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携手开创亚太经济合作新篇章
11月1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进落实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把握发展大势,回答时代之问,就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提出一系列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团结抗疫、重振经济指明方向,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行动正帮助全球筑牢抗疫防线”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在脆弱中艰难复苏。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是当前亚太各成员最重要的任务。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科学应对疫情,深化国际合作,促进疫苗研发、生产、公平分配,确保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弥合“免疫鸿沟”。 埃及民族进步统一集团党政治局委员谢里夫·法亚德说,中国克服现实困难,今年将完成对外提供20亿剂疫苗的目标,未来3年内还将提供30亿美元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宽广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外事工作负责人叶夫根尼·弗拉索夫指出,要科学应对疫情,深化国际合作,弥合“免疫鸿沟”。中国和俄罗斯等正努力在疫苗的联合研发、生产和供应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共同抗疫提供支持。人类生活在共同的地球家园,应该为这个世界的未来共同作出贡献。 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诺表示,没有疫苗,就不可能迎来真正的经济复苏。中国迄今已对外提供超过17亿剂疫苗,向110多个国家提供无偿疫苗捐赠,同时继续向亚太经合组织“应对疫情和经济复苏”子基金提供支持,“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研究员伊格纳西奥·马丁内斯表示,早在去年5月,中国就宣布中国新冠疫苗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这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中国行动正帮助全球筑牢抗疫防线。” “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习近平主席指出,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要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以2040年愿景为指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早日建成高水平亚太自由贸易区。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融合而不脱钩,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执行董事、新西兰国际贸易论坛执行董事杰柯陛认为,全球性的挑战需要更强有力的地区与全球合作来解决。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和进一步扩大开放,有利于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 智利迭戈·波塔莱斯大学政治学教授康斯坦萨·霍尔克拉认为,亚太地区现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要积极协作,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新西兰亚太经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罗布·斯科莱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展现致力于扩大开放、对接国际高水平规则标准的坚定决心。“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为该协定带来了新的希望。” 马丁内斯表示,绿色经济是后疫情时代亚太地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不断推动绿色发展,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地区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比利时赛百思中欧商务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巴尔丹表示,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用实际行动为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作出贡献,有力推动亚太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亚太地区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为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动力” 亚太地区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受疫情影响,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供需结构矛盾日益突出,通胀压力上升,如何在疫情形势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复苏、统筹推进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任务,是各方面临的共同课题。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地缘政治研究院主任弗里德里克·杜泽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四项重点工作,切合当前亚太地区现实,将有力推动地区经济复苏,对全球经济重振有积极意义。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中国在稳步推进本国经济恢复的同时,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更高水平的开放,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将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创造新的机遇,为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动力。” 印尼佩利塔·哈拉潘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阿莱克西斯·杰马杜表示,《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落实计划重申将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为亚太地区经济体实现包容、可持续发展与开展互利合作指明了方向。“中国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以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亚太地区经济体树立了典范。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包容、可持续性,并致力于同域内伙伴分享发展红利,立场和行动令人赞赏。” 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奔勇表示,亚太是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中方倡议体现出中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一贯支持,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为亚太合作共创共享和平、繁荣的美好未来提供了重要指引。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有力惠及亚太地区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展现出中方与伙伴团结携手、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增添了信心。 (人民日报北京、开罗、里约热内卢、墨西哥城、莫斯科、堪培拉、布鲁塞尔、巴黎、雅加达、曼谷11月14日电  记者曲颂、黄培昭、毕梦瀛、彭敏、张光政、陈效卫、张朋辉、刘玲玲、徐伟、孙广勇)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03 版) 责编:张靖雯
共同书写浓墨重彩的友谊长卷(大使随笔)
中国和刚果共和国传统友好,自1964年建交以来,两国人民跨越山海、心手相牵,共同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友谊长卷。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这也是中刚两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历史见证。作为理念相近、情感相通的朋友加兄弟,刚果共和国不顾西方大国施压,成为“两阿提案”23个共同提案国之一,并在相关程序性事项及最终表决中,始终坚定站在中国一边,为中刚、中非友谊和国际公平正义投下庄严而神圣的一票。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来,中国与包括刚果共和国在内的非洲国家紧密合作,坚持践行多边主义,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中部非洲和大湖地区议题时,中方坚持为刚果共和国等地区国家仗义执言,积极支持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近年来,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在中非合作论坛和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助力非洲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极大改善了当地经济社会面貌。刚果劳动党总书记穆萨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是构建基于共赢关系的世界秩序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世界,为各国共同发展贡献了力量。” 君子以同道为朋。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始终不渝的正义举动,得到刚果共和国各界一致盛赞,进一步拉紧了两国的友谊纽带。任凭国际风云变幻,刚果共和国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全方位支持中国,展现了牢不可破的兄弟情义。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动情地说,刚果劳动党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支持非洲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斗争,在尊重国家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坚持多边主义和互利合作等国际政策上立场完全一致。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中刚两国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刚果共和国发生疫情后,中国率先捐赠医疗物资、派遣医疗专家组、援助新冠疫苗,为刚方抗击疫情提供了迅速而有力的支持。中刚携手推动复工复产,促进两国务实合作克服疫情影响,持续稳步发展。刚果共和国外长加科索表示:“中国在刚果共和国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刚果共和国人民感谢中国迅速为我们捐赠医疗物资和疫苗。” 展望未来,中刚友谊必将如刚果河一样奔流不息,汇入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阔大海。 (作者为中国驻刚果共和国大使 马福林)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03 版) 责编:张靖雯
元宇宙助力数字贸易 云展动力赋能企业转型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政策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全国各地都在积极为数字化转型做努力。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数字经济在疫情中展现出的强大韧性,有利地证明了数字经济是支撑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动能。而这,同样意味着会展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对于会展行业的数字化,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走在了队伍前列。鸿威集团作为专业的会展组织运营机构,紧跟时代的数字化步伐。积极运用数字化力量,依托数字孪生+大数据+AI+云计算四大核心优势,打造数字孪生精准获客平台——云展动力,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数字化服务,帮助企业更快、更精准、更高效地获客。 据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董事长王照云介绍,鸿威集团早在2019年间,就开始了会展在数字孪生技术方案的架构。期间经过不断地试错、摸索在2020年步入“云上”项目的实施落地期。例如在2020年9月份举办的“云上东莞(常平)商品博览会”就是鸿威集团运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初次实践,帮助企业获客创造财富。积极构建产业内生态,逐渐丰满“云展动力”平台应用场景。在未来,市场规模有望爆发增长,而“云展动力”将逐步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平行世界数字孪生服务平台。 王照云表示,云展动力就像是一个企业实现线上获客的元宇宙,是一个持续存在的虚拟世界,企业可以在其中得到不同的虚拟体验。它拥有与现实中类似金融机制,我们可以在里面完成获客、洽谈、直播互动等活动,实现数字贸易。 云展动力为每个企业提供了一个向全球客户展示的平台——云展系统,通过数字孪生实景三维扫描生成数字信息,在互联网云端重现整个企业面貌,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720度多维度展示企业、工厂、产品等,全球客户仅需进入企业云展系统便能了解企业的实力规模,提升合作信心。同时,企业也能一键将云展系统分享给客户,企业宣传更便捷,获客更加高效。通过数字化的展示,能够呈现许多难以用文字、图片传达的效果。 云展系统帮助企业在元宇宙打造出一个全产业AI虚拟发展生态圈,实现数字万物、万物互联全产业链,构建一个从物理空间到网络云上空间的在线数字经济体,助力企业实现云端生产、管理等智慧场景和功能,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获客解决方案。 据了解,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致力于打造更全面更精细的会展经济和获客创造财富的服务,通过云展动力平台协同各企业推进数字孪生创造财富生态圈,与各行各业共谋发展、谋机遇,形成智能融合,推动线下物理现实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
云展动力,企业实现数字贸易的元宇宙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我国的中微小企业纷纷陷入亏损难运营的困境,迫切的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以打破自身被动的局面。面临流量红利渐渐消失,企业数字化转型陷入胶着的环境下,元宇宙引发经济热潮,让行业有了新的寄托,许多企业纷纷上元宇宙获客。 元宇宙是一个虚拟时空间的集合, 由一系列的增强现实(AR), 虚拟现实(VR) 和互联网(Internet)所组成,可以描述为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认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那么,基于数字孪生的商业营销新模式无疑是一种实现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交互融合的有效手段。 数字孪生在经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后,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现在已经能够在全行业实施。有了市场需求与技术推动的东风吹拂下,目前在国内已经出现很多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专业平台。据了解,这其中较为完善的是由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家数字孪生精准获客平台——云展动力。自2019年被推出后,经过两年的市场检验和完善发展,云展动力现阶段已有百万家企业入驻,未来还将持续为企业提供营销服务。 云展动力负责人陈良玉表示,云展动力是企业实现数字贸易的元宇宙。以云展系统作为核心支撑,能够将现实场景复刻到线上,帮助企业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实现实景克隆多维展示,只要企业将自身资料信息上传,便可生成属于自己的云展系统,全方位展示企业的实力规模。 疫情的冲击使得线下门店生意惨淡,对于一些传统行业来说,这个系统打破了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活力,帮助企业走向全球客户,也让全球客户随时随地了解企业,让企业获客变得更高效更简单。 从前了解一个产品必须要走出门去触摸它的质感、观察它的外观,在一次次的推销中保证质量后我们才敢决定购买与否;现在,得益于技术的推动,云贸易的出现,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产品,720度观看产品细节。 从前,一年四季都在路上东奔西跑,一切行程都被时间牢牢掌控,我们需要考虑时间、交通等种种因素,现实的一点点意外都把我们折腾得够呛,如选不到心仪的商品、错过了和意向公司的约定……;现在,数字时代实现0延迟,24小时不停歇展示产品,合作洽谈均可在线完成,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客户的烦恼更少了。 从前,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金钱在推广营销上,搞得声势浩大,效果却差强人意,而客户只是驻足观望,静静地看企业演独角戏;现在,借助数字孪生精准获客平台,利用获客高效而成本低的方式,实现双向互动,让客户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给予客户最大的尊重,提升品牌形象,企业自然也能获得客户的信赖,潜移默化地促成合作。 元宇宙拥有数字经济为平台上的活动提供动力,每个企业都会觉得有必要打造专属的云展系统,720度全方位看实力、巡产线、看产品,身临其境漫游数字展厅,在元宇宙热潮下顺势而生的云展动力获客平台,真正诠释了“视界”即“世界”。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5G正引发深刻变革
题图|视觉中国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颁布了四张5G商用牌照,意味着中国进入了5G时代。如今两年过去了,除了手机上显示的5G信号,我们普通消费者对于5G几乎毫无感知。 正是由于C端应用的匮乏,所以坊间常有唱衰5G的声音,各种吐槽也是层出不穷。 5G真的如此没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与消费者端的冷清不同,在行业应用端,5G正在从试用走向现实。那么当前,中国5G的现状究竟是什么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盛会正在给出它的答案。 5G商业两年,中国进入“数智”时代 行业里有个公认的事实“世界5G看中国,中国5G看移动”。近日,一年一度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拉开帷幕,而该大会也被业内认为是中国通信界的风向标。 今年的主题为“数即万物,智算未来”。这似乎在向外界传递着数智时代已经到来的消息。什么是数智化?简单来讲,“数智化”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数字化+智能化”,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的更高诉求。 此前有专家指出,数智化的核心,是以海量大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打通原来数据“端到端孤岛”,结合场景化去解决问题。 而关于数智化更为具象的体现,我们在这次大会的展区找到了答案,据悉,今年以来5G的行业落地案例已经多达5000个,这里的案例指的是实打实的商业客户案例,涵盖工业互联网、政务、交通、医疗等数十个垂直场景。 比如在医疗领域,借助AI技术,“5G远程手术”变得无缝顺滑;在矿山领域,“5G+矿山”能实现百米井下实时监控调度,在娱乐领域,与VR合作,5G让人提前感受了冬奥滑雪魅力等等。 同时,还有诸如“5G+智慧银行”、“5G智慧文旅”、“5G智慧驾校”、“5G智慧交通”等贴近我们现实生活,但没有被更多察觉的日常服务。 可以发现,应用场景中的5G并非一项孤立的技术,当它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技术融合,才会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做数智时代的推动者 独行快,众行远。 作为创新技术的佼佼者,同样也是中国移动多年合作伙伴的英特尔,在此次大会上展示出了自己在计算、存储、连接三大领域的软硬件平台,包括至强处理器、5G云小站的解决方案、Intel Tofino系列P4可编程以太网交换芯片等。 今年,虎嗅继续探访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5G的多重应用场景中,尝试用10分钟去揭示数字化与智能化碰撞出来的无限灵感,让更多的人看到5G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据介绍,在5G方面,英特尔主要有三大发力点,其一是基于服务器网络推出的工作负载融合,其二是基于网络云化推出的标准与软件,其三则是基于协作和开放平台构建的生态系统。 基于此,英特尔在数智化方面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比如,浪潮与英特尔联合推出的5G云网融合一体机,做到了开箱即用,软硬协同,可以广泛应用到智慧工厂、科创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电网等场景,实现数智化转型。 同样的,对于一直被诟病的室内网络信号问题,英特尔也带来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其与新华三研发的“5G云化小站”,助力运营商成功解锁了室内5G覆盖难题,为将来实现室内定位等技术提供了前提。 在对数据安全等级要求最为严苛的银行业,英特尔也有成功的探索和落地。 以基于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易华录数据银行安全可信解决方案为例,众所周知,安全可信是数据银行的重要基础,易华录是在授权下按重要性分级分类存储数据,并在授权下清洗、整理数据,维护数据安全。 得益于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及SGX (Software Guard Extensions)技术,易华录数据银行为数据资产利用提供了安全可信的环境,能够全面帮助政府和企业实现数据的资产化、运营及增值变现。 当然,以上种种,只是英特尔助力企业在数智化转型中的冰山一角,作为数智化转型的推动者,英特尔一直在用技术说话,在幕后付出。 底层技术助力新想象 不可否认,数智化,数据优先,智能为辅,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数据处理环节,而这一项也是英特尔的优势所在。 以Intel Tofino系列P4可编程以太网交换芯片及超融合Server-Switch为例,该组合在提高性能,降低时延的同时,助力了云网交换,存储互联,机器学习等应用场景的爆发式增长。 此外,在新兴领域,我们也看到了英特尔带来的新的可能。如果要给2021年下半年划定两个热点词,那么元宇宙和电竞必然是榜上有名。而作为与这两大热门领域相关的VR游戏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过去,经过多年发展,VR 技术已在多个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这其中,VR 游戏以其绚丽的视觉效果、新颖的交互方式以及沉浸式的体验, 受到更多玩家的青睐。 VR电竞等新场景的蓬勃发展,也为5G MEC与智能应用的结合带来更多机遇。英特尔亚太区网络平台事业部高级总监阮伯超也谈到,5G VR是最能体现云网边端技术融合的应用。 今年8月份,2021 VR电子竞技国际大赛(VRES)北京站赛程重磅开启,除了赛程本身的精彩外,另一个亮点,则由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平台的产品与技术、北京移动5G网络共同构建的5G VR 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以及当红齐天的VR 电竞系统。 通过5G VR边缘计算解决方案,电竞选手可在5G VR电竞赛事中丢掉沉重的VR背包,行动更加自如和灵活,从而获得更具沉浸感的对战体验。对电竞行业来讲,5G VR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不仅升级了产品带来全新升级,还有助于线下电竞乐园的优化革新,帮助当红齐天实现了大幅度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可以看到,正是有了英特尔这样的厂商在底层技术上的突破,5G应用才能打破想象,逐步成为现实。 当然,5G VR电竞只是5G VR应用的一个缩影。 通过与全新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带来的高性能计算处理能力相结合,5G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和5G专网两大能力正为更多领域创造新的可能,通过在“连接+算力+能力”上的不断升级,持续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需要承认的是,对于5G在千行百业的应用,我们所能看到和感受到的十分有限。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百花齐放”的5G应用才刚刚开始。
优爱腾等7平台:苹果用户充值金额固定、退订繁琐问题取得突破
11月12日,浙江消保委官方消息称,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搜狐视频、PPTV、芒果TV、乐视已按期向浙江省消保委提交整改报告,就11月5日浙江省消保委约谈会中提到的5项会员服务问题,7家视频网站均逐条予以回复,拿出对应整改举措。 对于“苹果用户不能按影片价格充值,充值金额固定”问题,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均做出回应。爱奇艺称,已和苹果申请苹果所支持的金额最小的价格档位1奇点,苹果已审核完成,目前爱奇艺奇点全部支持苹果所能提供的三个最小金额(1元、3元、6元)。优酷表示,与苹果公司沟通后,调低充值金额门槛,增加1元充值档位,并将于11月25日前完成。腾讯视频则称,新增1元和3元两个充值选项,预计11月30日上线支持。芒果TV只提到与苹果公司沟通,还没有具体举措。 对于“苹果系统会员取消自动续费操作繁琐”问题,7家视频网站都有出现,但腾讯视频率先做出实质性整改。腾讯视频称,苹果用户会员取消自动续费操作繁琐问题已反馈苹果公司,苹果公司答应将于今年12月完成优化,支持用户直接在腾讯视频里关闭自动续费,无需再跳转至苹果界面关闭。 爱奇艺、优酷、PPTV、乐视则称,这是苹果公司的规则要求,平台将积极与苹果公司沟通,争取优化路径。搜狐视频则表示由于iOS系统的特殊性,此流程搜狐视频无法变更或修改。芒果TV在整改报告未提及苹果用户如何优化自动续费操作。 AI财经社获悉,11月5日,浙江消保委就会员服务问题再度约谈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搜狐视频、PPTV、芒果TV、乐视、喜马拉雅、蜻蜓FM九大视频、音频网站相关负责人。2020年10月,省消保委对各平台开展“回头看”消费体验。体验发现,省消保委去年提出的7项整改要求,2家音频网站均整改到位,7家视频网站全部整改到位的有3项,分别是设置自动续费勾选项、自动续费事前提醒告知、不再使用“开通会员免广告”等绝对宣传用语。 没有整改彻底的问题包括会员广告特权事前事后告知不充分、取消自动续费操作繁、会员观看部分影视剧要另外花钱,观影时间有限制、不能按影片价格充值,充值金额固定等。 2021年新增的问题有,成为会员后,还有广告,容易误点且难以退出。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搜狐、PPTV五家平台开通会员后,依然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广告,比如前情提要广告、暂停页面广告,片尾广告、弹窗广告、跑马灯广告等。一些广告页面极易误点,跳转至广告页面后,返回键设置较小,极难发现。(文 |AI财经社 赵昊)
“芯片巨头”大地震:中芯国际副董事长蒋尚义上任不到1年就离职,上交所急发监管函
蒋尚义 市值接近5000亿的芯片巨头“中芯国际”再次出现人事地震。 11月11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蒋尚义因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辞任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梁孟松辞任执行董事,仍担任公司联席CEO;周杰辞任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成员及审计委员会成员;杨光磊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中芯国际现任代理董事长高永岗辞任公司秘书职位,曾效力大唐电信的郭光莉接任这一职位。 值得注意的是,蒋尚义于2020年12月15日被任命为中芯国际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二类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当时的公告称,蒋尚义聘用年薪共计6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28万元)。目前,蒋尚义在中芯国际本次任期尚未满一年。 今天(12日)上午的业绩电话会中,中芯国际代理董事长兼CFO高永岗表示,公司短期内不会增加董事人数。他指出,四位董事提出辞任,公司尊重辞任董事的意见,在此感谢他们为中芯国际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梁孟松博士将专注于公司的联合首席执行官职责,蒋尚义博士将担任公司顾问,目前公司董事会由11人组成,与行业内其他公司董事会规模基本相当,短期内公司不会增加董事人数。 高永岗强调,上述高管变动对中芯国际公司经营管理没有重大影响。 不过上交所则急发监管函。昨晚20点左右,上交所官网显示,其向中芯国际下发了有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但监管工作函具体内容未披露。 11月12日下午,针对披露函,中芯国际方面对媒体回应称:“这属于交易所的正常工作交流函,公司没有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同时,中芯国际午后再发公告称,将与国家大基金、海临微订立临港合资协议,在上海成立临港合资公司。业务范围包括生产12寸集成电路晶圆及集成电路封装系列;技术测试;集成电路相关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及设计服务;销售自产产品。 公告称,临港合资公司总投资额为88.66亿美元。而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5亿美元,中芯控股、国家大基金二期和海临微各自同意出资36.55亿美元、9.22亿美元和9.23亿美元,分别占临港合资公司注册资本66.45%、16.77%和16.78%。 受到一系列消息影响,中芯国际H股(00981.HK)11月12日开盘大跌4%,全天遭净卖出3.31亿港元。 截至11月12日收盘,中芯国际港股报收22.6港元/股,市值1786.2亿港元;中芯国际A股(688981.SH) 报收56.16元/股,市值为4438.62亿元人民币。 回归中芯不到一年,台积电研发老将蒋尚义要辞职,梁孟松退出董事会 被业界称为“蒋爸”的蒋尚义,现年75岁。1970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获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1974年于斯坦福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德州仪器和惠普公司工作。 根据中芯国际资料,蒋尚义曾参与研发CMOS、NMOS、Bipolar、DMOS、SOS、SOI、GaAs激光、LED、电子束光刻、硅基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在台积电,他牵头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 16nm FinFET等关键节点的研发,使台积电的行业地位从技术跟随者发展为技术引领者。 1997年,蒋尚义任台积电研发副总裁。受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倚重,历任研发副总经理、联席COO,2013年从台积电退休,曾担任台积电董事长顾问。 退而不休的他,2016年12月,蒋尚义首次加入中芯国际,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一职。2019年6月,中芯国际公告称,蒋尚义因个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诺,将不再连任。2019年,蒋尚义更转接掌武汉弘芯CEO,于去年底宣布离职。 2020年12月15日晚间,中芯国际突然宣布,蒋尚义回归中芯国际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引发老部属也是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愤而请辞,梁孟松因事前未被先知会此人事案而不满,引发一阵高层内讧风波。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公告中确认此消息,并称公司正积极与梁孟松核实其真实辞任意愿。(详见钛媒体前文:《中芯国际内讧?蒋尚义突然回归,联席CEO因不知情愤而辞任》) 当时市场流传出的信函中,梁孟松表示,自己临时才知道“蒋先生即将出任公司副董事长一职”,“对此,我感到十分错愕与不解,因为我事前对此事毫无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 中芯国际公告显示,对于委任蒋尚义副董事长、执行董事的议案,梁孟松给出了“无理由投弃权票”。 不过最终梁孟松并未辞职,消息指,他获得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安抚留任,并向其赠予一套价值2250万元的房产。 实际上,自蒋尚义去年12月再次加入中芯国际以来,中芯国际董事会董事、核心技术人员发生6次变动。 2020年12月31日,中芯国际独立非执行董事丛京生因为美国对中芯国际的关注和限制,辞任这一职务。 2021年2月4日,刘明获委任为中芯国际第三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 2021年5月13日,童国华因工作安排调整,辞任中芯国际第一类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成员;由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名的鲁国庆获任为第一类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黄登山为第二类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成员。 2021年7月5日,中芯国际核心技术人员吴金刚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相关职务并办理完成相关离职手续。 2021年9月4日,中芯国际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周子学因个人身体原因,辞任董事长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兼公司秘书高永岗获任为中芯国际代理董事长,履行董事长职责,并担任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 但短短两个月后,中芯国际再次出现人事变动。蒋尚义、梁孟松双双退出中芯国际董事会,而且蒋尚义以“全身而退”方式离开中芯国际。另一位中芯国际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委员杨光磊也宣布辞职。 同时,中芯国际代理董事长高永岗昨晚也宣布辞任公司秘书职务,即日起生效,从而专注于履行其作为代理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的职责。同时中芯国际委任郭光莉、符梅芳担任联席公司秘书职位。其中,郭光莉加入中芯国际前,郭光莉曾效力大唐电信,曾任大唐电信财务部总经理,大唐电信集团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兼任大唐电信财务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对于辞任原因,蒋尚义表示:“因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梁孟松表示:“为了专注于履行其作为本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的职责”;杨光磊表示:“为了专注于其他业务”。蒋尚义、梁孟松、杨光磊辞任相关职务后,中芯国际董事会中再无台积电背景董事。 不过此前,市场传闻更多指,蒋尚义离开中芯国际的深层次原因,更多是其主张的先进封装Chiplet芯粒技术在中芯国际不受重视。在力邀其回中芯国际的周子学离开后,蒋尚义能获得的支持少了很多。 根据中芯国际2019年年报,其2020年计划资本开支为31亿美元,更加注重先进工艺。其中,20亿元用于控股的上海300mm晶圆厂。而此厂正是中芯国际先进工艺的主要载体。但到了2021年,中芯国际计划资本开支则迅速转向成熟工艺。根据公司年报显示,2021年计划资本开支约281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成熟工艺的扩产,小部分用于先进工艺、北京新合资项目土建及其它。 今早财报电话会议上,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表示,成熟制程的需求强劲,国内终端市场始终供不应求。各节点增产产能一经释放,便被迅速填满。因此,中芯国际之后的一些规划中都会将重心放在成熟制程工艺的扩产计划中。 中芯国际三季度营收、毛利率创新高 11月11日晚间,中芯国际也披露了三季报。上市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双创新高,营业收入为92.81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5.5%,同比增长21.5%;主要来自于产品组合优化和价格调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7亿元,同比增加22.6%;毛利率为30.2%,环比增长3.7%,同比增长3.9%。 赵海军在今早业绩会议上表示,过去一年,半导体产业形态发生了转变,本土制造的需求催生出高端模拟、显示驱动等本土产品市场,本土产能的缺口仍然巨大。“公司花了大量的时间对接整机终端和系统厂商,深入了解终端市场的需求,相应调整了产能分配,尽可能在有限的产能上给予支持。” 从各技术节点收入来看,中芯国际主要收入来源为55/65纳米和0.15/0.18微米,分别占比为28.5%和27.9%,FinFET/28纳米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4.6%上升至18.2%。 赵海军今早表示,先进制程方面,FinFET工艺部分流片项目陆续进入量产,产能利用率继续提高。长期看,智能手机、家用短距互联、数据处理、工业电子等都对FinFET有巨大需求,公司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扩产。 被问及进入实体清单是否影响新项目流片情况时,赵海军表示,今年美国客户、欧亚客户的NTO(new tape out)都有大幅成长,中国客户也有。 他认为如此转变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产业发生转移,客户都希望在本地生产,大家希望未来供应链里有一定比例是在中国本地生产的;其次,目前产能仍紧缺,有些客户没有被分配到产能,找新的代工厂验证,以期未来得到额外的产能。 展望四季度业绩,中芯国际预计营收环比增长11%到13%,毛利率预计在31%到33%之间。基于前三个季度的业绩和四季度指引,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增长及毛利率目标均上调到29%左右。 资本开支方面,中芯国际第三季度资本支出为69.88亿元,同比下降54.9%。中芯国际表示,公司逐季加快执行速度和力度,虽面临准证审批、产业链紧缺、疫情引起的物流等不可控因素,但今年预计基本能够完成全年资本开支计划。 对于新增产能部分,赵海军在财报会上表示,北京、深圳、上海临港三地设计产能为12寸24万片的新项目将陆续投产。具体来说,北京、临港和深圳月产能分别将增加10万片、10万片和4万片。赵海军还披露指,深圳的新晶圆代工厂将在明年下半年量产。 根据此前中芯国际的规划,今年成熟12英寸产线扩产1万片/月,成熟8英寸产线扩产不少于4.5万片/月。新增产能将逐季陆续达成,但主要还是在下半年形成。 赵海军强调,今年三季度末,公司月产能折合成八英寸扩充至59.4万片,较季度末增加约3.2万片,四季度还将有1万片新产能释放。“整体来看,今年公司扩产进度如期达成。四季度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资本开支的执行速度和力度,不遗余力地优化采购、物流、设备安装等工作,力保明年的扩产推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中午,中芯国际宣布,中芯控股、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以下简称“国家大基金二期”)和海临微订立临港合资协议,共同成立临港合资公司,总投资额为88.66亿美元。中芯国际希望通过把握临港自由贸易区发展集成电路行业的战略机遇期,成立临港合资公司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并有助于该公司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晶圆代工服务,从而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中芯国际目前在上海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以及一座拥有实际控制权的300mm先进制程合资晶圆厂。 海临微于2021年10月成立,主要从事投资控股,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上海新芯产业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分别持有其36.67%、33.33%及30.00%的股权。 不过,随着中芯国际董事会成员变更频繁,也有核心技术人员离任,预计蒋尚义事件对客户来说有着很大影响。有媒体预计,中芯国际人事震荡事件只是开始,后续可能还有更多变动信息释出。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连续有人因此中毒!这种"芋头"全身都是毒!
芋头,是天南星科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早在水稻种植前,芋头就作为“主食”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了,咸甜皆宜,可蒸、煮、煎和炸。 现在,很多人也喜欢吃软软糯糯的蒸芋头。 殊不知,网络上纷纷流传一种说法:芋头,号称植物界的“河豚”,全身都是毒! 近年来,常有误食“野芋头”而引起食物中毒的案例。 新闻截图 芋头真的全身都是毒?如何区分有毒的芋头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吃芋头,好处多多? 芋头,别名芋艿,芋苗等,按分蘗(bò)方式分为多子芋、魁芋和多头芋;按品种分为红芋、白芋、九头芋和香芋(又称槟榔芋和荔浦芋)等。 芋头,品类繁多,芋质细软,多为粘质和粉质,富含多种营养素。 1.提供能量的优质薯类 每100 g芋头含大约25g碳水化合物,且淀粉颗粒较细,只有土豆淀粉的1/10,因此易消化,对改善脾胃功能有益。 芋头脂肪含量很低,蛋白质氨基酸种类齐全,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B6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因此是一种优质的粗粮。 芋头 2.增强免疫力 芋头,含丰富的黏液蛋白,在机体内能转化为免疫球蛋白,从而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可作为辅助治疗癌瘤的常用药膳主食。 3.保护牙齿 氟元素能清洁人体的牙齿,而芋头所含的矿物质中氟含量较高,可洁齿防龋,保护牙齿。 4.促进肠胃蠕动 芋头中含大量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润肠通便。 芋头中的粘多糖和膳食纤维共同作用,增加饱腹感,帮助减少热量的摄入,成为很多减肥人士的钟爱。 为什么说芋头全身都是毒? 其实,并非所有的“芋头”均可食用。 人工培育的芋头是可以食用的,但在野外,很多类似芋头的植物是不可以食用的,毒性很强。 野芋头,如大野芋、野芋和海芋(又名滴水观音),这三种长相相似,且全株有毒,以茎干内的生物碱毒性最大。 海老芋 此外,还含有蛋白酶和皂角苷,接触后会引起皮肤瘙痒;接触眼睛可能会引起失明;误食后,嘴巴麻木流涎,喉咙刺痛肿胀,严重者会窒息,心脏麻痹,心率失常,可危及生命,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送医。 如何区分有毒的芋头? 以“海芋”为例: 看叶片 芋头一般在2米以下,叶片为长圆形、心形或卵状心形,颜色较浅,呈绿中带灰; 而野生海芋可长到4-5米,但海芋作为盆栽可能并不高,叶片一般呈螺旋状排列,呈阔卵形,色泽较深。 海芋叶 看根茎 芋头没有地上茎,块茎都被土壤包裹,呈球形、卵形或椭圆形; 而海芋根茎是柱形的,有部分裸露在外(地上茎),根茎处有时可见环状的节。 看地点 芋头一般为人工培育,野外的通常是“野芋头”,不可食用; 海芋有净化空气的功能,可作为盆栽或绿植用来观赏,多出现在园林景观中。 观察洒水 芋头的叶片撒上水呈颗粒状;而海芋叶片上洒水不成滴。 但海芋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叶片会有汁液滴落,也有毒性,因此叶片也不能触碰。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最简单的办法是不要采、碰、吃野生芋头。 芋头,人人皆可吃?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芋头,但这3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1.过敏体质的人 芋头中含有多种致敏成分如草酸碱和皂角苷等,可能会刺激过敏体质,如过敏性荨麻疹、哮喘以及过敏性鼻炎的人产生过敏反应,因此这类人群不宜食用芋头。 2.胃肠疾病患者 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功能较差疾病患者不宜多吃。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诱发胃肠疾病发作。 3.糖尿病人 糖尿病人不宜多吃,因为尽管其升糖指数不高(低于55),也含有一定的膳食纤维和粘多糖,但淀粉含量高,如果摄入太多,同时没有相应减少主食摄入量,就会引起血糖的较大波动。 如何处理芋头、魔芋和山药? 不可用手直接接触黏液 芋头、魔芋和山药都不能直接用手接触黏液。 因为黏液中含有草酸碱以及皮中含有的皂角素都会刺激皮肤,产生瘙痒,甚至出现红疹,但这些物质遇热可被分解,瘙痒感即可消失。 需熟透才可食用 芋头、魔芋和山药均不可生食,需熟透才可食用。 生食可能会出现喉咙痛,胃肠不适。 选购时,注意挑选真空包装或者未剥皮的芋头,储存时,不能放冰箱,不应暴晒,用合适的纸包裹,放置于通风阴凉处即可。 如果保存时间过长,芋头发芽了,也是可以食用的,并不会像马铃薯一样产生龙葵素,只是口感会变差。
能让语言障碍者 “重新讲话” 还能检测乳腺癌 谷歌这次有点强
你知道火锅和全球哪个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最像吗 ? 其中一个相似度 89% 艺术品,是一副主题是美国著名无声电影《 Senza famiglia 》的壁画,这个壁画由著名的街头艺术家 Rosk&Loste ,在 2016 年,画在 “ 文艺复兴之都 ” 意大利一栋建筑的墙上。 那这个找 “ 宠物最像艺术品 ” 的功能,则来自谷歌那个 “ 无人问津 ” 的艺术鉴赏 App :Arts&Culture 。 给你的宠物拍张照片,就可以在全球几十亿件艺术品里,找到和你家宠物最 Like 的那件艺术品。 你可别以为它只是简单的图片识别,在 Arts&Culture 里,无论你怎样更换宠物的拍摄角度,或者截取某个身段。 AI 都能分析出宠物的特征,从而匹配最像它的一件艺术品。 世超用了火锅好几个姿势,甚至有的图片连 “ 锅头 ” 都没有,只有锅子健硕的胸肌。 AI 依然能找到艺术品里最像它的那只金毛。 除了动物,它还可以找出你自己长的最像全球哪件艺术品里的人物。 而这个 AI 识别的玩法,来自于谷歌今天的发布会, Inventors @ Google 。 除了上面这个简单的 AI 宠物艺术品识别功能。 Google 还在这次发布会带来了 AI 辅助语言障碍人群的功能。 大家可能对这个功能感知不强,但对于那些想要和普通人一样,与他人互相沟通、谈笑风生的中风、脑损伤、帕金森等语言障碍患者 这个 AI 辅助说话的功能简直不要太实用。 谷歌在 2020 年的时候,搞了个 Euphonia 的项目,它找来一些患有严重语言障碍的患者,将它们的 “ 特殊语言 ” 录成语言样本。 然后将这些语音样本与患者们的实际需求相对应,比如那些声调对应开关灯、调节温度等等,从而建立一个障碍语言识别模型。 语言障碍人群的短句识别示例 ▼ 基于上面的模型, Google 在 Android 平台研发了基于这个障碍语言模型开发的 Project Relate App ,它有几个核心的功能。 AI 可以将语音障碍人群的 “ 特殊话语 ” 转录为文本,并将这些文本复制粘贴到其他应用程序中,让人们阅读。 AI 还可以帮助语音障碍人群把它们说不清楚的话,通过 AI 转述为清晰的语言,让语音障碍人群可以像普通人那样与人交流。 比如 Google 展示了一个身患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 )的女生是如何点咖啡的。 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 )的这类人群,他们的意识十分清楚,只是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导致他们的四肢、躯干、胸腹部甚至是嘴部肌肉无力甚至萎缩,并且痊愈的可能性很小。 而这位身患 ALS 在咖啡店点餐的女生,她通过 Project Relate 把自己模糊的语言,直接转换成清晰连贯的语句, Project Relate 明确的告诉了店员她想 “ 加热巧克力 ” 的需求。 这就是 Project Relate ,带给语音障碍人群生活上最直观的改变。 其次, Project Relate 和 Google Assistant 友好的链接起来,语音障碍人群也可以通过 Google Assistant 和自己的设备进行交互。 除此之外, Google 的 AI 在健康领域也在不断发力。 比如下面这个疾病检测功能。 谷歌健康的 AI 能比专家更准确的检查出乳房癌症。 英国每一年都有超过 55000 人被诊断出乳腺癌,而美国那边每 8 名妇女就会有 1 人在有生之年患上乳腺癌。 关键是多数的乳腺癌症状在前期表现都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或者没有及时被筛查出来。 而谷歌去年一月发表在《 Nature 》的一篇文章,分享了 AI 是如何准确识别女性乳腺癌的早期迹象。 谷歌联合 DeepMind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西北大学,采集了来自英国 76000 多名、美国 15000 多名女性的 X 光检查数据。 基于这些数据训练出来的 AI 模型,检查了英国 25000 多名和美国 3000 多名的 X 光检查样片。 相较于人工筛查, AI 在美国减少了 5.7% 的乳腺癌误报,在英国减少了 1.2% 。 仅通过观察 X 射线实片来对乳腺癌进行筛查,这个 AI 模型在识别乳腺癌的准确率方面早就超过了部分专家。 而 Google 的 AI 除了在这两年大放异彩以外,早在 2018 年,就开始用 AI 来预测洪水。 截止到 2021 年, AI 预测洪水已经覆盖了超过 3.6 亿人口的区域,并且总共发出洪水警报超 1.15 亿次。 你不需要下载专门的 App 或者配备专门的设备,只要手机上装了 Google 浏览器或 Google 地图,当河流的水平面或者流速激增的时候,沿线布置的传感器会采集这些数据。 然后 AI 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然后及时给河流周边的人群发布预警信息。 而这次发布会的终极环节,就是 Google 展示了当年小小轰动量子计算学界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悬铃木。 为啥说它轰动呢? 因为在量子计算有个不成文的小约定,发展出真正的通用型量子计算机之前,首先要经过量子计算优越性与实用量子计算模拟机两个阶段。 什么叫量子计算优越性,就是你起码可以计算几十个量子比特,而实用量子模拟机,则要计算数百个到数千个物理量子比特。 而最终的通用量子计算机,则要实现几百个到千万个物理量子比特的计算。 而 Google 家的悬铃木包含了 53 个量子比特,并且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量子路线取样了一百万次,仅仅花了 200 秒就完成了。 看不懂上面这些什么量子比特啥的也没关系。 你只要知道相同的随机取样任务,如果是 当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Summit 去做,大概需要一万年。 所以悬铃木当时这个 200 秒的成绩,还是在业界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谷歌的这个 Inventors At Google 发布会静悄悄,国外那边也没啥动静,世超想在油管找个发布会回放都没找到。 但 Google 这几个 AI 在图像识别、疾病检测、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还是让人眼前一亮,他们把 AI 变成了我们在现实里摸得着用的到的东西,也用量子计算原型机展示了自己靠技术改善世界的决心。 忽然想起发布会刚开始时,主持人问大家的那个问题: “ How could we improve thing ” 。 想必 Google 心里早就想好了答案。 “ Inventing a Better Future with Future technology ” ,用未来的技术创造更好的未来。 撰写: lyx 编辑:小鑫鑫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布目前世界上最大时域多星光谱星表
双星示意图(NASA)。 研究团队 供图 中新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台科研人员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数据,发现3133颗光谱双星以及132颗光谱三星,并精确测量它们的视向速度,其中95%为最新发现的多星系统,其成果也成为目前世界上发布的最大时域多星光谱星表。 这项重要天文成果论文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李春乾、施建荣研究员、星云计划研究员闫宏亮等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科研同行共同完成,近日已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发表,将为进一步推动双星比例和性质等问题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持,并展示LAMOST中分辨率光谱巡天在光谱多星研究方面的优势。 双星系统中两颗子星的视向速度变化。 研究团队 供图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介绍说,银河系中约有一半的恒星处于双星系统中,通过测光和光谱观测,科研人员可以得到双星准确的轨道参数、恒星质量以及半径等信息。同时,双星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物质转移也使其演化变得极其复杂,因此双星是研究恒星乃至银河系形成与演化的重要成员。 传统上,发现双星系统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掩食法,但由于双星轨道存在倾角,倾角越大越难发生掩食,因而不能利用测光观测到,但光谱观测则可以将这些没有掩食的双星证认出来。重要的是,光谱观测可以提供双星的轨道参数以及恒星大气参数等信息,再结合测光数据,便可以确定恒星质量、半径和光度等其他重要信息。 此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双星系统,其中包括存在一颗“看不见”的子星,通过光谱观测可以发现并推测出其质量。如果这颗“看不见”的子星是一颗白矮星,它最终有可能演化成为Ia型超新星,如果子星质量足够大,则甚至可能是一个黑洞。因此,随着LAMOST等大规模光谱巡天项目数据不断积累,通过光谱方法研究双星系统中致密子星也成为近年研究热点。 该科研团队表示,研究人员利用交叉相关函数的方法,对LAMOST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7年光谱数据集(LAMOST DR7)的中分辨光谱进行视向速度测量,找出拥有两个或三个视向速度成分的光谱。最终证认出3000多颗光谱双星和三星系统,并给出不同观测时刻各子星的视向速度值。得益于 LAMOST时域巡天项目,这些被证认出的多星系统中超过2500个目标包含多次观测数据,其中525颗光谱双星和31颗三星被观测至少6次。因此,基于LAMOST数据发布出这个迄今最大的具有时域光谱信息的多星星表。 关于后续研究计划,研究团队预计每年可在LAMOST中分辨数据中找出约1500颗新的光谱多星系统,随着LAMOST中分辨率光谱观测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多星系统将会被发现,LAMOST项目也将持续为相关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完)
研究发现:山雀惊人空间记忆背后拥有一个遗传成分
研究人员首次表明,高山山雀的惊人空间记忆背后有一个遗传成分。这些精力充沛的半盎司鸟每年秋天都会藏起数以千计的食物并依靠这些隐藏的物品来度过西部山区的严冬。为了找到这些藏品,山雀会使用高度专业化的空间记忆能力。 尽管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空间记忆的遗传基础已经被证明,但这种联系的直接证据以前从未在鸟类中被发现。 新研究《The Genetic Basis of Spatial Cognitive Variation in a Food-Caching Bird》于11月3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这项研究由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和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完成。 研究报告首席作者、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Carrie Branch指出:“我们都使用空间记忆来导航我们的环境。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一个生物体将不得不为每项任务从头开始。因此,对于这些鸟类来说,能够记住它们把食物藏在哪里真的是生死攸关。我们已经能够表明,自然选择正在塑造它们记忆位置的能力。” 如果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正在塑造雏鹰的记忆就必须满足某些标准。该特征必须有变异。一些雏鹰确实比其他的雏鹰更善于重新找到它们的仓库。据了解,在空间记忆任务中表现较好的鸟类更有可能生存并产生后代。重要的是,该性状的变异必须有一个遗传基础。 Branch说道:“在塑造行为方面,环境仍非常重要,但我们在这里的工作表明,基因可能创造了大脑结构,然后经验和学习可以建立在这之上。” 为了测量雏鹰的记忆,高级作者Vladimir Pravosudov和他在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的团队为加州内华达山脉的野生山地雏鹰群体设置了“智能”喂食器阵列。 每个喂食器都配备了无线电频率识别传感器。接受测试的42只鸟儿都被装上了米粒大小的腿部标签,这些标签会发出一个识别信号。每只鸟被分配到每个阵列中的八个喂食器中的一个。喂食器传感器读取鸟儿的ID标签,当它是该个体的匹配喂食器时一个机制就会打开门,鸟儿因此就会得到一个种子。 然后,科学家们跟踪鸟儿们花了多少次尝试才一致地去找正确的喂食器。在这个测试中,表现最好和最差的鸟儿之间的差异有点小,但以前在这个系统中的工作表明,这种差异确实影响了生存。 为了了解空间记忆和遗传结构之间的联系,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合著者Georgy Semenov和Scott Taylor对山雀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 Semenov说道:“我们用两种方法将雏鹰的遗传变异跟空间记忆联系起在传统的全基因组方法中,我们比较了不同个体的遗传数据,从那些在空间学习和记忆任务中表现良好的个体到那些表现不佳的个体。我们用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做了同样的比较......两种方法都显示出跟空间记忆有关的数百种差异。基因组中的许多变异出现在已知跟大脑中的学习、记忆和神经元发育有关的区域。” 研究人员们表示,关于空间记忆本身的影响仍有许多问题,其中包括它在女性选择配偶时可能发挥的作用。
从意念书写到电子皮肤,微型芯片如何打开仿生之门?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微型芯片,正成为开启仿生之门的钥匙。 人脑拥有地球生物中最复杂的结构,芯片是各种电子设备的核心,当自然的精妙之作与人类的智慧结晶接壤,或许能破解生命的奥秘。 一些科学家们执着于此。他们突破固有思维,探索人体的特征,尝试将芯片植入大脑、皮肤,以此解析生命信号的更多可能。 在这场改变人类命运的长期求索中,有两位天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颇具代表性。 脑机接口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神经假体系统转化实验室联合主任Krishna Shenoy,将芯片放入人脑,通过脑机接口解读思维,让失语者重新具备表达的能力。 “柔性电子之父”John A. Rogers是少有的入选美国所有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医学科学院)的天才人物,他设计出能连接皮肤的电子设备,可以精确测量各种人体指标,甚至能辅助新冠患者监测监控状况。 无论是脑机接口,还是柔性电子皮肤,都通过研发对人体友好的新型计算机芯片,在为生命传递更多科技的温度,向“数字永生”再迈进一步。 一、脑机接口:向大脑植入微型芯片,实现意念书写 大约3磅重的人脑,是世间最神秘的构造之一。 如何倾听和读懂大脑的语言,帮助有相关障碍的病患?这是Krishna Shenoy一直在探索的事。 通过连接大脑去帮助有其它疾病或损伤的患者,有可能彻底改变整个医学体系。 而微型芯片,在大脑损伤而导致某种活动无法实现时,也许能让失明者重见光明、瘫痪者恢复运动能力。 芯片就像指甲或阿司匹林药片那么大,高度定制化,能耗极低,通过神经外科手术被植入大脑外层后,就能收集神经元发出的电信号,并对其进行实时的数学计算。 Krishna Shenoy展示的电极阵列中,每个电极4毫米见方,共有100个微型电极,每个长度1.5毫米,这组电极阵列就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名为“犹他电极阵列”(Utah Electrode Array)。 通过手术在大脑开一个小口,然后快速地放入电极阵列,大概在大脑表皮以下1.5-2毫米处,这些电极的末梢紧挨着个体细胞和神经元,观察其中一个电极,可以看到电压和时间脉冲。 每次你想移动手臂的时候,你会从不同的神经元那里获得不同样式的反馈。 为了对来自大脑的神经活动进行精准解码,每个电极都接通至小型连接器的不同面板上,连接器非常小且位于大脑之上。 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不用这个连接器,各种活动仍然可以进行,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型无线电发射器来替代,就像手机中的蓝牙或者WiFi装置,这就是微型芯片。 这样头部皮肤能保持完整,头发可以完好无损。 最后一步,当我们想要在实验室或使用者家中记录这些信号时,我们会放置一个小型的信号扩大器,收集并放大这些极其微弱的信号,然后传输至电脑中进行解码。 “我刚才所说的这些,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芯片得以实现。”Krishna Shenoy说,“该领域的许多研究团队和企业都在为此而努力。” 得益于相关机器学习和解码算法的进步,参与实验的瘫痪患者,通过在大脑中想象写字,意念操纵机器屏幕每分钟生成大约90个字母。 这比此前用屏幕光标打字的速度快了1倍多,错误率从原来的5%降至0.5%。 如此一项帮助失语者实现正常速度交流的重要进展,在今年5月登上科技顶刊Nature的封面。 二、表皮电子设备:芯片走进皮肤,改变健康诊疗 类似的,“柔性电子之父”John A. Rogers也致力于研究另一种“人体芯片”。 除了脑机结合外,他希望电子设备也能够用于人体的其它重要器官,包括心脏、皮肤。 皮肤是最大的人体器官组织,如果能将电子设备与皮肤无感相连,则可以在任何日常环境下持续进行健康监测,传递和监控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神经活动。 而这有一个前提:硅基芯片能变得像橡胶一样柔软,无创地与人体结合吗? 当今的电子设备都基于刚性平台,也就是具有机械和几何学特性的半导体晶片,你可以把它放在手机或电脑中,但你肯定不希望把这玩意塞进大脑里、心脏周围或者皮肤上。 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电子设备,让它像人体组织一样与人体兼容,这是John Rogers过去15年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 生物的软组织所具有的力学特性,既有柔性,还要能像橡胶一样拉伸。所以,表皮电子设备既要够薄,又要有弹性。 如下图幻灯片左边所示,对于一个具有或不具有电子特性的硅片,可以在硅片上做出非常薄的硅带硅薄膜和硅线,硅片上的纳米级硅带就自然会变得柔软。但它仍是硅,仍可被赋予高水平的电子性能,从而制造出可弯曲的精密电子设备。 再看这张幻灯片的右半部分,把这些硅带粘在柔软的薄膜橡胶基片上,但并不是按平面放置,而是做成波浪形,形成一种软硬组合材料。 硅是活性材料,下边的基片具有与人体兼容的电子特性,这样就可以拉伸挤压弯曲和打结,同时不会破坏硅材料本身,因为波浪状可以随着材料的变形而改变,这就和手风琴的原理类似。 硅带的形状不仅可以是波浪形,也可以像内部彼此连接的小弹簧,通过对这些软硬结合材料进行力学量化建模,就可以设计电路来提供相应的电子功能,同时确保力学特性可以和皮肤相适应。 这样,我们就有了非常薄、像临时纹身般的人造皮肤。它具有皮肤的弹性、可拉伸性等特性,能置于人体任何部位的表皮,成为人体的一部分。 ▲像皮肤一样,但布满达到临床监测级别的精密电子设备。 皮肤是自然褶皱的,而电子设备能很好地适应这些褶皱,毫无力学阻碍,接口处的压力微乎其微,在安装和移除的过程中几乎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损害。 就像脑机接口一样,你可以将这种非侵入式的可逆连接看作皮肤接口。它能精确测量各种人体健康指标,乃至达到重症监护室设备的精度级别。 ▲显微镜彩色照片:显示了这些弯曲的活性电子结构如何适应表皮。 它们能在任何日常环境下工作,可用来监测心脏健康、精确跟踪皮肤的水合作用、检测血液脉冲流等,实现目前可穿戴设备无法实现的功能。 目前全球多个团队都在研发这样的皮肤电子设备,各种不同的传感器得以问世,这些传感器都可以用于这些平台,相关的论文有几百篇。 通过不间断地进行监测,获取足够数量的数据,并通过机器学习来加以分析,这些表皮电子设备已经开始在临床发挥作用。 在印度巴基斯坦赞比亚肯尼亚和加纳,截至目前,已经有约1万名婴儿和孕妇使用了这些无线表皮电子设备,能获取全天重要生命体征监测。 John Roger团队也分别针对孕妇、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开发了柔性电子设备,来监测其健康数据。其设备还被应用在抗疫一线,通过监测咳嗽和呼吸,来监测新冠肺炎患者的健康状况。 有了各种监测数据,未来,还有望确定一个人是否患病,这可以作为对传统分子(化验)方法的补充。 John Roger相信,强大的数字设备会得以广泛应用,这种设备是持续监测的、亲肤的、没有不适感的、简单易用的,它基于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他们在近期的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结语:走向科技的诗与远方 这些天才科学家们,正通过解码生命的特征。他们在11月6日举办的腾讯科学WE大会上,讲述他们所洞察的未来。 这是腾讯科学WE大会举办的第9年,每一年,都有许多位久久为功的科学家们站到演讲台上,分享大千世界的各种神奇密码。 他们中,有人仰望星空,试图破解宇宙的玄妙;有人聚焦生命,钻研模拟自然的可能。 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但当聆听这些科学家们的声音时,我们可以短暂地忘记现实生活中的杂音,静下心来,跟随他们的脚步,去感受一段激动人心的求知历程。 在求知路上,他们正笃定地探寻旷野,走向科技的诗与远方。
双11销量狂欢背后,手机江湖“小弟们”逆袭上位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云鹏 编辑 | 心缘 每年的电商大促,都是手机厂商们的一场狂欢。 各家出手就是七八亿、十几亿元的补贴,单个机型七八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优惠力度让消费者们有些“剁”手不及。 从昨晚到今早,家家“捷报频传”,百亿以上的销售额、TOP1、TOP2的排名比比皆是。有句行业内的玩笑话,“定语加的多,永远都是冠军”。诚然,在不同价位段、不同手机类型之间,的确能划出多条细分赛道。 而在激烈竞争中,realme、iQOO这些“后起之秀”们的战绩尤其值得注意,截至11日凌晨1点,realme、iQOO已经跻身京东手机销量前六,甚至分别超过了OPPO和vivo两位“老大哥”的销量。 ▲数据来源:京东 成立于2018年的realme,与OPPO、一加同属于欧加控股,而realme创始人李炳忠也是前OPPO副总裁、OPPO海外事业部负责人,所以两家公司的联系远比表面看上去更加紧密。而比realme“小一岁”的iQOO则完全是vivo的子公司。 ▲realme、OPPO、vivo、iQOO大致企业关系梳理,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realme、iQOO这两个品牌都是从2019年才开始在国内市场发力,今天已经成为了OPPO和vivo销量的中流砥柱。 都说如今手机行业已经没有“小厂”的容身之地,LG退出手机市场、坚果手机卖身后解散、魅族尝试转型、一加被并入OPPO……手机行业已经太难出现“逆袭”或是“新人”了。 诚然,realme和iQOO都背靠“大哥”,但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从“小弟”逆袭成为销量的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卷王”,也绝非易事。他们的神话能否复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还会有新的realme和iQOO们吗? 一、从名不见经传,到出货量占近半壁江山 2019年10月15日,一款名为realme X2 Pro的手机搭载了当时的高通最新旗舰处理器骁龙855 Plus、6400万像素四摄、50W快充和一块90Hz高刷新率AMOLED屏幕。 ▲智东西记者在realme X2 Pro发布会现场 要知道,当时高刷新率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几乎还是完全陌生的,市面上仅有两三部高刷屏手机,而50W快充即使放在两年后的今天也不算落伍。 就在这样的配置下,realme X2 Pro卖出了2699元的起售价,对当时以“性价比”著称的Redmi形成了直接威胁,同样搭载骁龙855 Plus的Redmi K20 Pro尊享版起售价格为2699元,但没有高刷屏。 不过,当时普通消费者对于realme的了解并不多,甚至不少身边的朋友曾向我问道这是不是“山寨手机”。 其实,realme早在2018年5月就进入了手机行业,只不过初期一直主做印度市场,推出了6款手机,甚至在2019年二季度,realme在印度线上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三星,仅次于小米,位列第二。 ▲2019年印度线上手机市场份额,数据来源:Counterpoint 成立一年后,2019年4月,李炳忠带着realme正式回归中国市场,就在realme回归前两个月,2019年2月12日,iQOO品牌正式成立,并在同年3月1日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iQOO手机。 这一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又多了两个“新兵蛋子”。 回归中国市场初期,realme主要以中低端机型为主,所以在容易引起注意的线上市场并没有什么声音,不过很快,它的销量就赶了上来。 根据Counterpoint数据来看,2019年,realme手机出货量大约为2570万台,同年OPPO手机的出货量大约在1.2亿部左右,realme是OPPO出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而在2018年,realme的年出货量仅有470万部,可以看到,回归中国市场给realme带来的销量增长是非常可观的,占到了绝对大头。 时间来到2020年,realme的出货量约为4240万部,OPPO约为1.11亿部,此时realme出货量已经可以达到OPPO的38%以上。而今年二季度,realme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500万部,已经相当于OPPO同期出货量的45%左右。 ▲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数据来源:Counterpoint 可以看到,在短短两年时间里,realme手机出货量翻了将近10倍,与OPPO老大哥的出货量比例甚至接近了1:2。 那么iQOO这边的情况又是如何呢?iQOO与realme稍有不同,它并不是由海外市场转入国内市场,而是一个全新成立的品牌,初期主要以国内线上市场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际数据统计机构基本上都将realme和OPPO进行分开统计,而iQOO则通常都是与vivo合并在一起进行统计,所以很难从公开信息中找到iQOO单独的出货量数据。 根据国内市场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数据来看,iQOO在今年国内市场第三季度的销量约为365万部,同时期vivo的出货量大约为1800万部,剔除iQOO后约为1435万部。 由此我们可以大约计算出,单看国内市场,iQOO手机目前的出货量相当于vivo的四分之一左右。 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国内市场,vivo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均有销售,而iQOO基本上出货量都在国内市场,所以如果放眼全球市场,iQOO出货量的占比还会进一步降低。而iQOO的绝对出货量相比realme也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当然,作为一个成立两年的新品牌,iQOO的成绩依然超越了一众老牌“小厂”。 甚至可以说的更直白一点,realme、iQOO这些“小弟们”的成长,不可避免地会吃掉一些老牌手机小厂们本就不多的市场,“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而从realme和iQOO销量的暴涨中我们也可以肯定的说,这些小弟们如今就是OPPO和vivo出货量的中流砥柱。 有业内供应链人士告诉智东西,目前没有将iQOO和vivo分开统计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iQOO体量有限,但总体来看,iQOO的成长性是不错的,他们现在产品线覆盖价格段也比初期要丰富不少。 二、含着金汤勺出生,从技术、供应链到资本都跟着大哥沾光 realme和iQOO的崛起,不少人都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OPPO和vivo两位“大哥”的扶植,他们看似在国内市场是“新手”,但却是“含着金汤勺出生”,并非白手起家。 比如在技术方面,我们能从realme很多产品特性和参数中看到OPPO的影子。在刚刚回归国内市场时,realme X系列采用了升降摄像头设计,而该技术在国内基本上就是OPPO在做。 升降摄像头带来的“真全面屏”体验,也成为了realme X的核心卖点之一。 提到屏幕,就不得不提到“高刷新率”,在手机迈入高刷时代的初期,业内曾将一加 7 Pro、OPPO Reno Ace和realme X2 Pro称为“高刷三剑客”。这三款手机是最早一批采用90Hz高刷新率屏幕的手机。 ▲realme X2 Pro发布会现场 但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底层技术上,这三款手机都是一家的,都属于欧加集团体系内的技术。 对于手机来说,豪华的硬件堆料只是“好看的皮囊”,而系统体验是否优秀则决定了它是否拥有“有趣的灵魂”。 realme回归市场初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ColorOS操作系统,这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降低用户使用门槛,甚至让一些OPPO用户都逐渐接受realme这个品牌,毕竟一开机,一切还是熟悉的操作界面。 iQOO这边也不例外,比如在快充技术方面,iQOO作为初期产品主打性能和游戏场景的品牌,是非常重视充电和续航的。 iQOO手机的电池容量基本上都在4500mAh左右,而充电功率基本上都是当时业内第一梯队的,iQOO在第一代手机中就用上了44W充电。 去年8月,iQOO 5 Pro甚至抢先vivo发布了120W快充。vivo在安卓“百瓦快充”大战中秀出的120W快充,就这样慷慨地先用在了小弟身上。 ▲iQOO 5 Pro搭载120W快充 除了技术可以在体系内形成互通,在零部件供应,以及产能方面,小弟们也没少沾大哥的光。 虽然在中国制造业找到能够做手机的企业,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但是能够高质量地大规模生产手机,拥有自家工厂还是比较稳妥的,OPPO、vivo、华为这样的国内巨头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工厂,在产能安排上也更加得心应手。 小品牌最长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品控,订单量少,无法找大厂代工,小厂品控又得不到保障,产品质量出问题、销量受到影响,最终陷入死循环。 而对于realme和iQOO来说,他们产品在初期基本上都没有遇到明显品控问题,即使塑料机身带来一定的廉价感,但这也主要是因为成本控制的原因,而非产品质量问题。 ▲iQOO 7真机实拍 与此同时,OPPO和vivo以其出货体量在供应链中获得的话语权,也可以更好地保障realme、iQOO核心零部件的供应。 尤其是在2020年和2021年,“缺货”几乎成为了整个手机行业的主旋律,而在缺货的大背景下,realme和iQOO的新机发布节奏也没有受阻,相反,还在大促时节纷纷大力度促销、敞开销售,以在别人缺芯的时候抢占更多市场。 这样的思路不难想到,但想要实践,则少不了OPPO和vivo在背后坚实的供应链基础保障。 当然,提到大哥们的“支持”,资金上的扶植或许来的更为实在。 要知道,在产品拓展市场的初期,realme和iQOO基本上都围绕着“性价比”三个字展开,这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需要殷实的家底做支撑。 realme X2 Pro作为搭载高通旗舰SoC的5G手机,在2019年10月就卖到了2600元价位段,而早期的5G旗舰手机售价基本上都接近4000元。 realme GT则将搭载高通骁龙888机型的售价拉到了3000元以内。realme Q系列的出现,更是直接将5G手机的价格拉到了千元以内。 iQOO这边,虽然相比realme,价格更高,更偏向于中高端市场,但基本上也是在所在价位段的“水桶旗舰机”中性价比表现较为突出。 当年搭载骁龙865、120W快充、5000万像素三星GN1主摄、5倍光学变焦的iQOO 5 Pro也成为5000价位段小米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首发天玑1000 Plus的iQOO Z系列,则将旗舰芯片首发的价格带到了2000元价位段。 而到了618或者双11这样的电商大促节,各家的补贴力度也是一年高过一年。比如今年618,realme就直接掏出了7亿元来进行补贴,甚至专门为大促推出了定制版机型。 虽然vivo与iQOO、OPPO与realme从公司层面来讲都是独立运作的,但在这些大力度促销和高性价比机型的背后,如果说没有来自母公司的“支持”作为坚实基础,realme和iQOO大肆施展拳脚的空间势必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论从技术、供应链还是资本来看,realme和iQOO的崛起都不是偶然,因为他们有着“好底子”,并非从零起步,只是在销量规模上还处于成长阶段。 三、机海战术抢占更多市场,渠道建设加码发力 除了沾大哥的光,可以赢在人生起跑线上,realme和iQOO在销量上的亮眼表现与他们自己在产品和营销上的策略布局也密不可分。 比如在产品发布节奏上,相比三星、苹果、OPPO、vivo、小米和华为这些“大厂”,他们显然要更快。 realme在发展早期,一个月内能够发布两款手机,后续也基本上是每个月几乎都有新机发布,最长基本不会超过2个月。iQOO的发布节奏也类似,基本上每月或者隔月都会发布新的机型。 这样的新机发布节奏其实对于供应链以及资金的考验都不小,但前文提到,这些恰恰都是realme和iQOO的强项。 这样的节奏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系列可以覆盖更多价格段,覆盖更多人群,同时,更多机型也可以覆盖更多的芯片方案,避免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很直观的就是realme和iQOO基本上会采用高通和联发科从低端入门级到高端旗舰级的各类芯片方案,比如高通骁龙888的发热“翻车”了,也不会影响到到他们高通7系列和联发科天玑系列芯片机型的销量。 ▲2021年3月31日realme GT Neo发布会现场 在渠道建设方面,实际上realme的步伐是非常迅速的,由于realme从初期就死磕“性价比”,而且价格段更偏向中低端,因此线下市场毫无疑问是realme要重点做的,毕竟中国市场有大约七成销量来自于线下,而线下普遍以走量机型为主。 2019年底,realme的线下服务网点就增加到了约300家,覆盖了所有的地级市,并且在核心城市逐步布局官方直营店。 今年,realme公布了新的计划,在渠道建设方面他们将实现从一线到六线城市的覆盖,计划建设80000家线下门店,用realme中国区总裁徐起的话来说,就是让“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有realme门店”。 iQOO这边的情况稍有不同,虽然iQOO一直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游戏手机”,但从初代iQOO手机开始,他们就与电竞深度绑定在了一起,并且在发布会上也重点表现其游戏性能和体验。 实际上,在我观察看来,在游戏手机风生水起的2019-2020年,大部分游戏手机都是以“游戏手机”之名,打“性价比”之实。 游戏手机需要突出性能,因此芯片都是旗舰级,但是占手机成本大头的拍照以及机身内部堆叠工艺则会放到相对次要的位置,因此游戏手机往往是同级别芯片中颇具性价比的机型。 iQOO主打性价比,但是价格又相对主打中端偏上,因此iQOO的主要战场仍然是线上市场,对于线下渠道的拓展,并没有显现的十分积极,目前也没有公开的门店建设数量。 现在很多vivo的线下门店一般都会同时销售iQOO机型,也算是渠道上进行了复用,但如果iQOO真的要做大、做的更加独立,那么独立的渠道建设也是必然要做的。 何况想要做大,线下市场是一块必争的蛋糕。 ▲iQOO的线下门店 四、中国手机市场还能否出现更多“小弟逆袭”? realme和iQOO的成功,是中国手机行业非常典型的两个案例,而他们的成功能否复制,这种“小弟逆袭”、做大做强的品牌是否还能出现更多?是值得思考的。 目前全球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存量下滑市场,要注意,不是存量市场,而是存量下滑市场,如果没有5G特性的加入,或许手机市场出货量下滑的速度还会更快。 元宇宙的概念火爆也让更多行业目光开始聚焦于“下一代交互中心”的找寻上,比如AR/VR眼镜、智能汽车等等。科技产业零部件的短缺更是给手机行业雪上加霜。 在国内市场,华为“倒下”后,OPPO和vivo目前占据绝对的主导,不论从技术、供应链还是渠道营销能力方面,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梯队,而他们荫蔽下的realme和iQOO,也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2021年第三季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份额,数据来源:Counterpoint 新生的荣耀目前已经来到了国内市场第三,华为巅峰时期曾经占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半壁江山,如果荣耀能够拿回华为八成左右的市场,那么也可以成为国内第一大手机厂商。 小米目前势头正旺,不过对于小米来说,海外市场显然才是重头戏,营收占比已经五五开,并且海外业务增速已经明显高于国内。小米在国内市场主要负责冲击高端市场,而红米则在国内外两线作战作为中低端市场销量的主力军。 在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飚看来,OPPO、vivo、荣耀、小米这些头部企业在技术、供应链、渠道营销几个关键领域都已经优势明显,荣耀虽然仍在恢复中,但底子很好,潜力也不容忽视。 可以看到,在被OPPO、vivo、荣耀、小米、苹果几家巨头垄断的国内市场,小厂的命运似乎只有三类:要么退场,如坚果;要么有母公司可以依靠,归为一家,如一加。 还有一类就是realme和iQOO们,他们的确是小厂逆袭的典型代表,但冷静看待,他们的成功,是有明确的路径的,但却极难复制。OPPO和vivo两位大哥在技术、供应链、资本、渠道营销层面给予的支持,是“从零起步”的品牌无法拥有的。 结语:存量下滑市场的“卷王”之争 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在中国市场从“0”做到各自阵营销量贡献的中流砥柱,realme和iQOO毫无疑问是两位成功的“新人”。 虽然realme和iQOO都常常强调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论是realme、一加、OPPO的协同作战、集体布局,还是vivo和iQOO越来越难以区别的产品定位,我们都能看到,“大哥+小弟”的模式都是他们后续长期将要遵从的。 面对当下“内卷”严重的手机市场,抱团取暖显然比单打独斗来的实际,而realme和iQOO在基本站稳脚跟后,如何延续这种增长态势,并在后续转为高质量、低速度的健康成长,都是他们后续必须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国产FPGA龙头上市,开盘股价暴涨近200%,总市值达281亿元
芯东西11月12日报道,今天,国产FPGA芯片和EDA公司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路科技”,股票代码688107)以发行价26元/股正式登陆科创板。 开盘后安路科技股票直接上涨至76元,涨幅为192.31%。开盘后安路科技股价有所下调,最低为64.14元/股,随后安路科技股价有所回升。截至芯东西成文,沪股已经收盘,安路科技股价为70.25元/股,涨幅170.19%,总市值281亿元。 根据市场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的数据,2019年安路科技为中国市场国产FPGA厂商的出货量口径第一。在硬件方面,安路科技为国内首批具备先进制程FPGA设计能力的公司;软件方面,其TangDynasty EDA工具是国内少数全流程自主开发的FPGA专用软件。此外,安路科技也和中芯国际、台积电、华天科技等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自2018年以来,安路科技营收呈递增趋势,其2021年上半年营收则为3.2亿元,超过2020年全年营收。 本次IPO,安路科技计划募资10亿元,将分别用于“新一代现场可编程阵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一代现场可编程阵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与“发展与科技储备资金”三个项目。 根据招股书,安路科技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其第一大股东为国产芯片设计厂商华大半导体,其余重要股东还有大基金和士兰微等。 ▲安路科技股权结构 一、营收复合增长213%,政府补贴从6千万降至6百万 安路科技2018年-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3.91%,其各期营收分别为2852万元、1.2亿元、2.8亿元,安路科技2021年上半年营收则为3.2亿元。 2021年上半年,安路科技的下游用户需求增长,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94亿元,同比增长152.7%。招股说明书称,这主要是因为安路科技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布局,业务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但安路科技营收上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反映在净利润上,安路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各期净利润分别为-889.96万元、3589万元、-619万元和-396万元。招股书称,这是由于FPGA芯片研发难度较大,安路科技一直在加大研发投资所致。 ▲安路科技营收及净利润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安路科技在2019年获得了9784万元的政府补助,而在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其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3871万元、6682万元和612万元,对安路科技的经营影响较大。 具体业务上,安路科技主营业务分为FPGA芯片销售和技术服务,其中FPGA芯片分为ELF、EAGLE和PHOENIX三个系列。其中ELF系列芯片是安路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PHOENIX则是基于28nm工艺的芯片,2020年实现量产,主要应用于网络通信、数据中心、工业控制等领域。相比2020年,PHOENIX系列芯片今年1-6月份销量增长显著,平均单价也有所降低。 ▲安路科技各期业务营收占比变化 在客户方面,安路科技收入较为依赖其前五大客户,其2018年-2021年上半年各期前五大客户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83.15%、98.90%、96.85%和96.19%。 其中,深圳市得天时实业有限公司和德信电子(香港)有限公司系同一控制公司,既是2021年上半年安路科技的第一大客户,也一直是其报告期内的前五大客户。 ▲报告期内安路科技前五大客户 安路科技作为一家Fabless公司,其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晶圆、封装、测试服务和辅助芯片。相对来说,晶圆采购是安路科技最主要的采购项目,2021年上半年晶圆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比例为41.86%。灿芯半导体则是安路科技最主要的晶圆供应商,在报告期内一直为安路科技第一大供应商。 此外,华天科技、上海旻艾半导体则分别为安路科技的封装和测试供应商。 ▲报告期内安路科技前五大供应商 二、全球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仅占0.9% 从全球FPGA市场来看,赛灵思、英特尔和Lattice三家美国芯片公司处于行业垄断地位。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的统计,2019年赛灵思、英特尔和Lattice(莱迪思半导体)市场占有率(以销售额计算)分别为55.1%、36.0%和5.2%,占据了96.3%的市场。同年,安路科技为全球第四,但其市场份额仅为0.9%。 在中国,以出货量口径统计,安路科技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为6%。排在安路科技前面的公司依旧为赛灵思、英特尔和Lattice,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6.6%、25.3%和23.2%。 ▲中国FPGA市场份额 从毛利率来看,复旦微2018年-2021年上半年各期毛利率分别为30.09%、34.42%、34.18%和37.45%,不仅低于赛灵思、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Lattice等美股公司,也低于复旦微、紫光国微等A股上市公司。 2018年-2020年,复旦微FPGA产品毛利率分别为98.18%、97.22%、95.26%;紫光国微FPGA芯片所属的特种集成电路业务毛利率则分别为为66.47%、74.35%和79.64%。 ▲报告期内安路科技和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对比 招股书称,复旦微FPGA产品主要应用于高可靠领域,紫光国微FPGA则主要用于特种应用领域。由于应用领域和产品定位不同,因此安路科技和上述两家公司的FPGA产品毛利率存在较大差异。 在技术领域,安路科技已掌握基于55nm和28nm工艺的芯片设计,基本与2019年主流FPGA芯片90nm-28nm的制程区间相符合。但是目前行业龙头企业已完成7nm先进制程FPGA芯片的量产,而安路科技的FinFET工艺产品尚未进入量产阶段,差距较大。 另外,安路科技量产产品的容量规模已覆盖100K以内的逻辑单元规模,并且其PHOENIX1系列中逻辑单元为400K的新产品已成功流片,2021年将开始批量供货。从市场调研数据来看,中国市场主流产品的逻辑单元规模为100K以下和100K-500K。 招股书显示,安路科技各个系列产品在等效LUT数量等参数上比国际厂商有一定的优势,在制造工艺、User IO数量等参数上的表现则基本一致。 整体来说,安路科技在FPGA芯片硬件、软件、 测试、应用方面均掌握了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研发的硬件系统架构、电路和版图,以及全流程软件工具链。 为此,尽管安路科技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有所降低,但其实际投入从2018年的3429万元已经在2020年涨到了1.26亿元,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已经突破1亿元大关。 ▲报告期内安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情况 截至2021年6月30日,安路科技一共获得了57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6项。研发及技术人员249人,占其员工总数量的83.84%。其中核心技术人员7人,分别为安路科技副总经理赵永胜、副总经理陈利光、产品测试总监袁智皓、硬件部高级总监王元、硬件部高级总监吴智、软件部高级总监谢丁、人工智能部总监边立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袁智皓在上海交通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外,其他6人均曾于复旦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而除陈利光外,所有的核心技术人员都曾在Lattice、摩托罗拉、美满电子(Marvell)、英特尔等国外头部芯片厂商工作。 陈利光在2002年-2004年期间历任浙江朗威微系统有限公司设计工程师、任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2009年,陈利光获得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于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陈利光加入安路科技,并在2020年4月起担任安路科技副总经理。 三、华大半导体为第一大股东,大基金、士兰微持股超5% 报告期内,安路科技并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包括第一大股东华大半导体在内的任何单一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均不能控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等。 持有安路科技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分别为华大半导体、上海安芯及其同一控制人的上海芯添和上海安路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深圳思齐、士兰微、上海科创投6家,所持安路科技股份比例分别为33.34%、26.10%、11.18%、9.67%、6.21%和6.64%。 ▲安路科技上市前后股权情况 安路科技董事长为马玉川。马玉川于1988年获浙江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学士学位,1992-1993年于机械电子工业部微电子与基础产品司集成电路处任职。之后,马玉川历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主管工程师/副处长、中国电子产业工程公司资深经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处长兼副主任等职位。 2014年9月起,马玉川担任华大半导体副总经理,2019年4月任安路科技董事长。 结语:安路科技毛利率较低,投资者需谨慎 作为国产FPGA芯片的头部厂商,安路科技的上市对其FPGA芯片的技术研发、新一代产品的上市有着助推作用,可以扩大国产FPGA芯片在市场中的份额。 但同时,安路科技产品的制程工艺相对行业龙头企业差距较大,由于产能规模较小,产品毛利率也比较低,在市场竞争上可能存在劣势,投资者需要提高警惕。如果安路科技能够解决其生产规模较小和产品毛利率较低的问题,其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将会得到有效地加强。
中国HPC计算机TOP100发布,联想霸榜、曙光排名下降
芯东西(公众号:aichip001) 作者 | 高歌 编辑 | Panken 芯东西11月12日报道,今天,第三届中国超级算力大会召开,来自联想、华为、中国科学院、曙光、燧原、国家信息中心、国际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英特尔等企业、机构的专家分享了有关算力经济新时代中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痛点,探索了算法、数据、算力对于新基建的重要意义。 今天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也同样发布了2021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排行榜,其中蝉联多年的神威太湖之光被赶下第一名宝座,联想则成为了本次排行榜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厂商。另外南京大学也获得了RDMA竞赛一等奖的荣誉。 一、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神威太湖之光第二,联想霸榜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理事长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院、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张云泉公布了今年的高性能计算机的TOP100情况。 在今年的TOP100,前十名中有八个是新的高性能计算机,榜单中也增加了一个新的算力服务应用领域。 具体来说,联想在合并后提交了12台新机,是提交新机数量最高的公司。同时,联想也是本次TOP100中上榜数量和系统数量最多的公司。曙光的机器数量和系统数量都有所降低,北京超云则成为了异军突起的新兴势力。 和去年相比,第一名高性能计算机的算力提升了1.34倍,蝉联第一名多年的神威太湖之光被网络公司CPU+GPU架构的计算机超越。但是遗憾的是,因为保密需要,这台计算机的供应商、型号并未披露。 100台上榜机器的平均性能提升了79%。而往年没有超过10 PFLOPS的计算机,今年有7台计算机都超过了这一算力参数。 互联体系下,千兆以太网正在逐渐退出市场,万兆以太网成为主要互联系统,InfiniBand也占据了25%的份额。 在100台上榜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上,今年特别突出的是算力服务领域,其应用领域份额超过46%,也证明中国正在进入算力经济时代。 二、华为刘飞:北冥多样性计算融合架构解决行业痛点 华为多样性计算首席专家刘飞分享了华为在多样性计算融合架构方面的进展。 刘飞称,算力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其规模不断增长,算力快速发展的背后则是多样应用,尤其是科学计算新范式。近些年来,华为在全国各地建设不同的算力中心,也在推动其算力网络的形成。 但是,算力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挑战,一方面算力规模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异构算力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算力安全、CPU/GPU等不同处理器算力协同等问题开始浮现。 因此华为今年推出了北冥多样性计算融合架构,希望能够使科学人才、工程人才快速部署多样性算力。 刘飞也带来了北冥架构的真实案例。以飞机的气动噪声模型为例,在采用北冥架构后,简化了这一模型模型开发,开发速度提升了3倍左右,实现了异构算力加速仿真。而在手机制造、无线领域,华为的MindSpore for Science昇思科学计算也能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10倍地提升电磁仿真性能。 三、联想范建平:起底联想AI布局 联想集团副总裁范建平也分享了联想在AI领域的布局和AI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 范建平称,联想在AI领域实行3S战略,即Smart Infrastructure、Smart IoTs、Smart Vertical Solutions和Supply Chain Intelligence(智能基础设施、智能物联网、智能垂直解决方案和供应链智能)。 联想布局了AI开放创新平台和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及智慧数据、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5大系列的AI核心技术。 联想的AI技术可以用于其PC、制造供应链、智慧城市等多个场景。在PC上,其AI技术可以提供疲劳检测、视距与坐姿检测、偷窥检测等服务;在供应链方面,AI技术贯穿于联想整个供应、计划、生产、服务等各个环节;在智慧城市方面,联想的AI技术实现了复杂环境下的人脸识别和行人再识别,已应用于昆明四号线地铁。 范建平称认为,现代机器学习面临难以判断不同任务学习复杂度和重要性,提升处理效率。机器学习需要通过AI协作,达到“精确扶贫”,这也将会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 四、中科学院院士鄂维南:算法是新时代技术发展关键 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重点强调了算法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他说,当前5G、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就是算法,算法已成为推动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将模型、数据、算力等资源挖掘到极致,算法是其中的关键。 当前AI for Science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则是他认为真正能够推动技术、应用发展的技术趋势。2020年ACM Gordon Bell奖是科学计算+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HPC)的第一个范式,通过这样的新范式,行业可以研究化学燃烧反应等科学模型。 鄂维南也在推动这样技术的发展,参与推动了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的构建,打造新一代分子模拟平台。鄂维南称,在基础工具满足后,希望科学研究完成从“小农模式”到“安卓模式”的转变。 在人工智能领域,行业期待一种高精度、可解释、不需要大量标注数据、稳健的新方法,以解决多对多的复杂问题。这也需要底层算法的创新。 对新一代工业制造来说,算法也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半导体用的硅片为例,其纯度要求为11个9(99.9999999%)。而为了得到这样高纯度的硅片,需要使用CVD等方法来进行晶体生长,而瓶颈就是物理模型和控制算法。此外,算法的重要性也体现在高精度工业机床等多个行业。 五、曙光任京暘:算力规模增长推动行业发展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任京暘则提到了算力对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他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算力是新的生产力,算法是新的生产关系,三者缺一不可,但算力是其中的基础。 随着一批新课题、新机遇的出现,算力基础设施呈现算力网络化、算力多元化、计算智能化、中心规模化、发展绿色化等特征。 同时,各类应用层出不穷也带动了行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以芯片为例,此前CPU和GPU是主要的两类处理器。现在,NPU、DPU等新兴处理器不断推出,正是因为各类应用的发展演进,有着其切实的意义。 因为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政策等多种因素,高算力中心正在不断建设。而在双碳目标下,绿色化也是数据中心的必经之路。如果想要推动算力成为水电一样的社会级服务,网络化既是行业和政策的目标,也是行业最难的挑战之一。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应用、技术、运营、产业等不同方面的挑战。从企业个体来看,开放合作、协同发展,构建产业生态是一个重要的方式。 六、国家信息中心单志广:智算中心要紧密结合产业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产业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则讨论了有关智能计算中心这一新名词背后的意义。 数字新基建是相对于老基建概念下的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相比于老基建以现金流、人员流为核心,新基建的核心是数据流。 从整个业界来说,数字经济发展的规模化仍未出现。事实上,数据对于社会的整个价值还没有发挥出来。对于智能计算中心,其更加强调面向人工智能等主要场景的支持能力,要从当前数据集中、数据大脑的方式和分布式中心折中的一种方式。 在单志广看来,智能计算中心是基于最新人工智能领域,采用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的公共算力新型基础设施。 单志广强调,智算中心要和产业紧密结合,为中小微企业免费或低成本提供开源的人工智能算法及其代码,提供智慧计算服务,将算法能力、数据资源和运营服务等结合到IT基础薄弱的企业。 七、燧原科技李瑛:云端AI芯片面临算力和通用性挑战 上海燧原科技研发副总监李瑛分享了云端AI芯片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瑛认为,对于当前的中国算力产业,并不缺乏数据和算法,但是在算力、通用等方面存在较大挑战。 在通用领域,行业面临着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算法等多种应用和模型,企业需要思考哪一种通用架构能够减少这样的挑战。当前行业中也存在很多的AI芯片,其算力指标都有不错的表现,但其算力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并不能发挥出来。 因此,燧原科技也在着重提升自己的AI芯片峰值算力和实际算力,其邃思DTU 2.0芯片采用了新的算力架构,在计算核心、存储、带宽和互联等方面都有所优化和增强。燧原科技也对这款芯片在基于12nm节点上进行了设计调优,算力比提升了2倍,功耗则节省了30%,能耗比有最高3.2倍的提升。 此外,燧原科技也拥有Topsrider2.0软件栈,可以使其硬件的算力达到最优。 八、国际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宋庆春:用计算方法解决数据中心上云的阻塞问题 宋庆春则作为国际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亚太区主席从技术层面发表了有关多租户HPC和AI应用的前沿技术进展。 宋庆春谈道,当前行业面临着绿色、双碳、减排等大的趋势,因此需要将算力资源用到极致,而高性能计算中心是算力最集中的地点。 为了让高性能计算中心发挥出最大的效率,数据中心上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但是通信导致的资源消耗正在成为行业增长的瓶颈,多对一、多对多等不同应用场景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宋庆春称,传统的也有动态路由等网络技术解决这一瓶颈。但是也可以用计算的思维、技术来解决网络的问题。对于同一工作下的异步通信来说,第三方处理器DPU是一个较为合适的解决方法。 当前第三方处理器可以将异步工作放置在DPU上进行,对多租户进行管理、隔离,满足高性能计算中心上云的需求。当前已经有美国俄亥俄州的研究人员实现了CPU和GPU完全重叠,没有网络阻塞。 九、英特尔联合中科院计算所打造中国oneAPI生态 英特尔软件和先进技术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谢晓清分享了有关oneAPI对高性能异构计算的重要性。 她谈道,高性能计算作为当前时代的重要技术,在各个领域提供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万物智能化,数据呈指数化增长,微高性能计算系统为高性能计算性能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英特尔也在HPC领域构建了覆盖XPU架构、软件工具、内存、存储、互连和安全等多方面的产品组合。尽管硬件加速技术带来了设备功率和性能的优势,但是每一个架构不同的工具链、业界对新技术的观望、跨平台移植的高昂成本等都阻碍了行业发展。 开发者需要高校、高性能以及跨平台的加速器编程模型。oneAPI则具备开放、基于业界标准的同一软件栈,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行业痛点。 为了在中国推广oneAPI,英特尔今天宣布和中科院计算所达成合作,成立了中国oneAPI研究中心。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院谭光明也分享了中科院对于这次合作的看法。他谈道,未来的计算机系统将使多样化算力异构的时代,需要紧密围绕oneAPI软件栈开展通用优化技术研究。 本次英特尔和中科院计算所也将从推动开源生态建设、推动人才与学科建设、推动民生产业发展3个方面展开合作,加速中国oneAPI生态的构建。 结语:算力服务应用火热趋势值得行业重视 由于5G、AI、物联网等新型应用的推动,数字经济时代正在成为各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次大会,一众行业专家分享了当前算力产业的一些问题和行业痛点。 而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榜单让我们看到了算力服务这一重要的新兴应用领域。通过这样的应用,如何能够让中小微企业用上大数据、AI等新技术或许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也值得行业加以关注。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