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谷歌Pixel 8 Pro手机通过IMDA认证,10月4日发布
IT之家 9 月 17 日消息,谷歌此前官宣 10 月 4 日举办硬件发布会,前几天还发布了两段预告视频,展示了本次发布会上要发布的新品,包括 Pixel 8 系列、Pixel Watch 2 以及新款 Pixel Buds Pro 耳机。 Thetechoutlook 发现,即将推出的 Pixel 8 Pro 已出现在新加坡 IMDA 认证网站上。型号为 GC3VE。该机支持 5G 网络连接以及 UWB、 NFC 和 WPT 等支持。 几天前,Pixel 8 Pro 设备还获得了加拿大 REL 的认证,并且还获得了 FCC 认证。 根据之前的爆料,谷歌 Pixel 8 Pro 将配备 6.7 英寸 LTPO OLED 显示屏,拥有 QHD+ 分辨率和 120Hz 刷新率。 这款手机将配备 Tensor G3 芯片以及高达 12 GB 的内存和 512 GB 的存储空间,内置 4,950mAh 电池,支持 27W 快充和无线充电。 其他方面,该机预计将采用后置三摄设计,其中包括 50MP 主摄、64MP 超广角镜头和 48MP 长焦镜头,前置 11MP 自拍摄像头。 根据之前的爆料,谷歌在欧洲市场,会为 Pixel 8 推出 128GB 和 256GB 两种组合,共有淡褐色,黑色,玫红色和薄荷绿四种颜色。 128GB 售价为 874.25 欧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6784 元人民币),不含税价格为 710.77 欧元 256GB 售价为 949.30 欧元(当前约 7367 元人民币),不含税价格为 771.79 欧元。 谷歌会为 Pixel 8 Pro 推出 128GB、256GB 和 512GB 三种存储选项,共有 Bay (这个不太确定是什么颜色)、黑色、瓷白色和薄荷绿四种颜色。 128GB 售价为 1235.72 欧元(当前约 9589 元人民币),不含税价格为 1004.65 欧元 256GB 售价为 1309.95 欧元(当前约 10165 元人民币),不含税价格为 1065 欧元。 512GB 售价为 1461.24 欧元(当前约 11339 元人民币),不含税价格为 1188 欧元。
小屏党不用等了!iPhone 15没有mini系列小屏手机:原因在这
快科技9月17日消息,在2020年推出首款mini机型—iPhone 12 mini的时候,苹果还在大力宣扬5.4寸手机的优点,现在苹果为什么又要放弃mini系列了呢? 在此之前,就有粉丝呼吁苹果发布搭载新功能的小屏手机,而在iPhone 12 mini正式发布之后,人们都觉得苹果可能会持续推出mini系列。 但事实却是,在iPhone 12 mini之后苹果仅发布了iPhone 13 mini这一款小屏手机,iPhone 14和iPhone 15都是用Plus系列替换了mini系列。Plus和mini系列都是采用和标准版不同的屏幕尺寸,来提供iPhone最新的一些功能。 事实证明Plus是个正确的选择,仅在京东自营上,上市已经两年的iPhone 13 mini累计评价仅有20万+,而上市一年的iPhone 14 Plus累计评价已达50万+,好评率也达到了97%。 据研究机构CIRP发布的数据显示,iPhone 12 mini的销量并不像苹果之前所预期那样,在2020年10和11月,iPhone 12 mini的销量仅占iPhone 12系列在美国总销量的6%,而在2021年1月上半月,这个数据则来到了5%。 而在去年4月,CIRP发布的更多数据显示,iPhone 13 mini仅占iPhone 13系列总销量的3%。如此持续低迷的销量,自然不值得让苹果继续生产和销售,砍掉mini机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或许有人会说不是还是有SE吗,可有消息称明年发布的新款iPhone SE也将会使用更大的6.1寸屏幕。 iPhone mini系列或许从此就将成为绝响,诸多小屏手机爱好者可能不得不接受越来越大的手机屏幕。那么你觉得苹果停产mini系列还有什么原因呢?
强化7040系列处理器AI能力,AMD为开发者推出Ryzen AI软件平台0.8预览版
IT之家 9 月 17 日消息,本周,AMD 发布了 Ryzen AI 软件平台(预览版)0.8 版本,支持搭载 AMD Ryzen 7040U、7040HS 系列移动处理器的 Windows 11 电脑。 AMD Ryzen AI for Windows 是该公司为基于 Zen 4 的锐龙 7040 系列 APU 提供的特殊硬件,其中 Vitis AI 可提供强大的 AI 推理工具集,能够无缝集成 TensorFlow、PyTorch 和 ONNX 等流行框架。 为了优化硬件部署的模型,AMD 特地为开发者提供了专门的量化工具。为了简化开发体验,AMD 提供了针对特定框架预配置的 Docker 容器。此外,该平台还可实现无缝集成 Visual Studio 和 Python 等流行开发环境,使 AI 开发变得更加容易。 简单来说,AMD 的 Ryzen XDNA AI 引擎是一种位于芯片上的“加速器”,专为低强度 AI 推理工作负载设计,如音频、照片和视频处理,旨在提供比在线服务更快的响应时间,并且比基于 CPU 或 GPU 的解决方案更节能。 IT之家从官方获悉,该引擎可以处理最多 4 个并发 AI 流,并处理 INT8 和 bfloat16 指令。AMD 声称该引擎比苹果 M2 处理器的神经引擎更快。 值得一提的是,AMD 的主要竞争对手英特尔将于本月将推出代号为 Meteor Lake 的酷睿 Ultra 处理器,而这款 CPU 引入了 AI 加速模块。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其 AI 引擎是否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益处,但至少可带来与 AMD Ryzen AI 引擎相媲美的竞品。
Mate 60真正的底牌来了!华为发布会新品曝光:共7款产品Mate 60 RS全球首发
快科技9月17日消息,华为官方已经定于9月25日14:30举办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届时众多新品即将登场。 从此前余承东“好戏,一台接一台”的口吻来看,除了Mate 60系列之外,应该还有重磅新品将在发布会上揭晓。 具体来看,包括: 1、华为Mate 60 RS,Mate 60系列的顶级旗舰将迎来全球首发,据爆料不再以保时捷设计命名,后盖双拼材料设计,会有更多“黑科技”。 2、华为Mate 60 Pro+,已经上架销售,发布会上会提及。 3、MatePadPro 13.2,华为很可能会推出一款新的超大屏幕13.2英寸平板电脑。 4、华为智慧屏V5 Pro,智慧屏家族V系列全新型号。 5、华为智能眼镜2,华为最新款的智能眼镜新品,采用全新的设计美学和一流的音频技术。 6、华为Watch GT4,华为最新款数字系列智能手表。 7、华为Freebuds Pro3,华为新一代旗舰TWS耳机,预计将首发支持新一代L2HC无线音频编解码。 届时,我们再一次一起见证“遥遥领先”。 结合HC发布的最新消息以及外围爆料,预计华为将在发布会上推出7款新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手表、耳机和其他智能配件。这其中,最受期待的肯定是Mate系列真正的底牌——Mate60 RS,亦或更高端的手机产品。 责任编辑:朝晖
iPhone 15系列USB-C接口确认支持外接显示器:最大遗憾在这
快科技9月17日消息,苹果刚刚发布了最新搭载USB-C口的iPhone 15系列手机,随着iPhone 15的首发预售,苹果公司发布了一份新的技术支持文档,据文档显示,iPhone 15的USB-C接口支持将iPhone连接到外部显示器。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在文档中详细介绍了iPhone 15所采用的USB-C接口。文档中还提到了iPhone 15怎么才能连接到外部显示器:“使用USB-C连接器可以将iPhone连接到外部显示器,以便在更大的屏幕上观看视频、查看照片等”。 苹果还表示:“iPhone 15系列的USB-C接口使用DisplayPort协议来支持显示器,通过兼容的数据线,iPhone 15最高支持4K分辨率和60Hz刷新率的外接显示。除此之外,iPhone 15还支持通过USB-C连接的HDR显示功能” 遗憾的是,iPhone 15随机所附带的数据线仅支持USB 2.0,如果想要体验这个功能,还需要另外购买支持USB 3.1或者更高版本的数据线才行。 iPhone 15和iPhone 15 Pro系列虽然同是USB-C接口,但细节上还是有很多不同。iPhone 15标准版采用的是USB 2.0版本,传输速度最高480Mbps与之前的Lightning接口差不多。iPhone 15 Pro系列则采用了USB 3.0,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标准版的20倍。 而在充电速度方面,iPhone 15和iPhone 15 Pro系列的最高充电功率最高为27W(9V/3A),和上一代iPhone一样。 支持外接显示器只是iPhone 15改用USB-C的好处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为其他设备充电、统一充电接口等等。
英特尔酷睿i9-14900KF处理器现身Geekbench:24核32线程,6GHz频率
IT之家 9 月 17 日消息,英特尔即将推出的新一代 Raptor Lake Refresh 旗舰级处理器 i9-14900K 将搭载 8 个 P 核和 16 个 E 核,总计 24 核 32 线程。 这款处理器的 KF 版本已经出现在了 Geekbench 基准测试平台上,在使用 Thermal Velocity Boost 技术时频率可达 6 GHz。 此次测试基于华擎 Z790 太极主板以及 32GB DDR5-7000 内存,单核得分在 3322 至 3347 点之间,多核得分在 22895 至 23051 点之间。此外,还有一项 Geekbench 5 结果表明单核性能得分为 2412 分,多核性能得分为 26972 分。 简单来说,酷睿 i9-14900KF 多线程性能比 i9-13900K 提高了约 5-6%,并且在单核性能方面也至少有 12% 的提升。 博主“结城安穗-YuuKi_AnS”此前已曝光英特尔即将推出的酷睿 14 代桌面处理器的型号。 据介绍,上图中的酷睿 14 代桌面处理器型号基于 QS 样本,可能会与正式版有所不同,如图中 i5-14400 可能会有 6 大核 + 4 小核的 B0 版或 6 大核 + 8 小核的 C0 版。 整体来看,酷睿 14 代桌面处理器是 13 代的频率提升版本。酷睿 14 代 i7 型号有所改动,增加了 4 个小核。此外,酷睿 14 代阵容中出现了奔腾赛扬的替代者 —— Intel 300/300T 型号,为双核四线程规格。 英特尔酷睿 14 代桌面处理器中的 K 系列预计将在今年 10 月推出,兼容 600/700 主板。 不过,根据知名爆料者 @momomo_us 的消息,这一代 i9-14900K、i7-14700K、i5-14600K 定价均将上涨约 15%,这意味着 14900K 可能会提高到 695 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5053 元人民币),不知道用户能否接受。
吉利银河L7亚运幻影版上市:支持NOA智驾领航辅助,18.57万元
IT之家 9 月 17 日消息,杭州亚运会即将开幕,作为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的吉利汽车也在此时推出了一款特别版车型 —— 吉利银河 L7 亚运幻影版(115 公里续航)。这款车型的最大亮点是搭载了 NOA 高阶智驾领航辅助系统,能够实现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路的驾驶辅助功能。该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为 18.57 万元,并推出两项亚运专属特权。 NOA 高阶智驾领航辅助系统基于“天地一体”银河高阶智驾硬件平台,该平台搭载 24 颗高性能感知硬件,包括 5 颗毫米波雷达、1 颗前视摄像头、1 颗后视摄像头、4 颗环视摄像头、12 颗长距离超声波雷达、1 颗驾驶员状态监测摄像头等,能够实时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和交通状况。该系统不仅能实现自动上下匝道、高速公路驾驶辅助、自动变道超车、智能语音变道、ALCA 拨杆变道系统和盲区监测等,还配备 TAA 大型车辆智慧避让和 EMA 紧急转向避让辅助系统。 NOA 高阶智驾领航辅助系统将配合高精地图逐步开放,实现城市高架路 / 高速公路的覆盖。目前,NOA 系统已经在十个省份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路开通,后续将逐步覆盖全国范围。 吉利银河 L7 基于 e-CMA 智能电混架构打造,采用了 1.5T 四缸发动机和磷酸铁锂电池组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支持智能、纯电、增程、性能四种行驶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该车型配备了 18.7 千瓦时电池组,纯电续航里程为 115 公里,百公里亏电油耗为 5.23 升。该车型还支持对外放电功能,可以为其他设备提供电力。该车型的 0-100 公里 / 小时加速时间为 6.9 秒,最高车速超过 200 公里 / 小时,满电满油状态下综合续航里程超过 1300 公里。 IT之家注意到,在 9 月 16 日前已提车的吉利银河 L7 用户,10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可享受两大亚运专属特权: 裸车原价补差置换吉利银河 L7 亚运幻影版; 置换后赠送首任车主 2 年“NOA 高阶智驾领航辅助系统”软件使用权。
浅试小鹏G6,20万级最值得买的纯电SUV:或许没有之一!
小鹏G6上市后我就对它一直有强烈的试驾渴望,不过中间因为各种琐事,一直未能如愿,这不近日,终于试到了小鹏G6,直接说结论:我认为这就是20万级最值得买的纯电动SUV,好吧,勉强加个之一。 此次试到的是顶配四驱版,优点很多,一个个说。 首先,小鹏XNGP的能力毋庸置疑,国产第一梯队,对于第一次接触它的人来说确实很震撼,识别非常精确,在隧道内连摩托车都能看清;上了环路就能开启,很稳很精确,车道保持稳定走直线,自动超车变道毫不拖泥带水,让我这个第一次体验小鹏智驾的“土包子”大为震撼。 不过也是不够拟人化的地方,比如在隧道中,限速60,使用XNGP的话,会时不时减那么一下子速,就是因为它感知到有摄像头的存在,这时候机械感就比较明显了,当然,瑕不掩瑜,买G6就要上MAX版。 其次,驾驶感受在这个价位相当优秀,虽然是一台SUV,但支撑性挺不错,即便以较高车速过弯,侧倾也比较小,当然了,比不上Model Y,毕竟那是个极端。 悬架挺舒适,高架桥过接缝很干脆,而且更惊喜的是,即便它用了无框车门,车内NVH也非常惊艳,同级少有,甚至远超同级,比Model Y好了何止一个level! 加速踏板标定偏油车,很线性,我长期开的是燃油车,一下子换到G6上也没有不适。刹车同样特别好,带我试驾的师傅说是33.3米,实际驾驶中也确实很强。 不过相比于加速,刹车踏板标定的略微有点...这么说吧,前半段踩起来还比较成比例,踩多少有多少,不过过了一个临界点后,收得就非常急,有点“陡转急下”的味道,需要适应下,遗憾的是此次没有试到后驱版,或许它会好一些。 等红灯期间拍摄(注:开车不要玩手机) 然后,整车内饰设计很简洁,是我喜欢的风格,车里基本看不到任何实体按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小鹏的智能座舱确实很强,不用唤醒词,想要什么操作都能通过语音来完成,识别很准,而且可以一次性下达多个指令,有这样的能力,确实不需要啥实体按键了。 要说哪里还有优化区间,中控台,门板上少了点皮料包裹,高档感差了点意思,还有就是受制于造型,后窗太小了点,内后视镜视野比较有限,当然,对于不喜欢看内后视镜的人说,这都不是事。 最后,说点琐碎的,没啥逻辑,想到哪是哪:车机很流畅,在新势力里为佼佼者,不过没来得及仔细体验,功能性和UI设计就暂时不评价了;音响很出色,出乎我的意料,18个扬声器有点东西;能耗是真的强,表显百公里13度多点,这还是试驾车,如果是自己的车,能耗说不定能降到12度,这可是中型SUV,小鹏确实有一手,强! 如果你揣着20多万想买一台纯电动SUV,真心建议去瞅瞅小鹏G6,580版就足够日常使用,如果有长途需求,755版更合适,更推荐后驱,动力足够日常使用,价格更低,而且一定要上Max版,不会失望的。
从“法兰克福”到“慕尼黑”,中国汽车用18年时间实现逆袭
2005 年,中国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乘着中国汽车市场大爆发的东风,中国汽车厂商开始尝试打开世界汽车行业竞争最充分、市场最完善的欧洲市场。 那一年,陆风汽车率先杀入欧洲市场,发布首月就销售近千台,拿下当月最佳进口车称号,成为“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陆风汽车势头如此之猛,让欧洲业内人士看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的日本和 80 年代的韩国汽车制造商的影子。 他们眼里的“小学生”竟然要杀向自己的腹地,这样的事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很快,一场飞来横祸就落在了陆风汽车,乃至整个中国本土汽车商的头上。 那时候,德国国际车展 IAA 举办地在法兰克福,还没有移师到今天的慕尼黑,吉利、陆风和华晨三大中国汽车品牌以中国自主品牌的身份首次亮相。 原本以为迎接的是国际同行的鲜花和掌声,谁知道等待陆风汽车是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对碰撞试验的报告,在碰撞后,"驾驶员幸存机会几乎为零"。 全德汽车俱乐部评论称,“过去 20 年的撞击测试历史中最糟糕的成绩,这样的汽车不应该得到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 与此同时,荷兰全国汽车驾驶者协会也对陆风汽车做了一个检测。报告称,陆风汽车不仅安全性极差,而且严重污染环境、驾驶稳定性也很糟糕。 一夜之间,一向在海外无人知晓的陆风,成为了欧美汽车业内家喻户晓的“品牌”,而“粗制滥造”也成为了当年欧洲媒体对中国汽车的刻板印象。 这次风波不仅阻滞中国汽车进军欧洲市场的步伐,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厂商们的信心。 此后数年,国产自主品牌也曾多次尝试打开欧洲汽车市场的大门,无奈收效甚微,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 进军欧洲汽车市场,最难的不是达到欧洲严苛的标准,而是他们骨子里的优越感,是中国车企难以跨越的鸿沟。 欧洲是现代汽车的发源地,自从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至今,欧洲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 130 多年的发展历程,诞生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汽车品牌,如大众、奔驰、宝马、标致、雷诺、雪铁龙、宾利、捷豹和陆虎等。 而中国汽车工业也就七十年的光景,大部分时间都忙着拆解模仿,逆向研究,或者是合资共赢,燃油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一直让中国车企很头疼。 国内传统汽车市场,基本就是合资车的天下,主要是德系车和日系车,国产自主品牌一直被按在地上摩擦。 国内都没整明白,还想着到汽车工业大本营 —— 欧洲掀桌子,太异想天开了吧! 欧洲汽车巨头在燃油车时代有多豪横,在新能源时代就有多恐慌,它们发动机等技术依旧很牛,只不过新能源汽车,动力源于电池罢了。 反之,国产自主品牌在燃油车时代有多么被动,在新能源时代就有多么主动。国产自主品牌在燃油车在法兰克福丢的面子,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慕尼黑找回来了。 中国电动风暴:二次席卷慕尼黑 刚刚,作为世界汽车工业“奥运会”——2023 年慕尼黑车展(德国国际车展,IAA)已经落下了帷幕。 作为全球五大车展之一,以往这里是奔驰、宝马、大众等德系车企们秀肌肉的主战场,大部门展台都被它们拿了去,而今年在所有前来参展的厂家中,有 41% 来自中国。 比亚迪、阿维塔、零跑、赛力斯和小鹏等组成的中国战队重兵集结于此,展台围满了参观者,甚至连王传福都挤不进去自家的展台。 中国战队虽在客场作战,但妥妥拿下了 C 位,牢牢占据了主舞台的追光灯。 德国《经济周刊》评论称,从 2023 年开始,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创新领域首次超过德国汽车制造商,慕尼黑车展将是“中国人的 IAA”。“慕尼黑车展不再是德国的 CEO 主场,已经成为中国车企的‘个人秀’。” 中国汽车品牌自 2005 年首次在德国车展亮相出师不利,到今天突然占上主舞台被世界媒体审视,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整整努力了 18 年。 本次中国战队大概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类: 颠覆派:我要取代你,与你何关 比亚迪汽车展区占据现场最大的展位,力压奔驰、宝马、大众等老牌欧洲车企,毫不掩饰取代其地位的雄心壮志。 早在 16 年前,王传福就立下雄心壮志,2025 年比亚迪销量要做到世界第一。如今,比亚迪已经跻身全球汽车销量 TOP10,距离当初的承诺越来越近了,这一次慕尼黑车展,王传福俨然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除了一口气展示了 6 款新能源汽车 —— 海豹(欧洲:BYD SEAL)、宋 PLUS EV 冠军版(欧洲:BYD SEAL U)和腾势 D9(DENZA D9)等,尤其是 D9,被外媒视作梅赛德斯 V 级和雷克萨斯新款 LM 豪华商务车的强劲对手。 比亚迪还狠狠秀了一波技术,比如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iTAC 智能扭矩控制系统、DiLink 智能网联系统等。 当然,“海洋美学”设计理念也没忘了向欧洲人科普一下。 比亚迪是谷内目前汽车行业中唯一能够实现“三电”自研自造的车企,唯一可以自行生产主控芯片的车企,已经纵向打通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的几乎所有核心环节,形成其他车企都不具备的供应链垂直一体化能力。 这就是比亚迪问鼎全球汽车销量之王的底气。 不过,对于比亚迪的来势汹汹,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不以为意,“没有人能在一夜之间进入一个新市场。” 他认为:”野心并不等于成功,新参与者如何满足欧洲客户的要求和品味还有待观察。” 究竟谁是谁非,我们拭目以待。 竞争派:与狼共舞 相较于比亚迪的“极具威胁性”,零跑、长安、小鹏等就显得“和善”了很多,威胁的意味少了很多,更多地展示自身对欧洲市场的重视和期望,希望跟欧洲老牌车企“与狼共舞”,共同瓜分这块大蛋糕。 以零跑汽车为例,零跑汽车不仅展示了全域自研最新成果 LEAP3.0 技术架构,因其可支持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的“四域合一”,官方称其为“四叶草”。 同时,零跑发布了基于该架构打造的首款全球化战略车型零跑 C10,定位中大型 SUV,预计将采用增程、纯电两种动力路线,支持 800 伏高压平台超级快充,并配有激光雷达,具有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互利派:我来帮你造车,互利共赢 今年慕尼黑车展上,除了比亚迪等一众新能源企业大放异彩外,也不乏中国智能化、电动化以及零部件供应商的身影,而这些方面正是欧洲老牌汽车巨头们的短板。 动力电池领域,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孚能科技等 13 家企业都有参展。 宁德时代明确表示,将在德国和匈牙利设厂,满足当地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助力欧洲全面电动化进程和当地新能源车企出海。 而在智能汽车软硬件和智能驾驶上,地平线、亿咖通、轻舟智航、元戎启行、商汤科技等自动驾驶方案供应商和激光雷达等智能驾驶硬件提供商都有亮相。 以智能驾驶技术为例,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品牌正在加速出海,而欧洲相关技术进展缓慢,双方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潜力。 日前,元戎启行宣布,目前,元戎启行正在与多家国际车企进行技术接洽,明年将在德国设立欧洲运营中心,同步发布海外版的 DeepRoute-Driver 3.0 方案、 D-PRO 和 D-AIR 两款智能驾驶产品,以及智能驾驶轻卡。 《华尔街日报》在慕尼黑车展期间刊登专栏文章称,现在西方厂商应该向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学习。 据传,展前万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把所有参展商都找来开了个会,会上领导千叮咛,万嘱咐: 低调!低调!低调! 这也不难理解,从整车到动力电池,再到智能驾驶系统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直接堵到家门口,搞不好就是“威胁论”。 现在想低调恐怕已经不可能了,眼下的欧洲汽车行业上空愁云密布,传统汽车巨头们更是满脸愁云惨淡。 “我们(德国)正在失去竞争力。”VDA(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对德国汽车工业发出了警告。 面对德国汽车工业界的士气低落,总理朔尔茨再也坐不住了,不顾脸上有伤,前往慕尼黑车展为本国汽车厂商加油打气。 “竞争应该激励我们,而不是吓到我们。”他指出,过去几十年间,德国汽车工业分别受到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竞争;如今,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也将为德国车企提供“创新驱动力”。 他再次强调,德国作为汽车大国的国际竞争力“毋庸置疑”。 同时,他还宣布了一项价值 1100 亿欧元的激励计划,用以推进德国工业现代化和气候保护,其中包括了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电池等战略重要领域的投资建设。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困局,虽然欧洲汽车巨头信心不足,但它们并没有认输,已经准备好了第二次创业。 欧洲汽车:二次创业 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燃油汽车向下,新能源汽车向上,此消彼长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预计到 2025 年在全球汽车销量中的份额将超过 50%, 其中中国正在成为这条赛道的主导者。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风暴,欧洲也并不是坐以待毙,多管齐下,正在全力以赴跟上中国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步伐。 慕尼黑车展内外,欧洲业界已经意识到,中国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超级大国,不仅在中国市场上再续昔日荣光,甚至自己家的“主场”也已经构成了威胁,欧洲需要证明自己还有跟中国一较高下的实力。 雷诺汽车董事长 Jean-DominiqueSenard 感叹道,在“这个(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已经领先我们一代人,欧洲车企“必须迅速追赶”。 倍感危机的德系品牌已经开始行动,在慕尼黑车展上,德国正在重新定义下一代新生代新能源汽车。 奔驰带来了 CLA 级概念车,是奔驰全新模块化架构 MMA 平台打造并搭载 MB.OS 操作系统的首款车型,配备 800V 超充系统,WLTP 工况续航里程超过 750 公里,拥有约 12 千瓦时 / 百公里的卓越能耗表现,被称为“1 升汽车”。 宝马集团带来全球首发的 BMW 新世代概念车,展示了下一代 BMWiDrive 人机交互系统,宝马方面表示,2025 年将在新世代车型首次搭载,国产版车型将于 2026 年在中国量产,后续还将基于此平台陆续推出 6 款新车型。 大众汽车 ID.GTI 概念车亮相,将标志性的 GTI 系列带入未来电动出行世界,还首次全方位呈现了全新的品牌理念。 新车首次将 GTI 系列带入电动出行时代,并基于 MEB 平台大众 ID.2all 概念车打造,量产版计划将于 2027 年上市。 欧洲全新电动化的序幕终于揭开了,全球新一轮角逐悄悄拉开了帷幕。 面对新能源转型困局,欧洲传统汽车巨头选择跟中方企业全方位合作,弥补智能化等方面的短板,比如大众投资小鹏汽车,奥迪与上汽智己合作,聚焦于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 德国大众花了 50 亿元的学费,仅获得董事会观察员席位,连投票权都没有,德国汽车巨头这学习态度可谓是相当诚恳,再也不是昔日傲慢的“导师”。 而如今,故事再度重演,只不过双方角色悄然互换,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加速重塑。
老车主原价置换!吉利银河L7新车型上市,新增智能辅助驾驶
快科技9月17日消息,近日,我们从吉利银河官方获悉,全新银河L7亚运幻影版正式上市。新车主要在辅助驾驶功能方面进行升级。 此次发布的新车售价为18.57万元,凡是在9月16日前已经提车的银河L7用户,在10月1日-10月31日期间可按照购车时裸车原价补差置换亚运幻影版车型。 置换后,老车主还可以获赠2年“NOA高阶智驾领航辅助系统”使用权。 据悉,新车主要在辅助驾驶功能方面迎来了升级,搭载了由厘米卫星高精度定位模组、1个超长距离毫米波雷达、4个长距离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个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1个250万像素后视摄像头、4个300万像素环视摄像头组成的辅助驾驶硬件。 可轻松实现自动上下匝道、HWA高速公路驾驶辅助系统、大型车辆智慧避让、紧急转向避让辅助等功能。 作为回顾,新车与此前上市的车型没有区别,依旧采用了封闭式前脸设计,简洁明了,两侧的远近光大灯隐藏在两侧的格栅之间,看上去科技感满满。 侧面来看,新车采用了溜背式的造型设计,搭配悬浮式车顶,使其看上去十分运动。轮眉和侧裙部分配备有粗壮的黑色饰板,凸显了力量感。 车尾部分,车顶配备有小尺寸的扰流板,熏黑的尾灯同样采用了贯穿式设计, 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00/1905/1685mm,轴距为2785mm,定位是紧凑型SUV。 内饰部分,新车继续提供10.25英寸仪表、13.2英寸中控屏以及16.2英寸副驾屏,科技感十足。同时,车机搭载银河N OS系统,并配备8155芯片。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由雷神1.5T四缸混动专用发动机+3挡变频电驱DHT Pro组成的动力系统,综合功率390马力,综合扭矩535牛·米,0-100km/h的加速6.9秒。纯电续航里程为115km(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为1370km(CLTC工况)。
比欧洲车便宜2成,欧盟正评估是否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官方回应
9月17日消息,据报道,近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斯特拉斯堡的年度欧盟国情咨文中宣布: 欧盟委员会已经启动了对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补贴的调查,评估欧盟是否需要征收关税,以保护自己免受从国家补贴中受益的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的侵害。 另有报道称,欧盟一官员表示: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比欧洲本土电动汽车便宜了20%左右,给当地的车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而欧盟宣布将对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对此商务部回应: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原文如下: 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这是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结果,是通过艰苦努力、凭借自身实力赢得的竞争优势,受到了包括欧盟消费者在内的全球用户欢迎,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包括欧盟在内的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欧汽车产业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欧盟汽车企业在中国投资经营多年,中国市场已成为众多欧盟车企最大的海外市场。 中方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欢迎欧盟汽车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华投资,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投资。 中方敦促欧盟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与中方开展对话磋商,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致力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努力。 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产品力再加码,比亚迪出海“主力”来了
今年以来,在出口回暖的趋势下,光伏、锂电、新能源车等产品表现尤为亮眼,也成为了中国外贸在外需减弱挑战下的重要增长动能。而在其中,又以汽车行业的出口数据增长幅度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上汽、奇瑞、长城等传统“出口大户”为主的局面,新能源车企的身影也逐渐出现在全球用户的视野当中。 而比亚迪作为传统大厂成功转型的新能源车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也开启了品牌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如今,作为比亚迪出海的首款战略车型,元PLUS也迎来了一个关键的”里程碑时刻“。 9月15日,比亚迪王朝网旗下元PLUS第50万辆新车在合肥工厂下线。同时,元PLUS冠军版也在本次下线仪式上正式上市,共推出5款配置,官方售价13.58-16.3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0到50万辆的规模扩张,元PLUS仅仅用了19个月时间,这个速度甚至还刷新了比亚迪宋PLUS曾创下的记录。再结合此前的500万辆下线一事,不得不说在市场规模扩张这块,比亚迪这两年的表现堪称相当“炸裂”。 而在此次元PLUS的新车下线仪式上,比亚迪的团队配置也非常“特别”。一向低调的比亚迪高级副总裁兼乘用车首席运营官何志奇不仅亲自出面站台,还带领海外各销售事业部及王朝网销售事业部两套班子集中到现场助阵。 从过往的公开活动记录来看,这可能是比亚迪海外团队到得最齐的一次。由此也不难看出,元PLUS在比亚迪全球战略中占据的”分量“,同时品牌方对此次的元PLUS冠军版更是“寄予厚望”。那么,这款产品究竟有何不同?又能否帮比亚迪走好立足全球的关键一步? 产品力加码 日前,比亚迪刚刚发布了其2023年中期业绩财报。报告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01.24亿元,同比增长72.72%,实现净利润109.54亿元,同比增长204.68%。 业绩财报发布之后,其中的一组数据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达到20.67%,同比增长4.36个百分点,略高于特斯拉二季度18.2%的毛利率。 众所周知,特斯拉在业内一直以其超高利润率领跑一众新造车势力,而此番比亚迪的毛利水平再次实现小幅增长,表现出了极强的市场韧性,尤其是在今年车企“价格战”的内卷之下,这点显得殊为不易。而官方则将毛利率增长的原因归结于品牌销量规模化增长。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24.8万辆,同比大增94.3%,跑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期 44.1%的大盘增速。在刚刚过去的8月中,比亚迪累计实现销售274386辆新能源汽车,再次创下销售历史新高。 而在其中,比亚迪元PLUS在销售端的表现依旧稳定,8月销量24272辆,已连续7个月销量超2万辆。值得关注的是,元PLUS也是比亚迪为数不多还未推出冠军版的车型。而比亚迪对于冠军版车型的“套路”也是无需赘述,小改款加上售价下调,进一步加强产品性价比。换言之,元PLUS在产品端的竞争力仍有潜力可挖。 比亚迪旗下主流车型几乎都陆续推出了冠军版车型,这次元PLUS冠军版就是比亚迪家族化年度升级的延续,所以总体的策略也是几乎相同的。具体来看,比亚迪元PLUS冠军版虽然是一款新车,但外观和老款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该车新增了氧气蓝和律动紫两种外观颜色,其中氧气蓝不需要加价,而律动紫需要加价2000元才能选装。 车辆内部,比亚迪元PLUS冠军版新增轻奢米色双色内饰,采用弱对比色设计,更加温馨舒适。同时,元PLUS冠军版还新增了支持远程开启的前排座椅通风、加热功能,以及后排隐私玻璃、3D透明全景影像、智能上下电、亲子模式、擦屏模式等舒适性配置。 而在价格方面,元PLUS冠军版的5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13.58-16.38万元,相比在售车型全系下调4,000元。参考此前比亚迪“冠军版”系列的改变和销量来看,元PLUS冠军版推出之后也有望延续之前“名利双收”的态势。 当然,元PLUS所在的细分市场也是竞争激烈,今年8月元PLUS的销量在同比增长60%的情况,仍旧败给广汽埃安AION Y。而在此次冠军版推出之后,依旧会面对AION Y、哪吒U等同级产品的竞争,二者无论是性价比还是年轻化设计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此外,大众ID.3最近也从16万一口气降到了12.59万,直接进入元PLUS的在售区间,大幅优惠使得其在近几个月销量过万,也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比亚迪的出海“主力” 当然,说起比亚迪元PLUS,其实它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比亚迪出口海外市场的销量担当。作为比亚迪的首款全球车型,该车的海外车型“化名”ATTO 3,已连续8个月蝉联泰国市场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并在新西兰等国家也有可观销售表现。 从销量增速看,元PLUS海外版(ATTO 3)在新加坡、泰国、新西兰,甚至是中东地区的以色列,都获得了当地市场的销量冠军。和同样秉持全球化战略的特斯拉Model Y一样,出海短短一年的元PLUS便已顺利完成了比亚迪拓张海外市场的前期目标。 此前有海外媒体报道,比亚迪在泰国开售时排起了长队,在澳大利亚开售时,有的用户更是在没有体验的前提下下单,甚至还有坐飞机前往门店提车的用户。从海外用户略显“狂热”地购买行为中,就可以看出元PLUS已经在海外打出了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差异化实力。 而与特斯拉不同的是,比亚迪的全球化战略采用的是统一标准,不管是海外版还是国产版,采用的技术、配置、性能几乎完全一致。也就是说,随着元PLUS冠军版的上市,全球市场的ATTO 3也能“喝到一口汤”,此举也有助于比亚迪持续稳定全球市场的销量基本盘。 今年开始,随着出口业务的持续回暖,中国车企也纷纷更新了自己的“航海日志”。而在中国市场激烈的“厮杀”之外,随着元PLUS等车型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出口业务也逐渐成为比亚迪汽车业务的增长引擎。 2021年,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半年报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在海外市场的收入达到644.10亿元,同比增长92.94%;占总营收的比达到24.76%,提升2.59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比亚迪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4个国家及地区。今年1-7月,比亚迪海外销售超9.24万辆新能源汽车,已超2022年全年5.59万辆的海外销量。 在此前的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一口气带来了海豹、宋PLUSEV冠军版、元PLUS(海外命名BYD ATTO 3)等六款新车,加速其在欧洲市场布局。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也现身车展现场,并亲自带队到欧洲多地考察,显示出比亚迪对欧洲市场的重视。 此外,今年3月,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泰国工厂奠基,规划年产能15万辆,预计2024年正式投产;同年7月,比亚迪宣布在巴西投建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约45亿人民币,规划年产能15万辆,计划2024下半年投产。 随着明年两大海外生产基地实现投建及运营,比亚迪将深化东南亚及南美市场的本土化布局,结合欧洲市场2030年达到80万辆的销量远期规划,有望稳步将全球化生产版图扩展至欧洲。 结语 总体而言,经历国内市场的激烈博弈之后,考虑到比亚迪在规模效应和技术储备方面的优势,未来比亚迪有望在欧洲、东南亚、澳新等主要区域市场迎来快速发展,而前期在海外渠道和运力的布局也将逐渐收获成效。 根据乘联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汽车出口量占中国整车出口总量的比重从2018年的5.7%升至39.1%。也就是说,欧洲市场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重要目的地。 而关于近日“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将面临反补贴调查”一事,也随之在业内引起广泛讨论。目前来看,该事件仅是启动调查,相关措施是否落地、何时落地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从汽车股的走势来看,包括比亚迪、长城、蔚来、零跑等品牌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过跌幅已呈收窄态势。此番启动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若中国电动车需要缴交惩罚性关税,长远而言对比亚迪等品牌影响不大,毕竟比亚迪在欧洲建厂已进入“选址期”,预计2024年便可敲定;在短期内,受到欧洲市场氛围印象,势必会对销售持有负面影响。 而对于未来的出口态势,比亚迪方面也持有积极态度。据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透露:“今年比亚迪海外乘用车销量计划在25万辆左右,目前来看问题不大。” (作者|常笑,编辑|张敏)
最低64000元:奢侈品牌Caviar将推出黄金定制款iPhone 15 Pro
快科技9月17日消息,今年的iPhone 15,不管iPhone 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还是iPhone 15 Pro Max,所有的机型都没有金色的。 近日,Caviar宣布将推出金色外壳iPhone 15 Pro系列,这款机型被称为iPhone 15 Pro Ultra Gold。奢侈品牌Caviar以高端的定制化产品而闻名,其主要为iPhone系列打造奢华昂贵的手机壳。 2011年,Caviar设计出了全世界第一部带有珠宝的智能手机,从此开启了智能奢侈品时代,成为了奢侈、权利和地位的代名词。 这次发布的定制款iPhone 15 Pro,主体采用了18K金,背面的iPhone标志则是用24K金打造。 在价格方面,Caviar也没有让我们失望,iPhone 15 Pro Ultra Gold最低价格8890美元(约合人民币64674元),最高为9890美元(约合人民币71949元)。而iPhone 15 Pro Max Ultra Gold的最低价格9670美元(约合人民币70348元),最高为10390美元(约合人民币75586元)。 除了Ultra Gold外,Caviar还推出了iPhone 15 Pro和Pro Max的Ultra Black、泰坦黑、星夜和深红版本,每一种型号都有着其独特的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这5种型号都是限量款,每款仅生产99件。对于奢侈品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件令人兴奋的事。 据此前消息报道,Caviar还将推出“芭比”定制款iPhone 15,其摄像头周围镶嵌了61颗施华洛世奇水晶,摄像头边框、侧边和logo则采用了24K玫瑰金,起售价也达到了7990美元。
信雅达咨询合伙人戎一昊:小额快速定增不会停止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一帆 9月15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回应“新股发行上市关闸、发行上市标准变化”等市场传闻时表示,近期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是维护市场稳健运行的安排,证监会、交易所IPO受理、审核、注册等相关工作没有暂停,不存在IPO“关闸”的情况。上市公司再融资也不存在“关闸”情况。 证监会介绍,对于IPO发行节奏,证监会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在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在当前缺乏增量资金的市场里,IPO和再融资放缓其实是有利于存量资金持续投资、留存于已经上市的公司,减少向下波动。”信雅达咨询合伙人戎一昊在一场由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举办的“上市公司应对资本市场新常态”内部沙龙上表示。 戎一昊表示,“对于有意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不需要恐慌,融资放缓是周期性行为,如果公司确有资金需求、符合产业周期,当前规定并非完全停闸,更重要的是周期性地放缓是为了股价企稳、投资信心聚拢后上市公司更顺利地再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他提示,仍有不少上市公司在进行被称为“小额快速定增”的再融资。 记者注意到,9月1日以来包括德柯立、特一药业、阳普医疗、厚普股份、普源精电天、奇股份在内的1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小额快速定增的相关公告。 “我觉得小额快速定增参考大定增,即使阶段性减少,也不会停止。”戎一昊告诉记者。 据了解,早在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已对通过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即“小额快速”定增)做出明确规定。2020年6月,深交所发布《关于做好创业板上市公司适用再融资简易程序相关工作的通知》,将小额快速定增的融资金额从最高5,000万元且不超过净资产10%,提高到最高3亿元且不超过净资产20%,同时,允许最近12个月内非公开发行超过净资产10%的公司也可采用小额快速定增。同年,上交所在小额快速定增额度方面与创业板规定一致。 次年,北交所发布规定,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可授权董事会向特定对象发行累计融资额低于1亿元、且低于公司最近一年末净资产20%的股票。 据了解,简易程序下的小额快速定增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融资额度小,最高3亿元且不超过最近一年末净资产20%。二是审核流程快。交易所在收到注册申请文件后,2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形成上市公司是否符合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审核意见。 “目前资本市场阶段性的再融资有所收紧,较大规模再融资从市场承受角度有所限制,小额快速定增因为金额本身不大,对于二级市场的影响有限,来自监管的压力较小。”戎一昊告诉记者。 另外,在小额快速定增的优点方面,他认为是目前资本市场内比较市场化的工具。“因为小额快速定增是先前置投行和发行人去找投资者,向投资者说清项目并确认后,再去找交易所,是事后监管备案的状态,基本上就是将整个承销和保荐的责任押给券商。”因此,小快融到底能不能发掉,能发多少钱,什么时候发,完全取决于发行人和券商。 “现在可以做再融资的公司基本质地还是不错,因为还是有项目,因为现在补流还是会有限制,最终还是会有投入。”戎一昊告诉记者,小快融能获得3个亿的资金,对于中小体量市值的公司而言,不是一笔小钱。“每年能花三个亿进行再扩大生产,固定资产投资,也会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从投资者关系角度,戎一昊认为,如果有一家公司每年都进行小额快速定增,说明该企业每年都会一些新的资本开支和融资需求。这也会让投资者认为,公司是一家有诉求和追求业务突破的公司。 除了常态化的小额快速定增外,戎一昊认为,常态化的股权激励即薪酬证券化、常态化的回购注销股权,都应当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工具。 股权激励解决的是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让员工尤其是核心管理层和上市公司整体利益更加一致。关于上市公司回购,戎一昊表示,要强调注销。“回购股权注销一方面可以回馈股东,另一方面,在上市公司自身股价短期内有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回购来提振市场信心。” 他表示,上市公司应常态化进行股权激励、回购注销股权和小额快速定增,建议公司每年都做这些动作。“很多公司间隔很长时间做一次融资,也有不少公司直到股价突然下跌才意识到做回购,这种救急式的心态会使效果会差很多。”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