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黑芝麻频现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面临资金、业务双重压力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叶心冉 2021年12月31日,黑芝麻(SZ:000716)披露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下简称“监管决定书”)。监管决定书显示,2020年 1月、9月,黑芝麻的三家控股子公司通过第三方公司合计向关联方深圳市容州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转账1460万元。2019年、2020年,上市公司要求客户向另一关联方广西黑五类食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转移支付上市公司货款1033.82万元、5.13万元。 监管决定书表示,上述关联交易事项,形成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这不是黑芝麻第一次出现同类型的事情了。 2021年12月10日,深交所下发对黑芝麻集团以及多位当事人的通报批评。通报指出,2017年、2018年,黑芝麻向广西南方农业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划转资金,构成资金占用,日最高占用金额10049.39万元;2017年、2018年,黑芝麻通过向广告公司预付广告款间接向控股股东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黑五类集团”)等关联方划转资金分别不少于2053.77万元、4746.23万元;以及2018年1月至 4月,黑芝麻分3次向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臣新能源”)提供资金合计1.35亿元。根据通报披露,天臣新能源为黑芝麻董事长韦清文的配偶郑红梅控制的企业,黑芝麻上述行为未经审议和披露,构成违规对外财务资助。 早在2019年年末,广西证监局向黑芝麻下发的警示函中已剑指黑芝麻集团关联方多次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但从最新的监管决定书来看,2020年,黑芝麻集团依然存在这种违规操作。 对于仍旧出现的这一情况,经济观察报致电黑芝麻方面,对方表示,公司正在按照广西证监局的要求进行核查整改,后续会公布专项公告。 梳理上述函件中披露的多家关联方公司,在发生股东变更之前,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均是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 上述多家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后,控股股东已不是上市公司控股方李氏家族成员,但仍多多少少与李氏家族存在关联。 隐秘相关方 查看黑芝麻披露的财报,在应收款和预付款中,仍能看到其他隐秘的相关方。 在黑芝麻集团2021年半年报中,其账龄在3年以上的预付款项指向广西风采印业有限公司(下简称“风采印业”),预付款为306万元,公司披露未及时结算原因是预付货款。 而风采印业的控股孙公司广西加因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陈德坤此前曾是黑芝麻集团的分支机构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已注销)的法人,同时陈德坤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李汉朝担任法人的滁州市容州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的监事,为天臣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的董事。早前的披露中,黑芝麻集团称风采印业其为“非关联方客户”。 再者,在黑芝麻集团的年报中,有一家公司常年位居应收款期末余额前五名。在公司2020年年报中,郑州南方黑芝麻饮品有限公司(下简称“郑州黑芝麻”)应收账款期末余额5559万元,坏账准备期末余额419万元。2017-2019年,来自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为5458万元、5462万元、4718万元。 前些年的年报中,黑芝麻集团披露郑州黑芝麻系公司在河南与山东区域的经销商,并多次强调其并非关联方。 但通过股权穿透,仍然能发现两家公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郑州黑芝麻的控股股东及法人系王俊华。王俊华此前100%持股的南宁容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简称“南宁容州”),黑芝麻集团以及黑芝麻集团的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都曾为历史股东。并且,南宁容州是前述公司天臣新能源的控股孙公司。不过在2018年5月,王俊华在南宁容州的股权比例稀释至5%。 从财报中披露的多项财务指标占用资金,能够看到黑芝麻集团的资金压力。 根据黑芝麻集团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的现金流净额为2.5亿元,同比减少17.5%。而另一方面,持续增长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以及预付款、其他应收款,都在占用公司资金。去年三季报,公司预付款达到3.31亿元,应收账款7.92元,同比均有所增长,此外公司账面上还有其他应收款1.57亿元,上述三项财务指标占据总资产比例共达34%。同时,公司存货6.6亿元,同比增长3%。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其短期借款11.57亿元,长期借款5.38亿元,负债合计24.30亿元。而另一方面,公司货币资金1.522亿元,同比减少13.7%。 食品业务方向 2021年前三季度,黑芝麻实现营收27.57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1429万元,同比增长158%。2021年自一季度,黑芝麻打破了自2018年以来归母净利润的频频下跌。 但能够看到,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的提升更大程度与成本控制相关。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而营业总成本同比增长11.91%,小于营收增速,其中销售费用3.4亿元,同比增长1.9%,管理费用1.1亿元,同比减少2.8%,费用有所控制。而2021年三季度的营收增速相比2021年一二季度出现下滑。 黑芝麻主营三大业务板块,一是食品业务,主要包括黑芝麻糊冲调产品、黑芝麻饮料化产品等;二是电商业务,主要是公司旗下产品的电商经营销售和为其他品牌商家提供的电商平台销售代理业务,以及由此延伸的淘宝直播、网红IP打造等新营销业务;三是粗粮加工经营业务。 公司电商业务的营收占比愈加提升,到了2021年的半年报,公司的食品业务占比34%,电商业务占比60%。2020年,因旗下子公司上海礼多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直播业务等,黑芝麻被市场划归为“网红概念股”,股价在2020年震荡式上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占比较大的这部分业务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仅为9%,2019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15%,毛利率在下滑。 同时,2020年年报中,黑芝麻方面曾预计,为第三方品牌提供代运营服务的这部分收入2021年会有一定比例的下滑,2022年收入开始增长。原因在于,2021年整体经营规划优化品牌管理,由于可口可乐品牌方与天猫超市直营,该品牌不再合作;同进引进好时品牌,好时品牌2021年代销转经销及代销可口可乐品牌的停止将导致代运营服务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据我了解,电商业务的整体销售并没有减少,只是说在对代运营品牌进行优化,有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品牌,或者是在结构中占比较大的品牌,它的毛利空间可能更低,我们就逐步放弃这些没有盈利的部分。” 近年来,黑芝麻方面一直围绕黑芝麻这一品类进行产品的延伸。但从产能利用情况来看,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公司的实际产能与设计产能存在较大差距。2021年半年报,公司袋糊、罐装饮品、利乐装饮品的设计产能分别为7.5万吨、7.3万吨、2.4万吨,而实际产能分别为1.6万吨、2500吨、1600吨。对此,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产品的市场拓展、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与原定的设计产能存在差距,销售未及预期。 相较需要热水冲泡,对场景有强烈要求的糊状产品,利乐包的产品使用更为方便,但是从公司线上旗舰店能够看到,利乐包装的产品以整箱的礼盒装为主,未见散装。工作人员表示,之前进行过这方面销售渠道的尝试,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对于接下来会否加大即饮产品的推出,对方表示,“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黑芝麻近些年来的产品延伸确实围绕着黑芝麻品类,包括黑芝麻丸、黑芝麻牛奶,黑芝麻酥饼等,但聚焦主业为什么没有给黑芝麻方面提供加持? 对此,品牌定位专家、红箭头品牌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健指出,一般而言,食品公司推新品,无序的新品推出节奏、杂乱的品牌命名策略、没有针对性的品牌和营销策略,都会导致新品的乏力表现。 黑芝麻既往披露的战略规划中多次强调聚焦大健康产业,2020年年报指出,会加大投入、加强力度、加快速度研发和经营健康食品新产品,全力打造乌发产品和植物基代餐产品等战略新品。 对于这一方向,张健指出,围绕黑芝麻进行品类延展,契合大健康的方向并没有问题。但从营销角度,混乱的推新节奏、老化的品牌形象,相对落后的营销方式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南方黑芝麻作为品类领导者,必须承担起推动品类发展的责任,站在整个行业看待,而非仅仅关注品类内竞争。南方黑芝麻应该承担起“品类再定位”的历史使命,与年轻消费者建立相关性,向年轻消费者清晰传达黑芝麻的品类价值认知、使用场景和情感偏好,重塑黑芝麻的定位认知。  
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成功完成主镜展开:将进入工作轨道
IT之家 1月9日消息,北京时间1月9日零点前后,迄今为止人类建造的最贵、最强大的红外波段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成功完成了主反射镜最后一部分的展开,并完成锁定。这标着造价 100 亿美元的望远镜机械机构工作正常,20 多年的研发和制造工作终于迎来成功,无数人悬着的心可以放下。 接下来,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将继续飞往周期约 6 个月的拉格朗日 L2 点晕轮 (Halo) 工作轨道;然后,需要进行为期约 5 个月的镜面调校、仪器调试等多项测试工作,最终才可以拍摄第一张画面。 IT之家了解到,此前这个望远镜已经成功完成了五层大面积遮阳薄膜的展开、绷紧工作。这些薄膜用于阻挡太阳光,使得望远镜本体保持十分低的温度,以减少干扰。 望远镜主反射镜由 18 片六边形镜片组成,口径约 6.5 米,面积达达 25.4 平方米。镜片由高纯度的金属铍制成,表面几乎做到绝对光滑。为了提高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以及保护镜片,反射镜表面镀上了一层金。由于镜片面积较大,可能会有一些形变,科学家在每个镜片背部配备了 7 个微调电机,可以精细控制镜片的形变。 在接下来的时间,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的地面团队将操控这 126 个执行器,对镜片进行校正,这将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美国宇航局 NASA 局长比尔・尼尔森表示,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的成功展开,标志着 NASA 的又一个里程碑。望远镜由 NASA 与欧洲空间局 ESA、加拿大航天局合作建造,将观察宇宙最早期的景象,有望看到宇宙诞生初期第一批星系的光芒,设计目标是观测 135 亿光年之外的天体。
AMD2021财年大盘点 2022首推新服务器芯片
集微网消息,2021财年,AMD在许多方面都创了纪录。该公司在2021财年的核心业务中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并在过去的两个季度中分别提高了收入预期。 对此,华尔街企业财务分析机构seekingalpha对AMD过去一个财年的整体状况做了分析。AMD的收入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54%,并在公司强劲执行力的引导下创造了收入记录43.1亿美元。计算和图形业务,面向游戏玩家的Ryzen、Radeon和AMD Instinct处理器在第三季度创造了24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了44%。 由于终端市场的强劲需求,处理器的平均售价/ASP在第三季度继续上升。其中,增长最快的是AMD,因为客户对EPYC服务器处理器的吸收速度加快。第三季度,AMD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9%,达到16.9亿美元。 在第三季度,AMD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9%,达到16.9亿美元。公司预计2021财年总收入将同比增长65%。 近年来AMD每财季的营收状况 英伟达和AMD都宣布了目前正在接受监管机构审查。英伟达希望收购英国的ARM,以获得其芯片架构的使用权,并节省许可费。AMD想收购Xilinx,以加强其数据中心业务,并从业务组合中获得协同效应。为此,去年10月,在一项拟议的350亿美元的交易中,AMD提出以1.7234股AMD股票换取每赛灵思股权。该交易目前正在接受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审查。预计不久将作出最终决定。因为AMD已经向反垄断监管机构做出了让步,并保证该交易不会对中国市场造成影响,因此交易获批的可能性大增。报告还显示,该交易将被批准。最近,AMD的股价经历了16%的下跌,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监管机构做出交易决定之前,市场持谨慎态度。如果收购获得批准,AMD的股价可能会出现反弹。 AMD的自由现金流在2021年第一季度有了显著的改善,原因是终端市场对处理器的需求加强,产品定价提高,利润率增长。AMD的自由现金流的前景仍然被低估了。然而,由于市场条件强劲,AMD的产品仍然有很高的需求。在第三季度,AMD产生了7.64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销售额为41.3亿美元。这样算来,自由现金流利润率为18%。总计21年第三季度的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了2.9倍,原因是AMD的大规模收入增长和收入到现金的转换改善。 AMD的2021财年前九个月的自由现金流利润率为21%。如果客户端处理器ASP的定价在2022财年保持强劲,AMD明年的自由现金流利润率可能会达到30%。 AMD的自由现金流 AMD的自由现金流利率为1.68%, 比英伟达的自由现金流收益率高的多。 AMD目前拥有近年来最强大的产品阵容之一。Ryzen游戏处理器正在脱销,AMD的Radeon显卡也是如此。这些产品特别受游戏玩家的欢迎。GPU的短缺,以及部分原因是加密货币矿工的需求,导致显卡市场价格飙升,推动平均销售价格上涨。AMD也在其第三代EPYC服务器处理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处理器基于AMD第三代EPYC服务器的Zen 3微架构,提供更快的应用性能并提高商业生产力。 AMD将在明年推出新的处理器,这可能会导致收入加速增长和自由现金的增加。 随着新的升级周期的启动,这可能导致收入增长的加速和更高的自由现金流利润率。 新的升级周期开始。在22年第一季度,AMD将首次推出一种新的服务器芯片,即Milan-X CPU。 Milan-X CPU,它建立在AMD新的3D-Cache技术基础上,并承诺将性能提升50%。新的Milan-X处理器的发布可能会导致服务器CPU销售的加速。在2022财政年度,AMD已经蓬勃发展的企业部门的服务器CPU销售将加速。 AMD和Nvidia都是拥有优秀产品的伟大公司,但我认为AMD更好,因为相对于Nvidia来说,它的增长是有折扣的。预计AMD在2022财政年度将产生191亿美元的收入,这一估计高度低估了AMD的价值。我相信AMD在2022财政年度将产生217亿美元的收入+/-8亿美元,并且该公司的增长速度将继续大大超过市场预测的速度,因为产品定价和对处理器的需求在进入2022财年后仍然强劲。 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明年收入为191亿美元的预测,AMD的市值与销售额之比为8.7倍,而Nvidia--基于2022财年收入估计为315亿美元,其市值与销售额之比为22.1。 预计在2021至2025财年期间,Nvidia的销售增长速度将超过AMD。华尔街预计AMD 2022财年的收入为217亿美元(上下浮动8亿美元)。 AMD与英伟达,市值/销售额对比 AMD的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同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并且估计在2022财政年度,AMD将能够扩大最近的利润率增长。由于GPU定价的优势和服务器市场对高性能处理器需求的增长,毛利率下降和CPU和GPU的平均售价下降可能是一个警告信号,预示着收入的放缓。 近年来每个季度AMD的毛利率状况 AMD将继续在2022财政年度将继续快速增长其核心业务,特别是在服务器业务方面。甚至与2021财年相比,收入加速也不是没有可能。考虑到AMD将在明年推出新的高性能服务器芯片,这将展开一个全新的升级周期。(校对/Yuki)
5G还没体验 6G就要来了?
中国科学家创造的最新6G速度让很多网民感到惊讶: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东南大学、鹏城实验室、复旦大学和中国移动等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G专项等项目支持下,搭建了国内领先的光子太赫兹实验环境,首次实现单波长净速率为103.125Gbps、双波长净速率为206.25Gbps的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通信速率较5G提升10倍至20倍,创造出目前公开报道的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传输纪录。 很多网友表示困惑:5G我还没体验上呢,马上要来6G了?6G跑那么快有必要吗? 从行业规律看,6G必须提前布局。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1G时代发展到目前的5G时代,移动通信基本每隔10年就要升级一代。而每当新一代移动通信开始商用时,更新一代移动通信的研究就已开始启动,因为它需要大约10年时间才能商用。 我国5G商用元年是2019年,工信部发布4张5G牌照,标志着5G商用的开始。同样也是在2019年,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召开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宣布成立了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国家6G技术研发总体专家组。中国的5G商用和6G技术研发同年启动,符合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规律。 太赫兹无线通信被公认为是6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此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成果,正是中国6G研发提前布局的阶段性成果。它是实验室成果,离商用阶段还远。业内人士预测,6G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商用。网友们不必担心自己手中的5G手机“瞬间不香了”。 在新疆首个高原5G基站开通现场,设备维护人员测试5G网络速度。丁磊摄(新华社) 从技术积累看,中国6G研发有优势。 目前,各国在6G专利方面竞争异常激烈。日本2021年9月份发布过一项调查报告,在通信技术、量子技术、基站和人工智能等9个6G核心技术领域,按国家和地区分析了已注册和正在申请的约2万件专利。结果显示:全球6G专利申请量占比,中国高达40.3%排第一,美国以35.2%排第二,日本以9.9%排名第三。 制定通信技术的国际标准,是通信技术产业的主要战略目标和竞争焦点。纵览从1G到5G的移动通信史,每次信息通信技术变革都伴随着技术标准之争。而专利申请量越多的国家,往往在制定行业标准方面有更大发言权。中国目前在国际6G研发中表现优秀,这为下一个十年的行业竞争打下基础。 从市场潜力看,6G应用前景广阔。 对于个人手机来说,很多人认为目前的4G就已经够用,但5G、6G的应用远远超出个人手机。5G技术在远程医疗、军事等领域应用已有精彩表现,并不像某些网友认为的那样“不实用”。6G的应用将比5G更宽广。 6G网络将是一个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连接世界,意味着更高的接入速率、更低的接入时延、更快的运动速度和更广的通信覆盖。6G不仅仅是简单的网络容量和传输速率的突破,它更是为了缩小数字鸿沟,实现万物互联这个“终极目标”,还将满足未来的全息通信、元宇宙等新型应用需求。 6G为何要跑那么快?因为各国都想跑那么快,因为我国有能力跑那么快,也因为跑那么快以后,能收获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传台积电1月13日发布2021年财报 五大看点值得关注
(原标题:台媒:本月13日台积电法说会,有五大看点值得关注 集微网消息,业界高度关注的台积电法说会将在本月13日召开,将公布去年财报、今年首季与全年展望、资本支出规划、半导体景气展望等五大重点方向,其中今年资本支出是否超过400亿美元再创新高备受关注,展望也将成为科技业风向。 据岛内联合新闻网1约9日报道,台积电尚未公告去年12月营收,不过累计去年前11月营收已达1兆4320亿元,年增17.2%。依据台积电先前11月回应美国商务部征求半导体产业公众意见的表格显示,去年营收应可顺利完成既定目标,以美元营收目标换算将有望年增达24.4%。 在上述基础上,目前机构法人预测平均显示,台积电去年每股获利超过22元将是基本盘。 至于今年首季,法人预测,在苹果智慧机需求相对乐观的背景下,台积电首季营收有望季增0.5%至3%,再次挑战单季历史新高,在产品组合优化下,单季毛利率均标仍有望50%以上。不过,若是非苹手机相对保守,则估持平前一季至小幅季减。 资本支出规划方面,台积电2021年已抛出三年千亿美元大投资的归化,扣除去年资本支出300亿美元之后,法人估计,今、明年规划投资700亿美元,加上新增日本、高雄等厂区展开建设,估计资本支出高标有望突破400亿美元,均标则为350亿美元。 半导体景气展望方面,台积电先前一次法说会已由总裁魏哲家释出2021-2022年产能全年吃紧的看法,去年营运表现也有望超过全球半导体产业平均,随近期市况变化是否调整备受关注。 图源:联合新闻网 若在最乐观情况下,法人估计,台积电今年营收若以美元计算预期年成长26%至30%,保守也有超过一成。 另外,台积电资本支出最关键仍在占比最高的极紫外光(EUV)设备取得的顺畅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重要设备伙伴ASML日前柏林厂意外火灾也成为业界关注焦点,外界关注该厂生产零组件不顺将对全球EUV设备供给产生影响。 ASML在欧洲时间7日晚上已更新柏林厂火灾评估状况,依据ASML说明,厂区已恢复部分生产,DUV出货不受影响,EUV相关零件晶圆夹生产受影响,正努力复工减少对EUV客户的潜在影响。 数据显示,台积电2020年EUV量产设备台数居全球五成,EUV晶圆产量更占65%,在晶圆代工厂中称霸。ASML目前在光刻设备的市占率约84%居龙头,在晶圆代工先进制程更独家供应EUV设备,该厂区复工情况将影响全球光刻设备与零件供给。(校对/Yuki)
“眼茅”被曝三年手术回扣明细上热搜!员工望早日脱离,股价腰斩
1月9日消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 @急诊向日葵艾芬与爱尔眼科的医疗纠纷,仍在发酵。 1月6日至1月8日,艾芬在社交媒体上先后贴出三份名单,名单包括“国家公职人员姓名、转介人职务、联系人、金额、开户行、卡号、患者姓名、手术日期、病种、手术费”等内容,艾芬质疑爱尔眼科存在行贿医生的行为,甚至用上“行贿中国”的字眼。艾芬质疑,如此大的金额,如此众多的人群,是否构成行贿罪? 从三份名单涉及的事件金额看,《财经天下》周刊获悉,第一份名单涉及金额约10万元,第二份名单涉及(标注为借款金额)金额在8万元左右,第三份名单涉及金额约5.5万元,合计金额约为23.5万元。 此外,艾芬在社交媒体晒出“爱尔手术回扣明细”。明细显示,江苏省宿迁市多个县市区医生、公职人员、社会人员拿了爱尔眼科的回扣,金额从70余元至2000余元不等,总金额为78万余元。 上游新闻报道称,明细中的3人接受采访时称,拿回扣一事属实。2019年被人举报后,相关部门已处理,他们已退还回扣。 有爱尔眼科员工甚至对艾芬表示,希望早日脱离这个恶心的地方。 二级市场上,爱尔眼科股价在2021年7月达到历史新高的72.27元/股后,一路回调走低至今。截至周五收盘,爱尔眼科股价报38.73元/股的近52周新低,回撤接近50%,最新市值已不足2100亿元。
月球上有水吗?嫦娥五号添“实锤”:一吨月壤120克
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整个问题也争论了半个世纪之久。而今,来自嫦娥五号探测数据的最新研究显示,1吨月壤中大概约有120克“水”。 据报道,北京时间1月8日,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地球所)行星科学团队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在《科学-进展》上发表。 这项研究利用嫦娥五号所携带“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探测的数据,首次获得了月表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 该论文一作、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副研究员林红磊介绍,需要解释的是,科学家研究的“水”并不是我们喝的“水”。“光谱仪所探测到的‘水’指矿物里的水分子或者羟基,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我们喝的水。”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风暴洋北部地区着陆,随后返回1731克月球样品。 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获取了月表的光谱数据,嫦娥五号光谱仪的设计者、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志平介绍。 和普遍意义上的液态水不同,光谱仪在月面探测到的“水”都藏在岩石中,水分子代表稍微加热就可以跑出来的“结合水”,羟基则代表需要较高温度才能析出的“结构水”。 数据分析结果为月球上真的存在水增加了新的确凿证据:嫦娥五号采样区的水含量在120 ppm(百万分之120)以下,而岩石中的水含量约为180 ppm。“相当于1吨月壤中大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大约有180克水。” 嫦娥五号是目前唯一一次既返回样品又获取到月表原位光谱的任务,样品能够详细的分析水在月壤颗粒中的分布、存在形式,并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来源,而原位光谱可以与轨道遥感建立联系,能够研究月表水的全球性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 月球水研究远未结束。在科研人员们看来,证实月球上存在水并估算水量对“月球村”“月球科研站”的规划和建设至关重要。
把PPT做漂亮点可以影响论文引用和通过率? 研究证明图表美观增加可信度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先来看两张图表: 你感觉,哪张图表看起来可信度更高? 其实,这两张图表展现的数据完全一样,但第二张“更漂亮”的图表看起来却更具说服力。 这种现象已经有了科学依据。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漂亮图表确实更容易受到信任,也更具有误导性,与它们所属的学科类别或来源无关: 而且,学历越高的人群,越容易受这种偏见的影响。 研究po出后,立刻在外网火了一把。 网友们给自己做的丑图找到了新借口:这样才不会让读者产生偏见(得意)。 来看看这是一项怎样的研究。 第一,好看的图更受信任 结论一,与学科类别或来源无关,漂亮的图表就是让人感觉更可信。 研究人员从社交媒体、新闻和科学论文中,分别筛选了数百张图表。 其中,“社交媒体”指Reddit社区,“新闻”来源于彭博社、金融时报等报刊杂志,“科学论文”则基本来自于Nature Communication和Scientific Reports。 图表所属学科也非常多样,涉及地理、生物、健康、科学、运动等: 然后,研究人员找了数百名志愿者,给随机出现的图表进行打分: △出现的一些图表类型 志愿者们会从美观性(色彩搭配、行间距和字体)、易读性(可视化数据类型、图形类型和图形设计)、可信度、感兴趣程度、超出认知程度等角度,评估图表: 统计结果显示,好看易懂的图表可信度普遍更高(其中横轴是美观性,纵轴是可信度): 既然如此,漂亮的图片会更具有误导性吗? 第二,漂亮的图更具误导性 结论二,图表的“美观性”更影响人们的信任程度,甚至忽略误导性操作带来的影响。 误导性操作指在不影响结论的情况下,利用图标大小等视觉差,故意给读者造成错觉,引导得出与数据不符的结论: △图源:维基百科 研究人员亲自上手,对一系列图表进行PS,包括将图片改得更漂亮,例如提升分辨率、调整字体大小等;此外,也将图片改得更具误导性,包括采用暗示性色彩来上色等。 具体来说,他们把每个图表都PS成4种类型: 左上角是漂亮+低误导性;左下角是不漂亮+低误导性;右上角是漂亮+高误导性;右下角是不漂亮+高误导性。 △鲜艳的红色对结论具有误导性 然后,将这些PS后的图片拿给志愿者们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人们更信任更漂亮的图片,平均比原图的“可信度”高出1分左右(满分7分);但对于色彩不均匀等误导性操作,人们却表现得不敏感,可信度无明显变化。 这意味着,志愿者们普遍认为更漂亮的图片看起来更可信,即使它被进行了误导性操作。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下志愿者们的学历,还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学历越高的志愿者,评估可信度时越容易受到好看图表的影响。 作者Mark Thornton认为,在引用或评审科学论文时,确实可能受到这种好看图表“偏见”的影响,导致对应论文的引用率和通过率更高: 所以下次投稿之前,试试把论文图表搞得更漂亮一点?(手动狗头) (原标题:把PPT做漂亮点真的有用,研究证明图表美观增加可信度,作者:还会影响论文引用和通过率
新版微信内测!视频号和直播推送可关闭,还能知道哪些信息授权了第三方
微信边写边译功能终于可以在 Android 版本使用了? 微信信息授权了哪些第三方也可以直接查看了? 视频号和直播推送也可以直接关闭了? 这就是微信 8.0.18 for Android 内测版本的新功能,和我们一起先睹为快。 微信 8.0.18 for Android 更新内容: 隐私功能更明显,勿扰模式下线 新增个人信息收集清单、第三方信息共享清单 边写边译上线,可写译日韩英语言 图片搜索更重要,语音搜索退二线 「视频号和直播推送」支持关闭 新增微信客服电话 「隐私」更明显,勿扰模式下线 在原先的微信版本中,有一个隐私功能,可以设置朋友权限、系统权限、个性化广告管理。现在,隐私这一功能从微信 8.0.18 for Android 中消失了。 一同下线的还有「在设定时间内收到新消息不会响铃或震动」的勿扰模式,当然在 iOS 版本中,这个模式已经下线好久了。 但勿扰模式的下线和隐私的下线并不相同,因为「隐私」下线了,但原先隐私的几项功能变得更明显了。 朋友权限和个人信息与权限点进设置就能看到,操作更方便了。 左为 8.0.18 for Android 版本,右为 8.0.16 for Android 新增个人信息收集清单、第三方信息共享清单 除了原先「权限」中的几个功能变得更明显之外,设置页面还新增了原先没有的个人信息收集清单和第三方信息共享清单。 在个人信息收集清单中,用户可以查看微信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情况,包括用户基本信息、设备属性信息、用户使用过程信息、联系人信息。 在第三方信息共享清单中,用户可以查阅微信把你的个人信息共享给第三方的情况,包括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微民保险代理公司、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小程序公众号主题、app 提供方、广告主和/或委托的代理商、第三方广告监测服务商。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并不会显示哪些信息授权给了哪些第三方服务,你只能看到具体的个人信息共享了哪些,但总的来说聊胜于无。 个人信息收集清单、第三方信息共享清单 边写边译上线,可写译日韩英语言 去年八月微信 iOS 版本就已经有的边写边译这次也终于在微信 8.0.18 for Android 中上线了。 长按微信聊天框即可唤出边写边译的菜单栏开启该功能,开启后即可选择将输入内容翻译为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日文、韩语的内容。之后在微信输入中文内容,聊天输入框就会直接在输入框上方新增翻译内容选择,点击「使用」就可以选择发送编写内容的翻译版本。 对于常切换繁体和简体的人来说,这个功能更实用了。而对于学习英文或担心自己英文不好的人来说,这个功能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复习,顺带提供一些英文内容的指导。 这个在夏季奥运会结束时灰度测试的功能,在冬季奥运会前终于全量上线了。 图片搜索更重要,语音搜索退二线 搜一搜在这个版本中也有了一个小变化,显示出图片搜索越发重要。 原先发现页面中搜一搜的查询框是一个话筒符号,支持用户按住说话后搜索。在微信 8.0.18 for Android 中,这个查询框变成了相机符号,点击即可拍照进行查询。 右为 8.0.18 for Android 版本 「视频号和直播推送」支持关闭 还有一个用户期待已久,但在这次更新中「时有时无」的功能——视频号和直播推送支持关闭。 之所以说它时有时无,是因为最初下载了微信 8.0.18 for Android 的用户确实能在「我」-「设置」-「新消息通知」-「通知开关」中看到视频号和直播推送的选项。点击关闭,手机就不会再接收视频号和直播推送。 但后面下载了最新内测版本的用户就已经无法看到这个功能了。 不过这个功能的短暂「快闪」,也让我们可以期待这个功能未来全量上线。 新增微信客服电话 本次更新还有一个非常微小的更新,那就是你可以在微信找到微信的客服电话了。 在「我」-「设置」-「新消息通知」-「关于微信」最下方新增了一个客服电话。当然显示出来是一回事,能不能顺利接通就是另一回事了。 现在你也知道微信客服电话了 不过微信最近新增了面向老年用户的客服热线,或许我们也可以期待一下普通客服电话也能帮我们更容易找到人工客服。
半导体设备最新报告!四大核心设备三种已突破,光刻机仍是痛
一、四大设备,晶圆厂80%支出 集成电路制造设备按类型分为氧化/扩散炉、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清洗设备与检测设备等;按工艺分为成熟工艺设备和先进工艺设备两种,成熟工艺设备包含 8 英寸、6 英寸等 90nm 以上技术节点,先进工艺设备以 12 英寸 90nm 以下技术节点为主。 ▲集成电路产业链 ▲集成电路制造流程及对应设备 晶圆厂 80%以上的投资用于购买集成电路设备、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包含 CVD 设备与 PVD 设备),光刻设备和清洗设备是四大主要设备,2019年四大主要设备投资规模占晶圆制造设备总投资的比例分别为 30%、25%、 23%、5%。清洗设备虽然投资占比较低,但清洗步骤数量约占所有芯片制造工序步骤的 30%以上,是晶圆制造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刻蚀,薄膜沉积,光刻与清洗设备是主要设备 1、需求:区域投资强劲和新型工艺驱动,需求逐年增加 在经历 2019 年的短期下滑之后,在 5G、高性能运算的驱动下,全球半导体晶圆厂均开始加大资本开支。根据 SEMI 统计,2020 年全球半导体晶圆厂资本开支达 106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6%。预计 2024 年将达到 1276 亿美元,2019-2024 年 CAGR 达 5.1%。上游设备厂商受益于晶圆厂扩产浪潮最为明显。 ▲全球半导体圆晶厂商资本开支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中国大陆 2020 年集成电路设备销售额达 187.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9%,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设备市场,2013-2020 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备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76%。 中国台湾地区 2020 年集成电路设备销售额排名第二,为 171.5 亿美元,占全球集成电路设备市场销售额的比例为 24.09%。中国大陆地区在建晶圆厂数量也领先于其他地区,2021 年及 2022 年新建晶圆厂数量居全球首位,意味着国内对集成电路设备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全球及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 ▲2021 及 2022 新建圆晶厂数量 业界发展 3D 技术,采用多层堆栈技术将多颗集成电路立体封装在一起,代替过去的一颗集成电路的功能,以实现更高的像素与更大的存储容量。过去的图像传感集成电路将像素功能,内存功能与逻辑功能整合在一颗集成电路,难以在单位面积集成更多晶体管来提高像素。 如今业界采用三颗不同功能集成电路多层堆栈代替过去一颗集成电路,对集成电路设备需求出现了大幅增长。同时 3D NAND 存储器也采用该结构以提升存储容量。多层堆栈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导致对设备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14nm 及更先进制程的逻辑运算芯片为了追求更高速度与更低功耗,开始引入更为复杂的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与 GAA(全包围栅极晶体管)技术,复杂的晶体管结构导致了所有工艺步骤的增加,在刻蚀工艺方面尤为明显,28nm 制程芯片需要 40 道刻蚀工艺步骤,5nm 制程芯片则需要高达160 道刻蚀工艺步骤,与之对应的则是对刻蚀设备需求的激增。 ▲逻辑器件各制程刻蚀工艺步骤数 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快速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 30%。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电子化与智能化,车规芯片种类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强。相比较消费电子注重性能功耗,车规级芯片更加强调可靠性、安全性和长效性。车规级芯片需要兼顾工艺成熟稳定与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8 英寸工艺设备成了当前汽车半导体的最佳选择,适用于车规级芯片的成熟半导体设备需求愈发紧张。 ▲2018-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和预测 2、供给:高度垄断,成熟工艺和先进工艺均供不应求 目前全球集成电路设备市场集中度较高,以美国、荷兰、日本为代表的前5 强企业垄断了设备市场约 70%的份额。集成电路设备研发技术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具备极高的门槛和壁垒,在全世界范围内,行业集中度很高,行业头部企业基本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近两年因疫情影响,欧美设备企业出现人力严重短缺,同时其上游零部件企业也因人力短缺而无法按时向设备企业交付关键零部件,导致部分设备因缺少部分零部件而无法完成组装出货。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曾计划于上海临港建立集成电路设备工厂,因美国司法部阻挠而终止。 ▲国际设备商设备交付周期 《瓦森纳协定》全称为《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排》,目前共有包括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 40 个成员国(注:没有中国)。为了更好维护成员国的利益,协定一直对中国禁售最新的几代设备。目前阶段 EUV 光刻机等高端设备因《瓦森纳协定》而对中国禁售。 集成电路设备的技术壁垒非常高且国内设备商起步较晚,在光刻、电镀铜、特殊低介电系数薄膜等领域高端工艺领域与国际公司尚有较大差距,替代能力不足。 ▲不同工艺设备国产化率 晶圆厂成本支出 80%为设备成本,国际设备供应商倾向于研发和生产用于更先进工艺的 12 英寸设备以获取更高利润,与此同时已于 20 年前陆续放弃应用于成熟制程的 8 英寸晶圆设备的生产,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 8 英寸设备绝大多数是二手翻新设备,因新能源汽车芯片等中低端芯片需求强烈而再无更多8 英寸设备进入市场,导致二手 8 英寸设备价格节节攀升,大部分设备近三年涨幅 100%以上。 国际设备供应商虽然意识到目前 8 英寸设备严重供不应求且利润率较高,但 12 英寸晶圆因可以产出更多颗芯片,经济性更佳,长期看 8 英寸设备被 12英寸设备取代的概率很高,所以依然没有重启 8 英寸设备生产的意愿。 与此同时,国内设备供应商如拓荆科技、中微公司等已掌握绝大部分成熟制程设备所需的技术,其产品已陆续被成熟制程晶圆厂如中芯天津、中芯绍兴等大量采购。在国产替代方面,成熟制程的设备公司正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率先取得突破。 二、国内设备商的崛起机会 全球半导体设备公司集中在五家头部企业:美国的应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AMAT)、泛林半导体(Lam)与科磊(KLA)、荷兰的阿斯麦(ASML)与日本东京电子(TEL)。各企业在细分领域分别处于龙头地位。 ▲各领域不同设备公司市场份额 各领域欧美及日本设备公司高度垄断,国产设备不断进步,在国内晶圆厂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更有部分优质国产设备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已获得国际领先晶圆厂的订单。 ▲半导体设备年国产化率 1、清洗设备展露头角 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主要由日本、美国等国外企业供应,合计占比超过80%。其中,日本厂商迪恩士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超过50%。其次是东京电子、泛林等,市场份额30%-40%。其余的为韩国厂商 SEMES 和 Mujin。目前,中国大陆能提供半导体清洗设备的企业较少,主要包括盛美上海、北方华创、芯源微及至纯科技。 其中盛美为国内半导体清洗设备的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集成电路领域的单片清洗设备,其中包括单片清洗设备、单片背面清洗设备、单片刷洗设备、槽式清洗设备和单片槽式组合清洗设备等,产品线较为丰富;北方华创可提供多种类型的单片清洗和槽式清洗设备,已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先进封装等领域;至纯科技具备生产 8-12 英寸高阶单片湿法清洗设备和槽式湿法清洗设备的相关技术;芯源微目前产品用于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单片式刷洗领域。 以盛美为例,研发出 SAPS、TEBO 等清洗技术,成功解决兆声波清洗不均匀和易损伤两大难题。相比传统的兆声波清洗方法,盛美首创的 SAPS 技术将兆声波能量发生器和晶圆之间的间隙做周期性变化,达到了对晶圆表面兆声波能量分布的精确控制,有效解决了兆声波能量在晶圆表面分布不均匀的难题。同时 TEBO 清洗技术使得兆声波清洗产生的气泡不会爆炸,实现了硅片均匀和无损的兆声波清洗重要突破。目前盛美已成为国产清洗设备领域头部企业,且已通过韩国海力士验收。 ▲全球清洗设备行业厂商市占率 2、刻蚀设备,国产设备在成熟工艺取得突破 根据 Gartner 统计数据,2020 年全球干法刻蚀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CR3 达到 90.24%,其中泛林半导体以 46.71%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屹唐股份市场份额分别为 1.37%、0.89%、0.1%,与泛林半导体、东京电子、应用材料的市场份额相比,差距较大。目前,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屹唐股份等企业尚处于追赶阶段,全球市场占有率较低。 ▲全球干法刻蚀设备市场格局 ▲长江存储 2017-2021 年设备招标刻蚀设备各厂商中标项目数量 在逻辑集成电路制造环节,中微公司 12 英寸高端刻蚀设备已运用在国际知名客户 65nm 到 5nm 等先进的芯片生产线上;同时已开发出小于 5nm 刻蚀设备用于若干关键步骤的加工,并已获得行业领先客户的批量订单。在 3DNAND 芯片制造环节,中微公司 CCP 设备可应用于 64 层和 128 层等成熟工艺的量产,正在开发的新一代产品能涵盖 128 层及以上关键刻蚀应用以及相对应的极高深宽比的刻蚀设备和工艺。 此外,ICP 设备进展顺利,已经在多个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厂商的生产线上量产,截止 2020 年底,中微公司的 ICP 设备 Primo Nanova 已有 55 个反应台在客户端运转,经过客户验证的应用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中微公司也在持续探索 5nm 以下的逻辑芯片、1X nm 的DRAM 芯片和 128 层以上的 3D NAND 芯片等产品的 ICP 刻蚀需求,并进行高产出的 ICP 刻蚀设备的研发。 以 3D NAND 存储器为例, 其立体结构最依赖于刻蚀机而不是光刻机来实现,由于中微的刻蚀设备可以实现国产替代,故美国放弃刻蚀设备对华出口的管控,长江存储可以购买到最先进刻蚀设备,也是长江存储技术持续进步并跻身 3D NAND 产品全球第一梯队的根本保证。 3、薄膜沉积设备,国内公司在特殊工艺领域已迎头赶上 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 Maximize Market Research 数据统计,2020 年全球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为 172 亿美元,2017-2020年全球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 11.2%,MaximizeMarket Research 预计 2021 年全球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 187亿美元。薄膜沉积设备主要负责各个步骤当中的介质层与金属层的沉积,包括CVD(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VD(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和 ALD(原子层沉积)设备等。 全球 CVD 市场上,应用材料占据龙头地位,市场份额 30%,其次是泛林半导体和东京电子,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市场上,北方华创的LPCVD,以及沈阳拓荆的 PECVD,已通过主流晶圆代工厂验证,开始进行小批量生产交付。目前全球 PVD 市场高度垄断,应用材料占 85%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北方华创实力领先, 2019 年北方华创 PVD 份额 3%,与国际领先公司差距较小。ALD 领域作为新兴领域,国内公司与国外巨头起步时间较为接近,国外公司技术壁垒并不高,国内公司在国内晶圆厂有一定渗透率。 拓荆科技主要产品包括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原子层沉积(ALD)设备和次常压化学气相沉积(SACVD)设备三个产品系列,已广泛应用于国内晶圆厂 14nm 及以上制程集成电路制造产线,并已展开10nm 及以下制程产品验证测试。产品已适配国内最先进的 28/14nm 逻辑芯片、19/17nm DRAM 芯片和 64/128 层 3D NAND FLASH 晶圆制造产线。 ▲长江存储 2017-2021 年设备招标薄膜沉积设备各厂商中标项目数量合计 ▲全球 CVD 设备市场规模 ▲全球 PVD 设备市场规模 4、光刻设备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公司仍需不断积累 光刻机由荷兰 ASML、日本尼康与佳能三家巨头垄断,对于先进制程所需要的 EUV 高端光刻机,更是只有 ASML 一家公司能够提供。国内光刻机公司上海微电子尚未取得突破。根据 ASML、佳能及尼康公司公告显示,2020 年全球光刻机销量 413 台,同比增长 15%,中低端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主要受封装而非制造的推动,因封装相比制造,对光刻机分辨率要求低很多,较低的技术壁垒导致竞争者数量较多,尼康与佳能凭借价格优势占据封装市场主导地位。而光刻机行业市场销售规模增量主要来自于高性能 EUV 光刻机,超高端和高端产品 EUV 与 ArF 光刻机销售额占光刻机市场销售额的 81%。 ▲全球光刻机年度销量,2021-2025 年预测 光刻机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不断降低波长也成了光刻机研发的首要目标。目前最成熟的、应用于深紫外曝光技术的准分子激光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氟化氪气体的准分子激光器(KrF),光源波长为 248nm;另一种是采用氟化氩气体的准分子激光器(ArF),光源波长为 193nm。而应用于高端制程的 ASML EUV 极紫外光刻机是波长为 13nm 的光辐射,技术壁垒非常高,其他业内公司短期内无法赶超。
Tt发布ARGENT K6 RGB矮轴机械键盘 有线无线两款鼠标
(原标题:Tt发布ARGENT K6 RGB矮轴机械键盘、DAMYSUS RGB有线/无线鼠标 IT之家 1月9日消息,据外媒techpowerup报道,Thermaltake(Tt)在 CES 2022发布了ARGENT K6 RGB矮轴机械键盘、DAMYSUS RGB系列有线、无线鼠标。这是该公司首次推出矮轴机械键盘,更加贴合手型,使用舒适。 该键盘采用铝合金上盖、104 键配列,并具有多个多媒体按键以及音量调节旋钮。产品采用无边框设计,能够很好地展现 RGB 灯光,键帽透光。 ARGENT K6 RGB 键盘为有线设计,采用 Cherry MX 矮红轴、矮银轴。尽管键盘采用了矮轴设计,但是官方依旧配备了腕托。 Tt 此款键盘还具有宏录制、音频接口等特性,用户可以通过 iTAKE 软件进行设置,并调节灯效。 DAMYSUS RGB Ergonomic 系列鼠标包含有线、无线两款。产品采用对称式设计,滚轮具有 RGB 灯光,左侧有两个侧键。 其中无线版鼠标仅重 83g,搭载原相 PMW 3370 传感器,最高支持 19000 DPI。鼠标内置高性能 ARM 处理器,配备 512Kb 闪存,可以储存预设。此外,产品配备定制的欧姆龙 6000 万次寿命微动开关。 这款鼠标支持蓝牙、2.4G、有线三模连接,使用 2.4G 可以续航 36 小时,使用蓝牙时的续航时间为 52 小时。 IT之家了解到,DAMYSUS RGB Ergonomic 有线版鼠标重量降低至 74g。产品搭载原相 PMW 3389 传感器,支持 16000 DPI,同样配备欧姆龙 60M 微动,支持 RGB 灯光。 这款鼠标配备柔软的伞绳线,减少拖拽阻力。产品支持 iTAKE 和 TT RGB PLUS 2.0 软件,进行灯光调节以及参数设置。
都是可变刷新率屏幕,为什么Android和iPhone仍有差距?
随着各家 Android 手机厂商不约而同地喊出「冲击高端」口号后,厂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落在产品上就是不断提升的硬件素质,芯片算力、充电功率、屏幕刷新率等。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高刷新率屏幕让人们惊呼流畅的同时,也带来耗电增加续航降低的副作用,幸好,作为屏厂的三星给出了新的选择 LTPO OLED 屏幕。 理论上 LTPO OLED 屏幕能做到 1Hz 到 120Hz 间变换,人们需要频繁操作时屏幕以 120Hz 显示,静止阅读时以 10Hz 显示,根据使用场景调整刷新率,操作畅快和高续航也能兼容。 然而,理论和实际总会有一些差距,即便 Android 旗舰手机们用上了 LTPO OLED 屏幕,大部分时间内屏幕刷新率仍然是在 60Hz 和 120Hz 之间反复横跳,离当初的精细控制刷新率提升续航还有一段的距离。 要做好手机可变刷新率,显然不是一块屏幕就可以解决的。 更多刷新率档位 普通手机刷新率是 60Hz,向上或向下探索就形成了多档位刷新率,目前无论是 Android 还是 iPhone,在可变刷新率这方面都选择了多个档位,但在具体档位的多少方面有一些区别。 iPhone 13 Pro 系列用上了高刷新率屏幕的同时,也带来了 ProMotion 技术,最早这一技术在 iPad Pro 上应用,苹果为 iPad Pro 准备了120Hz、60Hz、40Hz、30Hz 和 24Hz 一共 5 个档位。 而 iPhone 13 Pro 则有 10Hz、12Hz、15Hz、20Hz、24Hz、30Hz、40Hz、 48Hz、60Hz、80Hz、120Hz,一共 12 个档位,比 iPad Pro 多了 7 个档位。 这样一来即便 iPad Pro 和 iPhone 都用了 ProMotion 可变刷新率技术,刷新率档位更少导致前者仍然比后者更耗电,毕竟 iPhone 身材更小电池容量更低。 在 60Hz 以下,苹果准备了 8 个刷新率档位,对比 Android 阵营常见的 10Hz 和 30Hz 整整多出了 6 个,为了节省电量需要做到这种地步吗? 静止阅读是低刷新率常用场景 苹果在开发文档中给出了答案,手机的使用场景相当复杂,像静止阅读内容时,屏幕可以以 10Hz 低帧率的形式显示,够用还省电。 差别往往来自于动画,闹钟 app 中的时钟动画并不需要很高的刷新率就能流畅显示, 10Hz 又不够用,所以苹果给出了 15-30Hz 的可选区间供开发者参考。 进度动画并不需要特别高的刷新率显示 又比如进度条这种,可以在 30-60Hz 的刷新率区间内显示,24 Hz 则是不少视频内容的原生帧率,60Hz 以下设置 8 档刷新率,正是苹果对于细节的关注,在流畅显示和续航方面找到一个平衡。 在 60Hz 以上,苹果给出了 80Hz 和 90Hz 两档刷新率,争议也出现在这里,iPhone 13 Pro 正式发布后,就有用户反馈在设置等部分原生应用仅能以 80Hz 滑动,能触发 120Hz 的场景并不多,用起来不够「爽」。 如果你同时拥有 iPad Pro 和 iPhone 13 Pro,还是很容易观察出 80Hz 和 120Hz 区别的。 Android 阵营则往往会选择拉满,直接以 120Hz 刷新率滑动显示,用起来更爽,两者的差别来自各家公司技术策略的不同,对于手机这种小型移动设备苹果更看重续航,Android 厂商则更期望让用户用的更爽。 小米甚至在最新的小米 12 给出了可选项,让手机可以以全局 120Hz 刷新率显示,苹果不仅没有给出可选项,甚至只能通过低电量模式,将刷新率降回 60Hz,还是把续航摆在第一位。 ’ 分辨率和刷新率小米 12 都给出了可选项 多个刷新率档位只是精细体验的基础,如何显示仍然是系统说了算,苹果在开发文档中指出是应用向系统发送提示,最终由系统做出决定确认屏幕以哪一档帧率显示,Android 的显示逻辑也是类似的。 这有效避免了应用间显示的冲突,举个例子,当你在聊天时用小窗功能同时观看视频,这时屏幕该以何种刷新率显示呢,对于视频应用而言可能 24Hz 就够了,但对于需要输入操作的社交应用而言 24Hz 显然是不够的。 手机屏幕显示内容越来越丰富,需要系统确认显示刷新率 当两个应用同时发出提示请求时,系统应该选择更高的刷新率档位,避免出现因刷新率不足而导致的卡顿。 应用需要向系统发送提示,请求更合适的刷新率,就意味着开发者要做出相应的适配,针对厂商给出的刷新率档位匹配。 可变刷新率,离不开软件适配 小米 12 用上了基于 LTPO 2.0 技术的屏幕,宣称其有更好的省电效果,相信不久之后,各家发布的 Android 旗舰同样会采用这一技术,进一步提升体验。 刷新率档位方面,从发布会信息以及我们的实际体验上看,小米 12 分别支持 10Hz、30Hz、60Hz、90Hz、120Hz 共计 5 个档位,从硬件配置上看已经不错了。 小米还宣称其是首款实现滑动变速的 Android 手机,滑动时屏幕刷新率会提升到 120Hz,停止滑动后刷新率又会逐渐下落,我们的实际体验与小米描述的类似: 在设置界面,随着滑动到画面定格,刷新率从 120Hz 缓缓回落到 30Hz。 手势滑动和按键操作不一样,前者操作和视觉是同时进行的,这对系统以及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机的计算和渲染都做好才能让体验跟手,尤其是这种屏幕刷新率快速变化的场景。 小米 12 Pro 设置界面实测刷新率变化 然而这并不意味小米 12 的可变刷新率体验已经完美了,我们在评测中也提到不少第三方 app 还没有适配,还是只能在 60Hz 和 120Hz 两个档位间切换,要想做好可变刷新率,软件生态的支持必不可少。 小米 12 Pro 第三方应用刷新率实测 提到 Android 软件生态,Google 总是会被反复提及,其实这次它并非完全没有作为,早在 Android 11 上 Google 就已经给出了多种刷新率的接口,让开发者可以适配,只不过这个接口功能更偏向内容渲染显示,而非帧率档位切换。 手机 GPU 渲染一帧内容是需要时间的,这通常被称作帧生成时间,比如屏幕以 120Hz 显示时,一帧内容必须在 8ms 内渲染出来,因性能不足,无法在指定的帧生成时间渲染出画面而导致的掉帧或卡顿我们已经很熟悉。 但当手机过快地渲染出下一帧时,系统也需要调整显示,以保证应用渲染输出的内容与屏幕刷新率一致,在 Android 11 的高刷新率开发者接口中 Google 提供了详细的渲染解决方法,避免因刷新率变化而出现的卡顿。 系统保证帧同步显示. 图片来自:Android Android 手机厂商们各自为政,而苹果不仅机型相对更少,也是业内较早研究 ProMotion 可变刷新率技术的公司,在 iPhone 13 系列发布后就给出了详细的适配文档,在应用生态支持上必然是走得更快一些。 Android 生态的零碎化,导致每次新技术出现,摆在 Google 面前的问题永远是如何提出一个通用型的答案,不然就得等各大 Android 手机厂商对技术方向形成统一的意见。 Android 厂商走得太快,软件生态跟不上了 即使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成熟,对高端市场的追求仍推动手机厂商们不断刷新产品上限,正如我们之前在文章所说「仿佛是莫比乌斯卷,找不到起点,看不到终点」。 影像、屏幕、快充等人们比较容易感知的手机特性,已经成为了红海赛道,手机厂商你来我往之间,充电功率冲上了 120W、屏幕刷新率也达到了 120Hz,硬件标准在不断被刷新。 120W 充电功率越来越常见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显然是一件好事,毕竟买到手的产品体验越来越好了,高刷新率等更强的硬件特性也会随时间下放到中低端产品当中。 然而,正如内卷一词描述的一样,当资源无法向上提升拓展后,竞争的作用会逐渐变小,国产手机厂商们为了追求高端市场推出各种新技术、新硬件,但底层的应用生态却没办法快速进步。 高刷新率屏幕原本是由 Android 手机厂商推出,但苹果作为后发者却能迎头赶上,靠的就是生态影响力,能以更快的速度推动第三方应用支持新特性。 激烈的竞争让各家 Android 厂商越来越快地推出新技术,超过了Google 这个系统生态掌控者的反应速度,从全面屏到可变刷新率屏幕、折叠屏手机,Google 很难在行业变向前做好相应准备,推动应用生态支持。 面向平板、折叠屏的 Android 12L 系统,也要等到 2022 年才能逐渐与消费者见面,它能对 Android 应用生态产生多大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Android 12L 试图推动大屏幕应用普及 Pixel 6 系列发布后,业内对其表示好评,自研芯片和诸多计算摄影新功能让 Google 获得了肯定,而 LTPO 2.0 显示技术也将普及,折叠屏手机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趋向普及。 Google 重回主流,再加上各家 Android 手机厂商的支持,或许在可变刷新率、折叠屏等业内趋向一致的领域,能推动补全软件生态这一块拼图,真正做到体验成熟。
无端口设计不会在今年iPhone上实现
自从2016年苹果在iPhone 7上取消了耳机端口之后,就有传闻中苹果的下一步目标是抛弃Lightning端口,采用完全无端口的设计。分析师原本预估iPhone 13 Pro Max会提供“完全的无线体验”。当然,这并没有发生,但无端口设计同样不太可能出现在今年的iPhone 14上,原因如下: ● 数据传输速度 苹果公司的长期目标是设计一款没有外部端口或按钮的 iPhone,以实现简洁的设备,但如果它打算提供一个完全的无线充电和数据传输解决方案,仍然存在重大障碍。就数据而言,苹果将需要超越蓝牙,因为它的带宽限制,并依靠更快的无线协议,使 iPhone 的数据传输速度达到或超过 Lightning,否则失去端口将被视为一种倒退。 事实上,苹果已经开发了这样一个协议。MacRumors 最近发现,Apple Watch Series 7 型号配备了一个模块,当放在带有相应 60.5GHz 模块的专有磁力底座上时,可以实现 60.5GHz 无线数据传输。 苹果可能没有宣传这种能力,因为它只供内部使用。例如,Apple Store的工作人员可以用这个底座来无线恢复 Apple Watch。目前还不清楚它的无线数据传输有多快,但我们的理解是,USB 2.0 的速度可能会达到 480 Mbps。换句话说,就是 Lightning 的速度。 ● 充电 然而,需要以无线方式实现的不仅仅是数据传输。由于没有 Lightning 端口,你将无法将 iPhone 直接连接到电脑上,通过恢复模式重置无反应的 iPhone。除非苹果想出一个替代的家庭解决方案--也许是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 MagSafe 的第二次迭代--否则每次过气更新或完整的设备恢复失败并使设备瘫痪时,iPhone 都必须回到 Apple Store,这意味着对终端用户的刺激和不便。 现有的 MagSafe 充电器提供最高 15W 的峰值功率(或 iPhone 12 mini 和 iPhone 13 mini 的 12W),为兼容的 iPhone 充电的速度不到有线 20W USB-C 充电器的一半,因此任何新版本的 MagSafe 将不得不大大增加传输性能,以接近现有的电缆速度。 无可否认,苹果可能会完成这一壮举(假设它已经摆脱了AirPower的困境)。你只需要看看它的竞争对手,就知道什么是已经可能的。Google Pixel 6 和6 Pro 分别支持高达 21W 和 23W 的无线充电速度,而OnePlus 9 Pro拥有50W的无线充电速度,这要归功于它的下一代Warp充电器,它能够在43分钟内将一部没电的手机充到满电。这比直接插在20W充电器上的iPhone还要快。小米是该领域的另一个领导者--其小米11 Ultra手机的5000mAh电池可以在30分钟内以无线方式从0%充到100%。 然而,尽管无线充电在速度上有所提高,但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是其能源效率普遍较差。2020 年,Debugger 的 Eric Ravenscraft 发现,在同等电量的情况下,无线充电比有线充电多消耗约 47% 的电量。除非苹果公司推出新版 MagSafe,拥有前所未有的能源效率,否则抛弃 Lightning 端口肯定会违背其大肆宣扬的环保政策。 ● 政策 而且,这还不是苹果公司因无端口而招致的唯一生态问题。在 2020 年反对欧盟要求所有移动设备使用通用端口的讨论中,苹果公司表示,从iPhone上取消Lightning端口将"造成前所未有的电子废物"。 不难看出,如果苹果在2022年推出无端口的iPhone,这一论点会对苹果产生什么影响。这将使数以百万计的现有Lightning电缆、充电底座和其他适配器在一夜之间被淘汰,并准备被扔进垃圾桶。 当然,苹果也许可以通过采用USB-C来满足欧盟委员会的要求,但这只是把一个连接器换成了另一个,使该公司更长时间地致力于另一种电缆标准。苹果将有效地将其无端口iPhone的愿景进一步踢到长草中。事实上,分析师郭明池预测,苹果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留iPhone上的Lightning连接器,并且无意转用USB-C,因为它的防水规格比Lightning低。正如郭台铭正确指出的那样,这样的举动也将不利于苹果有利可图的MFi业务,这就是为什么他认为苹果更有可能直接切换到无端口模式,而不是先改用USB-C。 鉴于这些交错的障碍,尽管有一些iPhone 14的传言,我们预计苹果的下一个智能手机将继续使用Lightning端口,并选择MagSafe,直到有更可行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出现,使无端口的iPhone设计没有附带的缺点。那么什么时候会出现呢?坦率地说,这很难说。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