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截至8月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8月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3例(上海9例,云南8例,福建3例,广东2例,山东1例),本土病例62例(江苏40例,湖南9例,北京3例,山东3例,河南3例,云南3例,湖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172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05例(其中重症病例11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755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84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285例(其中重症病例2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7453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3374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1113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7990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4例,其中境外输入22例,本土32例(河南22例,湖南7例,山东2例,重庆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1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27例(境外输入377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7801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996例(出院11721例,死亡21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63例(出院54例),台湾地区15742例(出院12957例,死亡791例)。 责编:张婧妍
重庆多个区县暂停社会性棋牌室、麻将馆等场所
中新网重庆8月5日电 (记者 钟旖)记者5日梳理看到,为全力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人员聚集,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重庆市多个区县已明确发文,暂停辖区内社会性棋牌室、麻将馆等场所,部分地区的室内线下培训机构也暂停营业。 铜梁区发文称,从8月4日起,该区所有社会性棋牌室、麻将馆和室内线下培训机构暂停营业。对通告发布后仍继续营业的,一律依法予以取缔,造成疫情传播的从严追究法律责任。 潼南区发文,8月5日前,全区范围内的社会性棋牌室、麻将馆等场所全部暂停营业,防止人员聚集。当地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部门要组建工作专班,全面开展巡逻检查。对逾期未自行关闭或停止的要立即劝停歇业、劝散聚集人员;对屡禁不止或引发聚集性疫情的,要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 根据璧山区通告,除该区所有社会性棋牌室、麻将馆和室内线下培训机构暂停营业外,所有酒店、餐馆、宾馆、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电影院、KTV、网吧、药店等重点场所严格按要求落实防控措施。不按要求落实的,一律依法取缔或关停。对阻碍执法或造成疫情传播的,将从严追究法律责任。 沙坪坝区发文称,从8月5日起,该区各类培训机构(含学科类培训机构及其他培训机构)一律暂停线下培训活动。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恢复任何形式的线下培训活动。 万州区也称,从8月5日起,暂停该区各级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暑期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万州区教委将联合区级有关部门加强督查,对未按要求停止教育教学活动的,将从严从重查处,直至取消办学资格和追究刑事责任。 责编:余渺雪
国家移民管理局:对非必要非紧急出境事由暂不签发出入境证件
国家移民管理局相关负责人8月4日表示,国家移民管理局密切关注全球疫情的走势,从严审批签发公民出入境通行证件,对非必要、非紧急出境事由,暂不签发普通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而对参加国际防疫抗疫以及因企业复工复产需要出入境的中国公民,将及时受理审批或提供加急办证服务,积极支持全球的防疫抗疫,助力经济复苏。 相关负责人称,国家移民管理局密切关注全球疫情的走势,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强化口岸边境的出入境管理,严防疫情输入,强化各项措施,织密筑牢“外防输入”的防线。 在空港口岸,对境外航班实施专区查验,严格入境人员出入境的检查,严密进出口岸管理区人员的查验管理。在海港口岸,严格国际航行船舶及人员的管理措施,实施非必要“不登陆、不登轮、不搭靠”的管理措施。在陆地口岸,严格执行“客停货通”的政策,实行严格的出入境管理和防疫管理措施,在边境一线保持最高等级的防控,严密巡查防控,严把边境国门。 严格限制非紧急、非必要的人员跨境流动。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从严审批签发公民出入境通行证件,对非必要、非紧急出境事由,暂不签发普通护照等出入境证件。 深入开展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专项斗争,严查严打组织偷私渡违法犯罪活动,严惩偷渡引带人员,坚决防止疫情由非法入境人员输入境内。 通过与陆地毗邻国家和地区的边防、出入境、移民管理部门开展联合巡逻、联合执法,强化边境管理区的管理,共同打击非法越境等违法犯罪活动。 对于确有出国境需求的旅客,各出入境管理部门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对于申请赴境外留学、就业、商务等确有需求的人员,及时受理,经审核属实以后签发出入境证件;对参加国际防疫抗疫以及因企业复工复产需要出入境的中国公民,将及时受理审批或提供加急办证服务,积极支持全球的防疫抗疫,助力经济复苏。(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林靖 ) 责编:胡敏
网友建议将中小学生近视预防纳入学校考核指标,教育部回应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针对网民提出的“将中小学生近视预防纳入学校考核指标”建议,教育部近日做出回复。 据中国政府网8月4日消息,来自北京市的网友“公主宝贝”(手机尾号7037)通过“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留言说:“全国小学生近视率超30%、高中生达80-90%,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甚至威胁人口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小学生近视已被认定为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更好的公共卫生措施来应对。科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成本也低。然而,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在校期间户外时间不足、课间和午休不许出教室、课堂教学PPT使用过度、老师对学生写字姿势监管不到位、体育课被随意挤占等现象。建议将中小学生近视预防纳入学校或校领导考核指标,杜绝强制学生课间和午休不许出教室的现象,多渠道、多举措共同做好青少年近视预防。” 对此,教育部回复称,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2018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加强近视防控考核工作,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联席机制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努力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澎湃新闻记者 王俊) 责编:张婧妍
盖茨正式离婚后首发声:很悲伤 后悔与爱泼斯坦交往
中新网8月6日电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弗伦奇·盖茨长达27年的婚姻已正式结束。盖茨4日坦言,这对他而言是“巨大的悲伤之源”。 65岁的盖茨和56岁的梅琳达于5月宣布离婚,其离婚文件于8月2日正式生效。 资料图: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弗伦奇·盖茨。 当地时间4日晚,盖茨表示:“这是一个悲伤的里程碑。梅琳达是一个很棒的人,而我们结束的婚姻关系让我感到非常难过。” 根据协议,盖茨和梅琳达将继续共同管理盖茨基金会,如果两年后他们决定无法继续合作,梅琳达将辞去联席主席和受托人的职务。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梅琳达将从盖茨那里获得资源,从事自己的慈善工作。 盖茨表示,梅琳达在基金会留任“绝对是最好的事情”。她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长处,可以帮助基金会变得更好。“我们一直很喜欢一起工作。” 在这对夫妇宣布离婚后,有报道称,盖茨曾有外遇,并在微软和盖茨基金会曾追求过女下属。 盖茨在回应这些传闻时说:“我正在反思……目前我需要向前看。我的工作对我很重要,我们的家庭也会尽可能地愈合,并从发生的事情中吸取教训。” 梅琳达还曾表示,对盖茨与已故亿万富翁爱泼斯坦的关系感到不舒服。 据报道,两人的友谊始于2011年。3年前,爱泼斯坦性侵未成年少女,以及逼迫年轻女性卖淫的消息浮出水面,最终在狱中自杀。 盖茨回应他与爱泼斯坦的友谊时说:“我花时间和他在一起,给他可信度,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有很多人都处于同样的情况,但我犯了一个错误。” 盖茨还表示,与爱泼斯坦共进了“几顿晚餐”,只希望他能兑现“通过他的人脉为全球健康事业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慈善捐款一事”。而当这笔预期的资金“看起来好像不是真的”时,他就不再与爱泼斯坦交往了。
这款近50年历史的桌游,会成为下一个“剧本杀”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作者:王心怡,题图来自:受访者 七月一个周日中午,几个玩家冒雨聚在了一起,为了参与一个游戏——《龙与地下城》(简称为DND)。这是一种桌面角色扮演游戏(TRPG),或者按他们习惯的说法——“跑团”。 如果以极简单、稍显外行的话介绍《龙与地下城》,大概是:根据官方所出的规则,玩家自创人物,在DM给出的情节、地图、怪物等连贯的剧情下,与DM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掷骰子的方式来进行诸如战斗等判定,完成升级、打怪、赢得胜利等任务。而故事则可以根据官方出版的“冒险书”,也可由玩家自己创作。 组织者咖啡,他这次的团有四名玩家,咖啡担任DM(游戏主持人)。在这个周日之前,这个团已经进行了快半年时间。 这是“跑团”与近些年爆火的诸如狼人杀、剧本杀等桌游的一个不同之处,“跑团”是一个可以长时间、多次数、连续性高的游戏。 咖啡“跑团”现场图 然而,这款于1974年就发行了第一版的游戏,却并没有如狼人杀、剧本杀等桌游在国内掀起破圈之势的流行。即使相关电影、网游等多种品类内容被开发而推至市场,《龙与地下城》在“历史较久”的情况下,仍然还比较小众。 不过,随着剧本杀等的火热,也让桌游市场的空间和潜力被释放出来;而随着越来越多以桌游为切入口的剧影综内容被制作出,小众桌游或许也终将会被看到。 作为其中之一,关于《龙与地下城》的发展历史、玩法、国内现状以及商业化的可能性等问题,壹娱观察与有二十年玩家经验的咖啡聊了聊。 “漫长”的《龙与地下城》 咖啡第一次接触到角色扮演类游戏的相关信息,是在上初一时买的一本杂志《大众软件98增刊》上。那本杂志里对TRPG和奇幻文学进行了相当长篇幅的介绍,其中有关龙枪(《龙与地下城》的一个世界设定)的插画,以及其它《龙与地下城》设定的世界观等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他,但当时还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认知。 也就是在那几年,几款这类型的游戏开始出现,比如1999年发行的《异域镇魂曲》、2000年发行的《冰风溪谷》等,在成为这些游戏的玩家中,咖啡对这一类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直到2002年高二时,他在一次玩卡牌游戏《万智牌》时,听到有人提起《龙与地下城》出了规则书,于是他与同学一起买了《龙与地下城第三版规则 玩家手册》。到了大学,咖啡开始通过网络进入相关的论坛,又进入了北京本地的玩家群。随后,咖啡参与了第四版国内的翻译和校对工作。于是,断断续续,咖啡成为《龙与地下城》的玩家达二十年时间。 《龙与地下城》桌游 目前,咖啡带的团所采用的是第五版规则。“现在这套规则是《龙与地下城》这么多年里最简单、也是规则结构最稳定的一套。基本上来说规定之外的情况非常少,就是有一套简单的判定规则,记住就好了。”咖啡表示。 实际上,在《龙与地下城》发行至今,发行过不少版本以更新迭代。 “最开始的第一版有很多不同版本,因为当时时代比较早,他们迭代也比较快。第一版末期时分成了两种,一种叫做《高级龙与地下城》,一种叫《龙与地下城》,后面的其实都是从《高级龙与地下》城发展来的。然后接着出了第二版,第一版、第二版还是比较传承性的,规则比较近似。当时第二版出了好多书,很多人也都对第二版特别着迷,现在有好多人都还在玩、翻译第二版。”咖啡介绍道。同时,基于第二版规则,也产生、开发出了不少游戏,《博德之门》等就与此有关。 第二版之后,原本的开发公司TSR被威世智收购,之后推出的第三版就有了较大的改变。“比如说原本第二版很多东西都是越低越好,然后第三版全都统一,所有的东西都越高越好。同时,不同于第二版中不少复杂的规则,第三版将不少规则进行了统一,做成了比较规整的样子。”咖啡解释道。因为严格的书号管理制度,当时国内虽然引进了第三版,但是以“光盘说明书”的形式出现的。 “到了第四版,《龙与地下城》的规则做了更激进的一些改变,比如取消了第一、二、三版中一直使用的9个环级法术的基本模式,变为每个角色都有被称为power的‘招式’,根据玩家的职业会随等级获得不同的招,每次就可以使用这几种招。这种改变也让很多人觉得不够有传统的感觉。第五版汲取了各个版本的特点。”咖啡补充道:“每一版的差距都挺大的。” 咖啡跑团现场图 从第一版问世到如今,《龙与地下城》已经拥有不算短的历史,它的规则演变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与这些“漫长”相似,《龙与地下城》的游戏体验也是一个长时间的“战斗”。 据了解,《龙与地下城》的游戏长度按官方定义是这样的:跑一次一般被称为一个section;一系列section连起来称为一个adventure(冒险),一个adventure可长可短,最短的一个section就可以结束,长的话,如上述提到咖啡正在进行的团,已经跑了十二、三次左右。当然,跑完一个adventure还可以用同样的角色接着跑下一个adventure,这被称为一个战役。 “漫长”的《龙与地下城》在国内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也拥有一批玩家,但至今仍位于小众桌游之列。 小众,或许也不需要“大众” 《龙与地下城》流行吗?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确定的。 比如《龙与地下城》第五版的《地下城主指南》在亚马逊Puzzle & Game Reference和Reference上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88位,而《玩家手册》则排在上述两个类别榜单的第1和第36位。要知道,它们发行的时间都在2014年。 同时,《龙与地下城》的相关内容也出现在影视剧中。《生活大爆炸》中曾将《龙与地下城》与圣诞结合起来,谢尔顿四人与 Stuart一起玩起了这个游戏,脑洞大开、笑料十足;电影《头号玩家》中也出现了《龙与地下城》的形象和图案,原作小说更是充满相关情节…… 《生活大爆炸》中众人在玩《龙与地下城》 这些反映了在国外《龙与地下城》的火热程度。 但在国内,《龙与地下城》似乎远未达到这样的流行。 豆瓣上,《龙与地下城》小组成员为2543名;知乎上关于《龙与地下城》每个问答下的讨论数和点赞也并不算多;dnd吧的关注为5.7万+;建立较早的论坛“纯美苹果园”,也只有13万+会员。更别提什么线下店、剧影综中出现相关元素了。 咖啡承认“跑团”在国内的小众,但他也感受到了玩家的增加。他觉得,B站对于跑团的推广影响很大,尤其是COC(Call of Cuthulu,克苏鲁的呼唤)。这是另一个著名的TRPG规则,以克苏鲁神话为背景,在国内有比龙与地下城更多的受众。 B站上,关于COC的视频不少都能获得过万,甚至10万+的播放量,弹幕数不少也达到大几百甚至上千。内容的关注度,势必会一定程度助推“跑团”拥有更多的姓名。 但他也认为,B站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不少与真实的“跑团”、扮演有所差异,反而也让许多观看者对“跑团”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同时,经由B站内容吸引后,线下参与渠道的缺少,也限制了更多玩家的参与,即使经过引流,组成了一些圈子,也往往会“人以群分”,大量并不真正了解“跑团”而是沉迷于玩烂俗梗的玩家聚集在一起,反而误导、“劝退”着其他的新玩家。这些都从不同程度影响着跑团的“大众化”。 B站关于“COC跑团”的部分内容 据咖啡介绍,除了面对面进行游戏外,也有一些玩家利用线上通讯工具,诸如QQ群、irc聊天室等方式;当然也有一些专门的、具备画图、模型之类功能的“跑团”软件,可供玩家线上进行游戏。 不过,虽然小众,玩家们也并没有非常期待“大众化”的到来。 “对于大部分的玩家来说,一个小圈子、五六个人就够了,或者对没有特定小圈子的人来说,在一个群里有40、50个人,也差不多了。因为一次跑团大概是4—6个玩家加一个主持人,这样的情况下,玩家的数量过多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也没有特别大的需求。唯一的需求可能就是如果国内玩家非常多,达到一定的规模,那么可能威世智会愿意出中文版,这对我来说玩起来会更方便一些。”咖啡表示。 对于不少玩家来说,更好的游戏体验胜过了玩家的数量,也胜过了这一游戏在国内更大声量的需求。 《龙与地下城》走向剧影综or线下店?不容易 那么,另一个问题随之到来:《龙与地下城》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毕竟,它的大致逻辑和玩法乍一听上去,像极了不少网游、单机游戏:创建人物、在一个世界观中随着故事发展打怪、升级。但同时,它又与网游、单机游戏不同,人物形象、画面等大部分都需要玩家想象,情节需要自己记录、战斗情况也需要手动计算等,游戏体验听上去也很暧昧。 如果说它能够满足社交需求,它又不像如剧本杀这类的桌游,更换搭档玩家的可能性更大。TRPG的竞争力在哪里?尤其是它还吸引了如咖啡这样的玩家“驻足”二十年之久。 在壹娱观察小编围观一次跑团以及与咖啡等玩家交流之后,分析原因大致为,首先,TRPG提供给玩家自由的体验。 虽然《龙与地下城》仍然有一个固定的世界观、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它的玩法则相对自由。如一般的电子游戏,人物的行为是固定的或是被选择所限制的。 咖啡“跑团”现场图 “一般来说,电子游戏里的玩家角色要去打一个人,那就必须得打,或者在几个选项,比如打赢、说服之类的里面做选择;要说服的话,那对话也是给定的几种。而如果你不去打、四处溜达,故事就会停在那,它可能会缺乏一种真实感和逻辑感。而TRPG中,即使你碰上个就剧情来说必须得与之战斗的敌人,你在战斗中,要说什么,要怎么表现自己的人物性格,也是比较自由的。即使电子游戏有个好处是可以给玩家呈现一个更华丽的画面,但是整个故事的发展、世界的运转等,会受限于编好的逻辑,它不会有那种可以无限扩展的感觉。” 但TRPG则打破了这种限制,玩家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决定接下来的行动,面对不同的情节或战斗。比如,不同玩家想要去探索的地点的不同,而可能面对的故事走向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会推动故事的发展,自由而又具备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因此,即使是相同的故事主题,不同的玩家成团,也会有不同的故事情节出现。 其次,是扮演的乐趣。在TRPG中,玩家可以更自由地扮演自己心中的角色,而不必受限于给定的行动选项和对话选项。在游戏过程中,玩家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说什么、具体的措辞、语气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自己扮演的内容;太过荒唐或愚蠢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惩罚,不合道理的做法可能会被其他玩家劝阻,但尝试本身是自由的。 但纵使有独特的魅力,在国内,TRPG仍然位列小众桌游行列之余,在商业化上也并没有过多的探索。线下店、剧影综涉足近乎为零。 在咖啡看来,规则的复杂是阻止其商业化的原因之一。毕竟每一种TRPG的规则都是一本或许多本书。同时,对于TRPG来说,主持人至关重要,而要当一个差不多点的主持人,远不止了解规则那么简单,还得掌握许多主持一个团的技巧。这对于店家的要求不可谓不高。而遇到了糟糕的玩家怎么办?如果是免费带团,将他请出游戏就好;但收了费的话,主持人能做的就很有限了,而一个糟糕的玩家势必影响所有人的体验…… 另一方面,是游戏周期与费用的限制。如上文所说,大多数情况下,“跑团”是一个持续性的游戏,这就意味着玩家一旦开团需要时间的投入。而一旦涉及到商业化,还会有持续的金钱上的投入。两相叠加,势必会消减玩家的参与度。 据咖啡介绍,目前国外比较常见的商业模式之一是通过直播带团获取关注度,在关注度达到以一定程度之后,会通过卖骰子、第三方规则等“周边”产品获取利益。 不过,近些年国产综艺也纷纷瞄准桌游,与桌游形成了互哺的态势。同时,也有不少IP瞄准桌游,比如《刺杀小说家》《唐人街探案》等推出了剧本杀,故宫也曾推出过国风桌游。 然而,这样的道路对于《龙与地下城》来说似乎也并不容易。在咖啡看来,对于“跑团”来说,每次的时间是4个小时左右,比较长的5—6个小时都有可能,如果以这个时长内容作为综艺素材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同时,《龙与地下城》一般具有很多战斗,但又不鼓励玩家之间的对抗,这对于旁观者来说可能在观感上比较无聊。 拥有“历史”的《龙与地下城》以其不断迭代的规则,以及玩法的相对自由、扮演的乐趣、交流需求的满足等拥有不少拥趸。但由于规则的复杂、游戏周期长等原因,也让其始终未能在中国引起更大声量,并在商业化上有所制约。 但随着桌游越来越被市场所看到和关注,小众桌游走入更广大受众视线也并非没有可能。这个让谢耳朵痴迷的游戏,这个让咖啡二十年还没有出坑的桌游,也许就是下一个风口。 *受应访者要求,文内咖啡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王心怡
高通拟46亿美元竞购自动驾驶独角兽Veoneer,后者股价大涨近30%
高通终于开始收割“汽车圈”企业了。 钛媒体8月6日消息,芯片巨头高通公司(NASDAQ: QCOM)今日宣布,该公司提交了以全现金交易方式、每股37美元的价格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Veoneer(维宁尔)的要约,交易总价为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7.2亿元)。该要约已获得高通公司董事会批准,无需高通公司股东批准,不涉及融资条件。 收购消息传出后,Veoneer(NYSE: VNE)股价在今晨大涨近30%。 据悉,Veoneer是一家瑞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自动驾驶辅助软件Arriver等,增加从碰撞警告到停车辅助等功能,并能够通过摄像机和雷达等设备来进一步收集数据,进而监测周围的环境情况,并进行分析和提供相应的应对行为。目前,Veoneer公司已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高通与Veoneer早有合作,这次收购看中的是后者研发出的Arriver软件平台。去年8月,Veoneer和高通达成合作意向,今年1月,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下一代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与自动驾驶系统(AD)。其中,协议内容就包括Veoneer成为首批集成高通骁龙Ride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Tier 1,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卖给整车厂。 不过,在自动驾驶市场当下十分火热、极具未来前景因素下,Veoneer这家公司已经被业内多家公司看中。 不到半个月前,加拿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Magna Steyr(麦格纳)宣布以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5.5亿元)的价格求购Veoneer。相比之下,高通的出价为每股37美元,比麦格纳每股31.25美元的出价高出18%,整体价格高出人民币50亿元,不过Veoneer董事会上月已经接受了麦格纳的报价。 麦格纳方面拒绝置评,Veoneer则表示,已收到高通的提案,其董事会将遵守其法律义务和与麦格纳的协议条款,对其进行评估。根据监管文件显示,如果Veoneer接受了高通的更高报价,则需要向麦格纳支付1.1亿美元的违约金。 以高出50亿元的价格“半道截胡”收购Veoneer说明,高通强烈希望增加其在汽车市场中的布局。根据高通的说法,高通公司汽车业务发展势头强劲,目前订单总估值约100亿美元。 高通表示,此项拟议收购符合高通公司的业务增长和多元化战略,强化了公司为汽车行业提供先进技术的承诺,是高通公司数字底盘解决方案的自然延伸。 对此,瑞士信贷汽车业分析师Dan Levy评价称,考虑到两家公司存在合作关系,高通是Veoneer“合乎逻辑的替代竞购方”。 Levy预计,麦格纳不会出价过高,因为投资者对其计划中的收购持谨慎态度。 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Joe Spak则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高通可能认为,它将能够通过出售其他资产来收回收购Veoneer计划支付的部分费用。他指出,与麦格纳相比,Arriver与高通的合作可能更有意义,因为该公司一直是一家独立企业,试图向麦格纳的竞争对手出售产品。 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ristiano Amon(安蒙)则强调,此项拟议收购旨在整合高通公司行业领先的汽车解决方案与Veoneer的辅助驾驶资源,使其有能力以规模化的方式向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式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平台。 “基于我们迄今为止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客户对我们战略的强大支持,我们完全致力于完成此次交易,并与 Arriver 一起为自动驾驶的未来提供动力。”安蒙在给Veoneer董事会的一封信表示,高通将接受与麦格纳协议相同的监管条款,且预计在尽职调查结束后将可以提供范围更宽的监管相关交割保护条款。高通已准备好立即启动专项尽职调查流程,并预计可以很快完成该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AMD、英伟达三大芯片巨头也都在加速汽车行业的布局。早在2017年,英特尔斥巨资收购ADAS供应商Mobileye,开启了芯片巨头的汽车行业布局;去年,AMD宣布340亿美元收购赛灵思,增强其FPGA、可编程SoC 及ACAP产品上的布局,赛灵思已拥有量产的车规级芯片;同样在2020年,英伟达宣布拟400亿美元收购Arm公司,增强其移动设备、汽车等终端上的市场覆盖。此外,华为目前也在加大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方向的布局,与北汽、长安等整车厂展开合作。 根据高通在6月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3.99亿美元,流动性资产达到73.99亿美元。这意味着,面临5G时代与华为、英特尔、英伟达等对手不断竞争之时,高通将加快收购力度,增加技术实力。 截止发稿,8月6日美股盘前,Veoneer股价小幅回落至38.51美元/股,下跌4.08%,市值为44.95亿美元;高通股价则跌0.76%,报145.72美元/股,市值为1656亿美元。 (作者|林志佳)
墨茉和虎头局 是下一个喜茶和奈雪?
开菠萝财经(kaiboluocaijing)原创 作者 | 苏琦 编辑 | 金玙璠 美食,是长沙的标签之一,这座网红城市里跃跃欲试的网红品牌,甚至长出了承包年轻人胃口的野心。 最近大火的墨茉点心局 (下称墨茉) 和虎头局渣打饼行 (下称虎头局) ,至今依旧大排长龙的茶颜悦色,开始占领抖音、快手和小红书,出现在各式“来长沙必吃”“长沙新晋打卡地”的帖子和攻略里,在全国不少年轻人心中“种上了草”。 不管是现在的新中式烘焙,还是此前的新茶饮,都凭借国潮视觉和爆款单品,先在社交媒体种草引流,再靠资本拓店圈地,似乎找到了一套可复制的“网红秘笈”。 成为大网红并不稀奇,一旦可复制就令人垂涎了。也难怪,市场上已经有观点把虎头局和墨茉,比作烘焙届的喜茶和奈雪的茶了。如今墨茉单店估值一亿 (按估值除以门店数量计算) ,单店估值领跑喜茶 (单店估值约7000万元) 、奈雪的茶 (单店估值约2605万元) 。 事实上,墨茉和虎头局分别开店不足20家。前者成立刚满一年,后者成立不到两年。烘焙品牌年年有,为什么这两家今年如此火? 答案与赛道本身或许并无直接关系。相比稻香村、冠生园这些老式糕点品牌,每年的购买潮集中在几个传统节日,新花样一般限于口味创新,新中式烘焙品牌做的是“年轻人的生意”。例证之一是,它们虽是新中式烘焙,爆品却是“中西结合”的零食化糕点,同时低糖、限购、国潮风每一个营销点,都在讨好年轻人。 据三万资本测算,中国烘焙行业零售端潜在市场空间约4700亿,目前中国烘焙食品零售额约2300亿,还存在至少一倍的市场增量空间。虽身在千亿大市场,但墨茉和虎头局目前处在快速扩张阶段,存在排队久、卫生差、门店运营粗放等争议。 墨茉单店估值一个亿,其代表的线下餐饮生意如今正被资本看好,但有投资人指出,“年轻人普遍没忠诚度,中式烘焙只是又一个被资本催生的赛道”,如果运营能力长期跟不上门店扩张速度,年轻人和资本的转身,是可以预见的。 01 “等到心酸”VS“甜到悲伤” 墨茉和虎头局火起来的路径与鲍师傅、稻香村等“前辈”不同,与新茶饮更相似。和同处长沙的茶颜悦色一样,虎头局和墨茉向年轻人靠拢的核心在于——门店设计、服务和口味。 首先,这两家门店的风格非常符合年轻人的胃口。 墨茉和虎头局的门店设计都采用有记忆点,且流行的“国潮”元素 。其中,墨茉采用了高饱和度的红蓝作为门店主色,加上大量霓虹灯装饰,LOGO灵感是石狮子造型;而虎头局的LOGO是虎头造型,字体设计复古,“出片率高”“发朋友圈好看”对年轻人进店消费非常有吸引力。 两家门店风格类似 图源 / 品牌官方微博 新中式烘焙品牌更愿意出现在商场内。CIC灼识咨询合伙人朱悦认为,这些品牌瞄准了年轻人客流量集中的商圈和购物中心,与传统中式点心品牌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后者多以超市和街边零散摊位的形式售卖。 将年轻人吸引到店后,再针对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下单引导”。 与传统点心按盒卖、论斤称相比,墨茉和虎头局两家都可以按“个”卖,满足年轻人“多买几种试试”的消费心理。同时,按“个”卖,并不意味着客单价低。根据大众点评的用户平均买单价格可以看出,客单价预计在20-45元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客单价,两家都选择搭配饮品SKU进行售卖,单瓶饮品价格在12-16元之间。 这两家品牌在产品设计上,也在“迎合”年轻人。 墨茉和虎头局的招牌是新中式烘焙,但事实上菜单设计更偏“中点西做” ,将中式点心与西式糕点进行融合,抛弃传统糕点的酥饼、糕、糖、团等主打品类,以“麻薯”这个不太常见的中式点心占领“用户心智”。墨茉的招牌产品是鲜乳咖啡麻薯;虎头局的热门单品是黄油提子Q麻薯。 从菜单也可以看出,墨茉菜单中常见的品类偏西式糕点,比如超级芝士脆、脆皮泡芙、马卡龙等,在低糖等用料上发力。而虎头局的中式点心的比例更高,比如脆苔肉松小贝 (和鲍师傅同品类) 、虎皮卷等,在口味的年轻化上发力,比如榴莲味的馅饼。 两家品牌的菜单热销款,多为中西点结合 图源 / 大众点评 据界面新闻报道,75%的烘焙门店消费者是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年轻群体。而这批消费者拥有强烈的本土文化认同感,在口味上没有对中国传统烘焙点心的依赖。 “新中式烘焙品牌通过将中式点心的食材与部分西式烘焙方式进行融合,打破消费者对传统中式点心口味的认知,努力跳出中式糕点的刻板印象,来吸引消费者。”朱悦对开菠萝财经表示。 两家品牌的创始人在采访中都提到了选择麻薯作为王牌产品的原因——有咀嚼感,这是休闲零食才有的属性。两家还对麻薯进行了“小型化”改造,变成“一口一个”。也就是说,两家品牌本质上将中式糕点变成了一种零食,拓展了食用场景,更适配逛街、追剧等,更吸引年轻人。而且麻薯不支持扫码点单、每人限购两份,只能现场排队买,侧面进一步引导年轻用户进店。 不过,身为食品品牌,消费者买不买单,还是要靠消费者的嘴巴决定。 墨茉和虎头局在推广时,都主打低脂低糖、现烤现卖,以贴合很多年轻人追求的健康饮食理念。但实际上“齁甜、甜到悲伤”“太咸且腻”“冷了全部黏在一起”等评价,频繁出现在两家的用户评论中。 有业内人士称,门店和服务只是吸引年轻人的一种方式,但真正决定一家烘焙店生命力的是它的品类和口味。 02 口味党嫌弃VS资本追逐? 向年轻人靠近的结果就是,这两家新中式烘焙品牌,“火”了。 “不过几个月,长沙五一商圈已经遍地是墨茉。要说有多好吃也不觉得,各家烘焙大同小异,口味没啥区别,当外地游客人手一个墨茉大纸袋,说明她赢了。”一位当地食客在大众点评称。 事实上,两个新锐品牌在接受着一批又一批打卡排队者的考验,在店铺运营和管理都出现了一些难题,而网红店特有的打卡、排队,又加速暴露了这些问题。 这两个品牌在大众点评APP上评论数过千的店铺,“排队久”相关的评论能占到70%以上。有不少冲着开业活动去的用户表示,“为排队操碎了心”。 或许是排队现象,放大了店面管理混乱的情况,如外卖和现场排队的订单交错、漏装或错装等。“店员一边点单,一边还要接外卖的单子,现场与外卖一起催,没有接待能力却要做外卖,很混乱。”有用户评论称。另有不少外地游客评论称,自己排了很长的队伍才买到,回到家一看,才发现店员漏装或错装了。 两个品牌门店都排长队 图源 / 大众点评 由于天气和包装的影响,食材的“娇气”特性也被放大,影响食用口感。开菠萝财经翻看大众点评用户评论发现,两家的王牌产品麻薯,都需要趁热吃,但这一明星产品只能排队购买不能扫码点单,排队时间长加一整袋放置的包装,使食物“坨到一块”,“口感也变硬”。泡芙单品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有网友称,直接用袋子装的泡芙如果不立即食用,会出现“内陷外渗,表皮扁塌,品相糟糕”的问题。 用户对产品包装的吐槽 图源 / 大众点评 当然,最受关注的是环境卫生问题。“点心烤完就放外面,亲眼看到黄油提子上有苍蝇”,“食品柜敞开着拖地,怀疑拖把扫到最下层的食品”,“试吃台不分装,所有人伸手去拿,真的卫生?”等评价,也表现出用户的担心。 这与两家品牌都处在扩张期不无关系。在公开报道中,墨茉和虎头局都是光鲜的资本宠儿。 墨茉点心局从去年6月成立至今只有一年多时间,便完成了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清流资本、元璟资本、日初资本、今日资本等。今年6月的B轮融资后,市场流传其估值达到15-20亿元。另据晚点Latepost披露,其已获得第五轮融资,腾讯入局,投后估值抬升至50亿元。尽管该消息很快被品牌方否认,但即便按20亿元估值计算,拥有20家门店的墨茉,单店估值也达到1个亿。 墨茉点心局融资历程 图 / 天眼查 单店一个亿的估值,高到难以想象。喜茶官网显示其门店数为839家,按最新估值600亿元计算,单店估值约7000万元;奈雪的茶6月初开店556家,市值144.86亿元,单店估值约2605万元。成立时间最短、门店最少的墨茉,单店估值反而是最高的。 比墨茉成立早一年的虎头局,见势赶在墨茉融资之后的一个月宣布了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GGV纪源资本和老虎环球基金联合领投,红杉中国、IDG、天使投资人宋欢平跟投。这是其时隔不到半年后的又一轮融资。 虎头局融资历程 图 / 天眼查 朱悦告诉开菠萝财经,通过开拓新城市、抢占新城市的高势能点位,抢占消费者心智,成为虎头局和墨茉当下的关键竞争点。 目前虎头局已经开出两个城市的8家门店,其中广州有2家,长沙有6家;墨茉采用密集开店的打法,在长沙开出20家门店 (其中3家显示暂停营业) ,还有9家显示 “待开业”,大部分集中于长沙的核心商圈五一广场。 融资后,两家公司的创始人都透露出要开启全国性扩张之路的消息,虎头局或将在上海开店。但快速开店,门店运营将承受更大压力。在如此高的运营压力之下,据媒体报道,虎头局宣布成熟门店的坪效上探到2万元,单月营收一度达到127万元,墨茉的单店营收约100万元/月。 对此,有投资人表示,“2万的坪效实在过于‘好看’了。”他称,这样的单店模型最多只有某一两个店铺的某几个月达到了,从其实际的运营情况看,坪效几何有待进一步验证。 线下烘焙生意,归于餐饮赛道,以渠道规模打底,运营为基础。“从选址到整个经营的细节都很重要,在快速开店的情况下,打磨不好,就可能会出很多问题。”春泥资本合伙人周文静也持相同观点。 03 全国连锁头部尚未出现,新式烘焙玩家更需耐心 年轻的墨茉和虎头局,靠一己之力向资本市场展示了一个性感的线下餐饮新赛道,拉高了整个新中式烘焙赛道的估值。 资本抢不到、投不进墨茉和虎头局之后,便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区域性的中式烘焙品牌。南京的泸溪、合肥的詹记、苏州的百年同龢,起源于北京的鲍师傅等,这些原本没有接触过VC的品牌,也开始考虑开放融资。 据媒体报道,2013年诞生于南京的泸溪河已经开放了首轮融资,估值达到50亿元甚至更高,而鲍师傅在2017年A轮融资后,也于今年上半年开始重新接触投资人。 鲍师傅工作人员发布的关于融资传闻的朋友圈 不过和墨茉以及虎头局一样,到目前为止,新烘焙行业仍然以区域性小连锁为主,格局分散,暂未出现全国连锁的头部品牌。 “之所以还没有出现头部品牌,是因为新中式烘焙赛道虽已发展多年,但跟其他所有餐饮零售行业一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靠运营的行业,没有什么行业红利。”周文静称,长期来看,在各类新式产品不断涌出、产品复刻性较强的烘培行业,不一定只能剩下墨茉和虎头局的国潮风格。 因此,如何跳出主阵地,向全国其他城市扩张,成为了整个新式烘焙赛道发展的一大难点。 朱悦补充道,尽管一些新的中式烘焙品牌已经将生产过程标准化、中央化,但仍需要在店内进行半成品再加工。为保证产品质量、控制运输半径,这些中式烘焙品牌需要打造供应链及门店加工区域,也就给门店扩张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 另一大难点是,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如何保持高标准的运营,增加用户粘性。 朱悦认为,很多品牌在无序扩张中过于看重商业性,丧失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想要长期在这个赛道发展下去,新式烘焙品牌需要在不断扩张和不断上新的同时,加强对产品和店面质量的管控,以及对用户粘性 (复购) 的培养。墨莉和虎头局的用户评价或许就是提醒。 或许是因为墨茉、虎头局两家都在菜单上增加了茶饮SKU,把这两家比作新茶饮界的喜茶、奈雪的观点并不少见。那“烘培+饮品”的复合经营模式,是否值得整个中式烘焙行业参考? 实际上,“烘培+饮品”的模式并不好做。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称,“早期的85度C,后期的奈雪的茶,都是烘培+饮品的模式,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这样的经营模式对于供应链、门店运营、出品品质、服务体系和客户粘性的要求都很高。” 社交媒体种草、爆品引流、高密度抢占商圈,这些成就新茶饮的打法正在新中式烘焙上逐一复制,这种打法起势虽快,但要持续创新、持续吸引年轻人并非易事。周文静称,几年前风靡一时的皇太极、西少爷、雕爷等互联网餐饮新锐品牌,已经成了“时代的眼泪”。 “年轻人普遍没口味忠诚度,中式烘焙只是又一个被资本催生的赛道,但年轻人能让品牌上头,也能让资本转身,只能慢慢来。”她表示。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Pexels。
每天吃点毒药 能练成百毒不侵之体吗?
在小说和影视中,有关毒药的情节常会令人着迷,但有时也让人深感困惑。解药解毒、“免疫”毒性、服毒假死,这些虚构作品的常规操作,它们在现实中真能实现吗? 毒药必有解药?哪有这好事 断肠草正是情花的对头克星,中了浊目香必须取得解药八宝莲花露……在武侠故事里,毒药和解药的关系就像锁和钥匙,每种名字酷炫的毒药总会配上一款特别的解药——若没有它,中毒者的性命必定不保。 但这和现实情况完全不同:其实,绝大多数毒物都没有特效解药。 大部分毒物其实并没有解药可以用 | 作者绘图 现实中也存在一些对付特定毒物的解毒剂。例如,当常见药物扑热息痛过量中毒时,有一种对应的解毒剂名叫“N-乙酰半胱氨酸”。如果亚硝酸盐中毒,则可以用亚甲蓝来救治。如果是老鼠药“溴敌隆”中毒,维生素K1可以起到解毒作用。然而,和数量庞大的有毒物质相比,解毒剂的种类要少太多了。临床医学中对抗特定毒物的解毒剂只有大约40种[1],一家医院能够常备的解毒剂种类比这还要少一些。 不过,“没解药”可不代表无法救治。一方面,洗胃、活性炭吸附等手段可以去除消化道中的毒物,避免它们继续被吸收,血液净化治疗也可以清除部分已经进入人体的毒物。另一方面,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也可以提高中毒者生存的几率。 另外,现实中的解药作用也没有那么神奇。它们确实能对抗特定毒药的作用,但并不保证完全消除中毒症状。同时,解毒剂本身也有副作用。 毒素抗性:这个可以有 通过“锻炼”获得某种抗毒能力,就可以避免被人暗算,或者利用它给仇人下毒——这剧情是很精彩,但人真的能后天获得“抗毒能力”吗? 如果把范围放宽些,那么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抗性你可能已经有了。 我们小时候接种过破伤风疫苗,这种疫苗的作用就是让人免疫毒素。破伤风菌会产生让人肌肉痉挛的毒性蛋白质,而疫苗的作用正是让免疫系统记住这种毒素的样子,并产生抗体中和它的毒性。当然,疫苗让人接触的不是毒素本身,而是它的失活版本。 打一针就能加毒抗性,是不是挺酷的?| pixabay 那要是不通过抗体免疫呢? 当然,上面这大概还不是你想看的答案。我们熟悉的“毒药免疫”剧情和真正的免疫系统没什么关系,而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某种毒物,直到机体对它产生耐受,就像《基督山伯爵》里写的那样。 这种对化学物质的耐受有时也确实存在。比如,在反复接触吗啡之后,人感受到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都会减弱。耐受一部分源于代谢的变化,另一部分则源于受体的改变。和对破伤风毒素的免疫相比,耐受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充分。 对于药物,耐受作用可能会让治疗效果变差 | pixabay 人能通过耐受抵挡砒霜这样的经典毒药吗?我只能说缺乏证据,而且确切的证据估计以后也不会有——毕竟做这种研究也太违反医学伦理了。在体外实验中,确实发现过人类细胞对砷产生了一定耐受[2],但这是否真能预防中毒则不好说。 历史上倒是有不少耐受毒药的传闻轶事,比如“施蒂利亚食砷人”。19世纪有文献称,这群人平时闲着没事就吃点砒霜,他们能从小剂量一直吃到比致死剂量还多——并且看起来依然很健康。 19世纪书籍中描绘的“施蒂利亚食砷人” | J. H. Pepper, The Boy’s Book of Metals, p. 433. 然而,这传闻并不可信。一方面,“食砷人”吞下的是固体颗粒,毒物并没有充分溶解,实际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剂量;另一方面,“食砷人”当中也有慢性砷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3]。 可以肯定的是,小剂量服毒也会带来危险,这么“锻炼”自己肯定不是好主意。由于个体差异,一些人在较小剂量下就会中毒。比如毒药马钱子碱,它的潜在致死剂量大约是50-100毫克,但也曾有一位不幸的成年人只吃了16毫克就一命呜呼[4]。此外,长期接触毒药也可能产生累积毒性。具体到砷,长期接触还可导致癌症[5]。 中毒假死:这太难了 最著名的“毒药假死”剧情来自《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服下药水,脉搏停止跳动、没有一丝呼吸,就像真的死了一样。然而,就在42小时后,她又再次苏醒过来。 画家Francis Sydney Muschamp描绘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 artrenewal.org 一些信源认为,莎士比亚此处写下的“假死药水”可能源于颠茄。然而,这种有毒植物实际并没有“假死”效果:中毒者要么是陷入昏睡、仍有生命体征,要么是走向了真正的死亡。如果真的呼吸心跳近乎停止,脑组织也将迅速出现缺氧损伤,几十小时后再从这种状态恢复如初是办不到了。如果我能像朱丽叶那样从假死中醒来,恐怕是要立即把自己写成病例报告投稿《新英格兰医学期刊》——这么厉害的医学奇迹都实现了,还管它什么爱情呢。 颠茄(Atropa belladonna),原产于欧洲的著名有毒植物 | Kurt Stüber/Wikipedia 在现代影视中,另一种被描绘成“假死药”的东西是河豚毒素。例如,在电影《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中,就有利用“河豚毒素B”假死的剧情[7]。 河豚毒素是一种让人肌肉麻痹的剧毒,中毒者可能会动弹不得、呼吸衰弱、心跳迟缓。此时如果不仔细检查,中毒者可能确实看起来像是“死了”。但关键依然在于,这是非常危险的状态,要想从中恢复,需要立即进行积极的抢救。 这样看来,如果一定要借助河豚毒素上演“假死”再“复活”的戏码,虚构作品中的人物不仅要冒险服毒,还得串通医生,在监护之下使用才行。但在医疗监护之下,“呼吸心跳缓慢”和真正的死亡也变得差别明显,想蒙混过关就很难了。 对故事中的毒药描写,你还有什么想吐槽的?
你以为你吃的是生蚝?其实还吃到了很多微塑料
撰文:郝景 编审:寇建超 排版:张熙 炎炎夏日里,最舒服的事情之一莫过于傍晚和两三好友在路边喝着啤酒、吃着烧烤、唆着生蚝…… 然而,当你在享受生蚝这一美味的同时, 微塑料也如特洛伊木马一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你的体内。 来源: Pixabay 早在 2018 年,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等多家媒体就在报道中指出,科学家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了微塑料;美国学者通过研究 150 个来自 14 个不同城市的水样本发现,83% 的样本中含有微塑料颗粒。 去年 12 月,来自意大利的科学家们首次在 人类胎盘 中发现了微塑料;也有研究发现, 婴儿奶瓶 、 一次性纸杯 中也有微塑料的存在;甚至,科学家在地球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和地球最高点 珠穆朗玛峰 上也发现了微塑料。 可见,如今微塑料已是无处不在,人类的周围充斥着数不尽的微塑料。 研究证实,人体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除了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还包括我们平时吃的海产品等。 近年来,科学家们相继在牡蛎(也就是我们常吃的生蚝)、贻贝和鱼类等食物中发现了微塑料。 此前,来自比利时和英国的研究人员也发现,海鲜中每 20 只贻贝就含有 90 颗微塑料颗粒, 如今,更糟糕的是,一项来自朴茨茅斯大学(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目前仍旧低估了微塑料在海鲜食品中的积累。 研究人员认为,对于生物摄入微塑料的影响,很多研究采用原始微塑料,忽视了海洋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大肠杆菌等)对微塑料的影响,因此不足以反映真实情况下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污染。 相关研究论文以 “The plastic Trojan horse: Biofilms increase microplastic uptake in marine filter feeders impacting microbial transfer and organism health” 为题,发表在科学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上。 来源: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实验结果显示, 牡蛎对那些大肠杆菌包被的微塑料的摄取量明显高于对原始微塑料的摄取量。 这种结果表明,海洋中滤食性动物对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吸收可能比以前认为的要大,包覆有微生物的微塑料被它们摄入后,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转移到更高的营养级,从而会对野生动物、食品安全和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什么是微塑料? 先科普一下什么是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 这一概念是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于 2004 年在一篇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该文章发表在 Science 杂志上。 图|化妆品中的微塑料 (来源 : imaggeo ) 微塑料颗粒根据来源可分为一级和二级。 一级微塑料是在微尺度上生产制造的,比如化妆品、牙膏等生活用品中;二级微塑料通常是由较大的塑料碎片通过机械、光、化学、热和生物降解破碎而产生的。 尽管微塑料颗粒的粒径只有几微米到几毫米大小不等,听起来似乎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也正是因为其体积小的特点,使其更容易排入外界环境中,造成微塑料污染。 由于其微小的尺寸,人类很难将其从环境中清除,这是它比一般不可降解塑料对环境更具危害的原因。 “海鲜” 中的微塑料含量被低估了 微塑料颗粒会通过许多途径,如河流运输、污水和废水排放、直接释放和大气沉积进入海洋环境。 微塑料在进入海洋以后,就会被各种微生物定植,形成多物种的生物膜,而这种覆盖生物膜的微塑料会被牡蛎、其他双壳类以及大多滤食性动物摄取 ,因此微生物也被转移到了生物体内。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选用牡蛎代表海洋中滤食性生物,对欧洲扁平牡蛎对原微塑料和大肠杆菌包被微塑料的吸收和生物积累进行了对比。 通过监测牡蛎的耗氧量、呼吸速率、清除率、死亡率和状态指数,测定并比较了牡蛎对原微塑料和生物膜包被微塑料的生理反应,以此来说明生物膜对海洋滤食性动物摄入微塑料的影响。 来源: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文章做出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生物膜模拟了海洋生物存在的环境,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微塑料在生物体内的积累。 实验中做了三组处理: A 组牡蛎:只喂海藻糊作为对照; B 组牡蛎:喂食海藻糊和原微塑料; C 组牡蛎:喂食海藻糊和微塑料接种大肠杆菌。 其余条件保持相同。 图|在接触微塑料之前(第 3 天)、期间(第 9 天)和之后(第 14 天)的呼吸速率(来源: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实验发现,在处理第 9 天和第 14 天以后,暴露在含有大肠杆菌微塑料的牡蛎消耗的氧气均高于其他处理,这表明了其对海洋中微塑料的吸收要大于前人所研究的结果。 图|牡蛎暴露于原始(处理 B)和大肠杆菌涂层(处理 C)微塑料的每组组织(鳃和覆盖物、唇瓣、消化组织和性腺、内收肌)中的微珠残留百分比(来源: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除了要了解牡蛎对微塑料的吸收外,还要知道微塑料在其中的残留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微塑料在牡蛎体内的残留在 0.13%,而包覆有大肠杆菌的微塑料的残留率为 0.43%。 所以,生物膜可以使微塑料表面对海底滤食性动物更具吸引力,增加摄入的微珠数量。 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已有研究证实, 微塑料可通过食物链、饮水进入人体 。原本非人类需要的物质进入人体,自然会对人体造成一些影响。 那么,微塑料究竟对人体是否有危害以及有何危害? 一般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根据 2017 年的微塑料调查指出:微塑料或许并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因为对于啮齿类动物来说,直径超过 150 微米的微塑料会通过粪便被排除,不会被吸收,因此被人体摄入的微塑料被人体吸收的概率不大。 而另一些研究认为,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不仅仅是由于微塑料本身,更因为制造塑料的成分和塑料表面吸附的物质。 塑料本身作为高分子聚合物是无毒的,但是在生产塑料中需要添加的一些助剂以改变塑料的性能,例如抗氧化剂、增塑剂、偶联剂、颜料等。 来源:网络 就以增塑剂来说,以邻苯二甲酸酯占主要增塑剂的 69%,但此类化合物会形成假激素,干扰生物体的内分泌功能。 儿童玩具和一些用品中溶解出的邻苯二甲酸酯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更有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倾向。 除此之外,微塑料的吸附性很强,尤其是对于有机物(如在工业上无实际用途的副产物二噁英等)的吸附。其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的生育造成一定的危害。停留在肠道中的微塑料也会给人体造成机械损伤、引起组织炎症等等。 此外,微塑料的病原微载体的作用不仅对水生野生动物,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还对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使用原始微塑料来研究对滤食动物的影响,忽视自然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膜,可能会导致低估微塑料污染对野生动物和生态过程的真正风险,以及微塑料作为病原体传播媒介的关键作用。 就如朴茨茅斯大学海洋生态与进化博士 Joanne Preston 博士说:“微塑料确实是海洋世界的‘特洛伊木马’。虽然目前我们尚不清楚微塑料会对食物链产生多大影响,但未来可能是由于这些生物摄入更多的塑料,导致各类疾病,最终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这项研究让我们进一步发现了微塑料对食物链的更多潜在危害。 此前我们一直低估了塑料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但随着欧洲颁布的 “禁塑令”,以及近年来我国颁布的 “限塑令” 的实施,个人的禁塑、限塑行动也势在必行。
80多位顶级物理学家参与 谷歌称已用量子计算机造出时间晶体
近日,谷歌在一篇预印本论文中表示,其首次使用 “悬铃木” (Sycamore)量子计算机创造出了 “真正的时间晶体”。 图 | 在不消耗能量的情况下时间晶体可在两种状态间来回翻转(来源:Quanta Magazine ) 参与该研究的科学家超过 80 人,分别来自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MIT 和德国德累斯顿马普固体化学物理学研究所(德累斯顿)等科研院所,论文标题为《在量子处理器上观测时间晶体的本征态序》(Observation of Time-Crystalline Eigenstate Order on a Quantum Processor )。 图 | 论文作者多达八十几位(来源:arXiv) 论文作者之一的德累斯顿研究所物理学家罗德里希・莫斯纳( Roderich Moessner)告诉媒体:“这一结果是惊人的,我们逃避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此前,许多学者都在尝试模拟和制造时间晶体,但始终未能如愿。在谷歌量子计算机 “悬铃木”的帮助下,该团队实现了之前从未完成的实验,即模拟那些人类可以想象、但自然界可能永远不会存在的东西。 图 | 本征态中的序(来源:arXiv)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尹璋琦分析称,在 2017 年科学家已经观察到这类离散时间晶体。一般来说,给一个系统做周期性驱动,系统很快就会热化,它的运动也变得杂乱无章。 而离散时间晶体会长时间稳定,它并不会吸热,整个系统在外界驱动下不断地翻转,步调保持一致,不会变得杂乱无章。不仅如此,离散时间晶体还破缺了时间对称性,比如说外加驱动周期为 T 时,离散时间晶体翻转的周期为 NT,这里 N 是一个大于 1 的数。 以往的实验对于系统初态要求很苛刻,必须初始化到某个初态才能展现出离散时间晶体的特性。此次实验实现的离散时间晶体很稳定,更一般的本征态也可出现时间晶体。也就是说,本次成果展示了一个非平衡的、可长时间存在,且破缺了离散时间平移对称性的离散时间晶体。 目前还不清楚离散时间晶体是否有实际用途,但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或许会成为突破口。 当它处于周期运动状态时,如果对其进行规律性观察,就会得到时间晶体的确定状态,这或可帮助量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储存。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时间晶体或将揭示时间本质的深刻含义。 (来源:arXiv) 巨头谷歌和物理学家的 “天作之合” 此次谷歌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可谓 “门当户对”。当时,前文所述的物理学家组成的时间晶体团队,找到了谷歌量子计算团队。 莫斯纳表示,2019 年他看到谷歌宣布 “悬铃木” 量子计算机成果时,就意识到 “悬铃木” 可能 “正是他的菜”。 巧的是,当时谷歌也在寻找能测试机器性能的任务,谷歌理论物理学家科斯佳・克切吉(Kostya Kechedzhi)表示,他们的工作是尝试将这台机器用作研究新物理、或新化学的科学工具。 但是,作为该公司第一台量子计算机成品,“悬铃木” 的运算错误率太高,难以运行专为成熟量子计算机设计的密码算法和搜索算法。因此,这支由世界顶尖物理学家组成的时间晶体团队、与谷歌一拍即合。 (来源:谷歌 ) 量子计算机的主要优势在于,它能调整量子比特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而它本身也由量子比特组成。 据悉,谷歌的量子比特由超导铝条组成,每个超导铝条都有两种可能的能量状态,因此可通过编程来表示粒子向上或向下的自旋,每个粒子都能同时保持两种可能状态,并被标记为 0 和 1。 而这种可调性,恰好是实现离散时间晶体的关键。研究中,该团队使用一个带有 20 个量子比特的芯片作为时间晶体,通过为每个初始配置运行数万次测试,并在运行不同时间间隔后、去测量量子比特的状态,借此可观察到在两个多体局域化状态间,自旋系统正在进行来回转换。 图 | 观察特征态顺序并与瞬态现象的区别(来源:arXiv) 冰作为一种空间晶体,它的物质状态特点是极其稳定,只要不超过 0 摄氏度,即使出现温度大幅波动,冰仍然可以保持固态。类似的,研究人员发现微波脉冲只要在小于 180 度的范围内翻转自旋方向,自旋就能在两个脉冲后重返初始方向,就像小船在睡眠上回左摇右摆,只要船不翻,就能恢复姿势。 尹璋琦告诉 DeepTech,该成果属于基础研究,和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其本质在于不光是验证一个基础问题,也在于测试量子计算机的性能。 据了解,谷歌为了做本次实验,特意提升了量子计算机的性能比如量子逻辑门的保真度等。通过一系列的标定和验证,最终有望让量子计算逐渐走向实用。 尹璋琦说自己一年前就看到了谷歌的理论方案,国内也有团队在做相关的实验研究。他还表示,国内的腾讯公司在超导量子计算实验上,已经发表过两篇论文,阿里巴巴、华为和百度等公司也有量子计算研究的相关团队。 图 | 通过量子典型性探测平均光谱效应(来源:arXiv) 时间晶体的 “前世今生” 时间晶体听起来很玄幻,但它既不是电影《复联》中的时间宝石,也没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它是物理学家多年来正在努力创造的新物质状态,并且是一种不会自然存在的状态。 尹璋琦告诉 DeepTech:“时间晶体于 2012 年由诺奖得主、美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弗朗克・韦尔切克(Frank Wilczek)提出。 和时间晶体对应的是空间晶体,盐、水晶和钻石等都是空间晶体,它们的表现在于一个原子在空间中周期性地排列,形成了空间上的结构。 韦尔切克认为,既然在空间中有结构,那么在时间中是否有结构?如果有的话,那么在时间中应该也能形成晶体,借此他提出了时间晶体的概念。” 图 | 弗朗克・韦尔切克(Frank Wilczek)(来源:资料图) 韦尔切克曾表示,这个想法是他在教授普通空间晶体课程时冒出来的,他说:“如果你从太空的角度思考晶体的构成,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时间是不是会影响晶体行为。” 但尹璋琦也表示,时间晶体也引起了较大争议,受限于理论原因,韦尔切克的最初设想很难做到。 后来,人们把时间晶体的概念做了推广,即由无外加驱动且处于平衡态的时间晶体,推广到周期性驱动下处于非平衡态的离散时间晶体。所谓离散时间晶体,指的是它能自发地破缺系统离散的时间平移对称性。 图 | 尹璋琦(来源:资料图) 说到这里尹璋琦打了个比方,处于离散时间晶体态的 “鼓”,敲它两下(或者更多)才会响一声,也就是说鼓的响应少于外界对它的驱动。假如驱动周期是一秒钟,而鼓震动的周期是两秒钟,也就是鼓不按照外界的驱动来走,这就等于鼓的时间平移性被破缺了。 简单来说,时间晶体一旦处于激活状态,不需要能量输入就可以不断地、有规律地 “左右横跳”。因为其运动具有周期性,所以在一个特定时间点观察时间晶体,就一定会得到期望看到的样子。 不同团队的殊途同归? 一直以来,关于时间晶体的研究,都有几条路线,其中有两条路线比较知名。 第一条路线发生在 2015 年,也是本次谷歌团队联合开发的路线。该团队发现,在特定方式下如果用激光刺激上述系统,粒子就会来回反复翻转,在两个截然相反的多体局域化状态之间,粒子会进行永远的重复循环,并且不会从激光中吸收任何净能量。 当时他们并未把该成果与 “时间晶体” 联系起来,只是发表了论文,并用 “第一个多体、非平衡的相” 阐述了这种新型物质状态,后来在一名审稿人的提醒下,他们才将该成果与 “时间晶体” 联系起来。 图 | 用于存放谷歌量子处理器的低温恒温器(来源:资料图) 第二条路线指的是,韦尔切克此前的学生、现为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学家的切坦・纳亚克(Chetan Nayak),与马里兰大学的物理学家克里斯・门罗(Chris Monroe)联合使用电磁场来捕获和控制离子。2017 年,该团队的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上。 尹璋琦评价称,2017 的实验只有十个量子比特,且只能在特定初态下看到离散时间晶体,系统稳定性不足。而本次的谷歌实验是三年前的后继,其更加符合理论构想和设计,即在更大的系统和更一般的初态中做出了时间晶体,也做出了一些非平衡的相变。 牛津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家约翰・查尔克(John Chalker)持有相同观点,他告诉媒体:“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此前的实验都没有完全成功,量子计算机将特别适合此类工作,比那些早期实验做得更好。” 就在 2021 年 6 月,纳亚克团队在Science上发论文称,他们用被捕获的离子实现了与时间晶体很相似的状态,其在两种状态之间转换的周期性变化,和真正的时间晶体非常相似。 这种状态不是永恒的,如果实验运行的足够长,系统就会趋于平衡,循环也会被破坏。纳亚克评价自己的成果称:“有了时间晶体,时间似乎突然与其他三个维度站在一起了。” 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 “目前的时间晶体仍不能完美地统一时间和空间”。不过,在探索量子计算机的可能性的推动下,未来将出现更多讨论。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重点,也可能会从研究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东西,转变为想象量子力学允许的奇特物质形式。
"德尔塔"毒株来袭,有的人可能连口罩都没戴对…快来看看有你吗
近日,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正在全球肆虐,已成为全球疫情流行的最主要毒株,近期国内本土疫情几乎均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 那么这回疫情可控吗?国家卫健委5日表示,此轮疫情总体形势可控,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在两到三个潜伏期内就能得到基本控制。 有的人可能会问,从个人角度来说,如何防控“德尔塔”毒株?平时我们容易做错的情况都有哪些?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这个事情。 德尔塔毒株有多“强大”? 人感染德尔塔毒株后1-3天即可发病,传染性比普通毒株高1倍,10天内可以传播5代。 与之前的新冠病毒相比,它具有感染后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短、传播力强、核酸转阴时间长、容易出现重症、可能存在免疫逃逸等特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易传播的新冠病毒毒株。 首要防护措施:戴口罩 德尔塔毒株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其传播途径还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可能。 因此,戴口罩遮住口、鼻保护好呼吸道依然重要。 国家卫健委表示,新冠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能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减少感染者的传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但所有疫苗保护效力都难以达到100%,个体差异以及病毒突变对现有疫苗产生免疫逃逸均会导致少数“突破感染”的发生,即病原体突破疫苗防线,导致完成疫苗接种的人感染疫苗本该预防的疾病。 老年人和患基础疾病者是“突破感染”后发展为重症乃至死亡的高危群体。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 所以即便是接种了新冠肺炎疫苗,在进入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时、乘坐电梯或公共交通工具时、有发热或咳嗽等症状时、就医时最好还是正确佩戴口罩。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1、清洁双手:佩戴前或摘除口罩前后要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摘除口罩时不用手直接接触口罩朝外部分; 2、分辨内外:佩戴前将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无颜色区别的根据褶皱判断,褶皱向下为外); 3、保证严密:佩戴时将双手指尖置于金属鼻夹中部,顺着鼻梁两侧及脸部按压,调整口罩使其贴合面部保证密闭性,快速深呼吸检查是否漏气。 戴口罩有哪些常见错误? 错误1:是个口罩就可以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炭口罩等预防感染的效果有限,建议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或对非油性颗粒过滤≧95%的N95、KN95等口罩。避免同时佩戴多个口罩或带呼吸阀的口罩。 错误2:随便戴上就可以 口罩要规范佩戴,将口、鼻、下巴完全包裹住才能保证防护效果。 错误3:不脏可以一直用 一次性医用口罩不可以清洗,佩戴使用中如发现明显潮湿或脏污时,建议立即更换新口罩,以免影响防护效果。 错误4:口罩用后随意丢 健康人群用过的口罩可直接丢弃到垃圾桶内;有发热、感冒症状的人群用过的口罩建议喷洒消毒液或用塑料袋密封后丢弃到垃圾桶;如果在医疗机构内,可直接扔到医疗废物垃圾桶内。 错误5:偶尔摘下透透气 在人员拥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摘下口罩或露出鼻子透气会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正确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 错误6:大家都戴我可以不戴 口罩既可以防止病毒通过呼吸道入侵,也可以防止病毒通过呼吸道散播到环境中。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在人多拥挤时、进入公共场所时、乘坐电梯或公共交通工具时正确佩戴口罩。 这些也必须要注意 咳嗽或打喷嚏时不需要摘下口罩。如若摘下口罩可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口罩应适时更换。 儿童在做体育运动或体力活动时不应戴口罩,以免影响呼吸。 通常不要求≦5岁儿童戴口罩;身体良好的儿童可以佩戴非医用口罩或织物口罩;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的儿童如能接受应戴医用口罩。 帮小朋友佩戴或整理口罩时,要做好手卫生。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碰孩子的口罩或脸部。 本文专家:张政,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本文审稿:杨波,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曝光!第3代毒品掺入饮料,几秒就让人昏迷,乖乖听话失去记忆
反反复复强调,不要接触毒品。 很多人一提起“毒品”,也是避之不及,但奈何毒品的呈现方式总是变幻多端。 ​ 时代在进步,各种毒品的隐蔽性和诱惑性也不断增强。 日前,第三代毒品因其危险性更高引发热议,尤其典型的当属“听话水”。 ​ 微博截图 “听话水”到底是什么?如何做到远离毒品?一起来看…… “听话水”究竟是什么? “听话水”是以第三代毒品为主原料的软性毒品。 第三代毒品是第二代毒品——化学合成毒品的变种,通过对这些化学合成毒品结构进行修饰改变而产生区别于原毒品的新结构,但是,其危害性与原化学合成毒品相差无异。 ​ 新闻视频截图 那为什么将其命名为“听话水”、“失忆水”、“迷奸水”、“神仙水”等呢? 这是因为该类毒品非常易于伪装,其主要成分是γ-羟基丁酸(Gamma-Hydrobutyrate,GHB)。它是一种无色,无味又易溶于水和酒精的中枢抑制剂,在饮料、酒水中添加后很难被察觉。 因此,它就成为了许多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优选”之一。 ​ 在临床上,GHB主要用作麻醉剂,但其安全剂量范围很小,过量就会产生恶心、失去意识、心率减慢、头晕、记忆力丧失等致命危害。 而更为不幸的是,目前没有针对GHB的特殊解毒剂。而且与其它毒品混合,危害增强。 因此,在我国GHB属于第一类管制精神药物,受到严格的管控。走私、贩卖、吸食GHB等行为都将承担法律责任。 想要更好的避免接触毒品,先要了解毒品种类有哪些? 现有的毒品都包括哪些? 按照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三代。 第一代毒品:主要从罂粟等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来,它们为传统毒品。主要包括有鸦片、海洛因、大麻等等。 鸦片:从罂粟里提炼出来的一种棕褐色或黑色膏状物,主要成分是吗啡。鸦片成瘾初期常常极度地兴奋,长期将导致肌体消瘦,免疫功能丧失,易发多种疾病至亡。 海洛因:是一种以吗啡作为合成起点得到的半合成毒品,俗称“白粉”。成瘾快速,毒性强烈,使用后有短暂快感继而出现头晕眼花、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引起呼吸衰竭,从而导致死亡。 大麻:是一种桑科大麻属的一年生植物。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四氢大麻酚,可损害大脑,过量吸食会出现幻觉、精神失常等症状。 第二代毒品:是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合成毒品。主要包括冰毒、摇头丸、麻古等。 冰毒:化学名称为甲基安非他明,是一种无味或微有苦味的透明结晶体,由于外形如冰,因此被称作“冰毒”。小剂量吸食会出现短暂的兴奋,作用强而快,大剂量吸食出现情绪激动,性欲亢进和暴力倾向。 麻古:可以看作是一种加工后的冰毒片剂。主要毒性成分是甲基安非他明,因此成瘾症状与冰毒类似。可直接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摇头丸:含有苯丙胺类兴奋剂成分的片或丸剂。因服用后出现摇头晃脑、性冲动、幻觉及暴力倾向等症状,故被形象称为“摇头丸”。 ​ 第三代毒品:是一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其可以看作是第一、二代毒品的衍生物。 大部分的新精神活性物质都是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法律打击,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与原毒品结构相似的类似物,但这种毒品类似物的毒性可能更强,甚至是第一代毒品的1000倍。 袋装的“绿茶”摇身一变变成具有使人致瘾和致幻的尼美西泮。 儿时的“软糖”零食竟然掺入了致幻剂四氢大麻酚。 新型毒品“奶茶粉”冲泡后竟与普通奶茶无异。而其实主要成分是具有“失身药”恶名的氯胺酮和摇头丸。 特制的“可乐”集合多种毒品氯胺酮、冰毒于一体。比冰毒危害更大,喝完就全身高热发狂。 混合毒品“跳跳糖”,吃一口可能你的大脑一两天都处于“跳跳”中。 此外,还有下面这些,一定要警惕,千万别碰! ▼ ​ ​ ​ ​ 如何做到远离毒品? 面对极易伪装的新型毒品,需要我们不断提高防毒意识,对此给出一下建议。 复杂地不去 — 不要独自去酒吧、夜店等环境较复杂的场所; 陌生人不见 — 尽量避免与陌生网友单独见面; 生人物不食 — 陌生人给予的食物、饮品等不可随便接受; 视线外不要 — 不让自己的饮品离开视线,离开视线的饮品不再饮用; 可疑物报警 — 如发现疑似毒品,机智拒绝并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防毒意识牢记心 警惕身边 特制“可乐”、跳跳糖、奶茶粉等 一旦发现疑似毒品 抵住诱惑 果断拒绝 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及时报警 本文专家:汪小欢,复旦大学医学博士
神经机器翻译的混合交叉熵损失函数 ICML 2021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损失函数,混合交叉熵损失(Mixed CE),用于替代在机器翻译的两种训练方式(Teacher Forcing和 Scheduled Sampling)里常用的交叉熵损失函数(CE)。 Mixed CE实现简单,计算开销基本和标准的CE持平,并且在多个翻译数据的多种测试集上表现优于CE。这篇文章我们简要介绍Mixed CE的背景和一些主要的实验结果。 文章和附录:http://proceedings.mlr.press/v139/li21n.html 代码:https://github.com/haorannlp/mix 1 背景 本节简单介绍一下 Teacher Forcing和 Scheduled Sampling 的背景。 Teacher Forcing[1]训练方式指的是当我们在训练一个自回归模型时(比如RNN,LSTM,或者Transformer的decoder部分),我们需要将真实的目标序列(比如我们想要翻译的句子)作为自回归模型的输入,以便模型能够收敛的更快更好。通常在Teacher Forcing(TF)这种训练方式下,模型使用的损失函数是CE: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翻译(MT)本身是一个一对多的映射问题,比如同样一句中文可以翻译成不同的英文,而使用CE的时候,因为每个单词使用一个one-hot encoding去表示的,这种情况下MT是被我们当作了一个一对一的映射问题。这种方式可能会限制模型的泛化能力,因为使用CE的模型学到的条件分布 更接近于一个one-hot encoding,而非数据真实的条件分布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模型用CE训练,它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CE在实践中的成功意味着模型学习到的条件分布 可能也包含着部分真实分布 的信息。我们能不能在训练的时候从 提取 的信息呢?这就是我们的Mixed CE所要完成的目标。 虽然TF训练方式简单,但它会导致exposure bias的问题,即在训练阶段模型使用的输入来自于真实数据分布,而在测试阶段模型每一时刻使用的输入来自于模型上一时刻的预测结果,这两个输入分布之间的差异被称作exposure bias。 因此,研究者们进而提出了Scheduled Sampling[2](SS)。在自回归模型每一时刻的输入不再是来自于真实数据,而是随机从真实数据或模型上一时刻的输出中采样一个点作为输入。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希望通过在训练阶段混入模型自身的预测结果作为输入,减小其与测试阶段输入数据分布的差异。也就是说,SS所做的是让训练输入数据分布近似测试输入数据的分布,从而减轻exposure bias。 而另一种减轻exposure bias的思想是,即使训练和测试阶段输入来自不同的分布,只要模型的输出是相似的,这种输入的差异性也就无关紧要了。我们的Mixed CE就是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SS本来是用于RNN的,但由于Transformer的兴起,后续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改进的SS以便适用于Transformer decoder在训练阶段能够并行计算的特性。即运行Transformer deocder两次,第一次输入真实的数据 ,然后从t时刻的输出分布里采样一个数据点 , 最终得到一个序列 。接着,将 和目标序列 里面的元素随机进行混合,得到新序列 。然后把 作为decoder的输入,按照正常方式进行训练。 2 方法 我们提出的Mixed CE可以同时用于TF和SS两种训练方式中。 在TF中,为了应用MixedCE,我们首先做出一个假设:如果模型当前预测的概率最大的token和目标token不一致,那我们认为预测的token很有可能是目标token的同义词或者同义词的一部分。 我们做出这个假设是因为在实际中的平行语料库里,同样一个源语言的单词在目标语言会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式。如果这些不同的翻译在语料库里出现的频率相差不多,那么在预测该源语言单词时,模型非常有可能给这些不同的翻译相似的概率,而概率最大的那种翻译方式恰好是目标token的同义词。 具体来说,Mixed CE的公式如下: 这里的是模型在当前时刻模型预测的最有可能的结果,而根据我们之前的假设,有可能是的同义词。Mixed CE通过以 作为目标进行优化,有效利用了 中含有的真实分布 的信息。同时,这里的 , 是当前训练的iteration,total_iter代表了总的训练轮数。随着训练的进行,模型的效果越来越好, 会不断增大,Mixed CE中第二项的权重也就越大。 在SS中,Mixed CE的形式类似于上述公式: 这里的 是对第一次运行Transformer decoder的输出进行greedy采样的结果。第一次运行Transformer decoder时的输入是真实的目标序列,而第二次运行时的输入是序列 。通过优化这个目标函数的第二部分,无论模型输入是 还是 ,模型总是能够输出相似的结果,也就是说,模型能够忽略输入分布的差异,从而减轻了exposure bias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CE,Mixed CE在训练期间只增加很少的计算量,额外的计算量来自于寻找模型预测结果的最大值。 3 实验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只列出几个重要的实验结果,更详细的实验结果可以在原文中找到。 在TF训练方式中,我们在WMT’14 En-De上的multi-reference test set上面进行了测试。在这个测试集中,每个源语言的句子有10种不同的reference translation,我们利用beam search为每一句源语言句子生成10个candidate translations,并且计算了每一个Hypothesis相对于每一种reference translation的BLEU分数,并且取它们的平均值或者最大值。结果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Mixed CE在所有reference上面始终优于标准CE。 另外,我们也在一个paraphrased reference set(WMT’19 En-De)上面进行了测试。这个测试集里面的每一个reference都是经过语言专家的改写,改写后的句子结构和词汇的使用都变得更复杂。结果如下: Mixed CE仍然优于CE。通常在这个测试集上,0.3~0.4 BLEU的提升就表明效果就很显著了。 由于Mixed CE的形式类似于label smoothing,所以我们也具体比较了Mixed CE和label smoothing。我们利用Pairwise-BLEU(PB)衡量模型输出分布的平滑程度,PB越大,输出分布越陡峭,反之则越平滑。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加入label smoothing之后,输出分布变得更加平滑,而Mixed CE使得输出分布变得更加陡峭。所以Mixed CE和label smoothing是不同的。并且从BLEU的分数可以看出, label smoothing和Mixed CE并不是一个互斥的关系,两者共用效果会更好。 在SS中,我们以SS和word oracle(SS的一个变种)作为Baseline。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Mixed CE总是好于CE。此外,我们在论文中还提供了ablation study,以确认Mixed CE中的第二项对性能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我们在附录中也列出了一些关于domain adaptation的初步实验,欢迎大家继续探索Mixed CE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4 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Mixed CE,用于替换在teacher forcing和scheduled sampling中使用CE损失函数。实验表明在teacher forcing里,Mixed CE在multi-reference, paraphrased reference set上面的表现总是优于CE。同时,我们也对比了label smoothing和Mixed CE,发现它们对输出分布的影响是不同的。在scheduled sampling当中,Mixed CE能够更有效的减轻exposure bias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R. J. and Zipser, D. A learning algorithm for continually running fully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Neural Computation, 1(2):270–280, 1989. [2]. Bengio, S., Vinyals, O., Jaitly, N., and Shazeer, N. Scheduled sampling for sequence prediction with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In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volume 28, pp. 1171–1179. 2015.
小米手机首次登顶全球第一,月销量超过三星苹果
编译 | 杨畅 编辑 | Panken 智东西8月6日消息,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报道,小米智能手机销量在2021年6月超过三星和苹果,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其销量占全球月度市场份额的17.1%。 2021年6月小米的智能手机销量月环比增长26%,成为当月增长最快的品牌。从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各智能手机品牌销量角度来看,小米也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 自小米从2011年成立以来,其智能手机累计销量接近8亿部。 ▲2015年6月-2021年6月全球智能手机月度销售份额趋势(%) 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总监塔伦·帕塔克(Tarun Pathak)评论这一使得小米获得标杆地位的市场变化时说:“自从华为智能手机销量开始下降以来,小米一直不断积极努力去填补华为销量下降形成的缺口。OEM(原厂设备制造商)一直在华为和荣耀的传统市场(如中国、欧洲、中东和非洲)上扩张。” 他还提到今年6月份,中国、欧洲和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复苏,以及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因供应受限而下滑,这些进一步帮助了小米。 在谈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和三星供应紧张时,资深分析师瓦伦·米什拉(Varun Mishra)说:“受到618购物节的推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月环比增长16%,其中增长最快的OEM是小米,这得益于小米在低线城市积极的线下扩张,以及其Redmi 9、Redmi Note9和Redmi K系列智能手机的稳定表现。” 他补充道,与此同时因为越南新一波新冠疫情,6月份三星智能手机生产中断,这导致该品牌面临跨渠道短缺问题。小米凭借其强大的中端产品组合和广的市场覆盖面,成为三星A系列手机留下短期市场缺口的最大受益者。 米什拉认为,如果越南的情况没有改善,三星的生产可能会继续受到打击,小米会继续从三星那里获得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不过一旦三星恢复生产,全球智能手机排名很可能会再次洗牌。 结语:小米智能手机全球销量增势明显 小米销量上的突破可能受多方因素影响,但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来看小米近2年的月度变化,小米的增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不像苹果和三星波动较大。 小米月销量成为全球第一,对于国产手机来说算是一大突破。
欲投170亿美元!三星扩张在美工厂,1250英亩园区做候选
编译 | 李慧楠 编辑 | 江心白 智东西8月6日消息,据外媒BUNIESSKOREA报道,美国当地时间8月3日,美国纽约参议员Chuck Schumer称三星电子决定即将在美国投资170亿美元建造新工厂。 今年7月,三星电子高管份来到纽约州杰纳西县(Genesee)参观了占地约1250英亩的纽约西部科技先进制造园区(Western New York Science Technology 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k )。 据悉,该园区拥有丰沛水电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资源对半导体制造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此外,三星电子最重要的客户之一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也位于园区附近。 Schumer称,纽约西部科技先进制造园区是三星电子的第一个候选地点,预计三星电子还会在美国其他地区进行类似的选址。 三星电子美国奥斯汀半导体厂(Austin Semiconductor)回应:“我们正在寻找几个施工的候选地点,但是在哪里建造新的工厂,目前还没有确定。” 结语:三星加速海外扩张稳固排名 三星本次在美扩张,也意味着三星将在美国打开更大市场。同时,三星全球海外工厂也在持续扩张中,目前三星的制造厂已遍布全球。 从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来看,三星电子更希望在全球稳固排名。但同时,三星也面临着同行业巨大的竞争力,或许加速扩张海外工厂,有助于三星长久发展。
自研AI芯片+视觉算法,云天励飞成功过会
作者| 徐珊 编辑| 云鹏 智东西8月6日报道,今天下午,深圳AI企业云天励飞通过上交所上市委审核正式过会,距离科创板上市又近了一步。这也为扎堆冲向IPO的AI产业传递来积极的信号。 作为国内AI公司中率先冲刺科创板上市的代表企业之一,云天励飞聚焦视觉AI领域,是国内少有具备“算法+数据+芯片+应用+服务”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的AI公司,也是业内较早实现动态人像系统在国内一线城市落地的AI企业之一。 上会稿显示,2018-2020年,云天励飞营收呈加速增长趋势,分别为1.3亿元、2.3亿元、4.3亿元。围绕算法芯片化和端云协同两大核心技术壁垒,云天励飞已在深圳、东莞、成都等多个城市的数字城市、人居生活场景中有可复制性强的标杆AI落地项目。 云天励飞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88,783,430股,募资共30亿元,用于城市AI计算中枢及智慧应用、面向场景的下一代AI技术、基于神经网络处理器的视觉计算AI芯片等研发项目。 作为率先冲击科创板的AI独角兽之一,云天励飞有何技术优势?它的落地应用情况又如何?通过解读云天励飞IPO文件、分析其技术产品以及应用案例,我们一起来深入认识这家独角兽的不同之处。 一、三年营收逾7亿元,云天励飞主打数字城市AI产品 过去三年,云天励飞的营收呈现翻倍增长。除了数字城市运营管理业务,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的业务比例也在不断增长。此外,云天励飞自研的AI推理芯片也开始创造一定的业务营收。 由上会稿可知,云天励飞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营收分别是1.3306亿元、2.3041亿元和4.2633亿元,合计7.898亿元,营收保持较高增速,报告期营收复合增速约80%。 但由于人工智能领域存在前期研发投入高的特点,云天励飞目前尚未盈利以及存在未弥补亏损。云天励飞公司在2018年—2020年净利润分别是-1.981元、-5.097亿元和-9.418亿元(含股份支付),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7亿元,-3.131亿元和-2.567亿元。 上会稿显示,云天励飞的主营业务为数字城市运营管理、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以及AI芯片三大模块。其中,数字城市运营管理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业务还包含相关AI产品整体解决方案。 云天励飞主要的终端客户群体以各地政府、公安局、社区街道、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的业主单位、大型企事业单位等为主。 二、打造两大核心技术平台,量产自研AI推理芯片 目前,云天励飞以“端云协同”为核心技术路线,以算法芯片化为核心技术能力,打造了算法平台、芯片平台两大大核心技术平台,并在上面建立了六大能力平台,可以快速为客户落地各种应用场景。 2018年-2020年,云天励飞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09.57%,86.79%,51.42%。其中,AI推理芯片DeepEye1000的研发费用高达7318万元。 在这样的资金投入下,截至2021年4月30日,云天励飞已取得263项专利(含境外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170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设计专利72项。 云天励飞在国内的市场地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技术研发实力。我们可以从上述两大技术底座来一窥云天励飞的核心技术: 1、算法平台:算法种类多达102类、平台适配性强 云天励飞的算法平台具有种类多、精准度高、多平台适配等特点,还能提供高精度的活体检测,在人脸识别、疫情防控等领域应用广泛。 面对人、车、牌等多种检测对象,云天励飞的算法平台可以提供的算法类型涉及14个大类、102个小类。其中,人脸识别算法在亿级底库下人脸识别搜索首位命中率达到97%以上。 在高精度的活体检测方面,云天励飞所研发的活体相关算法通过BCTC金融支付最高安全等级标准测试,红外方案人脸识别设备真人通过率逾99%,假体攻击防御率达99.9%以上。 2、芯片平台:系统时延降低200倍,AI芯片DeepEye1000开始独立销售 云天励飞通过自定义神经网络处理器指令集、处理器架构及工具链的设计,实现算法芯片化。也就是说,云天励飞是基于算法来设计芯片。 据上会稿显示,云天励飞在三年的研发时间,投入7318万元,推出了其自研AI推理芯片DeepEye1000。 DeepEye1000较通用型GPU在单位性能上提升了20倍,在单位能效上提升了100倍,在系统延迟响应时间上降低了200倍。目前,DeepEye1000已经量产并独立实现市场化销售。 不仅如此,云天励飞研发的第三代神经网络推理处理器NNP300已将开始进入初步商业化阶段,主要面向边、端侧推理。 在疫情防控期间,云天励飞还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研发出大数据监测分析模型,形成一套疫情防控数据监测与分析系统。 如今,你可以在深圳6300多家零售药店以及部分农贸市场、交通枢纽、社区里看到云天励飞的智能测温面板机,这些智能测温面板机初步形成了深圳市的“测温网”。 云天励飞的相关技术产品不但面对不同的场景具有可推广、可复制性,而且每个技术面对不同的产品也同样具有可复制性。 结语:云天励飞勇闯“上市关”,AI赛道百花齐放 自2014年起,云天励飞开始从深圳走向世界,注重面向不同场景的产品落地能力,会专为相关方案推进相关技术研发,其“深目”系统平台以及自研芯片DeepEye1000在数字城市和人居生活等多方面加速AI落地能力。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人工智能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预计在2025年将超过4000亿元,未来中国有望发展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 如今,AI企业都在扎堆涌入市场,8月4日,“AI四小龙”之一云从科技已提交注册申请。此前,旷视科技也向科创板递交了申请书。 云天励飞的成功过会,也为其他正在跃跃欲试的AI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促进更多玩家融入AI赛道,加速国内AI市场繁荣。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