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成版权保护重要抓手 腾讯云助力版权科技创新
4月27日,由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中国版权科技创新论坛在京举行。中宣部版权管理局、中国版权协会、和北京市版权局等单位领导,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著作权人、权利人组织及版权产业界的代表参加论坛。
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都认为,科技能力为版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激发创新有着重大价值。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在致辞中表示,版权保护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版权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版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版权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版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成知识产权强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展,侵权的形式、手段逐渐多样化、隐蔽化,因此,既要加强司法行政等多方面的保护,也要发挥科技在版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数字版权保护的难点,正是确权难、取证难、维权成本高,所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科技手段,去保护原创者的智力成果。中国版权协会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会员和权利人,也在去年推出了“中国版权链”,为会员单位和权利人提供了版权存证等全流程服务,旨在通过科技手段降低维权难度和成本,让原创者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有效打击侵权行为,促进数字内容生态的良性发展。版权权利人和相关企业,要抓住科技创新的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科技对版权保护的作用,拥抱科技化版权治理新模式,共同打造鼓励原创、尊重原创、保护原创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王野霏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修订的《著作权法》生效在即,知识产权已经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核心竞争领域,国家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十四五”期间应该重点研究科技创新与版权的关系,这也标志着我国版权保护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最前沿。《著作权法》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科技革命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因素,广大企业则是重要的推动主体。我们有责任推动版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共同推动版权产业繁荣发展。
长安链生态联盟成员腾讯、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和北京互联网法院分别围绕长安链底层技术平台的特点及在版权领域的应用价值等发表主题演讲。
腾讯云区块链产品总监秦青主要介绍了腾讯云区块链技术在版权治理领域的探索。据介绍,腾讯云的至信链版权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可以覆盖从版权所有方、到版权作品、原创性筛查工具、异常库、至信链存证中心、数字资产交易合约,最后到版权需求方的全流程,具有原创保障、快速存证、链上交易和可信流转等特征。此外,该方案还有高效可信的自动化侵权取证能力,可以做到环境可信、时间可信、行为可信和证据可信。
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副院长任常锐表示,长安链致力于服务数字经济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场景。面向版权科技创新,微芯院希望基于自主可控、开源开放的长安链底层技术,赋能版权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版权人权益保护,构建大流量环境下的版权管理和交易场景,并在实际应用中持续打磨,形成闭环,不断促进技术和应用的协同,更好地助力行业发展。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副庭长张连勇介绍了区块链在司法审判实践中的应用。线上综合性的电子诉讼平台离不开区块链技术的支持,区块链的各级节点建设可以实现数据的验证存储,而智能合约可以实现一键执行立案,大大提高了法官的审判效率。作为长安链联盟成员单位,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在积极推进天平链与长安链的深度合作。
此外,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任李鸣,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兼代理总干事周亚平,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丛立先,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田绘等嘉宾就版权科技创新主题进行了精彩的交流与分享,分别阐述了版权行业新技术的内涵和外延,新技术对《著作权法》修改和实施的影响,区块链等技术在版权司法判例中的运用等内容。
最后,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在总结时指出,在版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技术是第一动力,可以说版权制度和技术发展相伴相生。在创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版权保护面临着新课题和新挑战,围绕“版权科技创新”主题展开讨论与时俱进、意义重大。版权要实现价值转换,版权产业要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技术作为内生动力,不断推动版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为版权行业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技术在工具应用层面的意义,积极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在版权保护场景的创新应用,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在版权确权、授权、维权领域要充分发挥作用。要在版权的管理领域更多的应用科技创新,使科技创新为版权高质量发展起到更好、更强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