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央企改革重磅消息不断,国投智能涨近7%,央企ETF(159959)连续2日获资金净流入
近期央企改革重磅消息不断。据中国网消息,1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介绍,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此外,据证券时报报道,1月25日,国有企业存量资产优化升级基金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该基金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国新联合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长城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400亿元。 近期强势的央企改革板块早盘窄幅震荡。相关指数中,中证央企结构调整指数 (000860) 早盘下跌,成分股涨跌互现。上涨个股中,国投智能涨近7%,华润三九涨超4%,华润双鹤涨近4%,东阿阿胶、太极股份、迪瑞医疗涨超2%,中工国际、招商蛇口、岳阳林纸、电科网安等涨逾1%。 跟踪中证央企结构调整指数的央企ETF(159959)早盘调整,但盘中交投活跃。截至发稿,跌幅为0.72%。成交金额超28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该ETF连续2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净流入额超9000万元。 此外,其他央企改革相关指数中,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932038)早盘小幅下跌,成分股跌多涨少。上涨个股中,中远海科涨近9%,长江通信涨超5%,上海贝岭、启明信息、电科网安、远光软件、东信和平、电科数字、航天信息、辰安科技等上涨。 跟踪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的央企科技引领ETF(562380)跌近1%,但盘中现小幅溢价。截至发稿,该ETF下跌0.91%,溢折率为0.07%。 中信证券指出,未来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将有助于提高央企对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上市央企的可投资性。国资委早在2014年就已经提及“市值管理”,态度上以鼓励为主。从后续几年国资委的表述来看,市值管理主要包括增强股东回报、依托上市公司平台整合优质资产、强化上市企业资本运作以及加强投资者沟通交流。此次国资委明确表示将研究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能够提升央企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振投资者情绪,增加对上市央企配置,有助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本文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刊载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
特斯拉又召回近20万辆汽车!啥情况?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6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网站披露,因后视摄像头图像显示问题,特斯拉将在美国召回199575辆配备全自动驾驶功能的2023款Model S、Model X和Model Y汽车。 根据声明,软件不稳定可能导致后视摄像头图像无法显示,受影响的车辆在特定情况下,后视摄像头可能无法正常工作,从而无法为驾驶员提供必要的后方视野,增加了行车风险。目前,特斯拉已发布OTA软件更新来解决这个问题。NHTSA补充称,截至1月22日,特斯拉已确定81项可能与后视镜状况有关的保修索赔。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就在两个月前,特斯拉在美国召回了几乎所有的车辆。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3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网站披露,因自动驾驶控制系统不足以防止误操作,特斯拉(TSLA)宣布召回超203万辆汽车,涉及2012-2023年款Model S、2016-2023年款Model X、2017-2023年款Model 3和2020-2023年款Model Y。 对于特斯拉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性,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展开调查已久。2022年6月,NHTSA将对83万辆特斯拉汽车的早期调查升级为工程分析——这是可能要求召回之前的必要步骤;今年7月,NHTSA在调查中要求特斯拉提供最新答复和当前数据。 此前,NHTSA再次要求特斯拉就自动驾驶仪的安全性提供更多信息。当地时间7月26日,NHTSA就曾向特斯拉发出特别指令,要求对其自动驾驶软件的驾驶员监控系统进行修改。在该特别指令中,NHTSA对特斯拉的一项改变表示担忧,即允许司机在不开启方向盘施加扭矩提示的情况下,长时间使用自动驾驶仪。 NHTSA局长表示,该机构即将结束对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行为的调查,并将很快做出决定和建议。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更多的驾驶员干预和警告。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1月5日消息,日前,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生产日期在2022年10月26日至2023年11月16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和Model X电动汽车,共计7538辆。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因车门解锁逻辑控制问题,在发生碰撞时,非碰撞侧车门锁闩可能从锁扣上脱离,使车门处于非锁紧状态,存在安全隐患。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5日,特斯拉公布最新业绩,2023年第四季度,特斯拉总营收251.67亿美元,同比增加3%,而分析师预期为258.7亿美元;其中,特斯拉的汽车业务收入是一个受到密切关注的指标,该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汽车业务总收入为216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毛利率方面,特斯拉第四季度毛利率17.6%,分析师预期则为18.1%。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0.71美元,分析师预期为0.73美元。 财报公布后,特斯拉其市值一夜蒸发80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43亿元。)据《福布斯》计算,特斯拉CEO马斯克的个人财富,一夜之间减少了约180亿美元。不过,马斯克仍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净资产高达2040亿美元左右。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周三盘后的第四季度财报会上发表的一些言论被外界认为“消极”,也是导致该公司股价大跌的原因。这些言论包括预计特斯拉今年销量增长将放缓,以及Dojo超算是“一个长线项目,成功的概率很低”等。马斯克当时警告称,尽管已经牺牲利润率降价以吸引消费者,但今年的销量增长或将放缓。 据券商中国,特斯拉的“死忠粉”、美国知名投行韦德布什(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丹·艾夫斯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特斯拉的财报电话会议“留给华尔街的答案很少,问题却很多,而且再次令人沮丧”。 艾夫斯将特斯拉12个月目标价从350美元下调至315美元,认为电动汽车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以及缺乏具体的利润率和销售指引,对特斯拉来说构成了一场“四级风暴”。不过,艾夫斯维持了特斯拉股票“跑赢大盘”的评级。 截至当地时间1月26日收盘,特斯拉报183.25美元,涨幅0.34%,市值5825.37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券商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场公开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光刻机巨头披露
1月24日,荷兰芯片制造设备巨头阿斯麦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据财报信息,通常作为阿斯麦第三大市场的中国大陆在2023年上升至第二位,来自中国大陆市场光刻系统的销售额超过64亿欧元,占其总销售额的29%。 阿斯麦首次公开确认美国的限制将适用于其深紫外线光刻机(DUV)系列中的低档工具。2024年最新生效的出口限制将影响阿斯麦来自中国大陆收入的10%—15%。 从全球半导体行业来看,阿斯麦认为尽管存在一些积极信号,但对2024年仍持保守态度,预计其全年业绩将与2023年基本持平。 专家认为,这是美国用非经济手段强迫盟友支持;在光刻机问题上,想要荷兰企业为美国战略付出代价。 来自中国大陆收入的10%—15%将被影响 阿斯麦表示,2023年来自中国大陆的收入增长非常迅速,这些订单主要都是2022年底前签订的;考虑到日常设备所需芯片及新能源产业的需求,未来中国大陆对于成熟制程设备的需求依然非常稳健。 荷兰和美国对阿斯麦的出口限制新规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阿斯麦预计无法拿到向中国大陆出口2000i型深紫外线光刻机(DUV)的许可,也有部分受限制客户无法拿到1970i、1980i相关设备,预计这会影响公司来自中国大陆收入的10%—15%。 据路透社报道,这是阿斯麦首次公开确认美国的限制将适用于其DUV系列中的低档1970i工具。 阿斯麦几乎垄断了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为了限制中国独立制造芯片的能力,2023年6月,荷兰政府跟随美国,推出了许可证制度,规定阿斯麦公司在出口光刻机设备之前,要单独申请政府许可,这项出口管制自9月1日正式生效。 2023年9月1日管制生效当天,阿斯麦表示已获得了政府的许可证,该公司能够在2023年继续向中国提供NXT:2000i型深紫外线光刻机(DUV)及后续系统。该公司在2023年年底之前运送这些系统,以履行对中方客户的合同义务。但同时该公司宣称,自2024年1月1日起,该公司不太可能获得将这些系统运送给中国国内客户的出口许可证。 阿斯麦总裁、首席执行官温宁克(Peter Wennink)曾对上述出口管制表示:“中国有14亿人,而且聪明人很多。他们能想到我们未想到的解决方案,出口管制只会迫使他们提升创新能力。”“中国人做事更努力、更专注、更快,我们太自以为是了。” 外交部回应美方最新施压 对于美国最新施压荷兰停止向中国出口光刻机,1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中方一贯反对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各种借口胁迫其他国家搞对华科技封锁。” 汪文斌说,半导体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在各国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美方有关霸道霸凌行径严重违背国际贸易规则,严重破坏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严重冲击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必将自食其果。 “我们敦促荷方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和市场原则,尊重契约精神,以实际行动维护中荷两国和双方企业的共同利益,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自由、开放、公正、非歧视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动向,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美国对中国的压制具有典型的泛安全化、泛政治化特征。核心问题是美国无法解决自身产业结构平衡与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转而采取行政命令方式压制中国芯片产业正常发展。这种战略是违反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 沈逸说:“对中国来说,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提升技术能力,有效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这个过程注定是艰难的,但一旦启动就不可阻挡。” 阿斯麦对2024年业绩持保守态度 据阿斯麦财报,公司第四季度净销售额达到72亿欧元,毛利率51.4%,净利润达20亿欧元。2023年第四季度的新增订单金额为92亿欧元,其中56亿欧元为EUV光刻机订单。 2023年,阿斯麦全年净销售额达到276亿欧元,毛利率为51.3%,净利润为78亿欧元。阿斯麦预计2024年的净销售额将与2023年基本持平,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的净销售额约为50亿至55亿欧元,毛利率约为48%至49%。 温宁克表示:“2023年第四季度的净销售额和毛利率均略高于预期。半导体行业当前仍处于周期性底部,尽管我们的客户对于半导体市场复苏态势仍不能确定,但一些积极信号已清晰可见——行业终端市场库存水平持续改善,光刻设备的利用率也开始提升。此外,我们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强劲订单增长也显示了未来的市场需求。” 不过,尽管存在上述积极信号,阿斯麦对2024年仍持保守态度,预计全年业绩将与2023年基本持平。阿斯麦认为2024年将是为实现2025年大幅增长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责编:孟 妹 校对:冯雯君 图编:周 洋
电池价格暴跌,降价潮即将来袭
作者|路世明 编辑|大 风 最近,关于电池价格暴跌的话题引起了广泛讨论。事情的起因来自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有媒体报道,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目前正在梳理产线资源,提出降低动力电池的价格。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之一,电池成本一直是车企最大的开销,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家新能源车企的经营利润。 早几年,因为上游材料价格高昂,层层加价下来,导致终端车企成本压力高涨、叫苦不迭。但去年以来,随着资本虚火逐渐熄灭,电池原材料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车企的利润空间有所增强,为“价格战”提供了不小支撑。 如今,随着电池成本再下一层,电车市场或将迎来一次更加汹涌的降价潮,车企们之间的争斗也将变得更加刺激。行业淘汰赛再次加速,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利好。 01 电池成本过山车 从媒体报道来看,进入2024年之后,宁德时代便不断向车企推广173Ah的VDA规格磷酸铁锂电芯,标配2.2C倍率快充,走大单品路线。 对于这款产品,行业内人士表示:“24年中旬有几家车企都会切换到这款产品,电芯价格相当低,加量不加价,目标就是10万-20万元的纯电市场。” 据了解,宁德时代推出的这款产品,电芯价格不会超过0.4元/Wh,而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则正计划把电池价格推进0.3元/Wh。 0.3元/Wh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换个层面来讲,也就是一度电的成本差不多300元,那么100度的成本也就大约3万元。如果再把散热、护板等附件算上,100度电池包的成本基本会在4万元以内。 作为对比,仅仅一年之前,磷酸铁锂的价格还维持在大约0.9元/Wh,100度的电池包大约要9万元。 要知道,眼下100度的电池包续航大约在500-700公里之间,而拥有这样续航表现的纯电车型,目前售价普遍在20万元以上。如果按照此前电池占整车40%成本来算,接下来500-700公里的车型成本将来到10万左右。 一直以来,影响电池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原材料成本。 关于前者,电池技术已经多年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了,按下不表。那么答案显而易见,电池价格暴跌的根本原因是其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 电动车的核心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核心是锂元素。 前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爆发阶段,锂电池市场迅速增长,碳酸锂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资本们从产业源头开始炒起,致使锂价不断飙升,短期内价格大幅上涨。 进入2023年后,由于市场供应过剩、市场增速放缓,锂价转头进入暴跌阶段。 根据国内专业机构上海有色网和鑫椤锂电的数据,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中间价已跌至10.1万元/吨,最低报价跌破10万元/吨。与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52.25万元/吨的价格相比,2023年全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幅达80.67%。 来源:招商期货 锂价的下跌导致锂电池成本下降,这对于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对下游的车企们来说,更是一个巨大利好。 02 割裂的汽车售价 锂价高企的2022年,高昂的电池成本让车企们叫苦连连。 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曾公开表示:“目前除特斯拉之外的新能源整车厂都是亏损的,动力电池成本已占据整车成本的40%-60%,而且还在不断增加,那我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随着2023年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车企们不再高喊压力大。并且,车企们拥有了一定的操作空间,比如在价格战中能够通过大幅下调价格来保持市场竞争力。 但是,让人感到“割裂”的地方正在于此。 过去一年里,有不少车企卷入了价格战,电车价格也的确出现了明显下滑。 以特斯拉来说,2023年不断下调主力车型售价,最高降幅足有6万元。包括比亚迪旗下的汉EV,605KM尊贵型在2023年年初落地大约需要24万,但到了2023年年底,落地大致在21万左右。除了以上两家,新势力阵营产品下降幅度更加夸张。 不过在降价的同时,车企们也在不断推高价格,比如说理想旗的MEGA、蔚来的ET9......售价五十万元以上的电车,正变得越来越多。 来源:蔚来官网 能够深切感受到,不同于电池成本高昂时期,彼时车企们还能把高售价的理由归咎到产业上游,现如今车企们失去了这个说辞,但似乎并不妨碍他们堆高产品价格,眼下车企们的溢价方向是所谓的“智能化”。 目前,车机系统、自动驾驶,这些成为了车企溢价的核心要素。的确,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将成为整车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问题在于,目前市面上车企几乎都在宣传自家的智能化技术有多么领先,但在消费者实际应用中,却并没有表现出足够惊艳的一面。这其中,有的“智能化”涉嫌虚假宣传,有的“智能化”或许有一定技术含量,但并未戳中消费者的痛点。 让消费者用大代价去为一个虚无缥缈、不实用也不适用的“噱头”买单,这种“生意经”只会给车企带来负面的结果。 03 市场需要低价车 与其一味地用“智能化”推高售价、争取更高毛利,倒不如布局一条新的产品线,占据需求旺盛的低端纯电市场,增加市场份额。 目前,10万以下纯电车领域,主要以微型车为主,譬如五菱宏光miniEV,以及五菱缤果等短续航车型,从销量来看,这些车型的销量看似亮眼,但相比日产轩逸、大众朗逸这些10万左右的燃油车销量,还有很大差距。 原因并不复杂,10万内纯电车的性能存在明显短板,大部分车辆的续航里程只有两三百公里,在最高时速方面大约在100公里/小时左右。反观10万元以下的油车,可以轻易做到500km续航、极速150以上。正因如此,消费者一直对于10万内纯电车车型会产生犹豫和抵触情绪,从而无奈选择同价位燃油车。 这些事实也在说明,消费者对于10万以内产品需求很旺盛,10万内性价比高的纯电车型太少。 来源:五菱官网 之前,因为10万内纯电车型成本高、利润低,非常考验车厂的成本控制能力,所以大部分车厂都不愿生产10万元以下纯电车。可如今电池成本大幅下降,面对需求旺盛的低端市场,车企有充分理由把10万内纯电车市场纳入产品线,开发新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购买得起电动汽车。 锌财经认为,这样的路径或许更为适合处境堪忧的新势力车企。 通过成熟的供应链,打造一款性价比较高的A级纯电车,这对于新势力车企们来说并不难。如果能以这样的价格、产品力为依仗,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相信会很快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当然,薄利多销的生意模式或许会给消费者留下低端的品牌形象,对未来冲击高端市场产生不利,但在眼下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新势力车企能够“活下去”,显然比着眼未来重要多了。 2023是新能源汽车开启淘汰赛的一年,威马不幸成为了首位下场的玩家。 转眼来到2024,随着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的放缓,整个行业只会变得愈发内卷,诸如高合等危在旦夕的车企,再不出一些奇招,或许很难继续留在牌桌上了。
蔡磊夫妇捐1亿元用于攻克渐冻症:世界五大绝症之首 治愈率为0
快科技1月27日消息,今日,京东原副总裁、渐冻症抗争者蔡磊宣布,捐助1亿元攻克渐冻症。 此前,他表示自己离死亡非常近了。从起床到卫生间5米的距离都需要有人扶着,吞咽、咳痰情况也变差,现在呼吸也已经开始衰竭,必须整夜戴呼吸机,身体肌能全面下滑,直言“离死亡已经非常近了。” 蔡磊发微博称,我与夫人将再捐助1亿元,用于支持渐冻症的基础研究、药物研发、临床医疗等科研项目。盼望脑科学和神经系统疾病、免疫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基因和转录组学、干细胞、声光电磁、CDMO、CRO、人工智能和传统医学等研究方向的科学家、医生、生物医药公司和关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临床医院等机构和个人能积极与我们联系,同时也欢迎有情怀、有决心的人士加入团队。 蔡磊在微博长文中表示,身体健康不少人知道我在竭尽全力投身渐冻症的攻克事业。随着持续的投入和身体的恶化,一年多前我卖房卖车,交代身后事,决定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我的夫人段睿为全力支持破冰,毅然放弃了已有成就的事业,分文不取,全身心投入到为科研争取可持续性资金的直播电商工作中,为科研实现了持续造血。 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渐冻症破冰事业终于可以重新装满子弹。 在此我宣布:我和夫人将再捐助1亿元用于支持渐冻症的基础研究、药物研发、临床医疗等科研项目。中国有世界最大的渐冻症患者团结群体和生命救治需求,可以成为攻克渐冻症的全球药物研发和救治中心。 蔡磊称,我深知,1亿元对于攻克渐冻症依然远远不够,但是作为公益性资金,却可以快速撬动50乃至100个以上的渐冻症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的早期推进。我将持续增加公益资金的可能投入,上不封顶。资金主要来源为“破冰驿站”直播间所得、攻克渐冻症慈善信托、《相信》一书稿酬所得、爱心人士的支持等,不足部分将由我和家庭提供。 渐冻症和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症同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学名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世界五大绝症之首,治愈率为0,平均3~5年走向死亡。 近200年人类在攻克渐冻症方面依然没有实现重大突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阻止病情发展的药物和方法,每天都会有批量的患者去世。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和团队从未放弃努力,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希望携手各方加快科研的突破,为生命救治增加希望。 在这条艰难的破冰创业之路上,我们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同行,参与的人越多,科研突破和生命救治的希望就越大。我将持续进行人才的招聘,欢迎有情怀有决心的人士加入团队。 相信在诸多科学家、医学家和各界人士的持续努力下,人类终将把渐冻症从绝症的序列中抹去。感谢你们的关注和支持!
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将对无人机、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开展国家监督抽查
IT之家 1 月 27 日消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1 月 24 日,2024 年全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以视频形式召开。 座谈会按照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总结 2023 年工作,深入分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研究部署 2024 年重点任务。 IT之家获悉,2024 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压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制定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二是严格重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研究推进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风险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 三是着力发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利剑”作用,制定实施 2024 年抽查计划,对无人机、电动汽车充电桩、电动自行车头盔等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 四是持续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市场监管系统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及“监管护棉”行动。 五是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制度,推进质量安全追溯和质量分级,加强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六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法制建设,开展“全国市场监管卫士”评选表彰,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三书一函”制度。
董宇辉回应曾被指沉默不承担责任:是想保护所有人 从没考虑过自己的利益
快科技1月27日消息,近日,董宇辉在直播间中再次回应“小作文”事件。他坦言,这一年多以来做的所有的决定,从来没有从自己的利益考虑过。 董宇辉称,看到过很多人言辞激烈的留言,觉得有的时候自己没有说话,好像没承担自己的责任。 但其实,在已知所有事实的情况下,自己在当时尊重了别人的意见,而保持沉默是出于对所有人的保护。 当时如果把自己想说的全部说出来,可能事情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可能早就失控了。 另外,谈及被喷虚伪、伪善,他表示,其实自己都能看得到,只不过没有任何反应。 他称自己一开始在当老师的时候,曾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到后来见的学生足够多,见的家长也足够多时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看到的世界跟别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会一样的,不管怎么做都会有人不认同。 此前,对于平台对董宇辉的依赖,俞敏洪说:“如果东方甄选只是依赖于董宇辉一个人发展的话,那这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公司。正常的公司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所有这些主播们全力以赴地发展,公司本身也全力以赴发展。” 俞敏洪强调,其跟董宇辉在公司的核心战略上保持充分的沟通和一致。与辉同行公司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东方甄选发展的核心战略。
《英雄联盟》即将登陆抖音直播,字节腾讯加速拆墙
作者 | 闫学功 封面来源 | 英雄联盟官网 雪豹财经社独家获悉,继《王者荣耀》后,腾讯旗舰游戏《英雄联盟》端游(含《云顶之弈》)直播版权也将在抖音开放:最快将在2月第一周正式开放,具体时间《英雄联盟》官方将于近日宣布。 腾讯和抖音对上述消息未予回应。 两位抖音直播内部人士表示,相比于《王者荣耀》用了将近一周时间测试,《英雄联盟》的全量开放时间会更快,预计第一天由官号测试,第二天0点开始便全量开放。 多位公会机构人员称,目前抖音已开始鼓励他们招聘主播,并宣布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在主播达到技术、流量以及直播时长门槛后,抖音会给予流量和现金的扶持。对公会来说,旗下主播ACU(平均同时在线用户数)超过100便可以有现金补贴。 腾讯和字节,两位手握最多国民级游戏和最大流量池的巨头在近期频繁破冰。去年末,字节在腾讯腹地游戏领域彻底退兵,敌意渐消的两大巨头最终选择了各自聚焦主业、彼此优势互补。 1月21日,腾讯旗舰游戏《王者荣耀》在抖音正式获得直播权限。此前,《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两大顶流游戏在抖音禁播近5年。双方曾围绕游戏直播版权,从口水仗到对薄公堂,进行了多次交锋。 当年“头腾”大战的结果是,2019年1月,法院判定字节全系公司停止直播《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游戏内容。不过,随着《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在抖音直播的解禁,腾讯游戏和字节之间的坚冰也消融殆尽。 一位抖音站外《英雄联盟》主播表示,经他测试,近期抖音对《英雄联盟》的监管明显松动,他在玩游戏过程中将手机摄像头对准电脑屏幕直播,没有出现任何违禁提示。据他称,此前哪怕是直播中出现《英雄联盟》游戏背景音乐,也会被强制下播甚至封号。 一位接近抖音人士称,腾讯两大顶流游戏在抖音开放,是两家巨头在游戏层面全面合作的信号。“后续腾讯旗舰游戏《地下城与勇士》在抖音直播也可以挂上小风车和小手柄了(游戏推广变现工具)。”《地下城与勇士》头部主播旭旭宝宝在近期直播中也透露了这一消息,并称“两个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实现了战略合作”。 1月12日,从快手转战抖音的《英雄联盟》头部主播陈泽在抖音平台开启首秀,这被外界视为抖音即将开启《英雄联盟》直播的信号。不过彼时陈泽首播内容是网易的《蛋仔派对》。一名抖音内部人士称,禁令解除后陈泽也会开启《英雄联盟》直播。“与此前的张大仙播《王者荣耀》一样,都属于游戏首播的护航主播。” 随着“王者和英雄们”悉数登场,腾讯游戏和字节终结了两座孤岛般的遥遥对峙。
两个人,估值1000亿
作者 | 杨继云 一个千亿IPO来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知名超级独角兽Reddit已秘密提交IPO申请,计划于今年2月底公开提交申请,3月底完成IPO。创投圈也许还有印象,Reddit去年第一次启动上市时,估值高达150亿美金(约1000亿人民币)。 成立于2005年,公司身后是两位大学室友——史蒂夫·霍夫曼和阿里克西斯·瓦尼安,他们在从弗吉尼亚大学毕业之际加入著名孵化器YC,创办了新闻社交网站Reddit,也被称为“美版贴吧”。这是美国人气最高的新闻社区,此前今日头条也曾伸出橄榄枝。 2024年伊始,全球IPO市场的沉寂正在被打破。2月1日,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将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开年第一家赴美IPO中国企业;还有等待上市的SHEIN、菜鸟、蜜雪冰城等明星独角兽。久违的IPO钟声,开始阵阵响起。 两位大学室友联手 缔造千亿估值 Reddit的故事,始于两位大学室友。 时间回到2005年。即将从弗吉尼亚大学毕业的两个热血青年一直试图创业,偶然一次机会,他们在一场活动中见到了著名的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即 YC)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并想方设法向保罗展示了自己的创业想法:一款餐厅预约APP。 然而当时手机应用并不普及,保罗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创业思路。但瓦尼安和霍夫曼一边准备毕业事宜,一边坚持不懈地和YC联系并希望获得支持。保罗被他们的精神打动,最后表示:只要愿意放弃这个移动应用的想法,就可以加入YC,再讨论新的创业内容。于是,两人同意了。 在保罗的建议下,瓦尼安和霍夫曼开始着手打造一款“门户型”的产品,类似于当时的一个社会新闻网站Slashdot。在保罗的催促下,充当程序员角色的霍夫曼埋头写代码,他们在20天内建好了产品原型并发布。Reddit就此诞生了。 尽管这个创业思路是按照彼时现有产品进行,但他们很早就意识到关键问题所在——推荐系统,因此首页上推荐的是用户分享最多的内容,而非由网站管理者挑选链接。 Reddit上线之初有些混乱难熬。因为没什么流量,创始团队自己拼命创建账号充当水军,把网上有趣的新闻、段子搬到Reddit,但也因此招来了一些骂名。直到有一天,Reddit终于迎来了第一篇来自陌生人的发帖,霍夫曼甚至激动地称这是“史上最大的转折点”。 2005年11月,Reddit和YC孵化的另一家初创公司Infogami合并,Infogami创始人亚伦·斯沃茨加入Reddit成为联合创始人。 现在回过头来看,Reddit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给了用户极大权利,例如留言功能,这在当时就是非常大胆的决定。但这在为Reddit带来流量的同时,也让仅有4个人的公司团队疲于应对。 2006年,媒体巨头康泰纳仕集团以不到2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Reddit,这也成为YC孵化历史上最早成功离场的公司之一。那一年,瓦尼安和霍夫曼刚刚22岁。一年后,亚伦·斯沃茨因理念不合离开Reddit,2009年,瓦尼安和霍夫曼因为分歧也分别离开了这家他们一手创办的公司。 后来的故事兜兜转转。先是在2011年时,Reddit从康泰纳仕剥离,开始了独立运作,也终于在被收购后有了更多的话语权;颇为戏剧性的一幕是,时任YC总裁、Open 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还曾做过8天Reddit的CEO。 命运总是那么戏剧性。直到2015年,瓦尼安和霍夫曼再次回归,分别任董事长和CEO。 霍夫曼曾这样解释:“有人问我:你干吗跑回一栋正在着火的大楼?可我别无选择,因为我真的、真的热爱Reddit。” 此后几年,Reddit成为美国人气最高的新闻社区,估值一路上涨。2021年,Reddit投后估值达到100亿美元,隔年,有报道称Reddit与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合作上市,并考虑估值高达150亿美元。 红杉、腾讯、寇图都投了 张一鸣曾想收购 一路走来,Reddit身后聚集一群投资人。 首先便是有着“知遇之恩”的YC。在创业之初,YC向两人提供了1.2万美元的启动资金,2014年,YC还与一众硅谷大佬、红杉资本等VC机构,对Reddit投资了5000万美元,那一轮Reddit估值5亿美元。 有了顶级机构背书,Reddit吸引了更多投资人的注意。2017年8月,Reddit获得2亿美元C轮融资,由红杉资本、硅谷风投安德森霍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寇图资本(Coatue Management)、富达资本(Fidelity Investments)硅谷投资人罗恩·康韦(Ron Conway)、VY Capital、山姆·奥特曼等跟投。 这里面还有一个插曲。那是2016年,彼时估值200亿美金的今日头条曾试图通过换股的方式收购Reddit,以期发展为一家全球化媒体。不过,由于未能和大股东在价格上达成一致,这一交易并为达成,张一鸣的愿望落空。 而看中Reddit的还包括腾讯。2019年2月,腾讯领投了Reddit的D轮2亿美元融资,后者估值达到30亿美元。除了腾讯,这一轮的投资方还包括红杉资本、Tacit和Snoop Dogg。那时,Reddit在美国市场的流量仅次于Google、YouTube、Facebook和Amazon。 到了2021年,Reddit更是连获3轮融资,估值从年初的60亿美元,在2021年8月富达4.1亿美元投资之后,来到了100亿美元。 为何能够快速增长?回看Reddit的发展过程,最初几年曾默默无闻,但随着后来全球互联网爆发式增长,远离商业化的Reddit保留了更自由、更开放的社区生态,尽管有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巨头在前,Reddit凭借更加关注内容与用户间的交互,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了英文互联网中最大的在线论坛。直到今天,Reddit也可以说是网络论坛的代名词。 2021年,Reddit还曾大出风头。那年1月,美股资本市场掀起轰轰烈烈的“散户大战”,散户们在Reddit论坛华尔街赌局(WallStreet Bets)集结,与知名对冲基金梅尔文资本为代表的华尔街机构展开激烈较量。在散户抱团热情之下,很多只相关股票暴涨暴跌,曾经在股市上呼风唤雨的空头被打得丢盔卸甲。Reddit名声大起,一举获得数百万的新增用户。 此后,Reddit的收入也获得了大幅增长。目前Reddit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和每月5.99美元的高级订阅,最新的消息是,Reddit在2023年广告收入增长20%以上,略高于8亿美元,月平均浏览量达80亿次。但是,据CEO霍夫曼在2023年6月透露,Reddit目前尚未实现盈利。 2024,几个超级IPO赶来 Reddit的上市是一缕缩影。 放眼2024年,几个超级IPO即将诞生。最先引发轰动的,是始祖鸟母公司——Amer Sports亚玛芬体育,这也是今年首个正式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根据亚玛芬体育更新的招股文件,公司寻求融资至多18亿美元,将于2月1日正式登陆纽交所。 这家估值100亿美元(约700亿人民币)的超级独角兽,即成为2024年首批大型IPO之一。 亚玛芬体育成立于1950年,是一家芬兰的运动用品公司,总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乍一听这个名字或许陌生,但它旗下的始祖鸟、萨洛蒙Salomon等品牌正在席卷潮流。回想2019年初,安踏联合方源资本、腾讯等组成的财团正式收购亚玛芬体育,缔造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史上最大的一笔跨国收购,也使得亚玛芬体育正式成为一家“中国公司”。 而在十天前,今年1月19日,哈萨克斯坦超级APP应用、移动应用公司Kaspi.kz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这家你可能没听过的公司,却在当天收盘价为95.97美元,公司市值冲到180亿美元(近1300亿元)。至此,Kaspi.kz成为自去年Arm上市以来,美股规模最大的IPO。 当然,还有超级独角兽SHEIN。据传已于去年秘密提交赴美上市文件,将在2024年启动IPO,但目前消息没有得到进一步证实。 我们把目光拉回来,港股也在静静等待。不久前,瑞士银行全球投资银行部副主席及亚洲企业客户部联席主管李镇国在一场采访中透露,“今年港股市场有望重新迎回若干集资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IPO项目。”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也表示,2024年港股预计将诞生80只新股,募资1000亿港元。而细细梳理下来,2024年港股也正在迎来一些扎推上场的知名公司—— 1月2日,蜜雪冰城和古茗相继递表港交所,冲刺IPO。据悉,蜜雪冰城估值可能达到700亿元,古茗的潜在估值也有400亿元;此外,阿里分家后首个正式开启IPO的业务集团“菜鸟”,被视为“2024年亚洲最热门的IPO”;还有广汽埃安,也在开年就被爆将赴港上市,拟募资10亿港元,估值超过了1000亿……队伍依旧壮观。 面对眼下困境,每一个成功发行的超级IPO都显得弥足珍。冬天终将会过去,2024正在等待一个拐点。
2023年半导体专利报告:三星超万件,IBM、高通、台积电紧随其后
IT之家 1 月 27 日消息,知识产权管理公司 Anaqua 基于公开数据,统计分析 2023 年全球半导体专利相关信息,发现美国地区申报的专利数量最多,已经连续两年位居榜首。 该公司利用先进的 AcclaimIP 专利分析软件,分析美国商标和专利局公示的半导体相关专利,发现 2023 年达到 348774 件,与 2022 年的 347408 件相比略有增长。 按照国家和地区划分 其中美国公司获得的专利数量为 162557 件,居各国之首,比 2022 年增长了 18%。数据显示,日本位居第二(40960 件),其次是中国(28979 件)和韩国(24073 件);排在第五位的是德国,共获得 13905 件专利授权。 按照公司划分 细分到公司上,三星电子在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中遥遥领先,按授权专利数量计算,三星电子在数据索引方案、电子广告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的电子产品、有机电动固态设备和复数半导体制造等技术领域获得了 10043 项美国授权,比 2022 年增长了 8%。 其他五家最具创新力的公司分别是:IBM 获得 4003 项授权专利,高通公司获得 3852 项授权专利,台积电获得 3,442 项授权专利,LG 公司获得 3319 项授权专利。 按照领域划分 根据已授权专利数量排名前列的技术领域包括:半导体技术(连续第二年蝉联)、虚拟现实(VR)、5G、人工智能(AI)以及与未授权用户检测相关的软件技术。前十名中的其他领域包括程序控制单元、医疗相关技术、无线技术、化学品和化学相关技术(首次进入前十名)以及网络安全技术。 在审查人工智能相关的美国授权专利时,最具创造性的领域包括机器学习模型、通用神经网络开发、神经网络组合技术、用于图像和视频识别的神经网络以及使用反向传播过程的神经网络训练。 2023 年获得美国人工智能授权专利最多的受让人是 IBM、三星电子、Alphabet、微软和亚马逊。
模拟芯片,寒意未退!
众所周知,2023年是半导体行业处于下行周期的一年,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整个半导体市场在2023年下降了11.1%,总额降至5330亿美元。这一下滑主要受内存工艺领域的显著衰退所影响。具体来看,2023年内存市场的收入下降了37%,成为所有半导体细分领域中跌幅最大的一个。在细分市场中,DRAM的收入下降了38.5%,至484亿美元,而NAND闪存的收入也有37.5%的下降,降至362亿美元。与此相比,非内存领域的收入表现相对较好,2023年仅下降了3%。 而2023年排名前25位的半导体厂商的半导体营收合计下降14.1%,占市场份额为74.4%,低于2022年的77.2%。排名前25的半导体供应商中,只有9家实现了 2023 年收入增长,其中10家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 资料来源:Gartner(2024年1月) 2023年已经熬过来,现在令人担忧的是2024年行业的发展情况。模拟芯片可以称得上是“半导体行业的晴雨表。模拟芯片是半导体技术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在多种电子设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而使得它们的市场表现能够作为评估整个半导体行业健康状况和前景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模拟芯片的需求增长通常表明电子市场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而需求下降则可能预示着行业面临挑战。因此,通过观察模拟芯片的市场表现,可以对半导体行业的整体健康状况做出判断。近期,随着各家模拟芯片的财报和一些预测陆续出炉,我们可以从中对市场的前景窥探一二。 模拟芯片大厂:对前景不乐观? 如果你仔细留意了上文的半导体供应商排名情况,你会发现,意法半导体(ST)超越了模拟芯片巨头德州仪器(TI)。在半导体供应商前十榜单当中,ST是为数不多实现增长的半导体供应商。2023年受益于汽车市场的强劲需求,ST在2023年增长强劲,凭借170亿美元的收入,使得ST一跃从2022年的第11名来到第八位。 但包括TI、Microchip和ST这些模拟芯片大厂,都对未来展望不佳。2023年,这些模拟芯片巨头来自汽车行业的订单一直在帮助他们抵消中美贸易争端和个人电子产品需求低迷的影响,但这种趋势可能正在减弱。汽车市场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疲软。Summit Insights分析师Kinngai Chan将汽车领域的供应链调整归咎于电动汽车需求疲软,Chan预计库存调整将持续到第一季度,然后在下半年恢复。 ST:2024年收入目标同比下降5.8%-6% 从ST的第四季度,我们嗅到了市场放缓的迹象。意法半导体表示:“与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我们的客户订单量在第四季度有所下降。我们继续看到汽车领域的终端需求保持稳定,个人电子产品没有显著增长,而工业领域的需求进一步恶化。毛利率从47.5%降至45.5%。” 对于2024年,ST制定的全年收入目标在159亿至169亿美元之间,这与2023年的170亿美元相比,同比下降5.88%~6%。预计毛利率将保持在45%。意法半导体表示,2024年将投资约25亿美元的资本支出。 由于汽车需求疲软和工业部门订单进一步下降,ST预计第一季度营收将下降15%以上,收入为36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2.5亿美元。根据LSEG的数据,这比分析师的普遍预期低11%。 TI:各行业在不同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3全年,TI的销售额下滑了12.2%,这是该公司十多年来最大的降幅。而来到2024年,TI的预测也不是很乐观,德州仪器预测,其第一季度销售额将为 34.5 亿美元至 37.5 亿美元。TI CEO Haviv Ilan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工业领域日益疲软,汽车行业也处于连续下滑中。 TI首席财务官也表示,最近的经济低迷与过去有所不同,各个行业在不同的时间段都出现了下滑:消费类电子产品最早的经历了大幅下滑,但现在已经日趋稳定;工业领域连续三个季度持续下滑;汽车行业则刚刚开始萎缩。汽车市场曾经是 TI 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但2023年Q4的收入下降了个位数左右。 即使是面临这么低迷的市场营收,TI在研发支出方面却依然很可观。过去一年,德州仪器在研发 (R&D) 以及销售、一般和管理 (SG&A) 开支方面投入37亿美元巨资。资本支出也很可观,达到51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81%。目前德州仪器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工厂扩产计划,据称,到2026年,该公司每年将支出约50亿美元。 Microchip:计划让员工休假 由于销售额意外急剧下降,Microchip Technology计划在3月份让其Gresham工厂的员工休假两周,并可能在6月份再次休假。Microchip表示,休假不会改变该公司扩大俄勒冈工厂的计划,但反映了与客户库存积压相关的短期问题。Microchip表示不会裁员。相比而言,这算是比较好的方式了。 本月,Microchip警告投资者,其客户去年年底削减了订单或关闭了自己的工厂,导致发货推迟到2024年,减少了Microchip的季度收入。该公司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将比上一季度下降22%。 英飞凌:2024财年继续增长,只是速度放缓 但是一些模拟芯片厂商对于2024年的市场看到了不一样的情况。在2023财年,英飞凌收入163.09亿欧元,比上年增长15%,创下了收入和盈利能力的新纪录。英飞凌首席执行官 Jochen Hanebeck 表示:“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尤其是在中国)和汽车行业微控制器领域的结构半导体增长仍然有增无减。相比之下,消费、通信、计算和物联网应用正在经历暂时的需求低迷时期。总体而言,我们预计2024财年收入将继续增长,但速度会放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看到,英飞凌与多家厂商延长了长期协议,这包括与Wolfspeed扩大并延长了多年的150毫米碳化硅(SiC)晶圆供应协议,与GlobalFoundries就汽车微控制器(MCU)延长了长期协议,这将增加产能,有助于确保英飞凌从2024年至2030年的业务持续增长。此外,英飞凌还与SK Siltron CSS签署了新的150毫米碳化硅(SiC)晶圆供应商协议,进一步强化了其供应链的稳定性。 国内模拟芯片情况如何? 2023上半年,国内模拟芯片厂商经历了终端需求疲软、订单下降、去库存的困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TI加入价格战,国内模拟芯片杀向血海!》,翻看各家厂商的财报,大多数国内模拟芯片厂商在2023年前三季度的营收都出现了显著下降: 圣邦股份在2023前三季度(下同)收入18.8亿元,同比下降22%;1.42亿元,同比减少81%。 纳芯微收入10亿元,同比下降21.57%;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亏损11.9亿元,同比大跌203%。 思瑞浦收入8.1亿元,同比下降44.63%;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1630万元,同比下降94%; 芯海科技实现2.8亿元营收,同比下降41.56%;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亏损8810万元,同比大跌2852%。 力芯微的营收为6.3亿元,同比增长3.27%;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减少23.42%。 芯朋微营收5.79亿元,同比增长9.94%;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6000万元,同比减少23.89%。 希荻微营收为3.9亿元,同比减少14.88%;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613万元,同比减少37.95%。 然而,2023年下半年,一些企业如卓胜微、艾为电子和晶丰明源等迎来了市场的转机,总体实现了增长的趋势。 射频芯片巨头卓胜微在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中指出,虽然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使得公司主要下游应用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疲软,但是下半年受益于节假日消费刺激传导和客户库存结构逐步优化,下游客户需求有所增长。卓胜微预计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3.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9.50%。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10.8亿元~1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9.15%。 艾为电子2023年的销售数量创历史新高,库存也较去年同期减少20.00%左右。公司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到25.5亿元,与上年度相比,将增加人民币4.2亿元至4.6亿元,同比增加20.12%至 22.04%。在盈利方面,2023年艾为电子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800万元到5,700万元。 电源芯片供应商晶丰明源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9.16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13.56%,产品销售数量也较上年同期上升44.46%,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LED电源芯片销售占比下降,AC/DC电源管理芯片、电机驱动与控制芯片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销售数量及收入均大幅增加。 写在最后 无论是2023年的营收情况还是2024年的预测,模拟芯片厂商的业绩波动反映出半导体行业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在这个关键时期,对于芯片制造商而言,持续的坚持和策略调整至关重要。 从长期角度来看,模拟半导体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强劲。模拟芯片作为各类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需求持续增长。根据Technavio的分析,预计到2028年,模拟半导体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29.3亿美元,其中汽车电子领域的需求增长将是市场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此外,运算放大器、模数/数模转换器、RF组件和机电系统的应用,以及宽带隙半导体技术(特别是SiC和GaN技术)的进步,物联网的集成,以及电信等新兴市场和应用的发展,都将促进模拟半导体市场的增长。 未来,随着5G、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性能模拟芯片的需求预计将继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模拟芯片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在供应链优化、成本控制和市场适应性方面的能力将决定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因此,模拟芯片行业的成功将依赖于对市场变化的快速适应、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以及对新兴市场机会的敏锐洞察。
OpenAI连更5款模型:修复GPT-4“变懒”BUG,GPT-3.5 Turbo模型输出降价50%
IT之家 1 月 27 日消息,OpenAI 近日发布新闻稿,在更新 GPT-4 Turbo 预览模型之外,还下调 API 调用价格,优化现有模型性能,并发布全新嵌入性模型。 OpenAI 今天一口气宣布了 5 个新模型,包括两个文本嵌入模型、升级的 GPT-4 Turbo 预览版和 GPT-3.5 Turbo、一个审核模型。 更新 GPT-4 Turbo 预览模型 OpenAI 根据开发者对早期预览版的反馈,发布了 gpt-4-0125-preview 预览模型,重点修复了模型的“变懒”情况,能更彻底地完成代码生成等任务。 新预览版还改善了对非英语生成问题的支持,引入“gpt-4-turbo-preview”模型别名,可自动指向最新的预览版。 OpenAI 还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全面推出带有视觉功能的 GPT-4 Turbo。 定价更低的新嵌入模型 OpenAI 还引入了两种新的嵌入模式,一种是体积更小、效率更高的 text-embedding-3-small 模型,另一种是体积更大、功能更强的 text-embedding-3-large 模型。 嵌入(embedding)是表示自然语言或代码等内容中概念的数字序列。机器学习模型和其他算法通过嵌入,可以更容易理解内容之间的关联,也更容易执行聚类或检索等任务。 ChatGPT 和 Assistants API 中的知识检索等应用,以及许多检索增强生成(RAG)开发工具都使用到了嵌入这个概念。 text-embedding-3-small 相比较 2022 年 12 月发布的 text-embedding-ada-002 模型,text-embedding-3-small 性能和效率大幅提升。 性能方面,text-embedding-3-small 在多语言检索常用基准(MIRACL)的平均得分从 31.4% 提高到 44.0%,而英语任务常用基准(MTEB)的平均得分从 61.0% 提高到 62.3%。 定价方面,text-embedding-3-small 的定价是 text-embedding-ada-002 的五分之一,从每 1k token 0.0001 美元降至 0.00002 美元。 text-embedding-3-large text-embedding-3-large 是 OpenAI 新推出的性能最佳的模型。将 text-embedding-ada-002 与 text-embedding-3-large 进行比较:在 MIRACL 上,平均得分从 31.4% 提高到 54.9%,而在 MTEB 上,平均得分从 61.0% 提高到 64.6%。 text-embedding-3-large 的价格为每 1k token 售价 0.00013 美元。 原生支持 shortening 允许开发人员以降低存储和计算需求来换取一定的准确性。简单地说,保持主旨不变的情况下,shortening 就像从一个复杂的标签中去掉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细节。 GPT-3.5 Turbo 在 API 领域,GPT-3.5 Turbo 同样表现不俗。在执行各类任务时,它不仅能够提供比 GPT-4 更低的成本,还能保证更快的执行速度。 因此,对于那些付费用户来说,此次输入价格下调 50%、输出价格下调 25% 无疑是一大利好。 具体来说,新的输入价格定格在每 1k token 价格为 0.0005 美元,而输出价格则为每 1k token 价格为 0.0015 美元。
ChatGPT惊艳更新!一个@让三百万GPTs为你打工
ChatGPT悄悄更新个大功能!看起来要把插件系统迭代掉了。 部分(灰度)用户已经收到这样的提示: 现在可以在对话中@任意GPT商店里的GPTs,就像在群聊中@一个人。 体验到的博主Dan Shipper第一时间录视频激动地分享: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功能。 在他的演示中,按过去的工作流程还需要手动把与ChatGPT对话内容复制到笔记软件Notion里。 现在,只需要一个@,喊接入笔记软件接口的NotionGPT过来,无需切换窗口就能自动总结整个对话并保存。 更多网友体验后发现,这还意味着不同的GPTs之间从此可以共享上下文。 整个GPT Store中GPTs的数量已经超过300万,结合多款GPTs打造和执行工作流程,也就是让去AI打工,自己当老板。 未来人们的工作方式将被完全改变。 读论文+复现代码一条龙 已经用上新功能的网友们搭配不同GPTs玩出了不同花样。 长期霸占“趋势榜”前十的论文解读工具Ai PDF和编码工具Grimoire就擦出了这样的火花。 先@Ai PDF解读事先准备好的讨论LoRA技术的论文: 然后继续问它论文中是否有实现LoRA的Python代码: Ai PDF表示论文中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Python代码,但提供了Roberta、DeBERTa、GPT-2的模型checkpoint链接。 下一步网友直接@Grimoire,让它根据上面Ai PDF对LoRA的描述信息,为其编写代码。 结果Grimoire真的给出了一个在PyTorch中实现LoRA简化版的Python代码: 总结这种玩法,就是用Ai PDF根据论文总结技术实现方法,然后让Grimoire根据方法,直接编写出实现技术的代码。 下面这位网友的玩法是,自己组建一支“专业团队”: 好家伙,CPO、CFO、投资人一应俱全。 这可把另外大批还没更新这个功能的网友给羡慕毁了: 这次更新改变的不只是用户使用ChatGPT与GPTs的方式,同样让GPTs开发者打开了新思路。 开发者Yohei总结道: 不必花太多精力在外部存储数据了,现在ChatGPT对话本身就能承担这个角色。 当GPTs是可组合的,我会构建更多专注单一功能的GPT,而不是少量多功能GPT。 也有人开始畅想,再下一步或许会是不同GPTs之间相互交谈、嵌套调用,需要人类介入的场合越来越少了。 GPT-4.5取消,直奔5代 原本这个时间,要发布的应该是下一代模型,而不仅仅是功能补丁。 但匿名爆料者传来突发消息,GPT-4.5版本已被取消。 这意味着OpenAI要直接跳到GPT-5了,不过据业内人士判断不会早于今年第二季度。 跳过一整个版本的原因,或许是OpenAI感受到来自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的压力,GPT-4.5的升级幅度已经不再能保证领先地位。 在lmsys大模型竞技场中,谷歌Bard(Gemini Pro)排名正在飙升,人类评分甚至超越了GPT-4的几个版本,离最新版差距也不大了。 另外开源模型Mistral Medium也挤到前5的位置。 有创业者认为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特别是考虑到Gemini Pro的API价格要比GPT-4便宜太多,差距约有40倍。 要知道Gemini Pro在发布时,无论性能还是价格都是对标GPT-3.5的。 不知道谷歌是更新了版本还是一直在继续训练,总之现在性能接近GPT-4,但还保持GPT-3.5水平的价格,一下子惊艳了所有人。 当然也有人猜测,谷歌可能已经在偷偷测试超大杯Gemini Ultra版本了,只是API上的标签还没改。
芯片!美科技大佬密集访问亚洲
据韩国媒体报道,全球AI业界的重量级人物、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26日参观了三星电子芯片生产线。就在他访韩的几乎同时,英伟达CEO黄仁勋刚刚结束中国台湾地区之行。美国科技界大佬密集访问亚洲,他们到底为何而来呢? ChatGPT之父“快闪”韩国 据多家韩媒报道,被称为“ChatGPT之父”的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当地时间26日对韩国进行访问。 韩媒披露,奥尔特曼在韩国的行程将“短暂而紧凑”,重头戏之一就是与SK集团会长崔泰源见面。SK集团旗下的半导体企业SK海力士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高带宽存储芯片HBM制造商,这种芯片是高端AI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奥尔特曼预计还将同三星电子高层会面,商讨在芯片代工领域展开合作。 美媒:奥尔特曼欲打造“AI芯片工厂联盟” 以ChatGPT为代表的应用程序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掀起了生成式人工热潮,而AI应用的背后少不了芯片作为硬件支撑。据美媒此前报道,奥尔特曼已经同全球范围内多个大型机构投资者进行了接触,寻求获得数十,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打造一个“AI芯片工厂联盟”。知情人士透露,奥尔特曼一直担忧,随着AI的加速普及,AI芯片将“供不应求”。据悉,已经同奥尔特曼展开接触的包括日本软银公司、阿联酋G42集团等。 另一位美国科技业界的重磅人物——AI芯片巨头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则在26日结束了对中国台湾地区的访问。黄仁勋25日晚对记者证实,本周在台北与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CEO刘德音等共进晚餐,讨论芯片供应问题。 黄仁勋四年多以来首次访问中国大陆 英伟达是本轮AI热潮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该公司研发的高端AI芯片市场占有率高达八成。2023年,英伟达股价上涨超过200%,进入2024年以来又进一步上涨了24%。 此前,黄仁勋还访问了英伟达设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办公室。英伟达官方没有透露更多细节,只是表示黄仁勋同员工共同庆祝了即将到来的春节。香港《南华早报》注意到,这是黄仁勋自2019年12月以来首次访问中国大陆。 美商务部长点名批评英伟达为中国市场定制产品 目前,美国科技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选边站”压力。一方面,美国政府不断收紧出口管制政策,严控尖端半导体产品对华出口。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甚至公开点名英伟达,批评该公司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产品的做法。 美国商务部长 雷蒙多 我明确告诉你们,你若是设计出合规的新产品,帮助中国发展AI技术,我第二天就禁止该产品对华出口。 另一方面,美国科技巨头们仍在用行动体现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意愿。据路透社本月初报道,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AI芯片H20将于今年二季度开始大规模量产。据悉,这款芯片汇集了该公司部分最新的技术,但同时也符合美国政府去年10月出台的对华出口管制新规。 业内人士分析,黄仁勋此访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客户推销新款“中国定制版”AI芯片。市场研究机构集邦科技指出,目前中国云计算公司约八成的高端AI芯片是从英伟达采购的,未来五年这一比例可能降至五到六成。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科技企业正将一部分高性能AI芯片的订单转给华为等本土企业,并更多地依赖内部自研。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CCTV4
德勤:2024年AI带动半导体行业复苏,预估5880亿美元、同比增长13%
IT之家 1 月 27 日消息,德勤(Deloitte)发布了《2024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展望》,深入分析了半导体行业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促进下重新崛起的趋势,以及面临的诸多挑战。 德勤表示半导体行业在 2023 年遇到周期性挑战,这是自 1990 年以来的第七次衰退,预计全年销售额为 5200 亿美元,同比下降 9.4%。 报告中还预测 2024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将达到 5880 亿美元,不仅比 2023 年高出 13%,而且比 2022 年创纪录的 5740 亿美元行业收入高出 2.5%。 存储芯片市场是最大的波动因素。2022 年,存储业务销售额接近 1300 亿美元,占整个芯片市场的 23%,但 2023 年降幅将近 400 亿美元,下降 31%。 德勤预计存储芯片市场将在 2024 年恢复几乎所有的增长,销售额有望达到 2022 年的水平。如果不包括存储市场,2023 年行业的其他产品也有所下降,但降幅仅约 3%。 在终端市场方面,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销量在 2023 年分别下降 14% 和 3.5% 之后,预计将在 2024 年增长 4%。这两个终端市场恢复增长对半导体行业可能非常重要:2022 年,通信和计算机芯片(包括数据中心芯片)的销售额占当年半导体总销售额的 56%。 衡量该行业健康状况的另外两个重要指标是库存和工厂利用率。截至 2023 年秋季,库存仍高达 600 多亿美元,与前一年基本持平。而减少库存的过程将对 2024 年上半年的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在最近的短缺期间,利用率较高(在 90% 左右),预计在 2023 年第四季度将降至 70% 以下,该行业可能需要远高于此的利用率才能盈利,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