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山东烟台:千亿级体量的生物医药产业炼成记
  新华网济南3月25日电(秦来玲)蓝纳成创新药物项目、佰鸿干细胞药物项目正在进行生产准备,未来将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连续举办6届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现场签约145个合作项目、投资总额超1000亿元;一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纷纷落户山东烟台……   春风送暖,绿意渐浓。在烟台,一个个创新药物正在加速布局,一个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烟台生物医药产业正全力加速弯道超车。   近年来,当地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强化项目集聚、突出创新驱动、加强政策扶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筑巢引凤   现代化医药产业格局凸显   近日,走进山东烟台蓝色药谷·生命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看到,多个药企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入场装修……园区内,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氛围浓厚。   蓝色药谷·生命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位于烟台市牟平区国际生命科学城,是烟台首个按照模拟审批新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的项目,从土地挂牌到“四证齐发”仅用12个工作日。   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园区强势崛起。目前,蓝色药谷·生命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注册企业有90余户,签约落地产业项目40个,初步形成了细胞与再生医学、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两大主导产业,合成生物、医疗器械、医美抗衰三大储备产业,满园满产后年产值超过260亿元。 蓝色药谷生命岛效果图。新华网发   牟平区国际生命科学城是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烟台市积极打造全链条要素融合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布局了以东部生命科学创新引领核心区为轴心,联动发展西部生物医药高端药械集聚发展区、中部生命健康融合发展示范区、南部高端原料药绿色承载区,带动其他“X”个相关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形成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品牌效应。   越来越多的医药产业项目形成聚集效应,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增添新动能。   激活要素   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创新   目前,东诚药业旗下蓝纳成、米度等研发企业有15款创新药物正在研发,其中一类新药13款,产品预计3年内陆续上市。   东诚药业位于烟台市牟平区国际生命科学城内,致力于打造国际医用同位素创新应用基地,全产业链布局引入核医疗相关产业项目。   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近年来,烟台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创新成果频现:上市一批填补行业空白的创新药物;上市3款国家一类新药;52种创新药械产品处于临床或上市申请阶段,其中一类新药20种。 高研院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薄层色谱毛细管点样工作。新华网发   创新成果的不断显现得益于烟台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要素:1支重点母基金资本、4大配套支撑、26个产业园区、百个科创平台和千位专业高端人才,丰富的要素资源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烟台成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云平台,打造产业决策和产业服务的专业数智平台;积极推进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建设,打造国家级新药研发与成果转化重大科创平台;绿叶制药、荣昌生物、石药百克、东诚药业等一批科创型生物医药企业,让当地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浓度”越来越高。   “靶向”发力   让企业享受政策“阳光雨露”   “2021年荣昌生物两款重磅生物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在药物研发和上市生产过程中,累计获得烟台市生物医药财政专项资金支持1亿元,有效解决了研发资金的燃眉之急。”荣昌生物相关负责人傅道田说,企业感受到了烟台市对生物医药产业实实在在的支持。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8年。目前,公司产品管线中处于研发和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物多达几十个。 像荣昌生物这样的创新药研发企业,烟台市还有不少家,它们的共同点是前期研发投入大,需要更多资金支撑。 烟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母基金发布(资料图)。新华网发    为了让这类企业快速发展,烟台市出台了多项含“金”量高的政策:2021年烟台市设立“烟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母基金”,联合头部投资机构成立子基金,基金总规模达500亿元;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九大方面33个细分领域予以奖励支持。从临床研发阶段起给予扶持,连年兑现扶持奖励……   烟台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拓展资金链,重点关注初期研发、团队招引、项目落地、新药引进等领域,为烟台生物医药产业注入蓬勃动力。   “靶向”施策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烟台市积极推行“链长制”。2024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对生物医药产业,烟台市明确要求,链长要定期深入企业、园区,连接“断点”、疏通“堵点”,想企业所想、办企业所需,全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为企业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新华网发   “我们将持续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后劲,大胆创新实践,叫响‘创新好药、烟台制造’品牌,共筑‘国际生命科学城’。”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办公室负责人谭克良说,今年烟台将重点推进的生物医药在建项目近40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海报:耿晓涵)
赏花、徒步、挖折耳根 成都人周末打卡点更新
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吸引众多市民打卡   3月,春风暖阳回归,又到春游好时节。去年春天,成都人忙着露营、挖笋、捡菌子、骑绿道,今年,爱耍、会耍的成都人又有了新耍法。网友戏称:“如果把周末爱出去耍的成都人分成三组,大概率三分之一在绕城赏花,还有三分之一在古路村徒步,剩下三分之一则在山上挖折耳根。”成都人的周末“新三件套”到底有多火?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暖阳下赏花   “好天气和油菜花是绝配”   日前,成都三元地铁站火了,不仅地铁站工作人员的“川普”让人感到亲切又有趣,地铁站外成片的彩色油菜花更吸引了大量市民周末前来,成为了成都的新晋打卡点。   3月23日,趁着周末,吕女士带上家人开启了赏花之旅。“我是在网上看到说这里的油菜花好看,一直想过来拍照。前两周工作忙,这周好不容易抽出空,趁着花期还没完全过,赶快过来了。”吕女士说道。   温暖的阳光,巨大的花田,骑行、散步、拍照的人络绎不绝。吕女士牵着儿子,在油菜花田里收获了不少好看的照片。“很惬意很开心,过来了才知道这边是彩色油菜花,很好看,也很适合‘遛娃’。”   家住郫都区的张先生,这周末同样去赏了花,看到网上三元地铁站人挤人的“盛况”,张先生和女友决定避开人群,就近去了郫都区东林艺术村。金灿灿的油菜花连成了片,让人倍感温馨,人少、清静的环境更让张先生感到满意。“好天气和油菜花是绝配,随便一拍都很好看。”   古路村徒步   “最好的风景都在路上”   最近,雅安市汉源县古路村悬崖栈道上的游客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离成都较近,风景好,有特色,作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古路村吸引了不少成都人周末前往徒步。   上午8点成都出发,3小时车程,11点准时开始古路村徒步,5小时爬完全程。一路上大渡河大峡谷入口的绝壁,绝壁下汹涌的河流,远眺山峰的开阔视野……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到了古路村才知道这里这么“火”,最开始上山的时候都是排队往上走。“虽然一路上人比较多,风比较大,但是风景很治愈,拥抱大自然的感觉让工作一周的疲惫感一扫而空。主要是离成都比较近,过来很方便,我本来也喜欢徒步,最好的风景都在路上,拥抱自然让我觉得很放松。”赵女士说道。   上山挖折耳根   “自己挖的折耳根真的很香”   有人带上装备徒步上山,远眺风景,放松身心。而有人全副武装上山,只为了蹲在地上“挖呀挖呀挖”……去年,成都人上山捡菌子的热闹场景还历历在目,今年“打野”挖折耳根的热浪又掀了起来。   “太攒劲了,挖不完的折耳根”“野菜最多的路线被我找到了”“不挤的小众线,成都‘打野’线路推荐”“2024年成都最全‘打野’攻略”……最近网上不少成都人晒出了自己周末去大邑上山“打野”的收获,满满的折耳根和大包小包的野菜让不少人跃跃欲试。   “自己挖的折耳根真的很香,山上有很多,挖都挖不完,我们挖了好几大袋。”说起周末去挖折耳根的经历,周女士非常兴奋。她告诉记者,自己上山挖折耳根的时候碰到了不少“同道中人”,大家都蹲在地上一起挖,壮观的场景仿佛误入了考古现场。“我知道这个在网上很火,但没想到线下真的会碰见这么多人。”   为什么在周末选择上山来挖折耳根?周女士表示,对自己而言挖野菜是一个很解压的过程。有野菜生长的地方一般环境都会很好,挖的时候可以完全放空自己,什么都不想,挖完抬起头就会看见自己满满的收获,很有成就感。“最重要的是我挖折耳根,娃娃也能在旁边玩泥巴,‘打野’、带娃两不误,体验感很不错。”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瑰玮 摄影 李冬
湖南先行先试拓展对非经贸
  原标题:畅通物流通道,突破金融结算障碍 湖南先行先试拓展对非经贸 三一设备参建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项目。(资料照片)通讯员 摄   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高标准建设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着力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今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先行区要初步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对非开放合作平台。   湖南和非洲在经贸方面如何深度合作?如何先行先试?记者走访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寻找答案。   畅通道,长沙与非洲20多个城市货物相连   3月24日,长沙自贸临空区的南方航空物流货物收运平台,搬运工人忙着装卸货物。这批湖南的电商产品,将通过SPA模式,从长沙发往非洲。   SPA是Special Pro-rate Agreement(特殊比例分摊协议)的简称。SPA由几家航空公司联合运送货物,能够将航空公司运输网络扩张至自有航班无法直达的目的地。   3月15日,湖南首票通过SPA运输的出口非洲货物,从长沙运至肯尼亚后,再由肯尼亚航空转运至尼日利亚。“湘品入非”由此打破了直飞航线的限制,长沙与非洲各国20多个城市之间的货物贸易实现“一票到底”。   “总书记强调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我们希望通过与非洲本土航空公司的合作,更好地为中国企业提供覆盖非洲各国的物流渠道,推动中非经贸交流更为顺畅、便捷。”南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航线销售经理张裕中说。   目前,南航物流已与肯尼亚航空、卢旺达航空等航司签订特殊比例分摊协议——南航航班承运长沙至肯尼亚段,非洲本土航空承运非洲段。张裕中表示,南航物流将进一步拓展中非航空物流渠道的网络范围,搭建覆盖非洲全境的航空物流网。   今年,湖南力争对非贸易实现三位数增长,加快打造地方对非合作高地。   2019年,湖南开通首条直飞非洲的长沙至肯尼亚内罗毕客运航线。去年4月,该航班增至每周2班。   2021年,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开通,这是全国第一条以对接非洲为特色的铁海联运通道,湖南到达东非基本港的运输时间比江海联运缩短约10天。去年共开行622列,同比增长127%。   2022年,首条长沙至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货运航线开通,湘非之间搭建起高速往来的“空中桥梁”。   货畅其流,释放湘非贸易新活力。今年1至2月,湖南自非洲进口45.6亿元,同比增长超七成。   破瓶颈,突破中非经贸合作金融结算障碍   在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的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不仅能跟全球的商品“撞个满怀”,还能与来自不同非洲国家的采购商打个招呼。   农机馆内,产自双峰的各类农机,贴上了英文标签。   “入驻出口集聚区后,我们对接了很多来自非洲、东南亚的采购商,订单一年比一年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更加增强了我们对非贸易的信心。”双峰县湘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2023年出口值近200万美元,其中对非出口97.6万美元。   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智能手机钢化膜系列产品,年销售钢化膜2亿片。2023年,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2.05亿元,其中对非洲出口8130万元。“总书记高度重视中非贸易合作,今年我们会继续深耕非洲市场,做出更大成绩。”董事长李洪梅说。   非洲采购商来湖南,看中了产品,还面临结算问题。以往,中国企业与非洲的结算以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为主。然而,非洲不少地区外汇短缺,众多“走出去”的中企也对非洲币种结汇有着迫切需求。   如何突破中非经贸合作在金融方面的瓶颈?总书记要求湖南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湖南在对非贸易中尤其注重这一点。集政策研究、产品创新、跨境人民币清算、投融资、交易银行、大零售、信息服务、跨境人民币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对非金融服务中心——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在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诞生。   打通中非之间的资金流通闭环、提供对非货币兑换及非洲小币种套保服务。目前,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已开通南非、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博茨瓦纳、赞比亚等6个非洲国家的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 黄婷婷)
一年改变行业格局的宇通轻卡 似乎又有大动作
  宇通轻卡为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开启中国新能源轻卡3.0时代、行业独创“直服”模式引领服务升级、“极热、极寒、吉尼斯世界纪录”等极限挑战为行业探索性能边界、城市英雄挑战赛场景化展示纯电轻卡产品实力,推动城配运输绿色转型……入局短短一年的宇通轻卡,做了很多品牌数年都没做完的事。   3月29日,宇通轻卡将在郑州举行2024年首场产品发布会,据悉本次发布会宇通轻卡不仅会带来既有产品的全系升级,更会有新产品、新技术惊艳亮相,为行业及用户带来全新的价值风暴。   从以往的活动中不难发现,宇通轻卡每一次发布会带来的都是惊喜,每一次升级解锁的都是价值提升。我们不防针对目前用户对产品续航里程、运输效率、运营生态的需求以及行业对新能源轻卡更高效、易推广的要求,大胆猜测一下宇通轻卡这场发布会将带来哪些令人期待的看点。   猜测一:紧握技术利剑 再为续航披荆斩棘   宇通作为中国最早布局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企业,二十余年时间让其获得深厚的技术积淀。宇通轻卡全面承袭集团技术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可谓是“根正苗红”。入局即是新能源,续航里程较同类产品长10%以上,这在宇通轻卡以往的发展中几乎已经成为独有的品牌标签。   叠加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后,用户对纯电轻卡也完成了从“听过”到“能用”再到“好用”的诉求转变。更高的运输效率,已经成为当前纯电轻卡的基本要求。从自身技术优势以及全新的用户诉求猜测,宇通轻卡全新产品必然会在续航层面做进一步提升,不过具体会提升多少还要等到发布会时方能揭晓。   猜测二:依托规模优势 全面布局轻型运输   截止目前,宇通已累计销售超19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完成累计超360亿公里的实际路谱数据采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企业。从这一组组数据中不难看出,宇通不仅在技术上积累深厚,同时也拥有坚实的用户基础。   具体到轻型运输车领域,随着电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细分场景需要优质的新能源运输装备介入,这既是用户需求,同时也是推动轻型运输领域绿色转型的行业趋势。宇通轻卡从2022年举行品牌发布会以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产品迭代,以宇通新能源轻卡T系列产品满足快速进化的市场需求。如今更多细分场景“嗷嗷待哺”,想来作为行业引领者的宇通轻卡必然会以用户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带来更加细分也更加优质的产品解决方案,让我们共同期待2024年首场产品发布会带来的惊喜。   猜测三:一步一个脚印 向智慧电动坚定前进   一年前,宇通新能源轻卡T系列发布;一年后,宇通轻卡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进入新能源轻卡销量第一阵营,1-2月销量更是实现同比增长1535.7%。为何宇通轻卡能够在短短时间成为行业领头羊?细想来这与其始终坚定不移攻主业密不可分。不同于其他品牌,宇通轻卡起步纯电、专注纯电,这样的坚持表现在产品上便是更优的性能、更高的价值,宇通以对纯电技术要求精益求精的追求,为行业蹚出了一条明确的发展路径。   宇通轻卡在品牌发布时曾表明,要沿着“纯电”到“智慧纯电”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智能网联的产品目标。回顾既往,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宇通轻卡仍在朝着最终目标坚定前行。从行业首个正向开发的纯电底盘,到行业首个软硬一体的技术平台,再到引领行业的T-Power 超级电动链,宇通轻卡不仅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着自己的理想,也在追求未来的过程中为行业带来一个又一个宝贵经验。   美好生活,美好物流。应时代而生的宇通轻卡,也在改变着时代。物流有你,未来可期,一起期待3月29日与全新的宇通轻卡会面。(资料来源:宇通轻卡)
重庆至都江堰直通动车组开行 “快旅慢游”拉动两地旅游
参加2024成都双遗马拉松比赛的重庆跑友坐上了首趟渝都直通动车。图据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3月23日10点55分,一列“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从重庆北站发车,途经合川站、遂宁站、大英东站、成都东站、成都南站、成都西站、安靖站7个站点,于14时59分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有“天下幽”之称的都江堰青城山。   该动车组的开通,也是川渝地区轨道交通路网的纵深拓展,服务提升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布局。   带着跑鞋去旅行 开启热辣滚烫的旅程   当天,渝都直通列车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旅客,他们是将在24日参加2024成都双遗马拉松比赛的重庆跑友团。记者了解到,此场马拉松是经中国田径运动协会认证的体育赛事,已经有十年的举办历史,在马拉松赛事圈具有较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次共有两百多名重庆跑友携亲带友乘坐此趟列车直达比赛地都江堰。   跑友彭应兰告诉记者:“我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2019年3月参加了成都双遗马拉松的半程比赛,一直想再来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因为这里有最美的赛道,最吸引人的文化。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我参加过54场,但这一次最特别,我和两百多名跑友坐上了前往比赛场地的直通列车,大大减少了舟车劳顿,为第二天的比赛保存了充沛体力。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我们准备马拉松结束后再游玩几天,好好感受都江堰三大世界遗产的魅力。”   记者看到,车厢内精心布置了熊猫玩偶、彩带,可爱而温馨。为了宠游客,都江堰还为乘坐本次列车的游客精心准备了文旅盲盒,包括诸多热门景点门票,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纪念玩偶、镇水神兽文创产品、猕猴桃果酒、文创糕点等伴手礼,以及茶溪谷、道茶观光园、猪圈咖啡、特色民宿等休闲旅游项目体验券。   一列车两座城 双向奔赴澎湃经济动能   长期以来,都江堰市因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三张世界级名片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也是川西旅游环线重要集散地。常年有近三千万的游客经都江堰市集散前往川西各景区景点。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趟列车每天交互发车各1趟。上午10点55分自重庆北站始发至都江堰青城山站,于当日15点24分从青城山站出发再返回重庆北站。也就是说,上午从重庆出发,下午就能登顶青城山,体验“青城天下幽”的醉人美景,下午从都江堰出发,晚上就可以在朝天门,品味重庆火锅的“热辣滚烫”。同时,通过重庆和成都出发或中转,游客出行线路规划又增添了多种可行性,获得了更大便利性。   除了有最美赛道的成都双遗马拉松,接下来,都江堰市还将举办清明放水节、虹口国际漂流节、消夏夜啤酒节等一系列节会活动。都江堰市也将积极联动铁路部门,关注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两地无缝衔接,实现文旅、投资、会展、消费等领域持续升温。   “当前,‘快旅慢游’已经成为旅游新时尚、新趋势。交通的便利通达将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为旅游从业者带来更强大的发展信心。一列车串起的不只是两座城,更是祖国广阔的大好河山,以及潜力无限的旅游市场。”携程四川门票活动负责人何宇说。   据记者了解,随着成都火车北站和都江堰站升级改造提升完成,后期列车将不再从成都西站、南站绕行,同时也将增停都江堰站,运行时间将缩短至3小时左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
豫卢文物“双向奔赴”——专访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馆长米歇尔·波费尔
即将在“卢森堡文物精品展”上展出的高花瓶、人面容器。 记者供图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再添一抹文化亮色。   3月18日,来自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的210件(组)精品文物,搭乘卢森堡货运直航,通过郑卢“空中丝绸之路”,安全抵达郑州,准备在河南博物院亮相。   3月22日,记者来到河南博物院,看到工作人员与卢森堡“护宝使者”们正在齐心协力布置展厅,为即将开放的“卢森堡文物精品展”做准备。一旁的桌子前,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馆长米歇尔·波费尔正在图纸上认真做标记。   米歇尔介绍,此次参展的卢森堡文物种类多、数量大,包含了从史前到现代的不同时期典型文物,是在结合了河南博物院同仁们的意见后精心选出的,意在通过此次展览,让河南人民了解到一个真实、全面的卢森堡。   这并不是豫卢首次文物交流。2018年,河南出土的145件(组)文物精品同样是经过这条“空中丝路”,从郑州“打飞的”到卢森堡,那也是河南文物首次在卢森堡展出。因此,此次卢森堡文物在河南博物院的展出,可谓是豫卢文物之间一场“双向奔赴”。“卢森堡与河南(郑州)的货运直航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文物无需在中途作任何停留或换乘就可直达,安全又方便。”米歇尔说。   提到6年前在卢森堡举办的“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米歇尔直言:“那是在我们博物馆举办过的最成功的展览之一,非常精彩,吸引了近3万名游客前来观展,而整个卢森堡也才60万人左右。”   这次是米歇尔第4次来河南。“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曾建都于河南,这是一个古老与现代并存的地方。”作为一名博物馆馆长,米歇尔对河南这个充满历史与人文气息的地方有着天然的好感。   从3月14日起,中国对包括卢森堡在内的6个欧洲国家试行免签政策。3月16日,河南也迎来了郑州—卢森堡客运直航开通后的首批卢森堡游客。有了政策加持,再加上郑卢客运与货运直航的“双管齐下”,河南与卢森堡两地的人文交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希望卢森堡与河南能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继续加深文明交流互鉴。”米歇尔说,期待在卢森堡看到更多河南的文化、艺术以及文物展览。(记者 温小娟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蕊 周金淼)
中国技术助力多米尼克农业产业升级
中多现代农业中心俯瞰。 景作卿摄 在为当地学生开设的农业实践课上,中国专家组成员为学生科普蔬菜种植知识。 凤 欢摄   今年是中国和多米尼克建交20周年,中国援多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是两国建交后最早实施的援助项目,目前已开展至第八期。自2005年以来,来自中国的专家团队与当地农业专家和农户合作,引进了多个高附加值农作物品种,促进了多米尼克农业产业升级,增进了两国人民的情谊。   “我们建立了非常出色的合作互信关系”   轻轻拿起一株海绵包裹的无土生菜幼苗,小心翼翼地将幼苗根系放入水培管道的插槽。在中国农业专家的细致讲解下,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成功完成了一次水培栽种操作。   今年2月,中国援多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水培系统在位于该国第二大城市朴茨茅斯的中多现代农业中心正式交付。斯凯里特总理在交付仪式现场表示,本次引进的水培系统对多米尼克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出口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援多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由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派出的农业专家组负责实施。“在当地不少农户的要求下,我们引进了水培系统。”专家组组长孙浩杰说,水培系统能节约农地资源、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产出,这将促进多米尼克农业技术再次升级,多米尼克民众餐桌上的选择也将更丰富、更健康。   近20年来,为充分发挥多米尼克自然条件优势,专家组首先开展了品种引进和技术示范工作,成功引进了萝卜、彩椒、豇豆、西蓝花等蔬菜品种以及哈密瓜、火龙果等高附加值水果品种。同时,为确保引进作物适应当地种植条件、避免农民承担试种风险,专家组以中多现代农业中心为平台,开展农业试验和成果展示。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当地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技术交流平台和多米尼克国家级农业示范中心,每年繁育优质种苗数十万株,并提供无偿技术培训与指导、种苗赠送等服务。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多现代农业中心如今拥有12个大棚、1座现代化智能温室。中国援建多米尼克农业科技综合楼项目也已建设完成,该项目集研究、教学和小规模生产为一体,可实现每次10万株、每年50万株组织培养苗的生产。项目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快速繁育优质种苗,有助于该国实现2030年农业产值目标。   斯凯里特总理表示,在中国农业专家组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多米尼克农户尝到了中国农业技术的甜头。“我们建立了非常出色的合作互信关系,多米尼克的每一个村庄都受益于中国专家的帮助,我们对此深表感谢。”他说。   “未来,多米尼克农业的韧性将进一步增强,还将拥有向周边国家出口组培苗的能力。”中国援多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多方协调官西奥菲尔·霍诺尔说,这将进一步助推多米尼克农业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越来越多农户坚定地选择中国农业技术”   “2021年,我获得了多米尼克年度最具创新力农民奖。2023年,我又被授予了年度最具适应力农民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专家的大力支持,你们的奉献精神和专业知识是我成功的关键。”2024年初,中国专家组收到了一封真挚的感谢信。   写信的人叫杰弗瑞·布鲁尼,是当地的一名农户。布鲁尼曾辗转多国谋求生计,在一次返乡探亲时,偶然了解到中国专家正在他的家乡推广大棚种植。“我觉得蔬菜大棚很有发展前景。”布鲁尼回忆说,他立刻着手搭建大棚,中国专家组为他送来了大棚薄膜并进行技术指导。后来他又跟中国专家组学习了栽培技术,种植了火龙果、西红柿、彩椒等,现在已是当地的“明星农户”。   “许多超市都在售卖我们的农产品,家里的经济条件改善了许多。”布鲁尼说,“更重要的是,中国专家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学会了科学种地,我对自己和家乡的未来更有信心。”   中多现代农业中心多方主任杰瑞·卡本介绍,当地此前以传统露天栽培为主,作物易受天气和病虫害影响,风险大、产量低,品质也不高。中国专家组在当地推广以大棚种植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霍诺尔说:“大棚种出的作物产量高、质量好,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热情,越来越多农户坚定地选择中国农业技术。”   3年前,布兰妮应聘到中多现代农业中心工作。“在这里,我不但跟中国专家学会了扦插、嫁接等技术,还在他们的帮助下建起了自己的苗圃。非常感谢中国专家教会了我这些技能。”   作为重要的农业教育和实践平台,中多现代农业中心为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作出重要贡献。据统计,第八期合作项目启动至今,该中心已累计开展数十个蔬菜、花卉和果树品种的试验栽培,累计开展对外推广培训873次,累计指导农户和学生3300余人次。   “中国专家不仅技术水平高,而且待人真诚友善”   “这哈密瓜是来自中国的优良品种,闻闻这味道,清香扑鼻”“还有这西瓜,一个有八九公斤呢,熟得正好,肯定又沙又甜”……   清晨,中国专家和当地工人一起将刚从试验田里采摘的新鲜瓜果装上汽车。孙浩杰说,每当收获新鲜农产品,大家都会挑出质量最好的送到医院、福利院等,与当地民众分享收获的喜悦。   经过近20年的相处,中国专家组已经与当地民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卡本表示:“中国专家不仅技术水平高,而且待人真诚友善。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同事在多米尼克的知名度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   拨开植株的叶片,一群中学生仔细观察着农业实践的成果——他们亲手种出的甜椒。过去3个月来,朴茨茅斯中学的学生们在中国专家指导下完成了甜椒播种、育苗、移栽等种植管理环节,如今迎来了丰收时刻。   目前,多米尼克国立大学和多所中学将中多现代农业中心作为定点实习单位和农业课园地。朴茨茅斯中学农业实践带队教师约翰介绍,该中心每年都会协助学校开展农业实践,让学生参与作物培育的全过程。他说:“长期以来,中国专家组与学校密切合作。我相信,不管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学生在这里学到的农业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定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在我们心里,中国专家早已不是来自遥远中国的‘外乡人’。近20年来,我们一起克服了许多困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霍诺尔说,2017年,超级飓风“玛利亚”袭击多米尼克,中多现代农业中心受到重创,但中国专家带领大家科学地筹划中心的重建,“你看,中心现在又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了。”   卡本对未来充满信心:“期待中国朋友为我们引进更多优质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理念。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
湖南各地整合赏花旅游资源,开启2024年新春赏花季
江永桃花节国风音乐会。 曾冠霖 摄   桃花节、油菜花节、樱花节……时值春季,春花烂漫,湖南多地乡镇实施“花海战术”,依托一朵朵鲜花,各地整合赏花旅游资源,开启2024年新春赏花季,通过以节办会、植入消费新场景、举办展示展销活动等方式,玩出“新花样”,不断丰富游客体验,掘金“赏花经济”。   ■华声在线全媒体见习记者 曾冠霖   石头缝里长“桃树”,开出一片桃林好“丰”景   阳春三月,桃花正红。3月23日,在永州江永县兰溪瑶族乡香花井村桃花谷,举行以“花样年华·香约江永”为主题的江永县首届桃花节。它如何以花为媒,让“春花”带动当地“赏花经济”的发展?   香花井村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通过撬石凿岩,把一株株桃树栽进了石缝里。如今桃树长成,尽全力打造集休闲赏花、生态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农业,推动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目前,全村已发展桃树近万亩,有黄桃、油桃、水蜜桃、鹰嘴桃等20多个品种。   在活动现场,来此游玩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除了汉服游园会、国风音乐节、大地艺术季、桃林小集市外,江永县兰溪瑶族乡还探索更多“桃花+”的创新性、可能性。通过桃花+鲜桃,以“桃”为媒,打造本土“桃花谷”品牌,做活“桃经济”,让满山桃花的春日美景,映出乡村振兴的好“丰”景。   江永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智东表示,通过本次活动让江永和桃花产生强关联,为当地带来人气和流量的同时。也将“桃花节”打造成为江永每年春季的文旅IP、乡村振兴的标杆案例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春花烂漫好出游,为经济发展“增”色“添”香   湖南“春花”正值盛开季,“赏花经济”也催生了当地住宿、餐饮、购物等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3月23日,湘乡市油菜花节在金石镇开幕,1.2万亩油菜花盛开。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集赏花游玩、摄影写生、文艺演出、美食品尝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春日盛宴。   几年前,金石镇这片农田改成油稻轮作,乡村因成片油菜花变得亮眼,带热乡村旅游,也让金石油菜花已成为湘乡市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盛开的油菜花吸引了大批来自长株潭的游客。”在当地的农家院,负责人肖女士正忙着清点餐桌,“游客来这里踏春,感受美景,也带动了我们镇的发展,餐饮、民宿这几天都爆满了。”   3月20日,2024 年岳阳县樱花节暨全民樱花跑活动盛大启幕,在岳阳县荣家湾镇忠信村千亩樱花园内,来自湖南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写生的年轻学子正忙着记录烂漫春光。樱花灿若云霞,大家不约而同相聚一堂,邂逅这份春日的浪漫。   除了樱花花海外,非遗乡村集市、健康的“樱花跑”、优雅的春季“村晚”等特色农旅业态给乡村增添了一抹人文之美。   “随着天气的好转,赏花的人多了,喝咖啡奶茶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一天卖了150多杯。”樱花园区摊贩老板李先生一边拉花一边说,没想到在村里也能有这样的销量,大家对于花花世界的热爱不容忽视。同样在园区内摆摊提供摄影服务的向女士表示,“进入三月,接到的拍摄赏花订单基本上都是拍花,在樱花园内汉服写真一天能接5单。”   为提升游客的赏花体验之旅,湖南多地聚焦“赏花+新式玩法”,推出赏花+体育赏花+大地艺术赏花+市集赏花+非遗等融合业态,催热“赏花经济”。   目前,赏花经济为经济发展“增”色“添”香。“赏花经济”要走得远,就得有点新花样,这样既可拓展赏花游的消费场景和消费群体,也能让游客从单纯的“走马观花”转变为沉浸式深度游。
新科技 让铁路设计更便捷
  图①:无人机在野外作业。 图②:工作人员运用北斗定位技术进行既有线测量。 图③:工作人员通过轨道小车进行轨道精调。 以上图片均为王兴摄(人民视觉)制图:张丹峰   核心阅读   近年来,随着空间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5G、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新设备在铁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勘察、选线、设计全流程都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这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缩短了设计工期,铁路设计更加高效便捷精准。   一条铁路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要知道,100公里的铁路线路,控制因素就达上百个类别,若把线路空间画成立体围棋盘,则有上亿格。那么,完成这样的设计工作,除了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埋头画图、笔耕不辍,如今设计人员还可以借助哪些新工具、运用哪些新方法?   走进铁路设计院,记者听到的是北斗定位、倾斜摄像、数字地球、智能设计等新词,看到的是各种新科技。跟随铁路设计人员的脚步,记者实地感受现代铁路的设计过程。   铁路勘察省工省时   从眼看尺量到无人机无人船自动勘察   见到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勘察技术队队长赵亚祥,是在一座大山前。   测绘大地经纬,勘察万里山河。铁路设计,勘察是前哨。“考虑到铁路可能经过这片区域,我们先摸摸情况、看看山势。”赵亚祥说完,俯身打开随身携带的大行李箱,取出一架无人机,“过去勘察咱得爬上去,如今可以操作无人机飞过去看看。”   赵亚祥介绍,用于勘察的无人机搭载了具有5个摄像头的立体摄像机,一次飞行即可实现多个角度图像采集。这些影像传输到后台的集群计算中心后,即可自动转化为三维数据。   不到半小时,无人机成功返航,山峰的信息已采集完毕。“这效率,搁以前想都不敢想。”赵亚祥感慨。   20世纪初,铁路勘察人常用的工作套装是“两箱一板”。一箱装勘测设计资料,一箱装衣被,一块模板搁在两个箱子上,工具就是简单的皮尺、全站仪、水准仪等。过去的勘察,往往存在测全难、测准难、测快难三大难题,在数据处理上也存在不智能、表达不直观、只有二维几何信息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空间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5G、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测绘科学技术进步明显,特别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建成运行后,为智能勘察提供了坚实支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激光点云设备、机载和地面激光雷达、航空航天遥感测绘技术、大型3D实景数字模型制作技术、铁路快速测量车、无人机无人船等技术和设备大量运用于勘察,推动智能勘测不断发展。   铁四院勘察院数智化所总工程师费亮介绍,长距离大范围地理信息采集一般采用固定翼大型无人机,一次飞行上百公里,一周飞行即可采集全线数据;小范围精确数据采集则采用小型无人机,摄影分辨率可达5厘米。如遇到植被覆盖,还可采用搭载激光雷达的无人机,利用激光雷达数据自动还原植被下的地表数据;遇到河流湖泊,则有无人船负责信息采集,它可深入水下100多米,获取水文信息等。   地表勘测有设备,地下勘察也有机器人助力。铁四院地路院一所所长李水平介绍,基于地质勘探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在配备智能系统的钻机一线作业中,勘察设计人员不到现场也能获取勘探情况。   铁四院勘察院副总工程师闵阳算了一笔账,在新技术的助力下,初测阶段可缩短工期约30%;定测阶段可减少外业人员规模30%,缩短工期20%。算下来,初测阶段每公里可节约人工成本1.12万元,定测阶段每公里可节约人工成本2.53万元,平均每年可减少数千万元成本。   数字系统智能选线   1小时可从上千个方案中选出最优路线   勘察结束,数据全都汇聚到了铁四院后台数据湖。数据量有多大?“这需要以TB(太字节)计算。”费亮说。   海量的数据经过铁四院后台处理系统的编译、整理、汇总,最终将生成逼真的影像。费亮形象地说:“这相当于把地球‘搬’进电脑,形成了‘数字地球’——地理地质信息系统。”   说话间,铁四院“数字地球”负责人刘祾頠打开了“数字地球”演示:“你看,可以不断放大图像,分辨率可达5厘米。”随着刘祾頠不断操作鼠标,每一座山峰、每一栋房屋的立体图像都清晰可见,甚至连山峰的高度、坡度,房屋的长、宽、高等信息都能一一显示。   “数字地球”与普通的全景地图有何不同?刘祾頠解释,普通软件里的全景地图往往只有建筑物、山川的俯拍影像,其他角度的信息由系统虚拟形成,而“数字地球”里的建筑物每一面都有逼真的影像和确切的数据,方便后续线路设计。   “数字地球”还是一个实时共享平台,不同专业不同工种的人员可以同时上线操作,即时获得最新数据,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协同成本。   依托“数字地球”,铁四院还开发出智能选线系统,只要输入起点、途经点、终点,人工智能就能自动设计线路。   “从A点到B点应该怎么走,系统1小时即可生成方案群,并从上千个方案中选出最优的5个方案。”铁四院智能选线系统负责人彭先宝说,传统的铁路选线设计主要依靠线路工程师识别图纸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设计软件里布设线路的空间位置,一条线路方案的拟订往往需要半个月以上。   这个计算过程有多难?人工智能系统需要从上亿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点。   “如此庞大的计算量,意味着智能选线系统设计时要像人类一样思考,及时排除无效选项。”彭先宝说,“我们将铁四院数十年的铁路设计经验、方案都交给系统学习,让它也成为成熟的设计师。”   智能选线的效果如何?   铁四院线站院副总工程师李其龙介绍,院里组织过一次人机选线对比,机器和人工分别对同一段线路进行选线。“结果表明,系统能挑选出人工意想不到的线路,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李其龙说,系统甚至还能设计出桥隧比更低、成本更优的方案。   如今,在铁路线路方案研究过程中,一般先由系统智能选线,设计师在机选方案的基础上再调整优化,计算机将调整后的方案作为指导,重新生成线路方案群,不断迭代,直到得出综合最优方案。   设计方案一键生成   1分钟即可完成100公里线路的三维设计方案   对一条铁路的设计而言,确定线路走向,仅仅完成了第一步。后续,站场、桥梁、隧道、路基、接触网等10多个领域的设计人员还要协同作业,最终形成三维立体施工图纸。   刘祾頠举例说,一座桥梁是采用悬索桥、斜拉桥还是其他类型,都需要反复计算比对。如今,铁四院的综合选线系统推出了更先进的功能,设计师轻点鼠标,系统就可在1分钟内生成100公里线路的三维设计方案。   采访中,刘祾頠演示了方案生成过程。只见在“数字地球”里,一条立体高铁线“平地而起”,设计迅速完成。   “你瞧,系统在这里选择了斜拉桥。如果设计师根据经验,觉得悬索桥更适合,还可修改设计参数生成悬索桥方案,系统将立刻给出两个方案的数据比较结果,供设计师参考。”铁四院线路设计师李帅说。   记者发现,系统的智能程度非常高。设计站房时,系统将自动根据所在县市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匹配站房规模,依地势完成结构设计。当发现线路离居民区较近时,还会主动加装声屏障,并同步测算加装声屏障后的噪声分贝,自动判断是否符合规范。   在设计师眼中,这套系统除了能大幅降低劳动量,还是沟通的法宝。一条铁路的建设,除了考虑地理因素,还涉及地区规划等内容,需要与发展改革、交通、水利、农业等多个部门对接。   “我们需要与多个部门进行沟通。以前绘制的方案往往是二维图纸,较为晦涩。”李帅介绍,如今有了智能系统,可以直观地展示。有关部门提出修改建议,也能现场操作,1分钟就能看到新方案,助力设计工作高效推进。   刘祾頠介绍,这套系统集成了海量的数据,能够进行复杂的计算。经过不断优化设计,如今系统已做到TB级数据加载无卡顿,普通计算机也能运行,这让设计师充分享受到人工智能的便利。   从打通西南崇山的宜涪高铁,到海陆联运的平盐铁路,再到助力中部地区崛起的合武高铁,这套智能系统已在20余个项目中成功推广应用。
我国用水效率和效益持续提升
数据来源:水利部 制图:蔡华伟   记者近日从水利部获悉:水利部门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初步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用水总量保持在6000亿立方米左右。这意味着,2014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与2014年相比,2023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全国用水“账单”里的变与不变,反映了用水效率和效益持续提升,印证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用水总量总体稳定的背后,是农业节水增效。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以上,水利部门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提升灌区管理能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达9亿亩。作为反映农田灌溉效率的重要指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年的0.530提高到2023年的0.576。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364立方米。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   用水总量总体稳定的背后,是工业节水减排。我国目前已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的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黄河流域、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用水单位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累计建成2.1万个节水型工业企业。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以上。   用水总量总体稳定的背后,是城镇节水降损。目前建成1763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145个节水型城市,全面推动节水型高校建设。累计推动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714项,吸引社会资本95亿元。2023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以内。   水利部门将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持续将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作为节水重点,强化区域重大战略节水行动,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记者 王浩)
贺兰山下唱响跨越山海的深情
  22日至24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首次赴宁夏演出,在距离闽宁镇只有几十公里的宁夏人民剧院,这部描写山海挽手、东西互助脱贫攻坚故事的歌剧受到了热烈欢迎,观众用掌声感谢艺术家的创作,致敬脱贫攻坚路上的带头人。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剧照。   银川观众观演热情高涨,提前入场了解演出信息。   歌剧《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吊庄移民”政策下,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百姓告别常年风沙、遍地干旱的故土,克服重重困难,分批次从山里搬迁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开荒拓土,把戈壁滩改造成了塞上江南的动人故事。   歌剧《山海情》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此次歌剧《山海情》赴宁夏演出,是重回故事发生地,也是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进一步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西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印证。   晚7时的银川,天色还很亮,剧场里已经陆续有观众进来。他们中各个年龄层都有,还有不少小朋友。一位女观众说,这两天朋友圈已经刷屏了,大家口口相传国家大剧院来了,带来了歌剧《山海情》,顶级团队,顶级演出,一定要看一看。不一会儿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剧场工作人员说,平日观众都是卡着点来,今天的入场高峰提前了20分钟。   晚7时30分,演出准时开始。大幕拉开,天高地阔、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如画卷般铺展开来,不经意间,广袤贫瘠的高原背景一分为二,一队相互搀扶的瘦弱身影艰难走来,“苦瘠甲天下,十年九年旱。路远沟深山连连,一步一声叹……”低沉厚重的歌声响起,一下子将观众带回到西海固贫穷落后的年代。“额滴娘耶,这也太像咧”,惊叹的观众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歌剧《山海情》保留了电视剧中的故事主线和主要人物,得福的耿直热情,水花的灵秀倔强,陈金山的真诚智慧,得宝的聪明果敢……通过民族歌剧独有的表现手法一一呈现在舞台上。宁夏花儿演员撒丽娜作为特邀演员,一直跟随《山海情》演出,她纯正的花儿演唱,空灵、悠远、哀婉,为全剧增添了醇厚的西北韵味。剧中得福的扮演者之一、宁夏籍演员马小明回到家乡格外兴奋,他说,我们不仅是在完成一场演出,更是完成一项使命,把家乡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音乐好听,故事好看,几乎没有观赏门槛,而浓郁的西北特色音乐和纯正的西北方言表演,都大大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整部歌剧在极具风格化的深情旋律中,以“诗化”的视觉呈现,展开了一幅中国当代社会沧海巨变的波澜画卷,一部中国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艰苦奋斗的宏大史诗。   对于今天生活在银川的大多数观众,都不曾经历移民搬迁,但是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精神,却是让每一个西北人引以为豪的。当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家们以超一流的艺术创作呈现这样一台高规格、有温度、有情怀的演出,观众不仅被深深震撼了,也被深深感动了。他们会好奇地问,演员是哪里人,怎么西北方言说得这么好?他们会兴奋地说,从舞台到音乐,都很“西北”,我们很熟悉,很亲切。他们会深情地回忆,小时候的沙尘暴很可怕,昏天黑地、飞沙走石,跟舞台上的一个样。   演出结束已近深夜11点,银川的街头弥漫着浓浓的寒意,但是在演职员通道门口仍然聚集着很多观众,他们手捧鲜花,求合影,求签名,表达对这部剧的喜爱。那一刻,西北人特有的热情驱散了深夜的寒意,也驱散了演员们的疲惫,让人倍感温暖。   声音   为时代鼓与呼体现责任担当   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后,宁夏一直有个梦想,希望借助国家大剧院的创作力量排演一部舞台剧,于是有了这部作品的诞生。这部剧艺术品位高,艺术特色鲜明,讲述的是发生在宁夏大地的故事,观众很受感动。用民族歌剧反映时代,为时代鼓与呼,振奋时代精神,体现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国家大剧院此行体现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关怀。   ——宁夏演艺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沈自龙   这部剧演的很真实,二十年前的宁夏大部分地区虽不比西海固,但也比现在苦多了,石子路、沙尘暴,哪像现在这样高楼林立,绿水环抱。歌剧《山海情》来宁夏,对学生们乡土教育、爱国爱乡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移民吊庄让西海固人都过上了好生活,有机会我们带着学生一定再去看看。   ——银川市金凤区教师夫妇   在宁夏能看到这样高规格、高质量的演出真的是一件幸事。中间那段吊庄移民遭遇沙尘暴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舞台造景太逼真了,让我一下回到出门必须用纱巾蒙头的小时候,不过我们大宁夏现在发展好了,是真正的塞上江南了。   ——宁夏观众王女士   剧中最打动我的是得福为了移民村通电软磨硬泡供电所所长那场戏。一个基层干部为了兑现对乡亲们的承诺,使出浑身解数仍解决不了问题,他满是无奈与无助,还有委屈与不甘,只有跑到山坡上喊苍天,那段《圪梁梁上喊苍天》太感人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很难,这样的描写很真实,很有感染力。   ——宁夏一位基层干部   我想没有哪个宁夏人没看过《山海情》,这是家乡的情怀,也是西北的情怀,这片土地发生过太多的感人故事,每一件每一桩都值得好好说说。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着老百姓的故事。民族歌剧《山海情》深入刻画了一群扎根土地、朴实勤劳的奋斗者形象,我再一次被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精神所感动。   ——宁夏观众张先生   ( 记者 贾薇)
联纲光电三轮问询回复不够清晰,保荐人中信证券被深交所启动现场督导
3月22日晚间,深交所公告称对联纲光电保荐人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 深交所称,联纲光电首发上市申请受理后,深交所已发出三轮审核问询及监管函件,要求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就公司治理有效性、财务内控规范性、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性等事项进行核查说明。 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近期提交了问询回复,但回复内容不够清晰,所涉问题仍未能予以充分说明。为进一步压实保荐人“看门人”责任,从源头上把好上市入口质量关,深交所决定对联纲光电保荐人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 联纲光电是一家以光电信号传输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信号传输连接产品、电声产品及3C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2023年6月28日该公司IPO获受理,2023年7月19日收到首轮问询函,2023年9月19日回复首轮问询;2023年11月17日第二轮问询发出,2024年1月16日回复第二轮问询;同年1月29日收到第三轮问询函。 深交所在第二轮问询函中提出11个问题:一是发行人技术创新性、业务成长性及信息披露质量;二是业绩下滑风险;三是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高;四是研发人员及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五是关于存货;六是关于客户与应收账款;七是关于毛利率;八是关于成本与采购;九是关于在建工程;十是关于广西联纲项目延期开工风险及募投项目;十一是关于股东入股及其他。 联纲光电在回应“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时,披露了8家已上市公司上市前持股比例均高于90%的情形,分别是鼎龙科技、振邦智能、丰茂股份、华融化学、美硕科技、威力传动、银河微电、浩欧博。 保荐机构中信证券的核查意见与联纲光电回复内容一致,认为联纲光电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体系,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能发挥必要的作用。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中信证券已有7个IPO项目取消,包括认养一头牛、博纳精密等。公司2024年共有31个保荐项目,项目取消率达到22.58%。 此外,2023年的大妖股左江科技(现*ST左江)也由中信证券保荐。2023年11月24日,证监会对左江科技立案调查。 今年1月30日,证监会通报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指出已初步查明,*ST左江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 近期,中信证券的债权融资项目也出现了问题。今年1月12日,中信证券收到来自证监会的警示函。证监会指出,经查,发现中信证券保荐的恒逸石化(发行人)可转债项目,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 同天,中信证券两名保荐代表人毛宗玄、朱玮也被证监会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界面新闻)
中信证券被深交所启动现场督导 股价跌4.88%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5日讯 中信证券(600030.SH)今日收报19.50元,跌幅4.88%。  3月22日晚间,深交所发布公告称,联纲光电首发上市申请受理后,深交所已发出三轮审核问询及监管函件,要求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就公司治理有效性、财务内控规范性、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性等事项进行核查说明。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近期提交了问询回复,但回复内容不够清晰,所涉问题仍未能予以充分说明。为进一步压实保荐人“看门人”责任,从源头上把好上市入口质量关,深交所决定对联纲光电保荐人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  据北京商报报道,中信证券投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将积极配合深交所对联纲光电项目的现场督导工作,及时报送各类相关材料。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中信证券将切实做好‘两强两严’监管政策要求下的各项工作,履行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责任,立足专业、勤勉尽责,从源头上把好上市入口质量关,将‘助力资本市场功能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使命落到实处”。  2024年1月10日,联纲光电披露的招股书显示,联纲光电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3,872.0408万股。公司拟募集资金54,075.36万元,用于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公司以光电信号传输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信号传输连接产品、电声产品及3C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耀文实业直接持有公司66.57%的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徐耀立与徐耀志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徐耀立与徐耀志系兄弟关系。  联纲光电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许艺彬、何锋。  (中国经济网)
大跌4.88%!中信证券回应
3月25日,中信证券(600030.SH)A股跌4.88%,报19.5元,成交金额超35亿元。截至发稿,中信证券(06030.HK)港股跌4.23%,报13.14港元。消息面上,深交所22日晚决定对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 南财快讯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股东热线,询问相关人员,今日公司股价下跌,是否和周末被深交所督导有关系,对方回应称,“股票价格波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关于公司对现场督导有无解决措施,对方回应称,“针对深交所对项目现场督导工作,我们公司是高度重视的,将积极配合深交所对联纲光电项目的现场督导工作,及时报送各类的相关材料。” 深交所22日晚间发布消息称,联纲光电首发上市申请受理后,我所已发出三轮审核问询及监管函件,要求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就公司治理有效性、财务内控规范性、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性等事项进行核查说明。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近期提交了问询回复,但回复内容不够清晰,所涉问题仍未能予以充分说明。为进一步压实保荐人“看门人”责任,从源头上把好上市入口质量关,我所决定对联纲光电保荐人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 深交所官微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联纲光电是一家以光电信号传输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信号传输连接产品、电声产品及3C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2023年6月28日,深交所受理了公司IPO申请,7月19日公司收到首轮问询函,9月19日回复首轮问询;11月17日,深交所发出第二轮问询,2024年1月16日公司回复第二轮问询;1月29日公司收到第三轮问询函。 深交所网站截图 在第二轮问询函中,深交所指出,联纲光电“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联纲光电实际控制人徐耀立、徐耀志兄弟直接或间接控制发行人表决权的比例为91.34%,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郑秋红、姚燕娜分别持有3.33%股份,实际控制人家族合计控制98%的股份,即便本次发行上市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家族仍将合计控制公司72.70%的股份。 深交所要求联纲光电说明实控人家族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且能发挥必要的作用,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联纲光电在回复这一问题时,提及8家已上市公司上市前持股比例均高于90%的情形,分别是鼎龙科技、振邦智能、丰茂股份、华融化学、美硕科技、威力传动、银河微电、浩欧博,并指出它们均已成功上市。 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出具的核查意见与联纲光电回复内容一致,认为联纲光电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体系,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能发挥必要的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锦衣华裳秀出华夏气韵
  北京服装学院在《2024中国诗词大会》复原的古代婚服。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华文明绵延五千载,铸就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是大浪淘沙后的厚积薄发,是中华民族智慧、美德、情操的凝结,亦是设计创新的灵感之源和不竭动力。   “玄衣纁袡,执手盟誓”“青襦襕衫、同牢合卺”“红衫罗裙,牵巾同心”“凤冠霞帔,解缨结发”,近期大型文化节目《2024中国诗词大会》中,北京服装学院复原了汉、唐、宋、明的婚礼服饰,由4个朝代8件复原的婚礼服饰切入,以场景式诗词提问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延续与礼仪传承。通过一件件锦衣华裳,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源远流长,描绘中国服饰文化的多彩气韵,诠释诗、衣、礼中的中国式浪漫美学。   从庄重的汉服、华丽的唐装,到清丽的宋服、典雅的明代服装……节目呈现了数千年时间长河中,中国服饰熠熠生辉的文化印记。从传统服饰的流变中,人们增进了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了解,通过织物的机理结构、色彩、图形、形制,感受到中华文化艺术独有的魅力,同时也对服饰背后蕴含的生活礼仪、价值观、审美观等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人们重新拥抱中国传统服饰,注重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民族特色与国际潮流结合。“汉服热”“新国潮”“新中式”,让中国传统服装美学焕发出新的时尚活力。越来越多年轻人穿起了汉服、唐装,通过服饰感悟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感受中华文脉的深厚底蕴。与此同时,年轻人也在传统服饰中加入现代审美,让传统文化在延续中焕发生命力。   可以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回潮,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对传统服饰文化的挖掘和创造,让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学;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成果,符合人们内心深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慕。   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国服饰文化,北京服装学院深耕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汲取营养,以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积极开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抢救传承研究、中国传统服饰设计创新研究3个方向,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创新、自主品牌建设和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探索。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服饰无论是款式、颜色、图案,抑或是材质,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日益频繁的中外交流中,中国传统服饰吸纳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中,“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首批毕业生、北京服装学院楚艳教授团队承担了“国风雅韵”服装设计工作,美轮美奂的服饰将东方气韵悉数展现。而通过《2024中国诗词大会》的融合传播,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呈现出“郁郁乎文哉”的瑰丽画卷,焕发勃勃生机。   传承美、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传统文化以鲜活动人的方式在世界舞台绽放,表达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泱泱大国气象,谱写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   (贾荣林 作者系北京服装学院院长)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