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4400万前摄+1亿主摄,vivo S10死磕自拍,平直中框酷似iPhone
作者 | 云鹏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7月15日消息,vivo刚刚发布了vivo S10系列新旗舰智能手机,其搭载了4400万像素前摄和1亿像素主摄,机身厚度仅为7.29毫米,采用联发科天玑1100 6nm SoC。 vivo S10 8GB+256GB版本价格为2999元,S10 Pro 12+256GB版本售价为3399元,共有青柠、白色、黑色、焕彩四种配色。 一、4400万像素前摄支持4K视频拍摄,“P图”也能保留皮肤细节 拍照方面,vivo S系列一直看重前置拍照素质,此次vivo S10 Pro搭载了一枚4400万像素前摄和一枚800万像素前摄。 这枚4400万像素前置镜头支持AF自动对焦,光圈为f/2.0,可以在夜景自拍方面提升照片的亮度。 另外这枚800万像素前置广角镜头也支持夜景自拍,而vivo S10的屏幕补光功能也延续了下来。 ▲前置广角夜景自拍 在vivo对于手机自拍的理解中,“自然美”很重要,他们希望用户可以在拍照时看到“镜子中的自己”。 在算法方面,vivo在处理画面的同时,可以保留更多皮肤细节,同时对肤色进行更真实的还原。 值得一提的是,这枚4400万像素镜头还支持4K前置视频拍摄,给Vlog拍摄提供了更好的画质,另外通过AI深度估计算法实现了视频拍摄实时背景虚化功能。 后置拍照方面,vivo S10 Pro搭载了一枚1亿像素主摄、一枚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和一枚200万像素景深镜头。 这枚1亿像素主摄尺寸为1/1.52英寸,这也是vivo史上采用过的最高像素主摄。 二、7.29毫米塞下4050mAh电池,平直铝制中框酷似“iPhone” vivo S10 Pro搭载了一块6.44英寸AMOLED屏幕,支持屏下指纹解锁,屏幕上缘采用“兔牙”设计放置了两枚前摄。 轻薄一直是vivo S系列的特点,此次vivo S10 Pro厚度做到了7.29毫米,重量为173克,在这样的机身中,vivo放入了一块4050mAh电池,支持44W有线充电。 据称,为了实现这样的厚度和电量,vivo对均热板、红外传感器、副PCB板、电池仓都进行了轻薄化处理,也增加了堆叠难度。 vivo S10系列的中框则采用了平直设计,为航空铝材质,与iPhone 12系列的平直铝合金中框有些相似。 比较有意思的,vivo S10系列的机身背板会跟随光线变化,在粉橙色和深蓝色之间变换,黑色版本采用了AG磨砂工艺。 性能方面,vivo S10 Pro搭载了联发科天玑1100处理器,天玑1100采用台积电6nm工艺,与旗舰天玑1200采用了相同的架构设计,安兔兔跑分约为67万分。 值得一提的是,天玑1100可以智能识别延迟更低的基站,提供更稳定的5G体验。 另外vivo S10系列支持内存融合技术,可以将最多4GB闪存作为手机内存使用,让后台驻留APP数量得到提升。 结语:死磕自拍和轻薄的S系列成为一股“清流” 这次vivo S10系列不出意外的在自拍和轻薄两方面进行了升级,延续了vivo S系列的“传统强项”,同时在硬件配置方面仍然以联发科中高端SoC为主,而没有采用旗舰SoC。 在手机厂商频频杀价格、比拼参数的当下,vivo S系列显得有些独特,一直坚持着自己主打的特性。而这样的坚持能否在后续换来更多市场的认可,vivo S系列在vivo产品线中的定位是否会有改变,还有待观察。
一枚小小的充电IC,为什么能难倒苹果华为三星?
作者 | 云鹏 编辑 | 漠影 就在最近,一家名为NuVolta(伏达)的中国半导体厂商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100W功率的单芯片电荷泵快充芯片,一时间引发了业内对国产充电芯片技术的关注。 曾经一枚小小的电源管理芯片,让苹果不得不斥资6亿美元收购英国Dialog才实现了自研、让华为高端手机充电器的生产一度陷入困境,而三星Note7的电池事故也与电源管理芯片相关技术的疏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芯片分为模拟芯片和数字芯片两大类,而电源管理芯片,虽然看起来不起眼,甚至有些“边缘”,但实际上却是模拟芯片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 甚至简单来说,只要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几乎都需要这类芯片,从日用家电到手机电脑,从通信基站到智能汽车。 据方正证券预测,2026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或达到550亿美元,也就是3500多亿人民币。在这巨大的潜在市场背后,一方面欧美日韩厂商占据了当下八成以上的市场,而另一方面,中国厂商也正在加速崛起。 在技术、产品、市场三方面发力追赶之下,电源管理芯片,很可能成为中国模拟芯片技术领域下一个关键突破口。 一、年出货640亿颗,“带电”的东西都跑不了 在深入挖掘电源管理芯片产业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电源管理芯片到底是什么,因为关于它的称呼其实是非常繁杂的。 随着国内智能手机纷纷向着“百瓦快充”发展,各类充电名词也跃入市场,电荷泵芯片、快充芯片、充电IC、电源IC,听起来多种多样,实际上,它们都是电源管理芯片的某一类,甚至只是同一类芯片的不同习惯叫法。 简单来理解,就是跟“管电”、“充电”相关,“带电”的,基本上都可以称为电源管理芯片。这类芯片通常的作用就是将电分配给设备中不同的用电器件。不论什么产品,只要用电,就要用到这种芯片。 ▲电源管理芯片的主要分类 也正因如此,电源管理芯片的细分种类非常多。比如把电线中的交流电转换为手机电脑所使用的直流电的各类AD-DC转换器、在手机电脑内部调节直流电的各类DC-DC转换器,都属于电源管理芯片的一类。 去年下半年120W、125W国产手机快充新技术密集发布,电荷泵芯片着实火了一把。前段时间NuVolta发布的就是一款电荷泵芯片,这也是电源管理芯片的一类。 还有一类芯片被称为PMIC,这其实是一种多通道电源管理芯片,简单来说,就是单颗芯片内集成了多种电源管理功能的芯片,像高通、联发科、海思等手机芯片厂商一般会主打PMIC产品,并与SoC主控绑定销售。 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LED屏幕灯珠、手机中的振动马达,都需特定的一些电源管理芯片的驱动才能工作。 可以说,从天上飞的到地上跑的,大到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小到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都会用到电源管理芯片。 根据IC Insights数据显示,2019年电源管理模拟器件大约就占据了芯片市场出货总量的21%,在所有芯片种类中位列第一,甚至超过第二和第三类别芯片出货量总和,出货量约为639.69亿颗。 640亿颗,什么概念?平均下来,地球上每个人每年都会用到10颗电源管理芯片。可以肯定的说,电源管理芯片是模拟芯片行业中最大的细分市场。 二、欧美吃去八成市场,一家公司有12.5万种产品什么概念? 可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这样一块肥肉,却基本上都被欧美日韩企业吃去了,仅欧美企业就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 在电源管理芯片核心的芯片设计领域,美国的德州仪器、高通、ADI、美信,德国的英飞凌,都成为了毋庸置疑的巨头。 德州仪器更是一家占据了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21%的份额,并且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都处于业内领先地位。今年一季度,德州仪器模拟产品收入为32.8亿美元,占总营收比例为76%,而电源管理芯片就是其模拟产品中的占比大头之一。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 在国内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欧美企业甚至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当然,国内有不少厂商也在积极布局,比如圣邦微电子、南芯半导体、钰泰半导体、芯朋微、杰华特等,但国内厂商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并且客户也聚焦于国内相关企业。 在芯片代工侧,电源管理芯片这类产品本身对芯片制程工艺的要求并不高,因此除了台积电之外,韩国东部高科、中芯国际、华润微电子等厂商都从中分得了部分市场。 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由于涉及行业众多,因此该市场的细分产品品类极多,掌握越多的产品品类,厂商就有机会占据更多市场。简单来说,就是“品类越多的企业,行业竞争力越强”。 目前行业龙头美国德州仪器拥有大约12.5万种电源管理类产品,位列第三的ADI则有4万多种产品。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 国内企业这边,圣邦微电子作为中国模拟芯片领域位于前列的企业,拥有信号链和电源管理类产品共计1400多种;韦尔股份拥有950多种,而力芯微、富满电子等厂商的产品种类则在400-500种之间。 12.5万种对比1400种,其间产品品类丰富度差距,已经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了。这也是在电源管理芯片行业中,企业之间差距的核心体现。 简单来说,国外头部厂商产品品类齐全、覆盖领域多,竞争力强;而国内厂商品类较少,因此目前只能在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三、到底哪里卡了脖子?收购频频专利重重,“明星工程师”成关键 当然,这些海外巨头取得的今天的成绩,也不是一日之功。实际上,电源管理芯片是一个非常需要时间积累的行业,这也是国内企业在该领域迟迟难以突破的主要因素之一。 就比如美国德州仪器这样的巨头公司,几乎与“半导体”同龄,在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早期,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通过市场规模优势积累资本,并不断通过收购拓展自己的产品覆盖范围。 ▲德州仪器 早在2007年,德州仪器就收购了本土厂商POWERPRECISE Solutions,丰富了其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线,2009年,德州仪器又拿下了美国专注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的厂商Ciclon。 2011年,德州仪器斥资6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国家半导体,这可是十年前的65亿美元,足可以称之为一笔巨资。要知道,2010年年底,德州仪器账上全部的现金也只有30亿美元。 当时,美国国家半导体也是一家有着52年历史的老牌厂商,掌握着1.2万种模拟芯片产品,而当时的德州仪器也仅掌握了3万余种。可以说,两者的合并,基本上奠定了德州仪器在模拟芯片市场的霸主地位。 与德州仪器类似,ADI、安森美、瑞萨电子等公司都通过收购不断拓展自身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份额和技术优势。 电源管理芯片这类模拟芯片,涉及大量细分市场和专利壁垒,对于这些巨头来说,“买买买”显然是最快也是最稳妥的方式。而这让巨头们的先发优势更加凸显,后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突破口。 甚至技术研发实力强如苹果,为了实现电源管理芯片的自研,也不得不在2018年斥资6亿美元收购了英国Dialog,才将电源管理芯片技术握在了自己手里。 如今iPhone 12系列中使用的就是苹果自研PMIC,我们有理由相信,苹果iPhone系列产品出色的功耗控制,不仅仅是A系芯片的功劳,更与其出色的电源管理技术密不可分。 ▲图中代号23为苹果自研电源管理芯片,图片来源:electronics360 除了漫长的积累和不断收购,如高通、联发科这样的企业,通过另一种方式赢得了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份额——将自家SoC和PMIC绑定销售。 大家都知道,同一家芯片厂商的PMIC与SoC芯片的协同能力、兼容性都更好,并且手机芯片厂商也经常采用“打包”的方式销售SoC和PMIC,客观上极大提升了这些厂商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竞争力,也提升了它们的市场份额。 要知道,在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中,高通是仅次于德州仪器的第二大厂商,占比超过了15%,这是许多专注模拟芯片的厂商都望尘莫及的,从中我们也能看到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对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之大。 ▲高通常见的“打包”芯片解决方案,包括PMIC 通过这些巨头的崛起我们也能看到,电源管理芯片这类模拟芯片,不像我们常见的SoC芯片需要非常先进的工艺制程和极其复杂的架构设计,而更看重产品品类丰富度以及配套生态的完善。 目前国内企业大都比较年轻,甚至不少都成立于2017、2018年前后,即使如圣邦微电子这样的龙头企业,也才成立14年,行业积累与海外巨头仍有较大差距。 除此之外,在与方正电子分析师深入交流中我了解到,模拟芯片行业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也是有着自身特点的,它非常吃工程师的“单兵作战能力”,因此特别依赖明星工程师。 欧美老牌企业距离大学、研究机构更近,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同时同一领域形成的学术圈也更具吸引力,可以更好地把握住半导体领域的核心技术人才,这也是国内企业的差距所在。 要知道,电源管理芯片虽然在手机整体成本中只占据了大概2%,但其利润却很高,外国头部厂商的毛利率甚至可以达到65%以上。吃去利润大头,让这些巨头更有底气去收购企业,争夺关键人才。 反观国内,单兵作战可能并不是国内厂商的特长,一方面,国内厂商市场规模较小,利润较低,重金留人不是它们的强项,而另一方面,中国大陆企业更擅长的通常是以“集体攻坚”的作战方式去解决问题。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国内电源管理芯片龙头企业中,圣邦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张世龙来自德州仪器;南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阮晨也同样曾任职于德州仪器;而矽力杰的创始人陈伟还担任过MPS副总裁。 可以看出,大陆电源管理芯片产业崛起,关键人才的力量仍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印证了模拟芯片行业更加依赖明星工程师的判断。 四、国产化替代暗流涌动,TWS、智能音箱火爆成催化剂 总体来说,产品品类丰富度、专利数量、关键人才、行业积累都是国内企业的短板,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美国德州仪器、高通、美信这样的强劲对手,中国大陆企业仍然在积极寻找自己在这条赛道上的突破口。 最近NoVolta电荷泵芯片新品之所以可以在智能手机行业中引起不小的波动,也正是因为行业整逐渐将目光更多地聚焦于国内芯片厂商。 比如在今天非常火爆的TWS耳机市场中,安卓TWS耳机的出货量和市场占比都在不断提升,甚至年初有报道称,“山寨TWS耳机”年出货量已经达到6亿部,这些市场变化都为电源芯片带来很大的国产化替代空间。 据了解,目前钰泰半导体、圣邦微电子、矽力杰、韦尔股份等厂商的电源管理芯片都已经应用在了不少安卓TWS耳机中。而智能音箱等新兴消费电子类产品的火爆也增加了国产电源管理芯片的使用。 ▲一些TWS耳机中的电源管理芯片(部分为国产芯片),图片来源:我爱音频网 国内厂商钰泰半导体在DC-DC转换器技术领域,已经可以做到与矽力杰、德州仪器等厂商技术相当。 另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家电领域,该领域电源管理芯片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并且市场增量仍然比较可观,因此国内不少芯片厂商都在陆续进入。 比如芯朋微就是国内智能家电领域的重要供应商之一,目前已经拿下美的、格力、创维、中兴、华为等大客户,并且在去年刚刚完成了科创板上市。 除了厂商自身的努力,国内资本市场也对这些电源管理芯片头部企业更加重视。2019年8月,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投资了杰华特微电子,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也先后对南芯半导体和必易微电子进行了投资。 目前南芯半导体已经进入华为、三星、小米、Anker等客户的供应链,2019推出了国内首款电荷泵充电器,打破了超级快充电荷泵芯片的国外垄断。 从市场整体变化来看,电源管理芯片产业正在呈现由欧美、日韩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方正证券报告称,当下台湾和大陆企业的竞争让这些海外巨头无法维持原来的超高毛利,从而逐步淡出了民用消费市场。 一方面,电源管理芯片对制程工艺要求不高,大陆芯片代工厂商基本都可以生产,并且近年来很多模拟芯片相关人才回流,也进一步缩小了国内厂商和海外巨头之间的整体技术差距。 另一方面,不可忽略的是,中美在半导体技术领域的摩擦、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展等客观因素,都进一步增加了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对中国大陆企业产品的需求。 供应链的安全可控,成为了所有科技企业都不能忽视的一点。 结语:充电IC崛起成国产半导体追赶缩影 从2019年电荷泵芯片首次突破外国垄断,到2021年单芯片电荷泵芯片性能做到全球领先,中国厂商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追赶不断加速,甚至在部分细分赛道追上了海外巨头的脚步。 但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欧美企业在核心技术、关键人才、产品品类覆盖度、市场规模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依然十分明显。 未来,智能汽车、工业物联网、消费电子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必将进一步带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的增长,而中国芯片厂商能否在海外巨头重重封锁下成功突围,或许将成为国产半导体技术崛起的关键一役。
vivo S10系列正式发布,新增“自然人像”,起售价2999元|钛快讯
钛媒体快讯|7月15日消息:vivo举办了“你好,自然美”线上主题发布会,正式发布vivo S10系列新品——vivo S10及vivo S10 Pro。vivo S10系列前置4400万像素柔光双摄,实现全场景夜景人像,而新增“自然人像”带来更自然的自拍。vivo S10系列将于7月16日开启预售,7月23日正式开售。 “光致变色”材料首次在手机上大规模应用 vivo S10系列拥有绮光焕彩、萤石黑、丝绒白、青柠四种配色,其中萤石黑与丝绒白分别采用了最新的“萤石AG工艺”与“丝绒AG工艺”;而绮光焕彩首次实现“光致变色”工艺在手机行业的大规模应用,这种工艺可以让手机在阳光照射后实现变色,并在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有色彩。 vivo S10系列绮光焕彩变色前后 对于一款在不同环境下可实现局部变色的手机而言,变色材质的选择,材质与手机已有工艺的结合,以及如何突破多个技术难点实现量产,都是需要长时间探索的问题。最终,在历时两年多的时间里,这些难题都被vivo设计师一一攻克。 绮光焕彩的变色过程来源于一种新型光分子开关,它被广泛应用于超分辨率显微镜光储存器件、生物靶向剂等高新领域,是多项尖端技术的器件材料之一。在综合分析众多有机变色材料的表现后,vivo最终选择了“克莱因蓝”,与vivo S10系列后盖原本冰蓝加粉橙色的渐变色叠加,来表现日落至日暮的短暂时刻。 除了在配色上持续带来审美升级,超薄的外观设计也是vivo S系列广受年轻人青睐的原因之一。 此次,vivo S10系列通过对均热板PET、电池仓壁、红外传感器等器件的厚度压缩,让萤石黑、青柠配色的机身厚度仅有7.29mm,再次刷新vivo 5G手机的纤薄极限。vivo S10系列延续vivo S9的直边金属中框设计,外形上中框整体减薄,整机外观精致纤细。 新增“自然人像”,提倡审美新观念“自然美” vivo S10系列采用4400万像素AF超清主摄+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的组合,屏幕顶端缝隙隐藏两颗LED柔光灯,为用户在极夜环境下的面部提供均匀、立体的补光效果。在特定自拍模式下,还可与屏幕柔光环配合,以组合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对面部进行补光。 超级夜景算法新增加了对前置超广角镜头的支持,同时可以叠加柔光灯开启,夜晚景象能被更好记录。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vivo S10系列的发布还输出了“自然美”的审美新观念。vivo S10系列带来全新升级的“自然人像”,为拥有多元审美趋势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自然人像”保留了更多皮肤纹理及小细节,并使整体色彩亮度和肤色的状态更自然,让皮肤呈现清爽通透的质感。得益于vivo S10系列的前置4400万柔光双摄,发丝、眉毛的细节也能被保留,塑造杂志大片的清晰感。淡妆效果的加入,也让vivo S10系列“自然人像”为用户呈现自然且不吃妆的自拍。 作为美颜自拍的特色功能,vivo S10系列自拍多风格功能升级至4.0,新增“花园、纪念、果冻”三种不同风格,以满足用户创意化的自拍需求。vivo S10系列也带来全新的“波普漫画”风格,用波点、像素等经典元素营造二次元漫画风。 后置一亿像素超清影像,旗舰级5G芯片提升性能 前置4400万像素柔光双摄,此次vivo S10 Pro后置也升级一亿像素超清主摄,传感器尺寸从上一代的1/1.97”提升为1/1.52”;结合超级夜景算法,让夜晚拍出的照片清晰噪点少、更具氛围感。此外vivo S10系列后置还拥有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及200万像素微距镜头,满足全场景下的拍摄需求。 后置“运动抓拍”也升级至2.0,通过改进运动检测算法和调整曝光策略,最终采用多帧融合算法提升运动物体和整个场景的清晰度,让vivo S10系列拥有更高的抓拍成片率,满足户外运动等严苛记录场景。 vivo S10系列搭载旗舰级5G移动芯片天玑1100,采用6nm制程工艺;GPU采用ARM G77架构,主频达到836MHz。MediaTek APU 3.0 采用全新架构,APU+AIE一共6核,其运算能力的强大保障了AI算法的稳定运行,使得vivo S10系列拍照性能大幅提升。 除了大容量的4050mAh电池之外,vivo S10系列还升级44W闪充技术,配备专属独立高效电荷泵,使用FFC充电加速技术仅需15分钟即可充电至38%,56分钟充电至100%,支持边玩边闪充。 vivo S10系列还配备了一块6.44英寸2400x1800像素AMOLED屏幕,支持90Hz高刷新率,画面过渡平滑流畅,有效降低滑动过程中文字等内容拖影。此外还支持180Hz触控采样率,可以更快响应触摸点击动作。 最后,来看vivo S10系列的售价信息。该手机系列新品将于7月16日开启预售;7月23日正式在vivo官方商城、各大电商平台及线下各地vivo体验店、零售门店专区开售。vivo S10 8GB+256GB版本售价2999元;vivo S10 Pro 12GB+256GB版本售价3399元。
讯飞推出旗舰级AI学习机!因材施教,作文评分达专家水平
作者 | 韦世玮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7月15日消息,今天,科大讯飞发布高端旗舰系列AI学习机T10,具有AI精准学、AI互动学和AI家庭辅导等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减少无效的学习时间,减负增效,还能提升学习的趣味性,给学生带来系统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软件方面,T10采用了OCR图文识别、机器阅读理解、机器作文评分、知识图谱等技术,能够针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学情分析、规划学习路径,同时进行听写、口语训练等辅导学习。 硬件方面,T10搭载了AI双引擎八核处理器,拥有13英寸LTPS高清护眼全面屏,还搭载一体式升降双目摄像头,以及4个扬声器和4个麦克风,并配备一支AI作答笔。价格方面,讯飞AI学习机T10售价6999元。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谈道,讯飞统计了35亿次孩子的作业发现,其中60%都是无效低效的重复练习。这不仅给孩子带来了更多学业负担,无法将更多有效时间培养全面化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此次AI学习机T10的推出,也是讯飞在AI+教育赛道上跨出的重要一步。 一、AI学情诊断和个性化学习技术加持 在刘庆峰看来,能对学情做分析、能对学习做推荐、能以成效促信心,这是AI能实现减负增效的3个关键要素,也是最核心的手段。 T10拥有OCR图文识别技术,能够分析学习过程化数据。同时,它的机器阅读理解能力已达到实用水平,机器作文评分技术也达到了专家评分水平,已应用于高考作文机器辅助批卷。 基于这些技术,T10在扫描完孩子的试卷后,不仅能快速给出批改结果,标记出孩子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并推荐相应和微课和变式练习帮助孩子复习巩固。 T10还能通过个性化学习技术,从知识点、难度、错因等多个维度追根溯源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孩子最近的发展区生成一份个性化学习地图,其中绿色代表已经掌握的部分,要减少无效练习,黄色和红色代表未掌握的部分,需要强化练习。 依据这份个性化学习地图,T10会给出动态的学习路径规划,帮助孩子找到自己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T10还系统地构建面向教育的知识图谱,覆盖所有新课标知识点。 除此之外,通过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口语评测技术和机器翻译技术等突破,T10还能实现读课文、练口语、听写等功能。 例如,讯飞语音合成技术的机器说话自然度已超过人类平均水平,迄今蝉联14届国际语音合成大赛冠军;机器口语评分效果也首次超过专家水平;语音识别技术不仅超过速记员水平,还获得了国际大赛冠军和国家专利金奖 。 在安全上网方面,T10内置下载许可机制,防止孩子下载不良APP。同时配备了拍照搜题开关,杜绝孩子直接利用AI学习机抄答案的现象,还有绿色浏览器能够屏蔽不良信息。 二、一体式升降前置摄像头,实时提醒用眼健康 除了AI软件技术的加持,T10在硬件方面也有着不少亮点。 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孩子用眼问题,T10采用13英寸高清护眼全面屏,拥有德国莱茵TUV低蓝光认证和泰瑞特视觉健康认证,能够随着环境光进行色温亮度自动调节。 为了保证更舒适的护眼书写体验,T10还采用防眩光纸质书写膜,搭配AI作答笔使用,能给孩子带来更真实的纸笔书写感受。其中,AI作答笔基于人体工学一体化设计,仅有13.6克,能实现45小时的连续书写。 T10搭载了一体式升降双目摄像头,双高清1600万像素,内置多颗传感器,不仅能自动识别孩子的不良坐姿,还能将孩子的学习状态实时同步到家长手机,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用眼健康。 在听说方面,T10内置了4个扬声器和4个麦克风,在实现高保真立体式音效的同时,保证设备的精准收音、智能降噪。 不仅如此,T10还搭载AI双引擎八核处理器,拥有8G+256G大内存、10150mAh超大容量电池,进一步提升设备整体体验。 结语:AI+教育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AI+教育一直是科大讯飞非常重视的赛道之一,尤其是随着中小学生繁重的学业负担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满足教育的同时,保证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成为行业不断努力的方向。 讯飞在推出学习机的两年多时间里,一直在研究当下的家庭学习问题,至今已走访了16座城市,对5500+用户进行调研和访谈,并深度收集了超1万条用户意见,已总结出了一个教育的典型期待——既要孩子减负,也要学业提升;既要五育并举,也要科技强国。 此次讯飞AI学习机T10的推出,正是讯飞为实现这一期待所实现的最新技术成果。正如刘庆峰所说,基于AI学情诊断、AI技术个性化提升等技术的突破,讯飞AI学习机以“能对学情做分析,能对学习做推荐,能对语言做提升,能以成效促信心,绿色阳光能守护”为4+1标准,通过AI帮助学生减负增效,为五育并举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
苹果机能用Windows了!微软将推出云电脑
编译 | 王健恩 编辑 | 高歌 智东西7月15日消息,本周三微软宣布将于8月2日推出新产品Windows 365。这是一项基于云计算的虚拟电脑服务,可以在任意能够访问互联网的设备上运行,包括苹果的MacBook、iPad和iPhone。 微软副总裁Jared Spataro称这是为企业设计的,旨在满足混合工作环境中不断增长的办公需求。Windows 365可以让员工摆脱电脑的束缚,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都能随意登录,访问他们云端的Windows桌面。 一、从低配到高配供选择,手机电脑都能用 微软称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他们的员工在任何位置都能更快更轻松的使用电脑,为了响应客户的这种广泛需求,Windows 365应运而生。 “人们开始向混合工作模式转变,我们认为这种模式在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工作地点方面具有真正的灵活性。这也是我们在世界各地看到的发展模式。”Microsoft 365副总裁Jared Spataro说。 Windows 365将有商业版和企业版两个版本,可提供从单个CPU、2GB内存、64GB储存的低端配置,到8个CPU、32GB内存、512GB储存的高端配置,一共有12种搭配,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选择。 企业购买完成后无需等待快递的到来,只要现有的设备上面有一个与广泛使用的互联网标准HTML5相兼容的浏览器,无论是个人电脑、MacBook、iPhone、iPad还是安卓手机都可以用来访问位于云端的Windows 365。 “Windows 365提供即时访问体验,”Microsoft 365总经理Wangui McKelvey说,“这种即时访问让员工可以在任意设备上使用相同的应用程序、工具和数据,并且可以从上次中断访问的地方继续,因为即使切换设备,云端的状态也不会发生变化。” ▲Windows 365工作原理示意图 二、Windows 365帮企业节省管理成本 Windows 365类似于已经存在了许多年的“虚拟桌面”或“远程桌面”,但是如果企业想要实现“虚拟桌面”的话需要有一个复杂的IT部门来设置和管理,成本也无法预测。 微软希望没有大型IT部门的小企业能够引入Windows 365技术,这样他们只需要根据其使用的虚拟计算机的不同配置每月支付相应的账单。不过微软还未透露具体的价格。 美国的市场分析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Andrew Hewitt称,微软在操作系统方面面对着来自苹果和谷歌的激烈竞争,推出Windows 365有助于微软捍卫其市场份额。 结语:微软布局云电脑,拓展Windows生态 目前市面上已有较多云电脑产品,如华为云电脑、阿里云电脑等。但是云电脑的使用体验与网络延迟直接挂钩,一旦网络出现波动,云电脑的使用体验将大打折扣,微软将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还不得而知。 Windows 365打破了硬件限制,在任意设备上均可运行,对于微软来说,这是拓展Windows生态的重要一环。
贴上这个“创可贴”,你的手指能变成移动电源,打字还能发电
编译 | 王健恩 编辑 | 高歌 智东西7月15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设备,戴在指尖上能够通过手指出汗或轻按手指来发电,一晚上可以产生400毫焦耳的电量,足以支持电子手表(非智能手表)工作24小时。 这个设备看起来像一条薄而有韧性的带子,可以像创可贴一样缠绕在指尖上,穿戴者哪怕什么都不干,仅仅是坐着不动都能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产生,敲键盘、弹钢琴,甚至是玩手机也会变成能量的来源。 这项研究于7月13日以一篇论文的形式发表在Joule杂志上,题目为A passive perspiration biofuel cell: High energy return on investment。 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action/showPdf?pii=S2542-4351%2821%2900292-0 一、过去采集生物能过于低效,用指尖发电低投入高回报 过去十年间,可穿戴设备得到快速普及,但当前的穿戴设备主要依靠电池供电,能量和功率容量都有限,无法保证长期供电。因此,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将目光投向自供电可穿戴系统。 自供电可穿戴系统需要一种实用且高效的能量收集器来持续提供电力。然而,大多数生物能量采集器,是基于过度的身体运动而获取能量,这是非常不切实际和低效的,只有不到1%的能量可以被收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装置,可以从指尖的汗液中获取能量,无需任何身体运动便可发电。 “我们设想这个设备可以用于任何需要‘触摸’的场景,这是人们工作、生活中都会做的事情,目标是让这款可穿戴设备自然地适合任何人。”纳米工程教授Joseph Wang说。 指尖是身体上最容易出汗的部位,每一个指尖上都挤满了上千个汗腺,产生的汗水比身体其他区域多100到1000倍。然而,指尖总是暴露在空气中,汗水一出来就会蒸发。 “我们要做的是把汗水收集起来,它们可以产生大量能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以汗水为能量源的设备都能在指尖工作。”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纳米工程博士生Lu Yin说。 “在指尖这样如此小的区域收集汗水并使其可用需要一些创新性的材料,研究人员必须处理好设备的不同部分,使其具有超强的吸水性,并能够有效地将汗水中的化学物质转化为电能。”Lu Yin解释道。 ▲使指尖产生电能的贴片 二、让汗液中乳酸与氧起化学反应而发电 这种设备可以戴在指尖上,将手指变成小型电子设备和传感器的电源。这种设备的特别之处在于以汗液为能量,并且佩戴者无需进行任何动作就能发电。 使用时你仅需将这个条带状的设备缠绕于指尖上。当指尖出汗时,条带上的碳泡沫电极垫能够吸收汗水,而电极中的酶能触发汗液中的乳酸分子和氧分子间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能。 另外电极下方是一个由压电材料制成的芯片,按下时同样会产生电能。当佩戴者出汗或按压条带时,电能会储存在一个小型的电容器中,并在需要时释放到其他设备。 ▲基于触摸的生物燃料电池和生物能量收集系统的操作示意图 Lu Yin说:“这种设备是同类设备中的首创,与其他汗水驱动的可穿戴设备不同,这款可穿戴设备不需要锻炼,也不需要佩戴者的身体投入就能发挥作用。这项工作可以让可穿戴设备变得更实用、更方便、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 研究人员让受试者将这个设备戴在一个指尖上,随后受试者随意打字和点击鼠标,一个小时收集了近30毫焦耳能量。之后又让受试者睡觉,10个小时的睡眠中收集了近400毫焦耳的能量,这足以为电子手表供电24小时。 “这只是一个指尖,如果将设备绑在其余十个指尖上,将产生10倍的能量。”研究人员称。 “当你使用其他通过锻炼收集能量的设备时,比如跑步,你投入数百焦耳的能量只能让设备产生几毫焦耳的能量,这种情况下你的能量投资回报非常低。而有了这个设备,你几乎不用专门为此投入任何能量就能得到回报。”Lu Yin说道。 三、指尖发电要继续改进,将为低功率设备供电 不过,尽管这个设备实现了指尖发电,但是还远没有到我们丢掉充电器和电源线的时候。 研究人员提到,该设备或将实现为在毫瓦范围内运行的低功率电子设备(如手表)供电,尚不适合为智能手机等高性能电子设备持续供电。 该研究团队的目标是让这个设备变成一种实用设备,而不仅仅是证明有另一种可以产生少量能量的东西。他们希望最终可以利用这些能量为传感器、显示器等电子设备来供电。 为此,他们正在对这个设备进行进一步地改进,使其更加高效耐用。未来他们将研究把这个设备与其他类型的能量收集器相结合,以创建新一代自供电可穿戴系统。 结语:实用性仍待提高,抛开充电器仍是幻想 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所有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无线耳机、智能眼镜等都离不开各种充电设备,我们往往会在各种充电器和缠绕在一起的电源线中间忙的焦头烂额。 用人体产生的生物能来发电,并给我们的可穿戴设备充电,好让我们扔掉各种复杂的充电器,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个幻想。而如今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让这个幻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不过指尖发电的效率、耐用性、实用性等方面仍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要实现这个奇妙的幻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首家12英寸晶圆再生工厂在合肥量产
IT之家 7 月 15 日消息 经过多年发展,合肥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甚至每次出现关于合肥的新闻都会引起IT之家小伙伴的惊叹。 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合肥至微项目成为国内最早具备 12 英寸晶圆再生及关键设备零部件再生能力的项目之一,全国首家 12 英寸晶圆再生工厂现已实现量产。 (科普: 所谓“晶圆再生”,指的是通过去除损耗控挡片表面的杂质和缺陷,使处理后的晶圆达到新片的标准,实现其循环再利用,进而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 据介绍,合肥至微项目总投资近 10 亿元,于 2020 年 3 月正式开工、2020 年 12 月项目设备调试、2021 年 3 月试生产,并在今年 6 月进入量产阶段。 IT之家了解到,合肥量产的这一晶圆再生项目以 14 纳米晶圆厂的再生晶圆需求为设计基础,是服务于中国半导体高阶市场的首条投产的 12 英寸晶圆再生产线。 官方表示,该项目全面达产后,可形成每年 168 万片晶圆再生及 120 万件零部件清洗的能力,满产后年产值可超过 6 亿元。 据悉,这是国内最先量产的 12 英寸晶圆再生工厂,该项目将对我国半导体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高端晶圆此前若要进行再生需求都需要先送到日本、中国台湾等地进行处理。
京东云打造混合云版“安卓”
作者 | 心缘 编辑 | 漠影 云计算的战争正走向新阶段。 一边是云巨头竭力拉大技术和市场领先的差距,另一边伴随着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后进者正撕开新的突破口。政企上云需求爆发,公有云基础服务增速趋缓,混合云、定制化成为竞争焦点。 在这一浪潮之中,京东云近期的成绩格外惹眼。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京东云跻身2020年中国IaaS市场前五,在头部厂商中增速排名前三;今年4月,京东云入围中央国家机关2021年云计算服务采购目录。 尽管入局公有云服务稍晚,但这也留给京东云更多观察行业问题和蓄力的空间。本周二,在2021京东云峰会上,京东云一口气发布8款重量级产品,包括业界首个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以及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第四代云主机京刚等7款基础技术新品。 其中,云舰是京东云7年云架构技术积累和大规模实践积淀而成的标准产品服务,第一次将混合云的管理推向操作系统级别,屏蔽掉底层基础设施的差异,实现所有基础设施的统一调度管理。 依托云舰开放应用市场,京东云发布了行业首个全面开放的PaaS生态“云筑计划”,致力于打造云计算领域的“安卓系统”。 这一系列新品及生态计划,会成为京东云破局的王牌吗? 一、解决云上困境,打造云计算版“安卓” 企业数智化转型,部署IT基础设施的最大困境,就是复杂。 每一种IT基础设施架构都存在独特特性,相互之间不可替代。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许多企业会混用多种云服务,这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实现跨云、跨基础设施的全面、统一化管理? 京东曾面临同样的难题。 京东零售有数百万自营商品SKU、数十万商家、超5亿消费者,各种营销活动层出不穷,在线业务峰值流量巨大,天然适合弹性的公有云。 其背后由京东智能供应链提供智能决策,其中物流仓储场景拥有大量自动化设备,需要低延迟,使用的是边缘计算模式。而金融和保险业务遵循合规要求,使用专有云。 这些物理和云化基础设施,已经演化成一个超级复杂的混合基础设施,承载着京东盘根错节的业务场景,计算能力和智能化管理压力难以想象。 克服诸多困难后,在京东云支撑下,京东扛住了刚刚过去的“世界唯二”流量洪峰京东618,并创造出“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1.2天”、“超200城最快分钟达”等记录。 如今,京东云将曾经踩过的坑、摸索出的道路,打造成标准产品服务——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 如何理解云舰? 京东云将它比作混合基础设施的TCP/IP 、云计算领域的安卓系统。 50年前,TCP/IP协议的发明屏蔽了底层、物理、网络的差异,为PC和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今天,云舰要屏蔽底层基础设施的差异,将所有基础设施统一调度管理,让客户无需担心底层差异,完全聚焦自身业务创新,加速产业数字化。 就像安卓系统一样,云舰实现了系统与应用的解耦,所有人均可基于云舰开发各类PaaS应用,最终创造一个更繁荣的生态。 二、企业级操作系统,已得到反复实践验证 云舰的问世,正顺应混合云发展的大趋势。 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助理副总裁周震刚预测:“到2023年,一个用于资源扩展控制和实时分析的新兴云生态系统,将成为任何地方所有IT和业务自动化计划的基础平台。” 基于京东长期在最复杂供应链场景的深耕,云舰的“原生基因”,使其适用于大规模的企业级生产应用,有承诺长期及稳定的版本支持,并符合行业通用标准,完全兼容CNCF一致性认证。在京东云峰会现场,CNCF云原生基金会现场权威认证,京东云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Docker集群,全球最大规模的Kubernetes集群。 当然,除了强大管理调度能力,云舰还能解决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最⼤化实现复杂设施降本增效。云舰内置了京东自研的阿基米德调度系统,支持在离线混合调度部署,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能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IT成本。 云舰内核还有很多其他优点,比如能支持数千万核超大规模,支持各种双活多活的高可用模式,更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等。其运营管理能力已在多次京东618和11.11保障中得到反复验证。 京东自身亦是云原生和云舰平台的受益者。基于云舰平台,京东实现了包含业务应用、离线分析应用、PaaS应用在内的100%容器化。目前其容器集群规模已经超过200万个Pod,容器峰值核数超1000万,很好地支撑了京东各块业务需求。 此外,云舰还有另一大核心特性——全面开放。 三、“开放、开放、开放” “未来没有一家云厂商的PaaS应用可以满足所有的需求,哪怕是10%的需求都不到。” 峰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提到产业数智化转型需要高度的分工协作,要满足各种需求,“唯有开放、开放、开放。” 易捷行云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在混合云和多云的时代,不开放的云是没有未来的。” 云舰的全面开放,是双向的开放。 向下,全面兼容各类主流云基础设施,一云多芯包括x86在内的主流芯片架构,使客户可以面对混合基础设施,真正地获得“一朵云”的体验。 向上,全面开放上层PaaS应用市场,合作伙伴可使用京东云提供的标准开发工具将自身PaaS系统接入云舰,供产业客户按需使用、灵活部署。 京东云正在将自己多年打磨的PaaS能力全部接入云舰,涵盖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AI、IoT、区块链等16大方向,并帮助合作伙伴便捷地实现“一次接入、多云落地”,同时保证PaaS的应用在多云之间具有完全一致的体验。 为了推动云舰的开放,京东云还向行业发起了首个全面开放的PaaS生态“云筑计划”。 首期近30家合作伙伴入驻,包括易捷行云EasyStack、博云、新华三、亚信安全、中兴、金蝶、CloudFlare、PingCap、StreamNative、巨杉数据库、优维科技、英方软件、JFrog杰蛙科技、永洪科技、时速云、支流科技、ClickPaaS、数商云、Kyligence、XSKY星辰天合等头部技术合作伙伴,涵盖数据库、中间件、容器、微服务、DevOps、低代码、大数据、安全、IaaS等多个技术领域。 开放不止是口号。据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副总裁、产品技术规划部负责人陈峰透露,京东云计划通过销售激励等一系列机制来帮助合作伙伴。 京东云开放共生的生态理念中,云舰不是唯一的载体。在峰会上,京东云向产业发出三重承诺: 其一,不做产品捆绑,保证产业客户使用京东云“上得来,也下得去”。 其二,全面开放的服务,成为行业第一个从IaaS到PaaS全面开放的云厂商。 其三,维护开放的商业价值观,不让客户及合作伙伴做选择题,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随时切换基础设施。 四、从最懂产业的云,到打造“四朵最强的云” 京东为什么要将自己积累的技术和实践经验,通过京东云这样的载体全面开放出来? 古往今来,每个在科技细分领域占据领导地位的庞大生态体系,无不是抓住了天时地利,拉上合作伙伴迅速布局抢占先机。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周伯文认为:“产业数智化的时代已然来临,在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将源自技术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新科技产品、新效率以及全新业务形态都将由此融合而生。” 瞄准这一未来机遇,京东云正从二十多年数智化供应链实践中锤炼而来,将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自然延展到“千行百业”中去。 京东一端连接上游数百万的企业,一端连接5亿多的消费者,天然连接着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周伯文说,京东云天生是“最懂产业的云”。 目前京东核心业务全面上云,京东云已成为京东集团面向政企客户输出技术的核心平台。 京东云的核心能力,不仅仅是技术产业,而且覆盖了丰富的产业理解力、深厚的风险管理能力、用户运营能力及企业服务能力。在零售、物流、城市、健康、采销供应链、金融服务、品牌制造多个领域,京东均积累了第一手的产业经验。 京东云则将这些经验大规模地跨行业输出,基于京东整体生态资源,提供一揽子综合生态解决方案。迄今京东云已服务60个城市、上千家大型企业、700多家金融机构和百万家的中小商户。 接下来,高礼强透露了京东云的短期小目标:“要在三年内,力争做成最强的产业云、最低碳的云、最开放的云和最增值的云。” 这“四朵最强的云”将基于京东云TIES模式打造: (1)科技(Technology):通过深耕多个产业的大规模产业实践,打造最强的产业云。 (2)产业(Industry):通过积木化IT架构与大规模实践催生的领先技术,打造最低碳的云。 (3)生态(Ecosystem):通过业内首个全面开放PaaS的生态,打造最开放的云。 (4)服务(service):依托京东数智化供应链提供的增值服务,打造最增值的云。 “科技业务叠加数智化供应链和产业金融能力,构成京东云和所有其它云厂商最大的差异化,京东云是唯一一个能一站式地提供这些增值产业服务的主流云厂商。”高礼强说。 五、发布7大基础技术产品 为了实现新的三年目标,京东云计划加大投入领先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并发布了一系列全新基础技术产品。 (1)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京东云在华东昆山、华北廊坊的两个超过10万台服务器的超大型数据中心即将上线,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规模化地采用多项绿色技术,清洁能源采用率达10%。 (2)京刚第四代云主机:京东云自研软硬一体虚拟化平台,采用目前行业最领先的软硬一体化的虚拟化技术,基于完全自主研发的芯片第三代智能网卡,将单云主机可用性SLA提升到99.99%,这是迄今为止所有云厂商最高的服务承诺。 (3)新一代弹性专有云JDStack4.0:支持一云多芯,伸缩性极强,最小4个节点起,在所有公私同源的专有云产品当中做到了行业的最轻量级,在客户需要时又能支持万台以上的大规模扩展。 (4)京东云智能视觉系列产品三件套:Neuhub-VIsion多算法平台作为PaaS层产品,通过算法仓向下纳管各种视觉AI算法;京眸视频分析一体机、京瞳边缘分析盒子将多种视觉算法与硬件进行了有效集成。 (5)京东万象+隐私计算平台:由京东自主研发,提供在安全可信环境下的数据融合应用方案,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首次通过了中国信通院的隐私计算产品能力评测。 (6)国产分布式数据库StarDB:京东自研的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是首家通过信通院稳定性评测的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可支持京东金融生产环境下的所有业务场景,已得到大规模使用。 (7)自研DevOps工具平台:京东数万研发人员多年敏捷实践验证的一站式研发协作平台,提供项目协作域、开发域、测试域、运维域等覆盖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组件,以及衡量研发效能的系统平台和方法论支持。 结语: 云计算仍处于上半场,市场混战格局未定 过去十多年,中国云计算产业经历了从技术攻坚到商用盈利的发展过程,如今云服务正逐渐获得更多企业的信任,增长速度迅猛,但国内渗透率还不高,再加上政策不断加码,云计算厂商拥有相当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云计算赛道,京东云不是最早一批入局者,但从去年快速跻身国内IaaS市场前五来看,京东云的产业基础为它进军云服务领域提供了天然的技术和实践优势,而京东云也正抓住这些优势,围绕客户需求快速出击,扩大自己的服务范畴。 独木不成林,押注生态已是各家云厂商发展的共识。京东云一方面非常强调“不做产品绑定”、“摆正位置”的边界感,另一方面将自身know-how和服务能力释放出来,降低每个合作伙伴在其平台的门槛,共同将生态做得更大。
vivo S10系列手机发布 柔光双摄+自然美颜售2999元起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阎烁)7月15日晚,vivo在线上召开发布会推出vivo S10系列手机,做为一直主打美颜自拍的S系列,vivo S10依旧搭载前置双摄像头,升级支持自然人像模式,在美颜的基础上保留皮肤细节。该机将于7月23日开售,2999元起。 vivo S10系列前置搭载4400万主摄像头,采用F2.0大光圈,支持AF自动对焦,同时还配备一颗超广角镜头,满足多人自拍需求,并且广角叠加超级夜景算法,支持多人夜景美颜自拍;在S9上的两颗自拍柔光灯也得到了保留,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开启,可以对主体面部进行立体打光。 针对主打的“自然美”,vivo S10系列支持自然人像模式,让色彩、皮肤纹理更加自然,并且配合专业摄影师调色,整个画面会更加的清爽;在前置视频模式下,支持4K分辨率美颜视频,以及超逆光视频HDR,应对大逆光场景的拍摄,同时视频模式下也支持了实时背景虚化,将人物主体更加突出。其中S10 Pro后置还搭载了一颗1/1.52英寸108MP的主摄,相比原来提升了解析力,同时支持像素9合1技术,增大进光量,配合超级夜景算法,可以满足在暗光条件下拍出光线充足的照片。 在外观设计上,vivo S10系列依旧主打轻薄,厚度做到了7.29mm,是vivo S系列中最薄的一款手机,边框采用航空铝直角边设计,后置摄像头依旧使用vivo家族的云阶设计,同时绮光焕彩配色引入了光致变色工艺,在阳光下机身可以从粉蓝渐变色变为克莱因蓝,除此之外还有青柠、萤石黑、丝绒白三种颜色可选。 性能方面S10系列搭载满血版天玑1000+处理器,官方宣称相比上一代提升了16%,支持双卡双5G,搭载Hyper Engine 3.0游戏加速,以及硬件级HDR画面;同时在轻薄的机身内,vivo S10系列还塞入了4050mAh的电池,支持44W超快闪充,官方宣称15分钟即可充电38%,56分钟充满。 系统层面,vivo S10系列搭载Origin OS系统,支持更强的屏幕朗读功能,可以选择6种自然音色,3种语速的屏幕朗读,帮助普通用户和无障碍用户更好的阅读屏幕内容;同时在S10系列上依旧支持内存融合技术,可以将存储空间分割出4GB给到运行内存,保证系统运行效率。 最后说一下发售信息:vivo S10 8GB+256GB售2999元,S10 Pro 12GB+256GB售3399元,将于7月16日至7月22日开启预售,7月23日正式开售。
致敬一代经典iPhone 5s!围观iPhone 13最新爆料
【天极网手机频道】从目前的爆料来看,苹果将于9月份举行iPhone 13系列新品发布会。现在距离发布会仅剩2个月左右的时间,关于该机的爆料也越来越多。 按照以往惯例,苹果各个供应链厂商也将在近期开始进入iPhone 13系列的量产阶段,而每年这个时候流出的新机爆料准确度都非常高,基本接近最后的真机,所以这段时间爆料也备受关注。 近日,有海外博主曝光了全新的iPhone 13系列渲染图,他透露iPhone 13 Pro版本将新增两款全新配色,命名分别为日落金和玫瑰金。 其中,日落金与早前曝光的“黄铜色”非常类似,整体颜色偏黄,就像金属在落日余光的照射之下,反射出来的颜色,散发着非常独特的效果。 而玫瑰金虽然大家比较熟悉,但是这款玫瑰金似乎与iPhone 6S、iPhone 7系列的玫瑰金有所不同,之前的颜色更偏向粉色,而新款玫瑰金的调色更倾向iPhone 5S的香槟金配色,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土豪金”的配色。 近两年,苹果在发布iPhone新机时总会带来全新的配色,比如午夜绿、午夜蓝等配色。所以今年苹果会带来哪些颜色也值得我们期待。 另外,该博主还爆料称,iPhone 13系列的摄像头模组相比前代来说会增大不少,主要原因在于iPhone 13系列的拍照硬件配置有所提升。 从目前的爆料来看,今年iPhone 13系列外观方面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仍将延续iPhone 12系列直角边框设计。不过,iPhone 13系列的刘海宽度有望缩小,也就是说苹果“万年不变”的刘海或将发生变化。另外,iPhone 13系列相机将会带来哪些升级也是一大看点,希望苹果不会让我们失望。
国货崛起 消息称华为10亿大单扶持国产OLED
由于大尺寸LCD面板涨价,国内的面板双雄京东方、TCL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暴涨,净利都是7倍、10倍地增长。不过以手机面板为主的维信诺就没那么好运了,上半年亏损7.2亿到8.5亿。 7月15日晚,维信诺发表了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13.50亿元到15.50亿元,其中 OLED 产品销售收入为13亿元到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80%到 9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2000万元到85000万元,去年同期则为盈利9249.13万元。 虽然业务亏损了,但维信诺提到自2020年11月17日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与某终端公司签署的日常经营类订单金额累计达到105908.55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50.20%。 订单执行将对公司2021年度的经营状况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维信诺的表态意味着这个大客户不仅贡献了10亿元的大单,而且会对他们的技术及服务能力带来正面影响,业界认为这个大客户就是华为,他们不仅采购量巨大,而且标准高,有利于维信诺提升技术。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维信诺在2019年已进入华为供应链,华为nova 8系列产品、荣耀30 Pro和荣耀30 Pro+采用的双曲面柔性AMOELD屏幕,均由维信诺提供。 除了华为之外,维信诺与品牌客户的供货合作持续加强,近期供货了市场热销的荣耀50系列手机,并成为荣耀主力供应商。 知名研究机构DSCC 首席执行官 Ross Young 指出,荣耀正在研发该品牌首款可折叠手机,也将使用维信诺的显示面板。此外,维信诺已实现成功供货中兴、努比亚、小米、联想等多家品牌客户主力机型。 在智能可穿戴消费电子领域,维信诺与OPPO、小米、努比亚、华米等终端合作密切,在细分市场优势明显。
历史首次!Android 12 Beta 3发布 谷歌原生支持长图截屏
7月15日消息,今日,谷歌发布Android 12 Beta 3更新,包含诸多改善功能、用户体验及性能更新。 其中,最熟悉的功能“长图截屏”首次加入谷歌原生Android中。 随着国内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OS飞速发展,大部分安卓手机不具备的长截图也早已集成在国内OS中,成为系统的标配。 据了解,在Android 12 Beta 3中,当用户对可滚动的内容进行截图时,界面会显示一个“截取更多”的按钮,点击即可将截图范围扩展至全部内容,同时还可调整裁剪范围。 另外,在Beta 3中可通过前置摄像头判断用户的姿态,以确定是否要进行自动旋转。为躺在沙发或床上时提供更为出色的使用体验。 谷歌表示,该功能仅在Private Compute Core(隐私保护沙盒)中使用,不会有任何“存储或上传”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更新还为开发人员提前推出了API 31 SDK,这项更新将进一步提高App底层端口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API等级的提升也对国内软件开发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除此以外,在Android 12中还加入了“边下边玩”功能,该功能适用于Android 12设备,有效缩短了下载大型游戏时的等待时间。 据介绍,谷歌“边下边玩”功能是Google Play上的一项全新功能,用户在Google Play下载游戏之后,仅需等待几秒钟就能进入游戏界面,而游戏包仍在后台继续下载。 对国内智能手机用户来说,各家厂商深度定制的国内OS 早已实现Android 12中部分功能,除底层更新外,新功能的加入将不会对国内用户带来实质性的提升。
更了个寂寞!微信换铃声功能遭疯狂吐槽:仅APP内有效
7月14日,微信官方正式发布了iOS 8.0.8版本更新,终于带来了大家期盼多年的功能,支持自主更换新消息提示应和视频通话的来电铃声了。 根据微信APP内显示,目前微信消息提示音提供了提供默认、积木、可爱、空灵、俏皮、清脆、灵动、优雅8种不同风格的声音可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 同时,语音和视频通话的来电铃声也可以自定义了,而且可选项更多,支持选择各种流行歌曲作为铃声,并且还支持“彩铃”功能,打开分享按钮即可让对方拨号时听到自己的铃声。 原本,这是个令人激动的功能,应该迎来一大波好评,但是网络上的评论却好像并不如预期,而这其中最终要的原因,还是在铃声功能本身。 根据不少网友反馈,目前微信的更换通知音和铃声功能仅在APP内有效,退回到主页面或者其他页面后还是以往的三全音效果,在锁屏状态下也同样如此,不少网友吐槽道:“更了个寂寞!” 不过,目前还不知道这是微信更新出现的BUG问题,还是基于一些系统机制,只能做到现在这种效果,如果是BUG问题的话,可能会在下一个版本迎来修复。 但如果本身功能就是如此,想必不少用户还是会换回默认音效,这个功能算是“白更了”。
谁会用美团打车APP?
作者 | 茫茫 编辑 | 何缘 小王发现最近一些打车软件的优惠力度变大了。 自滴滴网约车老大的地位确定后,以前那些动不动就能领到的六折券七折券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九折券、九五折券甚至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券。 但现在,随着滴滴身陷下架危机,这种情况似乎一夜之间改变了。 小王先是领到了高德打车的优惠券包,然后又多次看到了T3出行的广告,近期,他猜测美团打车也要有所动作了——毕竟“打车上美团”的广告已经印上了美团小哥的骑士服。 不过小王认为这些打车软件的优惠力度实际上并没有很大,还没有哪一款软件能让他心动到改变目前的使用习惯。“如果要换平台打车,起码要给我个三折券。”小王开玩笑的说。 在如今滴滴App下架的背景下,网约车市场格局骤然松动,暗中较劲的“二线平台”们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引起市场变化,而“重出江湖”的美团出行会成为大洋彼岸的那只蝴蝶吗? 时隔两年 已经躺平的美团出行为什么闹“独立”? 美团开启网约车业务的时间点很微妙。 2016年下旬,交通运输部出台《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的地位合法化,市场得以规范化发展。美团打车就诞生在这个背景下。 政策出台半年后,在2017年2月美团打车上线,美团正式进军网约车市场。美团在时间点的选择上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在经历过“千团大战”之后,美团对于业务合规的重视程度空前强烈。此前网约车一直未能得到官方认可,实质上还是一种“灰色业务”,随时可能面临监管风险。只有等到相关法规出台,市场脱离了野蛮生长的状态,才有可能以最小的成本快速壮大。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2017年的时候,滴滴已经完成了合并快滴、收购优步中国等一系列动作,初步奠定了网约车寡头地位。 美团从已经成熟的滴滴口中夺食难度可想而知。在苦苦挣扎两年后,美团打车宣布战略转型,于2019年下架独立App,将业务并入最大的流量入口——美团,从此进入蛰伏期。 虽然此前发展独立App受挫,但美团从未放弃网约车市场,随着滴滴陷入下架危机,美团知道自己等待的机会来了。 此次重新上线美团打车独立App,其原因可分为两点: 一是市场环境变化,独立App能更好契合美团的网约车发展战略。 滴滴受下架风波影响,短时间内其重心一定是放在业务自查、合规整改上,无暇顾及市场变化;而美团打车独立后,可利用这段“空窗期”更好的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影响力——独立的App无论是开展活动还是上线新功能都更为方便,带来的效果也更好。 二是网约车业务植根于本地生活,做好美团打车,意味着美团的基本盘得以巩固。 一定意义上,美团打车的独立昭示了美团的战略发展方向,但美团打车能载起美团的期望吗? 美团出行“独立”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 美团想做的事,其他企业也想做。在美团打车“蛰伏”期间,T3出行、曹操出行、高德打车等一众网约车平台正蓬勃发展。 中研普华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5亿,交易规模约为2691亿元。虽然受疫情影响,去年网约车的交易规模略有下降,但随着疫情好转很快迎来了交易反弹,网约车市场规模还有增长空间。 但是,网约车企业市场规模结构却并不平衡。 在中研普华的报告中,滴滴的市场规模高达90.22%,其次是首约汽车,市占率为3.96%。美团打车仅占有0.59%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逆势突围,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过,随着滴滴发展受阻,美团打车确确实实迎来了转机。虽然市占率仍然偏低,但当抛开滴滴这个“巨无霸”,剩下的网约车企业基本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与T3、高德相比,美团打车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从市场角度看,高德打车和美团打车的总体市占率相差并不大。而T3出行虽然一直宣称其在入驻的城市市占率均达20%,但并没有给美团打车带来强烈的危机感。 这也与T3出行的业务模式相关。 T3出行是由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汽车集团联合出资打造的出行平台,本质上的运营模式是B2C,其中又以为B端提供技术服务为主,因此,T3的业务重心在B端而非C端,与主打“聚合模式”聚焦C端的美团打车业务冲突并不严重,甚至未来很可能和平共生。 从消费者的使用感受上说,美团是已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品牌,且属于高频次的使用软件,重启美团打车、重新树立“美团打车”网约车品牌形象的过程会比其他新品牌更加容易。 但是从企业本身来看,美团打车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虽然美团打车背靠美团,在资金、运营经验上有一定优势,但也不是绝对优势。美团有的,阿里系的高德打车同样拥有,且高德打车以高德地图为入口,更贴近网约车的使用需求。 美团打车想要成功突围,专注“聚合模式”全心打造面向C端的约车平台或许可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滴滴仍是面向C端的约车平台寡头,想要在短时间内超越,美团打车就只能烧钱造势。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烧钱又是个长期行为,短期内看不出效果。一旦滴滴缓过神来,美团出行很可能会被打回从前的状态。 只是对于美团来说,在这个时间段重启美团出行是不得不做的事,因为这个举动将直接影响到美团的本地生活布局。 美团打车或成美团“保卫战”的重要堡垒 对本地生活业务进行简单概括,就是衣、食、住、行。 衣,可以理解成电商购物;食,则是到店餐饮与外卖;住,是酒旅业务。这三个方面美团都已经着手布局且有了一定的成效,唯一还未壮大的就是出行业务。 在短程出行上,美团已经成为了独角兽之一。 前瞻院的研究表示,2019年摩拜单车小程序用户活跃度已达2878万人,位列第三。但是在远程出行方面,美团打车还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的市场地位上。 出行与本地生活联系紧密,如果美团出行重启成功,很有可能会成为推动美团用户增长的另一股力量。 随着团购市场格局稳定,美团的用户增长几乎到顶,急需寻找新的业务注入活力。此前,美团投注的是社区团购业务,而社区团购也为美团带来了可观的用户增长——美团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的交易用户增加超5800万,创历史新高,其中超一半是美团优选贡献的。 而我国目前的网约车用户规模占网民总数比不超过40%,无论是从挖掘老用户还有从吸引新用户的角度出发,网约车用户规模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其次,美团打车可以通过接入或合并摩拜单车完善自身出行生态,从而巩固美团本地生活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 在阿里整合高德、飞猪,虎视眈眈盯着本地生活业务的背景下,美团打车很可能会成为美团业务“保卫战”的重要堡垒。 美团打车重新上线独立App是出行市场即将迎来变动的一个信号。 滴滴下架,对于网约车企业来说是警示也是机遇,而随着市场需求与科技手段的变化,或许网约车市场的第二场“百团大战”将带来一次新的出行变革。
提前15年!欧盟计划从2035年开始禁售燃油车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月14日,欧盟会员会提出了一项名为Fit for 55的计划,旨在到203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5%(以1990年为基数),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欧盟方面表示,此举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导传统整车生产企业向电动化转型。 根据计划,到2030年,所有登记注册的新车的排放总量较2021年降低55%,到2035年这一条例将更加严格,要求所有登记注册的新车的排放总量较2021年降低100%。即2035年开始在欧盟地区禁售燃油车,这较此前2050年的规划大幅提前。 欧盟委员会当天还提议,欧盟各国大规模推广、建设电动车充电和氢能加油站的基础设施;各国拓展城区交通加油充电的基础设施;每隔60公里应配置一家电动车充电站,每隔150公里应设置氢能加油站。 不过,德国汽车产业对欧盟该决定的态度大有不同。德国机动车协会VDA对此持批判态度,认为欧盟的减排决定过于苛刻,不利于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 协会认表示,为了达到欧盟指定的减排55%的目标,就需要大幅度提高电动车的销量,这意味着到2030年欧盟三分之二销售的新车需为电动车、混合动车和燃料电池车。德国想要达成欧盟目标,到2030年几乎所有的销售新车都必须要是节能减排的汽车。
难逃“真香”定律,Model Y爆单,动了谁的奶酪?
特斯拉降价早已不是新闻,但一次降低7万元,仍引起了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近日特斯拉发布国产Model Y标准续航版,购置税减免补贴后实际售价为人民币276000元起,预计8月开始交车。与长续航版不同,标准续航版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国标工况续航里程达到525公里。 特斯拉Model Y大幅降价,不仅将对20万元级智能电动SUV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甚至还波及到了特斯拉自身的其他明星车型。 特斯拉再现“价格屠夫” 特斯拉突如其来的降价,直接导致特斯拉官网“爆单”,毕竟27.6万元的售价相比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价格分别低7万和10万元,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一位特斯拉销售人员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现在提交1000元定金,可锁定产位,越犹豫越难提车,仅仅是前三天的订单量,就足以使等车周期排到今年年底。”据悉国产Model Y标准续航版第一日,订单就突破1万,第二日突破五千,两日订单已超过Model Y在6月的总销量。 今年以来,特斯拉一直处在负面的舆论风波中,特斯拉未登“315”成新闻热搜、女车主上海车展维权、多地禁止特斯拉停驶等等,一时间特斯拉人人喊打。2021年4月,特斯拉Model 3销量环比暴跌75%,仅6264辆。 即便如此,当特斯拉再度降价后,特斯拉依然是汽车消费市场的王者,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过,价格对特斯拉车型终端销量具有巨大影响。 ▲ 特斯拉Model 3及Model Y销量变化曲线图 制表人:李阳 以Model 3为例,2020年10月,特斯拉国产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补贴后售价从271550元降低至249900元,降幅多达2.165万元。与此同时,标准续航升级版的续航里程从之前的445km增加到了468km。 这一波降价直接带动了特斯拉销量,2020年11月、12月,特斯拉Model 3销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分别为21604辆和23804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Model Y降价及2020年Model 3大规模降价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搭载了宁德时代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 由此可见,磷酸铁锂电池对整车成本控制有立竿见影的提升效果,且随着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在特斯拉电池供应链占比的不断提升,未来特斯拉车型仍有继续降价的空间, 据东吴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20年宁德时代共为特斯拉配套3万辆,占国产特斯拉20%份额,全球6%的份额。2021年1月-5月,宁德时代配套特斯拉5.7万辆,占特斯拉中国份额的47%,全球20%左右。东吴证券预测,宁德时代未来在特斯拉电池供应链中,将稳定在40%-50%之间。 平民版Model Y动了谁的奶酪 毫无疑问,当特斯拉Model Y售价从30万级别下探到20万级别时,对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不论合资还是国产,这几乎是绝大部分旗舰车型的价格。如号称订单突破4.5万的福特Mustang Mach-E、已在欧洲横扫市场的大众ID.4、迟迟无法交付的极氪001等等。 尽管特斯拉一度因售后服务、产品质量等问题陷入舆论风波,但在当今市面上,特斯拉仍是公认智能驾驶体验最好的车型,正如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特斯拉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特斯拉销量一直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一骑绝尘。从市场接受度来看,特斯拉迄今为止尚未遇到一款真正有威胁的竞品车型。 这也意味着从某种程度上,受国产特斯拉Model Y标准续航版上市影响最大的,或许不是Model Y的竞品车型,而是特斯拉自身。 ▲ 特斯拉各车型参数对比对图 制表人:李阳 从售价上看,Model Y标准续航版相较Model 3标准续航版,也仅仅贵了2.5万元左右。但在中国市场,SUV车型对同级别轿车,在竞争力上往往是领先的,无论是续航还是空间,Model Y标准续航版的体验都优于Model 3标准续航版。 对比Model Y长续航版,Model Y标准续航版的优势也十分明显,7万左右的价格差距,足以填补很多性能上的不足,更何况单从参数来看,Model Y标准续航版和长续航版其实差距并不大,续航仅减少了可忽略不计的70公里,百公里加速也只慢了0.6s。 在特斯拉的诸多在售车型中,Model Y标准续航版无疑是最具性价比的车型。今年初,国产Model Y上市后,已非常明显的对国产Model 3产生了分流效果,如今“更香”的Model Y标准续航版也走向市场,分流效果只会更加突出。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特斯拉“内斗”加剧,特斯拉一款车型打天下的局面将被打破,但特斯拉产品矩阵的丰富,也让特斯拉这一品牌更具市场竞争力。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