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不涉及中国市场!极星汽车宣布裁员约15%员工
据路透社报道,极星汽车近日宣布,由于当下市场充满挑战,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450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15%左右。据了解,此次裁员主要目的是加速利润率改善并减少公司的总资金需求,到2025年实现现金流收支平衡。 “此次裁员不涉及中国市场。”极星科技(极星汽车与星纪魅族集团合资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极星汽车第一次全球范围内的大裁员。去年5月,极星汽车就表示要加强对成本管理的关注,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约300人,并冻结了招聘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极星汽车还数次下调其全年销量目标,先是降至年销8万辆,而后再次下调至6万~7万辆。极星汽车官方表示,下调销售目标主要是由于新车型极星3无法在2023年夏季按时量产交付,需延后至2024年第一季度。 尽管下调全年销量目标,极星汽车仍未能完成。数据显示,2023年,极星汽车在全球交付量约为5.46万辆,同比增长6%。 此外,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也一直难见起色。2023年第四季度,极星汽车在全球共交付了约1.28万辆汽车,其中在中国市场交付了880辆极星4。对于2023全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极星汽车并未公布具体数据。此前,2022年外界普遍预计极星汽车在华销量为一、两千辆左右。2021年,极星汽车在华销售2048辆,占全球销量的7%。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 公开资料显示,极星汽车成立于2017年,由吉利和沃尔沃联手打造,定位于豪华纯电高性能汽车品牌,总部位于瑞典哥特堡。成立7年以来,极星汽车已经更换过6任中国区CEO,但依旧没能扭转其在中国市场的颓势。 但极星汽车并未放弃中国市场,为了扭转颓势,去年6月,极星汽车宣布将与星纪魅族集团建立面向中国市场的合资企业,即极星科技,全面接手极星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其中,极星汽车拥有49%的股权,星纪魅族持有51%,星纪魅族负责安排合资公司未来的融资事宜。 由此,2023年被极星汽车称之为“中国元年”,首款产品极星4也被寄予厚望。在去年广州车展期间,极星4将交付价格调整为29.99万~39.99万元,而此前公布的极星4价格区间为34.98万~53.38万元,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购买门槛。同时,极星4将搭载全新开发完整版的Polestar OS操作系统,以实现手机和车机互联。 极星汽车首席执行官Thomas Ingenlath表示:“极星4在中国市场非常受欢迎,并且未来将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市场开始销售,提高产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极星3预计将于今年夏天进行首批交付,我们将从一家只有一款车在售的公司转变为拥有三款车的公司,这将使我们在2024年迎来变革和激动人心的一年。”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资料图) 事实上,尽管已经大幅下调售价,但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电动车市场,尚未形成品牌力的极星4仍面临不小压力。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日前,极星4的终端优惠力度再次升级,最高可优惠6万元。 “现在我们推出了‘极星4专属权益’,包括体验官福利3万元,置换基金限时最高3万元,限时叠加3.5万元权益等。最高相当于现金优惠6万元。其中,单电机版本置换补贴2万元,双电机有3万元补贴,再加上体验官的政策有3万元补贴,分4次打到个人账户,每次7500元。不过,29.99万的这款车型没有扣减优惠,需要再购买3万元的plus豪华套件,这样算下来单电机plus版车型到手价是27.99万,而同配置的车型售价是33.99万元,相当于优惠6万元。”上海一位极星汽车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对于置换补贴的执行,厂家要求也并不严格,只要有产证照片即可,并非真实置换。 此外,资本市场层面,极星汽车似乎也未被看好。自2022年6月24日在纽约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极星汽车股价持续走低,总市值也大幅“跳水”。 数据显示,2022年6月24日,极星汽车收盘价为13美元/股,而今年1月26日,极星汽车收盘价仅为2.2美元/股,与上市之初相比,股价下跌超83%。总市值方面,2022年6月24日极星汽车总市值为265.95亿美元,而今年1月26日,该公司总市值仅剩46.87亿美元,不到两年时间,市值蒸发219.08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
博主称半导体芯片将涨价 年后超大杯旗舰定价或受影响
【手机中国新闻】随着OPPO Find X7系列的发布,春节前的新机潮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集权的重头戏将会来到年后的一波各家超大杯新机的身上。包括小米14 Ultra、OPPO Find X7 Ultra卫星通讯版以及备受期待的vivo“灭霸”新机。不过受到半导体芯片价格上涨,上述新机在售价方面可能也会充满更多不确定性。 1月29日,有数码博主在微博发文称:由于半导体芯片确实在涨价,内部通知已经收到了。年后好几个新机还上了骁龙8G3+卫星通信芯片,芯片成本上涨,对终端定价和消费市场又是一个考验。根据该博主的说法,由于芯片成本上涨,可能会导致搭载骁龙8 Gen3芯片和卫星通讯芯片的超大杯机型,在芯片方面的成本有所提升,这很有可能会反映到最终的售价上。至于是由厂商吸收这部分成本上涨,还是提升最终产品的售价,目前可能还不清楚,但是考虑到当前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一旦决定涨价,很可能会导致潜在用户的流失。 根据此前的消息,小米的超大杯小米14 Ultra可能会在2月底正式亮相。除此之外,vivo也会在今年上半年带来两款旗舰机型——vivo X Fold3和vivo X100 Pro+(也有称之为Ultra),其中折叠屏手机可能会在3月亮相,而X100超大杯则最早会在Q2上市。
途虎养车联手华为!共同推进汽车后市场正品溯源平台
快科技1月29日消息,途虎养车与华为云开启“云上”创新,推出基于华为云区块链技术的“中国汽车配件溯源平台”。 该平台通过华为云“一物一码”溯源方案,为汽车配件在流通环节提供正品验真和防伪溯源认证,保障全国3亿车主“正品透明”消费权益。 通过将途虎养车相关商品生产、出库、物流、验收、入库、仓储、销售等环节全生命周期流转信息写入区块链,并赋予这些商品唯一的“身份证”——溯源码,平台能够确保所有流通环节溯源信息均可在华为云区块链可信溯源服务进行可信存证与验证。 消费者在途虎养车平台购买相关商品和服务时,只需通过手机“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查询真伪或全程可信溯源信息、流通链条。 该平台涵盖途虎养车平台上的轮胎、机油、蓄电池、维修配件等在内的汽车服务行业众多品类,首批覆盖博世、冠军和驾驰等品牌,后续将实现热门品类、畅销大牌全覆盖。 在汽车后市场的维修保养领域,三方配件良莠不齐和信息不透明一度较为突出,商品是否保真保正、销售路径是否可溯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因此建立汽车配件全周期追溯体系,让汽车配件来源“有据可查”、质量“放心可靠”至关重要。 此前,途虎养车就曾联合壳牌喜力和埃克森美孚等品牌推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润滑油从工厂生产到终端消费的全过程溯源。 未来,途虎养车还打造出领先的贯穿行业上下游、覆盖汽车服务全链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化系统与标准化体系,持续领跑汽车配件流通领域。
曝高合汽车多地门店突然撤场 展车也已全被拉走
快科技1月29日消息,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文称,位于四川成都太古里的高合门店突然撤场,展厅内连展车也一并消失不见了。 网友公布的图片显示,高合门店大门上张贴的公告称:2024年1月29日,成都那里广场2号铺高合汽车店临时告知,由于品牌内部原因,己无力继续在本商场经营。 该门店在未按租赁合同条款履行义务、租赁合同尚未到期、未依约提前告知我方,且双方未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面关停门店,严重损害商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商场将持续努力与其沟通并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向相关行政部门反映向法院起诉等手段,坚决维护商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网友还表示,店内的展车也都一并被拉走了。 此外,不仅是成都门店,有网友发现广州高合门店也已被撤,门口的公告与成都门店的类似。 事实上,在今年1月份时,网上就已传出高合汽车“停工”的传闻,疑似是供应商的网友发文称,“高合所有工作暂停,包括停止发货、停止新项目开发、做好起诉准备工作”等。 对此,高合汽车回应称,高合汽车运营一切正常,研发、生产、营销、交付等各项工作正常推进;原发平台已删除该帖并对该发帖会员做出警告处理。 并且,高合汽车在1月中旬,在澳门的首家体验中心也正式开业,向外界无声辟谣高合汽车的“停工”传闻。
预制菜,占领年轻人的年夜饭
过去,预制菜被喊打喊杀,没想到今年竟成为年轻人热选的年夜饭。 除夕夜尚未进入倒计时,关于年夜饭的话题就已经登上了热搜。 和往年一样,各地知名餐馆的年夜饭预定十分火爆,甚至出现“一桌难求”的现象。 与此同时,可以自己在家操作的预制菜,也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项之一。在微博上“年夜饭预制菜消费,7成是年轻人”的话题已经获得3861万阅读,引发了2万余条讨论;“年夜饭你会选预制菜吗”也有3194万阅读和1.9万条讨论。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新春礼盒消费者行为洞察报告》显示,预制菜首次成为中国消费者新春礼盒十大选择类型之一,有26.91%的受访用户选择购买预制菜作为年货,年菜已跻身“土特产”行列。 事实上,随着80后、90后成为家庭消费主力,他们也逐渐接手了置办年货、做“年夜饭”的重任,这进一步促成了预制菜年夜饭的走俏。 预制菜,春节卖爆了 根据《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除夕不放假,这让很多家庭无法腾出足够的时间制作年夜饭。 这就让预制菜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近日,大型连锁商超物美的一位员工告诉我们,店内预制菜产品的销量,已较上周同比增长了15%。 走进物美超市,我们可以看到酸菜鱼、红烧肉、梅菜扣肉、麻辣小龙虾等预制产品,粗略算下来有10余个品种近20个品牌。销售人员透露“这些预制菜品近期陆续上架,随着春节临近,备货量有所增加,销售情况也逐渐攀升。” 物美超市货架。图源:作者拍摄 除物美外,盒马已于1月中旬启动“年货节”,年菜、八宝饭、车厘子等春节限定款商品已上新。此外还推出了海鲜大咖、炸带鱼、猪肋排等成品年菜。 叮咚买菜则根据南北方饮食差异,推出了汤圆和水饺。汤圆用桂花酒酿、富平柿子入馅,同时还有金元宝和卡通龙造型的汤圆;水饺则以甜菜汁、南瓜汁、菠菜汁、墨鱼汁等食材做出不同色彩。据介绍,上线三周左右,该水饺销量已经接近15000份。 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与年夜饭有关的预制菜产品纷纷开展促销活动。 在淘宝平台,广州酒家、杏花楼、松鹤楼、西贝等品牌的预制菜年货礼盒,均进入各自旗舰店热销榜。在淘宝搜索“年夜饭预制菜”,售价在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销量高的店家已经有两千多人确认收货。京东的“年夜饭”销量最高的也已上万。 在小红书商城、抖音商城等新兴渠道上,预制菜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小红书商城显示,一款名为小小狮子头的即食肉丸已有900人购买,麻六记的猪肚鸡预制菜已销售1262单。抖音商城中,叮叮懒人菜年货鲜嫩酸菜鱼,已冲上品类第一,累计售出235万份。 《天猫年货节2024年味新趋势》显示,淘宝目前购买年货的下单用户中,95后占比已超过一半。95后正在成为家庭年货的决策人,从“逃避过年”逐步转向“愿意参与”甚至“主导年夜餐桌”。 物美超市货架。图源:作者拍摄 95后青年尚瑞热衷于烹饪,但面对除夕夜一人要做出五口人的饭菜仍面露难色。她表示,其实早在几年前自己就开始在年夜饭桌上尝试预制菜,但是那时候种类少,只有腐乳肉、四喜丸子等几种。随着这几年更多种类的出现,她计划今年做一桌“预制菜大宴”。她已经下单了一款预制菜年夜饭礼盒,里面包括黑椒牛柳、糖醋咕噜肉、梅子味鸡排、糟溜鱼片、农家千张包、蟹肉鱼面筋、菠萝鸭片、血糯米八宝饭等8道菜色。 她认为,购买预制菜“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预计能在30分钟内完成一桌丰盛的佳肴。荤素搭配,既美观又实用。” 和尚瑞一样图省事而选择预制菜的人不在少数。北京独居女孩钱丽娜,为躲避家人的催婚,自己春节直接不回家,并且今年的除夕和闺蜜两个人一起过。但由于二人均是“烹饪小白”,加上除夕当天还要上班,自己害怕连外卖都订不到才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预制年夜饭”。 连锁超市也盯上预制菜 过去的2023年,是预制菜高光的一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随后,各地也密集出台了预制菜相关政策。1月广东省设立广东预制菜产业基金体系;4月,四川省印发《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5月,浙江省杭州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杭都菜研发和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力推动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 肯德基预制菜产品。图源:肯德基官方微信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预制菜吸引了很多巨头玩家和跨界选手的关注,其中包括莲花健康、金龙鱼、涪陵榨菜、肯德基、农夫山泉、钱大妈、格力、格兰仕等。这些企业正准备或已经在预制菜领域有所布局。 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与便利店,也盯上了预制菜。据报道,上海地区的部分全家、罗森便利店开始增设预制菜冷柜区。其中,全家便利店早在2021年底,便开始选取客流量较大的住宅型商圈门店进行预制菜测试。从2022年开始,盒马在武汉、成都及上海等地自建的央厨相继投产,2023年4月,盒马成立预制菜部门。同年6月,沃尔玛中国推出名厨项目,该项目计划通过与中华老字号及实力餐饮品牌合作,推出堂食级别的招牌菜,包括凉菜、汤、主菜、主食、甜品等多场景的产品组合。 华福证券预计,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5165亿,2021-2025年CAGR达到26%。其中B端市场占比80%,C端占比20%。 图源:华福证券 仅从C端来看,疫情影响下堂食不断减少,餐企纷纷推出预制菜产品,推进预制菜消费者教育。“小分量”“一人食”等需求的出现,驱动了预制菜市场的成熟。 同时,预制菜也获得了资本的喜爱。2021年至今已有多家企业获得大额融资。其中鼎味泰、乐肴居、王家渡食品,均获得亿元级别融资;珍味小梅园、三餐有料、冻品码头、优予预制菜等,也获得了千万元级别融资。专注预制菜的品牌味知香,更是在2021年成功上市。这些企业多数既做B端业务,也做C端生意。 而这几年杀出重围的预制菜大单品如酸菜鱼、猪肚鸡、小酥肉等,都是典型的从B端转向C端的产品。 以小酥肉为例,来自尚普咨询的调研数据,从2020年到2022年,小酥肉产品销量从13.9万吨增长到了43.1万吨,翻了2倍。预计到2025年,中国小酥肉的销量将突破120万吨。其中美好小酥肉已经成为预制菜领域的超级大单品,2022年销售额超10亿元。 最大阻碍是“信任危机” 目前我国预制菜市场由于产品壁垒低、品牌溢价少,参与者盈利能力存在压力。 社会趋势趋同下,日本消费时代变迁对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日本预制菜行业系“长坡厚雪”赛道,伴随冷链完善,整体节奏呈现B端起步C端接力的节奏。1970-1990年代,日本餐饮服务业快速扩容,产业趋势推动B端预制菜加速渗透,此时C端处于起步期。90年代到本世纪初,日本速冻食品在B、C端双击下,增速远高于餐饮业。2000年后,日本经济低迷,B端陷入乏力,高龄化、少子化、单身化的人口与家庭结构,促使C端预制菜接棒,持续扩容。 图源:艾媒咨询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预制菜行业格局历经快速扩张、行业洗牌、集中度提升等历程,最终发展到成熟期,行业CR5占比高且寡头竞争激烈。2016年CR5市场份额近80%(丸羽日朗、日冷、加卜吉、味之素、日本水产),尽管寡头牢牢占据行业前五排位,但头部企业之间排名仍时常轮动。 为了进一步推动预制菜在C端普及,东京奥运会召开期间,日本政府层面提供了对预制菜安全性的背书,加上《学校午餐法》政策施行,众多日本学生从小开始接触食用预制菜,C端认知逐渐完善。 而目前我国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较多仍停留在外卖料理包、添加防腐剂较多、廉价不健康等印象中。如何化解“信任危机”,让预制菜成为真正的“放心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能和日本一样,通过政府背书,改善预制菜的C端形象,也将有望激发大量预制菜需求。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24年,预制菜行业应至少从两个方面改进。 第一,预制菜行业亟待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食品安全方面,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入局者众多,所涉及的行业多且代工情况常见,却缺乏统一国家标准。尽管2022年以来,多个关于预制菜的团体标准发布,也有预制菜相关产业联盟成立,但从目前来看,制定的标准至多属于行业标准,这对预制菜行业发展或许能起指导作用,但却没有唯一性和强制性。应当加快制定预制菜行业统一国家标准规范,解决预制菜行业小、散、乱的现状,以及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从产业端看,国家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定海神针”。 第二,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就有“消费者因预制菜销售不够透明产生侵权隐忧”。中消协表示,相关事件反映出一些餐饮商户或学校食堂未能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及选择权,而消费者对预制菜商品在食品安全、绿色健康方面存在不信任感。如何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告知消费者产品是否是预制菜、是否为“贴牌”产品,让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进一步保障。若让预制菜一直“蒙着面纱”,将会使消费者的抵触情绪更大。
全球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领航号”下线:将于4月打通长江
快科技1月29日消息,我们从中国中铁公众号获悉,1月27日,全球高铁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领航号”正式下线,将投用于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崇太长江隧道建设。 官方表示:“领航号”由中铁隧道局、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联合研制。 据悉,“领航号”盾构机下线后将被运往上海市崇明区崇太长江隧道 3 号竖井施工现场进行组装,预计将在今年4月正式开启穿江之旅。 该盾构机的刀盘直径为15.4 米,主机长约15.8米,总长约128米,主机重约2600吨,是世界独头掘进距离最长(11.325千米)、直径最大(15.4米)、穿越长江水下最深(89米)的高铁隧道盾构机。 此外,该盾构机还将搭载智能掘进、智能拼装、超前地质预报、盾尾密封安全预警、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等国内领先的智能化系统,可实现隧道智能建造、设备状态可感可知。 “领航号”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官方表示,此次施工难度史无前例,刷新多项世界纪录。 项目建成后,将首次实现高铁穿越长江不减速的壮举,在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