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人造肉神话不再!Q1业绩不及预期,BeyondMeat一年股价已跌八成|看财报
业绩大幅亏损,人造肉第一股BeyondMeat “跌”出市场预期。 美东时间5月11日美股盘后,BeyondMeat发表了第一季度财报,业绩亏损超出市场预期。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净营收为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净亏损为1.005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净亏损2727万美元。非GAAP准则下调整后EBITDA为亏损789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72.1%,上年同期则为亏损1084万美元,占净收入的-10.0%。 Beyond Meat 2009年创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提供植物性肉制品服务, 产品包括The Beyond Burger和Beyond Sausage等品牌的即食肉类、冷冻肉。2019年,BeyondMeat在美股上市,股价曾一度暴涨数倍,去年1月最高达到过221美元的高位。 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Beyond Meat股价在盘后暴跌25%至20.58美元,首次跌破2019年公开上市时的发行价25美元。而在过去一年,公司股价也已较2019年夏天的最高峰234.90美元跌去八成。 毛利亏损扩大,餐饮渠道受挫 财报披露,BeyondMeatQ1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第一季度新推出了采用复杂且高成本制造工艺的植物牛肉干产品Beyond Meat Jerky。不过,从2022 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流程优化,与 Beyond Meat Jerky 相关的制造成本预计将显著放缓。 除Beyond Meat Jerky导致的毛利率下降之外,Beyond Meat经营亏损也在扩大,2022 年第一季度的运营亏损为 976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2460万美元。 BeyondMeat表示,经营亏损扩大主要是由于对营销活动的投资增加,特别是支持餐饮服务客户的举措、非生产员工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一般和持续咨询协议推动的管理费用,及主要由于出境运费增加导致的销售费用增加。 从产品销售量看,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BeyondMeat销售总量增加了12.4%,很大程度上被每磅净收入减少约10%所抵消。而这部分净收入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贸易折扣增加、欧盟标价降低、销售组合变化及外汇汇率的负面影响。 分地区来看,BeyondMeat在美国本土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主要得益于其植物肉干在零售杂货店的推出。 具体在渠道方面,BeyondMeat美国零售渠道净收入同比增长6.9%,但这一部分的增长被美国餐饮服务及国际零售和餐饮服务渠道净收入的下降部分所抵消。 财报披露,美国餐饮服务渠道净收入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某客户停止分销(包括在去年同期),及较小程度上更高的贸易折扣。 在美国本土市场之外,Beyond的海外国际销售额下降了6.9%。国际零售渠道净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欧盟降价、贸易折扣增加、不利的外汇影响以及销售组合的变化,部分被销售英镑的增加所抵消。国际餐饮服务渠道净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销售组合的变化、贸易折扣增加及汇率的负面影响。 Beyond Meat曾与Yum!等多家餐厅进行合作,餐厅销售额曾占据Beyond Meat业务的四分之一。在疫情期间餐饮企业受到重创的背景下,BeyondMeat将自己的主战场从线下餐饮拓展到了更多的商超零售和大型跨国连锁企业。 今年3月,Beyond Meat和百事宣布推出第一款合作产品无肉牛肉干Beyond Meat Jerky,同时助力百事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目标。而二者早前就已成立了一家生产植物基零食和饮料的合资公司。 同月,Beyond Meat也被传与麦当劳的McPlant合作关系可能是永久性的,尽管随后被澄清是被误读。但该合作如果能被落实,将成为提高零售业绩的催化剂,为其提供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但当前,Beyond Meat在杂货店和其他零售商的销售表现并不乐观,最近几个季度的盈利也令投资者失望。 植物基肉需求或将放缓 除业绩数据外,和其他零售商一样,Beyond Meat正面临着疫情影响下人工成本上涨和供应链短缺等问题。作为尚在亏损的企业,美联储收紧资金也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Beyond Meat总裁兼首席执行官Ethan Brown也在财报中指出,公司的经营环境继续受到与宏观经济问题相关的近期不确定性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COVID-19 及其对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水平、劳动力供应和供应链中断的潜在影响,部分归因于近期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与此同时,植物肉需求或将放缓,整个植物肉市场增长前景也有待观望。 2019—2020年是植物肉概念在新消费品市场得宠的时间段,资本也大力加注。中国的植物肉品牌也在此期间百花齐放,但热闹过后,消费者是否会持续对Beyond Meat相类似的植物肉品牌买账? 进入2021年以来,植物肉概念进入冷静期,整个植物肉市场增长前景也有待观望。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是美国人造肉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5%,但2021年全年总销售额不增反降0.5%。 步入2021年,Beyond Meat的营收也大幅下滑,2021年第三季度Beyond Meat运营亏损增至5400万美元,是2020年同期的三倍。 CNBC报道称,华尔街分析师也在对Beyond Meat的增长潜力表示怀疑,担心行业竞争、市场饱和以及市场对植物基肉类产品的需求整体放缓。 不过,Beyond Meat总裁兼首席执行官Ethan Brown在财报中表示:“在第一季度,Beyond Meat无论是在餐饮业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是与百事可乐的首次产品合作取得市场成功,或是产品在美国和欧盟不断获得好评,都将继续为长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Ethan Brown补充道,Beyond Meat今天为支持长期目标而做出的决定对近期业绩提出了挑战,包括由于采取了成本密集型措施来支持重要的战略发布,但对未来充满信心。 展望2022年全年业绩,Beyond Meat管理层预计2022年全年净收入将在5.6亿美元至6.2亿美元之间,与2021年相比增长21%至33%。 (作者|柳大方)
九问生物经济时代
2020年4月21日,海南胜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斛育种培养室内,工作人员查看石斛种苗的生长情况 郭程摄 / 本刊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斌 生物革命将在未来10到20年内产生2万亿到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医疗卫生以外 “生物化”不但能够像其他几次科技革命一样改造自然世界,而且还能够改变人类自身,其作用远远大于前几次科技革命 在生物经济时代,基因重塑世界,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物、信息、物质跨界大融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从“万物互联”转向“万物共生”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中提出“做大做强生物经济”;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描绘未来5年生物经济发展“路线图”…… 作为一种经济形态,究竟什么是生物经济?究竟是什么驱动了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带着一系列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近10多位知名专家、创新型企业家、领军型科学家、著名投资人和地方政府负责人。  一问:究竟什么是生物经济? 以生物科技革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乃至产业革命已经到来。 1998年,美国未来学家、Biote-chonomy LLC公司董事长胡安·恩里克斯发文表示:基因组学等新的发现与应用,将导致分子—基因革命,使医药、健康、农业、食品、营养、能源、环境等产业发生重组和融合。 以克林顿第13134号总统令——《开发和推进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能源》为标志,1999年美国政府提出“以生物为基础的经济”概念。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发布《促进生物经济革命:基于生物的产品和生物能源》报告。 中国专家也较早关注到生物经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原主任王宏广在2000年提出“生物技术将取代信息技术引领新科技革命”。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邓心安教授2002年发表文章提出“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 今天,在王宏广看来,生物经济是以现代生物技术及生物资源为基础,以生物产品与服务的研发、生产、流通、消费、贸易为基础的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形态,也称第四次浪潮。生物经济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资源、生物安全、生态环境、生物服务、生物信息等领域。 曾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的华大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汪建在即将出版的《生物经济——一个革命性时代的到来》一书中提出,人类进入的不仅仅是生物经济时代,而应该叫“生命时代”。生命时代是一个以生命的健康、价值、意义作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的时代。 二问:究竟什么驱动了   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 生命体是迄今已知最为复杂的物质系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科技委主任贺福初院士说,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转录组等,组学的发展引领了20世纪末至今的生命科学大发现时代,一系列重大发现喷薄而出,生命科学呈现爆发式成长乃至革命性突变的态势。 而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快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与信息、材料、能源等技术加速融合,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快速演进,生物经济正加速成为继信息经济后新的经济形态。众所周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革命性的进展,全基因组测序已成为常见的科研、诊断手段,基因检测成本“超摩尔定律”般的快速下降,使更多的临床和医学应用成为可能,也为个体化诊疗技术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生物经济时代,引发科技产业重大革命的基本因子就是基因。基因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生物经济众多领域快速发展的重大革命原动力,是生物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邓心安说。 生物科技革命乃至产业革命的背后,是工具的进步。华大基因历时多年通过并购、消化、再吸收,推出系列高通量测序仪,并且大规模商业化,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后全球第二个大规模商业化高通量测序仪的国家。 “可以设想,利用国产高通量仪器和大平台,我们可以低成本地减少相当一部分出生缺陷新生儿。”掌握自主工具后的汪建更有底气,“我们能不能在全世界出生缺陷疾病控制上作出更多贡献?” 三问:目前处于生物经济时代的   哪个阶段? 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生物育种……一系列生物产业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战略情报部主任陈方判断,当生物产业集群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发挥主导带动作用,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越发广泛和繁荣,有望推动产业革命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时,就有理由推测其可能引领经济形态的新一轮更替。 人类究竟处于生物经济的哪个阶段?邓心安的看法,代表了不少人的共识——以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标志,生物经济进入孕育阶段;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破译完成,标志着生物经济进入成长阶段。大约到21世纪30年代初,生物基及生物科技产品将得以廉价且普遍使用,预计那个时候生物经济发展会进入成熟阶段。 专家们认为,肆虐两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生物产业的发展,加速了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生物经济时代,基因重塑世界,以革命性的手段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物、信息、物质跨界大融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从“万物互联”转向“万物共生”。 四问:多少国家、国际组织制定了   生物经济政策、战略? 进入21世纪,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开始密集制定、实施生物经济战略。 2009年5月,经合组织发布《2030年生物经济:制定政策议程》报告,对生物技术潜在影响最大的农业、卫生和工业三个部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到2030年生物技术对全球GDP的贡献率将达到2.7%以上。 2010年到2012年,欧盟连续3年发布《基于知识的欧洲生物经济:成就与挑战》战略、政策白皮书《2030年的欧洲生物经济:应对巨大社会挑战实现可持续增长》和《为可持续增长创新:欧洲生物经济》战略。 在美国,2012年白宫发布《国家生物经济蓝图》:“几十年来的生命科学研究以及日益强大的生物信息获取和利用工具的开发使得人们更加接近以前无法想象的未来之门:用CO2直接生产的液体燃料,用可再生生物质而不是石油生产的可降解塑料……”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制定了生物经济战略或生物经济政策,从国家安全、经济、产业、科研、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不同方面布局生物经济的发展。 五问:为什么说生物经济时代是   “一个革命性时代”? 约20年前,理查德·W.奥利弗在《即将到来的生物科技时代:全面揭示生物物质时代的新经济法则》一书中就曾经预言,生物物质经济将以爆炸性的态势在短时间内为全球经济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它会像基因一样从内部展开从而带来根本的改变,其力量已经相当明显。 基因编辑、合成生命、DNA存储……21世纪的今天,一系列人们难以想象的新技术、新变化,不断涌现、迅速发展,给经济社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尤其是给生命本身带来巨大变化。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院长郝小明说,未来,以基因测序、合成生物技术、液体活检、细胞免疫治疗、生物大数据、生物仿制药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将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 生物经济给医学领域带来的变化将是革命性的。可注射胶原心肌再生支架引导心肌再生、可注射智能生物支架结合干细胞修复早衰卵巢……伴随多个临床研究取得成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戴建武已成为国际著名的生物医用材料与再生医学领域领军科学家,“生物经济时代是‘已经到来的未来’。” 在细胞治疗领域耕耘十多年、在全世界率先突破细胞规模化制备的深圳赛动生物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沐芸博士认为,步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人类将不仅能准确预测疾病风险、开展精准治疗,还有望能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治愈一些重大疾病或消除一些遗传病。 六问:和以往的科技革命和   产业革命有何异同? 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伴随对DNA“读”“存”“写”能力的提高,人类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迎来了生命科学革命或者说“基因革命”。 邓心安说,不同经济时代,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是不同的: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使人类从采集捕猎走向栽种畜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手工生产;信息革命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专家认为,如果说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分别拓展或增强了人类的生存能力、体力、脑力,那么生命科学革命或者说“基因革命”则增强了人类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能力——一个设计与合成生命的时代,即从“读”基因到“写”基因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七问:“生物经济”时代   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麦肯锡研究院报告分析预测,生物革命将在未来10到20年内产生2万亿到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医疗卫生以外的领域,包括农业和纺织业等。 专家们表示,如果说以前的经济形态,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都是一种“外在”于生命的经济形态,可以提高生命的生存质量和效率,而生物经济则是一种“内在”于生命的经济形态,它作用和改变的是生命本身。 展望未来,王宏广说,工业科技革命,机械化、电气化强化了人类的体力,信息化、智能化强化了人类的脑力,未来的“生物化”则直接延长人类寿命,大多数人的健康生活、工作时间可能延长10年以上。“生物化”不但能够像其他几次科技革命一样改造自然世界,而且还能够改变人类自身。 “生物科技革命目前还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远没有到成功的时候。”刘沐芸说,生物新技术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健康领域,而是会拓展到农业、食物、消费品、材料、化工和能源等领域,将对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物技术产品的多样性,为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来说,在工业经济、信息经济时代苦苦追赶后,生物经济时代是一次难得的‘换道超车’机会。”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说。  八问:究竟应该怎样推动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当今世界,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合。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主任马俊才说,生命科学研究已经进入“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时代,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演化的新特征,同时也正在改变我们对生命与人类本身的认识。 在致力于生命数据化的北京奇云诺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创始人罗奇斌看来,生命科学正酝酿着新的突破。生物技术的新进展将会给农业、医疗与保健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并对信息、材料、能源、环境与生态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财政拨款1亿元支持建设西湖基因编辑及应用中心,成立2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出台《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近年来,浙江杭州频频在生命健康领域发力。 “未来谁引领生物经济时代,谁将引领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浙江省杭州市副市长胥伟华说。 九问:对未来有何建议? 生物世纪真的来了!尽管有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但是专家们仍然建议持续开展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尽快出台生物经济国家战略。 王宏广说,谁引领科技革命,谁就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我国没有任何理由、任何资本再次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他建议将生物经济作为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核心,像抓“两弹一星”一样抓生物经济。 《2021基因行业蓝皮书》主编、基因慧创始人&CEO汪亮认为,要做大做强生物经济,除了加大核心技术、自主生产工具设备、供应链体系的研发及投入,建议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创新转化平台中的转化作用,建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生态。 专注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的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说,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不开普惠化的产业政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完善的产学研转化体系、专业化的产业分工和协作等。相信在政策支持下,未来中国将有一大批拥有全球领导者地位的龙头企业发展起来。 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谢良志在生物医药领域耕耘了20多年,创办了两家上市公司。他坚信:“生物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没有止境,生物经济时代将会长久存在,并可能与下一个技术或产业时代并存。”
没有一个IP属地,能逃过地域黑的文艺复兴
策划 丨黄瓜汽水 作者| 木子童 一个IP属地显示功能,带来一场地域黑的文艺复兴。 从此但凡看个评论,都得结合属地来进行思考。 为啥明知道不好,却老是管不住眼睛?你的家乡在地域黑版图里,又是怎样的形象?黑人解恨,自黑解嘲,本期虎扯电台,三位主播聚在一起,聊了聊IP属地与地域黑的前世今生。 没有一个IP属地,能逃过地域黑的文艺复兴 vol. 191 主播:黄瓜汽水、木子童、渣渣郡 录制、剪辑:CC IP属地显示功能上线两周,“地域”这个曾被互联网擦除的概念,重新成为每个人挥之不去的身份属性。 功能上线之初,很多假装人在他乡的大V翻了车: 曾说“移民日本会被毒死”的连岳身在日本;知名外国生活博主人在中国;湖南承包了全国人民吃喝玩乐的本地资讯;在线宠粉的明星,IP属地和肉身行程天各一方。 从微博开始,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知乎、小红书……IP属地很快席卷整个中文社交网络。 前几天,不少人还特意发评论“看看我的属地”,这两天,新鲜劲儿就过去了,大家已经对这行用户名边儿上多出来的小字儿习以为常。 IP属地就这么无可抗拒地落户在社交网络里,境内账号显示到省级行政地区,境外账号显示所在国家和地区,从此我们每次张嘴时,都成了有来处的人。 定位在省级行政地区,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旅游、出差、外来务工,人口大流动时代里,在本地而非本地人的情况太常见了。 我们都知道属地根本代表不了一个人的身份,但看动态时,眼睛又总是控制不住地往这行小字儿上溜。 一边溜一边还在心里下着判断: 啊,广东人,原来如此。 哈,上海人,怪不得说这种话。 江苏人?emmm,这感觉不太像江苏人啊。 东北人?果然,一看我就知道。 判断完了,心满意足。 那些曾经在匿名互联网上销声匿迹的地域黑标签,突然找到了可以附身的对象。 “以地取人”这事儿,就像农耕与战争一样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晏子使楚,楚王令手下绑来一个齐人,说这人在我们楚国偷盗,你们齐国是不是就是个贼窝?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是我们齐人爱偷,实在是你们楚国风土不好。 诸子百家的著述里,南方蛮夷楚国专干没见识的傻事,譬如刻舟求剑、买椟还珠。而北方的商朝后裔宋国,则是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的蠢人集中营。 楚人经典傻人傻事:自相矛盾 往后的几千年里,地域黑就没断过,到了民国,南方人和北方人几乎成了性格迥异的两个物种。 林语堂说北方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吾们有北方人民,他们服习于简单之思想与艰苦之生活,个子结实高大,筋强力壮,性格诚恳而忭急,喜啖大葱,不辞其臭。他们便是河南拳匪,山东大盗,以及篡争皇位之武人的生产者。” 而南方人则是过于精明,失于血勇: “他们习于安逸,文质彬彬,巧作诈伪,智力发达而体格衰退,爱好幽雅韵事,静而少动。懋迁有无,则精明伶俐,执戟荷戈,则退缩不前,诗文优美,具天赋之长才,临敌不斗,呼妈妈而踣仆。” 淮河南北仿佛成了阴阳的两极,处处对立,截然不同。 经典上海人形象:小鞋匠喝着咖啡,把各种人生哲理挂在嘴上 当代版图里,全国各省,各有各的黑点,说起来一个也跑不了。 @渣渣郡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人300分上清华北大的传说。那时候少不更事,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北京孩子,他不厌其烦地在天涯上跟大家解释,清华北大不是北京人的后花园,600分你都摸不到门槛儿,然而没有人理会,大家依然欢乐地拿着300分玩梗。 @木子童感受到的河南歧视同样根深蒂固,小时候,班里有个河南来的插班同学,他一进门,老师就说“小河南来了”,班里同学跟着起哄,每天都问“你爸妈又去哪儿偷井盖了”。@木子童认识的河南朋友,其实都热情大方,谁也没有老辈人常说的偷奸耍滑,但“偷井盖”这个标签就像烙在了河南人身上。 陕西人@黄瓜汽水总得跟人解释,我们真的不住窑洞了,就算还住窑洞,也不会戴着白手巾放羊。还有来自南方的大学同学问过她,你们这儿多久能洗一次澡?听说陕西特别缺水。 东北是好勇斗狠的黑社会二人转双担圣地。 云南是宰客一把好手的黑心导游故乡。 上海人排外排到六亲不认。 河北人最大的黑点是没有黑点——在北京的光芒笼罩下,河北就像葫芦娃里的隐身娃,很多人甚至想不起它的省会在石家庄。 我们相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片被黑的土地,都有它令人眉头一皱又大呼对劲的形象代言。 上海人有小四,北京人有牛道,四川人有孙笑川,广西人有窃格瓦拉。东北喊麦大哥竞争太激烈,暂且提名一个虎哥,湖南有蒋劲夫、苏北有刘强东,山西有“人上人”带篮子,山东有雷电法王杨永信先生。 他们活在每一片地域研磨萃取后滴下的黑色汁液里,一口下去提神醒脑,能让你对那片土地的偏见再多记三分。 地域黑这事儿挺烦人,关键不在于那些离奇的黑点,而在黑人者固执己见的态度。 @黄瓜汽水有段时间,从北京去到上海工作,上海同事总爱拿牛道的“真地道”跟她开玩笑。她一遍遍地解释,我不是北京人,犯不上跟我开这门子玩笑。但同事听是听了,玩笑照讲不误,这让@黄瓜汽水烦透了,同时发现: 大多数人讲地域黑笑话,只是为了快活,根本不关心那到底是不是错误的刻板印象。 最高级的防御,莫过于进攻。 受够了无聊的地域黑,一些网友决定走黑子的路,让黑子无路可走。 他们在微博里举办了一场“家乡自黑比赛”: 网友说江苏人内斗,于是江苏人说“第一次看见自己来自江苏,竟然感觉江苏这个称呼很陌生”。 河南人说,每个河南人18岁时都要偷到18个井盖,不然不算成年。犯我河南者,有井无盖。 听说青岛人看不上山东,于是青岛人说,“IP属地一点都不准,我在青岛它却显示山东”。 福建人说,别吃我,广东人说,没错没错,我们吃福建人。 石家庄人“喂您服雾”,东北人去海南游泳不小心溺水,多亏飘在海上的大金链子才能得救。 大家说,我们是彬彬有礼的东北人,善良富足的河北人,拾金不昧的河南人,夜不闭户的新疆人,平等待人不畏权贵的北京人,温文尔雅爱护妻子的山东人,富可敌国的贵州人,忠厚老实的湖北人,体味清新素食主义的内蒙人。 各地朋友玩儿得风生水起,地域黑事业迎来伟大的文艺复兴。 微信珊瑚安全发布的公告称,显示IP属地,是因为“存在个别用户冒充热事件当事人,编造、传播不实信息”,此举“可以打击仿冒搬运、造谣传谣等行为”。 但IP属地并非不能伪造。在网上花上三五块钱,你就能实现全国各地随便更改。用IP属地防谣,好比地铁安检,威慑可能远大于实际功效。 不过IP属地显示,确实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不只是一个三维空间里的地理坐标,更是集体记忆里,一系列约定俗成的刻板印象集合。 说起重庆,就想到火锅 在喧闹的社交媒体上,IP属地就像一个抓手,陡然间给了争吵的人们一个堵住对方嘴巴的绝佳理由。 你是那个重男轻女省份的?怪不得发表这种仇视言论。 你不是本地人,凭什么对我们的事儿指手画脚? IP属地在外国的人,可以评论中国新闻吗? 从某某网友,变成用某手机的某某网友,又从用某手机的某某网友,变成来自某地用某手机的某某网友—— 我们在互联网的身份,正在被贴上越来越多的标签,而贴标签正是最好的分类方法。 于是我们看到,一些人渐渐沉默了,而另一些人坐在越来越狭小的抽屉里,把社交媒体当成了党同伐异的沙场。 对着那些似是而非的标签,他们厮杀得威风凛凛,满眼通红。 有时候,真的很怀念曾经的网络社区。 那是一个雷佳音会说“尼玛,北京就不一样,大街上跑鸵鸟”的时代。 有那英的“最烦装B的人”,也有杨幂的“小骚一下”。
理想赔了一月工资,但裁掉了我的“理想”
撰文 / 洪晗琪 韩玲 编辑 / 冒诗阳 风口上的新造车正在降速。5月临近毕业前,原本已通过理想汽车2022年校招的毕业生们,突然被通知“毁约”,其中不少人已签订了三方协议准备入职。据《财经天下》周刊了解,目前被理想提供转岗机会的大多是研究生,本科生被“毁约”较多;部分业务分支上,整个部门的校招生都被解约。不止理想,此前小鹏也被曝出与应届生解约。拿应届生“开刀”,成为新造车企踩下刹车的第一站。 5月11日,有用户在某职场社交软件爆料称,理想汽车在5月“毁约”了一部分2022届校招生。 该名用户称,此次被毁约的“不是几个人,而是多部门的几十号人”。而他自己,在通过理想汽车2021年的秋季校园招聘后,已经拒绝了多份其他公司发出的offer。如今,春招已过,意味着他在今年中毕业后的求职过程中将变得被动。 同样通过秋季校招进入理想汽车的,还有2022届应届毕业生李一昊。“我提前了两个月进入公司实习。”李一昊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在实习期间,他并没有觉察到公司有裁撤这批应届生的打算,“5月份我结束实习,刚回学校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就被通知解约。” 5月11日上午,李一昊接收到了发件人署名为“理想汽车校招”的邮件,标题为“校园招聘岗位调整通知”。当天下午,协商解约及赔偿的电话,打到了他手机上。 对此,理想汽车官方向《财经天下》周刊确认了这一消息,回应称:“近期理想汽车进行了业务调整,部分岗位被关闭,这涉及到了部分今年尚未入职的校招生伙伴。” “综合考虑各专业及岗位方向等信息,已推荐相关同学到其他业务岗位,重新进行调岗面试,对于没有合适岗位的同学,将提供赔偿一个月工资的补偿。”理想汽车回复称,因为业务调整带来的变动,“我们也深感抱歉”,而赔偿一个月工资的补偿方案,已经“超出了协议内签署的合同违约金金额”。 至于“关闭”了多少岗位方向,理想汽车表示,暂不便告知。 据李一昊介绍,有此经历的应届生不在少数,大部分本科生都被直接“解约”。“现在春招都基本关闭了,再找工作,真的很难。” “没有任何征兆”的解约邮件 近几日,在某职场交流平台,“理想汽车毁约应届生”一度成为TOP1热门话题。 一张流传在网络端的QQ群内截图显示,理想汽车统一告知群内全体成员,“各位同学,由于理想汽车近期对业务架构进行了调整,小部分尚未入职的校招生伙伴可能会面临转岗面试,或解约的情况。” “这个官方群是拿到企业offer时,邮件里让大家进入的。”对此,一位通过了理想汽车2022届校招的应届大学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通知发布后,由于讨论过多,官方群很快被禁言。 但对于“小部分”这一比例,部分理想2022届校招生并不认可。 李一昊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据他了解,此轮校招生解约涉及的岗位包括“企业系统”和“算力”等方向。 “以我所在的部门为例,原定的校招生名额是30人,目前的消息是只保留10个名额,”李一昊称,有一个业务分支整个部门的校招生都被解约。 《财经天下》周刊获悉,在“毁约”事件发生后,校招生们在社交平台建立起多个群组讨论。在一个人数为70余人的理想汽车校招生微信群内,于5月12日发起了一场群内投票,显示半数以上群内成员收到了“解约通知”。 对此,理想汽车向《财经天下》周刊回应,“鉴于可能对这些学生重新找工作造成的不便,我们提供了调岗选择和解约赔偿的方案,目前正在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 但李一昊称,自己并没有转岗的机会,而是被“直接解约,突然就收到了邮件,没有任何征兆。” 在那封邮件里,落款为”理想汽车校园招聘”的发件人表示:“我们已尽可能在内部为您寻找其他岗位,但非常遗憾,目前公司内没有相关匹配您的岗位。” “这次校园招聘,P4级别会提供转岗机会,大部分P3级别都是直接解约。”一位理想汽车2022届校招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P3与P4级别的划分,在于前者为本科生,而后者为研究生。 转岗成功的几率也并不高。 《财经天下》周刊获悉,5月13日,多数获得转岗机会的应届生陆续完成面试。《财经天下》周刊获得的多份群内截图显示,多位参与转岗面试的应届生表示,转岗之后技术不对口、“技术差异巨大”,“给java岗的同学转到了C岗位”、“算法转成了开发”。 “不过,转岗失败了也按照直接解约的赔偿方案,赔付一个月的工资。”李一昊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事实上,理想汽车在行业内较高的薪资水准,正是吸引众多应届生愿意舍弃其他offer选择理想的原因之一。在2022届校园招聘中,理想汽车给到双非一本院校本科生的月薪可以超过15K,在某职场社交平台,这样的薪资水平,被多位来自传统自主品牌车企的内部人士反馈为高薪。 随着业务发展,过去一年理想汽车经历了员工数量急剧扩张。根据理想汽车校园招聘网站,理想汽车2022校园招聘涉及“汽车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自动驾驶”、“市场与销售服务”等多个岗位方向。 但进入2022年,方向却出现了偏离。早在此轮“毁约”之前,今年4月,理想汽车已被传出“裁员风波”。彼时,有网友爆料称,理想汽车的裁员计划已写入理想创始人李想Q2 OKR(二季度目标和关键结果)的最后一条中,裁员比例预计为15%。 对此,理想汽车向《财经天下》周刊回应,理想汽车并无大规模裁员计划,“这个是假消息”。 而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期内,李一昊同样没有察觉到“公司有裁人的倾向”。据他观察,从实习入职到结束,公司大群的整体员工数并没有明显变化。 此轮被解约的岗位方向,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对此,有消息人士表示,此轮“解约”主要裁撤的是一些支持性的职能部门及非核心岗位。 一位被解约的理想2022届应届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所入职的企业系统部,在理想汽车体系内的确算不上核心岗位。“毕竟是做系统的,公司也可以买别人的或者外包出去。”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当节约人力成本变得重要时,需要精力培养的校招生,成为了“调整变动”的首要人选。 目前,李一昊已经发出了那份“同意解约”的邮件,正在等待来自企业方的后续沟通。 新造车招聘收缩,从校招开始 新造车企业里,并非只有理想拿校招生“开刀”。 事实上,今年2月起,就陆续有校招生在求职软件上爆料自己被裁的消息。一位网友发帖表示,入职小鹏不到一年,就被约谈签订协议,同部门也有很多校招生被裁。“当初招那么多校招生,说是培养,结果裁掉的全是校招生。” 毁约、裁员的背后,与这些新造车企业过去几年高速扩张不无关系。2021年,“蔚小理”员工数量剧增,去年三家员工总数较上年增加了近1.8万人。 数据显示,去年理想员工数量激增至1.19万人,同比增长了185%,一年增加约7700余人。而在三年前也就是2018年,理想的员工数量仅有1500余人。此后便开始迅猛增长,2019年和2020年其员工数量分别达到了2628人和4181人。 新造车头部企业“蔚小理”中,小鹏和蔚来的员工数量甚至比理想还多。 2020年小鹏员工总数为5084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员工数量已经超过了1.39万人。而蔚来是三家中员工总数最多的,2020年员工人数不足7800人,2021年为1.5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441人,同比增加96%。 从员工职能分类上看,这些新造车增加的员工主要分布在软件研发、销售营销等部门。理想2021年研发人员较上年同期增加1991人,销售及营销人员较上年同期增加4456人,后者增幅明显。 对此,有服务于新造车企业的猎头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虽然新招聘员工数量上有所缩减,但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造车企业整体员工规模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并没有出现类似于部分互联网企业的裁员规模。 此外,这些企业的招聘方向有所改变。例如核心研发部门仍在招聘,财务、法务等职能部门,以及前几年招聘力度较大的营销部门,目前招聘相对静态。此外,个别可以外包的非核心研发部门,开始缩减规模。招聘对象上,新造车企业更关注拥有成熟技术、有工作经验的人才。 《财经天下》周刊在某求职APP中检索发现,目前理想旗下软件算法等研发岗位还在继续招聘。理想此前发布的首批春招信息显示,当前理想打算招聘汽车研发、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与服务、智能信息与技术和自动驾驶等方向人才,共计800多个岗位,招聘人员数量超1500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裁掉校招生的同时,理想仍然在招聘一些软件算法相关的岗位。有多位求职者发帖称,上个月好几个猎头给他们推荐理想算法岗位,职级在P7/P8,属于专家岗,提供的待遇在业内也极具吸引力。其中一位求职者后来去了蔚来,“这边(蔚来)芯片相关岗位也在一直招人,研发岗给的薪资很高。” 所以无论是理想还是小鹏,在花费更小的“成本”裁掉应届生的时候,他们一直在用高价吸引那些核心的技术人才。上述猎头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一般车企高价打造的研发团队,其薪资待遇和人才需求并不会缩减。此外,随着传统车企同步加强了技术人员的待遇,目前核心领域研发人员的待遇有增无减。 这从“蔚小理”三家的财报数据也能看出,车企的研发投入还在增加,既便是降低人力成本,优化的只会是公司内部的管理、行政以及一些较为边缘的部门。 但团队人员数量收缩的背后,也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新造车势力已经逐渐从过去的野蛮扩张,大规模扩充业务线转而调整为精简高效的团队运作管理。业内认为,这其实是新造车发展的必经阶段,从冗余的组织架构开始朝着更为稳定的业务状态过渡。 走出野蛮扩张,新造车节流过冬? 就在被爆解约校招生的前一天,理想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报告期内,理想汽车实现营业收入95.6亿元,同比增长167.5%,环比减少10%,净亏损1090万元。 一季度,理想的汽车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明显提升,为22.4%,但研发费用和汽车销售、一般及管理费也同比大幅增加。对此理想解释称,毛利率提升主要是因为交付量增加令平均售价升高。而支出增长则是因为新车研发活动、研发人员薪酬增加以及公司销售网络扩大等支出。这也证明理想在核心研发岗位上的招聘并未停止,反而还在花重金挖人。 然而,如今理想需要的是招聘对象是经验更丰富、效率更高的员工,而不是在公司做不出业绩的“闲人”。 上个月,理想在陷入裁员风波时,一位知乎上的理想员工表示,自从今年以来,公司从上到下一直在强调“人效”两个字。“无论是哪个部门,工作效率低下,长时间不出成果的员工,就要被淘汰。” 他否认了上个月理想裁员15%的传闻,在理想“人效”理念下,他认为这更像是一场公司内部人员的优化。以销售端为例,公司设置了非常明确的“游戏规则”,如果员工连续几个月业绩不合格就会进入辅导期,在此之间,依然没有得到提升,就会直接裁掉。“不用担心有人浑水摸鱼。去年,理想研发了内部监管系统,员工做了什么,是否造假,上层领导都全数掌握。” 理想的“人效”理念,有助于提升公司团队运营管理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理念文化的背后也是新造车是“降本增效”的方式体现。 去年,“蔚小理”三家累计交付超过28万辆,其中蔚来全年销量为9.1万辆、小鹏9.8万辆、理想9万辆,都已经逼近10万辆大关。虽然相比前两年,市场销量数据已经实现了翻倍,但新造车企业依然陷在“亏钱买车”的困境中,三家累计亏损金额超过92亿元。 财报显示,理想2021年全年营收270.1亿元,相比蔚来和小鹏,其亏损幅度最小。但在研发和销量管理支出上,理想2021年的支出分别为32.96亿元和34.9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了198.8%和212.1%。 理想支出增加,与去年雇员人数大幅上涨以及营销费用及推广活动有关。2021年理想在职员工共约1.19万名,职工薪酬总计34.8亿元,比前一年同比提升237%,人均薪酬成本达29.2万元。 今年,理想的各项支出依然同比大幅增加,但在大环境和供应链短缺的影响下,理想不得不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勒紧裤腰带过冬。 今年3月起,受到大环境影响,上海及周边区域汽车产业进入了“停摆”状态,进口零部件短缺,涉及长三角地区的国产零部件体系供应商无法及时供货。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很多供应商完全停工、停运,导致现有零部件库存消化后无法继续维持生产,这直接影响到了车企的生产和消费端。 由于供应链短缺带来的冲击,理想4月份的交付量出现了大幅下滑,4月仅交付4167辆,同比下降22.77%,环比下降62.23%;在蔚小理中垫底,甚至还被二梯队的零跑等车企反超。今年第一季度,理想ONE的交付量约为3.17万辆,同比增长152.1%,环比减少10%。 对此,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理想常州基地和超过80%的零部件供应商位于长三角地区,位于上海和江苏昆山等地区的部分供应商无法供货,有些供应商甚至完全停工、停运。 虽然现在上海等地区已经逐步复工复产,但对理想而言,危机并没有解除。 理想在财报会上定下的二季度的交付量和收入指引,目前来看已难以完成,甚至出现了环比两位数下滑。 沈亚楠称,现在理想汽车在手订单比较充足,但目前最大风险是供应商的生产状况。“困难仍然非常严峻,有很多供应商没办法迅速复工复产,综合来看有积极的迹象,但是仍然有风险。” 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供应链危机,使得理想在执行节流举措时更加迅速果断。从上个月的裁员风波到如今毁约校招生,包括理想在内的新造车企业,试图通过“内部刹车”来降本增效。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年轻的求职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来自新造车的offer。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一昊为化名)
虚拟偶像版玲娜贝儿塌房,别把皮下人不当人
月入百万 到手一万 没有人可以逃过偶像「塌房」,哪怕那是虚拟偶像。 追当年的小虎队你要看着成员单飞;SHE 说好的单飞不解散也让同台演出几乎消失;TFBOYS 解散传闻没有停过,虽然没有明着说解散但成员也很少互动了。这个时候虚拟偶像的运营团队出现了,他们告诉你,别追真人了,来喜欢虚拟偶像吧——虚拟偶像,永不塌房。 偶像团体总是很难整整齐齐 事实上该「塌」还是得「塌」,没人拦得住。即便是虚拟偶像团体,也永远不可能整整齐齐。 最近,虚拟女子偶像团体 A-SOUL 就塌房了,官方运营团队表示其成员伽乐将暂停大部分偶像活动,进入「直播休眠」阶段。而对于追过偶像团体的粉丝来说,这其实就是「退休」了,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自此,号称绝不塌房的虚拟偶像也一起「塌房」了。 即使是虚拟偶像团体,也没办法整整齐齐到最后 在人类和虚拟人的世界里,有很多话术是不尽相同的。 例如,你不在这个公司工作了,可能是因为你「辞职」了,或者「被炒」了。要是具体到影视圈,那就是某个艺人即将「隐退」。但如果是一个虚拟偶像不再为现在的公司工作了,那这个用词可能就变成了「休眠」。 在虚拟偶像界,「休眠」这个词相当于「退休」。偶像从此不再出现,在虚拟人的世界里沉眠。 更换多个中之人后人气下滑休眠的绊爱 想出这个词的人或许脑海中对此还有一些浪漫的想象,但对虚拟偶像的粉丝来说,休眠不是个浪漫的词,而是一个让人惊慌的词汇。 被称为「国内虚拟偶像天花板」的 A-SOUL 有 5 个成员,其中之一的成员珈乐就在 3 天前宣布「直播休眠」。尽管官方运营团队在声明中温情表示: 珈乐的直播休眠并不等于退出 A-SOUL,意味着不会启用别的演员,也不会有新角色加入代替珈乐,珈乐永远是 A-SOUL 的成员,A-SOUL 是由五位优秀的小姐姐组成的,缺一不可。 A-SOUL 官方宣布珈乐将休眠 但粉丝纷纷表示,我们不信,你别说假话。 这件事的底层逻辑也很好理解,毕竟粉丝肯定更信偶像。他们愿意相信背后的运营公司是冷血无情的资本家,而自己喜欢的偶像是被大公司掌控的小可怜,需要自己的拯救。 放在真人娱乐圈,这可能真的是粉丝想多了。毕竟明星有了粉丝也就有了话语权,不可能是被操纵的提线木偶。但要在虚拟偶像界,这件事还真有可能发生。虚拟偶像圈,粉丝喜欢的是皮套的美丽形象和背后中之人(虚拟偶像扮演者)的不同性格。前者是大公司资本技术累积的产物,后者在虚拟偶像界就注定了是默默无闻的「背后英雄」。 此次宣布休眠的珈乐 他们就像是玲娜贝儿的扮演人。 玲娜贝儿能火是因为玩偶演员和游客的有趣互动被上传到了网上,但火的是演员穿着的玩偶,而不是玩偶下真实的人。虚拟偶像亦是如此,当你只能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和观众见面时,火的也只会是皮套,不是背后的中之人。 受限于种种合约,中之人无法直接出现在镜头前和用户互动,也不能主动揭露自己的身份,否则面临的就是百万违约金的处罚警告和被辞退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之人要是受了委屈或许真的求告无门,往前一步是悬崖,往后一步同样是险境。 好在,娱乐圈粉丝上能检查艺人交税情况,下能独立完成卫星命名应援。抽丝剥茧、以小见大,每个人都是平民侦探家,而虚拟偶像的粉丝也同样可以被称作当代福尔摩斯。 A-SOUL 运营:开盒、软色情、血汗条约 一切从 A-SOUL 被「开盒」开始。 「开盒」这个词很有物化意味。 在虚拟偶像界,设计精美的皮套就像包装,而中之人就像包装里的盲盒。由于你只能看到包装,每开一个盲盒都充满未知,因此得知中之人信息对粉丝来说就像一次开盲盒,而 A-SOUL 就经历了这样一场「开盒战争」。 A-SOUL 成员均有被「开盒」过 之所以说是战争,是因为 A-SOUL 几个中之人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陆续爆出,很容易让人怀疑是否是内部人士策划引爆的某种营销活动,毕竟虚拟偶像圈,这一切本该是秘密。 4.29 A-SOUL 成员乃琳中之人被开盒 4.29 有人爆料称 5 月 10 日珈乐退团 4.30 A-SOUL 成员珈乐中之人被开盒 5.01 A-SOUL 成员贝拉中之人被开盒 5.08 A-SOUL 成员嘉然中之人被开盒 5.11 爆料人称开盒为官方行为,是为了逼迫珈乐续约,去年 A-SOUL 成员向晚中之人被开盒同样是官方行为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粉丝本身就对运营团队对中之人隐私信息保护不力感到十分愤怒。再发现自己喜欢的虚拟偶像待遇不佳,背后运营公司随时可能用 AI 取代她们的时候,这种愤怒就达到了顶端。 官方曝光的中之人动作捕捉室 A-SOUL 的粉丝在之前翻成员 Tag 的时候曾发现了一个经常发 A-SOUL 相关话题但文不对题的账户,当时他以为这是测试用机器人,出于好奇关注了他。在关注这个账号的过程中,粉丝又连带发现了两个不知名小号。在其中一个小号的主页,粉丝看到了一个测试用的动态视频。 视频中,A-SOUL 成员向晚不再由背后的中之人扮演,而是 AI 完成饰演,这一点可以从语音声音中听出。当时粉丝怀疑运营是想要将原本的中之人替换为 AI 节省成本,但同时也被直播测试中的打赏可以让虚拟偶像胸变大、直接换衣、关灯、向上气流、添加狸猫耳朵等「特效」给气得不轻。 意图替换中之人就很让人愤怒了,还利用角色贩卖软色情进行盈利。 粉丝无意中发现的测试视频截图 不过这些在中之人工作环境的对比下也不算什么。 在这场「开盒战争」中,此次宣布休眠的珈乐就被扒出了 B 站账号、全民 K 歌账号、网易云账号。其中网易云账号爆料出的内容最让粉丝痛心——训练至凌晨,常常要加班,不许养宠物,胸椎受伤,一度失声失聪,直播间天寒地冻被设备割伤而不知…… 当然,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苦楚。 中之人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不仅因为他们粉丝心痛,还因为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中之人的薪水比常人想到的少得多。 疑似珈乐中之人网易云截图 虚拟偶像背后:打赏 138,演员得到 0.6 作为中国虚拟偶像天花板,A-SOUL 不缺钱。 它和肯德基、KEEP、欧莱雅男士这些品牌做了联动,品牌是要给钱的。 直观一点的还有直播打赏收入,早在 2021 年,A-SOUL 队长贝拉就在直播中同时摘下了「B 站第二个万舰主播」、「虚拟主播中第一个万舰主播」、「B 站直播历史最高同时在线舰长人数」的三大成就。就算这些舰长都只花了连续包月的 138 元,也能以小见大看出 A-SOUL 团体的吸金能力。 和字节一同运营 A-SOUL 的乐华招股书中显示,与虚拟艺人有关的泛娱乐业务营收为 3787 万元,同比上涨 79.6%,同时毛利率更从 56.5% 增加至 77.7%。A-SOUL 的强势崛起,就是乐华泛娱乐业务中最强的吸金兽——只是吸金兽背后的扮演者可能拿不到这么多钱。 5 月 10 日,一位号称前内部工作人员的爆料者在公共平台表示,五位中之人的薪资在未转正前仅有 7000,转正之后依然只能拿到 1W 出头的薪资和 1% 的提成。这也就意味着,一个 138 元的舰长,去除平台分成后,背后的中之人只能从中拿到 0.6 元。 A-SOUL 成员 即便是粉丝也曾想过这些打赏大部分都会给到平台和前期进行了技术投资的运营公司,但这个数额确实也太少了。 A-SOUL 的辟谣也很快发出,但作用微乎其微。毕竟只是将爆料打上「以上信息均为假」,但「因薪酬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无法具体透露」实在是没什么说服力。 再联想到五个扮演者在直播中分享的一些日常佐证了他们经济不宽裕的事实,粉丝对「低薪高压」的工作环境完全没有怀疑,认定了平台就是在剥削扮演者。 A-SOUL 官方的辟谣 在 A-SOUL 制作委员会的回应中,还记录了为某些重要活动后彩排至凌晨一点的情况,可以说是通过辟谣认证了对方比 996 强度更大的 24 小时待命的中之人生活。 甚至可以说,虚拟偶像「休眠」或者中之人身份被曝光都只是诱因。归根结底,粉丝还是在为他们喜欢过的偶像反抗不平等的薪资待遇。 这是一种共情。 嘉然曾经有一个出圈的视频,她在直播中朗诵粉丝写的小作文,对方记录了一天的打工记事,无聊的工作,训话的上司,在念到「隔壁房的一家三口睡下了,郊区寂静的空气重新淹没了屋子」时一度哽咽,多次背对镜头,情绪一度无法控制,这是她少有的镜头前破防时刻。 嘉然背对观众哭泣. 图片来自:@汤力汽水二号 那是嘉然对于粉丝平淡、无聊、孤独的打工生活的共情。大家都是奔波的打工人,为了不知道是否有意义的事情努力,每到夜晚又会觉得空虚。故事的共鸣击中了嘉然背后的表演者,让她没办法像往常一样顺利完成直播。 视频里的嘉然的虚拟形象一直有元气的微笑和不会流泪的漂亮眼睛,但在背后,中之人转身拭去的眼泪也足够真实。
看花眼,三四千的投影仪到底应该怎么选?
作为差评人见人爱的托尼,平日里自然是没少帮大家排忧解难。 这不,前两天刚入职的同事就给咱甩了个难题。 3000 左右的预算,如何选到能让打工人在下班后在出租屋里爆爽的投影仪? 这还不简单?托尼自信满满的打开投影仪的选购界面。 结果一眼就把咱给整懵了。 投射比、安氏流明、色彩流明、DLP、LCD、3LCD、画面降噪、运动补偿。。。 这要参考的东西也太多了吧! 而且,仔细看下来咱还发现,不少投影仪厂家有着 虚标数据的习惯。。。 数据来源 @先看测评 ▼ 光是一个安氏流明,别人测了十台设备,结果发现就没一家标注的靠谱。。。 看着这如山的数据,托尼陷入了思考。 咱就是说,有没有啥办法,能绕过这么多花花肠子。 让咱们能一眼就对这台投影仪的性能和亮度,心里能有个数? >/ 千变万化不离其宗: 假如,我是说假如,我们抛开这么多杂乱的指标参数,而是单纯从硬件的角度评价投影仪呢? 毕竟厂商再怎么优化, 硬件之间的差距也是摆在那里。 就和显卡一样,每家都有推出自己的 3070,但是谁也不敢说自己的 3070 跑起来会比别人家的 3080 还要好。 对投影仪来说也是一样的,那么这个决定了它们硬件性能的关键因素到底是啥? 咱扒了扒价格图,就拿符合咱们预算,在 3000 上下价位常见的 DLP 投影仪来讲。 对 DLP 投影仪来说,影响最大的变量无非是这两大件: SoC 主芯片 和 DMD 显示芯片 。 通常来讲,这 两大件占据了咱们投影仪物料成本价格的 50%~ 70%,是投影仪绝对的核心。 SoC 咱们可能听起来比较耳熟,它决定了投影仪机体性能的上限,比如说整体系统的流畅度,还对画面的解码,渲染,表现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两大件中的 DMD 显示芯片,可能大家就没怎么听过了,它是 DLP 投影仪的关键原件之一。 咱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芯片上的无数反射小镜子,通过控制镜子的角度来控制反射的光路。 打个比方,就有些像我们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的活字印刷表演。 对 DLP 投影仪来说,DMD 显示芯片决定了画面的物理分辨率,还对画面亮度的高低有不小的影响。 这两大件在投影仪里的地位,就跟我们电脑上的 CPU 和显卡一样,共同协作,决定了我们到底会看到多好的画质。 那么问题来了。 影响变量的因素有两个,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到底谁的影响更重要? 讲到这儿,托尼又开始搜集资料,看看有没有人做过类似的评测。 不过这一查发现啊。。。跟卷的要死的手机芯片比起来,投影仪的硬件配置在 3000 这个价位上能选的倒是没多少。 常见的 SoC 有联发科的 MT9669 和被联发科收购的 Mstar848 系列芯片。 DMD 的芯片倒都是 TI 做的,规格倒也是覆盖了各个价位。 从 0.20,0.23,一直往后到 0.33,0.47,DMD 的镜面尺寸越来越大,芯片上装的 “ 镜片 ” 是越来越多,显示效果的自然也是越清晰。 这里咱们得补充一个点,投影仪的分辨率和电视不同。 它不是靠着像素点的一一对应,而是依靠 DMD 芯片通过 视觉残留的原理给他 “ 抖动 ” 出来的。 就拿 0.33 的 DMD 芯片来说,原生支持 1280* 720 的分辨率,想要提升到 1920 * 1080 的分辨率,就需要通过单轴振镜来提升画面的显示效果。 具体是个怎么实现法呢?举个例子,有些像动漫里的 影分身术。 只要我动作够快,就能同时和好几个敌人一起作战。 而到了 0.47 的 DMD 芯片来说,就可以实现原生支持 1920 * 1080 的分辨率效果了。 当然,它也可以通过 “ 抖 ” 的方式来达到 4k 视频的分辨率。 资料查完了,看着这 SoC 和 DMD 两大件,咱倒是更迷惘了。 好的 SoC 能带来更好的投影仪 性能和计算能力。 而好的 DMD 芯片能获得投影仪 更好高分辨率,更明亮的画面体验。 所以这两卧龙凤雏,一个负责画质最初的解析,一个负责画质最后的输出。 到底谁对观感的影响更重要呢? 与其抱着疑问苦思冥想,咱不如自己去试一试。 托尼这就使用面子果实,从同事的家里薅走了好几台投影仪,来一起做个小测试。 咱把产品都用卡纸包裹了起来,用硬件编号来做个区分。 参数如下: 四张投影仪合照 ▼ >/ 不如自己掌眼看看: 不过有一说一,这几台投影仪的亮度,在 白天都不怎么够看。 在阳光下,画面就像参杂 了 灰色的浆糊一般。 但是作为昼伏夜出的夜猫子编辑,这个影响倒是没多少,后续的咱们的测试也都是在模拟夜间的环境里进行。 不得不说,底大一级压死人,0.33 的 DMD 给画面带来了更加明亮,通透的感觉。 向左滑动 ▼ 至于亮度具体差距在哪呢?这么说吧。 当咱在小黑屋内触发梯形矫正的时候,2、3、4 号的白色校准墙的亮度,给我亮的有些晃眼。 不过,平时看视频体验下来,它们的亮度差异倒是没有这么明显。 向左滑动 ▼ 反倒是可能因为 MT9669 能支持 HDR 10+ 的动态范围和 HSV 色彩空间。 在部分画面里,采用了 0.23 DMD 的 1 号投影仪甚至能和其他几款产品打的有来有回。 向左滑动 ▼ 而且。。。当咱们仔细观看的时候,就可以发现 MT9669 在不少我们没注意到的细节上也发挥了作用。 凑近画面的时候,可以看到对比 MT9669,采用了 Mstar848 芯片的 2 号投影仪的画面,在一些 暗部场景有非常严重的噪点。 这些暗部噪点可能在距离较远的时候看的不是非常明显。 但是,在一些大纯净背景下,Mstar848 因为算力不足,有个更严重的等高线噪点问题。。。 采用了它的 2 号、4 号投影仪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 等高线噪点。 向左滑动 ▼ 配置最豪华的,同样采用了 MT9669 的 3 号选手也有略微的翻车,但是不算严重。 在采用了 Mstar848 的 2 号和 4 号投影仪上,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天空上出现了明显的撕裂感。 一些大净光画面甚至是直接放弃治疗,糊成一片。 向左滑动 ▼ 。。。所以说,0.33 的 DMD 相比 0.23 的 DMD 虽然可以减少画面抖动放大的次数。 但是它输入的画面本身,也得要有过硬的质量才行。 不然把本来就模糊的画面放大了,不是更加模糊么。 在这个画质环节,侧重 SoC 和侧重 DMD 这两大件可以说是打的有来有回。 其中 DMD 依靠着自己更大的物理分辨率来获得不错的显示效果。 而 SoC 则凭借着强大的算力来输出更优质的画面信息本身。 除开画面,在测试的时候,托尼还发现了一个新问题。 投影仪的 梯形矫正功能,触发的次数比想象中的 频繁。 毕竟,它的成像原理和大电视不同。 想要从这不到一英寸的 DMD 显示芯片投影出几十上百寸的画面。 对距离和精度有着极高的需求。 而像开关机,或者是移动投影仪的情况下,都会反复触发它的梯形矫正功能,力保得到更好的画面体验。 采用了 MT9669 的 1 号和 3 号投影仪触发梯形矫正后,需要消耗时间大约是 5 秒到 7 秒左右。 而 2 号和 4 号机器可能就因为芯片性能吃了亏,大约是需要 10 秒。 gif 图像经过压缩和加速处理 ▼ 这属于纯纯的性能压制了。。。 在自动对焦,智能避障等方面,MT9669 都会给投影仪带来更快的反应效果。 gif 图像经过压缩和加速处理 ▼ 在这些涉及到性能对比的方面, SoC 简直是主场作战,天神下凡了属于是。。。 >/ 比较之后 就这四款投影仪比较下来,也能体会到厂商们在它们价格选择上的精心布局。 价位和性能配置之间的阶梯是分的明明白白。 想要低价高配?3070 淦 3080? 不存在的。 但是吧,虽说是一分钱一分货。 但是不同厂家在不同的价位下,在 SoC 主芯片和 DMD 显示芯片这两大件上还是会有不同的 堆料偏好。 就像咱们装机时,高 U 低显,或者低 U 高显的选择。 具体怎么选,还是个各有所好的问题。 对托尼这种 夜猫子来讲,如果非要在较好的 SoC 主芯片和更大的 DMD 显示芯片里推荐一个的话。 还得是优先考虑 SoC,因为芯片性能的提升,能带来不少画面补偿和暗部提升效果。 在3000元这个成本比较受限的价位段,不考虑各家算法的前提下,单论画面的质量表现, MT9669 + 0.23 DMD 这个组合的表现甚至比采用了更大 DMD 的 Mstar848 + 0.33 要更出色。 不过吧,这种直接比较俩投影仪硬件配置的办法,能说的上是有效,但也算不上面面俱到。 毕竟除了基础的配置,厂商们还会卷一些独特的功能在里面。 比如说支持更好的 WiFi 性能,更多的数据接口,更美观的外观结构。。。 咱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想要选到合适自己的产品,还是得去自己花一些时间。 当然,预算充足的小伙伴可能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附录:咱们稍微的总结了一下网上卖的比较好的几款投影仪,综合它们的 SoC 主芯片和 DMD 显示芯片的配置,结合价格做了个小排序。 供大家参考。 (点击看大图 ) 撰文: 小陈 编辑:莽山烙铁头 美编:焕妍
【零售流通周报】各地到上海的EMS邮件恢复流通;7-Eleven中国换帅;SHEIN销售额增速放缓;字节成立抖音集团或在港上市
本周(5月8日-5月13日)疫情持续向好,上海多个企业复工复产,全国各地到上海的EMS邮件也已恢复流通,线上平台等外卖、快递等企业持续发力保障最后一公里物资供应。 此外,电商竞争更加激烈。饿了么上线全能超市;京东App增设新入口“京东新百货”,将入局线下店;中国邮政也在布局直播带货。具体如下: 关注疫情: 饿了么联合在京千余家药店为外卖员提供平价防疫物资 5月12日,饿了么宣布联合平台上14个医药品牌共1000多家药店,以饿了么团购的同等价格,向在京所有外卖平台骑手供应N95口罩及部分消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用品。据介绍,饿了么买药联合北京16区县的叮当、百康、111等品牌药店超过1000家保供药房,承诺价格无溢价,备货量日常增加2倍。 EMS:全国各地到上海的EMS邮件已恢复流通 5月12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EMS官方微信表示,全国各地到上海的EMS邮件已经恢复流通,邮件到分公司后,先按规定消杀,再静置一些时间,然后封发到各营业部,各营业部再次消杀,确保邮件安全。为加快邮件快速运转,保障用户基本民生物品、药品类邮件的寄递,目前邮件限重三公斤以内。 盒马在京启动预约集单,首批覆盖150多个小区 近日,北京多个区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多个小区已启动临时封控,居民线上订单量增长明显。为方便居民买菜,盒马十里河店启动预约集单配送服务。北京十里河、潘家园等临时管控区附近共计150多个小区,成为首批被预约集单服务的小区。运行4天以来,配送服务区域效率是以往零散订单的5倍。 满帮开放“疫情求助”和“助农帮扶”通道 5月10日,满帮集团下辖的数字货运平台运满满、货车帮宣布,为保障受疫情影响地区生活物资运输渠道畅通,赋能农村农产品上行,助力乡村振兴,平台将针对遇到运输困难的抗疫物资货品、因疫情等原因积压亟需外运的农产品等物资货品,以及全国各县域乡镇(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优先)有农产品(大农业)上行困难的农户、合作社等,在平台开设“抗疫助农”入口通道,接受用户对相关物资货品货运需求的求助。 菜鸟推出“跨境无忧”八大举措,保障进出口物流供应链通畅 继4月菜鸟推出复工复产“安心计划”后,为缓解全球新冠疫情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影响,菜鸟于5月10日发布“跨境无忧”计划,针对受疫情影响地区的进出口商家推出八大纾困帮扶措施。该物流组合拳围绕“仓关干配”等关键性进出口物流节点,保障国际供应链物流的稳定通畅,推动外贸平稳有序推进。 上海超1000家餐饮品牌恢复供给 上海目前已有1000余家本地餐饮连锁品牌恢复线上营业,新老供给订单量均稳步提升,甜点、饮品、中式菜肴、小吃等品类增速较快。美团外卖介绍,知名餐饮品牌杏花楼在上海共有124家门店,截至5月7日已有14家恢复线上营业。据饿了么介绍,全家便利店、罗森等商超类门店外卖营业率持续上升,整体超过半数恢复线上营业。 上海杨浦邮政启动“保供流动超市”,团购只要5份起订 近日,上海杨浦邮政在长海路街道率先启动“保供流动超市”,团购只要5份起订,便民服务直通社区。为最大程度满足社区居民生活物资供应,上海市杨浦区邮政分公司在“保民生、保畅通”上下功夫,组建了“区分公司-支局”两级保供专班,在上海市邮政分公司、杨浦区商务委的组织协调下,充分发挥邮政自有寄递配送优势,整合邮乐网“平台+渠道”资源,率先在长海路街道启动“保供流动超市”,将邮政保供便民服务直通社区。 上海市邮政快递业第一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企业公布 5月8日,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公布上海市邮政快递业第一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企业,其中包括: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邮政);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EMS);顺丰速运集团(上海)速运有限公司(顺丰);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圆通);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中通);申通快递有限公司(申通)等。 电商要闻: 美团宣布向全国1200多家医院免费提供智能外卖柜 5月12日,美团宣布面向全国1200多家三级及以上的医院免费提供智能外卖柜,以及后续的运营服务。据了解,该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已开展智能外卖柜业务城市内的三级及以上医院(包括三级医院、三级丙等医院、三级乙等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免费提供智能外卖柜存取件服务;免费提供智能外卖柜的安装服务;定期清理、维修和运营等服务;7*24小时外卖柜客服提供全天候保障。提交申领后,由美团评估在已开展智能外卖柜业务的城市进行入驻。 快手电商上线包裹监控功能 近日,快手电商上线了包裹监控功能,商家可以通过快手小店商家后台,实现对正、负向包裹全物流节点的实时监控,了解包裹在物流链路上的操作进度。据悉,每天将有超过千万件包裹被隔空保护,此举将有利于降低揽收异常率,提升物流履约率。 饿了么上线全能超市 近日获悉,饿了么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上线了全能超市业务,即通过“社区集采+定点配送”的类团购服务模式。服务对外招募团长志愿者,开通服务的区域用户可以在饿了么APP、小程序内找到“全能超市”的入口。 京东App增设新入口“京东新百货”,将入局线下店 近日,京东已完成对服饰、居家、美妆、运动、奢品钟表等业务的整合,现有时尚居家业务全面升级为“京东新百货”。目前,京东APP上 “新百货”频道已经正式上线。此外,京东新百货将在重点城市布局不同“主题模式”的新百货精选集合店,定位年轻态人群,目前规划的首批城市包括北京、成都、西安等地,首家门店大概率将在今年6·18前开出。截至发稿,京东对此并未回应。 抖音电商发布商家持续经营分标准 近日,抖音电商发布商家持续经营分标准,适用于小店平台商家、全球购平台商家。根据标准,商家持续经营分为积分制。从商家入驻平台开始,每增加一个有效动销天数,则增加1分,以此累计。若店铺退店成功,则店铺对应商家持续经营分清零。商家持续经营分的统计周期为自商家入驻平台日期开始,到当前日期的前15天。商家持续经营分于每天中午12:00进行数据更新。 中国邮政布局直播带货行业 近日,社交平台多家名为“中国邮政”的账号在直播带货,多家分公司账号直播带货。带货产品包括美妆、各地特产等。北京邮政电子商务局客服称,邮政开拓电子商务业务,各地带货不同,想发顺丰可以咨询对应商品客服。据了解,在各大直播平台,中国邮政联动了旗下广布的邮政网点,打造了直播间矩阵。在邮政的直播间中,他们卖自有的周边,也在销售助农农产品。为了实现更好的带货效果,甚至成立了直播MCN,负责中国邮政主播联盟的主播培养、专业扶持、供应链合作等全链条商业运营。 字节跳动成立抖音集团,或在香港上市 5月8日,在香港公司注册处网站发现,字节跳动(香港)有限公司已更名为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生效时间为2022年5月6日。此外,字节跳动旗下其他数个公司也陆续更名为“抖音”。天眼查显示,字节跳动有限公司更名为抖音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25日,字节跳动任命了新的首席财务官(CFO),将由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准(Julie Gao)担任。这些接连的举动被认为,该公司正重新考虑,将抖音等国内业务独立作为抖音集团赴港上市。对此,抖音负责人回应:不予置评。 “618”期间淘宝天猫将提供一键价保服务 5月10日,有网友爆料,天猫618跨店满减规则将调整为“满300-50”,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首。据消息人士透露,天猫618期间“满300-50”属实,同时淘宝天猫将在“618”期间为消费者提供一键价保服务。平台也将推出商家系列扶持措施,以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商家快速恢复经营、拓展新生意。 “618” 天猫和淘宝商家可获1000亿元额度的“提前收款”服务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天猫618商家举措涵盖了5个方面:金融补贴、物流疏通、流量补贴、疫情特别举措、技术升级。具体包括:618预售商家可获得100亿元额度的“预售即回款”服务、天猫和淘宝商家可获得1000亿元额度的“提前收款”服务、天猫国际跨境商家可获得40亿元额度的“提前收款”服务等。 叮咚买菜股权曝光:梁昌霖团队持股30% 叮咚买菜日前向美国SEC递交20-F文件,文件显示,截至2022年4月22日,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及公司管理团队持股为29.8%,老虎基金旗下Internet Fund V Pte. Ltd.持股为6%,General Atlantic Singapore DD持股为5.5%,软银旗下SVF II Cortex Subco持股为5.9%;CMC Entities持股为5.2%,今日资本通过CTG Evergreen持股为5%。 SHEIN 2021年销售额增速放缓至60% 据悉,在国内低调、国外风靡的中国快时尚巨头SHEIN,其惊人的销售额增长正迎来放缓。据消息人士透露,与2020年令人瞠目结舌的250%增长相比,SHEIN在2021年的年销售额增长放缓至60%左右。据Bloomberg Second Measure的数据,其第一季度销售额增长率已经下降至57%,而2021年一季度增长率在105%-264%区间。 有赞2022Q1总营收3.63亿元,非快手渠道GMV增长25% 近日,中国有赞公布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3个月业绩。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有赞营收3.63亿元,同比減少13.1%;同期,有赞录得毛利约2.2亿元,同比減少10.1%;经营亏损约3.44亿元,同比扩大76.6%。其中,商家通过有赞的解决方案产生的商品交易总额(GMV)约230亿元,其中来自非快手渠道的GMV同比增长超过25%;门店SaaS业务的GMV约为90亿元,占比提升至39%,同比增长约70%。 零售速递: 7-Eleven中国换帅:内田慎治卸任董事长,原CFO严茜接棒 近日,7-Eleven中国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原7-Eleven中国董事长内田慎治已返回日本,不再担任董事长一职。新任董事长由原7-Eleven中国CFO、总经理严茜接替。不过企查查信息显示,7-Eleven中国法人仍为内田慎治,尚未变更。内田慎治返回日本后的具体职位暂不清楚,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他仍会对7-Eleven中国经营给出相关建议。 国美与华为战略签约 5月12日,国美零售与华为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美电器CEO王巍介绍,为进一步推进线下门店的数字化升级,国美将携手华为在门店标准IT装备与服务、门店作业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及零售门店一站式运营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全零售智能门店样板,推动提升门店运营效率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水平。未来双方还将联合行业协会等机构,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共同打造数字化门店建设行业标准,助力零售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苏宁易购召开银企合作通气会,2022年将实现家电3C核心业务全年盈利 日前,苏宁易购召开银企合作通气会。江苏省政府代表、金融监管有关部门负责人、四大国有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及江苏省、南京市法人银行代表参加会议。会上银行代表一致表示将继续增加对苏宁易购的授信支持,积极稳存量、扩增量,支持企业发展,助力公司稳定流动性,加快经营修复。同时,也希望企业自立自强,深刻反省问题,积极改进,早日化解经营风险,实现重生。 三只松鼠已全面暂停门店扩张 5月9日,三只松鼠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审视,过去门店规模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为此公司已全面暂停门店扩张,并且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的门店,下一步将着力提升单店盈利能力,聚焦优质门店的高质量发展。 国美回应缓缴公积金 有消息称因经营受疫情影响,国美控股旗下7家公司员工的住房公积金缓缴。对此,国美方面回应,国美正在响应国家助企纾企相关政策申请公积金缓缴,目前仍在按流程申请中,国美集团及相关产业公司并未正式下发通知。 银泰百货收购ICON买手店 银泰百货于日前收购买手店ICON&STORIES商标,交易完成后,银泰旗下西有、ICON&STORIES将以双品牌并行的模式运营。ICON&STORIES是北京买手集合店连锁品牌,占据多个核心商圈多家门店,主打欧美国家小众设计师品牌,服装单价在1000元左右,目前该买手店位于三里屯太古里、金融街购物中心、侨福芳草地的销售点已更名为西有全球好店。 物流快讯: 东百集团:拟转让3个仓储物流项目,预计增加净利润约1.4亿元 日前,东百集团公告,公司拟将嘉兴大恩等3个仓储物流项目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亚洲市值最大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领展房产基金,暂定股权转让对价为人民币9.47亿元,预计增加公司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0亿元。 嘉里物流联网成为香港地区首家采用电动货车的物流公司 5月12日,嘉里物流表示,嘉里物流联网已于本月在香港地区启用电动货车(5.5吨),成为香港地区首家采用电动货车的物流公司。此次试行是嘉里物流联网为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绿化策略其中一步。嘉里物流联网于去年第四季已在位于香港的环球总部设置了四个电动车辆充电站,以此鼓励使用电动车辆。 京东云首发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 5月13日,在京东云产业融合新品发布会-金融科技专场上,京东云首次发布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该平台通过供应链协作、融资及资金流转的在线全流程体系,推进供应链金融各环节参与方高效协同,实现系统高效整合、业务闭环、全链条数据可视。基于此,平台可打破传统金融模式下商流难以判断、物流难以监控、信息流难以打通、资金流难以追溯等问题,实现四流合一。 极兔快递寄丢毕业证学位证只赔 1760 元 5 月 12 日,陕西西安王先生称使用极兔快递邮寄物品,被快递公司弄丢毕业证及学位证丢失。快递公司解释称因单号贴错,包裹被他人签收后拆包,快递公司仅愿意赔偿 10 倍运费 1760 元。据了解,王先生表示因毕业证学位证具有唯一性且无法评估价值,丢失会对后续工作就职造成影响,且包裹内物品价值超过万元。自己目前的诉求是协商总价 11500 元的赔偿费用。 中国东航:拟定增募资不超150亿元用于引进38架飞机项目 中国东航5月10日晚间公告,拟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0亿元,将用于引进38架飞机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中国东航集团拟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金额不低于50亿元。按照空客公司、波音公司网站上最新公布的目录单价及中国商飞提供的目录单价计算,这38架飞机的投资总额共计43.82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289.24亿元,预计于2022年-2024年交付。 行业政策及趋势: 两部门:推广无接触设施配置,畅通民生服务保障寄递渠道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就全力保障末端寄递服务正常运转发布工作通知。通知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坚持“能开则开、能出则出、能进则进”,有序做好邮政快递分拨中心、经营网点(含快递服务站)的解封和人员放行工作,支持邮政快递企业进入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和相关单位提供正常的寄递服务,畅通民生服务保障寄递渠道,为社会运转和群众生活提供便利。 交通运输部部署开展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提升行动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提升行动的通知》,部署开展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提升行动,积极推动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冷链物流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冷藏箱港航服务品质,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冷链物流运输需求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四部门:更高程度、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央行等四部门印发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助力外贸降成本、提效率。鼓励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引导各地方、进出口商协会组织中小微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直客对接。引导企业通过中欧班列扩大向西出口。推进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智能化制造、精益化管理,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实现降本增效。 北京“十四五”期间将实现4.5吨以下物流营运车辆100%新能源化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规划》强调,加强拥车用车管理,降低小客车出行强度。调控小客车数量,逐步增加新能源指标占比,优先向无车家庭配置小客车指标,加强“一人名下多车”治理,推动个人名下第二辆及以上在本市登记的小客车有序退出,到2025年,全市小客车保有量控制在580万辆以内。
华硕证实:显卡对“挖矿”的吸引力正在消失
IT之家 5月14日消息,华硕现发布了最新财报,他们认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 PC 出货量将下滑10%,零组件也将呈现季减 10%-15%。主要是因为加密货币崩盘、俄乌战争、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和通货膨胀等因素。 华硕第一季度营收达1279.62亿元新台币,季增18%、年减10%,毛利率为18.7%。营业利益为100.72亿元新台币,季减18%、年减13%。 当被问及显卡的问题时,华硕联合首席执行官许先越 (SY Hsu) 对投资者以及分析师表示,加密货币对 PC 显卡挖矿的需求正在下降。 在周三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许先越指出:“由于 GPU 出货量对加密货币挖掘的需求一直在缓慢下降,整个市场对显卡的需求正在正常化。” Hsu 表示,由于以太坊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逐步淘汰基于 GPU 的挖矿方式,加密货币矿工逐渐失去了购买显卡的兴趣。他预计其他加密货币项目也将追随这一趋势,理由是需要减少能源排放。 他表示,以太坊已经从11月的4600美元跌至1770美元。这促使一些以太坊矿工逐渐退出市场。 Hsu 认为,即使矿商不愿购买显卡,许多产品可能仍会高于正常报价。“因为加密货币的需求正在消失,这让我们想知道 GPU 的定价是否也会正常化。事实上,游戏对显卡的需求仍然很强劲,所以我们也不敢说我们能够满足所有的需求。” IT之家了解到,以太坊将从目前的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模式转向权益证明 / 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模式,理论上这将结束对高端 GPU 挖掘代币的要求。 以太坊开发者 Tim Beiko 最近也证实,之前预定的6月的切换日期将会推迟,尽管他认为这 "很可能" 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发生。 此外,PC 配件制造商 Corsair 上周预测,台式机显卡的成本将在未来几周内正常化,甚至会趋近且低于 MSRP。当然,今年下半年就要推出新一代的 RTX 40 系列和 RX7000系列显卡,虽然初期只有几款高端型号可选,但恐怕目前 RTX 30 系列的吸引力已经在逐渐降低。
这些手机可首发体验Android 13
广大手机用户期待已久的Android 13终于在Google I/O上正式发布了,在发布之后多款安卓旗舰手机也在第一时间宣布了适配Android 13。那么如果你想要在第一时间体验到Android 13,那么便需要购买这些已经官方支持了Android 13的机型。 根据小米官方发布的信息,小米12系列的两款旗舰新机小米12和小米12 Pro均已经支持Android 13 Beta 1,另外小米平板5和Redmi K50 Pro也同样在首批支持名单中,小米用户可以前往小米社区下载相关刷机包。 Redmi K50 Pro是目前小米正在热销的一款旗舰手机,该机型搭载了备受好评的天玑9000处理器,拥有2K柔性AMOLED直屏,主摄支持OIS光学防抖,同时拥有120W快充。Redmi K50 Pro 8GB+128GB版京东目前售价2999元,支持白条24期免息。 小米 12系列是小米目前主打的旗舰级手机产品,其采用了一块6.28英寸、2400×1080分辨率、120Hz刷新率的OLED屏,性能配置为骁龙8 Gen 1+LPDDR5+UFS 3.1。小米 12 Pro则配备了6.73英寸,分辨率为3200×1440的120Hz高刷新率屏幕,支持120W有线快充、50W无线快充以及10W无线反向充。 除了正在热销的小米产品之外,来自OPPO的ColorOS也已经支持Android 13,首批支持首批机型OPPO Find N、OPPO Find X5 Pro、OnePlus 10 Pro三款机型,用户可在OPPO开放平台于一加社区进行下载。 需要注意的是Android 13刚刚发布还不够稳定,请用户在体验前请务必做好数据备份。
社恐也想贴贴,一款频繁出现在热恋情侣手机里的 App 火了
年初,一款叫 LiveIn 的桌面小部件开始火了。 它的玩法相当简单:加好友,上传图片,然后把你的大头「贴在」好友的桌面上。 4 月初,LiveIn 从 LivePic Widget 更名为现在的样子,于是这个熟人社交小工具就像是搭上了火箭一样,一飞冲天,在国外各大应用市场中喜提超前排名,成绩最好的一次,LiveIn 连续 5 天霸榜美区 App Store 免费榜。 ▲ 截自 Sensor Tower LiveIn 的外表是相册,一个放在朋友手机桌面上的电子相册,但里子是个虫洞,拉近你与至亲挚爱的距离,亮屏就能提醒你,及时给女朋友/家人/死党寒暄。 功能极度简化,正是它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的原因,大家不喜欢越来越臃肿的 app,反而把目光看向那些小而美应用。 LiveIn 让用户互相推送图片,依附于 iOS/Android 的桌面组件功能,它跟其他社交软件形成互补共生的关系,不抢占其他社交软件内的留存时间,毕竟要聊天还得靠其他软件,但当朋友的新照片推送至你手机上时,即便再忙碌,也会想起跟朋友寒暄几句。 国内也有一款类似的 app,名字很直接,叫做《贴贴》。 既是玩梗,同时让人很容易理解。这个名字也很有助于传播,起个好名字,就已成功一半,前面的 LiveIn 已经用实际成果证明了这一点。 线下请保持社交距离,我们在线《贴贴》吧 打开《贴贴》,跟着引导完成注册即可看到应用内界面,还可获得 5 次分享机会,意味着这个应用自带裂变属性,只要用户体验良好,即可在早期迅速爆发,快速积累原始用户。 事实也正是如此,截止至发稿前,《贴贴》在 App Store 已经拥有 2.1 万个评分,在免费榜中排名第 117 位。 获得这一成绩,对功能如此单一的软件而言,实属不易。 《贴贴》把极简主义贯彻到底,应用内只有三个界面,与拍照相关的功能也只有:翻转前置/后置镜头、切换焦段和快门键。 拍完图片之后,还可在上面写上字,点击确认即可选择发送给哪位密友(应用内对联系人称呼),发送的那一瞬间,朋友手机桌面马上就会显示出你所推送的照片。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用的是 Android 手机,尤其是小米、vivo 等品牌手机,它们系统拥有自家个性化桌面组件功能,由于《贴贴》并未作专门适配,所以它的桌面组件隐藏较深。 以 MIUI 13 设备为例,在桌面空白处长按唤出「添加小组件」按钮并点击进入,下拉至「支持小部件应用」,点击「全部」,进入「安卓小部件」,在这里头才能找到《贴贴》的小部件。 此外这个应用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即希望好友彼此之间可以分享更真实的瞬间。 出于这条规则,《贴贴》传输的照片只能现拍,不能从相册中导入。 这也跟前段时间主打反滤镜、反修图的 BeReal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分享不加修饰的自我。 于是乎,我在 App Store 里看见首评这样写道: 不要可以从相册选图!不要私发!不要加长视频时长!不要开评论!不要点赞! 这条评论发自 4 月 14 日,那时候的《贴贴》已经可以开放了评论点赞功能,密友之间可以对自己收到的图片进行点赞和留言。 未来的《贴贴》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尚且未知,但早期用户显然已经初觉《贴贴》不那么纯粹了。 更多声音则认为,《贴贴》需要变得更多元化,所以他们在 App Store 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 不过迄今为止,《贴贴》还算「单纯」,但即便功能如此简单,还是有人帮《贴贴》挖掘出查岗、互相督促减肥进度、桌面表情包等功能,网友集思广益,让这个桌面部件有了变色龙一般的功力。 虽说《贴贴》出品团队背靠着陌陌,但主攻方向与以往的陌生人社交截然不同,或许是为了赶上熟人社交这个新风口。 无论是海外的 LiveIn、BeReal,或是几个月前爆火的《啫喱》,都将开发重点放在了熟人小圈子里。站在开发者角度,这样能让好应用更易传播,一款来自好友的推荐的应用,自然消除新用户对陌生产品的不信任感。 ▲《啫喱》app 界面 而对于用户而言,我们的社交圈子早已被微信固化,偶尔试试新的社交 app 也未尝不可。就如同天天鸡胸肉作伴的健身人,也不会对每周一顿的「欺骗餐」产生抗拒,相反充满期待。 桌面小部件,小众应用的新风口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国外,与《贴贴》相似的 LiveIn、Locket Widget 不断迭代新功能,前者早已推出「世界」功能,用户发送照片时,可以选择发送至「世界」全员可见,或仅发送给好友,大有叫板 Twitter 的味道。 ▲ LiveIn 应用内截图 不论是《贴贴》或是 LiveIn,它们都乘上小部件的东风,飞上了各大应用市场的排行榜前列,不禁让人重新审视桌面组件潜藏的价值。 这项功能从麦金塔 (Macintosh) 时期就已存在,辗转迁徙于 Windows、Android、iOS 等各色设备,如今在移动端设备上大放异彩。 这厢 iOS 让小组件变得更多样且实用,国内各家安卓厂商更是把这一领域当成了系统新特性的角斗场。 MIUI 13 的小组件,OriginOS 的原子组件皆为个中翘楚,手机用户的桌面再一次变得丰富多彩。 ▲ iQOO 9 Pro 桌面 与此同时,桌面小组件功能也让开发者久旱逢甘霖,「无聊」了那么多年的应用市场,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这一次,桌面小组件兼顾了美感和实用性,不再只是显示天气、时间、备忘录那么简单。 下载《谜底黑胶》,我们就能在手机桌面上「放」一台黑胶唱片机;《训记》组件能在桌面显示每日的训练时长。 桌面组件不再是信息展示的第二空间,它有了与 app 深度交互的意义。 2020 年 9 月 16 号,苹果发布 iOS 14 系统。同年 11 月 Sensor Tower 就发布报告称,有 15% 的美国用户的下载过排名前五的小组件应用(分别为 Widgetsmith, Color Widgets, Photo Widget: Simple, WidgetBox, and Photo Widget)。 三个月时间里,这 5 款应用在全球 App Store 市场总计收获超 4500 万下载次数。 媒体都以为 iOS 14 推出桌面组件功能只是「iOS 变得跟 Android 越来越像」的又一力证,然而桌面组件这股玩法浪潮非但没有转瞬即逝,反而成了新趋势。时至今日,《贴贴》、LiveIn 依旧能让我们用户持续保持好奇。 在 iOS14 推出之后,我每次下载新 app 都会先打开组件库,看看它的小组件长什么样,遇到好看有意思的,我都会试着放到桌面,似乎找回多年前满世界找新奇应用时候的感觉。 或许沉寂多年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这次挖出了一座新的活力之泉。
再聊NFT 跌落神坛或许是好事
1、4月,周杰伦在社交平台Instagram上发文说,自己持有的NFT被盗,且很快被倒卖。 (图片来源:Instagram) 2、据OpenSea(目前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与Ethscan的信息显示,该NFT从周杰伦地址转出,并很快以130ETH(以太坊)、155ETH的价格在LooksRare(NFT交易市场)被多次转手交易。按最后交易价格155ETH计算的话,周董被盗的这个NFT,价值50万美元左右。 3、这条新闻里,涉及了几个关键词:NFT、交易、ETH(以太坊)、价格和价值。今天我们来聊聊。 4、去年(2021年),是NFT经历了近10年的萌芽和发展期之后,迎来的爆发年。在2021年,NFT的使用率增长了110000%。所以去年年底我写了一篇文章《元宇宙的世界里,如何证明你是你?NFT。》,详细解释了什么是NFT,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5、现实生活中,你如何证明你是你?你的东西属于你?房产证,股权证,身份证,等等,就是用来确权的。确认所有权归你。 6、而在数字世界,在元宇宙,你如何证明呢?如果你在数字世界里买了土地,造了房子,如何证明它们属于你?用NFT。它就是来干“确权”这事的。 7、NFT,英文叫Non-Fungible Token,中文叫“非同质化代币”。其中,Token,也叫代币,通证,就是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数字,本身是没有成本的。因为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技术特点,Token也就特别适合用来代表某种权益,来证明你拥有某个物品。 8、至于非同质化,是什么意思?就比如,同一批次出厂的茅台,叫同质化,而2022年的茅台,和1980年的茅台,叫非同质化。非同质化代币,也就是说代币的每个数据区块价值都不一样,这样就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资产。 9、所以说,NFT就是让各种资产,可以通过不可轻易篡改的区块链技术,和加密算法来确权。 10、你可能会好奇,NFT如何交易呢? 11、比如,你用iPad画了一张漫画,上传到OpenSea等平台,通过区块链认证之后,转换成NFT。你相当于拿到了这张漫画的产权证。然后,你可以进行交易。 12、一段球星投篮的视频、一张音乐专辑,一张图片、一段话,任何你的资产,都可以做成NFT,放到网上去交易。 13、而且,NFT它不仅能确权,还能转移权利,并记录每次交易的链条。因为这种技术特点,因为知道每次交易链条,你可以选择一次性卖出,转移权利,也可以设定规则,比如,让原创者在未来每次交易中,都拿到交易金额的10%。 14、所以,NFT激发了创作者们的热情,在艺术圈最先火了起来。现在,NFT也被用来指代数字资产,数字艺术品。 15、说到数字艺术品,我们把视线回到周杰伦被盗的这只猴子上,大家眼熟吗?没错,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无聊猿猴游艇俱乐部系列,Bored Ape Yacht Club,简称BAYC。这个系列是美国Web3公司Yuga Labs,用计算机生成的10000个无聊猿猴NFT作品组成。 16、这1万个NFT,在2021年4月30日推出时,全部定价为0.08ETH(以太坊),一天内就卖光了。ETH(以太坊),是一种加密数字代币,像比特币一样,都是虚拟货币。 17、周杰伦持有的,就是其中之一,编号#3738。同样持有这个系列NFT的,还有NBA球员库里,他去年9月花了55ETH,当时1以太币的价格在32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库里花了约18万美元买了一只。音乐制作人Timbaland拥有无聊猿#590,余文乐、林俊杰等众多明星,都在去年入手了无聊猿。而这个系列贵的,价格在5000ETH以上。 18、在2021年9月苏富比(拍卖行)NFT网络拍卖中,101只无聊猿组成的NFT作品"Yuga Labs: 101 Bored Ape Yacht Club",2100万美元落槌,加佣金2439.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574亿)成交。 (图片来源:苏富比) 19、从0.08ETH到1.5亿,这1万个NFT,价格大相径庭。价格的巨大波动,也让NFT一度成为投资造富的神话。仿佛只要参与其中,就能赚钱。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它们真的值吗? 20、最近,全球NFT价格大跌,跌落神坛,逐渐回归正常价值。 21、比如,NFT届一件著名藏品,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发出的全世界第一条Twitter推文,2021年3月,杰克·多西把这条推文做成NFT出售,卖了1630ETH,当时折合美元约290万。一年后,2022年3月,买家想要转手,把这个NFT卖掉,他自己估价4800万美元,结果,竟然只有7个人参与竞标,最高出价为0.09ETH,不到280美元。与无聊猿猴当初的出厂价0.08ETH无异。后来,有人陆续给他报价,最高的也没超过1万美元。不过一年时间,价格相差上千倍。 22、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得记住一点,NFT只是确权工具,它解决不了复制、盗版、被盗等问题。而且,它也无法衡量数字资产或者艺术品,它们自身的价格和价值问题。 23、这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品、金融资产一样,价格波动,大家的看法不一。早期可能是因为稀缺,被炒到了高价,但不一定代表它的真正价值。更何况,交易NFT时需要用到虚拟货币,以太币、比特币等,这些虚拟货币的价格,都不稳定,每个币种之间也无法直接跨链交易。风险很高。 24、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NFT交易,国内和海外不同。具体有两点:一是海外的NFT是可以多层交易的。新的持有者,可以再卖给下一个人。所以海外NFT的金融属性非常明显,大家看中的是艺术品的“金融价值”,而不是“艺术价值”。而国内主流平台,只能单层交易,不能二次交易。第二点是,海外是基于公链的,国内是基于“联盟链”。海外的优点是,更加去中心化。而国内,则更好管理一些。 25、那,现在NFT发展到什么阶段了呢?它的未来如何? 26、我画了一张图,标注了5个数字,说的是一项技术会经历的5个阶段。这张图,就是我之前讲过的盖特勒曲线。 27、分别是:1)技术萌芽期。当一个新技术出现,创新,吸引眼球,有人觉得这技术可能会改变世界,于是不断助推它。2)期望膨胀期。炒作,会带来价格的涨跌,直至推到顶点。也有人把这个时期叫做泡沫。3)泡沫破裂谷底期。当到达顶端,大家接不住了,发现炒作价值大于实际价值时,也许会瞬间崩盘,然后,一路掉到谷底。4)稳步爬升复苏期。谷底,并不代表这个技术本身没价值。当有人认认真真去研究技术、攻克难题时,这是复苏期,会慢慢爬升。5)生产成熟期。爬到什么时候?直到走出谷底,再次回到大众视野,成为一项真正成熟的技术。然后,投入生产,更大规模地影响商业世界。 28、现在的WEB3、NFT、元宇宙,正处于阶段1和2之间。早期的稀缺价值之后,NFT正在回归正常价值。未来,所有NFT价值,都会回归“艺术价值为主,金融价值为辅”的状态。 29、或许,跌落神坛对NFT来说,是好事。 30、为什么?因为当投机者逐渐离场,真正的艺术家才能进场。 31、我一直说,在这个世界,起得最早的是理想主义者,跑得最快的是骗子,胆子最大的是冒险家,最害怕错过往里钻的是韭菜,能最后成功的人可能还没入场。 32、现在,是个很好的开始。祝福。
特斯拉深陷“道歉罗生门”
雷达财经 文|张凯旌 编|深海 一封特斯拉车主的道歉信,再次将舆论的视线引回了屡屡被吐槽“刹车失灵”的特斯拉身上。 5月9日,特斯拉温州车主陈某突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封道歉信,为自己“把油门错踩成刹车”的行为致歉,并将自己事故后在抖音、微博、电视台采访中所表达的“特斯拉自动加速刹车失灵”、“珍爱生命远离特斯拉”等内容归结为自己在心有不甘情况下所捏造的不实言论。 这一“反转”,令不少特斯拉维权车主感到猝不及防。时至今日很多人还对陈某在2020年8月在温州某小区停车场驾驶特斯拉发生的事故记忆犹新,这是公开报道的所有特斯拉事故中,受损最严重的车主之一。其经历了7个多小时的抢救才保住性命,并被鉴定为9级伤残,至今其腹部至胸部下方还留有数十厘米长的手术伤疤。 值得一提的是,陈某在道歉信中还特别点名了三位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其他维权车主,分别是上海车主封先生、河南车主张女士以及天津车主韩先生。但三人在看过信后均表示,其中描述的信息存在诸多漏洞,韩先生甚至还挂出了自己与陈某的聊天记录,称信是特斯拉自己写的。 时隔4天,陈某的道歉已经从微博上消失。但特斯拉与维权车主们的博弈,还远没有结束。 纠结的温州车主 特斯拉维权圈对特斯拉温州车主陈某并不陌生。2020年8月,其驾驶着5个月前刚买的特斯拉Model 3行驶在回家路上,距离停车场100米左右时,Model 3突然加速,不受控制地向前冲去,一度导致10余辆汽车受损。 经调查,事发时车辆撞击时速高达120km/h,陈某既非酒驾也非毒驾。“我有十几年的驾龄,这是我的第三辆车,汽车失控后前方还有行人,我第一时间踩了刹车,但刹车竟然失灵了。”此前陈某在接受采访时称。 而特斯拉则坚称,陈某是踩在了油门上。2021年6月,特斯拉还以陈某在社交网络发布的内容对特斯拉品牌和车辆存在恶意诋毁为由,将陈某告上法庭,并索要50万元赔偿金。 事实上,2021年10月,该事件已经发生了“反转”。彼时,特斯拉起诉陈某名誉纠纷案一审判决结果被公开,根据温州市汽车工程学会下属司法鉴定机构的检测调查结果,陈某在2020年8月12日系油门踏板当成刹车踏板,并因此被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判决支付5万元赔偿款、在抖音平台其使用的账户上向特斯拉赔礼道歉,持续不少于90日。 但整个事件的过程,却并不像判决书中揭示的那样简单。据报道,一审时为陈某辩护的任律师曾透露,原本在庭审期间,陈某一方处于有利位置。 据任律师介绍,特斯拉一方拿出的主要证据是温州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但报告上的鉴定意见结论是“刹车不工作”,并没有说不工作的原因是人为操作不当还是车辆问题。“他们无法证明陈某有误操作的行为。” 改变评审天平的,是陈某于事故发生后在温州交通管理一大队录的询问笔录。该笔录共录了四次,前三次陈某都表示是刹车失灵所致,但第四次却改口了。 陈某称,如果不承认责任,交通大队就无法出具责任事故鉴定书,保险公司也无法赔偿整个事故损失。此事故涉及10余辆车,赔偿超40万元,改口是为赔偿其他车主,不得已而为之。 一审后,陈某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对判决结果不满意,“因为这不是事实,我会坚决上诉”。其还向记者强调:“我自始至终说的都是真话,我的事故确实是因为刹车失灵造成的。” 据了解,截至一审结果被曝出时,陈某仍一直在家休养,每个月还要支付4000-5000元的护理费,家里在断了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只能靠卖房子的钱来维持生计。 但显然,二审陈某仍未扭转乾坤。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陈某在事故判赔中面临的纠结情况,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彬认为,车主胜诉并不必然导致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首先,在车主胜诉的情况下,可以向车辆的生产者或销售者索赔以寻求救济,如果涉及第三人侵权还可以向第三人索赔。” “其次,在车主胜诉的情况下需要判断车主遭受的是财产损害还是人身损害,如果是财产损失,因财产保险损失适用的是补偿理赔原则,车主作为被保险人可以向保险人或车辆的生产者、销售者索赔,但不能同时主张赔偿。但如果车主遭受的是人身损失,根据《保险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车主可以同时向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以及保险人主张赔偿损失,保险人不能以第三人已经向被保险人、受益人赔偿为由拒绝理赔。” 这意味着,如果陈某未改口,结局有发生改变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只存在于理想中。 谁写的道歉信? 类似的“受迫性”行为也发生在此次的道歉信事件中。虽然陈某在信中称自己“明知把油门当作刹车踩了,但心有不甘”、“很多人受到我言论的误导,以为特斯拉真的存在意外自动加速”、“诚心向特斯拉公司道歉”、“希望大家能够以我为戒”……但据特斯拉维权车主,在信中被点名的韩先生晒出的与陈某的聊天截图,陈某承认信是特斯拉写的。 “我已经被法院执行了,不这样签字,我连家都回不了了。只能说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已经走投无路了。再怎么坚持都抵不过法院的判决书,为了这个事情差不多家破人亡了。”韩先生展示的聊天记录中,陈某表示。 另据凤凰网汽车报道,其拿到的一份录音表明,陈某曾被告知:如不发布道歉信,将会被拘留并处以2万元罚款。 对此,特斯拉方面的回应是:“道歉稿内容的讨论都在法官的见证下形成,最终是陈先生自己确认所有内容并自愿、自行发布的。道歉信所有内容都经得起推敲,都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内容真实、程序正当、车主自愿。” 如今,这封道歉信已被陈某删除,其微博的最新动态也已经回到了事故前的2019年12月。 有网友质疑,根据一审90天的道歉期限,陈某发布的时间是否过于短暂,不符合规定? 刘彬表示,已经生效的法院判决具有公信力,并对双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以及强制执行力。因此,侵权人具有全面履行生效判决的义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以及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被侵权人如果不履行或者迟延履行判决,可能需要支付迟延履行金,还可能面临罚款或者拘留等更为严重的后果。 不过,特斯拉则称:“道歉信发布以后,消除特斯拉负面影响的效果达到了。强制执行的条款中并没有明确要求具体的发布期限。” 道歉信的连锁反应 “这更像公关文,得到舆论反响才是出发点。”韩先生向雷达财经表示,自己第一次见到道歉信牵连案外人的情况,“道歉信难道不是只针对原被告双方吗?” 雷达财经注意到,道歉信的最后一段特别提到了联系陈某的三位车主。其中封先生“给我介绍了某平台,平台给我安排了律师”;韩先生“也有联系我”;张女士“邀请我与其他车主一起写联名书集体诉讼,但被我拒绝了”。紧接着,陈某在信中称“希望广大网友能够擦亮眼睛、实事求是,不要被自己的私心和他人的蛊惑而蒙蔽了双眼”。 韩先生、张女士、封先生都是特斯拉车主,也因特斯拉维权事件为人所知。 韩先生是少数在与特斯拉的诉讼案中胜出的车主之一。2019年5月,其在特斯拉官网中购买了一辆官方认证的二手Model S,不到三个月,韩潮在驾驶过程中就遭遇了刹车、电门完全瘫痪的状况,后经鉴定该车属于事故车。韩潮以此为由向特斯拉提出退换遭到拒绝,遂将特斯拉告上法庭。 经历一番波折后,2020年12月韩先生一审胜诉,法院认定特斯拉构成欺诈,应对韩先生退一赔三,共计退赔151.88万元;特斯拉不服再次上诉,2021年9月二审维持原判。整个过程耗时755天。 然而还没等拿到赔款,韩先生就收到了特斯拉的起诉状,理由是侵害公司名誉权,并因此向韩先生索赔500万元及维权支出5万元。 张女士则是2021年4月在上海车展中站上特斯拉车顶进行维权的女车主。2021年2月,张女士父亲驾驶Model 3在安阳341国道南段村段发生事故。事后,张女士与特斯拉就事故发生时间节点、降速数据、刹车是否起作用等产生分歧,至今双方仍未达成一致。 目前的情况是,张女士已向特斯拉及其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女士提起诉讼,而特斯拉官方则要求张亚周赔礼道歉并赔偿名誉权损失500万元。 封先生则是一名汽车博主,此前曾通过微博和自媒体义务帮助多个汽车品牌的车主维权。但在上海车展一事后,其与韩先生均被特斯拉以“是上海车展维权事件的组织策划者”为由起诉。封先生曾表示,因为公益维权与厂家发生法律纠纷,特斯拉是第一家。 道歉信公开后,三人均用自己的账号发布了澄清声明,并对信中内容提出了多处质疑。 “陈先生的道歉信一出,我们受到了大量歪曲报道、人身攻击,这种污名化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工作生活,在考虑依法维权。”封先生称。 封先生向雷达财经展示了自己为回应道歉信列出的信中最后一段14处谎言,并附有大量聊天记录的截图进行佐证。在他看来,特斯拉官方回应质疑时称得到了车主确认,说明其已默认就是自己写的。 不过,在陈某删除了道歉信后,封先生对其的态度已有所缓和。 “这是一种纠错止损行为。首先他承认了道歉信是特斯拉写的,自己在压力之下未做过多修改,看到舆论对我们造成巨大伤害,内心不安;其次,我们当时已有计划就其不实言论进行起诉,他可能不想再涉诉;最后,他的家人称他内心不认可道歉信的内容,觉得非常冤屈。” 据封先生透露,事后其与陈某有过微信上的沟通,但打电话对方不接。而在与陈某家人沟通时,家人称他受到了多方压力,精神状态很差,对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很后悔和无助。 而谈及对维权车主的建议时,封先生则称,“首先要在合法合理范围内维权,要重视证据的搜集和保全;其次不要有贪念和凡事靠人接济的想法,至少永远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再次,勇气、智慧、对正义的坚信是维权成功的基石,当然具备法律常识和一定经济基础也是必要的。最后,人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道歉信发出第二天即是韩先生与特斯拉名誉权案件开庭的日子。而此前张女士起诉特斯拉的案件已于去年12月开庭,至今未判决;封先生与特斯拉的名誉权案件自去年5月受理以来,至今也因各种原因未开庭。 负面频出,销量却仍坚挺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负面舆论迭出的背景下,特斯拉一度于2021年5月上线“法务部”,针对中国维权车主四处“出击”。 有统计显示,特斯拉法务部上线不到一周时,其关注的自媒体中已有四家发表了向特斯拉道歉的视频。近日,特斯拉甚至还以起诉了中国著名的通信专家项立刚,理由系上海车展维权事件后,项立刚曾对特斯拉进行多角度分析,并且对特斯拉的傲慢表达过不满和愤怒。 不过,即便负面舆论迭出,特斯拉在中国地区的业绩也一直在创出新高。 财报显示,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的收入达到138.44亿美元,同比大增107.8%。特斯拉已连续两年在中国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100%。 而根据乘联会的数据,去年特斯拉在中国的交付量达到了48.41万辆(包括出口到海外市场),占全球93.6万辆交付量的51.7%。作为对比,2020年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量也不过49.95万辆。足见当前上海超级工厂对特斯拉整体交付的重要性。 2022年一季度,特斯拉在华收入依旧达到46.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3%。 这也导致此前特斯拉维权车主们的上诉,常与公司高企的销量形成鲜明的反差。 但这种情况在4月有所变化。受“缺芯少锂”、疫情反弹等影响,4月汽车市场整体行情有所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环比下降38.5%,销量环比下降36.5%,具体而言,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销量分别环比下降62.2%、49.2%、41.6%。 对比之下,特斯拉受到的影响反而最为严重,其4月在华销量仅为1512辆,环比下跌97.6%,出口销量甚至为零。
曝小米汽车整车焊装开始招标:工厂有100个足球场大
去年3月份,雷军正式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号称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压上自己所有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而小米汽车的进度也十分迅速,火速落户在北京亦庄,并紧锣密鼓的开始建设工厂。 而据@中国经营网 最新报道,近日招标代理公司受委托,发布了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整车焊装线体项目供应商招募公告,邀请全国供应商参加投标。 其中显示,该项目概况和招标范围为:整车焊装线体范围。标项目划分为1个标段,本次招标即为其中的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整车焊装线体项目。 另外,此前还有报道称小米工厂所在地块正在进行平地整理工程,约已完成了十之四五。 据悉,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于3月17日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YZ00-0606-0101地块的招拍挂公告。 公告显示,该地将以“六通一平”形式供地,用于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土地面积718046.1平方米,租赁和出让总年限50年,交易挂牌起始价为人民币61033.9185万元。 也就是说,小米工厂的地块面积大约有100个足球场的大小。 按照小米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的合作协议,小米汽车将在这里分两期建设年产能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2024年首车将在这片土地上下线并实现量产。
首季净利下滑14%,高管团队仍拿两千万年薪,水井坊如何“翻身”
张可心 编辑|杨洁 因为高毛利而被誉为“液体黄金”的白酒企业,高管究竟拿多少薪资才算合适? 近日,水井坊因2021年财报中公开的高管团队薪酬引发争议。根据财报,2021年,水井坊总经理朱镇豪税前年薪达到851万元,董事长范祥福税前年薪为524万元;此外,公司财务总监、职工代表监事、副总经理分别领取薪资314万元、182万元和175万元,公司前五大高管年薪合计高达2046万元。 “水井坊董事长总经理薪酬是第二名舍得酒业的4倍,是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等一二线名酒企业高管薪酬的5-10倍,而水井坊的业绩却是其中最差的,公司管理层应不应该降薪与股东们共克时艰?”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留言质疑。 对此,水井坊5月6日在互动平台上回复称,“公司在制定管理团队奖励和薪酬方案时,综合考虑了公司业务需要、所处发展阶段、匹配的福利体系以及市场供求等多方面因素。水井坊管理团队薪酬体系由董事会按照规定批准通过。另外,我们也会将您的意见反馈给董事会。” 投资者的质疑,也源于2022年一季度水井坊突然“变脸”的净利润表现。根据财报,期内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至14亿元,但净利润却不足4亿元,同比下滑13.5%。财报公布后第一个工作日即4月25日,水井坊股价跌停,次日继续下挫8.6%,两日内市值蒸发了70亿元。 失利高端战略 水井坊将第一季度净利润跳水的原因归结为,因疫情原因,白酒行业成长动力受限。“特别300-800元价格板块受影响更大,因为这个价位更多是聚集性饮用场合。800元以上价格板块则受影响要小一些,主要因为消费场景、消费人数相对较少,送礼场景受疫情影响也较小。” 但水井坊的解释很难能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同。与其同样主要产品处于300-800元价格带的次高端白酒企业,如舍得酒业、酒鬼酒、今世缘等,2022年一季度业绩均录得高增长,其中酒鬼酒同期营收、净利分别增长86%和94%。 有细心的投资者发现,2022年一季度水井坊销售费用高达4亿元,占比同期营收近30%,相比2021年一季度花销增长近半。 高额的营销费用背后,公司近年来着重发力“高端战略”,但效果似乎不敌预期。 在2021年财报中,水井坊表示,公司以产品升级创新、品牌高端化、营销突破三大策略为指引,实现了收入、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4%和64%的好成绩。但实际上,公司2021年的高增长是基于其2020年营收、净利分别下滑15%和12%的低基数取得的。而在2021年半年报中,公司就已经因持续推进高端化战略致使营销费用激增,从而导致同期亏损0.42亿元。 2021年,水井坊独家冠名了央视《国家宝藏》栏目,并深度参与了糖酒会。同年9月,水井坊高端单品新一代典藏上市,建议零售价1399元/瓶,它也被视作水井坊高端破局的“核心抓手”。在品牌高端化战略上,水井坊还瞄准了“体育和文化美学”方向发力,如与网球赛事展开持续合作,以及紧扣2021年北京冬奥会的“冰雪运动”热度,推出水井坊典藏冰雪版和水井坊井台冰雪版两款中国冰雪指定用酒。 但在很多投资者看来,“公司许多赞助的广告,一点都不符合喝酒人的气质”,并公开在互动平台上喊话称,“公司需要懂中国市场的管理层来执掌。一季度广告打得震天响,但几乎没有任何效果,白花钱。” 有关经销商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目前2021水井坊典藏版批发价在660元/瓶左右,而市场成交价单瓶大概在650-680元,整箱则在3800-4100元之间。 外资控股,屡屡换帅 水井坊在国内白酒资本市场上,是唯一一家被外资控股的白酒企业。 2005年底,拥有一系列世界知名品牌如皇冠伏特加、摩根船长朗姆酒的世界最大洋酒公司帝亚吉欧,盯上了水井坊。多轮渗透水井坊控股股东全兴集团后,2010年3月,帝亚吉欧成为水井坊的实际控制人。但与外资国际巨头的联姻,似乎并没能给水井坊之后的发展带来明显助力。 2010年至今,水井坊历经五度换帅,其中有两位还是“洋掌门”。2010年,英国人柯明思当选水井坊的总经理;2013年1月,柯明思辞职,同年3月,美国人James Michael Rice成为水井坊总经理,并在在2015年离职。2013-2014年,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间,水井坊曾因为连续亏损两年面临退市风险。至此帝亚吉欧才“痛定思痛”,决定启用本土化职业经理人。2015年10月,时年58岁的范祥福“临危受命”,出任水井坊董事长兼总经理。2021年7月,朱镇豪走马上任。 但从履历来看,朱镇豪曾历任巴拿马商帝亚吉欧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总经理、帝亚吉欧洋酒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大陆地区总经理、帝亚吉欧洋酒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因此有投资者认为,其缺乏国内白酒行业从业经验,极力呼吁称,“水井坊需要更懂中国市场的管理层”。 在朱镇豪的带领下,水井坊积极布局高端化。但现在,水井坊业绩增长乏力,高端战略也遭受了外界质疑,公司曾表示其白酒产品“800元及以上板块的高速增长将有所放缓,300-800元板块增长加速,但竞争极为激烈”。未来,水井坊又将如何突围?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