、水墨晕染、提花面料等具有东方元素的“新中式”服装经常被陈列在最显眼的位置。一些服装品牌纷纷在“新中式”服装的赛道上发力:“鄂尔多斯1980”推出春款特别系列,中式领襟剪裁搭配中式盘扣;阿迪达斯则通过“新中式”联名方式,推出“中式潮流感”的应季单品……前来试穿、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   3月13日,在西安市雁塔区一家商场的某中式服装专柜内,正在试衣的黄依琳告诉记者:“我往年买的春装主要以亮色的毛衫、风衣和牛仔裤为主,今年被各种精致优雅的‘新中式’服装‘种草’,就想尝试另一种穿衣风格。”   除了各大商场的服装专柜,一些私人定制服装店门前也变得车水马龙。   大唐不夜城附近的半生缘旗袍生活馆里不仅有改良版旗袍,还有各种短袖、长裙、马甲、小西装等“新中式”服装……素净淡雅、唯美浪漫,每一件都像是在诉说着东方女子的温婉与风情。   “从创立之初,我们主打的就是‘新中式’服装。盘扣、斜门襟、立领、流苏、拼接……我觉得,凡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的服装,都可以归类为‘新中式’服装。”深耕行业20多年的半生缘品牌主理人、设计师王冰潇对“新中式”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会将盛唐的屋檐图案运用到衣服的肩部,也会将蓝田玉石手工打磨成扣子点缀在衣服上。这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兼具现代时尚之感,可以完美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我们的很多‘新中式’服装用到了宋锦、杭罗、苏锦等非遗面料。根据不同的面料、颜色,我们会在设计制作中辅之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为每件服饰赋予独一无二的中式气质。”王冰潇表示,希望客户能够通过“新中式”服装这一传统文化的载体,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代言人。   很多女性都会有“身材焦虑”,王冰潇觉得大可不必:“‘新中式’的特点就是衣服更具有包容性,对身材的要求不会那么高。而且我们会为每位客户量体裁衣,因人而异、扬长避短,让每件衣服只为一人而生、只衬一人之美。通过线上线下的私人定制,我们累计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顾客定制服装超10万件。”   近期,“新中式”火爆出圈,“半生缘”的顾客中多了不少年轻人的身影。在王冰潇看来,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对我们的服装设计和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我们要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提高品牌辨识度,从而增加客户黏性和复购率。”   探究“新中式”走红的背后   对于“新中式”服装的突然爆红,李巾认为,“新中式”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简约设计风格,深深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的喜好。传统中式服装多呈现富贵华丽之风,其本身的文化厚重感让它一直拥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是父辈一代的专属爱好,很多年轻人会觉得驾驭不了。“新中式”服装去繁从简,整体简洁明了,保留了传统中式服饰的低调优雅,将简约有品的生活追求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选择。   “‘新中式’服装在中国传统五色(赤、黄、青、黑、白)的基础色调上,辅以红、黄、绿、蓝等亮色作局部点缀,整体明快而雅致,休闲聚会两相宜,既增加了中式美学的国风典雅韵味,又反映出现代人纯粹而自在的生活追求,故而掀起了消费新热潮。”李巾说,“新中式”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新的体验,更是一种情怀。中式审美历经沧桑岁月,饱含东方美学的温度和历史的厚度。“新中式”将中式元素与现代时尚理念巧妙结合,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李巾看来,“新中式”服装的流行并非偶然,背后是人们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是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是新时代人们审美改变后国潮的回归,也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提炼、凝聚。它立足传统,以现代人的审美创造衍生出新的风格,让人们在时代变迁、潮流变化的过程中依然能感受到中式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新中式”的出圈必将带给人们更多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启发与思考。(陕西日报记者 杨小玲)
北京中山公园 郁金香特色品种首次集中亮相
  原标题:中山公园 郁金香特色品种首次集中亮相  中山公园第29届春花暨郁金香观赏季引得游人频频拍照。北京日报记者 程功摄   3月20日,中山公园第29届春花暨郁金香观赏季正式开幕。本次观赏季以“福寿绵长”为主题,展出郁金香及其他球根花卉160个品种20万余株。其中,“国泰”“初心”“昆韵”“崇明之恋”等郁金香品种是首次集中亮相。   春花暨郁金香观赏季期间,园内精心布置了“喜庆迎宾”“花坞捧寿”“福寿绵长”“流光溢彩”“春林花溪”“春风和煦”以及“祥云如意”7个室外主题景区。   市民游客可参观感受公园西坛门外“福寿绵长”景区的巧妙设计。色彩斑斓的花带贯穿于红色盘结之中,与坡地上精心栽植的“寿”字和蝙蝠纹样交相呼应,彰显了“福寿绵长”的主题。内坛区域设有“祥云如意”景区,以中国传统如意祥云图案为主题,在中心绿地的模纹花坛内,精心栽植了四色中花郁金香,与景区内陆续绽放的梅花、海棠、碧桃等中国传统花卉交相辉映,共同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呈现了多种蕴含中国元素的郁金香品种,如“国泰”“初心”“昆韵”“崇明之恋”等。在位于公园唐花坞区域的“花坞捧寿”景区,游客可以欣赏到珍贵的郁金香品种“国泰”,浪漫的郁金香花海与绚丽多彩的花带相互映衬,呈现出一派春日繁花的盛景。   此外,公园唐花坞室内展区在观赏季期间将同步举办中山公园早春球根花卉特展,展出郁金香、洋水仙、朱顶红、番红花等球根花卉9大类100余个品种。公园蕙芳园也将在3月底举办“四季飘香”蕙兰精品展,陆续展出20余种80余盆兰花精品,市民游客将欣赏到蕙兰传统梅瓣名品如大一品、南阳梅、长寿梅,荷瓣名品郑孝荷,以及素心精品金岙素等传统蕙兰珍品。(记者 任珊)
第七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
  原标题:第七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中法牵手 “碳”寻未来 3月20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签约十周年暨第七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开幕式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与会嘉宾聆听发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三月武汉,繁花正盛。知音故里,宾客如云。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3月20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签约十周年暨第七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   2014年,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签约落户武汉市蔡甸区。十年来,在中法携手努力下,生态示范城融合两国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经验,注重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技术,突出低碳交通体系和绿色建筑应用,打造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从“城市远郊”变身“国际聚焦”,论坛现场,中法两国与会代表、专家学者,惊艳于生态示范城十年成长蝶变,交流探寻生态环保、产城融合的下一代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法牵手,“碳”寻未来。   法式浪漫融合中式文艺范   “很有设计感!快来拍个照!”当日上午,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前,与会嘉宾纷纷打卡留影。这栋法国建筑大师岚明的设计作品,不仅极具新未来主义流派风格,还采用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玻璃幕墙自然采光、通风等,含“绿”量满满。   十年探索,着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39平方公里范围内,这只是一个缩影。   “汇两国知音,建双碳城市,融人山水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整体设计方案的参与方——法国夏邦杰建筑设计事务所巴黎总部集团副总经理、法兰西建筑院院士乐嘉介绍其设计理念,法式浪漫融合中式文艺范。   他表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设计中,注重露天理水,保留大量的自然土壤,留出绿色廊道,既是防洪排水渠道,也是优质的公共空间。整片区域远可显山,近可见水,既望乡愁,也见未来,让城市拥有多维韧性。   在这样的理念下,一个个产业创新、生态环保、低碳示范项目纷纷落地——   武汉·中法半岛小镇建成滨湖生态涵养带,通过构建环半岛湿地链,发挥地形优势,搭建三级韧性城市排水体系,实现水质净化达到Ⅲ类,对后官湖污染“零增量”。通过修复退化的场地,为生物建“食堂”“驿站”,改善栖息地。   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咨询中,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提出了室内外声、风、热环境优化等20余项绿色建筑技术,让被动式节能设计与主动式能源系统相结合,可再生能源利用进一步替代。建筑能耗较现行节能标准降低18.37%。   瞭望下一代生活方式   “十年前,我们参与了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规划和选址。来到这里看到一片面积很大、很美的荷花,印象深刻。”阿海普AREP中国区总经理姜兴兴说,十年过去了,这里依然美丽、宜居。   “十年里,见证一批批项目在这里落地开花,生根发芽。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当下显得格外有意义。希望这里能展示出下一代生活方式,满足大家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成为示范和模板。”苏伊士投资有限公司数字解决方案首席技术代表毕奥理充满期待。   “绿色生态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大,企业在这里将大有可为。”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介绍,这些都是朝阳产业,也是中法生态城的主导产业。2024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即将在武汉召开,会上将举办中法大健康论坛,促进中法双方共同努力,合作共赢。   数字孪生绘制未来生态城市   打造未来生态城市,离不开智慧设计、前沿科技的力量。论坛活动期间,2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接连登台,为中法生态城的茁壮成长建言献策。   “让城市建筑设计的考量从‘物’回归到‘人’,精准量化人的需求,可让城市更宜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张利建议,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可帮助设计方收集、再现并分析建筑的实景数据,直至预测未来场景。   “通过运用大数据模拟技术,我们能向自然借势借力,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美迪动力气象技术城市项目负责人吴丹介绍,目前,基于城市三维建模的微观城市气象模拟应用已走向成熟,它能为能源的精细化利用、城市减灾防灾能力的提升等提供不少帮助,让城市更具韧性,“从巴塞罗那到杭州,许多城市已尝到甜头。”   “苏伊士投资有限公司已在全球各地部署超过1000个智慧水务实时平台,积累了大量水资源管理经验。”毕奥理介绍,公司水务运营解决方案,能在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城市运行成本的同时,确保出水水质的高标准,有效助力中法生态城的可持续发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三春 马文俊 杨然 通讯员 周雄)
南昌经开区樵舍镇:油菜花开春意浓 多彩乡村入画来
  春风拂面,花香四溢。3月20日,在江西省南昌经开区樵舍镇上池湖七彩油菜花基地,3000亩油菜花竞相绽放,一朵朵黄色、紫色和白色的小花缀成一片花海,在春风中泛起波浪,散发出阵阵花香。 媒体在上池湖七彩油菜花基地采风 摄影 李志雄   花田间,多彩油菜花争奇斗艳,不少游客穿梭其间,用手机、相机记录下美好瞬间。“以前看到的油菜花都是黄色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白色和紫色的油菜花,这么多油菜花田,一眼望过去非常壮观,也很美!”市民刘女士一边观赏美景,一边和朋友拍照留念。   2023年11月,南昌经开区樵舍镇因地制宜,立足“生态城郊”的定位,利用上池湖4000多亩水面面积及周边优美的生态环境资源,整合附近巩固村、蔓湖村、峰桥村三村的3000亩冬闲土地播种彩色油菜花,打造七彩油菜花旅游观光带。 七彩油菜花海 摄影 李志雄   “油菜花由村委统一种植、管理,收获后油菜籽归各田块所属农户所有,每亩油菜预计可收获油菜籽约200斤,能榨出菜籽油70—80斤,目前菜籽油市场价10元/斤,一亩地能净挣700—800元。”樵舍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徐协坤表示,打造七彩油菜花旅游观光带不仅可以扮靓村庄,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契机,还可以带动当地农产品的销量,实现旅游和经济双丰收。   据悉,依托彩色油菜基地和上池湖畔美丽风光,樵舍镇还将举办户外踏青活动,让游客既能打卡美景、健身运动,又能购买绿色农产品,从而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做强“油菜经济”。   如今,上池湖七彩油菜花已经陆续盛开,花期将持续到4月底。五彩斑斓的油菜花海与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画卷。接下来,樵舍镇将立足于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结合,将“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有机融合,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努力用实际行动绘就“多彩”乡村振兴。(文 张震寰)
丹东:春花绽放 与鸟潮遥相呼应
  原标题:春季文旅看点|丹东:春花绽放 与鸟潮遥相呼应   浪漫的春天如约而至,随着候鸟随季迁徙,春花依次绽放,丹东春季旅游的温度逐渐攀升。日前,丹东市精心策划推出“春游丹东指南”,丹东市文旅、林业等相关部门更是适时举办赏花、观鸟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让游客跟着“春游时间线路图”鸟语花香看丹东。   “南有钱塘江观潮,北有鸭绿江观鸟”。据监测,来自澳洲的迁徙鸻鹬类水鸟今年已经陆续抵达丹东东港市海滨,即将进入高峰期。涌动的鸟潮形成一波又一波的鸟浪,遮天蔽日,吸引了大批的摄影师及观鸟爱好者奔赴于此,近距离感受如此壮观的候鸟大迁徙。由于鸻鹬类水鸟的活动随潮汐而动,丹东林业相关部门根据潮汐情况,发布2024年3月-5月最适宜观赏鸟浪的时间:农历初一、十五前后的3-5天潮水最大,海鸟可至近滩处,为观鸟最佳时段。丹东市在丹东东港市海角路观鸟点、水鸟科研交流基地等处设置观鸟佳地,方便游人与鸟潮“倾情相约”。   与春季鸟潮遥相呼应的是次第绽放的花海。樱花在春天最先露出娇颜,4月中下旬,丹东市区东北部的锦江山公园中,一株株樱花与蜿蜒的山脉交织,赠予了丹东春季最美的温柔。位于鸭绿江下游的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景区的桃花在4月下旬紧随而至,一团团的桃花与潺潺鸭绿江水映衬,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接续盛开的是凤城市大梨树村漫山遍野的梨花,奏响了乡村的“春之声”。千年古镇东港市大孤山镇的杏梅花也不甘落后,在4月中旬-5月上旬竞相绽放,一夜和风吹得万树杏梅花开,成为北黄海岸边一道靓丽景观。跟随鲜花开放的脚步,宽甸河口、大梨树村、大孤山镇……各地“赏花节”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春季旅游节庆品牌,以花为媒释放旅游消费新活力。(记者 王卢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南阳发力建设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南阳市滨河大道隧道建成通车。 李栀子 摄 西峡“最美旅游公路”。 资料图片 南阳市陈官营高速立交桥。 谢晓峰 摄   沿南阳中心城区的白河两岸,滨河大道和白河大道是穿城而过的两条主干道。去年年底,这两条主干道与仲景大桥交会下穿工程通车后,实现了部分区域车辆快速通行,赢得南阳市民交口称赞。   不仅如此,今年起,南阳还将启动滨河大道、白河大道与另外两座跨河大桥的交会下穿项目建设,彻底实现沿河道路快速通行,而这只是南阳发力建设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的举措之一。   力争全年交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实现新增高速通车里程133.64公里、总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启动全域“四好农村路”创建……3月18日,记者从南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2024年南阳交通项目建设大幕已启,一批事关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重点交通工程提速快跑。   当好经济发展“先行官”   近日,一份沉甸甸的2023年南阳交通建设“成绩单”出炉: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5%,创历史新高。   2023年,南阳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成效居全省前列,渑淅高速淅川至豫鄂省界段、焦唐高速汝方段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23年度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样板工程,规划建设的郑南、南新、嵩内、桐邓、沈卢高速项目加速推进;干线公路建设四面开花,南召县S328线等11个续建项目已实现完工或主体完工,内乡县S243湍源段等3个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378公里,超额完成了省定“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860公里”的民生实事任务,完成比例达到160.2%。西峡县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卧龙区、淅川县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023年,南阳交通服务效能快速提升,客货运周转量稳步提升,全年实现1291亿吨公里;中心城区公交完成营运里程4286万公里,累计运送乘客4513.7万人次,新增营运线路里程14.1公里,线路总长达到903.2公里;围绕全市重大节庆活动提供公交运输保障,累计投入车辆3000余台次,发车8000余趟次,运送乘客50余万人次;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协调其他相关单位,从去年10月7日起实行绕城高速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南阳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政务服务效能实现突破。开展服务型执法、落实“四张清单”,将行政指导融入行政处罚,“首违不罚案件”被交通运输部评选为典型案例并向全国推广;为全市公路客货运、出租车、水运等全量服务对象提供全行业203项行政审批事项申办、全生命周期质量信誉考核动态监管,实现了全量审批事项“无感审批+有感服务”,已通过“无感审批”模式办理3000余件,被选为交通运输部2023年全国信用交通典型案例。   打造枢纽经济先行区   “2024年,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南阳将精心谋划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依托大交通,发展大物流,集聚大产业。”南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栓誉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要求,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聚焦“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中“打造全国枢纽经济先行区”目标,坚持基础设施和枢纽经济先行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达效,为副中心城市建设增创新优势。   张栓誉介绍,按照今年全市城建交通会议精神,南阳交通将同步实施水运和公路建设,加快构建“两环四横八纵”的高速公路网、“两干两支一联”的内河航道网和全域普通公路“123交通圈”,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加密高速公路网,重点推进南阳至邓州高速公路等3条4段续建项目建设,确保焦唐高速汝方段、方唐段年底全线通车,力争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33.64公里,使南阳成为全省第一个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省辖市。   打造内河航道网,加快唐河航运一期工程建设,确保唐河航运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年底前全面完工,尽快实现“通江达海”。唐河航运二期项目上半年将全面开工,白河航运工程6月底前完成要件办理,将尽快实现全面开工。同时,将加快编制南阳中心港港口总体规划、临港经济区产业规划,构建以唐河、白河沿线港口为核心的内河水陆联运中心,形成豫鄂陕毗邻区域水陆联运枢纽。   构建快速通道网,加快推进外环路综合开发项目,G312宛唐交界至曲屯段公路改建工程,S228南阳至社旗、至官庄快速通道项目等“十字三环六放射”项目的建设进度,进一步提升路网整体效益,强化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的经济联系,实现中心城区交通快速集疏。   完善普通公路网,加快实施G345线方城舞钢交界至方城县城段改建工程等19个、涉及总里程约590公里的干线公路新建、续建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促进交旅融合发展,不断提升通村庄、通园区及各旅游景点道路等级,打造“畅安绿舒美”的生态旅游公路,启动全域“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   此外,2024年起,南阳交通运输行业还将实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特别是大力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发展铁水联运、公铁联运等组织模式,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引导“公转水”“公转铁”,持续降低物流成本。(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通讯员 郭春林 谢晓峰)
抚远蔓越莓“牵手”武汉樱花季
  “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火遍全网的黑龙江抚远蔓越莓呀!”“以往我只吃过蔓越莓果干,而鲜果还是第一次品尝。感谢黑龙江抚远的‘老铁’跋山涉水给我们送来这么诱人的蔓越莓鲜果!”3月19日,武汉市晴川阁脚下樱花烂漫。正在这里举办的2024黑龙江文旅全国推介湖北专场活动上,当佳木斯抚远市的文旅团队手捧托盘,端出从“华夏东极”抚远专程带来的蔓越莓鲜果时,武汉的市民和游客争相品尝,无不发出啧啧称赞。 抚远市文旅局长(右)与“新闻姐”(左)在武汉晴川阁脚下,向广大网友介绍抚远蔓越莓   而在这场活动上,拥有2514万粉丝的网络大V“新闻姐”也在现场网络直播中,热情地向广大网友展示、推介黑龙江抚远的蔓越莓,并倡议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抚远尝尝新鲜的蔓越莓”。   “这次我们不仅带来了蔓越莓,还给湖北的朋友们带来了‘东极福礼’。我们精心挑选了抚远的地域特产放入礼包中,以传达对于湖北的诚挚祝福。”在活动现场,佳木斯抚远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植告诉龙头新闻记者,“东极福礼”的创意理念来自“紫气东来福瑞呈祥之地——抚远”的“福”文化,其中的每一份特产都代表了抚远人民的一份祝福。比如,抚远冷水鱼食品,寓意“如鱼得水”;抚远蔓越莓鲜果,寓意“红”运当头;抚远“玖成”大米,寓意“五谷丰登”。 抚远文旅团队展示“东极福礼”   据介绍,“东极福礼”在包装设计上,融入了东极阁、黑瞎子岛、东极宝塔等丰富的抚远旅游资源元素,充分展现了抚远独特的人文魅力。此外,抚远文旅团队还为湖北朋友带来了文创盲盒,里面有抚远的景区免费门票、旅游地图、旅游产品宣传册、城市宣传卡等。 武汉市的“文化使者”与抚远市的旅游吉祥物“蔓越莓东东”“杰克熊”合影   “到抚远东游 ,找福气源头!”在2024黑龙江文旅全国推介湖北专场的推介环节,抚远文旅推介官如数家珍的介绍,令现场的武汉市民充满了向往。   据介绍,抚远拥有“华夏东极”“两国一岛”“两江双城”“淡水鱼都”四张旅游名片——   “抚远之美,首在日出。抚远地处祖国最东端,素有‘华夏东极’美誉。这里很东北,每一寸土地都闪耀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振奋;这里很壮丽,祖国第一缕阳光从这里升起;这里很神秘,古老赫哲族在这里赓续渔猎文化魂脉。   抚远之美,亦在生态。抚远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亚洲最大蔓越莓种植基地”“中国最大熊主题乐园”“全国最大低地高寒湿地”坐落于此,东极广场、贝壳沙滩、南岗汽车营地、乌苏镇赫哲族村是避暑旅游首选地。 身着赫哲族服饰的抚远文旅推介官,向武汉市民分发景区门票和宣传品   抚远之美,胜在味觉。抚远被誉为淡水鱼都,是中国“鲟鳇鱼之乡”“大马哈鱼之乡”。鲟鳇鱼子酱、塔拉哈、生鱼片、鱼丸汤、全鱼宴,将带你尽享舌尖美味。   到抚远,还可做跨境之旅。抚远与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隔江相望,两国一岛黑瞎子岛坐落于此,探秘野熊园、湿地公园、东极宝塔令人流连忘返。   “樱花很美,欢迎全国的朋友们都来武汉赏樱花。赏完樱花,请一路向北方,来到我们清凉龙江避暑旅游。到黑龙江,您一定要来我们东极抚远。我会带您迎华夏第一缕阳光、听赫哲民族欢歌、赏黑瞎子岛盛景、品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江鱼鲜、登东极一阁祈福、游中俄边境风情。来抚远东游,找福气源头。我们在黑龙江等您!”在推介活动的尾声,抚远文旅团队热情洋溢地向湖北以及全国人民发出盛情邀请。(龙头新闻记者 李淅 刘欣)
走读山东·感知济南 | 学葫芦烙画、品地方戏曲……外籍友人在济体会乡村地域民俗 感受“手造”非遗之美
  3月20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气春分,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利比里亚、巴基斯坦、摩洛哥、津巴布韦等5个国家的11位外国友人来到了济南市章丘区,沉浸式体验葫芦烙画、青野五音戏等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感知千年古村的厚重文化底蕴。   外国友人一行首先来到友谊匏园,进入展厅,大家被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葫芦雕刻艺术品深深吸引。“葫芦谐音‘福禄’,自古被视为吉祥物,把绘画、烙画艺术巧妙构思于葫芦之上,在增加葫芦艺术价值的同时,更使这些艺术葫芦古朴自然,别具魅力。”谈起葫芦,济南友谊葫芦创始人马友谊向外国友人们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神话故事、花鸟虫鱼、山水风景……有了雕刻技艺的加持,小小的葫芦一下就身价倍涨,成了炙手可热的收藏品。   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友谊介绍,在葫芦生长期间,根据不同品种的特征,通过适当的人工干预,改变葫芦的形态特征,从而培育出艺术加工需要特定形态的葫芦。随后,经过清洗、去皮、晾晒、设计、雕刻、打磨、上色、保养等一系列工艺,一件葫芦雕刻艺术品才能最终完成。   十二生肖、国旗……外国友人们拿着属于自己的小葫芦,跃跃欲试。来自摩洛哥的安布亚诺(AMBUANO WILY)在自己的葫芦上刻下了中国和摩洛哥的国旗,他说,“中国和摩洛哥,friend!”来到中国三年,他对中国文化还是一如既往的“狂热”。作为一名业余Youtuber,无论去哪他都带着手机云台和麦克风,对他而言,中国的风土人情极具吸引力。   在中外文化交流和情感互通的道路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以火为墨,铁笔生花烙下中华文化,小小的葫芦画内藏着大大的乾坤,当观赏到马友谊老师创作的、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的作品《明妃出塞图》后,外籍友人都在不住地惊叹,这是对马友谊老师作为一个匠人的最好回馈,也是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至高赞赏,外国友人们纷纷表示:“希望把这份‘福禄’带回去给家人和朋友。”   作为中国非遗文化五音戏发祥地、建筑之乡,本次非遗之旅的第二站外籍友人一行来到了位于章丘文祖街道南部山区的青野村,五音戏起源于清康熙年间,以板腔体为主,辅以部分的曲牌腔和小曲。内容多为表现当地百姓的生活及情感,生活气息强烈,地方特色浓郁。独特的艺术风格对我国地方戏曲的探索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在五音戏博物馆,大家了解了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并穿上戏服,在五音戏传承人马乃转、张霞的指导下,学习简单的戏曲动作和唱法。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民在五音戏的演绎中联系在一起,现场充满欢声笑语。来自利比里亚的阿米娜说道,“这些头饰和服饰都非常漂亮,我特别喜欢,而且演员们的表演非常地具有感染力,希望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听到来自中国的其他地方戏曲。”   学手造、品戏曲……此次活动让外籍友人沉浸式感受到了“手造”非遗之美,体会到了济南乡村的地域民俗,让更多的外籍友人进一步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未来,济南还将通过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邀请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深入感知体验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凭借东方独有的古韵,以非遗、艺术体验为轴心,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展示济南的自然之美、历史之美和人文之美。   (济南国际传播中心 记者:刘晓涵 赵赫 摄影:高原)
龙门石窟又有新发现 伊河河道发现唐代圆雕菩萨半身像
3月20日晚,游客在夜色中游览洛阳龙门石窟。据悉,为迎接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提升游客游览体验,当日起,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开启夜景旅游项目。 冯广纳 摄   3月20日,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考古人员在伊河龙门段发现一件菩萨造像残块,初步推测为一件唐代圆雕菩萨半身像。   该残存造像呈圆柱状,中间有断痕,分为两段。整体为造像的胸部以下,断裂处在胸、腹间。如何判断出这是一件菩萨像?龙门石窟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伟介绍,造像身着裙装,身体两侧有帔巾下垂,足部立于仰莲座上,结合龙门石窟中的造像特点,初步判断这是一件唐代菩萨像。   此外,造像莲座前半部分已损毁,座下有榫头,这表明该像完整时莲座下应该还有基座和榫卯窝以形成榫卯结构,造像可整体直立摆放。   石窟造像为何出现在河道内?路伟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古代伊河水量较大,伊水泛涨曾冲毁过寺院,如《旧唐书》中记载“十年二月四日,伊水泛涨,毁都城南龙门天竺、奉先寺”,其中奉先寺是唐高宗敕建的皇家寺院,负责著名的大卢舍那像龛的日常洒扫和管理,寺院被冲毁也可能会有一些造像被冲入河道。另一方面,20世纪上半叶龙门石窟一些区段被开山取石及盗凿破坏时,或许有窟龛造像掉入河道,长期水流冲刷、翻滚到下游。“所以河道中发现石刻造像,因经千年或百年,往往表面在流水冲刷和翻滚碰撞下,会显得光滑或者造像表面纹饰有损伤导致雕刻细部不够清晰、精致。”路伟说。   考古人员又对龙门石拱桥下游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查看和简单清理,又在不同位置发现了两件残像,其中一件雕刻在一个较大型的山石上,可见造像腿和双脚,初步推断为一交脚坐或游戏坐的菩萨像腰部以下及两脚部。   “这些新发现的造像,对龙门石窟研究也非常有帮助,丰富了龙门石窟研究院的藏品,同时也加深研究人员对龙门石窟造像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路伟说,围绕伊河河道相关工程开展的石窟造像考古工作是龙门石窟研究院持续关注的方向之一,今后将持续关注伊河河道内的工程和疏浚,加强伊河龙门段的河道考古,期待有更多新的发现。(记者 郭歌)
集聚力量启新篇 汽配全国大市场新业态发展共享会成功举办
  3月20日上午,AMR中国国际汽车维修检测诊断设备、零部件及美容养护展览会在中国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会议厅盛大启幕。为集聚行业内优势力量,促进汽配行业高质量发展,搭建数智化共享平台,下午举办了汽配全国大市场新业态发展共享会——中国汽配城(徐州)主题推介活动。   活动上,展会主办方之一中机国际相关领导介绍了本届展会的亮点,回顾了中机国际的发展历程与会展项目,尤其是多年来深耕装备制造业的深厚积淀与卓越成果,表示将持续以多元化、国际化的会展平台支持汽车行业及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相关领导表示将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一如既往地支持各地汽配市场的建设。中国汽配城相关代表详细介绍了汽配城的总体规划、发展历程、产业优势以及未来愿景。   中国汽配城积极投身于汽配行业的发展建设之中,响应国家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要求,以自身为平台,快速集聚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势资源,推动产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流通,助力打造更加紧密的产业协同和发展格局。同时,以大数据驱动下的平台+赋能,探索数据要素流通应用新路径,搭建起汽配产业区域流通数据创新平台:国家机动车产品物联网质量可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行业的“新华辞典”、用车人的工具书、24小时AI智能问诊平台。   中国汽配城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土地规划面积4600亩,建筑规划面积150万平方米,总投资50亿元,该项目为2016年江苏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现已建成20万平方米,为全国汽配行业首创室内永久性展厅。   活动上,还首发预告了6月27日徐州中国工程机械国际博览会暨全球采购港成立挂牌仪式。同期将举办中国新能源汽车前50位企业中国徐州新能源汽车性能测试赛、智能汽车2024年中国徐州宣言发布、国家机动车产品物联网质量可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招商订货会等活动,积极探索全国统一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新业态。   此外,华夏银行、京东物流、八点车讯等相关代表分别从金融服务一体化助力全国大市场建设、一体化供应链实践和开创全国汽配大市场新局面等主题进行了分享。本次分享会旨在搭建优质平台,凝聚各个企业、厂家在业态创新、营商环境、服务优化等方面的成果和优势,不断创新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探讨汽配行业未来的发展思路,共同为书写行业新篇章贡献力量。(资料来源:中机国际)
《黄河文化大会》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海报。山东卫视供图   近日,文化综艺节目《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收官。这档节目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赢得观众好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必须坚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一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在各地海选出99位黄河文化达人,他们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既有名校学子、有志少年,也有各行业的翘楚以及坚守黄河事业的躬耕者……以“人”为切入点,用鲜活可感的普通人的故事折射黄河文化的“大主题”,体现创作者与参与者对于黄河、对于家乡的深厚情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认为,这部“黄河文化百科全书”,让黄河文化焕发时代风采,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做到了全面、好看、有新意。《黄河文化大会》的成功,说明创作者必须关注火热的现实生活、关联时代的发展需要,节目才能赢得观众和市场。   以黄河文化为纽带,以媒介融合为契机,《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以共创融合的姿态,创新亮点频出。一是地域融合,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动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成立了《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联合导演组,共同推进节目的策划、制作与播出工作。二是文旅融合,节目组织调动九省(区)卫视主持人,成立外景出题团,整合制作40条可视、可听、可感的外景微视频,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黄河沿线灿若繁星的文旅资源,以“文化+旅游”赋能黄河流域文旅高质量发展。三是大小屏融合,第二季《黄河文化大会》以技术创新增强节目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全流程、沉浸式虚拟拍摄,融合数字化、VR、AR等前沿科技,赋能黄河文化的时代化呈现。同时,充分发挥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矩阵的力量,打造立体互联、全网覆盖的传播矩阵。   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当代转化,使之焕发时代魅力,是节目创作的难点与重点。《黄河文化大会》紧紧围绕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和“第二个结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进行内容设计。节目聚焦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新中国治黄史、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邀请多位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通俗易懂地向观众讲述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专家认为,《黄河文化大会》的高水平呈现,是对中华文脉的一次深入梳理,是对黄河这一具有精神标识的文化符号的集中展示,立意高远,其中的创作理念与创作经验值得推广。   立足文化引领,深耕文化资源,坚持守正创新,文化综艺节目《黄河文化大会》不仅是山东卫视深耕传统文化资源的成果,更是广电媒体形成发展合力的创新探索。(丁坤年)
去年长三角港口货物吞吐量超70亿吨 占全国的41.5%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蒋晓东/摄(影像中国)   人民日报北京3月20日电:记者在交通运输部20日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70.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亿标准箱,分别占全国的41.5%和38.5%,集装箱铁水联运量307万标准箱,占全国的30%。我国港口综合效率位居全球港口前列,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均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作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长三角水路运输货物量占全国总量的50%。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创新海事服务,服务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   聚焦高频办理事项,优化海事政务服务。近期,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上线海事通APP,在长三角地区推出海事政务服务事项的“掌上办”“跨域办”“无感办”。申请人可以通过APP办理首批上线的12大项、64小项海事政务服务业务,把以前在电脑上办的业务转移到了手机移动客户端的“掌上办”,尽可能实现“船舶不停航、船员不下船”就能办成锚地申请、政务服务、远程处罚、信息查询等政务申请事项,为船舶、船员和船公司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打造智慧海事监管系统,有效支撑海事安全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这一系统打破了船舶跨区域监管的地理分割和行政壁垒,实现长三角安全监管数据互融互通,能够全要素展现长三角区域水上交通运输的态势,实时呈现一线动态场景,实时感知重点船舶、重点水域安全态势。”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鄂海亮介绍,目前,系统已部署完成基础平台、数据看板以及船舶安全等级标识、一次性船位报告、船舶锚泊管理、“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等业务功能模块,上线20项具体功能和89个功能点。   创新海事服务,降本增效显著。以建设重点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绿色通道为例,船舶信息会在船方、港方、海事部门之间一体化流转,船舶航行计划、靠泊计划、离港计划实现无缝衔接,从而实现重点船舶的“一次申请、一程进出”。据测算,一艘享受“四直”通道的船舶平均每航次可节省运输周期4—8小时,节省燃油2万元,带来直接经济效益8万元,同时还能给码头作业效率带来5%左右的周转率提升。   据介绍,目前海事通APP已把长三角区域295个锚地、6855个锚位纳入系统,后续将纳入更多锚地锚位。船方在APP上便能一屏全景查看长三角地区锚位使用情况,也可根据作业计划和锚地空余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锚地抛锚,不仅能提高锚地利用率,还可提升船舶运行效率,降低营运成本。(记者 韩鑫,制图 汪哲平)
民族舞剧《红楼梦》让古典文学的魅力穿越时空
  民族舞剧《红楼梦》剧照。屠景清摄   经典场面与创新场面对照,文学意象与现实理想呼应,主创哲思与观众意见融合,民族舞剧《红楼梦》让古典文学的魅力穿越时空,焕发出时代气息和青春光彩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红楼梦》不仅为一代代读者所喜爱,还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戏剧等多种艺术类型的作品。《红楼梦》不止一次被改编为舞剧,但江苏大剧院版的民族舞剧《红楼梦》特色鲜明,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   民族舞剧《红楼梦》自2021年9月首演以来,已演出153场,走进28个城市的33座剧院,超过22万人次观演,多次开票即售罄,几乎场场爆满,可谓叫好又叫座。该剧受到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还获得了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对于经典的改编,需要传承与创新并重。这一版的舞剧《红楼梦》,延续原著的创作宗旨,将内蕴深邃、人物众多、矛盾繁杂、场景繁复的文学作品改编成舞剧,用舞蹈动作展现人物丰富且变化发展的内心。江苏大剧院组建以90后为主的创作班底,不拘泥于常规路数,以现代审美和格调演绎年轻人心中的“红楼梦”。整部舞剧的叙事重心从爱情故事转向了金陵十二钗女性群像的命运,用现代青年的视野与小说《红楼梦》中的女性视角对话,创造性地呈现了《红楼梦》中12位女性的内心情感,为《红楼梦》的剧场表现增添新的审美价值。   首先从经典出发。沿用原著传统章回体形式对经典进行解构,一条宝黛感情纠葛主线,一条贾府家族兴衰辅线,两线并进,串联起全剧的12个章目。以《入府》拉开宝黛凄美爱情帷幕,用《幻境》引出“十二金钗”,在《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剧情推进中,一边展现贾府家族的钟鸣鼎食,一边呈现宝黛感情的深化衍变;而从《丢玉》开始逆转直下,以《冲喜》阐述宝黛爱而不得后的象征性毁灭,用《团圆》照应《省亲》诉说大厦倾覆、亲友离散的悲伤,用《花葬》照应《葬花》,由黛玉命运之伤推衍至“十二金钗”,借葬花悼念贾府群芳,最后宝玉在《归彼大荒》中把红尘看破,走向一片白茫茫。其间不乏宝钗扑蝶、惜春作画、刘姥姥逛大观园、黛玉焚稿断痴情等经典场面,娓娓诉说大观园中的故事,在抒情与写意中,向观众完整呈现了一个“书中的大观园”。   然后再反向逆行。从“十二金钗”视角重构剧情,将年轻人对经典名著的解读融入其中,创造性设计了《团圆》《花葬》等新场面,以喜与悲、盛与衰、生与死的互文叙事,映射当代女性和青春愁绪,表达对时代变迁的体悟和生命本真的哲思,让“十二金钗”与现代女性的所思所想产生超越时空的关联,用超现实“悲剧美学”把观众带进了一个“我们的大观园”。如《花葬》一章,12位舞者褪去华服、放散头发,从“金钗”回归“本我”,着12种颜色长衣,隐喻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状态,用扭转、翻滚等现代舞姿,演绎女性对封建束缚的控诉和反抗,是情感的升华,更是青春力量的释放。观众在参悟“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红楼梦境中直视自己的内心,极具真实感和力量感。   民族舞剧《红楼梦》火爆“出圈”,除了《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本身的魅力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导演、编剧对文学文本向剧场转化的用心改编。经典场面与创新场面对照,文学意象与现实理想呼应,主创哲思与观众意见融合,处处有伏笔和映照,民族舞剧《红楼梦》让古典文学的魅力穿越时空,焕发出时代气息和青春光彩。   (廖 屹 作者为江苏大剧院总经理)
海派杂技与维吾尔族非遗同台亮相 再现动人沪疆情
  剧中“友谊路”一幕剧照。   剧中“丝绸路”一幕剧照。 出品方供图   “演出汇聚了上海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地多代杂技传承者,传达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一场杂技剧,讲出了两地三代人的深情厚谊。”“演员们在舞台上展现出的默契配合和高超技巧,令人不禁为之喝彩!”……日前,杂技剧《天山雪》在京展演并开启全国巡演,精彩的剧情呈现和惊险的杂技动作收获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热烈的赞美。   《天山雪》是一部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联合出品的杂技剧。该剧采取第一人称叙事,融合多个高难度杂技项目、国家级非遗达瓦孜技艺和高水平的故事情感表达。2017年,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班抖杠节目荣获第六届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马戏节比赛金奖,《天山雪》以这一真实经历切入,讲述了70余年来上海建疆、援疆、润疆的历程。   精心雕琢反响热烈   从呈现整个时代和社会的宏观式表述,到聚焦小人物、以一个杂技教练的故事为切口,杂技剧《天山雪》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精益求精的打磨。   由于剧情时间跨度大,场面繁多复杂,主创团队九度易稿,最终浓缩成一台100多分钟、21个新创节目的大型杂技剧。   作为杂技剧,《天山雪》不仅展示了空竹、蹬鼓、球技、花坛、单手顶、抖杠、绸吊等传统杂技技艺,还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为了加深对于角色和援疆历史的理解,主创团队多次前往新疆地区进行创作采风。通过实地调研以及与上海援疆人员深入座谈交流,让主创人员深入了解当年屯垦戍边、援疆支边的历史,更直观生动地感受新疆文化。   去年底,百余人组成的《天山雪》剧组在结束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首演后,跨越5500多公里奔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展巡演。在近20天的巡演中,剧组穿越天山南北,奔赴新疆6个市县,完成9场演出,单次直播线上观众近10万,线上、线下累计观看突破110万人次。   而在北京的演出,开场前一票难求、结束后掌声久久不停,体现着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认可和喜爱。有些观众自己或父辈也同样参与过援疆,《天山雪》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他们表示,剧中呈现的不仅有新疆的壮美风景,更是其背后一代代人为了美好家园接续奋斗、不畏艰险的动人精神。   民族特色浓烈鲜明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为了展现好新疆的风貌,《天山雪》展现了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在音乐设计中,涵盖了新疆地区大部分常见民族乐器,如鹰笛、都达尔、手鼓、热瓦普等。剧中的配乐也基于当地的民族音乐而创作,融入了《送你一朵玫瑰花》《送你一朵沙枣花》等新疆民歌的旋律。   在服装上,以写实的款式加舞台效果为原则,剧组设计了几十套少数民族服装,涵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这些服装既有艺术化的处理,又尽可能写实地表现出70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   在剧中“丝绸路”这一幕,“绸吊飞天”节目的演员带领观众飞跃天山雪峰、龟兹千佛洞、楼兰古城,让观众在剧场感受到“飞跃地平线”般的视听体验,通过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展现着大美新疆的历史与风景。   而震撼人心的“友谊路”一幕,则将国家级非遗、维吾尔族高空走索技巧达瓦孜搬上舞台,通过融合海派特色杂技节目空中飞人,再现当年修建中巴友谊公路的历史。为了更好地呈现达瓦孜技巧,剧组不仅请来了达瓦孜代表性传承人阿迪力·吾休尔担任艺术顾问,还有喀什英吉沙县阿迪力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的演员共同参与演出。   达瓦孜是维吾尔族绵延千年的杂技艺术表演形式,通常在露天的高山大河间表演。在剧中,为了将之搬上舞台,剧组不断调整绳索的长度、支点、承重等多项技术参数,大大提高了演出的惊险度、观赏性和艺术张力,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惊、险、奇、美、绝的杂技艺术。   沪疆人才共同成长   《天山雪》的创排演出过程,更是一次沪疆两地杂技艺术深度融合、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在《天山雪》的80多位演员中,有近20名新疆演员,其中有11名来自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班。   故事还要从2010年的夏天讲起。   那年,60个来自天山南北的新疆孩子踏进了上海市马戏学校的校门。在7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们不仅将拿手绝技倾囊相授,还因材施教,结合新疆班学员能歌善舞的特长,通过创排节目和主题晚会,提升他们的舞台综合艺术水平。毕业时,新疆班的学员们已具备表演20多个大中小型节目的能力。如今,他们活跃在新疆杂技舞台上,很多都已成为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的主力。   “当得知要与新疆演员一起完成这部《天山雪》,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们中很多人是当年在上海市马戏学校一起训练、一起成长的朋友。”这是不少上海演员共同的心声。   而新疆班学员的到来,为上海杂技团注入了新鲜活力,更为上海杂技团主创带来了更多创意和思路。在第19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荣获金狮荣誉的节目《雄鹰—抖杠》就是由上海、新疆杂技演员和编导共同创作完成的。这一情节也被加入到《天山雪》剧情中,成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戏中戏之一。   在《天山雪》的创排中,新疆演员和上海演员同吃、同住、同训练,亲如家人。去年春节,新疆演员们因剧目排练留沪,上海市马戏学校的老师把他们接到家里吃年夜饭;肉孜节时,剧组为新疆的演职员人准备了热气腾腾的烤全羊,两地的演职人员一起在后台载歌载舞;好几位新疆班的演员,从小在上海学习、成长,如今能听也能讲比较流利的上海话,上海演员们跳起新疆舞蹈也十分熟练……   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弘钧表示:“无论是上海演员还是新疆演员,都能相互取长补短、有所收获,从交互到交流再到交融,亲如兄弟姐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   剧中,主人公王雪峰带领杂技演员们斩获世界级奖项后回到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载歌载舞,笑容洋溢。在现实中,更多属于沪疆杂技演员的传奇也正在写就——   据介绍,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上海市杂技家协会、新疆杂技家协会5家单位已签订了《沪疆杂技艺术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杂技作品创新研发、杂技市场培育发展以及杂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上海杂技团还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泽普县文旅局签署了《人才交流培训协议》,为当地歌舞杂技团杂技演员开展专项培训,将抖杠、扯铃等海派杂技绝活传授给他们……未来,沪疆两地杂技界将携手并肩,推出更多精品佳作,共同推进两地杂技事业攀登新高峰。(记者 黄敬惟)
中国平安公布全年业绩: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856.65亿元 拟每股派息2.43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上海报道 3月21日,中国平安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79.89亿元,同比下降19.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65亿元,同比下滑22.8%;基本每股营运收益6.66元。 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方面,新业务价值增长36.2%,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40.3%。 持续高分红策略  近日,中国平安刚刚发布了关于推动“提质增效重回报”暨 2023 年度现金分红计划的公告,公告表示预计 2023 年度全年现金分红总额(包含已派发的 2023 年度中期股息、尚待本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 2023 年度末期股息)占归母净利润比例不低于40%。 按照此次年报公布的归母净利润数据,虽然2023年净利润较2022年有所下降,但2023年度分红依然延续了高分红的策略,每股派息2.43元,较去年的2.42元有所增长。   来源:公司公告 持续稳定的分红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回报,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公司冗余资金、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据统计,自 2012 年至 2023 年中期,中国平安分红水平连续 11 年持续提升,累计分红 24 次,分红总额超过人民币 2800 亿元。 在2023年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首席财务官张智淳曾表示,中国平安坚持以营运利润为核心的分红政策,稳定和可持续的分红政策和理念是一贯不变的。 保费规模领跑行业 寿险改革持续 从保费数据来看,2023年全年中国平安年度保费规模8006.95亿元,同比增长4.1%,在上市险企中保费规模排名第一。人身险业务方面,平安人寿、健康及养老业务共实现保费收入4985.34亿元,同比增长5.82%;财险方面,平安产险3021.6亿元,增幅1.38%。 得益于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下,居民储蓄需求持续旺盛,上市险企在个险新单增长表现上均有较快的增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下半年3.5%预定利率产品的下架,2023年下半年,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进入下行区间,第四季度叠加“报行合一”影响,2024年前两个月保费收入承压,5家A股上市险企中呈现“两升三降”格局。其中,中国平安2024年前两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928.19亿元,同比增长0.29%。 近年来,我国寿险行业进入了高质量转型的新阶段,中国平安以“4渠道+3产品”战略为转型核心,历经数年的持续深化改革。2023年,可比口径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增长36.2%,中国平安表示,主要得益于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89.5%,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 长40.3% ;以及改革后银保渠道势头强劲,新业务价值增长77.7%。基于最新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贴现率等假设,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310.80亿元。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4渠道+3产品”战略是中国平安的转型核心,四个渠道包括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社区网格化渠道以及下沉渠道。三个产品则包括健康管理、居家养老、高端康养。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在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后疫情时代随着整个保险需求端复苏,无论是大家对保险理财的需求,还是对长期重疾保障的需求,以及对于“+医疗、+养老、+服务”需求,都是平安很大的机遇。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