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成立三大业务板块满一年,宝尊迎来“收获”信号
作者|何理 最近财报季到了,在关注一系列公司财报后,我们发现市场风向有了明显的变化。 现在,高质量发展已成共识,盈利指标得到更多重视。相比以前追求激进增长的氛围,如今市场更喜欢那些经营效率高、增长可持续性强的公司。同时,整个大消费行业也处于持续变化中——全渠道、数字化浪潮依然汹涌,叠加生成式AI这个新变量,浪潮中的每个参与者都必须贴合趋势进行迭代,才有可能拿到未来的增量。 变化之下,有些公司格外值得关注。它们积极推动转型,步子迈得大,在如今强调经营持续性的环境里,它们的转型思路和实践,会得到更加严苛的考验。 宝尊就属于这类公司。业务上,宝尊在2023年做了大转型,成立了宝尊电商、宝尊品牌管理和宝尊国际三大业务板块。从思路上看,宝尊的转型符合全渠道趋势、数字化浪潮,以及品牌对深度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需求。 转型总是伴随风险。一年过去了,现在外界可以根据最新的数据和信息验证宝尊的转型成效。这场大转型究竟是还处于投入期,还是已为宝尊换来了下一个时代的船票。 三大板块,共成支撑 3月21日,宝尊电商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宝尊2023年第四季度净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9%;全年净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5%;净亏损大幅缩窄;经营现金流及自由现金流创历史新高。 综合来看,上述指标反映的情况是:宝尊兼顾了转型、增长和运营效率的优化。经营及自由现金流创新高,说明升级为“三大业务板块”模式的宝尊有了更强的自我造血能力。转型未给公司带来拖累,而是为公司带来新效益。 从三大业务板块的具体进展,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新效益”是如何出现的。 2022年底,宝尊收购Gap大中华区业务,此后“品牌管理”新业务被推到台前。这意味着宝尊将为品牌提供全渠道、全流程的管理和运营服务,业务的广度、深度、难度都明显提高。能否在商业上跑通新业务,能否把Gap中国做成标杆案例,是检验宝尊新业务的两大标准。 财报显示,2023年,品牌管理业务毛利率提升至54%,经营亏损较可比同期大幅收窄。指标上的提效说明的是,宝尊在品牌管理业务上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Gap中国的成长也说明了这一点。 2023年,宝尊为Gap中国引入团队、技术和新系统,在产品本地化设计、供应链优化、整合营销、门店形象提升等方面给予支持。财报显示,GAP中国新开设了10家高效运营的新店,年化坪效同比增长50%,现有店铺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9%。 GAP中国门店 图源:宝尊官网 新业务总有投入期,但从以上迹象来看,宝尊的品牌管理已经有了收获趋势。GAP中国增长既来自旧时基础的“焕新”,也来自新的门店拓展。鉴于GAP中国的向好态势,宝尊也设立了2024年进一步增长,2025年扭亏为盈的目标。 宝尊电商板块是宝尊的基本盘。伴随全渠道战略的深化,宝尊电商的增长动能仍然可观。 资料显示,宝尊电商的全渠道能力、品类多元性和品牌合作丰富度在2023年都有明显提升。在天猫和京东,宝尊奢品及高端服饰等核心品类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同时,宝尊也在唯品会、小红书、得物及快手等平台不断延展业务。2023年,宝尊获得了天猫、京东、微信和抖音在内的多平台奖项,在与行业知名抖音服务商洛氪迅达成收购协议的基础上,公司在抖音生态内的布局持续深化。 过去一年,包括Tiffany、TUMI、Dyson等知名品牌在内的50余个新品牌,相继和宝尊达成合作。宝尊也和ZARA、卡骆驰、阿玛尼、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建立抖音生态合作伙伴关系。2024年,宝尊还将推进酒水饮料、美丽健康和高端汽车等品类的突破。 宝尊合作品牌客户的品类分布 图源:宝尊官网 全渠道是目前消费市场的明确趋势——消费者注意力分散的同时,各个平台又都在加码自身的营销转化闭环,品牌必须多点布局,才有可能在趋势中收获增量。这几年,宝尊在全渠道战略上的投入换来了品牌方的认可。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约44.7%的品牌合作伙伴和宝尊在店铺运营合作至少两个渠道,上年同期为41.8%。更多品牌和品类的加入,将推动宝尊全渠道能力的提升,形成正循环。 宝尊电商是基本盘,宝尊品牌管理是“第二增长曲线”,宝尊国际对应的则是更长期的可能性。2023年,宝尊收购Hunter品牌在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产权。今年,宝尊计划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为切入点,逐步推出Hunter标志性产品。 Hunter品牌于1857年在爱丁堡成立,以生产惠灵顿靴而闻名。宝尊的品牌运营能力,结合品牌本身的悠久影响力和东南亚的市场潜力,构建出了一个值得业界关注的国际品牌发展案例。如果宝尊国际能够借此打造标杆,那么公司在品牌出海大趋势中,也有望收获新的增量。 稳固的科技底盘 财报的向好态势,是宝尊三大业务板块共同发展的结果。三大业务板块相辅相成,而它们都离不开同一个底盘——科技。 重视科技创新是宝尊一以贯之的策略。依托自主研发的全渠道订单管理系统OMS,宝尊构建了全渠道业务中枢,这为实现全链路、全渠道业务有序、高效运转提供了先决保障;线下门店数字化运营系统ShopDog则能够帮助品牌打造O2O、在线门店等全场景门店数字化运营,让门店业务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创造新的销售增量。 财报显示,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将宝尊选入其2024年分布式订单管理系统市场指南,在此名单上,与宝尊共同出现的是全球零售服务行业的翘楚甲骨文、SAP、IBM。此外,在生成式AI持续火热的背景下,宝尊也整合了AIGC领域尖端工具,推出BaozunGPT增强日常运营效率。 宝尊入围Gartner 2024《Market Guide for Distributed Order Management Systems》供应商 从宝尊的技术实践中,你会看到两种并行的姿态:一是加码技术的决心。财报显示,2023年,宝尊的技术和内容费用为5.05亿元,上年同期为4.28亿元,同比增长18%,公司持续保持对技术的高投入。与此同时,宝尊又是足够务实的,各项技术投入都在效率提升和经营发展上起了作用。 仍以AI为例,各界都被大模型的表现所惊艳,但所有人也都认可,AI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找到可靠的应用场景,切实提高效率。目前,宝尊已将BaozunGPT融入到了企业日常运营中,BaozunGPT已经被3000名宝尊员工应用,各部门的生产力和效能均有提升。 除了内部应用,宝尊的技术落地也体现在店站运营、数字营销、客户服务、仓储物流等全流程场景中,技术扎实之于公司发展的价值,最终表现为客户对宝尊服务满意度的提升。在2023年的NPS(净推荐值)评分中,宝尊取得了8.23的高分,较2022年的8.07分进一步提升。此外,宝尊2023年重点客户的续约率达到了97%。 如果仅看“表象”,宝尊近年似乎“步子迈得非常大”,既有高频的收购,又有大规模的转型。但这一切,都发生在公司对技术的笃信之上。技术构成了宝尊差异化竞争力,是三大业务的动力来源,也是公司转型的压舱石。 因此,系统性理解宝尊财报“向好”态势的方式是:公司以技术为基础,把握全渠道和数字化趋势,将“以客户为中心高质量可持续的业务增长”作为战略目标,思路和能力达成了统一。这种统一让转型得以顺利推进,2023年只是宝尊转型的第一年,此次的财报向好态势也只是一个开始。
realme联合京东方推出新一代无双屏,局部峰值亮度达6000尼特
IT之家 3 月 25 日消息,今天下午,realme 联合京东方正式公布新一代无双屏,局部峰值亮度达到 6000nit。 IT之家获悉,这块屏幕全局最高亮度达到 1600nit,号称“强光环境依然清晰可见”;手动最高亮度 1000nit,可自定义最低亮度。此外,真我在这块屏幕上首次搭载游戏超级 HDR,实现更高动态范围和光影效果。 新一代无双屏搭载全新 8T LTPO 技术,采用定制京东方 S1 发光材料,支持 0.5-120Hz 无级自适应刷新、Pro-XDR 超高动态显示、1.5K 分辨率、100% DCI-P3 色域、94.2% 超高屏占比,屏幕边框窄至 1.36mm。 此外,该屏幕还带来全新护眼技术,支持 3+1 Pulse 低频闪、2160HzPWM 调光、硬件级低蓝光、环境色自适应显示。 不仅如此,realme 还宣称“告别参数护眼,进入主动护眼时代”,首发“绿野 Al 护眼”。据介绍,该功能在行业首次引入主动疲劳检测技术,智能检测疲劳状态,调节护眼方案,实现刷视频、电子书等全场景适配。 realme 首发 AI 游戏护眼功能,在以上护眼功能的基础上,未来还会对游戏画面刺激性显示优化。 新一代无双屏瞬时操控提升至 2500Hz,游戏操控更灵敏;首发妙感触控,智能识别游戏热区,精准优化操作区域;方向轮盘断触概率降低 40%,快速点击稳定性提升 15%;全新 AI 保护膜触控,触控灵敏度至高提升 26%,边缘响应率至高提升 12%。
手机屏幕防护性大幅提升,但贴膜目前仍有实用性
日前,荣耀方面在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搭载金刚巨犀玻璃的Magic6至臻版和Magic6 RSR保时捷设计两款顶级旗舰新机。根据官方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荣耀金刚巨犀玻璃是业内首款通过瑞士SGS多场景金标五星抗刮耐摔认证的特种玻璃,并拥有10倍抗刮、10倍耐摔的能力。 就在同一时间有爆料称,苹果方面从日本花费了高昂的成本购买镀膜设备,并已交付供应链。据悉,这一设备能够在屏幕玻璃盖板上新增超硬AR层,使得手机的耐刮、耐划能力进一步提升,或将会在iPhone 17系列上正式投用。因此有观点认为,这也意味着手机完全抛弃屏幕贴膜的时机或即将来临。 屏幕作为如今智能手机最直观、且常用的交互界面,其完好性及美观度也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因此一直以来许多用户对手机屏幕的防护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为了解决用户的这一痛点,手机厂商在屏幕玻璃盖板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其中诸如荣耀金刚巨犀玻璃、康宁大猩猩玻璃、微晶玻璃等特种玻璃目前已经成为高端产品的标配,后续也势必将会陆续延伸到更多机型中,例如moto方面就曾宣布,未来旗下机型将全面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 康宁大猩猩玻璃的耐刮擦实验 相比普通玻璃,特种玻璃由于应用了新材料、并使用特殊工艺处理,因此也具备更为出色的抗冲击、耐磨耐刮等特性,从而保护屏幕免受损坏。其中以荣耀金刚巨犀玻璃为例,其在微晶玻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材料配方,使得其晶体密度提升50%,因此整体抗摔能力提升了30%,能够达到全场景抗跌能力提升10倍的效果。同时由于引入了新材料氮化硅,在配合全新镀层工艺的情况下,也其有效提升了硬度,在实现10倍抗刮能力的同时还强化透光了效果,让用户的视觉体验不受影响。 除了引入特种玻璃之外,手机厂商还通过研发各种机身结构设计,来进一步强化手机的防护能力。诸如蓝山架构、龙铠架构等方案的应用,就有效分散了由跌落所带来的冲击力,进一步降低机身损坏的风险。同时还有手机厂商引入了诸如非牛顿流体等新材料,为机身带来更好的防震缓冲能力。 一直以来,手机屏幕贴膜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屏幕、降低划伤和磨损风险,同时减少指纹和油污的附着。而随着机身防护性能的不断提升,特别是特种玻璃的应用,也使得屏幕贴膜的功能性不断被削弱,如今苹果和三星的机型已经基本没有提供原厂贴膜。 事实上,部分用户为了追求更好的手感、更为出色的视觉体验,会在无贴膜、无保护壳的状态下使用手机。而手机厂商通过引入特种玻璃、升级机身结构设计等方式,大幅提升机身的防护性,也降低了这样裸机使用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受到现阶段技术条件的限制,机身防护功能仍有上限,想要获得超过材料本身强度的防护并不现实。另一方面,任何的机身损坏其实都存一定概率,以跌落为例,可能多次都毫发无伤,但一次小小的磕碰就或将会带来了明显损坏。 部分厂商提供免费贴膜服务 正是由于存在概率风险,目前有相当多的手机厂商还是为旗下产品提供了原厂贴膜,不过这一举措的初衷已经有所改变,并不是强调其所提供的防护及改善显示效果作用,更多还是出于“以防万一”、“锦上添花”的目的,以降低用户额外的支出。毕竟相对手机屏幕更换动辄千元起的成本,屏幕贴膜的价格显然更加低廉,目前甚至有厂商为用户提供了免费贴膜的服务,尽管其成本相对较低,但对于提升用户满意度的作用却相当明显。 虽然如今机身耐用度的提升实质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对了屏幕贴膜存在的意义,但从用户习惯以及更为稳妥的角度来看,至少现阶段完全舍弃屏幕贴膜的时机还不那么成熟。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自信如苹果,可能也没有完全抛弃屏幕贴膜(或机身贴膜)。有消息显示,不久前苹果方面在德国就获得了iPhone专用贴膜工具的相关专利,而这类工具或正是苹果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对策略。 iPhone专用贴膜工具相关专利示意图 对于用户而言,虽然目前手机厂商在设计层面就已经为其提供了相对完善的防护措施,但这并不代表就可以完全放心让手机“裸奔”。以屏幕疏油层为例,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护手段,其能够减少油污和指纹在屏幕上的附着,但它同样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受到磨损,效果也会逐渐减弱。 此外,手机的防尘防水同样也并非是100%可靠,长时间使用或是恶劣环境都可能会对其相关结构造成损害,进而导致其失效。一旦相关功能失效,手机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由这些原因所导致的维修通常都属于“保外”部分,成本也相对较高。 莫氏硬度表示意图,其中7以上物品均有大概率会造成屏幕损伤 此外,用户在日常使用中也尽量不要将手机与其他物品,尤其是饰品混装。原因在于这些饰品上镶嵌的宝石材料(无论天然还是人造)可能会有不规则的棱角,并且大部分宝石的硬度远较玻璃更高,两者摩擦的后果自然就是手机“受伤”。 不难发现,尽管随着特种玻璃和机身结构设计的进步,使得屏幕贴膜的作用正在被不断削弱,也使得裸机使用的可能性大幅提升。但从更加稳妥的角度来看,完全抛弃屏幕贴膜的时机可能目前还不够成熟,原因则在于类似疏油层、防尘耐水等有损耗的防护功能还存在失效的风险。
苹果A18 Pro再曝光:增强AI能力,功耗能Hold住吗?
3月25日消息,海通国际科技研究公司的Jeff Pu提出,苹果将对A18 Pro芯片进行更改,主要目的是增强其端侧AI的能力。并且,相比A17 Pro,A18 Pro的芯片面积增加了。 (图源:雷科技) 我们知道,增加芯片面积能容纳更多的晶体管,但随之而来的,也会影响能效,苹果为了AI,难道要不惜牺牲芯片的功耗优势? 苹果的A系列挤牙膏被诟病已久,从A12往后的芯片,这种现象就尤为明显。尽管苹果的芯片在A15之前领先于安卓一代,但从A15开始,与高通骁龙和联发科的差距逐渐缩小。 A15到A16的性能提升仅为9%,A17 Pro尽管采用了台积电最新的3nm工艺,但多核性能提升也仅为3.6%。与此同时,高通和联发科最新的芯片在CPU和GPU在没有用上3nm制程的同时,其性能上就已经超越A17 Pro,苹果引以为傲的性能优势已荡然无存。 (图源:小米官网) 而在AI方面,高通方面也早早就布局,要在AI PC领域大展拳脚。此前高通展示的X Elite处理器在AI性能上显著超过Intel的Ultra 7,达到了10倍的领先。此外,在MWC大会上,高通推出了AI Hub,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优化的AI模型库。可以预见,高通将其在AI技术上的积累应用到即将推出的骁龙8Gen4芯片上,进一步加强其在AI领域的竞争力。 (图源:高通骁龙) 反观苹果,似乎对于AI总是慢半拍于其他厂商。近期,苹果放弃了长达十年的造车计划,而汽车部门的2000名员工即将加入人工智能部门,并且苹果还发布了自研MM1大模型论文。但是就目前的消息来看,苹果的LLM的自研进展并不顺利,并且传出要与Google合作的消息,也就是云端AI将基于Gemini大模型,那这样看来,与三星的AI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此次A18 Pro要重新更改设计,苹果其实还是想要把自研LLM端上台面。尽管在AI领域面临挑战,如与高通在AI技术上的竞争,以及自研LLM的进展缓慢,但它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在端侧AI上发力,现阶段与Google合作也是无奈之举。
美国司法部称iMessage涉嫌反竞争,理由竟包含制造“社交耻辱”
IT之家 3 月 25 日消息,美国司法部针对苹果的反垄断诉讼中,有一项指控颇为奇特,该指控针对的是苹果的短信应用 iMessage,因其仅限于 iPhone 使用,涉嫌反竞争。然而,该诉讼的理由却并非仅仅如此,还声称绿色聊天气泡(安卓用户消息气泡颜色)会让用户产生“社交耻辱感”。 对此,一位律师评论称,司法部实际上是在抱怨人们认为 iPhone 比安卓手机更酷。 IT之家注意到,美国司法部针对苹果的反垄断诉讼可谓是“无所不包”,这种做法也被称为“撒网式起诉”,即尽可能罗列所有问题,期望能找到突破点。司法部将所有针对苹果的既有反垄断指控,以及一些从未出现过的指控,全都纳入其中,作为对苹果的正式控告。 苹果曾一度考虑让 iMessage 登陆安卓平台,但最终为了增加用户对 iPhone 的依赖而放弃了这一计划。 Wired 杂志指出,该诉讼并不仅仅关注商业政策,还提到了安卓用户在群聊中使用绿色气泡而非蓝色(iPhone 用户气泡颜色)时会感受到的“社交耻辱”和“被排斥”感。绿色气泡还会“破坏”聊天,迫使对话切换到短信模式。诉讼还指出,这种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明显,他们会因为使用安卓手机而“害怕被孤立”。 虽然这种现象可能真实存在,但将其归为反垄断问题似乎有些牵强附会。一位律师直言,司法部实际上是在抱怨人们觉得 iPhone 酷,而安卓手机不够酷。 这位来自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保罗・斯旺森 (Paul Swanson) 表示:“苹果究竟阻止了什么?一家公司成功创造了网络效应,让产品酷起来,这几乎可以看作是一种优势。但我从未见过将这种优势纳入反垄断诉讼的案例。这将是一个反垄断法律领域的有趣案例。” 苹果自己也辩称,该诉讼企图将 iPhone 变成安卓。 值得一提的是,iMessage 的独占性问题虽然在美国引发了很大关注,但在欧洲却未引起反垄断监管机构的关注,因为在欧洲大多数 iPhone 用户更倾向于使用 WhatsApp 进行聊天。
比亚迪海豹也推荣耀版,17.98 万元起售
开年之后,比亚迪就发起了对燃油车市场的猛攻,喊出「电比油低,荣耀出击」的口号,以 7.98 万元起售的秦 Plus 荣耀版和驱逐舰 05 开始,然后是高端车型比亚迪汉和比亚迪唐都推出了荣耀版,降价幅度达到了 1-4 万元。 在比亚迪的带动下,3 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猛增到了 45% 左右,离油电五五开的局面并不遥远了。比亚迪王朝体系下的秦汉唐在开疆拓土,海洋体系也在动作,今天比亚迪就推出了海豹荣耀版,给纯电普及再加一把火。 关于比亚迪汉和海豹的关系,其实也可以参考下秦 Plus 和驱逐舰 05 的关系,相似的轴距和定位以及价格,但风格上有所不同,王朝系列沉稳,海洋系列活泼。 海豹系列在比亚迪内部也是相对明确的:年轻,运动,有驾驶感,和另一边偏商务行政风格的汉形成鲜明对比。 2022 年比亚迪海豹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为 20.98 万元到 28.68 万元,而后在 2023 年年中推出了海豹冠军版,售价 18.98 万元到 27.98 万元,相当于入门版的 550km 单电机后驱版门槛下降了 2 万元。 今天推出的海豹荣耀版 550km 精英版(单电机后驱)价格则下探到了 17.98 万元,相当于大半年之后再次官降 1 万元,700km 长续航两个版本则相应降价 2 万元,顶配的 650km 四驱性能版则售价 24.98 万元,相当于直降 3 万元。 虽然比亚迪海豹和汉的轴距都是 2920mm,但海豹 4800*1875*1460mm 的尺寸,明显要比汉的 4995*1910*1495mm 短和矮,同时配合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结构,50:50 轴荷比,以及 DP 转向系统和线控制动系统,意味着海豹会有着更好的驾驶乐趣。 另外,海豹荣耀版 650km 四驱性能版标配了超级 iTAC 智能扭矩控制系统和频率可变阻尼减震器,驾控表现会更好。 得益于较低车身和流畅运动感的车身设计,海豹荣耀版的风阻系数为 0.219Cd,配合 650km 四驱性能版双电机 390kW 总功率,零百加速时间为 3.8 秒。 补能体验上,海豹荣耀版提供两种快速充电解决方案,最大充电功率分别为 110kW 和 150kW。后者基于全球首创的电驱升压充电技术,30 分钟内即可将电量从 30% 充至 80%。 在海豹纯电推出荣耀版之前,比亚迪也推出了海豹 DM-i 混动荣耀版,起售价降到了 14.98 万元,加上价位类似的汉荣耀版,在 15-25 万元轿车上,比亚迪海豹和汉给到了非常丰富的选项,不光是对燃油车有不小的冲击,同时因为海豹和汉的价位段偏上,其实不少新势力的车型也会被辐射到。
原海思总裁徐文伟退休:1991年加入华为,被视为华为芯片奠基人
IT之家 3 月 25 日消息,综合雷峰网、电商报消息,被视为华为芯片“奠基人”的原海思总裁徐文伟近日在朋友圈宣布正式退休。徐文伟发文表示,自己在 33 年内,见证了一个伟大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资料显示,徐文伟 1963 年于江苏常州出生,1980 年就读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南京工学院学士和东南大学硕士学位。徐文伟 1991 年加入华为,负责华为第一代局用程控交换机开发,并设计了华为第一颗芯片,成立器件室(海思前身)。在华为开发部期间,分别负责芯片、总体技术、战略规划和预研部总裁等工作。 徐文伟在华为内部被称为大徐总(IT之家注:“小徐总”为徐直军,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先后牵头完成华为第一代 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第一颗 ASIC 芯片、第一套 GSM 系统、第一台云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等一系列重大产品的研发。 2004 年,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独立,海思半导体正式成立,时任华为欧洲总裁的徐文伟兼任海思总裁一职。两年后,作为创始总裁的徐文伟拍板决定制造 3G 数据卡芯片。 从 2002 年开始,徐文伟历任华为公司国际产品行销及营销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海思总裁、战略与 Marketing 总裁、销售与服务总裁、片区联席会议总裁、企业业务集团 CEO、公司战略 Marketing 总裁、IRB(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等。 据悉,徐文伟曾在 2021 年和 2023 年两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但最终都落选。去年,徐文伟相继卸任华为董事职务、华为海思董事、总经理职务。
选对了它,就拥有了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八成功力
文 丨丛 丛 编 丨和 畅 新能源前瞻此前已发布了选购新能源车的颜值篇《如果你是外貌协会的,一定要看新能源车的颜值榜单》,和智驾篇《消费者如何选,智能驾驶才“真香”》。本文将从动力电池的角度出发,为您介绍主流动力电池的适用场景、挑选和养护技巧等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近日,关于新能源车自燃的话题屡屡登上热搜。而在过去的2023年,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哪吒等多家新能源车企均多次亮相“自燃榜”,备受关注。 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说,新能源车自燃是新闻,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据悉,此类自燃事故的常见原因包含电池故障、充电故障、碰撞事故、高温环境等多个方面。 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投诉来看,动力电池在其中依旧占据较大比例。中国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投诉共计742起;而今年截至3月25日,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投诉共计238起。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电气化与日俱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多家电池厂商旗下的电池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但电池的一系列问题仍在困扰着广大消费者。 所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完美”电池,同时又能更合理地使用电池,成为一名新能源“老司机”的必备技能。 01 电池,何以成为“三大件”之一 在大众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市面上可选择车型越来越多样的背景下,人们在买车时所关注的点已逐渐趋向细致化。由此,消费者除对整车的颜值及智驾方面有所看重外,也会对车辆搭载的动力电池格外注意。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三大件”之一,其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车的定价区间。 来源/视觉中国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此前表示,“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成本的40%-50%,甚至达到60%。” 细分下,三元锂电池一度电的成本约在700元,磷酸铁锂电池一度电的成本约在500元。以400公里的续航里程来看,需要60度电,其中,三元锂电池的成本大约在4.2万元,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大约在3万元。 根据《2023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新豪华度——J L POWER榜单》显示,SUV和MPV、轿车和轿跑两大类别的前十名车型中有八成以上均搭载了三元锂电池。显然,当下市面上搭载三元锂电池的基本为中高端车型。 事实上,动力电池的存在,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就是其“能量”之源,其作用就好比燃油车的油箱,直接决定着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电池领域中,“C”代表电池的充放电倍率,而细分下,1C充电是60分钟将电池电量充满,2C充电是30分钟内将电量充满,3C充电是20分钟内将电池充满,4C充电则是15分钟分钟内充满。 去年下半年,宁德时代发布全新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其官方表示,此款电池可以达到7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 补能方面来看,快充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补能手段之一,其具有充电便捷、补能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但同时,充电桩分布不均、电池衰减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也是其面临的问题。 基于此,车主自身对于其车载动力电池的维护及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斯拉车主白先生向新能源前瞻透露,“我没有刻意关注电池维护问题,一般在上班通勤情况下仅充到80%;只有跑长途的时候会充满。” 其实,虽然车主白先生没有特别注意电池的维护保养问题,但其本身的使用习惯在不经意间契合了正确的电池充放电循环规范。要知道,电池的一次循环并非以“天”为单位,而是指电池每次对于100%用电充电的完成。鉴于此,日常使用或者充电过程中,应尽量将电池电量保持在30%-80%之间。 02 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二分天下 当前,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动力电池主要为锂离子电池,而三元锂和磷酸铁锂是最主流的两种锂离子电池类型。 具体来看,三元锂电池是一种由三元材料制成的锂电池,其正极材料主要由镍、钴、锰或镍、钴、铝组成,搭载此款电池的车型会相对较轻,更适合家用。目前市场上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约在200Wh/kg左右,其中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在纯电动应用场景下为220Wh/kg-300Wh/kg。 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范围区间约在150Wh/kg上下,略低于三元锂电池。 从使用场景方面来看,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储能、5G基站、二轮车、重型卡车、电动船舶等多个领域。因此,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更适用于空间大、有条件装大体积电池、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且长时间不间断运营的场景。 来源/特斯拉官方网站 新能源前瞻截图 此外,也有部分个性化车主表示,为了追求对车身的力量把控感,他们会优选磷酸铁锂电池,因为磷酸铁锂电池的稳定性更好一些。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显示,今年1-2月,三元锂电池累计装车量为19.5GWh,同比增长60.8%,占总装车量38.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30.7GWh,同比增长18.6%,占总装车量的超六成。 不难看出,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仍占据市场主力,但三元锂电池大有“超车”之意。 白先生的车就是搭载三元锂电池的长续航版本Model Y。他向新能源前瞻表示,“买车前我大致了解过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受温度影响会比较大。因此,我个人觉得如果预算充足,在北方地区用车还是应该选搭载三元锂电池的车型。”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在同等路况背景下,0至零下20摄氏度,电池会衰减10%-30%。其中,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会少约10%的衰减率。值得注意的一点,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极限值为零下20摄氏度,低温环境下放电性能相对较差;而三元锂电池的低温极限值为零下30摄氏度,低温环境下放电性能好。 但从耐高温性上来看,磷酸铁锂电池的耐高温性远好于三元锂电池,不易自燃。有关研究实验数据表明,磷酸铁锂电池的分解温度在700摄氏度,而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分解温度在200摄氏度。在此程度下如果两款电池同遇高温,三元锂电池会更容易着火。 因此,在选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方面,除部分个性化车主会遵循自己的用车感受外,因地适宜的续航性也被各车主列入考量中。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面上除锂离子电池外,还有钠离子和氢燃料电池。 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在生产成本、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上均偏低,尤其在电池安全稳定性远远落后。所以其主要使用场景为电动二轮车、三轮车、A00级电动车等。 据了解,在钠离子电池方面,宁德时代于2021年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160Wh/kg,与磷酸铁锂电池差距不大。同时,在工信部此前发布的第37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搭载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的奇瑞QQ冰淇淋已在列。 氢燃料电池作为真正零碳电池,其所使用到的氢能为各地所争相追抢的。但目前为止,其并未走进寻常百姓家。毕竟,氢气爆炸的浓度范围很大,在4%-74%的浓度之间,遇火星即爆炸,由此对于其运输和储存会有极高的要求。 不过,当下市面上也不乏有车企在此领域发力。其中,丰田Mirai、现代Nexo等车型均搭载氢燃料。 03 多样化的充电补能,你选对了吗? 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车的正常运作以及受众的使用感受。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会在日常用车中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 当下市面上的充电方式主要分为慢充、快充两大类。 具体分析来看,慢充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压力相对较小,有助于维稳电池工作期间的温度,不易发生过热自燃现象。同时,其整体对电池的影响相对较小,价格也相对较低。因而,慢充常见于家用充电、夜间充电以及长时间停车充电。 而对于快充,由于市面上的车型车端均有所不同,其具体的充电速度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此前,有部分车主表示,“快充会伤电池。”此说法显然是片面的,频繁的快充相比慢充的确会对电池造成一定损害,但其带来的利大于弊。 从充电功率来看,快充还可细分为普通快充和超级快充。其中,普通快充的充电功率一般在50千瓦及以下,充电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而超级快充的充电功率均在100千瓦以上,其充电速度相比普通快充增速一倍之多,即充电20分钟左右能让车辆行驶100公里以上。 因而,超充在当前市场也受到了各大车企的追捧。数据显示,2023年市面上的超充车型有140多款,而在2021年此类型车还仅个位数。 一般情况下,电动汽车的电量仅剩20%时,其放电功率会大幅下降,随之冬天用车提速会明显变慢。但据相关实验表明,零下25摄氏度的环境中,电池处于低温亏电状态,宁德时代神行电池的零百加速度能到5.46秒。 宁德时代的此款“神行超充电池”有较强的耐低温极寒属性。 而此前于3月1日上市的理想MEGA,其搭载的是宁德时代此前发布的峰值5C快充的麒麟电池。上市时,理想官方表示,理想MEGA 12分钟即可充电500公里。此充电速度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快的。 来源/新能源前瞻拍摄 事实上,从新能源汽车诞生起,其里程问题就入住日常话题行列,而这一系列的衍生也是其对比燃油车的短板。 这其中,充电模式是目前大众常用的一种补能手段,据此当前充电桩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扩增。 不过,除通过充电桩等汽车充电设备,换电也是当前市场上的主流热门补能手段。 换电模式是利用换电站直接为电动汽车更换电量充足的电池。此种模式相较于充电模式更迅速,且不用担心动力电池长时间使用后寿命缩短、安全系数降低等问题。 来源/蔚来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能源前瞻截图 蔚来作为换电模式的首当其冲者,率先发起换电业务,现已与长安、吉利等多家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同时,于3月中旬,蔚来与宁德时代签署框架协议,未来将基于蔚来换电场景需求,推动长寿命电池的研发与创新。 事实上,换电已经上演了“电比油快”的补能速度,也加速着电动汽车对于燃油车的“新陈代谢”。 此外,增程模式也是人们越来越接受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原因。通俗点理解,它属于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一种,其原理上是在动力电池之外配备了一个发动机,但与燃油车不一样的是,增程式车的发动机不是用来发动的,其主要用途是为动力电池提供电力。由此,这种串联式的运作也不失为当前相对便捷的优选模式之一。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增程车一般为小电池,所以纯电续航并不占优。但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城区用电基本能满足需求,长途用油就能完美发挥增程车的优势了。 新能源车常常被戏称为“四个轱辘一块电池”,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电池对于一辆新能源车的重要性。所以,在选购一款心仪的新能源车时,一定要围绕电池,多研究和学习,此后的电动之旅就会一路坦途了。
坚持电气化战略,日产未来三年将推出16款电动车型
财联社3月25日讯(编辑 牛占林)当地时间周一,日产汽车宣布,计划未来三年推出30款新车型,其中16款为电动车型,14款为内燃机车型,以满足电气化转型进程中不同市场的多样化客户需求。 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当天宣布了一项名为The Arc的中期商业计划,目标是三年内将全球销量在2023财年基础上提高100万辆,营业利润率提高到6%以上,同时削减成本以提高盈利能力。 据媒体预估,日产公司在截止3月底结束的2023财年有望实现约340万辆销量。 日产计划将下一代电动汽车的成本降低30%,希望到2030年让电动汽车和内燃机车型的成本持平。 根据The Arc计划,日产表示将通过“量身定制的区域战略”确保销量增长,并通过平衡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之间的投资比例,为加速电动汽车转型做好准备。 此外,日产计划在电池产能上投资超过4000亿日元,电池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和采购,并预计将于2028年在市场上推出其首款配备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 日产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表示:“The Arc将使我们在提升价值和竞争力方面走得更远、更快,面对极端的市场波动,日产正在新计划的指导下采取果断行动,以确保可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 凭借纯电池驱动的Leaf汽车,日产可以说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但竞争对手特斯拉和比亚迪等车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发展,使得日产的电动汽车业务黯然失色。 日产现在的目标是,到2030年,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占其全球销量的60%,高于2023年2月发布的55%的目标。 面对激烈的竞争,日产和本田汽车本月宣布,他们将决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电动汽车和其他领域的关键零部件上进行合作。 内田诚声称,日产和本田将建立一个双赢的联盟,还希望与雷诺和三菱汽车等现有合作伙伴一起加强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和印度的地位。 与此同时,围绕电动汽车的炒作似乎有所降温,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包括福特汽车、通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在内的主要制造商都缩减或推迟了电动汽车计划。
美媒:中国人对苹果手机失去兴趣了?
苹果在上海地铁站的iPhone 15广告 凤凰网科技 箫雨 核心提示: 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Phone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中国人有吸引力。 2.分析师称,“苹果在中国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3.现在,人们拿着Mate 60的感觉就像当年拿着iPhone。 4.“华为是我们自己的品牌,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 多年来,苹果一直主导着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制造出可以与iPhone的性能相媲美,或者被富有的、国际化购物者视为身份象征的手机。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Phone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吸引力了。以往,每年的年初通常是中国消费者购买新手机的旺季。然而,根据智能手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数据,今年前六周,iPhone销量同比下降了24%。 相比之下,苹果在中国的长期竞争对手华为的手机销量飙升了64%。 iPhone今年前六周中国销量大跌24% 对苹果来说,这是一个困难时期。分析师称,苹果今年2月发布的最新头显要想获得主流市场的青睐,还需要数年时间。本月,苹果还遭遇了两大监管打击:欧盟因苹果在流媒体音乐市场的反竞争行为对其罚款近20亿美元,美国政府则起诉苹果违反了反垄断法。 十年来,中国一直是iPhone仅次于美国的最重要市场,约占苹果销售额的20%。现在,苹果对中国手机市场的主导可能会被一系列因素削弱:消费者支出放缓、华为的卷土重来。 “苹果在中国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市场研究公司TechInsights的高级总监隋倩(Linda Sui)表示,“这不仅仅是消费者的问题,还关乎大局。” iPhone 15成滑铁卢? 苹果最新手机iPhone 15在去年9月上市。这是第一款采用钛金属框架的iPhone手机,并配有一个可以设置拍照或打开手电筒的操作按钮。 “五年前,苹果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还十分强大。人们会带着帐篷在苹果专卖店外等待一整夜,迎接新一代手机的上市,”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驻上海分析师钟晓磊(Lucas Zhong)表示,“(但是),iPhone 15的上市远没有那么受欢迎。” iPhone 15没有前几代受欢迎 六个月后,苹果在上海等城市张贴了广告牌,提醒人们他们仍然可以在附近买到iPhone 15。苹果在与华尔街分析师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去年最后三个月,类似的促销活动帮助iPhone占据了中国六款最畅销智能手机中的四款。 但是,当22岁的杰森·李(Jason Li)需要更换iPhone 13 Pro Max时,醒目的广告并没有说服他前往上海购物区中心南京东路的苹果专卖店。 相反,他去了街对面的华为旗舰店,想在那里买一部Mate 60 Pro。“我不想再用iOS了,”他说,他指的是iPhone的操作系统,“有点喜新厌旧。” 华为卷土重来 Mate 60 Pro在中国引发轰动,它对华为销售的提振一直延续到今年的前六周。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六周,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从一年前的9%上升到17%,位居第二。 “现在,人们拿着Mate 60系列手机的感觉,就像多年前被人在街上看到拿着iPhone一样。”中国香港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高级分析师林科宇(Ivan Lam)表示。他指出,35岁以上人群的这一感觉尤其明显,这个年龄段的人购买的智能手机最多。 华为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目前呈现出群雄争霸的局面。vivo、OPPO以及小米与苹果、华为争夺第一宝座。 苹果从2009年开始在中国销售iPhone,其市场份额上一次输给华为还是在2019年。当时,特朗普政府限制美国科技公司与华为做生意,无意中延续了苹果的生机。安卓系统开发商谷歌和几家半导体公司都切断了对华为的支持。 随着华为陷入困境,苹果开始反弹。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2年,苹果在中国销售的手机份额从2019年的9%上升到22%。苹果财报显示,在截至2022年9月的财年里,大中华区收入达到创纪录的740亿美元。 但是,美国的限制也迫使华为开发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造就了后来的Mate 60 Pro。鸿蒙一直是华为的一个卖点,吸引着中国消费者。中国许多大型科技公司都专门为鸿蒙开发了应用,推动了鸿蒙的发展。 相比之下,华为的创新让苹果的最新机型显得有些平庸。现在,许多消费者中国不愿在“挤牙膏”的产品上花钱。韦德布什证券的苹果分析师丹尼尔·艾夫斯(Daniel Ives)表示,在中国2.15亿部iPhone中,约有1.25亿用户在过去三年里没有升级到新的设备。 库克访华 苹果已经对中国的挑战做出了回应。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上周访华,并拜访了苹果的供应商。他还出席了上海静安寺附近一家苹果专卖店的盛大开业仪式,这是该公司在上海的第八家店,也是中国的第57家店。苹果还表示,正在扩大其在上海的研发实验室。 支持国货 但是,美国对待华为的方式让苹果的努力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些购物者选择支持国货。 迟苗秒(Chi Miaomiao,音译)今年38岁,他在上海南京东路苹果专卖店的天才吧等待修理老旧的iPhone 12时表示,他最近买了华为的Mate 60 Pro作为自己的第二部手机。2018年,应美国的要求,加拿大当局逮捕了华为CFO孟晚舟。随后,孟晚舟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支持。 “华为是我们自己的品牌,我认为我们中国人应该因为这一事件团结起来。”这位迟先生表示。 23岁的李斌(Li Bin,音译)和两个朋友在苹果销售大厅的楼上讨论最新款iPhone。他说,华为和苹果在质量上几乎不相上下,但他认为iPhone稍好一些,但也更贵。 “等我将来有钱了,我可能会换一部iPhone。”李斌表示。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极越汽车CEO:2024谁没落地“智驾全国都能开”谁就掉队
快科技3月25日消息,极越汽车CEO夏一平表示,2024年谁还没落地“智驾全国都能开”,谁就会掉队,同时其称,今年极越就要实现百度地图能到的地方都能开。 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当前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其坚持采用纯视觉方案,而非不少国内厂商使用的带有激光雷达的“融合感知”。 而极越汽车则和特斯拉相同,坚定走纯视觉路线,日前,极越获颁中国光谷首张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可在指定区域开展有条件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 据悉,极越01已经实现国内首个纯视觉OCC占用网络“上车”,基于“纯视觉”的高阶智驾点到点领航辅助PPA即将“全国都能开”。 OCC占用网络“上车”最具变革意义的是感知识别能力的提升,能够对障碍物进行3D精细刻画,模型精度可达厘米级,比肩甚至超越激光雷达。 同时,OCC占用网络对于运动障碍物的速度识别精度能达到0.1米/秒误差范围,大幅提升了对于栅栏、护栏、水马和施工隔离栏等有一定长度的通用障碍物边界的识别能力,有效进行避让、刹停等,留出更多安全行车距离。 随着OCC占用网络技术陆续OTA上车,极越现已形成了“BEV+OCC+Transformer”的高阶智驾完整体系,大幅提升纯视觉智驾应对异形障碍物识别和场景泛化能力,让汽车机器人真正获得感知“脑直觉”,进一步提升驾乘体验。 极越点到点领航辅助PPA已覆盖全国超40万公里道路,全国90%的高速高架都可使用高速PPA,城市PPA也是国内率先凭借纯视觉能力跑通上海、北京、深圳、杭州4个城市的主要城市道路。
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未来数年在华有大量投资计划
IT之家 3 月 25 日消息,据澎湃新闻报道,在今日召开的 2024 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持续发展的机遇与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大国,今天中国不仅仅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也是拥有行业领先企业和成熟新能源供应链的新中心。 康林松称,奔驰正在采取“必要的步骤”推动电动化,转型的节奏取决于客户和市场。展望 2030 年,梅赛德斯-奔驰致力于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可以提供纯电、混合动力车型,奔驰的生产基地正在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做好拥抱纯电时代的准备。“作为中国紧密的合作伙伴和朋友,梅赛德斯-奔驰决心在中国发展并与中国共同发展、共享未来,我们在接下来几年有大量的投资计划,我们也会继续增加我们在研发以及生产,以及和我们合作的伙伴们共同来推进我们在中国的业务。” 具体来看,近期奔驰在华与宝马合作成立了超级充电合资公司,拟于 2026 年底前共同建设至少 1000 座超级充电站及约 7000 个超级充电桩;同时,该公司在去年首批获得北京市有条件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许可。 据IT之家此前报道,梅赛德斯-奔驰与宝马合资成立的公司于 3 月 4 日正式落户北京朝阳,公司名为北京逸安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公司销售执行副总裁毕立思(Oliver Britz)曾在年初透露,2024 年将带来超过 15 款覆盖多种驱动方式、多个产品矩阵的全新和新一代产品,带来“强劲的产品攻势”和“不可复制的客户体验”。
舜宇光学艰难渡劫,王文鉴跌出胡润富豪榜
文|肖洒 编|深海 “果链”上的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舜宇光学”),继续承受周期的压力。 近日,港股上市的舜宇光学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316.81亿元,同比下降约4.6%;公司股东应占年内溢利约10.99亿元,同比下降约54.3%。雷达财经注意到,此前在2022年,舜宇光学利润也出现腰斩。 作为依赖消费电子的舜宇光学,公司的业绩表现严重依赖于手机的周期性表现。公告中舜宇光学坦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行业竞争激烈以及智能手机摄像头持续呈现降规降配趋势,导致集团手机镜头及手机摄像模组的收入皆下降。 舜宇光学以“果链”企业的身份为人熟知,创始人王文鉴早期贷款6万元,创立了公司前身余姚第二光学仪器厂,随后在智能手机时代获得了业绩爆发式成长的机会。 最春风得意时,舜宇光学一度是10年涨200倍的绝对牛股,市值接近3000亿港元。但在业绩连续下滑之后,如今公司市值剩下约479.3亿港元。王文鉴也从2021年之后,消失在了胡润百富榜上。 智能手机的热度衰退无可避免,彼时蜜糖,今日砒霜。目前,舜宇光学大力布局车载摄像头领域,但这一新增长点能否重振业绩,仍需要更多时间观察。 利润持续腰斩 3月22日,舜宇光学开盘大跌,盘中一度跌近12%至41.35港元,股价创2017年2月6日以来新低。最终报收于43.7元,跌幅6.72%。此前一日,公司跌幅为13.16%。 该公司3月20日公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收入316.8亿元,同比跌4.6%,且低于市场预期的323.1亿元;公司股东应占年内溢利约10.99亿元,同比下降约54.3%。 按收入结构划分,舜宇光学的业务包含了光学零件、光电产品、光学仪器三大板块,应用领域包括手机、汽车、安防、AR/VR等。 其中,以手机摄像模组为主的光电产品,2022年营收占比达70.27%,2023年降为68.18%,但仍为最大的收入来源。 2023年,舜宇光学的光电产品收入约216亿元,较上一年下降约7.4%。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受智能手机摄像头持续呈现降规降配趋势及行业竞争激烈的影响,手机摄像模组的平均销售价格有所下降。 不难发现,作为公司营收大头手机相关产品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成为公司整体营收缩水的“元凶”。 公告显示,2023年舜宇光学手机镜头的出货量同比下滑约1.8%至约11.71亿件。其中在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手机镜头需求大幅下降。 2023年,公司光学零件事业的收入约95.55亿元,较上一年增加约0.9%。收入略微增加,主要是因为随着汽车行业关键零部件供应紧张得到缓解,出货量增长使得车载镜头收入增长;同时,随着车载激光雷达及HUD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相关产品的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公司规模较小的光学仪器板块,在2023年的收入约5.27亿元,较上一年增加约30.5%。收入增加,主要是因为应用于国内工业及医疗领域的光学仪器市场需求增加导致。 除了整体营收下滑,舜宇光学的盈利能力也降低。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毛利约45.9亿元,同比下降约30.5%。毛利率则约14.5%,较2022年下降约5.4个百分点。 大和证券发布研报称,受累手机镜头模组(HCM)定价压力大过预期,舜宇光学去年下半年利润率逊于预期,下半年纯利则符合预期,较上半年增长52%。 大和指出,将公司今明两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3%至8%,以反映更审慎的利润率预测,目标价由70港元下调至60港元。 实际上,2022年舜宇光学的营收和净利润就出现了“双降”,其中营收同比下滑11.4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1.73%。 从大环境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给公司带来了压力。Canalys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不足12亿部,全球年出货量下降12%。 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消费继续减弱。Canalys数据显示,2023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4亿台,同比下降4%。 高盛在最新研报中称,由于基数较低,预计2024年将对舜宇而言是复苏的一年,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将有所改善,相机规格也将有所提高,尤其是高端产品。但该行仍然担心镜头和相机模组的激烈竞争,会限制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和毛利率复苏。 “落榜”富豪王文鉴 根据最新业绩公告,舜宇光学于2006年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并于2007年7月15日在港交所上市,母公司为舜旭有限公司,最终控股公司为舜基有限公司,两间公司均为于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的私人有限公司。 舜宇集团雇员海外信托,拥有舜基的全部股权。其最终控股人士为王文鉴,其亦为舜宇光学非执行董事。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舜宇光学的创始人,王文鉴1947年6月出生,浙江余姚人。据悉,王文鉴有3个弟弟,1个妹妹,小的时候家里比较穷。王文鉴的一个想法就是,念书才有出头之日,后来他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余姚中学。 王文鉴改变命运的故事,也被媒体广泛报道。据了解,1983年,时任余姚电容电器厂质检员的王文鉴,带着8名高中毕业生,前往浙江大学学习光学冷加工技术。 1984年,他们贷款6万元在4间破旧的瓦屋厂房里创建了余姚第二光学仪器厂,确立了光学冷加工方向,跻身照相机镜头生产行列。 这就是舜宇的起源。公司创立后,王文鉴经常拿着满满几袋玻璃镜片,趁星期三公司放假休息的时候赶到上海见客户,常常是周二晚上坐火车到上海,周三见完客户后当晚赶回来。 不过,让新公司赚到第一桶金的,是一家叫天津照相机公司的国营照相机企业。正是凭借给对方在75天内成功交付1000套合格镜片,舜宇在光学相机领域站稳了脚跟。 这次合作之后,舜宇又迅速与国内其他照相机大厂,如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建立了供货关系,借照相机业务为舜宇的起步打开了大门。 当然,王文鉴创业也走过“弯路”,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推出通信交换机、消防设备、工业陶瓷、节能灯等迎合市场的项目。结果是,累计损失达800多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痛定思痛之后,王文鉴决定放弃其他业务,聚焦光学主业。除了企业的发展,王文鉴为人乐道的还有其对于员工的慷慨大方。 1994年,舜宇光学从乡镇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公司时,王文鉴采取了罕见的做法,他按照工龄长短、岗位职责、贡献大小等,给1993年12月31日前在册的职工350人配了股,当时他们都能以极低的价格获得舜宇光学的股权。 换句话说,王文鉴将股份分配的范围拓展到了高级管理层以外。这些股份后来组建了约有400名持股人的舜基信托,舜基通过100%持股舜旭公司,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舜宇光学35.47%股份。 在上市三年后,2010年舜宇又拿出用1亿股票、占当时已发行股份的10%重奖公司优秀员工。“钱聚人散,钱散人聚,”王文鉴在后来出版的一本关于公司历史的书中写道。 而通过涉足手机摄像模组、手机镜头等产品的生产,在智能手机时代,舜宇光学获得了业绩爆发式成长的机会。在二级市场上,该公司曾创造股价10年涨200倍的奇迹,市值巅峰时接近3000亿港元。 最风光时,王文鉴连续两年登上了胡润百富榜,并以75亿元的财富位列《2021胡润百富榜》第973位,被称为浙江余姚首富。 但随着智能手机行业进入饱和状态,舜宇光学也迎来了业绩阵痛期,公司市值一再缩水,过去两年王文鉴也消失在了胡润百富榜中。 押注汽车业务 2021年,舜宇光学成功打入果链,为iPhone 13提供前置摄像头。但智能手机已过高峰期,从2022年开始,消费电子供应链企业普遍出现业绩下滑,舜宇光学也在当年净利润“腰斩”。 为突破瓶颈,舜宇光学很早便着手开拓新的业绩增长领域,公司早在2004年进入车载镜头领域,2015年布局VR、AR光学领域,近年还涉足机器人视觉相关业务。 最新业绩报告显示,舜宇光学的车载产品包括车载镜头、车载激光雷达光学部件、车载模组等。 过去一年,汽车生产开始向常态化修复,其中车载摄像头仍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关键配置,尤其是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车载摄像头增长迅速。2023年,舜宇光学车载镜头的出货量较上一年增长约15.1%至约9081.2万件,全球市占率仍居首位。 在车载光学新兴领域方面,舜宇光学持续在激光雷达、抬头显示及智能车灯领域中挖掘市场机遇,寻求技术层面的差异化突破。比如在激光雷达方面,公司研发了高精度贴片式多边棱镜、多边棱镜扫描模组以及多款应用不同技术原理的收发模组。 但相对智能手机业务而言,目前公司的汽车、VR、AR相关产品营收仍然偏低。 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手机相关产品收入达到约209亿元,汽车相关产品约为52.8亿元,VR、AR相关产品约为18.7亿元,其他例如数码相机、光学仪器领域的收入均在10亿元规模以下。 在一些机构看来,至少在现阶段,汽车等新业务还无法扛起公司营收大旗。 3月22日,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称,在3月21日股价下跌13%之后,似乎大部分已反映令人失望的业绩指引。公司管理层对今年手机摄像模组、手机镜头和车载镜头的出货量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5%和10%,全部差过预期,该行预期分别为增长6%、6%和15%。 因此,花旗维持舜宇光学“买入”评级,将2024和2025财年净利润分别下调20%和27%,目标价由79港元下调至63.5港元。
小米汽车意向金5000元,销售:对标极氪、智界、Model3等四款车型
财联社3月25日讯(记者 唐植潇 高梦阳),日前,小米汽车SU7在全国29个城市的60家门店开启静态展示。 今日,新消费日报记者走访了深圳、北京、重庆多家门店。在位于深业上城的小米之家门店,门店销售告诉记者,目前还未开启预定,需要等到28日才行。但他观察到目前深圳宝安机场交付中心已经有少量小米汽车SU7到货,不排除在28日当天会有首批提车顾客的可能性。 至于外界最关心的小米汽车SU7价格,新消费日报记者注意到,小米门店的汽车销售都不愿意透露具体价格。 小米汽车对标车型的售价范围(注:其中极氪001 2024款顶配售价为34万元左右,76.9万元为FR版) “但我可以跟你聊聊我们要对标的车型。”重庆九龙坡万象城小米之家门店的汽车销售告诉记者,小米SU7主要对标车型有:极氪001、007,华为智界,以及特斯拉model3。 “目前排队试驾的客户比较多”,当记者询问何时可以试驾时,该名销售透露,全店有8名销售,光他自己接待的有试驾需求的客户已经有近1200多名。 另据,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小米汽车交付即上量,目前覆盖了29座城市,接下来的第二批交付中心城市也在筛选之中了。 首批已达交付中心 意向金5000元 位于深圳市的深业上城地区的小米之家开业时间并不长,甚至并不能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到该店,但在今日却迎来了大批客流。 有现场的小米品牌粉丝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今日出差来到深圳,特意来到门店来看小米SU7。我家中全部都是米家生态的设备,因此我比较看重车家互动这方面的体验。” 此前雷军在其个人微博上表示,3月25日线下品鉴会采取预约制,并且仅提供静态品鉴,无法进入到汽车内部观赏内部,且目前小米汽车SU7尚未开启盲定和收取订金/定金。 这家深圳的小米之家门店汽车销售也向新消费日报记者证实了这一点:“最终所有用户都需要在28日发布会之后,在小程序或者App上进行预定。从支付定金到最终排产,顾客有5天的犹豫期,期间可以退款。意向金预计是5000元左右,中心会根据订单的先后顺序交付订单。” 他也补充道,深圳市的小米汽车交付中心在宝安机场附近,目前已经有一批现货到达了,因此可能会有一批“关系比较铁”的顾客能够在4月初提走现车。“现车正式交付之前,我们还需要做一些测试,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因此交付时间可能会往后推4-5天。如果您是在北京地区的话,提车的进度会更快,因为工厂在北京,所有的交付车辆都从北京发出。” 重庆九龙坡万象城小米之家门店位于地下B1层,同时该商圈内还有一家专门的小米汽车门店在装修。对于意向金的准确数字,重庆门店的销售并不愿意告知,同时表示,一旦超过“犹豫期”,就被视为预订的定金,就无法退款了。 允许选配升级,可能还会有Pro和Pro+版 根据此前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的信息,目前小米汽车SU7提供标准版和MAX版两款配置,两款的最大区别在核心配置上面,MAX版本拥有双电机、空气悬架、激光雷达、升降尾翼、电吸门、HUD等更高阶的配置。 “我之前去过小米汽车北京工厂,在产汽车光配色就多达8种,门店里盖住的部分应该是其他的配色,多达12种”。据深圳门店销售透露,除了内饰部分可选择将科技纳米布座椅升级成NAPPA真皮坐椅之外,标准版可以选配的升级部分还包括MAX版才有的可升降式尾翼等等。 之后他也补充到,目前而言小米SU7汽车生产线仅有标准版和MAX版两条,以确保更高效地生产效率。但后续可能会根据市场的反馈,新增介于标准版和MAX版之间的两个版本,可能是Pro和Pro+版。“我在工厂里面看到了主驾门上嵌有铭牌的车型,这可能是特别限量款。” 重庆门店的销售告诉记者,可选配的选项有不少,光轮毂就有19寸、20寸、21寸三个选择。“3月28号发布会后,会有更多的惊喜”。 交付即上量,第二批交付中心正筹备中 小米汽车发布官方微博称:小米汽车将会在3月28日正式上市,并且在全国29城,59家门店同步开启预约,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 关于小米SU7的定价问题,雷军也明确表态,不会是9.9万元、不会是14.9万元、不会是19.9万元,“确实有点贵,但会贵得有理由。”此前,雷军曾表示表示小米SU7的目标就是50万元以内最好看、最好开、最智能的轿车。 在近期的答网友问视频中,他讲道:“整个汽车行业新车发布周期都比较长,从第一次发布到正式上市,长达半年。价钱,都是在产品正式发布会上公布的。小米SU7从技术发布到产品上市,只有3个月。我们计划在3月28日发布会上公布价格,这个过程算快的。” 此外,雷军在其官方微博上针对第二批开放运营的小米汽车交付中心城市整机了意见,目前整理出来的备选名单包括:江苏南通、江苏常州、山东济南、广东珠海、广西南宁、河南洛阳、浙江金华、河北保定、安徽芜湖、贵州贵阳、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福建泉州、甘肃兰州、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乌鲁木齐、宁夏银川、青海西宁、湖北仙桃以及西藏拉萨。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