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外专谈“一带一路”|巴西学者: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望引领全球复兴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史赫奕 黄蓉):“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全体大会10月17日在北京召开。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前政要、智库机构代表、知名学者等齐聚一堂,为共建“一带一路”出谋划策。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中研究中心主任埃万德罗·卡瓦略在会上表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释放出乐观积极的信号。他认为,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望在全球动荡之际为各国走向合作与复兴发挥引领作用。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中研究中心主任埃万德罗·卡瓦略   卡瓦略称,“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共建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和贸易往来。他赞许道,在“一带一路”倡议覆盖领域愈加宽广、“朋友圈”越来越大的今天,共建各国已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倡议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卡瓦略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全球公共产品,灵活而不僵硬,世界各国基于自愿自主的原则参与共建,倡议框架下开展的项目也都能够依据共建国当地具体条件和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   古丝绸之路在地理方位上与拉丁美洲相距甚远,卡瓦略说道,但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如今,已经有22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此外,卡瓦略介绍称,有些尚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也都不同程度地受益于中国带来的投资和机遇。据分析人士预测,到2035年,中国或将超越美国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身为巴西人的卡瓦略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值得更好更深入的宣传。他提到,推动人文交流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组成部分,这是相较于其他传统自贸区等合作机制的亮眼之处。   卡瓦略最后提到,古丝绸之路曾是传播知识、滋养文明的通道。在全球冲突与战争不断,排外情绪等动荡因素持续蔓延的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有望引领各国走向合作与复兴。
时政新闻眼丨高峰论坛圆满成功,习近平密集会见传递清晰信号
  10月19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前一天取得圆满成功之后,习近平主席的日程依然繁忙。当天,他接连会见出席高峰论坛的9位外方领导人。   习主席发表的主旨演讲仍然余音绕梁,高峰论坛成果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次论坛为何吸引逾万名代表齐聚北京?何以成为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密集会见释放哪些重要信息?《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在10月19日的双边活动现场 感受“和”与“合”的中国智慧   01   金秋十月 硕果累累   10月18日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项议程结束之际,高峰论坛主要成果发布。   高峰论坛发表主席声明,梳理总结与会各方达成的共识,明确下阶段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向及重点领域,其中重点介绍了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宣布的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   △18日上午,外方领导人在开幕式上聆听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论坛期间,各方共形成458项成果,数量远远超过第二届高峰论坛。会议还决定成立高峰论坛秘书处,为推动机制建设和项目落地发挥作用。   各方一致认为,本次高峰论坛是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人民大会堂,参会人员驻足了解“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怎么看本次高峰论坛取得的重要成果?《时政新闻眼》梳理出4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合作共赢。   习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的3条重要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高峰论坛期间,151个国家41个国际组织逾万名代表齐聚北京,可谓“万人盛会”。各国朋友为何而来?为了友谊,为了合作,为了发展。各国朋友收获了什么?是弥足珍贵的共识,是稳定性和正能量,是信心和希望。   △18日下午,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举办,约500名中外代表出席。(资料图)   关键词之二:高质量。   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当前需要牢牢把握的首要任务,也是传递给世界的重要理念和战略。本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本次高峰论坛也将以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而载入史册。   从习主席宣布的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到以互联互通、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三场高级别论坛,从89项多边合作成果,到369项务实合作项目,都是高质量共建的重要举措,见证迈向高质量的扎实步伐。   △17日“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举办,1200余位代表参会,达成了972亿美元商业合同。(资料图)   关键词之三: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应有权利。习主席在本次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各国应当携起手来,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这一宏伟愿景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脉相承,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明确了努力方向。   全世界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伟大画卷。   △“一带一路”助力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快迈向现代化的步伐。(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关键词之四:务实。   共建“一带一路”不搞“清谈馆”,要做“行动派”。第一个蓬勃十年,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依然要笃行实干、精耕细作,描绘好“工笔画”。   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主席强调要开展务实合作,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起而行之,笃行不怠,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这正是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的原因之所在。   △10月16日,由中国企业建设的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通航运营。(资料图)   02   这一天,习近平会见9位外方领导人   20多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高级代表,以及2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本次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同与会的所有外方领导人举行或即将举行会谈会见。   10月19日,密集会谈会见进入第三天,习主席会见了9位外方领导人。   “一带一路”,五洲共建。非洲国家是重要参与者。当天的9位外方领导人中,有3位来自非洲国家。   上午第一场会见的客人,是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埃及是阿拉伯、非洲、伊斯兰和发展中大国,也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马德布利总理2018年曾来华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人民大会堂,埃及总理马德布利正在等候会见开始。(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刚果(布)总统萨苏曾10多次来华访问。今年8月,习主席在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曾同他举行会见。   此次高峰论坛期间,萨苏总统参加了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在结束讲话前,他感谢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高呼“刚中友谊万岁,非中合作万岁”。   △会见现场的中国、刚果(布)两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莫桑比克总理马莱阿内在会见时说,此行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更加领略到习主席的战略远见。此前,莫桑比克总统纽西曾来华出席第二届高峰论坛。   △会见现场,中国、莫桑比克两国国旗。(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当天,习主席还会见了5位亚洲国家领导人。   蒙古国领导人是连续第三次出席高峰论坛。2017年、2019年,蒙古国时任总理、总统分别出席了前两次高峰论坛。   去年11月,呼日勒苏赫总统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确立了共建和平共处、守望相助、合作共赢的两国命运共同体方向。   △人民大会堂,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走向会见厅。(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是时隔一月再度来华。   今年9月,洪玛奈就任柬埔寨首相后不到一个月,就展开访华之旅。他当时对习主席说,我把中国作为首个正式出访的国家,就是为了体现柬新一届政府将继续坚定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将柬中铁杆友谊进一步发扬光大。   △人民大会堂,中柬两国领导人会见现场。(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泰国总理赛塔,也是前不久刚刚就职,这是他上任之后首次访华。习主席在会见时说,你就任总理后,把中国作为东盟以外首个正式出访的国家,充分体现你本人及泰国新一届政府对中泰关系的高度重视。   △即将参加会见的泰国总理赛塔。(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此次来华访问的土库曼斯坦民族领袖、人民委员会主席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是该国前任总统,曾经多次访华。他上次同习主席会见,是在北京冬奥会期间。   时隔一年多再次见到老朋友,习主席说,你卸任总统后,继续关心并亲自推动中土关系发展,我对此高度赞赏。   △即将参加会见的土库曼斯坦民族领袖、人民委员会主席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巴基斯坦是中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互为“铁杆”朋友。   此次赴华参加高峰论坛前,巴基斯坦总理卡卡尔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说,“一带一路”为世界描绘出美好互联新蓝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支柱。   △会见现场,中国、巴基斯坦两国国旗。(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在会见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时,习主席说,“2014年,我们在巴西共同见证了新开发银行的诞生。”   2014年7月,正是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时,习主席与时任巴西总统罗塞夫等金砖五国领导人决定,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将总部设在中国上海。如今,这家银行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新兴力量。   △即将参加会见的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03   会见现场,这些高频词令人瞩目   当天的9场会见,有几个高频词,令人瞩目,也引人深思。   第一个高频词,无疑是“一带一路”。   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说,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倡议像“一带一路”这样,能够把150多个国家凝聚在一起。   刚果(布)总统萨苏在会见时说,共建“一带一路”是一项规模巨大的事业,有助于塑造国际地缘政治版图,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及包容性的典范合作。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刚果(布)总统:绿色发展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底色   第二个高频词,是“命运共同体”。   在会见柬埔寨、巴基斯坦、泰国、蒙古国、土库曼斯坦领导人时,习主席都强调推动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比如,要“落实好构建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要“加快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等。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加快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第三个高频词,是“合作项目”。   在同埃及、刚果(布)、莫桑比克等国领导人会见时,双方都提及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比如,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中巴经济走廊、中泰铁路、“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等三项合作举措。   前不久,为助力蒙古国实施“种植十亿棵树”计划,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正式挂牌。在会见呼日勒苏赫总统时,习主席说,中方愿继续支持蒙方“种植十亿棵树”计划,携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推动中蒙两国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   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还将继续同来华出席高峰论坛的外方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时政新闻眼》持续为你关注。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主笔丨谢晓光   记者丨李晋 潘毅 陆泓宇 郭鸿 张垚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王海涵
【央视快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新设立融资窗口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落实绿色投资原则,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建立“一带一路”企业廉洁合规评价体系……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赢得与会各国政要嘉宾高度评价和国际社会热烈欢迎。这些振奋人心的举措,涵盖经济、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是新征程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抓手和动力之源,必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的重大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十年来,习近平主席深刻洞察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与势,以战略家的眼光和实干家的气魄,科学设计“一带一路”行动路径,始终关注各项举措落实情况,在关键节点为“一带一路”建设把脉定向。从首届高峰论坛宣布七个方面的举措,到第二届高峰论坛阐释五个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再到本届高峰论坛提出八项行动……在习主席的亲自部署下,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始终带头干、走在前,发挥重要引领作用。我们跨越山海,与共建国家寻求最大公约数,寻找利益汇合点、政策理念共鸣点、互补合作契合点,用笃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彰显出大国的决心与责任。   习近平主席强调,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流。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年间,我们已经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这样的体量和规模,没有哪个国家以一己之力就可以实现,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强大号召力的体现,是对我们收获丰硕成果重要经验的有力说明。正是在一项项举措的落实落地中,“一带一路”合作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   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进入新阶段,面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共建国家要齐心协力努力干、加油干,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要加强战略对接、规划对接、机制对接、项目及规则标准对接与互认,优势互补、互相成就,为彼此发展提供必要支撑。要坚持向新而行,顺应新潮流,解决新问题,把握新机遇,推动健康、绿色、创新、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取得新进展。要以天下之心为心、天下之利为利,深刻认识到那些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小而美”的民生工程,是不能断供的“家常菜”。要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从小处、细处着眼,从民众需求出发,助力共建国家减贫脱贫、增进民生福祉。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在文化旅游、教育、媒体和智库交流合作方面采取更多行动,更好地弘扬丝路精神、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共建国家携手开创美好未来的大合唱。我们要将本届高峰论坛形成的广泛共识、理念认同转化为具体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不后退,不停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央视评论员)
外专谈“一带一路”|吉尔吉斯斯坦学者:“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机遇 泽被全球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鲁平):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全球目光。共建“一带一路”走过第一个10年,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未来又将书写下怎样的华彩篇章?连日来,国际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就“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成果与广阔前景展开热议,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朱苏普•巴拉萨根国立大学教授韦涅拉·阿克玛托娃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称,“一带一路”倡议谋进步、促繁荣,为世界带来福祉和机遇。 吉尔吉斯斯坦学者韦涅拉·阿克玛托娃   阿克玛托娃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共建国家加快发展,挖掘新的内外部增长动力,着力解决经济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鼓励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倡议通过提高共建各方在区域和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促进各国向创新型发展模式转变。   在她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目标还包括打造能源和物流运输路线,改善地区国家间关系,营造积极的地区发展环境。她评价该倡议是全球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使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广阔的宏观和跨区域空间互联互通获得显著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对外交往政策中的关键举措,倡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欧亚大陆繁荣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她强调,“一带一路”从理念上连接陆地与海洋。在倡议框架下,“路”的概念迅速拓展,融入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包括物流、运输、贸易等在内的多元成果均被纳入其中。“它本质上十分贴近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参与国涵盖不同地区,拥有共同利益,”阿克玛托娃说,“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大经济体,一个贸易大国,广泛、深度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世界各国与中国开展贸易是一件互利共赢的事。”   阿克玛托娃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现有的地区双多边合作机制,探索并构建了国际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倡议以古代丝绸之路精神为基础,倡导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促进共建国家繁荣进步,深化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为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她赞赏道,“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响应了各国人民的期盼,给全世界带来福祉和机遇。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今年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国际活动之一,贡献了大量建设性的、有益于全人类发展的智慧和方案。“作为中国的邻国吉尔吉斯斯坦的公民,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习主席宣布的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阿克玛托娃说,“其中第一项——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对吉尔吉斯斯坦而言意义重大,将为吉国发展创造巨大机遇。”
总台记者直击丨巴以新一轮大规模冲突持续 以方称地面军事行动将很快展开
  自巴以本轮冲突爆发以来,紧张局势加剧,一方面,外界关注以色列的地面军事活动何时展开,另一方面,加沙的人道危机加剧。加沙地带现在的情况如何,以及黎以边境的局势如何?来看总台记者赵兵从耶路撒冷发回的报道。   以方称地面军事行动将很快展开    总台记者 赵兵:我身后是耶路撒冷老城,历次巴以冲突爆发的地点。对于似乎已经箭在弦上的以军地面军事行动,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等官员在昨天视察了以军部署在加沙边界的部队,明确表示,进入加沙、开展地面军事行动的命令将很快下达,并表示地面战斗将会是“困难的、激烈的、漫长的”。此前,根据我们对以色列相关消息的研判,以及对当地专家的采访,以色列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除了要考虑以色列遭扣押人员以及加沙当地平民伤亡外,还要考虑在地面行动结束之后,以色列将如何处理其所占领的加沙地带土地。   以军持续空袭 哈马斯继续火箭弹袭击   总台记者 赵兵:根据以军最新的消息,在昨天夜间到今天,以军继续空袭了加沙地带100多个目标,并打死多名哈马斯组织高级成员。哈马斯等组织昨天依然对以色列南部和中部地区发射火箭弹,特拉维夫上空多次拉响防空警报。由于以色列南部边界居民已被撤离,因此袭击没有造成以色列方面人员伤亡。   黎以边境冲突持续 部分以色列居民撤离   总台记者 赵兵:与此同时,以色列国防军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在以黎临时边界地区的交火仍在持续。在昨天,以色列一侧再度遭到火箭弹袭击,造成3人受伤。以军则出动火炮和战机进行回应。在今天早些时候,以色列国防军宣布,将撤离以色列最北部城市之一谢莫纳约两万多名的当地居民。它距离最近的一处以黎临时边界,只有约4公里。此前,以军已经将临时边界以色列一侧2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全部撤离。预计随着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以色列北部的局势还将持续紧张。
只管拱火不顾后果,美国援乌武器去向成谜
  在联合国安理会日前就乌克兰局势举行的公开会上,联合国裁军事务副高级代表埃博表示,过去几个月以来,西方各国向乌克兰转移武器弹药的规模有所扩大,他对此深感担忧。   联合国官网截图   武器去哪:“美国真不知道!”   美国只管“供货”不管“售后”的做法令很多美援武器去向成谜,引发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担忧。   过去近半年中,联合国安理会已五次召开审议乌克兰武器输送问题的会议。   俄罗斯外交部社交媒体: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警告,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的一切“正在不受控制地流向全世界”。   其实,早自去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不久,美国等多国媒体就纷纷爆料称,在美西方援乌的大量武器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去了“不该去的地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去年4月以《送到乌克兰的武器下落如何?美国真不知道》为题报道说,由于美国无法追踪和监控其援乌武器流向,一些小型武器很容易流落到乌克兰以外地区,其中许多或将最终落入令美国政府担心的其他武装力量手中,甚至包括恐怖组织,从而给地区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报道评论称,“其实美国对武器流散风险心知肚明,但宁愿掩耳盗铃,因为这是拜登政府愿意承担的‘有意识的风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此后,不仅欧洲刑警组织、国际刑警组织双双发出警告,多国专家和媒体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比如,芬兰广播公司去年10月底就报道称,芬兰国家调查局(NBI)掌握的信息显示,原本为乌克兰军队提供的突击步枪等武器已经落入芬兰犯罪分子手中。   芬兰广播公司网站报道截图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去年11月也援引英国国家打击犯罪局负责人的话警告称,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的武器援助最终可能会落入在英国的犯罪团伙或恐怖分子手中。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截图   监管缺失:一架无人机在黑市只卖4000美元   据在乌克兰从事调查报道的美国独立记者约翰·杜根透露,监控美西方援乌武器的流向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很多武器已在暗网中被低价售卖。   保加利亚官方媒体也证实,包括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榴弹炮等在内的各种援乌武器一直在黑市交易,一架美制“弹簧刀300”无人机在暗网上甚至只卖4000美元。   “乌克兰和美国对此都是知情的,但却没有实施有效监控。”   保加利亚军事网报道截图   今年4月,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也揭露说,美西方国家明知它们向乌克兰输送的武器大量流入黑市,却不闻不问。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报道截图   就连美国国防部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也承认,美国向乌克兰输送的部分军事装备最终流到了犯罪组织、私人军事团伙以及走私商手中。而美方在追踪和监控援乌武器最终用途方面面临“挑战”。   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报道截图   美国昆西负责任治国研究所发文指出,美国《武器出口控制法》及美国务院等相关部门都对美国输出武器及其“最终用途”有所规定,以避免出现武器非法转移等情况。   “但不幸的是,在美国匆忙武装乌克兰时,这些重要的原则被扔在了一边。”   文章提醒,“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应该考虑到,这些武器可能会在当前冲突结束很久之后引发新的冲突”。   昆西负责任治国研究所网站文章截图   历史教训:“糟糕的选择会反噬美国自己”   实际上,在“援助”他国时只考虑军工复合体的钱包,罔顾潜在的可怕后果,并不是美国在拱火乌克兰危机时才有的表现。   说到向冲突地区大肆输送武器却不管其流向,美国早有前科。   最典型的就是近几十年来,美国不断向阿富汗输送武器,先是武装当地“圣战者”对抗苏联军队,后又武装阿富汗军队对抗塔利班武装。   在此过程中,一些武器不可避免地流入黑市。其中就包括美国现在向乌克兰大量提供的、危险性极高的“毒刺”防空导弹。   美国中情局前分析人士拉里·约翰逊警告称,美国现在又向乌克兰大量提供“毒刺”防空导弹,武器扩散风险会再度发生。   可悲的是,美国从来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截图   美军2021年狼狈撤出阿富汗后,给当地留下了更大的隐患。   美媒曾援引美国国防部提交给国会的报告称,美军撤离阿富汗时遗弃了价值约达7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大到飞机、小到子弹,无所不包。   这份报告还提到,美国军方并没有返回阿富汗取回或销毁这些军事装备的计划。可想而知,这些“美军遗物”会闹出什么乱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有印度媒体认为,美国向冲突地区无底线输送武器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它们所能带来的任何安全或经济利益。   “等到当前阶段的危机结束后,这些糟糕的选择可能会反噬美国自己,就像在阿富汗一样。”   印度“科特尼蒂”新闻网报道截图   美国“拦截”新闻网发文警告,考虑到以往的教训,现在“以无法监测的速度”向乌克兰运送武器会带来巨大风险,其全面影响在未来数年内都无法得知。   美国“拦截”新闻网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记者丨尚娟   编辑丨林维   签审丨王坚   监制丨关娟娟
首届黄河流域国际农产品展览会发布会在京召开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吴明玲):10月20日,首届黄河流域国际农产品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宣布,首届黄河流域国际农产品展览会将于11月8日至10日在渭南举办。   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陕西省贸促会副会长郑东平、渭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莉、渭南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立鹏、渭南市贸促会会长王志鹏等领导嘉宾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 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介绍相关情况   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介绍,首届黄河流域国际农产品展览会计划展出面积1万平方米,主要展示黄河流域特色农产品,黄河流域原生态农产品、地理品牌标志产品、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富有地域特色的手工业品、加工产品、旅游产品及扶贫农产品等。11月8日开幕式后,将举办展会主论坛“从黄河到阿姆河”—国际农业合作与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展会期间,多场平行论坛:黄河流域国际农产品直播电商选品及品牌推广大会、黄河流域特色农产品产地对接百家行、中亚商贸代表及媒体沿黄考察团等配套活动也将精彩呈现。 陕西省贸促会副会长郑东平回答媒体提问   陕西省贸促会副会长郑东平从展会特色、重点工作及规划等方面进行阐述。首届黄河流域国际农产品展览会,将以“农产品丰富多样”“地域特色”“高品质农产品”“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文化体验”五大特色,贯穿展会始终,旨在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平台,促进农产品的推广、交流和合作,同时增进公众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渭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莉介绍渭南市农业发展情况   渭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莉围绕渭南市农业资源、农业发展情况等内容进行介绍。她表示,渭南地处关中平原最宽阔地带,历来是西北最优越的农业生态区,世界苹果主产区中最佳优生区,也是梨、冬枣、葡萄等多种水果优生区。目前,渭南全市水果种植面积314.6万亩,年产量358.1万吨。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果业龙头企业共有56家,有各类涉果经济组织898家。渭南农业,已经从单一农产品种植扩展到农产品贮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农资供应、观光旅游为一体全产业链条。 渭南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立鹏回答媒体提问   会上还发布了本届展会的主题“牵手黄河 奔向未来”、形象标识“YUE YUE跃跃”以及大会形象LOGO和宣传片,并宣布官方网站及其他自媒体账号正式上线运营。 渭南市贸促会会长王志鹏介绍展览会主题、形象标识等 首届黄河流域国际农产品展览会形象标识“跃跃”   首届黄河流域国际农产品展览会由中国国际商会主办,陕西省贸促会、渭南市人民政府承办。本次展览会旨在打造黄河流域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以实际行动参与黄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优质农产品开发、高品质农产品国际国内营销,齐心协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开创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和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创作好黄河流域传统农业的新时代大合唱,对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0余家中省市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8日至10日举行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黎萌):以“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8日至10日在中国浙江省乌镇举行。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源:世界互联网大会   10月20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本次乌镇峰会的基本情况、亮点特色及总体筹备进度。除举办开幕式、全体会议外,本次乌镇峰会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合作、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数据治理、算力网络、人工智能、青年与数字未来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迎来乌镇峰会第十年。本次乌镇峰会将在往年特色基础上,新增多项亮点活动:将向积极参与峰会活动、为峰会筹办及大会国际组织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友好人士和机构,颁发“十年纪念荣誉”;将首次设立“全球青年领军者计划”,搭建互联网领域优秀青年互学互鉴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期间,全球首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将正式开馆,展示全球互联网关键技术、标志事件、重要人物,勾勒互联网发展进程。   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发布展示活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和“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等乌镇峰会系列品牌活动,也将在变中求新。峰会期间,还将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理事会及会员代表座谈会。   本次乌镇峰会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等国际组织担任支持单位。
日本研发电磁轨道炮 暴露双重野心
  日本防卫装备厅近日表示,日本首次在海上进行电磁轨道炮试射。   根据日本方面的说法,这种电磁轨道炮主要通过发射高速弹丸用于打击海上和空中目标,未来可能发展出陆基和舰载版本。   美国媒体分析说,日本开发的电磁炮,可发射重320克的钢制弹丸,弹丸初速可达6.5马赫,炮口动能可达5兆焦。日本防卫装备厅声称,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让炮口动能达到20兆焦。   日本防卫装备厅官员还表示,美国承包商未来有可能加入日本的电磁炮计划,这很可能使得美国军方通过间接方式重启电磁炮开发。   此前,美国军方研发电磁炮十多年,但没有实现实用化,在2022财年决定停止经费投入。   美国“动力”网站报道截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军事评论员魏东旭分析认为,通过研制电磁轨道炮,并和海上的作战平台进行结合,可以提升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进攻能力。   和传统的舰炮相比,电磁轨道炮的射击距离更远,发射的弹药威力更大。未来,在夺岛军事行动中,日本的战舰可以使用电磁轨道炮,针对岛屿和沿岸目标进行远距离的、持续的、密集的火力打击。   电磁轨道炮也可以作为防空作战的武器装备,去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或者打击对方的战斗机。   在新式战舰的研发方面,日本想要最大程度地摆脱针对美国军事技术的依赖。   如果电磁轨道炮研制成功,在舰载武器方面,日本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未来甚至可能把电磁轨道炮的技术应用于对外出口的武器装备。   美国“海军新闻”报道截图   魏东旭进一步分析指出,日本研制电磁轨道炮有技术优势。在先进的电池技术和电容技术方面,日本的很多企业有技术储备,不排除民用技术会应用到军用领域,和电磁轨道炮的研发项目相结合。但想要研制威力较大的、实用化的电磁轨道炮,日本还面临诸多难题。   首先,由于电磁炮耗电量巨大,开发可安装在车辆或舰船上的小型化电源装置是难题之一。   其次,电磁炮轨道的使用寿命较短。想要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达到实用化的标准,在材料和可靠性方面,还有很多难关需要突破。   第三,美国可能会对日本的相关研发进行干预或者是阻挠。因为美国不希望日本掌握太多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先进的舰载武器技术。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直播世界》   记者丨魏东旭   编辑丨李皓 林维   签审丨游佳 江爱民
2023中美青年创客大赛落幕 自动驾驶相关项目获主赛道特别奖
凤凰网科技讯 10月23日,2023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颁奖仪式暨大赛十周年纪念活动10月19日于清华大学举办。 本届大赛鼓励中美青年创客在探索气候变化、环境教育、公共卫生、清洁能源以及危机应对过程中,更注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出兼具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全新作品,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今年,大赛共吸引了来自800余所院校的1万余名选手提交了2000余件充满创意的作品。 来自上海赛区的交大E谷团队和他们的“基于英特尔计算平台的自动驾驶缩微车整车在环仿真控制系统”颁发了主赛道·英特尔特别奖,由中美两国青年组成的Oralfly和他们的“O-fly: 高速无死角粒子喷射口腔护理智能解决方案”颁发主赛道·中美青年合作优胜奖。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公司事务总经理周兵为获奖选手颁奖 陈杰与王锐共同为获奖选手颁奖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是激发创新思维和展示实践能力的舞台,它鼓励青年人关注人类未来福祉,积极探索科技、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并通过竞赛形式促进中美青年创客文化建设。今年,英特尔再次承办大赛,支持青年创客开放合作、大胆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积极推动中美青年文化交流。 英特尔为本次大赛提供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工具和相关培训在内的系统化、多方位的资源投入,鼓励参赛者使用智能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技术。为帮助参赛者高效完成作品,英特尔提供了数字化开发套件、显卡等硬件。 在本次活动中,英特尔宣布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支持教育部在教师培训、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多方面实施一系列项目和活动,助力中国教育的发展。
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在安阳开展
10月18日,河南省安阳市,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开幕式暨颁奖仪式现场。   10月18日,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在安阳开展。   据介绍,本次大赛分为命题创作组和自由创作组,于今年4月14日开始征稿,得到了全国各地高等院校、文化事业单位、文化创意企业的积极参与,共收到作品1409件,包括产品设计、服饰设计、书籍绘本、字体字库设计、数字文创等。经过评审,最终评出命题创作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入围奖30名,评出自由创作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40名、入围奖100名。独具创意的获奖作品兼具实用性和设计性,展现了汉字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本次大赛由中国文字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安阳市字苑文化产业开发中心承办。新华网发(王克伟 摄) 10月18日,河南省安阳市,游客在参观展出的作品。 10月18日,河南省安阳市,游客在参观展出的作品。 10月18日,河南省安阳市,游客在拍摄展出的作品。 10月18日,河南省安阳市,游客在拍摄展出的作品。 10月18日,河南省安阳市,游客在参观展出的作品。 10月18日,河南省安阳市,游客在参观展出的作品。 10月18日,河南省安阳市,游客在参观展出的作品。 10月18日,河南省安阳市,游客在参观展出的作品。 10月18日,河南省安阳市,游客在参观展出的作品。
鹤舞雁蹁跹 吉林镇赉迎来秋季候鸟迁徙高峰期
  十月中旬,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秋意浓,莫莫格湿地迎来秋季候鸟迁徙高峰。金叶、碧水、蓝天伴随着候鸟的鸣唱,构成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上千只白鹤在莫莫格湿地停歇觅食。   白鹤、灰鹤、大雁、野鸭等候鸟在莫莫格湿地、二龙涛河流域等地聚集,数量已达数万只。这一壮观场景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和观鸟爱好者前来观赏和拍摄。 上千只灰鹤在莫莫格湿地聚集停歇。   莫莫格湿地是吉林省最大的湿地保留地,也是众多候鸟的繁殖地、停歇地。每年秋季,大量的候鸟会经此进行季节性迁徙。 镇赉县秋季候鸟迁徙迎来高峰期,白鹤、灰鹤、大雁、野鸭等候鸟在镇赉县二龙涛河流域聚集,数量已达到数万只。   据观察,这次迁徙高峰中,数千只白鹤、东方白鹳、灰鹤、小天鹅等镇赉的“老朋友”如约而至。其中,豆雁、绿翅鸭、灰鹤等珍稀鸟类数量众多,为莫莫格湿地增添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这些珍稀鸟类的出现,也表明莫莫格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保护。 大雁云集。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已有一批“护飞”志愿者参与到保护工作中,他们协助监测鸟类数量和种群分布情况,并为游客提供相关知识和建议。 镇赉县二龙涛河湿地候鸟云集。   镇赉县湿地管理部门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工作,为候鸟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同时,他们也将加强巡查和管理,确保游客在观赏候鸟的同时,不干扰它们的正常生活。(黄维、潘晟昱、蒋民)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