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中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功能、性能均满足或优于设计指标
IT之家 10 月 22 日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今晚发文,称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会同国家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近日在北京组织召开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工程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这标志着该卫星已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工作,可以交付用户长期使用。 IT之家查询获悉,海洋盐度探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的科研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于 2024 年 11 月 14 日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该卫星是我国首颗用于海洋盐度信息获取的遥感卫星,完善了海洋卫星观测体系,填补了星载海洋盐度探测空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表示,卫星后续将为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全球高精度的海洋盐度数据,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卫星还兼顾土壤湿度测量,可满足旱灾监测、农区环境监测、数值天气预报等行业用户的应用需求。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自成功发射入轨以来,历经了平台工作状态设置、载荷开机测试、星地链路建立、业务功能验证等多个关键阶段的考核。在轨测试期间,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牵头组织下,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与西安分院等多家单位紧密协作,顺利完成了在轨测试工作,获取了大量在轨测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卫星功能、性能均满足或优于设计指标。
AI会客厅实录|对话北京中关村学院×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何亮
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CC2025)特别策划了“AI会客厅”直播活动,由媒体人和与会嘉宾共同围绕ABI、人工智能+行动、低空经济、AI4S等产业前沿话题展开探讨。 AI4S作为当前产业界热议的核心议题之一,AI制药、材料科学、智慧育种、气象预测等等领域的实践都正在对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产生深刻影响。AI4S的产学研发展应用现状如何?哪些领域正在加速变革?其中会涉及哪些伦理争议和风险?为AI+人才培养带来了哪些新的命题?智东西总编张国仁与北京中关村学院×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生物大模型首席研究员何亮共同就AI4S相关前沿话题展开对话,以下内容根据直播整理。 张国仁:大家下午好, 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会客厅”的最后一位嘉宾,是来自北京中关村学院、北京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生物大模型首席研究员何亮。何老师长期专注于生物大模型与科学基础模型研究,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微软研究院科学智能中心等单位开展科研工作,在生物大模型、AI+药物设计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储备。 首先我们还是围绕AI For Science这个词的展开。AI4S在科学研究领域应用比较广泛,但是跟普通人关系好像没那么大。它的实际意义和对研究的影响如何?请何老师给我们先简要在这方面介绍一下。 何亮:首先说到AI4S研究,其实在上个世纪大家也会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要发射卫星上天,为什么要造火箭?而现在大家都看到,这些技术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也可以引用北京中关村学院的研究理念来开始今天的分享——“极基础、极应用、极交叉”。先说与生活最相关的“极应用”。AI应用正在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生物领域常用的洗衣粉,其中的生物酶本质上是一种蛋白质,这种酶的效果好不好、去污能力强不强,都需要通过研究与优化。再比如材料领域,很多人已经使用电动汽车,对电池和能源性能非常关注。如何让电池续航更强、冬天掉电更慢,新材料的研究就能直接带来改进。还有智能育种,我们通过AI帮助培育优良品种,可直接用于农业,关系到粮食安全。AI4S的重要使命是加速科学发现。过去从科研到应用可能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而现在借助AI工具,可以把这一周期缩短到几年甚至几个月。“极交叉”则指多个领域的共性问题交汇,AI4S的价值就在于促进这些领域的融合创新。对公众而言,我们今天享受的科技成果,往往源自多年前的科学突破。从科学发现到应用再到市场推广,正如那句话所说:“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科研亦是如此。 张国仁: AI+科研最近被列为了国务院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重要领域之首,从您的研究和实践来看,这个领域的研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意义有多么重大? 何亮:AI4S的重要性非常大。刚才我们提到,从极基础研究到极应用,它覆盖了创新的整个链条。科学本身是创新的源头动力。科研发现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能通过AI提升源头创新的速度,就能更快地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对国家而言,AI4S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只有在生物科技、材料、农业、气象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创新,才能真正让科技发展成果回馈社会,使国家更强大。另一方面,在当今国际竞争激烈的格局下,AI4S也是国家保持领先的关键,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深入研究。 张国仁:咱们国家去做AI4S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何亮:首先,我们有体制优势,能够高效整合人才、算力、平台和数据等资源,这是许多国家难以做到的。其次,我国拥有庞大的数据基础,例如医疗病例、材料测试、气象观测等,这为AI模型的训练与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最后,我国科研人才数量多、基础好。AI人才与生物学家、材料科学家、农业专家、气象学家之间的跨界合作,正在不断产生思想与算法的火花,带来更多可落地、甚至突破性的成果。 张国仁:回到应用层面,随着AI4S的发展,哪些领域最受益? 何亮:我毕业后就投身AI4S,更具体地说是AI for Life Science(生命科学)领域。从实践来看,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首先受益。众所周知,传统制药周期长、成本高——“两个十”:十年时间、十亿美元投入。而AI+制药可以将周期从十年缩短到几个月,大幅提升效率。第二个受益领域是材料科学。由于材料元素组合复杂、搜索空间巨大,AI能帮助快速筛选出具有特定属性的新材料。第三是农业育种。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AI通过基因组数据分析,可以指导高产、耐旱、抗虫等优良特性品种的培育。第四是气象能源领域。例如在西北地区开展风力发电,借助天气预测或风能预测大模型,就能更好地规划与优化发电。 张国仁:聊一个跟您专业直接相关的话题,也是AI4S比较受大众关注的一个点,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科学家,其中很重要的功能是AlphaFold3大模型,这个对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意义? 何亮:这太重要了。我刚进入AI4S领域没多久,AlphaFold就出现了。蛋白质结构预测是长期存在的科学难题,而AlphaFold3首次让模型预测达到实验级精度,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这意味着科学界正式认可AI具备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AI4S在科研体系中拥有了应有的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它给从业者带来了信心和鼓舞:既然AI能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就可能在更多科学领域实现突破,推动人类科技的整体进步。 张国仁:好的,说到AI4S对科学研究的帮助,您前面提到了一些例子,被创造出来的可以叫作“生物”吗,如果是的话,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伦理的问题,包括基因编辑,那会有安全上的隐忧吗?或者在科学界,你们在应用这些技术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安全上的应对方法策略,在行业里面国际上形成一些共识? 何亮:通过AI4S设计出的第一个病毒噬菌体虽然名称中带“病毒”,但对人类没有危害。然而,这也提醒我们潜在的伦理风险。AI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潜在危险生命体的门槛,使其变得更容易被创造出来。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公平性、可用性、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伦理问题。总体来说,首先我们应从AI本身出发,践行“负责任的AI”(Responsible AI),确保AI的使用在合理监管下进行。其次,我认为需要建立跨行业的委员会或评审监督机制,对新技术成果在推广和扩散阶段进行监管和评估。当然,这并非一国之事,必须推动国际合作。值得肯定的是,我国在AI4S伦理治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功。总体而言,伦理规范应走在科技发展的前面,这应被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张国仁:确实是行业野蛮发展必然会面对的一些问题。回到您的研究,现在是不是有些AI工具已经在研究中占据主导位置了?如果说在一些数据上跟你实际时间有冲突,会如何处理呢? 何亮: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方面看。一是我个人在科研过程中的AI应用,二是AI在科研题目中的应用。就我个人而言,大语言模型已经非常强大。无论是科研中的数据收集、文献调研,还是实验过程中的代码编写、调试(debug),以及论文撰写和润色,AI都能提供很好的帮助。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正在显著加速科研进程。但AI也存在“幻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判断,确保生成内容与事实相符。第二个方面是AI在生命科学全流程中的应用:从靶点发现、结构解析、小分子设计,到临床前验证,AI贯穿始终。以我最近发表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的论文为例,我们研究如何优化蛋白质序列。湿实验无法穷举所有突变组合,哪怕是几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组合空间都可能达到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种,极其耗时耗力。我们的做法是先通过部分湿实验获得数据,让AI学习其中的规律。掌握规律后,AI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快速实验,加速验证整个搜索空间。 此外,我们引入强化学习等算法来探索这一巨大空间。模型建立之后,AI可以迭代地进行搜索和优化。结果显示,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很高,也找到了性能优异的突变方案。也就是说,从湿实验观测到AI生成与再验证的全过程,AI都深度参与其中。但最终的验证仍必须依赖客观的实验世界。 张国仁:具体到你们应用这些AI的工具,前面探讨的更多是基于这些现象或是大面上,具体到你们应用的工具,从算力到大模型,或者一些专用的领域,大概用到了哪些方面的东西?让我们感受更明确一些。 何亮:目前国内的大语言模型发展非常快,比如DeepSeek、千问等模型,在中文理解方面相比ChatGPT更具优势。很多时候我会在工作中交叉使用多个模型,包括ChatGPT,用于英文文献阅读与信息整理。 张国仁:国内有一些专用的工具吗,像AlphaFold3专门做蛋白质研究,有专用于某些领域的研究工具吗? 何亮:有的。我国也在积极研发自己的生物结构预测模型和科学基础模型。虽然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们在这一领域所占比例还不算大,但发展速度很快。这也是我们持续努力、追赶并力争引领的方向。 张国仁:明白,随着AI的加入,一方面是一个好的助手,好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不是很大程度上提高成本的投入,有的实验需要采购大的超算,对于科学研究的成本是不是一种增加? 何亮:实际上,AI科研的成本是阶段性的。最消耗算力的是模型预训练阶段,包括蛋白质模型和科学大模型的基础训练,这部分显卡资源需求确实较高。但在完成预训练后,推理阶段的算力需求会大幅下降,因此总体投入在后期并不会持续高企。我的理解是,AI科研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早期模型构建阶段。 张国仁:也是一个阶段性的,不是每时每刻一定是高消耗的状态。其实还有一个很本质的问题,我们刚才说到AI For Science,就是科学家要用AI,科学家首先得用好AI,是不是也得懂AI,对于AI+科研的人才,会有什么样的要求吗? 何亮:我认为AI+科研的人才培养,关键在于跨学科。未来应当培养既理解AI、又熟悉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一个人不可能精通所有领域,但需要在AI方法和学科知识之间建立桥梁。 以模型构建为例,必须理解领域数据的特点——哪些数据合理、哪些可被AI有效利用。毕竟,如果输入数据质量差,输出结果也不会可靠。因此高质量数据的整理与理解需要领域专家深度参与。 我本身是做AI出身的,也在与生物学同事的合作中不断学习。不同学科的思维差异巨大,彼此理解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来源。 在学生培养方面,也应鼓励交叉思维,知识结构既有侧重又有交叉,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学习。 张国仁:我觉得您说的这两个非常关键,一个是人工智能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好像我们现在从小朋友到长辈,大家都在使用互联网,大家觉得这不是一个需要学习的东西,同样人工智能在下一代也是一样要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工具,第二方面各个领域的人互相的配合,互相结合,去完成一个事情也非常重要,所谓跨学科交叉学习更为重要。 感谢何老师对我们深入浅出对于AI For Science这个领域,对普通人既远又近的领域的分享,让我们有了更多认识,也感谢观众对我们的关注。
重磅!三星首款XR头显登场,一万三硬刚苹果Vision Pro,网友:替Meta圆梦了
作者 | 王涵 编辑 | 漠影 三星首款旗舰XR头显,终于来了! 智东西10月22日消息,今天,三星电子在Galaxy Event直播中发布XR头部显示器Galaxy XR。该头显是首款搭载全新Android XR平台的消费级设备,直接向苹果Vision Pro和Meta Quest吹响竞争的“号角”。 去年12月,三星和谷歌首次发布了这款设备的预告,当时的代号是“ Project Moohan ”。时隔10个月,这家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终于揭开了Galaxy XR——其首款旗舰XR头显的“神秘面纱”。 Galaxy XR侧视图(图源:三星官网) Galaxy XR仅重545g,比苹果Vision Pro足足轻了1/4还要多。其搭载了分辨率为3552×3840的Micro-OLED屏,DCI-P3色域覆盖高达96%,比Vision Pro还要高出4个百分点,能够显示更加真实、清晰的色彩。 这款设备最新颖的地方,也是跟苹果最大的区别就是搭载了全新Android XR平台,内置Gemini,直接把AI助手装进了头显设备里。 功能上,除了基础的影视听,Galaxy XR也可以通过透视功能与现实交互,用手画个圈就能即时搜索眼前任何事物的信息。 更惊喜的是价格,Galaxy XR售价1799.99美元(约合人民币1.28万元),只有苹果Vision Pro的一半。 三星Galaxy XR与苹果Vision Pro参数对比(智东西制图) 此外,三星在公告中透露,三星和谷歌还在合作开发智能眼镜,这款眼镜将与Galaxy XR一样,搭载谷歌的Gemini人工智能助手。谷歌还在与Warby Parker和Gentle Monster等品牌合作开发类似的眼镜产品。 一、内置Gemini,Android XR平台为XR生态系统提供新选项 Android XR平台由三星与谷歌和高通共同开发,从一开始就内置了Gemini。该平台可以被用于扩展到多种形态设备,包括头戴设备到AI眼镜及其他领域,为XR行业带来了生态系统的新选择。 所有基于Android平台构建的应用程序都能在Galaxy XR上开箱即用,确保用户能够享受熟悉和喜爱的软件,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实用性。 Galaxy XR部分支持应用软件(图源:三星官网) 由于该平台基于OpenXR标准构建,使用OpenXR、WebXR或Unity的开发者可以将他们开发的软件引入Galaxy XR,这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扩展途径,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 二、重545g,续航2.5小时,Galaxy XR还搭载骁龙XR2+Gen 2平台 显示上,Galaxy XR搭载了分辨率为3552×3840的Micro-OLED屏幕,像素总量达2900万,像素间距仅6.3微米,DCI-P3色域覆盖高达96%,同时支持60Hz、72Hz(默认)、90Hz多档刷新率调节,水平视场角109度、垂直视场角100度。 芯片上,它采用骁龙XR2+Gen 2平台,配合16GB内存与256GB存储。 Galaxy XR支持3D照片与视频拍摄,配备18mm/F2.0镜头的6.5MP摄像头(分辨率随使用场景动态调整)。其还配置2颗高分辨率透视摄像头、6颗环境追踪摄像头、4颗眼动追踪摄像头、5个惯性测量单元、1颗深度传感器及1颗闪烁传感器,此外,设备支持虹膜识别,可用于设备解锁及特定应用密码输入。 通过传感器,Galaxy XR能够精准追踪用户的头部、手部和眼部运动,以感觉自然且拟人化的对话方式作出回应。 Galaxy XR正视图(图源:三星官网) 音频与视频方面,Galaxy XR配备双路扬声器(低音炮+高音喇叭),六麦克风阵列(部分支持波束成形技术),音频播放支持MP3、AAC、FLAC、Dolby ATMOS等多格式编解码;视频可播放UHD 8K(7680×4320)@60fps内容,且兼容HDR10、HLG格式,编解码支持H.263、HEVC、AV1等主流标准。 交互与适配细节上,Galaxy XR瞳距调节范围覆盖54-70mm,支持通过单独购买光学插片实现视力矫正。 Galaxy XR整个设备重量为545g(含前额软垫,单独电池重302g),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平衡框架,将压力分散于前额与后脑,在提供稳定支撑的同时,能够减轻面部的不适感。 其采用电池组与头显分离的设计,可以让设备更紧凑、轻便,佩戴更舒适。Galaxy XR还配备了可拆卸的遮光罩,装上后能有效阻挡外部光线。 Galaxy XR实拍图(图源:X) 连接方面,其配备Wi-Fi 7与蓝牙5.4,保障高速无线传输与外设兼容。Galaxy XR支持边充电边使用,常规使用续航约2小时,视频播放续航可达2.5小时。 三、Galaxy XR能把2D图片转换成3D,还能随圈随搜 软件功能方面,佩戴Galaxy XR的用户可将Gemini作为向导,在沉浸式3D地图中通过谷歌地图导航至目的地,并获取附近场所的个性化推荐。 3D地图功能演示(图源:三星官网) 在透视模式下,用户可以看到周围的物理世界,并用手画个圈即可即时搜索眼前任何事物的信息,其还可以自动将谷歌相册中的视频和照片空间化为3D虚拟空间。 3D图片功能演示(图源:三星官网) 在玩XR专属游戏时,用户可实时与Gemini对话获取战术指导、操作技巧等攻略。Galaxy XR内置Adobe的Project Pulsar软件,用户能在巨幕画布上添加3D景深效果,并将字幕或图标图层置于主体后方。 用户可以要求Gemini在YouTube上查找想观看的内容,并获取正在观看视频的更多信息,还能够身临其境观看体育比赛。 沉浸式观赛功能演示(图源:三星官网) 外网有博主体验后称:“Android XR丝滑得让人不敢相信。” 网友评论(图源:X) 还有网友开玩笑说三星做到了Meta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场演示非常丝滑没有“WiFi或服务故障”。 网友评论(图源:X) 结语:Galaxy XR给XR设备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Android XR平台的落地应用为XR行业提供了不同于Apple VisionOS的“安卓方案”。 作为XR市场的新入局者,Galaxy XR展现了一套完整的产品体系,其核心差异化的Gemini AI集成,体现了XR设备从纯交互工具向智能助手演进的技术趋势。 这款产品代表了安卓生态对XR领域的系统性尝试,其市场表现还将取决于这些技术特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稳定性和实用价值。
腾讯《英雄联盟》25.21国服版本明日更新:实装DX11特性升级,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老旧硬件
IT之家 10 月 22 日消息,腾讯《英雄联盟》国服早在今年 2 月就预告过将带来 DirectX 11 特性升级,同时逐步停止对一些老旧硬件 / 软件的支持。 《英雄联盟》开发团队原计划在 9 月的 25.18 版本完成对 Windows 平台的 DirectX 11 使用方式进行优化升级,但实际上直到明天的 25.21 版本才会正式实装。 IT之家注意到,《英雄联盟》国服今年的最后一个赛季通行证明天将与【小蜜蜂妮蔻】、【机神斯卡纳】和【至臻永恒星灵佐伊】一同上线;部分英雄迎来调整;训练模式稍作改进;【海克斯大乱斗】将持续开放至 25.24 版本。 关于游戏硬件 / 软件支持的调整说明 如果你的显卡支持 DirectX 11 特性级别 11_0,则需确认显卡驱动是否升级到最新。 ●如果你的显卡仅支持 DirectX 11 特性级别 10_0 或更低,则需要升级显卡硬件才能继续畅玩《英雄联盟》。 以下是针对已安装 DirectX 11 的玩家升级到 DirectX 11 Feature Level 11 的详细指引: 第一步:理解“Feature Level”是什么? ●DirectX 11 是一个大版本,而 Feature Level 11(如 11_0、11_1) 是它的子级别,代表显卡硬件支持的具体图形功能等级。 ●即使系统显示“DirectX 11”,你的显卡可能仅支持低等级 (如 10_1),需检查并升级到 Feature Level 11_0/11_1。 第二步:检查当前显卡的“Feature Level” 1.使用 DirectX 诊断工具: 1) 按下 Win + R (或开始--> 运行),输入 dxdiag 回车 (见下图)。 2) 切换到 “显示” 标签页,查看 “功能级别”(例如:11_0、11_1 或 10_1)。如果显示包含 11_0/11_1,说明已支持,无需升级 (见下图)。 i.如果显示 10_x 或更低,需继续操作。 第三步:确认显卡硬件是否支持 Feature Level 11 ●Feature Level 由显卡硬件决定,无法通过软件升级强行支持。 ○需检查显卡型号是否满足以下最低要求:NVIDIA:GTX 400 系列及以上 (如 GTX 460、GTX 750 Ti)。 ○AMD:HD 5000 系列及以上 (如 HD 5870、R7 260X)。 ○Intel 核显:第 4 代酷睿 (Haswell) 及以上 (如 HD 4400、Iris Xe)。 ●如何查显卡型号: ○使用 DirectX 诊断工具 (见第二步),或右键点击桌面“此电脑” → “管理” → “设备管理器” → “显示适配器”。 ○记录显卡名称 (如 NVIDIA GeForce GTX 1050)。 第四步:升级显卡驱动 (最大化兼容性) 即使显卡支持 Feature Level 11,旧驱动可能导致功能未启用: 1.NVIDIA 用户: a.访问 NVIDIA 驱动下载页,输入显卡型号,下载最新驱动。 b.安装时勾选“清洁安装”(彻底清除旧驱动)。 2.AMD 用户: a.访问 AMD 驱动下载页,选择显卡型号,下载最新驱动。 b.安装时选择“恢复出厂设置”(避免冲突)。 3.Intel 核显用户: a.访问 Intel 驱动下载页,使用自动检测工具安装驱动。 第五步:验证升级结果 1.再次运行 dxdiag ,确认“功能级别”是否升级到 11_0/11_1。 2.开启英雄联盟,测试是否正常。 常见问题解决 1.提示“显卡不支持 Feature Level 11”: a.硬件不支持:需更换显卡 (最低要求见第三步)。 b.驱动未更新:用 DDU 工具彻底卸载旧驱动,再重装最新驱动。 2.系统为 Windows 7: a.部分老显卡在 Win7 下可能无法启用完整 Feature Level 11,建议升级到 Windows 10/11。 3.Intel 核显用户: a.部分 Intel 核显 (如 HD 4000) 仅支持到 Feature Level 11_0,无法升级到 11_1,需更换硬件。 终极方案 (硬件不支持时) 如果显卡硬件过旧 (如 GT 610、HD 5450),无法支持 Feature Level 11: 1.更换显卡:推荐至少 GTX 1050 或 RX 560 及以上。 2.购买新电脑:笔记本或品牌机建议选择近 5 年内产品。 通过以上步骤,可确保你的显卡在硬件和驱动层面完全支持 DirectX 11 Feature Level 11。
小米卢伟冰:未来手机品牌分成两类,有自研芯片和没有自研芯片
IT之家 10 月 22 日消息,据界面新闻今日报道,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接受采访,谈及了自研芯片对小米的未来有多重要这个话题。 卢伟冰表示: 我的认知中,未来手机品牌分成两类,有自研芯片和没有自研芯片。自研芯片不只是自研的芯片本身,它带来的是底层的芯片能力。这个的好处就是,能够推动软硬件深度融合,带来更好的体验。比如 iPhone 的功耗控制很好,就是既有芯片,又有操作系统,还有自己对生态的掌控,这三层耦合到一起的结果。 IT之家回顾小米造芯历程: 2014 年,小米刚刚创业 4 年就全资成立松果电子。经过 3 年研发,小米首款自研手机 SoC 芯片 —— 澎湃 S1 在 2017 年 2 月发布,搭载该芯片的小米 5C 手机卖了六十多万台。但雷军透露,自己清楚松果其实走不下去了,于是在 2018 年停止 SoC 芯片研发,保留一些外围芯片火种。 但后续小米陆续研究复盘,得出了一个“反直觉的结论”:自研手机 SoC,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雷军表示,经历半年时间、几十场的复盘讨论,终于明确了小米未来的发展道路: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从“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 2021 年,小米重启造芯,但上百亿的投入压力巨大;2024 年 5 月 22 日,小米新款自研 SoC —— 玄戒 O1 首次回片,当晚 9 点实现系统点亮,第二天凌晨 5 点全模块调通;2025 年 5 月 22 日,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玄戒 O1 旗舰处理器正式亮相,由全新小米 15S Pro 手机首发。 雷军表示,小米自研大芯片自 2021 年重启,就计划至少投资 10 年、至少投资 500 亿元。雷军还透露,第二代玄戒芯片会考虑在车上应用。“第一代主要是验证技术,技术好到我无法相信”。
努比亚Z80 Ultra发布:35mm街拍旗舰“植入”红魔游戏心脏,4999元起
凤凰网科技讯 10月22日,努比亚正式发布全新影像旗舰——Z80 Ultra。新机将影像与性能两大旗舰方向合二为一,搭载独家定制的35mm+18mm黄金街拍双焦段与红魔同款CUBE擎天游戏引擎,定位“街拍机皇”与“游戏战神”双重角色,售价4999元起。 努比亚总裁倪飞在发布会上表示,Z80 Ultra希望打破传统旗舰在影像与性能间的取舍,通过整合影像算法、AI算力与高性能芯片,实现“全场景旗舰体验”。 Z80 Ultra配备三主摄系统,其中35mm人文焦段搭载5000万像素光影大师990传感器,主打真实还原与立体人文氛围;18mm广角同样为5000万像素大底传感器,画面畸变更低,适合街头与建筑场景拍摄;同时辅以64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支持OIS光学防抖与AI超分算法,远景细节表现更出色。机身侧边保留实体拍照键,支持半按对焦与全按快门,提升抓拍体验。 AI影像方面,努比亚引入AI摄影大师系统,结合多模态识别与端云协同能力,可自动识别拍摄场景并提供拍摄建议,还支持语音导拍与实时构图指导。官方还内置了多款滤镜风格,包括布列松、复古、黑金等,支持用户自定义调色与色温调节。 性能层面,Z80 Ultra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最高主频4.6GHz,辅以LPDDR5X与UFS4.1存储组合,构成旗舰级“性能铁三角”。努比亚还将红魔同款CUBE擎天游戏引擎首次引入影像旗舰,可根据游戏场景智能调度算力,实现满帧运行与低功耗表现,并支持2K分辨率与144Hz超帧显示。 屏幕方面,新机配备6.85英寸天空全面屏,采用X10发光器件,支持144Hz刷新率与3000Hz触控采样率,结合独立触控芯片与AI稳帧算法,为电竞玩家提供更灵敏的操作体验。散热系统采用复合液态金属与超大VC材料,搭配7200mAh大电池,支持AI节能优化,兼顾高性能与长续航。 系统层面,Z80 Ultra运行星云AIOS 2,新增AI通话助手、超级闹钟等功能,并优化超过500项系统体验,提升操作流畅度与交互智能化体验。 新机提供魅影黑、凝光白两种配色,并推出星空典藏版与洛天依限定版,后者内置定制主题与周边收藏品。售价方面,12GB+512GB版本4999元起,顶配16GB+1TB版售价5999元起,即日起在中兴商城及各大电商平台同步开售。
小米YU9增程版假想图曝光!YU7 加长版既视感 纯电续航或超300公里
快科技10月22日消息,近日,知名汽车平台易车网发布了小米汽车首款增程SUV——YU9 的假想图。而作为小米切入增程赛道的首款车型,新车延续了 SU7、YU7 奠定的家族化设计语言。 从假想图细节可见,YU9的外观设计深度传承小米家族基因。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布局,搭配标志性的狭长水滴大灯组,与SU7的涟漪曲面设计、YU7的镂空3D大灯形成设计脉络上的呼应。 车尾的贯穿式光环尾灯进一步强化品牌辨识度,灯组内预计嵌入独特的“小米橙”动态点亮效果,夜晚点亮时的层次感可媲美YU7的渐层式光带设计。侧面线条以硬朗挺拔为主基调,近乎直立的D柱设计尤为亮眼,同时,这样的设计也能为三排座椅布局预留更充足空间。 尽管官方尚未披露参数,但行业信息已勾勒出 YU9 的核心尺寸轮廓。有博主推测其车长将突破5.2米,轴距达3.1米左右,完全符合全尺寸 SUV"车长≥5000mm、轴距≥2950mm" 的行业标准。 不过假想图也引发争议,有网友指出,其车头侧面视觉效果偏薄,整体姿态更接近4.8 米级中大型SUV 的观感,与全尺寸定位形成微妙反差。 动力系统上,据此前爆料,新车将搭载自研1.5T四缸增程器,热效率突破 44.3%。续航表现方面,其CLTC 工况纯电续航预计为300公里,综合续航目标直指1500公里,这一数据超过了理想L9和问界 M9。 而价格方面,从市场定位来看,业内预计YU9售价区间将落在30万-45万元之间,直接对标理想L9和问界M9这两款市场标杆车型。
标准版也有好影像,OPPO Find X9是如何做到的?
对于注重拍照体验的手机用户而言,很多中高端产品的拍照质量已经十分够用了,当然,如果你想要更专业和极致一些,旗舰机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今天各家旗舰机在影像上都卷出了新高度,以最新的OPPO Find X9为例,这台旗舰机在影像上给了笔者很多惊喜,个人觉得如果你的预算在4000元左右,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既然说到影像,肯定离不开软硬件方面的支持。从配置来看,Find X9后置相机由四颗镜头组成,主摄采用索尼LYT-808传感器,拥有1/1.4英寸的大底尺寸,配合f/1.6超大光圈,进光量相比上代增加约57%。传感器支持DCG-HDR双增益技术,能够在高光与暗部之间实现更平衡的曝光表现,减少明暗反差较大场景中出现的过曝或压暗情况。 长焦则是索尼LYT-600传感器,1/1.95英寸,进光量更是暴涨81%,出片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Find X9还引入了OPPO自研的“丹霞色彩还原镜头”。这枚镜头通过像素级分区处理与光谱传感器协同工作,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还原自然色彩。 尽管Find X9的相机硬件不错,不过真正的“主角”还在算法层面,也就是LUMO超像素融合引擎。很多手机都是5000 万像素,但拍出来的照片一般默认1200万。就算自带超清模式,也大都被隐藏在菜单中,使用频率并不高。LUMO超像素引擎的通过融合四帧5000万像素图像,三帧用于提亮降噪,一帧欠曝提升动态范围,让画面既纯净又真实。不过它也对手机内存、算力和能效带来了更大挑战,因此OPPO通过算法架构优化,让不同计算单元协同分担任务,从 ISP、NPU 到内存调度全面协同,在性能与功耗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得益于此,Find X9首次在照片模式下实现了5000万像素级超清直出,让用户无需切换模式,也能轻松拍出拥有真实细节与自然层次的高像素照片。 4K超清实况照片是Find X9一大特色,它将传统Live Photo的分辨率从2K提升至4K,无论是封面帧还是过程帧,都能保持4KHDR 画质,甚至每一帧都能截出壁纸级照片。通过与小红书的合作,用户还能一键分享4K实况照片,记录生活的细节时刻。此外,它的实况照片玩法也很多样。比如4K超清实况拼图,可以将三张4K实况照片一键拼合成一张完整画面,画质依然保持4K级清晰。还支持4K慢动作实况,以慢镜头的方式细腻呈现,每一帧都值得单独欣赏。还带来了风格化的实况模式,比如胶片风格实况,复刻经典胶片的色彩调性和颗粒质感,让手机拍摄也能直出“相机味儿”。 总体来看,OPPO Find X9在影像上的提升是全方位的,无论是更出色的硬件底子,还是来自软件算法方面的技术支持,赋予了Find X9“超Pro”级别的影像水准,对于用户而言,能够以一个相对性价比的预算,收获更极致的拍摄体验,这是OPPO Find X9值得推荐的一面。
4399/5299元起,OPPO Find X9/Pro开售,卫星通信版支持eSIM
IT之家 10 月 22 日消息,OPPO Find X9 系列手机今日正式开售。 IT之家汇总该系列机型主要信息: OPPO Find X9 追光红、绒光钛、霜白、雾黑四种配色可选,厚 7.99mm,重 203g: 12GB+256GB 版本 4399 元 16GB+256GB 版本 4699 元 12GB+512GB 版本 4999 元 16GB+512GB 版本 5299 元 16GB+1TB 版本 5799 元 OPPO Find X9 Pro 追光红、绒砂钛、霜白三种配色可选,厚 8.25mm,重 224g: 12GB+256GB 版本 5299 元 12GB+512GB 版本 5699 元 16GB+512GB 版本 5999 元 16GB+1TB 版本 6699 元 1TB 的 eSIM 卫星通信版将于 11 月开售 配件周边 OPPO 哈苏专业影像套装 1699 元 OPPO 哈苏专业增距镜套装 1099 元 另外,OPPO 还宣布首次为 Find X9 Pro 推出全球独享的相机置换专项补贴!万元旧相机置换 Find X9 Pro,OPPO 补上加补,补贴高至 1400 元。 OPPO Find X9 / Pro 全球首发 OPPO 芯链,搭载联发科天玑 9500 芯片、LPDDR5X 内存、UFS 4.1 闪存,拥有全新一代 OPPO 潮汐引擎加持;还搭载了 OPPO 自研 P3 显示芯片及山海通信增强芯片。 显示方面,Find X9 标准版延续了 6.59 英寸 2760×1256 分辨率 120Hz 刷新率的天马 OLED 直屏,全局激发亮度 1800nit,20% 窗口峰值亮度 3600nit,最低 1nit 亮度,支持 240Hz 触控采样率、3840Hz 高频 PWM 调光,支持 10.7 亿色,采用 OPPO 晶盾玻璃,拥有 1.45mm 极窄边框。 影像方面,Find X9 标准版前置采用了 32MP 镜头(索尼 IMX615,1/2.74"),后置 50MP 主摄(索尼 LYT-808,1/1.4",OIS)+ 50MP 超广角(三星 S5KJN5,1/2.75")+ 50MP 倒置潜望长焦(索尼 LYT-600,1/1.95",OIS)+ 丹霞色彩还原镜头,变焦闪光灯,支持 4K 超清实况照片、哈苏 XPAN、4K 120fps 10bit log 视频拍摄,全新「霓虹」胶片风格模拟。 其他方面,Find X9 内置 7025mAh 冰川电池(OPPO 自研第四代硅碳负极材料),支持 80W 快充,50W 无线充电、5W 无线反向充电;配备 OPPO 晶盾玻璃后盖,支持 Wi-Fi 7、NFC、红外遥控、超声波指纹识别,支持 IP66 & IP68 & IP69 防尘防水,配备超线性双扬声器、四麦克风、三重 Wi-Fi 天线系统、X 轴线性马达,搭载 ColorOS 16 系统。 Pro 版区别不大,它采用了 6.78 英寸 2772×1272 分辨率 120Hz 刷新率(8T LTPO 1-120Hz 自适应)的天马 OLED 直屏,全局峰值亮度 1600nit、局部 3600nit,1.15mm 四窄边,内置 7500mAh 冰川电池,其他基本一致。
部分iPhone 17等用户反馈苹果iOS 26锁屏图标大小不协调
IT之家 10 月 22 日消息,科技媒体 Mac Observer 昨日(10 月 21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在 iOS 26 的多个测试版与正式版中,存在锁屏界面的手电筒和相机快捷方式图标视觉尺寸不一的问题。 基于用户在苹果官方支持论坛、Reddit 社区等平台的反馈,该媒体指出锁屏界面上的手电筒和相机快捷图标在视觉上大小不一,有时一个图标看起来比另一个明显要小。 根据用户的详细描述,这个问题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用户指出,默认的手电筒和相机图标在锁屏界面上看起来比其他快捷操作图标更大,但在进入编辑模式后,其尺寸又会发生变化。 此外,在照片查看器的工具栏中,手电筒图标符号显得更小,而在控制中心里,同一个图标却显示得更大、更粗重。尽管它不影响实际功能,这种视觉上的不一致性让追求细节的用户感到困扰。IT之家附上相关图片如下: 该媒体指出该缺陷的技术根源可能在于系统未能正确处理图标的“视觉尺寸”(Optical Size)。根据苹果自家的《人机交互指南》,优秀的图标设计不仅要保证像素尺寸相同,更要确保“视觉重量”和观感上的一致。 当一个图标的留白更多或线条更纤细时,即使其边界框尺寸与其他图标完全相同,人眼也会感觉它更小。目前的情况表明,iOS 26 的不同系统界面可能调用了不同缩放比例或字重的图标符号,从而导致了这种视觉上的不协调。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