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6月抛英伟达近1.7亿美元!黄仁勋创单月最高套现纪录
刚刚过去的6月,英伟达CEO黄仁勋抛售所持英伟达股票套现将近1.7亿美元。 以递交监管方的文件披露数据计算,黄仁勋6月共出售英伟达130万股,媒体估算这批股票合计价值接近1.69亿美元,创他个人单月抛股套现最高纪录。 黄仁勋的出售股票计划早在今年3月就已公布,当时,英伟达在季度财务报告中提到,黄仁勋将在2025年3月底前通过10b5-1售股计划出售最多60万股股票。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黄仁勋此次出售的股票属于其高管薪酬方案的一部分,包括受限股票单位(RSU)和绩效股票单位(PSU),这是企业CEO在符合规定情况下的常见做法。 虽然6月出售股份数只占黄仁勋个人持股的很小比例,但因作为AI概念标杆的英伟达股价6月继续大涨,当月的抛售套现让他获利更多。以收盘价计算,英伟达6月全月累涨近13%,今年内累涨约150%。 6月5日,英伟达的市值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此后多日站稳这一大关上方,并在6月18日收盘时达到3.34万亿美元,超越微软,晋升全球最高市值上市公司,不过第二日市值就被微软反超。 本周三英伟达股价反弹,收涨近4.6%,收盘时市值约3.16万亿美元,仅次于微软和苹果,位居第三。 华尔街见闻上周提到,仅在6月13日至21日一周内,黄仁勋就累计累计减持了72万股英伟达股票,套现金额达9460万美元。该周交易后,黄仁勋个人账户中持有的英伟达股票数量为8070万股。此外,他还通过信托控制着6.05亿股,通过合伙企业持有4900万股,以及通过其他信托方式持有1.32亿股英伟达股票。 根据黄仁勋的提前披露减持英伟达的10b5-1计划,截至6月21日的一周减持后,黄仁勋还将出售英伟达528万股,此项计划将持续至2025年3月。 持有英伟达股票令黄仁勋个人身家今年也翻了一倍多,六个月内个人资产精致增长637亿美元。在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的排行中,目前他以1077亿美元的身家排在第13位。 黄仁勋不是唯一计划减持的英伟达“自己人”。上月媒体估算,英伟达高管和董事今年上半年抛售英伟达股票合计套现超过7亿美元。
这年头不会拍抖音,已经不配跑外卖了吗?
要说外卖小哥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蓝色或者黄色的外套。 除此之外,标志性的小电驴,时刻不离手的手机。 不过,最近我发现世道变了。 这段时间拿餐的时候,我撞见了好几个头盔上固定着台运动相机的外卖小哥,一问是在干啥捏?都说是在拍视频。。。 众所周知,外卖员的收入跟送单数挂钩,属于高强度体力活,怎么现在送外卖还要另学拍视频了?是什么新增支线么? 摸不着头脑的我,决定靠互联网答疑解惑,结果一弹出来,给我看迷惑了。 ——这也太卷了。 全国各地的外卖小哥,都在对着镜头记录自己的生活。 外卖自媒体一般分 toB 和 toC 。 比如我最近刷到的这个骑手小姐姐就主打 toC 内容,她叫 “ 送外卖的王发达 ” ,在她的视频主页里,事无巨细地记录下了送餐过程中发生的事儿,取错单,联系不上客户,以及下雨天,被路过的公交车溅一身。 午餐高峰一个人拎 8 个外卖 而这位 @阿坤外卖仔,走的则是 toB 路线,特别善于输出自己作为行业老炮的经验,为无数新入行的骑手答疑解惑。 如何让电瓶车跑一天不用充电,下雨天跑单有什么小技巧,新手送外卖需要买什么装备?跑外卖选哪个平台好? 还别说,分析的头头是道。 别期待这些视频有什么华丽转场和镜头语言,很多外卖员,剪辑能力稍有欠缺,但这也挡不住他们做自媒体的心。 不少外卖员,甚至主打怼脸闲聊,今天跑单的行情好坏,有没有遇到奇葩客户,送外卖的今日心情,逐一汇报。 这些视频刷多了,有一种感觉:这年头不会拍抖音,已经不配跑外卖了嘛? 顺着这些视频和分享,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正用朴素的镜头语言,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展示着自己的生活,精心运作着自己的账号。 前几年如果写文章想聊聊网约车司机的行业现状,得线下打车问,遇到好心师傅,才有可能深聊几句。 近几年,只需要搜索跑滴滴这个关键词,从跑 “ 一口价 ” 的快车司机到开奔驰 S 的豪车滴滴司机,都会立刻展示在你面前。随手翻翻,就能知道师傅们一天会跑多久,赚多少,数据还特丰富。 卡车司机也是啊,同样在事无巨细地分享,自己开卡车在路上的故事。 有人可能不理解,这不就是劳动者们在记录自己的生活日常嘛,有啥好看的? 如果你愿意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主页就是窥探一个职业的窗户,帮你深入了解其他工种的生活,而且特别深度,像一天能赚多少钱,每天都会干啥这些信息,平时你都没法接触到。 而且,虽然镜头朴质,取材单一,但真不无聊啊,内容特别真实、丰富。 工人在工地里吃的 10 块钱的蛋炒饭长啥样? 保安平时就坐在岗亭里,会无聊不? 从事宠物洗浴的人,遇到最难搞的猫都有多难搞? 虽然你看着他们的视频内容,都只是在每天洗猫,但实际上每次都会有新的 “ 博弈 ” ,特别有戏剧效果。猫要反抗还未反抗那一下,更是有点悬疑片的味儿了。 如今的互联网上,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为了商业化精心炮制,甚至是作假,看多了,感觉有时都分不清真实和虚幻了,这些粗糙但没有剧本味的内容,反而成了让人珍惜的存在。 而这些行当在 “ 投身 ” 自媒体后,还会进一步细化、衍生。 像家政行业,原本人们提起它的时候,想到的只有一个动作:家庭清洁,最经典的形象就是拿着一大堆卫生工具,站在小区门口等你的阿姨。 但现在,这一行业里有普通保姆的账号 @住家吴阿姨,吴阿姨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从事保姆这一行当,所积攒下来的生活小技巧,比如每天就教大家如何吃薯片不粘手,如何打包家用垃圾,如何把酸奶喝的干干净净。 不但斩获了百万粉丝,她的视频还被网友誉为真正的青年大学习。 也有以 “ 深度清洁 ” 为主要吸引点的 @玛丽管家。 不过,这些以记录自己劳动为主的博主真能到赚钱嘛?为什么会涌入自媒体呢? 抱着好奇,我联系上了几位博主,跟他们聊了一聊。 之所以会选择运营账号,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想赚钱,少数人则是兴趣使然。 他们绝大多数人,看似不如看文章的各位有网感,不太懂互联网黑话,用词也挺不互联网的,但真聊起来,会发现他们运营账号的用心程度和设计上,不弱,说不好比一般人更有研究。 比如 @阿坤外卖仔,虽然一开始就说自己完全不懂运营,但细聊下来,连几点钟推送流量更好,连他都分析测试过, “ 关注我的人很多都是骑手,视频要在 8 点到 10 点发,太晚大家都出去跑单子了,没人看 ” 。 版面也是啊,不说好不好看,但能看出来一直在找规律,而且也有做新的尝试。 那么,努力会有收获么? @送外卖的王发达告诉差评君,她制作一期视频后,会分发到四个平台,但每个月加起来也就 400 块钱左右的收益,以流量激励为主。 体力劳动者,尤其是送外卖这样的高强度劳动,其实主业工作强度就很大了,阿坤每天从上午九点送到晚上九点,发达是兼职做,稍好一些,一般会从上午九点忙到下午三四点,此后,他们需要花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剪辑视频。 为什么要在这么高的强度下还坚持运营账号呢? 对于还没有赚到钱的人来说,关键词可能是「 希望 」和「 陪伴 」,算法的随机性提供了希望:发达告诉我,之所以还在坚持,一方面是因为曾经出过一期万赞的爆款,觉得 “ 万一 ” 又成功了呢? 另一方面,分地域的推荐机制也给发达带来了一些线下人气和声望,现在她出去跑外卖的时候,附近的骑手很多都认识她。 而对于少数赚到钱的人来说,坚持的原因自然是自媒体的高回报。 无论哪个行业,头部 KOL 都是吃香的,外卖行业、电工行业、搞机床的也都是这样啊,而且小众的垂类行业还没有那么卷,往往几万粉丝就能有品牌青睐。 阿坤告诉我,他所面向的用户就是外卖骑手,算法会精准的把他的视频推送给同行,他在线下跑业务的时候,跑同一块区域的骑手几乎都刷到过他的视频,而他所刻意记录的内容也主要是为骑手们答疑解惑。 目前,他一个月可以赚 2 万左右,中视频的流量激励就有几千块,其次他签约了电瓶车品牌,每个月稳定会有几千块的广告费用,这里就差不多 1 万了,此外,还有些电池品牌的投放,以及卖货的收入。 不少人看着这里,也许会心动。 这类视频制作的要求不高,没啥门槛,似乎是一个进入自媒体行当的好切口。 但其实不然。 中国有上千万外卖员,当你在短视频平台刷到大量外卖员账号时,证明这个赛道已经非常卷了,大浪淘沙,真正能被推送到你眼前、乃至赚到钱的,也只有口才好、有观众缘的那几位。 而且,外卖式自媒体的天花板比较低,且存在一个悖论:观众大部分时候喜欢的不是你,而是你的职业人设。 即无论收入有多高,你也无法把它当成自己的主业来运作。 一旦膨胀,过度表现,可能就直接出局了,这事之前也有先例。 说直白点,哪天账号商单多起来,不想送外卖了,那主业跟副业一起凉了。 但我在想,对于涌入自媒体的小哥们来说,也许大家从来没有考量过这么多。 此刻,工作的时候能有一笔额外收入,发视频的时候有人喜欢自己,关注自己,陪伴自己。 偶尔,还会跟着自己视频学习的网友,在评论区认真写下反馈,感谢一下自己发的视频。 这,不就够了嘛。
微信iOS/安卓8.0.50正式版更新内容一览:视频倍速播放,多个测试功能被砍
IT之家 7 月 3 日消息,就在 7 月 2 日,微信分别推送了 iOS 和安卓平台的 8.0.50 正式版更新。 要知道,微信上一次正式版更新,要追溯到 4 月下旬,也就是说,此次 8.0.50 正式版的练习时长大概有两个半月。 只是,尽管是久别重逢,但微信的更新日志还是那句:解决了一些已知问题。 微信 iOS 8.0.50 正式版 秉持着先来后到的原则,先为大家带来微信 iOS 平台 8.0.50 正式版的更新详解。 经测试,本次更新的力度很有限,且对比内测版,四个测试功能均被砍掉,接下来,就向各位逐一说明一番。 一・视频支持倍速播放 本次正式版中最明显的更新,就是视频支持倍速播放了。无论是你发送给他人的视频还是接收到的视频,都可调整倍速。 在聊天记录中点开视频,可以看到进度条右侧出现了“倍速”二字,点击即可调整倍速。支持的倍速,目前有三档:1.0 倍,1.5 倍,2.0 倍。 之前看视频时,想要快速观看,只能拖动进度条,但很可能会错过重点,导致反复拖动。 而现在,得益于倍速的加入,就能快速看完视频,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不易错过内容。 二・播放视频点击屏幕会暂停 或许是加入了倍速功能所致,在此次正式版中,微信播放视频的操作逻辑出现了调整。 现在在播放视频时,如果点击屏幕,视频会暂停播放,再次点击则会继续播放。而以前点击屏幕,视频不会暂停,只是会弹出进度条和操作按钮。 三・删除“单人语音聊天可邀请多人” 在 8.0.50 测试版中,微信出现了一个重磅改动,就是单人语音聊天可邀请多人。当时,语音通话界面的右上角出现了“+”按钮,点击可邀请其他好友加入。 得益于此,想多人语音通话就不必先拉个群了,只需由发起人邀请即可。 受邀用户的横幅中,会显示参与通话的用户头像,语音界面中,不仅会显示哪位好友邀请的,还有谁在参与通话。 本以为微信此举是计划融入腾讯会议的机制,没想到,给删除了。 四・删除“多人通话加入演示文件” 第二个删除的测试功能,之前的内测版中,在语音通话的界面,可以演示文件,入口在右上角的屏幕样式按钮中。 当时的功能说明显示,可在多人通话中演示文件,所有成员仅能看到你演示的文件,屏幕上的通知等其他内容不会被共享。 这个功能很适合开会的人群,可惜,没能在本次正式版中保留。 五・删除“语音聊天浮窗样式更改” 在内测版中,将语音聊天界面缩放后,浮窗的样式出现了调整,底部新增视频和麦克风符号,绿色为开启、灰色为关闭。 全新的样式,可以让用户在缩放语音界面的情况下,清楚了解到是否开启摄像头和麦克风。 然而在正式版中,这处更改也删除了,回归到老样式不变。 六・删除“可查看多人通话详情” 在内测版中,结束多人语音聊天后,聊天界面中会弹出一行字,写有:已退出通话,时长 XX:XX,查看详情。 其中,“查看详情”为蓝色链接,可以点击,会显示和自己通话的人的具体名单等信息。 只是,正式版中也删除了这处调整,感觉先前的 8.0.50 内测版,变成了寂寞...... 以上就是微信 iOS 平台 8.0.50 正式版的更新情况了,就挺出人意料的。 本以为微信时隔许久才放出的更新会整个大的,结果,不仅力度有限,还把先前测试的新花样统统给砍了。 微信安卓 8.0.50 正式版 看完 iOS 版,再盘一盘微信安卓 8.0.50 正式版的更新细节。在 iOS 中,微信仅有两处调整,而在安卓此次久违的更新中,变动的地方要略多。 一・视频支持倍速播放 和 iOS 的情况一致,安卓新版本中也加入了视频支持倍速播放。 甭管是自己发送的还是收到的视频,只要打开视频并点击右下方的“倍速”二字,即可调整 1.0 倍,1.5 倍和 2.0 倍。 理论上,这样会帮助用户节省看视频的时间,可以更快速浏览视频内容。 二・点击屏幕播放 / 暂停视频 同样是同步 iOS 的调整,在观看视频时,通过点击屏幕,可以进行播放 / 暂停的操作。 也正因此,进度条左下角播放 / 暂停按键被取消。 三・编辑标签界面调整 不同于 iOS 正式版把内测版的改动全砍掉,安卓这边将此前测试中的一处明显调整保留了。 之前的编辑标签界面,由三部分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标签名字、成员、删除标签。其中,成员会显示好友的头像和昵称,并将“添加 / 移除”操作以“+/-”符号集合在内。 然而在更新后,编辑标签界面变成了通讯录的样式,和 iOS 如出一辙。 界面顶部新增“搜索框”,“添加”和“移除”分别位于界面的左 / 右下角,右上角的“…”中集成“更改标签名称”和“删除标签”。 四・聊天消息分割线显示 之前有用户反馈称,如果将微信设置成更大的字体,那么主页中,各个聊天之间的分割线会消失。 而经此更新,这样的情况不会再出现,无论字体是大是小,分割线会一直显示。 五・搜一搜设置改动 在“发现 - 搜一搜”界面中点击右上角的“…”,有“搜一搜”和“问一问”两个分类。 在此前的版本中,“问一问”中只有两个选项:个性化问答展示和接受回答邀请。 而在新版本中,增加了“展示问一问”的开关,如果关闭,搜一搜界面中将不会显示问一问。 六・卡包变订单与卡包 这是一处没有完全覆盖的灰度更新,在“我”界面中,“卡包”的名称改为“订单与卡包”。图标样式从蓝色卡包,变为红色订单。 七・转账界面优化 博主 @大巫先生 发现,在向好友转账时,界面出现了优化效果。 原本的界面中,左侧写有“付款方式”,右边为具体的方式及其图标,点击可选择付款方式。 全新的界面中,右侧变为“更改”二字,具体的方式及图标挪至下方,且底部有颜色覆盖,右侧会显示绿色对勾。 但经测试,并没有看到新的界面效果,预计亦是灰度测试。 以上就是微信安卓平台 8.0.50 正式版更新的情况了,实用与否,大家自行评断吧。 可能就像许多网友猜测的那样,唯有等到 9.0 大版本更新,微信才能有明显改动。
曾年营收超12亿元,累计学员超4亿人,腾讯课堂为什么会关闭?
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在内,近两年来都在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对新项目上线愈发谨慎,鲜有跟以前一样,大量砸钱、砸资源的高举高打玩法;另一方面,对于过去在大肆扩张路线下搞出的各类项目,只要符合两点:1.与主营业务关联不多;2.不赚钱,那么,就很有可能直接关停。 日前,腾讯旗下的在线职业教育平台腾讯课堂发布公告称: 腾讯课堂将于2024年8月1日起停止所有在线课程的访问服务,用户将无法访问新的课程内容,但可继续观看【课程表】中的历史免费课程内容。腾讯课堂将于2024年10月1日停止运营,届时全面停止所有平台服务,感谢各位用户多年以来的支持与陪伴。 腾讯课堂公告 据悉,腾讯课堂App在各大安卓手机应用商店以及苹果 App Store中均已下线,七麦数据显示,腾讯课堂iOS版最后一次更新时间是2023年5月22日,距今超过1年多未更新。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发现,其公众号和视频号的最后一次更新是2023年2月。 如此长时间未进行App和新媒体更新,显然,腾讯课堂的关停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只有网页版目前仍在运行。 不过,腾讯这次还是非常好的,腾讯课堂App关停前还把所有课程免费送给大家看。涵盖IT互联网、公考求职、设计创作、考研、语言留学等各个领域,全部课程超800种,其中,人气最高的免费视频课程有1百万人累计报名,EXCEL、CAD、JAVA架构师、PS教程等较为常见的课程也都可以找到且可以免费观看。 腾讯课堂成立于2014年,至今已有10年历史。有数据显示,腾讯课堂在巅峰时期累计服务过的学员超过4亿,平台课程数量超过30万门。2020年,腾讯课堂公布数据称,年度访问用户超过1.9亿,有125家机构年营收超1000万元,由此可以推算,仅这些大机构,2020在腾讯课堂平台上的累计收入就达12.5亿元。 腾讯课堂能有这般成绩,与腾讯公司的大力投入有莫大关系。早在2019年,腾讯公司即宣称,将推出“101计划”,投入包含流量、课程体系、营销服务等价值10亿元的资源。2021年,腾讯课堂启动的“乘风计划”,有13位内容创作者获得1亿流量奖励。 腾讯课堂就是互联网巨头们以往典型的高举高打玩法,砸钱、砸资源,迅速在市场占领头部位置,再将其他中小型平台耗死,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可没想到的是,熬着熬着,这次却是腾讯课堂自己主动关停。 腾讯课堂的关停与几个因素有关: 1.职业教育市场大却分散,很难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中国职业教育市场是非常多元化且较为复杂的,基本上每个地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可能有的机构就一点点大,但禁不住人家照样能赚钱。 传智教育2023年财报显示,总营收为5.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62.98万元。东软教育2023年收入为18.06亿元,经调整纯利4.29亿元。中国东方教育2023 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总营收为39.7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81亿元。 除上面三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外,全国各地都分散着大大小小多种多样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这就导致很难有一家平台会一家独大,比较难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 2.在线职业教育的劣势。在线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市场的一部分,其中,职业教育市场有很大一部分是被线下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给吃掉,留给线上的机会并不多。 腾讯课堂本身并不生产内容,它只是平台商的角色,通过吸引知识创作者和机构入驻,再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课程服务。腾讯课堂的路数依然是典型的互联网行业“轻装上阵”路线,如果自己生产内容,那么,整个运营成本会急剧上升,但平台则无需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腾讯本身就有许许多多的资源可以直接用。 因此,腾讯课堂只能选择做线上,而线上+平台模式,就意味着腾讯课堂很难真正扎进去。 3.无法突破瓶颈。如果单论线上,腾讯课堂绝对是在线职业教育行业的头部,但头部也会面临生存问题,即如何赚钱,腾讯只是平台商,当平台上的课程已经被彻底扩大到极限,而用户规模也达到峰值,这种情况下腾讯课堂就需要突破瓶颈,这个瓶颈就是盈利和净利润,这样一结算的话,腾讯课堂的局面就很尴尬。 实际上其他互联网巨头们也曾尝试过在线职业教育领域,比如百度就曾推出过百度传课(百度2014年收购的),不过,到2020年3月,百度传课就已宣布关停。腾讯课堂比百度传课晚关停近4年。 4.对腾讯公司的贡献。很多人对互联网大厂都有一种盲目崇拜,认为大厂的产品都会看起来“很吓人”,可实际上大厂的产品跟创业公司的产品一样,同样会面临生存问题。七麦数据显示,腾讯旗下的一款名为“乐学小鹅”的产品,仅在App Store上架一天就被下架(后被整合进企鹅辅导中),“企鹅速算”App上架当天就下架。 现在的互联网大厂更加考虑产出比,能对集团作出多大贡献,能贡献多少营收和净利润,这才是重点。 腾讯公司对腾讯课堂的支持不可谓不小,其用户规模也不算少,但一算营收和净利润,与投入完全不成正比,这就意味着对于年营收6090.15亿元、净利润1152.16亿元的腾讯来说,腾讯课堂的价值有限,关停也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腾讯课堂的关闭,与整个职业教育市场也有关。如果说早些年大家还能通过继续教育实现身份逆袭,那么,如今的诸多契机早已不复存在,职业教育相关的“魔法”已然失效。于腾讯而言,腾讯课堂的关闭,也是及时止损,这类做法,在互联网行业很常见。 互联网行业很神奇,当它向你收费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它是在割韭菜,但当它免费的时候,薅羊毛还是很香的,腾讯课堂这一点还算厚道。
联合国机构:中国生成式AI的专利申请量遥遥领先,是美国的六倍
【文/观察者网 齐倩】7月3日,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在聊天机器人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发明方面远远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申请的专利数量足足是美国的六倍。 根据该组织发布的《生成式AI专利态势报告》统计数据,在2014至2023年的十年间,生成式AI的专利申请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激增,超过5万份,其中超四分之一专利申请于2023年提交。 据介绍,生成式AI是一种从现有信息中生成文本、图像、计算机代码甚至音乐的技术,目前已在生命科学、制造业、交通运输、安全和电信等行业中应用普及。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过去十年间,中国提交了超3.8万份生成式AI专利申请,是同期美国提交申请数量(6276份)的约六倍。韩国、日本和印度则分别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 数据显示,中国在生成式AI专利申请数量上遥遥领先WIPO 具体来看,生成式AI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企业和机构为:腾讯(2074份)、平安保险(1564份)、百度(1234份)、中国科学院(607份)、IBM(601份,美国)、阿里巴巴集团(571份)、三星电子(468份,韩国)、Alphabet(443份,美国)、字节跳动(418份)、微软(377份、美国)。 其中,中国企业和机构前十占六、前五占四,美国前十占三。 在生成式AI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企业和机构中,中国前十占六WIPO “生成式AI已成为一项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有可能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我们相信,这份报告将使创新者、研究人员和其他人能够驾驭快速发展的生成式AI格局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据路透社报道,当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分析经理克里斯托弗·哈里森告诉记者:“这(生成式AI)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也是一个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的领域……数据表明,该领域将对未来许多不同的工业部门产生深远影响。”他指出,中国专利申请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从自动驾驶、出版,再到文件管理。 无独有偶。美媒《纽约时报》3月份援引研究数据指出,中国培养的人才数量出现跃升,已经超越美国,成为AI人才的最大生产国。全球近一半的顶尖AI研究人员都来自中国,而只有18%的研究人员来自美国大学。 “这些数据表明,在中国出生的研究人员对美国的人工智能竞争力有多么重要。”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中国人工智能的研究员马特·希恩(Matt Sheehan)说。 今年5月初,美国乔治敦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发布研究结果显示,在当今世界超过一半的AI最热门领域,“中国的研究领先美国”。数据显示,无论是AI研究论文总数量,还是AI研究高引用率论文数量,中国机构都名列前茅。 CSET团队发现,全球AI研究论文数量排名前五的都是中国机构,以中国科学院为首;在高引用率论文数量方面,中国机构仍前五占二,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谷歌、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分别排名第二、第四和第五。 “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绝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在很多领域都可能是世界领先者,”CSET团队分析主管扎卡里·阿诺德补充说,现在,中国在一系列AI研究领域都很活跃,包括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
忠实用户开始反弹?多名艺术家批评苹果Apple Intelligence收集数据缺乏透明度
IT之家 7 月 3 日消息,创意人士或艺术家们大多都是苹果公司的忠实用户,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将公司定位为“技术与艺术的交叉点”。而据外媒 Engadget 今日报道,多名摄影师、概念艺术家和雕塑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对苹果公司在如何为 AI 模型收集数据方面的缄默不言感到沮丧。 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视频游戏艺术家、创作者权利活动家 Jon Lam 表示,“我希望苹果公司能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向公众解释他们是如何收集训练数据的,我认为他们的声明来得太不是时候了。” 曾参与《黑豹》《狮子王》和《花木兰》等影片制作工作的洛杉矶艺术家 Andrew Leung 则表示,对于像苹果这样的公司来说,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仅向用户提供“退出”选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从未要求参与其中。” Andrew Leung 更直言:“我想指出,当他们使用‘公开可用’一词时,它根本不符合要求。它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合理使用。” 苹果粉丝博客 MacStories 的创始人兼主编 Federico Viticci 也表示,“苹果用一些行业里司空见惯的做法,玷污了原本引人注目的功能(其中一些我真的很想尝试),这让人感到失望。” 曾为《时尚先生》创作乔布斯肖像的洛杉矶雕塑家 Adam Beane(IT之家注:其自称使用苹果产品已有 25 年之久),同样不讳言自己对苹果公司的失望之情。“苹果公司不愿公开其 AI 训练数据的来源,使我大失所望。”“我对苹果越来越愤怒。你必须足够了解情况,足够精明,知道如何退出苹果 AI,然后你必须相信苹果‘会尊重你的意愿’。此外,我所能看到的退出选项,就是用你的数据进一步训练他们的 AI。” 旧金山插画师 Karla Ortiz 也表示,“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生成式 AI 若要正常运转,就必须依赖对私人和知识产权的大规模侵犯和过度使用。“所有(生成式)AI 公司都是如此,在苹果将这项技术强加于我们时,重要的是,要记住,它们也不例外。”
荣耀MagicBook Art 14屏幕曝光:4320Hz超高频+惊艳屏占比
IT之家 7 月 3 日消息此前在 MWC2024 上海展期间,荣耀 CEO 赵明媒体采访时表示,荣耀接下来会推出一款全新 AI PC,会有更多颠覆性的功能。7 月 2 日,荣耀官方正式官宣将于 7 月 12 日举办 Magic 旗舰新品发布会,笔记本旗舰新品荣耀 MagicBook Art 14 届时将重磅亮相。今天,荣耀官方还公布了这款 MagicBook Art 14 的部分配置信息。 同在今天,博主 @奥拉猪汪也发表微博,表达了对这款荣耀 MagicBook Art14 的看法,重点强调了这款笔记本的屏幕,其拥有超高素质的屏幕,精致的机身工艺,边框窄到不可思议,再加上独一份的超高屏占比,实际观感可以说是轻薄本里的第一梯队。 IT之家注意到,随后,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中国区 CMO 姜海荣也转发了这条微博,并回复网友称:“4320 + 惊艳屏占比,值得期待!” 这句话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即荣耀 MagicBook Art14 的屏幕将支持 4320Hz 护眼屏。我们知道,4320Hz 的超高频 PWM 调光是荣耀 Magic6 手机绿洲护眼屏的关键特性之一,这次荣耀将它用到荣耀 MagicBook Art14 上,实际表现显然值得期待。 其他配置方面,MagicBook Art 14 笔记本提供“夏日橄榄”和“日出印象”两种配色可选。其中,夏日橄榄整体呈深绿色,日出印象呈蓝粉渐变色。提供 Ultra7、Ultra5 两款处理可选,存储配置有 32GB+1TB、16GB+1TB,系统为 Windows 11 家庭中文版。目前这款笔记本已经开启盲约,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最快8月发布!华为3款麒麟芯平板:全系支持星闪套件
快科技7月4日消息,进入下半年,华为多款新品即将与消费者见面,结合已知爆料,新品包括华为平板、全新Sound X音箱、麦芒系列手机、智慧屏等。 日前,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表示,华为产品线的新平板有点多,目前看到有3台麒麟板子打磨中。 其中定位最高一款机型搭载麒麟9010系芯片,支持北斗卫星消息,另外一款11.95英寸的定位稍低,全系均支持星闪套件。 该博主透露,其中两个暂定8月,另一个会晚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数码博主“定焦数码”近日也发文暗示,8月上旬,菊厂(华为)众多新品要来,目前推测看大概率是享界+全场景+折叠。 按照华为以往发布会规律,全场景里包括平板、手表、耳机等一系列产品。 据了解,今年6月,华为一款型号为MRO-W00的MatePad平板电脑通过无线电核准。 认证信息显示,全新平板支持无线局域网、扩频通信、蓝牙以及北斗短报文,核准证编号2024-10350。 从目前华为平板产品来看,北斗卫星消息功能正在逐步成为旗舰的标配,已经上市的MatePad Pro 11英寸2024款配备了双向北斗卫星消息能力。 在无地面网络信号时通过直连北斗卫星和外界取得联系,不仅能通过畅连App发送预置文字、勾选位置信息,还能收到到对方的回复消息,提高户外旅行安全性。
iPhone迈入AI时代!Apple Intelligence秋季登场:但有3点遗憾
快科技7月4日消息,据媒体报道,Apple Intelligence将在今年秋季正式登场,iPhone 16系列、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将首发搭载Apple Intelligence,iPhone正式迈入AI时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秋季亮相的Apple Intelligence还不完善,有几项功能会缺席,苹果会在晚些时候加入这些缺失的功能。 第一项缺失的功能是,Apple Intelligence仅支持英文,不支持其它语言。 第二项缺失的功能是Siri屏幕感知,据了解,具备屏幕感知能力的Siri能够理解App中的内容,并据其进行相应操作。例如,用户在信息App中收到朋友发来的新地址时,只需说一句“把这个地址加到他的联系人名片里”即可。 配合Apple Intelligence,Siri还将有能力在各类Apple及第三方App中完成数百种新操作,例如,用户只需说出“从我的阅读列表里调出那篇关于蝉的文章”,或者“把周六那天的烧烤照片发给Malia”,Siri便会执行。 这些强大而复杂的功能要在晚些时候加入到Siri里,目前苹果还在测试中。 最后一项缺失的功能是邮件分类和邮件摘要,在苹果邮件里,Apple Intelligence扫描邮件内容后,会按照重要程度分门别类,这能帮助用户更高效的处理邮件内容,这个重要功能目前还没有准备好,苹果会在晚些时候上线。
屏幕还能治近视!国产手机这自研新技术真狠
这两年 AI 手机、AI PC 铺天盖地的宣传,想必让大家印象深刻。 但你要是这个时候问他们:既然你的 AI 性能这么强,那它能用来干什么呢? 结果第一个是用来抠像的,第二个还是用来抠像的...... 不过最近荣耀公布的 AI 离焦护眼技术,就搞了一种很新的玩法。 本来果子以为这只是一个噱头功能,反正蹭到“AI”就完事了。 但是看到荣耀 CEO 赵明在现场的发言后,果子的反应就像是拜登参加辩论会——脑袋宕机。 至少在果子的固有认知里,看手机就是离得近 + 直视光源 +OLED 频闪等多重 buff 叠加,对眼睛健康肯定是不带好的。 但明哥可是有备而来,根据在 2024 MWC 上海公布的测试数据,近视患者在使用此技术屏幕 25 分钟后,可短暂性平均降低近视 13 度,最高降低 75 度。 单论唬人程度可以说是拉满了。 其实荣耀在屏幕护眼方面的开发,说是主流手机厂商里面最卖力的应该反对的不多。 基本上是别家有的护眼功能它都有,别家没有的它还有。 不过可以注意到这些传统的护眼功能,主要还是以降低屏幕对眼睛的刺激为主。 护眼屏 ≠ 对眼睛好的屏,而是可以给眼睛“减伤”的屏。 而 AI 离焦护眼技术,宣传可以用来放松眼睛,从“减伤”蜕变成了“回血”。 那么这项技术到底能不能提高视力?我们就接着往下看吧。 什么是离焦护眼? 根据爆料,AI 离焦护眼技术可以通过 AI 学习用户的用眼环境和习惯,重构光学算法,在屏幕上模拟离焦镜的效果,从而实现跟离焦镜类似的近视防控效果。 相信很多人对离焦镜比较陌生,这里简单科普一下。 离焦镜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近视临床矫治手段。 初中物理没逃课的同学应该知道,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的光通过这个凸透镜正好落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能看到清晰的成像,这种情况就称为正视。 如果物体成像落在了视网膜前面,我们看到的成像就是模糊的,称为近视性离焦。 反之,如果成像落在了视网膜后面,就变成了远视性离焦。 通过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远视性离焦是近视加深的主要原因。 这是因为眼睛有一种“很聪明”的自我调节机制,如果物体成像长期落后视网膜后边。 眼睛就会“认为”当前的眼轴长度不足以满足主人平时的用眼需求,从而刺激眼球横向生长,使眼球变长,这样近视度数就加深了。 近视麻烦的地方就在于,由于眼轴拉长,成像的主要区域会落在视网膜前面。 但是周边成像区域又会因为眼球弧度的关系,落在视网膜的后面,造成周边区域的远视性离焦。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里有篇论文显示,周边区域离焦对神经的刺激要比中心区域离焦更大。 因此一旦有了近视,度数就很容易越涨越高。 到这里聪明的同学应该猜到离焦镜的设计思路了,既然周边成像落在视网膜后面会刺激眼球越长越长,那我们用眼镜将成像扳回到视网膜前面,那眼球岂不是...... 可以越长越短?! 离焦镜确实是通过光学手段,将中心区域对焦到视网膜,周边区域对焦到视网膜前,以此规避周边远视性离焦刺激造成的眼轴变长。 可惜的是,以目前的技术想让眼球缩短,基本是做不到的。 因此大家还是未雨绸缪,尽量保护好眼睛吧。 荣耀的 AI 离焦护眼技术,就是通过算法改变屏幕显示的光和色彩,模拟出近似离焦镜的效果。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但目前这个技术毕竟只是初步曝光的阶段,果子也不知道荣耀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从光学的角度,该技术的原理或许可以略窥一二。 根据色像差的原理,不同颜色光的波长和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红、黄、绿光中,红光波长>黄光波长>绿光波长,折射率则是反过来,红光最小,绿光最大。 这会导致这些光线入眼后,红光焦点最靠后,绿光最靠前,假如红光刚好落在视网膜上,那么绿光和黄光就会落在视网膜前,处在近视离焦的状态。 因此即便是同样的距离,看不同颜色的清晰度可能也会不一样。 如果你是近视,你可能会发现远处的红色广告牌要比绿色广告牌更清楚一点,就是这个原因。 而荣耀的 AI 离焦护眼技术,可能也会用到类似的原理。 当然,这只是果子的一家之言,如果你有更多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担忧 可以看到离焦护眼的原理确实跟传统护眼屏技术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超高频 PWM 调光,理论上绝大部分人都是调光频率越高越舒适,巴不得来个几万 Hz 频率,因此这个护眼技术一般不挑人。 而离焦镜可不一定,至少诸如弱视、睫状肌痉挛、集合不足等视功能障碍,使用离焦镜都有可能加重这些问题,进而加速近视甚至散光度数的发展。 至少你很难保证每个使用此功能的用户,都会去做一遍专业的视功能检查吧? 不要说为了用手机去检查了,身边很多近视的朋友几年不验一次光都很正常。 甚至还有拿这种验光单去网上配镜的,突出一个随意。 而 AI 离焦护眼技术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荣耀会如何解决,可能就得功能实装之后才知道了。 手机护眼设置 讲完新技术,果子也根据一些使用经验和研究,聊一聊现在手机的一些护眼功能要不要开,怎么开合适。 毕竟放下手机是不可能放下的,运动又搞不来,远眺又太麻烦,还是公众号的读者有意思,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用手机跟他们交流的。 1、护眼模式 开启护眼模式可以减少屏幕发出的蓝光,副作用是屏幕会发黄。 蓝光对眼睛的伤害和抑制褪黑素分泌的效果有大量研究和文献支撑,开启后效果明不明显不说,至少也会有一些。 白天开不开可以看个人使用习惯,毕竟手机发出的高能蓝光比较有限。 但是晚上最好还是开一下,蓝光抑制褪黑素的效果还是相当显著的。 褪黑素分泌越多,你就越想睡觉,褪黑素分泌越少,你就越精神。 果子以前就经常陷入越玩手机越睡不着觉的情况,老痛苦了。 而自从晚上定时开启护眼模式后,睡眠质量确实好了不少,而且这个功能几乎每个手机都有。 不过护眼模式虽好,量也不要开的太过,一般按手机默认的即可,否则屏幕太黄会导致色偏严重。 平时看是白色的界面,如果突然变得很黄,我们的视觉系统就会进行色觉补偿,强行将发黄的页面脑补到正常一些。 而如果护眼模式与平时的色彩相差太大,反而会加速眼睛疲劳,护眼效果适得其反。 2、深色模式 深色模式推荐开启的时间段也是晚上,在环境光较暗的场景,深色模式可以减小对眼睛的刺激。 由于很多手机屏幕在 PWM 调光策略下,会出现低亮度更伤眼,高亮度没那么伤眼的情况,因此很多人会常驻深色模式,然后把亮度拉满以减轻频闪的伤害,尤其是 iPhone 用户。 不过有这么干过的同学可能有感觉,深色背景下阅读文字并没有浅色背景那么轻松,眼睛更容易累了,此消彼长下哪种用法更伤眼还不好说。 如果你一定要常驻深色模式,可以尝试设置加粗或加大字体。 3、类 DC 调光 如果你的手机支持类 DC 调光,也是可以常驻开启的,缺点是会降低一些色彩显示效果,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感知一般不太明显。 结语 在手机屏幕“护眼”这个领域,现在可以说正处在显示效果和护眼相互制约的大环境下。 诸如苹果、三星的 OLED 机型就为了更好的显示效果,一直坚持低频 PWM 调光,让不少频闪敏感人群落下了眼睛酸胀的泪水。 根据国家疾控局 2022 年公布的数据,我国高中生近视率已经达到 81.2%,这何尝不是技术带来的焦虑与挣扎。 还是那句话,放下手机是不可能放下的,但是如果手机厂商能研发更多护眼技术,让用户的眼睛少受点伤害,这样子也不错啦~ 参考资料: 荣耀官网、微博、2024 MWC 上海、光明网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20:视网膜周边离焦学说的应用进展,吴海燕,胡 琦 不一样的眼科特检:浅谈色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青少年近视防控平台:离焦眼镜是什么?正确认识离焦眼镜的近视防控效果 编辑:漂白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