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央行:进一步提升现金使用便利性
经观要闻 经济观察网讯 据央行网站3月22日消息,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4年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会议。会议认为,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货金保卫业务条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行党委工作要求,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扎实推进人民币发行和流通管理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科学保障现金供应,持续优化现金服务,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扎实做好系统安全保卫工作,落实机构改革方案有序开展货金保卫业务流程优化,切实提升货金保卫工作质效。 会议要求,2024年货金保卫业务条线要切实履行好人民币发行流通管理职责,全力提升现金服务和管理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普惠、便捷、可靠的现金服务。发挥好现金兜底作用,强化现金供应保障,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现金服务水平,提供标准化、可持续的“零钱包”产品,深入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现金使用便利性。加强现金业务管理,巩固全额清分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反假防伪工作。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不断完善货金保卫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和模式,强化科技赋能。扎实做好安全保卫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风险管理治理机制。 编辑:刘睿
十年一遇,重磅监管新规将如何影响消费金融公司和借款人
董希淼/文 3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公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09年7月,中国银监会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2013年11月,银监会对《试点办法》进行修订。《办法》是在十年之后,对《试点办法》再次进行修改完善,将重新校准消费金融公司市场定位,发挥消费金融公司专业经营、良性创新的优势,更好地促进消费金融加快发展。 2009年7月《试点办法》公布后,我国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2010年1月,国内首批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筹建,分别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试点。2010年12月,首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天津成立。2013年9月,银监会宣布,拟新增重庆等10个城市参与消费金融公司第二批试点。此外,合格的香港和澳门金融机构可在广东省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此后,消费金融公司进入常态化设立阶段。目前,我国共有消费金融公司31家,多数由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如招联消费金融公司;部分由互联网公司等发起设立,如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3年末,31家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服务客户人数超过3.7亿人次。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发展的十四年来,我国经济总量、物价水平、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经营风险等均发生相应变化。2009年启动试点,重在鼓励消费金融公司增加供给、促进消费;2014年扩大试点,主要是推动消费金融公司下沉服务、普惠大众。消费金融公司多年来创新求变的探索,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大量经验和教训。目前,大中型商业银行在消费金融发展方面,无论是意愿还是能力,都已经显著提高,且具备综合化经营和规模化客群等明显优势。同时,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较快,客群下沉基本到底。而疫情三年之后,普通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有待提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订《试点办法》,正式出台《办法》,具有重要意义。《办法》正式出台,将使规章制度更加与时俱进,更加适合形势发展变化,进而推动消费金融公司发挥贴近市场、灵活高效等积极作用,努力做好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两篇大文章。 《办法》对业内较为关注的扩大业务范围、提高贷款额度上限、明确分支机构设置等方面,未进行调整。此次修订,主要变化在于四个方面。 第一,提高消费金融公司准入门槛。如金融机构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总资产应不低于5000亿元。同时,将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提高至不低于50%。这符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精神,有助于从源头上保障消费金融公司股东质量,压实主要股东责任,也有助于维护消费金融市场适度竞争格局。 第二,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公司治理。有机衔接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结合消费金融公司组织形式、股权结构等特点,提出消费金融公司公司治理相关要求,如明确消费金融公司应设立董事会,董事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明确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要求。这有助于强化内外部制衡与约束,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规范经营、稳健发展。 第三,引导消费金融公司专注主责主业。一方面,将“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发行非资本类债券”等7项业务纳入基础业务,将“资产证券化业务”“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等2项业务纳入专项业务,优化了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取消非主业、非必要类业务。如取消“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业务。同时,调整增设部分监管指标,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第四,突出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针对消费金融公司客群下沉、消费者金融素养一般等情况,要求建立健全消保工作机制,加强合作机构管理,加强消费者适当性管理,落实催收管理主体责任。下一步,消费金融公司应更多运用金融科技,提升催收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如招联锻造数智化催收核心能力,为7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催收解决方案,助力行业降本增效,规范催收行为。 研究表明,消费金融发展对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助力经营主体提高绩效等具有积极作用。金融机构应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提升数字消费金融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丰富消费金融产品类型,促进消费金融更加普惠化、数字化。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客群的需求,因地制宜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信贷产品,精准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体验。还可以配合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出二手汽车、新能源汽车、大宗家电等专属贷款产品。消费金融公司作为经营消费信贷的专业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发展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金融管理部门应采取更多支持政策措施,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加快发展消费金融。如拓宽消费金融公司多元化融资和资本补充渠道,支持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低成本资金,支持优质的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公开上市补充资本,增强消费金融公司扩大信贷投放、服务普罗大众的能力,坚持“普应适度,惠无止境”原则,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中贡献新的力量,真正以科技践行普惠、让信用不负期待。
踏准行业风口 多只基金净值大幅回升
伴随着市场回暖,一批公募基金正悄然收复净值失地。盘点涨幅靠前的基金,有的产品“满手”AI算力牛股,有的产品在“空仓”运作一年后,由新基金经理接班并恰好于市场低点加仓股票,精准踩中了市场节奏。 权益基金净值反弹 2024年刚进入第三个月,公募基金业绩首尾差异就已经超过了64个百分点,截至3月8日,今年以来跌幅最多的小微盘风格基金收益为-35.04%,而收益最高的基金已经上涨了29.85%。 截至3月8日,今年以来共有9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收益超过20%,包括诺安积极回报混合、鹏华弘鑫混合、大摩数字经济混合、中航机遇领航混合、东财数字经济混合等。 一些基金因精准踩中了布局节奏,近期攻势较猛。例如,刘慧影管理的诺安积极回报混合乘上了AI算力行业的东风,今年以来涨幅超过29%,其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际旭创、天孚通信、高新发展、新易盛、中科曙光、寒武纪-U、浪潮信息、科大讯飞、软通动力、剑桥科技。截至3月8日,该基金净值已达到2.123元。 萧嘉倩管理的鹏华弘鑫混合净值走势也颇有看点,从2023年初到2024年2月7日,基金净值平稳如一条直线,从此前的季报可知,该基金以近乎空仓状态运行,股票仓位仅有0.27%。2月8日,新任基金经理萧嘉倩接手,此后该基金净值大幅波动,可以判断股票仓位发生较大提升,因此捕获此轮反弹行情。而此前的按兵不动,或与该基金徘徊在清盘边缘的处境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该基金A、C份额合计规模不足1200万元。 紧跟AI算力浪潮 值得关注的是,近一个月,不少基金净值“回血”超过30%。 截至3月8日,由中航基金韩浩管理的中航机遇领航混合A,近一个月上涨36.04%。这只基金在春节前遭遇大幅回调,净值一度跌破0.8元,但经历这一轮大涨后,净值已回到1.1546元,自2023年8月成立以来的收益为15.46%。 从这只基金的持仓来看,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罗博特科、光迅科技、长光华芯、菲菱科思、博创科技、太辰光、德科立,持仓集中在光模块领域。伴随着这一轮AI算力狂潮,在多只大牛股的拉动下,基金净值猛涨。 此外,还有多只受益于AI浪潮的基金近一个月表现优异,包括罗擎管理的东财成长优选混合和东财数字经济混合、周建胜管理的诺德新生活混合、闫思倩管理的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等产品。不过,盈亏同源,短期高收益的背后,是高波动的风险,截至3月8日,这4只基金净值尚未回到1元,仍处于“亏本”状态。 在四季报中,上述多位基金经理表示看好AI板块,坚定追随AI产业浪潮,对AI算力行业十分认可。韩浩表示,纵观整个市场,AI算力的提升仍然是2024年最具确定性的行业,其中,子行业光模块确定性较强。光模块的核心逻辑是量的变化,2023年四季度行业景气度依然保持良好,出口数据也比较亮眼。随着运营商、云厂商资本开支增加和全球数据流量的不断增长,光通信行业长期具备成长性。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已故波音质量爆料人遭报复细节曝光
IT之家 3 月 22 日消息,据美国福克斯商业网站报道,根据律师公布的文件,本月死亡的波音公司安全问题爆料人约翰・巴尼特(John Barnett)生前称,他在波音工作期间遭到一名经理的监视,他还因为对波音的质量控制环节表示担忧而受到“骚扰、诋毁和羞辱”。 报道称,3 月 9 日,62 岁的巴尼特疑似“死于自己造成的枪伤”。巴尼特去世前,正在就其 2017 年 3 月遭“解雇”的事件对波音公司提起诉讼,要求波音公司因拖欠薪酬、剥夺福利并对他造成精神损害等做法向他支付赔偿金。 据悉,巴尼特在波音公司南卡罗来纳州工厂任职的七年时间里,曾多次就波音隐瞒质量相关的真相进行投诉,而他和其他质量负责人员都遭到波音高层管理人员施压。 巴尼特多次投诉该工厂存在从一架飞机上偷走零部件,安装在未完工飞机上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没有任何记录或工程审核。公司为了报复他的投诉,将他的绩效打低分,并让他遭到孤立,还“受到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嘲讽和蔑视”。 巴尼特看到机械师被要求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使用飞机上的废零件,并对此提出投诉后,他被波音放入了晋升黑名单。公司管理人员要求他停止投诉有波音员工从飞机上拿走零件安装在其他飞机上的行为。巴尼特因此在同事面前遭到公开斥责,并被调到了新的班组。 IT之家整理此次报道中巴尼特遭受的报复待遇如下: 2012 年,一名上司“要求巴尼特从事与正确程序不符的工作”,他发邮件向另一名主管投诉,此人却亲口对巴尼特说不相信他的说法,也没有对此事展开调查。 2014 年,公司针对巴尼特制定了一项为期 60 天的“纠正行动计划”。人力资源部门告诉他,正在对其行为进行调查。 巴尼特曾对律师称,他担心雇主派人监视他,并在 2014 年 6 月投诉另一名经理对他实施监视。 2015 年 7 月,他所在的团队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重新分配。 2016 年,他被公司从一项针对有缺陷的乘客氧气面罩的调查中调离,该调查发现 300 个氧气面罩中有 75 个无法使用。被调离后,他声称该调查从未解决这个问题。 2017 年 1 月,巴尼特被告知,根据一名主管收到的题为“要开掉的质量经理”的邮件,他的名字被列为“49 人之一”。 波音公司针对巴尼特的去世发表声明:“我们对巴尼特先生的去世感到悲痛,我们与他的家人和朋友同在。波音公司审查并解决了巴尼特先生在 2017 年退休前提出的质量问题,以及 2020 年对于处理巴尼特先生索赔的投诉中提到的其他质量问题。” 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县警方本月早些时候表示,“此案已引起全球关注”,正在确定巴尼特死因。巴尼特生前提交的起诉书目前在处理当中,该案的听证会定于 6 月举行。
海外投资额度告急 QDII申购集体“刹车”
3月以来,摩根资产管理、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银华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中银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旗下QDII产品大面积限购。截至3月13日,国内公募市场上近半数QDII产品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状态。 业内人士分析,QDII大面积限购主要系基金公司外汇额度紧张导致。此外,近期部分QDII产品在二级市场上出现大幅溢价,可能导致基金公司采取限购措施。随着QDII额度愈发紧俏,未来公募QDII额度大概率会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QDII出现大面积限购 3月8日以来,摩根资产管理旗下多只QDII产品发布限制大额申购公告。 根据公告,摩根全球天然资源混合(QDII)、摩根全球新兴市场混合(QDII)、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摩根富时发达市场REITs指数(QDII)人民币、摩根全球多元配置(QDII-FOF)人民币、摩根标普500指数(QDII)人民币、摩根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人民币、摩根欧洲动力策略股票(QDII)暂停1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 摩根富时发达市场REITs指数(QDII)美钞/美汇、摩根全球多元配置(QDII-FOF)美元现钞/现汇、摩根标普500指数(QDII)美钞/美汇、摩根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美元暂停1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申购;摩根日本精选股票(QDII)的限购金额由500万元调降至30万元。 此外,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银华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中银基金等公募机构旗下多只QDII产品也于3月集中发布限购公告。 场内方面,景顺长城全球半导体芯片股票(QDII-LOF)人民币份额的限制申购金额由此前的1万元调降至1000元,通过各代销机构申购美元份额的限购金额由1000美元调降至150美元;华夏标普500ETF(QDII)则直接暂停申购业务。 场外方面,易方达中短期美元债债券(QDII)的限购金额由1万元调降至5000元;富国亚洲收益债券(QDII)人民币份额限购金额由100万元调降至20万元;中银亚太精选债券(QDII)人民币份额暂停2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银华美元债精选债券(QDII)通过直销累计申购金额不超过1万元,通过代销机构累计申购限额由500万元调降至1万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在国内公募市场上的596只QDII产品(不同份额分别计算)中,共有282只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状态。 多重因素导致额度紧张 结合过往情况分析,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QDII出台限购措施,通常是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QDII的投资额度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审批,当QDII规模接近投资额度上限时,基金公司将无法继续增加基金规模,因此会选择关闭基金申购或者限制大额申购来维持基金的正常运作。 第二,当QDII所投向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或者是大幅上涨时,基金公司出于控制投资风险的目的,也可能主动采取限购措施,“例如今年3月以来,多只权益类QDII在美股和日本股票显著上涨的背景下做出了限购的决定”。 北京、上海等多家公募机构相关人士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反映,QDII产品大面积限购主要是因为基金公司外汇额度紧张所导致,而且近期部分QDII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了大幅度溢价,基金公司基于上述考虑可能会采取限购措施。 以景顺长城全球半导体芯片股票(QDII-LOF)为例,3月12日,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近期该基金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波动较大,3月7日该基金份额净值为1.3356元,3月11日该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收盘价为1.458元,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净值,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同日,该基金当即调低了限制申购金额。 根据“好买香港”对监管审批的公募基金现有QDII额度统计,截至1月28日,基金公司剩余的QDII额度约为60亿-70亿美元,剩余比例普遍在20%以下。这些额度中,部分会配给基金公司的专户产品,实际剩余的额度可能更少,这意味着未来公募QDII额度大概率会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短期加强风险意识 “短期来看,此前国内市场出现波动,海外市场因美联储降息预期及人工智能(AI)等相关主题前期存在较大涨幅,所以部分投资者线性外推资产发展方向,追捧海外相关资产,导致部分基金公司QDII额度紧张。”北京某公募分析人士表示。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仍有不确定因素,保守估计最晚可能在今年中后阶段开始降息,预计上半年海外权益资产受分子端影响相对较大;下半年,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分母端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估值的弹性会更强。 配置方面,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建议,今年上半年可以重点聚焦盈利模式成熟、偏价值的企业以及低估值的指数产品;下半年待科技股的高估值风险缓解、基本面变得更有利后,再加强对科技成长股的配置。 “去年以来受科技领域(如AI、新能源车等)的提振,美股涨幅非常大,但美国经济依然存在问题,比如银行业的流动性问题、政府债务上限和成本增加问题等,其基本面难以支撑企业股价长期高速上涨。”因此,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提示,短期内需加强风险意识,谨慎追高近期火热的QDII产品,配置上更建议选择相对稳健的标普500或道琼斯指数相关的产品。 来源:中国证券报
终止定增与新发预案“齐头并进” 上市公司定增项目选择更加审慎
3月12日晚,滨海能源、西藏珠峰相继发布公告,终止定增事项。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有超20家上市公司宣告定增终止;与此同时,也有35家公司新披露定增预案。 业内人士认为,再融资新规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共同作用下,上市公司定增项目选择更加审慎,有助于引导资源聚焦优质项目,推动再融资市场健康发展。 多家公司宣布终止 3月12日晚,西藏珠峰公告终止公司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称鉴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和相关监管政策的变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等因素,经与相关中介机构认真研究,决定终止本次定增事项。 同日,滨海能源公告称,基于内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因素及公司实际情况,经董事会审慎分析后,同意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年初以来,已有包括勤尚股份、江苏吴中、药易购等在内的超20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定增事项。 梳理这一批公司终止定增理由,资本市场环境、行业政策变化、公司实际情况成为上市公司频频提及的因素。此外,也有部分公司因特殊原因终止定增。如六国化工因股东正筹划可能导致实控人发生变更的事项,因此决定向上交所申请撤回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 尽管终止定增事项,但多数上市公司也均提及不会影响公司经营、发展情况。如漳州发展称,2021年公司就已确定新能源业务为战略发展重点,后续将持续围绕“光、风、储”开展新能源产业布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所涉及的募投项目将如期建设,所需资金将以自筹资金解决。 昆工科技称,鉴于本次定增募投项目已经以自筹资金基本完成建设,后续将结合市场情况,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和资金需求等因素,通过多种方式继续筹措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择机研究再行启动再融资相关事宜。 再融资市场规范发展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选择终止定增,延续了2023年以来再融资市场“降温”态势。据中金公司统计,2023年全市场共298个竞价类项目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金额达到4870亿元,均较2022年有所下滑;完成发行的竞价类定增项目募资金额达到3883.1亿元,同比降低10.6%。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明确了再融资监管的总体要求。2023年11月8日,沪深交易所有关负责人就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的具体执行情况答记者问,表示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适当收紧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充分考虑当前市场承受能力,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而采取的措施。相关安排将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上市公司专注企业经营,改善市值。 开源证券认为,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重点强调扶优限劣,对上市公司自身经营能力和募投项目做出更严格的要求。从再融资角度看,相关措施进一步落实了对市场关注的频繁过度融资、“蹭热点跨界扩张”、大额前次募集资金闲置等情形的严格审慎监管,有望引导上市公司更理性地实施再融资。供给端看,有望引导更优质的定增项目入市,推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助定增市场行稳致远。 中金公司表示,再融资监管从严从紧,将引导资源向优质项目集聚。再融资机制进一步得到优化,规定监管将严格审核募资用途,管控融资规模,并建立大额再融资预沟通机制,使再融资市场规范发展。 35家公司披露定增预案 此前沪深交易所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为了兼顾保障上市公司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符合国家重大战略方向的再融资不适用再融资监管安排,另一方面对采用简易程序再融资及董事会确定全部发行对象的再融资同样将放宽部分监管要求。 记者注意到,在多家上市公司终止定增的同时,今年以来亦有35家公司披露了定增预案,其中不乏控股股东、董事长“包圆”资金的项目,采用简易程序发行的公司数也达到7家。 例如,泰胜风能2月1日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广州凯得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资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华锐精密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亿元,发行对象为公司实控人、董事长肖旭凯。 35个定增预案中,规模较大的项目同样存在。如中国软件2月25日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0亿元,募集资金净额将投向移固融合终端操作系统产品研发、面向云化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研发及嵌入式操作系统能力平台建设三个项目。 华能水电2月26日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0亿元,投向RM水电站项目及托巴水电站项目。项目实施将有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完善公司西南水电领域的业务布局,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中金公司预计,2024年竞价类项目募资规模约3000亿元,定价类定增项目募资规模约900亿元。 来源:中国证券报
V观财报|违规减持被警示,上海新阳承诺回购
中新经纬3月22日电 违规减持沪硅产业被警示后,上海新阳公开致歉,并承诺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尽快回购。 20日,上海新阳公告称,收到上海证监局出具的(沪证监决【2024】83号)《关于对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公司作为沪硅产业股东,在未提前预披露减持计划的情况下,于2022年4月25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合计减持沪硅产业股份2万股,成交金额43.28万元。 因此,上海证监局对上海新阳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2日盘前,上海新阳在最新公告中表示,公司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后高度重视其中涉及的相关事项,组织该类业务相关人员再次学习相关管理办法及条例。公司及相关人员已深刻认识到此次错误,并就上述事项进行深刻自查和反省。公司对该行为给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向广大投资者致以诚挚的歉意,并作出如下承诺: 1、公司承诺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以自有资金尽快购回违规减持沪硅产业的2万股股份,并承诺将购回股票产生的收益全部上缴归沪硅产业所有。 2、公司将采取并制定有效措施和制度,加强对证券账户的管理,谨慎操作,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来源:公司公告 公告还提到,本次行政监管措施不会影响上海新阳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沪硅产业2月24日发布的2023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约31.90亿元,同比下降11.3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87亿元,同比下降42.61%。 上海新阳官网显示,公司创立于1999年7月,2011年6月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专注于半导体行业所需功能性化学材料产品及应用技术的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中新经纬APP)
券业人事变阵记
2023年末以来,从董监高、研究所所长到资管公司“一二把手”,不少券商对人事进行了调整。这一轮人员变更的特点是什么?背后有何成因?又体现了哪些行业趋势? 研究所 人员快速流动 投研生态“剧变” ◎记者 孙越 徐蔚 一段时间以来,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德邦证券、华福证券等券商研究所所长纷纷发生变动。随之而来的,是团队成员集体流动、“组团”跳槽。 人才流动的背后是行业“阵痛”,券商研究所不断调整战略及人才架构,以应对行业发展的新态势。尤其是分仓佣金“蛋糕”缩小带来的转型升级压力之下,研究所商业模式势必要更加多元化,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增长点。 风起:研究所管理层持续震荡 2023年末以来,海通证券、西部证券、首创证券、华福证券、德邦证券、财通证券、国泰君安、国金证券、国海证券等券商传出有研究所所长或副所长变动的消息。 有新锐研究所管理层“大换血”。例如,周励谦不再担任华福证券研究所所长等一系列职务,原德邦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任志强接棒,成为华福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而在任志强“出走”后,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由今年初加盟德邦证券的原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担任。 也有卖方行业的标杆性人物离开长期坚守的研究所所长岗位。例如,深耕证券研究领域28年的黄燕铭不再担任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改任国泰君安金融学院院长、财富委委员、首席策略官。又如,在海通证券研究所担任所长10年后,路颖出任海通资管“一把手”。 “工作群的每个人都是所长拉进来的,人员来来去去,所长一直在那里。现在连所长都退群了。”一位经历了研究所核心管理层变动的分析师深刻感受到,券商研究所正经历巨大的行业变革。 岁末年初一直是卖方研究人员的高频流动期。而近期业内一些所长的变动,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行业及监管形势变化带来的研究所“自我变革”。 某大型券商资深分析师表示,目前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行至“第二阶段”,调降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佣金分配比例上限是改革重点,券商研究所面临分仓佣金费率下滑的短期冲击。收入下滑让各家券商研究所重新考虑盈利模式,成本支出也更加谨慎。此外,一些券商研究所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为公司舆情管理、合规风控等带来一定压力,这或许会使公司管理层出手整顿。 变局:降本增效下人员加速流动 研究所人员流动现象是研究人才争夺激烈的表现,也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2023年末以来,受公募基金降佣降费等因素影响,券商研究所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成本,包括降薪、大规模优化团队。据悉,有券商研究所强化内部考核,对研究团队实行末位淘汰制,派点低且内部排名较低的团队会被降薪甚至裁员。 卖方一大新变化,还体现在券商春季策略会规模缩减上。与往年不同,今年不少券商选择简化策略会流程,如兴业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华创证券、光大证券等取消了首日的主论坛环节,只保留上市公司交流会环节。春季策略会“风光不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卖方行业整体缩减开支、降低成本的思路。 此外,近期相关券商研究所的人事变动或与对应公司本身的战略定位变化有关。“我们研究所业务做了一年多了,一直没有产生效益,公司管理层不太满意。”一家中小型券商研究所人士坦言,研究业务需要的资金投入很大,大券商还能选择降薪,小券商研究所要讨论的是有没有留存的必要了。 困局:“蛋糕”缩小的同时人数创新高 降佣与降费是行业变动的导火索。尽管业内预期卖方研究面临“裁员降薪”,但分析师规模却创下新高。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证券行业分析师人数分别为3551人、4068人和4781人。目前,证券行业分析师人数超过4800人,增长势头仍未停滞。 从增长情况来看,2023年有12家券商分析师人数净增长超过20人,其中中金公司、浙商证券、华泰证券和国联证券增长人数居前,分别增长76人、39人、31人和30人。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末分析师人数超过50人的券商中,有5家券商分析师人数净增长率超过50%,分别是国联证券、华福证券、德邦证券、浙商证券和财通证券。 数据显示,共有14家券商分析师人数超过100人。中金公司分析师最多,为320人,人数比第二名高出75.8%;紧跟其后的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兴业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浙商证券。 此外,有19家券商分析师人数在50至100人,包括一些近几年发力打造卖方研究团队的“新势力”,如国海证券、国联证券、德邦证券、华福证券。这些券商的分析师数量在最近两年都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持续扩容的同时,“蛋糕”却不断缩小。据中信证券研报测算,在仅考虑佣金费率调整的情况下,预计2023年A股市场席位租赁佣金规模从2022年的188.7亿元下降至126.4亿元,降幅为33%。 拉长时间看,多年来公募基金快速发展,其管理的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2.8万亿元增至2022年的25.75万亿元,增长超过8倍,而同期证券研究行业所获得的分仓佣金仅从40.67亿元增至188.74亿元,增长3.6倍。分仓佣金增速落后意味着,即便未来公募基金规模持续扩张,分仓佣金也未必同步增长。 探路:加强协同拓展创收渠道 转型已成大势所趋,多家券商研究所都在探索多元化创收路径,综合各家卖方研究所的探索来看,有以下几种: 一是把研究所的定位聚焦在产业研究。如天风证券研究所表示,以产业链研究方法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国家级产业研究智库,为产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投资者服务。财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袁闯认为,目前与产业相关的研究需求非常大,但这一块还没有得到研究机构的重视,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二是改变纯卖方定位,强化对内服务,服务公司战略。包括国泰君安、中信建投、银河证券、国投证券等在内的多家券商研究所早已探索转型:从单一的研究换佣金模式转向对内对外并重,更加重视研究业务与各个线条业务的协同。 “立足于外、服务于内是未来卖方研究发展的关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认为,过去十年,研究所往往专注于立足于外,更重视市场声誉、影响力,而接下来要好好思考如何服务于内。佣金只是一个收费模式,问题的本质仍在于研究是不是被市场需要,是不是有价值。所以,未来研究所要更聚焦底层的研究本源,新的付费模式会应运而生。 三是拓展对外服务对象和机构,包括私募基金、保险资管、海外机构等客户群体。某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私募基金、养老金及境外资金是潜在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并且这些长线资金不受降佣限制,研究所可以加大私募机构的服务力度,争取更多研究佣金,大力发掘私募在衍生品、两融、托管等方面的非研创收潜力。 “研究业务正迎来价值扩张的时代。”有研究所负责人称,其客户不仅早已拓展到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私募等机构投资者,近年来来自银行理财子公司、产业资本、上市公司、地方政府等方面的需求,也为证券研究带来了广阔的价值实现土壤与展业空间。 高管 换帅频繁上演 新老接替提速 ◎记者 李雨琪 2024年以来,天风证券、财达证券、东海证券、民生证券等4家券商更换了董事长。此外,还有超20家券商发生高级管理人员变动。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还有多位“掌门人”临近退休年龄。 “换帅”频繁上演 今年以来,4家券商更换了“掌门人”。 3月18日,财达证券公告称,选举现任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张明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张明在财达证券任职近28年,历任财达证券副总经理、董秘、总经理等职,经历了财达证券成立、改制、上市等重要节点。 3月11日,民生证券董事长在空缺近两年后迎来补位,新掌门顾伟来自第一大股东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月,东海证券原董事长钱俊文因工作调整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董事会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新任董事长王文卓曾任常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等职。 而随着“当代系”股权退出天风证券后,包括董事长余磊在内的一众高管于今年初悉数离场。 除公司“掌门人”外,不少券商的总经理、副总裁等职务也发生变动。如申万宏源董事会审议同意张剑为公司总经理,浙商证券聘任楼小平为公司副总裁,国元证券聘任梁化彬为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 其他高管人员聘任方面,招商证券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聘任张兴担任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银河证券同意公司业务总监、执行委员会委员刘冰兼任董事会秘书。 此外,不少券商还密集发布关于高级管理人员辞职的公告,包括副总经理、业务总监、首席信息官等岗位。 业内人士表示,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监管趋严态势,对券商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相关业务需要更加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这也推动了券商高管职位的密集变动与调整。 “一把手”新老交替提速 到龄退休是券商高管离任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券商的掌门人或高管是第一代证券从业者,他们是20世纪90年代入行的,现在已接近退休年龄。 就年龄线而言,2024年将有不少券商出现“掌门人”到退休年龄的情况。华泰证券董事长张伟、东方证券董事长金文忠、广发证券董事长林传辉、东北证券董事长李福春、国金证券董事长冉云、西南证券董事长吴坚、财通证券总经理黄伟建、方正证券总裁何亚刚等均生于1964年;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王常青生于1963年,属于“超期服役”。 随着高管密集更替,多家券商在前任高管离职后迎来了较为年轻的董监高。例如,国泰君安聘任李俊杰为公司总裁,原总裁王松到龄退休。资料显示,李俊杰出生于1975年8月,2021年6月起担任国泰君安副总裁。 又如,国元证券聘任梁化彬为该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聘任李洲峰为执行委员会委员。梁化彬和李洲峰均为“80后”,且两人曾长期在投行条线任职,后来分别转战客户资管部和战略客户部。目前,国元证券高管队伍中的“80后”已增至四位。 聘用年轻高管也是中小券商应对行业激烈竞争的选择。粤开证券原总裁王保石“因年龄原因”辞去总裁职务后,公司启动总裁全球招聘,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年轻化的用人导向,尊重企业家精神,以清晰坚定的战略目标,搭建职业经理人干事创业的舞台,招揽具有丰富的机构业务或投行等从业经验,以及优秀团队管理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资管公司 高管密集更迭 推进公募化转型 ◎记者 李雨琪 在公募化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券商资管业务格局正在重塑。2024年以来,券商资管人事变动步伐加快,已有7家券商资管的“一二把手”出现变动。此外,设立、增资资管子公司动作频频,公募业务牌照申请热情高涨。 有券商人士分析称:“券商资管高管变动频繁与战略转型密切相关。在券商私募资管规模持续压降的背景下,券商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发力公募赛道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券商资管核心高管密集更迭 2024年以来,华泰资管、长江资管、万联资管、银河金汇、申万宏源资管、华泰资管和海通资管等7家券商资管核心管理人员发生变动,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海通资管现任董事长路颖,在调任海通资管之前,深耕卖方研究23年,曾任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长达10年。据悉,海通资管以公募、私募双轮产品战略驱动,致力于打造全能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积极谋划资管业务转型并布局公募市场,初步形成了产品风险等级由低到高、持有期限差异化的公募产品矩阵线;另一方面,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打造私募资管产品体系。 除公司“一二把手”变化外,券商资管高管人员也密集变动。广发资管公告称,王华新任公司副总经理。据悉,王华曾在浙商基金、博时基金、泰达宏利基金、中航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任职。 此外,中信资管、光证资管、德邦资管、国君资管、天风资管也变更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首席风险官、首席信息官等高管人选。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资管子公司不断选拔出新的优秀人才来担任高管,反映了券商对资管业务的重视程度。同时,在行业整体加快转型的大背景下,优质的资产管理能力成为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持续选拔、聘任从业经验丰富的人才,有助于提高公司资管业务服务能力,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 公募化改革加速重塑行业格局 券商资管人员变动,核心还是为了提升公司业绩。目前,券商资管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券商私募资管总规模为5.25万亿元(包含资管子公司,不包含私募子公司),环比微降1.12%,同比下降13.67%。其中,券商私募资管业务平均规模为546亿元,管理规模中位数229亿元。管理规模大于2000亿元的券商仅6家。 国海证券表示,2023年,券商资管总体呈现“加速公募化、主动化转型,以特色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的特征,业务格局经历重塑。行业发展方面,券商资管行业“头部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券商资管子公司审批加速,在券商资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的趋势下,设立资管子公司并申请公募牌照,成为券商资管业务的重要战略布局。 华宝证券分析师卫以诺认为,券商资管主要从三方面提高公募化业务渗透率:一是申请资管子公司;二是以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业务牌照;三是申请设立基金公司+变更基金公司股权。 当前,证券行业中的资管子公司数量扩容至30家。仅2023年,证监会就核准了华福证券、国信证券、国联证券、华安证券、长城证券等5家券商设立资管子公司。此外,积极筹备申请资管子公司的券商不断增加,还有券商母公司对资管子公司进行增资。 在卫以诺看来,券商资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须从三方面布局:第一,战略布局方面,“一参一控一牌”公募化发展趋势下,打造基金投顾平台是券商资管公募化的关键经营思路,充分利用券商资管公募、私募两大业务基础,以投顾业务为抓手,“串联财富+资管”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第二,客群分布方面,私募降费让利投资者是大势所趋,券商资管须发力C端客户服务,通过“业务联动+渠道拓展+投教陪伴”,提升直面C端客户服务质量,促进业务结构优化调整;第三,展业抓手方面,ETF业务地位不断攀升,券商资管力争成为ETF一站式服务核心,佣金新规重塑基金代销业务模式,券商资管未来在细分主题ETF等泛指数化投资方面空间广阔。
1.86亿元未追回!飞凯材料自曝遭遇合同诈骗,深交所追问
离正式发布2023年年报仅剩十天,飞凯材料(300398.SZ)突然宣布遭遇了合同诈骗,未追回账款金额高达1.86亿元。 飞凯材料董秘办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回应:“本次涉合同诈骗中业务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不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报案了希望能多追回来多一点,目前交易所已经下发关注函。” “诈骗方”为另一家上市公司清越科技(688496.SH)的联营公司,且清越科技多位高管曾在该“诈骗方”公司任职。飞凯材料公告被合同诈骗收到立案决定书后,清越科技未在第一时间对该合同诈骗事项进行公告说明。3月20日上午,清越科技董秘办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也是才知道涉及这个合同诈骗案,正在核实中。 该事件中值得探究的是,飞凯材料是向供应商指定的采购商进行销售,后续销售款收不回导致合同诈骗发生。该等模式下的交易是否存在商业实质? 怎么“被骗”的? 飞凯材料在公告中披露了本次遭遇的时间线。 2021年6月起,飞凯材料及下属子公司与江苏鑫迈迪电子有限公司(简称“鑫迈迪”), 以及鑫迈迪指定的采购商枣庄睿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信息有限公司(简称“枣庄睿诺光电”)开展贸易合作,并分别签署相关合同。 主要业务流程为:飞凯材料或下属子公司向鑫迈迪采购产品并销售给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按签署的合同条款向飞凯材料或下属子公司支付货款。 这是飞凯材料本次交易的基础背景。颇有疑问的是,飞凯材料与鑫迈迪是否存在其他约定或关联关系?否则为什么要向鑫迈迪指定的采购商销售呢? 对于这种做法,一位熟悉资本市场的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只起到了中间通道的作用,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该等交易疑似并不具备商业实质,一买一卖之间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但是,这种模式的交易能够营造出‘产销两旺’的局面。此外,在涉及到财务类退市风险时,营业收入是非常关键的财务指标。从动机上而言,不能排除上市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虚增营业收入的可能性。”该人士进一步称。 接着看本次“诈骗”始末,“东窗事发”在2023年12月末,飞凯材料全资子公司安徽晶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晶凯电子”)发现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累计应付晶凯电子账款大增至约2.02亿元,出于谨慎的角度,晶凯电子终止了该业务并催促对方及时还款。 之后,晶凯电子在对方付款逾期后陆续发现上述业务存在诸多异常情况,开始意识到可能存在合同诈骗,并于2024年3月向安庆市公安局报案。2024年3月15日,晶凯电子收到安庆市公安局宜秀分局出具的《立案决定书》,决定对晶凯电子被合同诈骗案立案侦查。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构成合同诈骗罪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构成要件,一是行为人要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二是行为人虚构事实并以合同为载体实施其诈骗行为,三是涉案金额达到刑事追责的追诉标准。因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追诉标准各地不尽一致,通常而言,诈骗金额高于2万元在大部分地区均已达到追诉标准。 据飞凯材料公告,目前飞凯材料及晶凯电子正在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相关工作,涉及的其他应收款余额为1.86亿元。 3月20日,界面新闻记者致电飞凯材料董秘办,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对为何要向鑫迈迪指定的采购商销售等交易细节问题了解有限,“这也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不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报案了希望能多追回来一点是一点。交易所今天对市场疑惑的问题已经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对整个事情做详细说明,后续关注公告。” 深交所关注函显示,要求飞凯材料说明公司与鑫迈迪、睿诺电子和睿诺光电等实体签订若干购销合同的业务背景、原因,相关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结合该等交易的预期收益和风险敞口说明其是否具备商业合理性,相关交易是否存在变相财务资助或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形。 此外,深交所还要求飞凯材料详细说明截至回函日公司被合同诈骗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种类、涉及产品、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具体内容、公司发现时间、涉及资金金额、资金最终流向、案件进展、对公司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及会计科目的影响等。 “诈骗方”是谁? 界面新闻向枣庄睿诺电子、枣庄睿诺光电的公开邮箱发去邮件,但均被退回并显示“邮箱地址不存在”。不过,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并不是“无名之辈”,且和另一家上市公司渊源颇深。 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分别成立于2016年12月、2018年1月,枣庄睿诺电子持有枣庄睿诺光电100%股权,两家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经营范围包括显示器镀膜,柔性电子器件,配套材料及组件的研究、生产、组装、销售等。 枣庄睿诺电子由枣庄维信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8月更名而来,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亿达企业有限公司、清越科技、冠宏国际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3.33%、33.33%、29.17%,除清越科技外,其余两家股东为注册在香港的公司。 界面新闻注意到,清越科技多位高管曾就职于枣庄睿诺电子。清越科技董事长高裕弟、董事兼核心技术人员孙剑在2016年至2019年分别任枣庄睿诺电子董事长、总经理,董事李国伟2016年至今任枣庄睿诺电子副董事长。 截至3月20日上午,清越科技暂时还未就此时发布公告说明。3月20日,清越科技董秘办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公司也是才知道涉及这个合同诈骗案,正在核实中。对于近期公司层面是否有收到枣庄睿诺电子经营异常的消息,该人士表示具体不了解,后续会做公告。 飞凯材料和枣庄睿诺是自2021年6月起开展交易,这期间枣庄睿诺的营收也迎来大幅提升。 从清越科技财报中可了解到,2021年至2022年,枣庄睿诺电子的总营收分别为5046.44万元、2.2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6.48万元、-169.54万元。2023年上半年,枣庄睿诺电子营业收入为1.91亿元,净利润377.32万元。 此外,作为本次交易中为飞凯材料指定买家的产品供应商,鑫迈迪的背景也值得推敲。 飞凯材料财报显示,鑫迈迪为飞凯材料2022年第一大供应商,2022年飞凯材料向鑫迈迪采购额约2.1亿元,占总采购比例的9.33%。 关于鑫迈迪的公开资料较少,天眼查资料显示,鑫迈迪2017年6月成立,为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375万美元。其实控人为KOO KHOO BAK,马来西亚籍,在2016年11月前为新四板挂牌公司伟裕(厦门)电子有限公司股东。 业绩腰斩后再缩水 该合同诈骗案令飞凯材料2023年业绩面临进一步缩水。 根据公告,上述案件的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结果尚未确定,涉及的其他应收款余额1.86亿元,预计将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此前2024年1月31日,飞凯材料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净利同比降幅为40%至55%。当时,飞凯材料未发现上述业务涉嫌合同诈骗,仅按照账龄计提了坏账准备202.1万元,本次立案将影响公司对上述其他应收款的计提比例,影响公司2023年业绩数据。 调整后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1.03亿元至1.54亿元,同比下降64.48%至76.32%。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3月6日,飞凯材料同时公告两名“年轻的元老”辞职。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曹松和董事、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苏斌均因为个人原因辞职,两人任期均不满一年,自2020年起,苏斌就是所有高管中领取薪酬最高者,2022年税前薪酬高达273.11万元。 合同诈骗案的暴露是否在上述两位高管接连辞职中已有显现? 飞凯材料董秘办人士告诉界面新闻,不知晓两位高管离职是否和这件事情有关系,但除了这两位高管公司目前高层人员稳定,员工也都保持正常上班状态。 资料显示,飞凯材料主要从事高科技制造领域适用的屏幕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及紫外固化材料等的研究、生产和销售。近几年盈利较为稳定,2021年跨过3亿元门槛后2022年攀升至4亿元以上水平。 上市近10年来,飞凯材料筹划过两次定增和发行过一次可转债,2020年可转债募集资金净额8.0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其2020年发行可转债的5项募投项目至今除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外,其余项目有的变更有的缩小投资规模,均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期收益。 来源:界面新闻
集体申报热潮再现 指数基金需避免过度同质化竞争
继中证A50ETF热潮之后,近日,又现多家基金公司集体申报同一指数产品的现象。数据显示,平安基金、万家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于日前上报的上证科创板100ETF募集申请注册材料已获接收。据悉,这已是市场第三批集体申报的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产品。业内人士分析,科创100指数的高弹性和高科技含量等特征,或是吸引众多基金公司纷纷入场布局的重要原因。 多家基金公司入场 证监会网站显示,日前,平安基金、万家基金、中信保诚基金、浦银安盛基金四家基金公司集体申报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产品,相关材料已获接收。其中,平安基金上报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基金,另外三家基金公司则纷纷申报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基金。 这已经是市场第三批集体申报的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产品。不过,与前两批基金均为挂钩指数的ETF产品所不同,此批基金不再“卷”ETF赛道,而是回归普通指数型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 据悉,早在2023年,市场就曾两度出现基金公司集体申报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产品的热潮。2023年8月11日,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发布后仅3天时间,就有博时基金、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国泰基金四家基金公司申报首批产品。随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又有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四大头部基金公司集体申报上证科创板100ETF。2023年11月之后,除了南方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外,其余六家基金公司还陆续成立旗下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目前已成立的挂钩上证科创板100指数的产品中,首批上证科创板100ETF规模整体居前,四只产品规模均超20亿元。博时上证科创100ETF和鹏华上证科创板100ETF规模分别为65.61亿元、57.13亿元,位居同类指数基金规模前两位。第二批成立的华夏上证科创板100ETF规模紧随其后,为51.21亿元。其余基金规模均不足10亿元。 中小盘和成长风格突出 中证指数网站显示,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主要是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选取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该指数与上证科创板50成分指数共同构成上证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 区别于上证科创板50成分指数的大市值风格,上证科创板100指数更聚焦中小盘风格,样本平均自由流通市值约61亿元。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时,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前五大权重股为惠泰医疗、百济神州、九号公司、绿的谐波、睿创微纳。 业内人士分析,科创100指数的高弹性和高科技含量等特征,或是吸引众多基金公司纷纷入场布局的重要原因。 博时基金认为,科创100指数最突出的两个特征是小市值和成长创新。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均衡,聚焦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涵盖医药、电子、机械等尖端科技公司。指数具有高增长、估值合理、长期投资价值较为突出的优势。 “科技成长属性与小盘风格的高弹性结合,能有望在反弹行情中表现突出。”鹏华基金于2月中旬发布的观点称,从短期超跌修复视角来看,结合估值、量价、技术形态等指标,该指数呈现出探底回升态势;长期来看,随着产业趋势的逐渐明朗,以科创100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有望持续维持高景气。 三大玩法打造差异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指数产品发展愈发火热的环境下,许多基金公司正在加码布局旗下指数产品线。各类行业指数和宽基指数也频频出现新发产品。不过,当行业普遍看好某一指数产品时,如何避免过度同质化竞争,需要引起基金公司重视。 多位基金人士坦言,除非是饮得“头啖汤”,不然盲目跟发热门指数产品可能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在已有公司尤其是头部公司布局的情况下,后发者往往容易受到“马太效应”的掣肘,很难将规模做大,流动性也容易受限,亦不乏基金最后走向清盘结局。因此,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尤为关键。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调研中了解到,围绕同一指数,目前行业内较为普遍的差异化打法主要包括产品端、费率端和交易端三个方向。 产品端,除了抢占指数发布后的申报产品第一时间窗口外,差异化的产品形式主要有普通指数型产品、指数增强型产品、ETF产品、ETF联接产品以及同一产品的各类份额;费率端,不少基金采取低费率形式形成竞争优势,例如日前火热发售的中证A50ETF;交易端,通过新增流动性服务商等方式,提高基金二级市场交投活跃度等。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古尔曼:苹果已放弃为Apple Watch开发MicroLED屏幕
IT之家 3 月 23 日消息,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近日撰写博文,爆料称苹果已放弃为 Apple Watch 开发 MicroLED 屏幕。 古尔曼表示苹果目前已经放弃寻找新的供应商,已经开始重组 MicroLED 开发工程团队。开发团队主要位于美国和亚洲地区,在本次调整之后少量成员会转岗到其它部门,而大部分会被裁员。 苹果公司目前已经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发 MicroLED 屏幕,计划首先应用在 Apple Watch Ultra 上。 IT之家此前报道,苹果供应商之一的欧司朗(OSRAM)日前发布公告,宣布客户的一个“基石项目”意外被取消,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认为就是用于 Apple Watch 的 MicroLED 屏幕项目。 随后库力索法(Kulicke & Soffa)公司本周一提交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一家“战略客户”已经取消了一个与“先进显示器”市场有关的项目,基本上可以确认是苹果中止了和该供应商的合作。 分析师郭明錤(Ming-Chi Kuo)和显示供应链咨询公司(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今年 2 月都认为,苹果已经取消了 microLED Apple Watch 的研发工作,不过古尔曼此前认为仍在研发这款设备,而现在古尔曼撤回此前观点,在推文中表示“我怀疑它 [指 MicroLED Apple Watch 项目] 已经被取消了”。 DigiTimes 和 ETNews 还指出,ams OSRAM 因性能下降而被替换,苹果公司已经找到了另一家供应商,但现在看来这些信息并不正确。 MicroLED 技术在单个像素上使用微型 LED。它比传统 LED 更节能,对比度更高,响应时间更快。颜色更亮、更好,而且不会像 OLED 那样有烧毁的风险。据说苹果公司已经放弃了这个项目,主要问题是成本过高,设计过于复杂。
持续更新丨俄莫斯科近郊音乐厅遭恐怖袭击 已致40死145伤
   △视频丨俄罗斯莫斯科近郊一音乐厅发生恐怖袭击 俄联邦安全局称恐袭已致40人遇难   北京时间3月23日 06时07分   俄罗斯莫斯科近郊音乐厅遭袭事件已致至少145人受伤   俄罗斯卫生部部长穆拉什科23日表示,目前恐袭已至少造成145人受伤,其中60名成年人和1名儿童伤势严重。   北京时间3月23日 06时03分   俄罗斯莫斯科近郊遭恐袭音乐厅建筑的火情已得到控制   当地时间3月23日0时56分,俄新社援引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门的消息报道称,莫斯科近郊音乐厅遭袭现场的火情已得到控制。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表示,火灾的过火面积达到了约14000平方米。   北京时间3月23日 05时19分   俄罗斯莫斯科近郊遭恐袭音乐厅建筑过火面积已达约1.3万平方米   据“今日俄罗斯”报道称,截至当地时间3月23日零时,22日晚发生恐袭事件的莫斯科近郊音乐厅所在建筑的过火面积约达1.3万平方米,火情仍未得到控制。目前直升机正在转运伤者至最近的医疗机构。   当地时间22日20时左右,俄罗斯莫斯科近郊一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枪手还投掷了手榴弹或燃烧弹,引发火灾,并造成遇袭大楼顶部坍塌。   受事件影响,俄罗斯联邦文化部表示,未来几天联邦文化机构的所有民众和娱乐活动均已取消。莫斯科大剧院宣布取消3月23日和24日所有演出,此外,塔巴科夫剧院、现代剧院、契诃夫艺术剧院等多家艺术团体也宣布取消演出。   北京时间3月23日 04时39分   俄联邦侦查委员会已就莫斯科近郊音乐厅恐袭事件立案调查   当地时间3月22日深夜,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侦查总局通过社交媒体账号宣布,已根据《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中的“恐怖行为”相关条款对当晚发生的莫斯科近郊“克罗库斯城”音乐厅遭恐怖袭击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俄联邦侦查委员会中央办公室的调查和行动小组已前往事发现场。   北京时间3月23日 04时37分   乌克兰官员称乌方与俄罗斯莫斯科近郊音乐厅枪击事件无关   当地时间3月22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和乌克兰国防部主要军事情报局官员切尔尼亚克先后表示,乌克兰与俄罗斯莫斯科近郊音乐厅枪击事件无关。   北京时间3月23日 03时15分   俄联邦安全局:莫斯科近郊音乐厅枪击事件已至少造成40死100伤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当地时间3月22日表示,莫斯科近郊音乐厅发生的枪击事件已造成40人死亡,超过100人受伤。   22日夜,俄罗斯联邦政府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消息称,事件中的伤者已开始被送往莫斯科医院。消息称,50多支救护队和医疗队正在急救现场工作。莫斯科州、莫斯科市和联邦中心医疗组织的所有必要资源都将参与提供援助。   22日,莫斯科航空学院、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等多所院校在事发后宣布,取消原定于本周六(3月23日)的课程。   另据俄罗斯当地媒体报道称,执法人员正在搜寻一辆白色轿车,这辆车可能是音乐厅枪击事件肇事者使用过的。报道称袭击发生后,其中四人跑出了音乐厅,换上事先准备好的衣服逃离现场。   北京时间3月23日 02时49分   俄罗斯外交部:莫斯科近郊音乐厅枪击事件为恐怖袭击   当地时间3月22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当天在莫斯科近郊“克罗库斯城”音乐厅(Crocus City Hall)发生的枪击事件为恐怖袭击。   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称,将根据“恐怖行为”条款对音乐厅枪击事件进行刑事立案调查。   22日晚,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总统普京已知晓这起恐袭事件相关情况。   北京时间3月23日 02时27分   俄罗斯莫斯科近郊一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 俄媒称已致至少20人死亡   当地时间3月22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一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塔斯社援引俄紧急情况部消息报道称,俄紧急情况部已救出涉事音乐厅中的约100人,并对困在楼顶的民众进行救援。   “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引用现场目击者的消息报道称,目前事件已造成至少20人死亡、50人受伤。   事发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表示,俄强力部门正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距离事发地较近的俄罗斯伏努科沃机场已宣布加强安保工作。莫斯科市市长索比亚宁宣布取消周末在莫斯科举行的所有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活动。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2日20时左右,莫斯科近郊的Crocus City Hall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在演出开始前,至少有5名男性武装分子进入音乐厅所在建筑并向人群射击。武装分子先是使用轻武器射击,然后纵火点燃音乐厅。目前,音乐厅所在建筑的三分之一已经起火。武装分子仍在建筑内,同时还有普通民众滞留在建筑内。莫斯科市特种反应部队和特警队已进入戒备状态并赶往现场。   北京时间3月23日 01时24分   俄罗斯莫斯科近郊一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 已致12人死亡   当地时间3月22日,俄罗斯莫斯科近郊的Crocus City Hall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事发后,音乐厅内的人群紧急疏散。   俄新社报道称,现场有3名身穿迷彩服的人对人群开枪扫射。   另有媒体报道称,音乐厅所在建筑冒出浓烟,目前事件至少造成12人死亡、35人受伤。   塔斯社报道称,莫斯科市的特种反应部队和特警队已进入戒备状态并赶往现场。
TikTok局中人:不想撤退
文章摘要 TikTok在美国的命运备受关注,但国内商家仍然继续布局美区TikTok,不想放弃机会。 •大部分国内商家仍在积极布局美区TikTok,关注投流和ROI。 • TikTok在美国市场有巨大的商业潜力,计划2024年美国市场贡献三分之一的GMV。 •TikTok的直播带货成为下一个重点发展方向,但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培养用户习惯。 TikTok在美国的命运,无疑是3月份最大的热点之一。 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52票对65票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字节跳动旗下TikTok的剥离法案,接下来,若参议院通过、总统签署,该法案就将真正生效。法案要求字节跳动165天内剥离对旗下短视频应用TikTok的控制权,否则将要求各大应用商店下架。 各种猜测、讨论、争议登上各大媒体头条,社交平台的热度榜上也久久被TikTok占领。 不过,相较于舆论上的喧嚣,真正布局美区TikTok的国内商家圈却有一种诡异的平静。 3月份法案事件出现后,深圳的TikTok大会仍然场场爆满,前去咨询美区布局的大卖仍络绎不绝,他们关心的焦点仍是投流、ROI、如何产生爆品。甚至有人调侃道:讨论法案最热烈的多是局外人,真正做美区TikTok的反而一切照旧。 “大部分国内商家的心态没发生太大变化,只是在战略的快慢上做了一些调整。”TikTok数据分析平台FastMoss创始人Eric告诉虎嗅。 “只有少部分体量较大的商家或刚进场不久的品牌方开始考虑应对风险。”EchoTik联合创始人张锦告诉虎嗅。在这部分人看来,这其中夹杂的不仅仅是商业利益,还关系到中美政治局势。他们认为法案最终仍会通过,且一旦通过后,字节跳动更大概率不会选择出售TikTok,而是直接退出美国市场。对于他们来说,布局的成本相对较大,若不做好plan B,风险会很高。 美国市场原本应该是TikTok2024年的重头戏。有消息人士告诉虎嗅,TikTok2024年全球GMV计划要到57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要由美国市场贡献。 对于诸多国内商家来说,虽然随着法案的提出,TikTok在美国的商业部署已不再明朗,但许多人仍不想放弃在美国市场布局的机会。 他们还在等子弹飞一会儿。 大部分商家表现平静 目前,大多数布局美区TikTok的国内商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慌乱。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与法案最终通过的时间点有关。“到真正尘埃落定可能还要200-300天,大多数人认为可调整的时间很长,他们不想放弃目前美区的机会。”深耕TikTok的Newme创始人顾俊告诉虎嗅。 法案走向仍然诡谲,在美国众议院飞速通过法案后,参议院并没有宣布投票时间,“他们也在盘算审议节点,若法案通过后,由下任总统执行,对民主党将十分不利。”业内人士告诉虎嗅。 而这也给了TikTok更多转圜时间,据消息人士告诉虎嗅,“字节内部仍在积极游说参议院,且仍可能采取给用户弹窗或线下游行等动作造势。” 国内商家心态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在美区TikTok布局的许多是本身在美国就有其他渠道的商家”,Eric说道。他们或许是亚马逊大卖,或许在美国做独立站,本身就在美国市场有布局。 这类商家曾是TikTok为加速美区发展重点争取的一批人。 比如,为拉拢亚马逊大卖及相关服务商,TikTok一度给出许多利好政策:不仅有流量扶持,较难申请的ACCU店(美区TikTok特殊的本土店模式,又称为中资美国企业店,相较其他本土店有中国招商经理对接)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在过去一年内,在亚马逊美国站的GMV大于200万美元,这给亚马逊大卖入局TikTok铺设了更便利通道。 据消息人士向虎嗅透露,目前,入驻TikTok平台的亚马逊大卖比例大概在25%-30%左右,若没有法案事件,TikTok2024年的规划是将这一比例提升至70%。 实际上,本身对于亚马逊大卖来说,入局TikTok是有许多利好之处的。 首先,在资质和供应链上,亚马逊大卖已比大部分想要入局美区TikTok的国内商家有优势。且若在TikTok上销售不佳的话,他们还有其他渠道作为后路(转至亚马逊平台或美国线下渠道销售),风险也相对小一些。 此外,“亚马逊卖家在美经营多年,他们对该市场用户的喜好、价格带等一系列问题更为清楚。”Eric说,他们的认知更具优势。 另外,若其产品在TikTok上热销,流量可能外溢至其亚马逊店铺,用户在TikTok上了解产品后,去亚马逊平台搜索,反而提升了其品牌知名度。 再加上,亚马逊大卖们还可将两个平台深度绑定。 据张锦告诉虎嗅,比如在达人建联方面,亚马逊大卖可令达人在亚马逊链接里下单,然后免费发放产品,达人不仅可以给其亚马逊店铺写好评,还可以给TikTok平台拍摄带货视频。这对于两个渠道来说都起到了营销作用,且相较于新入场的TikTok商家来说,成本要低许多。 不过,亚马逊大卖若想发挥好这一优势,前提是已具备内容电商的思维。 许多亚马逊大卖要么就是把不适合内容电商的一盘货放到TikTok去卖,要么就是还停留在搜索电商做SEO、做大单品的思维。若没有转变运营方式,那么他们本身具备的优势也无法充分发挥。 美国市场本是重头戏 大部分国内商家仍继续布局美区TikTok,除了法案落地时间较晚或还有其他渠道退路等原因外,不想放弃TikTok美区的机会点,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本来,美国市场应该是TikTok2024年的重头戏。 有消息人士告诉虎嗅,TikTok2024年全球GMV计划要到57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要由美国市场贡献,约200亿美元。而据金融时报称,2023年,TikTok在美国的销售额已达到160亿美元。 若与金融时报爆出的2023年TikTok美区销售额相比,消息人士透露的2024年规划已相当保守了(TikTok在美国市场的策略一般较为保守,这与美国动荡的政治局势有关。除业绩目标制定保守外,美区店铺开通门槛较高、不放大量商家入驻,也是为保证美区市场的稳定性)。 据FastMoss数据显示,2023年,TikTok电商美国GMV突破1600万美元/天,6-11单月增长速度非常惊人,黑五当天,单日最高数据达到3300万美元,其曾预计,2024年底,TikTok美国闭环电商数据会达1亿美元/天。 而据EchoTik统计,2024年的首周,TikTok美区站点的销售额就排在全部站点的首位,GMV增长强劲。 因目标保守,据透露,TikTok内部人员对目标的达成非常乐观,“躺着就能达成目标”,有内部人士如此描述。 若没有法案的提出,2024年TikTok的美区市场应该非常热闹。 自2023年TikTok在美区终于开放小店、完成商业闭环后,其一度成为北美出海圈最火热的话题。大量中国商家、品牌、服务商入局美区TikTok,争先恐后想分到一杯羹。 TikTok shop美区月度GMV及店铺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特看科技 其中,最受关注的,则是TikTok美区的达人带货短视频,这一模式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美国市场的红利点。 2023年9月份之后,整个达人带货市场开始飞速增长。 大量入局美区TikTok的品牌和商家盯上这块肥肉,越来越多的美国达人房间里,堆满了中国商家们寄来的样品。 达人短视频带货之所以成为美区TikTok的红利点,有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从达人侧来看,2023年9月份美区小店正式开放,其商业闭环搭建完成,达人带货后,可以清晰得到其带货数据、佣金数据(此前多是在独立站成交,达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带货数据),美区达人对于带货的接受度和积极性也随之增强。 另外,从TikTok平台来看,其也在扶持达人短视频带货这个方向。 据顾俊告诉虎嗅,消费者端通过达人短视频购买产品会有一些优惠券,服务商端则可以得到一些GMV的补贴,或增量任务的补贴。平台对带货短视频的流量也会做一些倾斜,且对短视频带货抽佣较低。 而对于商家来说,达人带货更是一鱼多吃: 其一,因TikTok在美区完成商业闭环时间并不长,此阶段的许多美国达人并没有成熟的带货习惯,他们大部分愿意接受纯佣带货,并不收取坑位费。对于商家来说,付出一个样品的成本就有可能与达人合作,若出现爆款视频,与最终的转化效果相比,其渠道费用是相当低的。 其二,即使未出现爆款带货视频,达人生产的素材也有多种用途: 比如,商家可将达人的素材内容添加更丰富的卖点之后升级为广告,省去了寻找外国模特拍摄的费用;此外,还可利用剪辑后的多种素材进行A/B test测试,对其广告投放效果进行试验,获取更多爆款机会。 对于品牌来说,大量的达人视频素材也是成本更低的品牌营销内容。有些想从0-1打造品牌的商家,利用这些素材获得了上千万流量,核算下来流量成本非常低,品牌知名度还获得提升。而一些知名品牌为抓住这个窗口期,也在大规模投放素材,每月寄出的样品数就达数千甚至上万件。 “对于想要在美国测试产品的商家来说,利用达人带货的机会,预估5万至10万人民币就可测透一个产品。”据曾操盘多个从0-1爆品的新鹊科技创始人叶梓佳告诉虎嗅。 据其大概计算,如果一个样品费加坑位费综合下来是30美元,那么50个达人寄样合作则是1500美元,约人民币1万元左右。选取这些素材做投流,基础的流量测试费用在5000-1万美元的话,约人民币3万至7万左右。整体核算下来,若商家有产品,再加上达人合作及投流的动作,预估5至10万元可以解决测品或从0到1打造品牌的问题,这对于有资金实力的商家来说,已是较低的成本。 去年黑五期间,想要寄样品的中国商家和美区达人们一度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一个达人收到的样品甚至堆满整个房间,一天要发的带货视频有十几条,足以窥见原本达人带货短视频这一方向的火热。 该数据为2023TikTok美国达人带货GMV。数据来源:FastMoss数据分析平台;数据统计时间:2023年1月1日-12月25日 从数据看出,2023年美国TikTok全闭环电商上线后达人带货GMV猛增,单月突破1亿美元。 美区直播带货本是下一个机会点 除达人带货短视频之外,直播带货也本将成为TikTok美区市场下一个机会点。 据多位业内人士判断,自2024年第三季度起,直播带货的占比会开始上升,第四季度直播的流量可能会达到美区新高峰。平台也会更大力地扶持此方向,据消息人士透露,TikTok原本规划至2024年四季度,直播带货占美区GMV比例要提升至40%(据FastMoss数据,2023年,直播带货和商城占美区TikTokGMV比例仅有20%,80%来自达人短视频带货)。 之所以如此重视直播带货,其中一个原因是因直播带货不仅在流量方面,在销售额方面,都会更为稳定。 短视频带货经常会产生脉冲式爆款,商家难以预测爆款产生的节奏,这对于商家规划库存有很大挑战,长期来看会影响其商业稳定性。而相较来说,直播带货无论从流量数据还是销售情况,都可控一些。 另一个原因则是达人短视频带货成本在日益提高,随着该模式的火爆,许多达人已开始收取坑位费,商家渠道成本增高。此外,消息人士告诉虎嗅,7月份起TikTok很可能开始对短视频带货收取8%的佣金。 “达人短视频带货的红利期或许还有一年。”Eric告诉虎嗅,其红利期开始走向尾声。 据业内人士告诉虎嗅,接下来,TikTok对美区直播带货的扶持可能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流量扶持,流量会开始倾斜到直播间里。此外,还可能会对直播带货进行补贴,包括物流补贴、价格补贴等。另外,还可能从广告端进行补贴,商家投放流量时,给到的返点会更高,或者会直接做一些投流补贴(比如投放100美元会多送100美元的投放金额)。并且,前期不会对直播带货收取服务费。 不过,对于直播带货是否能如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目前业内仍在观望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美国的直播环境还相对薄弱,据生态成熟还有较大距离。 从商家侧来看,虽然已有一些商家开始在美国布局直播业务,但尚属早期。 毕竟去年9月份,TikTok才在美国形成闭环,此前无法在平台完成销售转化,所以愿意布局直播的人还并不多。 而就目前的TikTok政策来看,商家必须在美区搭建直播间、且要雇佣非中国人面孔的直播人员才可能获取更多流量扶持(业内人士称直播中出现亚裔面孔基本得不到流量),而这对于商家来说,无论美国的场地还是人员都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而从用户端来看的话,“美国尤其是白人对于直播带货这一形式接受度还是比较低的,尤其与东南亚市场相比。”张锦告诉虎嗅。 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投入来培养用户看直播的习惯,而这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据悉,为扩大在白人群体的商业影响力,TikTok的一个动作是,2024年让更多的白人用户看到电商内容。此前,在全美1.7亿用户里,只有 5% 的 TikTok 用户能看到电商内容,且是以拉美裔为主(他们更易接受价格低的产品,先借助他们把模式跑通),并没有向真正高净值的美国白人用户大规模开放。而到了2024年,其可看到电商内容的用户比例可能开放至10%左右,人群标签中也可能会出现更多美国白人用户。 总之,TikTok美区直播带货业务还需要大量测试才能趋于成熟,“比如先做达播还是先做自播,先做素人带货,还是先做达人带货,都是要测试的方向。”顾俊说道。而这些都需要大量商家及用户共同参与,才能推进生态逐步完善。
智能手机完全取消实体键?相关探索正在进行时
美国商标和专利局(USPTO)近日公示的相关清单显示,苹果方面获得了一项关于iPhone/iPad的专利,其主要内容是在机身侧边框处新增类似Touch Bar的功能区,用于增强用户的交互。在专利说明中,这一功能区域可用于显示控制键、用户界面,以及一些机身状态信息,还可提供额外的控制功能。 从这份专利不难发现,其所展示的是通过在iPhone/iPad侧面添加触控屏的方式,使得用户在握持设备的同时,能够通过简单的滑动、触摸等操作,快速访问常用功能或控制选项。从这个角度来看,其设计思路与此前在MacBook Pro上出现的Touch Bar颇有几分相似。 在相关专利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实现这一功能是借助柔性屏幕的特性,将屏幕的一部分弯曲、并贴合在设备侧面,使得其能够形成一个连续的、可触控的显示区域。这一设计除了可以充分利用机身侧面的空间之外,也保留了设备整体的完整性,不会因为增加新的交互区域而显得过于复杂。 其实这种类似曲面屏的应用并不新鲜,早在多年前的三星Galay Note Edge上就提供了类似的侧边任务栏,并且在小米MIX Alpha概念机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方案,因此基本可以将这一专利视为苹果对于柔性屏应用的一种探索。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在市场上,大曲率的曲面屏和基于其所实现的类似Touch Bar功能,都已经成为“非主流”元素,虽然其能够带来差异化的视觉和交互体验,但同样也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此前为了突出产品的差异化,安卓阵营在旗舰机型上曾大量应用大曲率屏幕,营造出机身两侧无边框的视觉体验,并带来更“轻薄”的视觉效果。但相比直屏和微曲屏,这类屏幕在实际使用中的难点在于需要确保如何在不同角度下都呈现出清晰、真实的图像,并降低由曲面屏弧度所带来的误触率上升等问题。 此外,如何让应用和相关功能与这类曲面屏融合,以及怎么降低成本,都是困扰这类大曲率曲面屏的难题。因此现阶段的安卓机型,基本都已经抛弃了这类屏幕方案。 另一方面,Touch Bar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尽管苹果将其用到MacBook Pro上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便捷的体验。但其实用性也饱受争议,有观点认为其华而不实,甚至可能会因为视线在屏幕与Touch Bar区域间来回切换造成割裂,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最终这一配置也在2023年秋季正式退场。 所以将其引入iPhone/iPad是否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毕竟相较MacBook Pro,手机和平板的屏幕尺寸本就更小,这些问题可能还会更为明显。因此尽管苹果的这一专利展示了其对大曲率屏幕的探索,但前景却依旧还充满变数。 事实上,目前在手机厂商的诸多探索中,完全取消实体按键、减少机身开孔也成为了其中的一个方向。这种方案的目的,则是为了实现机身更进一步一体化,并提升其防尘耐水能力。 其实取消实体按键的探索在手机市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此前就曾有厂商尝试使用隐藏压感键配合X轴线性马达,来取代机身侧面的音量和电源实体键。此外屏幕发声技术的应用,也能进一步减少机身上开孔的数量,提升外观的整体性。不过由于实际使用体验、用户习惯,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因素,上述方案目前已经非常,主流产品依旧还在沿用实体键。 而无线充电技术的进化,以及取消3.5mm耳机接口这一趋势,或多或少也有减少机身开孔方向的尝试。当前无线充电已经进化为无线快充,并能够降低用户对于接口磨损、线缆损坏等方面的顾虑,但现阶段这一功能暂时还只是旗舰产品专属。而取消3.5mm耳机接口可能是这类尝试中目前最成功的案例,但具体因素则有多个方面,其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关键则是蓝牙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用户对蓝牙耳机、特别是TWS耳机需求的增长。 此外,类似静音拨杆这样的方案也表明相关厂商在不断尝试过程中,为适应用户需求的调整。目前就有爆料显示,苹果方面至少在短期内没有完全取消iPhone实体键设计的打算,甚至还有可能会增加按键,iPhone 16系列上据称就有望新增一枚支持通过触控来调整焦距的实体拍照键。 因此即便取消实体按键或是未来手机行业的发展方向,但至少现阶段要完全实现还有不少难度,而苹果此次被曝光的曲面屏相关专利,大概率也只是一种方案的探索。而对于任何一项试图颠覆现有使用习惯的方案来说,技术的先进性固然重要,但其最终商用的决定性因素,是在实用性和用户体验上能否实现平衡。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