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安卓14将引入Ultra HDR格式,Google Photos现已获得支持
IT之家 9 月 3 日消息,谷歌在安卓 14 系统中带来了不少新特性, Ultra HDR 格式就是其中之一。第一个支持 Ultra HDR 格式的应用程序现已确认,就是谷歌自家的 Google Photos。 当前安卓版本已支持 HDR 视频,而在安卓 14 中将会进一步增强 HDR 拍照,引入 Ultra HDR 格式,向后兼容 JPEG,并提供超过 8-bit 的动态范围。 启用 Ultra HDR 格式拍摄的照片会以 10-bit 高动态范围进行存储,由于需要硬件支持,上线初期仅限于安卓旗舰机型,目前已确认骁龙 8 Gen 2 将支持全新 Ultra HDR 格式照片拍摄。 谷歌希望 Ultra HDR 格式能成为系统内置相机应用、第三方相机应用的默认格式。谷歌安卓团队已经和高通等公司合作,优化硬件,在其它设备形态上也支持 Ultra HDR。 在最新的 6.51.0.561138754 版本中,AssembleDebug 发现了一些指向 Ultra HDR 支持的字符串,涉及 Ultra HDR 的浏览、备份、编辑、分享和下载。 Ultra HDR disabled UltraHdrPreviewFragment EDITOR_ULTRA_HDR_PREVIEW photos_mediadetails_details_ultra_hdr IT之家从官方获取到,Ultra HDR 文件包含一个标准的 8-bit(标准动态范围,SDR)JPEG 压缩基础图像,该基础图像联结的另一个较小分辨率的带有增益映射的 JPEG 图像,以及用于 HDR 重建的元数据。Ultra HDR 图像可通过从完全 SDR 到完全 HDR 之间的一系列不同渲染格式进行解码。 也就是说,Ultra HDR 文件将保留以 HDR(高动态范围)捕获的更高范围的颜色,同时在非 HDR 兼容屏幕上以 SDR(标准动态范围)显示它,而在 HDR 屏幕上显示时将呈现出更优质的色彩和饱和度。
汽车芯片短缺,车规功率器件,智能传感器本土项目加速布局
集微网消息,集微网统计显示,2023年7月超45个半导体项目取得新进展(签约、开/竣工、投产等),总计规划投资额超800亿元。其中,新签约项目超20个、进入竣工、投产阶段项目超15个。“汽车电子”为本月热点。 汽车电子投资热 从7月取得进展的项目数量来看,集成电路工艺环节相关项目,即材料、设备、封装、制造类项目依然为具有很高的活跃度。本月,汽车电子等产品类项目占比23%,热度超出材料,引人关注。 根据公开的投资额统计来看,产品导向类项目投资额超400亿元,为7月投资热度最高项目类别。 总体来看,以产品为导向的项目中,GPU、5G通信芯片、工业用传感器等产品依然为产能建设重要方向,汽车电子包括自动驾驶温度传感器、车规MCU、功率器件为投资建设的热点方向,为相关产业链国产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传感器方面,伴随智能化发展及汽车相关应用带动,传感器市场市场规模正在日益增长,据机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1737.5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31.2亿美元,同比增长8.17%。 7月取得进展的项目中,广楚科技、能斯特、富乐德等企业项目均涉及此品类。 除了传感器领域,汽车相关芯片,特别是供不应求的芯片品类,也成为国内企业投资项目的热点方向。集微网此前分析指出,车规MCU、功率器件特别是高压器件仍然为供不应求状态。包括头部厂商英飞凌近期也对市场给出了明确的评估,称“随着传统汽车业务的主要部分现已恢复到正常水平,MCU和高压半导体等多个产品类别仍相当紧张。”并表示,“客户的兴趣和被压抑的需求将使产量保持适度增长,该领域的持续扩张将成为未来几年更重要的增长动力。” 7月取得进展的项目中,舆芯半导体、粤芯半导体、广楚科技等项目投资所抓住的正是这一市场契机。值得一提,本月包括芯未高端功率半导体项目等多个封测项目的建设所围绕的也是功率半导体方向。 长三角优势显著 7月取得进展的项目,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与中部地区,项目数量方面,浙江、江苏、上海可视为“第一梯队”,安徽、四川与广东紧随其后。 根据长三角创新联盟提供的数据,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三业营收共计7235亿元,全国占比超60%;较2021年增加1.94个百分点,较2019年增加14.14个百分点。长三角区域集成电路产业总体规模增速非常明显。 从7月的项目活跃度来看,长三角产业协同优势显著。 热门赛道 【材料】 清研半导体高品质碳化硅单晶材料及装备项目签约 7月24日,清研半导体高品质碳化硅单晶材料及装备项目在苏州吴中举行签约仪式,苏州清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吴中经开区。清研半导体将投资50亿元,用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苏州清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SiC衬底生产厂商,由清华大学校友团队联合产业届资深人士发起创立,致力于将高质量SiC衬底产业化、高良率化、低成本化。该公司首创MPVT工艺(双系统),具有核心专利,实现单晶无缺陷生长并利用国产热场材料实现高质量SiC晶体生长。 四川富乐华功率半导体陶瓷基板项目竣工 7月10日,四川富乐华功率半导体陶瓷基板项目在内江经开区竣工投产。 最内江消息显示,该项目以江苏富乐华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总投资20亿元,用地约196亩。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用地120亩,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烧结炉、氧化炉、贴膜曝光显影设备、真空钎焊设备等300余台/套,建成年产1000万片半导体功率模块陶瓷基板产线。 【设备】 星原驰ALD原子层沉积设备项目签约 7月,在2023年三季度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双百亿”重大招商项目签约暨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计划总投资16亿元的星原驰ALD原子层沉积设备项目签约杭州。 杭州星原驰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半导体、高清显示和高级光学的ALD原子层沉积(真空精密镀膜)设备设计生产厂商,现公司总部、未来上市主体已落户钱塘。其主营产品为ALD原子层沉积设备。 中微公司南昌新厂落成 7月7日,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昌举办新厂落成仪式,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南昌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微公司于2017年落户南昌高新区,成立全资子公司南昌中微,并于2018年9月顺利实现量产。其官方消息显示,南昌中微生产的用于LED和功率器件外延片生产的 MOCVD 设备持续获得客户与市场的广泛认可。2021年,南昌中微推出了为Mini-LED量产而设计的Prismo UniMax MOCVD设备主要用于氮化镓(GaN)基Mini LED外延片量产,同年其设备订单超100腔,并入选江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十大典型案例。 【制造】 8英寸晶圆半导体IGBT封测和模组项目落地 7月13日,《黄山芯动力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合伙协议》签约仪式在安徽黄山黟县举行。 黟县发布消息称,这标志着黟县继总规模3亿元的战新产业招商引导基金设立后,再设一支定投半导体产业项目的“芯动力半导体产业基金”,也标志着黟县正洽谈总投资10亿元的8英寸晶圆半导体IGBT封测和模组项目进入实质落地环节。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预计产值达2亿元;二期投资8.5亿元,预计产值达12亿元。 【封测】 易卜半导体先进封装产线正式通线 7月7日,易卜半导体首条先进封装生产线如期通线。 易卜半导体官方消息显示,首条量产线通线不仅使易卜半导体具备了先进封装的量产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公司的Chiplet等一系列先进封装自主专利技术提供了样品开发和量产验证能力。 易卜半导体于2022年6月16日签约上海,同年8月年产72万片12英寸先进封装产线项目在上海市宝山区启动。据悉,该项目也是上海首个大规模的先进封装产线。 成都高投芯未高端功率半导体项目首台设备搬入 7月8日,高投芯未高端功率半导体器件及模组研发生产项目在成都高新西区举行首台设备搬入仪式。 公开消息显示,芯未项目于去年8月开工,总投资约10亿元,分两期建设,建成投产后将为功率半导体设计企业提供IGBT特色授权委托加工服务,包括IGBT芯片、模组及方案组建产品等。 【产品导向类项目】 景嘉微GPU产业项目签约 7月,景嘉微无锡GPU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落户无锡高新区。 无锡高新科技消息显示,景嘉微无锡GPU产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计划产值将超50亿元。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曾万辉指出,景嘉微将以此次项目落户为契机,立足无锡,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力争GPU产业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为无锡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舆芯半导体车规芯片项目签约 7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引领未来,赋能焕新”浦东论坛上,舆芯半导体入选浦东新区第一批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并与张江高科成功签约。 舆芯半导体的芯片项目针对车规级应用设计,包括入门级车规AI MCU、主流车规AI MCU和高端运动控制处理器。这些芯片不仅具备高集成度、低功耗和灵活性,还融入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浙江丽水富乐德半导体产业项目开工 7月消息,位于浙江丽水经开区的富乐德半导体产业项目开工。 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消息显示,该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总用地约400亩,主要建设12英寸抛光片项目和传感器、功率器件等半导体项目,2023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首期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60万片300mm半导体抛光片的生产能力,产品具有代替进口产品等特点,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2亿元。 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主厂房封顶 7月28日,粤芯半导体官微消息显示,粤芯半导体新建12英寸集成电路模拟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三期)主厂房顺利封顶。三期项目将进入洁净室和动力安装建设阶段,预计明年年初工艺设备搬入。
全球销量最好的10个汽车品牌:比亚迪排名第五 第一遥遥领先
快科技9月3日消息,大家都知道,比亚迪是中国销量最好的汽车品牌。如果放到全球市场,到底是什么水平呢? TrendForce集邦发布最新研报显示,据统计,2023年7月全球37个销售市场汽车销量合计为544万辆,在6月份基期较高的情况下,7月份汽车销量月减10%。 其中,销量前10名的汽车品牌市占率合计共50.7%,相较6月份的数值提高2.3个百分点,代表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7月份销量第一、二名的汽车品牌与上月相同,丰田(Toyota)排名第一,占总销量的10.2%,销量上较6月份下滑5%,但在美国市场的库存回升后销量逐月攀升,日本市场表现平稳,但中国市场则较上月减少。 第二名为大众(Volkswagen)品牌,占比6.6%,7月销量较6月下降13%,欧洲与中国等地销量下滑为主因。 第三、四名分别为本田(Honda)、福特(Ford),两者7月销量均较6月份微幅下滑,但月衰退比例低于整体平均值。 第五名由中国品牌比亚迪拿下,身为前10名中唯一仅销售新能源车的品牌,占比与排名皆上升快速,比亚迪目前仍以中国市场为主,因此当海外市场销量提高后,将进一步威胁前几名。 排名第七的铃木(Suzuki)也是前10名中少数销量较上月成长的品牌,Suzuki最主要市场为印度,其次为是日本,两个市场7月份的销量都较上月小幅增加,抵销欧洲市场销售下滑。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整体而言,汽车市场受到经济波动影响,中国内需不足、欧洲复苏缓慢,美国在新车库存攀升后销售状况佳,巴西市场因政府提供激励政策而拉升销量,各品牌的主力市场不同为每月销量与占比起伏的原因之一。
哪吒汽车CEO张勇:牌桌上的中国车企技术都差不多,得看品牌塑造和成本控制
IT之家 9 月 3 日消息,哪吒汽车 CEO 张勇昨晚在个人微博作出如下表态: 实话讲:现在还能在牌桌上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技术都差不多,基本在同一条线上,区别是品牌塑造能力强和弱,成本控制能力高和低,以及细分市场进入的先后优劣势。卖得多的价格定得高一些,背后有爹妈的潇洒一些。 当然比起国外企业,中国企业目前在技术积累、成本控制以及供应链成熟度上还是有一些优势的。 可是海外跨国车企真的没有一战之力吗?路还长的呢,别把子弹打光了。 在张勇看来,中国车企各自拥有的技术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而品牌塑造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是区分这些车企的一部分关键因素,同时“先来后到”也很重要。 IT之家此前报道,哪吒汽车 8 月份全系交付 12103 辆汽车,环比增长 21%,且已完成 70 亿元人民币 Crossover 轮融资,并与香港科技园在香港地区高锟会议中心签约合作备忘录,且将在香港科学园成立国际总部。 再以目前合资车企的状态来看,德系合资等车企已经展现出“后来居上”的意图。比如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 CEO 施文韬和大众品牌董事会成员们上周到访大众汽车中国总部 V-SPACE,宣布将加速推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纯电动产品。 上汽大众产品研发执行副总经理 Koether Gunnar 也曾在上汽大众 & 芯驰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上称,“面对芯片短缺的市场挑战,需要加快技术研发,如果我们停滞不前势必会被抛弃,应当保持危机感。”
ASML年内仍可出口高端浸润式光刻系统,光刻机概念股震荡
9月1日,多个光刻机概念股股价微跌,截至下午2点,雅克科技下跌0.19%,张江高科下跌4.91%,大族激光下跌0.04%,鼎龙股份下跌1.88%,容大感光下跌3.35%,格林达下跌3.48%,苏大维格下跌4.92%。部分个股上涨,同益股份上涨11.46%,怡达股份上涨0.46%,安集科技上涨1.77%,扬帆新材上涨0.13%。 截至下午2点,万得半导体设备概念指数上涨0.33%,万得光刻胶概念指数下跌1.63%。 消息面上,今日荷兰政府颁布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新规正式生效,ASML发运TWINSCAN NXT:2000i及后续推出的浸润式光刻系统都必须获得荷兰当局的许可。新的出口管制条例下,今年年底前ASML仍然能够履行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发运这些光刻设备。 ASML同时表示,客户也已知悉出口管制条例所带来的限制,即自2024年1月1日起,ASML将基本不会获得向中国客户发运这些设备的出口许可证。 ASML对第一财经回应称,该公司已向荷兰政府提出TWINSCAN NXT:2000i及后续推出的浸润式光刻系统的出口许可证申请,荷兰政府也已经颁发了截至9月1日所需的许可证,允许ASML今年继续发运TWINSCAN NXT:2000i及后续推出的浸润式光刻系统。 8月底,多个光刻机、光刻胶概念股已连涨数日。8月29日~31日,雅克科技累计上涨13.44%,大族激光累计上涨4.24%,鼎龙股份累计上涨7.15%,扬帆新材累计上涨7.35%,容大感光累计上涨30.9%,安集科技累计上涨21.03%,苏大维格累计上涨18.63%。 光刻机是芯片工艺中最关键也是难度系数最大的环节之一,光刻机的精密程度可决定芯片制程与性能。2003年,ASML推出第一台浸没式光刻机,通过缩短紫外光波长提高光刻精度,使工艺节点从45nm持续往前到7nm。在5nm及以下工艺,EUV(极紫外线)光刻机随后接替了浸润式光刻机,ASML是EUV光刻机唯一供应商。至今,ASML基本垄断了高端光刻机市场。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 2023年前7个月,国内进口制造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用的机器及装置6357台,金额830.7亿元,金额同比上升12.7%。今年6、7月,进口制造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用的机器及装置的金额增长更猛,同比增长幅度分别达70%、92.5%。 荷兰是国内光刻机主要进口国之一。据集微网统计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我国光刻机进口总额39.63亿美元,从荷兰进口额25.48亿美元,占比64.3%。2023年1-7月份,从荷兰进口额为25.86亿美元,同比增长64.8%。 除ASML,佳能、尼康也是主要的光刻机厂商。华金证券统计,2022年ASML、佳能、尼康光刻机销量分别为345、176、38台。其中,ASML可提供EUV光刻机,ASML与尼康均可提供ArFi(浸润式)、ArF光刻机。
上半年中国出口汽车量超日本成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稳超100万辆
原标题:上半年中国出口汽车量超日本成全球第一,全年出口有望破500万 快科技9月3日消息,据报道,在9月1日到3日召开的泰达论坛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二极巡视员刘晓光表示,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中国汽车已出口277.8万辆,同比增长74%,2023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有希望向500万辆进军。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峥也表示,今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据海关数据,今年7月份,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59.4%;整车出口金额环比增长13.1%,同比增长83.3%。其中,特斯拉中国的7月汽车出口量超过3.2万辆,为国内最大汽车出口商。 而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整车出口金额46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 相比之下,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202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17%。 这也就意味着,继一季度超越日本后,中国在今年上半年又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领先优势,产业链相对完善且稳定,产品有很强的竞争力。今年来看,我们预计全年汽车的出口将超过4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稳超100万辆。
越南汽车梦碎了
两周时间内,纳斯达克指数又完成了触底反弹。 几项就业数据的意外不及预期让美联储在接下来的9月停止加息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市场在货币政策和经济现状之间来回博弈,经济形势好,美股涨,形势不好?也涨。 然而,号称“越南特斯拉”的VinFast没能随着这波科技股的回暖继续突破新高,本周连续四天,股价从最高的93美元,整整跌去了57%。 自8月15日借壳SPAC上市以来,这家越南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市值连日狂飙。在上半年销量只有区区1.1万辆的情况下,市值最高竟达到2000亿美元。 2000亿啥概念?摇身一变成为全球市值第三的汽车股,仅次于特斯拉和日本丰田。 这家对标特斯拉的电动车企业,其核心零部件本土制造能力几乎为0,供应链里站着清一色的中国制造商,共同支撑起越南电动汽车理想。 促成大涨的直接原因,还与这只汽车股不到1%的流通股数量有关,在几乎没有做空压力下的情况下,想要把股票炒上天太容易了。 异常偏离基本面的炒作通常不会持续太久,筹码开始兑现,甚至做空力量已经入场,妥妥的伪科技股呈现过山车的走势,丝毫不令人惊讶了。 01 越南“许家印” 这家年轻的越南本土电动汽车公司成立于 2017 年,是越南首富范日旺(Pham Nhat Vuong)创办的 Vingroup 集团旗下子公司之一。 今年5月份,公司和纽交所上市的一家SPAC——黑桃资本合并,交易完成后,VinFast的估值达到了2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604亿元。 比起这家冉冉升起的越南电动车新星,创始人范日旺发家致富的经历则更加充满传奇色彩。 在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范老板以73亿美元的身价荣登越南首富,经营着越南*的私营企业Vingroup(越南温纳集团),涉及业务除了汽车,横跨工业、房地产、科技等多个领域。2022年,整个集团营收占到了越南GDP的2.2%。 越南富豪分为三种,一类是借着国企改革分得蛋糕的,二是利用房地产或股市泡沫破裂,借机发迹的,三是白手起家,一步步积累财富的。 这位范老板属于第三种。 上世纪60年代,范日旺出生在越南中部河静省一个普通家庭,三兄妹靠着母亲在路边卖茶水以维持生计。但勤奋好学的他并没有被贫困阻挡求学之路,一举考上大学并被公派去往莫斯科学习。 不过毕业之后范日旺没有即刻返回越南,而是和女友去到了乌克兰创业。在熟悉乌克兰本土风俗和经济状况后,范靠借贷成立食品公司,开创了Divina速食面品牌并迅速做大,鼎盛时期年营收超过1亿美元,并最终将其卖给了雀巢公司。 在2009年卖掉公司收回资金后,范迅速瞄准了彼时的越南房地产。十五年前,越南民营经济开始萌芽生长,房地产蕴藏着巨大的机会。范先后开发了度假村、写字楼、高级公寓等项目,持续扩张着生意版图,2012年公司挂牌上市。 不得不说,穷小子发家致富,成为地产大亨,最后又进军新能源汽车的故事像极了曾经的许老板。 但人家车子既卖得动,还卖到国外去了,而且造车的理想,充斥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 2017年,潘日旺创立VinFast的时候喊出过一句口号,要在两年内造出*辆“越南人自己的汽车”。 一年后,公司收购了通用汽车在越南的汽车生产线,而到21年正式推出了*电动车VFe34,又在去年宣布全面电动化,成为越南首家且*一家纯电动汽车制造商。 范老板的野心不仅止于国内市场。在招股说明书里,公司已经将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作为潜在目标市场,唯独缺少中国市场。 VinFast计划向生产从A级到E级的纯电高端SUV,目前已经推出两款SUV车型,分别是D级的VF 8和E级的VF 9。 去年3月,VinFast宣布将投资40亿美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汽车工厂,于2024年建成投产。在美国,Vinfast获得了在当地销售电动汽车的许可,并在美国加州开设四家新经销商,随后在美国开始了两款纯电SUV VF8和VF9的销售。 不过,目前VinFast尚未能实现盈利,成立以来持续亏损,仍需要潘日旺旗下的Vingroup进行输血。今年*季度收入同比下降了49%,净亏损5.98亿美元。2022年,该公司亏损21亿美元。 迄今为止,范老板已向VinFast投入66亿美元,从全球*车厂挖来领导和技术团队,说人家靠资本玩票,但的确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可在电动汽车竞争逐渐白热化的阶段,没有核心优势,靠理想和钞票造车,是*不长久的。 02 估值靠情怀 范老板并不是喊喊口号而已,从燃油车到纯电动汽车,VinFast的起飞借助了越南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势头。 根据越南汽车制造业协会(VAMA),越南汽车销量从2002年的2.7万辆,增至2021年的41万辆以上,20年间增长了10多倍。 去年汽车总销量达404635辆,较2021年增长33%。国产组装车销量达到226487辆,比例超过一半。同时,进口车销量为178148辆,较2021年同期增长37%。 无论自产自销还是进口势头正猛,汽车市场的巨大需求正在改变大街小巷摩托车盛行的面貌,汽车业对于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造福效应”,与越南改革开放“共同富裕”的大方向相吻合。 快速增长的背后自然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越南政府要求海外车企在越南组装汽车,必须转让技术给当地组装厂。 为了保护国内汽车工业发展,越南整车进口关税依然高达近80%,但大幅降低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绝大多数进入越南的外资车企都采用了CKD(全散件组装)模式在越南组装汽车。 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背景下,以日韩为主的外资车企主打高性价比的车型占领了越南市场,直到VinFast的横空出世,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杀进了车市。 丰田是2022 年全年销量最多的品牌,为91115 辆。其次是现代(81582辆),起亚(60729辆),三菱(39861辆),马自达(36052辆),福特(28847辆),VinFast(22924辆)。 而到今年4月,VinFast以56.5%的销量增幅占据了12.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越南人的爱国热情被VinFast点燃了,直接把VFe34买成最畅销的车型。 但在组装车占领一半份额的市场里,本土汽车在设计、制造及配套基础设施上的不完善是显而易见的,自主品牌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自主”,甚至无法在核心零部件上形成“自主”。 公司也招股书里也不含糊其词,直言通过外包硬件生产来寻求规模经济,可几乎就是让外头全包,没有任何一项有价值的核心技术。 车身设计是宾尼法利纳设计工作室做的;动力总成和车架买的是第三代宝马X5的技术;工程和工艺研发靠的是代工巨头麦格纳;变速箱则来自采埃孚。 据了解,Vinfast的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舱还都来自中国,电池来自国轩高科技,底盘来自宁德时代,驱动系统来自巨一技术,智能驾驶舱技术来自东软。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辆靠中国供应商实现电动化,借助欧洲企业提高设计质感,再由越南组装生产的汽车。*具有优势的,便是越南的平均劳动成本,要远低于其他国家。 这意味着VinFast能靠价格战跟比亚迪、特斯拉们竞争吗?前景堪忧。 技术落后毫无疑问,在全球市场,VinFast*的竞争力,是低价加上长达10年的保修期,一点电池寿命下降至70%,还可以免费更换新电池。 目前,VF8是公司在美国销售的*车型,但算上联邦补贴后,特斯拉Model Y比VinFast的VF8还要便宜近7,000美元。 数据很直观地看出其品牌知名度不如股市般响亮。自去年底以来,VinFast已向北美地区运送近3,000辆汽车。但根据汽车调研者S&P Global Mobility统计,截至6月份在美国只有137辆VinFast新电动车领牌。 国内市场也很快迎来“巨鲸”。上半年,比亚迪开始将出海版图扩张至越南,计划在当地建立供应链生产电动汽车并在当地和其他市场销售。 由此可见,VinFast的经营风险主要存在于市场竞争和供应链安全上,这么高的估值已经站不住脚了。 前7个月,该公司已售出16000多辆,其中包括在越南的销量。而根据创始人设定的销量今晚,今年电动汽车目标是卖出45000-50000辆,差的不是一两截。 03 尾声 哪怕如今电动汽车混得风生水起的新势力们,能够稳定盈利的也是寥寥可数。 公司现阶段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营运资金也是负的,未来必定还需要持续输血,除此之外,虽然自主品牌的口号甚是响亮,但市场竞争力看不到足够的支撑。 不禁让人想起上市即*的公司Rivian,自成立以来就有“特斯拉劲敌”的美称,上市之初市值最高也曾达到1700亿美元,然而产能迟迟未达预期,加上质量出现问题导致大量汽车召回的利空最终让估值泡沫破灭。 特斯拉和Rivian的故事交相印证,市场份额和规模效应是衡量汽车股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但并不是份额越高,市值就越高,而是拥有别人无法复制的优势,在电动汽车赛道里,是持续迭代的创新能力和狠抓市场痛点的产品力。 VinFast的剧本,一点都不意外。
滴滴小鹏同路而行,但驶向何处?
这个周一,今年国内互联网领域重要的一次合作产生了。 8月28日早间,滴滴出行与小鹏汽车相继发布公告称,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此次收购的最高总对价约为58.3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4.18亿元)。 滴滴是国内头部的共享出行平台,小鹏汽车是国内最早探索智能电动汽车的造车新势力之一。对于此次合作,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都亲自参与了谈判和合作细节的商讨。 作为此次战略合作的核心,小鹏汽车会基于滴滴出售的资产,打造一款价格15万级的A级智能电动车,项目代号为“MONA”。据悉,“MONA”将以全新品牌、首款产品的形象进入市场,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 此举也意味着滴滴正式将之前研发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卖给小鹏。从2021年4月滴滴传出探索研发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至今,已经过去两年多时间,虽然滴滴并未对外公开过该业务“达芬奇”的进展,但外界的猜测从未停止。 这到底是滴滴不堪重负急于抛弃这个主航道之外的业务,还是有更长远的规划?至少在滴滴自己看来,此次合作是为了后者。滴滴的通稿和小鹏的媒体沟通会中,双方说辞一致,小鹏主要负责量产研发以及部分销售,滴滴则主要是从生态上支持销售和运营,双方均会利用自身优势和渠道进行新品牌销售。 换句话说,滴滴换了一条更高效的路——聚焦出行主营业务,成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及服务生态供应商,发挥核心优势协助小鹏卖车,建构起了汽车生态链条。 小鹏买到的是好资产吗? 相比很多公司的技术提供商的身份,滴滴在本次合作中起到了不一样的角色。小鹏收购的是滴滴相对完善的一套资产和业务。在小鹏的沟通会上,其联席总裁顾宏地评价称,小鹏买到了“一款完成度非常高、准量产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轿车车型”。 过去两年,除了没有公开的产线和量产之外,滴滴的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业务其实进展比较全面——在2020年推出D1定制车之后,滴滴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已经有一定经验。 这是更类似于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滴滴提供的并非是单独的三电技术又或是自动驾驶技术,而是成熟的整车设计方案,也就是说这套方案通过售卖项目的方式移交给小鹏后,小鹏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整车的研发和制造,再通过小鹏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很快补充到小鹏汽车产品的阵营中。依据现有消息来看,小鹏或将在今年完成车辆的研发,并开始路试。 从小鹏的产品分析来看,近年来大火的P7和G6等产品都处于20w以上价格段,在15w这一主流的产品价格段中的G3已经是一款比较老的产品,小鹏P5还处于销量的爬升期,所以在这一价格段还没有战略性产品。从车型销量看,15万级别的汽车又是市场销量最大的价格区间,而“MONA”产品的加入可以与小鹏现有的P5产生双旗舰效应,在15w这一全国最大的销量市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一市场也恰好是比亚迪等传统车企出货量最大的市场,“MONA”的生产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并且也能帮助小鹏在新势力造车企业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相比小鹏汽车的三电技术、导航技术等。滴滴更擅长的并非是硬件制造,其优势在产品运营方面。滴滴很能理解在15w这一大众领域消费者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从产品性能到舒适细节,虽然“MONA”并未产出,但依据用户需求得到的结论已经引入这一产品之中。 滴滴作为全国性的网约车平台,其司机对于平台的黏性极高,在之前与比亚迪合作的D1车型中可以看到,滴滴平台自身产生了大量的D1订单,而这些订单可以说是其它车企不可企及的部分,而这次合作后,“MONA”在上市之初销量爬升期可以利用这部分订单快速上量建立用户的信任。 与此同时,小鹏本就有着中国自动驾驶第一梯队的能力,属于造车新势力,与滴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提升智能驾驶的使用效果、拓宽使用场景。 根据小鹏联席总裁顾宏地的说法,小鹏和滴滴实际达成了连续两年下限为 10 万台,上限为 18 万台的年销量对赌协议。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对赌”的内容,就意味着“MONA”车型在上市后每月销量至少在近万台,这和小鹏汽车当前的月销量几乎相当。这样的成绩对于新势力来说可能在销量爬坡上比较困难,但滴滴平台加持后将大大降低达成这一目标的难度。 滴滴重新“借力” 对于滴滴来说,卖掉业务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主意呢? 两年前,滴滴造车或许还是个好的故事。回归滴滴商业模式本身,运力是支撑滴滴这家网约车公司的根基,想要留住更多司机,滴滴势必要在双方的收益立场上取得平衡。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降低运营成本。此前,滴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选择和租赁公司合作,司机直接从租赁公司租车,滴滴拿的是每一单的抽成,但后者管理难度大,可控性低。 有滴滴内部人士认为,司机租车的大头收入都被租赁公司拿走了,这种模式更像是滴滴在帮租赁公司“养”司机。所以2019年下半年,滴滴逐渐开启了去租赁公司化等动作。 而司机群体,正是两年前滴滴开始探索智能电动汽车相关业务的动力之一。司机除去直接和租赁公司合作,也可以从滴滴自己的渠道获取车辆。 所以从本身的利益考虑,无论是2021年开始探索智能电动汽车相关业务,还是当今建立汽车生态链,对与滴滴来说都是不得不为之的举动。 但现实是,2024年将会是电动汽车真正进入普及的一年,小米、石头等互联网硬件公司纷纷下场造车,电动车的价格与品质将会有更大规模的厮杀。而滴滴在此时下场面临着非成熟品牌与成熟品牌之间的博弈,而这往往带来的是对自身的巨大消耗。作为网约车平台的滴滴,虽然已经有了之前D1的成功经验,但是自主研发智能电动汽车依然会导致在主营业务上的分心。 此外,滴滴需要主动拉动大量重资产对业务进行支持,这既是风险也是成本。公告显示,达芬奇项目在过去两年共亏损34亿元人民币。仅在今年就已裁员两次,团队规模从1700多人缩减至不足千人。 让滴滴成为一家重资产公司,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得不下场但并不情愿的方向,而将业务委托给小鹏后,滴滴只需要拉动小鹏即可完成车辆的研发上市。 现实之下,也许走合作的方式对于滴滴来说才是上策。 事实上,滴滴一直是一个非常擅长整合资源的公司,走到今天的规模,滴滴没少“借力”。 2018年4月,滴滴联合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成立了“洪流联盟”,联盟成员包括主机厂、零配件制造商、新能源领域、数字地图公司、车联网等,旨在联合汽车上下游共建开放、赋能的汽车运营商平台,推进新能源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和智慧交通领域的变革。 基于洪流联盟的思路,2020年11月,滴滴与比亚迪共同打造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正式亮相。D1由滴滴负责产品定义、造型设计、车联网研发等,比亚迪代工。今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又和广汽埃安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共同发布了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并宣布成立合资公司。 滴滴显然能够意识到,有一些战场是绝对不能弃让的,但另一些领域,却适合交个盟友。此时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抽身,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滴滴此次出售的“智能电动汽车相关的研发业务和资产”,里面不包括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是另一个独立的版块,依然是滴滴在探索的新的业务方向,核心还是围绕提供更具性价比、更智能的出行方式展开。拉来小鹏做盟友,滴滴显然也希望在自动驾驶领域多一张牌。 可以预见的是,此次合作之后,滴滴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在主营业务和自动驾驶业务上,并得到小鹏的资源和帮助,同时在网约车出行业务上投入更多资源,在出行领域走得更长久。
越南特斯拉,市值7000亿
今年美股市场“最妖”IPO出现了—— 它就是“越南特斯拉”VinFast。 这家电动车企两周前刚刚登陆纳达斯克,股价一路暴涨成为今年美国市场最大IPO。 而在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榜单中,它更是跃升第三,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之后。 这也让创始人潘日旺一跃成为世界第16大富豪、亚洲第5大富豪。 然而,本周二,吸足眼球的VinFast便开启暴跌,当日股价直接-44%,一下没了830亿美元。 这不禁让人瞠目结舌。 值得一提的是,大伙仔细查阅数据后才发现,这种落差背后确有端倪: 光看销量,VinFast今年上半年只卖出了1.13万辆汽车,相比之下,同期的比亚迪是125万。 可比亚迪的市值还排在VinFast之后(第五)…… 着实让人觉得“妖”极了。 01 VinFast是如何发家的? VinFast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潘日旺今年55岁。 他出生于越南河静省一个普通家庭,家里3个孩子,他老大;父亲在防空部门服役,母亲则经营茶水摊维持生计。 由于学习成绩还不错,潘日旺考上了河内矿业地质大学,期间靠公派留学去了莫斯科,完成了大学学业(专业是地质学)。 随后便留在了俄罗斯旁边的乌克兰,在那里,他从凑钱开设一家越南餐馆做起,到后面嗅到商机贷款办起速食加工厂,最终赚到了一大笔钱(厂子后来卖给了雀巢)。 拿着这笔钱他回到了越南,开始投身房地产行业。大约十年间,他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Vingroup集团,旗下一共四大品牌,分别涉及商业地产、旅游地产、美容健身和高端医疗。 他也成为了越南首富。 和一度的中国首富许家印相似,潘日旺后面也进入了造车行业。 2017年9月,他创办的VinFast开始在越南海防偏远的葛海县建设工厂,占地面积335公顷,同年买下了通用汽车在河内的业务。 一开始,VinFast只生产燃油车、电动巴士、电动摩托等: 2018年10月在巴黎车展上首次正式发布展出两款产品,转年六月交予越南消费者,销量全国第五。 首批100辆电动车型(VF e34)的正式交付则是在三年之后(即2021年),并成为有史以来首个在越南生产和销售的电动汽车。 而在去年年底,VinFast才正式宣布彻底停产燃油车,变身真正的纯电车企。 值得一提的事,相比稍晚一点的“纯电之路”,VinFast很早就布局国际市场了。 在2018年发布首两款车型之后的转年3月,VinFast就将155辆汽车(113辆为成品车,42辆为半成品车)送往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和非洲实地测试,检测质量,以获取东盟NCAP五星评级。 而在此之前,VinFast就已在法兰克福开设了办事处。 后面更是全球“开花”:洛杉矶设美国总部,澳大利亚买试验场,去年3月宣布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查塔姆县设立首座北美工厂,宣称可提供7500个工作岗位。 与此同时,VinFast也筹划将总部迁往新加坡。 但正如网络用语“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xxxxx”一样,VinFast的数据似乎并不太好看。 截至目前,VinFast一共在全球发售了7款电动汽车,而截至到今年6月,VinFast在全球总共卖出了10.5万辆汽车,其中电动车仅1.87万辆。 最新款电车VF 9 随便对比国内“蔚小理”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被狠狠碾压。 但,今年8月15日,在CEO黎氏秋水的带领下,这个“谁也瞧不上”的越南造成新势力成功上市了——还是在全球最大资本市场纳达斯克,并估值500亿—— 尽管,VinFast是用了一种特殊的SPAC方式(可以理解为“借壳上市”的一种变体),通过跟赌王何鸿燊之子何猷龙发起的黑桃资本合作完成。 ps. 关于黎氏秋水,她对VinFast的今天可以说功不可没。 1974年,她出生于越南,获得了日本国际大学MBA硕士文凭,随后曾在雷曼兄弟就职,2008年加入Vingroup至今。 她帮助公司筹集了超过10亿美元资金,并和通用汽车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到了丰田汽车的顶尖工程师和设计师。 02 巅峰过后一夜腰斩 如同起伏不定的人生一样,VinFast的股价也经历过一番大起大落。 上市两周以来,VinFast股价便一路高歌猛进,到28日收盘时达到了82.35美元,当日最高价则为93美元。 与14日的收盘价10.45美元相比,增长了688%。 来源:纳斯达克交易所官网 超2100亿美元的市值则超过了比亚迪同日收盘时(6751.3亿港币,约合860亿美元)的两倍,还成为了Stocktwits上最受欢迎的股票之一。 但在VinFast的股价到达顶峰之后便开始连续狂跌,29日的收盘价格近乎腰斩。 而30日的股价则继续呈下跌趋势,单日10.77%的跌幅甚至登上了跌幅排行榜的前五名。 来源:谷歌财经 截至30日收盘,VinFast的最新市值为95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7000亿元),已不足千亿,两天之内蒸发了超过一半。 但是,注意要但是了! VinFast公开发行的股票,占比还不到1%,总量只有不到2500万股,而其余的99%都由潘日旺间接控制。 相比之下,特斯拉公开发行了27.6亿股,约占86%;福特和通用汽车则分别有约98%的流通股公开发行。 有专业人士表示,在公开发行率不足1%的条件下,股价对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不仅是公开交易占比低,VinFast的上市过程也值得怀疑。 据福布斯消息,VinFast从去年3月起就开始寻求在美国上市。 但后来,VinFast放弃了IPO,转而与何猷龙的黑桃资本合并。 这笔交易对VinFast的估值约为230亿美元,但截至今年7月黑桃资本已经赎回了80%的股份,到8月已将92%的股份全部套现。 据悉,此次合并过程让VinFast一共筹集到了1.69亿美元,但仅在北卡罗来纳州新建工厂就花费了20亿(福布斯数据,路透社消息为40亿)美元。 除了资金方面的怪象,VinFast的产品本身也没有过量产这关。 根据S&P Global Mobility的数据,截至6月份,美国登记注册的Vinfast电动汽车只有137辆。 潘日旺说,今年VinFast电动车的销售量将在5万辆左右,“去年增长仅7倍”。(这样算来,去年一整年卖出的电动汽车数量只有四位数) 能不能真的卖这么多暂且按下不表,就算是真的,也还不到特斯拉(180万辆)的一个零头。 产能跟不上,股价飙得再高终归也是泡沫;订单没法交付,营业额根本上不去。 据招股书显示,VinFast在2021和2022年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2年的净亏损超过了20亿美元。 VinFast招股书 今年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仅第一季度,Vinfast的净亏损就达到了6亿美元。 不过尽管公司亏成这样,高层的态度倒是挺乐观的。 财务负责人David Mansfield表示,公司目标是在未来3年内盈利,并希望2026年时突破7.5万辆的年销量。 潘日旺自己也称,最快在2024年底实现收支平衡。 VinFast高管的愿景能不能实现不得而知,但的确有剧本十分相似的失败案例就摆在眼前。 一家造车企业Rivian,也曾凭借160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汽车领域的第三名。 但好景不长,到2022年,Rivian一共蒸发了超过90%,只剩下可怜的200多亿。 来源:谷歌财经 营收方面,2023年第二季度净亏损高达11.95亿美元。究其背后的原因,同样是交付一再拖延。 不知道VinFast能不能吸取Rivian的前车之鉴。 而同样具有低换手率的公司,还有一年前的“最牛中概股”尚乘数科(AMTD Digital)。 其股价飙升的速度更加离谱——几周之内就涨了逾32000%,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美元,超过了摩根大通。 但从那之后,尚乘数科股价就一落千丈,已暴跌逾99%,现在的市值只有11亿美元。 来源:谷歌财经 对于这场充满神奇色彩的IPO,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师David Whiston认为: VinFast如何在无比拥挤的电动汽车市场中扩大规模的风险不容忽视。 传统汽车制造商都有比初创公司更快地建立多家工厂的能力,他们不能忽视这个风险。 另一位华尔街分析师也表示,VinFast现在的市值并不能证明该公司未来几年的增长前景是合理的。 不过,我们还是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马斯克传记:人生之巅弄媒体
原标题:人生之巅弄媒体 | 马斯克传记 2022年,埃隆·马斯克正在进入人生之巅。 特斯拉的股价在五年内增长了15倍,市值超过了其后九家汽车公司的总和。SpaceX在2022年第一季度将轨道上送入太空的物体,总重量是其他所有公司和国家的总和的两倍。Starlink刚刚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私人拥有的卫星互联网,为40个国家的50万名用户提供了连接,包括乌克兰。 马斯克拥有了财富,他开始追求更大的影响力。在2022年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中,如俄乌冲突和中美脱钩之间,他也在寻求一个“上帝视角”。 2022年,对于马斯克的企业帝国版图来说,最重要的是增加了一个推特。个人拥有一个全球意见领袖汇聚的社交媒体平台,而且他在上面拥有最多的粉丝。 想想看,当年特朗普总统是如何用推特治国的。 从1月份悄悄开始增持推特股票,4月6日以9%的股权加入推特董事会,到10月27日,以440亿美元全资收购推特并将其私有化,这是一次亢奋刺激的游戏通关。 即将出版的马斯克官方传记,透露了许多细节,既有这笔交易,也有他表现出的人格特征。 手头100亿美元的闲钱 管理着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并且给马斯克生了两个娃的希冯·齐利斯(Shivon Zilis)注意到,到了4月初,他对视频游戏欲罢不能,对获胜极其上瘾。“你不必始终处于战争状态,”她对他说,“或者是你在战争时期更加舒适吗?” “这是我默认的设定之一。”他回答道。正如他对传记作者艾萨克森所说:“我一直想要把筹码推回桌子上,或者玩游戏的下一关。” 此时马斯克正好行使了一些即将到期的期权,手头有约100亿美元的现金。“我不想存到银行里。所以我问自己喜欢什么产品,答案很简单,就是推特(Twitter)。” 其实2022年1月开始,他就私下告诉个人业务经理贾雷德·伯查尔(Jared Birchall)开始购买推特的股票。 艾萨克森评论道:马斯克冲动之下收购推特,并将其更名为X的方式,也预示了他现在运营它的方式:冲动和不拘一格。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令人上瘾的游乐场。它好像来自校园里男孩子之间的嘲笑和欺负,只是在推特上,聪明的孩子会赢得粉丝,他们不会像马斯克小时候那样被推下楼梯并遭到殴打,拥有推特将使他成为学校操场上的国王。 X复仇记 二十多年前,马斯创办了一家名为X.com的公司,他希望将其打造成一个“全能应用(everything app)”,能够处理个人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社交联系。当它与彼得·蒂尔(Peter Thiel)共同创立的支付服务公司PayPal合并时,马斯克竭力争取将X.com作为合并后公司的名称。但其新同事们持反对态度。 PayPal已成为一个备受信任的品牌名称,听起来像twitter那样友善,而X.com这个名称则让人想起一个不雅的网站,不适合在有礼貌的场合提起。 马斯克被驱逐出局,他至今仍然耿耿于怀。他说:“如果你只想成为一个细分玩家,PayPal是一个更好的名字。但如果你想接管世界的金融系统,那么X才是更好的名字。” 当他开始购买推特的股票时,马斯克认为Twitter这个名字同样过于细分和贵气,不如用来实现最初的想法。“Twitter可以成为X.com本应成为的样子,”他去年四月对艾萨克森说,“还能顺便挽救一下言论自由。” 儿子的变性与“叛变” 马斯克的酝酿又加入了新的成分:对他所称的“觉醒思维病毒”的危险日益增加的关注,他认为这种病毒正在感染美国。“除非停止这种根本上反科学、反优秀、总体上反人类的觉醒思维病毒,文明永远不会实现多星球居住。”他严肃地告诉艾萨克森。 马斯克对觉醒思维的反感,部分是由他的长子哈维(Xavier)触发的。哈维16岁时决定转变性别。“嘿,我跨性别了,现在叫詹娜(Jenna),”她发短信给马斯克的弟媳妇,“不要告诉我爹。” 马斯克发现后,他表现上还算淡定,但后来詹娜变成了一个狂热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与他断绝了一切关系。“她不止于社会主义,还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者,认为任何富人都是邪恶的,”他说。 这种裂痕让他感到痛苦,是自他第一个孩子内华达婴儿期就夭折以来,令他最难受的事情。“我已经多次提出和解,”马斯克说,“但她不想和我在一起。” 他部分归咎于詹娜在洛杉矶就读的进步学校Crossroads所灌输的意识形态。他认为,推特也受到了类似思维的感染,压制了右翼和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 的声音。 打了通宵游戏后,他宣布“提出了一个要约” 然后,马斯克飞往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拥有的夏威夷岛屿兰奈(Lanai)。他原本计划与他偶尔约会的女性之一、澳大利亚女演员娜塔莎·巴塞特(Natasha Bassett)在那里安静地浪漫几天。但是他花了四天时间考虑如何拿下推特。 当马斯克抵达夏威夷时,他明白仅仅加入董事会,无法修理推特,或将其变成X.com:“我决定我不想被收买,成为董事会上的某种内奸。” 还有一个因素,马斯克当时情绪亢奋,行事草率。 通常情况下,他的想法会随着情绪波动而急剧变化。即使他正急于购买推特,他也在与弟弟金巴尔交谈,探讨着创办一家新的社交媒体的想法。他写道:“我认为需要一个基于区块链并包括支付功能的新社交媒体。” 但到了那天下午——4月9日星期六的下午——他已经接受了购买推特的想法。“它已经拥有用户基础,”他告诉艾萨克森。“X.com需要这个助推器。”他给伯查尔发了一条短信。“这次要玩真的,”他向他保证。“作为9%的股东,无法修理这家公司。” 然后,马斯克飞往温哥华,与分分合合的女友克莱尔·布彻,即表演艺术家格莱姆斯见面。她一直在敦促他过去,一起把他们的儿子X(是的,就叫X)介绍给她的父母和年迈的祖父母。但去她父母家之前,她决定把马斯克留在酒店。“我能感觉到他处于焦虑状态。”她说。 他确实如此。那天下午晚些时候,马斯克向泰勒(推特董事会主席)发出了他的正式决定。“在经过数天的考虑后——显然这是一件极为重大的事——我决定继续推进将推特私有化的事宜。” 那天晚上,在格莱姆斯回到酒店后,他正在放松自己,他把一款名为“艾尔登法环”的新视频游戏下载到笔记本电脑上,沉浸其中。这款游戏设计精巧,包含了神秘的线索和奇怪的情节转折,需要极大的专注力,特别是在计算何时发动攻击时。他在游戏中最危险的地区花费了很多时间,那是一个名为“盖利德”的火红地狱般的地方。格莱姆斯说:“他玩到了凌晨5:30。” 他完成游戏后不久,就发布了一条推文:“我发出了一个要约。” “这些该死的鸟都得走” 在推特乐园(Twitterland)和马斯克宇宙(Muskverse)之间,观点出现了根本性的分歧。推特这里以友善为傲,宠爱被视为一种美德。“我们绝对非常强调共情,非常关心包容性和多样性;每个人都需要在这里感到安全。”莱斯利·伯兰德说道,她曾担任首席营销官和人力资源主管,直到被马斯克解雇。公司已经允许员工选择永久远程办公,并每月允许一天“心灵休息日”。公司的一个流行词就是“心理安全”,不给人造成不适感。 当马斯克听到“心理安全”这个词时,他发出了一声苦涩的笑声。这让他感到反感。他认为它是紧迫性、进步和轨道速度的敌人。他更喜欢使用“硬核”(hardcore)这个流行词。他认为,不适感是一件好事,是对自满之弊的一种武器。假期、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心灵休息日”,这些让他有不适感。 推特的蓝色小鸟标志无处不在,他起初觉得好玩,然后产生了反感。他不是一个轻松愉快的人;他更喜欢黑暗而风暴般的戏剧,而不是愉快和轻松的闲聊。“这些该死的鸟都得走,”他对一名下属说。 推特交易的结束定于那个星期五。一个有序的过渡计划已经为当天早上股市开盘编排好。资金会汇出,股票会被退市,马斯克会掌控一切。这将允许推特CEO阿格拉沃(Agrawal)和他的主要推特副手们领取离职金,并行权他们的股票期权。 但马斯克决定他不想要这样的结局。在计划结束前的那个下午,他有条不紊地计划了一项柔道策略:他将在那个晚上迫使交易迅速结束。如果他的律师和银行家在时机上把握得准,他可以在他们的股票期权行权之前以“正当理由”解雇阿格拉沃和其他高管。 这是大胆的,甚至是无情的。但在马斯克看来,这是合理的,因为他坚信推特的管理层误导了他。“在今晚结束和明天早上结束之间,保险柜里有200万美元的差额。”星期四下午晚些时候,当计划在作战室中展开时,他告诉艾萨克森。 在太平洋时间下午4:12分,一旦他们确认收购资金已已经汇出,马斯克就发出了达成交易的指令。正是在那个瞬间,他的助手将解雇信送到了阿格拉沃和三名高管手中。六分钟后,马斯克的首席安全官来到了二楼的会议室,称所有人都已经“退出”大楼,他们的电子邮件访问权限被切断。 电子邮件即时截断是计划的一部分。阿格拉沃已经准备发出辞职信,当他的推特电子邮件被关闭时,他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将辞职信通过Gmail发出。此时他已经被马斯克解雇了。 “他试图辞职。”马斯克说道。 “但我们打败了他。”他那位出枪迅速的律师亚历克斯·斯皮罗回答道。 到了2023年,马斯克的新游戏,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他成立了人工智能企业X.com,全程试驾了FSD,经过FDA的一再驳回之后,脑机接口实验申请终于通过。当扎克伯格推出了类似推特的社交平台Threads时,他气得要和扎克在八角笼中展开摔跤决斗。 马斯克要玩这个世界上最好玩的游戏,他要当主角,要在舞台中央,他要赢。 只是,他的游戏,正在从商业和科技,向社会和政治延伸。 2024年,美国最大的游戏是大选。
下一代iPad Pro将迎来五年来最大更新
iPad Pro 新的想象 苹果 CEO 库克曾经说过:「iPad Pro 是史上最强大的 iPad,它为用户提供了与 MacBook 相媲美的性能。」 但当库克在发布会上通过 iPad Pro 演示重负载应用和对标 MacBook 后,人们开始第一次发现,原来 iPad 距离笔记本电脑并不遥远,甚至也有机会取代笔记本电脑。 而观照当下,这一想法正在加速成为现实。 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爆料,下一代 iPad Pro 有望首次采用 M3 芯片。 标准版 M3 芯片或将采用 3 纳米制程工艺,CPU 和 GPU 核心数量和 M2 相同,具有 8 个 CPU 核心(4 个性能和 4 个效率), GPU 核心数量达到 10 个,图形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知名科技博主 Jon Prosser 曾经爆料 M3 芯片在 Geekbench 5 上的单核跑分可以达到 1920 分,多核跑分可以达到 8900 分,这与 M2 芯片的测试结果相比,单核提升了 11.8%,多核提升了 20%。 因此,相信在搭载 M3 芯片之后,下一代 iPad Pro 在性能方面会迎来较大的跃升。 芯片是 iPad Pro 的大脑,屏幕则是 iPad Pro 的脸面,下一代 iPad Pro 将首次采用 OLED 屏幕。 这一信息已早早传递给上游产业链,此前市场研究公司 Omdia 称,苹果供应商或将于 2024 年第一季度开始大规模量产 OLED 显示屏,并共有 11 英寸和 13 英寸两种规格。 而当前的 iPad Pro 于 2022 年 10 月份发布,包含了 11 英寸和 12.9 英寸两种规格。 其中 11 英寸 iPad Pro 采用的是 LED 背光显示屏,支持 P3 广色域,支持高达 600 尼特最大亮度。 而 12.9 英寸 iPad Pro 采用的是 mini-LED 背光显示屏,支持 P3 色域,支持高达 1600 尼特最大亮度,背光源由10000 个微型 LED 灯组成,这些 LED 灯还会实现分区控制背光。 OLED 显示屏采用自发光的技术,每个像素都可以独立发光,不需要额外的背光源,因此在显示黑色或暗色内容时,相比 mini- LED 显示屏,可以显著节省能耗。 图片来自:nanolumi 12 英寸的 iPad Pro mini-LED 显示屏支持高达 1600 尼特最大亮度,但要想在 OLED 上实现同样效果可并不容易。 高亮度模式会加速有机材料的分解和降解过程,进而可能缩短显示器的寿命,产生「烧屏」或「像素老化」现象,即长时间显示高亮度内容可能导致某些区域的像素变暗,引发不均匀显示问题。 图片来自:panoxdisplay 对于「烧屏」所衍生出种种问题,谋定而后动的苹果显然早有准备。 据韩国网站 The Elec 报道,下一代 iPad Pro 的 OLED 显示屏将采用「双堆叠串联 OLED」,通过在红绿蓝(RGB)结构中将发光层(EML)堆叠成 2 层,形成「红色+红色、绿色+绿色、蓝色+蓝色」的结构。 与单层 OLED 显示屏相比,双层结构显示屏的屏幕亮度可扩大 2 倍,使用寿命可延长 4 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 iPad 往往使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苹果才会要求未来 iPad 产品采用双层结构,此外,双层 OLED 显示屏未来也将会延伸到 MacBook 与 iMac 等产品当中。 然而,这种结构堆叠必然会增加制造的工艺难度和成本,因为它需要两个发光层以及采用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薄膜晶体,因此需要增加更多精密的金属遮罩(FMM),从而导致成本相对较高。 今年初,有报道提到苹果、三星和 LG 就 OLED 显示屏价格展开谈判,其中 11 英寸显示屏供应价格约 270 美元、13 英寸约 350 美元,相较之下,10 英寸普通 OLED 显示屏价格在 100-150 美元。 产品成本往往与售价相挂钩,苹果在为产品投入大量资源的同时,可能会根据成本情况进行必要的定价调整。 当前,11 英寸 iPad Pro 起售价 6799 元起,12.9 英寸 iPad Pro 起售价 9299 元起,此前有消息称,下一代 iPad Pro 的起售价有可能突破万元。 其他细节方面,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爆料,下一代 iPad Pro 将与重新设计的妙控键盘配件一起推出,新的触控键盘将提供更大的触控板,届时,iPad Pro 整体的观感将会更像笔记本电脑。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不太可能在今年秋天推出新款 iPad Pro 系列,9 月份的秋季发布会会更聚焦于 iPhone 和 Apple Watch,下一代 iPad Pro 预计要到 2024 年春季或初夏才会发布。 在 Mark Gurman 看来,下一代 iPad Pro 将会是 2018 年以来最重大升级的改变。 此言不虚,自 2018 年以来,iPad Pro 系列的创新几乎陷入了停滞的怪圈,外观几乎就没变过,大多是基于内部硬件的「小打小闹」。 而此次所泄漏的关于外观和硬件部分的信息,似乎也预示着下一代 iPad Pro 将会是近五年来最为大刀阔斧的更新。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 iPad Pro 性能的史诗级进化,加之轻量化办公文化的盛行,我们会察觉到一种趋势:平板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硬件界限渐趋模糊。 13 年前,乔布斯在向世人展示 iPad 时,将之定义为一台介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夹缝之间的设备,代表着计算技术的未来方向。 然而日新月异,作为 iPad 举足轻重的子集,未来的 iPad Pro 更像是介于手机和电脑之间的第三块屏幕。 苹果依然试图保持 Mac 和 iPad Pro 之间的一些差异,以确保每个设备都能够在其自身的领域内发挥最佳效果。 但为了提振消费者的换机需求, M3 芯片的性能加持,更大面积的触摸板、更轻薄更持久的 OLED 显示屏,却又给 iPad Pro 入侵 MacBook 领地按下了「快进键」,彷佛成了平板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竞争的一个缩影。 加速前进并非意味着瞬间就能到达终点。的确,除了硬件部分,在 iPadOS 系统生态的桎梏下,那句「你的下一台电脑又何必是电脑」的广告语想要「梦想成真」也绝非易事。 但幸运的是,下一代 iPad Pro 所映射出的技术展望总归让我们看到未来平板的想象。
俄罗斯希望在2030年后发射“回旋镖”星际探测器,取回火卫一土壤样本
IT之家 9 月 3 日消息,据塔斯社,隶属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的拉沃奇金研究与生产协会资料显示,该公司计划在 2030 年后发射“回旋镖(Boomerang)”星际探测器,主要任务是在失重条件下完成着陆并将采集到的火卫一土壤样本送回地球。 报告称:“回旋镖预计在 2030 年之后发射。这属于是 Expedition-M 远征项目的第一阶段,旨在对火星及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进行远程和接触研究。”声明指出,该任务的主要目标是登陆天体并将火卫一物质样本带回地球。 图源 Pixabay 据公开资料,火卫一又称为“福波斯”,是火星的两颗自然卫星中距离火星较近且较大的一颗,平均半径为 11.1 公里,是另一颗卫星火卫二的 1.8 倍。IT之家注:福波斯(Φόβος)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在罗马神话中名叫玛尔斯)之子,火卫二之名来自于另一个儿子得摩斯。 火卫一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天体。围绕火星运动,轨道距火星中心约 9400 公里,也就是距离火星表面 6000 公里。火卫一到其母星的距离,比其他已知行星的卫星都要近。 火卫一是太阳系中反射率最低的天体之一。火卫一上有一个巨大的撞击坑,叫斯蒂克尼撞击坑。由于轨道离火星很近,火卫一的转动快于火星的自转。因此,从火星表面看,火卫一从西边升起,在 4 小时 15 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划过天空,在东边落山。由于轨道周期短以及潮汐力的作用,火卫一的轨道半径会逐渐变小,最终它将撞到火星表面,或者破碎形成火星环。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