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新Apple Watch信息曝光!将有6个型号,或于9月发布
编译 | 健恩 编辑 | 高歌 智东西8月4日消息,苹果近期向总部位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委员会(Eurasian Economic Commission,EEC)提交注册了搭载watchOS 8的新设备,这应该就是今年将发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7。 欧亚经济委员会的文件中出现的新Apple Watch共有六个型号,分别是:A2473、A2474、A2475、A2476、A2477和A2478。仅从这些型号之中很难分辨出更多细节,不过可以确定新的Apple Watch将会像往年一样有多个版本。 ▲苹果在EEC提交注册的文件 苹果在EEC提交注册的时间似乎也表明其将在今年9月份正式发布新的Apple Watch,因为苹果在发布新品之前必须向EEC提交备案,去年苹果发布的新品也是被该部门的文件曝光。 另外,今年将发布Apple Watch有可能是苹果手表近些年来的一次重大外观更新。 去年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就谈道Apple Watch Series 7将采用全新设计,今年5月份,苹果爆料达人Jon Prosser爆料称Apple Watch Series 7将采用类似于iPhone 12、iPad Pro和iPad Air的直角边设计。 在Apple Watch Series 7的硬件方面也有信息爆出。上个月彭博社的一篇文章称,新Apple Watch将配备更薄的显示屏边框、更快的处理器,以及更新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功能。另外,彭博社还提到苹果曾打算在今年的Apple Watch中加入体温传感器,但是现在有可能被推迟到了明年。 结语:智能手表百花齐放,Apple Watch还“香”吗? 苹果入局智能手表领域较早,得益于其自身多年的积累,以及其良好的软件生态,不论是在硬件性能上还是在系统交互上Apple Watch都有着较为出色的表现。 近些年来,华为、小米、OPPO等各手机厂商也纷纷入局只能手表领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比如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Watch 3系列摇身一变成了“超级终端,甚至可以让你忘记手机。又比如OPPO新发布的Watch 2系列最长可以达到16天的续航,让你再也不用天天四处找充电器。这些产品不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在可玩性上都有着各厂商自己的特色,赢得了不错的评价。 这次苹果将发布的采用新设计的Apple Watch跟其他厂商的智能手表比起来还“香”吗?
华为和OPPO都在出的变色手机,为什么很难被量产出来
在前天的华为发布会上,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 P50 Pro 典藏版后盖采用的是电致变色材料,当别人来电时后盖就会自动换颜色,做到提醒的时候还多了一丝炫酷的味道。。 这种电致变色材料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通电后变色的材料,自然用它做的手机后壳也可以做到变色了。 除了华为,近几年不少厂商都在着手做这种 “ 电致变色后壳 ” 的手机了。 虽然 “ 在做的 ” 厂商并不少,但目前真正量产出来的却不多。 业界第一款还是去年年底才发布的 OPPO Reno5 Pro + 艺术家限定版。它可以通过双击后壳发出通电指令,给手机壳换颜色。 要说这个电致变色技术,还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它就有相关报道了,到了 1969 年就有人用 WO3 薄膜( 一种变色材料 )做出了电致变色器件。 几十年来,有不少产品都用到了电致变色技术,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就是电致变色的灵巧窗。 这种窗户通过改变自身颜色,来控制射入房间的光照强度,比如夏天把窗户调成深色减少光线射入,就能降低室温。 灵巧窗不仅能做到冬暖夏凉,还可以实时保护隐私,相比普通窗帘来说要灵活了很多。 除了建筑领域,交通领域也采用了这种技术。 2008 年波音 787 就淘汰了机械式遮阳板,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做的舷窗。通过下方旋钮就可以调节窗户颜色的深浅,从而达到遮阳的效果。 甚至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就有公司把这项技术做到了汽车窗户上。 除了窗户,有的汽车后视镜也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开过车的小伙伴可能遇到过后视镜上 后车灯光晃眼的情况。 但如果是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的后视镜,它的光敏元件就会控制材料自动变色,通过减少反射率,使灯光变暗达到防眩的作用。 除去上面说的那些,有的安全头盔护目镜、飞行员头盔、滑雪护目镜上也采用了电致变色的技术。 总之,电致变色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涉足,而且发展都挺广泛的。 但在手机领域,这项技术却没有什么发展,甚至可以说还没走出新手村。 因为手机厂商要考虑的问题不仅难度大,而且和其他领域都不一样,没有前辈经验可以参考。 先带大家简单看下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和原理。 前面说到变色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变色,那首先就需要一个变色层用来储存变色材料。 接着为了让变色材料和离子成功接触发生变色,还需要一个离子存储层( 离子的家 )、一个电解质层( 离子的传输带 )。 最外层还需要套上两层玻璃( 或其他的透明基底材料 ),因为普通玻璃本身不导电,所以还要加上两层透明导电层,形成导电玻璃。 结构图如下: 当器件通电产生电场时,离子就会从存储层里出发经过电解质层,随后和变色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时材料就开始变色了。 从上面的结构图大家能看出,整个电致变色器件就跟巨无霸汉堡一样夹了很多层,又厚又重。 如果把它就这么直接加在手机上,肯定没有消费者愿意买单的。 毕竟在追求轻薄的时代,谁都不想拿个大哥大打电话。 所以要在手机使用这项技术,就必须先解决厚重的问题。 有的手机厂商联合供应商,对玻璃基质进行优化,来打薄整个玻璃的厚度; 还有的厂商也试图用过液态材料来降低重量,后来因为各种问题也放弃了。 总之大家都还在摸索阶段。 除了厚重,电致变色器件的安全性也是手机厂商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有些电致变色材料会刺激到人的呼吸道和皮肤,有些甚至还有强毒性。 尽管它们可以用在建筑领域,但绝不能被用在每天高频率且近距离使用的手机设备上。 万一不小心泄漏让人呼吸困难甚至中毒,那可不是小事情了,所以手机厂商们还必须要找到无毒无害的变色材料。 变色材料也不是只要无毒无害就行了,为了能量产出来,它们还需要符合很多条件。 比如说变色效率要高。 如果变色效率低,就意味着材料变色需要更多的电荷,自然耗电多了点,这在续航本身就是一个世纪难题的手机上,也是一个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除此之外,材料的循环次数和颜色对比度也是手机厂商要考虑。 循环次数代表着使用寿命的长短,对比度意味着显示效果的好坏。 如果把电致变色材料按照结构划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机,一种是无机。 通常来说,有机材料颜色比较多样化,缺点是不稳定且易老化。无机的虽然稳定,但颜色却比较单一。 在选择有机和无机材料上,手机厂商又得做取舍。 你真要说那种颜色又多还不容易老化的肯定也有,不过制作成本也高,手机价格也要相应抬高,那用户老爷们又要不满意了。。 总之不管是厚重、耗电还是循环次数,手机厂商把电致变色技术做到手机上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最关键的是,这些问题和其他领域的还不一样,根本没有经验可以参考。 就好像我们在新手村里玩游戏,既没有 NPC 引导也没有地图参考,一切都只能自己从 0 摸索,你说难不难。 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就有的技术,到现在才发展到手机上,而且还没几家能量产的。 可能很多人说这破功能华而不实的,不怎么看好它,再说了手机买来都套壳的,要它干嘛。。 确实,在已经量产的甚至 “ 在做了 ” 的手机上,这项技术目前也只能做到来电和闹钟变色等功能,离 “ 实用 ” 还差的很远。 但要世超说啊,这种一出来不被看好但后来逆袭的例子现在并不少见,我还是挺相信电致变色在手机上能得到更多的发挥空间。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项技术真的被证明不适合用在手机上,这种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如今市场上的手机不管是设计还是功能都相像的可怕,真正创新的屈指可数。 那如果都一味地追求稳妥而不去尝试新的东西,我想终将有一天,大家热爱的手机也会失去色彩吧。
在中国卖手机 开始考核“进MALL率”
手机的线下渠道战已经打了多年,今年的新焦点是能不能进商场,能不能做到好位置,能不能把不好的位置做成好位置。 成都太升南路赛格广场入口处是三星与小米的门店。图/柳书琪 文 | 柳书琪 张光裕 编辑 | 谢丽容 站在成都太升南路街口望去,沿街的一面是鳞次栉比的手机维修和配件销售的小门店,店面不过几平米大小,店主坐在玻璃柜台内嚼着口香糖,或是玩手机,或是看电视剧。 另一面,苹果、中国移动、华为、OPPO的门店依次排开,但细看才发现一些门店早已空空荡荡,只有没来得及拆下的门头暗示着这些街边手机店的往日风光。 这是成都最早的消费类电子集散市场,有“西南通讯第一街”之称,当地人将其与北京中关村、深圳华强北并列。过去,只要老成都人谈起买手机,第一反应都是去太升南路。 这条短短700余米的街道,鼎盛时期曾占据成都通讯市场份额的90%,占据西部通讯市场的三成以上。 西南四省市如同中国手机市场的一张略缩图,既有如成都、重庆这类准一线城市,又有甘孜、凉州等人口分散、地形复杂的山区。这对手机厂商提出了极高的覆盖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可以说,啃下了西南区域,才能在线下市场真正立足。 成都太升南路街边的手机小店 图/柳书琪 但近年来,太升南路正在以难以逆转的势头衰败。当地媒体报道,2009年单日人流量峰值在70万以上,到了2014年只剩8万人次。一位小米四川分公司人士向《财经》记者回忆,曾经太升南路的新机出货量最高在每月2万以上,但近年来只剩1万左右,店铺数量也在锐减。 就在离太升南路不到5公里的地方,成都万象城二期已拔地而起。苹果直营店、华为旗舰店、小米之家直营店都坐落在这个繁华的商圈内。 此消彼长,以通讯街为代表的街边店变得冷清,商场却热闹了起来。过去手机、电脑是高科技电子产品,人们习惯去专业商场寻求专业服务。但现在这些产品越发寻常,在吃喝玩乐一体的购物中心消费成为了更主流的模式。 去商场开店,被手机厂商们视作制胜这轮渠道之战的关键。除了苹果、华为这类已在高端市场立足脚跟的品牌,OPPO、vivo、小米、荣耀,中国手机市场上的主要玩家无一例外都将目光投向了商场——“进MALL 率”甚至成为线下拓展的一项考核指标。 但进商场不是纸上谈兵,涉及商场方、经销商、消费客群多个主体,个中利弊权衡、招数打法,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失去的不仅是商场阵地,还有眼下难得的市场机遇期。 01 入MALL ,加快节奏 近几年来,挺进商场早已是主流手机厂商在线下市场的战略之一,但过去这一进程并不快。 2020年3月,vivo的商场门店数量超过300多家,其中100多家是新升级的智慧旗舰店。同年4月,OPPO进驻商场的数量为600家。而二者在线下售卖点的数量均已超过20万,相较之下,商场店数量寥寥。 小米去年年报显示,2020年底线下各类门店总数超过3200家,总量不多,商场店也还未形成规模。 今年开始,节奏越发紧凑。官方数据显示,OPPO年初将商场体验店目标定为1000家,小米之家门店数也从去年11月开始以每月1000家的速度增长,6月时已接近8000家,其中约半数都在商场内。 《财经》记者从内部人士及经销商处获悉,vivo也在加大与各省市头部经销商的合作,以求快速进入商场;卷土重来的新荣耀在部分低线城市已开始实施“一MALL 一店”策略。 过去,购物中心只是苹果、华为的阵地。OPPO和vivo的传统优势在下沉市场和街边店,常以夫妻为单位的档口、营业厅共同构成了OPPO和vivo的毛细血管网络。而小米、荣耀以线上起家,从前售价低、利润薄,难以“养活”线下庞大的经销代理体系。 但现在局势大不相同。三个关键背景是: 其一,国内市场已是红海,大盘整体下行,寻求增长只得突破舒适区、蚕食对方阵地。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17年-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已连续四年下滑。近期数据更加惨淡,据中国信通院数据,今年3月-6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连续下滑,最大幅度近四成。 其二,华为式微,经销商动摇,消费者流失。过去两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江山稳固,基本保持着华为、vivo、OPPO、小米、苹果的排名。这五大厂商共同把持着中国市场95%以上的份额。而现在,格局开始松动,今年一季度,vivo、OPPO已反超华为,小米也可与其比肩。各家厂商必须加密线下布局,保持并扩大优势。 其三,高端路线被各家厂商视为重中之重。年初一系列旗舰机型的发布,亮出了各家厂商的刀锋,但结果不容乐观。除了苹果,暂时没有哪家真正规模化抢到了华为嘴里的肉。一位四线城市多手机品牌的经销商对《财经》记者说,他的店已处于当地比较繁华的商场内,旗舰机依然卖不动,至于折叠屏手机,他一台都没进货。 无论要突破舒适圈、寻求新增长,还是走高端路线、提高用户体验和品牌形象,焦点无形中都落在了购物中心上。 02 立足,门槛重重 距成都两小时车程外,是乐山一家中高端购物中心世豪广场,婷姐的小米门店就开在这里。 婷姐是四川某经销商乐山分公司经理,2016年9月她接到任务,筹备西南地区第一家小米专卖店,选址要在商场内。“以前我们公司没有做过小米,所以要打个样。”她对《财经》记者说。 最初婷姐和商场谈判的过程并不顺利。世豪广场1号门入口处有个超市,客流量最大,附近聚集的多是奢侈品门店,而婷姐的门店却在离超市最偏远的小门旁,几乎是客流动线的末端。婷姐曾试图争取苹果店旁边的位置,但未果。最终商场在珠宝和手表区域腾出了150平米,容纳下了这家小小的门店。 小米集团副总裁尚进6月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回忆,他去年6月左右去走访购物中心,对方总经理一般不出面,“这也很现实。”直到小米在线下做出成绩,他才明显感受到商场经理的热情。 “不是所有的手机品牌都能进商场。”一位头部手机厂商线下渠道负责人说。 一位杭州中端商场招商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苹果旗舰店通常开在最高端的商场内,华为则在中高端类型的商场,其他手机品牌的气候还在行程中。兰州某中高端商场的一位招商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苹果、华为这些在高端调性上站稳了的厂商,小米、OPPO、vivo这些后起之秀最初在进入商场时多少会有阻力。 “一层双通”通常是商场中的最佳位置。尚进对《财经》记者解释,这是指位于一楼、既临街又朝内双开门的位置。尤其是商场主要大门附近的双通店铺,人流量最密集。但拿下这样的位置并不容易。 深圳某高端商场最初曾婉拒过小米的入驻,认为其他驻场品牌都是大师设计,小米调性与奢侈品不符。为此,小米专门请来Apple Store的设计团队设计店面,才拿下这一商场。但也正因最初的品牌印象所限,小米第一代商场店的位置都不算好,以负一层和和四五楼为主。 此外,上述兰州商场招商人士表示,由于OPPO和vivo原有的线下门店已非常密集,她对这两个品牌的进场会多一层考虑,担心周边网点会分散商场的客流。 对此,OPPO从去年起已着手关闭街边小旧且偏远的门店,仅在沿街保留核心商圈的核心位置。这位人士还提到,为拿下购物中心的好位置,OPPO常愿意支付更高昂的租金。 一位vivo人士告诉《财经》记者,vivo想进购物中心的门槛不低,多数购物中心欢迎的是直营店,但多开直营店意味着更重的运营成本,因此需要与更多连锁经销大商合作。一位负责西安某中高端商场数码品类招商的人士则对《财经》记者说,当地vivo“心气”较高,他遇到过vivo强调要一楼位置,其他楼层不予考虑。 不过品牌与商场间的天平,并不总倒向一边。一旦手机品牌证明了自己在调性、引流和销售业绩上的实力,无形中天平也会向它们倾斜,只是这证明还需更多时间。 “最厉害的不是商场给你好位置,而是你把位置做成了好位置。”婷姐说,做第一家是最难的,有了好的范例,往后的第二、第三家,话语权会更大。 商场进不进得去、拿不拿得下好位置只是第一层次,能否经营好商场店是更深的考验。 今年年初OPPO曾传出关闭上海华狮广场超级旗舰店的消息,OPPO当时回应称因业务变化进行门店调整。但在外界看来,成本过重或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前述四线城市经销商的公司规模不大,他为《财经》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商场店最初投入了60万元,现在每月租金价格1.1万元,算上水电、人力等成本总共2.6万元,月销售额却只有约34万元,以10%的毛利计算,每月纯利约8000元,利润率2.3%,光是回本就需要3年。 对比一般街边店,月租金可以减半,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利润率可以涨至3.8%,回本时间缩短至2年以下。 他对当地运营经理透露过自己的关店想法,对方多次挽留,说“你要是闭店,我也活不成了。”开店扩张的任务很重,一个小城市的经理也承受着业绩压力。 中部某四线城市的手机综合门店里只有店员在玩手机。图/柳书琪 过去街边店百花齐放,生意门槛极低。最早期的小米小店模式甚至不需要实体门店,一个人、一台手机、一两万进货资金,就能做起来。在四五线城市,几十平米的手机门店租金价格多在数千元左右,装修成本也只需10万-20万元。 但要想进商场,店铺面积和装修档次的标准将大幅提高。《财经》记者走访时发现,商场内手机品牌门店面积大多在150平米-200平米之间,一些主打的旗舰店面积更在500平米以上,其中还有大面积的留白空间,用以营造高级感。 成都建设路商圈一处两层楼的小米之家专卖店今年7月刚开业,当地经销商负责人平静地透露了装修价格——200万元。这是只有当地强商、大商才能负担起的成本。 不过,商场店并不必然等同于利润空间薄,精打细算的龙头经销商心中有数。婷姐的商场店是西南地区第一家小米之家,筹备期有人对她说,门店销售额至少在200万元以上,她当时不以为然,但出乎意料的是,首月销售额就做到了100万以上,此后每月销售额稳定在200万左右。 婷姐说,商场客流量更大、进店消费的转化率更高。这意味着,如果拿下人气商城的人气位置,周边区域又没有同品牌强商的竞争,依然有利可图。 03 下沉,还看商场 商场之争不只在一二线城市,战火早已蔓延至广袤腹地。 过去下沉市场遍是手机街边门店,vivo、OPPO、华为的根系深深扎在几乎每个县镇里。但这几年大盘的没落,带动下沉市场的生意走衰。街边店的关闭、商场店的整合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 河南一个人口约4万的乡镇通讯街路口,分布着近十家各类手机门店和营业厅。时值6月午后,街上稀稀拉拉的多是老年人与狗。手机门店几乎都关着灯,从街上望去店内有些昏暗,只有少数门店开了玻璃展柜内的小灯。 老梁在河南经营手机生意近五年了,他告诉《财经》记者,判断手机门店业绩好坏,从白天是否开灯就可见一斑,因为“每个月几百块钱的电费都要省着花。” 老梁说,判断手机门店业绩如何,从白天开不开灯就可见一斑。图/柳书琪 路旁一家中国移动营业厅内陈列着OPPO、vivo等主要品牌的手机,店主柜台后的屏幕里公放着电视剧,仅有的一位店员坐在沙发上玩手机。 店主对《财经》记者说,每月毛利不到两万,平均一个月卖出二三十台手机已算不错,卖得最好的要数realme(OPPO子品牌)和iQOO(vivo子品牌)这两个品牌2000元左右价位的手机。业绩好的时候是过年期间,在外务工的中青年返乡为父母、孩子置办新机,一周销量就能赶上往常一两个月。 这些年,消费者换机周期一延再延。据中国移动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平均换机周期已拉长至25.3个月。而下沉市场的用户对价格更敏感,换机周期还会更长。 拼多多打开了“五环外”用户对电商的认知,淘系、京东的跟进,让电商无形中渗透到县乡的角落。尚进对《财经》记者说,线下渠道真正的竞争对手其实是电商,因为电商的效率更高。 “这个进程其实一直在发生,只是速度没那么快、没那么显性。如果线下门店的效率无法逼近电商,那么实体店早晚会被电商全部吃掉。” 相对能够抵御侵蚀的依然是商场。 在中城产业研究院今年发布的购物中心报告中,2020年三四线城市的商场数量约为1.25万座,虽然规模少于一二线城市,但在近十年来都保持着更高的增长速度。 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县城里,商场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流量地。对于小米、荣耀这些在下沉市场落子不多的品牌而言,拿下商场更意味着拿下了辐射周边数公里的生活圈。 图/中城产业研究院《2021中国购物中心年度发展报告》 老梁从2016年起做手机生意,在河南一个四线城市兼营华为、OPPO、vivo、小米多个品牌。他最近尝试申请与荣耀合作,他告诉《财经》记者,荣耀要求很高,在当地实行“一MALL 一店”,只要好地段、好商场的一楼位置,也因此许多想做荣耀的经销商也被拒之门外。 荣耀CEO赵明在此前一次采访中向《财经》记者印证了这一说法,“我们现在的标准比以前严格多了,一定要优质商圈位置、人流大、能带来品牌效应的地方。” 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新零售负责人高自光4月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小米在县级市场的选址以商场和通讯街为主。县级商场不同于大城市的吃喝玩乐综合体,更接近百货和超市形态的结合体,但同样客流集中;通讯街象征意义更大,过去这些街道由华为、OPPO、vivo把守,而现在小米要“杀入”友商腹地。 在小城市做手机生意,街边店与商场店的成本差距不至于太悬殊,一些繁华街道的店面价格与商场无异。但老梁说,为了拿下好位置,免不了讲人情、拉关系。 他的几家手机门店就开在当地商场内,驱车10分钟外是当地的老通讯街,沿街的不少门店都拉下了卷帘门。老梁的生意好些,但对比手机行业的黄金时代,他也不够满意。 商场店的压力犹在。作为当地的中小经销商,老梁有时也萌生退意,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更大的商。 从最小颗粒的档口,到街边几十平米的门店,到光鲜亮丽的商场店,手机线下渠道的发展轨迹沿袭着一条从低门槛到高要求、从小商到大商、从分散到整合的路径。 再过几年,也许小城市中的通讯街形态将彻底淡去,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迹也彻底褪色。 04 对弈,攻守之间 牌桌上的玩家重新搅活了池水:失势的华为、稳扎稳打的OV、攻势猛烈的小米和重回战局的荣耀,它们的主战场再一次聚集在线下渠道上。 小米与荣耀是最大的变数。从去年11月起,小米几乎每月保持着1000家左右的开店速度,6月底门店数已接近8000家。小米的目标不仅是每个县城都要有店,还要在更下沉的1万个乡镇中设立小米之家。尚进透露,小米2020年在线下的份额还只是个位数,今年已快速增长。 从去年底开始,小米对线下渠道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有三: 一是将线下门店统一为小米之家,包括以城市为主的直营店和专卖店,以及以乡镇为主的授权店; 二是重资产投入,专卖店货权归小米(授权店尚未采取同一模式),经销商没卖出去的货无需自己承担损失,而是算作小米的库存,另外每家专卖店都有一位小米员工担任店长; 三是数字化的门店管理系统,通过店门口的摄像头、计数器和后台零售通监测每一笔成交、每一个客流的数据。 “虽然我是分公司经理,但客单价、转化率,以前我都不懂的,和商场谈店的时候他们以为我是骗子,做了小米才学会了这些知识。”婷姐说。 老梁坦言,在现有的手机厂商线下模型中,小米相对更“先进”,更规范化、流程化,但像他这样传统经销商出身的人有时也不太适应。“他们对经销商的管控比较严格,”老梁说,他和好几任小米公司派来的店长合作也不畅快,“好听点说是遵守规定,不好听就是不会变通。” 一次顾客上门看耳机,老梁想拆开包装给顾客试用,店长制止了他,认为耳机一旦拆开很难二次售卖。但老梁认为小城市做生意,要把顾客体验做好。在社会经验丰富的老梁和遵守规章制度的90后店长之间,两种观念的摩擦时有发生。 渠道改革后,装修、设计与陈列标准化的小米之家。图/柳书琪 手机线下市场上,另一个被看好的玩家是荣耀。对于荣耀重返市场,赵明说,永远有机会。市场一直在变化,它的逻辑不是一个人把盘子占了,其他人就没有出路了。“重新拿回市场对荣耀来说根本不是困难,我们从来没有担心过。” 荣耀从华为独立后,30多家全国级和省级代理商参与到收购中,它们都是此前华为与荣耀的重点合作伙伴。除了苏宁易购、顺电这类全国零售连锁店外,普泰天力是华为Mate和P旗舰系列的经销商,中邮普泰是华为畅想和Nova等中低端系列的经销商。此外,天音通信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爱施德也在两年前就获得了华为和荣耀多款产品的线下独家代理权。 一系列国包及省包商的加持,让荣耀从起步起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赵明称,荣耀官宣独立后,中国Top1000零售商中的绝大多数都主动向荣耀接洽开店,但荣耀店的位置、质量、设计都较原来要求更高了。今年五一后,荣耀才加快了扩店速度,在成都、兰州、武汉、厦门等地千店同开。 赵明透露,最低谷时期,荣耀的市场份额是3%,截至今年5月底荣耀50发布前,其份额已回升至9.5%。 但无论是荣耀还是小米,二者看似来势汹汹,但现有的门店数量还在数千级别,短时间内仍无法与OPPO、vivo超过20万的售卖点“掰手腕”。 东方证券数据显示,在2020年前三季度华为、OPPO、vivo三家三分天下的格局还十分牢固,三者瓜分了全国安卓机线下超过七成的份额,留给其他厂商的空间不足三成。 这三家手机厂商在下沉市场腹地扎得尤其深,而尚进告诉《财经》记者,这样的市场往往易守难攻。“一旦有人真的扎好了零售阵地,可能隔几年都不会有另一个牌子进来。” “我们线下的市场份额真的低,现在还是战略防御阶段。”与其说是进攻,尚进更倾向于把小米的状态视为防守。通过加密门店,防止其他厂商对小米市场份额的侵蚀。 一攻一守之间,角色难定,胜负难分。从一侧看,小米与荣耀如同搅动市场的鲶鱼,处于攻势;在另一侧,二者却暂时落在下风,急需修建起线下护城河。 三年一轮回,以2020年为结点回看,三年前华为完成“千县计划”,与OPPO、vivo的下沉之战收官,奠定了三家局势;而现在,华为渠道断流,小米、荣耀借势而起,又是一场新的战役。谁能夺下商场高地、稳住下沉大盘,谁就能在在这一轮乃至下一轮中坐上更高的座次。
iPhone 13量产 苹果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
再过一两个月,苹果就要发布iPhone 13系列手机了,现在已经量产了,今年的目标产量有望达到9500万部,超过去年的iPhone 12。 虽然近年来不断有苹果将产业链迁移到海外的传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苹果反而在强化“中国制造”,越来越多的国内科技公司打入苹果iPhone供应链,iPhone 13中就有多个新面孔。 在整机代工方面,苹果以往主要是依赖富士康、和硕、纬创等,但是今年首次会有立讯科技加入,尽管首次代工只会获得一小部分订单,但立讯能够拿到高端iPhone 13 Pro订单,而且订单量上千万。 此前消息称,立讯有望在2023年超越和硕,成为iPhone第二大代工厂,仅次于富士康。 零部件方面,iPhone 13的供应链也会有新变化,蓝思科技以前主要是供应玻璃盖板,今年首次供应金属外壳。 国内最大的光学模组公司舜宇这次也会进入iPhone供应链,此前苹果在镜头模组上一直是对岸的大立光独家供应。 面板方面,京东方打入iPhone 13的传闻很多,但一会说有一会说无,没有权威证据,他们已经打入了iPad、Mac电脑供应链,随着产能及技术的提升,进入苹果供应链也是迟早的。 此前已经进入苹果供应链的国内公司就更多了,根据苹果发布的2020年200大供应商名单,去年新增的34家公司中有12家都是国内的。
进军中低端市场 蔚来推副品牌能否“荣耀”加身?
这几天,7月造车新势力销量成绩单出炉,造车三兄弟蔚来、理想、小鹏仍居前列,与之前不同的是排名有所变化。理想汽车成销冠,小鹏排名第二,蔚来紧追其后。 具体销量层面,7月份理想销量8589辆;小鹏销量8040辆;蔚来销量7931辆,同比增长124.5%,环比却微降1.9%。 从2021年1—7月销量来看,蔚来仍居于首位。面对7月的销量放缓,蔚来汽车公关表示:“我们的全供应链产能就是在7500+,尽全力会去冲8000,我们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节奏来走。” 在发布7月份销量之前,据36氪报道:前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已经加盟蔚来,出任战略新业务副总裁,直接向蔚来CEO李斌汇报。推出副品牌计划,蔚来开始着急了? 锚定中低端市场,艾铁成加盟蔚来 此前,蔚来的汽车平均销售价格超过40万元,在国内属于高端品牌。高端品牌走量存在困难性,而蔚来也有新的对策。 在2020年财报电话会议上,蔚来董事长、创始人兼CEO李斌表示:“不排除进入大众市场的可能性”。 2021年6月份据快科技媒体报道,蔚来计划推出一个定位低于蔚来的新品牌,也称为副品牌。副品牌消息一出,让人不免想到早在5月份时蔚来计划推出的新车Gemini(双子星)。但蔚来的公关总监马麟对此表示了否认:“(Gemini)不会是低端产品,蔚来品牌会保持高端定位。” 7月末,据36氪获悉,蔚来确定推出定位中低端的副品牌,预计售价15万元-25万元,前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担任新品牌的副总裁,直接向蔚来CEO李斌汇报。 艾铁成是蔚来总裁秦力洪好友,在WeWork之前曾担任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市场部副总裁一职,艾铁成同时也是蔚来ES8创始版车主。 此外,副品牌的车辆开发已经在合肥展开,蔚来产品规划总监俞斌已经参与副品牌业务,多家猎头也接到蔚来副品牌业务,开始在行业中招募人员。明年上半年或许将会发布副品牌车型。 蔚来推副品牌背后,1+1能否大于2? 蔚来的汽车销售收入是总收入的“顶梁柱”,2021年一季度,蔚来第一季度总收入为79.823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销售收入达74.058亿元,同比增长489.8%,环比增长20.0%。 蔚来的业绩得到高增长值得肯定,但往后看如何持续销量高增长将会是个问题。 蔚来2021年一季度销售的车型包括4516台ES8、8088台ES6和7456台EC6,车型主要面向高端市场,在高端市场中,头部玩家特斯拉“屹立不动”,享有“市场屠夫”称号的特斯拉在国内一而再地采取低价策略。 7月30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再次降价,标准续航升级版售价下调1.5万元。Model3已经从最初的三十多万降到了现在的不足25万。价格的下调势必会辐射到更多消费者,对于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来说无疑增加了压力。 从新能源汽车上半年销量排行榜来看,五菱宏光的宏观MINI排名第一,其因低价位和可爱外形受到许多女性消费者喜爱。销量排行第二第三名分别是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Y,而蔚来居于第十三名和第十四名。 除开业内具有影响力的车企外,传统车企也想跻身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 长城汽车于2020年年底计划推出全新智能电动汽车独立品牌,内部代号为“SL”,将主打推出高端新能汽车。此外,去年传统车企纷纷“推陈出新”,东风、长安、上汽均推出了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旨在征战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 前有特斯拉打“价格战”,后有传统车企迅猛追击,蔚来若想进一步在高端市场提高销量增长也面临一定压力。在美股研究社看来,蔚来推出副品牌可以弥补自己在中低端市场的不足,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蔚来因“服务”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立有一席之地,其定位是用户型企业,服务是其最核心的优势。 据报道,蔚来将推出的副品牌车辆也会沿用品牌的换电技术,但将通过另一套独立体系运作,包括渠道独立、社区独立以及APP独立等。 截止7月9日,蔚来已经在全国布局了301座换电站,今年年底之前会布局700座以上的换电站,到2025年在中国将布局超过3000座的换电站,全球的布局会超过4000座。 扩充换电站数量,副品牌沿用换电技术,对蔚来来说算是“物尽其用”。提高自己服务口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汽车销量,打开利润空间。 站在高端市场的蔚来,虽然被业内称作“造车三兄弟”的榜首,汽车销量也不低,但其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也是一个风险因素。据财报数据,蔚来2020年全年净亏损53.04亿元。 在高端市场中,或许蔚来无法在短期内通过大规模扩张在销量层面与竞争对手拉开明显的差距,但进军中低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可能让蔚来开拓这个价格位的销量增长。只是对于蔚来来说,短期内如何尽快树立副品牌的定位,让更多消费者对副品牌的认知度提升,这也是摆在它面前的一个难点。 1+1>2的想象空间有,关键是看行动力。 结语 新能源领域风口正酣,处于“高”处的蔚来面临着强敌环伺,特斯拉降价收割订单,新入局者抢夺市场份额。腹背受敌的境地让蔚来承受一定压力,推出副品牌也在情理之中。在新能源汽车行业,15-20万价格位的车如何在技术与品牌认知层面有较强的竞争力很关键。 2020年蔚来全年投入研发费用为24.9亿元,同比2019年的44.3亿下降43.8%;2021年一季度蔚来研发费用为6.9亿元,同比增长32.7%,环比却下降16.7%。研发费用其实能从另一方面窥见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大手笔研发投入能提升产品技术与质量,从而带动销量增长。蔚来CEO李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2021年蔚来将在研发方面投入提升至50亿元人民币。 在任一市场已经证明,谁先在空白市场内抢占用户心智,谁就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有更多筹码。但如果在市场中慢了,后续再去追赶竞争,难度自然加大。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如此。蔚来的副品牌后续走向如何,美股研究社也会继续跟进关注。
极狐7月交付数据环比暴增 源自对撞比亚迪的“好成绩”?
凤凰网科技讯 8月4日消息,北汽新能源旗下极狐汽车发布7月交付数据,7月交付量为525辆,环比增长90%,销量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 极狐汽车销量的暴涨,让不少网友联想到7月24日的一场极狐阿尔法S于比亚迪汉的对撞测试。在对撞测试节目中,极狐阿尔法S以较小的体积与较低的测试重量,获得了更好的测试成绩。而更大更重的比亚迪汉却在测试48小时后的“意外”自燃,这一反常的测试结果将这一事件推上了风口浪尖。 虽然测试结果对极狐汽车有利,但作为月底的“利好消息”不太可能直接体现在当月的汽车销量中,最好的结果仅仅是极狐汽车获得一波订单高峰而已。 懂车帝视频截图 对撞瞬间 今年4月,上海车展发布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作为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的量产车,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被北汽寄予厚望。 极狐阿尔法S 目前,极狐阿尔法S HI版目前尚未量产。极狐汽车副总裁王秋凤曾在一场沟通会上透露,极狐阿尔法S HI版订单量已超千辆,今年四季度将实现小批量交付。 凤凰网科技此前曾报道,在7月24日,一条懂车帝对比亚迪汉EV和极狐阿尔法S进行的碰撞测试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显示,两车以64km/h的速度进行50%偏置对撞测试,高速对撞后两车没有出现冒烟起火的情况。但在碰撞测试48小时后,监控画面显示比亚迪汉EV在全车断电,弱电都已经下电的情况下,出现了起火燃烧的情况。 懂车帝视频截图 起火时监控录像 据了解,汉EV的轴距、整车长度和整备质量都比阿尔法S有优势。视频中也显示,装上测试设备后比亚迪汉EV的重量比对手重了86公斤,且比亚迪汉的发动机前仓由于类似油改电的设计,拥有更大的缓冲溃缩区。 整车参数 视频中显示,碰撞测试后,比亚迪汉EV遇到了车门打不开、脱焊、A柱和车顶多处变形的情况,碰撞结果反而不如重量和体积都更小的极狐阿尔法S。 懂车帝视频截图 比亚迪汉对撞后 对此,比亚迪官方微博做出回应称,视频中所采用的测试标准和方法非主流、非权威,也不是国家及行业标准,内容也存在诸多疑点。碰撞车辆的冷却液(红色)与汉EV量产车的冷却液(紫色,比亚迪独有)完全不同,碰撞车辆被更换具有导电性的冷却液后,车辆在剧烈碰撞后数天内冷却液泄露,进而造成线路短路,并引发燃烧。比亚迪还称,将安排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及疑点排查。(回应全文在文章最后) 比亚迪声明中对测试的质疑 对此,懂车帝回应比亚迪称,节目不存在与车企商业合作,碰撞车辆选择不针对特定企业。懂车帝称保有从购车到测试完成的完整视频录像,有权威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相关材料可以提交公证。 当时,懂车帝并没有公布消防部门的认定书。 懂车帝回应 在被比亚迪官方质疑其测试的权威和严谨性后。据36氪报道,懂车帝双车对碰试验由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顺义)承担并出具测试试验数据,该机构属于第三方权威汽车检测技术服务和研究机构。 比亚迪被网友称为国内新能源车企中的“技术派、优等生”,在电池上追求安全的路线。比亚迪曾高调宣传刀片电池拥有比三元锂电池更好的安全性,可以通过最严苛的电池穿刺测试。2020年发布的比亚迪汉EV,作为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车型。 比亚迪刀片电池 以下是比亚迪声明:
云度电动车自燃 底盘喷火根本灭不掉!官方回应来了
由于大容量动力电池的存在,再加上天气逐渐变热,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关注。 日前,有媒体爆料,一辆云度π1发生自燃,车辆从底部的电池窜出大火,现场冒出浓烟,同时车内也被引燃,车辆迅速被火势包围。 现场人员发现车辆自燃后,紧急找出灭火器进行灭火,但是新能源汽车着火,不同于传统汽车,起火后很难被灭掉。 有网友称:“地上已经用了3瓶中型灭火器和两罐35kg的大型灭火器,还有两支水枪,可是车辆仍然没有被灭火。” 对此,有媒体到云度汽车方面。对方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展开调查,还未形成一个最终的结论,但初步调查显示,该事故车车主2019年购得此车,到目前已经行驶了10万公里,该车发生过碰撞事故,电池周围有碰撞发生的痕迹。 事故车主当天早晨充满电,在中午时进行补电,补电过程中发生自燃。如有最终调查结果,会第一时间对外发布。 据了解,云度π1是云度新能源汽车旗下的一款纯电动小型SUV,售价区间为12.78-16.88万元。该车全系搭载三元锂电池,NEDC工况下综合续航里程为430km。 据云度汽车官方回应,燃烧车辆为云度π1 360智派型,车主于2019年3月购入,行驶里程已接近10万公里,目前该版本车辆已经停产。
雷军“挑衅”王传福
文丨方文 出品丨牛刀财经 一个月前,雷军被王传福狠狠地揶揄了一顿:互联网企业就不要造车,你们玩不起,比如小米。 当然,王传福还是澄清了一下: 我不是特指雷军,而是在座的各位。 事实上,相对于突然“转行”的雷军,王传福有资格指责、劝说雷军。毕竟国产汽车品牌里,王传福是当之无愧的老师傅,但这次雷军是挑衅者,会不会乱拳打死老师傅呢,王传福要提高警惕。 互联网新势力进入造车圈,王传福也真是急了。毕竟面对小米这个互联网“野蛮人”进入到制造业,王传福面临的,是与董明珠2013年和雷军打赌一样的境地。 谁进谁退?不胜则败。 01 雷军准备下手的风口,王传福等了十年 王传福是谁?新能源汽车势力里绝对的大佬。 2009年, 巴菲特入股比亚迪,也是那一年比亚迪股价大涨,王传福国内财富排名从103位直升到首富。 只是好景不长,电动汽车的普及一波三折,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热度都不够。 电动汽车一度被市场怀疑,熬了10年才熬出头。即便是2020年,比亚迪的燃油车销售数量还高于新能源汽车。 胜利不是熬出来的,也要靠打。 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来临,国内市场竞争没完。除了传统车企,蔚来、小鹏、理想的进场,风头甚至盖过了比亚迪们。 出行教父李斌、UC创始人何小鹏、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这些互联网圈子跨界造车的新贵们,有钱、有资源,关键是,个顶个都是“搅局”的好手。 雷军自然更是大佬大。 今年3月底小米官宣造车,几天后雷军在华夏同学会上,便和一众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聚头,何小鹏、李斌、李想,还有王传福。此次是由雷军发起的华夏同学会的聚会,尚不确定小米是否会跟蔚来、理想、小鹏或比亚迪有造车方面的合作。 细看下来,与会的这些企业家与投资人参与抱团,每个人都有十分充分的理由,也与彼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兴曾在社交媒体表示,现在中国的车企格局基本是3+3+3+3角逐下两轮,包括3家央企 (一汽、东风、长安) ,3家地方国企 (上汽、广汽、北汽) ,3家传统民企 (吉利、长城、比亚迪) ,3家造车新势力 (理想、蔚来、小鹏) 。 关于造车,雷军的身份比较特殊。 何小鹏作为UC的创始人,雷军本人是天使投资人,等到小鹏汽车创立,雷军旗下的小米和顺为资本,又是早期投资人。 小米上市时,何小鹏自己掏腰包买入1亿美元小米股票支持雷军。 李斌也不例外,蔚来汽车成立之初,雷军同样也是早期投资人。 雷军对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的支持,都处于造车新势力起步烧钱阶段,这种对于梦想的支持,格外显情义。 雷军的这种资源,最适合造车,更何况, 作为手机圈的老对手们,有头有脸的都去造车了,雷军不去造车都说不过去。 今年51岁的雷军,开始追逐自己的第三个梦想。 3月30日晚,雷军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表示,造车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会押上自己全部的荣誉和身价,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 华夏同学会上的合影中有一个特点,李斌、李想、何小鹏都是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当然,雷军将要成为新代表。 这应该是雷军某种意义上的一种高光时刻。 小米创业时,雷军还担心最后做不成,偷偷地干,失败了就不承认。小米的成立仪式,是八个创始人一起干了一锅小米粥。 如今宣布造车,雷军不再是从零做起, 除了小米的根基外,朋友、合作伙伴一大堆,有种武林盟主的感觉和姿态。 还有一个人身份特殊,那就是比亚迪的王传福。 比亚迪和小米的关系很微妙,手机业务上双方还是合作伙伴,即便是小米宣布造车以来,双方也多次传出合作的消息。 雷军和王传福,会是队友,还是对手呢? 02 雷军和王传福,不同的两代“汽车人”? 雷军和王传福不同的两代人。 两个人有相同点,都是大时代下成就的大人物。 雷军从金山出来后,踩中了智能手机的大风口,小米成为了风口下起飞最典型的标杆。也正是此,市场认为雷军造车,是想要踩下一个风口。 金山上市后,雷军曾感慨道,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上市后市值才这么点。如今,小米要面临同样的尴尬。 毕竟智能手机的故事不再性感,小米的市值长期徘徊在6000亿港元,最惨的时候触到2000亿港元,不及新上市的“蔚小理”。 王传福更是电动汽车风口下被成就的典范。成为首富得意于此,如今股价起飞,亦是得益于此。 只不过,二人都面临着一个新问题:下一个大时代下,还有自己的地位吗?如果只能容下一个人,会是谁呢? 雷军从手机到追逐汽车是如此,王传福面临造车新势力的挑战也是如此。 互联网近20年来,改变了太多,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和颠覆更是有目共睹。 回到造车上,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出身,擅长营销搞热闹,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蔚小理”每月的交付数量已经到了破万的边缘,和比亚迪的差距在缩小。 王传福看来,互联网造车擅长搞流量,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可以提高电动车的渗透。同时又提醒互联网企业不要尝试造车,这是糟蹋钱、浪费时间。 言外之意是, 互联网企业凑热闹可以,凭什么比亚迪熬了十年,胜利果实让你们抢走。做做分母、增加渗透率可以,不要妄图做分子。 如果说小米造车是雷军创业生涯追逐的最后一个梦的话,那这个梦恰巧是王传福的梦。 作为互联网造车最具潜力的代表,小米汽车这个价格屠夫,毫无疑问未来将成为比亚迪的重要对手,较量早已经开始。 03 雷军的赌局 如果说“蔚小理”是new car的话,比亚迪就是old car。 王传福和雷军的较量,其实已经无形中形成了一个赌注,一个关乎新能源汽车新旧势力谁会是未来主流的“行业赌局”。 这不禁让人想起来雷军和董明珠著名的10亿赌局。 2013年,雷军称五年内小米营业额将超过格力。如果超过的话,雷军希望董明珠能赔偿自己一元钱。董明珠回应称如果超过愿意赔10亿。 结果是,格力电器披露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981.2亿元,同比增长33.61%,小米为1749亿元,雷军输了。 有趣的是,2019年小米超过格力。雷军一年后才回应这场赌约:第6年我赢了,后悔打赌。 王传福和董明珠其实有几分相似,二者均是制造业里的翘楚。 2013年的时候,王传福还看不起特斯拉,表示那只是小众产品,比亚迪分分钟可以造出特斯拉。此前,马斯克放言,全球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 比亚迪引以为傲的,是其电池技术,姑且类比为格力的“掌握核心科技”。比亚迪的电池确实能够在电动车行业压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比亚迪的电池不对外开放供应。 现在回头看,雷军和董明珠的赌局,恰是在一个行业的分水岭上。 2013年前后,一个线上线下零售的经典事件是,京东与苏宁开打价格战,线上线下争夺全面展开。 小米和格力是两个不同阵营的代表。 小米当时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以线上渠道来进行销售;格力是传统的制造业,以传统经销渠道为核心。 2011年到2013年,格力的营收一直快速增长,这是董明珠打赌的底气。2018年,格力的营收达到顶峰2000亿元,此后便开始下滑,2019年基本保持平衡,2020年为1705亿元业绩下滑。 反观小米,2015年的时候营收为668亿元只有格力的70%不到,2019年达到2058亿元超过格力,2020年为2459亿元超过格力700多亿元。 比亚迪和格力相似,和小米也处在不同的两个阵营。 比亚迪作为车企在整车制造方面有更强的优势,同时,比亚迪的电池作为其壁垒之一在行业有领先优势。 反观小米,作为目前还没一辆车,但是行业寄予厚望的新势力,在互联网营销、智能生态方面更有优势。另外,雷军承诺的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如果适用小米汽车的话,“价格屠夫”也是优势之一。 不管王传福是否劝退过,小米造车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的争夺,在电动汽车普及加速的背景下,“遭遇战”是迟早的事。 正如市场普遍的观点,雷军和董明珠的赌局二者都是赢家,持续的话题热度给双方省去了一大笔广告费,而且正如雷军所言,赌局的激烈下,二者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我愿意压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集结了众多互联网投资大佬和国内造车势力的半壁江山,雷军似乎正在下一盘大棋。 截至发稿,比亚迪A股市值8815亿元,小米集团市值6735亿港元 (折合人民币5597亿元) 。二者市值相距很大。 假如5年为期,小米和比亚迪谁又能卖出更多的电动汽车? 雷军应该和王传福打个赌。
开刀算法推荐:字节跳不动了
“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 2009年春节,小沈阳用这句话火遍了大江南北,当时他说人生跟睡觉一样,但他没有想到,当时抖的包袱现在真的应验了。现在的人随便打开一个短视频软件,再关上,一天就过去了。 最近正值暑假,加上全国的疫情重新严峻,很多出行计划都被取消了,只能窝在家里。 我都能想象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早上十一点钟醒来打开抖音,刷两个小时视频到下午一点吃饭。吃完饭后小憩一会儿打开抖音刷几个小时的视频到吃晚饭,洗完澡后躺在床上打开B站看到半夜困了睡觉。 有些时候真的不怪我们自制力差,而是现在这种软件算法做的太好了,推荐的视频一个比一个有意思,简直停不下来! 1.现代人都中毒了 昨天,出现了一篇批判游戏为“精神鸦片”的文章,虽然随后很快就被下架并重新修改了,但却引起了资本市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我觉得,不论是家长还是市场其实都没有真正的看清真相,游戏所覆盖的年龄段可能只有Z时代和Y时代的年轻人,但短视频的魔性可是覆盖了全年龄段。 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也指出关于治理算法推荐的内容。 加强文艺评论阵地管理,健全完善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方式,加强网络算法研究和引导,开展网络算法推荐综合治理,不给错误内容提供传播渠道。 这好像是第一次国家出声针对算法,但早就能从生活中看出来,现代人中毒的有些深了,上到80岁下到8岁,都沉浸在了短视频的快乐之中。 今年6月,字节跳动首次披露了公司的业绩,2020年营收2366亿元,同比增长111%;而产品的用户活跃数量更是从2013年的0做到了2020年的月活19亿。 就连字节跳动的副总裁都说,公司创造了让同行艳羡的增长速度,而支撑字节跳动业务快速前进的,就是推荐算法、数据中台这些内部工具。 但沉迷抖音们无法自拔的用户全然没有意识到,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将其桎梏在了一个“信息茧房”之中。 就像桑斯坦在2001出版的《网络共和国》一书中所说的一样,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和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DailyMe”的现象由此出现,我们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定制一个专属自己的“个人日报”。 而算法的出现让人们甚至省去了在自己的大脑中筛选的过程,直接一步到位,让其他类型的信息“消失”在用户的界面里。 虽然我们确实承认,算法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让一些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但手似乎伸得有些长了? 2.下一个该是你了 今年,反垄断的这把火开始烧起来了,在2020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会议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被确定为2021年要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随后很快“BAT”三巨头里面的A就被盯上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实施“二选一”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历时107天后,在今年的4月10日正式做出处罚决定,责令其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并处以182.28亿元罚款。 虽然跟一年的总利润相比,这个数字有些“微不足道”,但这烧醒了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也是国家市监局发出的一个信号。 在下达反垄断处罚三天后,4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召集了34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各平台限期一个月全面自检自查、逐项彻底整改。包括强迫实施“二选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掐尖并购”、“烧钱”抢占社区团购市场、实施“大数据杀熟”、漠视假冒伪劣、信息泄露以及实施涉税违法行为等问题。 在这种刺激下,分居近8年的腾讯和阿里又再度相爱了。7月14日,据外媒报道阿里和腾讯正在考虑相互开放生态系统,双方都在分别制定放松限制计划。 虽然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但“BAT”中的T也很快有了动向,其音乐平台将取消独家版权的限制。这些举措都在隐隐的透露出了反垄断所带来的影响,别搞竞争不竞争的了,一家独大枪打出头鸟,不如有钱一起赚。 现在来看,好像是要对靠算法起家,做的风生水起的抖音、头条们开刀了。 其实早在2018年,抖音就开启了“向日葵计划”,旨在推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并在2019年对该计划进行了升级,推出了青少年防沉迷模式,进入该模式后,每日使用时长将先定位累计40分钟,不能使用打赏、充值、提现等功能;同时还设定了22时至次日6时期间禁止使用。 这个手段虽然从表层上解决了青少年沉迷的问题,但最根本遭到算法推荐本身“荼毒”的问题却没有得到重视。这么看五部委联合发布的意见,好像有点那个意味了。乍一看算法做得最牛的标的字节跳动还没上市,但它在一级市场上已经没那么好混了。 最近一级市场中出现了很多转让字节跳动股票的信息,其中不仅仅是出售欧洲、某国内专项资金的份额,甚至还有出售老股和原始股的相关信息;受到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影响,推迟IPO的字节正面临着估值下调的问题。 这些都是在算法没有被开刀之前,如果到了真的要动手的那天,资本市场的互联网公司更是一个也躲不开,你且看看昨晚中概美股的表现就能知道。 3.总结 十年前,第一次翻开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的课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中关于文化的特点的描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 虽然一直在谈算法的危害,不过再看回五部委发布的《意见》,其实还是把重点放在了文艺评价上,应该是旨在规范文化、娱乐市场,抵制流量明星当道下过于阿谀奉承、庸俗吹捧的评论。 不过算法的头上确实是悬了一把明晃晃的刀,下一个也许不一定是你,但别着急,肯定会轮到你的。
互联网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在湖南省江永县潇浦镇旭日升现代家庭农场直播带货竞赛现场,电商业主等正直播介绍本地特色农产品。   潘百旺摄(人民视觉)   互联网技术正加速向农业农村延伸和渗透,在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互联网+”为农民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养老等提供内容丰富、快捷高效的数据信息服务,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帮农特产品打开销路   “去年我的邻居通过电商直播,苹果全卖完了,还卖了个好价钱,自己也一直想好好学一下。这次县上主动征询我们的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办电商直播带货培训班,真是办到我们心坎上了!”陕西咸阳旬邑县苹果种植大户王铁娃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据悉,旬邑县为接续做好脱贫攻坚成果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台了免费培训、补贴奖励等政策,助力农户直播卖货。旬邑县人力资源局负责人说,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旬邑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美誉,电商直播带货给农产品销售带来发展新机遇,开辟助农就业的新途径,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新农具”。   近年来,视频直播带货兴起。《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称,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6.17亿。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四川的粑粑柑、新疆的库尔勒香梨、湖北的红橙、海南的芒果、福建的鲜笋等农特产品,从原产地直接运到了千家万户。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短视频、直播助力新型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来自种养一线的真实画面和朴实声音,拉近了消费者与农户的心理距离,增进了消费者对农户的信任,使农产品销售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目前,短视频、直播不仅在农业去库存、加工业获得消费端反馈等场景上被广泛应用,还激发乡村文旅产业、乡村非遗文化产业等县域新业态的活力。   让数字农业更智慧   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一块田地的天气、土壤、降水、温度、地理位置等数据自动上传到云端,在云平台进行处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到智能化的大型农业机械上,指挥它进行精细作业……这样的场景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已成为现实。   广东梅州大埔县是中国蜜柚之乡,一到金秋丰收季,大埔蜜柚硕果累累。如今,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这里的柚子种植园充满科技感。大埔县建设了5G+农业大数据服务项目,将5G、遥感、大数据、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充分运用在农业园区的建设中,贯穿于蜜柚数据链、产业链、监管链全产业链条。   在种植阶段,大数据平台能够实时分析分享种植园的土壤干湿度、肥力等信息,提高农作物的种植精准度;在采摘阶段,智能采摘机器人可以根据果园、果树、果实的糖分、水分、农残等进行差异化、精准化采摘和分档;在销售阶段,大数据平台可以精确分析线上线下销售数据,为农产品的精准化销售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平台已实现大埔蜜柚销量提升19.1%和价格提升0.14元/斤的效果,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的“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推介名单”。   一系列数字技术的创新运用,让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让信息网络成为新基础设施,让信息化成为新治理手段,让数字经济成为新增长引擎。以5G为例,华南理工大学通信博士、广东移动农业信息化专家张峻恺认为,未来农业领域会有许多精细化的无人农机运用,5G以其低时延的特性就可以很好支撑;另外,5G的广连接可以支持多个物联网设备同时接入,这都将为数字农业赋能。   助力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陕西延安宝塔区万庄村近日响彻一段优美的女播音声,这是宝塔区引入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后,打造的互联网智能广播在村子里第一次接通。   互联网智能广播是啥玩意儿?村里不少老汉好奇。与传统广播不同,互联网智能广播采用了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一个巴掌大的黑色小盒子,约等于电视机的机顶盒,只要把它用数据线插上功放,喇叭便会在设定的时间自动响起,每个时段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每个村的不同需求,定制党史党课、农业课程、生活知识等。   “别小看这个黑盒子,用处可大哩!”延安宝塔区宣传部副部长吴玮说,互联网智能广播进村,对乡村振兴很有帮助。“一是全村能实时联通,直播开会实况等,信息共享上更加丰富、透明、对称了;二是有声乡村可以成为一种黏合剂,对激发留守村民的社区归属感有很大的作用;三是多元化的内容也可在精神上给予村民更多的娱乐和滋养。”   万庄村的蘑菇养殖技术员李旭就对互联网智能广播赞不绝口。他说,村里有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娱乐活动非常有限。有了智能广播,大家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休息时,就能听到新闻、音乐、农业知识等内容,还能讨论,乡村更加热闹。   中国农村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之中,乡村治理面临着许多需要破解的挑战和难题,互联网新技术的加入,夯实了乡村振兴数字化的地基,帮助贯通乡村社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展现出巨大潜力。(叶 子)
朴道征信赵以邗:深入打造个人征信市场化品牌 希望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广泛的数据合作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在北京金控集团、京东科技等股东方的支持下,成立124天、揭牌88天即正式对外提供征信产品和服务,实现从0到1的重要突破,创造全世界范围内个人征信机构开业半年即产生主营业务收入的‘朴道速度’。” 在8月3日举行的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据价值与服务论坛上,朴道征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以邗在演讲中表示,在成立至今半年多时间内,朴道征信实现征信展业目标,商业模式及系统架构雏形基本形成,各项工作开局良好。 在去年12月28日朴道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朴道征信)注册成立之后,2月初,朴道征信举行揭牌仪式正式亮相,成为继百行征信之后我国第二家持牌的全国性个人征信机构。 赵以邗表示,朴道征信的成立,是北京“两区”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也是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新的实践性探索。朴道征信的成立将在四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规范和增加行业供给;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探索数据要素赋能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作为我国第二家持牌的全国性个人征信机构,赵以邗提到,朴道征信要深入打造个人征信市场化品牌。成立以来,朴道征信已经实现征信服务能力,搭建征信生态合作体系,深入打造个人征信市场化品牌。 一是创造“朴道速度”,征信展业能力快速提升。在北京金控集团、京东科技等股东方的支持下,成立124天、揭牌88天即正式对外提供征信产品和服务,实现从0到1的重要突破,创造全世界范围内个人征信机构开业半年即产生主营业务收入的“朴道速度”。目前,身份核验、信用评分、画像、反欺诈等多种类产品已向金融机构试运行输出,客户数不断增长,服务市场不断深化。 二是打造“朴道模式”,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当前,市场上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过程问题频发,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隐私泄露、信用信息滥用等现象。通过制定相关规范,广泛开展交流对接,深度进行技术开发,朴道征信将合作机构范围迅速由股东方向市场纵深拓展,共同梳理优化相关数据产品,丰富合规产品供给。 三是搭建征信合作生态体系,推动征信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建设。朴道征信以真诚和开放的态度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1+N”征信合作生态体系。按照“业务合规、互利共赢”的原则遴选合作伙伴,拓展数据来源及应用场景,深化科技支撑。先后与人民在线、美团、同盾科技、冰鉴科技等几十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推进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行业头部金融机构战略合作。 四是探索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路径。与北京、四川、青岛等地方政府、大数据局及有关企业密切沟通,探讨个人征信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合作方案,探索打造个人征信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的优质样板。 五是积极牵头推动“京津冀征信链”建设。在人民银行统筹下,牵头推动“京津冀征信链”建设。联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市场化征信机构签署了“京津冀征信链”共建协议,利用区块链技术,实时、安全、多层次、多维度地传输与共享数据,适时实现京津冀三地涉企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要素资源在区域内有序流动,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高质量征信服务,营造良好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科技化、专业化方向,致力打造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全国性、全覆盖、全场景的市场化、综合性征信机构。”赵以邗表示,要加强数据源合作,促进数据资源有序流动,共同建设信用信息共享生态。全方位丰富各类数据源是征信机构尤其是个人征信机构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重要基础。政府有关部门掌握着丰富的政务数据资源,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极高。希望北京市政府一如既往加强指导和支持,打造政务数据应用标杆。同时,也希望外部第三方机构与朴道征信开展广泛的数据合作,促进征信业发展提质。 朴道征信的股东包括北京金控集团,以及京东科技、小米电软、旷视科技等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和科技公司。赵以邗称,要深化股东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整合数据、技术、服务、市场等资源,携手开展多元合作,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中融信托获信保基金10亿元授信 资本实力进一步加强
8月4日经纬纺机公告,为了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产使用价值,子公司中融信托拟与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流动性支持业务,获得不超过人民币 10 亿元融资额度,期限不超过12个月。 中融信托表示,此举旨在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储备融资额度,提高资产使用价值,有效支持公司运营及转型业务发展。 据了解,向信保基金申请授信额度和资金支持已成为业内普遍做法。自2015年设立之初,信保基金公司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按照市场化原则,预防、化解和处置信托风险,促进信托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20年末,信保基金已累计为信托公司提供约37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涉及35家信托公司,其中包括头部企业中信信托、重庆信托等。 这类业务的开展不仅提升了信保基金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其对行业的支持力度。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也有助于增强公司的风控能力和资金实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另一方面能够使公司更坚定地发展转型创新业务,静待花开。 近年来中融信托业绩发展一直较为稳健,转型战略不断推进。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88亿元,净利润13.73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78亿元,实现净利润6.78亿元,同比均实现增长。同时,中融信托的资本实力也一直排名行业前列,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总资产292.10亿元,净资产216.34亿元。 同时,2015年信保基金成立之时,中融信托就曾出资15亿元,与平安信托、中信信托、重庆信托并列成为持股信保基金最多的机构。
大厂人才频频出走,创业机构屡获资本青睐 AI将迎来收获季?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人工智能(AI)的探索和应用正快速落地。 近日,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银行卡检测中心)开展了联邦学习金融应用测评,隐私计算全栈技术服务商星云Clustar旗下隐私计算平台首批通过3个子类的数十项测评项,成为行业首个通过该测评的隐私计算产品。 这家联邦学习技术领跑企业,已获得红杉资本、基石资本、招银国际等顶级机构多轮投资,其创始人为网络和AI系统、联邦学习领域学术领军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博导,美国⻄北大学博士陈凯,作为港科大网络系统实验室 (iSING Lab) 主任,其实验室学术成果近五年居亚洲第一。 与其他领域相比,人工智能的创业门槛很高。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曾坦言:“本科生或许可以创业做互联网公司,但人工智能领域注定需要博士创业。” 资本追捧 7月29日,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了第四范式提交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审批》材料,进度跟踪为“接受材料”。 作为国内头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第四范式的AI产品体系已广泛应用于金融、零售、制造、医疗、能源、政府等领域,多年蝉联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一。今年初,第四范式宣布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7亿美元。本轮融资由春华资本、博裕资本、厚朴投资领投。 此前第四范式数轮融资的投资机构包括红杉中国、思科、中信银行、联想、松禾资本、基石资本等多家明星投资机构,并且是首家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五大国有银行共同投资的创业公司。 为何第四范式能吸引如此之多明星投资机构? “AI已成为新科技的战略方向,抢占赛道是资本的逻辑。”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认为,金融机构作为新科技的试验场,已向市场证明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等新科技可以在金融领域中重塑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效率,下一步新科技将推动更多行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第四范式的创始人兼CEO戴文渊是一名AI学者,他在业内首次提出迁移学习基本理论框架及主要算法方向,在迁移学习领域学术影响力排名世界第三,同时还是首位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企业家。 第四范式的联合创始人杨强,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国际专家和领军人物、是首位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华人Fellow、唯一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华人执委、首位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理事会华人主席,他同时也是星云Clustar技术战略委员会主席。 离职潮 近日,字节跳动AI Lab总监李磊离职加入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担任助理教授一事在AI领域引起了很大关注。但这在互联网大厂,甚至字节跳动中已非个案。2020年,字节跳动副总裁、AI Lab主任马维英宣布离职加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担任首席科学家。 2017年,百度时任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从百度离职后推出了三个AI计划:AI Found 帮助初创企业从零开始成长;Landing AI 帮助现有公司从事AI项目;deeplearning.ai 则是帮助普通人学习AI。 2017年9月,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离职,他曾全面负责百度的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深度学习实验室(IDL),大数据实验室(BDL)、增强现实实验室(ARL),离职后不久行业AI解决方案公司Aibee。 2019年,腾讯AI Lab时任主任张潼加盟创新工场,兼任科研合伙人,并出任港科大和创新工场联合实验室主任。 有分析指出,虽然这些AI领域的学术领军人从互联网大厂离职,但大都仍在AI领域深入研究,这表明AI技术与场景仍未能很好的结合。 “目前AI领域有很大的泡沫。从学术与应用角度上说,资本与技术的投入值得尊重,但我担心这是一个比互联网发展更大的泡沫。”品钛(Nasdaq:PT)首席执行官李惠科表示,“近年很多AI领域的公司融资动辄上亿,但技术如果不能与场景结合,就是空谈。在金融领域中,获客和风控等很多领域已开始应用AI,但并不是很成熟,就像拿一个高射炮打蚊子。在很多场景当中,你可以很硬生生地把这个场景把这个AI用进来,用得很花哨,以至于有些技术并不实用,甚至就是为了炫技,而非解决场景端的需求。” 临界点 “虽然对很多金融机构而言,人工智能应用仍然较为零星,且往往只针对特定用例,但越来越多银行业领军者已开始通过系统性方法部署高级人工智能,并将其整合到贯穿前后台的数字化经营全生命周期之中。”麦肯锡在《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2021年夏季刊——《Fintech 2030:全球金融科技生态扫描》指出,尽管金融业每年在“银行变革”技术举措上投入数十亿美元,但很少有银行能够成功地在全组织范围推广和扩展AI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正式启动是在1956年,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中间虽有几次快速发展期,但直至2011年前,人工智能研发和实践几经波折后才迎来第三次发展机遇期。 “我们一直说人工智能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一句话总结过去的发展,我觉得人工智能发展很快,算法模型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人工智能和产业与行业的结合,我们四个字是方兴未艾。”华为中国云与计算昇腾生态发展部部长史沛认为,当前正在从“AI+行业”到“行业+AI”的新的转变。 “今天可能人工智能找到了又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来自于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落地,基于AI决策帮助企业经营从量变到质变,创造了真正的价值。”戴文渊认为,很多企业已经看到人工智能或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质变,以消费互联网互联网为例,抖音、快手就是典型。 麦肯锡的报告显示,在银行所面对的各类阻碍中,缺乏明确的AI战略最为常见。很多银行也面临另外两项挑战,首先是核心技术和骨干数据薄弱,其次是运营模式与人才战略过时。部分领先金融机构采取成立创新实验室的方式,跨业合作探索颠覆式创新。但创新实验室往往独立于主营业务或部门进行运营,在里面工作的多数都是科技技术背景、设计背景、数据科学背景的人才,而非传统金融背景类人才。 “任何平台、算法、工具不可能自己运行,归根到底面临我们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短缺。”第四范式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称,目前全球高级AI人才每年新增数量千人左右,全球每年AI场景的增加是数以百万计。现在人才缺口30万,未来五年缺口将可能到一百万。 “如果技术不能与场景更好结合,可能会有很多AI创业公司将倒在泡沫破裂时刻。”李惠科表示,值得肯定的是,AI未来一定是可期的,市场大浪淘沙,真正的愿意长期投入,而且把钱投入在如何把技术做得更好,把技术和应用场景找一个非常完美的契合点上的公司一定会活下来,甚至将涌现一批伟大的公司。
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阿里云构建生态聚焦产业互联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8月3日晚,阿里巴巴(9988.HK)公布了2022财年的首季财报,截至2021年6月底,云计算业务的收入同比增29%至人民币160.51亿元(24.86亿美元),经调整EBITA利润扩大至3.4亿元。这是阿里云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该季度内,钉钉业绩首次从创新业务板块调整并入云计算板块,由于尚处于投入阶段,并表带来利润下降,但该季度3.4亿利润依旧为历史最高。 自2020年三季度首次利润转正以来,阿里云利润持续扩大,过去三个季度经调整EBITA利润分别为2400万、3.08亿元和3.4亿元。 数据来源:阿里巴巴财报 7月29日,IDC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公有云市场数据显示,季度内IaaS+PaaS市场规模达46.32亿美元(301亿人民币),其中阿里云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40%,腾讯云、华为云分别位列第二、三名,市场份额均为11%,中国电信天翼云8%,亚马逊云科技7%。 Gartner报告显示,全球IaaS云基础设施市场上,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云份额位居前三位,在亚太市场上,阿里云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是微软和亚马逊云科技的总和。 “经过20余年的发展,阿里巴巴已经成长为一家横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依靠多个引擎驱动长期增长的公司。”阿里巴巴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阿里巴巴生态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11.8亿,较上一季度增加4500万,当中有9.12亿消费者来自中国市场。 “C端的红利已经开始有瓶颈,所以需要转向B端。”8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在2021数字化转型影响力峰会上表示,消费互联网的核心是链接和流量,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提质增效。流量为王是消费互联网的逻辑,但在产业互联网中需要进行改变。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计算机学院终身教授刘江川在上述峰会上表示,产业互联网的规模将远远超过消费互联网,中国人口14亿,全球将近80亿,虽然数量很大,依旧是有限的,但产业互联网将承载传感设备的数量级是几百亿到几千亿的数量级,到2025年可能会有700多亿个传感器在物联网上。 产业互联网的云计算市场空间潜力可观。7月28日,华为与中国信通院发布《云服务安全治理白皮书》显示,根据国际业界多家机构的调研,未来两三年内云服务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Gartner的报告显示,到2023年,40%的企业工作负载将部署在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上,而2020年这一比例为20%。而Fortinet委托CyberSecurity Insider进行的调研显示,目前有33%的组织在云中运行超过50%的工作负荷,在未来12-18个月,这类组织的比例可能升到56%。 随着我国各行业上云进程不断加快,用户对云网融合的需求日益增强。上述报告进一步指出,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增长了55%,达到60亿美元。根据Canalys统计数据显示,总支出较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21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超过2亿美元。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增长速度继续超过世界其他地区,使其成为首要战略重点。推动投资的关键因素包括经济快速增长和新冠疫情大流行后对数字转型的更加重视。 IDC此前报告预计到2024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全球占比将从2020年的6.5%提升至10.5%以上。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商,阿里云与众多客户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归纳出面向未来、立足成长的数字化转型模型。在上述峰会上,阿里云发布数字化转型成长模型并宣布建立“数字样板工程”长效运营机制,更好服务多个行业以及区域的数字化转型。模型研究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能力包括战略、素养、组织、业务、技术,会从数字化转型的追赶者依次成长为执行者、探索者、开拓者和领航者;区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能力包括规划、机制、组织、治理、技术,会从数字化转型的起跑线依次成长为试验田、竞技场、示范区、新高地。 阿里云智能政策与战略中心主任李颋介绍,数字化日益呈现出基础差异化、路径多样化、诉求协同化、系统复杂化、生态开放化的特征,对企业和区域数字化转型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所要经历的主要阶段,以及预期达成的愿景和目标,要有长期持续的研究。 然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尤其对于制造业而言。 “虽然我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认为,首先,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和技术门槛高等问题面临数字化转型困境,制造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无法承受数字化转型和新技术应用的高昂成本,并且因疫情叠加导致了企业停工停产、供应链中断、需求锐减等困难,中小企业在资金匮乏的背景下将优先考虑生存问题,而非数字化问题。因此中小企业缺乏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其次,行业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的驱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部分制造业龙头企业在规模、成本、利润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方面存在着优势,但企业的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上下游布局能力还有待提升。第三,不同行业间整体数字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以汽车及零部件消费电子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数字化能力建设上起点相对较高,但超过50%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尚处于单点实验和局部推广阶段。 目前,数家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大都在消费互联网端取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在产业互联网端却刚刚起步。李三希认为,如果要做好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平台需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做好数字化助手的定位,助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构建一个繁荣共生的生态。这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一个核心区别。
科技股利好环境或仍延续 中银科技创新将打开申购
近日A股加剧震荡,板块分化明显。其中,创业板指连跌四个交易日,随后连续两日翻红,单日跌幅和涨幅最高分别达到4.11%和5.32%。不过,从年初回溯至今,创业板和科创板依然是A股市场中表现最好的主要指数。三季度已经走完一个月,后市似乎仍显扑朔迷离,但机构依然普遍看好代表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赛道。中银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基金(基金代码:009411)即将结束一年的封闭期打开申购,投资者不妨择机布局。 盘点各行业的历史表现,科技板块堪称长牛板块。天相投顾数据显示,自2019年初至2021年7月26日间,中证科技指数上涨128.98%,大幅跑赢同期上证综指39.04%的涨幅。“科技龙头50强”的营收和净利润也都大幅超出A股整体水平。中银科技创新基金经理王帅认为,新能源、5G等相关产业都处在快速渗透的前期,在双循环背景下,供应链补短板的迫切性也有望倒逼政策加强对新兴领域的支持,十四五规划也在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地位,科技股的利好环境或仍将延续。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30日,过去十年间涨幅翻番的仅有中证全指消费、中证全指医药和中证全指信息;细化到中证全指二级行业,医疗保健、半导体、食品、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制药生物成为十年来涨幅超一倍的6大二级行业,中证全指医疗保健指数和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的涨幅更是分别高达431.77%和243.02%。 中银科技创新正是专注于投资医疗科技板块、新能源板块、通信科技板块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其他科技板块。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自2020年8月5日成立以来至2021年二季度末净值增长率为26.67%,而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为6.51%。中银科技创新基金经理王帅善于挖掘高成长优质公司,行业均衡配置且较为分散,熟悉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有色金属等行业。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管理的中银品质生活混合基金获得海通证券五星评级,近一年、近两年和近三年超额收益均位列灵活策略混合型基金的前20%(数据来源:海通证券基金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中银科技创新是一只定期开放基金,申购后需持有满一年方可赎回。众所周知,“追涨杀跌”是造成投资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人性的弱点却难以克服。在市场剧烈震荡的当下,选择定开基金,可以帮助投资者培养中长期投资的习惯,跳出短进短出、追涨杀跌的误区,从而追求中长期收益;同时也有利于基金经理长期投资策略的实施,以便更好地把握优质个股中长期投资机遇。 业绩回顾:中银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成立于2020年8月5日,回报/业绩基准回报为:成立日至2020年12月31日13.90%/7.70%,2021年上半年11.21%/8.81%。(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在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基金投资有可能出现亏损,在少数极端情况下可能损失全部本金。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详细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具体产品情况,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风险等级匹配的产品。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