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可降低30%电池生产成本,LG新能源计划在2028年前实现干式涂层技术商业化
IT之家 7 月 4 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LG 新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LG Energy Solution Ltd.)最新表态称,计划到 2028 年实现干式涂层技术(dry-coating technology)的商业化,该技术旨在取代制造阴阳电极(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部件)的高能耗湿法工艺,可将生产成本降低 30%。目前,特斯拉、三星 SDI 等公司均在研究该技术。 LG 能源解决方案公司首席技术官 Kim Je-Young 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在干式涂层技术方面,LG 在电池厂商中处于领先地位。我们从 10 年前就开始研发这项技术。”Kim 透露,LG 计划在第四季度完成干式涂层工艺的试生产线,并于 2028 年实现全面量产。这是 LG 首次披露该技术的商用化时间表,Kim 估计干式涂层技术可以将电池制造成本降低 17% 到 30%。 特斯拉在 2019 年收购了干式涂层技术初创公司麦克斯韦尔科技公司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并尝试在其位于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工厂生产其 4680 型电池,但收效甚微。湿法工艺需要在电池生产线上使用长达 100 米的烘干炉,在高达 200 摄氏度的高温下烘干溶解有毒溶剂的化学物质,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非常耗费能源。 干式涂层技术可以让电池制造商节省能源、设备成本和空间,因为他们无需投资烘干炉或溶剂回收系统。大众汽车集团 (Volkswagen AG) 也在其内部电池公司 PowerCo 尝试研发干式工艺,他们将这项技术称为“颠覆者”,因为该技术可以让企业减少 30% 的能源消耗和 50% 的空间占用。 LG 旨在通过该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应对来自中国企业的挑战。IT之家注意到,今年以来,LG 在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份额已从去年的 14.6% 下降到 12.6%,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中国企业的扩张。据彭博新能源财经 (BloombergNEF) 称,截至 4 月份,中国磷酸铁锂电池 (LFP) 的平均价格暴跌 44%,降至每千瓦时 53 美元。 电池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和一个隔膜,隔膜帮助在电极之间输送电荷。用于制造这些部件的材料决定了电池可以存储多少能量以及成本高低。 特斯拉在 2020 年的电池日活动上大力推广了电极干法工艺。但据路透社报道,这家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目前仅能将该工艺应用于电池的阳极部分,尚未应用于阴极部分。 专家表示,由于阴极材料通常更难处理,因此使用干法工艺生产阴极比生产阳极更具挑战性。 Kim 表示,LG 正在开发的干法电极制造工艺可以应用于阴极和阳极,而不管阴极颗粒的尺寸大小。但他补充说,将干法电极制造应用于具有较小颗粒尺寸的阴极非常具有挑战性。 根据 SNE Research 4 月份的一份报告,除特斯拉之外,松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蜂巢能源科技等公司也正在研发干法电极技术,并将其应用于高能量密度的 4680 型电池。 来自世宗大学的汽车工程学教授 Park Chul-Wan 表示:“由于特斯拉率先采用这项技术,所以现在所有厂商都争相投入研发,韩国的三家电池制造商都还处于干法工艺的早期阶段。”
BBA中大型轿车最强国产敌手!享界S9能耗曝光:百公里13度电
快科技7月4日消息,华为和北汽合作打造的全新品牌首车享界S9将于8月份正式上市,近日,一张该车的能耗图在网络上流出。 可以看到此次曝光的享界S9为单电机版,最大功率227千瓦,综合工况下百公里点耗仅13.2度,相当于百公里油耗1.49升,要知道这是一台旗舰行政纯电轿车,有这样的能耗表现属实非常惊人。 享界S9长宽高为5160*1987*1486mm,轴距达到了3050mm,通过全新车身比例,实现驾乘空间最大化,舱内可用空间高达3460mm,号称对标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L等。 外观采用家族化设计,和问界M9一脉相承,遵循了鸿蒙智行“极致,纯净,简约”的美学原则,并采用了纯平侧窗、流媒体后视镜、豪华锻铣轮毂等,强化高端豪华。 内饰继承了“9系旗舰”的中正结构,展现全新的寰宇座舱,首发星河画卷,搭配璀璨水晶设计,后排非常豪华尊享,甚至还引入了零重力座椅,余承东称其“每个细节都带来超越豪车的国宾级奢华舒适体验。” 享界S9将首发HUAWEI ADS 3.0高阶智驾,再度刷新智驾天花板,这套系统率先应用端到端全新架构,并基于超强云端算力持续高速迭代升级,可实现智能驾驶、智能泊车和主动安全能力全面提升。 动力系统方面,享界S9配备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电动机,将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版本,其中单电机版的电机峰值功率为227kW,双电机版的电机峰值功率分别为158kW和227kW。
乘联会崔东树:5月中国占世界汽车份额33%,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回升效果突出
IT之家 7 月 4 日消息,今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4 年 5 月的世界汽车销量达到 727 万台,同比下降 1%,环比 4 月增 4%。2024 年 5 月较 2018 年 5 月峰值仍稍低 10%,处历年的中位水平。2024 年 1-5 月销量 3566 万台,同比增长 3%。2024 年 5 月中国车企的世界份额 33%。 中国汽车市场对世界汽车市场影响力极其巨大。2016-2018 年中国汽车占世界 30% 左右,2019 年下降到 29%,但仍具有绝对优势。2020-2021 年份额回升到 32%。2022 年中国份额上升到 33%。2023 年中国份额保持在 34%,其中年初较低是春节因素和车购税优惠政策退出的正常体现。2024 年中国车市逐步恢复常态,加之出口较强,因此中国销量份额持续走强。2024 年 3-5 月中国市场回暖,5 月中国占比世界份额 33%,持平于历年水平。 IT之家注意到,文章称,从世界范围角度来看,2024 年中国汽车市场恢复较强,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中国车企回升效果最为突出,以丰田和起亚为代表的亚洲集团表现仍较差。近两年的国际芯片短缺对中国车市的影响较小,反而推动中国汽车出口表现很强,抢占巨大的国际市场供需缺口,获得难得发展机遇。作为汽车芯片这样的高垄断行业,此次的供给端紧缩将对中国供应链崛起带来重大机会,近期的新能源发展迅速,中国自主车企走势较强,电动化发展也导致部分国际车企逐步走向衰落。
俄航天局局长称美国登月为真:月壤样本是关键证据
IT之家 7 月 4 日消息,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局长尤里・鲍里索夫 (Yury Borisov) 近日回应了有关美国登月计划的阴谋论,他称美国“阿波罗” (Apollo) 任务采集的月球土壤样本确实来源于月球表面。 在周三的一次议会会议上,鲍里索夫被问及美国宇航员是否真的登上过月球。他表示,关键证据之一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与苏联同行分享了多次载人登月任务采集的月壤样本。 “经过我们科学院的鉴定,这些月球土壤确实来自月球,”鲍里索夫向议员们保证,并强调这些样本不仅在苏联,也已经在其他多个国家进行了分析。 IT之家注意到,俄罗斯前任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 (Dmitry Rogozin) 则对“阿波罗”登月计划持更多怀疑态度。他表示,虽然俄罗斯航天局内部许多人支持美国的说法,但他本人从未见到过确凿的证据。 尽管美国的所有登月任务都受到了其太空竞争对手苏联的密切监视,但自从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Neil Armstrong) 于 1969 年 7 月 21 日首次踏上月球以来,阴谋论者一直对“阿波罗”计划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他们声称美国登月实际上是由美国宇航局策划的一场骗局,因为当苏联成为首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后,美国需要紧急作出回应。 多年来,阴谋论者的许多论点已被揭穿,但根据民意调查,仍有 5% 至 20% 的美国人认为他们国家的登月计划不过是一场骗局。 在俄罗斯,全俄舆论研究中心 (WCIOM) 于 2020 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 50% 的俄罗斯民众认为美国政府“伪造”了“阿波罗”登月计划,只有 31% 的人十分确信美国宇航员确实踏上了月球表面。 美国在 1972 年 12 月“阿波罗 17 号”任务结束后停止了向月球派遣载人登陆器。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制造的探测器时隔半个多世纪再次登陆月球,然而由于项目延期,美国宇航员最早将在 2026 年才能重返月球表面。
中国首台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7月4日下线
IT之家 7 月 4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7 月 4 日),我国首台自主研制 15 兆瓦重型燃气轮机 ——“G15”在四川德阳总装下线,为我国加快形成自主燃机谱系和优化能源结构提供了支撑。 报道称,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广泛用于能源、航空航天、工业制造、海洋工程等领域。 这台自主研制的 15 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热效率达 35%。相较于同功率的火力发电机组,一年可减少碳排放超过 15 万吨,联合循环一小时的发电量超过 2.2 万千瓦时,可以满足 2500 个家庭 1 天的用电需求。 IT之家查询公开资料获悉,2023 年 3 月,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F 级 50 兆瓦重型燃气轮机 G50 (以下简称“G50”) 在中国华电清远电厂正式投入商运,实现了我国自主重型燃机从“0”到“1”的突破。 据川观新闻报道,G15 燃气轮机是在 G50 燃气轮机的基础上,经多次迭代优化后模化设计而来。从结构上来看,G15 相对于 G50 的 5 个缸少了 1 个缸,尺寸更小,结构更复杂,研发难度也更大。 此外,我国自主研制的 300 兆瓦级 F 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今年 2 月在上海临港总装下线,由 5 大系统、5 万余个零部件构成,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这是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创新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