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每日优鲜上市首日暴跌25% 十万亿社区零售故事“不性感”?| 风眼
每日优鲜上市首日开盘破发,日内最大跌幅近40%。 6月25日晚,每日优鲜正式在纳斯达挂牌上市,股票代码“MF”。开盘后便跌超18%,其开盘价报10.65美元,IPO定价为13美元;此后跌幅进一步扩大至30%,盘中股价最低触及8.12美元,跌幅超37%。截至收盘,该公司报9.66美元,跌幅25.69%,市值22.74亿美元。 每日优鲜首日破发,无疑为同一赛道的叮咚买菜泼了盆凉水,两家生鲜电商都于6月9日递交招股书。有投资者表示,受市场情绪影响,叮咚买菜还没上市,就将面临申购意愿降低的挑战。 提到生鲜电商,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烧钱,获客营销、订单履约等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盈利困难。每日优鲜也是如此,2018年-2020年的三年时间,每日优鲜累计亏损67.90亿元,才在一二线市场撑起前置仓业务。 如今,上市后的每日优鲜喊出了“社区零售数字化第一股”的口号,定位于“前置仓即时零售+智慧菜场)x零售云”发展战略。在每日优鲜以及投资人看来,未来的社区零售会有超十万亿价值市场值得挖掘,多元布局还能促进业务互补。但从上市的表现来看,资本市场并不如想象中好说服。 绕不开的盈利难题 万亿规模的生鲜赛道,被称为互联网的最后一个黄金风口,吸引各路玩家入场厮杀。尽管行业声势浩荡,但生鲜生意并不好做。网经社数据显示,国内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亏损占到88%,7%巨额亏损,4%持平,仅有1%实现了盈利。 于2014年创立的每日优鲜,市场份额已居行业前列,依然规避不了盈利难题的掣肘。 2018年-2020年,每日优鲜营收分别为35.467亿元、60.014亿元、61.304亿元;而三年亏损额分别为22.316亿元、29.094亿元、16.492亿元。进入2021年,公司亏损态势进一步扩大,前三月净亏损达到6.1亿元,是约为去年同期的三倍。 生鲜行业烧钱已是共识,而每日优鲜核心的前置仓模式更是争议焦点。业内认为,前置仓虽然能实现极速达,提升消费体验,但由于是重资产、重运营模式,缺乏门店导致该模式强依赖流量获客,若加大流量补贴,会对企业盈利带来极大考验。 去年3月,盒马宣布放弃前置仓模式,转向投入社区mini店。盒马鲜生CEO候毅经过了一年70个前置仓的实验后发现,流量补贴、毛利率竞争能力以及损耗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以解决,所以他认为前置仓不可能盈利。 从招股书可以看到,每日优鲜有意降低各项成本支出,尤其是市场推广和销售费用,从占营收2018年的22.45%已下降至2020年的9.6%。这一保守的营销战略,让每日优鲜在2020年亏损缩窄。不过,占营收25.72%的履约成本,依旧是盈利最大的阻碍。 目前,每日优鲜已在全国16个城市开设了631个前置仓即时零售业务,市场份额已达到28%,在中国北方地区排名第一。但另一方面,在营收增速和用户数据上,每日优鲜正在走下坡路。 2020年每日优鲜的营收增速为2.15%,今年第一季度就已经跌至-9.44%。针对这一情况,每日优鲜解释称,公司不再追求用烧钱来增加规模,而是开始注重“有效用户”的增长。但在下调营销支出后,公司有效用户的规模增长也不容乐观。 去年,每日优鲜的有效用户数量是867.61万,而今年第一季度,每日优鲜有效用户数量下降至789.24万。新零售行业专家鲍跃忠接受凤凰网科技(微信搜:ifengtech)采访表示,“用户数量下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反映市场接受程度,这也是资本预期不高的原因。” 新故事更难讲 事实上,每日优鲜也有意改变自身发展模式。今年3月,每日优鲜提出了(A+B)x N的发展战略,即“前置仓即时零售+智慧菜场)x零售云”,欲将自己打造成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 “向社区零售发展,意味着每日优鲜本身业务不稳定。”鲍跃忠认为,整个生鲜赛道至今还未有高效的盈利模式,所以每日优鲜还在不断探索,但如何结合原有业务,发挥最大的势能才是关键。 从具体的业务动向看,每日优鲜智慧菜场业务,是在获取菜市场的经营管理权后,对菜市场内部场地和商户进行改造管理,成为“二房东”;而零售云方面,让商家使用包括电子支付、线上营销、CRM等SaaS服务工具,以及为商家建立私域流量,增加线上电商收入。 相比低毛利的生鲜生意,平台化的社区零售显然更具有“想象力”。根据每日优鲜的预期,周边的菜市场,能够在数字化的改造下变成“集食品、餐饮、教育、健康护理服务为一体的社区Mall”。 据了解,截至5月31日,每日优鲜已与14个城市的54家菜市场签订运营协议,有33家菜市场已开始运营。而每日优鲜表示,还将加大投入,上市募资资金的40%将用于拓展智能生鲜市场业务及开发技术平台、发展零售云业务。 不过,每日优鲜面向的2B领域,已有实力强劲的玩家,如美团、京东等。而社区零售本身,也是一个需要更多投入和规模化运营的领域,从自营转向平台化,会给履约管理和售后带来更大的挑战。 “作为后来者,每日优鲜如何拿出更多差异化策略。在主营业务还未跑通的情形下,就以平台身份改造菜市场,这一激进的业务布局还需要时间观察。”某生鲜电商业务负责人表示。
中芯国际跟台积电差距在哪?CEO硬气回应
中芯国际是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晶圆代工厂,年营收超过270亿元,台积电则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晶圆代工厂,年营收超过3000亿元,从体量上就是中芯国际的10倍了,两家企业的比较也是媒体、分析师及网友的关注点。 在日前的股东大会上,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也回应了两家对比的话题,他表示与同行业公司的比较,我们的资讯也主要通过行业分析师得出的结论进行推断。 赵海军表示,不同公司的比较,我想还是关注双方都可以做的事更为实际。各个制程如同列车的车厢一样,先进制程、成熟制程都是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进制程相当于往列车上增加最新的一节车厢,但我们20年前增加的车厢至今仍然在为公司创造很好的效益。 赵海军称,中外客户每个产品都很重要,我们目前主要满足战略合作客户的需求,其余需求处于井喷状态,钱是赚不过来的状态。 每个行业具体的需求不同,很多55nm\40nm产线就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我们各分公司的目标就是在全球范围内用最高的效率和最优的生产成本来满足这样的需求。 各个分子工厂的术业是有专攻的,对比应针对相同产品节点的产能与良品率。投资也不是越大越好,还是要结合现有需求与未来潜在需求的展望做出合理的规划。 赵海军表示,相信我们十年如一日的打磨,各个产品节点的效率会越来越好,我们完全有信心在同类产品上与世界上任何公司比较。
不止太空游 揭秘美国亿万富豪疯狂的业余爱好
图1:贝佐斯提出的“蓝色月球”登陆器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7日消息,数周后,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将乘坐旗下蓝色起源的宇宙飞船飞到距离地表62英里(约100公里)的太空“边缘”。 有意参加太空旅游的亿万富豪并非只有贝佐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维珍银河老板里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埃伦(Paul Allen)和谷歌联合创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也表达了参加太空旅游的愿望。 尽管诸多亿万富豪都迷恋太空旅游,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有其他爱好。 亚马逊CEO贝佐斯:曾爱好极限旅游 现在目光转向太空旅游 图2:贝佐斯将于下个月参加太空旅游 虽然通过重塑零售业获得了约2000亿美元财富,但贝佐斯真正的兴趣在于极限旅游。 曾有数年时间,贝佐斯度假的方式颇为与众不同:与父兄骑马穿过西得克萨斯;借助照明工具,深入数百英尺深的岩洞;曾用3周时间在海上打捞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残骸。 贝佐斯乘坐的直升飞机曾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导致他数年不乘坐直升飞机。 数周后贝佐斯将参加其有史以来最极限的旅游活动:乘坐蓝色起源宇宙飞船到太空边缘旅游。贝佐斯2000年创办蓝色起源,目的是使太空旅游平民化。 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所有类型航空器的粉丝 图3:布林旗下LTA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的飞艇 坐拥1080亿美元财富的布林,对与众不同的航空器饶有兴趣。过去4年,布林一直在经营一家被称作LTA研究和探索(LTA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的秘密飞艇公司。LTA是“lighter than air”(比空气还轻)的缩写。这家公司脱胎于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目标是让飞艇实现零排放。 虽然布林飞艇的目标是用于人道主义救援,但它相当豪华,可以成为布林亲朋好友国际旅游的“空中游艇”。 然而,布林的目标似乎不仅仅局限于飞艇。2008年,布林对太空旅游公司Space Adventures投资500万美元。《福布斯》曾刊文称,这笔投资也是布林未来参加太空旅游的保证金。 Space Adventures已经帮助多人实现了太空旅游的梦想,目前尚不清楚布林是否会通过它参加太空旅游,或者参加太空旅游的时间。 微软联合创始人埃伦:有一艘豪华潜艇,爱好水下探险 图4:艾伦拥有多艘大型游艇 2018年去世前,埃伦曾拥有多艘大型游艇。除游艇外,他甚至拥有潜水艇和能下潜数百英尺海底的潜航器。 埃伦2011年在接受Geekwire采访时说,“海下1000英尺深处非常黑,动物真的很奇怪。” 有关埃伦游艇和潜水艇的资料很少。《西雅图时报》和埃伦网站上的信息显示,其潜水艇名为,长40英尺(12.2米),价格为1200万美元,能乘坐8名乘客和2名艇员,可以在水下航行至多8小时。 埃伦痴迷于水下探险,利用游艇、潜水艇和潜航器帮助找到多艘一战、二战时期的战舰残骸。 埃伦也有自己的太空梦,他创办了Stratolaunch Systems,目标是打造全球最大的飞机,作为太空发射的平台。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喜欢冲浪和射箭等运动 图5:扎克伯格喜欢冲浪和射箭 虽然与同行相比对太空不那么有兴趣,但扎克伯格也有自己的极限消遣方式。 扎克伯格是Lift Foils电动冲浪板(零售价1.2万美元)的粉丝和天才用户,他曾多次被发现在位于夏威夷的家附近的地方冲浪,自己也曾发布冲浪的视频。 扎克伯格对其他户外运动也有兴趣。他最近发布了利用弓箭和长矛狩猎的视频,曾用自己杀死的山羊招待Twitter CEO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 Twitter公司CEO多西:每天冥想数小时,只吃一餐 图6:多西每天冥想2小时,只吃一顿饭 多西更重视自己的内心。他既不冲浪也无意参加太空旅游,而是禁食和冥想。 2018年,多西以进行10天冥想的方式在缅甸度过自己的生日。他在Twitter上称这一体验“极度痛苦”:每天冥想的时间为早上4点至晚上9点,不吃晚餐、不读书看报、不听音乐,甚至不与其他人目光交流,他曾一个晚上被蚊虫叮了117个包。 多西说,此后他每天冥想2小时,一周只吃7顿饭——只吃晚饭。 甲骨文公司董事长埃里森:在帆船上一掷千金,甚至组建了自己的帆船队 图7:埃里森在帆船比赛方面一掷千金 虽然自20多岁起就痴迷帆船,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埃里森才认真对待自己的爱好,当时他购买了一艘他称之为“Sayonara”的78英尺长帆船。此后他开始参加比赛,并在世界锦标赛上夺冠。 埃里森后来开始参加美洲杯帆船赛,2010年,他的帆船队夺得这一比赛的冠军,时年65岁的他本人甚至亲自参加了比赛。 埃里森已在帆船比赛上投入数亿美元,并在2013年第二次夺得美洲杯。他的帆船队目前估值2亿美元。
小米造车 再不开始就真的晚了
自从雷军今年3月30日宣布造车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在互联网上轰动至今。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小米雷厉风行,不仅先后注册小米汽车、米车、米汽等商标,而且先后抢下对纵目科技、禾赛科技两家自动驾驶厂商的投资,甚至还与比亚迪、长城汽车传出结亲“绯闻”。 与华为、百度、滴滴等其他主要以自动驾驶作为汽车业务核心的公司相比,小米一入局,便明确表示要自己造整车,要打造自己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但是客观评价,小米在技术和经验方面无论是与其它先行进入造车领域的互联网科技巨头,或是造车新势力甚至是传统主机厂,还有着较大差距。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造车的核心在于自动驾驶,而据资料显示,小米目前申请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上,在自动驾驶领域上的布局几乎空白,相比起百度、华为等,相关专利数量上均处于下风。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本来就准备不足,特别是自有核心技术明显匮乏的情况下,小米追赶智能电动车新风口,仅靠10年100亿美元是肯定不行的。招兵买马,是小米必然、也是必须的手段。 而近日以来,小米在官网发布了多个自动驾驶类岗位,并标注“急”,再次引发了外界热议——3个月过去了,小米造车的方向确定了吗? 01 小米造车,先要招到人 据小米招聘官网显示,当前正在招聘自动驾驶领域人才,包括数据平台、车载基础架构、决策规划、毫米波算法、开发工具、前端平台开发、嵌入式软件、控制、感知、预测、高精地图、仿真平台、传感器、算法优化、高级惯用算法、超神波雷达算法、激光点云算法、预测、定位等20个岗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招聘岗位的工作地址均显示为“北京市海淀区",且每项招聘岗位信息前均标注了“急”字。对此,业界认为,“小米造车研发中心总部或将落户北京"。 △小米招聘 从此次招聘信息来看,再结合先前小米投资了纵目科技、禾赛科技两家激光雷达厂商的举动,小米汽车或将从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融合的路线作为切入点。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小米只是确定了要造车,但是关于具体的产品定位、技术路线、建工厂等问题,从发布会后的3个月时间里业内再也没有明确消息。4月23日,小米集团总裁王翔也在一场论坛中表示,“造车还没有正式开始,提前宣布是想获得更好的全球资源,共同开拓小米汽车”。 纵观小米内部,目前似乎也没有一位专业汽车领域出身的高层——目前小米汽车由雷军带队、首席战略官王川负责。换句话说,以智能手机、AIoT物联网等移动终端为核心的小米,在造车人才储备上恐怕是比较匮乏的,或许也正是小米近日紧急招聘自动驾驶领域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人才资源不足的现状还反映在小米专利储备上,小米专利储备当前远远落后于其他科技巨头。根据零壹智库统计,截至2021年一季度,国内有8275家公司参与了自动驾驶专利申请,包括授权专利14018件在内,专利合计40682件。其中,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3家公司分别是百度(2009件)、华为(1332件)和大疆(705件)。相比之下,根据企查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3月29日,小米专利摘要包括“发动机、导航、车、驾驶、雷达、行驶"等涉及汽车方面的专利总计有211项,主要集中在网联交互、车身控制、充能补能方面的布局。 更进一步来看,以小米一件名为“车辆速度控制方法及装置”的专利为例,该专利可通过获取车辆所处的地理位置,并根据所在地的限速信息,可以控制该车辆的行驶速度不超过该限行速度。而百度一件名为“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的专利,可以结合与前车之间的距离,综合判断限速、巡航速度、系统限速等多个维度,自主保持车辆平稳行驶。简单对比两者专利在阐述实际情况的考量维度,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自动驾驶对目前的小米来说其实是个短板。小米需要加大投资或广招人才,从而在技术上加紧追赶。 然而,随着入局汽车赛道的玩家日益增多,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在经济观察报的一篇报道中,在新造车企业中,汽车圈里计划去滴滴的人最多,互动数量最高;其次是理想汽车,第三名是百度和吉利合作的集度汽车,第四名才是小米汽车。 在多位汽车从业人员的描述中,小米造车至今表现出的不确定性是阻碍他们考虑跳槽小米的首要原因,“毕竟现在也不知道小米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做它的第一款车,是从0开始,还是合作代工都不确定”。 △胡峥楠回应 此前有媒体爆料,小米汽车曾开出上亿天价“挖角”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胡峥楠,但随后胡峥楠在朋友圈进行了辟谣。 招人难只是小米造车道路遇到的第一道坎。小米和雷军本人可能也清晰地认识到跨界造车的难度,在宣布造车时,雷军在微博上写道,“尽管小米在技术上越来越成功,但在硬件工业算是初步入门。如今要迈入软硬件结合难度最高的汽车行业,需要无畏的勇气、坚定的勇气、更多的知识。这意味着在这个赛道里,过去的一切积累将清零”。 在国内,不仅传统车企正在努力朝着智能电动化方向转型,各类新势力造车企业也争相加入进来,动作频频。伴随着的是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摩根大通预计,未来一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玩家,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将类似于中国电池市场的竞争。过去十年来,电池供应商数量大幅下降,从近200家下降到如今不到30~40家。在那些从行业竞争和整合中幸存下来的企业中,只有5~10家是最好的。而电动汽车市场也将面临这一问题。不要觉得中国电动车市场当前如何活跃,等到最后,也只有少数实力强大的公司可以活得很好。 02 小米造车, 有钱也不能任性 方正证券在今年2月发布研究报告——《手机厂商为何要造车?消费电子到智能汽车的背后逻辑》。该报告认为,手机巨头之所以纷纷涉足智能电动车市场,主要是因为,以人为基础的To C消费互联网格局已定,以企业为基础的To B产业互联网格局也已定,而只有以物为基础的To T物联网(AIoT)正处于早期。于是,手机互联网巨头当前只能基于To T去做两种努力:一是可以将所有长尾家电设备AIoT物联网化,小米和苹果已经布局多年。二是进入到单品市场空间最大的汽车市场(远远大于手机市场),用数字化改造整个汽车行业,这也是唯一的跨越式成长之路。 不难发现的是,包括苹果、华为等巨头在智能手机见顶后,都是布局了IoT智能硬件,但家电设备、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其实说来相当有限,肯定是支撑不起巨头增长体量;汽车市场就要大太多太多,未来大幅增长的机会当然是汽车。 小米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以“为发烧者而生”为口号,其实换个解释就是小米打动市场的根本在于“薄利多销”,也就是性价比;你会发现无论是小米旗下的哪款产品,它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一定是在相同价位中性价比最高的之一。 高配低价的产品,其销量绝对不会差,再加上相对保守的产能,就能保证极低的库存量。小米虽然牺牲了短期的盈利能力,但是能够换取极佳的资金流动性、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小米手机 低利润策略能够换取需求增加的确在大多数时候是真理,但是这真理需要一个前提,即该产品的市场还有巨大潜力,否则就算再便宜,一方面需求增加的天花板触手可及,另一方面可能进入恶性竞争阶段。 恰恰,小米目前所在的智能手机行业已经开始遭遇瓶颈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近两年增长基本陷入停滞。IDC此前预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金额从2020年至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4.31%。 这种背景下,小米造车势在必行。雷军曾表态,小米造车最大的底气,是“亏得起”,对造车业务的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的投资额为100亿美元。根据小米2020年报,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拥有的现金资源总额超过1000亿元。这意味着,按照现在的汇率,造车将要占据小米目前的1000亿现金资源的近65%。 不过,造车说起来容易,但真的想把一辆车批量化的、保证质量的生产出来却也并非易事。小米擅长的领域是软件开发、生态搭建,而整车生产制造是小米从未碰触过的领域。怎么协调几百家供应商、管理几千个零部件的质量,以及一系列复杂严苛的测试流程,这是汽车制造必须解决的问题。 同时,即便投入100亿美元,小米造车就一定能进入量产甚至盈利阶段,目前尚无法确定。而对于小米而言,手机业务的研发投入也依然重要,毕竟这是小米的基本盘。看似充足的现金储备两块业务一分,缺钱依然是主题,而众所周知,小米本身的盈利能力并不强,因为追求性价比,小米在2020年的净利润率约为5.3%。相比较于其他互联网企业,这个水平基本徘徊于行业底部。 自称“不差钱”的小米除开在品牌上有着天然优势之外,进入造车赛道挑战颇多。性价比策略放到如今的电动车市场上,很难奏效了,我们不能奢望小米可以造出来一辆在性价比上可以压倒宏光MINI EV的车型。 6月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喊话”雷军称,“50亿对雷总不算啥,1000亿也不是事,关键是浪费你三年时间,这三年时间值多少钱?”之后,王传福解释道,这句话不是劝雷军不要造车,而是希望和小米在造车领域有更深入的合作,言外之意,比亚迪是小米造车最“门当户对”的一个,别自己建工厂了,我可以给你代工。 按照雷军的计划,小米首款汽车将会在三年后左右推出。那么无论是制造经验的积累程度上,还是从产品上市时间的限制方面,需要从零做起的自建工厂模式并不适合小米,所以对制造经验要求不高、能够快速量产落地的代工模式几乎是小米造车唯一的选择。 何小鹏预测,未来5~10年全球造车企业会缩减到10家主体汽车企业。花了三个月时间还处于招人阶段的小米,着急了吗?
一败再败 钢铁直男扶不起虎扑上市梦
时隔六年,虎扑渴望已久的上市梦想再次以失败告终。6月23日,中金公司和东方财富证券联合宣布,鉴于虎扑拟调整上市计划,中金公司、东方财富证券、虎扑三方同意解除辅导协议,终止对虎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工作。 回想2016年,虎扑离上市也是只差临门一脚,招股书报送了半年多,上市计划还是被终止了。当时证监会称,虎扑存在应收账款余额较高、周转率下降,业绩波动较大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的差异较大等问题。数据显示,虎扑2014年的净利润相比2013年降幅达50%,2015年又同比增幅高达320%。 而此次上市失败又是因为什么呢?字节跳动、中金公司两大公司的增资,已然缓解了虎扑现金流紧张的状况,旗下电商业务的回暖似乎也解决了商业变现模式单一的问题,但为什么虎扑还是上不了市呢? 直男“消失”的体育梦想 虎扑的业绩表现在互联网公司中一向不大出众。根据2016年递交的招股书中显示,自2013到2015年,虎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98亿元、1.4亿元、2亿元,其中广告业务是最大的收入来源,分别为5473.57万元、7860.13万元和1.22亿元。 按照创始人程杭的说法,目前虎扑的收入仍集中在广告层面,但他却没向外界透露近两年公司的广告业务情况。 以广告为核心收入的互联网公司众多,可虎扑似乎一直不受广告主待见。对比一下,同为内容社区,知乎在2016年才开始提供在线广告,2018年上半年其广告营收同比增长了340%,到2019年,知乎广告收入已经达到5.77亿;再看小红书,2020年广告主在各个社交平台投放金额TOP5的榜单中,小红书与新浪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并肩。 广告主不待见虎扑,是因为虎扑的广告转化率普遍较低,这个平台以男性为核心用户,而男性在消费市场上的价值已然被排到了宠物的后面。 其实,互联网大大低估了男性的消费价值。早在2018年,QuestMobile就做过一份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男性移动互联网民月活数量5.9亿,男性的线上消费能力并不比女性弱,中上消费能力(高于200元)的男性甚至还略高于女性。但是,男性的消费能力显然没有展现在体育运动领域。 虎扑诞生于PC时代,2004年虎扑前身hoopChina正式对外开放,程杭2007年回国发展,正式开始公司化运营虎扑。十多年的时间,虎扑聚集起一大批体育爱好者,也成了直男的天堂,而随着虎扑用户增长,最开始聚集在虎扑的很多用户也步入了而立之年,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自然发生了改变。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1男性消费洞察报告》,00后年轻用户对于手机、运动以及鞋靴等偏悦己类商品更加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80、70后男性用户消费品类偏好趋同,集中在汽车用品、办公以及家装等品类。仔细看运动和鞋靴,消费品类关注点的改变最大,换句话说,消费者年轻时偏向体育消费,而年龄越增长,对体育运动的消费需求就逐渐降低。 这和虎扑老用户流失有着相似的理由,一位虎扑版主在告别时写道,我完整地见证了肯巴-沃克的轨迹…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学子不断经历人生百态,拥有爱人,拥有家庭,负担生活之重,不断前行… 球迷步入中年,多少版主和用户也相继离开虎扑,一方面是因为虎扑不再是原来的虎扑,另一方面生活的前行以及青春的逝去,使热情让位于现实。 体育社区难做体育生意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6579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20.9%,其中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0078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上,虎扑作为业内最知名、最长久的体育社区,空有流量,而无法转化为营业收入。 程杭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从男性口袋里掏钱,很难”,但不单单是用户的原因。 早在2009年,虎扑上线了“卡路里”垂直电商产品,仅仅运营了两年就关闭了,2011年又推出了自有服饰品牌GEQ,也不了了之,2012年,“虎扑识货”上线,为用户提供运动装备的购买服务。 虎扑从商业化开始,一直朝着电商的方向试水,这是一个社区最直观的变现模式,可是没曾想反而是球鞋鉴定支撑起虎扑的电商业务。虎扑投资的“得物”(原名“毒”)APP随着新一轮的炒鞋热潮,被更多的球鞋爱好者熟知,构建在鉴定基础之上的电商交易链也被激活,由此给虎扑补充了新的营收来源。 不过,这却导致虎扑的电商业务朝着鉴定的模式延展,而逐渐脱离了体育产业的范畴。我们看到,根据得物APP打造的“社区互动+C2B2C电商+鉴别服务”的潮流电商平台,虎扑将鉴定对象变更为市场更加广阔的美妆产品,像素级复制后,就有了心心。另一方面,或许是尝到了美妆市场的甜头,虎扑开始瞄准男性个护及美妆进攻。 对于虎扑来讲,从谁身上赚钱或者以什么方式赚什么钱,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商业变现的难题。只是,作为一个体育社区,它离体育竞赛娱乐、体育消费服务、体育用品制造等更核心的体育市场渐行渐远,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2015年,贵人鸟以2.39亿元入股虎扑,成为虎扑的第二大股东,还与虎扑联合成立了体育产业基金慧动域资本和体育产业基金竞动域资本,两年来贵人鸟注资近7亿元。这种合作并没有持续很久,到2019年,贵人鸟已清仓手持的全部股份。 贵人鸟的本意是借助虎扑补齐自身在体育竞赛娱乐业和体育消费服务业的短板,可事实上这也恰恰是虎扑的短板。比如体育赛事,虎扑很难从各家巨头争到独家体育版权,像NBA,NBA在国内的版权运营掌握在腾讯手里,流媒体短视频版权则在字节跳动手里。尽管字节跳动注资虎扑,可是虎扑仍以传统图文为主,没有信息流推荐和短视频功能。 虎扑在体育消费业务上也没有多少存在感,比如以老球衣为首的体育收藏品领域,市场没有出现针对性的垂直社区产品,这部分需求也没转移到虎扑或懂球帝等社区,而是以闲鱼为主。 虎扑式微,我们离体育经济还很远 虎扑上市失败,与公司商业模式、盈利状况以及现金流有莫大的关系,但追根溯源,还是资本市场对社区这一传统互联网产物的前景没有什么期待。 1997年到1999年,中国网络诞生三家网络社区,分别是猫扑、西祠、天涯,到了新世纪,这三个社区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引爆舆论的能力无人出其左右。虎扑就是在社区上升时期诞生的,聚焦于体育运动的刚性需求,很快便成为垂直领域的佼佼者。此时,几大社区相互较劲,谁也没有在意崛起中的微博带来的威胁。 但短短两年,微博快速掠夺了网络社区的事件发酵能力,天涯等社区远离舆论核心后逐渐没落。 在社交产品的更迭中,虎扑和微博的此消彼长,其实背后还映射出体育产业和文娱产业的相互较量。近几年,文娱产业空前繁荣,微博从一个公众网络发声平台,经历多次策略调整后,逐渐变成一个服务于明星和粉丝经济的平台,而体育产业却发展缓慢,虎扑迟迟难以引爆直男们的体育消费热情。数年变迁,文娱市场的规模要远大于体育行业。 正相反,在欧美等国,体育行业规模远大于文娱市场。北美体育产业规模超过800亿美元,拉动周边产业万亿市场,高于北美游戏、电影、音乐、动漫产业总和。 以美国为例,2014年美国体育核心产业的总收入为605亿美元,其中赛事门票收入177亿美元,占比29%,媒体版权收入146亿美元,占比24%,体育赞助收入147亿美元,占比24%,体育特许商品收入135亿美元,占比23%。这和全球体育产业的收入来源结构比例几乎一致。 而在国内,如中超体育赛事,2019年中超体育赛事的总收入中,赞助收入占比最多,高达72%,门票及衍生品营业收入占比较低,仅为22%。 直白点来讲,我国消费市场的主流群体忙着在微博上帮助自己喜欢的爱豆打榜、做数据,欧美国家有消费能力的大部分人,除了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形式之外,更喜欢把钱花在买票看球赛上。 文娱产业强盛,而体育行业不温不火,是以虎扑也开始向泛娱乐化社区“进化”,我们看到,社区内体育内容被稀释,娱乐、电竞、时事等高热度内容增加,甚至还一度出现饭圈化现象。 我国的体育产业,欠缺的是一条贯穿体育娱乐产品及服务提供、媒体传播与体育消费的全产业链,更欠缺的还有热爱体育赛事的激情和良好氛围。虎扑十多年来,用户总数超1亿,月活数仅仅在500万左右,老用户流失,新用户补充不足,或许在我国体育产业尚未爆发之前,虎扑将一直处于一种夹缝求生的处境。
大疆造车疑云:招人难、技术难 转型若不成功就没落了
文 | 王艺瑾 编辑 | 杨轩 神秘项目 2021年春节前的年会上,大疆创始人汪滔通过远程直播对全体员工说:自己以前太高傲,认为“这个世界笨得不可思议”,但其实很多事情没弄明白,却匆匆拍板。 这家低调沉默的公司,最近几年其实改变了很多。 过去五年,“无人机一哥”大疆其实一直在默默折腾跟车有关的各种新项目。早在2016年底,大疆就有研发工程师发现,身边有同事最近被抓去做一个“神秘项目”,但回来之后“很沮丧”,说“项目目标不明确、团队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直到2017年也才有十多二十个人。 当时大疆的数千名员工普遍都不知道这个“神秘项目”到底是什么,也懒得多问。那时正值大疆消费级无人机(航拍无人机)的黄金年代,“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做无人机,”一名大疆离职员工称,直到2017年,当他发现无人机的竞争对手差不多都死光了,才意识到这个行业可能碰到了天花板。 如今,“神秘项目” 大疆车载 终于浮出水面。大疆声称自己要做车企的Tier 1(一级供应商),给智能汽车提供“大脑”和“眼睛”,即 L2+ 和 L3 级“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智能驾驶、智能泊车的系统方案和零部件。大疆全资子公司览沃科技Livox可以提供激光雷达。大疆为此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斥资拿下一块为数不多、配备媒体采访间的展台,展台左侧是全球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右侧是成立7年的激光雷达公司“速腾聚创”。 大疆车载在今年4月上海车展(图源:大疆创新官方) “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我还不相信,但是经多方查证,得到的回应都说明这件事是真的,”一位在过去9年买过大疆所有消费级无人机的“铁杆粉丝”对36氪说。这无疑是大疆过去几年对该项目保密的结果。 “大疆的风格就是要么不说,说的时候就是你能买到的时候。”只不过内部议论时颇有腹诽——从2018年开始,每到发年终奖的时间,相机部门的一些员工就会在私底下讨论:“我们部门一直在赚钱,但为什么年终奖不见涨?是因为公司整体效益差,还是老板把我们赚的钱,都给了长期不赚钱的车载部门?” 站在汪滔的角度,如果想重回高增长,重金投入汽车业务,是必须做的决定—— 从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宿舍起步、成立于2006年的大疆已经是一家“老公司”。大疆2012年发布全球首款航拍一体机“精灵”Phantom后,依靠无人机的爆火,营收和利润连年飞速增长:根据大疆公开数据,直到2017年,其营收增速依然高达60%,突破175.7亿元;净利润更是猛增122.8%,达到43亿元。 但这个“增长神话”在2018年戛然而止,大疆也不再对外公布业绩。 36氪从投资人处获悉,大疆的营收和净利润在2018和2019年只有个位数增长,直到2020年才实现同比30%的营收增速(涨至约240亿元)和33%的净利润增速(涨至约64亿元)。 很多无人机用户最近两年的观察是:自从2018年发布旗舰无人机Mavic 之后,已经3年没有Mavic 的发布消息。“以前是像下饺子一样、一年好几场发布会,个个都是重磅级。”一位无人机玩家对36氪回忆。 多位大疆离职人员则对一桩事件表示质疑——2019年初,大疆发布公告称:“2018年由于供应链贪腐造成平均采购价格超过合理水平20%以上,保守估计造成超过10亿人民币的损失。”——这些离职人员怀疑,家丑外扬、自曝贪腐,是不是在为2018年的“不增长”找理由,给投资人和员工一个交代? 意识到增长瓶颈的汪滔其实一直在寻找新方向。2014-2016年间,在消费级无人机(2017年占公司营收85%)之外,他连续扩充了三条产品线:农业植保和行业应用无人机、手持影像、教育。消息人士告诉36氪,大疆还孵化过一款社交APP“如故”,现已停止运营。 7年下来,相比百亿营收规模的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业务,三块新业务都还担不起“再造一个大疆”的重任。36氪从多位行业人士了解到: 运动相机和手持云台等手持影像产品,虽然年营收数十亿,但与Insta360、智云、GoPro等对手还处于激烈竞争阶段。 农业植保机去年营收约20亿(国内市占比超过50%),行业无人机营收一二十亿(不同分类方式可能导致数据差异),但农业是苦差事,而行业无人机虽然年增速迅猛,但在安防警用、电力巡检等细分领域落地,需要满足客户的各种差异化定制需求,很难出现消费无人机用一个标准品“赢家通吃”的局面。 教育机器人每年能卖小几亿,举办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每年还要投入数千万,对公司效益的贡献还需要时间检验。 对于估值千亿的大疆来说,只有“汽车”这个万亿级市场才足够大、当得起这家“万人大厂”的第二引擎。 虽然有名有钱、起步颇早、熟悉硬件制造和机器视觉技术,但大疆过去5年的“造车”之路堪称曲折。它几乎尝试了所有主流路径:投资过国外的超级跑车公司,合资成立过自动驾驶公司,做车企的智能驾驶一级供应商,也卖激光雷达 …… 虽然它还没有制造整车,但不少人认为它应该做。 “如果大疆这次没转型成功,它就没落了,它就一辈子卡在那,而且会逐渐走下坡路。企业就是这样,愿赌服输。IBM一夜之间就没落了,诺基亚也一样。”一位熟悉大疆的汽车行业人士对36氪表达了忧虑。 过去两三年间,大疆的员工经历了很多次组织架构调整,“搞得大家心态都有点崩溃,又要应付项目,又要应付人事,”一位大疆离职员工对36氪说,2019年前后,邮箱里每隔几个月就会收到一封汪滔写的全员公开信,包含很多“自我反思”,比如,反思过去因为不信任同事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2018年之前他很少这么做,因为公司顺风顺水。”这位离职员工对36氪说。 大疆造车,是一场关于如何离开舒适区的故事。 舒适圈之外 :智能驾驶“难交朋友” 36氪了解到,2016年时,汪滔就想做Level 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当年这个赛道非常火热,还没有遭受后来的实际挫折而饱受质疑。当时Waymo刚从Google独立出来做Robotaxi,百度美研的一批员工刚刚离职,准备创立小马智行、Roadstar.ai、文远知行等Robotaxi公司。 汪滔虽然是硬件大佬,但做Robotaxi是“攀登人工智能的珠峰”,需要很强的AI和算法人才,但汪滔当时并没找到合适的人帮他带队。 此前在无人机地盘上,大疆一直都不担心招人,因为全球有数百个无人机厂商都是它的手下败将,大疆的offer就是最好的offer。多位大疆离职员工告诉36氪,汪滔觉得“优秀的人都会来我这里,不来的人,都是不优秀的”,“我的产品就是牛逼,你不买一定是你的问题”。 但进入自动驾驶行业,巨头林立,人才稀缺,业界“大牛”要么自己成立公司,要么被巨头抢走。更何况,36氪从大疆的猎头公司和几位离职人士了解到,大疆很少给新人期权股票,也没有公布上市计划。这都可能导致大疆的对高级人才吸引力骤减。 Robotaxi组队失败,汪滔只好退而求其次,在2016年底开始考虑研发面向车企客户的Level2-Level4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让港科大的学弟沈劭劼带队 ——沈劭劼是大疆首席机器人专家,也是港科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成立了“神秘项目”大疆车载。 沈劭劼并不完美,但对大疆来说也许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解大疆的消息人士告诉36氪,沈劭劼欠缺工程化经验,而且没有“all in”大疆、需要分配时间精力在港科大做学术。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的圈子大多称赞沈劭劼为“学术楷模”,其所在的港科大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系每年也要给大疆输送大量硕博人才,且沈劭劼与汪滔相识10年,是少数能与汪滔相处融洽、互相信任的人。 36氪从消息人士了解到,大疆此前在无人机和手持影像产品用过的“低价走量”竞争策略,也被应用在智能驾驶业务上: 为了“走量”,大疆车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选配的毫米波雷达在2019年前后基本上是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给车企客户使用。为了降成本,最近半年内,大疆车载撤掉了原本的毫米波雷达产线,转交代工厂生产。而毫米波雷达的芯片采购,也开始从德州仪器和英飞凌等国外供应商,转换到国产品牌,“性能会低一些,但本地售后服务也更好”。目前,宝能汽车观致7就在使用大疆的前向多功能毫米波雷达。 同样为了降成本、降功耗,大疆把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算力也降至20 Tops(可升级至100 Tops以上),这意味着售价15万以下的车型也用得起。这跟华为的策略形成了分野:华为给北汽极狐阿尔法S提供的中央超算平台算力高达400Tops和800Tops,整车售价也超过38.89万。 “华为不想做便宜的,这样才能把手机的利润缺口补上。但大疆更像是倡导‘科技平权’的那种公司,要做得便宜,让更多的人能用上。”一位自动驾驶高管对36氪提到。 “低成本”对车企有致命吸引力。而且,36氪走访时,大疆车载的“软硬件全栈研发能力”、大疆在无人机上证明过的“量产能力”,都得到很多自动驾驶资深人士的认可。他们认为,大疆如果融合这三种能力,足够“秒杀”大多数同行。 但奇怪的是,除了已经官宣的上汽通用五菱的新宝骏品牌,大疆车载还没有其他头部车企定点客户,业界流传的与大众集团的所谓“合作”也并未公布细节。 而同样“跨界”做一级供应商的华为目前已经在旗舰店里售卖与小康赛力斯合作的量产车型,还宣布年底陆续推出与北汽、重庆长安、广汽合作的智能电动汽车。 2021年上海车展,印有“Powered by DJI(大疆赋能)”的新宝骏E300改版车KiWi EV 图源:大疆创新官方 “车载成员最开始大多是从无人机团队转过去,后来也没挖到‘大牛’直接拿一套成熟方案过来,我们的技术可能不算是最牛的,业界还是有一些更好的技术选择,”一位大疆离职员工告诉36氪,他们在2019年前后与多家头部车企都测试过产品,但当时没有合作成功。 不仅招人难、技术难,磕“B端”车企客户、当“乙方”,也在大疆的舒适圈之外。 “新人进入汽车行业,搞定客户,是一个很慢热的过程。能力强,不代表就能把业务做下来。因为甲乙双方的诉求不一样。你越强、身板越硬,甲方对你的戒心反而越大。大疆之前赚钱太容易,对盈利性的要求可能会更高,小客户可能又看不上。”一位自动驾驶行业高管对36氪提到。 一位大疆离职员工称,大疆以前做无人机的时候,跟竞品差距拉得很大,可以跟供应商、合作伙伴签一些很硬气的条款,但现在做车企的一级供应商,不是做得最早,也不是最好,但难免会把之前的傲慢延续下来。 当面对大型B端客户时,大如腾讯,为了卖企业服务,也要马化腾、汤道生亲自出面站台。但汪滔更像一个“技术宅男”,低调内敛,喜欢隐居幕后:公司成立15年来,汪滔很少接受媒体采访,过去3年尤甚。这使得他的“大众形象”还一直停留在三、五年前少有的几张公开照片:戴灰色鸭舌帽、黑色圆框眼镜,下巴留着一小撮胡须。 不仅不爱见媒体,汪滔也不乐于出面接待政府官员的拜访,2018年那一轮10亿美元竞价融资时只有入围股东在最后开大会时见过他一面,平常都是总裁助理魏伊曼等人负责融资事宜,就连大疆车载在2021上海车展的首次亮相、全国无人机行业大型论坛也都是总裁罗镇华和企业战略总监张晓楠等人代表出席。 公司掌门人与政治、资本和媒体保持距离,固然能免去很多麻烦,但也会给合作伙伴留下“不近人情”、“孤傲”的印象。 “如果当真合作起来,我真的很担心售后,我打电话给汪滔,他肯定是不接的。三不接两不接,我肯定会把他拉到黑名单。”一位主机厂高管对36氪表达了疑虑。 “我没办法想象大疆和上汽、一汽合作。国有企业的姿态都高高在上,而大疆也天生骄傲。”一位汽车行业人士提到,大疆不是一个能服侍人的公司,它的产品逻辑是帮客户定义你需要什么,就像苹果。 而且,在解决方案提供商里,不仅有起步更早、算法更强的创业公司,有博世、大陆等资历深厚的老供应商,还有百度、华为这样的巨头对手。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就曾高调宣布,今年将在研发上投入10亿美元,研发人员超过5000人,其中自动驾驶团队超过2000人。“这句狠话让任何一家初创公司都会觉得,华为这是要来挖我的人了!”一位自动驾驶行业高管对36氪说。 相反,大疆车载对自己的描述十分简略:“截至2020年底,核心研发人员超过500人,工程团队超过200人”,没有公布未来研发投入和招人规模。 一则插曲是,除了向车企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大疆还曾在2017年底与东风汽车的投资平台东风资管,成立了自动驾驶公司“丰疆智能”,研发限定农田场景的Level 4级自动驾驶农机。但在2019年底,大疆撤走了全部所持的20%股份。 消息人士告诉36氪,大疆这次撤资主要因为“合作双方风格不同”,“大疆还是喜欢做自己能100%控制的事。”但这也意味着,大疆的自动驾驶拼图又丢了一块。 “大疆不愿意交朋友,也没有朋友,” 另一位了解大疆的消息人士对36氪提到,“过往跟大疆合作得好的,几乎没有,这证明汪滔不能跟别人合作。几乎没有人能跟他一起去挣钱,包括他内部的员工。大疆不是能与别人分享利益的状态。” 多位大疆离职员工对36氪表示,这种风格也一定程度导致了2018-2020年之间的离职高潮,包括帮汪滔“打江山”的大批高管,比如,研发副总裁王铭钰、销售副总裁谢嘉、销售副总裁袁书建、首席科学家吴迪、农业植保机创始人吴旭民、激光雷达全资子公司览沃科技负责人洪小平……以及其他多位副总裁、北美行业应用高管、一批明星产品经理等。 一位企业服务领域投资人对36氪分析称,大疆虽然欠缺B端经验,但因为擅长“基于技术去做系统架构型的研发”,其实在服务B端时颇有优势。未来是否能做好一级供应商,取决于大疆有没有强烈的意愿和动力,放下过去的一些“性格”,引入并信赖新人,把体系建成——比如,学会“自下而上”倾听和吸收B端客户的各种“非标”需求,学会给员工分享利益,学会平衡直销与代理之间的利害关系等。 大疆的拿手方法论 除了提供整套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大疆也从2016年开始研发其中最核心的传感器“激光雷达”。为此,汪滔找来了港科大的校友、曾在美国霍尼韦尔(硅谷)负责传感器研发的洪小平带队,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览沃科技(Livox)。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大疆的激光雷达方案是个“冒险之举”。 几个月前,车企研发人员徐涵(化名)拿到Livox的车规级激光雷达样机时,左右为难:“它那么便宜(万元以下),但点云又那么怪,需要花时间成本去做算法适配,还不一定成功。” 对Livox犹豫不决的,不止徐涵一个。一位自动驾驶资深人士也对36氪抱怨:“其他厂商的激光雷达都是线性重复性扫描,一条线一条线地扫,扫完就像矩阵一样,因为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就是靠识别pattern(模式),但Livox的点云是花瓣形,每次扫描看起来都不一样。机器学习被耍来耍去,需要大很多倍的数据量,才能学会东西。” 大疆对激光雷达并不算陌生,它在无人机和相机产品上已经有足够深厚的光电技术和硬件制造积累。如果能发挥所长,完全可以切走这个数十亿美元市场的一块蛋糕。但为什么大疆会选这么“非主流”的方案? 过去5年间,激光雷达“不成熟”是制约自动驾驶落地的核心因素之一。市面上的40线或64线机械式激光雷达,不仅每颗要价约10万-25万人民币,而且难以通过“使用寿命”等车规测试;纯固态激光雷达虽然性能表现优越,但技术还不成熟,无法大规模应用;基于MEMS的混合固态方案还不能量产。 做无人机15年的经验,让大疆比其他激光雷达厂商对“量产”、“稳定性”和“价格”有更清晰的认知。 当年,一大批无人机竞争对手就是因为“不能量产”、“炸机”、“成本压不下去”接连破产倒闭。 而且,有“前车之鉴”的大疆格外关注“专利安全”,方案独特能很大程度避免专利纠纷。此前,禾赛科技也与“激光雷达鼻祖”Velodyne耗资数亿解决专利问题。大疆也曾在无人机专利问题上与道通智能交手多次、耗资巨大。 于是,Livox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采用“旋转棱镜式”混合固态方案,使用“非重复扫描技术”,点云呈现花瓣形,这和其他所有玩家的“重复性扫描”方案全都不一样。如果客户要使用Livox的激光雷达,就必须重新研发算法,进行适配。但这对客户是一笔新增成本,也导致了Livox前期推广非常艰难。 现在,Livox不得不改进缺陷。36氪查看其最新产品包发现,他们开始给部分客户提供可兼容重复扫描技术的固件、整套开源算法,甚至提供更高阶的算法支持。 虽然“怨声载道”,但多位行业人士称,Livox的激光雷达能在今年同时基本满足“过车规”、“大规模稳定交付”、“成本低”三个条件,没有明显短板。如果主机厂今年想增加“卖点”、搭载激光雷达上车,Livox必然是核心选择之一。小鹏P5就计划搭载2颗Livox车规级激光雷达HAP,年底量产交付。 “在前期定型、选参数的时候,Livox会给出一堆风险项。后来我见了另外一家厂商,几乎没有风险项。乍看很开心,但不真实。全行业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你怎么就解决了?与其上车测试之后才告诉我风险,不如一开始就告诉我。” 一位消息人士认为,Livox团队“很实在”。 虽然Livox已经有几家车企客户,但一位接触过Livox的汽车行业人士对36氪表示,搭载Livox激光雷达的车型还没有大规模交付使用,很难说“可靠性”有多强。但总体上,基于MEMS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批量出货时间越晚,Livox就越有机会。 大疆要不要造整车? 兜兜转转一圈,大疆的股东告诉36氪,他们如今在建议大疆造车。今年,跟车有关系没关系的公司,小米、360、OPPO……都纷纷宣布“造车”。它们对汽车的了解和积累,很多都不如大疆。但汪滔对“造车”一事仍然十分犹疑,“觉得时机还不成熟”。 其实汪滔早在2016年就想造整车了。当时蔚来也不过刚成立两年,此刻入局不晚,而且,跟李斌、何小鹏、李想这样的互联网人不一样,汪滔才是真正的“硬件大佬”——2016年的大疆已经自主研发了无人机的电池管理系统、动力驱动系统,搭起了芯片团队,积累了多年工程化经验——但汪滔没有直接造车,而是决定先投资一家跑车公司。 “新造车企业都是被资本养大的,对融资特别习惯,甚至拥抱,”一位了解汪滔的人士对36氪表示,“但汪滔不一样,他最开始是用自己家里的钱和朋友(后来成为大疆股东)投的钱,做两个飞机,卖两个飞机,赚了钱,再做下一个飞机,否则没材料费。他不喜欢资本运作,不是个赌徒,从来没有公布什么上市计划。” 对于汽车新人,造跑车很好的“试水”办法,因为不需要耗巨资、建产线。特斯拉和蔚来的造车之路也都是从跑车Roadster和EP9开始,积累造车经验、拔高品牌形象之后,才推出量产车。 找了一圈之后,汪滔看上了一家瑞典的超级跑车公司柯尼塞格(Koenigsegg)。这个品牌在国内名声不大、路上很难见到,但平均售价高达一两百万欧元,性能不亚于法拉利、保时捷、布加迪等一众顶级超跑,其旗下混动超跑Regera就曾在2019年9月创造过 0–400km/h–0 仅 31.49 秒的最新世界记录。 大疆很吸引柯尼塞格的一点是:大疆可以用自己在深圳的碳纤维工厂帮助柯尼塞格造车身、制作零部件,并提供一系列电子件和车机软件,帮助其降低成本、提升产能——柯尼塞格当时一年产能不过十几台,由于手工打造、成本昂贵。于是,大疆在2017年底投资2000万美元,获得柯尼塞格14.89%股份,时任大疆首席科学家的吴迪开始在柯尼塞格担任董事。 这个思路是有可行性的,李书福也打了同样的算盘: 2017年,吉利看上了法拉利、保时捷齐名的顶级英国跑车公司莲花(Lotus),注资5100万英镑(约4.6亿人民币)。但不一样的是,吉利是控股、而非参股Lotus;而且,花了3年时间后已经有明确成果——去年已经开始量产交付莲花第一款纯电超跑Evija,全球限量130台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其纯电SUV Lambda也计划明年投产。 但大疆没有吉利这般幸运和步步为营,柯尼塞格并未成功帮助大疆造车。 36氪了解到,双方在实际合作中,并未产生足够的“羁绊”,虽然在投资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计划,但后来合作过程中却发生过摩擦,没有按计划推动合作。 2018年春夏之交,大疆的多位员工正在参与柯尼塞格的研发项目,开发车机的多媒体功能,但活儿还没干完,这个合作项目就被砍掉,不了了之。基层员工至今都不知道双方闹掰的缘由,半年后才从港交所的一封公告上,得知大疆“可能”已经不是柯尼塞格的股东—— 2019年1月,柯尼塞格宣布拿到NEVS的1.5亿欧元投资,出让20%股权,并与NEVS组建合资公司生产新能源汽车。而NEVS的控股股东则是恒大集团旗下恒大健康。这笔投资的前提是大疆不行使优先购买权或完全退出。36氪向大疆官方询问了现有股份情况,对方表示“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 但可以确定的是,恒大创始人许家印在2019年11月高调宣布造车之后,次年3月,恒大就与柯尼塞格对外发布了首款合作产品——新能源超跑Gemera,全球限量300台,起售价170万美元,是世界首款Mega-GT车型。而消息人士告诉36氪,这款车本来是大疆与柯尼塞格“合作造车计划”中的一部分。 先人一步、奔着“战略协同”而去的大疆,最终没有通过这笔投资造出一台车。 然后,时间就到了2021年,新造车行业经历了蔚来“九死一生”、从低谷到高光的跌宕过程,“自己造车”这个方案又摆在了很多大佬案头。 投资人建议大疆造车的逻辑是:大疆擅长做To C产品,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尤其过去8年在欧美市场赚足了人气,印着“DJI”logo的智能电动车如果出海,先期销售很可能超过让老外陌生的“蔚小理”。 但知情人士告诉36氪,大疆不是上市企业,认为自己不需要通过“造车”炒高市值。汪滔对品牌的想法也跟其他人很不一样——小米长于运营“米粉”,蔚来更是在数年间就把品牌做到了BBA定价区间——汪滔觉得大疆的核心价值不是品牌,而是技术,他不会用这个品牌到处拓展品类,更多是从技术的衍生性去拓展业务。 内里,“去造车”更紧迫的一个动力是,眼下大多数智能驾驶供应商与车企之间的合作,都只是过渡性、互相利用的关系。很多车企最终可能抛弃供应商、自研自动驾驶算法,掌握算法迭代和OTA升级的主导权。那时,大疆可能会被迫造车,形成自己的闭环。 但大疆过往的品牌、制造、资金和销售渠道的积累并不足够给它“造车”带来绝对优势: 从钱的角度看,2017到2020年,大疆每年净利润约40亿-60亿。而且,根据公开信息,在2018年竞价融资中,大疆获得约10亿美元B类普通股和15亿美元D类普通股的融资(D类股相当于“无息债”,3年已到期)。 大疆无疑还是一家很有钱、自己就能拿出一两百亿元造车的公司,但如果考虑到大家正全面资金加码——小米号称准备了100亿美元造车,蔚来理想小鹏都在资本市场上增发融资,为技术自研、开发新车型等做准备——大疆可能要打破自己不爱融资的习惯,才能保证现金流安全。 从销售渠道来看,大疆现在专注线上渠道销售,几乎没有线下直营门店,去年把国内总共4家直营旗舰店(深圳、上海、北京、杭州)转让给了以代理商为主的合作方,节省了线下门店的人工、租金和管理成本,但以后如果要卖车,线下门店资源就需要再重建,毕竟汽车是必须进店试驾才能实现购买的大件,各大车企都在争抢稀缺的线下商超一楼大面积门店。 在用人方面,大疆车载在今年5月官方招聘帖里描述了他们的理想候选人: “他能够讲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且他有一个故事,关于他为什么想把事情做成——那是他的一段真实生活经历,可能他自己搭了航模,他自己做了一些小机器人,他的手摸过电容、摸过螺丝,他把那个壳遥控起来,看它落在地上炸坏过,也看它成功飞起来过。他对为什么喜欢这个事有非常切肤、非常真实的生活体验。那不是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而是他那个时候的泥土气息、触觉、味觉和那段稠密的生活。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一个把美好的东西带到现实世界的冲动。我觉得这个可能是研发的一个本质:去想一些现实生活中没存在的美好事物,然后把它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这段话字里行间都是汪滔的影子,也是大疆“工程师文化”的起源。很明显,他正在用做无人机的标准,为汽车团队招兵买马、筛选人才。 接触过汪滔的很多人,对36氪评价他:逻辑性非常强、极度聪明、勤奋、执行力强、很务实、追求极致。在36氪的访谈中,大疆的一位无人机同行,虽然对汪滔频频表露不满,但最后还是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他产品做得确实好!” 但盛誉之下,也有人说他不擅长交流、有点权力过大、董事会也管不住他。 汪滔才华与性格上的所有优缺点,帮他创造了这个价值千亿的公司。“但这条路根本不能复制,这么多年从来没人复制成功。而他要跳出这个圈子也很难。” 一位了解大疆的消息人士感慨。 罗马帝国时代的作家普鲁塔克曾提出一个有关身份更替的悖论“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描述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地维修和替换部件。每当一块木板腐烂,就替换一块新木板,直到所有木板都被替换。那这艘船还是原来那艘船吗? 对大疆来说,从空中降落地表,闯入汽车这片密林,与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和最聪明的企业家贴身肉搏,为了存活,它可能不得不改变本性,甚至替换掉自己身上“每一块木板”。
央行重磅会议:六大定调出现调整释放什么信号 为何提出“防范外部冲击”
货币政策“风向标”来了! 6月28日,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召开2021年第二季度例会,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再次强调要灵活精准实施货币政策,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外界通常会将上述会议看作是央行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风向标”,并会通过比较本季度例会与上季度例会内容的差异来预测货币政策的变化。相较于一季度例会,本次会议在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表态方面并无明显变化,只有个别表述出现微调,主要为以下六方面: 一是在对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方面,本次会议新增“有力实施宏观政策,国民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表述,相比之下,一季度例会只提出“经济运行持续恢复”。 二是由于二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了一段急涨后回调的双向波动走势,本次会议未再提“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而是改为“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 三是本次会议对于外部形势的分析新增“防范外部冲击”的表述,以及对人民币汇率展望方面,新增“促进内外平衡”表态。 四是在货币政策表述方面,总体延续一季度例会表态,但新增“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并新增“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近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实施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升有降”,总体看利于引导银行存款成本下降,支撑息差,缓解中小银行揽储压力。 五是新增“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表述,这与近期央行表态的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安排相一致。 六是本次例会删除此前多次季度例会表态的“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 为何提出要“防范外部冲击”?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实施宏观政策,国民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大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外部冲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新增“防范外部冲击”的表述,或与美联储开始着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有关。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从国际方面看,全球经济虽处于加快复苏阶段,但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分化明显加剧,或对全球经济复苏增添新的不确定性。随着美国通胀预期升温,其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方向仍需进一步观察,特别是要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转向风险。 因此,会议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灵活精准实施货币政策,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在针对下阶段的政策部署安排方面,货币政策并无大调整。会议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今年春节以来市场利率便平稳运行。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仍存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巩固,而且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是现阶段突出的一项任务,此时并没有大幅收缩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必要。预计央行会继续对流动性进行精准调节,熨平短期扰动因素,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波动,有效发挥政策利率的中枢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对汇率方面的表态有多处调整,一方面对于二季度人民币汇率的表现,从“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改为“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这与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了一段急涨后回调的双向波动走势有关。 截至6月28日16:3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盘报6.4565,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2点。近10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幅度已达1%左右,同期美元指数涨幅也高达1.6%。 嘉盛集团深分析师Joe Perry表示,美联储在两周前立场转向强硬后,美元指数一度大幅走强,冲高至92以上,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至6.5附近。不过,人民币升值趋势虽然可能放缓,但强劲势头并不会彻底逆转,未来双边波动会加剧。中国稳健的经济基本面、中性的货币政策都将吸引外资继续流入。同时,面对高企的赤字率,美元可能并不存在长期大幅走强的基础,尽管短期内加息预期可能主导市场。 另一方面,对于下一阶段汇率政策的取向,会议新增“促进内外平衡”表态,并继续强调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五芳斋销量折戟,老字号为何成老大难?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孙沐霖 A股不乏老字号企业,但发展情况却参差不齐,有市值超2万亿的贵州茅台(600519.SH),也有业绩连退的烤鸭老字号全聚德(002186.SZ),而粽子老字号的故事能让投资者买账吗? 6月8日,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芳斋”)披露了招股书,拟登陆上交所主板。 时代商学院发现,五芳斋7成的销售收入来自粽子,且销售占比越来越高,与其多元化战略背道而驰。其粽子的销售额微增主要源于涨价,实际上粽子的产销量逐年下滑。尽管该公司每年投入的营销费用远高于同行,但依旧难改业绩下滑的窘境。 针对上述相关问题,6月16日,时代商学院向五芳斋发函询问,但截至发稿该公司仍未回复。 多元化战略失败,粽子销量触顶下滑 五芳斋始于1921年,是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主要从事以糯米食品为主导的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包括粽子、月饼、汤圆、糕点、蛋制品、其他米制品等。五芳斋表示,其粽子制作方法源于百年传承的传统工艺。从经营数据看,粽子系列产品为五芳斋带来了约16亿元的营业收入。 然而,粽子、月饼这种传统节令食品属于低频消费,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粽子产品的销售主要集中在端午节前,端午节后粽子的销量及均价就会大幅回落,其销量天花板显而易见。招股书显示,五芳斋各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7.02%、58.8%、23.09%、11.09%。 据统计,2015年我国粽子市场规模为49.16亿元,到2019年增长至73.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53%,预计到2024年我国粽子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02.91亿元,2020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7%。也就是说,从市场规模和复合增速看,若仅聚焦于粽子市场,五芳斋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五芳斋自身也深知这一点,多年前便在寻求多元化发展。早在2012年,时任五芳斋总经理的魏荣明向媒体表示,五芳斋的目标是“打造米制品行业的领导品牌、打造中式快餐连锁的著名品牌”。然而,十年过去了,五芳斋的目标至今仍未实现,粽子业务的收入占比反而越来越高。 资料显示,五芳斋的主营业务收入按类型构成可分为四类,包括粽子系列,月饼系列,餐食系列,蛋制品、糕点及其他。2018—2020年,其来自粽子系列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66.28%、67.74%、70.77%,而餐食系列的销售金额从2018年的3.9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2.65亿元,销售收入占比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除此之外,五芳斋的其他业务表现平平,多元化拓展之路十年未能走通。 更严重的是,五芳斋赖以为生的粽子业务也在走下坡路。2018—2020年,五芳斋粽子的销售量分别为4.11亿只、4.08亿只、3.66亿只,销售量持续下滑,同期的粽子产量分别为4.24亿只、4.1亿只、3.63亿只,产量亦持续下滑。 而粽子系列收入尽管从2018年的1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6.44亿元,但实际上是销售单价提升所致,2018—2020年粽子产品的销售单价分别为2.99元/100g、3.2元/100g、3.68元/100g,然而,依靠涨价拉动销售额增长的方式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据全国连锁店超市信息网数据,2019年端午节期间,商超渠道粽子销售前三名品牌分别是五芳斋、三全和思念,销售金额在商超渠道的占比分别为30.2%、21.4%和16.5%。可见,五芳斋在粽子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近年五芳斋粽子销量下滑也意味着其粽子销售俨然已触及天花板。 时代商学院认为,“老字号”品牌是把双刃剑,五芳斋依靠粽子起家,但至今却无法摆脱产品结构单一、粽子业务一家独大的局面,为未来健康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高额营销投入难挽业绩颓势,IPO前夕突击分红3.55亿元 粽子销售陷入瓶颈,五芳斋的营业收入随之陷入颓势。2018—2020年,五芳斋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23亿元、25.07亿元、24.2亿元,2019年、2020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47%、-3.44%,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98.5万元、1.63亿元、1.42亿元,其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8.21%、-12.9%。可见五芳斋2020年的业绩已呈负增长态势。 为维持业绩增长态势,五芳斋每年投入约7亿元用于营销,但收效甚微。2018—2020年,五芳斋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74亿元、7.61亿元和6.93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1.95%、30.38%、28.64%,占比较高。 在招股书中,五芳斋将广州酒家(603043.SH)、三全食品(002216.SZ)、巴比食品(605338.SH)、一鸣食品(605179.SH)、桃李面包(603866.SH)、元祖股份(603886.SH)列为同行可比公司,而同期上述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4.63%、24.52%、17.61%,可见五芳斋的销售费用率远高于同行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2018—2020年,五芳斋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36、4.53、4.84,而同期可比公司存货周转率平均值分别为17.93、14.72、14.63。可见五芳斋的存货周转率远低于同行公司。五芳斋对此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产品类型、生产周期、产品保质期等方面的差异,各公司存货周转率有所不同,公司会适度为次年上半年的端午节销售旺季做准备,加大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储备量。 适度加大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储备量无可厚非,但五芳斋却连续三年计提了存货跌价损失,且金额不小,主要是该公司对存货进行盘点及清查后,对呆滞的包装物及少量临近保质期的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计提的跌价准备。报告期内,五芳斋累计存货跌价损失共计594.66万元,而原材料存货多是糯米、粽叶之类易存储制品,且来源广泛、价格波动小,可见其存货管理能力明显不足,面临一定的库存积压风险。 此次IPO,五芳斋拟募资10.56亿元,计划在三期智能食品车间建设项目、数字产业智慧园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升级建设项目、成都生产基地升级改造项目上分别投入4.51亿元、3.61亿元、1.04亿元、5010万元,其余9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而从五芳斋的招股书看,其资金充裕,并在IPO前夕大额分红。近三年期间,五芳斋累计分红3.55亿元。截至2020年末,五芳斋的货币资金余额为4.36亿元,其交易性金融资产也有1.7亿元,均为结构性存款。该公司的现金流状况良好,为何还要用9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呢?而且其在IPO前夕突击分红3.55亿元,有上市圈钱的嫌疑。 募投项目达产后,五芳斋可实现新增年产1亿只高端粽子系列产品、4350万只烘焙类食品、1304万袋速冻类食品、2000万只粽子类产品的生产能力,但其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从2018年的121.3%下降到2020年的60.57%,产销量双双下滑,在此背景下,五芳斋的募投项目合理性存疑。 时代商学院注意到,五芳斋急于上市的目的,或更多是迫于对赌协议压力。招股书显示,五芳斋背负两份对赌协议。宁波永戊为五芳斋2019年引入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3.77%,是五芳斋的第四大股东。对赌协议规定,若五芳斋实业在2021年12月31日前未能实现其在A股(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则宁波永戊有权向五芳斋集团提出回购其持有的五芳斋实业股份的请求。此外,另一投资者宁波复聚则要求其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实现其在A股上市。目前,上述两份对赌协议均处于附条件解除状态,而这两份对赌协议是否合规仍待观察。 总结 五芳斋自2019年起就在尝试IPO,但3年更换了3家上市辅导机构。2019年,五芳斋与广发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2020年中金公司在浙江证监局官网先后披露3期关于五芳斋的辅导工作进展报告,但在2020年9月五芳斋的辅导机构又更换为浙商证券。五芳斋频繁更换辅导机构的背后真相是什么?是否存在不符合上市的问题而遭保荐机构终止合作? 五芳斋拥有粽子“老字号”的品牌优势,但年轻消费群体对老字号品牌的认知度不高,对传统节令食品的消费意愿也不高,其粽子产品面临销量天花板。此外,五芳斋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远称不上是全国知名品牌,所谓“老字号”品牌是否能为五芳斋提供额外的竞争优势尚未可知。 对于五芳斋来说,多元化发展是其固有的目标和发展战略,但为何长达十年时间均未能走出老字号转型困局,这是五芳斋值得好好反思的问题。
4亿出售华瑞银行股份,美邦服饰自救能否奏效?
新京报讯(记者郑艺佳)6月23日,美邦服饰宣布以4.24亿元出售华瑞银行10.1%股份,以获取流动资金支持核心业务。而在美邦服饰今年3月举办的新春大会上,美邦创始人周成建宣布将处理全国所有物业资产,关闭所有亏损店铺,砍掉所有亏损业务产品,三个“所有”掷地有声。从“不走寻常路”到“再塑不寻常”,美邦服饰仍需首先走过眼下的“冬天”。 美邦服饰4亿出售华瑞银行10.1%股份 6月23日,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邦服饰”)披露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草案,拟以现金交易方式向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泉泵业”)出售所持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瑞银行”)10.1%股份,转让价款合计4.24亿元。 资料显示,华瑞银行为全国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之一。截至2020年末,华瑞银行总资产433.94亿元,比年初增加37.67亿元;净利润2.03亿元,同比下降24.21%。在本次交易前,美邦服饰持有华瑞银行15.00%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 据公告,本次华瑞银行10.1%股份估值为4.11亿元,股份转让价格确定为1.4元/股。对于出售原因,美邦服饰方面称,公司近年来正处在战略变革关键时期,通过出售资产获取一定的流动资金为核心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可进一步聚焦服饰设计与销售领域,提高在主营业务相关领域的竞争力。 近年来,美邦服饰业绩表现持续疲软。2018年-2020年,美邦服饰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4.55%、38.20%和44.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36.16万元、-8.25亿元以及-8.59亿元,盈利能力逐年下降。与此同时,美邦服饰资产负债率连年增长,至2020年末已达77.72%,负债总额41.18亿元。 美邦服饰“不破不立”,自救能否奏效? 在美邦服饰业绩“滑坡”之际,美邦创始人周成建也曾多次反思背后原因,并将其归结于没有正确把握上市机会,没有真正梳理清楚美特斯邦威的品牌核心竞争力,没有搞清楚邦购网的定位以及错失数字化零售机遇工具等。 眼下,“求生”成为美邦服饰最紧迫的任务。在美邦服饰今年举办的新春大会上,周成建明确提出,2021年开始,公司将处理全国所有物业资产,关闭所有亏损店铺,砍掉所有亏损业务产品,以尽快解决负债率问题和供应商货款及时支付问题。 今年2月,美特斯邦威杭州延庆店闭店,而这是该品牌在杭州最大的门店。在回应中,美邦服饰表示将以市场化为主线,进一步加速关闭所有持续亏损店铺。截至2020年末,美邦服饰直营与加盟门店合计关闭937家。今年一季度,因关店损失同比增加,美邦服饰营业外支出较去年同期增长402.36%。 随后,美邦服饰3月间以盘活资产为由,宣布4.48亿元转让上海模共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得益于本次转让,美邦服饰一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407.84%至2.9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155.41%至1.21亿元,同比扭亏。 在补充流动资金梳理资产、聚焦主业之际,品牌提升成为美邦服饰核心问题之一,而破局一大关键便在于“年轻化”。2020年10月,海澜之家宣布周杰伦为新代言人。而就在周杰伦“跳槽”海澜之家同月,美邦服饰官宣说唱歌手Rich Brian为“中华美邦”系列代言人。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老牌服装品牌而言,升级迭代是必须的进程。美特斯邦威当年的受众已不再年轻,品牌与如今的95后、00后等产生了错位,因而品牌重塑势在必行。 目前,美邦服饰搭上“国潮”快车,针对年轻消费者展开改进。2019年,美特斯邦威官宣吴磊为品牌代言人;2020年6月,美特斯邦威联合《全职高手》推出联名产品,后于同年10月联动漫画《非人哉》等。此外,美邦服饰也开始尝试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线下门店策略,于2018年宣布启动“百城千店”计划,在更多的城市布局大面积全风格门店。 据悉,美邦服饰将着眼于年轻人的文化及社交属性的黏性,通过产品匹配渠道、设计匹配产品、营销匹配品牌等一系列资源共享模式,针对不同平台渠道的内容和呈现形式,进行深度研发和内容孵化。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品牌年轻化转型需要众多有利因素叠加,需要过程和时间,也并非每家公司都能做出效果。2021年,美邦服饰喊出了“再塑不寻常”的口号。从“不走寻常路”到“再塑不寻常”,美邦服饰仍需首先走过眼下的“冬天”。
农夫山泉市值蒸发3200亿,钟睒睒失去亚洲首富宝座
饮品市场的夏日大作战正酣,“中国版的可口可乐”农夫山泉(09633.HK)却在资本市场遭遇着一场冷雨。 6月24日收盘,农夫山泉股价收于40.1港元/股,总市值4510亿港元,尽管股价相比前一个交易日稍有回调,但相较今年1月8日创下的最高点67.75港元/股,已经跌去超过4成,市值蒸发超过3200亿港元(约合2661亿元,人民币,下同)。 市值的下跌也让农夫山泉的掌舵人钟睒睒身价大幅缩水。公开资料显示,钟睒睒直接和间接持有农夫山泉共84.41%股权。按该持股比例计算,5个半月,钟睒睒身价蒸发约2700亿港元(约合2246亿元)。 2020年9月8日,农夫山泉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价高开超过80%。这一表现也让农夫山泉瞬间成为“造富神话”。上市当日,钟睒睒顺利坐上中国首富宝座,此后还一举登上亚洲首富之位。 不过,钟睒睒如今已经失去了亚洲首富的宝座。截至时代财经发稿,在福布斯实时富豪榜上,钟睒睒在全球富豪中排名第15,资产净682亿美元(约合4405亿元),落后于印度信实工业集团董事长穆克什-安巴尼,屈居亚洲富豪榜第二。 估值泡沫被戳破? 远超同行的市占率和品牌知名度、接近60%的毛利率、充足的现金流……这让农夫山泉在上市后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 但长期关注消费品企业的广州嘉彰投资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赖海尊告诉时代财经,不论资本如何看好,对于一家消费企业来说,农夫山泉超过100倍的市盈率过高,这是其股价出现超过40%回调的核心原因。 回顾历史上部分消费品企业业绩和股价增长曲线,农夫山泉似乎也走上了前辈们走过的路。 以巴菲特投资的可口可乐为例,这家全美规模最大的饮料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行了全球化扩张后,1988年-1998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近15%,净利润、估值同步提升。 巴菲特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后到1998年,其投资净值增长了12.64倍。但此后,可口可乐市盈率超过45倍,巴菲特的投资净额并没有继续上涨,反而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下降到了12.7倍。但在这十年间,可口可乐的净利润每年仍然可以增长10%,但股价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 “连续多年超过10%的净利润增速能让上市公司实现高估值,并给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但如果投资者在过高市盈率阶段介入投资,则不一定能获取高收益,甚至可能出现收益停滞或者亏损的情况。”某不愿具名的食品饮料分析师告诉时代财经。 赖海尊认为,如果农夫山泉未来多年都能保持类似前几年超过15%的利润增长,那么它将具备与可口可相似的确定性。不过,农夫山泉上市以来的平均市盈率已经接近90倍,早已超过可口可乐。而且经过了大幅度下跌之后,农夫山泉目前的市盈率仍然超过70倍,股价回暖,为时尚早。 可能与农夫山泉有类似结局的还有A股“功能饮料第一股”东鹏饮料(605499.SH)。 在今年5月末登陆上交所后,东鹏收获15连板,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市盈率超过110倍。但看衰东鹏饮料的人已有不少。有投资者认为,在经历了一轮炒作和疯涨后,东鹏饮料估值已经严重偏离实际,很有可能出现大幅回调。 可口可乐股价在经历十年的低迷后,终于在2008年开始反弹。那么,农夫山泉何时才能扭转颓势? 赖海尊对时代财经表示,农夫山泉股价反弹的前提是需要先回归到正常的估值。“参考可口可乐目前的30多倍市盈率,农夫山泉的市盈率还在70倍左右,还有继续回调的空间,甚至在回落至30多倍后,还可能继续下跌。” 包装水业务的挑战 一直以来,包装水业务都是农夫山泉的基本盘。 根据财报,2020年农夫山泉包装水产品的全年收入139.66亿元,占总营收的61.0%。因敏特数据则显示,在中国市场,包装水、蛋白饮料和果汁占到了软饮料市场一半的份额,其中包装水占到20.34%。此外,2元一瓶的包装水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价位,农夫山泉垄断了这一价位。 饮料行业专家陈玮告诉时代财经,除了产品、品牌和渠道的因素外,农夫山泉对于包装水市场的垄断还源自于其放弃了对产品价格的支配地位。“不寻求主动的涨价,将部分利润让给消费者,从而获得了更强的品牌力与市场掌控力,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不过,农夫山泉包装水这一策略也在遭遇新的考验。 一方面,农夫山泉在主打低价策略,也使得主力产品定在了2元的价位上,给提价和高端化带来一定难度。 陈玮告表示,包装水产品的价格富有刚性,想要提价难度不小。“康师傅主力产品只卖1元,通过低价来占领市场。在2018年,康师傅想从1元提到2元,但消费者对它的低价印象很难改变,提价策略也就失败了。” 财报显示,康师傅瓶装水2019年的销售额为31.14亿元,骤降28.99%。 另一方面,已经有竞争对手将包装水价格提高,并站稳了脚跟。 以百岁山为例,其主力产品的售价在3元左右。尼尔森数据显示,百岁山以10.1%的市占率位列中国瓶装水市场第三位,仅次于农夫山泉和怡宝。 高售价也为渠道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百岁山给渠道的回报要比不少品牌高。”一位饮品经销商对时代财经表示,百岁山给经销商毛利率可以达到30%左右,农夫山泉大概在20%左右,康师傅毛利率则在10%左右。 不过,陈玮认为,农夫山泉包装水业务还是有着较高的护城河。“丰富的水源地、下沉的经销商渠道以及高品牌知名度都是其他品牌短时间难以撼动的。” 多元化难题 除了包装水业务外,第二增长曲线对于农夫山泉的增长同样重要,但农夫山泉在其他品类上的盈利能力却弱了许多。 财报显示,2020年,农夫山泉包装水、茶饮料、功能饮料、果汁饮料均出现了营收下滑的情况。 就品类看,2020年度包装饮用水产品的全年营收为139.66亿元,同比下降2.6%,占总营收的61.0%,较2019年的59.7%有所提高;茶饮料产品营收为30.88亿元,同比下滑1.6%,营收占比从13.1%提升至13.5%;功能性饮料营收27.92亿元,较2019年下降26.1%,营收占比从15.7%下降至12.2%。此外,果汁饮料产品营收为19.77亿元,较2019年下降14.5%,营收占比9.6%下降至8.7%。 钟睒睒在年报中表示,未来将坚持推进饮用水和饮料双引擎发展格局,但在现制茶饮迅速拉升消费者对饮品的期望后,包装饮料公司打造爆款饮品难度加剧。 不难发现,农夫山泉现有主力饮料产品已经出现老化的趋势——果汁的主打产品农夫果园诞生于2003年,功能饮料尖叫诞生于2004年,茶饮料产品东方树叶和茶π则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上市。而根据消费者与市场研究中心的报告,茶饮品类更迭周期一般为5-6年。 农夫山泉新品近期在市场的表现也并不理想。 以快速增长的气泡水品类为例,农夫山泉推出的产品至今仍未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时代财经注意到,农夫山泉去年年中推出的TOT气泡水,已经成为弃子。不仅TOT气泡水官方微博在去年9月停更,其产品更是在农夫山泉天猫旗舰店下架。 农夫山泉用以代替TOT气泡水位置的是今年4月上市的苏打气泡水。 目前,农夫山泉苏打气泡水已在广州喜士多等多家便利店上架,共有白桃苏打、日向夏橘味和莫吉托三种口味,而这三种产品生产日期多在4月初,相比之下,元气森林气泡水的生产日期以4月末为主。 此外,今年4月,农夫山泉还推出了对标百岁山的天然矿泉水品牌“长白雪”,定价3元/瓶。有售货员透露,长白雪目前只是在试销售阶段,销量有限。 在饮料市场,新势力的崛起也不得不引起农夫山泉的注意,最亮眼的就是元气森林。凭借着“0糖、0脂、0卡”的气泡水,元气森林成功出圈,并在5年时间做到了60亿美元(约合388亿元)的估值。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元气森林业绩同比增长约270%,全年销售额达30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不同于传统的饮品巨头,富有互联网基因的元气森林目前似乎并不在意一时的盈亏。其创始人唐彬森就曾公开表示:“我们敢在创造20亿收入时就掏出18亿去做广告投放。这些敢于烧钱的新兴品牌就像是一条鲶鱼,会对已经上市,追求盈利的农夫山泉带来不小的冲击。 “相对于传统饮料公司,元气森林依靠着大数据和互联网,在产品研发、推广上更为精确,也更加贴近目标消费者。”陈玮说道。
全国铁路新一轮调图有何新特点 智能动车组扩容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扩容 6月2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开始实施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在调图已成常态的情况下,此次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有什么新特点? 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涉及区域最广、优化运行线路最多的一次调图,新的列车运行图在增加线路的同时更加重视出行效率的提升。 比如,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在京沪高铁上增开6对最高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标准动车组。新增开的动车组列车在运行上采取大站快车模式,一般只停2站至3站,特殊情况安排1个或4个停站;京沪高铁本线运行列车,原则上只停靠省会车站及较大车站1个至3个,最大限度发挥高速动车组运行优势。 与线路更改和完善相比,更令人期待的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的扩容。2019年12月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率先在京张高铁投用,与标准版“复兴号”动车组相比,智能动车组增加了旅客服务、列车运行、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智能化功能。 上述负责人表示,为满足群众需求,提高铁路旅行获得感、幸福感,此次调图后,“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将扩大至京沪、京广、京哈、徐兰及成渝高铁开行,覆盖京、津、冀、辽、吉、黑、沪、苏、浙、皖、鲁、豫、鄂、湘、粤、陕、川、渝18个省级行政区,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区。 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国铁集团和中车公司对此次投用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相关设备功能和服务进行了再次优化。据介绍,优化后,一方面智能运维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采用以太网控车、车载安全监测等9项智能运维和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列车运行、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了列车途中故障处置的效率。 另一方面,服务将更加人性化。每列“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都专门设置了无障碍车厢,配备更宽阔的通过门、无障碍卫生间、轮椅放置区等,更好的服务残疾人旅客出行;17辆编组列车采用基于5G技术的列车WiFi,将为旅客提供更优质的语音通话和移动网络服务;餐车还增设了自动售货机,可为旅客提供自助购买水果、饮料、零食等服务。(记者齐慧)
央行:继续释放LPR改革潜力 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财联社6月28日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二季度(总第93次)例会于6月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两次例会表述对比 以下为会议全文: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二季度(总第93次)例会于6月2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实施宏观政策,国民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大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外部冲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等措施的牵引带动作用,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延期工作,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力度支持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韧性,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促进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灵活精准实施货币政策,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易纲主持,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丁学东、连维良、陈雨露、刘国强、宁吉喆、郭树清、易会满、田国立、刘世锦、王一鸣出席会议。邹加怡、潘功胜、蔡昉因公务请假。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武汉分行、西安分行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完)
2021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贵州茅台超可口可乐
财联社(上海,编辑史正丞)讯,当地时间周一,英国数据分析与品牌资讯公司Kantar更新了2021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虽然美国消费品牌依然占据榜单前列的大部分位置,但来自中国的顶级品牌呈现出旗鼓相当的增长势头。 (Top10品牌价值榜单,来源:Kantar) 需要说明的是,榜单的算法源于与品牌相关的公司价值和品牌对于销售量提升的溢价比例相乘,母公司价值对于品牌价值的影响较为突出。这也能解释继续排名前二的亚马逊和苹果的品牌价值为何能在短短一年里激增近70%,分别达到6838亿美元和6119亿美元。 在所有来自中国的品牌中,排名最高的腾讯和阿里分别位列榜单的第五和第七位。但相比于单纯的排名,中国的知名品牌近年来体现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速。在今年榜单上,品牌价值同比上升达到100%的公司总共有6家,除了特斯拉(+275%)和INSTAGRAM(+100%)以外,TikTok(抖音海外版本,+158%)、拼多多(+131%)、美团(119%)和贵州茅台(+103%)均为中国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位列全榜单第十一位的贵州茅台,不仅是榜单上中国品牌排名第三高的公司,1093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也使其力压可口可乐,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食品饮料品牌。而在酒类品牌赛道上,茅台也与第二名百威(161亿美元)和第三名五粮液(145亿美元)拉开了量级的差距。 Kantar全球策略总监Graham Staplehurst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绝对速度不算快,但中国品牌正在稳步取得重大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利用其技术发展的优势,展现他们与塑造中国乃至世界市场的主要趋势保持一致的能力。 在中美品牌价值日趋增长的背景下,源自欧洲市场的品牌价值则呈现进一步滑落的趋势。在Kantar今年的榜单上,排名最高的欧洲品牌路易威登(757亿美元)下降两位至21位。
“科学”号科考船圆满完成“在海底做实验”任务
“科学”号科考船将无人缆控潜器放置在目标海域(2021年6月摄)。 记者28日从中科院海洋所了解到,我国“科学”号科考船完成首个高端用户共享航次,在目标海域获得大量科学发现,并进行了多台套国产自主研发设备的海试工作,圆满完成了“在海底做实验”的任务。 “科学”号科考船的科研人员在深海发现的冷泉喷口(2021年6月摄)。 据参与本次科考的中科院海洋所副研究员王敏晓介绍,以往的研究中,深海样品被带到实验室开展后续研究,但由于压力、温度和其他化学环境骤变,深海样品的生理活动同样发生改变,真实的深海生命过程无法被准确认知。依托该航次,中科院海洋所在深海海底搭建了水下实验平台,科学家得以在深海开展水下原位实验,为揭示深海生物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科学”号科考船的科研人员开展深海生物原位固定实验(2021年6月摄)。 为保障深海水下原位实验顺利进行,本航次同步搭载完成了多通道拉曼平台等多台套国产设备海试工作,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海底群落生物的标志识别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相关数据和样品将解答深海黑暗食物链组成、深海碳源碳汇通量、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 “科学”号科考船的科研人员开展深海原位环境探测实验(2021年6月摄)。 其中,“海洋之眼”深海着陆器搭配自主研发的系列拉曼光谱探针,实现了对冷泉喷口流体及喷口附近天然气水合物、自生碳酸盐岩等多类目标物的原位长期连续探测,再现了甲烷、硫化氢等关键生物化学反应标识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初步结果表明微生物串联了地球深部岩石圈、近底层水圈及黑暗生物圈间的元素转换。 科考期间,科考船上搭载的无人缆控潜器下潜作业21次,获得大量珍贵样品及数据。 “科学”号科考船的科研人员进行深海海底水下原位培养实验(2021年6月摄)。 据了解,本航次搭载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9家单位的16个高水平研究团队的科学家。(记者王凯)
比亚迪回应停产燃油车:目前没有此计划
24日,据媒体报道称“比亚迪将停产燃油车”。报道援引一份比亚迪内部交流会议纪要称,在被问及“未来公司的燃油车会不会全部被DMI、DMP全面替代、停产?”时,比亚迪方面表示,去年油车23W量,今年内部销量预期燃油车在15W辆左右,未来燃油车的规划也已经停止,最快明年全面替代(只要DMI月产能达到8W辆,月出货4W辆)。这或将预示着,最快2022年,比亚迪将全面停产纯燃油车。对此消息,比亚迪方面回应中新经纬客户端称,“目前没有此计划,目前市场及消费者有需求,合作伙伴经销商有需求。”2021年1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线上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曾表示,随着近年来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加速、噪音、能耗、维修便利性、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了燃油车,电动车全面替代燃油车的时机已成熟。王传福还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汽车电动化的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汽车全面电动化已成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和汽车强国的战略选择。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全国汽车最新产销数据。2021年5月,新能源汽车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7万辆,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1.6倍。除此之外,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7万辆和95万辆,均同比增长2.2倍,其中新能源汽车中高端车型销量的增长尤为明显。比亚迪提供的数据显示,比亚迪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1681辆,创历史新高。这其中,比亚迪汉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单月销量高至8214辆,累计销量已逾8万辆,已成为比亚迪的销量担当之一。
开辟亚欧新航道,土耳其宣布开建伊斯坦布尔运河
博斯普鲁斯海峡战略位置重要,一端是黑海,另一端接马尔马拉海通往地中海,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26日宣布,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当天的奠基仪式在伊斯坦布尔市以西的萨兹勒代雷镇举行。埃尔多安在仪式上说,“我们今天开启土耳其发展历史上的新篇章”,政府把这条运河视为振兴伊斯坦布尔的项目,目的是确保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周边地区民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埃尔多安2011年提出修建伊斯坦布尔运河的设想,即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以西欧洲一侧修建一条连接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运河,全长大约45公里,旨在缓解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航运压力。博斯普鲁斯海峡战略位置重要,一端是黑海,另一端接马尔马拉海通往地中海,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2019年开始招标,预计耗资150亿美元,拟于6年内建成。项目首个工程是一座8车道的公路桥,将连接北马尔马拉高速公路和近期在建的多个基础设施。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在土耳其国内引发争议。反对者认为这一项目将带来“生态灾难”,增加地震造成的危险,还会让国家承担不必要的巨额债务。土耳其最大反对党共和人民党成员、伊斯坦布尔市长埃克雷姆·伊马姆奥卢称,26日的奠基仪式仅仅与路网建设有关,而非运河。埃尔多安就质疑回应:“项目所有阶段的设计都有科学依据。”
疫苗等3大领域成韩国家战略技术,“德尔塔”病毒量或可维持18天 | 国际疫情观察(6月28日)
全球0800【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81亿例】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疫情追踪数据,截至北京时间6月28日上午8点,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81000826例,累计死亡3921080例。北美0800【美国单日新增确诊5896例】0800【美国药管局更新辉瑞及莫德纳疫苗罕见副作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在辉瑞和莫德纳新冠疫苗接种注意事项中,增加这两种疫苗可能引发的罕见副作用,即心肌炎或心包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3日说,年轻男性似乎更容易在接种第二剂疫苗后的一周内出现胸痛等症状。已有309名30岁以下接种者因出现心脏炎性疾病入院治疗,其中295人已经出院。欧洲0800【英国防参谋长新冠呈阳 国防大臣及多名高级军事指挥官接受隔离】0800【卢森堡首相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 曾接种第一剂阿斯利康新冠疫苗】0800【意大利北部开700人狂欢派对 引发当地疫情复燃担忧】0800【疫苗接种持续推进 德国政府称秋季有望恢复大型活动】随着半数以上人口已接种至少一剂新冠疫苗,德国官方开始释放允许恢复举办大型活动的信号。德国经济部国务秘书巴雷斯27日表示,今年秋季将有望恢复举办一万人以上的大型活动。0800【俄罗斯日增确诊病例超2万例】0800【冰岛解除所有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或成欧洲首个“零限制”国家】0800【西班牙取消户外口罩令】拉美0800【巴西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3704例 出现第一例因德尔塔毒株死亡病例】巴西确认了第一位因德尔塔变异毒株死亡的新冠肺炎病例,为巴西南部巴拉纳州一名42岁的孕妇。早产的婴儿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住院至6月18日,目前身体健康。亚洲1518【韩国将半导体、二次电池、疫苗三大领域指定为国家战略技术】为设备投资提供2万亿韩元以上的融资支持,并立法提供税务、金融支持,争取创造15万个以上工作岗位。1152【张文宏:国产新冠疫苗对德尔塔毒株同样有效】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表示,“德尔塔”虽然是最近在全球跑得比较快的病毒,但再快它也是冠状病毒。这意味着我们原来采取的手段依旧有效,包括疫苗。病毒还是那个病毒,它虽然变得更狡猾,但依然在猎人的枪口之下。有人问是否需要进行加强接种,这个问题还在研究中,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需对“德尔塔”变异株进行加强接种。1208【香港确诊地勤为何与印尼抵港者相隔10日才发病?专家:“德尔塔”病毒量可维持18日】 1140【印度新增46148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3027万例】新增死亡病例979例,累计死亡396730例。0902【韩民调:六成韩国人反对文在寅出席东京奥运会】韩联社消息,韩国民调机构Realmeter于28日发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六成韩国人反对总统文在寅在东京奥运会期间访问日本。Realmeter受YTN新闻电视台委托于25日面向韩国18周岁以上50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反对”文在寅访问日本的受访者占60.2%,“赞成”比重为33.2%。0800【​泰国首都曼谷已出现三种新冠病毒变异株】泰国卫生部官员当地时间27日透露,最新发现贝塔变异毒株已从泰国南部那拉提瓦府传播到首都曼谷,目前有1例确诊病例,详细情况将于近期公布。0800【泰国曼谷等地宣布实施30天防疫新措施】0800【蒙古国再有两名部长级官员确诊新冠肺炎】0800【印度日增确诊病例超5万例 】0800【日本将提高对印度等六国奥运代表团核酸检测要求】从7月1日起,日本政府将要求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和马尔代夫奥运代表团成员,在出国前7日内每天进行核酸检测。日本政府还要求上述六国的奥运选手在出国前7日内和抵日后3日内,禁止与除本国一同赴日的选手和教练以外的任何人接触。0800【孟加拉国单日新增新冠死亡119例 创新高】非洲0800【南非再次上调“封城”等级以应对疫情】南非总统拉马福萨27日宣布,从28日起将“封城”等级提升至仅次于最高级的第四级,以应对第三波新冠疫情。这是该国近一个月来第三次上调“封城”等级。大洋洲0800【因在疫情期间实施移民限制措施 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创新低】在技术移民不断涌入的推动下,澳大利亚人口近年来持续飙升。从2000年到2020年初,澳大利亚人口从近1900万跃升至2550万,增幅超过34%。然而2020年,该国人口增长率降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低水平,仅增加136261人,增幅为0.5%。澳大利亚统计局早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去年98%的人口增长源于生育,这标志着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的长期趋势发生转变。去年,澳大利亚仅新增移民3253人,远低于2019年的24.7万人。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约30%的人口来自海外。主要移民来源地为英国、印度、中国、新西兰和菲律宾。0800【悉尼进入为期两周“封城”】
热浪“如约”再袭北半球,西雅图空调风扇卖疯了
俄罗斯官员表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世界政治版图重塑,引发规模空前的全球危机。北半球夏至(6月21日)之后,美国西海岸和加拿大部分地区接连遭遇创纪录的酷暑天气。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28日和29日,当地气温还将继续升高。该部门在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几乎所有地区都发布了高温警告,加利福尼亚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也受到影响。27日,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气温突破104华氏度(40摄氏度),创当地高温纪录。然而西雅图周边原本以天气温和而闻名,许多家庭并没有安装空调。最近几日,当地空调和风扇已经销售一空。据《西雅图时报》报道,西雅图是美国空调持有比例最少的都会区。虽然近年来频繁的高温天气,和新移民的涌入让安装空调的比例明显提升,但截至2019年,当地只有44%的家庭安装了空调。西雅图气象局这样提醒道:“如果没有空调,请随时准备好风扇和湿毛巾,照顾好自己,关照下年迈的邻居。”受高温影响,当地部分新冠疫苗接种活动也被取消。俄勒冈州卫生局还取消了影院和商场等大型含空调场所的疫情期间容量限制,供人们避暑。北半球其他国家也迎来极端炎热的6月。上周,俄罗斯最大的两个都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气温飙升至6月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32摄氏度以上。爱沙尼亚和白俄罗斯气温也创下了该月历史新高。中东欧国家的温度要比同期历史平均水平高出10摄氏度左右。此前不少专家警告称,气候变化会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死于洪水、风暴和热浪的人数可能会增加。据法新社报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即将于2022年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史无前例的致命热浪即将到来。如果全球气温较前工业化水平升高1.5摄氏度,也就是比现在的水平高0.4摄氏度,全球14%的人口将至少每五年暴露在一次严重的热浪中。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研究报告称,2019年全球因各种原因死于高温的人数略高于30万人。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安东尼奥·加斯帕里尼(Antonio Gasparrini)领导的研究团队表示,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人数中,约有37%可归咎于全球变暖。在巴西、秘鲁、哥伦比亚、菲律宾、科威特和危地马拉等六个国家,这一比例达到60%或更高。世界气象组织援引英国气象局进行的研究称,未来五年可能至少会有一年创纪录炎热。全球年平均温度将比前工业化水平升高1.5摄氏度。该组织在4月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中表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 。 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基线水平高出了1.2摄氏度。该报告强调,海平面上升、海冰融化和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指标在加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恶化。 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说: “温度上升意味着有更多的融冰、更高的海平面、更多的热浪及其它极端天气,并对粮食安全、健康、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在上周举行的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上表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世界政治版图重塑,引发规模空前的全球危机:不能忘记气候变化,它在本世纪上半叶就可能使世界政治版图重塑,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引发规模空前的全球危机,使人类的发展倒退几十年。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