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关于举办“2022武汉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暨武汉国际水科技博览会”的通知
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关于举办“2022武汉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暨武汉国际水科技博览会”的通知 各市、州、神农架林区环科院(所)、监测站、宣教中心、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市州学会,会员单位及相关单位:     为加快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融合,更好地推进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工作,由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和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武汉鸿威国博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武汉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暨武汉国际水科技博览会”定于2022年9月13-15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本届博览会将进一步创新举办方式,丰富活动内容,重点关注行业当前热点话题和地方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和活动全面服务行业各界发展需求。希望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参展参观,宣传本单位先进产品和技术,寻找发展机遇,开拓市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展示内容     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城镇水务、泵阀管道、污泥处置及循环利用设备、工业废水零排放设备、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固废处理成套设备、危险固废处理、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环卫设施、环境监测仪器、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生态修复与保护、绿色低碳、民用环保产品等。     二、同期活动     博览会期间将举办“2022生态环境发展高峰论坛”,拟邀请邀请院士就长江大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碳中和目标下环境科技的挑战与产业机遇等方面做主旨报告,围绕“双碳”目标下的经济发展战略、城镇水环境与黑臭水体治理、生态河湖治理、固废、危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治理与监测、环境监测、垃圾分类回收与治理、智慧水务与水利信息化、水安全与水生态修复等议题举办多场专题分论坛,还将开展政策宣贯、规划解读、技术分享、项目信息发布、新产品推介等专题活动。
花168块买一个“监督员”
先来做一道选择题: 从现实生活来看,小巴以及目之所及的人大多属于第二、第三类人。想要找到第一类,似乎还要追溯中外历史。比如康德、鲁迅之类的人。前者的人生唯钟表时间马首是瞻,后者有一句名言:“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 商业不会缺席有利可图的场景。以提高自制力与监督人为卖点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包括了随时随地可以跟着健身教练健身的健身App,各地兴起的专供肥胖者减肥的训练营、考生专用的线下自习室。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还有许多线上自习室,每个人打开摄像头,露出脸,低头做事,接受五海四海的陌生人的监督。 小巴体验了一种新的模式,即一对一远程监督,总共花了168块钱,为期一周。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这段特别的经历。 典型一天:被监督员支配的日子 4月6日,是被监督的第一天。早上7点30分,一分不差地,微信电话铃声响了,发出了刺耳的声音。当意识到铃声之前,小巴还沉浸在梦乡,一夜无梦。这也说明,此前生物钟没有相应的适应经验。 结果很是狼狈,“监督员”林钰连续打了两次电话,说了一些“别再睡了”“怎么这么久”之类的“狠话”。 林钰,一名山东某大学外语系大四女生,00后。论文已定稿,即将毕业。因为长期居家学习,干起了线上兼职工作,做监督员累计一年余。 小巴是在14分钟后才进入计划状态,并且按她的要求,把看的书的内页(当时看的是许知远的《新闻业的怀乡病》)拍照发给了她,相当于“打卡”。以此来看,这是一个颇严肃的监督服务。 这是定的第一个监督时点。小巴计划把7点半到8点半这一个小时,作为看闲书时间。因为在朦胧的记忆里,这一习惯给人舒适、轻松的愉悦体验,有助于开启一天的生活。 作为一个工作在杭州,上班时间是10点以后(新媒体行业,上午上班时间相对宽松)的90后来说,早上7点半醒是过去不曾想象的。 4月5日,那是在正式开始监督的前一天,小巴把自己计划好的监督细则微信发给林钰。她同时拿走了电话号码,并强调说:“手机不要静音、七点半给你发消息,没有醒的话我会打电话叫醒。” 以下是这一周每天的监督要求,主要是多看点书、降低热量摄入、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以及早睡等可能是职场人的常见痛点,具体共有10条: 时 间 表 7:30 提醒早起,看书一个小时 8:30 洗漱,准备上班 11:20 吃午饭,多素少荤 13:30 少吃零食、饮料,提高工作效率 17:20 吃晚饭,不吃荤菜、少饭多素 19:30 不加餐,只喝牛奶、吃低热量水果 20:30 集中精力看书/工作/娱乐/其他杂事 22:30 洗漱 23:00 总结监督工作(20—30分钟) 24:00 提醒睡觉 由于第一天欠缺磨合。8点半时,由于没有及时回应,林钰又打了微信电话,强调“看到消息要回”。 中午吃饭时,她也要求拍照打卡。拍照打卡成了她主要的监督手段。下午1点41分,她说:“你要是想吃(零食),跟我说一下,打消你的念头。”当时想要喝杯咖啡,她说可以喝美式。最后妥协为不加糖的拿铁。可见她也不是完全严格要求,仍然有可以游说的空间。晚饭时加了一只鸭腿,在被她质疑后以“鸭腿热量低”为由获取谅解。 总结来说,监督员林钰均准时地提醒相应事项,必要时进行一些讨论,让人觉得她有机器人一般的准确度和执行力。事实上,她在各个时点设置了闹钟来提醒她完成相应的监督工作。“还没有这种智能的聊天吧。”在谈到这一点时,她调侃说。 在当天晚上11点的“总结会”上,她认为小巴的配合度和执行力都算合格:“算比较省心的,会有那种叫醒都得打好多个电话的。” 但这样一来,她在提醒时点、话术以及形式内容方面似乎就稍有些单调,不够可感。比如,以微信文字为主。于是,向她提出了新要求,希望更加丰富一些。第二天,便出现了迟1—2分钟的提醒、语音提醒的新形式等。 到了12点,准时熄灯睡觉,这是过去多年很少有的体验。 结果喜忧参半 与计划讨价还价,与监督员和解 以上可能被视为一种理想状态,监督者积极履约、被监督者积极响应。但随着时间推移,事情起了变化。 第一天时,新鲜感占据上风。在往后的日子里,愈发觉得自己的监督计划有潦草武断之嫌,而“底线是不断用来突破的”这句话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潜规则。 以下是破戒史和与监督员的“和解史”,主要体现在控制饮食方面: 在饮食控制方面,小巴与此前习惯相比有较大变化,比如此前在肉类、零食、奶茶等方面几乎是没有节制的。当时崇尚的是“高热量、高运动消耗”,但似乎未成功。 与监督员林钰探讨过这方面的问题,她承认当前的节制饮食“与标准减肥状态还是有很大差距”。 她拿出此前一位专门以减肥为目标的客户的监督表格,其中对三餐食物、运动时间与频次、减肥目标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比如早餐是一杯红豆薏米粥或欧包面包,中午玉米和一份菜,晚饭是水果柿子一个和一杯菜汤。 运动方面,“她一般用软件打卡,告诉我消耗热量,半个月瘦了有十斤。”林钰说道。 但是,由于细节规划、目标相对模糊,也使得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保持一定的宽容度。 除此之外,诸如早起看书、下午工作时提高工作效率、晚上的时间安排、以及到12点时睡觉,基本是得到了坚决执行的,误差可能也只在十来分钟左右。这部分情况是乐观的。 下午上班神游时,会想起监督员提醒的话,“认真工作、提高效率”,于是回过神来。许知远的《新闻业的怀乡病》的主要内容是美国知名媒体、杂志及核心人物的传奇故事,许知远如一个焦躁不安和鲁莽的青年滔滔不绝讲述着这些故事。小巴利用一周的早晨时间,刚好读完了。 在没有接触这样的服务之前,设计一个接近“理想自我”或“理想目标”的规划,再引入有偿的外部监督服务,使计划得到一定程度的贯彻。这样的实践是难以想象的。 由于涉及个人生活工作学习方式的全局改变,当一部分(比如早起成为习惯并获得阅读愉悦)成功之后,也会对其他部分的进行起到激励作用。 管窥“监督经济”蹿起后的 社会痛点 如果要形象地形容这一体验,《三体》一书中的“思想钢印”是夸张但可以类比的名词。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有一种技术为“思想钢印”,为的是给缺乏信心的人类的大脑打上一种必胜的信念,以更好应对三体文明。 而监督服务具有的强制性、重复性的特点,也容易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些信念。所以,在淘宝上已经规模性存在的监督服务工作室,一般以“强力监督”“超强监督”作为宣传口号。 除了小巴这类容易焦虑的职场人,被监督人群范围还包括考公考编考研的大学生、面试困难的职场人、难以专心写作业的中小学生、希望控制体重的胖子、孤身在外的留学生等各种各样的群体。 “会不会有种感觉,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一个人在关注着。”林钰解释其中魅力时说道。 她举了一些例子来论证这一服务的吸引力:比如,有人喜欢被人看着学习;还有人要面试,需要视频演练。“某个作业快要deadline了,同学朋友提醒快写作业,这不很好吗?” ——她认为,这是监督服务最底层价值。监督员很大程度代替和发挥了人们身边自顾不暇、心慈手软的亲友的作用。 林钰遇到最刁钻的情况是“有个男生让她在中午、下午、晚上语音监督背单词”。因为与个人日常的生活学习计划冲突,最后放弃了。一般来说,监督员都是兼职,利用日常的一部分时间赚点零花钱。 相较而言,小巴的监督要求的难度是适中的。她手里还有两个客户,一个是监督每日学习4小时日语以上,另一个是监督日常学习和运动。 对于林钰来说,这份兼职也有一定吸引力。除了认识有趣的朋友外,“有时候很想偷懒,客户却特别努力,自己也会多跟着学会,需要配合客户时间,延长学习时间。”她说。 日本作曲家久石让在自传《感动,如此创造》中提到一个“自我监督”的创作窍门,“整个过程中,我尽力保持‘另一个自我’,让自己能够客观地监督自己。在我的构想之中,‘另一个自我’不会受到个别场合的状况影响而对事物做出主观判断,反而能够凭着第三者冷静的视线,从客观的角度提供建议。若能有‘另一个自我’指引、管理自己,会是一个很棒的状态。”——显然,能够内化出“另一个自我”监督自己的人并不多。 当然,市场需求的热度和相对私密的服务场景,掩盖了监督服务的粗糙。 当时小巴购买的是服务名称为“炼狱一周”,客服提供四种监督员风格的选择,分别为严格负责、严厉凶狠、温柔鼓励、刚柔并济。小巴选择了“刚柔并济”。随后,监督员林钰加了小巴的微信,具体监督细则由小巴这边来定,由她执行。 首先,林钰没有提供服务细则,只是给出了一个模糊的说法:价格越高监督次数越高、越具深度,比如小巴购买的可以提10次以上的监督提醒需求,半个小时的总结。而价格为108元的“魔鬼一周”套餐的监督次数最高是10次,没有总结。 面试模拟等视频类监督、考编考公辅导等占用监督员大量时间的套餐,价格更贵。如果是月度套餐,客单价在千元左右。 其次,没有专业的监督模板或者注意事项之类作为参考。且就监督员构成群体而言,类似林钰这样高校女生监督员居多,专业领域的经验有限。因此,主要是客户按照自身需求制定。这会考验客户对自身需求的认识与妥当设计计划的能力。 第三,监督员的监督本质是远程监督,且主要以微信消息、电话监督为主。对于被监督者来说,如拒不配合或者嘴上一套、背地一套,监督员是无力干预的。“有人买了监督就不回消息、不配合,这种一般也不退钱,摆烂!”她也提到这类情况。 单纯从市场需求角度来说,整个“监督经济”不乏魅力以及价值。值得一提,一位职场工作多年的员工在第一次听说此事后也跃跃欲试想要成为兼职监督员,她强调“主要是不仅仅是在监督别人,同时也在监督自己。” 不过,借用《新闻业的怀乡病》引用过的、美国作家爱默生的一段话来说:“我们要用自己的脚走路,我们要用自己的手工作,我们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股商业潜流,是否意味我们这个社会的人缺乏自律与独立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注:林钰为化名。
显卡价格雪崩 苹果M1不讲武德 等等党又成最大赢家
「等等党」迎来了一个扬眉吐气的春天。自2020年下半年,高端显卡的价格一路上扬,三倍起售,2021年春一度超过2万元人民币。今年2月开始,英伟达和 AMD 的高端显卡价格跌幅都在10%以上。 3 月下旬,高端显卡 GeForce RTX 3080 TUF Gaming OC 的价格在澳洲市场一天内跌幅达到 35% ,报价由 2299 澳元(约 1 万元人民币)降至 1499 澳元(约 7 千元人民币), 创史上最大跌幅。同期,京东电商有 RTX 3080 Ti 出现「破发」情况——最低售价 8399 元,而英伟达官方售价为 8899 元。 ▲ 英伟达 GeForce RTX 系列 2~3 月价格. 「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二百」,等等党两年来持币观望,如今目标是原价购买即将销售的 RTX 40 系;而高价买入的「下山党」不免有些灰头土脸。其实,等等党和「下山党」绝大部分是 PC 游戏玩家,想跑一跑《赛博朋克 2077》这样的 3A 大作,但绝非刚需。 ▲ AMD Rodeon 系列 2~3 月价格. 正因为显卡的价格如坐过山车一样刺激,等待者和买入者才有一种「投资」般的期待。关键的是,显卡价格波动的原因,不仅仅是「挖矿」这么简单。 海内外价格大跳水,比特币始作俑者 根据美国电商平台 NewEgg 上的数据,英伟达和 AMD 的价格年后一直下降。英伟达 30 系目前整体溢价 72%,平均下跌 10%;AMD 目前平均溢价 47%,平均下跌 13%。 国内的降价势头同样明显,2 月价格平均 8000 元以上的显卡,目前已经跌到了首发价格 6000 元左右,部分型号甚至跌到了首发价格之下。 在深圳华强北,RTX 3080 显卡报价普遍在 7000~8000 元左右,春节前价格在 1 万元以上。市场最火热时,一张不锁算力的 RTX 3080 报价高达 14000 元左右。 ▲ 显卡价格全线下降. 华强北的部分商家,和大部分等等党都认为,大量「矿卡」进入市场是导致显卡价格雪崩的重要原因。「矿卡」是用来进行比特币挖矿的显卡,比特币价格上浮,大量显卡就会用于挖矿,比特币价格下跌,「矿卡」则流入二手市场甚至被包装成「新卡」。 比特币最近一轮上涨行情,持续了有 20 个月之久,这也是高端显卡价格维持 20 个月高位的原因之一。去年年底开始,比特币价格一路下滑,此轮挖矿狂潮接近尾声。这期间,用来挖矿的「矿卡」数量,远多于意愿买家的数量,有人称这些显卡「必然沦落到论斤卖」的下场。 ▲ 退休矿卡堆积如山. 比特币价格确实是影响显卡价格的重要因素。价格高,吸引更多人挖矿;价格低,更少人挖矿。而挖矿要用显卡,是比特币采用的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形式决定的。中本聪的设计是,通过消耗 CPU 的电力和时间来产生比特币,就像金矿消耗资源,将黄金注入经济流通之中。 这一过程之所以被称为「工作量证明」,是因为只有那些证明投入了足够资源(工作)的参与者(矿工)才有机会赢得奖励(比特币)。 最初,比特币矿工都通过 CPU 挖矿,由于挖矿是运算密集型应用,随着挖矿人数与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难度逐渐增加。而显卡的硬件特点是,有上千颗流处理器,正好可以进行大量且重复的一般运算。 基本的算法原理是,比如把已有的 10 分钟内的所有交易作为一个输入,加上一个随机数,计算出一个 SHA256 的 hash,里面几乎都是整数运算——差不多就像为显卡的「无脑运算」贴身打造。因此,无论从成本还是效率而言,显卡挖矿都更加「物美价廉」。 以太坊转型,M1 不讲武德 推动显卡价格下降的,除了比特币价格滑落,还有三个重要因素。 首先是赚加密货币的底层逻辑变了。 加密货币(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等)都是基于 PoW 模式的币种,算力越多,挖矿时间越长,获得的币就越多。按照挖矿设备看,简单分成两类,两类之间多有交叉。 一类是 Asic 挖矿币种,其中有比特币系,包括 BTC、BCH、BSV,挖矿设备为基于 SHA-256 算法的 Asic 矿机;也有 LTC、ZEC、DASH、DCR、Grin 等币种,设备是含有特定算法的 Asic 矿机。 ▲ 矿机也是水深坑多. 另一类是 GPU(显卡)挖矿币种,以太币系,主要包括 ETH 和 ETC,设备以 GPU 矿机为主;Grin、Beam、XMR、AE 等小型币种,靠 GPU 挖矿。 以太币作为市值排名第二的加密货币项目,去年年底宣布升级为 ETH2.0,共识机制将从 PoW 切换为 PoS(Proof of Stake,股权证明),系统会根据参与者持币数量和时间来决定其分配到的打包权——说白了,就是产生新币不再靠贡献算力争夺记账权了,而是变成对持有 ETH 的派息了。 因此,本来靠显卡挖矿的一类虚拟货币,也就不需要再「挖矿」了,大批「矿卡」退休,流入市场,这也是等等党坚决不肯「接盘」的原因,挖过矿的显卡饱经摧残,性能不佳。 ▲ 等等党宣言,我就一个字「等」. 其次,苹果的 M1 芯片问世,成了压垮高端显卡市场价格的一根稻草。2021 年苹果公司搭载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的新款 MacBook Pro,显示效果可以与搭载独立显卡的 Windows 笔记本电脑相媲美,而且集成核显又在功耗发热方面优势更加明显。 苹果声称 M1 Max 可以减少 100W 的功耗,显示性能接近甚至高于英伟达的 GeForce RTX 3080 芯片。单纯跑分的话,M1 MAX 确实不比 RTX 3080 差,但是运行《古墓丽影:暗影》的话只能达到 1050 Ti 的水平,不过,这也和游戏软件一般不针对 MacOS 开发有关。 ▲ M1 芯片,人称 x86 处理器的梦魇. 英伟达和 AMD 的显卡业务,危机感增加,被「炒高」的虚火自然下降。 另外,去年 7 月以来,半导体行业产能回升,增加了显卡供货量,也挤破了显卡的泡沫。 世界最大半导体代工厂商台积电宣布了 3 年 10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370 亿元)的产能投资计划;三星也计划在 2030 年之前投资 170 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1 万亿元),希望赶超台积电。 万物皆可「货币」? 显卡价格高企,主要还是「挖矿」闹的。「挖矿」人人趋之若鹜,是因为各种加密货币价格飞涨,行情诱人。比特币冲上过 6 万美元的高点,如今回落也超过 4 万美元,以太币超过 2 万美元。只要打开「加密数字货币实时行情」的页面,200 种币的价格波动曲线看得人眼花缭乱。 比特币来自于创始人中本聪「一 CPU 一票」的乌托邦愿景,其采取的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记录模式,本质是一种无政府主义工程,随即导致了加密货币支持者和规制者、政府之间的斗争和冲突。 ▲ 亨利·灵·罗斯(Henry Ling Roth) 亨利·灵·罗斯(Henry Ling Roth)所著的《约克郡造币者,1767—1783,古老的史前哈利法克斯城笔记》(The Yorkshire coiners, 1767—1783. And notes on old and prehistoric Halifax)里,就描述过一群 18 世纪的造币者与假币制造者的命运。这群人生活在英国西约克郡一个名为克拉格维尔的小村子,为了建立无政府主义经济,加工「修理」硬币铸币,被判死刑。 最近上海疫情暴发,生活物资比较紧张,很多居民「以物易物」,猫猫也成了「硬通货」。有网友让自己的橘猫去邻居家「营业」,换回来三个橙子。猫猫不是货币,但是暂时发挥了交易中介的职能。 和特殊情况下的橘猫类似,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都有充当价值计量、交易中介、支付工具的功能,但是现实世界里,货币被规定为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制度货币」,由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即商品或服务的价值来支持其「购买力」。从这个角度看,比特币当然不能算「货币」,却是 2008 年之后最好的投资品。 ▲ 马特·达蒙的广告饱受争议. 基于 App 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crypto.com 的一则广告,由好莱坞影星马特·达蒙主演。他说:「历史充满了差一点——那些差一点就冒险的人,差一点就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但也有其他人——那些拥抱当下并且投入的人……天佑勇者。」 天佑勇者的「高回报」实在诱人。近期的一个例子是 Solana,它是 2020 年推出的一个区块链,根据金融研究公司 Autonomous 的数据,其支持的代币截至 2021 年底上涨 22000%——完全来自「不买就会错过」的恐惧。 很多人喜欢把比特币和黄金做对比。不可否认的是,比特币在过去 10 年期间的回报表现远优于黄金。不过,相比黄金,比特币无力抵御地缘政治冲击,作为通胀对冲工具的作用也未得到检验。 加密货币的投资最终影响了显卡的价格,其实,硬件价格的涨跌只是我们关心的表面问题。就像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估计,英国有 230 万成年人拥有加密货币资产。他们中有多少人理解区块链技术和货币金融,理解仅仅拥有不可复制的电脑代码字符串意味着什么,则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也是一波波买卖繁荣与退潮背后的根本问题。
多家银行发行可转债“补血” 分析师称中小银行可转债或迎来发行潮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近日,多支银行可转债密集发行。 4 月 14 日,重庆银行130亿元可转债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债券简称“重银转债”,债券代码“113056”。 据该行公告,该次发行的130亿元可转债,其中原 A 股股东优先配售 9,562,554手,即 95.62亿元,约占该次发行总量的73.56%;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3,380,834 手,即 33.80亿元,约占本次发行总量的 26.00%;保荐机构(牵头主承销商)和联席主承销商包销 56,612 手,包销金额为 5661万元,包销比例约为 0.44%。 据了解,此次重庆银行发行可转债票面利率具体为第一年 0.20%、第二年 0.40%、第三年1.00%、第四年 1.70%、第五年 2.50%、第六年 3.50%。 重庆银行表示,发行可转债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支持该行未来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 近期,还有其它城商行也通过发行可转债“补血”。4月6日,成都银行 80亿元可转债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债券简称“成银转债”,债券代码“113055.SH”。该行该次发行可转债票面利率:第一年为0.20%、第二年为0.40%、第三年为0.70%、第四年为1.20%、第五年为1.70%、第六年为2.00%。 此前的3月28日,齐鲁银行收到证监会批复,同意该行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 80 亿元的 A 股可转债,在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计入核心一级资本。 银行可转债前些年是国有大行率先发力,近几年来中小银行发行可转债也渐为寻常。 从发行数量来看,2016 年之前仅有 2 家大行和 3 家股份行发行可转债,分别发行 650 亿元和 305 亿元。2017 年开始发行可转债的农商行数量提升,仅 2017-2018 年两年就有 5 家农商行共计发行了 130 亿元可转债。 2019 年之后可转债发行主体又转向城商行,从 2019 年到 2021 年 12 月 20 日,共计 5 家城商行发行可转债,发行额合计 800 亿元。2021年银行转债迎来发行高峰,5只银行可转债规模达1100亿元,分别为兴业转债500亿元、上银转债200亿元、杭银转债150亿元、苏行转债50亿元。 一直以来,中小行资本充足率低于大行,中小行的“补血”需求也更为强烈。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82%、13.08%、12.75%、12.56%。 天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郭其伟认为,受疫情及监管趋严影响,中小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诉求较强,而且在宏观经济增长疲弱背景下,中小行盈利承压,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一定程度上减弱,未来中小银行可转债或迎来新的发行潮。 近年来,针对中小行资本补充问题,监管部门不断推出资本补充创新方式。例如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通过认购可转债等方式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另外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通过发行股票、无固定期限资本债、二级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等等。 在此背景下,银行发债步伐进一步加快,债券发行规模出现大幅增长。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13日,商业银行累计发行77只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达749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90%。
募投资金收购外部公司业绩“变脸” 佳发教育2021年利润大幅下滑
 经济观察网 杜远/文 主营教育行业信息化产品的佳发教育(300559.SZ)4月11日披露2021年年报,公司全年营收3.69亿元,同比下降37.37%;归属净利润8263万元,同比下降60.72%。佳发教育利用募投资金收购控股权的两家子公司,也在完成业绩承诺后连续2年出现较大亏损。 佳发教育主营业务包括“标准化考点设备”、“智慧教育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两大板块,主要终端客户为各地考试主管部门及学校。公司年报称,受到部分省份高考改革延期及各地中考改革的进度影响,相关标准化考场建设率相对较低。同时,公司新一代英语听说综合智能解决方案等新业务处于市场拓展初期,部分智慧教育项目受到国内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影响进度延缓,致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下降。 从佳发教育的财务报表看,两家控股子公司的商誉减值和经营亏损对上市公司的利润造成较大拖累。2021年,佳发教育为两家控股子公司上海好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好学”)、成都环博软件有限公司(下称“成都环博”)计提了1298万元的商誉减值损失;与此同时,上述两家子公司2021年合计亏损2297万元。 2017年9月,佳发教育变更部分IPO募集资金用途,共耗资8916万元对上海好学、成都环博进行增资及股权收购,股权收购交易对方为两家公司的原自然人股东,交易完成后佳发教育对两家公司分别持股62%、51%,其持股比例保持至今。 “本次收购项目的实施,能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将对方的市场、渠道、技术等优势吸收合并,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不仅能较快提高公司在云巅智慧教育产品线和机考系统的完善速度和水平,更能吸收优势技术达到整合的效果,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佳发教育在相关公告中提及。 在上述交易中,上海好学与成都环博均作出业绩承诺。2020年4月,佳发教育公告披露,两家子公司在2017-2019年三个财年的承诺期内成功完成承诺业绩,其中,2019年两家公司扣非净利润合计约为2154万元。此后,佳发教育股价于2020年7月涨至历史高点25.8元每股。 然而,上海好学、成都环博在承诺期过后却连续两年出现亏损:2020年,两家公司合计亏损1408万元,不过当年财报并未计提这两家子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2021年,两家公司合计亏损增加至2297万元。两家被收购公司为何在承诺期后业绩陡然“变脸”?经济观察网就相关问题发函及致电询问佳发教育,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 据佳发教育披露的相关信息,上海好学主要业务是英语口语机考业务,主要客户为考试主管机构和学校。启信宝招标信息显示,成都环博业务主要涉及中考体育考试服务、智慧校园平台等领域。
苦等四年后上会被否 大丰农商行A股IPO折戟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4月14日,江苏大丰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大丰农商行”)上会被否,成为A股首家上会被否的银行。 目前A股有42家上市银行,均顺利通过发审会。“银行过会被否确实是比较罕见。”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 早在2017年11月,大丰农商行就报送了IPO材料,其最新的预披露更新停留在2018年5月。历经四年准备,一朝上会未料会被否。 董登新认为,就现在中国银行业整体来讲,数量上应该是足够的,但银行业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所以区域性银行,如果没有特色、没有自己的品牌和风格的话,它是很难走出去、或者是很难可持续发展。” 苦等四年IPO折戟 此前,根据目前上市银行的数量推测,若顺利过会,大丰农商行或将成为A股第43家、江苏省第10家上市银行,但大丰农商行未能如愿。 公开资料显示,大丰农商行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的一家区县级农村商业银行,于2011年11月26日挂牌成立,前身是60多年前的农村信用社,2011年改制农村商业银行。早在2017年11月,大丰农商行就报送了IPO材料,其最新的预披露更新停留在2018年5月。 从发审委公布的会议询问的主要问题来看,主要围绕竞争力、资产质量、与江苏省联社等三方面问题。 在竞争力方面,发审委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农商行跨区展业的监管政策、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说明是否具有较为全面的竞争力,发行人为提升核心竞争力采取的措施及其有效性;第二,结合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说明在我国利率持续下行的趋势下,如何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第三,结合经营区域、资金实力、科技投入等因素,说明提升抗风险能力采取的措施及有效性,相关风险因素是否充分披露。 3月26日,大丰农商行在官网发布了2021年年报。截至2021年底,大丰农商行资产计总额为539.75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344.51亿元;负债总额489.65亿元,其中吸收存款444.35亿元。 大丰农商行资产规模比较小,目前A股规模最小上市银行是瑞丰银行,2021年末总资产为1368.68亿元,是大丰农商行资产规模的2.5倍。 截至2021年底,大丰农商行持股超5%的大股东分别为:盐城市农业水利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90%;红豆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持股9.07%;盐城市大丰区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00%;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69%。 从近三年营业数据来看:2019-2021年,大丰农商行营收分别为12.16亿元、12.59亿元、13.3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09亿元、5.10亿元、5.73亿元。 发审委关注的第二个方面包括资产质量、贷款迁徙情况、集团客户贷款余额超过授信总额、存款揽储等问题。 大丰农商行在官网发布了的2021年年报较为简单,未公布贷款迁徙等具体情况。资产质量方面,2021年末,大丰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3.8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7%,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331.4%,较年初上升5.93个百分点。 排队银行A股上市路何解 在大丰农商行之前,A股尚没有银行上市被否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行业疑问是,大丰农商行被否是否意味着后续中小银行的A股上市之路变得困难。 目前,还有10家银行在IPO排队,均处于预披露更新状态。其中有6家为农商行,分别是江苏海安农商行、江苏昆山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广东南海农商行、广东顺德农商行。另还有湖州银行、广州银行、东莞银行、重庆三峡银行4家城商行。 在业务持续扩张以及缓释不良资产增加对资本消耗的背景下,国内多家银行面临资本补充的问题。发债之余,上市成为是中小银行“补血”的重要途径。 根据招股书内容,大丰农商行拟于深交所上市,拟发行股份数量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含10%),且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含25%)。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以提高资本充足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 2021年,大丰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4.75%,较年初下降0.3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3.6%,较年初下降0.34个百分点。 今年2月,厦门农商行撤回IPO申请。与大丰农商行类似,早在2017年12月,厦门农商行就报送了IPO招股书申报稿,对于撤回IPO申请的原因,厦门农商行表示,“调整上市计划是基于股权优化目的,意在利用调整期着力梳理并优化股权,为下一步稳健发展和再次申请上市筑牢基础。 “现在银行业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同质化,大银行太大、小银行太小。尤其对区域性的小银行来说,如果经营上没有特色,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话,很可能被淘汰,或者说很难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很难可续的发展。”董登新说。
马斯克为何要430亿美元收购推特? 要约信全文来了
马斯克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4日消息,和外界预期的一样,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最终向Twitter发出了收购要约。马斯克在写给Twitter董事会的信件中称,Twitter拥有非凡的潜力,他要释放这一潜力。 马斯克已是Twitter最大股东,持有9.1%的股份。他提议以每股54.20美元现金出价收购Twitter,较Twitter 1月28日的收盘价溢价54%,总价值约为430亿美元。受此消息提振,Twitter股价在盘前飙升了18%。 以下是马斯克信件全文: 我投资Twitter是因为我相信它具备了成为全球言论自由平台的潜力,而且我相信言论自由对于一个正常运转的民主国家来说是一种社会责任(societal imperative)。 然而,自从我进行了投资后,我现在意识到,以目前的形式,这家公司既不会繁荣发展,也不会满足社会的需求。Twitter需要转型成为一家私人公司。 因此,我提出以每股54.20美元的现金收购Twitter 100%股份,较我开始投资Twitter的前一天溢价54%,较我公开宣布投资消息的前一天溢价38%。我的报价是我能够提出的最好、最终的报价。如果它没有被接受,我将需要重新考虑我作为股东的立场。 Twitter有着非凡的潜力。我要释放它。 埃隆·马斯克 (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ifeng_tech)。
面对马斯克的400亿美元全现金收购 推特缺少一样关键的防御利器
“我已经出价了。”世界首富马斯克在个人推特账号上宣布了自己对推特的收购要约。 4月14日,美国证交会(SEC)披露的文件显示,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已经于4月13日向推特发送了一份非约束性要约, 提出以每股54.20美元的全现金方式,收购除自己手中之外的、推特所有剩余的已发行普通股。 这一收购价格比推特1月28日的收盘价高出了54%,就在那天的前一个交易日,马斯克开始买入推特的股票。另外,该收购价格还比推特4月1日的收盘价高出了38%,当时,马斯克公开宣布了自己对推特的投资。截至今年2月10日,推特的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约为8亿股,如果要尽数吃下其中的约90%,那马斯克就要掏出约400亿美元现金。 “我投资推特是因为我相信它有潜力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言论自由平台,而且我相信言论自由对于一个正常运转的民主国家来说是一种社会责任,”马斯克在提交给美国证交会的文件中表示。“然而,自从投资(推特)之后,我意识到,如果按照目前的形式,这家公司既无法蓬勃发展,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推特需要转型为一家私人公司。” 我的报价是我最好的和最终的报价,如果它没有被接受,我将需要重新考虑我作为股东的立场......推特有着非凡的潜力,我将会解开它的封印。 ——马斯克 其实,当马斯克在几天前决定不加入推特董事会时,关于其打算“恶意收购”推特的猜想就已经出现。因为作为加入董事会协议的一部分,马斯克必须同意在董事会任职期间不收购超过14.9%的推特股份。 在过去的一周多时间里,对推特运作不满的马斯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该社交平台现状和未来的问题,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建议。 他的其中一个担忧聚焦于推特对内容的管控上,并认为推特如果不遵守言论自由原则,就会从根本上破坏民主。 另外,马斯克还建议推特应该增加一个编辑按钮,让用户可以在发完帖子后对内容重新改写。而在另一组推文中,马斯克批评了推特旗下的订阅付费服务Twitter Blue,并指出其不应该有广告。 除此之外,马斯克对推特的想法还包括,其是否应该把旧金山总部改成流浪汉收容所,以及其英文名字中的“w”是否应该去掉。 推特暂时还未对这份收购要约做出回应。投行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师Daniel Ives对CNBC表示,他认为推特几乎无法拒绝这样的报价,而市场评论机构Vital Knowledge的创始人Adam Crisafulli则在报告中称,这个报价太低了,毕竟推特股价在一年前曾达到过70美元。 美国证交会的文件显示,即便双方都同意了这份收购要约,其最终的达成还是要先得到多个条件的许可,比如获得任何必要的政府批准,以及要有确认性的法律、业务、监管、会计和税务尽职调查等。 先不说推特愿意接受这个收购,如果不愿意,其目前可能也缺少一个能够抵抗的有力工具,即双重股权架构。 这种股权架构其实并不少见,像Meta、谷歌母公司Alphabet、Snap、伯克希尔哈撒韦等公司都采用了双重股权架构,这不仅能让公司控制权牢牢掌握地在内部人士手中,而且能抵御企业狙击手的收购行为。 Meta可能是双重股权结构最极端的例子之一。它有A类股,人们都可以买,每一股A类股代表着1票;它还有B类股,一般人不能购买,而每一股B类股代表着10票。通过个人持股和与其他B类股东达成的协议,马克•扎克伯格控制了Meta超过90%的B类股。他可能只持有约14.5%的A类普通股,但他可以在不考虑其他人的情况下发号施令,这多亏了B类股。 但推特没有这种类型的保护。在2013年上市前,推特并没有设置双重股权结构,而这很可能是其动荡经历所留下的遗产。2013年,当它向华尔街进军时,公司已经换了两位CEO,创始人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和伊夫•威廉姆斯(Ev Williams),并将接力棒交给了一个外人,即数年前从谷歌跳过来的迪克•科斯特罗(Dick Costolo)。 作为CEO,科斯特罗在推特上市前持有约1.6%的股份,但这一比例低于多尔西的4.9%和威廉姆斯的12%。因此,无论是他还是推特的创始投资者们,如持有6.7%股份的风投机构Benchmark,都没有急于建立一个体系,以便把巨大的权力交给两个先是获得然后又放弃了公司运营机会的人。 此外,多尔西从2015年开始重新担任了推特CEO,并一直任职到2021年11月,但关于他是否想要双重股权结构,其实也不太清楚。当他再次卸下CEO一职后,推特的首席技术官帕拉格·阿格拉沃尔(Parag Agrawal)成了继任者。 双重股权结构正日益成为一种流行的现象。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在一年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代的所有IPO中,有近30%采用了这种结构,高于上世纪90年代的7%左右。其研究显示,拥有这些股份的创始人通常比普通股东多保留了约30%的投票权,而这很可能足以阻止公司取得任何进展,因为克服这一障碍耗资巨大。 最近,有一些大型的资金管理机构开始游说反对双重股权结构,称这种结构不民主,并可能会扼杀有利可图的创新。2017年,标准普尔500指数表示,将不会允许更多的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加入。 如果不愿意被收购,那推特该怎么办?目前来看,它确实在选举董事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防御机制:以三年为间隔的交错董事会机制,从而确保不会被一锅端,并让董事会存在着对抗性。另外,推特也可能会采取毒丸式防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市公司就一直这么做。推特可以以折扣价出售公司股票,这将减少马斯克在该公司的持股比例,但也会压低其股价。
这个体验落后iPhone七年 安卓厂商做了个艰难的决定
今年4月,移动智能终端生态联盟宣布,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内 Android 应用生态过渡至64位架构,提升用户体验,在联盟成员 OPPO、vivo、 小米应用商店新上架应用不允许单独上架 32 位应用包。也就是说,新的应用程序要在这几家应用商店上架,必须提供 64 位版本的安装包。 按照这几家应用商店的时间线,到2022年8月底,硬件支持64位的系统,将仅接收含 64位版本的 APK 包,也就是全面走向64位了,因为如今的安卓智能手机系统与处理器都支持64位。 这里当然还有华为。华为应用市场宣布,从2022年2月1日起,新上架/升级的游戏及应用必须包含64位版本,仅包含32位版本的应用不再被接收;2022年9月1日起,所有包含32位版本的应用不再被接收。 2022年了,安卓生态全面64位虽迟但到。这一刻,安卓用户等了7年。 64位生态,虽迟但到 2013年9月,iPhone 5S 发布,配备苹果64位 A7 仿生处理器。 凭借这一对组合,苹果在多个维度达成业界首创:苹果 A7 是首款商用的64位 ARM 架构 SoC,也是首款用于智能手机的64位处理器,iOS 7 是首个兼容64位处理器的移动操作系统,iPhone 5S 则是首款搭载64位处理器的智能手机。 对于这一系列业界首创,苹果自然是不吝赞美之辞,而友商和业界媒体却是另一番态度,纷纷发表嘲讽。 时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 Anand Chandrasekher 表示,苹果的64位处理器就是在搞营销,消费者从中获益为零。外媒 ExtremeTech 表示,内存超过4GB的设备才可以展示出A7处理器的优势,当时的三星旗舰手机不过 3GB 内存,搭载 A7 的 iPhone 5S 更是只有 1GB 内存,因此64位应用并不值得。 外媒称64位 A7 处理器纯属营销 而苹果却是我行我素,并在着手全面转向64位应用。 2015年2月1日开始,苹果 iOS 就要求新上架的应用必须支持64位。对于原先已经上架的应用,苹果给出的截止日期是6月1日,多给了4个月时间迁移。 得益于封闭的体系,苹果 iOS 向64位过渡非常顺利,普通用户基本没有感到变化,只是开发者需要多做些工作。 正所谓口嫌体正直,iPhone 5S 发布的三个月后,高通宣布推出首款64位处理器——骁龙410。2014年,谷歌推出首个支持64位的安卓系统 Android L,也就是安卓 5.x。 不过,这时候的 iOS 和安卓虽已支持64位,但仍然是兼容32位的,使得64位处理器和应用的优势无法完全发挥。 对于这个问题,最先动刀的还是苹果。2017年的 A11 处理器和 iOS 11 系统,苹果直接抄起砍刀清退32位应用支持,32位应用直接无法启动。 安卓这边,由于系统的碎片化,应用分发的自由度,一直不敢贸然动刀。直到2021 年,ARM 终于宣布,从2023年开始,Arm 架构 CPU 内核将强制采用64位,且没有32位兼容模式。 64位好处都有什么 逼着应用软件转向64位,64位比起32位提升了什么呢? 做个简单的类比。一位小朋友学数数,一开始只会用一只手,能数5个数;后来小朋友升级了,学会用两只手,一次能数10个数。一次用两只手,意味着每一次能数的数更大;要数的数字越大,要数的次数就越少,所需时间也更少。 我们所使用的手机、电脑就是那位“小朋友”,只不过它们不像我们人类,习惯于使用十进制,而是使用二进制。 因此,64位有一个天然优势,对于需要大量计算的重度任务来说,64位比32位处理起来更快,可以说有着倍数级的差距。 另一个优势体现在内存支持上。内存的大小的算法是“2的几次方”,32位可以支持“2的32次方”,即4294967296B=4GB,64位可以支持“2的64次方”,即 17179869184GB=16777216TB。 这已经是个个天文数字了,不过在日常生活中,计算设备的内存在软硬件层面上存在其他限制,一般不会触及这个数值。但在今天,安卓手机的内存已经来到 12GB、16GB 甚至更高,32位所支持的 4GB 内存上限,已经远远不够用了。 结语 安卓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用户能够自行选择软件安装途径。这是一把双刃剑,用户虽然获得了方便和自由选择权,但应用厂商也能利用这一点,通过自有渠道规避各种限制,我行我素。安卓应用,尤其是在国内环境下,迟迟无法迈进64位,开放性就是主要的阻碍。 OPPO、vivo、小米、华为,再加上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带头推动64位应用,基本辐射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很快,安卓用户也能像苹果用户一样,拥抱全面64位应用。 2022年再回头看,那些曾秉持64位无用论的人们,看到远超 4GB 内存的智能手机,还有那些生产力大幅提升的巨屏手机、折叠屏手机,会作何感想?
上海抢菜,到底卡在哪儿了?
文 | 董洁 彭倩 编辑 | 乔芊 杨轩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抢不到菜的第6天,住在上海浦东新区的林子低血糖了。她饿了两三天,整个人只能晕晕乎乎地瘫在床上。家里食物仅存一袋苹果,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能否买到食品。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经历“饥荒时刻”。 一开始,林子觉得是自己抢菜不够努力。为此她每天定了6个“抢菜”提醒闹钟:最早是5点55分,最晚是23点半,“仿佛回到了高考前一百天”。自3月28日上海实行“划江封控”,连续16天没在买菜APP上抢到像样的东西后,她意识到,这跟个人努力无关。 不到半月,2500万人口的上海,就从世界魔都变成饥饿之都。邻里间出现了“以物易物”的奇景:有人用高端护肤品lamer换盐,也有人拿咖啡豆换葱。顶尖AI科学家贾清扬在上海被封18天后,半夜4点横穿上海,顺便接济了一位困在机场两天没吃饭的女士后,飞去了加州。 此情此景实在出人意表,因为粮食和蔬菜本身并不匮乏。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上海人多地少吃菜难的问题,政府将江苏10个县划归上海,令上海郊区和菜田面积大大增加,在2010年前后就达到了60万亩,并在崇明、松江、南汇、宝山等多地建立了大型蔬菜基地。 而扎根上海的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也拥有数量众多的菜仓。以叮咚买菜为例,旗下共拥有7个大仓,其中松江辰塔仓是最大的蔬菜仓,日产蔬菜件数超10万。 在这样一座物资充沛的世界级大都市,人们为什么吃不上菜?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第一环:被“吃”掉的干线物流 林奇和一整车大蒜辣椒一起,被“扔”在了距离上海几百公里的安徽小城市。 他是山东临沂的蔬菜供应商,为上海家乐福、叮咚和美菜供货。上海疫情爆发以来,他一共跑了10趟,每次将近千斤蔬菜运往上海。 但这是一趟趟艰难的、关卡重重的行程。 林奇告诉36氪,不少司机担心被扣住,拒绝开进上海,撂挑子不干是常有的事儿,他只能在司机卸货的地方重新找车。 “过去几千块一辆车,现在涨到两万,还要付高额的中转费,有的供应商找不到司机,直接开更高价把我的车撬走。”实在无车之时,他甚至翻越栅栏去高架桥招揽司机。 即使找到司机,每一个途径城市政策松或紧,都是未知。“有的地方要求不能去过上海、行程码不带星,有的是连上海周边都不能去过,有的是进城后只能逗留四五个小时。” 一次,物流车快到苏州,由于去过上海行程码带“星”,经过高速时被直接拦下。林奇和司机只好从上午11点排队做抗原,晚上8、9点才进入苏州,第二天下午3点才进入上海。原本3天可以跑个往返的货车,这回单程花了5天。 某卤味连锁品牌在上海拥有近1000家门店。封城消息传来,门店产品几天内被扫荡一空,交易额陡然长了4倍。位于上海嘉定的物流中心很快缺货,需要从浙江生产基地紧急调配。 但4月3日当天,该品牌高管方韩在嘉定白白等了6个小时。“一问司机,车子开到上海边界不让进了”,经过反复沟通才被放行。 一家主营日用百货的电商公司,干线物流也在苦撑几日后彻底瘫痪。 “各地政府要求不一样,经常进去十个货车司机就吃掉十个货车司机,”该公司一位高管对36氪称,“我们连合作伙伴的货车司机都调动了,但这种消耗战受不了啊。” 一位浙江货车司机告诉36氪,4月6日,他所在公司接受委托发往上海的62个集装箱,被劝退了46个,理由是司机核酸过期以及行程码带星。 “近期平均每天只有12个左右集装箱,日均出货量少了四分之三,司机们都怕进得去出不来。” 一些更夸张的封控政策在坊间传开:外地货车进入某省境内就会被贴上封条甚至安装报警器,车门一旦打开,就会发出报警声。 城市间的干线物流被“吃”掉,意味着电商平台、买菜平台,乃至一家连锁品牌在一个城市的大仓,很快会陷入补给跟不上的境地。 第二环:市内通行,一证难求 而把货物顺利运进上海,只完成了第一关。要想保证货物在市内流转畅通,当务之急是搞定“通行证”。 这个能让物资车辆每日在上海市内穿行的小纸片,成了这场物资保卫战的硬通货。 一位团购老板就告诉36氪,疫情期间,他将本来只有3辆车的团队扩充至了15辆,每天配送1700单左右,单天的净利润就能达到近13万,是平时的6-8倍。 手持通行证、也有运力在手的他如今只肯接毛利50%以上的订单,40%毛利都看不上,“现在运力和通行证就是话语权。” 这位老板有十足底气,因为“证”不是想办就办得下来的。 据36氪了解,目前上海的临时通行证分为“人证”和“车证”,生鲜电商配送人员一般持有“人证”,物流运输人员则持有“车证”,由市商务委统一颁发,并由市公安局参与审批。 “疫情初期,‘双证’卡的非常严格,需要是防疫保障单位,配送车辆必须是物流企业,也需要符合抗疫物资配送标准,由公司统一申请。”方韩告诉36氪。 盒马、拼多多、叮咚等互联网零售公司都获得了宝贵的通行证——但它们其他环节上人力不足,导致配送能力大幅下滑。而严格的通行证条件,又把很多没那么大的物流企业拒之门外。 很多时候,通行证需要前一天的12点前申请才能保证第二天拿到,“有的司机因为等不及,转头就投奔了其他平台。”叮咚买菜团购负责人阿苕十分无奈。 通行证的有效期也飘忽不定。“有时候只有一天,有时候是两天,最近几天才慢慢变长。”方韩说。 一位货车司机给36氪提供的上海市防疫保障“临时车辆通行证”,个人信息已打码 通行证也不是万能。很多证仅允许车辆在某些辖区通行,为此方韩不得不找第三方车队在每个辖区多安排几辆车,“就跟挤牙膏一样”。 因为一证难求,过去几天“几千块、甚至上万转卖通行证”、依靠一张通行证暴富的故事不断在坊间流传。 一位因为公车私用、并私下倒卖车辆通行证的司机就在近期被立案调查。交警也会随时查验,看人车是不是对应,以及运输物资和运输路线是否符合保供需要。 方韩就在近期被查了一次:他在静安、青浦、嘉定区间送装货时,被交警查询了此前的运输路线和运输任务。 通行证稀缺的同时,城内物流关键节点如零售门店、前置仓的瘫痪,也加剧了配送难度。 据36氪了解,截至4月13日,盒马在上海不同类型的74家门店(也是仓库)中仅有约40家还在营业;叮咚的280家社区前置仓最糟糕时只有2成在运转,原因没有其他——防疫管控。 一位从事生鲜连锁生意的高管告诉36氪,他们位于普陀区的门店其实没有确诊病例,但因为店铺靠近收纳确诊病例的同济医院,被通知在3月31日关闭。 方韩所在卤味连锁品牌的1500多家上海门店,如今也全部关门。他的配送车队每天只能跳过门店,从嘉定物流中心直接送货到上海的各个社区,这进一步降低了配送效率。 “我们承诺的是48小时内发货,至于何时能到,谁也说不准”。 第三环:9成配送员困坐家中,剩下的月入10万睡在路边 为了把物品送到客人手里,饿了么蜂鸟骑手陆离把餐箱垫在砖头上,爬过了3米高的铁墙。 这是他跑了20多公里路,抵达的一个位于金桥的偏僻别墅区。这里的物业规定,晚上8点后不允许从大门配送。 而这是陆离近期遇到的万千困难中,可能最微不足道的一个。 最大的难题在于,骑手当天能否正常工作是件极度不确定的事情。在全市感染率如此高的情况下,每天都有数个小区确诊阳性病例,按照当前严格的防疫政策,一旦小区出现确诊病例就会被封锁。这意味着,骑手随时会被困在家里。 配送员胡诸负责的片区平时有上千名骑手,这段时间,至少一半的骑手都因为社区频繁出现阳性病例被关在家中。剩下一半拥有自由身的骑手中,许多人担心被感染连累家人,干脆主动留在家中隔离。 “我家住在长寿路,到静安寺步行十几分钟,是非常市中心的,主干道平时路上面美团饿了么骑手乌泱泱的,现在我一眼望过去一只手能数完。”方韩说。 美团饿了么骑手,京东小哥,叮咚盒马配送员,支撑起了城市物流网络的最后一公里。这原本是一个巨型的、密密麻麻的网络。 美团和饿了么在上海活跃的骑手数量日常在10万左右。而本轮上海封控期间,还在一线岗位的仅剩下1/10。 每日优鲜上海4月上旬在岗的配送员有200人左右,是平时运力的1/5。他们中只有一小半获得了居委会的同意,可以自由出入小区,另外一百多人只能住在前置仓和附近酒店。 自营仓储物流的京东,位于上海和昆山的100多个前置仓,只有一部分放开运营,在一线的员工也仅有20%。 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若是平台和相关部门可以及时为骑手安排小区之外的住所,可以避免这个难题。然而现实是,酒店床位紧张且价格高昂,前置仓堆满了货物,能让人休息的空间也很有限。 于是,想要正常外出跑单的骑手们只能自寻住处。美食城的桌子和暖和一点的换电站是不错的去处,也有人干脆睡在街边的电瓶车上。 不过,即便暂时解决了住宿问题,骑手还面临着因混检异常带来的停工风险。 陆离曾收到过疾控中心打来的电话。因为20人混检的管子里出现了阳性病例,他被要求居家隔离并等待大白上门复核。 “我的健康码变成红色,每晚都睡不好觉。我心理上发烧了。”而当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码变成绿色,他才敢继续跑单。 为了减少因混检带来的风险,陆离四处打听,发现仁济医院是目前混采人数最少的定点核酸医院,5人一根管子,检测出阳性的风险大大降低。 严格的封禁政策下,大部分商家歇业,这令骑手跑每单的时长大大增加,原本就稀缺的运力也变得更加紧张。 一天上海大雨,骑手老胡接到一个跑腿订单,用户清单包括蔬菜、肉、泡面、椰汁。买齐这些东西,往常他需要跑三家商户。 而这次只是买肉,他至少敲了5家肉店。终于敲开的一家,一斤猪肉150元。他很忐忑,担心客人嫌贵,还微信语音了对方,获得准许后才购买了3斤猪肉。 开门的超市也很少,他跑了整条街才找到了一家夫妻店。由于确认客人需求花了很多时间,店家担心被巡逻的城管罚钱,他们还吵了几句。 每天12多个小时超负荷的工作,让陆离挣到了入行三年来最丰厚的薪水。他一天接20到30个跑腿单,每单挣100到200元——最近一个月收入超过10万。 “对我来说,一天赚两三千甚至五千块钱意味着什么?在我老家,一个月赚两三千块钱都是奢侈的。”陆离对36氪解释。来上海前,陆离为了买房结婚,在老家欠下一大笔债务,每个月要还1万多元。 骑手们暴涨的薪资引来了非议,但这无疑是供需极端不平衡下形成的畸形市场,也是极端情况下促使骑手外出工作的重要动力。 一位业内人士,还向36氪道出了一桩秘密:保供单位虽然订单量暴涨,但是由于不能随便涨价,而每个环节又都成本暴涨,结果反而是亏的,订单越多亏得越多,亏不起钱就做不下去。反而是私人和小单位最有动力做,因为敢涨价、能挣钱。 流传在朋友圈的暴富故事 干线卡顿、城内物流卡顿、最后一公里运力告急……导致上海用户紧盯买菜app也抢不到菜。 于是,小区自发团购上场了。 自救:围墙之内,团购救火 “爆单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仓库里有菜,但用户约不到配送时间,早上7、8点已经约到第二天。”3月中旬在周浦、闵行等率先爆发疫情的区域,运力不足的问题已经显现——按照以往的防疫经验,叮咚买菜CEO梁昌霖觉得事情大了。 两天之内,叮咚邻里这个基于叮咚小满(叮咚买菜的to B业务,平时主要面向餐饮商家等客户,采用物流车配送)、定位团购的业务迅速在部分疫情严重的小区上线。 从3月17号到4月7号,叮咚团购已经成为了上海排名第二的团购业务,每天交易额都在几百万。 为了应对涌入的订单、利用好稀缺的运力,叮咚买菜甚至临时改变了多项产品功能,比如取消隔日送的预约功能,变成自动分配配送时间。 然而,由于履约能力不够、封禁政策愈发严格等原因,叮咚的团购业务也在4月8日关停。类似的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则在更早的3月31日关停。 而真正像星星之火一般,大规模发挥作用的团购,来自自发的民间力量——团长。他们使用最多的团购SaaS工具快团团,也成了这次日活和交易额最高的团购应用。 李颖平时从事电商代运营工作,这段时间,她联系到认识的供应商,在自家小区发起团购。 原本不太熟悉的、沉默的小区邻居们,一时间在群里热切地接龙。小区分南北一共100栋楼,本来预期只开200单的面包团,很快加到了871单。 “这100栋楼里有15栋阳了,这么多订单,压力真的挺大的。” 为了避免聚集,李颖把团购的人分成4个群挨个通知。送面包那天,她和两个志愿者从下午3点忙到凌晨2点,疲劳加上对染上新冠的担忧,一个志愿者在结束工作后嚎啕大哭起来。 而团购的食品能不能到货,同样面临上述各个环节的难题。 “我们的面包,他本来跟我说是后天送,结果今天就到了。我之前买的猪肉说当天到,结果隔了两天才到。”李颖说。“买卖双方都是信息不透明的,谁也没有一个准点,只能看运气。” 自发团购某种程度上维持着食品供应的“生命线”,但威胁也如影随形:有人怀疑团购这一行为造成了新的感染。 数位业主直言不讳在微信群里"审问"李颖:“快递和大平台团购都停了,为什么我们小区还是一直有阳,是不是你们找的货源有问题?” 尽管李颖耐心解释了货物的消毒过程,还摆出各类资质证明和核酸证明,也没法完全令他们信服。 梗阻打通了吗? 即使使出浑身解数,这场“物资供应危机”至少到目前为止仍很难让人满意。 4月8号晚上,京东CEO徐雷连续发布两条朋友圈,“有力使不出,这种感觉很难受”;“这两天随着各个环节通顺,我们已经整装待发,将开足马力尽最大努力支援上海。” 新闻一出,许多上海居民立刻冲进京东app下单。 一位家住浦东区蓝村路附近的90后下单了吐司和啤酒,然而最新物流状态显示,“您的订单预计于24日送达”。另一位闵行的宝妈则订购了纸巾和尿不湿,预计送达时间也是24日。她失望地退掉了在京东定的大米,因为同样遥遥无期。 不少将京东作为救命稻草的上海市民在朋友圈称,“京东辜负了自己”。 部分京东商品配送时间 显然,打通这些梗阻的环节,比京东和徐雷预想的更难。 最新进展是,京东物流内部已发出紧急通知,要在全国范围内给出较大激励政策招募快递员本周之内前往上海增援,并在上海本地通过众包快递的方式召集超过2500多人加入终端配送。 但没有人能够回答,这场“物资保卫战”何时能够结束。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4月1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73例,无症状感染者25146例,尽管新增增速有所下滑,但新增数量仍然创出新高。 不过也有好消息。 4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表示,不得随意限制货运车辆和司乘人员通行,不得以车籍地、户籍地作为限制通行条件,不得简单以货车司乘人员、船员通信行程卡绿色带星号为由限制车辆船舶的通行、停靠。 4月12日的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也表示,目前在加紧推动外卖等电商平台骑手复工,不断加大运力。 据36氪了解,随着“保供压力”剧增,通行证的申请条件已经有所放宽:只要是保供、运输、志愿者、环卫人员等人员,并持有48小时核酸证明,均可以申请。 什么时候能够解封?这是眼下众多上海居民最想得知、但一时难有答案的问题。 一段全家便利店的入店音效,4月11日起在上海居民的朋友圈里流传。有7000多人转发了这个6秒长的音频。一些人留言道:“天籁之音”、“昨晚梦见在全家买东西了”、“眼泪差点憋不住”。 上海作为一座以生活便利著称的城市,拥有1500多家全家、1200多家罗森便利店。遍布上海的商圈、街道,和社区小巷的转角的便利店,某种程度上代表着那种方便、物资充足的往日生活。 一抬脚就踏进便利店买东西的日子,人们失去得太久了。每一个上海居民都在等待,那种稀松平常的幸福重新到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子、方韩、林奇、陆离、垚彦、李颖等均为化名。
信息披露被认定违规 联想控股回应:将按要求尽快完成整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梁冀  4月14日,北京证监局通报对联想控股(3396.HK)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通报称,北京证监局在2021年9月8日至9月18日对联想控股进行现场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后者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与不准确等问题。北京证监局表示,联想控股存在以下问题: 1、定期报告披露不及时,其2020年年度报告在香港联交所披露时间早于境内交易所公司债券年度报告发布时间; 2、临时报告披露不及时,其拟收购卢森堡国际银行股权事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时间晚于香港联交所披露时间; 3、个别子公司股权质押未在相关募集说明书及定期报告中披露; 4、公司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往来界定不够清晰,非经营性往来占款或资金拆借披露不准确。 此外,北京证监局还在日常监管中发现,联想控股于2022年3月31日在香港联交所发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公布》公告,但是该信息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同步披露。 联想控股上述行为违反了《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2021年)第四条、《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2015年)第四条、《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8号--公司债券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第八条的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北京证监局决定对联想控股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后者立即开展全面整改,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及时、公平地履行披露义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证信息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于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联想控股4月14日午间表示,公司高度重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中指出的问题,已对下一步整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将按要求尽快完成整改并向北京证监局报送整改报告。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稳定,各项债券均按期足额付息兑付,未发生违约情况。上述监管措施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造成影响。 3月31日,联想控股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联想控股实现营收4898.72亿元,同比增长17.32%;净利润57.55亿元,同比增长48.78%。截至发稿,联想控股报9.96港元/股,微涨0.61%,市值234.68亿港元。
沉迷汉服的年轻人:买一件 挨“三坑”
开菠萝财经(kaiboluocaijing)原创 作者 | 梁丽爽 编辑 | 金玙璠 进入4月,花季来临,穿汉服拍照又流行了起来。 就拿北京来说,玉渊潭的樱、大观园的梅、颐和园的玉兰,都开好了,赏花大军迅速占领了各大赏花点,人群中不时出现穿汉服的女孩,和鲜花一起,成了摄影师手里长枪短炮瞄准的对象。 近两年,穿汉服出街游玩不再是新鲜事,一些氛围轻松的公司甚至能接受员工穿汉服上班。当汉服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流,创业者纷纷涌入,不但山东菏泽市的曹县靠汉服产业出圈了,还带动了汉服配饰、摄影、设计、妆造等周边产业链的发展。 汉服品牌重回汉唐、十三余,“三坑集合店”十二光年以及古风摄影盘子女人坊更是被腾讯、B站、泡泡玛特等不少资本方看中,单轮投资额最高过亿元人民币。艾媒咨询数据预测,2021年中国汉服销售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汉服相关产业部分融资情况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不过,发展近10年的汉服赛道,目前还鱼龙混杂。有从业者形象地评价,“路还没铺平,走在上面难免硌脚”。 其实“汉服女孩”对此深有感触,镜头前的她们步履款款、衣袂飘逸、欢声笑语,背后却夹杂着不少吐槽的声音。花钱、花时间、花心思还容易踩坑,是最普遍的槽点。 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管是小白还是资深爱好者,从买到穿都可能被坑。没经验的小白玩家只看样子好看,结果买到山寨货、质量差还没版型;进阶玩家注重整体氛围感,不但得买簪、做妆造、约摄影,还要参加各种节日、出游活动;一些更高阶的玩家也闻风而动,试图在汉服生意里淘金,比如开汉服店、通过报名培训班学习妆造和参加走秀等,结果花了钱发现妆造班名不副实、想当模特却被不良商家白嫖,吃了不少苦头。 那么,穿汉服有哪些坑,消费者该如何避免?围绕着汉服的产业链,能赚到钱吗?百亿规模的汉服赛道,是真火还是虚火?本文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小白玩家:穿汉服,也能被坑 “放假出去玩穿汉服呗,拍照一定很出片!”不少人的第一套汉服是为了出游拍照购置的,但往往少不了挨坑。 首先是汉服本身的质量问题。 95后囡囡是看古装电视剧长大的,工作后逐渐产生了买汉服的想法。第一套汉服是因为“觉得设计好看”而冲动下单,那是一件明制立领对襟长衫,买回来发现刺绣周围的布料有点皱。她本以为是正常现象,直到看到“汉服树洞”上有人投稿也说到这个问题,她才意识到这是质量不行。 汉服树洞是专门用来吐槽、咨询汉服相关问题的地方。在这里,同袍们吐槽买汉服踩过的坑、咨询某件汉服值不值得买,还交流闲鱼出物的经验。囡囡学会看树洞之后发现,自己之所以觉得布料皱正常,是因为没把汉服当成一件正常的衣服对待。 汉服,首先应该满足作为服饰的基本要求。 比如,囡囡买了一套夏天穿的宋制汉服,主腰吊带的布料却非常厚实、不透气,穿一天就湿透了,要命的是遇水还会变色。 “汉服女孩”有一套黑话来交流和避坑: “翻车”指实物和预售图不一致,一般多是马面裙炸褶散褶、裙门歪、色差严重、数据误差大、刺绣图案货不对板等质量问题。 “蛇皮”指缝纫走线差、衣服拼接不整齐。 “来料”指自己买成品布料,将布料寄给裁缝定制衣服。 “孔府旧藏”指在孔府出土的八千多件明清服饰传世文物,堪称“半部明代服饰史”。 “仿孔府”指仿制孔府旧藏里的衣冠,例如常见的花鸟裙、圆领比甲。 形制和版型不正确,也被看作是质量问题。 汉服作为民族服饰和传统文化象征,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把形制正确当成是一件汉服的基本要求。《淘宝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明朝、宋朝和唐朝时期的汉服最受欢迎。但要想买到形制版型正确的汉服,并不容易。 “在95后中很流行的唐风诃子裙、魏晋风,包括松紧带的宋裤,其实并没有相关出土文物支撑,但是因为好看、穿着方便,受众多,商家也愿意做。”杭州的雲卿是坚定的形制党。她认为,正确的形制一定有出土文物佐证,不然都是“存疑”的。 古代汉服体系发展脉络大纲来源 / 中国纺织出版社《汉服通论》 她的经验是,确保形制正确后,再看版型。也就是说,首先历史上要“有”这种形制,其次才能要求版型“好”。 要看版型如何,就得看商家在商品详情页放出平铺图。“没有平铺图的汉服我是不会买的,版型肯定有猫腻。”雲卿总结。 除了质量问题,穿汉服不但花钱还需要等待漫长的工期,甚至花了时间,但没等来衣服。 汉服中有高端品牌,一套明华堂的汉服,均价要近万元,南京云锦单件几十万。不过一般来说,一整套汉服的价格在300-500元之间,白菜价汉服100-300元也可以买到。 但因为汉服相关品牌以小型的线上品牌为主,一套汉服不是光花钱就能买到,还需要花时间等待。在汉服圈子里,预售45天、超长工期很常见,甚至有的工期能长达一两年。 兰若庭的爆款汉服“此间春色”,因为买的人太多,工厂做不过来,在社交平台上被人称为“此间秋色”。 一些商家不但工期长还拖工期,也被吐槽耽误事:“我为了参加花朝节活动买的汉服,到了预售时间商家却迟迟不发货,工期一拖再拖,节日都过完了还没发货。” 像明华堂这样的高端定制产品,工期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入坑多年的月月介绍,“明华堂的婚服很有名,结婚这种人生大事又不想去租衣服,就只能等一两年的工期,为了等婚服推迟婚期的也大有人在。”她调侃道,“爱情没有工期长。” 工期长就算了,最怕的是等到最后流团了。“汉服团”实质是团购活动,买家先付定金,订单数量满员店家就截单“成团”,工厂接单开始批量生产。当订单量不够的话就会“流团”,活动作废,店家退定金。对于买家来说,等了两三个月后,才被告知流团了。 另一个困扰小白的问题是,花钱花时间买来的汉服,难打理,还难转手。 商家用天丝、人丝等面料作为卖点、提高单价,可对于买家来说,虽然穿着舒服,但布料娇贵不耐造、难打理,对洗护方式、熨烫方式、甚至水温都有很高的要求。 “平时本就穿得少,还得供着,最后不是放着吃灰,就是转手挂到二手平台。”不少小白买家买了汉服以后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而且由于部分商家后期还会降价、白菜价汉服越来越多,二手转让的难度不小。 进阶玩家:妆造、摄影,才是大坑 要想达到理想的出片效果,光穿汉服还远远不够,配饰、妆造、摄影上都得安排上。 “好的配饰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穿汉服很少有不买配饰的。”囡囡有一个四层的汉服配饰盒,里面的簪、钗都是使用率较高的单品,她的造型就靠这些有限的单品,组合成不同的风格。其中最贵的一件首饰是200元的金丝偏凤三尾钗,红楼风格适合搭配明制汉服。 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汉服商家数量已超过1500家,有名气的品牌,圈外人也能叫得上。但汉服配饰商家的数量就相去甚远了,而且大多以小作坊为主。 因为发饰很少有版权之争,所以大多款式做副业的簪娘(个人手工配饰制作者)都能做,价格一般在百元上下。小件的合金、绢花、蝶贝材质配饰不用50元能买到,精致一点的热缩花、料器花单价百元内也能解决。 而具有文化底蕴的缠花、绒花、点翠等非遗类发饰,因为工艺复杂、耗时长,价格偏高,单价可能超过百元。汉服首饰界顶流万宝德,一顶婚嫁礼冠20万,小小的发簪也要上千元。 《甄嬛传》华妃一角的旗头是价值100万的点翠文物古董 比起花钱买,月月更喜欢买材料包自己动手做配饰,绒花、缠花、仿点翠、热缩片、料器花,每一种做一两个。“看着小巧,只是一朵花,其实每一步都很难,一只绒花发簪从学习到做出成品,我花了四个月的时间。” 为了对各朝代发型妆造有更系统的了解,月月专门在江苏花几千元报了妆造培训班,每个朝代都学习了2-3个典型发型和妆容。“至于是不是割韭菜,仁者见仁吧。我看重作品,不会因为造型师的名气随便报班。”月月说。 月月自己做的配饰 / 受访者供图 因为汉服妆造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妆造设计师也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因此部分个人妆造培训班,属于“无证驾驶”。 一系列问题因此产生。弦冰是一个新手妆娘(妆造设计师),在某职业教育机构报名网络汉服妆造培训班,交了学费和定金,遭遇拖延开课时间、没有课表、老师失联、退款难一连串问题,经过多轮沟通维权后,才要回了大部分报名费。 事后,她无意间发现,自己花了899元买的课程,在公开平台上花1元就能看。 雲卿则通过搜索教程自学妆造,“穿汉服久了,多多少少能练出来点技能在身上的。”她还开通了微博、小红书账号用来发布汉服写真,记录自己的妆造作品,这些写真大多是互勉摄影师给她拍的。 雲卿的妆造作品 买好了汉服,学习了妆造,“汉服女孩”来到最后一步——拍照。互勉摄影师在汉服圈里非常流行。 互勉即互相勉励,是汉服约拍的一种方式,不需要花钱,性价比高。摄影师通过互勉练习技能、拥有自己的摄影作品,模特免费拍写真,双方可以在小红书或相关汉服群发帖招募。本是双赢的事,实际操作起来也容易在取景打光、后期修图等审美问题上产生分歧。 有人省钱约“互勉”,还有人花钱约汉服摄影机构。成立于2003年的盘子女人坊以“古风摄影”发家,还在2020年申请IPO,冲击国内商业影楼第一股,可即便是行业头部公司也甩不掉“影楼风”“仙女风”“古装”的标签,被汉服形制党诟病。盘子女人坊在相关投诉网站上有近两千条投诉,主要围绕体验差、修图不满意、诱导消费等问题。 汉服圈子:火爆与乱象并存 王涵在汉服市场从业多年,曾经营过自己的汉服品牌,谈起如今的汉服行业,他直言:不好做了,表面上看很热闹,其实在走下坡路。 整体而言,开菠萝财经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将汉服行业整理归纳四大阶段: 2003年-2008年,汉服行业启蒙期。汉服概念诞生、汉服社团兴起,一些老牌汉服品牌如重回汉唐开始创立。 2008年-2017年,汉服市场漫长的蛰伏发展期。汉服开始形成市场,老牌汉服品牌发展壮大,开始形成产业链。 2017年-2020年,汉服开店井喷期。行业迎来分水岭,汉服品牌百花齐放,产业链逐渐完善,行业格局基本形成,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资本入场。 2020年-至今,进入汉服行业洗牌期。行业冰火两重天,大批品牌创立的同时,大批品牌倒闭,开打价格战,有能力的品牌更坚挺。 在汉服开店的井喷期,靠活动营销,是汉服品牌的一种出圈方式。 来源 / 网络 在华裳九州走秀时“梨花带雨”边走边哭的汉服掌柜“听月”,一哭成名,成了圈里的红人,为店铺带去不少人气。一时间,好像参加一场走秀就能让品牌走红,但其实这里面“猫腻”不少。 主办方举办活动吸引汉服品牌参与,要按每人几千不等收取“出场费”,但有从业者认为“营销效果有限”,而且部分商家为了转移成本,会出现“白嫖”模特的情况。 一部分商家利用走秀活动做起了生意,他们利用素人模特想登台走秀却没有门路,假意声称招募素人模特,承诺模特可以获得量身定制汉服、个人形象推广和包装、走秀指导、体态指导训练等,实际上是为了收取报名费。另一些商家套路隐蔽性更高,他们不收取任何费用,打着可以接触到知名汉服模特的招牌,要求素人模特自理妆造和差旅费用。 一面是外界看到的火爆表象,一面是动荡的里子,似乎预示着汉服行业进入洗牌期。 近两年,汉服相关品牌里倒是有一些创业公司赢得资本青睐。十三余、重回汉唐、三坑线下集合店十二光年都曾获得融资。 但整个汉服市场里,汉服鞋包、配饰、妆造市场以小作坊居多,汉服品牌也只有少数几个大品牌经过发展建立起了自己的工厂,除此之外,不管是走高端、中端还是低端路线的品牌,都是以“小作坊”为主。不少品牌小到老板当裁缝、老板娘是模特。 融资热的同时,行业也迎来了闭店潮。仅今年,就有花笺溪、都城南庄、衣锦九都等知名汉服品牌宣布闭店。至于闭店原因,花笺溪在闭店微博中提到两位创始人“在2021的时候分别开启了两份工作,目前那两份工作的收入都远高于汉服店铺的收入”。 去年年中闭店的兰若庭,堪称爆款中的战斗机,“太平有象”“此间春色”被称为“汉服界的校服”。即便2021年只开店半年,全年单品产值仍然遥遥领先,仅次于定位中端汉服的品牌十三余。 尽管其凭借一己之力把汉服带到了白菜价时代,但兰若庭在2021年7月底没逃过“闭店重组”的结局,也有消息称,可能和另一个知名汉服品牌池夏合并。 王涵分析,没有资本加持的汉服商家想活下来,只能走两种路线。要么背后有自建工厂支持,能把价格打下来,要么走高端定制化路线,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服务,或是转而向新的方向探索,如向受众群体更广的汉元素、日常款发展,开发国风类潮牌、走时装路线。他认为,低端汉服市场已经足够饱和,如果盲目参与价格战,最后往往上打不过老牌,下打不过山东曹县,最后落得倒闭重组。 想要在汉服的百亿市场中掘金,没预想中那么容易。 *题图来源于《玉楼春》。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雲卿、月月、囡囡为化名。
收购推特 马斯克学不了巴菲特
马斯克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5日消息,“这是我能给出的最好,也是最终报价”。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向Twitter董事会发出了这种声音,语带威胁。 马斯克提出以430亿美元收购Twitter,寻求在这笔交易上借鉴“股神”巴菲特的“要么接受,要么走人”的策略。然而,投资银行家、投资者和分析师表示,要想让这一策略奏效,他需要拿出一份轰动性报价,并披露更多融资细节。而且,马斯克过去出尔反尔的记录也对他不利。 巴菲特在通过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敲定大型交易时,因使用“一次报价,拒绝谈判”的策略而著称,例如他以116亿美元收购家财产和意外保险公司阿利哈尼公司,370亿美元收购航空设备制造商精密铸件公司。 这些报价被他们的收购目标认为是公平的,并得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承诺融资的支持。相比之下,市场认为马斯克的出价太低,融资细节也太少。 马斯克信誉不佳 2018年,身为特斯拉CEO的马斯克曾在Twitter上表示,准备以720亿美元将特斯拉私有化,而且“资金已经到位”,但他没有继续推进这笔交易。他和特斯拉分别支付了2000万美元的民事罚款,并辞去特斯拉董事长一职,以了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他欺诈投资者的指控。 “60年来,沃伦已经在40笔收购交易上证明了,他说什么,就会做什么。他的话具有巨大价值。至于马斯克,我不会相信他……他不可靠。”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劳伦斯·坎宁安(Lawrence Cunningham)说。他撰写了大量有关巴菲特的文章。 投资者信任巴菲特 马斯克提出了每股54.20美元的现金报价,对Twitter的估值为430亿美元,较Twitter 4月1日的收盘价溢价38%。4月1日是他公开披露持有9.1% Twitter 股份之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但是,这一报价低于去年11月的Twitter股价水平。在2021年的大部分时间里,Twitter的股价都在60美元以上。 未参与这笔交易的投资银行家表示,与之最接近的交易是PayPal对Pinterest的出价。由于投资者对PayPal这笔交易的反应不佳,该公司在去年10月撤销了报价。该报价对Pinterest的估值为其销售额的17.4倍。相比之下,马斯克的报价仅为Twitter销售额的8.6倍。 Twitter股价周四报收于45.08美元,自马斯克宣布收购该公司以来下跌了1.75%,反映出投资者普遍怀疑这笔交易能否达成。 “我不认为Twitter董事会很难拒绝这笔交易。它的溢价并不太高,目前的估值也不过高,”Kellner Capital合并套利投资组合经理克里斯·普尔兹(Chris Pultz)表示。 钱从哪里来? 去年,马斯克出售了价值超过150亿美元的特斯拉股份,约占他持股的10%,部分原因是为了支付出售股份所需要缴纳的税单。马斯克目前是世界首富,他的净资产约为2500亿美元。 目前还不清楚马斯克现在可从中拿出多少用于收购Twitter。他可能会出售更多特斯拉股票,或以这些股票为抵押贷款。在周四提交给监管机构的一份文件中,他没有提供有关融资的细节。 杠杆收购通常有60%到80%的资金来自债务,因此马斯克很可能必须拿出至少100亿美元的股权支票。他可以找到合伙人来为他提供资金,例如私募股权公司。 马斯克净资产约为2500亿美元 另一个问题是,考虑到Twitter被马斯克收购后面临的运营不确定性,银行是否愿意为这笔交易提供贷款。马斯克批评了Twitter目前的管理层,但他没有透露接替者是谁。他还反对Twitter依赖广告,尽管广告占其收入的大部分。摩根士丹利担任此次收购交易的牵头经办行。 马斯克周四在要约信中表示,如果Twitter拒绝他的收购要约,那么他将重新考虑自己作为股东的立场。不过,周四晚些时候,他又暗示可能会绕过Twitter董事会发起敌意收购。 他发布推文称,Twitter股东应该对这笔交易进行投票,并发布了一份民意调查,询问Twitter用户对此事的看法。通常情况下,只有在董事会批准后,公司才会将交易提交股东投票表决。 二次报价有机会? 分析师认为,尽管马斯克声称自己的第一次报价是“最好的和最终的”,但如果他愿意提出另一个报价,考虑到他作为世界首富的资源,他达成交易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董事会有理由拒绝第一份报价,研究更高出价的选项。”美国银行分析师贾斯廷·波斯特(Justin Post)周四写道。(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ifeng_tech)。
国内最大日本料理放题餐厅冲刺港股上市 日料餐厅是门怎样的生意?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华清 又有一家餐饮企业冲刺港股上市。4月13日,港交所官网披露KAMII GROUP (CAYMAN) INC.(以下简称“上井”)的上市申请材料。 从财务节点来看,今年或许不是餐饮企业上市的好时机。受疫情影响,近两年餐饮企业普遍业绩下滑,扩张前景不明朗,但今年以来,港股却迎来多家等待上市的餐饮标的,包括乡村基、和府捞面、七欣天品蟹轩、捞王、杨国福等在餐饮细分领域里的头部企业。 “当疫情来临时,餐饮企业的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在现金流方面。在竞争加剧、疫情反复的情况下,资本的加持或许可以提升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和降低经营风险。但是A股对于餐饮企业的审核比较严格,港股相对宽松些,这是我们看到今年以来餐饮企业扎推到港股上市的核心原因。”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向经济观察网记者如是分析。 上井号称是中国最大的日本料理放题餐厅集团。日式放题餐厅指日式自助餐厅,跟常见的餐厅提前做好食物、顾客自取的自助餐厅不一样,日式放题餐厅的服务模式是顾客缴纳一定餐费后,在规定时间、规定菜单的前提下可以无限量点菜,并由餐厅服务员将菜品送至餐桌。 在大众消费者的印象中,日料餐厅的客单价并不低,上井的上市申请材料显示,疫情前,上井餐厅的顾客人均消费金额可以达到305.8元。那么,日料餐厅是一门怎样的生意呢? 不到1%市场份额的龙头老大 上井于2004年在上海开始经营,据灼识咨询的报告,2020年,上井的餐厅数量在中国的日本料理放题餐厅市场排名中居榜首,按收入计算,人民币2.47亿元的规模也位列业内第一,但市场份额只达到0.8%。 上井目前在中国的18个城市经营着47家连锁餐厅,包括35家自营的上井餐厅、11家加盟的上井餐厅和1家俩俩和牛餐厅。俩俩和牛是上井新推出的附属品牌,2022年2月份才面向市场。上井主打的是极致的用餐体验,而俩俩和牛主打的是实惠好玩,前者面向的是家庭、商务及社交聚餐,后者面向的是年轻一代消费者。 疫情之后,上井一改此前经营单一品牌的策略,除开推出俩俩和牛外,还计划推出新的附属餐厅,例如日本茶馆。此外,2020年后,为了缓解疫情对业绩的冲击,上井与第三方外卖平台合作,推出午餐定食服务,还在研发肉类调理包、酱料罐头,以期发展零售业务。 在过往的业绩中,上井的营收绝大部分来自上井餐厅的经营,少部分来自加盟费的收取。上井的客单价符合大众对中高端日料店的想象,2019年上井餐厅的客单价达到305.8元,但2020年下滑至275.8元,2021年有所回升,回升至282.7元。 疫情对上井的业绩造成了冲击。2019年上井的收入达到人民币3.24亿元,2020年下滑至2.47亿元,2021年有所恢复,超过疫情前水平,达到人民币3.59亿元。但2021年上井的利润水平依然没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19年,上井的归母年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达到4815.9万元,2021年这一数字仅为3106.2万元。 上井介绍称,本次港股上市的募资将主要用于在全国开设新的餐厅,包括上井餐厅、俩俩和牛和新品牌餐厅。具体而言,上井计划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分别开设19、31、32家餐厅,其中绝大部分是俩俩和牛餐厅,新餐厅主要开在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此外,少部分募资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有待品牌化与连锁化的日料餐饮 据灼识咨询的数据,在中国的餐饮市场,以2020年的收入计算,排名第一的是中餐,排名第二的是西餐,排名第三的则是日本料理,2020年,中国日本料理餐厅的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1976亿元,日本料理通常被认为比较健康、清淡、食材新鲜。 日式放题餐厅开始在中国快速发展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而自2010年以来,国内日式餐饮店蓬勃发展,日式拉面、日式烤肉、日式盖饭、寿喜锅等日式餐饮店走俏,据红餐品牌研究院的估算,2020年国内日料店达到8万余家。 目前,中国的日本料理餐厅市场高度分散,据灼识咨询的数据,2020年,以收入计算,排名前五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3%。 疫情后,日料客单价有所下探,安信证券认为,性价比高的日料更有增长潜力,大众化、常态化是国内日料店探索的一大方向,日料店呈现出向新一线、二线甚至更低线城市渗透的趋势。 灼识咨询也认为,国内日本料理餐厅发展趋势包括高性价比、环保健康、菜品增加、推出更多符合当地口味的创新菜品。 “在供应链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之下,连锁化将是日本餐饮品牌扩张的必经之路。”安信证券预测认为,“日料企业需从品牌运营、用餐体验和食材质量方面齐发力。”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