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以色列总理的表态对停火谈判有何影响?专家分析→
  当地时间24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国会发表讲话。在谈到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时,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将继续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直到摧毁哈马斯的军事力量和其对加沙的行政治理能力,以及促使以色列被扣押人员获释。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国会发表讲话后,以色列国内民众是何反应?内塔尼亚胡的表态对于后续的停火谈判有何影响?来看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牛新春的解读。   内塔尼亚胡为加沙停火谈判设置了障碍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之后,以色列国内的被扣押人员的家属和以色列国内支持临时停火谈判的人感到更加失望了。根据内塔尼亚胡演讲的内容,近期之内要达成临时停火谈判的难度更大了。内塔尼亚胡在演讲中再次提出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第一要彻底消灭哈马斯,第二是要解救全部的被扣押人员。从去年10月7日一直到今天,以色列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和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以色列不可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如果彻底消灭哈马斯,扣押在哈马斯手里边的被扣押人员就不能解救出来。并且以色列如果要坚持这样做,跟现在哈马斯在临时停火谈判要求的最根本条件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停火协议陷入僵局 永久和平与彻底消灭的对峙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在临时停火协议中,哈马斯要求的最终是以色列必须永久停火,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哈马斯才能够生存下来。这是哈马斯实现临时停火的最关键条件。但是以色列总理在演讲中提出,以色列必须彻底消灭哈马斯,第一是要消灭哈马斯的军事力量,第二是要消灭哈马斯在加沙的政权。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是彻底消灭哈马斯。这就让以色列永久停火变得不可能实现,同时更压缩了和哈马斯之间妥协的空间。
AI时政画报|八仙过海 向“新”而行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央视网《AI时政画报》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为切入点,阐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   货轮缓缓驶入港口,靠岸停泊;忙碌的码头鲜见工人身影,智能远控自动化桥吊精准卸货、装车;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按设定线路穿梭往来于码头和堆场……   2024年5月22日,在山东日照港,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了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场景,对日照港在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给予肯定。   次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门问策。当发言的学者谈到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防止“内卷式”同质化竞争时,总书记提出一个深刻问题:“新质生产力是否就等于新兴产业?”他进一步指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光盯着‘新三样’,不能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一定要因地制宜,各有千秋。”   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   △ 2024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   “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总书记一语道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间“守”与“创”的辩证关系。   传统产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   新质生产力的兴起引发了传统制造业的深刻变革,如何让更多传统产业成为未来经济的“增长极”和创新创造的“主力军”?   202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针对我国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意见》明确了行动目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动智能制造。   ——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   ——推进产业融合互促,加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向“新”而行,传统产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马兰矿地下200米深的矿井巷道内,智能巡检机器人沿轨道匀速前进。通过它360度全方位旋转的“眼睛”,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测巷道内各类设备与环境。此外,采煤、掘进、运输、供电、排水等多种传统人工作业环节,也已逐步由智能技术替代。数据显示,目前山西已建成118座智能化煤矿,全省一半以上的煤炭实现智能化开采,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超八成。   △ 图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吨位桥面吊机。   在江苏,长达1208米的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全桥贯通。建设单位在大桥建设过程中投用了QMD-2000型全球最大吨位桥面吊机,研发了抗拉强度高达2100兆帕的斜拉索,打造出国内首条钢桁梁全过程智能生产线……依托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常泰长江大桥建设还实现了对施工全过程的“可知、可测、可控”。   在纺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也正悄然重塑传统生态。浙江绍兴柯桥区拥有全国三分之一印染产能。当地现代化的5G工厂,利用“织造印染产业大脑”中的“数字孪生工厂”模块重塑生产流程,通过智能化设备降低能耗成本。数据显示,目前柯桥区拥有纺织类高新技术企业255家、创新专业服务机构46家,产业高端设备普及率在60%以上。今年1—4月,绍兴市实现纺织研发投入23.9亿元,同比增长35.1%。当地纺织印染这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低污染、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转型。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决定》强调,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传统产业发新芽,培育新兴产业长成林,推动未来产业快生根,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刘禛   技  术丨毛永丰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李珊珊 王卓婕 李英卓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奥运会赛事直播技术创新发展报告》在巴黎发布
  当地时间7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奥运会赛事直播技术创新发展报告》中文、英文、法文等多语种版本在巴黎发布。中宣部副部长、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与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在巴黎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总台前方演播室共同见证报告发布。   由总台研究院编写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奥运会赛事直播技术创新发展报告》中文版全文2.4万字,共7个章节,详细阐述了总台在超高清技术、5G、人工智能、特种设备、云技术、虚拟技术以及音频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了总台以技术实践重塑奥运叙事,展望了未来媒体技术与体育赛事融合的无限可能。   慎海雄和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一行先后前往巴黎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总台工作区和体育频道演播室,看望慰问总台巴黎奥运会前方报道和为国际奥委会OBS提供转播服务的工作人员,并交流开幕式转播报道准备情况。   慎海雄表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本次发布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奥运会赛事直播技术创新发展报告》是总台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的阶段性成果。慎海雄说,奥运会公用信号制作是检验广播电视媒体制播能力和体育赛事报道水平的全球最高标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保持长期友好合作,自主研发的各项技术和设备为完美呈现各类赛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了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及国际媒体同行的高度评价。期待双方继续以奥林匹克为纽带,拓展各领域合作,在未来奥运赛事转播中加强媒体前沿技术研发和成果运用,为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贡献力量。   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赞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历届奥运会转播报道中的出色表现,表示期待通过总台的转播报道呈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他说,奥林匹克文化与赛事传播离不开媒体的大力推动。作为世界领先的体育赛事制播机构和全球最具有前瞻性和能力最强的转播商之一,总台始终站在技术创新的前列,多次向世界输出技术标准,为提高国际体育赛事制播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此次巴黎奥运会总台又历史性地参与到夏季奥运会8K信号制作的工作中,相信将为全球奥运赛事制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愿与总台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技术创新、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携手共进,推动奥林匹克事业发展。   随后,慎海雄等与总台前方转播报道团队代表作交流,希望大家在开幕式报道中密切协同、稳当处置,确保直播行云流水,精彩呈现塞纳河上的激情与浪漫,实现奥运报道的开门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姜文波、齐竹泉出席。总台总编室主任梁建增、体育青少节目中心主任许强、总经理室常务副召集人任学安、欧洲总站筹备组常务召集人姜秋镝、北京总站党委书记王小节、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副主任马政、技术局副局长智卫、国际交流局副局长花凯,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首席技术官索蒂里斯·萨拉穆里斯、首席财务官斯特凡诺斯·库雷拉斯、转播服务总监拉奎尔·罗萨多斯以及总台巴黎奥运会前方转播报道团队代表等参加活动。   (摄影:孙楠 周寅)
总台埃菲尔铁塔外景演播室启用
  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当地时间7月24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埃菲尔铁塔演播室正式启用。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现场检查各项准备工作。   作为中标巴黎奥运会转播项目最多的国际主流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除了在新闻中心搭建演播室外,还在巴黎地标建筑埃菲尔铁塔的正C位搭建了演播室。慎海雄一行先后来到视频、音频制作区和外景演播室,听取赛事制作、技术应用及演播室功能等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巴黎地标埃菲尔铁塔为背景的外景演播室已完成技术测试,将于7月25日带来首场直播报道。   慎海雄指出,总台埃菲尔铁塔外景演播室是世界领先的前方制播中心,不仅是总台巴黎奥运会报道的前沿阵地,也是展示中国媒体科技实力和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总台前方转播报道团队要以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发挥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主力军作用,展现“总台在现场”的独特优势和“5G+4K/8K+AI”的技术创新成果,坚持更高目标、更高要求、更高标准,精益求精、万无一失,树立世界体育传播新的标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巴黎奥运会埃菲尔铁塔外景演播室以知名地标建筑埃菲尔铁塔为背景,立足第一现场,即时传递赛事信息。通过实景场地与虚拟技术相结合,创造出身临其境的环境,为受众带来高质量、高水平的奥运报道和视听体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姜文波、彭健明、齐竹泉出席。总台总编室主任梁建增,体育青少节目中心主任许强,总经理室常务副召集人任学安,中广影视卫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瑞刚,欧洲总站筹备组常务召集人姜秋镝,北京总站党委书记王小节,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副主任马政,技术局副局长智卫,国际交流局副局长花凯,以及巴黎奥运会前方转播报道团队代表等参加活动。
青春 在非遗技艺“打铁花”中灿烂
7月23日晚,铁花飞舞,铁花匠人在打铁花。 “风火轮”造型铁花。   7月23日晚,在西安植物园内,“打铁花”秀让人们邂逅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极致浪漫。让1600℃的铁水幻化成漫天的星光,这是两位“00后”和两位“90后”的杰作。传承非遗技艺,希望更多人看到“中国式浪漫”,是他们的心愿。   铁水“开花” 将夜空装扮得灿若星河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学会了如何制造火、利用火……”7月23日20时20分,背景音乐响起,在西安植物园内,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水景园上方搭建的4米多高的棚子上,远眺有四位头戴草帽、赤裸上身的铁花匠人站在上方,旁边有两个支起的炉子,火光可见。   “一打天降百福,铁花献瑞。”只见一位铁花匠人用专用勺子把1600℃的铁水舀起,向上抛出,另外一位抬起手中的打板用力一击,此时,铁花飞舞,就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把夜空装扮得灿若星河。   “二打,政通人和,神州同乐。”紧接着,另外一对匠人也跟着拍打,铁水腾空一瞬间化作满天星。   “三打,五谷丰登,百业兴旺……”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至,惊险与美妙并存,承载着千百年文化的传承与浪漫。   站在40米以外围栏外观看的人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录视频。   高潮部分,出现了“风火轮”造型,万千星光在天空中散落,引来阵阵叫好声、掌声。   “太震撼了!”甘肃大三学生小李对记者说,他来西安旅游,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此处有“打铁花”秀,所以专程来看看,古人很有智慧,现代年轻人又把非遗技艺传承了下来,真了不起。“我们第一次看‘打铁花’,场面很壮观!”家住附近的燕女士笑道,她和两位好姐妹在“桑拿天”里专程来观看,真是不虚此行。   西安植物园科普宣教中心主任张宇军说,“打铁花”秀是他们近期推出的“植物园奇妙夜”科普展之中的一项活动,每天20:20和21:30各一场,希望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通过这种形式传承非遗技艺。   用1600℃铁水打出漫天“烟花”   这场“铁花”带来的视觉盛宴,是来自广西玉林的两位“00后”小伙与两位“90后”伙伴的杰作。   那么,铁花是如何打出来的?“00后”铁花匠人梁坤锋向记者介绍了大致过程。首先,“打铁花”前要准备一些材料,比如铁、炉子、勺子、炭、风箱、方便夹取勺子的火钳、打铁水的木板等。然后,把炉子烧旺,再把生铁置入专门的器具,放到炉中熔化成铁水。最后,等铁水温度达到1600℃左右时,两人配合,一人把炽热的铁水抛在空中,另外一人用板子对准铁水奋力打向空中,从而形成耀眼的铁花。   铁花造型“风火轮”则是他们团队创新的。“‘风火轮’之所以能够如此绚烂夺目,除了我们对铁水温度和力度的精准控制外,抛光棉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梁坤锋说,在打造“风火轮”盛宴的过程中,他们会利用抛光棉来增强铁水飞溅的效果。当高温的铁水被抛洒到空中时,就迅速将一块浸有少量水的抛光棉置于铁水下方或附近。由于抛光棉的质地轻盈且吸水性强,当它与高温铁水接触时,会瞬间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与飞溅的铁水颗粒相互作用,形成了更加密集且多变的火花效果,从而构成了观众们眼前那令人震撼的“风火轮”。   梁坤锋的“90后”师傅赵艺还分享了“打铁花”的一个窍门,“打白不打红”,即铁水的温度没有达标时呈红色,这时铁水比较稠,如果打上天空,不会均匀地散开,掉下来是很危险的。如果铁水呈白色,说明此时铁水已处在充分熔融的状态,是打花的最佳时机。   1600℃高温 是铁花匠人最难过的关卡   “来自1600℃的‘中国式浪漫’,火树银花不夜天,万点星辰落人间。”这是梁坤锋朋友圈里分享的一段话。   “初中毕业后,我一直从事灯光行业工作,后来认识了‘打铁花’的赵艺,觉得这门手艺很酷,我就给家里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家里人也很支持我。”梁坤锋说,学的时候,他每天都会进行四五个小时以上的训练。最开始先练习打水,因为水跟铁水形态比较像,他们从最初的几米高,慢慢练习打到十几米高。等有了力度后,还得练习准度。刚舀出来的铁水温度非常高,在击打时需要格外谨慎,若击打位置不准,很容易造成烫伤。从最初的练习打水到最后真正的“打铁花”,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和艰辛,每天训练完,胳膊疼是常态,有时候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   1600℃的高温,是铁花匠人最难过的关卡。梁坤锋回忆道,初学时,对他来说,最困难的一件事是当炉子烧到最高温时,他用工具把炭捅下去、压实。记者现场采访时距离炉子有几米远,大暑期间闷热的天气已让记者大汗淋漓,可想而知他们靠近炉子时需要有多大的忍耐力。   “刚开始用铁水练习时,很容易被烫伤,抛出来的铁水,有一些小的没打到掉在地下,弹到我的脚上,或者是打出去的铁水,掉下来的时候刚好从裤腰掉进裤子里,那种疼痛难以言喻。那会儿,我的脚都被烫花了,出现一个个小黑点。之后就会好一些了,只是偶尔会被烫伤。”梁坤锋回忆起那段日子,眼神中透着坚韧,“打铁花”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在表演时,他们都光着膀子,如果穿上衣,万一有星点落下会灼烧衣服,从而烧伤皮肤。   “其实,如果学会了这门手艺,就会感觉很酷,给很多人带来惊喜!而且,也能靠手艺养活自己。”梁坤锋笑道,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打铁花”这一传统技艺。   把“打铁花”当成勇敢而浪漫的绝活   “最初学这门手艺,真的是突发好奇心!”“00后”陈正发回忆称,2023年5月,他在广西玉林老家观看了赵艺等人表演的“打铁花”,觉得非常神奇,就想去学习这门手艺。随后,添加了赵艺的微信,联系沟通,最后拉着他的堂哥陈正忠一起学艺。   在学的过程中,主要有两大挑战,除了身体与1600℃的炉火接触的炽热之外,打磨制作工具也是一大挑战,比如用手磨制作盛铁水的勺子,得好几个小时。而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慢慢适应”。   陈正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遭遇烫伤的经历。那时,他刚和师傅学习,对铁水的温度和飞溅出的轨迹掌握得不够熟练。练习的时候出现了失误,没有控制好手中的勺子,导致大量的铁水飞溅,瞬间将他的胳膊烫得通红。面对挑战,他们没有选择放弃,经常默默地练习着每一个动作和细节,直到烂熟于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同时,兄弟俩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每一次抛洒、每一次击打、每一次在台上的挥汗如雨,都是为了向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的演出。   后来,他觉得,“打铁花”不仅仅是非遗,也是一项勇敢而浪漫的绝活儿,铁花绽放的火光也寓意着兴旺发达,所以自己会一直坚持传承下去。   “打铁还需自身硬”,他们练就了一身硬本领。而这身本领都是师傅赵艺传授的。谈及赵艺,三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崇拜。师傅会提前准备好所有的“打铁花”的材料,烧铁水时放多少量、要烧多久,都非常熟练。   今年33岁的赵艺回忆道,那一年是2008年,“打铁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也就是那一年,他追寻“打铁花”技艺,在河南拜师学习,“当时的理由很简单,就觉得年轻人多掌握一项技能是好事。”   中途有过中断,因为市场需求量小,后来一直做灯光行业。这几年,随着文旅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增大,非遗技艺被重视,他又干起了“打铁花”老本行。   在他看来,“打铁花”的魅力,不仅在于那瞬间的花火,更在于它背后代代相传的文化内涵。他和徒弟们带着这份热爱,去了福建、贵州、陕西等地。今年以来,大约表演了100天。   “00后”打铁花 非遗技艺代代有传承   “‘00后’当铁花匠人传承非遗技艺,勇气可嘉,非常庆幸有年轻人将我们古老的非遗技艺传承,并融入现代技术,变古代技术为节庆文化,发展了古老手艺,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与元素!”西安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说,陕西米脂、富平等地也有“打铁花”的技艺。“打铁花”源于古代金火匠和补锅匠在熔化铁水的过程中发现的一门用于庆典的古老的技艺。年轻一代,学习并传承它,不仅仅需要力量,还需要勇气。如今,结合文旅、庆典,有了一定的市场、经济效益,这门技艺又焕发了新生机。   “‘00后’‘打铁花’传承非遗,这是好事情,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吕国岭是一位融书法、剪纸艺术为一体的左手阴阳剪纸非遗传承人,他表示,目前,一些非遗技艺、老手艺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在他看来,主要原因有传承人老龄化,经济拮据;年轻人难以通过这门手艺获得稳定的收入;非遗技艺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问题,以及市场化困难等。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法律保护、政策扶持、经济支持、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多种措施,共同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文/三秦都市报记者 姬娜 实习生 罗田欣 唐攀 图/ 三秦都市报记者 代泽均
西安这些“小”景点也能让你感受美好
游客在昆明池·七夕公园观看“鹊桥相会”节目。   进入7月,‌暑期旅游市场伴随着炎热的天气一起“火”了,大唐不夜城、钟楼、西安城墙、兵马俑等热门景区游人如织,盛况空前,‌部分景区一票难求,西安成了7月份全国最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承载了十三朝古都厚重历史的西安,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众文化地标,还藏着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符号”。今天,记者带着大家避开汹涌的人潮去打卡,共享一场别具一格的暑期文旅“盛宴”。   探趣自然 对话历史   雨后的西安微风不燥,站在昆明池畔,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历史上,昆明池最初是汉武帝操练水军的地方,属于历代皇家园林,千古爱情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最早起源在这里。”每天,70多岁的市民刘进发基本都“泡”在昆明池·七夕公园,广阔的水域圆了他大半辈子的亲水梦,他也因此成了业余导游。   移步换景,邂逅夏日好风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里,红橙黄绿青蓝紫,目之所及,色彩斑斓的花花草草散发出阵阵清香。徒步、骑行、露营,到访的游客以各种方式亲近自然,用最松弛的状态迎接美好。   西安世博园更是油画般的花园,一步一景,置身其中,夏日的一阵微风拂过,所有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漫步在林荫路上,犹如进入天然氧吧,斑驳的光影肆意洒落,美轮美奂。远远望去,长安塔下碧波荡漾。“不仅可以看到萌宠小动物,还能欣赏荷花,在博物馆了解很多历史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不拥挤,特舒心。”来此游玩的市民齐先生说。   旺盛的出游折射了热情好客、开放包容的西安,除了传统的风景名胜以外,大量具有历史风韵、网红元素的景区也成为游客们热衷的打卡点,他们一边在城墙内外触摸历史的底蕴,一边到“小众不小”的景点拥抱独有的宁静与安逸。   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兴庆宫公园、雁鸣湖湿地公园、环城公园、木塔寺公园、泾渭分明观景台、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每到一处,都有人们探趣自然、对话历史的身影。   沉浸式感受古都魅力   西安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家住西安市古迹岭社区的居民郭怀亮引以为豪。“我每天都在附近的环城公园锻炼,路过东门时,天天都能看到一辆辆旅游大巴车载着游客,尤其是学生放暑假以后,从东门登城墙游览的游客一波接一波。”今年73岁的郭怀亮说,尽管自己可以免费上城墙,但是看到大量的游客,他和身边的玩伴们主动“让景于客”,选择到家门口的环城公园、罔极寺、兴庆宫公园等锻炼、娱乐。   和郭怀亮一样,家住西安市莲湖区大兴西路的市民邓月丽喜欢到距家2公里左右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游玩。“视野开阔,四季有花,人少景美,这种浪漫的体验太难得。”由于交通比较方便,幽默的邓月丽将其称为自家的后花园。除了打卡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邓月丽还经常乘公交车前往唐城墙遗址公园游玩。“去这些地方,身临其境,抚今追昔,走走看看,沉浸式感受我们十三朝古都的魅力所在。”   游玩中获取历史知识   到西安旅游,精美的建筑、雕塑、壁画,搭配上诗词歌赋,足以使游客感受盛唐文化的魅力。来自湖北的游客顾杰专程陪同父母和孩子自驾游西安。7月23日,他们到大兴善寺、湘子庙、书院门、卧龙寺转了一圈,感觉收获不小。“到大兴善寺看到了清朝皇帝的御书,还有很多名人碑刻;到湘子庙才知道‘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里竟然有如此经典的故事。与那些热门景点相比,我们所到之处没有想象中那么拥挤,是理想中的漫游西安之旅。”顾杰说,随后的几天里,还计划到汉城湖、莲湖公园等景点,陪孩子在游玩中获取历史知识。   到西安的游客,大多都知道洒金桥,因为这里遍地美食触动了无数游客的味蕾,到此一游的游客都有排队等候的经历。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距离洒金桥地铁站仅仅两三百米,有一座神秘的皇家寺院——西五台云居寺,由于深处小巷里,一般很少引人注意。“上一次跟团旅游,来洒金桥才知道这座寺庙,这次和朋友自由行专程来这里,看到第一座建筑的殿门前两侧有三块文保碑,才知道这座寺院厚重的历史。整个寺院呈长方形,殿宇楼台,灰砖金瓦,比较幽静,真是不虚此行。”来自山西的游客齐沐辉说。   三秦都市报记者 张维
“火把原乡”布拖县欢庆彝族火把节
  7月24日,一队彝族妇女参加朵洛荷表演。   7月21日到24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歌舞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位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7月24日,一队彝族少女参加朵洛荷表演及传统选美。   7月21日到24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歌舞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位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7月23日,几位彝族女孩准备参加服饰表演。   7月21日到24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歌舞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位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7月22日,在布拖县火把广场,人们围着火堆跳起达体舞(无人机照片)。   7月21日到24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歌舞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位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7月22日,在布拖县火把广场,人们围着火堆跳起达体舞(无人机照片)。   7月21日到24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歌舞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位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7月22日,在布拖县火把广场举行的传统火把节开幕式上,表演队伍展演朵洛荷(无人机照片)。   7月21日到24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歌舞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位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7月22日,在布拖县火把广场举行的传统火把节开幕式上,彝族儿童表演舞蹈。   7月21日到24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歌舞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位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7月22日,在布拖县火把广场,彝族群众点燃火把。   7月21日到24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歌舞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位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7月22日,在传统火把节银饰、服饰展演活动中,当地群众身着彝族传统服饰走在布拖县城大街上(无人机照片)。   7月21日到24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歌舞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位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7月22日,在传统火把节银饰、服饰展演活动中,当地群众身着彝族传统服饰走在布拖县城大街上。   7月21日到24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歌舞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位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7月22日,在布拖县火把广场举行的传统火把节开幕式上,一位非遗传承人在展演彝族口弦。   7月21日到24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歌舞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位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琼式魅力“圈粉”境外游客
  日前,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许多外籍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特约记者 陈文武 摄   大批俄罗斯游客前往三亚、海南迎近年来规模最大入境旅游团、13个国家近300名华裔青少年开启海口研学之旅……纵观近期海南入境情况,免签红利、航线便利、琼式魅力进一步“加热”暑期入境游,越来越多外国人到海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入境海南旅游有多热?可以从数据中窥见一二:根据省旅文厅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海南共接待入境游客49.58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1.6%。   免签政策赋能,入境海南更“丝滑”   便利的免签政策,是吸引众多境外游客旅客入境海南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年2月9日起,国家移民管理局扩大部分国家人员免签入境海南事由,允许59国人员可免签入境海南进行旅游、商贸、访问、探亲、医疗、会展、体育竞技等事宜,停留时间长达30天。   59国人员免签入境海南成效如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免签入境海南人员达14.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2.3倍,59国人员免签入境海南政策效应逐步扩大释放。   7月13日至15日,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8个国家和11个地区的1000多名游客齐聚三亚。这是意大利保险公司忠利集团组织的奖励旅游入境团,也是近年来海南迎来的规模最大的入境旅游团。得益于59国人员免签入境海南政策,该旅行团入境期间已经在海南产生超过500万元的消费。   忠利集团相关负责人史蒂夫·富勒(Steve·Fuller)介绍,“选择海南作为此次奖励旅游的目的地,是因为海南有美丽的环境和良好的硬件条件,还有59国人员免签入境海南政策等便利条件,到海南旅游既便利又舒心。”   作为此次入境团的接待方,中国旅游集团海南区域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助力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开发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和特色线路。   下了飞机,即可用境外银行卡支付出租车费用;进入景区,标识牌上的多语种介绍十分醒目;免税购物足不出店,便可快速完成跨境消费……如今,一系列便利的设施和便捷的服务,让境外游客来“酷酷的海南”旅游更加“丝滑”。   持续“圈粉”,俄罗斯游客成“主力军”   进入暑期,海南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加速“圈粉”境外游客。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注意到,对境外游客来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椰风海韵自然之美外,海南还有很多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吸引物,其中海洋文化、雨林文化等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7月23日,来自加拿大、德国、阿联酋等13个国家近300名华裔青少年相聚海口,进行为期10天的文化体验夏季研学活动。   “品美食、赏非遗、看琼剧……原来你是这样的海南!”7月23日晚,来自德国的张铭妮在夜游海口后直呼,“海口真好玩!”   如今,在海南的沙滩、景区、酒店、餐厅及商业街区,时常可以看到外国游客的身影,其中俄罗斯游客成为今年海南入境游市场的“主力军”。在三亚大东海旅游区沙滩上,许多身着比基尼的俄罗斯游客享受着日光浴,十分惬意。   “今年,南湾猴岛生态旅游区接待境外游客2万余人,实现大幅增长。”南湾猴岛生态旅游区品牌运营副总监邢福海介绍,其中,接待俄罗斯、韩国、哈萨克斯坦等旅游团占比排名靠前。   此外,东南亚地区是海南入境游的重点客源地之一。今年6月,省旅文厅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举办了一系列旅文推介活动,并在当地设立“阳光海南”旅游门店,旨在吸引更多东南亚游客来琼旅游体验。   “6月至7月,旅行社已接待约2700名从柬埔寨和新加坡入境海南的游客。”海南优团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王铁柱说,“旅行社推出了海南环岛4日、5日、8日产品,游客反馈体验很不错。”   王铁柱介绍,下一步,旅行社还计划增加高尔夫运动、医疗旅游产品等,为来琼的东南亚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行选择。   航线和文旅产品上新,满足境外游客多元需求   “这里太有趣了!”喜爱“萌宠”的俄罗斯游客伊莲娜走进陵水南湾猴岛,和萌猴们合照。这是她第二次来海南旅行,“来海南不仅仅因为阳光、沙滩、海岸线,还因为免签入境‘丝滑’,且莫斯科直飞三亚很是方便。”   穿行在南湾猴岛生态旅游区,便能发现在景区核心路段随处可见英语、俄语等外语标识牌及广播播报,方便境外游客在南湾猴岛观光游览。   猴岛公园加跨海索道的组合,增强了景区的综合吸引力,而疍家港湾游、猴岛天幕秀的产品组合,为境外游客提供丰富的行程体验。   “莫斯科直飞海口的航线下个月也要开通了,希望每一次来海南发现不同的精彩。”伊莲娜满怀期待。   记者了解到,在境外航线方面,海南在积极推动境外航线的恢复和开通,让境外游客享受便利的交通服务。截至目前,海南累计开通境外客运航线51条。下一步,海南将加大境外航线的拓展计划,到今年年底计划开通62条境外航线,为入境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空中交通。   为了支持入境旅游业发展,海南省旅文厅还出台了《海南省关于支持入境旅游奖励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或企业等最高可补贴50万元。不断丰富符合境外游客消费习惯、消费偏好的新式文旅产品供给,专门为入境游客量身定制了六大主题入境旅游产品,涵盖侨胞访亲、文化体验、医疗康养、体育旅游、国际研学、商务考察六大主题及12条旅游线路,精选了海南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人文名胜、美食、非遗等,满足境外游客的多元需求。   如今,海南成为境外游客热衷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暑期入境游将会越来越“City”,省旅文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发力入境游市场,为来琼的境外游客提供更加便利、充满琼式魅力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推动入境游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海南日报记者 丁文文)
【万千气象看江西】九江:如鱼得“水” 厚植工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九江市的“绿色”发展底色,由江豚“嬉戏打闹”的情景可见一斑。7月23日下午,“万千气象看江西”主题采访团来到江豚“欢欢”和“乐乐”的“移居地”——中国·江豚湾(湖口)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展开调研。这两头“微笑天使”于去年2月15日从鄱阳湖松门山水域迁出至此,在湖口县的精心照顾下,它们分别从原来的72斤和90斤,长到了超120斤,成为江豚湾的“团宠”。 长江江豚频频现身 供图 九江市生态环境局   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是一个集水生生物保护、科普宣教、专业人士社会实践、远程教学、学生研学、亲子游园、康养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也是目前国内第一家综合性的淡水鱼科普馆,馆内展示物种包括虱目鱼、鲟鱼、匙吻鲟、暹罗鳄、胭脂鱼等120余种。 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内的淡水鱼 摄影 汪婕   九江地处万里长江、千里京九、百里鄱阳湖的交汇点,全省152公里长江岸线、鄱阳湖三分之二水面都在九江境内,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1/5。因此,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2021年1月1日,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恢复长江母亲河生机活力为目标的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开始实施,这促使曹建忠从勤劳的捕鱼人变身为细心的护豚人。   “在保护江豚之前,我40年来都以捕鱼为生,而今从事江豚保护已有2年了,每天早晚都会开船巡逻、喂食江豚,有时看到江豚出现心里觉得特别高兴。”今年62岁的曹建忠是江豚“欢欢”和“乐乐”的专属“监护人”,他开船巡查、升降网片、投喂饵料、记录详情,细心呵护江豚日常“起居”。  江豚巡护 视频制作 林晓煊   江豚频现是九江市“治水有方”的有力见证。近年来,九江市切实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深化系统治理、流域治理、协同治理,全力筑牢长江生态环境屏障,努力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创建国家美丽河湖。除了江豚外,近十年未见踪迹的“神秘物种”舌鳎、鳤鱼也惊喜重现,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景象成为常态。   同样深知水资源重要性的,还有方大集团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九钢”)。不让一滴污水流向长江——方大九钢环保部的彭智良道出其保护长江的“秘诀”,“长江主要是‘水’,作为沿江企业首先就是处理好工业废水。为此,我们九钢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建设各类水处理设施,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超97%,废水基本实现零排放。吨钢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排放情况均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标准。”   碧蓝如洗的天空下,方大九钢3号码头上的红色塔吊精神抖擞地挥舞着臂膀,而其坐落的长江江面水波涌动、船舸争流,站在岸边,鄱阳湖畔和长江沿线的醉人绿荫尽收眼底。 方大九钢沿江岸线风光如画 供图 九大方钢   只见一江春水绿如蓝,十里钢城风景如画。身处长江之滨的方大九钢逐“绿”而行,一改钢铁企业“傻黑粗”的刻板印象,通过建设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进行污水循环利用、加强节能减排、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含绿量”与“含金量”的完美融合。   仲夏时节,行走在方大九钢沿江岸线,可见香樟、桂花、栾树、广玉兰、银杏等绿植蓬勃生长,“抗洪群像”“长江守护侠”等钢铁雕塑栩栩如生。这是方大九钢贯彻江西省委、省政府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的有益尝试。2016年来,其投入超20亿元建设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以“节能、降耗、减污、提效”为抓手,陆续完成了烧结烟气脱硫脱硝、转炉三次除尘、终端水处理等91个环保提升项目的建设,已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及江西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方大九钢游客服务中心 供图 方大九钢   生态环境好,企业创新足,城市气象新。企业发展的绿色、科技底蕴助推了其经济发展“含金量”的跃升。据悉,方大九钢2023年吨钢材盈利排名行业第二,实现销售收入288.79亿元;2012—2023年上缴税金超过110亿元,2024年4月份吨钢材盈利排名行业第一。 方大九钢厂区运货画面 供图 湖口县委网信办   九江市如鱼得“水”,联动个人、企业、政府共同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秀美画卷,以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守护一江碧水的目标指向,厚植工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文 林晓煊 汪婕)
湖北:重点产业支撑有力 重大项目拉动有力 5.9%背后的新动能
东风猛士汽车科技公司员工在智能生产线装配新能源汽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王进 摄)   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工业41个大类行业增长面为75.6%,比一季度提升2.4个百分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创历史同期新高。   两组提升的数据,如同两股力量加速汇聚,强基固本、蓄势聚能,支撑湖北绘出“稳健回升、进中提质”的经济运行图。   在物理学中,“支撑”是物体稳定的基石。同样,在经济发展的广阔舞台上,“支撑”是经济大厦稳固与繁荣的基础。   “重点产业支撑有力,重大项目拉动有力。”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继亮认为,从发展底盘来看,工业和投资构筑了湖北经济坚实的支撑体系,尤其是投资这匹“驾辕之马”发挥出了较强“马力”。   今年以来,中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先后出台一系列调控举措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胡继亮认为,湖北较好地把政策红利变成发展动力,让“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3月份起,如火如荼的“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浪潮开启,湖北推进供需精准有效对接,壮大重点产业、谋划重大项目,有力提振生产端、消费端。   在生产端,装备制造业强势崛起,上半年增加值增长11.2%,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9.7%。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机械业表现抢眼,增加值分别增长39.3%、22.9%,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达25.2%、10.9%。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新能源汽车、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分别增长1.2倍、55.2%、43.2%。   在需求端,带旺汽车“换能”、手机家电“换智”,新能源汽车限上零售额增长67.7%;智能手机、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限上零售额分别增长30.5%、10.8%。   有效投资一直是拉动湖北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上半年,湖北延续进中提质良好态势,投资功不可没。特别是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0%,拉动全部投资增速5.1个百分点。”胡继亮说。   作为稳投资压舱石的重大项目牵引有力。他分析,近3年来,湖北省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数屡创新高,这些都是体量比较大、带动性比较强、效益比较好的大项目、好项目,抓住了这些项目,也就抓住了投资的“牛鼻子”、守住了投资的“基本盘”。从新建、在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中,能清楚看到资金正流向湖北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领域;这些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如期投产,是新动能早发力的保障,也是经济发展的韧劲后劲所在,将为湖北省全年稳增长打下重要基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实习生 李芷莹)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