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我们采访了微软,并提前试玩了他们开发6年的新游戏
前两天,微软旗下的游戏《 极限竞速:地平线 5 》在网上出现的频率又高了起来,因为有很多玩家在游戏里弄出了以假乱真的截图,让人误以为这是真实的照片。 实不相瞒,这事儿托尼也干过,截图然后发给不明真相的群众,这也说明 “ 地平线 ” 确实是一款能持续让人玩下去的游戏。 眼看着 “ 地平线 ” 系列是一天比一天火,可是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它的正传《 极限竞速 》系列反而无人问津了。。。 要知道,微软旗下的《极限竞速 》自从 2005 年诞生之初,就有许多人拿它跟索尼 PlayStation 主机上面的《 GT 赛车 》 系列游戏做比较。 这两款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更加追求拟真性,娱乐性啥的都靠边站。 换句话说,他们不是游戏,而是 “ 赛车模拟器 ” 。 眼看着索尼的《 GT 赛车 7 》(下文简称 GT7 )已经发售一年多了,而微软这边时隔 6 年,也终于放出了新一代的 《 极限竞速 》 。 这一代游戏名并没有加上数字作为后缀,它就叫《 极限竞速 》,可能是代表了重启的决心吧。。。 目前,这款游戏在网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比如有人说画面和手感很差,远不如 GT7 等等。 所以为了严谨地评价这款游戏,我们提前管微软要到了内测名额,跑了差不多一周的圈。 这次我还找来了三位同事作为帮手,他们不仅喜欢玩游戏,同时也是竞速游戏爱好者,都有一套赛车模拟器,没事儿就在家里跑跑赛道。 而且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都有一辆正儿八经的性能车,跑山、下浙赛。。。他们都干过。 这玩意儿可比模拟器带劲。 除了单纯的试玩,我们这次还得到了跨国连线、对话《 极限竞速 》制作组的机会。 游戏做得怎么样、用了哪些技术、试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等,直接就是一个对线。 所以我觉得,我们这次还是挺有资格来评价这款游戏的。。。 作为一款追求拟真效果的竞速游戏,首先就要看它的画面如何。《 极限竞速 》在这方面其实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比如网上大把用它跟 GT7 进行画面对比的视频,似乎《 极限竞速 》的画面不咋地。。。 而我们在经过游玩之后,得出的结论是,《 极限竞速 》车辆建模和车内细节确实一般,但整体画面并不差。 《 极限竞速 》 并没有表现出次世代游戏该有的细节,说白了就是大多数车辆,依然是祖传建模。 同时为了让画面更加真实,游戏的整体画面都十分清淡,没有任何多余的色彩渲染,更是加重了这样的印象。 不过,如果你在早上赛车,就会感受到画面中漂浮着朦胧雾气,夕阳十分则会因为刺眼的阳光导致路面反光。 这些效果都会影响玩家的发挥,现实生活中开车,还真就是这样。。。 总之,在亲自上手玩过了游戏之后,托尼和同事们觉得画面其实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全局光追的加入,让画面整体在不断往写实靠拢。 只不过这个可能过于写实的画面,注定不会让所有人喜欢。 而在玩起来之后,《 极限竞速 》的 Xbox 手柄优化适配相当优秀,你用一个手柄完全可以爽玩这款游戏,不愧是手柄大厂啊微软。。。 当然,作为拟真向游戏,模拟器是必须要上的。 《 极限竞速 》对模拟器的适配也很不错,除了传统老几样,这次最大的惊喜就是支持了国产模拟器 Moza R9 ! 托尼的几个同事用的都是 Moza 三件套:R9 直驱基座、 CS 方向盘和 SRP 踏板。 而《 极限竞速 》做到了 “ 即插即玩 ” ,游戏内不仅检测到了模拟器等配件,还会自动进行键位适配,也有完整的功能进行微调。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一代的《 极限竞速 》,目标就是支持市面上的所有方向盘、模拟器。目前官网显示支持的 Moza 型号不多,只是恰好我们几个用的现在都支持。 不过还是主打一个未来可期。 然后我们来聊聊实际驾驶体验环节,这方面几位同事的评价还是差得挺多的。。。 GTI 车主百威表示玩起来感觉还行,但车辆经常会往左右两边跑偏,需要不停大幅度修正方向,真实的车辆好像也不会这么容易经常把车手往两边 “ 拽 ” 。。。 不过在正式版推出之后,以及在设置里调整死区和力反馈,车辆的稳定性就好了很多。 另外他表示,车内视角的方向盘和换挡动作虽然有进步,但还是挺僵硬的。转动方向盘的动画,一边打满方向也就 180 度,只能说中规中矩。 而尚酷 R 车主油头设计师表示,媒体测试版的车开起来有点滑,脚感很奇怪,不过在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好很多。 而宝马 2 系车主 Joker ( 我们几个里开过最多车的 )则表示,他感觉这次的极限竞速把家用车的车胎模拟的过于滑了——现实世界中的家用车胎也不至于这么不堪。 而在游戏里换成专业组的汽车再跑,方向上的手感就很正常了。。。 专业,非常专业。 好在游戏内有大量的设置可以微调,调整之后他觉得会好一些,但载荷转移对抓地力的影响,都比 GT7 和《 神力科莎 》要淡一些。 总体来讲,《 极限竞速 》的画面和操作还是可圈可点的,至少在经过调校之后玩起来没什么大问题,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糟糕。 所以我很难给出各位车手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驾驶习惯都不同,但经过一系列调整和设置之后,整体的驾驶体验还可以,也还算容易上手。 省流说法:车辆和赛道数量跟前作相比都不算多,但鉴于这是一个长线运营游戏,可以看看以后的表现。 展开来讲,这次首发车辆大概 500 辆左右,并不如上一代的 700 辆左右,赛道也只有 20 条。。。 不过赛道少是有理由的,开发组决定对这一代游戏内的赛道彻底重构,开发组满世界到处跑,用高精激光对现实世界中的赛道重新建模。 这个工作量确实相当巨大,我也是信服的。 精细建模一时半会儿肯定做不出来,比如很多人心心念念的纽博格林赛道,目前只有南环。。。 而面对长达 20.8 公里的北环,这个巨型工程估计就够开发组喝一壶了,估计大家还得耐心等到明年春季。 但是车辆少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您这不少车都是旧建模,结果车的数量还没以前多。。。 这个可能是出于运营角度考虑,毕竟极限竞速里面还有一个 DLC ,叫 CarPass ,就是每周给玩家送几辆车。 这要是一开始全都送完了,后面不就把自己架起来了嘛。 我估计,未来极限竞速还是会有新车的,只不过车辆建模也不是个容易的事,再结合一些老车一起发布,数量上也会好看一些。 这个长线运营增加车辆的方式,跟自家 “ 地平线 ” 甚至隔壁 GT7 都是类似的,反正只要更新就完事儿了。 车就这么多,不过在车辆调校上这一代有了点儿变化。 上一代的性能调校是直接改,这一代变成了每辆车都需要练级,没涨几级才解锁一个精调项目。。。 每辆车都有专属等级,虽然升级很快,随便跑跑就有大量经验( 我在练习赛跑了 10 分钟车就升了三级 )。 我感觉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对每辆车的每个阶段,都很熟悉。 坏处则是假如你在前作里已经把这款车用烂了,买了这代 Motorsport 之后也还是得老老实实跑圈练车。 而改装所使用的点数,也一定要从跑圈中获得,不能直接花钱改。。。 有人觉得这个做法很好。 但也有人觉得这就是一个完全的败笔,不该给车辆加上等级制度。 托尼个人对这个做法持保留意见,在实际游玩中,它确实不让我一次性爆改车辆,但是也没有特别影响我游玩。 而在可游玩内容中,大致分成了单人和多人两种模式。 单人模式共有 5 大板块,每个版块有 5 个系列赛,七七八八加起来差不多 100 多场比赛可以跑,还是够前期玩一阵子的。 但是!游戏里的AI 车手非常弱智,丝毫没有任何体育精神,直勾勾往你车上撞,真就一点都不躲的。。。 这个 AI 车手如果不改改的话,那么单人体验是没法提升的。 而多人就很有意思了,除了可以在赛道上激烈地你追我赶,这次还引入了实时判罚功能。 系统会根据你的碰撞或者跑出赛道等行为,来实时判断你有没有违反规则,需不需要惩罚时间。 虽然这个功能也不算特别聪明( 至少目前我们体验下来,和真实的赛车运动判罚机制区别还是挺大的 ),但总比没有强,如果日后能持续优化的话,应该可以营造出一个非常良好公平的竞赛环境。 最后再来说一下配置需求,托尼这台 AMD 5800X + NVIDIA 2070 Super 以及 16GB 内存的配置, 1080P 高画质情况下可以在性能基准测试跑出 60 多帧。 但在实际游玩中,很快就会掉到 30 多帧。。。 确实该换电脑了。。。 而如果是中画质加上自动渲染功能的话,全程 60 多帧都是没问题的。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目前多人游戏会锁定 60 帧,说这样是出于公平考虑。 至于网上说的 bug 满天飞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我们在差评工作,自带 debug 效果,托尼除了两次闪退和一次回档之外,还没有遇到其他问题。。。 所以总结一下,《 极限竞速 》目前我们玩起来的体验还可以: 画面优秀,操控拟真( 但需要适应 ),不论使用手柄还是方向盘都能收获不错的游戏体验。 另一方面,主要的问题也很明显: 车辆建模不精细、车辆和赛道太少,以及 bug 等等。 至于这款游戏到底是怎么开发出来的,我们也跟《 极限竞速 》的总经理 Dan 做了个简短的采访,托尼这里给大家简单汉化省流一下。 再结合已经发售的游戏本体,希望大家能对竞速类游戏有着更深的理解。 首先,官方明确表示,《 极限竞速 》是一款全力追求拟真的竞速游戏,不会考虑娱乐性。 同时,《 极限竞速 》采用的引擎和《 极限竞速:地平线 》《 微软飞行模拟 》相同,依然是祖传的 ForzaTech 。 在 “ 地平线 ” 系列中,车辆操控起来更灵活,这是因为开发组在引擎中加了一个控制层 buff ,让你操控车子的时候没有那么费力。 而到了正传中,他们对控制层做出了改动,让车辆的反馈更加真实,你的操作毫无保留传递给了车轮,物理效果会变得更加明显。 用 Dan 的话来说,当你在真实世界操控一辆车的时候,你控制的实际上是那四个轮子。 所以如果车手们觉得操控和驾驶感受不好,可以里里外外设置一遍,没准就找到属于你的手感了。 而在车辆方面,制作组表示,前作和 “ 地平线 ” 系列的车不会全塞进来,而是会逐个挑选车辆,并在以后的更新里增加。 Dan 说,尽管游戏里有上百辆车,但是这里面可能只有 10 辆对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每个车手来讲,这 10 辆车也各不相同。 而在以后新增的车辆中,可能都会进行重新建模,让车辆的精细度真正达到次世代水平。 除了车辆,制作组也会对赛道进行激光扫描,明年春天就可以见到新鲜热乎的纽北了。 但很可惜的是,官方表示不会增加 VR 模式,虽然用 VR 的人不多,但确实是一个能增加沉浸感的好玩意儿。 从目前网上的评价来看,大家并不看好这一代《 极限竞速 》。 而我们觉得,它的画面和驾驶手感都不是问题,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 但作为很多人期待了多年的拟真竞速大作,《 极限竞速 》 没有在一开始就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 车辆建模、玩法、赛道、 bug 等等,这些成吨的问题都在等着开发组去解决。 好在这是一个万物皆可 OTA 的年代,托尼已经见过了很多游戏通过不懈努力,提高质量并挽回口碑的例子。 哪怕是拿来比较的 GT7 ,在刚发售时也有不少骂声,但一年之后,大家也是该玩的照常玩。 也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如果有 PC 的话为什么不去玩《 神力科莎 》呢? 《 神力科莎 》的拟真效果确实数一数二,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模拟器,而并非竞速游戏。 但《 极限竞速 》和《 GT 赛车 》存在的意义,就是可以在游戏和模拟器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既有一套完整的游戏机制,同时也能提供较为真实的赛车体验。 所以,等纽北赛道更新之后,托尼也许就会改用《 极限竞速 》刷圈了。 更重要的是, PS5 不支持我的 Moza 模拟器,只能用 PC 玩啊。。。 总之,相对于《 极限竞速 》的开头来说,我更期待它的后续更新和运营如何。。。 撰文:百威 编辑:米罗 美编:萱萱
华为高管:算力资源仍是制约国内AI市场发展的关键
近日,CNMO注意到,在第十四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高级副总裁、运营商业务集团总裁李鹏发表演讲,对未来AI应用的发展趋势和智能算力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预测。他强调,随着大模型等AI应用的不断发展,智能算力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并呼吁业界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李鹏首先指出,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图文互相生成能力、语音识别和交互能力以及个人助手体验等领域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他认为,这些AI应用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商业化进程,尤其在办公、教育、游戏等垂直领域,其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然而,李鹏也明确指出,尽管AI应用发展势头迅猛,但当前算力资源的紧缺仍然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他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业界需要更加重视先进的网络能力。他强调:“要充分释放算力潜能,我们需要更先进的网络能力。” 李鹏解释说,一方面,需要有更大的带宽、更低的时延,才能更好地“联接智能”,使AI应用能够更快、更稳定地运行。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流量模型的变化,网络本身也需要具备“内生智能”。这意味着网络需要持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便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AI应用需求。
在迪拜和白袍老哥聊了聊,发现他们是真的很想念中国人
9 月 29 日,坐落在迪拜的哈利法塔照常在花式轮播 Emaar 房地产公司的广告。 这是 2010 年建成的世界第一高楼,由于底下一圈豪华建筑物都是 Emaar 公司造的,两者结合, 24 小时不停散发着一种贵气和压迫感。 从地下经过的时候,会让你经常怀疑顶楼是不是有个身穿白袍的财阀,手拿一杯威士忌俯瞰自己的城市,在酝酿什么野望。 结果迪拜时间晚上八点,当北京时间进入中秋节,远在千里之外的哈利法塔直接破功: 先放几分钟玉兔动画,然后 “ 万里寻瑰景,九州共月明 ”。。。 咔咔一通中文诗句输出,最后跳出不止一个 “ 支付宝 ” ,再加 Alipay+ 大家庭合影收尾,好像在说 “ 哥们先提一杯 ” 。 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解释那个玉兔卡通形象,一看就有浓浓的大厂味,和旁边大楼的凌厉线条格格不入,但依然立刻让包括鲫鱼在内的中国人陷入了欢快的氛围。 其实,鲫鱼在节前去了趟迪拜跑了一圈,帮差友们看看现在出境游恢复的情况如何: 安不安全?方不方便?还友好吗? 结果这次最大的感受是:三年不见再相见,中国人对出境游又充满了好奇心,而迪拜人对正在回归的中国游客不仅充满了期待,还把我们熟悉的日常都搬去了迪拜。 以至于来了迪拜,很多地方都能让你想起冯巩的面孔:中国游客,我想死你们啦! 到了机场,你立刻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后来听迪拜机场,一位名字里带 “ 白宫 ” 的副总裁( Rob Whitehouse )说,迪拜机场早在 17 年就在饮水机上加装了热水。 “ 中国游客习惯喝热水,我们就提供热水;中国游客喜欢用移动支付,现在机场里所有的免税店就都能用支付宝 ” , 而且今年年初,迪拜开始对中国免签,入境就变得很方便了,有本护照就能去,核酸、提前申报统统不需要。 不过还是有值得吐槽的一点,就是在入境的时候,工作人员看到中国护照会无脑让你走快速通道,然而如果之前你没来过迪拜,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所以你还得在反复失败之后,灰溜溜再回到人工通道去重新排。 不过一旦入境迪拜,你就会发现很多让人欣慰的地方,包括虽然三年没练了,但很多迪拜人的中文服务能力,并没有完全退化。 在迪拜著名的黄金市场,灯箱依然在轮播汉字,拉客的小伙看到中国脸的旅行团,依然会字正腔圆地说: “ 你好 ” ,甚至 “ 帅哥进来看看 ” 。 面对这么热情的招呼,你会不会担心:出门在外,兜里没钱,腰杆不硬? 鲫鱼出来之前没有特意换钱,可以说是 “ 身无分文 ” ,但好在迪拜人知道,中国人爱喝热水,也爱用移动支付。所以,在迪拜,靠一部手机基本可以躺平一切。 比如支付宝依然是你大爷大妈最温暖的港湾,看到有中国游客在市场里三过家门而不入,毕竟黄金市场鱼龙混杂,各种克重和手工费的计价方式,就像这里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各色香料一样,让鲫鱼看了也有点发憷。 但只要是看到门上贴着熟悉的蓝色 logo ,也能就像超级赛亚人一样推门就敢往里闯。 结账的时候,对话不现实怎么办?还可以对个眼神、指指手机: “Alipay ? ”“Alipay ! ” 感觉这都快成 Hello 和 How much 以外,中国人必学的第三个单词了。 从黄金市场坐船可以来到迪拜老城区,这里是曾经伊朗人的经商,算是地标了,这些建筑大多来自 1950 到 1970 年代。 老城区人很少,感觉进了 CSGO 里沙二的地图,建筑物也像是虚幻引擎渲染出来的一样规整。 像这样的帐篷就是大家庭在沙地里休息的地方。 不过和沙二的原型不同,在迪拜,处处可以感到这是一座在追求多元文化以及拥抱现代审美的城市。 很多地方都好像在说: “ 诶你看,我有找最牛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好好设计,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搞联名哦 ” 。 除了老城的历史痕迹,迪拜最有名的团体娱乐项目,应该就是坐着普拉多在沙漠里冲沙了,开车的巴基斯坦老哥还长得有点像网红曹操。 在沙漠里还看到了骑着沙地摩托,怀里抱着小隼的白袍。 不过也不用太期待中东美食,因为很可能你会吃不惯。食物的做法主要就靠烤、炸和凉拌。即使是当地米其林餐厅,和羊肉串、鸡肉串、藏红花、鹰嘴豆酱码在一起的印度香米,还是不如中国大米有嚼劲。 当然了,在迪拜,你依然可以体验到地道的中国味儿,离开老城,我们去了一个叫 “ 温州超市 ” 的地方,和这里负责电商的小老板孙靖松聊了聊。 这个超市的经历还挺传奇的,由只身闯海外的温州老板孙建省创业,因为迪拜大概有 20 万华人,为了服务他们,他先在唐人街贸易城开了一家 25 平米的小超市。 后来发展出了一家 450 平米的分店;到如今,已经做成了 5 家超市的大企业。 迪拜蔬菜很贵,基本依赖进口,孙靖松 2006 年来迪拜旅游的时候看到一颗要 200 多人民币。所以他自己找地、挖井,投了 4000 万建造了一个农场,为超市和其他商户供货。 果然中国人的种田技能在中东又一次觉醒了。 鲫鱼尝了下沙漠里长出来的炒菜心,和北京三源里菜市场卖的,好像也没什么不同。 楼下是美食城,楼上是大超市。麻辣烫、小火锅、生猛海鲜、莲蓉月饼和老干妈等等一应俱全,有点像迪拜版的 “ 盒马 ” 。 温超店里也可以用支付宝付款,甚至他们还开通了线上外卖服务。 因为迪拜人喜欢货到付款,所以一般是外卖员开着车、挂着一个二维码胸牌去,消费者在家收货同时,外卖员完成上门扫码收款,也算是一种本地化了。 其实不止温州超市,如今迪拜从当地政府到商家,各行各业都在想:在三年疫情之后,如何把握住中国游客的商机。毕竟和他们竞争的,可是全世界的旅游局、全世界的海外商家。 就说这个加长的假期,来自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全国出入境人员 1181.8 万人次,日均 147.7 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 2.9 倍。 而支付宝发布的黄金周出境游服务数据也能侧面印证:国人整体出境游交易人数,已恢复至 2019 年同期近 8 成,人均消费金额微涨至 2019 年的 105% 。 就在很多地方因为安全问题让中国游客打退堂鼓的同时,像迪拜这样免签城市也登上了前十的热门目的地。 我们迪拜经济和旅游部的官员沙哈卜 · 沙彦聊天,他也告诉我们:迪拜甚至专门出台了 China Ready ( 中国就绪 ) 计划,从文化、语言、导游培训、接入支付宝等方方面面,迎合中国游客的需求服务升级。 政府办公大楼还挺气派 尤其是中国的移动支付。在这里,对于移动支付的普及并没有给我一种自上而下的感觉,反而是挺自发的。 这也让身在异乡的鲫鱼一再感受熟悉的中国元素,世界是平的,世界是热情的。 超市门口的自动售货机可以给 steam 甚至绝地求生充值,挺有意思的 比如我们碰到个巴基斯坦老哥哈桑,他在迪拜开了 18 年的出租车,看到中国人会说 “ 老铁 ” 。他感觉到今年最大的变化,一个是中国游客又回来了,第二个就是迪拜交通局引导全城的出租车都开通支付宝了。 他深有体会地说人在异乡不容易,中国人看到支付宝就特别亲切,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胜在一个方便啊! 有的乘客高兴了,还会好奇驾驶员和副驾中间那个车上的结账屏,会选支付宝扫码付车费,甚至主动给小费。 在迪拜最大的购物中心 Dubai Mall 也是这样,不仅柜台上打出中文立牌: “ 热忱欢迎您在中国黄金周光临阿联酋 ” ,而且大部分主流商户都开始支持移动支付。 因为支付宝现在升级到了 Alipay+ ,一整套服务整合了 20 多个海外电子钱包,所以这样的好事情,不光亚运会上有 10 个境外钱包的用户来中国可以用了,连远在迪拜的商家们也用上了。 那个温超的小孙总就告诉鲫鱼:比如在迪拜的菲律宾人,就很爱来温超吃麻辣烫,以前要用现金的现在可以直接用手机了。 当菲律宾人来了用自己的 “ 支付宝 ” GCash 扫码付,就像中国游客买单时候会想到去支付宝上找优惠券一样,菲律宾人也学会了用 Alipay+ 在 GCash 上 “ 薅羊毛 ” 。 走到哪都能看到的 MINISO Dubai Mall 书店的摆书方式也挺鬼畜的 其实鲫鱼感觉,经过疫情三年,当更多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要不要出去看世界时,一开始还是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畏难情绪。 毕竟中国游客的内心刚需是安全性、友好度和确定性。而疫情之后的世界变化很大,我们需要重新适应陌生的城市、语言、交通工具。。。一整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 这也让人不由得怀疑,和提前做大量攻略,深度调研付出的精力,和旅游带来的新鲜感比起来,真的值得吗? 但事实是,当你真正走到当地,发现连移动支付都能像国内一样方便的时候,轻松的连接感,就在一个个陌生城市和店铺里产生了。 下了飞机,刚到迪拜,鲫鱼的第一笔跨境消费,就是坐上哈桑老哥的出租车。 等我一路和哈桑交上朋友,并且用熟悉的方式付好车费之后,发现居然支付宝居然给我免了单,主页弹出来的 “ 环球奇遇季 ” 还有各种当地热门商家的优惠包、汇率券。 这种熟悉感,当你到了异国他乡,还是很亲切的。 不知道是因为薅到了羊毛,还是用到了熟悉的 App ,鲫鱼起码还是会感觉到:啊,这里真的在欢迎我们的。 这个世界,还是值得出去看看。 撰文:莽山烙铁头 编辑:大饼 封面:萱萱
旷视与中国移动深化合作,加入视联网联盟,展出数十款“算法+硬件”组合应用
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10月12日报道,今日,2023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开幕,会上正式宣布启动算网大脑的全网试商用,标志着中国移动算力网络迈向“融合统一”新阶段。在为期三天的核心展区汇现场,旷视演示了数十款高性能算法、高性价比智能硬件产品在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中的组合应用。 此外在大会期间,旷视企业业务事业部负责人赵康受邀出席了大会主论坛及政企论坛,并参与中国移动视联网生态合作联盟成立仪式;旷视联合创始人、企业业务事业部产研负责人杨沐受邀出席泛终端全渠道联盟3.0生态合作发展论坛和云算领航行动发布仪式。 ▲中国移动视联网生态合作联盟成立仪式 多年以来,旷视与中国移动集团、各省公司、产业研究院以及专业公司都保持着密接的沟通和合作,合作项目覆盖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数字乡村等众多场景。2022年,旷视联合中国移动集团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旷视获得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优秀合作伙伴称号、中国移动智慧家庭创新合作伙伴称号。2023年5月,旷视承担了中国移动终端公司自有人工智能(AI)硬件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一、借助算法优势加速数智乡村建设,全栈能力打造丰富产品组合 旷视基于与中国移动多年合作的成果,集中通过“平安乡村”、“智慧社区”、“智慧校园”、“多场景行业方案”及“算法助力”五大板块,展示了旷视与移动在AI软硬件产品、AI场景化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创新。 在“平安乡村”展区,可以看到旷视与移动联合推出的多款智能硬件设备,包括面向乡村家庭的“和家亲”系列产品,以及面向乡村行政管理单位和小微商户的千里眼系列摄像机。旷视还提供了自研的边缘计算单元“旷视魔方B4H”系列,能够辅助补充终端场景的算法和算力供给。 ▲旷视联合移动推出的和家亲系列和千里眼系列 旷视发挥算法优势,联合中国移动助力陕西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打造了中国移动智慧联防平台,并在延安建立了智慧联防示范点,通过在乡村交通要道、广场等公共领域加设智能感知终端,有效提升了乡村治安及应急管理水平、加强惠农信息共享互动。 ▲旷视与移动合作推行的智能边端设备 IPC和边缘计算单元的组合同样适用于智慧社区和智慧校园。 搭载旷视自研核心算法的感知终端能够与中国移动云网核心能力强强联合,实现对社区/校园中人员、车辆、事件的安全管理。根据场景需要,IPC可以替换为交互感更强的智能面板机。 旷视还在现场首次展示了神行系列新品——掌纹识别门禁一体机,能够胜任更多非接触验证的通行场景。 旷视运动猿训练站也出现在了活动现场,当起了观众们的AI体育助教。目前,运动猿支持素质训练、跑步训练、球类训练三大类别20余种体育运动项目,在教育场景中能够辅助体育老师更好地为同学们制定和执行训练计划。 二、AI落地有三个关键,AIS中台支持实现高效闭环 除了以上典型场景,旷视与中国移动还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尚待发掘。 赵康在旷视年初的合作伙伴大会上曾谈道:“AI技术要在物理空间中落地,产品力、生态力、场景力是关键。” 在传统的小模型时代,碎片场景中的算法训练成本非常高。对此,赵康强调,旷视要不断抓住场景共性,用先进技术与合作伙伴一起打磨出更多高效的解决方案,“降低合作门槛”、“场景持续创新”是旷视推动AIoT产业合作的核心战略。 面向运营商市场复杂的数智化场景需求,旷视展示了AI赋能中台解决方案,包含AIS一站式算法训练平台、可视化算法算力管理平台、AI算法原子能力三个独立平台型组件。AI中台和运营商视联网的灵活搭配,可支持客户实现AI算法从生产到运营和运维的高效闭环,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旷视AIS中台内置的算法原子能力 其中,旷视AI赋能中台的算法原子能力,可为用户提供如明厨亮灶、行为警戒、智慧城管等十余个场景下的百余种商用级算法;旷视自研的AIS一站式算法训练平台,可支持运营商客户结合自身的算力网络和旷视自研行业大模型,高效地定制开发全新的算法模型,以解决碎片场景中的无限新问题。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构建先进的算力网络基础设施,助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目标是推动算力像水电一样成为可被“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达成“算力无所不在、网络无所不达、智能无所不及”的愿景。 如果说中国移动算网大脑是算力网络的中枢神经,那么旷视为移动提供的AI算法和软硬件产品组合,就相当于为算网大脑注入了知识和经验的智慧、实现了从感知到分析再到决策的智能闭环。只有智算融合、智算一体才能为最终用户提供全链条的数智化价值。 结语:与运营商联手,探索视频大模型商业化落地 旷视聚焦AI技术在物联网场景中的应用价值,追求利用行业领先的算法能力和软硬一体化优势打造“易决策、轻交付、好口碑”的AI好产品,并期待与合作伙伴共同实现AI在海量场景的应用价值。 运营商业务是旷视重要布局的业务领域。在大模型浪潮下,旷视与运营商的合作将迎来全新的机遇。目前,旷视和中国移动正在视频领域行业大模型方向积极探索商业化落地方案,致力于将AI领域最新技术成果与中国移动建设的云边端一体化的算力网络有机结合,打造业内领先的AIoT产品和方案。 在未来更长远的合作中,旷视将借助中国移动深厚的业务基础和强大的算力网络,持续发挥规模化AI算法供给的优势,强化算法在软硬件产品中的集成能力,并结合10年积累的行业落地经验,与中国移动构筑全民畅享AI服务的新图景。
百度世界2023剧透:网盘、如流、智舱、GBI、千帆……公布AI原生应用最新进展
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10月12日报道,今日,在百度世界2023媒体预沟通会上,百度披露了网盘、智能工作平台如流、Apollo智舱等产品基于大模型重构的最新进展。在即将于10月17日召开的“百度世界2023”上,百度还将发布国内首个生成式商业智能产品百度GBI。 大模型时代,最大的发展机会在哪里?基础服务还是行业服务?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认为都不是,而是在应用。在近期公开的18条“创业军规”中,李彦宏说,对创业者来说,卷大模型没意义,卷应用机会更大,百度要做第一个把全部产品“重构”一遍的公司。 作为百度年度最重要的战略、科技和产品发布会,百度世界2023还将在现场陈列近50个AI主题展品,全面展示百度和合作伙伴的最新科技成果。 一、GBI:国内首个生成式商业智能产品,将数据分析缩短至分钟级 企业要想获胜,最离不开的就是商业分析。但传统BI工具,数据发现难、工具使用难、指标覆盖有限,无论是Excel还是数据分析平台,都为高频(预设)场景设计,无法灵活地随时应对各种问题。 一个复杂问题的分析洞察,往往需要数小时或数天才能完成。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这样长的决策周期,可能会导致失去重要的商机。 对此,百度智能云技术委员会主席、百度智能云应用产品中心总架构师孙珂剧透说,即将在10月17日发布的百度GBI可以把数据分析,从以天为单位,缩短到以分钟为单位。 首先,传统BI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操作,而GBI能直接听懂总裁问题,实时执行,快速得出结论。 其次,GBI提供了便捷的接入方式,企业可以接入数据,对任意数据提问、分析,而不再需要人工去跨数据库、跨表格分析。 第三,GBI还具备学习能力,企业可注入本行业专业知识,让它成为行业专家。 二、网盘:国内首个网盘智能助理来了,视频里找东西提炼金句样样通 百度智能云网盘产品部总经理吴天昊谈道,AI时代的网盘,已经不再聚焦文件中转或存储,而是进一步迈向个人与企业的知识管理,实现让信息从数据到知识的转变。 过去11年,百度网盘为8亿用户服务,每一天用户会上传超过10亿张图片。所以,百度网盘在AI重构的方向上,重点就是做好个人文件的智能服务。 “云一朵”就是百度基于文心大模型打造的国内首个网盘智能助理。它不仅实现了从图形界面交互到自然语言交互的转变,而且增强了多模态信息理解。其功能包括智能总结、智能翻译、智能转换、智能搜索、语义理解、便捷查找等。 用户只需要输入一句话,就能对网盘内的文件、图片、视频等进行操作,在网盘里、视频里快速“找东西”。“云一朵”的视频处理、理解能力都将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展示。 百度网盘“云一朵”还可以帮助用户快速了解视频内容,可以从视频里提炼内容重点、为视频添加字幕、将全部字幕导出文稿、甚至添加文稿标题,极大地提高信息理解和传播效率。 近期,百度网盘还推出了微信端可使用的“云一朵文件助手”。将任意公众号文章转发给“云一朵文件助手”,它就能直接“阅读”,并且在10秒内总结、提炼要点,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取“精华干货”。 目前“云一朵文件助手”支持文章和部分视频,未来会支持更多文档及不同格式的链接。 面向B端生态伙伴/开发者,百度网盘企业版拥有智能知识管理(智能图片分类、企业知识官)、智能多模态加工(AI修图、AI商品图)等功能。其中,智能图片分类功能给企业定制了50多种定制分类,包括票据、合同、发票等。 面向行业B端客户,百度网盘开放平台可提供文件交付解决方案和智能硬件解决方案。吴天昊说,百度网盘希望成为智能硬件背后的云。 三、如流:自然语言语音唤醒,快速查阅文档与智能总结 “大模型是企业办公领域的重大机遇。”百度智能办公平台部总监和为说,“在文心一言加持下,百度智能工作平台如流基于AI原生思维重构智能工作,激发企业创新提效。” 和为重点介绍了如流打造的“超级助理”。他谈道,不同于助手概念下更强的工具属性,超级助理能胜任更复杂的任务,同时会更主动的帮助你完成工作,让智能工作代替勤奋工作。 “超级助理”具备懂你、专业、实时陪伴三大特点,可随时随处被唤起,目前已在丰富的办公应用场景应用。 在智能任务执行时,超级助理通过自然语言语音唤起,对于预约会议、休假、差旅行程等场景,实现复杂系统一步直达。 在智能文档处理场景中,超级助理根据指令,快速找出相关文档,知识获取效率倍增,还能在浏览器Web端快速查阅、总结、翻译文献资料。 在高频沟通场景,“IM智能总结”和“AI会议洞察”“AI会议纪要”可以快速提炼要点,生成结构化纪要内容。据介绍,通过使用IM智能总结,提升阅读效率3倍;通过使用AI会议洞察功能,会议内容阅读量增长3.5倍。 四、千帆:42个大模型、41个数据集、226套Prompt模板 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大模型,还需要大模型工具链、算力、应用开发工具等。 许多应用型企业核心关注和需要的是大模型的效果保障,包括大模型应用开发工具、大模型推理、SFT的工具链以及prompt工程,想通过大模型改善应用效果、孵化创新应用。 还有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它们坐拥丰富行业数据及场景积累,目标是构建行业大模型,服务于行业上下游企业。 据百度智能云AI平台副总经理李景秋分享,百度已经把成功的实践经验,总结成工具和方法论,沉淀在全球首个一站式大模型服务平台“千帆”上,帮助创业者和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打造自己的AI原生应用。 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工具链,预置了42个国内外主流大模型、41个数据集、226套高质量的Prompt模板,并提供中文增强、性能增强、上下文增强等能力,方便企业针对自己的业务场景快速优化模型效果。 对于企业客户关注的性能保障问题,千帆平台提供了极致稳定的训练环境。 常规方法下,工程师们有30%-40%时间都花在容错和故障恢复上。现在,百度智能云自研的集群组网故障管理机制,使模型有效训练时间达到95%以上。 李景秋说,千帆平台自3月以来,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截至9月初,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上的月活企业数近万家,覆盖制造、能源、交通等多个行业的400多个场景。 五、智舱:大模型重构进行时,将在极越01量产搭载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智能汽车业务部总经理苏坦认为,大模型时代,基于重构的思路,有机会把汽车座舱中人和机器的关系变成人和虚拟人的关系。 基于文心大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和百度Apollo在百万量级智能汽车和不同场景的大量数据积累,进一步增强了Apollo智舱大模型和智舱开发工具链。 大模型的智能涌现带来理解、生成、推理、记忆等核心能力,让智能座舱业态都将被重构,包括交互、开发模式、架构、用户运营模式等。 首先被重构的是人车交互方式,从“命令式”升级到“对话式”,交互自然度会大幅提升,进而车内导航、用车等刚需场景用户体验大幅提升,同时车内娱乐、服务类长尾需求将进一步释放,用户的使用场景也将得到重构。 百度Apollo为汽车座舱打造了专属大模型技术底座,以文心大模型为基础,增强了大模型在汽车座舱内效果,提供更拟人化的智能交互,包括舱内理解力提升、新增多模态理解、主动交互能力、动态回复能力、响应时间优化等能力建设,满足用户对座舱的智能化需求。 为了让大模型赋能的智能座舱更快速的落地,百度Apollo也重构了汽车智能座舱的技术路线,以大模型为主的车载AI原生应用开发模式,以本地化为方向的车端深度结合。 Apollo将智舱AI原生应用开发范式流程化、工具化,全链路降本提效,助力行业落地探索,汽车主机厂商可以自主开发自己品牌模型和应用场景。Apollo还将提供精品车载原生应用样板参考,针对座舱生态环境内置大量常用插件调度能力,大幅降低汽车主机厂商投入成本。 目前,百度Apollo智舱大模型加持的车载语音产品已经在极越01、凯迪拉克锐歌、别克E5、吉利银河L7、吉利银河L6等车型中实现量产搭载,吉利银河、哈弗等品牌也即将搭载上线。 其中,极越01基于大模型本地化的语音交互,其毫秒级响应、全时免唤醒交互、多路同时交互、全页面所见所说等核心能力,在业界量产车型中均处于领先水平。 结语:30+小时AI主题演讲,关注人数已超1000万 作为AI行业风向标,百度世界将于10月17日于北京首钢园举办。大会当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将围绕“手把手教你做AI原生应用”进行长达1小时的主题演讲,从技术、行业和应用等多维度进行分享,阐述生成式AI的“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四大核心能力以及AI大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这是百度世界四年来首次回归线下举办,筹备了1场重磅主论坛和7场AI科技分论坛,涉及AI原生应用、大模型产业应用等多个主题,演讲总时长达30小时;还有近50项AI科技展,包括Prompt胶囊墙、AI全息数字人等,为参会者带来沉浸式AI体验。 目前,已有超过1000万人登陆百度世界官网关注大会信息,涵盖企业家、创业者、高校专家、投资人、开发者等各类人群。智东西届时将从现场发来一手报道。
智源扔出大模型“全家桶”!开源最强中英双语大模型,Aquila2赶超Llama 2
编辑 | luna 智东西10月12日报道,今日,智源研究院官方公众号发文,悟道·天鹰Aquila大语言模型系列全面升级到Aquila2,并再添340亿参数(34B)重量级新成员。Aquila2-34B取得了22个评测基准的领先综合排名,智源研究院称其是当前最强的开源中英双语大模型。 一举刷新大模型榜单成绩之外,智源研究院更加注重对推理、泛化等重要模型实际能力的潜心提升,在支撑智能体(AI agent)、代码生成、文献检索等场景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智源研究院一口气带来开源全家桶,将创新训练算法与最佳实践同步开放,包括: 1、全面升级Aquila2模型系列:Aquila2-34B/7B基础模型、AquilaChat2-34B/7B对话模型、AquilaSQL“文本-SQL语言”模型。 2、语义向量模型BGE新版本升级,4大检索诉求全覆盖。 3、FlagScale高效并行训练框架,训练吞吐量、GPU利用率业界领先。 4、FlagAttention高性能Attention算子集,创新支撑长文本训练、Triton语言。 Aquila2模型全系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FlagAI-Open/Aquila2 https://model.baai.ac.cn/ https://huggingface.co/BAAI 一、中英文综合能力屠榜,推理能力超Llama 2 通过架构升级、算法创新、数据迭代,新一代悟道·天鹰模型Aquila2在中英文综合能力方面进一步突破:Aquila2-34B基座模型取得了22个评测基准的领先综合排名,包括语言、理解、推理、代码、考试等多个维度。 ▲Base模型评测结果(详细数据集评测结果见官方开源仓库介绍) 同时,Aquila2基础模型以开源基座模型综合性能,为下游模型提供强大支撑,经指令微调得到了AquilaChat2对话模型系列。AquilaChat2-34B在主观+客观综合评测中全面领先,AquilaChat2-7B也取得同量级中英对话模型中综合性能最佳成绩。 ▲SFT模型评测结果(详细数据集评测结果见官方开源仓库介绍) 大模型的推理(Reasoning)能力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关键能力,AquilaChat2-34B在IRD评测基准中排名第一,超越Llama2、GPT-3.5等模型,仅次于GPT-4。 智源团队整理了评测基准Integrated Reasoning Dataset(IRD)考察模型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溯因推理和因果推理维度上的推理结果和过程的准确性,并对主流对话模型进行了全面评测。 ▲SFT模型在IRD数据集上的评测结果 二、高效扩充模型上下文窗口长度至16K AquilaChat2-34B-16K以Aquila2-34B为基座,经过位置编码内插法处理,并在20W条优质长文本对话数据集上做了SFT,将模型的有效上下文窗口长度扩展至16K。 在LongBench的四项中英文长文本问答、长文本总结任务的评测效果显示,AquilaChat2-34B-16K处于开源长文本模型的领先水平,接近GPT-3.5长文本模型。 ▲长文本理解任务评测 长度外延能力不足是制约大模型成文本能力的普遍问题。智源团队对多个语言模型处理超长文本的注意力分布做了可视化分析,发现所有的语言模型均存在固定的相对位置瓶颈,显著小于上下文窗口长度。 为此,智源团队创新提出NLPE(Non-Linearized Position Embedding,非线性位置编码)方法,在RoPE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相对位置编码、约束最大相对长度来提升模型外延能力。在代码、中英文Few-Shot Leaning、电子书等多个领域上的文本续写实验显示,NLPE可以将4K的Aquila2-34B模型外延到32K长度,且续写文本的连贯性远好于Dynamic-NTK、位置插值等方法。 图:NLPE与主流Dynamic-NTK外延方法在Base模型上的能力对比(ppl值越低越好) 此外,在长度为5K~15K的HotpotQA、2WikiMultihopQA等数据集上的指令跟随能力测试显示,经过NLPE外延的AquilaChat2-7B(2K)准确率为17.2%,而Dynamic-NTK外延的AquilaChat2-7B准确率仅为0.4%。 ▲NLPE与主流Dynamic-NTK外延方法在SFT模型上的能力对比 同时,智源团队开发了适配长文本推理的分段式Attention算子PiecewiseAttention,高效地支持NLPE等面向Attention Map的优化算法,进一步减少显存占用、提升运算速度。 三、强大的泛化能力适应各类真实应用场景 强大的泛化能力对于大语言模型至关重要,它意味着模型能够有效地应对未见过的数据与新任务,而不仅仅仅在标准测试中表现出色、但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不佳,陷入“高分低能”的陷阱。 悟道·天鹰团队通过三个真实应用场景验证了Aquila2模型的泛化能力。 1、利用AquilaChat2推理能力打造智能体(AI agent) 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学习多种任务是通用智能体的重要能力。《我的世界》(Minecraft)作为一款受欢迎的开放世界游戏,具有无限生成的复杂世界和大量开放的任务,为智能体提供了丰富的交互接口,进而成为近几年开放式学习研究的重要测试环境。 智源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团队提出了在无专家数据的情况下高效解决Minecraft多任务的方法——Plan4MC。Plan4MC可以使用内在奖励的强化学习训练智能体的基本技能,使得智能体可以利用大语言模型AquilaChat2的推理能力进行任务规划。 以下视频展示了智能体利用AquilaChat2进行自动完成多轮对话交互,将游戏“当前环境状态”、“需要完成的任务”等信息输入AquilaChat2模型,AquilaChat2反馈给角色“下一步使用什么技能”等决策信息,最终完成了Minecraft游戏中设定的任务“伐木并制作工作台放在附近”的任务。 2、通过Aquila2+BGE2链接向量数据库 基于传统向量库的检索方式在一些简单问题场景下表现良好,但面对复杂的、需要深度理解的问题时,其效果有限。 Aqiula2+BGE2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局面(BGE是智源团队开源的语义向量模型),彻底解锁了一些仅基于传统向量库的检索方法不能解决的复杂检索任务,例如检索某个作者关于某个主题的论文,或针对一个主题的多篇论文的生成总结文本。 ▲Aquila2+BGE 文献检索场景复杂查询示例 “Give me some papers about summarization written by Mirella Lapata” 3、AquilaSQL:最优“文本-SQL语言”生成模型 AquilaSQL可以充当“翻译员”,将用户发出的自然语言指令准确翻译为合格的SQL查询语句,极大地降低数据查询分析的门槛。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还可以基于AquilaSQL进行二次开发,将其嫁接至本地知识库、生成本地查询SQL,或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数据分析性能,让模型不仅返回查询结果,更能进一步生成分析结论、图表等。 基于Aquila基座模型优秀的代码生成能力,AquilaSQL经过SQL语料的继续预训练和SFT两阶段训练,最终以67.3%准确率超过“文本-SQL语言生成模型”排行榜Cspider上的SOTA模型,而未经过SQL语料微调的GPT-4模型准确率仅为30.8%。 下面是一个复杂查询任务示例:“从包含汽车销量(car_sales)、汽车颜色(car_color)的两个数据表中筛选销量大于100并且颜色为红色的汽车”。 ▲AquilaSQL生成多表查询语句 四、持续全家桶级开源,Aquila2系列创新训练算法同步开放 作为中国大模型开源生态的代表机构,智源早在2022年即开始打造FlagOpen飞智大模型技术开源体系。 不止于明星模型,智源持续贡献大模型全栈技术开源开放,带来一系列包括算法、数据、工具、评测方面的明星开源项目,真诚拥抱与回馈全球社区。 秉承开源传统,智源不仅带来了强大的Aquila2系列模型,全面采用商用许可协议,允许公众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和商业应用;还将相关创新训练算法、实践全面彻底开放。 1、FlagScale高效并行训练框架 FlagScale是Aquila2-34B使用的高效并行训练框架。提供一站式语言大模型的训练功能。智源团队将Aquila2模型的训练配置、优化方案和超参数通过FlagScale项目分享给大模型开发者,在国内首次完整开源训练代码和超参数。 FlagScale基于Megatron-LM扩展而来,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增强,包括分布式优化器状态重切分、精确定位训练问题数据以及参数到Huggingface转换等。经过实测,Aquila2训练吞吐量和GPU利用率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1][2]。 ▲FlagScale训练吞吐量与GPU利用率(数据来源和计算公式见文末) 此外,FlagScale采用了多种并行技术如数据并行、张量并行和1F1B流水线并行等,加速训练过程,并使用BF16进行混合精度进行训练。在性能优化方面,FlagScale采用了FlashAttnV2、计算与通信重叠、梯度累积等技术,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 未来,FlagScale将继续保持与上游项目Megatron-LM最新代码同步,引入更多定制功能,融合最新的分布式训练与推理技术以及主流大模型、支持异构AI硬件,力图构建一个通用、便捷、高效的分布式大模型训练推理框架,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模型训练任务。 2、FlagAttention高性能Attention开源算子集 FlagAttention是首个支持长文本大模型训练、使用Triton语言开发的高性能Attention开源算子集,针对大模型训练的需求,对Flash Attention系列的Memory Efficient Attention算子进行扩展。目前已实现分段式Attention算子——PiecewiseAttention。 FlagAttention开源代码仓库: https://github.com/FlagOpen/FlagAttention PiecewiseAttention主要解决了带旋转位置编码Transformer模型(Roformer)的外推问题。大模型推理时的序列长度超出训练时最大序列长度时,距离较远的token之间attention weight异常增高。而Flash Attention对Attention Score的计算采用分段式的处理时无法做到高效实现,因此智源团队自研了分段式PiecewiseAttention算子,大模型开发者可利用该开源算子实现更加灵活的Attention计算方式。 PiecewiseAttention主要解决了带旋转位置编码Transformer模型(Roformer)的外推问题。大模型推理时的序列长度超出训练时最大序列长度时,距离较远的token之间attention weight异常增高。而Flash Attention对Attention Score的计算采用分段式的处理时无法做到高效实现,因此智源团队自研了分段式PiecewiseAttention算子,大模型开发者可利用该开源算子实现更灵活的。 简单来说,PiecewiseAttention具备如下特性: 通用性:对使用分段式计算Attention的模型具有通用性,可以轻松迁移至Aquila之外的大语言模型。 易用性:FlagAttention基于Triton语言实现并提供PyTorch接口,构建和安装过程相比CUDA C开发的Flash Attention更加便捷。 扩展性:同样得益于Triton语言,FlagAttention算法本身的修改和扩展门槛较低,开发者可便捷地在此之上拓展更多新功能。 注:Triton是OpenAI开源的编程语言,方便开发者编写高效的GPU代码。 基于Triton开发的FlagAttention具备更好的开源开放能力,轻松适配各种AI硬件,目前已在英伟达及天数智芯硬件上完成支持[3]。未来,FlagAttention项目将继续针对大模型研究需求,支持其他功能扩展的Attention算子,进一步优化算子性能,并适配更多异构AI硬件。 3、BGE2新一代语义向量模型 新一代BGE语义向量模型将随Aquila2同步开源。BGE2中的BGE-LLM Embedder模型集成了“知识检索”、“记忆检索”、“示例检索”、“工具检索”四大能力,首次实现了单一语义向量模型对大语言模型主要检索诉求的全面覆盖。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BGE-LLM Embedder将显著提升大语言模型在处理知识密集型任务、长期记忆、指令跟随、工具使用等重要领域的表现。
腾讯混元大模型落地QQ浏览器;DeepMind去年利润大跌40%;OPPO新小布AI助手公测丨AIGC大事日报
1、传OpenAI下月推出重大更新 开发成本降至1/20 2、AI教父Hinton宣布担任AI机器人创企顾问 3、QQ浏览器推出混元大模型驱动的PDF阅读助手 4、OPPO新小布1.0公测 基于AndesGPT大模型打造 5、联发科与OPPO合作构建轻量化LLM端侧部署方案 6、网易有道推出虚拟人口语教练Hi Echo 7、智源悟道·天鹰Aquila 34B模型系列全家桶开源 8、中国移动发布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 9、中国移动发布86 NEXT心智服务新门户 10、中兴通讯“星云研发大模型”亮相 11、中兴通讯发布“智御”短信反诈治理系统 12、中兴通讯:年内将迭代基础大模型2.0版 13、学而思牵头AAAI2024全球大模型数学推理竞赛 14、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公开征求意见 15、DeepMind去年员工成本同比减少39% 16、Dropbox AI工具更新 推出视频协作工具 17、Character.AI推出聊天机器人群聊功能 18、ElevenLabs推出语音翻译功能AI Dubbing 19、Docker推出生成式AI堆栈和Docker AI 20、澳大利亚:2024年起允许所有学校使用AI 1、传OpenAI下月推出重大更新 开发成本降至1/20 据路透社报道,消息人士透露,OpenAI计划于11月6日在旧金山举行的首届开发者大会上推出重大更新,以便开发者能够更便捷、更实惠地基于其人工智能模型构建软件应用程序。这些更新包括在其开发工具中添加内存存储等,理论上可以使应用程序开发商的成本削减最高20倍。OpenAI还计划推出视觉功能等新工具,使开发人员能够构建具有分析和描述图像能力的应用程序。消息人士称,OpenAI旨在鼓励开发商使用其技术来构建人工智能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和Agent。 2、AI教父Hinton宣布担任AI机器人创企顾问 今天,美国AI创企Vayu Robotics公司官网发布消息,宣布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之父”Geoffrey Hinton博士已加入Vayu机器人顾问委员会,帮助开发人工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随后,Hinton在社交媒体X上转发这一消息称:“自从离开谷歌以来,我收到了许多加入初创企业顾问委员会的请求,但到目前为止,我都拒绝了它们。我决定加入Vayu Robotics的顾问委员会,因为我看到他们利用机器学习和视觉传感器的联合设计方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机器人技术的巨大潜力。” 据悉,Vayu Robotics创立于2021年,是一家AI机器人公司,联合创始人Nitish Srivastava是Hinton在多伦多大学的博士生,他们曾在2012年一起提出了业界知名的Dropout算法,助力将深度学习推向主流。 3、QQ浏览器推出混元大模型驱动的PDF阅读助手 据QQ浏览器微信公众号发文,今天,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支持的QQ浏览器·PDF阅读助手开启体验申请。据介绍,用户使用QQ浏览器打开PDF文件,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召唤“PDF阅读助手”。该助手提供智能摘要、智能问答、多轮提问、原文定位四大功能,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支持,未来将支持Word、Excel、PPT、网页。 4、OPPO新小布1.0公测 基于AndesGPT大模型打造 据OPPO手机操作系统ColorOS微博发文,10月11日,基于OPPO自研AndesGPT大模型打造的AI助手新小布1.0测试版正式开启公测,支持ColorOS 13及以上版本参与,用户可唤醒小布说“小布大模型”参与报名,报名时间为10月11日-11月10日,体验时间为10月11日-12月15日。 5、联发科与OPPO合作构建轻量化LLM端侧部署方案 据联发科技官方微博10月11日发文,联发科将携手OPPO、ColorOS ,合作共建轻量化大模型端侧部署方案,共同推动大模型能力在端侧逐步落地。据介绍,联发科AI处理器APU与AI开发平台NeuroPilot,构建了完整的终端侧AI与生成式AI计算生态,可加速边缘AI计算的应用开发与落地,强化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应用的性能。联发科称,OPPO的AndesGPT大模型通过采用4位量化技术,在精度不掉点效果下,将大模型在端侧逐步落地,并实现性能更优。 6、网易有道推出虚拟人口语教练Hi Echo 据网易有道微信公众号发文,10月11日,网易有道虚拟人口语私教Hi Echo开放下载,用户可在微信小程序或应用市场搜索“Hi Echo”体验。据介绍,Hi Echo搭载有道自研子曰教育大模型,是全球首个通过虚拟人形象与用户真实互动并帮助用户提升英语口语能力的产品。Hi Echo覆盖8种对话场景和68个话题,支持自由对话,从发音、语法两个维度给出口语打分,提供语法改错、地道用词、语言风格润色等优化建议。 7、智源悟道·天鹰Aquila 34B模型系列全家桶开源 据智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今日发文,悟道·天鹰Aquila大语言模型系列全面升级到Aquila2,并再添340亿参数重量级新成员。秉承智源开源传统,智源研究院带来开源“全家桶”,将创新训练算法与最佳实践同步开放,以促进大模型研究协同创新,包括:全面升级Aquila2模型系列,Aquila2-34B/7B基础模型、AquilaChat2-34B/7B对话模型、AquilaSQL“文本-SQL语言”模型;语义向量模型BGE新版本升级,4大检索诉求全覆盖;FlagScale高效并行训练框架,训练吞吐量、GPU利用率业界领先;FlagAttention高性能Attention算子集,支撑长文本训练、Triton语言。 8、中国移动发布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 据IT之家报道,今天,在2023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发布“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据介绍,中国移动自主攻坚百亿、千亿等参数规模的“九天”基础大模型,并深度匹配行业需求,融入各类专业知识,形成与产业共建共创的“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训练数据规模超两万亿Tokens,融合通信、能源、钢铁、建筑、交通等8大行业专业知识,通过知识升维融合、持续动态学习等关键技术,解决大模型在应用中面临的“遗忘”、“幻觉”等共性痛点。据悉,本次大会期间,中国移动还将升级九天·客服、九天·政务2款行业大模型,新增发布九天·网络、九天·企业通话、九天·川流出行3款行业大模型。 9、中国移动发布86 NEXT心智服务新门户 据IT之家报道,10月11日,在2023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发布“86 NEXT心智服务新门户”。据介绍,86 NEXT是10086在线服务的全新智能化升级,结合“九天”大模型显著提高机器与人的会话流畅性和自然度,并能及时察觉和应对用户情绪,给予拟人化情感关怀,基于86服务升级的“中移云智服”,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解决方案。 10、中兴通讯“星云研发大模型”亮相 据中兴通讯官网发文,近日在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举办期间,中兴通讯“星云研发大模型”亮相,该模型旨在辅助开发人员进行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编程、测试、版本部署等。据介绍,“星云研发大模型”支持白名单机制有效控制使用范围,以及代码特征值识别有效识别敏感代码片段、敏感词识别机制可实时监测并拦截敏感内容,还有后台审计机制可完整回溯安全事件等。中兴通讯表示,2023年4月,“星云研发大模型”使用启动,截至目前,日活人数1.2万人,代码采纳率40%~45%,编码提效30%,整体研发提效10%。 11、中兴通讯发布“智御”短信反诈治理系统 据中兴通讯官网发文,10月11日,在广州举办的2023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兴通讯发布了业界首个基于大模型的“智御”短信反诈治理系统,并联合上海移动开展短信反诈治理探索,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反诈领域。据介绍,在获得客户授权的前提下,“智御”短信反诈治理系统通过构建以反诈大模型为核心,以泛化特征神经网络、SNS社交特征分析为协同的一体化方案,从诈骗短信的意图、语义等根源维度上进行治理,有效提升诈骗短信的识别准确率、拦截率和召回率。 12、中兴通讯:年内将迭代基础大模型2.0版 10月11日,中兴通讯在互动平台回答关于大模型的提问,称公司主要面向toB场景,聚焦能快速实现商业价值或为企业用户提升价值的大模型研发和实践,包括基础大模型、领域大模型(包括研发提效大模型、电信大模型、行业大模型)等。同时,为了给客户提供成熟可靠的大模型,公司按照先自用再商用原则,启动基础大模型、领域大模型的开发训练。其中:(1)研发提效大模型,用于AI辅助编程,已在公司内部规模使用,明显提升研发效率;(2)电信大模型,已赋能运营商网络智能运维和部分增值业务,效果显著;(3)行业大模型,初步在城市治理行业试用,预计2023年底至2024年初实现商用;(4)基础大模型,目前公司正在使用1.0版本基础大模型,年内将迭代出2.0版本基础大模型,未来公司自用和商用领域大模型都将迁移到2.0版本基础大模型上。 13、学而思牵头AAAI2024全球大模型数学推理竞赛 近日,国际AI顶会AAAI于官网宣布举办AAAI 2024全球大模型数学推理竞赛,由学而思牵头,谷歌、暨南大学等联合发起,邀请全球人工智能专家、开发者以及爱好者一起用大模型解答K-12中小学数学难题。比赛分为中文数学解题、英文数学解题两个方向,由学而思提供比赛所用的中英文数据集TAL-SAQ7K-CN、TAL-SAQ6K-EN,主办方提供了3个作为参考的测评基准:GPT-3.5、GPT-4、好未来自研数学大模型MathGPT。在比赛期间,参赛者需使用大模型对给定的数学题目生成推理步骤、答案,主办方将通过对比参赛模型输出答案与正确答案之间的准确率,来进行排名。 此次比赛的日程为2023年10月10日开始,2023年12月31日最终提交截止,2024年1月10日公布最终比赛结果。两个方向的前三名将分别获得1000美元、600美元、300美元的现金奖励,获得官方证书,并受邀在2024年AAAI大会期间作口头报告,获奖队伍的第一作者还将受邀撰写竞赛评论论文。 14、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公开征求意见 10月11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征求信安标委技术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由信安标委组织制定的技术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已于10月11日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将技术文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需在10月25日24:00前反馈。该文件给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安全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语料安全、模型安全、安全措施、安全评估等,适用于面向我国境内公众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提供者提高服务安全水平,或是提供者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开展安全评估,也可为相关主管部门评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15、DeepMind去年员工成本同比减少39% 据CNBC报道,根据最近向英国政府机构提交的一份文件,Alphabet旗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DeepMind去年将员工成本削减了39%。根据这份文件,2022财年DeepMind的员工成本和其他相关支出为5.945亿英镑(约7.31亿美元),同比下降近39%。在这些削减之后,DeepMind于今年1月宣布将关闭其在加拿大埃德蒙顿的首个国际人工智能研究办公室。此外,2022年DeepMind的利润约为6090万英镑(约7490万美元),同比下降40%。DeepMind发言人告诉CNBC,公司将继续投资基础研究和世界一流的跨学科团队,因为看到了人工智能开启科学发现的前景。 16、Dropbox AI工具更新 推出视频协作工具 10月10日,云存储服务商Dropbox宣布推出一系列更新,包括AI驱动的Dropbox Dash搜索工具、生成式AI工具Dropbox AI的更新,推出全新的视频协作工具Dropbox Studio等。据介绍,Dropbox Dash是一款AI驱动的通用搜索工具,旨在通过单一搜索栏连接工具、内容和应用程序。现在,它已经进入公开测试阶段,支持关键词搜索和语义搜索,以提供更相关的搜索结果。同时,它还使用生成式AI来汇总相关信息,以回答用户的问题。Dropbox AI则提供文档、视频、合同和会议记录的摘要功能,用户可以向其提问并汇总其Dropbox账户中的内容,帮助用户更快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此外,Dropbox AI还支持自然语言处理,能够理解用户的提示,如“显示昨天我拍摄的照片”。新推出的视频协作工具Dropbox Studio允许用户在一个集中的页面上访问、创建、编辑、审核和发布高质量视频,具备视频剪辑功能,可一键去除冗余词汇,AI功能使用户能够通过修改视频的文字记录来编辑视频,而时间戳评论功能有助于更方便地解决反馈问题。 17、Character.AI推出聊天机器人群聊功能 据TechCrunch报道,今天,AI创企Character.AI推出一项新功能,提供群聊体验,允许用户与人工智能角色创建群聊,也可以混合人类和人工智能同伴。该功能首先向C.ai+订阅者提供,以获取反馈并进行改进。C.ai+是该公司每月9.99美元的订阅计划,提供跳过等待和更快消息生成的能力,以及专门的社区频道,用于提供反馈和支持等功能。Character.AI表示,以后将向公众开放该功能。 Character.AI建议用户可以尝试让AI科学家和思想家进行聊天,比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特斯拉和霍金等,或者创建一个包括诸神如宙斯、哈迪斯和波塞冬的群聊。对于更实际的用例,用户可以与朋友们围绕一个主题或主题开始一个群聊,比如旅行、游戏、读书俱乐部或角色扮演,然后邀请一个AI角色来帮助促进和增强这些对话。 18、ElevenLabs推出语音翻译功能AI Dubbing 当地时间10月10日,AI语音平台创企ElevenLabs于官网宣布推出语音翻译功能AI Dubbing,可以在几分钟内将口语内容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同时保留原始说话者的声音。据介绍,该功能结合了ElevenLabs的多语言语音合成、声音克隆、文本和音频处理技术,以在创建翻译时保留原始内容的性质。即日起,该功能面向所有用户开放。据悉,ElevenLabs由前谷歌工程师Piotr Dabkowski和前Palantir战略师Mati Staniszewski创立于2022年4月,专注于研发基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自然语音合成和文本转语音软件,曾于2023年6月获得19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19、Docker推出生成式AI堆栈和Docker AI 据科技公司Docker官网10月5日发文,在DockerCon 2023大会上,Docker与合作伙伴Neo4j、LangChain和Ollama共同发布了全新的生成式AI堆栈,包含预置的LLM(大语言模型)、Ollama管理、Neo4j数据库、Neo4j知识图谱、LangChain协调,并提供一系列资源全面支持。此外,Docker还发布了首款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Docker AI。Docker AI基于从数百万个Dockerfile、撰写文件和错误日志中积累的Docker专有数据进行训练,提供了能够直接在开发人员工作流程中纠正错误的资源。该工具旨在使故障排除和修复问题更易于管理,从而改善开发人员的体验。 20、澳大利亚:2024年起允许所有学校使用AI 据外媒The Guardian报道,近日,澳大利亚教育部宣布从2024年起,包括ChatGPT在内的人工智能将被允许在所有澳大利亚学校使用。此前,由澳大利亚人工智能工作组修订的指导新技术使用国家框架得到教育部长正式支持,并在上周四的教育部长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该框架将在未来几周内发布。
全新福特野马即将亮相中国:外观内饰全部换新
快科技10月12日消息,近日,福特汽车官方宣布:全新一代野马将在11月5日开幕的“202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行首秀,此次亮相的新车作为换代车型,外观和内饰都得到了全面革新。 该车的售价还暂未公布,作为参考,现款福特野马的售价为36.98万-40.18万元。 外观方面,此次发布的全新一代野马一改往日的硬汉造型,车身线条更加流畅,看上去十分秀气。 前脸部分,新车的车头更加扁平,棱角分明中网造型与60年代的初代野马十分相似,三段式大灯延续了野马系列经典的造型设计,造型十分犀利。 侧面来看,新车则采用了初代野马更加流畅的车身线条与车顶比例,更加扁平的车身使新车看上去更加宽大。 来到尾部,新车取消了现款车型黑色的尾门饰板,微微上扬的扩散器,进一步烘托了该车的运动气息。 除了外观,新款野马的内饰同样进行了全面升级,与现款车型相比,新车的内饰明显科技感更强,搭载了全新的12.4英寸数字仪表,采用了现代电竞游戏中常用的3D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 3D)平台开发。 动力方面,入门版野马搭载全新升级的2.3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235千瓦,最大扭矩为474牛·米,传动系统方面仅提供10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GT车型则搭载了5.8升V8自吸发动机,入门版福特Mustang搭载全新升级的2.3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235千瓦,最大扭矩为474牛·米,传动系统方面提供10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而性能更强的“黑马”车型则搭载了5.0升Coyote V8自吸发动机,福特针对其进气道设计、曲轴、活塞连杆、凸轮轴等进行了强化,最大功率可达373千瓦,峰值扭矩为566牛·米,同样提供6速手动变速箱和10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告别屏幕划痕!可自我修复手机屏幕或在五年内上市
快科技10月12日消息,虽然许多厂商都会宣称屏幕硬度如何如何,但实际上每个手机用户都会面对屏幕划痕问题。很多人为了保护手机屏幕就会为其贴上保护膜,在耗费金钱的同时还影响观感和手感。 不贴膜的话,手机屏幕很快就会有很多划痕。虽然一般不影响正常使用,但体验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即便是当二手机出售也会影响价格。 而据全球科技研究和咨询公司CCS Insight的最新预测,智能手机制造商将会在五年内,开始生产具有屏幕划痕“自我修复”功能智能手机。 CCS Insight首席分析师Ben Wood认为,这并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故事,这是真实可以做到的,最大的挑战是正确的为其设定期望值。 他还表示:“我们并不是在讨论被摔坏的屏幕是如何恢复的,这是魔法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所讨论的只是屏幕表面划痕的自我修复,从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该技术的核心是一种全新的材料,它可以给屏幕表面覆盖上涂层。具体来说,这种涂层由一种特殊的材料组成,当它被划伤时会引发化学反应并产生一种新的材料,这种新的材料在暴露于空气时会发生反应并填补缺陷,这样划痕就被修复了。 Wood最后指出:“这种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并且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创新的材料科学。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这种技术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商业化。” 实际上各个厂商一直都在研究自我修复屏幕的技术。2017年摩托罗拉为一种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的屏幕申请了专利;华为也在2019年申请了名为“一种玻璃划痕的修复方法及修复设备”的专利;苹果此前也申请了一项可折叠iPhone的专利,其显示屏在损坏时可以自行修复。
苹果高刷屏,毁于拉胯散热
好想法,不一定都能实现。 2017年的WWDC上,苹果发布了第二代iPad Pro。这款产品上的最大亮点,是全新升级的屏幕,最高刷新率从60Hz升级到了120Hz。iPad Pro 2017成为消费者能买到的首款苹果高刷设备,果粉想要在iPhone上体验到高刷,则还要等到4年后发布的iPhone 13 Pro上。 (图源:苹果) 最近,有海外爆料者在X平台发帖称,iPad mini 7将不会搭载高刷屏。此前消息显示,这款小尺寸平板将于2024年上半年公布和销售。此前对iPad mini 7充满期待的用户,听到这个消息后,想必是开心不起来。 时至今日,高刷屏这种在安卓设备上早已普及的技术,在苹果手中则仍然是一种区分产品定位、人为降低低阶产品吸引力的手段。讽刺的是,用上了高刷屏的苹果设备,部分场景下却遭受了这项“先进”技术带来的体验劣化。 都是高刷,ProMotion有何不同? 在宣传高刷屏这项卖点时,苹果往往会用“ProMotion”这个英文词组,即自适应刷新率。换言之,苹果设备的屏幕并不会固定时时以120Hz刷新,而是会在一个范围内调节。比如,iPad Pro上屏幕的刷新率区间为24Hz-120Hz,iPhone 13 Pro上则是10Hz-120Hz。 相比固定刷新率,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的好处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动态调整屏幕刷新率,以带来更好的体验。像很多传统制式的电影视频,帧率大概是24帧,如果屏幕刷新率与之同步,则自然能带来更好的体验,避免二者错位导致的画面撕裂、卡顿等现象。而像刷微博等信息流的场景时,刷新率拉高,体验会更加流畅丝滑。很多用过高刷屏手机的人都表示,再用回60Hz屏设备时,能明显感觉到体验下滑。 (图源:雷科技摄制) 苹果的高刷设备上,屏幕有多个档位的刷新率,以应付不同的细分场景。苹果开发者技术文档显示,iPhone 13 Pro系列有120Hz (8ms)、80Hz (12ms)、60Hz (16ms)、48Hz (20ms)、40Hz (25ms)、30Hz (33ms)、24Hz (41ms)、20Hz (50ms)、16Hz (62ms)、15Hz (66ms)、12Hz (83ms)、10Hz (100ms)12个档位。 安卓手机上的高刷屏出现时间比iPhone早很多,2017年发布的雷蛇游戏手机就配备了120Hz屏幕。当然,高刷屏最初在手机上出现,目的是为了在游戏场景中给用户带来更高的帧率,从而形成游戏体验上的优势。随着高刷在安卓机上的逐渐普及,可变刷新技术也在发展。 不过,相比苹果,安卓机上的可变刷新功能往往更粗糙一些,比如部分厂商的手机把刷新率简单分成120Hz、60Hz、10Hz三个档位,分别对应信息流、普通应用、静态场景,不同场景之间的切换、系统的场景误判等,都会带来卡顿、掉帧等让人不快的体验。 而系统生态有优势的苹果,则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苹果曾表示,高刷iPhone会通过高采样技术,提前预判用户的下一步操作,像滑动屏幕底部的手势条时,屏幕刷新率会快速调高,让用户在呼出后台、切换应用等操作时,获得更流畅的体验。2022年,苹果还向多有第三方应用开放了120Hz的最高刷新率,终于告别了60Hz的动画效果。 设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从产品理念来说,小雷认为苹果ProMotion技术的顶层设计做得更完善,考虑到的场景、对第三方应用的适配似乎也做得更好。 然而,就实际体验来说,苹果高刷设备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有很多网友反馈,iPhone 13 Pro和iPhone 14 Pro系列都存在刷新率锁80Hz的现象,虽然硬件本身支持120Hz,但绝大部分情况下,都难以触发最高刷新率,往往80Hz就是天花板。 (图源:微博) 而苹果“挥刀自宫”的原因,倒也不复杂,就是为缓解发热和续航问题。其实,早在2020年,就有爆料称iPhone 12 Pro已经在测试高刷屏幕。但最终iPhone 12 Pro未能如愿用上高刷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发热不可控。iPhone 12系列是首代5G苹果手机,5G网络带来的发烫、续航下降问题遭来了无数吐槽,如果强行上高刷屏,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而iPhone 13、iPhone 14系列上的5G功耗问题,有了较大的改善。只是,苹果手机的主板以及散热设计,仍然有非常大的缺陷。最近几代的iPhone,把内部空间用到了极致,但散热装置的优先级并不高。就在安卓品牌们上液冷、大幅增加散热面积,疯狂卷性能释放的时候,苹果还在十年如一日地用双层主板包夹SoC。 发热问题一旦严峻起来,苹果就不得不自费武功,砍刷新率的操作也就顺理成章了。得益于充裕散热空间,iPad Pro上高刷技术带来的发热问题没那么严重。因此,iPad Pro上通常能享受到120Hz满血体验。不过,小雷采访了身边的iPad Pro用户,他们都明确表示,高刷iPad的续航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只是,iPad Pro的电池容量和续航相比iPhone优势明显,一切都还在可接受的程度。 (图源:雷科技摄制) 总的来说,苹果ProMotion技术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刷新率自适应既能带来体验上的改善,同时还能保证续航。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刷新率被人为限制,那么高刷的技术优势,就难以真正体现出来。 安卓手机当然也有类似的问题,但安卓机普遍有更好的散热条件,并且给了用户是否开启自适应/智能刷新率的选项。对于想杜绝软件误判、流畅度优先的人,直接开启全局120Hz就好了,这就和自动亮度功能拉胯直接开手动亮度一样,简单粗暴,但还算能解决问题。而苹果,显然没有给用户这项选择权。 苹果需要来一场散热革命 上个月发布的iPhone 15系列中,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用上了A17 Pro,它是首款3nm工艺的芯片。然而,iPhone 15 Pro系列一发售,就遭遇了发热问题,招来了铺天盖地的质疑。苹果不得不在iOS 17后续的更新版本中做出了改进。 iPhone 15 Pro的发热问题,是多项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方面,3nm工艺带来的功耗提升不及预期,A17 Pro的峰值功率比上代芯片更高;另一方面,iPhone 15 Pro上的钛合金导热效率更低,且散热设计没有任何改善。通过iFixit的拆解图可以看到,机身内部,只有覆盖面积有限的石墨散热层,这还是为了无线充电圈准备的。至于安卓机上常见的VC散热层、液冷等装置,苹果一概没用。 (图源:iFixit) 电子设备上,只要室温超导技术没实现,芯片就必然会带来发热。而散热拖后腿造成的后果就是,iPhone相机用久了发烫、屏幕亮度和帧率调高了发烫、游戏玩一局过后就掉帧、5G网络用久了发热快速掉电、性能强劲的芯片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而把120Hz的屏幕砍成80Hz屏,只是捉急散热带来的后果之一。 一直以来,iPhone都被视作是体验旗舰,但先进的硬件配置也是构筑良好体验的根基。而现在,糟糕的散热,已经成为导致iPhone产品体验劣化的罪魁祸首,苹果亟需在散热技术上来一场自我革命。
苹果会出官方手机膜吗?库克看完这份数据很难不心动
围绕整个智能生态,苹果生产和推出了一系列iPhone配件,从保护套、充电器到AirPods和Apple Watch。不过,在昂贵的iPhone面前,有一个配件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屏幕保护膜。那么苹果会推出iPhone的官方屏幕保护膜吗?或许库克看完下面这份数据也会有所心动。 iPhone手机保护膜 据手机中国了解,CIRP发布了一份新报告,着眼于iPhone用户去年购买了哪些配件。有趣的是,在调查中,61%的iPhone用户在去年购买了屏幕保护膜,而它恰好也是各个选项(保护壳、智能手表、无线耳机、智能音箱等)中唯一一个不是苹果公司生产的配件。购买率比屏幕保护膜更高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壳。 iPhone的屏幕保护膜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据外媒报道,在亚马逊平台上,高品质的玻璃保护膜便宜的只要8美元,而Nomad等名牌的保护膜则从30美元起步。外媒认为,毫无疑问,苹果可以通过吸引那些喜欢使用官方高端配件的客户来抢占市场份额。 外媒分析称,苹果可以使用陶瓷或蓝宝石水晶等高级材料来制作官方保护膜,也可以在普通屏幕保护膜之外,提供注重隐私的屏幕保护膜。比如,BodyGuardz今年早些时候便推出了陶瓷材质的Apex高级玻璃屏幕保护膜,价格高达80美元,声称“几乎牢不可破”,受到部分消费者追捧。鉴于此,苹果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手机中国还注意到,在媒体放出的调查中,有超过37%的受访者表示会购买苹果推出的官方保护膜(表示不买的也占到了近40%)。
百万爆款新作!OPPO A2x亮相移动大会,10月14日开售
为进一步推动5G+数智化创新应用,助力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10月12日,OPPO以合作伙伴身份,出席了“数实共生,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除已发布的OPPO Find X6系列、OPPO Find N3 Flip等旗舰产品,百万爆款系列新品OPPO A2x也在本次移动大会迎来首次亮相。 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OPPO展区现场 作为OPPO百万爆款系列的又一新机,OPPO A2x 拥有极高的产品辨识度。设计上,OPPO A2x双镜头采用了左置布局,其中镜头模组部分还以不同材质进行单独装饰,第一观感非常简约大气。此外镜头保护圈高于镜片的设计,提升美感的同时还可兼具抗摔特性。 OPPO A2x三款配色官方海报 整机观感上,OPPO A2x此次带来了三款配色。其中飞霜紫配色较为特殊,在特定视角下可看见形似雪花状的纹理点缀,整机观感十分精致。沐光金配色则透露着熠熠生辉的细腻质感,尽显低调轻奢。对于经典配色黑色,OPPO A2x星夜黑带来了更为深邃、纯粹的光影呈现。 OPPO A2x飞霜紫配色现场图 手感方面,OPPO A2x采用的是直角机身设计,硬朗中框与屏幕之间的圆润过渡处理,不仅握持时能够更加贴合掌心,还不会有硌手感。 OPPO A2x现场图 从会场的一些图片中可以看到,OPPO A2x除了在颜值方面比较值得期待外,在硬件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主打“大内存长续航,四年耐用”的口号也证明了OPPO A2x将会是一款耐用性强的产品,8GB+256GB超大内存、5000mAh四年耐用大电池和金刚石抗摔结构等都是其四年耐用的基底。 延续OPPO A系列的产品特色,全新亮相的OPPO A2x带来了出众外观设计与耐用的配置,非常具有成为下一款百万爆款的潜质。OPPO A2x将在10月14日正式开售。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