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紫光股份:如何灌溉出一座“智慧的城”
  作为新基建的集大成之作,智慧城市是一道“综合考题”,规划、建设、运营、服务、资源整合能力等等缺一不可,从来都是IT龙头企业、互联网大厂的必争之地。   基于对新型智慧城市的洞察和理解,紫光股份集结旗下新华三、紫光云公司、紫光软件的优势合力,重点布局智慧城市领域,在去年打造了一系列样板的基础上,2021年第二季度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捷报频传。   4月9日,淮安市政府采购中心发布公告,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中标淮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中标金额达3.14亿元;5月11日,紫光云与烟台业达联合中标烟台经开区新型智慧城市项目一期,中标金额3.12亿元;6月5日,中国移动与紫光股份新华三联合中标江西数字贵溪5G智慧城市一期项目…………   对此,有业内人士评价,紫光股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充分把握了“从芯到云,从数到智,从建到用,从融到长”的多维共进,体现了企业全产业链布局“联合舰队”的优势,彰显了综合服务能力,凸显其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者、乡村数字化的赋能者、区域智慧化的领航者地位。   这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厂商的“综合能力”。通过对新型智慧城市的精准理解和洞察,基于由上至下的完善机制,叠加其全产业链的布局和综合服务能力,紫光股份不断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乘风破浪。   能力一:精准理解和洞察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纵深推进,其内涵和外延得以不断深化和拓展,业界对“城市数字化”的理解与认识也经历了持续成长与变迁。   相较于传统对智慧城市的认知着重于建设方面,紫光股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新型智慧城市不是‘建’出来的、‘买’出来的、‘包’出来的, 而是‘长’出来的。‘长’出来的新型智慧城市,一定不是无组织的外壳,它应该是不同部分、不同模块、不同应用、不同技术,相互支撑、相互协作、数据共享、网络互联的一个可自我调节,可持续生长的有机生命体。”紫光股份董事长兼新华三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   在紫光股份的构建下,智慧城市不止是一个工程,而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统筹是环境、融合是养分、数据是土壤、用是目的、人是主体。通过流动资源和养分,用生态培养出“活起来”的智慧城市,为其后续的成长创造出源源不断的生态基础。   在“长出来”的思路引领下,全局意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的核心抓手。通过站在城市的角度考虑问题,立足本地特色,让每座智慧城市拥有有自己的基因和特点,而不是“千城一面”。紫光股份真正让智慧城市落地生根,发芽成长。   能力二:三步走,机制保障实现   是系统就得有机制,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代码,而是一套机制,应该包含顶层设计、城市操作系统、数据治理的由上至下部署机制,助推智慧城市更好、更快的落地,真正实现优政、兴业、惠民、智治。   顶层设计决定着智慧城市的前进方向。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统一是关键,不但做到统一项目规划、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数据开放、统一资源共享、统一业务协同,而且需要有一整套的技术服务体系所构建。   这其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很多城市的各个部门堆砌着各种各样的软硬件资源,要实现统一,就需要一个底层平台,来盘活已有的资源,并且培育新增的增量,这就是智慧城市能够“长”出来的关键。   在“长出来”的理念指导下,紫光股份新华三面向智慧城市,推出城市操作系统、城市数据银行、城市数智治理这三大平台,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数字化解决方案。   城市操作系统作为管理盘活城市信息资源的底层系统,全面支撑城市数字大脑的部署和运行,服务城市生活者、生产者、治理者;城市数据银行为城市治理和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让数据为城市赋能,帮助城市掌控数据,帮助人驾驭数据;城市数智治理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帮助城市打通治理,给治理赋能、给基层减负,更好地服务于人。   基于完善的机制保障,紫光股份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当中,能够牢牢抓住“统、用、数”三大关键点。   通过统筹机制和平台,紫光股份将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紧密配合起来,从而围绕用做文章,最后沉淀到了数据,让数据资产能够充分发挥价值,最终为城市管理决策、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能力三:布局全产链,协同作战放大招   全产业链布局是紫光股份的另一大杀手锏,也是能赢得智慧城市项目的关键优势。   通过“芯云网边端”全产业链布局,紫光股份协同旗下主要控股企业,新华三集团、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紫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紫光西部数据有限公司、紫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等,打造了具备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平台建设、应用开发、交付和运营能力的联合舰队。   放眼中国的科技产业,有类似能力组合,集中力量干好智慧城市事业的企业,屈指可数。   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平台是基础,数据是一切。在平台协同运营之上,让数据“跑”起来,离不开统一架构下的“一朵云”。   随着同构混合云、多云、公有云、私有云、边缘云等各种云计算应用场景的紫光云3.0的问世,紫光股份同构混合云的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紫光股份的旗下新华三集团和紫光云的动力被充分激活。   基于统一的一朵云,新华三和紫光云赋予了智慧城市的所有平台级能力,以城市操作系统为数字底座,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平台之上,集成交付、生态协同、运营服务的环节,紫光云公司和紫光软件缺一不可。   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运营服务,解决了此前数字化项目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新基建”价值的持续释放。   而紫光软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则承担着类似“总集成商”的角色。“总集成商”角色虽看似光鲜,但实际也要承担项目风险、服务等艰巨的责任,而且其既要对用户负责,也要对生态伙伴负责,考察的是公司的超大项目集成能力、总体项目管控能力和生态合作伙伴的建设能力。而且紫光软件拥有着完整的高级别的资质体系,涵盖设计、集成、安全等领域,这在整个紫光云网板块也是稀缺资源,可以和新华三、紫光云公司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   谋定而后动,紫光股份打造的云网舰队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势如破竹。   能力四:200多个案例,经验在积累,能力在迭代   目前,紫光股份及旗下公司参与了60余个智慧城市的项目建设,累计服务200多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过程,并在运营、交付、数据、生态等领域能力突出。   其中,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倾力打造的呼和浩特城市大脑项目荣获“2021数字政府方案案例创新奖”,“以人为本”的城市数字化建设理念与前沿实践正受到广泛认可。   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新华三集团与紫光云公司携手打造的“1个大脑+4大平台”架构,承载着商贸、园区、港口、旅游、教育等17类智慧应用,为滨海新区各部门提供了多渠道的数据共享。   在成都高新区,新华三集团深度参与了“城市数字大脑”建设,打通了全区36个单位部门的数据壁垒,构建了过亿条数据处理的全天候智能城市运行体系,支持了业务全程网办、“守信通”等特色应用,切实地推动了成都高新区城市治理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转型。   在郑州高新区,新华三集团构筑了“五位一体”的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包含智慧指挥中心、三维城市实景、城市数据引擎三大内容,打造了拥有31个部门、33万人口以及3.3万家企业的城市数字大脑,有效地助力了郑州高新区实现智慧产业升级、智慧城市落地。   …………   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势头强劲,但远未达到上限,尤其中国城市大洗牌,智慧城市有望在“十四五”呈现出“百舸争流”之势。基于精准的洞察、完善的机制和全产业链的支撑,紫光股份将持续发力智慧城市建设,将数字化的便捷赋能到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推动智慧城市早日长成“参天大树”,不断自我调节、循环迭代。
2021浪潮商用机器客户大会在沪举行
  6月25日,以“新格局·新核心·新Power”为主题的2021浪潮商用机器客户大会在沪举行,会上,浪潮商用机器正式发布面向关键计算的浪潮全新K1 Power产品线,同时聚焦国产高端服务器生态,联合多家ISV发布48个认证解决方案。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雷钧   浪潮商用机器总经理胡雷钧表示:“目前,我国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倍增创新阶段,不断催生新的发展格局和产业变革。新格局下,企业数据将持续爆发增长,面向核心应用场景的高价值数据,算能成为挖掘数据潜能的算力保障和多元数据处理的能力基石。在企业业务转型、应用创新过程中,需要重新界定核心应用,而新核心平台必须在本土自主的前提下满足高可靠、高可用、高安全和强一致性等要求。全新国产高端服务器家族浪潮K1 Power产品线面向关键应用核心云承载平台、关键业务主机、云原生创新型应用,以‘三高一强’特性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关键算能,为企业夯实关键计算底座。”   经济新格局 孕育企业新核心   经济发展进入到以数字化经济为引领,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原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新格局下,传统核心通过平滑上云,稳健向新核心演进,同时创新应用中的重要系统也成为新核心系统的组成部分。   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助理副总裁周震刚在解读新格局、新核心时表示:“数字化正在成为未来每个企业的基因,而新格局催生了海量基于5G、云原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也在改变着核心应用的开发、部署和运行模式。新应用推动了工作负载的变化,形成了企业的新核心,也就是未来的数字基础架构。只有高可靠性的基础架构才能够支撑企业核心业务转型,而浪潮K1 Power在这方面的优势特性将能发挥关键作用。”   国家税务总局征管与科技发展司原巡视员,中国税务学会理事会理事赵国际博士以关系国计民生的税务行业为例,分享了新格局下金税变革的影响:“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加速,金税改革书写了税务电子化、信息化、数据化新格局,也对新的核心应用基础架构平台,尤其是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平台提出了更高了要求,而浪潮K1 Power服务器正是面向这种关键应用的最佳选择。浪潮K1 Power服务器经受住了业务高峰的考验,实现征期平稳顺利渡过,同时也夯实架构基础,开创信息管税、科技兴税、智慧税务新局面!   同样的故事正在千行百业中发生,数字经济孕育出庞大的新应用和新服务,对架构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但其对核心数据的高安全、高性能、高稳定及数据强一致性等需求并没有改变。尤其在数字原生业务下的数据的重要性极速蹿升,也提出了与传统核心数据一样的“三高一强”的要求,这些存放于开源数据库、云数据库的数据上升到了核心的位置,也使得企业级客户的核心架构和应用呈现多元化的场景,新增的关键业务系统通过搭建在先进硬件上的容器和微服务,实现在安全稳定高可用的基础上对业务创新的灵活支撑。   铸就新核心 浪潮K1 Power产品线亮相   新核心是企业发展的立足点,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决定因素。在数字化浪潮的新发展格局中,企业需要打造新核心来支撑从量变到质变的业务增长。浪潮K1 Power产品线作为自主研发的浪潮服务器家族高端高价值系列,依托于全球顶尖的研发水平,充分释放高价值算力,是面向关键核心应用的,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安全和数据强实时一致性的“三高一强”特性的算力保障,帮助客户轻松应对创新业务增长与应用负载带来的巨大挑战,是关键应用的高可靠和高性能的安全平台。 国产高端服务器家族浪潮K1 Power产品线   此次发布的国产高端服务器家族浪潮K1 Power产品线,涵盖K系列高、中、低端数据产品,FP系列数据库优化和分布式存储产品,M系列业务整合产品家族,充分并持续挖掘Power体系架构的性能优势,专注于关键核心应用,满足未来业务增长的智慧敏捷需求,为用户打造性能卓越、安全可靠的高端服务器及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浪潮商用机器K1 Power云和K1 Power容器云关键产品解决方案承载客户新核心,主要用于助力客户传统核心平滑上云,从而完成由传统核心向新核心的演进。K1 Power云在该应用场景下拥有大量的原生优势,K1 Power容器云主要用于助力客户新增重要系统,在极致安全稳定高可用的前提下,通过容器云与微服务等架构的运用,实现核心系统的高度灵活敏捷,从而更好地支持客户业务的发展和创新。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斌   会上,浪潮商用机器副总经理傅斌和华虹电子、洛阳银行,东南大学等典型行业客户代表,分别介绍了在企业新核心建设和升级过程中,浪潮商用机器与客户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构建行业创新应用场景和关键计算需求的算能解决方案,携手迎接新格局挑战的生动案例。   打造关键计算生态 合力业务创新   浪潮商用机器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围绕关键计算生态,积极携手左、右手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构建自顶向下的完整生态链体系,实现互利共赢。在技术侧坚持开放标准,持续技术创新;在客户侧面向应用场景优化,全面合作推动产业发展,提高渠道积极性,发挥渠道价值,扩大市场覆盖。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渠道推进部总经理朵元云   据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渠道推进部总经理朵元云介绍,在过去的一年,虽然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浪潮商用机器依然在金融、交通、医疗、企业等重点行业取得了30%以上的大幅增长;在中国小型机市场连续10个季度保持份额第一;渠道合作伙伴数量和全产品线销量双双提升。同时,浪潮商用机器伙伴自主业务同比增长16%,ISV业务同比增长64%,非金融行业业务占比已经提高至46%,在全球高端服务器市场疲软的背景下,可谓表现亮眼。   同时,浪潮商用机器加速扩大ISV应用的互认证,在金融、电信、医疗、制造业、能源交通领域、新零售领域不断扩大K1 Power关键计算生态。据悉,在主要行业,浪潮商用机器已与20多家行业头部ISV建立长线合作关系,如证券行业的恒生电子、银行业的长亮科技、神州信息、赞同科技,保险行业的中科软,医疗行业的东华医为等,完成了30多个行业核心应用K1 POWER9的兼容性认证,覆盖80%的城商行、农信社、证券、保险、医疗、制造、交通等应用场景。   此外,浪潮商用机器正积极推进解决方案联盟建设,激励与ISV互认证的行业解决方案落地,和头部ISV建立联合实验室,提供联合方案的云测试和客户演示环境,大力推动10+创新应用场景落地,涉及证券行业下一代核心、银行新一代核心、分布式核心、渠道新核心、保险行业新一代核心,以及下一代医疗核心等关键计算核心领域。(永文)
“科学”号科考船圆满完成“在海底做实验”任务
  记者28日从中科院海洋所了解到,我国“科学”号科考船完成首个高端用户共享航次,在目标海域获得大量科学发现,并进行了多台套国产自主研发设备的海试工作,圆满完成了“在海底做实验”的任务。   据参与本次科考的中科院海洋所副研究员王敏晓介绍,以往的研究中,深海样品被带到实验室开展后续研究,但由于压力、温度和其他化学环境骤变,深海样品的生理活动同样发生改变,真实的深海生命过程无法被准确认知。依托该航次,中科院海洋所在深海海底搭建了水下实验平台,科学家得以在深海开展水下原位实验,为揭示深海生物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科学”号科考船将无人缆控潜器放置在目标海域(2021年6月摄)。新华社发(中科院海洋所供图)   为保障深海水下原位实验顺利进行,本航次同步搭载完成了多通道拉曼平台等多台套国产设备海试工作,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海底群落生物的标志识别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相关数据和样品将解答深海黑暗食物链组成、深海碳源碳汇通量、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   其中,“海洋之眼”深海着陆器搭配自主研发的系列拉曼光谱探针,实现了对冷泉喷口流体及喷口附近天然气水合物、自生碳酸盐岩等多类目标物的原位长期连续探测,再现了甲烷、硫化氢等关键生物化学反应标识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初步结果表明微生物串联了地球深部岩石圈、近底层水圈及黑暗生物圈间的元素转换。   “科学”号科考船的科研人员开展深海生物原位固定实验(2021年6月摄)。新华社发(中科院海洋所供图)   科考期间,科考船上搭载的无人缆控潜器下潜作业21次,获得大量珍贵样品及数据。   据了解,本航次搭载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9家单位的16个高水平研究团队的科学家。(王凯)   “科学”号科考船的科研人员开展深海原位环境探测实验(2021年6月摄)。新华社发(中科院海洋所供图)
以突破思维前瞻数智时代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 live荣获第十二届虎啸奖
  日前,第十二届虎啸奖颁奖典礼于上海盛大举办。作为拥有行业最大阵容专家队伍的专业奖项,今年的虎啸盛典共收到超过3500个案例,参赛公司逾700家。经由广告主、研究机构、协会、传播机构、品牌媒体机构中资深望重的专业人士组成的虎啸专家团的层层打磨与筛选,活动当天,第十二届虎啸奖营销类获奖案例正式官宣。其中,来自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TME live年度品牌内容营销”荣获内容营销类优秀奖,再度见证了其前瞻性的音乐场景突破思维在数智时代的革新贡献。   经历了过去一年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的虎啸盛典以“连接未来”为主题,吸引了著名学者、权威专家、一线营销精英和知名品牌对数字经济、智能技术、品牌建设等领域进行跨行业高深度的主题分享和观点探讨。去年3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通过经验积累与创新探索,推出全景音乐现场娱乐品牌TME live,通过音乐类型的全覆盖和领跑行业的技术能力,实现音乐娱乐消费的“整合”与“升维”,让音乐既是生活化的陪伴,也是无处不在的感官享受,不仅及时弥补了彼时线下演出缺失之憾,还以“超现场”的全新定语,引领行业推开了线上演唱会元年的大门。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如今的TME live凭借多场景、创新形态的演出模式,以及极速、超清的数字影音技术,已成为了国内高品质音乐现场的标杆。截至目前,TME live以平均每周至少一次的频率,举办了超过60场线上演唱会,吸引了刘若英、陈奕迅、刘德华、张惠妹、五月天、孙燕姿、Billie Eilish和Tomorrowland等100余位国内外头部音乐人与知名演出IP的倾情加盟,不仅是现场音乐爱好者的“许愿池”,还在内容创新、营销宣发等方面大力推动了行业发展——去年10月,TME live结合腾讯音乐“超时空音乐登陆计划”,以线上试听会+新专辑正式发售无缝衔接的创新宣发模式,携手林俊杰打造了由乐迷、音乐人、专业乐评人参与的多维空间,为音乐宣发开拓了更大的空间和潜力。   同时,借助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生态化基因与产业联动优势,TME live也在不断拓宽在线演出的体验边界。去年7月,TME live与刘宪华携手,奉上了国内首场全景虚拟超现场演出。融合国际顶尖科技,将虚拟、现实和4K高清码流结合在一起,TME live实现真人歌手与二次元形象的实时互动,引领了行业新潮流。而后,TME live与虚拟演出服务领导者Wave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高品质虚拟演唱会内容,立下了打造优质音乐内容和创新的互动虚拟音乐娱乐体验的全新目标。   根据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最新财报显示,伴随着品牌快速树立的行业与用户口碑,TME live的商业化也突飞猛进,包括陆金所、雪碧、BOSE、Intel Evo等头部企业的加入,让TME live成为众多品牌广告主的选择。可以看到,以内容为圆心,TME live为数智万物的数字世界构建起了一个打通多元场景的在线演唱会宇宙,为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注入了“确定性”,其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华为获广东智慧应急研究基地授牌
  6月30日,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广东智慧应急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向华为等6家单位授牌。 图:授牌仪式现场   据了解,广东智慧应急研究基地建设是广东省应急信息化联合创新的有力抓手,通过把应急业务需求及应用场景与高科技企业科技创新攻关深入结合,着力构建“一个中心、多个基地”的联创新格局,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联合创新,激发创新攻关活力,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到应急管理领域。在广东省应急管理“1+1+1+N”(即: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华为+数字广东公司+N家高科技公司)体系中,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携手华为建设联合创新中心及智慧应急研究基地,积极推动联创科技成果从单一满足应急部门科技信息化建设需求,向更好满足企业(单位)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行业需求拓展。研究基地还将肩负展示交流与宣传推广作用。   仪式现场,广东省应急管理厅领导宣读《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设立“广东智慧应急研究基地”的决定》,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王中丙为华为授牌并进行座谈。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员,华为政府&公共事业(广东)总经理郑欣,华为广东代表处应急行业总监彭栋参与活动。   近年来,华为积极参与智慧应急体系建设,与国家应急管理部多次互动,共同讨论数字化转型经验以及5G,AI等领先技术的应用。在2020年汛期应对近15年来最强龙舟水的战役中,华为智慧应急方案助力广东省应急指挥中心与事故灾害现场即时连通零距离、场景及时传播零时差、指令及时下达零延误,支撑现场指挥全天候与前线连通指挥调度。   此次智慧应急研究基地授牌后,华为将基于应急行业咨询对话中心、广州ICT创新中心等创新研发区域,结合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联创中心,模拟省-市-县三级联动。华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在“应急通信”和“全域感知”方面持续夯实现有成果,固化和优化应急通信体系,进一步推动市、区、镇街多级信息联动;打造应急管理全域感知平台,实现应急管理数据智能驱动,为应急管理大数据智慧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和模型分析支撑。
工业互联网释放“数字红利”
  四川省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地处大渡河大峡谷入口的悬崖绝壁之上。2020年下半年,汉源邮政在古路村设立了村邮站,村民通过电商平台购物变得更加方便,村里的花椒、核桃、腊肉等土特产品也拓宽了销售渠道。图为邮政代办员向开强(左)把包裹送到村民李娟家中。 记者 江宏景 摄   “十四五”规划对加快数字化建设、建设数字中国作出明确部署。实践证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及生产模式改变,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而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旨在赋能企业,促进经济向数字化转型。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期,应该发挥平台和算力优势,推动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维度赋能企业   记者调研发现,工业互联网可通过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虚实化管理五大应用模式,赋能工业企业,助力企业提质増效、降本、减存。   智能化生产。水务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利时在传统的水净化场景中,仅凭经验判断水质情况,无法精准把握用药数量。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间协同计算架构,实现了对水质的实时动态检测,构建模型实现药量的动态调配。最终实现能耗降低10%到15%,药耗降低5%到10%,综合成本降低4%到6%,人工投入降低20%到30%。   网络化协同。中信云网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全球协同研发和全球计划排产。通过工业互联网将所有产线集中起来,运用超过十条产线的数据,可将模型建立期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至两周,并将模型动态实时下发到所有产线,及时进行调整,实现设备利用率提高8%,库存成本降低5%,优化了零部件的运转效率。   个性化定制。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了房车生产和使用的全链条,赋能房车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帮助山东康派斯实现订单增长62%,综合成本降低7.3%,交付周期从35天降至20天。   服务化延伸。汇江集团与根云平台深度融合,统筹搅拌站、配送车辆及工地客户,利用多种技术组合赋能运输共享;构建平台核心调度算法,并基于车辆互联与实时位置信息,实现智能派单,打造混凝土运输的“滴滴平台”,为集团节省运输成本2000多万元,提升综合产能85%。   虚实化管理。在华龙迅达的数字孪生车间中,每个设备都安装了上千个传感器,以感知设备状态变化,从而进行预测性维护和故障诊断。数字孪生使得设备的平均维修时间从2个小时降低至20分钟,生产效率提升8%,设备维护费用减少10%,零备件库存占用资金在3年间从1.2亿元/年降到0.48亿元/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工业互联网主要是从生产、经营、安防等方面赋能工业企业发展。生产方面,工业互联网借助数字科技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经营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市场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安防方面,主要是形成智能化的主动监控、主动防御系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性。   释放“数字红利”   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是释放“数字红利”、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数据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生产要素。   盘和林表示,数据要素是数字技术发挥作用的基础,发展数据要素市场能够促进数据主体在安全公平的情况下共享数据的意愿,从而增加数据要素供给,为数据技术的发展应用创造良好基础。而且,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可以提升数据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数据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交易也将决定数字技术的效果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的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工联智库专家戴建军表示,未来的产业竞争将更加依赖数字创新。全球产业正在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数字增加值在产业价值链中占比逐步提升。在数字创新方面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将逐渐占据全球价值链上游,传统依靠低成本劳动要素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家和地区将受到冲击。   数字化转型将引发生产方式和国际经济格局变革。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将引发研发、制造、产业分工、投资、贸易等一系列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引发全球创新、生产、投资、企业和产业竞争、贸易等格局的变革。对国家而言,数据成为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企业而言,数据成为发展的核心资产。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是抢抓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机遇、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关键举措。   我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而“数据红利”正在到来。传统要素是规模报酬递减的,而数据要素由于可复制、可共享,具有非竞争性,正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但是,数据只有流通利用才能“释放红利”,而市场化的流通利用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途径。因此,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势在必行,我国在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数据资源优势,数据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IDC测算,我国拥有的数据量全球占比将从2018年的23.4%提升到2025年的27.8%。工业大数据在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中占比最高,超过50%。同时,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为数据流通利用奠定了基础。   让数字经济驶入“快车道”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3.3万亿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专家表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斐然,在诸多领域表现不俗,但仍未达到能和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地步。由此可见,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需类似工业互联网的“外力”来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已从起步期迈入战略机遇期,而平台和算力是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两大优势。但工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如何建立、如何应对工业生产的差异性、企业如何在新时代中找准自身定位,仍是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难点。   首先,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关键,不同设备和不同系统产生出海量数据,最终需要平台来实现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监测管理、柔性控制等功能。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建成“平台+”的生态体系,跨平台、跨领域的区域性平台和专业性平台不断涌现,形成了对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   其次,我国的算力资源充沛,计算能力突出。数据作为工业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帮助企业实现及时的生产监控以及远端数据的采集控制,最终实现互联互通。而算力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基础,是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关键生产力。   重庆金鑫科技公司首席科学家杨永东建议,推进5G建设和商用,推动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规模部署。降低企业专线接入和云服务成本。推动企业网络改造。支持企业利用5G、IPv6、窄带物联网(NB—IoT)、工业无源光网络(PON)、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型网络技术,推进企业内部网络的IP化、扁平化、柔性化技术改造。   同时,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围绕工业互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网络技术、融合应用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促进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和探索。(陈奥 吴丛司)   (参与调研:陈爱平、郑璐、何丰伦、王松涛)
浪潮商用机器携手关键计算生态 共筑数字经济算能底座
  6月25日,2021浪潮商用机器客户大会在上海成功召开。在本次大会上,浪潮商用机器与上百家分销商、系统集成商、ISV等渠道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围绕构建企业关键业务新核心、夯实算能底座、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同时,浪潮商用机器还联合恒生电子、神州信息、赞同科技、中科软、东华医为等行业头部合作伙伴发布了48个认证解决方案,极大地提升了关键计算生态在区域市场和垂直市场的发展实力。 朵元云: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渠道推进部总经理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渠道推进部总经理朵元云表示,浪潮商用机器自成立之初就特别重视国产高端服务器生态建设,积极探索与重点行业头部ISV的深度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手段,共同完成30多个行业新核心应用解决方案,覆盖80%以上城商行、农信社、证券、保险、医疗、制造、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场景。   持续推动国产高端服务器生态落地   后疫情时代,来自海外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不断加剧,国产化成为金融、制造、医疗等关键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新核心建设的重要选择。浪潮K1 Power作为浪潮国产高端服务器家族的高价值系列,充分释放国产高端服务器的高价值算力和多元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强大算能帮助客户轻松应对数字化业务高速增长带来的关键应用负载挑战。   立足全新国产高端服务器家族浪潮K1 Power产品线,浪潮商用机器积极开展主流国产数据库平台适配,联合左右手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构建全国产化的产品体系、供应链、服务体系、生态系统、运营和销售体系,确保合作伙伴有能力在现有技术平台上自主开发,为用户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与更丰富的“新核心”解决方案。   受益于国产化生态的构建与创新,浪潮商用机器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就。在金融、交通、医疗、企业等重点行业,浪潮商用机器与20多家行业头部ISV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30%以上的大幅增长;渠道合作伙伴数量和全产品线销量双双提升;伙伴自主业务同比增长16%,ISV业务同比增长64%,非金融行业业务占比已经提高至46%,可谓硕果累累。   携手ISV打造面向多元应用场景的联合解决方案   如今,企业级客户的核心架构和应用呈现多元化趋势,在银行业,传统核心只需要通过柜面系统服务金融客户,而作为新核心的云柜员系统需要7*24实时应对来自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诸多渠道的海量用户,服务响应的性能要求和访问压力越来越高,对新核心系统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   在保险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保险业的结合越发紧密,技术对传统保险的改造正在逐步加深,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呈现出险种短平快、低营销成本、销售规模大、按需定制等特征,业务的敏捷发展对保险核心系统的稳定可靠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在医疗行业,电子病历已经全面取代传统纸质病历,成为更加准确、便利的病患诊疗信息载体,并为诊疗决策和诊疗过程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撑,而承载着患者关键数据的电子病历,其“新核心”HOS系统必须拥有高安全、高性能、高稳定等特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核心系统通过搭建在K1 Power先进硬件上的容器和微服务,实现关键计算的安全、稳定、高可用和强一致性,同时对场景化的业务创新提供灵活支撑。面对企业新核心构建和演进过程中的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和算能需求,浪潮商用机器与头部ISV建立联合实验室,提供联合方案的云测试和客户演示环境,大力推动10+创新应用场景落地。   来自恒生电子、神州信息、赞同科技、中科软、东华医为的行业头部ISV代表共同展示了与浪潮商用机器联合创新的方案成果,涉及证券行业下一代核心、银行新一代核心、分布式核心、渠道新核心、LIS7.0保险行业新一代核心、下一代医疗数据平台等关键计算创新应用领域。 韩慧杰:恒生电子云基础事业部副总经理   恒生电子是以让金融变简单为使命的金融科技公司,打造的新一代证券核心交易系统UF3.0系统,可以支持7*24小时在线,达到支持交易及清算、高容量、大并发、低延时、可水平扩展等系统运行目标。恒生电子云基础系统发展部副总经理韩慧杰表示,在与浪潮商用机器联合测试中,浪潮K1 Power高性能、高扩展性、高安全性等优势发挥出色,每秒委托笔数超过4.4万笔。 赵巍:神州信息创新业务首席专家   拥有三十余年行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深厚自主研发能力的神州信息,于2019年开始和浪潮商用机器联合研发基于K1 Power平台的新一代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银行核算业务系统及柜面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完成了宁夏银行、北部湾银行等客户核心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神州信息创新业务首席专家赵巍认为,新格局就是在新经济形式下建立起新的基础设施,本着开放合作的精神和态度打造新的合作伙伴生态。新的基础设施架构需要新的核心来进行支撑数字化转型,而算能是支撑起新型基础架构的根基,浪潮K1 Power就是高可靠算能的代表。 徐志丰:赞同科技副总裁兼全渠道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赞同科技同样是一家拥有20多年历史,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金融科技企业,与浪潮商用机器联合推出的渠道新核心,致力于打破边界,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连接。赞同科技副总裁兼全渠道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徐志丰称,浪潮K1 Power服务器增强的设计体系、业界最高的RAS能力以及领先的原生云支持,使联合方案具备更强的单节点计算能力,为客户提供能够从容应对高并发、高负载需求的金融业务平台。而正是这种能力,助力赞同科技在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厂商市场份额分析排名中,多项解决方案均排名前列。 黄红霞:东华医为总裁助理、市场运营部总经理   东华医为是浪潮商用机器在医疗行业最核心的合作伙伴之一,深耕医疗行业22年,服务百强医院30%以上,服务医院超过600家。东华医为总裁助理、市场运营部总经理黄红霞分享双方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取得的累累硕果。由浪潮商用机器产品部、技术支持部,与东华医为HIS研发部、系统部、PACS研发部联动,基于浪潮K1 Power平台的iMedical核心业务系统,基于浪潮K1 Power的AI PACS存储方案场景进行联合研发,打造更多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安全和数据强实时一致性的“三高一强”特性的联合解决方案。 李辉:浪潮存储产品总经理   浪潮存储产品总经理李辉分享了浪潮存储与浪潮K1 Power高端服务器的联合解决方案情况,在某省医保信息系统的迁移和改造整体解决方案中,通过引入浪潮K1 Power为客户提供了1500万IOPS、上亿人口医保信息卡之上所有应用的强力支撑。面向新格局,在未来的关键应用领域,浪潮存储将与浪潮K1 Power关键应用服务器携手构建新核心系统,帮助用户走在数字时代的前列。 张东: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前,全球大规模的数据中心都不可避免的面临多形态业务(稳态/敏态、通用业务/关键业务等)的融合,这就要求系统有强大异构混合管理能力,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和横向、纵向扩展能力等特性,以支持关键业务和新核心应用的快速迭代和创新。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东分享了浪潮云海OS与浪潮K1 Power高端服务器融合发展,实现从底层硬件、中间系统层到上层应用与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保证云上业务永续的客户案例,双方共同搭建的300多个节点的混合计算解决方案,承载了20多个核心应用和1000多个虚拟机的运行,整体运维效率提升70%以上。   中科软是浪潮商用机器在保险行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深耕行业信息化超过25年,根据IDC报告,2020年上半年金融云(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中科软份额占比排名第一。自浪潮商用机器成立至今,中科软一直伴随着国产化K1 Power的发展。中科软集成部总经理张小虎参与双方联合认证解决方案发布,并展望未来双方在基于国产化K1 Power平台的保险云核心、容灾等业务场景的合作,聚焦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为客户带来最佳的行业实践。 浪潮商用机器携手ISV合作伙伴联合发布认证解决方案   同时,浪潮商用机器积极开展与ISV应用的互认证,在金融、电信、医疗、制造业、能源交通、新零售等领域不断扩大K1 Power关键计算生态。借此次客户大会的契机,面向金融、医疗等行业应用场景,浪潮商用机器与恒生电子、神州信息、赞同科技、中科软、浪潮数据等20多家行业头部合作伙伴联合发布48个认证方案。   好风凭借力,插上生态之翼的浪潮商用机器不断加强国产高端服务器生态体系的建设,,通过持续赋能拓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让行业生态更加优化,为更多用户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扩展的数字化能力支撑,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筑牢算能底座。
2021南京创新周·即联即用中国创新生态大会成功召开 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6月22日至23日,2021南京创新周·即联即用中国创新生态大会在江苏南京成功召开。作为2021南京创新周的组成部分,在防疫政策指导下,本次即联即用中国创新生态大会吸引超过600人到场参加,海内外5大视频平台同步直播,全网直播观看量累计逾670万人次。   本次大会以“创联 · 未来”为主题,涵盖全球物联网、汽车、地产、金融、品牌与零售、保险、能源与可持续、医疗等多个行业的创新洞见、最新创新成果及项目,并解读全球碳中和可持续发展机遇、科技创新创业新趋势,洞悉未来经济新风口、挖掘企业发展新动能。   即联即用中国创业导师工坊、智慧城市加速启动会、移动出行·保险科技·智慧城市创新峰会、优秀智能制造科技企业路演、罕见病创新论坛、金融科技创新日·鑫创行动第三期、初创公司创新成果主题展等多场活动及展示在本次大会中逐一亮相,精彩纷呈。   南京市政府副市长沈剑荣,南京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南京高新区发展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赵成军,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创业工场创始人麦刚,真成投资管理合伙人李剑威,大界机器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孟浩等多个行业科技创新大咖、政府部门创新负责人、科技领域投资人、科技初创公司创始人共赴本次大会,探讨全球创业趋势,分享全球科技创新前沿进展。   跨行业多场景发力,全球化生态布局,全力推动科技创新   此次创新生态大会,出席嘉宾来自五湖四海,会议议题延展全球,在多赛道、多场景视野下,对科技创新趋势进行研判、分析、展望。这场为期两天的科技盛会,充分彰显了即联即用中国独特的全球化跨行业创新能力。   在国际创新孵化能力提升研讨会暨优秀跨境智能制造科技企业路演上,即联即用中国高级副总裁、合伙人钱慰祖先生,对即联即用国际创新加速与跨境投资业务进行了分享,并且邀请了来自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境优秀科技项目在会场进行路演展示。13家科技项目由即联即用海外办公室、国际合作伙伴、跨境投资团队推荐及甄选,产品及解决方案覆盖了自动驾驶、智能芯片、智能制造、增强现实等场景。五十多家南京本地企业、投资机构、园区代表与青睐项目进行了一对一深度交流互动。这场路演对接活动,是即联即用中国结合自身全球开放式创新成果和经验,为南京本地创新生态呈现的专场活动,旨在帮助全球科技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城市产业,对接本地产业合作方,促进跨境科技项目在城市生态的孕育下快速发展。   活动期间,即联即用中国智慧城市发布了“2021年未来城市加速计划”,围绕物联网底层技术,聚焦未来建造、未来工作、未来生活、未来娱乐四大赛道,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共同围绕联合技术研发、解决方案迭代、资本赋能等方向进行开放式创新合作实践和探索,在未来6个月的加速期中与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等产业链中龙头企业开展多元、共享、融合的协同创新合作。   移动出行·保险科技·智慧城市创新分会场,将如何链接外部创新力量、共享全球化创新资源的问题,置于汽车、保险、智慧城市等跨产业场景中。即联即用中国携手一汽、上汽、东风、吉利、中汽、现代摩比斯、沃尔沃卡车、佛吉亚、宇通、固特异、日本电通、Startup Autobahn、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特斯联等国内外合作伙伴,分享科技创新的经验、探讨合作机遇。特斯联与即联即用中国现场签订了面向未来城市的创新生态平台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全新视角定义行业新赛道,并以特斯联着力打造的新一代AI CITY为主要载体,全方位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多元生态拓展创新边界,产城融合促进城市更新。活动期间,优秀科技创业公司代表也进行了上台路演,共同促进移动出行、智慧城市、保险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   在医疗健康领域,此次大会将目光投向罕见病创新趋势与方案。即联即用中国关注于罕见病创新的过去、当下与未来,与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锒钰集团旗下子昂健康以及多家优秀创业公司,进行项目路演与圆桌会议,旨将多方的声音最大化融入讨论以解决罕见病这一社会性医疗难题。   金融科技分会场,则聚焦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未来金融科技。随着即联即用中国与南京银行、鑫合易家携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鑫创行动”来到第三期,9家优质金融科技企业现场为银行机构带来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据悉,目前即联即用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创新办公室,创新领域覆盖移动出行、保险科技、金融科技等超18个行业场景。参会嘉宾李剑威表示,此次生态大会集中展现了即联即用中国在全球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共建能力,在当前全球科技协同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协调全行业资源,为创业者赋能,培育明日独角兽   优秀初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即联即用重视优秀创业者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的重要作用,也在二十余年与创业者的合作中,了解他们在创业路上的困难阻碍。在创业者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协助他们链接全生态的创新资源、实现梦想,是即联即用一以贯之的理念。   此次大会,在未来·导师工坊环节,来自不同行业领军企业的嘉宾与政府领导、知名投资人,各大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代表,以及优秀创业公司团队核心成员在会场共同讨论合作与发展。   即联即用中国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曹仰锋教授进行了《黑海战略:构建卓越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主题演讲;《琅钰子昂生态平台搭建的关键环节》《爱立信内部新业务创新成果和经验》《行业前沿科技趋势、投资逻辑与案例分享》等主题演讲也纷纷展开。与此同时,即联即用创新团队、大企业行业专家、知名投资人、资深创新创业导师和优质创业者,与各界创新领军者面对面畅聊创业实践心得,助力创业者以瞻视角探索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   主会场的“圆桌对话-时空问答”活动上,钛媒体创始人兼CEO、著名媒体人赵何娟,即联即用中国创业者代表、大界机器人创始人及CEO孟浩,投资人代表真成投资管理合伙人李剑威,创业工场创始人、泡泡玛特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麦刚四位嘉宾,分别从多个角度解读创业者如何保持持续创新能力、如何准确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创业的前沿趋势。   即联即用中国旗下创新生态研究院出品的《创新生态白皮书》也在大会期间正式发布,深度剖析即联即用中国的创新生态实践;《2021年“蓝鲸”企业产业创新与创业孵化榜单》亦于本次大会宣布启动。据了解,该榜单将在6月-9月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企业开展评选,旨在推动成熟企业与创新成长企业共建生态,实现推进企业创新与产业创新发展。   参加活动的创业者朱健楠表示:此次创新生态大会给创业者带来了新颖的行业观点,参与受益匪浅。   城市战略持续升级,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强国使命初心   即联即用中国城市创新业务,致力于以科技赋能城市产业。在全球,即联即用中国协助海外科技创业项目对接中国大企业市场合作伙伴、投资机构及城市政府公共服务;在中国,即联即用中国联动产业龙头企业、城市政府,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创新需求与应用场景,打造具备创新内驱力的产业创新平台,聚集创新资源以实现城市产业的创新转型与全面提升。   本次大会,即联即用中国正式发布与南京的“1+N“共建计划,即联即用中国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徐洁平先生与南京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南京高新区发展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赵成军先生,签署最新阶段的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建即联即用中国(南京)全球产业创新区域总部。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剑荣先生,即联即用中国联合创始人、董事会执行董事陈肖纯先生作为见证人。   沈剑荣副市长表示:“即联即用中国落户南京,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起点,期盼以即联即用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创新平台载体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团队到南京来创新创业,共同促进科技和经济成果产业的深度对接,打造互惠互利的全球创新网络,为南京推动开放创新带来更多资源要素,为高质量建设全球创新名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陈肖纯先生表示:“科技创新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即联即用中国作为创新资源丰富的公司,一定扛起推动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责任。即联即用中国将积极响应南京政府号召,把创新资源持续接入南京创新生态,共同一起为南京的科技创新明天再做贡献、再做奋斗。”   未来,即联即用中国与南京市将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共建、共生、共享的城市创新生态发展成果;通过股权融资模式,和城市、产业优质资源方强强联手,携手共同建设世界产业创新中心城市。   据悉,目前即联即用中国以北京为中国总部,已建立上海、深圳两大区域创新中心,并与南京、武汉、无锡等城市开展了产业创新开放合作。   即联即用中国坚持科技强国初心,根据中国各个城市经济结构的差异,聚焦不同行业的科技创新,并借助该区域的优势,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和转型,打造全球化互联创新中心。   始终践行社会责任,携科技共创绿色、健康的美好未来   此次大会上,碳中和及罕见病创新两大议题,是即联即用中国将科技创新服务和企业社会实践紧密融合,始终践行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   在碳中和议题上,即联即用中国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徐洁平,公布了即联即用中国在环境保护、创新科技等领域的“三大承诺”:为50家创业公司和50家龙头企业,落地50个概念验证;践行可持续发展项目项目落地,推动绿色城市的建设;成为先行的“碳中和”创新孵化器,加速、投资碳中和项目。   目前,即联即用中国和终结塑料废弃物联盟已在上海正式启动了“终结塑料废弃物上海创新平台”,成为该平台继硅谷、巴黎、新加坡之后的第四个项目。   “中国已经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家企业很难掀起变革。凝结跨界创新力量,共同拥抱可持续美好未来,将是我们今年的重要方向。“即联即用中国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徐洁平表示。   即联即用中国从创新创业的独特视角,深耕可持续领域,致力于联结政府、大企业创新部门及初创企业,共建可持续创新生态,在2021年围绕终结塑料废弃物,可持续消费新风尚,碳中和,能源管理等多领域,和初创企业一起探索科技造就的可持续未来。   在罕见病创新论坛上,即联即用中国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徐洁平、琅钰集团CEO向宇、北京病痛挑战基金会创始人王奕鸥、琅钰集团副总裁、子昂健康负责人戴瑛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医药企业高管围绕罕见病领域的发展进程,共同探讨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为达成通过连接大学、医院、初创企业和患者组织,创建一个罕见疾病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愿景,即联即用中国联合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以及锒钰集团旗下子昂健康三方共同发起全球第一个罕见病科技创新平台——Inno4Rare (中文:为罕而创),从四大领域寻找并孵化可能应用与罕见病患者诊断、治疗、管理、康复的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顶级的医疗创新合作生态平台。次平台投资着眼变革与未来,愿意陪伴医疗领域的早期项目共同成长;强调场景和价值共创,坚信创新的成功需要大企业、创业公司、患者组织、医疗机构以及监管者的共同承诺。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生态平台,即联即用至今已先后成功投资孵化了Google、PayPal、Dropbox 等多家互联网行业科技巨头公司。2016年,即联即用正式进入中国建立北京总部。迄今为止,即联即用中国已从全球引进了100余个科技项目进入中国市场,服务近100家行业领军企业,累计孵化加速4000余家创业公司。   此次创新生态大会是即联即用中国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发展的重要活动,是即联即用中国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拓展多行业科创边界的重要实践。未来,即联即用中国将继续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快递100加入鸿蒙生态 正式上线HarmonyOS原子化服务
  近日,快递100加入鸿蒙生态,正式上线HarmonyOS原子化服务。使用搭载HarmonyOS 2的手机用户可以使用快递100服务卡片,一键查询快递物流信息。   作为新一代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HarmonyOS的原子化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服务和交互方式,其无需安装即可在各设备之间分享的特性,让用户在手机、平板、手表等设备上均可以通过服务中心快速获取服务。原子化服务最大的亮点在于“服务卡片”功能,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快递100 APP,只需从桌面左下角或右下角斜向上滑,在服务中心页面找到“快递100”服务卡片,就可将卡片添加到桌面,并一键查看快递物流信息。原子化服务省时省力且占用内存少,信息更容易获取,为用户带来极大便利。   作为快递物流信息服务商,快递100一直以来充分发挥第三方中立平台优势,以技术创新见长,为客户提供全面、便捷的快递服务。在运力方面,快递100接入了超过1200家全球快递公司数据,日均查询量超3亿次,寄件功能与多家快递公司达成官方合作,包含邮政、京东、德邦、 顺丰、三通一达、美团、DHL、UPS等;在需求方面,除了日常寄快递,还拓展了同城急送、寄大件、国际件、寄生鲜等多样化的使用场景,并在微信、百度、头条等生态均有布局和入口。   快递100 CEO雷中南表示,快递100拥有互联网基因,经过11年的发展更懂互联网及用户行为。本次加入鸿蒙生态,是快递100丰富资源和多入口、去中心化的产品布局中的一环,给未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像气泡沸腾 首张恒星诞生时高清照片发布
  科学家创建的第一张恒星诞生时沸腾气泡的高清图(艺术图)。图片来源:美国马里兰大学官网   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创建了第一张韦斯特伦德2号星团周围不断膨胀的恒星风气泡的3D视图。这张高分辨率图像清晰展示了银河系“托儿所”——恒星诞生的地方的情景:由热等离子体和电离气体组成的气泡在膨胀沸腾。   研究人员使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平流层红外天文台(SOFIA)望远镜收集的数据来分析银河系中最明亮、最大质量的恒星形成区域之一。分析显示,韦斯特伦德2号星团周围环绕着一个不断膨胀的热气体气泡,这推翻了早先关于该星团周围可能存在两个气泡的研究。研究人员还确定了气泡的来源和推动其膨胀的能量。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韦斯特伦德2号星团位于2万光年外,是研究恒星演化过程的独特实验室,因为它相对较近,相当年轻,并且包含大量的恒星。   据研究人员介绍,与太阳相比,当大质量恒星形成时,它们喷射出质子、电子和重金属原子要强得多,这些粒子流被称为恒星风,极端的恒星风能够在周围冷而稠密的气体云中吹出气泡。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以韦斯特伦德2号星团最亮区域为中心的气泡,并且能够测量它的半径、质量和膨胀速度。   这些膨胀的气泡表面由致密的电离碳气体构成,它们在气泡周围形成一种外壳。科学家认为新的恒星是在这些壳内形成的。但就像沸腾大锅里的汤一样,包围这些星团的气泡与周围的气体云重叠并混合在一起,因此很难区分单个气泡的表面。   研究人员测量了星团中发出的辐射,涵盖从高能X射线到低能无线电波整个电磁谱中,创建了更清晰的韦斯特伦德2号星团周围的气泡图。   除了在韦斯特伦德2号附近发现了一个由风驱动的单个恒星气泡外,他们还发现了在这个气泡的壳层区域形成新恒星的证据。大约100万年前,当气泡膨胀时,它在一侧破裂,释放出热等离子体,减缓了壳的膨胀。但是,大约在20万或30万年前,韦斯特伦德2号中的另一颗明亮的恒星不断演化,它的能量重新激活了韦斯特伦德2号外壳的膨胀。   UMD天文学系博士后助理、该研究主要作者迈特拉伊·蒂瓦里说:“我们看到韦斯特伦德2号周围气泡的膨胀被另一颗非常大质量恒星的风再次加速,这导致新的膨胀和恒星形成的过程。”这表明恒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在这个壳层中诞生,但随着这个过程的进行,新恒星的质量将会越来越小。(张佳欣)
享受智能生活 融入数字时代
  5月21日,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孔家庄街道气象后街社区阳光家园托养中心工作人员在陪老人玩益智游戏。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5月19日,在浙江嘉兴秀洲区王店镇家院融合养医护智慧照料中心,83岁的胡秀珠老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翁奇羽摄(人民视觉)   7月3日,在2021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参展商带来了当下前沿的老年康养产品、技术和服务。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已投入使用的天津市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摄   智能时代正加速拥抱老年人。   6月10日,支付宝上线“长辈模式”,页面字体变大,应用项目精简。   6月29日,3项智能终端适老化团体标准发布……   一个多月前,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发展老龄产业,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   近期,各地各行业创新手段,将更多新技术、新机制运用到适老化转型升级中,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数字时代的便利和乐趣。   催生大批适老“黑科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8.7%。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大量适老科技产品。   6月9日—11日,2021上海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举行。分体式轮椅床、紧急呼叫器、便携式健康随诊包等一大批适老“黑科技”集中亮相。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是失能老人的福音。护理机器人由密闭式包裤、两根管道、感应线和处理机组成。当老人排出大小便时,仪器自动感知,立即抽取大小便并存储在污物桶内,大小便结束后,温水冲洗和暖风烘干功能就会启动。整个过程智能全自动化运行,无需护理人员操作。   智慧看护系统让独居老人更有安全感。它利用激光雷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针对老年人跌倒等风险行为进行自动检测并报警。一个黑色小圆盒安装在卧室或客厅的顶上,可以24小时看护房间内老人的动态。老人跌倒后15秒左右,后台管理平台就会向老人亲友发出警报。   6月9日,在2021上海国际养老服务产业高峰论坛上,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表示,智慧养老应从关注硬件转变为更加关注科技的应用场景,更加关注老年人的服务体验,提高新技术的适老性。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老年人对新技术接受慢,但是一旦形成消费习惯,就具有很强的用户粘性。互联网经济和老龄经济融合发展,一定会催生出许多新的经济业态。”   当大量适老产品集中在一起时,智慧养老社区就形成了。在智慧养老社区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起一个个悉心呵护老人的应用场景,养老正逐渐变成“享老”。   5月7日一大早,重庆市的陈阿姨突然感到头晕眼花,一下没站稳,摔倒在地上。就在摔倒时,她拉扯了一下墙边的红色绳子。   几分钟后,社区安保人员和楼栋管家赶到了陈阿姨家。他们查看现场情况后,联系了社区配套的综合门诊医护人员。随后,医护人员用轮椅将陈阿姨接到门诊部检查、医治。因处理及时,陈阿姨最终转危为安。   陈阿姨住在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中铁任之健康城,这是一个智慧养老社区。陈阿姨拉下的绳子叫做“紧急呼叫拉绳”。“我们在社区出入口、公共活动室以及居民家中卧室、客厅、阳台、浴室、马桶旁等多个重要位置设置了紧急呼叫拉绳,并将其与我们自主研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接通。”中铁任之健康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绳子被拉下后,云平台立即锁定报警人的信息和位置。同时,中控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安排就近的安保人员、楼栋管家和医护人员赶往现场施救。   不仅如此,云平台还打通了社区各项服务系统,为老年人建立起电子健康档案。当医护人员将陈阿姨送至门诊后,门诊医生立即调出了陈阿姨的健康档案:有高血压和胃出血病史,最近血糖偏高……结合档案,医生在进一步询问陈阿姨近况后,安排了相应检查,并对症进行了处置。   在位于北京房山的万科随园,老人们只管享受惬意的时光,生活中的烦心事儿都交给了“智慧大脑”V-Care智慧照护平台。   “智慧大脑”包括医护、餐饮、文娱、物业四大类服务模块165个服务细项。老人身体、心理上有什么风吹草动,“智慧大脑”往往能第一时间监测到。老人喜欢吃哪些食物、喜欢参与哪项活动,“智慧大脑”会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去年年初,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从外地回到随园的杨奶奶需隔离观察14天。观察期结束后,“智慧大脑”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杨奶奶的异常:就餐时间变得不规律,有时候干脆不去餐厅,就在房间里对付几口,也很少出门和大家聊天。   管家立即跟杨奶奶沟通,原来,隔离观察时她的情绪发生了波动。管家们立刻对杨奶奶进行心理辅导。得知她年轻时擅长跳舞,民族舞社团随即向她发出了邀请函。如今,她不仅是民族舞社团的一员,还颇有兴致地学起了葫芦丝。   “数字鸿沟”正在弥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1.2%,网民的增长主体由青年群体向未成年和老年群体转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银发族”加速触网,众多互联网APP适时推出了“老年版”,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近日,百度“大字版”APP上线,除了适应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将字号放大外,还在底部工具栏开设了“百宝箱”专区。“百宝箱”里包括“识万物”“语音搜索”“休闲娱乐”“带孩子”“生活便利”等各种实用的日常服务。以“带孩子”服务为例,它包括了“听儿歌”“口算批改”“识生字”等功能,方便老年人辅导孩子学习。   “字体够大,操作起来挺容易的。”6月10日,刘阿姨在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第一次用手机银行完成了业务办理。刘阿姨操作的是“关爱版”交通银行手机银行。针对老年人需求,“关爱版”首页精简了图标数量,只保留了老年人常用的“账户查询”“转账”“理财”等业务入口。   近日,“福建居民养老保险”微信小程序上线了“老年人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除了字体变大外,系统还会播放语音提示,引导老人自助办理业务。   7月1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凡是6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打开“浙里办”APP,进入预约挂号界面,就会跳出“关怀版”界面推荐。“关怀版”界面优先显示用户最近预约过的医院,流程中还去掉了输入验证码环节,最快点击4下即可完成一次挂号预约。   还有的APP通过将老人与子女、亲友相关联的方式,实现子女、亲友为老人呼叫服务、线上支付、解决难题等。   一位网友近日发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晚上过了饭点,老爸还没有回家,打电话、发微信都没有回应。家里人急死了,准备全家出动去找,我灵机一动,马上打开手机的“远程守护”一瞧,老爸和我的距离只有25米,原来,他是在邻居家打牌入了迷,没听到手机响。   “远程守护”是OPPO手机专为老年人开发的一个功能。子女可以在“远程守护”APP中实时查看父母的位置,并为他们设定一个守护范围。如果父母走出该范围,子女会第一时间收到提醒。   业内人士表示,“老年版”APP的兴起,既是市场需求使然,也与政策因素有关。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2020年12月,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并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针对老年人,推出更多具有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等功能特点的产品。鼓励更多企业推出界面简单、操作方便的界面模式,实现一键操作、文本输入提示等多种无障碍功能。提升方言识别能力,方便不会普通话的老人使用智能设备。”   6月29日,电信终端产业协会、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共同发布了《移动终端适老化技术要求》《移动终端适老化测试方法》和《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三项团体标准,侧重解决老年人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产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此次适老化标准的出台,不仅为将来面世的移动终端产品提供了设计方向,也为全产业链发展确定了体系和准则。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介绍说:“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做好智能终端适老化工作,研究制定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水平评价体系,不断丰富适老化智能终端种类。”   适老化改造“加速度”   家庭环境是老年人居家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其适老化程度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品质。近期,全国很多地方加速对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从今年4月起,许多老人家里陆续安上了“智慧养老三件套”——智能烟感系统、一键报警系统以及语音监控系统。   这几天,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总浦桥社区工作人员有些忙。他们先来到银杏小区邵奶奶家,邵奶奶今年90岁,身体还硬朗,生活能自理,但女儿不在老人身边,经常担心老人的安全。工作人员在邵奶奶家客厅安装了语音监控系统,这样一来,女儿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实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   随后,工作人员又去了小区另一户独居老人白奶奶家里。工作人员在她家的卧室和洗漱间装上了一键报警系统。如有突发情况,老人可按警报器,后台系统会第一时间与其子女取得联系。同时,系统如果监测到老人超过20小时未走动,就会自动报警。“去年在家里摔了一跤,现在还后怕,有了这个报警器就安心多了。”白奶奶说。   总浦桥社区党委书记孙薇介绍说:“我们以银杏小区为试点,面向高龄独居老人采用嵌入式智慧化数字养老模式,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装‘三件套’中的若干项目。后续我们还将依托社区微脑平台,逐步推广智能电表、智能门磁、历史活动轨迹查询、越界报警等模块应用。”   与居家适老化同样重要的是公共服务适老化。目前,各地正在探索适老化服务,老年窗口、上门服务等越来越多。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民之家设立“老年人服务专区”,安排专职工作人员,主要针对常办的老年优待证、医疗保险报销、社保认证、不动产办理等22项高频事项,为老年人提供咨询解答、引导帮办、辅助自助办理等服务。   广东省广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了“老年人优先窗”,实行老年人优先叫号办理,配备专人为老年人提供全程陪同服务,指引帮助老年人取号排队,协助其填写申请表以及使用各类自助服务设施等,必要情况下还可提供全程帮办、代办等协助办理服务。   6月中旬,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吴先生准备将一套房子过户,可是他已经92岁了,行动不便。于是,吴先生的女儿联系了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父亲预约了上门服务。   5天后,呼和浩特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人带领受理人员,上门为吴先生办理了转移登记。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老人在申请书上按了手印,并留下影像资料。“上门服务太贴心了,真是实实在在给群众办事!”办理完业务后,老人深表感谢。呼和浩特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人介绍说,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如果无法到场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可预约无偿上门服务。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既包括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也包括居家、社区、机构以及医养康养相结合的体系构建,同时还包括对整个社会的适老化环境、适老化政策体系的建设。(潘旭涛)
我国科学家在磁性芯片高精度检测领域取得新突破
  “100年,中国‘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工作者在5个原子层厚的纳米磁性薄膜上写下这几个字。这个厚度相当于一张普通打印纸的十万分之一。   6月2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科研人员在5个原子层厚的纳米磁性薄膜上写下“100年”。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磁性芯片生产过程中,需将纳米磁性薄膜均匀铺在晶圆(制作硅半导体集成电路所用的衬底)上。确保所有晶圆完全“躺平”有多难?北航集成电路学院工艺与装备系教师张学莹表示,其相当于在北京的海淀区地面上均匀铺满5层厚的小米粒,且须完全平整,“因此,检测薄膜的平整度尤为关键。”   张学莹介绍,科研人员利用检测仪器,通过微小的磁性针尖在薄膜上写字,若字的颜色对比度一致、字迹清晰,则表明薄膜有良好的均匀性。完成平整度检测后,将纳米薄膜制成器件,封装后形成芯片。   6月2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科研人员(前)在5个原子层厚的纳米磁性薄膜上写下“中国芯”。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该检测仪器,正是由北航集成电路学院科研团队研发的晶圆级磁光克尔测试仪。   北航集成电路学院工艺与装备系主任王新河说,磁性芯片可作为高可靠的信息存储模块和高灵敏的磁信号传感模块,应用于飞机、卫星的控制系统,以及手机电子罗盘、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而磁性芯片生产过程中的磁性薄膜检测这一关键技术,属于我国长期被“卡脖子”的技术。   “对比国外同类设备,这台仪器在测试精度和速度等方面进行了技术革新,实现了自主创新突破。”王新河说。   6月2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科研人员在用磁性笔尖检测纳米薄膜的磁性。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据了解,该仪器现已应用于科研领域,且预计于今年10月在产业领域投入商用。   早在1993年,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就用10个原子摆出“中国”字样,标志着我国可自主实现原子操纵。如今,用于书写“100年,中国‘芯’”的晶圆级磁光克尔测试仪,为具有百亿元市场规模的磁性芯片产业提供设备支撑。   从“中国”,到“100年,中国‘芯’”,背后的科研突破成为我国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科技力量持续增强的一个缩影。   “作为科研一线的基层党员,我觉得扎实搞研究、实现创新突破,便是我们对建党百年最好的献礼。”张学莹说。(乌梦达 赵旭)
黑洞像“吃豆人”一样吞噬中子星
  黑洞与中子星并合(艺术概念图)图片来源: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   据《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29日发表的一篇最新研究论文,国际研究团队证实了2020年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意大利的处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探测到的两个引力波事件,确实来自黑洞—中子星并合的过程。这一发现记录了来自约10亿年前的宇宙中两个最极端、最神秘的物体的碰撞。   如果把宇宙看作一个湖面,每个有质量的物体都是“宇宙湖面”中的“船”,当“船”移动或相撞时,即物质和能量发生剧烈运动和变化时,就会导致“湖面”产生“涟漪”,这个“涟漪”便是引力波。   论文合著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苏珊·斯科特表示,中子星与黑洞的“死亡螺旋”碰撞发生在大约10亿年前,由于二者质量如此之大,所以直至今天,他们还能探测到碰撞在宇宙中产生的“涟漪”。   “每一次碰撞都不仅仅是两个巨大而致密的物体聚集在一起。黑洞吞噬了它的伴星中子星,这场面真的就像‘吃豆人’一样。”斯科特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引力天体物理中心的约翰尼斯·艾希霍尔茨说,这两次探测最初是在2020年1月5日和15日进行的。当月,研究团队探测到GW200105和GW200115(以探测日期命名)两个引力波事件,显示存在一种“混合型”新系统——每个对都由一颗中子星和一个黑洞组成。   艾希霍尔茨称,虽然这种对黑洞吞噬中子星的探测非常罕见,但他们10天之内探测到了两次。其中一次(GW200105)是一个质量是太阳9倍的黑洞和一颗质量是太阳2倍的中子星;另一次(GW200115)是一个质量大约是太阳6倍的黑洞和一个质量是太阳1.5倍的中子星。而在2019年探测到的两个引力波事件(GW1900814和GW190426),尚不能确定是由黑洞—中子星并合产生的。   斯科特表示,团队之前捕捉到了许多涉及两个黑洞碰撞和两颗中子星相撞的事件。现在,他们已经完成了“拼图的最后一块”,即首次确认观测到来自黑洞和中子星碰撞的引力波。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观察将有助于揭开宇宙中“最复杂的奥秘”,包括物质的构成、空间和时间的运作等。(张佳欣)
百度回港上市首日股价收平 李彦宏称是二次创业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   中国互联网老牌巨头百度23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完成十六年后的第二次上市,至此BAT将在港股全部聚齐。百度开盘涨0.79%,报254港元,盘中高见256.6港元,低见251.6港元跌幅0.16%,失守252港元的发行价。截至收盘股价收平,报252港元,总市值7129亿港元。   定位:从搜索到AI 核心业务收入占比超70%   “回到香港二次上市,是百度的再次出发,是百度的二次创业。”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上市现场的演讲中表示。   3月22日,百度在港交所公告称,港股IPO发售价为每股252.00港元,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112倍超额认购。由于吸引超额认购,百度根据回拨机制,将分配给香港散户投资者的股份数量从475万股,增加至1140万股。分配给机构投资者的股份数量从最初的9025万股,减少至8360万股。   百度表示,计划募集的资金用途包括吸引及留用人才、加强智能云解决方案的商业化、提升智能驾驶及其他增长计划的商业化、投资AI芯片以及有协同效应的投资、进一步发展移动生态等。   财务数据方面,招股书显示,百度的总收入由2018年的1023亿元,增长5%至2019年的1074亿元。2020年,百度的总收入为1071亿元。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归属百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76亿元、21亿元及225亿元。2019年归属百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净利润包括对携程投资的非现金减值损失89亿元。在研发投入方面,百度的研发费用由2019年的183亿元,增加人民币12亿元至2020年的195亿元。持股方面,李彦宏持股457491280股,占普通股总数17%,拥有57%投票权。   “造车”等新业务能否拉动股价?   对于此次募集资金的用途,百度在招股书中表示,50%用作持续科技投资,促进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创新商业化;40%用作发展百度移动生态,实现多元变现;剩余10%则作为一般公司用途。其中,占一半比例的持续科技投资包括:吸引及留用人才,特别是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及其他研发人员;加强智能云解决方案的商业化;提升自动驾驶技术,投资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实现批量生产,以及增加Appllo Robotaxi车队的规模,取得更多的驾驶牌照等。   目前,百度在“造车”方面动作频频。如百度与吉利汽车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以及与多家汽车制造商签署战略协议等,截至2020年12月,百度Apollo累计测试里程达430万英里,持有199张中国自动驾驶牌照。从股价看,受“造车”影响,百度美股股价呈“U型”反弹。同时,市场分析认为,百度智能驾驶等新型领域未来想象空间巨大。兴业证券研报指出,中长期,智能驾驶、智能云等AI业务为百度带来发展新机遇。公司二次上市利于深度布局AI行业,加大科技投资, 促进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创新商业化,继续保持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空间。预计公司2021年、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18亿、1391亿元。(倪明)   新浪完成私有化从纳斯达克退市   3月23日,新浪正式宣布完成私有化。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后,新浪将改名为“新浪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为一家由新浪董事长曹国伟和新浪管理层共同控制的私人企业。这意味着,在上市近21年之后,新浪正式退出资本市场舞台。   仍为微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私有化之后,新浪集团依然是微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不会对新浪业务产生任何重大影响,以新浪移动为主体的原新浪门户业务将与微博业务更紧密地整合,而原有新浪的一些垂直业务,如新浪财经、新浪金融以及新浪体育等,将更加独立地发展。与此同时,新浪集团在未来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并购步伐,实现集团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2000年4月,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新浪私有化与其自身业绩有关系,目前除了微博外,新浪基本没有推出更好的产品,包括直播、短视频等赛道,均缺乏亮点,这样的情况下在美国资本市场实际处于不利位置。他认为,基于目前不算高的市值,新浪退市后有希望获得更大自由度,为多元化布局获得一些想象空间,包括新的上市地或新的业务模块。   垂直业务或成新增长点   根据财报,2019年,新浪营收为21.6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为17.4亿美元,占比超八成。如果按照业务划分,微博贡献了80%营收,剩下20%来自门户的广告和金融科技业务。可见,新浪的收入过度依赖微博,且结构单一,主要是依靠广告业务。截至3月22日美股收盘,微博股价为52.46美元/股,市值为118.8亿美元,这是新浪退市前市值的4.6倍。据微博最新财报,2020年,微博的营收为16.9亿美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为3.13亿美元,同比下降36.6%。其中,微博最核心的广告和营销收入为14.9亿美元,同比下降3%。   微博CEO王高飞表示,进入2021年,微博将充分把握市场加速线上化的机会,通过差异化的社交广告产品和持续优化的广告竞价体系,获取市场增量的广告预算。   展望新浪未来,新的增长点或许会是新浪财经、新浪金融以及新浪体育等垂直业务,毕竟业内传新浪财经独立上市的消息已经很久,而新浪退市,也确实能推动这些垂直业务更独立地发展。 (倪明)
智能网联汽车加速驶来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自动驾驶公交1号线车辆行驶在试运行的道路上。   新华社记者 李 安摄   市民在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路的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指定上车点乘车。   新华社记者 任 超摄   当前,汽车与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领域加快融合,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已成为业界共识。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再迎利好。   走进老百姓生活   “车辆运行流畅,安全员全程没有接管。”在北京工作的程序员小杜最近体验了一把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平稳”是他对整个乘车过程最深的印象。   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租车推出已有一段时间,在北京海淀、顺义、大兴等区域,市民通过手机App即可在限定运营区域内预约乘坐。这引起市民广泛关注,不少人还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乘车体验。其实,推出自动驾驶项目的不止一家,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累计给14家自动驾驶企业发放了一般性道路测试牌照,累计路测超过221万公里。其中,载人测试里程超过102万公里。   据介绍,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顺义基地测试场首期300亩已建成,规划总占地1200亩,包含城镇、高速、乡村等多种模拟场景,也设有虚拟仿真板块、智慧城市车路协同板块等。作为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永久举办地,顺义将打造北京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特色小镇。   其他城市也不甘落后。随着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自动驾驶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除北京外,在上海、长沙、苏州、武汉等城市,各种智能网联汽车新项目不断涌现。在“中国车谷”武汉的公开测试道路,自动驾驶场景已覆盖出租车、公交、环卫、无人配送、代客泊车等多个场景。   在各地产业政策推动下,自动驾驶产业化落地步伐加快,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汽车正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产业迎来新变革   智能化浪潮之下,理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跑出加速度,长城、东风、红旗等传统车企也在努力转型,积极布局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   不过,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的移动终端和跨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仅靠车企已无法满足这场变革的需要,功能的多元化也吸引着更多玩家切入赛道。娱乐、消费、支付……未来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不再只是为了出行。   业内人士认为,新一代汽车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汽车产业将发生类似从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的颠覆性变革。有人用“四个轮子上的大手机”来形容未来的智能汽车:集成摄像头、雷达、测速仪、导航仪等各类传感器,传感器越丰富,智能化越高,功能自然也更加多元。   从争夺车联网流量入口到进军汽车电子,从投资新造车到联合造整车,百度、阿里、腾讯、美团、字节跳动……中国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巨头已从智能汽车投资幕后走向台前,“科技公司+车企”的造车模式几乎成为“标配”。   以东风汽车为例,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导入国外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结合中国复杂多变的道路状况进行本土化开发的同时,与百度、腾讯、华为等企业合作,搭建具有开放性和延展性的智能化应用平台,开展跨界生态合作。   凭借雄厚的资本和科研实力,科技公司的入局,让汽车的未来之战更加激烈,也让消费者十分期待。   安全基石须筑牢   2020年,多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推进车规级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智能化系统推广应用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近日,国务院又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正迎来政策强力支持,将会带动能源、交通、出行等领域巨大变革。   但另一方面,目前产业管理方式在产品标准、法律法规适用性、产业准入等方面,还难以适应科技创新的快速突破。在相关企业着力破解技术性难题的同时,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其中网络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数据显示,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最高可达10TB。汽车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数据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报告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汽车信息安全事件的数量增长了605%,其中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攻击的事件就达到155起。   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的前提和基石。如何在未来的数字化背景中保证汽车数据安全,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认为,应从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制定过程审查制度以及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保护汽车数据安全。他建议,建立准入制度,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包括高精地图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商业用途需经国家相关部门备案管理。(康朴)
保护好你我的“人脸”安全
  王 鹏作(新华社发)   手机解锁、身份验证、上班打卡……人脸识别技术近年在人们生活和工作场景中大放异彩,与此同时,技术应用过程中涉及的用户隐私、信息保护问题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确保企业合法合规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非法采集隐患大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一起人脸识别事件引发社会广泛议论——某卫浴品牌多个门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摄像头违规窃取人脸数据。一旦顾客进入门店,就会被摄像头抓取并生成自动编号,顾客人脸信息被偷偷获取。   无独有偶,宁波市慈溪检察院日前接到群众举报称,部分房企售楼处装有人脸识别摄像头,在未明示买家收集信息的情况下,存储买房人脸部特征用于,对比识别。   事实上,这已不是人脸识别首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早在2019年,就有一款娱乐App“ZAO”被工信部约谈,原因是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身份验证,可能导致用户个人面部生物信息泄露。   由此可见,人脸识别技术滥用问题与技术发展相伴相生,隐患由来已久。2020年10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提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使用过人脸识别,其中超六成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存在滥用趋势,强迫使用、非法采集等问题多发。   数据安全成痛点   2020年,一起被称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的特殊合同纠纷,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法院开庭审理。据悉,原告郭先生曾于2019年7月购买某野生动物园年卡,确定以指纹识别入园。后入园方式调整为人脸识别,该园向郭先生发送短信通知此事,要求其激活人脸识别系统。郭先生不同意采集人脸信息,要求退卡退费被拒,于是向动物园提起诉讼。   相关专家认为,部分公众警惕人脸识别,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他们更加注重保护个人数据等隐私,然而人脸暴露度较高,比其他生物特征数据更易实现被动采集。另一方面,相对于诸如用户名、手机号、电邮地址等容易变更的个人数据,面部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不可更改性,“面部识别信息几乎无法修改,一旦被收集就可能永久有效。”汇业律师事务所顾问史宇航说,但消费者无从得知,企业是否能够长期安全地保管数据。如果其间不法分子兜售倒卖、肆意合成或滥用人脸数据,进行欺诈勒索,公众将遭受直接影响。据《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三成受访者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蒙受隐私或财产损失。   因此,在征得公众同意的基础上,安全存储面部识别数据,合理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至关重要。   为人脸识别划“红线”   防疫期间,无接触式“人脸识别”设备成为许多商场、餐厅、办公楼的“宠儿”,它能精准高效识别人脸、测量体温,为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2020年12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起、多家企业机构参与编写的《2020年人脸识别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在30万人像库的规模下,戴口罩人脸识别准确率可高达90%。这意味着,人脸识别优势不可忽视,不能作“一刀切”处理。   那么,怎样保证数据安全?202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公共场所人脸识别设备的铺设作出专门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个人身份特征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   国内多地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为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采集划出“红线”。2020年10月,《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明确物业服务人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天津市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在全国首次公开禁止采集人脸识别信息。   专家指出,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有望得到良性管控,在不侵犯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王晶玥)
人机搭配 巡查效率高3倍
  李莹莹和大白在一起工作 陈畅摄   好机友   在云南省红河州境内的昆(明)玉(溪)河(口)铁路边,有这么一位年轻小姑娘在荒凉的大山中一个人看守铁路变电所,保证列车行车安全。今年她身边来了一位不一样的机器人——大白,它不仅能够替代人工完成多项智能巡视任务,还把作业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   变电所被称作是铁路的“大心脏”,因为铁路上的列车牵引用电、站车照明用电等,都是由变电所提供。而位于云南省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屏边变电所,承担着昆玉河铁路瑶山至沙田坝区间的机车牵引供电任务。在这里,220千伏的电压通过变压器转换成27.5千伏,再通过接触网为列车开行提供动能。   身为90后的李莹莹,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玉溪供电段屏边变电所的一名值班员。她的工作,除了日常值守外,还要开展巡视作业,查看每个设备运行是否正常,零件是否完整,哪怕出现一丝细微的变化,也要及时进行处理。   李莹莹的家在山东,2014年,她背井离乡来到了心中向往的彩云之南工作。每次值班,她都要前往位于大山里的变电所,独自坚守5天。夜深时,还得独自到室外巡视设备,猫叫、狼吼的声音对她来说都已经习以为常。   “变电所里24小时都必须有人值守,因为我接班后5天都不能出去,所以每次来上班,我都得带很多食物,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基本上连个人都看不到。”李莹莹说。   近年来,随着铁路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被引入,李莹莹所在的云南屏边变电所就迎来了这样一位高科技“帮手”——变电所巡视机器人,它可以协助李莹莹完成部分自动化巡检工作。这个外表呆萌可爱,干起活来却能量满满的机器人成了李莹莹值班时的佳友良伴。   “以前看动画片时我就超喜欢像大白一样忠心耿耿、无微不至的‘暖男’机器人。没想到多年后我还真拥有了这样贴心又聪明的机器人,真是太惊喜了。”李莹莹说,大白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完成变电站日常巡视、特殊巡视、故障巡视等多种巡视任务。若巡检中发现某处设备异常,它的后台系统就会提示报警信息,并生成分析结果。一旦确定异常存在,李莹莹便上传系统“诊断”照片,并进行及时处理。   李莹莹说:“机器人让我的工作轻松了不少,以前我可能需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一次巡视作业,现在有了大白协助,每次巡视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陈 畅 杨 森 赵汉斌)
警惕“安全提示”陷阱 手机清理软件“坑”过你吗?
  勾建山作(新华社发)   表面上是“安全提示”,能清理手机垃圾,实则骗取点击量,读取隐私信息,有的甚至设下精准陷阱进行诈骗……日前,4款手机清理APP因违规收集老年人个人信息遭曝光。对此,工信部第一时间开展技术检测,严厉查处手机APP违规行为。   为何越“清理”越卡顿?   70多岁的李奶奶在用智能手机看新闻、小说时,总是会收到“内存不足”“病毒文件”“垃圾清理”等“安全提示”,她根据提示下载清理软件清理后,却发现“安全提示”越来越多,手机也越来越卡。此外,李奶奶还发现,手机里经常出现一些“诱人”的广告,如红包领钱、金币赚钱、走路挣钱等。   这不是李奶奶一人的困惑,很多老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为何手机垃圾清理得越多,使用起来却越慢呢?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中心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检测。在一款小说阅读软件里,正常阅读过程中出现了清理软件的广告,点击后,手机下载安装了一款叫“内存优化大师”的APP,自动清理过程中继续蹦出“清理手机缓存”的提醒,再次点击后,手机又下载安装了“超强清理大师”,不断地提醒、下载、清理,同样的路径接力重复,手机上又安装了“智能清理大师”和“手机管家Pro”。仅仅几分钟,4款清理类软件就在手机上“安家落户”。在对最后安装的这款“手机管家Pro”进行测试后,专家表示:“这款APP实质上打开清理的功能非常简单,甚至有些都没有什么清理效果。”   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专家测试发现,各类清理“大师”表面上是在清理手机垃圾,实际上却在后台大量窃取用户信息。   专家在对“手机管家Pro”的测试中发现,短短8.75秒,该APP就读取了890次用户应用程序列表、1300多次手机用户识别码(IMSI)、900多次手机设备身份识别码(IMEI)。   专家指出,这类手机清理软件通过高频读取手机信息并不断上传,使CPU高负荷运行,导致手机卡顿,从而达到让用户不断点击下载APP的目的,形成了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这类APP长期在老人手机中驻扎,就会不断在后台发送用户数据信息,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精准画像,将其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于是,各种低俗、劣质甚至带有欺骗套路的广告和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到老人的手机上。更严重的是,平台可能会将收集到的用户信息打包卖给不法分子,从事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   对此,工信部已第一时间作出处理。通过技术检测,查实“内存优化大师”“智能清理大师”“超强清理大师”“手机管家Pro”4款APP存在欺骗误导用户下载、违规处理个人信息两项违规动作,已要求主要应用商店予以下架,并组织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省市通信管理局对涉事企业主体进行调查处理。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智能手机通常都有出厂自带的手机管家或类似清理软件,能有效清理“垃圾”、优化内存,用户无须另行下载第三方此类APP。   对用户来说,如何正确识别正规手机APP,保障自身信息安全?有专家建议:第一,到手机自带的正规应用市场或官方网站下载软件,遇到弹窗不随便点击;第二,对手机进行安全设置,建立“防火墙”;第三,下载应用之后及时卸载软件安装包,释放内存空间,减少卡顿。   织密监管“防护网”   近年来,APP超范围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工信部已连续两年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   截至2021年3月,工信部共完成73万款APP的技术检测工作,连续发布12批次对外通报,责令整改3046款违规APP,下架179款拒不整改的APP,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目前,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副主任杨小伟透露,目前正在加紧制定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近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了39种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要求其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其中13类APP无需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构建覆盖基础电信企业、各类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全行业服务监管体系:一是加强专项整治,加大曝光和处置力度;二是完善制度标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三是加强技术手段建设,大幅提升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自动化检测覆盖范围和检测深度;四是加强行业自律,督促企业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红线意识,为广大用户营造更安全、更健康、更干净的APP应用环境。(乔 彩)
人造太阳:为开发核聚变能源探路
  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供图   眼下,合肥科学岛春光无限、生机盎然。小岛的中间地带,矗立着一座外形酷似宇宙飞船的大楼——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大楼深处,有一个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文名为东方超环,简称EAST),俗称“人造太阳”。   这座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多次创造出等离子体运行的世界纪录,代表着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物理和工程方面的研究水平,为全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人造太阳”长什么样?何时能造福人类?前不久,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一旦人类掌握了核聚变能 将拥有可使用上百亿年的清洁能源   尽管提前做了一些功课,当真正来到“人造太阳”面前,这个庞然大物依然让人震撼。装置主体高11米、直径8米、重达400吨,周围供电、冷却等辅助设备林立。其核心结构是一个像面包圈的环形磁容器“托卡马克”。   探访当天,“人造太阳”并未进行实验。大约十几名科研人员手持检测工具,在装置主体上下攀爬,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装置零件数量巨大,材料和工艺完全依靠自主研发。从2006年建成至今,装置每年都会进行保养和零部件更新换代,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在太阳内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核聚变,为大自然带来最普遍的能量来源。所谓“人造太阳”,是指充分利用这个科学原理,在地球上建造一套核聚变装置,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源源不断地产生能量。严格意义上讲,“人造太阳”的称谓并非专属于东方超环,凡是应用了类似原理的装置,都能这么称呼。   “人造太阳”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这要从核聚变能的优点说起。相比核裂变,核聚变没有放射性。氘和氚反应的生成物是氦气,对环境无害,一旦造成反应的等离子体熄灭,聚变反应会终止。核聚变的原料储量也很丰富,氘可以直接在海水中提取,氚则可以通过中子和锂反应产生。据估算,一升海水中提炼出来的氘经过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核聚变能凭借资源无限、清洁环保,不产生高放射性核废料等优点,是目前认识到的、可以最终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旦人类掌握了核聚变能,将拥有可使用上百亿年的清洁能源。   东方超环这座大科学装置对实现核聚变能有什么贡献?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介绍,这座大科学装置的科学目标,正是从前期基础研究出发,对受控核聚变相关的前沿物理问题展开探索性实验研究,既着眼物理理论突破,同时验证工程上的可行性,为将来打造真正的商业聚变堆、电站打下基础。   太阳发生核聚变,主要依靠星球引力约束等离子体。可地球上没有那么大引力,要想让能量不失控,就需要借助磁场来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的实现离不开超高温、超低温、超强磁场、超大电流、超高真空的极限环境,科学家们用磁场做成“托卡马克”这座“磁笼”,牢牢将高温物质控制住,磁场外面用真空隔绝,保护装置材料不被烧毁。   尽管主流可控核聚变方式不止有磁约束这一种,还有惯性约束、引力约束等,但磁约束在实验室条件下接近成功,也是国际上主流的研究方向。因此,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被公认为是探索、解决未来稳态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地球寻找聚变能源出路的希望。   在东方超环这座大科学装置的牵引下 衍生出一系列创新成果   从5000万摄氏度放电30秒至60秒,再到百秒,再到1亿摄氏度运行20秒……东方超环不断刷新着放电纪录。如果能较长时间维持1亿摄氏度的高温,实现接近1000秒的放电时间,将证明人类距离解决核聚变商业化应用的步伐更进一步。   每一秒的增长,在科学上都具有极高的难度,背后是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钻研和呕心沥血的付出。   实现受控热核聚变和稳态约束等离子体,是国际共性科学难题。根据物理学理论“劳森判据”,核聚变点火条件包括核聚变燃料的温度、密度和约束时间这三个要素。据等离子体所博士鄢容介绍,想实现聚变反应,首先要达到1亿摄氏度以上,使聚变燃料完全电离,并在保证等离子体密度的前提下,将高温等离子体维持相对足够长的时间,不泄露不逃逸,才可能释放出足够多的能量。托卡马克的高温物质,就像是一群正在嬉戏打闹的淘气孩子,很难控制。温度、密度、时间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相互协调到最佳状态,才能实现稳态约束。   除了科学实验难度高,作为集成系统,这个装置对工程配合要求也极高。据了解,整个大科学装置总共有48个窗口,零件数量相当于5架波音777飞机的零件总和。短短的数十秒运行中,任何一个零件失灵,任何一滴不该出现的水珠,任何一个停滞的环节,都会导致实验风险。科研人员不舍昼夜地实验、调试,就是希望能更精确掌握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研究改进磁笼子的形态和性质,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中发掘科学规律,提出长时间等离子体稳定约束的最佳运行方案。   大科学装置集高精尖技术于一身,其承载的意义早已不止追求科学目标本身。在东方超环这座大科学装置的牵引下,衍生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成果,形成了超导技术、低温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多个产业技术板块,推动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实现了“一路摘瓜”“沿途下蛋”。   比如,质子和重离子放疗是目前国际公认最尖端的放射治疗技术,一直被发达国家所垄断。等离子体所利用大科学装置的超导技术,积极研制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超导质子癌症治疗系统,将大幅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此外,等离子体还能治疗皮肤病,有广谱抗菌、加速凝血、促进细胞增殖、无耐药性及副作用等优点;等离子体所将大科学装置离子束技术引入生物学科,致力于微生物新菌种的创制、发酵调控、产物分离分析及终端产品的研究和产业转化。   据介绍,我国的核聚变研究与国际基本同步,甚至在聚变某些技术领域确立了领跑地位,在超导、稳态控制、加热等方面巩固了中国特色。有国外期刊称赞“中国创造了聚变历史”“在这里科学价值得到极大体现”。   以东方超环项目为依托 科研人员参与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   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东方超环作为国际磁约束聚变装置中最前沿的国际开放平台之一,积极开展国际联合实验,促进了全面开放共享。   更重要的是,以这个项目为依托,我国科研人员参与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在和平利用聚变能的基础上,探索聚变在科学和工程上的可行性。包含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参与了这个国家大科学项目,举多国合力向受控聚变实验堆迈进。   “东方超环很像ITER的缩小版,运行模式也都是采用了长脉冲高约束。我国科研人员在这个装置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每个材料都摸过,每个环节都练过,真正积累了等离子体运行的实际经验,能在科学原理和工程建设上为ITER提供宝贵参考经验。”宋云涛说。   当前,我国承担了ITER10%左右的采购包,其中七成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科研人员勇于担当,直接争取到ITER最重要的核心设备“超导磁体”的建造任务。这个任务风险很大,但科研人员不畏艰难,高效高质交付了18个采购包制造内容,涵盖了ITER装置几乎所有关键部件, 由上百家科研院所和企业承担。大电流高温超导直流电缆、脉冲高压变电站首台主变压器……自主研发的各项设备运到欧洲,获得了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也正因为他们的出色表现,我国直接拿下了整个装置的总装任务。2020年10月,ITER计划启动主体安装工作,我国科研人员恪守承诺,确保安装进度正常。   参与ITER项目十几年,我国科研团队获得了深度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的机会,积累了建造“人造太阳”的经验,在材料科学、超导技术等领域研发能力得到进步,为中国建造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奠定了基础。   “许多研究物理的年轻人通过在ITER的历练,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本领,回国后成为‘挑大梁’的骨干。”宋云涛说,许多与合肥院合作的国内企业,在生产超导材料、打造零部件方面达到水平一流,积累了国际工程管理、国际合作经验;一些企业甚至走出国门,拿到了国际订单。   “作为东方超环的科研团队,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期,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向超高温度更长时间的放电努力,产出一批原创性、战略性、集成性创新成果;长期而言,我们盼望着能够实现大科学装置能量输出大于输入,争取在2040年前后建成聚变电站,让千家万户早日用上核聚变能源,实现清洁能源梦想。”宋云涛说。(刘诗瑶)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