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AI程序员”上岗,软件开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
近日,GitHub、GitHub的母公司微软和OpenAI联合推出了“AI配对程序员”GitHub Copilot的技术预览版,这也是微软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后的首个主要成果。GitHub Copilot官网中将其描述为:“你的AI配对程序员”,可直接在编辑器中获取有关整行或整个函数的建议,帮助你更快完成编程工作。GitHub Copilot不是搜索引擎,它提出的绝大多数代码建议都是新生成的,此前从未出现过。它会分析用户已编写的代码,并生成新的匹配代码,包括之前调用过的特定函数。可实现的主要功能有:根据注释写出代码、快速评估不同方法、编写测试、自动填充重复代码、给出整行代码或整个函数的补全建议以及适应用户编写代码的方式。AI开始抢夺程序员的工作了?从左起,GitHub首席执行官Chris Wanstrath、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和GitHub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在旧金山GitHub总部。(来源:微软)GitHub Copilot建立在Open AI Codex的新算法之上,Open AI首席技术官Greg Brockman将其描述为GPT-3的后代。GPT-3是Open AI的旗舰语言生成算法,可以生成无法区分是否为人类书写的文本。他进一步解释道,编程涉及提出关于如何做某事的想法,然后实施它,Copilot擅长实施。Open AI是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现由Y Combinator前总裁Sam Altman领导。自Altman领导以来,OpenAI已经从非营利转向“有限盈利”(capped-profi)模式,2019年接受了微软的投资。2020年9月,微软获得OpenAIGPT-3语言模型的独家许可。GitHub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在博客中表示,Copilot适用于广泛的框架和语言,但目前发布的技术预览版对Python、JavaScript、TypeScript、Ruby和Go尤其适用。对于AI替代程序员的热议,Nat Friedman表示,“软件开发正迎来自己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革命是编译器、调试器、垃圾收集器以及语言等工具的出现,极大提升了开发者的工作效率;第二次则以开源为龙头,帮助全球开发者社区汇聚起来并在彼此的开发成果基础之上不断推进;第三次革命就在当下,尝试在编码当中使用AI技术。在发展成熟之后,开发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将有巨大改变——但仍然有很多工作可做、也只能由人类开发者完成,因此不用太担心。”本质上来说,Copilot是一款AI结对编程工具。程序员可以在机器辅助下进行编程,并且在与AI共同完成程序编写的过程中,程序员会及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进一步改进机器人学习的模型。GitHub认为该工具是结对编程的重大进展,程序员在编写代码时有了一个“虚拟的帮手”,它可以捕捉到程序员的错误,加速开发过程。这里说的结对编程(Pair programming)是计算机编程领域的术语,用来代指两个程序员在一台计算机上共同工作,一个人输入代码,而另一个人审查输入的每一行代码,输入代码的人称作驾驶员,而审查代码的人称作观察员。为了保证结对编程的纠偏能力,两个程序员经常互换角色。近年来人机结对编程(MMPP)不断成熟,AI结对编程(AIPP,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机结对编程的升级版)产品也逐步成熟落地,目前典型的落地产品有aiXcoder智能编程机器人和最新亮相的Copilot。对于Copilot能实现怎样的效果,官网做了如下演示。根据注释写出代码:编程者给出一条描述代码逻辑的注释,Copilot就能自动生成代码。代码补全:提取代码上下文,即可给出整行代码或整个函数的补全建议。自动填充重复代码:编写测试:导入单元测试包,即可帮开发者实现与代码匹配的软件测试。快速评估不同方法:在编程中,同一个函数常有多种实现方法,编程者通常会根据代码的实现效果和运行性能选择最合适的方法,Copilot可一键查看多种实现方法。“这很可能是让编程本身更平易近人的事情之一,”微软CTO凯文·斯科特表示。Copilot的核心Codex模型使用GitHub的数十亿行公开可用代码以及英语示例进行训练。对于由此引发的争议,Friedman回应称,“总体来说:(1)在公共数据上训练机器学习系统属于合理的使用方式;(2)输出结果的所有权归于操作者,跟传统的编译器没什么区别。具体到训练问题上,大家也可以看到OpenAI向美国专利商标局做出的承诺。”GitHub也表示,并不是所有使用的代码都经过了漏洞、不安全实践或个人数据的审查。因此,他们也设置了一些过滤器来防止Copilot生成攻击性的语言,但效果可能并不完美,需要后续完善。GitHub Copilot首先会出现在微软的免费开源产品Visual Studio Code中,未来,微软计划将其整合到商业产品Visual Studio中。
一面爆火一面亏损,奶茶行业怎么了?
头部的新茶饮品牌,常因“网红茶”“爆款”上热搜,网友不时能在各大新闻平台的头条上看到“排队几小时就为了买一杯某品牌奶茶”“某品牌的茶一杯难求,甚至出现黄牛”等等新闻。关于奶茶的新闻,也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奶茶自由”甚至成为网友调侃奶茶价格贵的梗。近几天,网络上也传出某代购以50元一杯的价格代购某长沙爆火品牌的奶茶,一度引发网友的讨论。节节攀升的奶茶价格,“供不应求”的网红奶茶,这让投资人蠢蠢欲动,觉得“新茶饮”这个赛道是个商机。但现实是,某些加盟商在出钱加盟了某些“网红奶茶品牌”后,常常面临赚不到钱的尴尬。在连锁奶茶品牌眼中,“爆款奶茶”“知名明星代言”是吸引加盟商加盟的招牌。品牌旗下的奶茶越是“一杯难求”,明星越是大牌,对加盟商的吸引力就越大。而连锁奶茶品牌方在吸引加盟商时常常选择性地忽略讲述一些事实:无论是奈雪的茶这类头部品牌,还是不知名的小品牌,靠卖奶茶赚钱都非常难。奶茶品牌方真正瞄准的是“加盟费”。“卖奶茶”似乎已经不是主业,吸引投资人加盟,一次性收取数额不小的加盟费才是某些连锁奶茶品牌方“繁荣”的“财富密码”。正因为某些连锁奶茶品牌的“唯加盟费论”“一锤子买卖”的赚钱思路,也使得一些连锁奶茶品牌对于加盟商的经营情况不管不顾。某些连锁奶茶品牌收取加盟费之后“三不管”;知名度不够的品牌找具备知名度的明星背书;“盗版”奶茶品牌以假乱真等等乱象,在奶茶加盟行业层出不穷。6月30日,“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正式登陆港交所。就在奈雪的茶上市前一个月,词条#马伊琍道歉#冲上热搜,马伊琍代言的茶饮品牌“茶芝兰”涉嫌诈骗7亿余元引发关注;随后,郑恺代言的“茶主播”也被指诈骗,700人被骗上亿元。甚至某些连锁奶茶品牌本身就是一个“谎言”。而避开这些“坑”,加盟成功的加盟商,日子也并不好过。数据显示,持续经营超过一年的茶饮店占比仅为18.8%。加盟商在开店一年之后能存活下来,可谓是“九死一生”。于是,最诡异的一幕出现了,一边是奶茶加盟商不赚钱,另一边却是新的加盟商却源源不断的涌入。而最终稳稳赚钱的还是连锁奶茶店的品牌方。投资人想要避开某些奶茶品牌的“坑”,说到底还是不能迷信任何“爆火品牌”。任何描述“躺着赚钱”的方式,都有可能是品牌方画的“大饼”。任何头部企业盈利的关键还是在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如何、人员培训、门店管理如何。升级迭代管理体系,才是盈利的关键,也应该是加盟商关注的本质。连锁奶茶品牌方可以通过营销,造成市场的“爆火”假象,但这归根到底不是财富密码。奶茶届“虚假繁荣”总有被戳破的那天。期望加盟商再面对某些连锁奶茶品牌还是再谨慎一些,再冷静一些。
全球最大上海天文馆7月18日对外开放,最新“剧透”带你揭开“盲盒”
上海临港滴水湖畔,全球最大天文馆——上海天文馆,将于7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主展区分为家园、宇宙、征程三个板块,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精美绝伦的展品,加上一支善于“讲故事”的策展团队,将用一种全新方式,刷新公众打开宇宙之美的方式。今天(7月5日),记者提前到上海天文馆“打卡”,为这场等待已久的“人与宇宙的对话”揭开神秘面纱。设计之妙,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展品从空中俯瞰,上海天文馆建筑体以弧线始发,由一系列螺旋带状物围绕着,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球体作为建筑内的三个“天体”,相互之间处于动态轨道关系之中,使得建筑通过太阳光影的变幻成为一台可以展示时间的天文仪器。看着这栋建筑“成长”起来的市民,为它送上了“三体”“蝴蝶酥”等昵称。星河。从建筑外形上看,上海天文馆本身就是一件精美展品。天文馆的主入口是一个巨大的悬挑结构,走进主厅,一颗巨大的银色球体“悬浮”其中。不过,“悬浮”只是一种错觉,事实上这颗巨大球体是由钢结构支撑的,在设计师的巧思下,支撑结构被“隐藏”在了视线死角,需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球幕影院这颗巨型银球其实是一座内径23米、外径约30米、可容纳200名观众的球幕影院,可播放10K高清电影。从外部看,设计的精妙随处可先。当阳光透过金碧辉煌的圆洞天窗倾泻而下,会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弧,不同时间,光弧的形状和大小也不相同。今年6月21日夏至,日光形成的光圈便与地面水磨石铺就的圆形标志完美重合,上演了一场天空与建筑的“对话”。今年夏至日,日光圈与地板重合。施韡摄上海天文馆大量采用弧线设计,不仅展现了天文学概念,更与轨道周期紧密相连。建筑成为连接人类和宇宙的工具,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博物馆体验。比如,走进宇宙展区之前,要先穿过一段时空长廊,巨大屏幕会跟随你的脚步形成时空涟漪,播放相应的天文画面;走进家园展区时,也有一条长廊,两边展示着珍贵的天文物件,如古代星盘,写有“万有引力”公式的原版天文书籍,伽利略、牛顿等人制作的望远镜等。构思之巧,与地球的每一次“相遇”都是惊喜在家园展区,最重要的展项就是位于展厅中间的“地球演化”。“地球”是一颗直径20米的巨大圆球,在漆黑的展厅里,发出蓝色亮光的它如同最闪亮的明星,吸引所有参观者的目光。地球演化。这是一颗行星从熔岩火球到蓝色星球的沧桑巨变。展品用高清投影的方式,直观展示了地球从冥古代到新生代的六个演化阶段,以及在这期间地质、温度、大气、水圈、生物圈及人类的进化等六方面演化内容。走出家园展区,“地球”并没有像一般展品一样完成它的展示使命,在之后的参观中,观众会在很多不经意的时刻见到它,每一次“相遇”都让人止不住地感动和兴奋。地月系统不出意外,宇宙展区的“假如剧场”将成为开馆后的网红“打卡点”,这里每一场只能容纳50名观众,迎接你的将一场“创造宇宙”的游戏。在经历无数次尝试后,你会发现,只要任何一个参数有所偏差,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都将不复存在。就在心情陷入沮丧时,幕布拉开,你会再一次望见那颗蓝色地球,那一瞬间的悲喜转化着实令人激动。与“地球”的第三次相遇需要你足够的细心。当你走进征程展区1:1还原的天和核心舱模型,无论是航天员太空健身用的单车,还是“天地通话”时佩戴的耳机,有太多惊喜会吸引你的注意力。这时,你需要往窗外看一眼,“地球”还在那里,而你已身处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空间站中,这种沉浸感是否比走进舱门时更强烈了呢?在充满巧思的上海天文馆,“地球”或许还有更多“妙用”,留待公众前来细细寻觅。因为这本就是一座需要“深挖”的宝藏博物馆。展品之美,汇聚遗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闪光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必须有与之匹配的珍贵藏品。上海天文馆自筹建之初,便向全球广发“征集帖”,征集古代和近现代与天文学及宇航事业发展有关的文物、器物、档案、陨石标本等藏品。有人为此奔走,有人慷慨捐赠,终于为这座硬件一流的天文馆配上了一流的“软装”。“我们的陨石展品数量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每一块背后都有故事。”上海天文馆建设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林清说。比如,有一块名叫“第六站”的陨石,因其陨落在苏丹的第六火车站而得名。在天文学上,这是一块了不得的陨石。2008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代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并预测它会和地球相撞,后来它真的掉下来了,“第六站”就其残骸。有这样经历的陨石,地球上目前只此一块,从它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人类对于天体运行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在天文馆建设过程中,由上海科技馆“拾到”的曼桂陨石坑也将如约和观众见面。2018年,云南西双版纳上空掉下一块陨石,在地面形成了一个直径13厘米、深25厘米的陨石坑。陨石常有,陨石坑不常有。上海科技馆工作人员在泥泞山路上徒步一个多小时赶去“捡”回了这枚陨石坑,如果晚去一会儿,这个“土坑坑”很可能就被随后的一场暴雨淹没了。曼桂陨石坑。沈湫莎摄牛顿所著、写有“万有引力”公式的英文首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来到上海天文馆的经历也颇为坎坷。由于这是一件英国“国宝级”的文物,在上海科技馆拍下展品后,等待了六个月才从英国运往中国。据林清透露,有一件很小却极其珍贵的“重量级”展品有望在上海天文馆与公众见面。它究竟是什么?要等待正式开馆那天答案揭晓。
刺激的生活环境,会让大脑保持年轻?
无论是人类,还是小鼠等动物,基因组中包含了数万个基因,然而,决定其细胞功能和健康与否的不仅是这整体的基因蓝图,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其中哪些基因开启或关闭。众所周知,衰老、生活条件、行为,以及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上述开启或关闭基因的能力,这种被称为“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现象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2000多年前,孟子就曾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告诉了我们,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会对他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近日,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再生疗法中心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研究论文。通过单核苷酸分辨率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证明了高刺激环境还能恢复大脑海马中大量与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变化,表明高刺激环境能够使大脑的记忆控制中心海马体保持年轻。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积极、多样的生活有助于在老年时保持精神健康。衰老与大脑功能逐渐下降有关,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增加和神经可塑性丧失。衰老过程中大脑功能的下降与表观遗传变化有关,包括DNA甲基化。生活方式因素,包括体育锻炼、认知刺激和社交互动,可以减轻人类与年龄相关的大脑功能下降,改善衰老过程中的大脑功能,但它们对与年龄相关的表观遗传变化的影响尚不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DNA甲基化水平会逐渐降低,因此DNA甲基化水平可做为一个表观遗传学时钟,用于衡量衰老水平,追踪一个人的生物学年龄。那么生活方式是否会通过改变DNA甲基化水平来影响衰老过程中的大脑功能呢?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团队在小鼠中进行了研究,他们让两组小鼠在不同环境中长大,一组从小就生活在有各种玩具和隧道管的刺激丰富的环境中,另一组则没有这些。然后,对这两组小鼠的基因组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那些在刺激环境中长大的小鼠,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DNA甲基化水平下降更少。而在低刺激环境中长大的小鼠,它们的DNA甲基化水平则下降的更为明显。这些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本身不会影响遗传信息,但是它们会影响一个基因是否被激活或激活水平。这些检测结果意味着,在刺激环境下长大的小鼠,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更年轻的状态。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刺激环境影响了小鼠大脑海马体中新生神经元和细胞连接相关的基因,海马体是大脑中的记忆控制中心。从表观遗传上来讲,生活在刺激环境中的小鼠保持了更年轻的大脑海马体。与在低刺激环境中长大的同龄小鼠相比,在刺激环境中长大的小鼠的大脑更具延展性,具有更大的“神经可塑性”。许多其他研究已经表明,在高刺激环境中生活的小鼠在记忆测试中的表现优于在低刺激环境中生活小鼠。该研究的通讯作者 Gerd Kempermann 表示,这种优异表现很可能是由于刺激环境中生活的小鼠的DNA甲基化水平更稳定。最后,Gerd Kempermann 表示,虽然对于人类而言,生活方式如何影响行为,以及人类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比小鼠要复杂的多,但人类与小鼠的基本表观遗传原理是一致的。总的来说,高刺激环境具有预防和抵消老年动物大脑功能障碍的巨大潜力,包括突触可塑性、海马神经发生和认知能力。通过单核苷酸分辨率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证明了高刺激环境还能恢复大脑海马中大量与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变化。这些发现提供了一个潜在机制:与环境的积极互动,能够在整个神功周期中支持和促进大脑功能。
它们在海底沉睡了1亿年,或许能实现真正的“永生”
图片来源:pixabay2010 年,来自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的科学家跟随船只驶入了南太平洋环流区。除了最干旱的地带以外,这片海洋可以称得上是地球上最贫瘠的地方。环流区的中心附近就是“海洋难抵点”(Oceanic Pole of Inaccessibility,是地表距离陆地最远的地方),同时也是南太平洋的“垃圾站”——微塑料会在这里堆积。科幻作家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的粉丝甚至认为这里是克苏鲁的家。有些时候,离这片海域最近的人可能是海域上空的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尽管洋流会围绕环流区流动,但环流区内部是相对静止的。这里几乎没有营养物质进入,也鲜有生命存在,需要至少100万年才能累积一米的“海洋雪”,这是一种由海洋生物的尸体、排泄物和灰尘组成的物质,能将能量从光线充足上层带到海洋底层。可以说,这里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低的地方。IODP团队从一个60多米高的钻井平台上向这片海域投放了长达数千米的探测管线。12个推进器会将钻井平台固定在波涛起伏的大海中。一旦探管触底,钻头会在多个位点向下钻入75米,直达深海粘土和钙质超微化石软泥之中。随着这些采集了海底沉积物的探管再次浮出水面,1亿年的地球历史也一同展现在我们眼前。IODP团队成员希望了解在这样空旷的海洋中会有哪些微生物生存,它们又能存活多久。正如预期的那样,原始沉积物样本含有的细菌很少,密度大约只有每立方厘米100~3000个,是高产水域中,同等深度样品的1/1000万~1/10。不过,当研究者在实验室中培养这些细菌时,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按理说,细菌在经历了1亿年的持续饥饿状态后,可能已经变成了微生物“僵尸”,即它们仍能存活,但不能生长,或者只能以人类无法测量、极慢的速度生长。在21世纪初,科学家诱导培养了几株从至多3500万年前的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出来的细菌,但该实验并没有研究细菌的生长过程。2017年,一项关于无氧煤层微生物(形成于1600万~1200万年前的陆地上,但之后被海水浸没)的研究表明,从该处采集的微生物经过培养后能够生长,只是速度十分缓慢。它们的倍增时间从数月至一个世纪不等,算得上是已经观测到的生长最慢的微生物了。但这些来自南太平洋的微生物却完全不同。2020年7月,一篇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文章表明,其中99%的微生物在养分充足的条件下会迅速“苏醒”,摄取营养并开始生长。只需培养68天,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就能增长到最初的1万倍,每5天数量就会增长一倍。这些微生物的后代含有同位素标记的碳和氮元素,而这些信号只有在摄入了科学家提供的食物后才会出现。这一结果值得我们深思。海洋沉积物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其中的微生物数量占据了地球微生物总量的一半。设想这样的情景,当蛇颈龙游过一片海域时,它们可能在海底觅食,导致沉积在海洋底部的微生物被唤醒并且开始增殖。接下来,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这些微生物被海洋和沉积物所保护,免受宇宙线损伤而存活了下来。当它们再次被挖掘出来并获得营养物质后,可以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生存。当然这只是猜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想法不太可能发生。想象一下这些微生物在黑暗中存在了长达1亿年之久。致密的海底沉积物就像不使用面粉的巧克力蛋糕,其中气孔直径不过0.02微米。鉴于细菌通常有几微米长,它们很难移动去寻找食物,更不可能意外地出现在科学家面前。一些细菌(绝大多数是厌氧细菌)会产生芽孢用于增强自身抵抗力,并且降低代谢活性,这种变化似乎能让细菌应对恶劣的环境。芽孢常被认为是细菌休眠的一种形式。但当科学家研究环流区沉积物中细菌的DNA时,他们发现这些细菌几乎不会形成芽孢。大部分被唤醒的细菌竟然会进行有氧呼吸。更令人意外的是,研究者在一个培养了557天的实验样本中发现,一种光合细菌正在大量繁殖。这种拟甲色球藻属(Chroococcidiopsis)的细菌是一种蓝细菌,因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曾被考虑送往火星,以改变火星表面的环境。这些细菌能在干燥、寒冷、含盐量高且有辐射穿过的半透明岩石下生存,并且具有利用红光的罕见能力。但是,这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如何在海底繁殖,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含有这些细菌的沉积物形成于1亿年前,但是每个细菌的年龄还很难确定。其中一些细菌可能是原始细菌群落的后代,因此也更年轻。不过,繁殖的代价并不小,考虑到它们所处的环境,繁殖现象可能极少发生。总结来说,这些细菌在狭小的空间中生存,几乎不产生芽孢并且能够迅速恢复活性。《自然·通讯》的这篇论文的作者认为,贫瘠的沉积物中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只是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科学家推测,个别细菌在不繁殖的状态下可以生存数百万年。当然,这一点是否正确,需要等到探测细胞年龄的技术出现后才能确定,现有的技术只能探测沉积物的年代。几年前,当古生代煤层中的细菌被科学家唤醒时,我曾为《科学美国人》撰写了一篇博客文章。我推测,在多种严格受限的条件下,细菌可以永生。当然,时间似乎也是关键要素:白垩纪(约1.45亿~6600万年前)沉积物中的细菌复苏后,复制的速度可能只有数百万年前沉积物中细菌的一半。大量证据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满是活化石的行星上,它们可能既是化石又是生命。喜欢恐龙的人能够去博物馆参观恐龙的骨头、牙齿和足迹化石;喜爱植物的人也能观察石化林和其他树木化石。但喜爱微生物的人有更好的观察对象:他们想要看的化石可能还活着。
航天员出个门要“看天”么?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并开展了各项在轨工作和实验任务。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执行任务期间,将多次开展出舱活动。那么,当航天员走出空间站,零距离接触空间环境时,在茫茫太空中将遭遇什么样的空间环境威胁呢?如何才能在舱外安全地执行任务呢?答案就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提供的空间辐射环境保障服务,利用我国空间站自主的粒子通量和太阳活动监测数据,保障航天员出舱环境的安全。载人空间站和航天员可能遭遇的空间环境辐射危害中国载人空间站位于低地球轨道,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预计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在此期间,影响空间站运行和航天员飞行安全的轨道空间环境主要是高能带电粒子辐射环境和高层大气环境。图1 中国载人空间站所处的空间环境对于航天员而言,需要常驻在空间站。在不定期开展出舱活动期间,除了要面对舱外太空特殊的压力环境、真空环境、温度环境的挑战外,还要面对太空特有的空间辐射环境,遭受空间高能带电粒子辐射的概率大大增加。空间高能带电粒子对航天员的辐射危害主要是辐射损伤效应,即高能带电粒子通过电离作用和原子位移作用,导致被辐射对象的物质内部分子结构出现缺陷;就像高速运行的汽车与人体相撞会造成人体损伤一样,高能量的辐射线与人体组织细胞相撞,会引起细胞损伤(如图2所示)。如果人体只是受到轻微的辐照,比如地面上的本底辐射,也就是自然界中原本就存在的辐射,人体细胞能够很快进行自我修复。但是,在受到较强辐射情况下,细胞无法及时修复,就可能造成细胞的死亡或永久损伤,导致异常细胞的出现,会使航天员感觉不适、发生辐射导致的各种疾患,在特定条件下甚至会导致癌变的发生。图2 辐射形成的自由基对DNA的破坏空间环境中的辐射源地球周围的空间环境中,主要存在三种高能粒子辐射源:地球辐射带、银河宇宙线(GCR)和太阳质子事件(SPE)。地球辐射带是高能带电粒子受地球磁场捕获而形成的强辐射区域,包括内辐射带和外辐射带,主要由高能电子与高能质子构成,靠近地球的内辐射带中心位于3000-4000公里左右。我国载人空间站轨道高度在500公里以下的低轨道,处于内辐射带底部。这个高度上的质子辐射带主要集中在南大西洋异常区SAA。辐射带高能粒子的能量相对不高,航天器的舱壁对它们能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但航天员在出舱期间,在南大西洋异常区遭受的高能粒子辐射剂量将大大增加。银河宇宙线是来自银河系超新星爆发时的高能粒子,能量很高,但通量较低,一般不会造成显著的短期效应,但长期暴露在银河宇宙线中会增加不育和癌症的风险。我国载人空间站轨道高度和倾角都比较低,地磁场屏蔽了大部分的银河宇宙线,因此影响很小。太阳质子事件是太阳爆发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主要成分是质子,与银河宇宙线类似。在载人空间站轨道上,受地磁屏蔽的影响,一般级别的太阳质子事件对载人航天产生的辐射危害较小,只有级别比较高的太阳质子事件会产生较大的辐射危害,对载人空间站和出舱活动构成严重威胁。航天员出舱的空间环境保障服务航天员在太空中执行出舱任务时,脱离了空间站舱壁的保护,将不可避免地暴露于空间辐射环境当中,虽然穿着厚厚的航天服,但与空间站舱内相比,受到的空间辐射威胁大大增加,因此分析和预报辐射环境的特点及其可能对人体的损伤,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航天员接受的辐射剂量,降低危险,对载人航天是十分必要的。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就一直是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空间环境保障的承担单位,保障了历次发射任务都避开了太阳质子事件。图3 历次发射任务均避开太阳质子事件在载人空间站运行阶段,针对航天员的出舱任务,需要通过空间环境预报来协助航天员进行重点防护和规避辐射环境的危害。例如,太阳质子事件的提前预警,对空间站穿越南大西洋异常区边界的提前预报等。由于我国载人空间站将在轨运行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了保障空间站长期运行安全,在天和核心舱上携带了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自主研发的空间环境要素监测载荷,包含1台粒子通量和太阳活动探测器和2台大气密度多向探测器,载荷设计寿命不少于15年。截至目前,空间环境要素监测载荷已经成功获取了高能粒子通量、太阳X射线流量、大气密度等大量探测数据,通过对探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自主的数据能够准确、灵敏、及时地反映空间环境要素的参数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具备为空间站保驾护航的能力,特别是在南大西洋异常区,自主探测的高能粒子通量数据能比较精确地给出该区域的辐射环境状况。图4 天和核心舱空间环境要素监测载荷安装布局在空间站后续运行期间,空间环境要素监测载荷将长期、连续、实时提供空间环境探测数据,为空间站可靠运行和实验任务实施提供准确的空间环境要素数据。图5 空间站自主探测的大于9MeV质子通量分布目前,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已经将我国空间站自主探测到的高能粒子数据应用到南大西洋异常区的通量和边界轮廓搭建中,提供空间站辐射安全评估和出舱活动空间环境预报,保障航天员在轨飞行安全。通过计算南大西洋异常区的高能粒子辐射水平,预报空间站穿越南大西洋异常区的时间,协助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时规避南大西洋异常区的辐射危害,从而保障出舱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自主的高能粒子探测数据,还可以给出轨道高度的太阳质子通量状况,可以用于预报和分析近期有无质子事件发生。当可能发生比较大的太阳质子事件时,能够向有关部门及时提出建议,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避免太阳质子事件的辐射危害。当发生比较大的太阳质子时,我们能够获得空间站轨道上各个能道的太阳质子平均通量和峰值通量等,以及空间站轨道舱内外的累积剂量,这些数据将对分析太阳质子事件的危害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后续的空间环境保障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进入大踏步建设阶段。在未来的空间站在轨运行阶段,针对更加频繁的航天员出舱、交会对接、空间科学实验等任务,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将继续基于我国自主探测积累的更加精密的空间环境要素数据,提供及时的空间环境预报信息,保障载人空间站运行和航天员飞行的空间环境安全。图6 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保障团队
科技界: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上海科技系统持续引发强烈反响。沪上科技工作者深感时代重任在肩,纷纷表示要牢记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志向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顽强拼搏、不懈奋斗,随时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反复学习总书记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讲话,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深感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他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越来越凸显, “我们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刚从庆祝大会现场返沪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邵宇川依然难掩内心激动。八年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让他对爱国有了更深的感悟。回国一个月,他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科技青年,他说: “科技历来是国际竞争中的关键一环,我们要以科技强国为己任,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争做科创先锋,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活力充沛,关键就在于有一个科学的思想做行动指导,有一个坚强的核心做战略统领。”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秦文波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为此,上海科学院正着力打造“组织科研的科研组织”,将产业企业的需求转化为科研攻关的“追求”,加快提升应用技术策源力、技术成果转化力、高端人才集聚力、科研机构影响力,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科研机构。
SpaceX载人龙飞船和Crew-1任务宇航员创造了8项新纪录
NASA官网据外媒报道,SpaceX和美国宇航局(NASA)于美国东部时间周日19点27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搭载载人龙飞船的Crew-1任务。此次发射正式拉开了NASA商业乘员计划的序幕,它将四名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作为其任务的一部分,该飞船不仅开启了NASA希望能够发展低地轨道经济的一系列任务,而且由于此次发射的独特性质,载人龙飞船和Crew-1任务宇航员也创造了新的记录。虽然Crew-1任务的前次发射Demo-1成为自2011年美国宇航局航天飞机计划结束后,首次从美国本土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宇航员的任务,但任务本身的性质限制了其所能实现的目标。虽然Demo-1 Crew Dragon Endeavour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携带乘员超越地球引力的商业航天器,但它的继任者在这一成功的基础上,让航天器阵容和Crew-1乘员创造了8项新纪录,作为周日发射的一部分,他们将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长达6个月的任务。前两项纪录是由载人龙飞船自己创造的。通过这些,该飞船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搭载4名宇航员进入轨道的商业乘员飞船。同时,它也成为第一个搭载4名乘员飞向太空的太空舱航天器。此次搭乘载人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是NASA宇航员Michael Hopkin、Shannon Walker和Victor Glover以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宇航员野口聪一。在执行Crew-1任务时,宇航员Walker成为首位搭乘商业航天器飞行的女性宇航员,使记录总数达到三项。在这条战线上,与她一起通过Crew-1任务创造两项纪录的还有野口聪一。通过参与这项任务,这位日本宇航员成为首位搭乘载人龙飞船、"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这三种航天器飞行的NASA国际伙伴宇航员。NASA-ASTRONAUTS-SPACEX-CREW-DRAGON-CREW-1-MISSION-NOVEMBER-15-2020-1030x563.png此外,仅仅是通过在周日的任务中飞行,JAXA的宇航员就使得SpaceX的第一艘载人龙飞船创造了第三项纪录,Crew Dragon成为了第一艘搭载国际非美国宇航员进入太空并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商业乘员飞船。野口聪一和Glover一起,他本人也通过Crew-1任务创造了两项纪录。通过今天搭乘SpaceX飞行器,Glover成为第一位搭乘商业航天器飞行的非裔美国宇航员。对于他的第二项纪录,一旦机组抵达国际空间站,他也将成为第一位在国际空间站上完成长时间任务的有色人种宇航员。最后,美国太空部队上校、今天任务的指挥官Michael Hopkin将正式成为第一位指挥航天器的飞行测试工程师。NASA决定将这一历史性任务委托给工程师而不是飞行员,这说明了该机构对载人龙飞船太空舱的飞行计算机的信心,因为与航天飞机相比,载人龙飞船太空舱在操纵性方面所需的输入更少。此外,载人龙飞船的任务外形也比传统航天器小。在发射升空后,载人龙飞船上的宇航员将需要大约27个小时到达国际空间站,随后它将在东部时间午夜或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4:00前不久与轨道体的节点2前端口对接。
营养就是如何吃?别误读了“精准营养”!陈君石:须提防对营养学新概念的炒作
营养就是如何吃?精准营养就是个性化的饮食搭配和补充剂?经过多年发展,科学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人体代谢的不同层面,“精准营养”的定义已拓展为“对不同个体提供量身定制的膳食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指导,从而能更有效地实现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在今天开幕的2020中国精准营养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科技总顾问陈君石提醒,尽管精准营养是营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应该清醒看到,精准营养要真正造福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目前,要避免滥用“精准营养”误导百姓健康。脱离体力活动,“营养”就是空谈怎么吃才健康?这个持续了几千年的古老命题,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有了全新内涵。“营养学已从单纯的营养素研究,向环境与营养素的交互作用发展。”陈君石在大会报告中,以身体活动为例,解释了营养学的发展趋势。“脱离体力活动谈营养,根本就是空谈。”陈君石说,人体的代谢状态会随体力活动状况而改变,而代谢特征正是现代营养学的重要考量因素。除了代谢特征,营养学还必须考虑年龄、性别、职业、气候、饮食习惯、食物供应、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量,以及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状况、遗传特征、肠道微生态等一系列因素。所以,“营养”早就不是“如何吃”那么简单,而是建立在对个人生活状态全面深入了解基础上,对健康作出精准评估、诊断、预测,并给出解决方案。陈君石说,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使精准营养成为可能——借助多组学、可穿戴、影像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理念,科学家可以为不同个体提供量身定制的膳食与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指导,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作为一个诞生仅四五年的新兴概念,“精准营养”的实现还有赖于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陈君石提醒,目前需提防对这一营养学新概念的炒作,“为人群提供精准营养的商业化服务,除了扎实的科学研究,还包括大量伦理和行业规范的制定”。代谢“内稳态”决定人体健康“弹性”为何有些糖尿病患者明明严格遵照医嘱饮食,血糖控制效果仍然不佳?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学院执行院长吴家睿在报告中说,这可能真的就是源于个体差异。一位以色列科学家在分析了800名志愿者摄入不同食物后的血糖响应结果之后发现,哪种食物“升糖”效果更显著,还真是因人而异——同样食用香蕉和饼干,有人在食用香蕉后血糖迅速升高,吃饼干却升高缓慢,而有些人却恰恰相反。吴家睿说,这项个体化血糖指数研究表明,代谢性疾病的管理还应考虑更多个性化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每个人的代谢网络都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而这张网的健康程度并不是由单一指标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制约的结果——当遭遇饮食、应激、疾病等外部环境刺激时,关键要看机体重获和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有多强。中国营养学会基础营养学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林旭说,这就是营养学界近几年新提出的“内稳态”概念,“就好像一根橡皮筋,弹性越好,被拉伸扭曲后回弹速度就越快”。林旭介绍,目前中科院已启动战略先导专项“多维大数据驱动的中国人群精准健康研究”。该课题将通过整合提炼能精确评估营养和预测疾病的多组学新指标,建立“内稳态指数”体系;同时运用多种前沿技术和理念,以及先进的计算分析方法,建立基于代谢内稳态的精准营养健康评估、预测和干预体系。精准营养成研究热点,催生新消费趋势围绕“精准营养”的研究和转化,如今已成为国内外营养科学和相关领域的前沿和热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最新评价认为,精准营养回答了“如何吃和如何保持健康”的问题,“是催化营养科学及其相关领域,使之成为有意义的、与临床相关的膳食解决方案的最好策略”。论坛上,不少学者提及,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以“群体”为目标的公共营养已无法满足需求,而以“个体”健康状态为着眼点的“精准营养”将成为新的消费趋势和研究热点——精准营养为营养健康产业带来了新机遇。今天,不少为精准营养而研发的新技术在峰会上亮相。比如,患者只需将一滴血滴在试纸上,将干血斑寄到分析测试中心,就能知道自己缺乏哪些维生素、应该怎样补充。又如,科研人员已研发出一种直径仅2毫米的营养素微粒,可将所需微量元素注入其中——一粒普通的胶囊中可放入65颗微粒,理论上可以提供百万种以上的营养组合,为精准营养配方找到可能的给药途径。不过,林旭强调,精准营养首先应通过健康生活方式、膳食调节来实现,如若不足再使用营养补充剂,毕竟“营养涉及人体日常健康,精准营养更需因人而异”。
开灯就能上网?Li-Fi技术了解一下
随着科技发展,Wi-Fi无线上网技术为我们带来了便捷、高效的网络体验。相比之下,Li-Fi技术却鲜为人知,那么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呢?什么是Li-Fi?Li-Fi(Light Fidelity)即可见光无线通信,也称为光保真技术,是一种利用灯泡发出的光传输数据的技术。它是将微小的芯片植入到LED灯泡中,形成类似于WiFi热点的设备,便于终端设备随时连接网络。依靠灯光上网听起来好像很神奇,但Li-Fi技术的基本原理其实并不复杂。“0”和“1”是数字传输中最基本的信号,若将灯光关闭状态设定为“0”,开启状态设定为“1”,通过灯光的关闭和开启便可实现数字信号的传输。因此,灯光设备就必须要承受高频率的开关。传统的白炽灯反复开关会影响寿命,并且其响应时间为毫秒级,而LED灯(发光二极管)既能承受高频率的反复开关,响应时间还是纳秒级,因此LED灯为实现Li-Fi(以灯光为介质的高速无线网络)提供了技术基础。植入到LED灯泡中的芯片会使得灯光高速闪烁,人眼无法察觉到这种高频率的明暗变化,所以并不影响照明效果。而对于光敏传感器来说,可以探测到灯光的这种高频率明暗变化,因此使得Li-Fi兼容了光的数据传输功能和照明功能。Li-Fi灯泡虽然只有在打开的状态下才能进行数据传输,但在不需要照明的情况下可将灯泡亮度调暗至人眼无法识别的程度,此时数据传输仍可进行。Li-Fi使用的是可见光,因此穿透性不足,但这一特性在某些情况下恰巧可以成为一种优势,它的网络连接的私密性更好,能使黑客无法在发射器照射范围之外进行连接,安全性优于Wi-Fi。此外,与Wi-Fi相比,Li-Fi能实现更大的宽带和更高的速度,并且其网络设置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Li-Fi的优势还在于它不受无线电波干扰、资源多,并且节能环保。Li-Fi的发展潜力显而易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室内网络、传感器网络、智能交通信号灯以及医疗等。它可应用于多个智能场景,如在智能家居中,Li-Fi可应用到天花板灯等智能照明硬件上;还可以应用到带有集成LED的可穿戴式设备上,实时监控人体健康参数,并将数据同步传输至互联网。总的来说,Li-Fi可谓实现了有灯光的地方就有无线网络,在与Wi-Fi的双向配合之下,将使无线数据传输的实现方式变得更加完善、安全、高效,引领新的智能生活。
34岁男子刚洗完澡差点暴毙,原因是对“冷”过敏
冬天洗澡是一种即痛苦又舒服的体验。痛苦的是洗澡前的几分钟,由于温差,热量会由皮肤向四周的冷空气传递,这会让人感觉寒冷。但经历过的人都明白,在洗完澡后几分钟内会比洗澡前更冷,这时皮肤与周围的温差更大,而身体的毛孔几乎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冷空气会直接刺激到毛孔底部的神经,让人禁不住起鸡皮疙瘩。刚洗完澡就差点暴毙对于正常人来说,只要缓一缓,这些感觉会慢慢消失,但是一些特殊的人可能无法承受这些。前不久,《急诊医学期刊》杂志报道了一个特殊的病例。一位34岁的男性洗完热水澡后,拉开浴室门时,直接栽倒在地上。当家人发现他时,他呼吸艰难,皮肤上出现了大量红肿块(荨麻疹的症状)。随后他的家人叫来了救护车,将他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抢救。这位男性刚经历的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而让他过敏的对象,正是在浴室门外静静等候的冷空气。据他的家人透露,这位男性曾有过一段对“寒冷天气”的过敏史。但此前他的症状比较轻,只是身上会出现一些红肿块。而这些症状也是在他从常年温暖的密克罗尼西亚搬到气候更寒冷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后才开始的。医生诊断后表示这位男性患有寒冷性荨麻疹(cold urticaria),这是一种皮肤暴露在低温环境后常有的症状。但在通常情况下,症状不会这么严重,只是受冷区域出现瘙痒性水肿,一般在半小时至1小时后就会恢复。除了接触冷空气、冷水,吃冷的食物、喝冷的饮料都会导致类似的症状。在2018年报道的一个病例中,一位40岁的女性在同事将办公司的空调温度调低后,出现了冷过敏的症状,全身突然出现了荨麻疹。根据她后来的描述,在寒冷有风的早晨、在室外行走或者刚在海里游完泳后,她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全身性过敏反应关于寒冷性荨麻疹的一种常见的诊断方式是,将一个冰块放在胳膊上5-10分钟左右,有这类过敏症状的人,通常就会出现红肿块等症状。虽然这种冷过敏反应十分罕见,但它和其他过敏反应产生的原因非常相似:当免疫系统发现体内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时,比如身体受到冷的刺激,一些特定的白细胞和组织细胞会释放组胺,诱发免疫反应。而当过敏的人接触过敏源的类型和程度不同时,身体产生的症状不尽相同。其中最严重的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的超敏反应(Anaphylaxis),如果没有进行及时处理或强求,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就像那位男性出现症状。这种症状在所有人群中都会发生,小孩的诱因通常会是食物,而成年人则是药物,另外不小心接触到毒素也会产生类似的症状。及时的处理措施主要是服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包括第二代的H1抗组胺药、肾上腺素。这种过敏症状出现的时间也不能确定,可能是在立即接触过敏源之后,也可能是一段时间之后。对于那位34岁的男性来说,他可能就出现了严重速发的过敏症状,当他从热的环境突然进入冷空气时,全身的皮肤出现变红、变痒和肿块的症状,随之而来是血压降低、呼吸困难(呼吸道变窄、舌头和喉咙肿胀)和心跳变快但更弱,以及随后的呕吐、腹泻甚至是晕倒。这些过敏症状会对人的肺部、心脏以及肠胃造成严重的影响。过敏人群正在增加在经过紧急的供氧和多次药物注射后,这位男性患者的过敏症状消失,身体特征也恢复平稳。目前,他已经出院但需要每天服用10毫克的西替利嗪,用于维持治疗和预防过敏症状,并且需要避免暴露于冷的液体中。此外,医生还给了他开具了一个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用于控制突发情况。目前还没有研究证实,这种冷过敏反应出现的确切原因,可能是遗传,也可能是后天获得。据研究估计,全球大概有0.05%-2%的人会因为遗传会患上终生性的过敏反应。而后天获得的原因,可能是免疫系统受到了影响,如遭受病毒感染或者出现了一些疾病如癌症等。在这类过敏人群中,有50%的患者在5年内会恢复到正常情况。类似这名男子对冷过敏的情况虽然并不常见,但目前过敏的人群却在逐年增加。据一些调查显示,每100人中就有22人遭受着过敏症状的折磨。另外一些预测性研究,还显示在未来20年,过敏的人群或会超过全球总人数的一半。在中国,也有1亿多的人面临着过敏症状,而儿童中出现过敏的比例远大于其他人群。如何避免过敏反应对人的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影响,正是一个全球需要共同应对的问题。
《2020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发布,上海知识竞争力排名升至第四
今天,由上海市软科学基地上海市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研制的《2020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发布。新加坡蝉联第一,上海知识竞争力在连续四年排名第五之后,今年上升至第四位。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排名大幅上升。在前十排名中,中国城市占据四席。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是对亚太53个地区,用19项指标进行评估,综合反映各地区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能力。自2010年以来,这是该指数第11次发布。根据最新发布的排名,新加坡蝉联冠军,日本东京和韩国首尔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第四到十名分别是中国上海、韩国蔚山、中国香港、中国北京、中国台湾、日本爱知和西澳大利亚。新冠疫情重创世界经济,在此严峻形势下,今年中国板块的知识竞争力表现令人振奋。除了上海今年突破上升到第四位外,香港和台湾均前进了两位,分别由去年的第八和第十位上升到第六和第八位。“上海知识竞争力排名从第五上升至第四,这说明其科技创新生态有了整体提升,表现出知识经济稳健发展的态势。”研制该排行榜的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分析,从各项统计指标来看,上海在地区政府R&D投入排名仍保持第二的同时,企业R&D人均支出从去年的第十七位上升至第十三位,每百万居民专利数从第六升至第五位,区域就业水平排名也有所上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知识竞争力排名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企业创新活力的增强”。此外,上海在高等教育人均公共支出上的排名也上升显著,也从去年的第20位上升到第12位。作为对未来知识的投资,高等教育的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地区保持其知识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在知识竞争力排行榜上长踞冠军宝座的新加坡,其高等教育人均公共支出也排名第一。罗守贵说,今年新疆、青海等中国内陆地区在初等、中等公共教育投入上表现较好,体现出了强烈的追赶意识。今年,排名进步最快的区域是安徽和辽宁,两省在知识竞争力榜单上的席位均大幅前进了10个位次。罗守贵认为,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安徽的经济活动率、劳动力参与率、知识密集制造业就业人数等均较上年有显著上升。同样,辽宁最突出的表现也是在知识密集制造业的进步:在IT计算机制造、生物技术化学、汽车和机械工程、仪器和电子机械这四个知识密集制造业就业密度的排名上,辽宁从上年的第42位大幅上升到今年的第30位,这表明这个传统工业强省在多年的转型中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20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排名
广东金马游乐签约入驻武汉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近日,广东金马游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马游乐”)与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幸福”)正式签约,入驻武汉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基地。作为国内游乐装备制造龙头,金马游乐将在武汉新洲区建设华中区域总部及大型游乐设施研发生产运营基地,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计划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率先建设高端智能制造区和研发中心。金马游乐的签约入驻,是华夏幸福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导入的首个龙头大项目,填补了华中地区游乐设备制造产业空白,未来将作为行业龙头,有效带动相关产业链企业聚集。01国内游艺设备制造龙头,产品遍及全球备受关注的北京环球影城开园在即,届时将迎接全球各地的“发烧友”慕名前往,体验刺激有趣的娱乐项目、惊心动魄的主题公园……而在背后,将这些享誉世界的知名IP“变成”现实的,正是北京环球影城国内唯一游乐设备供应商——金马游乐。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大型游乐设备、高科技动漫影视项目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金马游乐也是中国游乐装备制造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2007年,其主营产品为过山车、飞行塔、碰碰车、旋转木马等游乐设施,已拥有设施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多项核心技术,包括基于ACD二次开发的滑行车轨道设计程序、一种射击游乐设备的屏幕定位装置等上百项核心技术。目前已获得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等在内各类授权专利123项,共主持或参与了15项国家标准和多项法规的制定。凭借完备的产品结构和齐全的产品系列,与上海迪士尼、万达、华强方特、欢乐谷等众多国内外大型主题乐园形成合作,产品远销到东欧、东南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金马游乐已在广东具有游艺机综合产品开发生产基地、影视动漫生产基地、过山车轨道生产基地,有超过200名技术研发人员,涵盖机械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复合材料、工业设计、动漫影视等专业领域,专业和产品打造能力持续领先行业。02布局华中区域总部,填补产业空白我国游戏游艺设备行业在国内起步时间较晚,但受益于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的持续增长,行业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游艺游戏产业也被认为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新兴赛道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游艺设备制造领域,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类似金马游乐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正在积极推动相关产业链的持续发展。此次金马游乐入驻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处于武汉城市圈外环线。新洲区是武汉市东大门和辐射鄂东的重要节点,也是大武汉新一轮产业升级和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华夏幸福受新洲区政府委托,在此打造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基地,重点发展航天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通信设备三大产业集群,这与金马游乐的选址需求高度契合。据悉,未来金马游乐的华中区域总部及大型游乐设施研发生产运营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超20万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总投资6亿元,总建设面积13万平方米,率先建设高端智能制造区和研发中心。金马游乐的签约入驻,是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里程碑,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产业空白,作为龙头企业将进一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聚集,协同发展。
年轻人群正在成为我国红色旅游核心消费群体
今年以来,红色旅游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年轻人热衷打卡红色地标成为新特点。去哪儿发布的《2021红色旅游发展报告》显示,该平台上2020年红色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287元。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表示,打卡红色景区风靡25岁以下群体,占比创近年新高。例如,“五一”期间,去哪儿平台上预订红色旅游产品的游客中,25岁以下群体占比达到19.1%,“95后”群体在红色旅游群体中的占比实现连续3年增长,红色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903元,创近年新高。对于很多年轻游客来说,在旅行途中去一些标志性的红色旅游景区打卡成为风潮。比如去年火起来的四川甘孜,有超6成的旅客会选择在途中去参观大渡河景区,去课本上的革命圣地亲身感受历史,这是很多“95后”“00后”的红色旅游“打开方式”。此外,在红色旅游的推动下,红色旅游目的地湖南长沙成功“出圈”,“白天橘子洲,晚上文和友”成为许多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在长沙游玩的“标配”行程。携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通过携程预订红色景区门票的人数同比增长208%;同比2019年上半年实现35%的正增长。红色旅游用户年龄主要以“80后”“90后”,分别占比38%和31%。随着年轻人的爱国热忱不断高涨,“00后”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数显著增长,同比2019年增长约2.5倍。今年上半年,携程通过“红色旅游频道”“旅动中国红专辑”,以及红色旅游内容输出等方式,实现红色旅游覆盖超2亿人次。携程旅游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表示,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大众化、常态化趋势,红色旅游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尤其是当代年轻群体,参与红色旅游的比例逐渐提升,拉近红色旅游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是当今旅游企业的课题之一。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产品类别越来越丰富,除传统的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外,还有红色专题游、红色演艺、红色深度游等。同程发布的《“Z世代”红色旅游消费偏好调查报告2021》显示,年龄介于13岁至27岁之间的“Z世代”已经成为红色旅游最主要的核心消费群体之一,他们更青睐红色遗址遗迹、革命纪念馆与博物馆、红色专题游、革命老区深度游、红色演艺等红色旅游产品。该报告指出,随着红色旅游产业化的深入推进,红色旅游的产品创新不断涌现,一些酷炫的数字科技被引入到一些红色旅游纪念场馆中,更加贴近年轻人的文旅消费偏好。“Z世代”在红色旅游消费方面的积极态度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对于红色旅游目的地也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其消费需求正在持续推动红色旅游的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推动着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了“一个工程七大体系”的总体规划,其中,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即为七大体系之一。《规划》提出,要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上述同程报告指出,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的完善将对红色旅游细分人群的研究提出更高、更细致的要求,尤其是对年轻一代消费偏好的研究关系到红色旅游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面对变化,各地应如何抓住红色旅游市场的新机遇?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秘书长朱耀春表示,红色旅游应该首先把当地旅游内容体系搭建好,有步骤、有计划地书写好红色故事,打造和培育出响亮的“中国红色故事”品牌。在线旅游平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红色主题包机、红色旅游特色线路等多种方法,创新推出一系列围绕红色旅游的性价比好产品,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体验红色旅游的魅力。
这6个瞬间,值得我们久久回味!这些平凡英雄,都在现场……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场庄重而热烈的大会值得我们久久回味其中这些动人的瞬间更是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瞬间一:飞机悬挂四幅巨幅标语雄鹰翱翔飞机编队破空而来直升机悬挂中国共产党党旗飞过天安门上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四幅巨幅标语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由飞机排列组成的巨大的“100”“71”字样掠过长空15架歼-20飞机组成3个梯队呼啸而过教练机拉出10道彩烟整整100年了踏过那么多艰难险阻闯过一重又一重考验如今的盛世中国国泰民安瞬间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大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献词的最后大家齐声高呼:“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每一遍都是那么坚定、那么响亮这是对历史做出的庄严回答也是对未来许下的铮铮誓言年轻人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新时代的年轻人是有远大理想的一代也一定是能够担当大任的一代“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瞬间三:多想让你们看看这一幕在大会现场的观礼台上一位白发老人看着眼前热烈沸腾的场面激动地将家中三位已故亲人的照片举在胸前想和他们一起见证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双手还有些微微颤抖多想让你们看看这一幕多想和你们共同分享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都过得很好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繁荣富强!瞬间四:庄严宣告,掷地有声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铿锵有力的话语掷地有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现场爆发出长时间的雷鸣般的掌声瞬间五:全场自发起立欢呼“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的最后奋力握拳说出的这两句话将大会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全场观众自发起立挥舞着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国旗欢呼声此起彼伏这两句话字字都说在人们的心坎上这两个“万岁”背后是沉甸甸的分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瞬间六:大合唱歌声嘹亮和平鸽展翅高飞气球腾空而起全场上下共同唱起《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庆祝大会结束人们一遍一遍唱着《歌唱祖国》久久不愿离去这是从心底发出的歌声!这是在心中奔涌的热爱!这些平凡英雄都在现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人民英雄”张定宇航天员杨利伟“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等熟悉的面孔都来到现场观礼共同见证百年荣光这些平凡英雄都在现场“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八一勋章”获得者景海鹏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刘旺刘洋、王亚平“八一勋章”获得者李中华“八一勋章”获得者王忠心“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医生陶勇观礼现场还有一个身影让人泪目她叫夏虹,7岁时因车祸失去双臂坚强的她未被困难击垮不仅用双脚苦练剪纸,还投身公益帮更多残疾朋友学习艺术技能她虽无法鼓掌却也用欢呼声一同表达喜悦网友:热泪盈眶致敬平凡英雄!观礼现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让网友纷纷致敬:“看着他们真的很感动”“吾辈之楷模,国家之希望”“致敬平凡英雄,共同见证百年荣光”祝福亲爱的党!祝福伟大的祖国!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展现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饱含深情的歌声、朗诵声,在大江南北久久回荡;充满激情的舞蹈,在神州大地处处飞扬!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演出以“浴火前行”“风雨无阻”“激流勇进”“锦绣前程”四大篇章,组成了一部大气磅礴的情景史诗,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璀璨夺目的焰火组成了“100”、红星等图案,盛放在首都北京的上空;2万余名观众的歌声,响彻国家体育场;三名航天员从空间站发来对党的生日祝福;威武的官兵带来多军兵种一体化实战演习的震撼表演;全景式屏幕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淋漓尽现,令人如临其境……《伟大征程》的创作与筹备历时两年,汇聚了来自国家京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歌舞剧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全国72家单位。同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7所在京高校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学生组成互动合唱团队。“星火燎大原,滥觞成瀛海”。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戏剧与舞蹈《破晓》,再现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饱经磨难,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南昌城头,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井冈山上,八角楼的灯光照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开创党独立自主地用中国办法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局面……情景舞蹈《起义 起义》、歌舞《土地》、戏剧与舞蹈《长征》、情景大合唱《怒吼吧 黄河》、合唱与舞蹈《向前 向前 向前》等节目,展现了在大革命的烽烟中,在艰险的长征路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沙场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淬火成钢的伟大历程。当大屏幕上出现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舞蹈《开国大典》喜庆热烈,将人们带回了新中国成立的激动时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自力更生造出“两弹一星”……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凯歌嘹亮的时代!情景合唱与舞蹈《战旗美如画》呈现抗美援朝的激战场面,戏曲与舞蹈《激情岁月》生动描画王进喜、史来贺、雷锋、钱学森、焦裕禄等一批先锋模范的奋斗群像。改革开放的春雷响起,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不舍昼夜的改革开放历程,铺展开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舞蹈《春潮澎湃》把春天的故事铺展在希望的田野,歌舞《特区畅想曲》跃动着特区“先行先试”的时代脉搏,情景合唱与舞蹈《回归时刻》欢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巨幅屏幕上,出现了延绵不断的输送管道,越过大山、深谷,穿梭平原、江河,联通村庄、城镇,不断向远方延伸,展现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重大国家工程,舞台上身穿工程作业服的表演者倾情朗诵与合唱《跨越》,讴歌这些伟大工程。山河壮美,岁月峥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戏剧与歌舞《东方奇迹》讲述闽宁镇、十八洞村的脱贫攻坚故事,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赤胆忠心,祖国在上。情景交响歌舞《人民至上》再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场举国动员、上下同心的全民战“疫”。随着昂扬的战歌响起,多军兵种一体化实战演习的纪实表演呈现在舞台中央,精神抖擞的战士,每个动作与表情都显示着忠诚与刚强,情景歌舞《强军战歌》展示了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人民军队阔步前进的豪迈姿态。诗朗诵与合唱《强国力量》展现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日益强大的中国力量。随后,一面直径10米的巨型大鼓和100面大鼓在空中擂响。在震撼人心的阵阵鼓声中,鼓乐歌舞《新的天地》铺展出一幅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壮丽画卷。高达16米的金色党徽在主题曲《领航》的旋律中庄严升起,光芒四射。璀璨夺目的烟花再次升腾绽放,演出在全场共同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结束,热烈掌声经久不息。“整场演出让我热血沸腾,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由苦难走向辉煌,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观看演出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来自湖南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的李世萍说。作家王蒙观看演出后说:“观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全方位、全媒体、全维度,浑然天成地把可歌可泣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艺术地、激情地、有根有据地表达到极致。百年丰碑,铭心刻骨!”迢迢复兴路,熠熠民族魂。《伟大征程》呈现的一幅幅壮美画卷,记录了民族刻骨铭心的磨难与在真理引导下的觉醒,记录了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与进步,更是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的奋斗与探索,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永远跟党走”主题光影秀闪耀浦江两岸,6分钟灯光画卷高燃演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夜幕降临,黄浦江两岸华灯初上。伴随着激荡的鼓声,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被点亮,“永远跟党走”主题光影秀拉开序幕。在《国际歌》雄壮的旋律中,两岸300多栋建筑逐一亮灯。陆家嘴滨江畔,建党百年的巨型灯光艺术标识格外耀眼,“中国共产党万岁”字样及党徽图案在“天际线”上空展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6月30日起,黄浦江两岸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连续5天展演全新光影秀。本次光影秀在每天19时30分至22时30分,逢半点、整点各展演一次,全长6分钟,共分四幕,依次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经天纬地。相应地,两岸灯光以橙色、绿色、蓝色和红色为主基调,时而舒缓、时而激烈动态变化,用灯光画卷尽情展示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来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前进历程,集中展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此次光影秀是跨界合作、无私奉献、集体智慧的结晶,囊括了照明、舞美、音乐等领域数百人的心血,更有上万名相关人员参与保障。整体方案从去年初开始酝酿,至正式定稿的一年多时间,几易其稿,体现了上海“匠人”的精益求精。为了突出光影秀的魅力,背景音乐《流淌的辉煌》从30多首经典乐曲里精选、改编、融合、凝练,灯光艺术与音乐艺术完美融合,让轻柔且有力的旋律飘荡在黄浦江上空,令人回味。
广州文旅演出场所陆续恢复开放
广州文旅演出场所陆续恢复开放 广州正佳极地海洋世界恢复正常营业 杨帆 摄 随着广州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广州市内文旅、演出场所历经近一个月的停摆后,正陆续恢复开放。 广东艺术剧院6月30日起恢复营业,6月30日至7月1日连续两天,原创大型现实题材话剧《卢永根》演出在该剧院举行,该剧以“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为故事原型,讲述他在人生中几个重要阶段的传奇经历,展现他始终捧着一颗火热的“中国心”,矢志不渝的爱党情怀以及大胆创新、求真务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十三行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于7月1日起有序恢复开放。其中,十三行博物馆按最大接待能力的75%实行限流,暂不接待团体参观。观众需提前在公众号“展览服务”—“参观预约”—“已阅读,立即预约”—“参观预约”中提前登记个人信息。 目前,粤剧艺术博物馆暂仅开放园林展区及露天区域,负一层展厅暂不开放。实行分时段实名预约参观,每日限额7200人次,每小时900人次。 广州的室内景区陆续恢复迎客。正佳集团旗下景区(正佳极地海洋世界、正佳雨林生态植物园、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也于7月1日起恢复正常营业。为致敬此次疫情中冲在前线的医护工作者,正佳集团携手广州市正佳慈善基金会推出“凯旋回佳”系列公益活动,7月1日起至年底,正佳极地海洋世界、正佳雨林生态植物园、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面向广州市医护人员免费开放。 当天,正佳极地海洋世界的美人鱼特别献上精彩的水下表演,在蔚蓝的海洋世界中拉出“感谢你守护这座城市”字样的横幅,向医护人员致谢。 此外,自2021年6月29日16:00起,广州塔白云星空观光大厅恢复对外开放。6月30日9:30起,广州塔其他观光游乐项目(阿尔法探索乐园除外)也同步全面开放。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