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华为出了两个题,答对一个奖励100万元
5月24日,华为在2024年全球数据存储教授论坛上,宣布了2024年奥林帕斯难题悬红。 奥林帕斯难题百万悬红设立两个奥林帕斯奖,每个难题方向各一个,如果某个难题方向大奖空缺,增设1-2个奥林帕斯先锋奖。奥林帕斯奖奖金为100万人民币/个,奥林帕斯先锋奖奖金50万人民币/个,旨在吸引全球顶尖科研人才共同探索数据存储领域的前沿技术。 今年的奥林帕斯难题悬红包括两个方向:一是每比特极致性价比的存储技术,二是面向AI时代的新型数据底座。 据华为介绍,“奥林帕斯奖”(OlympusMons Awards)由华为于2019年起设立,旨在牵引全球数据存储领域基础理论研究方向,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产学研合作共赢。 自2019年起,华为每年发布奥林帕斯难题百万悬红,至今已吸引来自全球49所高校的240多名学者参与。 往届成果方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Torsten Hoefler教授团队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过敏意教授团队荣获2023年奥林帕斯奖。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尤洋教授团队、韩国科学技术院John Kim教授团队、北京大学杨仝老师团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王颖老师团队获得2023年奥林帕斯先锋奖。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Onur Mutlu教授所带领的团队聚焦以数据为中心的网存算融合系统的研究,创新自适应优化算法,加速存储架构的技术迭代,荣获2022年奥林帕斯奖。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金海教授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赵巍胜教授团队、华中科技大学的缪向水教授团队及浙江大学的刘健老师团队获得2022年奥林帕斯先锋奖。 华为在研发上投入较多。 华为官网3月29日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华为整体经营情况符合预期,实现全球销售收入704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870亿元人民币。华为2023年研发投入达到1647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3.4%,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1100亿元人民币。 4月30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披露2024年一季报,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84.5亿元,同比增长36.66%;归母净利润约196.5亿元,同比增长约564%。 编辑|卢祥勇 易启江 校对|段炼
眼泪与追责难消美国“枪祸”
  当地时间5月24日,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尤瓦尔迪市罗布小学枪击案发生两周年的日子。   在这场震惊全美的校园惨案中,有19名小学生和2名老师遭到一名18岁枪手残忍射杀。   △美国广播公司旗下KSAT网站:当地民众24日通过放飞蝴蝶的方式悼念遇难师生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是人们仍然无法走出巨大的悲痛。   此前,受害者家属已提起诉讼,指控得州警察在应对这起枪击案的过程中严重失职。   24日当天,他们又把相关的枪支制造商丹尼尔防务公司、电子游戏制造商动视公司以及社交媒体巨头“元”公司告上法庭。   根据起诉书,枪手所用枪支由丹尼尔防务公司生产,而“元”公司旗下的社交平台和游戏开发商动视公司则让未成年人直接接触到了该枪支的营销广告和使用说明。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报道截图   枪越多,安全感越少   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截至5月26日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美今年以来已经发生172起大规模枪击事件,枪支暴力已造成6565人死亡。   △“枪支暴力档案”网站数据截图   不断响起的枪声似乎已经成了美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世界上私人拥枪率最高的国家,约有3.3亿人口的美国却有超过3.93亿支枪,人均拥枪1.2支。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枪支暴力解决方案中心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世界上近一半(46%)的民用枪支在美国;近一半(46%)的美国家庭报告拥有至少一把枪,其中30%的人承认自己拥有枪支。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枪支暴力解决方案中心官网截图   对于如此夸张的数据,美国费城前任市长吉姆·肯尼曾无奈地感叹,美国是枪支王国。   “我们生活在一个枪支的王国,这简直是疯了。美国是历史上持枪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最没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美国《野兽日报》报道截图   有分析认为,美国涉枪案件频发固然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美国的控枪立法屡屡受挫是导致枪支暴力治理难有实际突破的关键。   而枪支管理法规中的漏洞也成为惨案高发的一大诱因。   美国联邦法律虽然要求对所有枪支销售进行背景审查,但是这一规定无法限制私人间的枪支买卖。   △彭博社报道:据统计,美国至少有40%的购枪者无需通过背景审查。   在《枪支的争论》一书作者克里斯汀·高斯看来,这是美国枪支流通过程中的一大漏洞。   “你可能是个重刑犯,或被判家暴,或是个逃犯,或非法进入美国……在美国很多地区,即便你是这几类人中的一类,也仍然可以从私人手中买枪,而无需通过背景审查,这是个巨大的漏洞。”   △《枪支的争论》及其作者克里斯汀·高斯   枪击事件在美国已成“天灾”?   当研究枪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时,其结果更加令人担忧。   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美国儿童和青少年中共有至少1682人死于枪击,另有4512人受伤。这还不包括与枪支相关的自杀人数。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报道截图   而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数据,截至5月26日,今年以来全美已有554名儿童和青少年因枪击身亡。   △“枪支暴力档案”网站数据截图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疾控中心最新年度死亡率统计数据的分析,枪击是导致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枪支暴力解决方案中心的研究表明,拥有枪支会使个人及其家人面临更高的受伤和死亡风险。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枪支暴力解决方案中心官网:数据表明,枪支拥有率与枪支相关的死亡率上升密切相关。在高收入国家中,美国的枪支拥有率和枪支引发的死亡率最高,是其他高收入国家的近25倍。   然而,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却没能给美国敲响警钟。   有美媒称,对于一起又一起枪击事件,如今的美国只是进行数字的统计,却无力采取行动改变现状,似乎在美国人眼里,枪支暴力已经成为像洪水、飓风、野火一样的“天灾”,而不是可以预防的人祸。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截图   “这简直就是给美国民众判死刑”   多年来,控枪问题一直是美国两党政客博弈的焦点。然而博弈多年,分歧似乎越来越多,枪击暴力事件也在双方无休止的扯皮中越来越频繁。   《今日美国报》曾评论说,美国至今没有一部能够遏制枪支暴力的有效控枪法案,“这是我们的政治领导人欠我们的”。   文章指出,正是因为狂热的拥枪派和国会中的立法者与枪支制造商的利益紧密相连,很多美国人的生活都被枪支暴力改变了,这是“美国这个枪支泛滥之国独有的国内杀戮”。   △《今日美国报》报道截图   的确,美国的枪支利益集团一直是控枪的重要阻碍。   尽管多年深陷财务困境和内部纷争,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RA)仍是该国影响力最强大的枪支游说团体,拥有大量预算来影响国会议员的枪支政策。   在过去的几次选举周期中,NRA在支持枪支权利方面的宣传投入一直比控枪游说团体更多。   面对愈演愈烈的枪支暴力,美国控枪人士克丽丝·布朗警告,现在的情况已经岌岌可危。   “我们需要全国统一的联邦法律,我们不需要法院给我们解释保护公民持枪权的宪法第二修正案,那简直就是给美国民众判死刑。”   △克丽丝·布朗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记者丨李严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王坚   监制丨关娟娟
24年来的首次!专家称法德关系进入调整期
  当地时间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德国,开启对德国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据多家外媒报道,这是24年来法国总统首次对德进行国事访问。   法德双方将首先进行内阁双边会议,马克龙还将与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进行会谈,随后他将前往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发表演讲,并访问德国西部城市明斯特,最后前往柏林郊外的梅泽贝格宫与德国总理朔尔茨进行会谈。   △路透社报道截图   尽管马克龙曾多次前往柏林与德国总理朔尔茨进行对话,朔尔茨也曾多次到访法国,但媒体分析认为,此次国事访问的礼仪级别更高,通常会有更多的盛大仪式,这对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指出,法德关系将进入一个变化调整时期。   在这次访问中,法德双方会聚焦两国关系的全面性和深入程度。近一段时间,尽管法德之间互动很多,但是在很多领域却出现了分歧。国事访问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营造总体上相对良好、相对高水平的两国关系。   现在法德两国在一些领域需要加强合作,并解决一些问题,因此这次访问不仅会涉及两国的政治和外交层面,也会涉及经贸和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   △法新社报道截图   法国媒体报道称,马克龙此访正值德法两国关系的紧张时期。对此,崔洪建认为,德法两国确实在俄乌冲突、欧洲防务以及战略自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长期以来,无论是欧洲一体化,还是推进欧洲战略自主建设,法德都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核心国家。同时法德之间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欧洲在上述领域实现政策目标提供了核心的动力。   但是近年来,法德两国在涉及防务、战略自主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分歧。这主要是因为两国的政策独立程度不一。   法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传统,因此法国在推进欧洲战略自主的防务建设方面更为积极,包袱和限制也相对较少。而德国到目前为止,在安全和军事上都严重依赖美国。而且德国在防务或是战略自主问题上每往前走一步,都需要不断和周边国家取得某种协调,因为毕竟德国留给多数欧洲国家的两次世界大战记忆仍然没有消失。   只要法德两国各自的政策环境、对外关系,尤其是对美关系的核心内容短期内没有重大变化,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分歧将长期存在。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新闻眼》   记者丨孙丽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李龙 苑听雷
沉浸式体验未来城市生活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亮点别错过
  这几天,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今年峰会的现场体验区通过全新的场馆设计,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感受数字前沿技术如何点亮我们的生活。峰会已于25日闭幕,不过场馆内颇受欢迎的现场体验区这几天还将继续向公众开放。根据组委会数据,25日的现场体验区单日参观量已超过10万人次。今年峰会和以往相比有哪些亮点?    总台央视记者 高媛:大模型和数字人的现场体验区是人气最高的。我们在现场也看到千姿百态的数字人,未来当我们打开手机,只需要和数字人对话,就能直接获得想要的服务。观众在这里看到数字中国的建设成果,也在这里感受未来。   福州在峰会场外推出45个数字应用场景体验点   这次峰会除了场馆内的现场体验区,福州市还在场外推出了45个数字应用场景体验点,涵盖城市管理、数字生活、智能工厂等多个领域。聚焦未来的城市生活,设置了智能家居、智能文旅、智能社区服务等体验展览区。    总台记者 郭紫约:在福州一处全屋智能之家主题的数字应用场景的体验点,当我起身时,房间的窗帘会自动拉开,但是主光源却不会亮起,这是因为它智能地识别到了起身动作,并且检测到了室外的光线充足。当我走向洗漱区域时,传感器还能根据步伐让暗处的灯光逐步亮起。数字技术正在变得更加智能、精确,也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适、便捷,还环保。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西湖公园内的一处数字应用场景体验点,重点展出了智能居家生活的最新应用场景。在大约40平方米的一个体验区内,通过安装两个最新的人工智能传感器和一套中央控制系统,就能够精准识别人在卧室、洗漱室、客厅等多个区域的活动行为,除了实现分区域自动开关照明、窗帘、空调、音箱等多种设备,还能根据使用者的习惯,定制化设置会客、派对、观影等不同模式。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西湖公园线下体验点负责人 饶正权:我们这个体验点主要聚焦未来的城市生活,让老百姓能够一出门就近距离地体验到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特斯拉中国员工在更新后看到FSD Beta版已注册信息
鞭牛士报道,5月27日消息,据外电报道,在特斯拉操作系统版本 12 近期进行春季更新后,中国的特斯拉员工注意到他们的车辆上出现了一条新信息。 据特斯拉博主 Chris Zheng 在 X 上称,此次更新导致部分员工的汽车上显示员工 FSD 测试版计划:已注册字样。 尽管有此消息,但他们的车辆尚未启用任何新功能,因为此更新似乎是为中国员工推出 FSD 的初步举措。 在北美,该公司目前已向员工发布了 FSD(Supervised)v12.4,其中包括在特定条件下删除方向盘提醒。 来源:X/ChrisZheng 这一进展被视为特斯拉不断努力将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拓展到其他市场,利用其员工基础进行早期测试和反馈,特别是在中国等主要市场。 本月早些时候,路透社援引一份政府文件报道称,上海编制了一份可无需安全评估转移到海外的数据清单。 在社交媒体平台 X 上,用户 Chris Zheng 分享了一张特斯拉中国员工屏幕的照片,屏幕上显示「员工 FSD Beta 计划:已注册」。 他写道:我可以确认,自春季更新(Tesla OS v12)以来,一些特斯拉中国员工的汽车上印有‘员工 FSD 测试计划:已注册’字样,但无法启用任何功能。 百度近日宣布,中国市场的特斯拉汽车将从5月份起集成百度地图V.20,该版本将3D车道级导航功能直接集成到车辆中。 百度副总裁尚国斌透露,此次合作还扩展到与华为和电动汽车初创企业极岳的合作。 4月20日,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可能很快会向中国客户提供完整的自动驾驶软件,并表示这可能很快就会实现。
俄罗斯首台光刻机,真的制造成功了
付斌丨作者 2022年,俄罗斯科学院下诺夫哥罗德应用物理研究所 (IPF RAS) 宣布,正在开发俄罗斯首套半导体光刻设备,并对外夸下海口:这套光刻机能够使用7nm生产芯片,可于2028年全面投产。 当时,IPF RAS计划在六年内打造出俄罗斯自产7nm光刻机的工业样机,2024 年将创建一台“Alpha机器”,2026创建"测试机",2026年~2028年俄罗斯本土光刻机将获得更强大的辐射源,改进的定位和进给系统,并将开始全面的工作,2028年,这些设备全面运行。 时隔两年,俄罗斯所说的真的实现了——首台光刻机正式制造成功并进入测试。 有实际意义的突破 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第一台能够生产最大350nm(行业一般说0.35μm)尺寸芯片的光刻机已经创建并正在测试中。俄罗斯联邦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瓦西里·什帕克(Vasily Shpak)在CIPR期间向塔斯社报告了这一点。 他表示,“我们组装并制造了第一台国产光刻机。作为泽廖诺格勒技术生产线的一部分,目前正在对其进行测试。”俄罗斯接下来的目标是在2026年制造可以支持130nm工艺的光刻机。 去年10月有报道称,第一台俄罗斯国产130nm光刻机原型可能在2026年之前问世。 再下一步,将是开发90nm光刻机。他说:"我们将继续逐步向90nm及以下迈进。因此,俄罗斯不会止步于此,同时已经在实施一项全面的电子工程项目。 尽管350nm的芯片虽然被认为是大尺寸芯片,但仍具备一定实际的意义,可用于许多行业,包括汽车行业、能源和电信行业。 欧盟此前在俄罗斯武器上发现大量民用芯片,包括洗衣机,洗碗机等家电用具,这也是无奈之举。而接下来,或许俄罗斯可以进而实现“洗衣机芯片”自由。 网友也给出了俄罗斯未来的路线:优化一下,就能180nm,看产出,每小时出几片,套准精度3-sigma 多少纳米。加上double pattern,其他指标ok,就能90nm,65nm也有机会了。光源改进一下,i-line换ArF 193纳米,不就进28nm了吗? 不过,目前还不太清楚俄罗斯所说的350nm(0.35μm)光刻机是哪种类型光刻机,此前俄媒曾提到过基于同步加速器和/或等离子体源”的无掩模X射线光刻机,而从目前来看350nm(0.35μm)的波段达到i线(365nm)。 各个工艺节点和光刻技术的关,图源丨中泰证券 350nm芯片,什么水平 历史上,350nm(0.35μm)诞生于1995年,现在依然拥有产品应用,主要是一些不太刚需制程的特色工艺产品,比如模拟芯片、功率半导体、传感器或者低端MCU、军工产品。除此之外,其应用可能还包括各类FPV和“自杀小摩托”这些属于一次性用品,使用时间比较短。 作为对比,半导体制程工艺发展史简单总结如下: 1971年,10μm工艺是当时最高工艺,代表芯片是Intel 1103 DRAM、4004 CPU(1971)、8008 CPU(1972); 1974年,步入6μm工艺,大名鼎鼎的Intel 8080便采用这一制程; 1977年,3μm工艺开启元年,从此x86处理器Intel 8086(含8085、8088)正式诞生; 1982年 1.5μm工艺用在Intel 80286上,1985年 1μm工艺用在Intel 80386上,1989年,0.8μm工艺用在Intel 80486上; 1995年,0.35μm(也就是350nm)工艺开启元年,Pentium P54CS、IBM P2SC(1996)、IBM POWER3(1998)都采用了这一工艺; 1997年,主节点为0.25μm工艺,开始引入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主节点和半节点定义,即:1998年半节点220nm工艺,1999年主节点0.18μm工艺(180nm),2000年半节点150nm工艺; 2001年,130nm是当时的主节点,典型芯片是130nm的奔腾3处理器,2002年半节点为110nm工艺; 2004年,步入90nm元年,英特尔、英飞凌、德州仪器、IBM、联电和台积电基本都能达到90nm,典型芯片包括90nm的奔腾4处理器; 2012年,制程步入22nm阶段,此时英特尔,联电,联发科,格芯,台积电,三星等厂商都具备生产能力; 2015年联电止步于14nm,2017年英特尔卡在了10nm,2018年格芯放弃7nm,此时先进制程的战场只剩下台积电和三星; 2019年6nm量产导入,2020工艺5nm开始量产,而国内也开始量产14nm芯片; 2024年,随着英特尔开始重新重视制程技术,英特尔、台积电、三星正在争夺2nm的先发地位。 当然,毕竟350nm(0.35μm)芯片性能较差,面对现代比较复杂的应用需求,使用过程中芯片热量会急剧增加,从而继续带来更大的性能损耗,因此在数字芯片中更多可能是将就用,比较追求性能的消费产品可能更是无法使用。 难点还有很多 当然,芯片制造也不是说有了光刻机就行了。 《光刻技术六十年》中写道,在芯片制造的全流程中,整个过程涉及几十道光刻工艺,每一道光刻工艺之后紧接着是众多复杂的半导体IC平面加工工艺。这些工艺中的每一道又细分成多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又由多个步骤组成,每一步骤都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这有多难?就比如,看似最简单的基片表面处理和清洗步骤,也需要重复多次,其中一步出了问题,整个IC制造过程就全部报废。因此,每一步骤出问题的可能性被严格控制在0.000001%以下。由于每一步骤都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进行的,最终成品率是每一步成功率的乘积。若整个流程包含超过两千个步骤,即使每一步都能达到99%的成功率,最终生产出来的成品率也只有0。 因此在芯片制造技术中,好的设备很关键,尤其是需要高精度的光刻机,但有了好的工艺设备后,人才是最关键的。在芯片制造技术中,最难的在于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齐心协力的团队,这需要整个公司上上下下所有人都是最敬业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为制造出来的东西,可以像芯片这样要求百分之百精准度。 3月,Tomshardware就曾报道,受欧美制裁影响,俄罗斯本土最大芯片设计厂商贝加尔电子芯片制造只能更多的交由国内厂商,当地的芯片封装合作厂商的生产良率仅有50%。 注意,这里并非生产良率,而是封装良率。如果晶圆制造厂、Foundry厂和封测厂三个站点的良率均为99%,则:总良率=99% X99% X 99%= 97%。所以,50%的封装良率切实影响着俄罗斯的芯片生产,因此,俄罗斯要突破的还有很多。 最后还是要说,不要轻易取笑,毕竟有志者事竟成。而从从技术角度来看,俄罗斯也是在重新发明轮子。
逼员工签“封口协议”?OpenAI脸都被打肿了…
这段时间, OpenAI 多少有点焦头烂额了。 但不是因为忙产品,而是他们被曝出来逼离职员工签 “ 封口协议 ” ,另外 Ilya Sutskever 等几位高管的接连离职,把公司内部不重视 AI 安全的问题也带出了水面。 经历了放锤、回应,再放锤、再回应的几个回合, OpenAI 估计也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大伙儿可以趁热喝了。 反正一连串的瓜,让网友直呼 OpenAI 版 “ 权力的游戏 ” 又开演了。 想吃瓜的哥们也别着急,这次信息量有点密,世超在这给大伙儿捋一捋。 咱先说 “ 封口协议 ” 的事儿。 起因是外媒 Vox 发现, OpenAI 针对离职员工,专门搞了个保密协议。 本来员工离职签个普通的保密协议也没啥,谁家还没有点商业机密,但他们的离职协议,强度还真是不一般的大。 这么说吧,这协议规定离职员工不能说任何公司的坏话。要是员工不签,或者违反了这个协议,甚至是让人知道这个协议的存在,都会被收回在 OpenAI 拿到的股权。 要是编辑部也这么搞,世超我说一句 “ 差评君打游戏菜 ” ,估计就属于说公司坏话,妥妥违约了吧。 而报道发出来不久,奥特曼就紧急下场,公开 “ 澄清 ” 了一波。 我给大伙儿总结翻译下,就是: “ 确有此事,但我之前不知道,我们也没收回过谁的股权,报意思以后会改的 ” 。三言两语就把自己跟协议撇得一干二净。 网友对这回应,也都不咋买账。 不过,世超原本以为这事儿可能就这么过去了,结果外媒 Vox 又憋了个大的,甩出了一堆 OpenAI 员工泄露的邮件、还有一份奥特曼签过字的文件。 这份文件虽然并不是明确的离职协议,但里面解释了 OpenAI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可以收回股权的情况。 世超翻了下,像条款里面的 7.3 ( b )( 2 ),就提到了员工离职。 而这份文件的最后面,他喵的竟然有奥特曼的签名。。 这也就意味着,奥特曼对于公司可以收回股权这事儿是知情的。。。说好的 “ 我之前不知道呢? ” ,这不纯纯把脸凑到人面前打。 更离谱的是,根据相关邮件的爆料, OpenAI 为了给员工施压,还会把原本 60 天的签署考虑时间,缩短到 7 天。 甚至在员工提出要找律师的时候, HR 还说了一句 “ 如果你不签署,可能会影响你的股权。 ” 这不纯纯威胁嘛。。。 所以这些东西被扒出来之后, OpenAI 也是引起众怒了。 不知道是怕被喷还是咋地,一直到现在奥特曼也没有出来回应。 不过从 Vox 写了这篇报道的记者那,世超已经知道了结果:OpenAI 认怂,之前签的协议不作数了。 这边保密协议的事,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另外一边, OpenAI 两位高管离职引发的动荡,却依旧在继续。 就这么说吧,虽然我知道他们内部对安全问题有分歧,但世超没想到矛盾已经闹得这么凶了,以 Ilya 为首坚持搞人工智能安全的保守派,直接让奥特曼给 “ 斗 ” 没了。 发布会结束没两天, OpenAI 的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 ,在推特上宣布了自己离职的消息。 如果光是普通的人事变动,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网传, Ilya Sutskever 参与了去年把奥特曼 “ 扫地出门 ” 的特别行动,现在走人,多少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不少好事的人都在底下评论,想知道 Ilya Sutskever 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选择离开。 特别是在同一天, OpenAI 另一位超级对齐团队的负责人, Jan Leike 也离职了职,所以不少人觉着,这次两位高管的接连出走,肯定隐藏着什么大瓜。 结果还真让人猜对了。 跟 Sutskever 的体面离场不同, Leike 转头就锤了一波 OpenAI 不重视安全问题。 先给哥们介绍下,超级对齐团队是 OpenAI 在去年 7 月才成立的,带头的就是 Leike 和 Ilya 。 这个团队成立的初衷也简单,所谓对齐,就是让 AI 的发展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偏好,说白了就是让 AI 变得更安全、可控。 当时, OpenAI 官方明确说过要把 20% 的算力分给超级对齐团队。 但在 Leike 的推文里,有这么一句 “we were struggling for commute” ( 我们挺缺算力的 )。 说实话,世超看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联想了一出, OpenAI 内部各大团队之间争夺算力资源的抓马戏份。 一个猜想不一定对,是不是奥特曼为了一个劲儿的加速,把本应该分给超级对齐团队的算力,匀给了模型训练的团队? 虽然 Leike 在推文里,没有详细说缺算力到底是怎么个事儿,但他们团队有人爆料说,有时候的算力请求会被拒绝,搞得他们的工作很难展开。 反正 Leike 的字里行间,都在明示 OpenAI 不重视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 外网一线冲浪达人马斯克,也是速速赶来拱火。 你说这事儿闹的,把奥特曼整得也挺上火,说过个几天发小作文来回应。 但有意思的是,小作文并没有发在奥特曼的推特账号,而是发在了 OpenAI 联合创始人格雷格的账号。不知道奥特曼是不是想拉格雷格出来,给自己挡挡火力。 回应很长,看得出是用心写的,说了什么我们很重视安全、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挑战。。。 但我的评价是,里面没一句回应了 Leike 指出的问题。 包括评论底下的网友也调侃,这篇推文一看就是奥特曼写的, “ 因为里面什么都没说 ” 。 这波回应,安没安抚好大家伙儿我不知道,反正回应还没两天, OpenAI 又有个搞政策研究的员工说自己离职了,同样,反手就踩了一波公司不重视 AI 安全。 Leike 和 Ilya 没走两天,他们的超级对齐团队直接原地解散。 现在再看 Ilya 离开 OpenAI ,或许真是个明智的决定。。 这又是离职协议,又是把超级对齐团队整没了,今年初 OpenAI 还悄咪咪删掉了之前说不让 AI 军用的声明,这波被喷其实真不冤。 不知道接下来 OpenAI 还会不会有更多的瓜被挖出来,反正世超还挺期待的。 撰文:西西 编辑:江江 & 面线 封面:萱萱
马斯克旗下隧道公司取得新里程碑:载客量突破200万
IT之家 5 月 26 日消息,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的隧道公司 The Boring Company 取得了又一里程碑 —— 拉斯维加斯首条环线载客量突破 200 万人次。时隔仅一年,该数字就相比此前翻了一番。 Boring 公司在去年 3 月宣布其拉斯维加斯环线乘客突破 100 万人次后,这条位于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的地下环路是 Boring 公司地下交通网络的首个项目,目前正处于运营阶段。 拉斯维加斯环线只是 Boring 公司宏伟蓝图中的第一步,该公司已经获得了拉斯维加斯另外 81 个站点 (Las Vegas Loop) 的建设许可,整个网络被称为“拉斯维加斯环线”(Las Vegas Loop)。Boring 公司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从 LVCC 隧道延伸至即将建造的新车站。在其官网上可以看到获批站点的地图,其中已建成的 LVCC 环路用橙色标示。 “为了解决令人抓狂的交通拥堵问题,道路必须进入三维时代,” Boring 公司官网写道,“这意味著我们需要飞行汽车或隧道。与飞行汽车不同,隧道不受天气影响,并且在地下运行,不会掉到你的头上。” “隧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珍贵地表土地的使用,并且不会与现有的交通系统产生冲突。庞大的隧道网络可以缓解任何城市的交通拥堵;无论城市发展到多大,都可以不断增加隧道层级。” IT之家注意到,今年 1 月,据报道 Boring 公司还在拉斯维加斯购买了一块 1.8 英亩的新地皮,用于扩建拉斯维加斯环路,并将其与位于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周围的多个计划站点连接起来。 据 Boring 公司官网 LVCC 环路的信息,该隧道高峰时段运力可达每小时 4,500 人次,每日运力约为 32,000 人次。除了拉斯维加斯项目,Boring 公司还使用其 Prufrock 隧道掘进机 (TBM) 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特斯拉超级工厂 (Tesla Gigafactory) 建造地下通道。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