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人脸识别走光引热议!后台看到的不只是脸?专家详解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不少软件在进行身份安全认证时,人脸识别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但你真的以为,人脸识别就只是拍“人脸”吗?近日,数码博主@长安数码君 在社交平台爆料称:人脸识别时采集到的区域不仅仅是屏幕所显示的头部,而是摄像头覆盖的整个范围。并且采集到的照片都会上传到后台,后台的真人审核人员都能看到。 热搜话题截图 很快话题#人脸识别一定要穿上衣服#就上了热搜榜。很多人惊呼,如果真是这样,就尬到外星球了。那么,后台审核人员真的能看到我们显示在手机屏幕上人脸以外的部分吗? 对此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邱波教授肯定地表示,“人脸识别拍摄的图像肯定是摄像头视野覆盖的所有区域,而不只是我们在手机上看到的框框以内的部分,这是基本常识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讲,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是不需要储存原始照片的。”邱波解释,智能摄像头可以实时提取人脸图像特征并进行人脸的编码,从而生成一个人脸特征向量,进而进行传输、存储和比较运算等操作。也就是说在终端机器那里,人脸早已变成了一串数字,它们可以表示眼睛之间的距离,嘴角的位置、脸型的大小、皮肤的粗糙程度等等,具体是什么根据不同的人脸特征计算方法会有变化,在这些特征计算之后每一张脸都转变成了一个“密码”——特征向量。 “当把人脸转换为向量值后,机器在进行人脸识别的时候,就类似于在密码本中查找特定密码的过程,只需要比对这些数字即可。”邱波表示,可以说,从技术角度讲,人脸识别在向量层次就可以做到。 新京报微博视频截图 对于大家担心的人工审核成大型“社死”现场,邱波表示也不必过分担心。对于大公司来讲,每天需要进行的人脸识别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这部分工作几乎都是由机器进行的。而且,现在提供人脸识别技术的头部企业和大企业采用的都是隐私计算技术,只会向客户提供脱敏特征码用于比对,也不会将图像给送到后台。单从存储和传输等方面的成本上看,对公司而言,把原始图像送往后台也是不合算的做法。因此,后台人工审核时能看到图像的情况“极有可能不合规”。 “不过也有一些公司出于战略决策的目的,会储存一些用户照片,来满足相关算法多样性和后续改进的需要。通过让机器学习,优化人脸识别的算法,开发出安全性更高、更简练 、更准确的算法。”邱波表示,不过从技术角度说,原始图像采集的信息越多,越给人脸识别增加麻烦。比如图像背景很复杂,有一张明星的海报等,那么计算机首先要做人脸定位,甚至还要对海报的人脸进行识别比对,增加了额外的难度和计算量。所以对于一般的公司来说,会采用设定人脸框等手段以缩小需要上传处理的摄像头区域。 邱波强调,虽然目前法规对企业有制约作用,但不能保证整个流程中没有人违规。所以对于公众来说,明白风险并尽量避免此类风险,才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黄磊 审核:王小龙 终审:何屹
死亡超400万人!变异病毒侵袭全球 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处于下风
最早在印度发现的德尔塔(Delta)变异病毒已经在全球上百个国家传播,作为迄今为止传播最快、最强的变异新冠病毒,在与疫苗的“竞赛”中已经占据上风。 据媒体报道,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由于新冠疫苗在全球的生产和分配不均,变异新冠病毒“正在赢得与疫苗的竞赛”。 根据世卫组织应对新冠疫情技术负责人范·科霍夫的说法,现在全球已经有数十个国家的新增病例曲线几乎呈现垂直增长,在已经有疫苗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发生的。 范·科霍夫指出,目前已有104个国家在境内发现了德尔塔变异病毒,另有173个国家发现了最初由英国报告的阿尔法变异病毒,122个国家发现了最早由南非报告的贝塔变异病毒,74个国家发现了最初由巴西报告的伽马变异病毒。 更有甚者,部分国家境内同时存在上述四种变异病毒。而德尔塔变异病毒的传播能力较阿尔法变异病毒更强,一旦站稳脚跟,就会快速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则指出,目前,变异病毒正在赢得与新冠疫苗的竞赛,这是由于疫苗的生产和分配不平等因素造成的,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在变异病毒的影响下,新一轮疫情正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地区造成氧气和治疗药物的严重短缺,并引发“新一波死亡”,目前全球新冠死亡人数已经突破400万人。 与此同时,那些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富裕国家,就像疫情已经结束了似的,开始着手取消公共卫生防疫措施。但变异病毒的传播正在威胁全球经济复苏,现在正是全球需要团结一致的关键时刻。
56.8%受访青少年想投身航天事业 47.2%受访青少年长大想当航天员
这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98.3%的受访青少年会关注航天事业。看到此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65.9%的受访青少年表示,自己对航天事业也有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希望今后也能为航天事业作出贡献。47.2%的受访青少年表示,长大想当航天员。56.8%的受访青少年想投身航天事业。 本次受访青少年中,00后占40.0%,95后占29.7%,90后占21.6%,85后占8.7%。   65.9%受访青少年表示对航天事业有了强烈兴趣和好奇心 某高校辅导员李辉(化名)从小就对航天感兴趣,小时候买的飞船模型,至今还在家里摆着。最近,他打算买点和航天有关的文创产品。“我国航天事业已位列世界前列,我觉得,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看到此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65.9%的受访青少年表示,自己对航天事业也有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希望今后也能为航天事业作出贡献。32.3%的受访青少年有一些兴趣和好奇心。仅1.9%的受访青少年没有兴趣。 安徽芜湖某中学班主任鲁玉琳,近期打算带学生参观航天相关的展览,向他们科普航天相关知识,争取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个远大的目标。 科研工作者王俊杰一直期待,他工作研究的领域能够帮助或应用到航空航天,“也算满足我小小的心愿吧”。这个周末,王俊杰准备和朋友去参观航天相关博物馆和展览,直接去现场感受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时刻。 山东某高校大四学生胡慕辰,一直在通过网络关注中国航天的最新动向,时刻为中国航天加油。“B站科普区有些up主(指在视频网站、论坛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编者注)做的解说很不错,有机会我要去恶补一下新知识”。 调查中,98.3%的受访青少年都会关注航天事业。具体说来,62.5%的受访青少年会参观相关展览,60.1%的受访青少年会听相关课程、讲座。其他还包括购买相关科普书籍(56.8%)和周边产品(25.8%)等。还有35.0%的受访青少年会为从事相关航天科学研究作准备。 调查中,58.4%的受访青少年表示逐梦问天的航天事业十分具有魅力。 胡慕辰一直记得小时候在书本上看到杨利伟,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航天员,“那时就感觉他非常帅气,非常钦佩他可以去太空成为第一个中国太空人”。 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教学,向地面上的学生演示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辽宁本溪某小学教师何书影感到非常羡慕,“我自己也是教书的,要是有一天也能够在太空教学,就太有意思了”。 李辉小时候在书店看到一本漫画,讲的是一群少年航天员为了获得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名额,在航天中心展开了严酷训练与激烈竞争。他看得热血沸腾,非常羡慕漫画中的主角。后来从书上知道了我国的杨利伟,看新闻知道了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才觉得,英雄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56.8%受访青少年想以后投身航天事业 鲁玉琳最近时常想起梁守槃先生,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听说他年轻时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的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国继续深造,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越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 胡慕辰非常敬佩杨利伟。他说,我国2003年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是第一次尝试,杨利伟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完成了这一任务,值得我们学习。 何书影很敬佩两位女航天员,刘洋和王亚平。她们作为女性,能克服那么多艰苦的训练成功上天。“这才是真正的独立女性,也让我们为之骄傲,想要成为她们那样优秀的人”。 王俊杰印象深刻的还有刘旺,2012年他出色地完成了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本来按照工程设计要求,两个航天器在对接时的姿态角偏差在4到5度就可以了,但在训练时他却坚持按0.2度的偏差严格要求自己。他在进行了1500多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后,成功率保持在100%。“这种严于律己、求真求实的精神真的令人钦佩”。 调查中,39.2%的受访青少年表示航天人的事迹具有激励意义。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胡慕辰感觉,航天科学离不开计算机相关知识,很愿意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真能为航天事业作出贡献,我会感到无比荣幸”。 王俊杰现在所做的研究,就是和航空航天息息相关。“航空航天的魅力在于探索未知的事物,你永远不知道前面的东西是什么,发现未知的喜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调查中,47.2%的受访青少年表示,长大想当航天员;56.8%的受访青少年想以后投身航天事业。 之所以对航天事业感兴趣,74.0%的受访青少年是出于对未知宇宙的好奇;67.5%的受访青少年表示能够提升国家实力;54.1%的受访青少年表示,是因为可以造福祖国人民。
中国首个“太空电站”实验基地正式动工 总投资约26亿元
历时十几年、数十位院士专家建言献策,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于近日正式开建! 据悉,“电站” 地点位于重庆市璧山区,主要涉及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空间信息网及无线微波传能等技术的前期演示模拟和验证。 图 | 相关项目效果图(来源:璧山区委宣传部) 简单来说,“电站” 的主要功能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用微波方式或激光方式,把电能送到地面。 动图 | 璧山“电站”效果图(来源:资料图) 具体来说,是通过在地球轨道上建立太阳能电站,去收集太阳能并以无线能量传输方式、持续向地面供电的发电系统。 其主要优势在于,昼夜、天气、地区纬度等因素,都不会影响到空间太阳能电站。由于意义重大,国际上将此类项目称为能源领域的 “曼哈顿工程” 。 图 | 相关项目效果图(来源:璧山区委宣传部) 1968 年,美国科学家和航空工程师彼得・格拉泽(Peter Glaser),希望借助 “天对地” 的供电来解决能源问题,由此提出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概念,并申请到相关专利。但由于技术壁垒高、所需系统规模过大,至今尚无国家建造出完整 “电站”。 图 | 彼得・格拉泽(Peter Glaser)申请的相关专利(来源:维基百科) 而重庆璧山本次开建的“电站” 实验基地项目,总投资约 26 亿元,目前基地已获得首期投资约 1 亿元,投资额度之多足见决心之大。 基地内包括 33 亩核心实验建设区,将建成实验科普综合楼和试验平台等。核心试验区约为 106 亩,包括升空试验场地、气球平台调试大厅等设施,将重点进行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无线微波传能以及空间信息网等技术的前期演示模拟与验证。 另外还有 167 亩外围隔离区面积,届时这里将是科普教育中心,同时也将种植太空育种植物,以及推进太空科普旅游。 图 | 璧山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效果图(来源:资料图) 建成后,璧山 “电站” 会成为中国第一个集试验、技术集成攻关、科学数据野外观测及新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实验基地,将“改变传统能源传输方式、破解能源供给难题”等产生重大意义。 (来源:资料图) 据悉,“电站” 隶属于重庆无线能量传输及环境影响科学工程项目,于 2018 年正式启动,当时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重庆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通信与测控中心教授杨士中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 图 | 杨士中(来源:资料图) 谈及未来计划杨士中告诉媒体,前期会在 “电站” 进行演示模拟与验证,从而给相关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其中,2025 年左右预计实现中小规模平流层太阳能电站、以及并网发电,2025 年之后计划将进行大规模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系统应用工作。 他还表示:“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电能,主要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传输,通过微波,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等可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 图 | 项目鸟瞰效果图(来源:资料图) 之所以选址重庆璧山,是因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日照多、云雾阴雨少、无霜期长、气候湿润,基地周围三面环山,能让有关实验顺利实施; 从行政条件来看,该基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起着重要作用,璧山区政府也把 “科技璧山 创新璧山” 作为该区的口号之一,此外该区位于重庆主城区西边,因此这座位于渝西的基地,也必将和成都发生产业联动。 图 | 璧山区政府官网部分介绍(来源:璧山区政府官网) 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从 “跟跑” 到 “并跑” 杨士中曾表示,相比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具备高效、清洁、持久等特点。但由于大气层衰减,此前国内的地面太阳能电站可产生的电力有限。 而设想中的空间太阳能电站,距离地面高度将达到 3.6 万公里,这能完美避开大气层衰减影响,晴天雨天、白天夜晚都能全天候发电,还能大规模收集、转化太阳能,“并以无线方式将电能稳定传输到地面电网”。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此前告诉媒体:“(这时)太阳光线不会被大气削弱,也不受季节、昼夜变化影响,99% 的时间内可稳定接收太阳辐射,且其强度是地面的 6 倍以上。” 图 | 庞之浩(来源:资料图) 在新能源电动汽车急速发展的当下,空间太阳能电站对于普通车主也有好处,庞之浩表示:“(这意味着)电动汽车或能随时随地充电,不再有‘断粮’之忧。” 未来的电动汽车,或许再也不会因为电池没电而 “趴窝” 在路上。 要想达到上述设想,至少要克服五大难题:其一,只有研发出大运力运载火箭,太空才能收到空间电站建设所需要的材料;其二,只有实现相关太空制造技术,才能在太空中组装空间电站;其三,要实现空间能量到地面的高效传输;其四,空间技术要达到相应水平;其五,要兼顾空间电站带来的环境影响。 动图 | 璧山“电站”效果图(来源:资料图) 而一旦建成,它会给传统能源传输方式、破解能源供给难题带来重大改变,延伸出的相关技术如空间太阳能应用、无线通信等,还可实现军民两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曾撰文表示:“空间太阳能电站与可控核聚变电站被认为是两种最有可能的终极能源解决途径。可控核聚变目前仍处于基础科学研究有待突破的阶段,而空间太阳能电站不存在基础科学问题,虽然工程规模巨大,但相关技术经过持续研发是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取得重要突破的。” 图 | 葛昌纯(来源:资料图) 庞之浩也曾表示:“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核心应用目标,是为地面提供大规模商业化的电力供给。由于覆盖面积广、电力传输灵活,该技术能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或移动供电,为改善电力能源结构及供电方式提供创新方案,社会效益极高。” 近年来,新一轮航天装备制造产业革命正在进行中,相关制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也呈现出多布局局面,多地区协同也能更好打通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从而让中国航天在全球航天竞争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另据悉,重庆和成都两地也正在合作建设世界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此前公开介绍,2008 年起,空间太阳能电站研发工作开始被纳入国家先期研究规划。十几年来,在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的设计上,相关部门陆续提出了平台非聚光型、二次对称聚光型、多旋转关节、和球型能量收集阵列等。与此同时,一些关键技术比如无线能量传输等也有所进展。 动图 | 璧山“电站”效果图(来源:资料图) 可以说,在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研究上,中国已实现从 “跟跑” 到 “并跑”,是推动领域内发展的重要国际力量之一,在相关计划的制定上,多位专家院士颇有远见且多次建言献策。 2011 年,中国空间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中科院院士王希季等多位院士,提出 “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和气候变化危机的建议”。 2013 年,中科院院士杨士中和工程院院士段宝岩,提出了 “关于尽早启动太空发电站关键技术研究的建议”。 2014 年 5 月,王希季等专家再次积极献计献策,在 “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的第 499 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参会专家深入讨论后认为,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应提升至国家层面进行组织论证。彼时,中国能源学会也提出了 “关于发展商用空间太阳能电站解决我国未来能源环境问题的建议”。 2014 年,相关专家提出了如下发展路线建议:中期计划于 2030 年左右建设兆瓦级 “电”,力争让应急供电成为现实;远期计划于 2050 年之前具备建设百万千瓦级商业化 “电站” 的能力,以满足能源安全的战略需求。 在科研力量上,中国几十家科研院所和企业,正在攻关超大型空间结构在轨装配、空间超高压发电输电和高效无线能量传输等重要技术。 除本次璧山 “电站”之外,2019 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已启动相关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项目,项目名为 “逐日工程”。 图 | 2019 年 “逐日工程” 启动(来源:资料图) 对比国外,最近几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等机构也在加快研发,关键技术的空间验证计划于 2025 年之前开展;日本也提出了相关发展路线图,设想在 2050 年之前建设商业 “电站”;英国则于 2020 年公开委托两家公司进行评估,从而对 “电站” 研发策略进行商定。 本次 “电站”实验基地正式开建的消息一出,网上出现了 “领先美俄!中国计划将千吨发电站送上太空,可供人类 10 万年用电?” 的说法,对此一位业内专家表示,现在还处于讨论阶段,也尚未最终建好,只能说这是领域内的重要设施,不能说中国在相关技术上一定优于其他国家。 图 | 宇宙星球(来源:Pixabay) 该专家告诉 DeepTech,在建设 “电站” 上可借鉴国外经验,其中日本在无线能量传输上,由于研究时间较长,当前在技术深度上优于中国。而国内相关机构,也正在和日本对应部门进行交流,但尚未建立合作。 并且重庆 “电站” 可能并非一旦建成、就能使用太空能源,但起码会给无线能量传输领域的相关科研带来一定帮助。 至于是否能让太空中的宇航员用到这种电,理论上可给航天器供电,并有望让航天器告别巨大的太阳能电池翼,从而降低自身辎重。但也得考虑是否存在相关场景需求,以及是否会带来其他问题。 这位专家也提到,“电站”对无人月球探测也具备一定意义,即能作为未来月球探测月夜供电的一种方式。月球夜晚长达 14 天,假如人类登上月球,夜间供电就会十分必要。届时,如果储存电能跟不上,“电站”的无线供电模式则能起到重要作用。
申请破产后,同程生活CEO再发公开信:若资不抵债,将再次创业偿还债务
钛媒体快讯|7月8日消息:今日,针对同程生活启动破产申请一事,其主体运营公司——苏州鲜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鲜橙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何鹏宇再发公开信,向所有供应商、员工、投资人等致歉。 何鹏宇表示:“几天前,我们还一度希望通过业务转型,让公司走出社区团购行业所面临的经营困境。但由于合作伙伴集中催款、公司资金链面临断裂,已无再谋求转型的空间。” 谈及未来如何处理相关事宜,他表示,会严格执行法院的破产清算流程,并依法推进债务处置工作,全力保全现有资产,交给法院妥善封存处理,以公司资产抵偿债务。“若资不抵债,我个人在此承诺将再次创业,我会记录清楚每一笔债款,并用尽个人一切努力偿还债务。”何鹏宇在信中说。 据悉,同程生活的颓势自今年4月开始显现。彼时有报道称,因战略性调整,作为同程生活最重视的市场之一的湖南区域暂停运营、团点关闭。至7月4日,同程生活广州总部牌匾被摘;次日,一百多位供应商前往同程生活苏州部催讨维权,进一步引发外界关注。 7月6日凌晨,何鹏宇发布公开信,宣布进行战略转型调整,即日启用新的品牌名"蜜橙生活”,将围绕团长 ( KOL、KOC )进行供应链的创新,包括私域流量运营、直播运营、供应链赋能等。请求合作伙伴再给同程生活一些时间。 然而,仅过去一天,7月7日晚间,鲜橙科技宣布申请破产。公告显示,该公司是2018年1月30日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几年来因经营不善,虽经多方努力,但仍然无法摆脱经营困境,公司决定申请破产。 值得一提的是,在改名后至破产前的这段时间里,有同程生活供货商直播在同程大厦讨要货款现场,大量供应商不接受同程生活CEO提出的解决方案。此外,有供应商指出,同程生活于近期变更了法人,认为此举是为了逃避债务而为。 以下为何鹏宇公开信原文:
高通孟樸:智能手机已成为最普及的AI平台
凤凰网科技讯 7月8日消息,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智能芯片定义产业未来“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以“百舸争流,洞见AI芯时代”为主题,汇聚了业内主要市场参与者与行业专家,围绕AI技术与市场进行了探讨。高通公司(Qualcomm)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出席了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持续推进5G+AI,携手共建智能互联未来》的演讲,为与会嘉宾解读了5G、AI和云的结合对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AI对移动终端、物联网和汽车等领域的赋能,回顾了高通AI发展的重要历程,并表达了高通致力于与中国及全球的合作伙伴合力推动创新,构建智能互联未来的愿景。 图为高通公司(Qualcomm)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智能芯片定义产业未来论坛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各位行业同仁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别是今天下午这个论坛,汇聚了国内外很多半导体产业的参与者。上海是中国半导体的摇篮,国内外的半导体企业在上海的从业人员应该是非常多的,所以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见到这么多同行和朋友。 从高通公司的角度来讲,我们一方面是一家移动技术公司,一直在推动移动技术从3G、4G到5G的演进。另一方面,我们也是一家半导体公司,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一直在移动连接、移动计算领域为移动终端赋能,使得移动终端能够变成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接入方式之一。 目前我们正快速迈向人与万物智能互联的世界,极速的5G连接、高性能低功耗的计算,以及终端侧的AI等多项技术的融合正在加快推动这一趋势,驱动新一代智能边缘的终端云计算的发展。万物能够实时连接至云端,让终端、体验数据受益于不断增加的内容,处理能力和云端存储空间,5G、AI和云的结合将有力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赋能全新的商业模式,全新服务,并带来全新的收入来源,从而加速众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利用5G技术,智能边缘终端产生的丰富数据能够实时共享到云端,使AI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并实现从云端到边缘侧的AI规模化应用。高通公司能够提供满足不同终端AI应用需求的全面丰富的产品组合,以及面向云端AI推理的领先解决方案。 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个人可能至少都会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有人或许不止一部。智能手机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和重要,也拥有比任何其它传统设备都更强大的计算、感知和连接的能力。如今,AI已经融入到智能手机体验的方方面面,从影像到语音识别和到安全。通过骁龙移动平台,高通的AI技术已经支持超过15亿部终端,可以说,骁龙平台已经成为卓越的移动体验的代名词。 从2016年到现在,伴随着骁龙8系列旗舰移动平台的发布 ,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6代高通AI引擎。在AI引擎的持续投入,彰显了我们对移动终端侧AI潜力的不断探索,这也推动了智能手机上AI算力的提升。 高通公司今年推出的旗舰骁龙888 5G移动平台,采用了以高通Hexagan处理器为核心的第6代高通AI引擎,以及第2代高通传感器中枢。这不仅为智能终端提供了强大的AI算力保障,还大幅地降低了功耗,并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加整合、更强大的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能够为智能手机带来一系列的全新AI用例,赋能顶级的移动体验。 骁龙888采用了全新设计的Hexagan 780处理器,在架构和性能上均实现了多年来最大的飞跃。它首次支持了全新的融合AI加速器,意味着标量、张量和向量加速器是融合在一起的,让加速器之间的物理距离几乎消失。强大的算力和功效的提升,让Hexagan 780处理器能够处理庞大而复杂的AI算法,让更多复杂的AI用例成为可能。 此外,骁龙888还采用了第2代高通传感器中枢,它所集成的专用低功耗AI处理器能够利用情景感知,并结合来自5G、WIFI、蓝牙等新增的数据源,支持如屏幕唤醒、抬手亮屏、用户活动识别、语音事件检测等用例,进一步增强了这个平台的应用性能。 这些高效的AI处理能力,可以使Hexagan处理器高达80%的工作负载分配到高通传感器中枢,从而更加省电。 下面,通过一段视频给大家介绍一下第2代高通传感器中枢所支持的用例。 目前,已有超过130款采用骁龙888的5G智能手机已经上市或正在设计中,这其中有很多是大家随时在国内能看到的中国手机厂商设计生产的旗舰终端。这些出色的终端基于第6代高通 AI引擎的顶级算力,在AI影像等多个维度为广大用户带来了一系列的先进功能和体验。 AI真正改变了我们在移动终端、物联网和汽车等领域的体验。因此,除了对算力有不同要求的不同应用外,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也都有不同的产品 。 第一,在物联网领域,AI也正在推动家庭、工业、企业和智慧城市等很多物联网应用的发展。高通公司为全球近13000家客户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并携手合作伙伴在物联网不同细分领域实现了产品的快速商用和全球拓展。而AI带来的高效运算将赋能更广泛的物联网场景,为机器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产业带来新的价值。 在移动终端领域,通过高通骁龙移动平台、骁龙计算平台和骁龙XR平台,让各种终端设备能够在影音娱乐、智能助手、情景感知等领域带来丰富、创新的沉浸式使用体验,不断变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汽车领域,随着我们将汽车连接到云端,无线技术已经在改变交通运输业 ,我们期待5G和AI使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当前我们正通过Snapdragon Ride平台这一可扩展的开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加速汽车行业的变革。Snapdragon Ride平台可以面向不同的自动驾驶场景,提供不同等级的算力,比如说它可以以小于5瓦的功耗提供为汽车风挡玻璃上的摄像头提供10 TOPS的算力,它也可以为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场景提供超过700 TOPS的算力,以适应自动驾驶不同的使用案例。 对AI的需求,不光来自于移动终端、物联网还有汽车。面向云端AI推理,高通通过Qualcomm Cloud AI 100加速器,使智能从云端遍布至边缘终端之间的各个节点,并解决云端AI推理处理在能效和规模化扩展方面的独特需求。 凭着先进的信号处理能力和领先的能效,我们的Qualcomm Cloud AI 100能够支持诸多运行环境对于AI解决方案的需求,包括数据中心、边缘设备、基础设施和汽车等。在这些场景中,需要海量、性能出众的高密度服务器,来提供满足上述这些平台持续运行所需要的AI推理性能。 单个高通 Cloud AI 100 PCI-E卡,能够支持高达400 TOPS的算力,前不久高通公司与合作伙伴一起利用多个AI Cloud 100 PCI-E卡与合作伙伴的服务器解决方案,共同实现了AI推理突破每秒千万亿次运算的大关。 利用我们在移动领域多年积累的领先优势,以及跨行业系统设计专长,高通公司正在推动5G和AI向前发展。与此同时,我们正与中国和全球的领先企业合力推动创新,让AI从云端到终端发挥其全部潜能,构建一个智能互联的未来。
养生白领的第一盒维生素,凭什么是LemonBox?
在美国生活的翁斌斌花了近9年时间帮自己远在中国的家人代购营养保健品,在家人看来,这些产自美国的产品似乎还是更可靠、有效一些。 长期以来,中国缺少信任值较高的营养品牌,这是无奈,也是机会,翁斌斌的创业灵感始于父母给他的一份特殊需求,那时翁斌斌的爸爸体检出血糖偏高,妈妈的一个问题问住了他,“你知道有什么适合高血糖人群的保健品吗?” 翁斌斌找到了一个在硅谷的营养师朋友,希望可以一对一咨询,让营养师结合专业知识为父母提供定制化的咨询服务,更科学的补充营养。“它完全解决了我不知道给爸妈买什么产品的痛点,这就是LemonBox的初心和雏形,严格意义上来讲,我爸妈就是LemonBox第一个用户。” 对有营养补充需求的人群来说,如何在一片知识的盲区找到适合自己的营养品?这个真实的痛点启发了翁斌斌创立新的营养保健品牌LemonBox,在FBIF 2021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翁斌斌分享了LemonBox如何发现了差异化竞争机会,用科学严谨的问卷占领一线城市白领的心智。 2021年2月至5月,LemonBox微信生态小程序GMV相对年初增长了221%,天猫旗舰店GMV增长了350%,这个中国营养品牌的发展进入了快轨,翁斌斌也更加确信,“营养保健品不是一个纯粹卖货的逻辑,品牌的赋能和认知至关重要。” 从海外代购发现的市场机会 在LemonBox上线初期,翁斌斌用2分钟从YC融到200万美金,在他的演讲中,这样一组数据格外引发关注:“我们6星期前上线产品,已经获得了6万美元的收益,每周增长35%,平均客单价45美元,中国有2.41亿高净值人群,每年消费200美元,这就是一个480亿美元的市场。” 以维生素C为代表的营养品背后是个广阔的增量市场,市场研究机构 Meticulous Research 的预测研究表明,到 2025 年,全球人类营养市场规模预计增长到 4,652 亿美元,而 2019 年至 2025 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 6.6%。亚太地区则会是未来五年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 与市场增长相互呼应的,是中国年轻人的健康状况,翁斌斌也在FBIF 2021食品饮料创新论坛的演讲中提到,“当代年轻人在快节奏下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已经有83%的80后、90后新中产一代成了亚健康的重灾区,高血压、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等也成了白领人群中高发的慢性疾病。” 1~3线城市28岁左右白领人群正是LemonBox的核心用户,“他们进入职场有一段时间了,压力最大,非常注重养生的科学性,他们办了健身卡,但几乎没什么时间去健身房。”在专访中,翁斌斌对消研所表示,“我告诉你原料更好,成分安全,为你提供科学补充营养的建议方案是一种明显的体验优化,这就是我们的winning chance。” “不一定会下单,但一定会被品牌教育” 如何向注重养生的白领们提供专业且能够规模化的营养咨询服务? LemonBox采取了线上问卷形式,完成5到10分钟的测试之后,会为用户生成分一份营养报告,这份报告诞生自三个维度:(1)生活饮食习惯的分析和建议,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打分。(2)用户个人的营养目标。(3)营养补剂推荐及权重,全面帮助用户了解自身的影响状况和需求。 截止目前,有100万中国用户免费参与了LemonBox的营养问卷,其中80%的用户会坚持把问卷做完,还有10%的用户会收到“你不需要吃营养品”的AI营养师建议。 为了保证问卷结果的专业性,LemonBox组建了20人以上的营养师团队,其中大部分为在北美注册的专业营养师,也有作为长期顾问的三甲医院的医生。结合You Are What You Eat!营养科学建立的核心营养基准,专业营养师采用了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食物频率问卷法的方式对用户进行膳食评估,对用户过程很长一段时间的食物摄入频率、摄入量进行收集,精准度可达80%。 翁斌斌透露,经历三年的发展,算法已经迭代了四次,正在不断向“AI营养师”的服务靠拢。 “你平时几乎不吃鱼”“你睡觉前会习惯性看手机”——推荐补充Omega-3,“你最近会因为压力大而感到疲累”“你会有不明原因的神经性头疼”——推荐补充维生素 B 族...... 在完成问卷之后,每个用户会收到一份定制化的报告,里面罗列着你需要补充的营养及必要的原因说明。对此,翁斌斌也对外分享,“功能补剂详情页”的背后,是大量的专业工作,“会把所有跟补剂相关的营养百科全部列出来告诉用户科学评级是什么,是属于中期研究、初期研究、成熟研究。维生素B族,有助于维持心脏和神经功能,缓解疲劳,有多少研究报告显示是理论研究支持呢?如果你和营养师交流的时候他会告诉你这个东西的功效是什么,我们把它全部列出来。” 这个过程最有价值的地方或许在于,用户在看似参与一次免费的营养咨询之后被“深度种草”,在问卷结束后的很长时间里,每当他被报告中提到的症状所困扰就会想起对应的产品推荐:“最近工作好累,或许我应该试试吃维生素B了。”也是借由这样双向奔赴型种草,LemonBox实现了品牌的用户心智教育。 定制化营养品的蓝海 对于这种双向奔赴,翁斌斌也向消研所分享,其关键在于“用户首先要有需求,甚至有点把营养补剂当作第4顿饭”,这背后可能是长期吃外卖,抽烟喝酒,熬夜加班带来的健康焦虑,有一定健康意识的用户就会意识到,“生活习惯不健康,补充维生素是必须的。” 问卷免费的逻辑是,希望越来越的人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翁斌斌也相信,“带给用户轻松的体验,把这些事情做好了,用户是能够自然而然感知到的。” 过去两年内LemonBox已经积累了超过100万的营养测试用户,它在验证营养定制化市场的不断壮大。从全球投资领域来看,2020年全球数字健康领域投资总额达到148亿美元,比2019年提升66%。 在数据精准营养这件事上,LemonBox也不是一枝独秀,在海外市场,与LemonBox最为近似的 care/of 会从“个人生活习惯、饮食、每日行程、病史和未来健康目标”等维度定制营养建议,客单价也更高。 “国内非常注重养生,没有人是在明明白白说你需要什么,这就是我们的核心品牌的vision。”翁斌斌对消研所表示,LemonBox未来计划跟国内知名的基因检测、体检机构甚至线上运动App合作,从更多维度去了解用户的身体状况,从小程序到一个App,最终成为一个数据化的健康平台。
与时间赛跑的“魔力装备”
想要自己给自己看(治)病,总共分几步? 首先,要能正确的识别病种及病因。 其次,结合个体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最优治疗方案。 最后,是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及观察。 友情提示,在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中,已经有55000种疾病及相关因素被记录,你还有信心顺利完成第一步吗? 然而,科技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势必冲破任何框架,重新定义产业的同时,也重构针对患者的医疗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不少buff。 “近年来,随着政策利好、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医疗服务快速结合,并逐渐在很多场景落地应用,许多“技术+医疗服务”的商业化成功也让众多创新企业获得资本和产业公司的青睐,投资规模过千亿,在未来,智慧医疗一定会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并获得大量突破应用。” --大鲸评委 安峰 确实2020年的创投圈非常热闹,中国医疗行业的私募融资、IPO和并购交易金额突破了450亿美金,智慧医疗行业规模已到达千亿级。而热潮的背后,是竞争环境日趋白热化的严峻挑战:线下医院纷纷走向线上、医疗服务全链条向数字化转型、机器人“大举”进入医疗领域...... 那么,各细分赛道下,都有哪些正在或是即将颠覆未来医疗的创新力量?围绕患者,都有哪些智能高效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呢? 为了寻找相关答案,本期「大鲸榜」将目光聚焦于智慧医疗赛道,虎嗅调研团队携手第三方专业评审团,历经三个多月的检索、调研走访、细致评估、多轮评审,通过观察企业的成长与未来,最终评选出具备高成长能力的“大鲸企业”。 榜单的完整名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榜单说明: 医疗领域庞大复杂,这份榜单必定无法囊括所有扎根其中的优秀创业者,但我们期望能通过这个切片定格当下发展形态,梳理关键趋势和洞悉未来医疗。 本次评选主要从技术能力、资本市场价值、医疗专业价值、商业化潜力、行业影响力五大维度涉及二十余项细分指标进行考评选拔。相关数据及案例描述来自企业申报资料、公开数据整理、专家访谈,参评企业对其提交信息的真实及准确性负责。 考评方式分为两轮:调研团队对400+报名企业初步评审、抽查走访,其中仅三成企业获得候选资格进入二轮专家评审。专家评审主要由巨头企业、知名投资人和领域专家学者组成。 考虑到参选企业聚焦不同的技术手段,且应用场景复杂多样,商业化路径也有明显差异。于是我们将本期榜单细化,推出创新大鲸和实力大鲸,实力榜企业综合表现相对均衡;创新榜企业总体专注性更强。 7月16日,上榜企业都会来到北京大鲸峰会现场。同时,我们筛选出了智慧医疗年度最佳创新实践案例,案例企业将带来深度分享,点此申请免费参会席位与大鲸企业现场交流。 以下是基于此次寻鲸的调研发现: 1、AI+医疗是缩短城乡间医疗资源差距的“最有效手段” 医疗资源短缺、专业医师培养成本高是现阶段的痛点,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率不断上升,将进一步扩大供需矛盾。人工智能在当下虽饱受争议,但依然是被认为解决医疗资源紧张的最有效途径: 通过医疗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解决医疗领域依靠医生经验与人工处理的瓶颈,提高医生诊断效率与精确程度,避免因为经验差异造成的误诊。另一方面可辅助基层医院的医疗行为,提高基层医生的平均水平及三甲医院医生的工作效率,缓解由于区域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所导致的看病治病困难的现状。 BioMind颅内诊疗辅助决策系统集合了100万病历数据和天坛医院3万+病历,形成行业内最大的数据集,配合顶级专家的临床经验积累,针对颅内肿瘤、脑小血管并、脑出血、动脉粥样硬化等合计60余种疾病,诊断准确率超过90%,部分病种诊断准确率超过96%。 值得注意的是,AI+医疗产业目前发展参差不齐,应用场景相对集中在医疗影像等结构性数据分析;在辅助决策方面,其准确性还有一定进步空间;此外机器学习所需要的大量数据是发展的主要障碍。 2、亟待大数据改造 过去,大数据与行业应用不断深入融合,但在医疗领域,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主要原因是对异构医疗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十分困难、且存在数据互通互联差、数据指标口径复杂等数据基础薄弱问题。 不过,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医疗大数据已在部分环节产生应用价值。镁信健康发挥“链接器”的作用,完善“互联网+医+药+险”的生态闭环,围绕创新支付、商保PBM、药品福利、健康险为患者提供价值,解决买药难、买药贵等问题。数据显示,其平台药品支付总量超过50亿元,新特药支付市场份额超过10%,服务超过百万的患者,帮助节省医疗支出超10亿元。 3、开始进入慢病管理的“自动驾驶”年代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慢性病已经成为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对于患者来说,慢性病防治费用较高,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据的比例高达七成,且大量复诊耗时耗力。 而通过将Saas问诊系统与医院的HIS系统进行对接,利用电子健康档案、线上管理系统、智能硬件设备赋能医院对患者进行全面、及时、动态的跟踪管理。但同时存在病患者依从性低的问题,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满意度和复购率。 此外,通过深度解析系统个体化差异和动态变化,能为疾病精准分型,帮助采取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线上诊疗成常态,将引发健康方式革命 经过2020年初新冠疫情后,以患者为中心,实体医疗从线下走向线上,患者通过手机终端完成线上问诊、甚至利用APP即可完成基础检查,一键生成治疗方案。 随着科技巨头也开始加快布局数字医疗领域,相信健康领域也会随之掀起一场“生活方式革命”。 5、疾病管理重点不在“院中”,也在院前 除了诊后的疾病管理,早期筛查(尤其是对于肿瘤)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且得到资本的极度认可。 有数据显示,许多癌症的早期治愈率超过90%,但如何做到提早发现是一项精密的科学技术。虽然目前的早期筛查诊断产品已能够在无症状体检人群,如通过长安心(康立明产品)筛查、经肠镜及病理查出癌前病变,但总体来说还要依靠专业医生判断,且仍存在导致过度诊断/治疗的风险。 6、老龄化领域供给匮乏,产业存在机会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确定性的结构性变化。老龄化的加剧,必将对医疗产品和服务提出更多层次的需求。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年均医疗支出大约是35岁以下青壮年的3倍①,2022年中国养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0万亿②。 善诊以银发人群体检服务为切入口,逐步建成国内最大的可被商用的中老年健康数据库,面向60岁+人群,推出行业首款老年健康险,缓解了高龄人群健康险产品匮乏的局面,开辟了高龄人群医疗费用支付新途径。 总体来说,目前针对银发患者的医疗服务仍较为单一、缺乏差异化的优质服务,产业存在较大机会。 *:①中国产业信息网②安信证券 7、成为钢铁侠,吃“电子药” “如果说人工智能进化了人类的大脑,那么外骨骼则进化了人的身体。” 电影《钢铁侠》中的托尼,凭借体内移植的一颗核动力的人工心脏、以及一(多)套不断进化的精密钢铁盔甲,成为了一个另类的“后天异人”。 回到当下,凭借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可以协助下肢瘫痪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为残障人士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辅助功能。例如程天科技帮助脑卒中患者进行悠行外骨骼机器人步行训练,显著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肌张力。 外骨骼或将搭载更多的技术和内容,最终成为人类感官和体能的延伸。 此外,数字疗法(DTx)近期也在呈快速增加趋势,这个于2017年正式走进历史舞台的新疗法于去年变得火热起来。药物不再是治疗疾病的唯一标准和干预手段,患者从医生开具处方获得的不再是药品,也可能是某款手机APP、软硬件结合的产品。现有的数字疗法主要覆盖慢性病、心理疾病、睡眠障碍三大方向,由于开发慢、获批难等因素目前市场普及率仍较低。 8、机器人给你做开颅手术 除了给你一个超人外衣,未来机器人还可以给你做手术。 长木谷通过将顶尖关节外科专家们丰富的手术经验转化为标准算法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为手术机器人搭配人工智能的“大脑”,帮助医生精准定位,将原有60%的手术准确率提升至96%,更能减少术中70%以上的辐射,保护医生和患者。 9、新药如何更快到患者手中 新药研发到上市周期至少要10年以上,且“极度烧钱”,通过数字化可一定程度缓解这方面的“焦虑”。药研社通过人力、数据、信息、技术的打通,可为制药企业缩短 20% 的研发周期,降低 15% 的研发成本。 此外,单细胞技术将生命科学的认知分辨提升到每一个最小可复制单元,应用在创新药企上,通过提供伴随诊断解决方案,可大幅缩短临床试验的周期和降低风险,提升医疗体系效率。 综上,是我们所观察到的部分创新发展及落地实践。期待未来这些“魔力装备”不断升级的同时,也将会有更多新装备面世,有力应对疾病,为我们的生命赢取更多时间。
三年将赚6个亿,罗永浩的“真还传”年底提前完结
罗永浩再登热搜,终于不是因为欠债,而是因还债了。 近日,罗永浩在接受《我的青铜时代》节目专访时表示,原计划5年还清的6个亿债务,不出意外3年内就可以还完,即今年年底就能还清。 这意味着罗永浩用三年时间赚了六个亿,平均一年两个亿,这一个团队一年赚的钱就超过了整个A股60%的上市公司(2659家)2020年一整年的净利润。看来,他会提前演完自己戏谑的“真还传”。 他在节目中还表示,“如果以赚钱本身为目的的话,这个公司不一定能发展得特别大,特别了不起,但是赚钱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因为我们经历了那个五年(今年是第三年)的魔鬼训练之后,去做其他事情,如果首要目的是赚钱,其实还是挺容易的。” 7日晚,罗永浩还发微博称,“我现在终于知道,罗永浩做啥啥失败,为啥还有投资人持续给他投资了……”底下配长文驳斥了“失败论”,列举了自己的种种成功,并再次表现出其“赚钱能力”: 罗永浩举例,他在23岁那年就有10来万元存款,那一年北京市社会平均年薪8000多块;29岁那年年薪70多万,北京市平均年薪1.8万元。做的第一家公司商业模式上漏洞百出,做错了很多但两年后仍然盈利了;第二家公司锤子以有限的资源挑战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支撑了6年多。 罗永浩最新微博长文 该微博中,罗永浩还重申了自己的价值观。 他表示,“如果不是因为欠了别人的债,我创业永远不会把赚钱当成第1位的考量。为社会创造价值,把世界变得更好,推动人类进步.....只有这一类的东西,才能给我持续的、长期的激励,才能支撑我每天工作15个小时。” 除此之外,他还提到,愿意支持创业者去追求这些远大目标的投资者,不是因为支持理想主义而是因为他们倾向于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不愿意支持创业者去追求这些远大目标的投资者,不是因为不支持理想主义,而是因为他们倾向于投资低风险-稳定回报的项目。 回顾创业经历:最后悔让妻子签字 在近期的《我的青铜时代》节目中,罗永浩对自己做了一次全面剖析。 老罗坚信做科技产品是希望站在推动世界发展的节点上,后续还想要做软硬件结合的平台级产品,而不是一心赚钱。对曾经离开的同事,他相信老同事一半以上还会回来。 在老罗看来,几次失败的创业,都离不开资金链的问题。 节目中,罗永浩回忆了自己的非理性行为,他曾让妻子签名担保了近亿债务,而完全没有考虑后果。 妻子犹豫并签名之后,他回到家凌晨两三点,发现妻子依然没睡,妻子就问他有没有想过他万一有个好歹,妻子永远都还不了债的问题,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不理性。 罗永浩由此总结,有靠谱妻子的重要性。 回应直播迫于债务压力:比起自杀,面子不是问题 当下,罗永浩最为人熟悉的角色之一就是抖音主播,在一些商业大佬眼里这很“不入流”,但罗永浩并不觉得。 在罗永浩看来,很多人出于对直播的偏见,会觉得他做直播是迫于债务压力,是一种屈辱性的事情,是一位过气KOL悲壮地自救行为,可他并不这么认为。 毕竟,如果不放下面子,罗永浩面临的就是从企业到家庭,生死存亡的问题。在节目中,他坦率地说自己考虑过“自杀”的问题,但从良知角度,觉得对债权人、对跟随自己的团队、以及一直支持自己的粉丝们没法交代,这些是跟债务同样巨大的“人情债”,是压力也是动力。 但罗永浩也澄清说,他完全没有“面子”方面的纠结,这肯定也是不可能的。 你说初期或者过程里有一些面子问题,或多或少一定有。但是到那个节骨眼儿,面子问题是所有问题里最弱的一个,弱到可以忽略不计。是他们没经历过这个。 罗永浩坦言,自己要比粉丝们想得开,“这是一个网红的宿命,好事会被围观,坏事也是”。 等到还债的风波过去,坏事或又变成好事,罗永浩可能还会是那个东山再起的罗永浩,但是否还是风口的粉碎机,就无从得知了。
买卖债券也能“刷单”?更强金融监管正在路上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7月5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公布三则自律处分信息,涉及民生银行、广东南粤银行以及国信证券,上述三家机构均被指参与倒量虚假交易。 “倒量虚假交易”是什么? 其实今年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其公开发表的题为《建立金融业批发市场行为监管体系》文章中,曾经专列一段加以阐释。 文章中指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于没有系统性地建立起对市场机构的行为监管体系,违规返费、虚假倒量、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和市场功能的发挥。 其中,“虚假倒量交易”问题在于:由于交易所、交易中心考核指标“重量轻质”,交易量考核指标权重过大,且监管部门和重要基础设施将部分业务资格与交易量排名挂钩,部分金融机构倒量交易动机强烈。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间互相进行价格相似、数额相当的交易,使得整体市场出现价格波动不大,而交易额放量的特征。倒量交易并非真实的交易量,是一种虚假的流动性,不仅未增加市场深度,反而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倒量交易在现券、回购、拆借、衍生品、贵金属等人民币批发市场和外汇批发市场均有一定体现。 而据7月5日交易商协会公布的自律处分信息,民生银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在开展做市业务时主导开展倒量等虚假交易。2020年四季度多个交易日内,民生银行作为债券的最初卖出方和最终买入方,主导并开展了多组当日较短时间内卖出后买入、价量相同的闭环交易。相关交易并未影响民生银行持仓,并未反映合理经济目的,实质上是倒量的虚假交易。 同样,广东南粤银行和国信证券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在开展做市业务时也参与了倒量虚假交易。交易商协会指出,2020年四季度多个交易日内,南粤银行和国信证券均参与了多组当日较短时间内卖出后买入、价量相同的闭环交易。 “其实是类似某些电商平台上的卖家刷单行为,为了把交易活跃度做起来好看。”一位商业银行的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交易商协会表示,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定,经2021年第9次自律处分会议审议,对民生银行予以通报批评,对南粤银行和国信证券予以诫勉谈话,并责令三家机构针对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孙天琦在其上述文章中提出,优化各市场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一是优化和完善各交易所、交易中心考核评价体系,弱化交易量指标考核,更加关注交易行为质量。优化各类基础设施机构发布的排名指标体系,大幅弱化交易量指标考核,加强对报价价差、内控机制等质量指标考核,从根源上降低机构虚增交易量的动力。可以研究同行打分制。二是加强对倒量交易的监管力度。定期组织开展现场检查,对于开展倒量交易的市场成员,依据其交易次数和交易量,予以约谈、扣分、暂停交易、取消做市商资格甚至移交公安司法机关等。 据交易商协会在2016年公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指引》(下称《指引》)及《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评价指标体系》(下称《评价体系》),做市商的双边报价指标、双边成交指标、请求报价指标等打分项中,报价量、成交量等都包括其中,并且《指引》中明确,“做市机构的做市报价及所达成的交易须以本机构真实交易需求为基础,不得进行倒量等虚假交易。”《评价体系》也指出,“通过倒量达成交易的成交量不纳入评价指标计算范围。” 目前,交易商协会公布的截至2021年3月31日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商名单共83家机构,民生银行和国信证券为综合类做市商,广东南粤银行为利率债专项做市商。 2020年,经自律处分会议审议,交易商协会依规进行自律处分 57 家(人)次,涉及 12 家次发行人、6 家次主承销商、1家会计师事务所、2 家评级机构、1 家基金公司以及 35 名直接责任人。全年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常规性违规案件继续减少,新型违规案件有所增多,恶性违规案件仍有出现。其中,发行人资产违规划转、注册发行文件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在发行环节破坏市场秩序等行为,主承销商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尽职调查工作开展不到位、发行环节必要程序执行不严等事项,评级机构信用风险揭示不充分、质量控制机制执行不到位等情况,受到交易商协会重点关注和严肃查处。 仅在2021年至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交易商协会已经挂出自律处分信息23份,涉及27家机构主体,而自律处分关于“倒量虚假交易”尚属首次。 从去年开始,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银行、保险等行业的监管处罚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年银保监系统共向银行业各类机构和个人开出逾2000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超过13亿元。强监管态势也延续到了今年,截至6月30日,银保监系统发布罚单已经超过2000张。涉及银行业的房地产信贷、理财业务违规等问题较多;保险机构未按规定使用备案保险费率、编制虚假资料等频频招罚。 同时,罚单金额也屡创新高,同样在7月5日,银保监会公开对邮储银行的行政处罚。因存在六大违法违规事实,邮储银行被没收违法所得11.40万元,罚款437.68万元,罚没合计449.08万元。 邮储银行的违法违规行为中包括:违规向部分客户收取唯一账户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未经客户同意违规办理短信收费业务;信息系统相关功能在开发、投产、维护、后评估等方面存在缺陷及不足;向监管机构报送材料内容不实等。 7月5日,人民银行漳州市中支对云霄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处罚70万元,违法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开展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未按规定重新识别客户;未按规定要素、格式和填报要求报告大额交易报告。人民银行漳州市中支同时对时任云霄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副主任许惠明处罚3.2万元。 6月15日,人民银行漳州市中支对厦门国际银行漳州分行给予警告,并处罚26万元罚款;并对时任厦门国际银行漳州分行行长助理林文富处1.6万元罚款;对时任厦门国际银行漳州分行营业部助理总经理洪璟璇处1.5万元罚款。 一位曾参与监管部门对银行某项业务数据管理项目的金融科技公司人士认为,未来监管科技将成为行业热点,在大数据技术没有发展起来的时期,金融行业掌握了大量数据,但难以整合。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完善,监管开始有能力把这些数据加以整合、分析,未来各种金融业务的监管力度与强度、精确度,将会大幅提高。 “金融的本质就是一种中介,扮演着支付、信用和撮合中间的职能,从全球来看长期以来金融业一直坚持着严格的范围和边界,从事金融业务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也要严厉于其它行业。”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过去三十多年从事金融业务的主体已经成倍增加,对于究竟什么是金融业务,现在好像变得比较模糊,国际上变得比较模糊。但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这个又必须要理清,不允许有模糊。
方正证券易主中国平安 业界认为其有望与平安证券合并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梁冀 方正证券易主中国平安,未来是否与平安证券合并引发市场关注。 2021年7月5日,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方正集团”)变更为拟设立的新方正集团,后者控股股东为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人寿”),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将间接控制公司。令市场关注的是,在已实际控制平安证券的背景下,中国平安未来仍需采取措施满足“一参一控”政策的合规要求。 控股股东变更落定 公告显示,方正证券于当日收到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关于<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获得法院批准暨重整进展的告知函》。函件显示,根据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方正集团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根据法院裁定及生效的重整计划,方正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方正证券股份将全部转入拟设立的新方正集团,方正证券控股股东变更为新方正集团。平安人寿或其下属全资主体拟按照70%的比例受让新方正集团73%-100%的股权,并成为后者控股股东,中国平安作为平安人寿控股股东拟间接控制方正证券。 此次权益变动后,方正证券控股股东由方正集团变更为新方正集团;因中国平安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方正证券实控人由北京大学变更为无实控人。数据显示,新方正集团将持有方正证券28.71%股份。 此前,受控股股东方正集团影响,方正证券进入多事之秋。2019年12月,方正集团20亿元超短融到期未能兑付,揭开其债务危机序幕。2020年2月,法院受理北京银行提出的重整申请。2020年8月,法院裁定对方正集团及其四家子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方正证券指出相关事宜可能会对公司股权结构等产生影响。 2021年1月,方正证券公告称方正集团重整投资者确定为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珠海国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 控股股东尘埃落定,方正证券第二大股东却悬而未决。2021年6月,方正证券公告发布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北京政泉控股有限公司所持公司10.9亿股股票被大连中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公开拍卖。拍卖结果显示,拍卖无竞买人出价,此次拍卖流拍。 此次拍卖前,市场曾对中国平安出手竞拍的猜测颇多。拍卖流拍后,市场仍将注意力放在中国平安一方,并将其未出手竞拍原因指向“一参一控”的政策限制。 业内认为两家券商或将合并 此次中国平安入主方正证券后,将通过平安人寿间接控制后者。但启信宝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已直接和通过平安信托持有平安证券96.62%股份。 2008年4月,国务院颁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为避免同一股东旗下的证券公司间的管理交易和同业竞争,规定一家机构或同一实控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即“一参一控”。 受“一参一控”政策限制,中国平安势必需要解决同时控制两家券商的局面,市场则多认为中国平安有意将平安证券与方正证券合并。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何南野向记者表示,若中国平安直接收购方正证券,双方均为上市公司或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造成较大影响。若方正证券股价大幅上扬,中国平安将面临高昂的收购成本。因此,通过“借壳”方正证券实现平安证券的上市或许为更优的选择。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分析认为,平安证券与方正证券在业务规模、牌照等方面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将平安证券注入方正证券,在部门整合等方面也更具可操作性。 何南野表示,控制方正证券是中国平安参与方正集团重组所获得的重要利益,因为方正证券属方正集团旗下较为优质的资产。对中国平安而言,控制方正证券,一方面,可以与旗下平安证券形成协同效应,甚至通过合并的方式快速做大做强,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序列。另外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平安集团证券服务范围,扩大平安证券业务在北方市场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平安集团作为综合金融集团的竞争优势。 此前,市场上也有券商合并的例子。例如,中信证券曾成功并购广州证券,并借此推进了在华南地区的业务开展,广州证券变更为中信证券华南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信证券子公司。申银万国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宏源证券,并终止后者上市地位,注销法人资格,合并后的申万宏源则登陆深交所。 至于两者的合并能否实现1+1大于2的效果,何南野表示,关键在于后续的整合。但从券商合并的案例来看,整合产生效果还是不错的。大多数券商通过两两合并,都产生了较好的协同效应,同时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中证协2020年券商业绩排名信息显示,方正证券与平安证券净资本分别为248.3亿元和284.17亿元,分列行业第19位和第15位;营收分别为69.33亿元和90.99亿元,分列行业第19位和第15位;净利润分别为10.96亿元和30.64亿元,分列行业第33位和第14位。 从牌照业务来看,方正证券全资持有方正承销保荐、方正证券投资、方正和生投资和方正香港金控等,控股方正中期期货和方正富邦基金两家子公司,并参股瑞信证券,旗下牌照涵盖投行、期货、公募、私募及境外业务。 经济观察网记者就上述事项分别致电、致函方正证券和中国平安,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吴晓求:金融是一种供给,必须服务于需求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2021年以来中国面临的外部政经关系进一步恶化,将倒逼中国加快对研发、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促进关键产品和技术的国内替代,推动高技术制造业继续较快增长。”7月5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1年第3季度)指出,加快推动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服务科技创新发展。同时,加快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该报告指出,随着基数效应的逐步减弱,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位回落,预计中国GDP增速将从一季度18.3%降至二季度的7.9%左右,三季度GDP增长6.3%左右,全年GDP增长8.8%左右。 “中国现在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增长不平衡,不在于经济增长率不足,而在于经济增长在各个行业的分布不是均衡的。”7月6日,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区的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表示,工业生产制造业总体增长较快,有些行业甚至出现过热的状况,一些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服务业目前仍处在追赶的状态,还没有回到正常的水平。丁爽预计中国目前不会放松政策,不会使用刺激政策来实现平衡,而是会通过一些定向的政策来支持恢复比较慢的一些行业。 “我们必须走科技引领、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道路,所以推动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这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点,我们必须要注重高科技发展,要注重克服国外卡脖子工程,必须把卡脖子工程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7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第三届雁栖湖论坛上表示,要加快资本市场多领域改革,改善国内上市公司结构,让高科技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要建立现代金融体制,形成多元性金融业态,确保有效资本流入高科技领域,规避传统金融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发展金融科技,重构金融运行秩序。发挥金融的作用,能够有效推进对外开放和科技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5G、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技术、信息革命、能源科技等高新技术加速发展,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与转型中的作用初露端倪。疫情暴发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创,各国除了采用短期刺激手段熨平经济波动外,亟需通过培育结构性力量来修复长期增长动能,这进一步凸显产业创新的关键作用。为此,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大对高新技术投入力度,广泛使用产业政策措施以达到战略目的,大国间科技竞争博弈更趋激烈。 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快速发展,并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6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公开表示,将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科技创新企业,通过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精选层上市挂牌融资。支持私募股权基金发展,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在福建投小、投早、投科技,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发挥政府创业引导基金和成果转化基金的带动作用。发挥好上市公司的产业引领作用,助力实现科技、资本融通创新,打造具有更强创新能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高科技变成主导产业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金融要发挥作用。”吴晓求表示,科技推动新产业需要新的金融业态进入,传统金融业态没办法完成,必须培养一种机制要分散这种风险,而这种机制就是现代金融体系,因此要推动中国金融多元性发展。 当前,除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精选层上市挂牌融资的科技创新企业外,还有一大批潜在独角兽企业。《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425家,分布在创新药与器械、数字医疗、人工智能等32个赛道。其中,创新药与器械、数字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数字服务、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的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分列前五,合计占比44.7%。42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中前沿科技企业为260家,数量占比为61.2%。 在上述42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中,苏州以39家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科技型企业的金融需求是多元的,需求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针对性,传统信贷多以抵押和担保为主,鲜有信用方式;而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一般都是轻资产企业但公司初创期对于资金的投入和需求则一般较大。”康众医疗(688607.SH)某管理层称。 “当前中国债权融资占比超过90%,直接融资占比低。”某股份制银行一级分行行长表示,债权融资占比高必然使企业杠杆率高,包括降杠杆也需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科技创新也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因为创新大都是对轻资产、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导金融业态,它固然很重要,在未来一个时期仍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对高科技企业的推动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有很多高科技企业,可能长期都是亏损的,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的资产,也没有什么人给它担保,它的信用征信是很难得到商业银行传统的金融支持的,可是这些企业极其发展,社会必须对金融体系改革,让越来越多的资本不断地涌入到这个体系中来。”吴晓求称,现代金融发展的趋势是多元化,金融是一种供给,它必须要服务于需求,多元化需求一定需要多元化金融业态。 “园区是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者与参与者,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引领者。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园区提供全周期、多层次、多方位的便捷配套服务,推动园区企业快速发展成长。与此同时,科技产业园也将通过遴选优质科技型企业,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效应;并不断优化产业营商环境,让园区吸引、集聚更多的优质企业,从而持续提升园区市场影响力与品牌效应,达成双赢局面。”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贺海涛表示,近年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工作,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支持。 为进一步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发展,园区现已集聚私募基金811支,总规模达2500亿元,2020年度发生的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均占全市六成以上,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完整,活跃度较高。 “多元的金融业态靠科技的力量来完成,所以对金融科技我们要高度肯定。”吴晓求最后说到,金融科技在重新构造新的更高层面的金融运行秩序。
中办、国办联合发文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 加强中概股监管 易会满谈四方面导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梁冀 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共30条,强调了坚持零容忍要求、坚持法治原则、坚持统筹协调和坚持底线思维等四大工作原则, 《意见》指出,在经济金融环境深刻变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背景下,资本市场违法行为仍较为突出,案件查处难度加大,相关执法司法等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意见是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印发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方位加强和改进证券监管执法工作的行动纲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7月6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 对于如此高规格专门文件的出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当前证券违法活动呈现出数量上涨、复杂性加强以及关联面拓宽的态势,反映出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形势的严峻。另外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也对资本市场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承担越来越繁重的任务,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文件的落地有助于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公众投资者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共建共享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投资者友好型小康社会,最终把资本市场办成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共建共享、包容普惠的国民财富中心。 强调重大证券违法犯罪案件惩治和重点领域执法 谈到《意见》出台的背景,易会满表示,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是维护市场“三公”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生态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断提升。同时,较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制度建设存在短板,证券违法犯罪成本较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呈高发态势,发生了诸如康得新、康美药业等恶性案件,社会各方反映强烈。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逐步全面推行,在放宽前端准入的同时,对加强后端的监管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7月11日,国务院金融委第三十六次会议专门研究全面落实“零容忍”要求,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证券执法工作。此后,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起草形成了意见草案,于去年11月2日经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意见》指出,要依法严厉查处大案要案。坚持分类监管、精准打击,全面提升证券违法大案要案查处质量和效率。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以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重大违法案件。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严重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清查追偿,限期整改。加大对证券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有关责任人证券违法行为的追责力度。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存在证券违法行为的,依法严肃追究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责任,对参与、协助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加快推进相关案件调查、处罚、移送等工作。依法严格控制缓刑适用。 近来,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6月1日,三圣股份实控人潘先文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被重庆市公安局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6月 7日,宏达股份实控人刘沧龙因涉嫌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被成都市公安局采取刑事拘留措施。此外,有A股“殡葬第一股”之称的福成股份,其实控人李福成因涉嫌短线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中持股份公司离任仅3天的董事、总经理邵凯因涉嫌内幕交易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有资深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实控人凌驾于内部控制、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等现象,其实是证券市场的顽疾,也是证监会一直以来重点关注和监管的问题。而上市公司实控人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应该是情节恶劣且涉案金额巨大,触碰到了刑法规定的刑责,而不再处于由证监会做出行政处罚的层面。 《意见》中也指出,建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机制: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加大对重大案件的协调力度,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推进重要规则制定,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完善证券案件侦查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派驻中国证监会的体制优势,完善线索研判、数据共享、情报导侦、协同办案等方面的行政刑事执法协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编制资源配置,加强一线侦查力量建设。 进一步加强跨境监管执法司法协作 易会满提到,《意见》印发后,一系列重点任务已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加快推进,期货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读审议;私募基金条例即将提交审议。二是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配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派驻检察的工作机制。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三是从重从快查办了一批重点类型、重要领域的典型案件。乐视网财务造假等案件已作出行政处罚。华晨债、永煤债等债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首单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康美药业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已经启动。康得新已完成退市摘牌。 易会满还提到,近期,市场各方对以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市场之实等违法行为比较关注。事实上,市值管理与操纵市场有着清晰的边界。证监会将会同公安机关坚决打击“伪市值管理”等违法行为,切实净化市场生态。 易会满表示,意见规定了七个方面、二十七条具体举措。总的看,突出体现了四方面的导向: 一是坚持法治原则。意见提出要完善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法律责任制度体系,提高证券领域立法效率,加快制定期货法;贯彻实施刑法修正案(十一),健全民事赔偿制度,抓紧推进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实施,建立健全资本市场法律域外适用制度等。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意见把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放在重要位置,部署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进一步发挥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派驻证监会的体制优势,完善证券案件检察和审判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合力。 三是坚持“零容忍”要求。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分类监管、精准打击,依法从严从快查处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以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重大违法案件,加大对发行人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违法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等的追责力度。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意见将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与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相结合,要求坚决取缔非法证券经营机构、坚决清理非法证券业务;加强债券市场统一执法;加大对私募领域非法集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侵占或挪用基金财产等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 《意见》中的一部分监管风向,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意见》指出,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完善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抓紧修订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压实境外上市公司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跨境信息提供机制与流程的规范管理。坚持依法和对等原则,进一步深化跨境审计监管合作。探索加强国际证券执法协作的有效路径和方式,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推动建立打击跨境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联盟。 《意见》中提到应加强中概股监管。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公司风险及突发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修改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明确境内行业主管和监管部门职责,加强跨部门监管协同。建立健全资本市场法律域外适用制度。抓紧制定证券法有关域外适用条款的司法解释和配套规则,细化法律域外适用具体条件,明确执法程序、证据效力等事项。加强资本市场涉外审判工作,推动境外国家、地区与我国对司法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 赵锡军表示,随着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创新发展,创新驱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健康的资本市场。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利于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资本市场。《意见》的出台,则有利于建设一个一个各方愿意来、留得住的资本市场生态,保证资本市场能够真正地规范健康的运行。 刘俊海表示,落实文件,一定要坚持“三升三降”。首先是提升守信收益,降低守信成本,确保守信收益高于守信成本,让老实人不吃亏。其二是提高失信成本,降低失信收益,确保失信收益高于失信收益,让坏人受到制裁。其三是提高投资者的维权收益,降低维权成本,确保维权收益高于维权成本,确保受害投资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补偿、安慰和奖励。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