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登上月球:换一种方式“赏月”
作者 | 刘景丰 刘杨楠 编辑 | 宋家婷 1978年5月20日中午,美国副总统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几分钟后,一位身材高大的美国人从机舱内走出,他正是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 布热津斯基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推动停滞不前的中美关系,促成中美建交。为表诚意,他给中国带了一份特殊的礼物——1克重的月球岩石标本。 这1克月岩标本被装在有机玻璃中,玻璃表面还做了一面放大镜,使得里面的月岩看上去如成人指甲一般大。 中国获赠的月岩样本 从事后的披露信息中可知,这1克月岩来自阿波罗17号取回的月岩。众所周知,从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首次将人类送上月球,到1972年阿波罗17号最后一次登月,美国在6次登月中总共获得了381.7千克的月球土壤岩石。1973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把阿波罗17号取回的一块月岩的一部分敲碎成1克左右的小碎块分送给135个国家。 尽管对当时的美国来说,这1克只有黄豆粒大小的月岩算不得珍宝,但对彼时尚无科技实力走近月球的中国来说已经弥足珍贵。中国将这1克月岩一分为二,把0.5克放在北京天文馆用作展览,另外0.5克用作科学研究。 布热津斯基此行非常成功,7个月后的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但或许令他没想到的是,这1克月岩,不仅让中国科学家获得了宝贵的科研原始材料,同时也激发了中国的探月热情。 实际上,自2000年确定探月工程后,在二十余年里,中国不仅成功完成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发射,还实现了月背着陆以及月壤月岩采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带回月壤的国家,更是第一个成功实现月背软着陆的国家。 这背后的成功,1克月岩也有一定的功劳——通过月球陨石、国际公开文献、美国和苏联科学界公开的月岩月壤资料,中国科学家利用地球岩石配置了若干种模拟月壤,这为后来的探月工程试验登月器、月球车小轮子、月壤种植以及在月壤上构建舱体等打下基础。 如今,距人类第一次登月已经过去51年,全球各国对月球的探索热情再次提升。这一次全球探月热的背后有什么推动因素?这一次探月会和51年前有何不同?如何更科学地认识、探索月球?或许我们在中秋赏月之余,可以从另外一个维度认识这个陪伴地球40多亿年的星球。 01 最昂贵的石头 2018年11月29日,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一场盛大的拍卖会吸引了众多顶级富豪和科学家的目光。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不信,这次要拍卖的东西是三粒暗黄色的石头,其中两粒大一点的岩石也只有2毫米见方,小的一粒只有1毫米见方,三块石头总质量只有0.2克。别看不起眼,但这三粒细小的石头价格可不低,在拍卖前的估价竟然高达70万到100万美元。 被拍卖的三粒月岩 什么石头,有这么大的魔力? 它更专业的名称是“月球岩石样本”。这三粒月岩即是由苏联“月球16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于1970年采集。最初由苏联政府赠给其早期火箭和卫星项目负责人谢尔盖·科罗廖夫的遗孀尼娜·科罗廖娃。1993年该月岩在苏富比首次向公众出售,买家是一名美国人,成交价44.25万美元。在当时看来,这已经是天价。 结果25年后,这几粒小石头的价格又翻了一倍。 无独有偶。此前美国一块在阿波罗11号任务中采集的月球尘埃样本曾被一政府雇员盗走,当时不知情的政府将赃物以 995 美元的价格拍卖售出。此后,当人们意识到这块月尘的巨大价值后,其拍卖估价一度高达200万~400万美元。 为什么月球岩石的价格如此昂贵? 作为人类首次到过月球的鉴证,这些月岩本身的纪念意义就已是无价。但如果抛去人文的因素,实际上,从获取月壤(岩)的成本上看,其资金耗费也已经让人咋舌。 美国阿波罗计划6次登月共带回了近382千克月壤月岩,共耗资250亿美元,合着带回的每克月壤(岩)就耗费6.5万美元(约42万人民币)。 相比之下,苏联的几次探月共带回321克月壤(岩),但其花在探月上的成本则高达45亿美元,折算下来,每克月壤(岩)耗费1400万美元。 这就难怪小小的一粒月岩能拍出如此的天价了。 除了作为人类登月的见证之外,月壤也有巨大的科研价值,并且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太空。 02 忘掉外星人吧!重新认识太空 许多美国科幻电影,都喜欢把外星人入侵地球作为地球灾难的开始。电影中的外星人,要么体格高大异常凶猛,要么具有超能力可轻松杀死地球生物。今天看来,很少人会把这种情节当真,但在20世纪中叶之前,在文学作品的大肆描述下,很多人对此信以为真。实际上,人类第一次登月并从月球返回的过程中,就遭遇了巨大的担忧。 这也难怪,此前人们对外太空生物几乎一无所知,科学家们甚至一度担心从外太空返回地面的宇航员很可能带回来肉眼看不见的生化威胁。 1969年7月24日,执行完阿波罗11号任务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等三人顺利返回地球,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但在欢呼声中,三位宇航员刚一落地便与外界隔绝,进入一个特殊的封闭检疫室接受观察。 好在经过数周的观察后,三位宇航员身体并无异样。这之后人们才渐渐对外太空有了更准确的认知。 除了对宇航员的担忧,当时宇航员从月球带回来的月壤也让许多科学家担忧。为了验证这些月壤是否对地球生物存在威胁,科学家们做了一些实验。 他们首先将月壤样品放入培养皿中进行培养,经过长期观察,并没有出现任何微生物——这说明,采集回来的月球土壤没有外星生物的威胁。 但这些土壤没有包含外星生物,并不等于不会对地球生物产生危害。这还需要实验来验证。 检查月壤(月尘)对地球生物的安全性有许多方法,比如向鸟类和小白鼠体内注射含有月尘颗粒的溶液;将月尘倒入鱼缸中验证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或者将月尘与食物混合在一起给昆虫食用。 这些实验下来,所有的动物都没有因月尘而生病或死掉。这说明月壤对地球动物不会产生致命的危害。 接下来还要对植物进行测试。科学家将月球土壤样品与普通土壤混合,并用这些混合的土壤种植西红柿、烟草、卷心菜、洋葱、芦笋、玉米等作物,结果这些作物也都健康生长。 难道恰好是这一次取回的月壤不会对地球生物带来危害? 于是,在接下来的阿波罗12号和阿波罗14号飞船归来后,美国宇航局又选取了15种不同的生物进行了类似的实验。最终证明了月面不同地区的土壤都不会对地球生物产生健康威胁。 这消除了千百年来人们心中的疑惑——月球上既没有外星人,也没有外星生物,而且月球的土壤也不会对地球生物产生危害。 实际上,不止月壤,就连整个月球在40多亿年还是地球的一部分。 第一次月球之旅更重要的一个任务,是通过月球岩石来探测月球形成的原因,进而分析地球乃至太阳系的形成原因。 在此之前,人们对月球的形成有过诸多假说,比如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系统里吸积气体和尘埃而成的“双星吸积说”,由地球早期自转过快而甩出的“分裂说”,还有地球引力捕获卫星的“捕获说”,以及由其他行星撞击地球形成的“大撞击说”。 但这些假说,都缺乏证据。而月岩的形成,是月球经受小天体陨石长久持续撞击的结果。通过分析月岩,有望解开月球形成之谜。 在阿波罗登月过程中,美国科学家先后6次带回的月球岩石样品,都含有一种名为斜长石的物质,而斜长石主要由熔融岩浆形成,其构成了月球外壳大部分。这就证实了月球形成之初经历过非常难猛烈的撞击。 理由很简单:斜长石的密度不大。大撞击使月球表面形成岩浆海洋,当岩浆海洋冷却时,这种矿物会出现在岩浆海洋表面,并形成地壳。 阿波罗计划的意义重大。罗格斯大学的行星科学家朱利安·格罗斯(Juliane Gross)称,在阿波罗计划之前,“我们真的不知道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此外,这些月壤样本,也加深了人们对太阳系的认识。通过检测月球岩石与土壤的成分和结构后,研究者们得以估算月球的年龄,并运用这些信息来判断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年龄。比如,地球形成1.5亿年后,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产生了大量的碎块聚合成了月球。 由此,整个太阳系的大事年表都和阿波罗任务收集到的样品年龄挂钩了。 但是,试图只用几百公斤月球岩石就想准确解释月球的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所有的阿波罗任务采集的都是在月球赤道附近的土壤和岩石。 如果能有更多地方的月岩样本,无疑对月球成因的分析更加有说服力。 中国科学家接过了这一次的探月“接力棒”。2020年12月19日,“嫦娥五号”带着从月球风暴洋吕姆克山采集回来的1731克月壤月岩成功返回地球。 为什么选择吕姆克山脉?这是因为,吕姆克山脉有月球上相对年轻的火山,其样品有很大的研究意义。美国《科学》杂志曾报道称,此处可能在大约13亿年前发生过火山喷发,晚于绝大多数月海玄武岩的喷发(距今39亿年~31亿年)。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岩样本 此前,阿波罗计划采集的月岩样品年龄均不低于30亿年,其样品显示,月球火山活动的高峰在35亿年前左右,在30亿年前火山活动便停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教授肖龙根据“撞击坑统计定年法”估计,“嫦娥五号”采样点处的火山活动发生在距今12亿~20亿年间,即分布有大量较为年轻的火山岩。“假如依据月球样品能够确认这一结果,就可以证明月球火山活动时间更长,科学家便需要重新思考月球演化的历史。”肖龙称。 中美月球取土地点对比 这意味着,“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有望使人们对月球与行星演化、太阳和宇宙的形成有新的认知。 这些认知对未来探索太空有着许多实际的意义。例如,将来,如果人类想要开始在小行星上开采金属和矿物,在我们到达该小行星之前就知道它的确切地质构成;此外,如果人类在太空建立基地,也可以根据行星的物质成分探测宜居星球。 03 风自东方起,新的“探月热” 尽管“嫦娥四号”的月面着陆相比美苏晚了五六十年,但论实现月背着陆,中国还是创造了世界的记录。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稳稳地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成为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在此之前,人类一直选择在月球正面登陆,因为这种方式着陆难度相对更小。而月背始终背对地球,因此着陆难度更大。尽管如此,月背的价值却更加诱人。 首先,月背地形更为崎岖,几乎全是环形山和古老的陨石坑,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情况,对月背的地形地貌、浅层结构和矿物成分探测,将为人类研究月球矿物质结构和太阳系起源提供更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次,由于月球自身的遮挡,月球背面有天然的“屏障”,没有来自地球的一系列电磁辐射干扰,有着无与伦比干净的空间环境,适合开展各类天文观测,可以充分弥补地面射电观测存在的诸多空白;另外,登陆月球背面需要更强的科技实力,可以催生并推动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意味着中国已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抵达月球,加上之后的2020年12月“嫦娥五号”实现月壤(岩)采集,中国探月工程第一阶段的“绕、落、回”就此圆满完成,下一个目标直指载人登月。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自然》杂志把“嫦娥四号”任务选为当年度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不仅Space X创始人马斯克第一时间留言称“祝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局长也在社交媒体称之为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在广受赞誉的同时,“嫦娥四号”的成功也大大刺激了其他国家的登月热情。 在“嫦娥四号”着陆的6个月后,NASA公布“阿尔忒弥斯计划”,提出2024年以前再度实现载人登月,并在月球表面建立长期生存基地。 实际上早在2017年,美国在特朗普任期内就曾宣布将重返月球。当时,特朗普政府要求NASA在2024年之前将一名男性宇航员以及首位女性宇航员送上月球表面。尽管特朗普为此进行了一番游说,但NASA并没有得到大约33亿美元的全部扶持资金,但这两年美国在登月计划上的步伐已明显加快。 2019年,NASA在总计210.19亿美元的2020年度总统预算中,把约一半的费用用在将航天员送往月球及更远深空的勘探活动上;2020年9月,其又公布了一项280亿美元的计划。 2017年12月1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前)签署“1号太空政策指令” 不过,看起来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没那么容易实现。今年8月10日最新的消息显示,NASA总监察办公室(OIG)发布报告,因航天服开发预计出现延期,NASA将无法实现其2024年登月的目标。 除了美国之外,俄罗斯也加快了月球探索步伐。2018年3月,俄罗斯航天集团宣布,计划两年内发射“月球25号”探测器,重启从前苏联时代算起已中止了40余年的月球探测计划。同年11月,俄罗斯能源火箭太空公司公布了俄罗斯月球基地计划的建设路线图,根据该计划,俄罗斯宇航员将在2030年后登上月球。2020年7月,俄罗斯航天局提出2021年开启探月计划,将在2027-2028年向月球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相比之下,欧洲对月球的关注点并不是登月,而是采矿。2019年年初,欧洲空间局(下称“欧空局”)宣布将研究月球采矿技术,并计划于2025年开始相关探测任务。2020年的“嫦娥五号”发射和返回阶段,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空局地面控制中心就曾协调其跟踪站网络与合作单位的地面站,通过接收遥测信号对“嫦娥五号”实施追踪,并将相关数据传递给北京飞控中心。这次与“嫦娥五号”的合作,或许也为欧空局积累了挖矿经验。 在前苏联、美国、中国三国成功实现航天器月球软着陆之后,以色列和印度也在2019年分别进行了“创世纪”和“月船2号”任务,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这意味着,登陆月球比想象中要难得多。 此外,2020年11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对外宣布,计划发射一辆名为“拉希德”的小型月球车以研究月球。“拉希德”预计2024年登上月球,如果成功,它将成为由私人公司和太空机构制造的月球漫游车之一。 在“探月热”的同时,一些有先发优势的国家已打起了占领月球资源的主意。 2020年5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公布《阿尔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作为在月球表面开展国际合作的法律框架。其中一部分贯彻了《外空条约》和其他适用的国际条约,还有4项原则是NASA新提出的概念:比如“活动不冲突”原则;认可了开采和使用月球资源的权利;保护其他天体上的历史遗迹,如“阿波罗”登月遗址;最后,要求所有合作伙伴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详细介绍自己的空间政策和规划。 尽管《协定》的内容说得很隐晦,但其它国家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阿尔忒弥斯协定》正式公布后,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ROSCOSMOS)总经理罗戈津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绝不会接受(美国)这种将月球私有化的行为,这是违反国际法的。 对于已经有实力登上月球的国家来说,这一纸《协定》意味着合作国拥有先占月球资源的权利和机会;对于目前技术实力稍弱、暂时不能登录月球的国家来说,只能眼睁睁看着人类共有的太空资源被少数先占国家瓜分。 自1966年以来,外空活动的五大国际条约初步建立了外空活动的基本法律框架,以及外空营救制度、损害赔偿制度、空间物体登记制度和月球探测制度。但在更细分的月球资源开发中,如何保证各国对太空资源的公平开发,仍有待规范。 04 太空竞赛背后的盛宴 月球有什么样的魔力吸引着人类一直苦苦探索?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院士曾对月球资源有过这样一番憧憬:“月球有地球没有的、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好、最安全的终极能源氦-3。用月球运回100吨氦-3来发电,就足够地球一年的用量。而我国,1年只要8到10吨氦-3,足矣!” 实际上,随着全球变暖加速,人们对可再生的替代能源需求日益迫切。为此,各国科学家纷纷研制“人造小太阳”。这些“人造小太阳”说白了就是一个个核反应堆,其工作原理是虚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就像氢弹爆炸释放能量一样。而氦-3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地球上储量极少,目前已知只有500公斤左右。 但月球上的氦-3储量丰富。据目前的探测,每1克月壤中含有数纳克氦-3,整个月球中的氦-3资源总量可达100至500万吨,可供全地球人类上万年的能源需求。 此前,“嫦娥五号”着陆的风暴洋吕姆克山就是月球氦-3含量丰富的地方。 当然,人类的畅想虽好,要想利用好氦-3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月球表土的氦-3含量基本上平均分布,但是月壤中的氦-4是氦-3的几百倍,氦-3的分离在月球上是完全没办法操作的;其次,氦-3点火温度需要达到上亿度,现在只有美国在某些技术下能够做到。 这意味着,用氦-3进行受控核聚变离真正的实用还很远。可喜的是,目前我国已参与了七国共建的国际热核反应堆工程,并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成立了中国受控核聚变研究中心。 从月球看地球 除此之外,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进行深空探测的最好跳板。 随着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进行地如火如荼,人们对外太空的畅想已经不再是一种空想了。 今年5月15日,中国的“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着陆。随后,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着陆过程,以及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此后,火星磁强计也正式开启其科学探测任务。 稍早些时候的2月18日,美国“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成功着陆。9月8日,毅力号火星车成功收集到第二个火星岩石样本,并继续探寻第三个岩芯钻取的地区。 除了中美之外,日本、欧洲、阿联酋等都在计划或实施自己的火星探测活动。 然而,由于地球与火星距离时远时近,长至约4亿公里,短至约5600万公里。这意味着从地球到火星每隔2年半左右,才出现一次最佳发射时段(上一次在2020年),且中间飞行时长达7个月。如果能在月球建立发射基地,由于月球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加上没有大气层阻力,火箭推力可事半功倍,不仅降低了发射成本,也能大大缩短时间。 这些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探月者。这其中,商业公司的身影越来越活跃。 如今,一些实力雄厚的科技公司或者心怀太空梦的超级富豪,早已在私人太空领域积累了较强的实力,紧接着盯上太空资源的争夺。 今年4月,NASA正式宣布将选择Space X及其星际飞船为Artemis(阿尔忒弥斯)计划提供载人登月系统,这将是NASA史上首个商业月球登陆计划。 此外,世界首富贝索斯的的太空公司蓝色起源则把目光盯在了月球开发上。2018年7月5日,蓝色起源已列出计划,将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定居点,并在未来五年内开展登月任务。今年8月26日,蓝色起源成功发射一枚“新谢泼德号”(New Shepard)火箭,将为NASA测试登月技术。 俄罗斯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顾问谢尔盖·克里卡廖夫也在今年6月16日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GLEX)称,其不排除商业公司参与月球开发项目。 而中国近几年的商业航天市场快速崛起,也在为商业公司走向太空做着准备。航天专家黄志澄曾坦言,在未来我国的太空探索尤其载人探月探火等领域,民企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因为月球资源开发的市场风险高、不确定性大,完全花纳税人的钱并不合适。而民企更具灵活性,更适合参与到商业化较强的太空资源开发。 就在9月17日,神州十二号返回舱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此前一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成功验证了径向交会技术,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在大航天时代,中国正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可以预见,普通人的月球探索梦已不再遥远。
为什么航天员要被抬出来还要隔离?
(图:新华社) 中秋佳节快到了,今天三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东风着陆场在载人航天返回中的首秀无比顺利。但相信大家也发现了,三位体格健壮的“天神”“下凡”后,却需要工作人员极其小心的照顾并缓慢抬着,他们还要一直坐着,后续还要继续隔离。不过这种隔离显然不是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那是为啥? 主要因为天上的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太大了。 人类这种动物,从“设计之初”就是为适应地球上1倍重力、1倍大气压、适宜的温度、水和生物能量来源等条件而生的。然而,进入空无一物的太空之后,这所有的条件都消失了,人类需要解决每一个新出现的问题。随着人类载人航天器技术的快速进步,满足人类短期使用的水、空气、温度、食物环境已经可以实现,然而失重依然难以克服。电影中可以人造重力,但现实中还差的太远了。 进入太空后,首先的挑战就是空间适应综合症。由于没有重力所有东西都会漂浮,人类也不例外,这导致人类无法区分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前庭系统和脑部相关神经就会出现紊乱,一个表现就是无法抑制的晕车晕船般恶心感。即便能够克服这些生理反应,但大脑却会持续认为自己处于完全失控的失重状态,需要很长时间适应。 经过长期待在太空后,由于缺乏重力的影响,身体的负重大幅降低,人类身体会本能认为消耗大量能量的肌肉用处不大,进而肌肉缓慢萎缩。此外,骨骼里的重要组成物质也会不断流失。在地球表面时,体液在重力作用下会更多集中下身体下部,但到了太空一切都不一样,这些体液更倾向于均匀分布在全身,这种体液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也会较大。尤其是对心脑血管,脑颅内的压力会增加很多。眼球的压力也会增大,视力会受到影响,味觉和嗅觉系统也会受到很大干扰。狭小的生活空间,不可避免的噪声和振动,常年不变的“天气”,不断单调重复的每天生活,失重状态会对人的内分泌有一定影响。 上述情况短期的话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也可以通过定期的运动来弥补一定肌肉和骨骼的损失。但这次三名航天员破了中国航天的各种纪录,在轨时间超过三个月,远超此前任何一次任务。对身体的影响就可想而知。在返回地球过程中,冲进大气的短短几分钟内,他们还要经历失重-剧烈震动-超重等一系列挑战,落地时,可不就像“玻璃人”一样,要被小心照料着? 这还没完,空间站和载人飞船的环境都非常纯粹,可以用无比干净来形容。这也意味着航天员的免疫系统几乎没有额外的锻炼,再加上上述提到的身体变虚弱,航天员的整体免疫力都会下降不少,重新回到地球就需要隔离。 这个隔离的本质,不是怕航天员在天上带回来啥病毒而隔离他们,更多的是隔离外界、尤其是环境和无关人员带来的病毒啥的,让他们的免疫系统安静恢复。 再次欢迎三位“天神”成功下凡,祝隔离期间,好吃好喝,身体倍儿棒!
互联网开始拆“篱笆” 微信成为“唐僧肉”?
「核心提示」 厌倦了复制火星口令的用户终于迎来了互联互通。9月17日,腾讯率先响应,发布了微信外部链接调整声明,淘宝、抖音等外部链接开始可以在微信打开。虽然有些雷声大、雨点小,但这是微信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互联网的一大步。 “他们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拉新了。” 9月17日,微信外部链接刚开始松动,就有人发来分享链接,点进去是一家电商平台的注册页。 本周一,工信部表示:“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9月17日,腾讯率先响应,发布了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调整声明。声明提到三点变化: 最新版本微信,可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微信将继续开发用户自主选择功能;微信将设立外链投诉入口,包括外链信用分级制度。 这一调整,被称为外链管理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说,接下来,微信还会有第二阶段,以及更多阶段的调整。 对于腾讯率先松动,有些出乎意料,但也合乎期待。追溯到“头腾大战”、“AT对垒”,甚至更久远的“3Q大战”,变化的都是对手,腾讯从未缺席,因为它主掌着微信和QQ两条国民级信息通道的生杀大权。 如今,通道入口规则再也不能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 微信先开了一条缝 9月13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场发言为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印证了在此之前,有关屏蔽网址链接问题整顿的消息。此前消息称9月9日下午,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会上,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其中9月17日被指为“大限”日。 9月16日,有用户反映QQ已经可以打开淘宝网和抖音官网。17日上午,又传出微信也进入“灰测”阶段。对此,《豹变》在安卓和苹果手机上分别进行了测试。 截至18日中午12点,最新版本QQ上,淘宝的域名和商品分享链接均能打开,抖音域名连接后,页面显示“立即下载”和“直播充值”,两项功能均能通过网页使用,但抖音短视频分享链接无法点击。 而在微信中,安卓手机点击淘宝和抖音以上链接,仍提示需要“复制后使用浏览器访问”。苹果手机通过复制链接操作,淘宝和抖音分享链接点开之后,会出现提示是否“继续访问”,点击可进入窗口。微信显示,iOS微信最新版本已更新到8.0.13,而安卓版本为8.0.11。 目前看来,微信的第一阶段调整何时落地,还有待观望。 对于厌倦了复制火星口令的用户来说,互联网大厂自拆“篱笆”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早在“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消息传出后,就有网友表示: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但也有微信用户提出担忧:这会不会使微信环境变得乌烟瘴气,过去的诱导转发,诈骗链接会不会卷土重来? 从市场角度来看,解除屏蔽网址链接的确利弊不一。 积极意义在于,除了使用户体验便利化,更有利于互联网平台打破闭环生态,转向开放生态。担忧的是,正是由于微信近年来的相对封闭,才降低了“黑灰产”的可乘之机,净化了社交环境。 毫无疑问,这也是微信需要在第一阶段实施后,根据用户体验与信息安全的反馈,来不断进行调整的。 当下,微信入口已经开了一条缝,最后如何打通还存在变数。但可以确认的是,在互联互通大背景下,各家的玩法必然发生变化,尤其是国民级微信,更成为各家觊觎的“唐僧肉”。 谁家欢喜谁家愁 事实上,关于此次屏蔽链接打通。阿里、字节、腾讯三家的表态,便透露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意味。 阿里提到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张勇称链接打通“非常必要”;字节呼吁同行不找借口,明确时间表;腾讯称坚决拥护决策,但又强调,以安全底线为前提。 如今,随着腾讯迈出解开死结的第一步,而另外两家目前来看还无公开动作。 同样握有巨大流量的字节,旗下抖音什么时候恢复支持第三方平台商品链接进入直播间也值得期待。 2020年8月,抖音发布公告封禁外部链接。明确自10月9日起,不再支持第三方平台来源的商品进入达人直播间购物车。 对商家而言,无法在抖音直播中引导消费者跳转淘宝等电商平台完成商品交易;而抖音达人们,也无法通过推广淘宝等平台商品获得交易佣金,影响这些商家和创业者的经营效率和成本。 一位直播创业者表示,字节作为推动互联互通的旗手,在落实上也应该做出表率。 从三家表态来看,腾讯是最为难的。 腾讯在为难什么? 微信、QQ本质上是社交工具,工具类平台衡量用户粘性的重要标准之一:用户时长。 从公众号到小程序、小游戏的迭代,再到视频号的不再克制,似乎都反映出微信在守住用户时长方面做努力。 微信作为国民级社交应用,早已不需要过多考虑用户增长,争抢用户时长看上去才是微信最关键的战役。 但张小龙却不这么认为,他曾说过,“盲目追求用户时长是一种幼稚的行为。”有趣的是,微信确实从来没公开过用户时长数据。 况且,仔细想想,完全开放娱乐内容或电商导购链接,未必会造成微信用户时长减少,相反还有提升朋友圈丰富度,小程序使用率的可能。 既然有利,为何微信之前不主动这么做?首先会影响微信的产品设计,以及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腾讯应该也有“护犊子”的考量。 微信早期的设计原则是极简主义,主打小而美。事实上,近几年,已经有用户在抱怨微信变得越来越臃肿了。 如何在互联互通下,不影响微信的用户体验,这或许才是腾讯最为难的。 因此,在这次发布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第三条中,微信不仅“设立了外链投诉入口”,还设立了“信用分级”。 当然,就算腾讯不怕被抢走流量,并不妨碍着其他平台分食流量。 让短视频在国民级社交平台上自由飞翔,这是抖音最想要看到的一幕,并且曾经“不惜一战”。 没有什么传播渠道的效果,比得上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的社交平台。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小到一个村子,大到一个群体,都有习惯的社交方式。 当这种方式,变成在微信群里分享有趣视频,抖音在睡梦中都得笑醒。 数据显示,2021年抖音主站一季度日活峰值达到5.8亿左右;快手2021年Q1财报给出的平均日活为2.95亿。照着10亿目标确实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三家巨头中,阿里的心态相对更平静,还能提到互联网的初心,或许是和腾讯相爱相杀8年,它有些厌倦了。 8年时间,这是互联网史上最强王者的争斗。双方从微信、淘宝互封链接,到音乐分享入口和版权大战,又从支付领域转到资本幕后。 但在今年7月,双方竟放出活久见的“破冰”信号,“阿里巴巴和腾讯正考虑采取措施逐步向对方开放服务。” 因此也能理解,屏蔽链接对于阿里而言,必要而非重要了。 相比阿里,拼多多可能更看重这次网址链接的打通,“社交+私域流量”的玩法本就是其发家之道。微信里也早就有人迫不及待的等我们帮砍一刀了。 不过,“帮砍族”的期盼怕是要落空,最新修订的《规范》里,秉着安全为底线的原则,明确罗列了包括违规拼团、诱导分享等十九大类违规内容。 “帮砍一刀”具体属于哪类内容,大家可以自行对号入座。 互联网进入有序合规时代 数百年来,虽然零售的商业形态总在迭代,但本质其实并没改变。无论是古老的杂货铺,还是大型连锁超市,亦或电子商务。 最近,有好事的网友又翻出了张一鸣、马化腾在朋友圈口水仗的那张截图。 这张图截于三年前,两位当今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如同两小儿辩日般在朋友圈互怼。起因是微信、QQ屏蔽了“头条系”所有短视频产品的链接。 腾讯这一举动,不仅掀起了火药味浓重的“头腾大战”,也让抖音用户复制粘贴了三年多的火星口令。 除了社交平台被屏蔽的网址链接,电商界隔年上演的“二选一”戏码,衣食住行暗藏的“大数据杀熟”,以及追剧面临的超前点播等现象,让被裹挟其中的中小企业主和用户都深受其害。 时至今日,互联网平台已渗透到经济的方方面面,作为用户早已无力去撼动这种默契。 直到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强调《反垄断法》适用于所有行业。 《指南》中,能看到对长视频平台集体涨价和同步超前点播的协同行为规定,“大数据杀熟”也被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互联网反垄断的迈步也符合当下国际发展趋势。 过去四年,美国四大科技巨头谷歌、苹果、脸书和亚马逊,都在经历着大大小小的反垄断调查与判定。 国际反垄断历史中,已有太多理论和案例证明,垄断行为会对消费者和经济带来损害。 2007年,我国《反垄断法》通过表决时,各大主流媒体给出的呼声是:理性面对,期望值不宜过高。 14年后的今天,反垄断走进互联网,在新篇章中,我们同样需要理性和等待。
数百万外卖骑手 是如何被美团饿了么剥离用工关系的?
雷达财经出品 文|张凯旌 编|深海 千万外卖骑手,不仅困在系统里,也困在用工关系里。 近日,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一份包含1907件有效判决数据,长达57页的《外卖平台用工模式法律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揭示了过去10年间,外卖平台用工模式发生的复杂而快速的演变,并逐步发展出3大类及8种主要模式。 通过模式改变,外卖平台成功地将骑手所带来的人力成本和用工风险向外剥离、层层区隔,通过一系列表面的法律安排以及配合其中的配送商/众包服务公司和灵活用工平台,将骑手的劳动关系一步步打碎,从而将其悄然推向权益保障的边缘。 如今,外卖平台和配送商/众包服务公司的法律隔离效果显著,外卖平台的认劳率基本控制在1%以内。 一场交通事故背后的复杂法律关系 邵某某从2017年10月起成为“饿了么”专送骑手,在北京从事全职外卖配送工作。2019年4月一天的深夜,邵某某刚刚送完最后一单,正当他骑着电动车在路边溜达,等待12点后台审批下班时,一辆打着远光灯的大货车迎面驶来。随后,邵某某掉进了路前方的大坑,造成全身重伤。 由于在北京没钱治病,邵某某返回老家后边治疗边养,并于半年后确认事故已构成9级伤残。至此,邵某某希望确定工伤,但用人单位的寻找,却成了一大难题。 在委托致诚中心寻求法律援助后,邵某某很快打赢了北京的劳动仲裁,成功与站点所属的迪亚斯公司确认了劳动关系。但一周后,邵某某却接到了迪亚斯公司在其注册地重庆对其提起诉讼的消息。 诉讼地点变更后,诉讼结果也发生了改变。2020年11月和2021年5月,邵某某尽管得到了致诚四川农民工法律援助站的帮助,还是连续输掉了一审和二审,一时间获得工伤赔偿的希望基本破灭。但致诚并没放弃。 在致诚公布《报告》的前一天,本案的第五个法律程序刚刚开庭。由于迪亚斯公司在重庆开庭时曾称,自己已将相关配送业务外包给太昌公司,且邵某某的工资一直由太昌公司发放,所以目前致诚方面的起诉对象是太昌,并由饿了么承担连带责任。 “案子打到中间的时候,我们一度感到绝望,因为找不到用人单位,这恰恰说明系统的复杂性、严峻性。劳动者受伤两年多,法律程序走了1年多,难道劳动者权益受到伤害后都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吗?”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委法律专家库成员佟丽华称。 佟丽华还称,整个过程中,饿了么平台没有见到任何的反思,没有表示对受伤劳动者的任何歉意,没有对这个过程,对众多的劳动者如何解决相关问题有任何意见。甚至还提出赔钱可以,但饿了么平台不想签任何字,只想拿钱签保密协议,把案子解决掉。 10年演变出8种工作模式,个体工商户认劳率降为0 致诚中心作为一家专业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机构,意识到邵某某的艰难是千万外卖骑手的一个具体缩影,其本质上是由外卖平台用工模式在现实中演变出的复杂形态所致,而这些隐藏在外卖系统内的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至今尚未被充分揭示和讨论。 为全面了解外卖平台用工模式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历经近三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走访,与行业专家深入交流,并在50多位具有法学、经济学、计算机学等专业背景志愿者的帮助下,制定了一份包含1907件有效判决的《报告》。 雷达财经获悉,《报告》中对近十年外卖平台用工的三大类八种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外卖平台出现前,餐馆通常会自雇员工进行配送;外卖平台出现后,外卖员转而由平台统一招募,而在外卖市场规模化前期,平台仍会以优厚待遇吸引大量劳动力涌入配送市场。此时,外卖员与平台间,仍会直接建立正式的劳动合同关系。 在这个阶段,平台也可能采取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即在骑手和平台间,添加一个劳务派遣公司。但我国的《劳动合同法》保证了,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在劳动者受到损害时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外卖平台发展中期,运力成本大幅增加,但平台间又“卷”得厉害,于是优化运力结构就成为了各大平台的首选,众包模式应运而生。 不过,法院几乎从来不会认定众包骑手与外卖平台存在劳动关系,即使是在外卖平台直接与众包骑手签订合作协议的阶段。因为众包骑手自由度非常高,平台对其的使用和管理,与劳动法中的用工管理有很大区别。 而在外卖平台与众包服务公司合作,进一步将自身与众包骑手进行“法律隔离”后,法院就更不可能认定平台与众包骑手间的劳动关系。仅在极少量的场景下,法院会认定众包服务公司与众包骑手间存在劳动关系,如该骑手在单一外卖平台从事全职配送,且造成损伤的场景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众包服务公司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有待商榷。蜂鸟众包的众包服务公司之一注册资本仅为5万元,尚未实缴完毕,还在2021年上半年两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众包出现后,紧接着平台的“正规军”也被外包给了配送商,但大量配送商在入职过程中要求骑手签订的承揽协议、合作协议、兼职协议,让专送骑手的劳动关系认定和权益保障受到极大影响。同时配送商的存在,也让专送骑手希望外卖平台承担用人单位责任的控诉多以失败告终。 在此基础上,还有配送商将全部或部分配送业务转包或分包给其他多个公司甚至个人,形成一张复杂的外包网络。这就更让外卖平台撇清了与专送骑手的法律关系。 而邵某某遭遇的,正是经过多层演化后的网状外包模式。经过一系列的腾挪,骑手的劳动关系已被彻底肢解,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也越发难以确定用人单位。 但这还并不是用工模式演化的终极形态,在近期的报道中,不少专送骑手已经被注册成个体工商户,这直接把原本骑手和配送商的雇佣关系,变成了骑手与灵活用工平台、配送商的平等合作关系,而平台,已几乎不可能被认定为用人单位。 超过1900份判决书也对上述演变进行了佐证。据《报告》统计,1907份有效判决中,涉及美团、饿了么的案例共有1719份,其中涉及专送骑手的超过1500件,众包骑手的只有不到200件。 专送骑手劳动权益保障的首要条件是与用人单位确认劳动关系。起初在外卖平台自营时,骑手认劳率可达100%,当外卖平台将业务外包给一级配送商后,专送骑手认劳率跌至81.93%,当配送商将业务再次外包,专送骑手认劳率进一步跌至47.46%。 在这其中,认定劳动关系还有对象的问题。外卖平台由自营转为外包后,被认定为用人单位的概率从100%骤降至0.32%,到个体工商户的模式时则降为0。而配送商通过外包和个体工商户的模式也成功将法院的认劳率从81.93%降至47.46%、58.62%。 在侵权类案件中,外卖平台原本需承担的雇主责任几乎全部转移给配送商/众包服务公司,由平台自营和劳务派遣的100%降到15%以内。 基于此,《报告》提出了外卖用工模式的几大挑战,分别是:合作用工方式人为打碎劳动关系、外卖平台权责不统一、配送商市场脆弱且正逐渐发生畸变、骑手劳动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众包模式从灵活用工转向粘性用工。 未来该怎么办? 对于《报告》中展示的问题,佟丽华认为,应尽快修改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并明确平台企业的用工主体责任。 “平台通过算法和数字化对骑手进行实时的管理和监督,掌握了全部数据,享受了最大利益,但现在平台把主体责任全抛给别人,这是不合适的。我认同平台通过协议将责任分配给其他合作公司,但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依然要承担主体责任。一边去逃避、推卸自己本应承担的劳动用工责任,一边去做一些所谓的公益,有什么意义?” 致诚方面指出,外卖平台应确保专送骑手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并对合作公司设立资质要求和准入门槛。可以参考建筑行业规定,禁止合作公司进行转包或对业务主体部分进行外包。 佟丽华还建议国家开展专项治理,推动企业完善改革用工制度。 具体而言,可以对市场上的配送商进行全面摸排,或针对灵活用工市场采取联合调查行动,用来加强对用人单位法定义务和个体工商户注册审核机制的监督。 此外,佟丽华还倡议让更多的组织加入到帮助劳动者维权的队伍中来。“工会可以推动参与相关的执法工作,我们也需要更多专业的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公益服务机构。” 社会保障政策专家、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余少祥指出,《报告》很扎实,其结论和建议具有可操作性,下一步可以深入研究哪些法律条款需要修改、怎么修改,这样能达成更好的效果。 雷达财经注意到,继7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后,9月10日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又对美团、饿了么、滴滴等10家平台以指导平台如何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主要内容进行了约谈。 层层区隔、逐渐剥离平台风险的用工模式,是会切实回归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路线,还是会继续演化出新的“变种”,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注:本文是雷达财经(ID:leidacj)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资本竞相涌入 虚拟偶像“钱”景如何
中国商报(记者 王莉)虚拟偶像洛天依不久前在上海举行了9周岁生日会,众多粉丝从各地赶来参加,狂热程度丝毫不逊于当红偶像。上个月,虚拟偶像贝拉也在哔哩哔哩网站举办了生日会直播,登顶该站热搜第一。‍伴随着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消费群体的崛起,虚拟偶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不仅如此,各路资本也开始涌入这一赛道,近日多家相关公司获得融资。虚拟偶像时代真的来了,其“钱”景到底怎么样?4亿人关注的市场所谓虚拟偶像,是指通过绘画、动画、CG(计算机动画)等形式制作,在网络等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进行演艺活动,但本身并不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偶像人物,是一种完全通过技术手段创造出的人物形象。洛天依是国内较早的虚拟偶像。2012年3月22日,洛天依的形象设计首次公布。同年7月12日,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正式推出洛天依的声库。很快,洛天依成为中国虚拟偶像的代表,频繁出没于各大晚会,多个作品被一线歌手翻唱。近两年,多个虚拟偶像快速崛起。与以前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偶像也快速迭代,进化成逼近真人的样貌。古灵精怪的虚拟抖音红人阿喜,拥有白发呆毛和下垂双马尾的QQ炫舞代言人星瞳,走国风路线的翎Ling以及“超写实数字人”AYAYI,她们拥有着辨识度较高的人物外形和极具特色的鲜明性格,这些虚拟人物一经亮相便成为社交媒体上炙手可热的新星。而随着虚拟偶像的商业价值不断被开发,制造虚拟偶像的已经不仅仅是爱好者群体或是文化产业公司了,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开发自己的虚拟偶像,作为自身形象代言圈粉,并活跃于线上和线下的各类商业活动。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从事虚拟偶像相关业务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州、北京和上海。从注册时间上看,我国近六成的相关企业成立于近5年。花西子、屈臣氏、麦当劳等商业品牌纷纷创造出虚拟代言人。洛天依自2012年“出道”以来,凭借庞大的粉丝基础已经与长安汽车、百雀羚、三只松鼠、肯德基、护舒宝、华为、浦发银行等10余个品牌达成合作。摩塔时空旗下的虚拟偶像“集原美”全网粉丝量超过300万,视频总播放量超1亿次,和蒙牛、PUBGM手游、喜茶等品牌达成合作。由燃麦科技打造的“超写实数字人”AYAYI也在短短三个月间内,已经和多个国际品牌等有了广告方面的合作。近日,百年润发宣布新代言人为虚拟偶像翎Ling。翎Ling是用领先的人工智能3D虚拟数字人技术,融合国粹京剧、中国古典文化应运而生的虚拟形象,不仅参加综艺活动,年初还登上了时尚杂志的封面,并先后与国内外多个品牌跨界合作。相关数据也可印证市场的热度。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同比增长70.3%,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虚拟偶像带动的产业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645.6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074.9亿元。爱奇艺的《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相关数据则更为惊人,报告显示,全国有近4亿人正在关注或走在关注虚拟偶像的路上,2020年虚拟偶像市场据估计达到2000亿元,两年时间翻了一倍;洛天依在淘宝直播的坑位费达90万元,远超薇娅、李佳琦;2020年上半年,B站每个月有4000多位虚拟主播开播。各路玩家加速布局商业上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资本进入了虚拟偶像赛道。近日,虚拟人头部公司次世文化宣布于近期完成了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创世伙伴CCV领投,老股东顺为资本跟投。8月初,国内老牌虚拟娱乐公司摩塔时空完成3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据统计,今年以来,国内已有至少6家虚拟偶像创业公司拿到了投资。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入场。7月19日,乐华娱乐发生工商变更,新增阿里巴巴影业、字节跳动关联公司跃动科技等为股东。2019年年底,乐华娱乐推出了首个虚拟偶像团体A-Soul。“出道”10个月,五位成员账号的微博粉丝数均超百万,队长贝拉上个月在哔哩哔哩网站举办的生日会直播迅速登顶该站热搜第一。腾讯通过系列化产业化的开发运营,已为自家的虚拟偶像实现了网剧、电影、动漫、游戏等多领域的全产业链开发。腾讯手游王者荣耀以玩家投票的形式选出虚拟男团“无限王者团”登上了GQ杂志封面,并演唱了电影片尾曲、发布了新专辑。哔哩哔哩则对虚拟偶像全产业链加大布局。2019年,哔哩哔哩正式收购上海禾念,让洛天依等一众超人气虚拟偶像成为“员工”,从此成为国内最大的虚拟偶像社区。据了解,哔哩哔哩主要靠入股的方式加快对虚拟偶像全产业链的布局,投资的公司包括音乐制作商、演唱会技术供应商、VR动画技术供应商等。爱奇艺今年宣布将推出我国的第一个虚拟偶像人才综艺节目,将由明星担任导师,带领30多个虚拟竞争对手进行一系列比赛和挑战。爱奇艺还曾在2019年推出虚拟偶像厂牌RiCH BOOM,通过与知名制作人合作创作歌曲,RiCH BOOM成功“圈”到大量粉丝。阿里巴巴则通过发展虚拟主播助力内容电商。去年9月,天猫超市品牌IP形象“小铛家”正式上线官方直播间,成为“阿里动物园”首位主播。实际上,早在去年初,阿里巴巴就开始了专门针对电商的虚拟偶像的研发工作。商业逻辑逐渐清晰2021我国网民为虚拟偶像月均花费金额调查(苏晓宇/图)虽然不同类型的虚拟偶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整个行业也呈现飞速发展态势,但作为新兴业态,虚拟偶像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指出了当前虚拟偶像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瓶颈。首先是生产及运营成本高,入局门槛较高。现阶段,国内单支虚拟偶像单曲的制作,包括编曲、建模、形象设计、舞台方案定制等,成本高达200万元,而流量传播等方面的花费也相当庞大。虚拟偶像在养成阶段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要比真人偶像更多,一旦在传播过程中收不到好的效果,很有可能导致投入资金后生产内容无法变现的情况出现。其次是头部IP蓬勃发展,但腰部和尾部IP破圈难度较大。由于目前粉丝经济依然是虚拟偶像最重要的变现手段,头部IP主要依靠演出、授权、周边等来获取收益,而腰部和尾部IP由于缺少稳定的粉丝群体,在传播属性上相对较弱,因此无法迅速获得庞大的流量积累,商业化的过程较为艰难。目前,腰部和尾部虚拟偶像IP主要活跃于直播电商、实景应用等场景,由于版权价格较低,品牌更愿意用这些IP替代真人工作,降低劳动力的成本,但也造成这些IP进一步破圈的难度加大。但随着直播产业的发展以及AI技术的进步,虚拟偶像的“存在感”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同时,随着“二次元”领域的主要受众群体90后、00后逐渐拥有了自主消费能力,年轻用户逐步开始主导消费市场,虚拟偶像作为深受年轻用户喜爱的元素,已成为品牌营销发力的风口,在流量变现、内容变现等方面将会获得更好的支撑。目前,虚拟偶像主要应用于动画制作、游戏开发、直播表演、AR演唱会以及直播带货领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虚拟偶像市场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虚拟偶像IP的商业价值凸显使得越来越多品牌愿意使用虚拟偶像作为产品代言形象,这有利于虚拟偶像突破不同圈层壁垒,向更多不同领域延伸,积累流量以提高变现能力,从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次世文化CEO陈燕表示,在整个赛道里面,今年和去年的红利是非常明确的,越来越多品牌都愿意下场去开发自己的品牌虚拟形象。原力创投创始合伙人卢宇翔表示,虚拟偶像的商业场景正在逐渐变好,现在很多的传统行业也在用虚拟人打广告,比如汽车、美妆等行业,部分代言人也从传统的明星变成了虚拟偶像。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想用好虚拟偶像,打开90后、00后消费市场,不只是推出一个虚拟偶像那么容易,需要开发其线上线下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其具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且能够在市场运作中取得盈利效果,其IP还要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而这,就不只是投入成本那么简单了。
10年做成100亿美金市值,这个跑鞋品牌有何不同?
从品牌成立、变得知名到无处不在,这个时间链条被不断压缩。 9月15日在纽交所上市的瑞士运动品牌On昂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上市当天,On昂跑收盘价为35.4美元,比24美元的发行价上涨了45.83%,远超预期。 On昂跑的最新市值已经达到100亿美金,达到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时的20亿美金估值的5倍。 这个专业运动品牌于2010年在瑞士苏黎世成立,主打“革新性的跑步体验”,在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售卖。在过去10年,On昂跑的净销售额以8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On昂跑的崛起之路,可以被视为运动品牌从单点创新到全球突围的商业样本。 在早期,这个年轻品牌选择了极简的SKU和一个高度风格化的品牌故事,当消费者厌倦那些不断重复的炫丽广告时,On昂跑通过强调创新与专业,树立了独特的品牌认知;同时,紧锣密鼓的全球化步伐、DTC与零售加盟相结合的模式,又为核心客群提供了充分的便利和可得性。 我们可以从中观察新一代消费者如何被影响与吸引,一窥未来消费产业的演进趋势。 创新科技改变跑步体验 用On昂跑亚太区总经理比安卡·裴斯塔洛奇(Bianca Pestalozzi)的话来说,“我们打入市场的时机很巧妙”。 十几年前,大部分跑鞋为了提供支撑感而被设计得非常厚重,并且涂有各种装饰,难以同时实现缓震和竞速,也不适宜出现在训练场以外的场景。 但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一方面,全球兴起了一股运动休闲化浪潮,这一代人正在模糊工作、家庭、运动和娱乐之间的界限,“人们在寻找一款可以从健身房穿到会议室、又再穿回到训练场的产品。” 另一方面,跑步在这10年中逐步成为一项全球运动,跑步的社会基础越来越广泛,马拉松赛事成为了中产人群的某种“社交货币”。 疫情后,跑步热潮更为明显。“当人们开始意识到身体健康多么重要,而大多数健身房和室内运动中心又因疫情不对外开放时,跑步成为了首选。 很多城市居民尤其是那些住在中国大城市的,已经不满足于他们的周边环境,开始远离城市去周遭的山路或者更远的地方跑步。”Bianca表示。 在这种趋势下,人们对功能性跑鞋的需求越来越精细,不同级别的跑者都需要与其训练强度、所处环境相匹配的专业级产品,而On昂跑的专业性恰好击中了提升跑步体验的需求。 作为一个具有“运动员基因”的品牌,On昂跑希望通过创新技术帮助跑者获得更好的表现。 前铁人三项冠军(下简称“铁三”)、On昂跑联合创始人及执行董事会成员奥利维尔·伯恩哈特(Olivier Bernhard)多次提到过首次穿上On昂跑跑鞋的感受——“好像身体中某一个开关被打开了。” 这得益于On昂跑在鞋底中应用了CloudTec®技术,这项2010年推出的专利技术能够在足部着陆时提供缓震、并将其转变为蹬脚前进的爆发力,同时实现轻盈触地与强力回弹。 每隔两三年,On昂跑就会发布新的专利技术,为既有难点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比如,2017年推出的精工防滑鞋底Missiongrip™主要应用在越野鞋款,能够有效吸收下坡时带来的冲击力,帮助跑者在陡峭碎石路上稳健下坡; 2019年推出的Helion™ Superfoam中底缓震材质,融合了稳定坚固的泡棉元素与较为柔软、富有弹性的模块,在不同极端温度环境下均能保持软硬度和高性能。 这背后是一支来自52个国家的多元化团队,囊括了科研人员、运动员、设计师、擅于讲故事的人、产品研发设计人员、数字化创新人员、人才发掘者与企业经营者。他们将研发重点放在三个方面:高性能原创科技、优质设计和运动装备可循环。 扎实的科研投入让他们获得了不少运动员“粉丝”。 不久前的东京奥运会上,女子铁三运动员尼古拉·斯皮里格(Nicola Spirig)穿着On昂跑Cloudboom Echo跑鞋参加了比赛; 网球运动员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成为On昂跑的投资人、合作伙伴,On昂跑还赞助了多位铁三运动员,包括在2017年打破世界纪录的蒂姆·唐(Tim Don)、伦敦奥运亚军哈维尔·戈麦斯(Javier Gomez)等等。 在为运动员提供支持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反馈和需求也反过来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动力,让团队可以及时作出调整与升级。 On昂跑产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将强大性能与瑞士精工进行融合。On昂跑的大部分鞋款都采用了简约、高级感的风格,鞋面大量应用低饱和度的中性配色,具有丰富的搭配可能性; 但同时,他们也在探索如何将跑鞋和街头风格连接,比如今年最新推出的Cloudnova Z5就同时搭载了为实现竞速功能的骨架支撑结构,和更具有潮流属性的荧光黄色鞋面。 现在,On昂跑的鞋款已经覆盖了路跑、户外和运动生活三大系列,足以满足从入门级爱好者到专业级运动员,从日常锻炼、户外越野到竞技场合的复合需求。 “我们最核心的优势就是产品本身。”在接受虎嗅专访时,Bianca如此表示。 数据显示,许多消费者会购买超过两双以上鞋款,并向朋友和家人进行推荐;43%的线上消费者进行复购;在用户调研中,On昂跑的客户净推荐值(Net Promoter Score,一种流行的顾客忠诚度分析指标)达到66。 让“可持续”吸引消费者 近年来崛起的消费品牌当中有大量价值观驱动的案例,On昂跑也是其中之一。 “可持续发展”是On昂跑强调的核心价值。目前,On昂跑采用了经FSC认证的100%可回收纸板制作鞋盒,以及100%可回收HDPE塑料制作服饰包装, 正在朝着在2024年之前使用100%可回收聚酯、100%可回收聚酰胺和100%有机认证天然材料的目标持续推进。 “我们的年轻一代顾客越来越有专业知识和辨识力,他们不仅关注产品的性能,同时还关心整个地球生态,会更加看重品牌在这部分所做的付出。”Bianca表示。 疫情后,品牌是否重视“可持续”已经成为一个影响购买的重要因素。 麦肯锡在一项调查中发现,疫情对人们的环境意识产生积极影响,消费者行为也发生相应变化。 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尽力进行回收和购买使用了环保包装的产品,67%的消费者将材料的可持续性作为一项重要的购物参考因素,63%的消费者对品牌自身采取的环保举措这一宣传方式给予认可。 On昂跑同时也在寻找“可持续”理念、创新和商业的结合方式。 去年,On昂跑发布了第一款实现完整可回收再生的高性能跑鞋Cyclon,由超过50%蓖麻籽成分的生物基材料制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其他款式的平均排放量少50%,产生的废物少90%; 与此同时,针对Cyclon这一鞋款,On昂跑推出了一种订阅模式的产品服务,用户购买跑步装备后,把达到使用寿命的跑鞋交还给品牌,就能换取新的产品。 这背后是对整个生产销售模式的改造升级。 “我们不仅创造了一个新的产品,还创造了一个新的供应链。”On昂跑全球研发及供应链负责人殷佳慧向虎嗅表示,“为了完成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我们需要设计一个产品的反向回环,如何用环保的方式回收并清洁产品、如何将产品分解成原材料颗粒、如何再次赋予原材料新的生命周期。” 媒体将Cyclon称为“你永远无法拥有的鞋子”,但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拥有”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订阅式消费不仅确保你永远可以穿上最新技术的鞋款,还能充分表达环保主张。 从品牌沟通的角度来看,On昂跑用产品以及价值主张,代替了过去“高空轰炸式”的营销模式。 消费者不再追逐传统品牌,转而寻找具有明确使命、符合个人价值观的品牌,在全球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消费品牌更新换代的飓风,On昂跑相对克制的营销策略所显现出的品牌质感,对于寻找新鲜体验、又想彰显个性的年轻群体有显著的吸引力。 传递这种价值观的渠道,不再是间接通过电视广告和代言人,而是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让他们参与、试穿、体验。“无论消费者在哪,我们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Bianca说,“通过各种本地活动,我们建立了与社群的紧密联系。” 全球扩张与中国市场 本土市场容量太小,没有足够多的跑者能支撑起一个跑步品牌的长期发展,因此,On昂跑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一家全球性企业。 现在,On昂跑在全球拥有8100个零售终端,DTC与零售加盟相结合的经销模式成为快速布局全球的关键因素。 目前,On昂跑已成功登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亚洲、澳大利亚与拉丁美洲。北美是On昂跑目前最大的市场,占总销售额的49%;其次是欧洲,占44%;中国是On昂跑增长最快的地区。 如何在全球化的路途上,既保持品牌本身的创新质感、又适配各个区域市场的消费偏好与文化? 在全球各地,On昂跑都高度强调“科技与自然”的品牌烙印。比如,在9月15日正式开业的深圳万象天地店,On昂跑在显眼位置放置了一块“巨石”——它的原型是瑞士阿尔卑斯山脉恩嘎丁山谷里的一块石头,以生物基原料和中国限定色进行3D打印还原。 此外,这家门店还配备OnScan跑步数据分析装置,消费者可以在店内通过扫描脚型、现场跑步并与数据库中的大量的跑步步态进行对比分析,科学性的分析跑者的步态类型,从而推荐合适的鞋款。 由于每个区域市场的消费偏好是如此不同,On昂跑采用的本地策略也有差异。 比如,在进入具有悠久跑步传统的日本市场时,On昂跑快速“打入”本地铁三运动员和跑步社群,与核心成员建立紧密联系,以影响更多目标客群;同时打造了一个符合日本特色的多渠道销售网络。现在,On昂跑在日本高端跑鞋市场位列第三。 在中国市场,On昂跑定期在各个城市举办OMC马拉松训练营、城市晨跑及夜跑、探索城市经典建筑路线等活动,也会在门店设置饮用水补给装置,并结合店铺社群活动提供跑鞋试穿服务。通过多元化运动形式,并基于线上旗舰店的数字触点,On昂跑得以连接更多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在购物时,相较于产品类别更看重品牌。”Bianca表示。 “因此,我们将重点放在如何使消费者更快了解品牌、以及提高DTC占比上,比如通过品牌直营店、线上旗舰店以及像北京SKP品牌专柜等渠道,打造设计与科技感并存的店铺氛围,并引入本地活动,目标是通过创造真正的用户体验、以达到持久的品牌宣传效果,而非仅仅设立一个购物地点。” 线上是另一块重要阵地。 “去年,我们在天猫和京东的销售额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那些暂时没有实体店的二线城市也有着巨大潜力。通过多渠道销售,我们看到了在中国线上和线下渠道的强大互补性。在中国市场拓展三年,我们仍致力于获取新客户以及扩大粉丝基础。”Bianca表示。 今年6月,On昂跑在天猫上举办了一个线上跑步挑战赛,介绍用户本地的跑步路线,从而推动了一部分用户的复购。 目前,On昂跑在中国已开设多家直营店,开设更多自营店、以及通过经销商落地更多线下店铺,将是未来几年的发展重点。 作为本地化策略的一部分,On昂跑也在考虑中长期在中国建设产品供应链。Bianca提到,在美国及日本,提供支撑、缓冲性能的跑鞋拥有巨大市场,而中国的跑步文化兴起不久,一些跑步者在一两年内就开始尝试马拉松,很多跑者希望跑鞋具备更强大的竞速功能。 “中国有非常好的运动产品供应链基础,落实在中国本地化供应链可以更快更好响应中国市场需求。”殷佳慧表示。 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目前亚太地区在全球运动服饰市场的占有率为28.7%,而On昂跑2020年全年和2021年上半年On昂跑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为5%和6%,这意味着,On昂跑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随着On昂跑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全面提速,销售曲线变得陡峭。 2020年,On昂跑的总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9%,其中中国市场销售额几乎翻了三倍,今年上半年,On昂跑销售额相比增长了85%。瑞士精工加上“中国速度”,On昂跑的增长之路仍在加速。
宇航员在太空中,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神舟十二号的三名航天员“出差”3 个月,今天重返地球家园了!离开中国空间站,回到地球后,航天员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要闯过哪些“健康”风险关? 人类对载人航天的未来有着越来越宏伟的计划,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决另一个关键问题:人体能否在太空中维持更长时间?一次火星探索任务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而迄今为止,大多数太空探险只持续了 6 个月或更短的时间。超出地球轨道的扩展任务可能会对宇航员的身体产生怎样的潜在风险? 为了研究长时间太空飞行中微重力、辐射等影响,美国宇航局曾选择双胞胎兄弟斯科特·凯利和马克·凯利作为研究对象。这对同卵双胞胎都担任过 NASA 试飞员和宇航员,斯科特被选中执行为期一年的国际空间站(ISS)任务,而将他的兄弟——自己的基因副本——留在地球上。研究人员将地球上的马克用作对照对象,以比较斯科特在太空一年中的变化,时间是从 2015 年 3 月 27 日到 2016 年 3 月 1 日。 10 个科学家小组研究了这对双胞胎在健康和生物学的不同方面,从基因表达到肠道细菌再到认知。这些数据是在为期一年的任务期间以及前后几个月从双胞胎身上收集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具有参考意义。 老化问题 由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辐射和癌症生物学教授苏珊·贝利(Susan Bailey)领导的 10 个团队中的一个专注于端粒,即保护 DNA 链末端的“帽子”。在地球上,每当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端粒就会变短,直到端粒达到一个临界长度,这时细胞也失去活性而死亡,所以端粒会随着细胞个体的衰老而变短。 当贝利的团队分析斯科特白细胞中的端粒时,他们发现这些细胞中的平均端粒长度在任务期间出乎意料地增加了——在他到达太空目的地时平均延长了 14.5%。这是地球上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端粒酶实现的效果,端粒酶是一种维持和构建端粒的酶。 但是在太空中免费的东西在地球上是要付出代价的。斯科特返回地球后几乎立即——在着陆后的 48 小时内——凯利的端粒恢复到基线长度,更糟糕的是,在飞行后的几个月里,出现更多的端粒丢失或严重缩短,有些端粒实际上比任务前更短。这可能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发现,因为端粒缩短和丢失与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易感性有关,包括心血管问题和癌症。 研究人员还不确定这些端粒变化是如何或为什么发生的。该团队希望分析端粒酶的活性,端粒酶是一种延长端粒但在大多数成年体细胞中被关闭的酶,看看它是否在斯科特飞行时以某种方式被激活。然而,他们需要的材料“在太空中丢失了”。血液样本通过联盟号航天器运回地球,但端粒酶活性在抵达时就停止了,这可能是通过地球大气层再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结果。 太空中的基因表达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斯科特的基因组,看看基因表达是否在飞行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因为它往往会在压力情况下发生变化。 空间对基因组的影响很显著——而且发生得很快。“斯科特一进入太空,一千个基因就开始发生变化。”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生物医学副教授克里斯托弗·梅森在相关新闻中说。“它们包括影响 DNA 维护和修复的东西,以及在需要时增强免疫系统。” 遗传变化包括所谓的染色体倒位(其中基因序列实际上端到端颠倒)和转座(其中单个基因改变染色体上的位置),已知这两者都与空间辐射有关。在斯科特回归后,并非所有变化都消失了——或者至少不会很快消失。 他们观察到基因表达方式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在任务的最后六个月加速了。与飞行开始时相比,后半段出现的基因表达差异是其 6 倍多。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兼医学研究员 Andrew Feinberg 和他的团队专注于甲基——通常表示基因表达变化的化学标记——并发现两兄弟的表观遗传变化量相似。 任务结束后,90% 的修改后的基因表达恢复到飞行前的基线——这是一个好兆头,表明身体可以在长期任务后恢复。其他 10% 的基因包含 800 多个基因,包括与免疫反应和 DNA 修复相关的基因,在斯科特回归 6 个月后仍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科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身体中有足够多的细胞对发生的事情有记忆,因此仍然有一些持续的适应和重新校准以返回地球。 太空飞行对精神认知的影响 在一个可能令人担忧的结果中,一个研究认知的团队发现,斯科特在一系列认知测试中的表现在飞行后阶段有所下降。 尽管斯科特在飞行中的测量是稳定的,但他的“认知效率”,或者说他完成测试的速度和准确性,一旦回到地球就会下降。在他回来后的6个月里,这种减少一直存在。 虽然斯科特在长达一年的太空飞行过程中没有表现出任何令人担忧的认知影响,但与他之前从 2010 年 10 月到 2011 年 3 月在计划火星任务时相比,认知结果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宇航员必须在着陆后执行复杂的任务。 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任务中应该监测这些认知变化——因为人类评估自己的认知状态时,往往倾向于接受他们当前的状态,即使它们实际上比以前更糟。 太空探索者的身体 航天员长期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生活,肌肉和骨骼不再受到地球上的重力刺激,会导致骨质流失、肌肉质量和力量减弱、出现心脏和血管以及视力模糊等问题。 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斯科特自己对颈动脉和肱动脉进行超声检查,并定期监测血压并收集尿液和血液样本。马克接受了相同的测试。动脉监测产生了最显著的结果,斯科特的颈动脉在进入轨道后不久膨胀和增厚,并一直保持到返回后四天。 炎症的循环标志物也出现了激增,尤其是所谓的 c 反应蛋白(CRP),它可以预测心血管问题。最大的问题之一,从他离开车站到着陆时,CRP 增加了八倍。他的水平在 36 天内没有恢复到基线水平。 他的免疫系统也受到了打击。在斯科特升空之前,这对双胞胎的 T 细胞和其他免疫成分的丰度和功能或多或少是相同的。但在他在太空期间,62 项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其他免疫系统蛋白质)中的 50 项发生了显著变化。 好消息是,凯利回家后的免疫状况或多或少地恢复到基线水平。更好的消息是,在一项研究中,双胞胎在任务期间都接种了流感疫苗,他们的身体反应几乎没有区别,这意味着即使斯科特的化学反应变得异常,他的免疫反应仍然保持良好。 在此之外,在斯科特身体的其余部分,研究人员观察到与太空飞行有关的其他变化。在对微生物组(人类肠道中的细菌群落)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由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团队发现,斯科特在太空的这一年中,不同类型细菌的比例发生了变化。然而,细菌的整体多样性并未减少,这是微生物组保持健康的好兆头。 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健康科学研究人员 Brinda Rana 领导的一个团队发现,在太空飞行过程中,几种蛋白质也发生了变化。斯科特在国际空间站上时的尿液样本含有高水平的胶原蛋白,一种结构蛋白。Rana 说,将这一测量值与生理变化(如在斯科特的眼球和血管系统中观察到的变化)一起观察,可能表明身体正在重组。研究人员还观察到水通道蛋白 2 水平升高,这种蛋白质往往是脱水的标志。 然而,一旦斯科特回到地球,研究团队和其他人观察到的绝大多数变化就消失了。Rana 团队认为,这显示了身体的弹性,以及人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在太空中待一年——身体可以应付。” 由于美国宇航局双胞胎研究的样本量很小,研究人员强调这可能不是一个普遍结果,也不能证明太空飞行与他们的观察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尽管如此,但该项研究为 NASA 提供了一些关于宇航员在太空飞行期间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发生生物变化的线索——该研究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路线图”,以了解更远距离进入太阳系的可能风险。 斯考特.凯利在 2017 年出版的《Endurance: My Year in Space, A Lifetime of Discovery》一书中写道,“这并没有特别困扰我,为推进人类知识做出贡献是值得的。” *谨以此文,致敬中国航天!让我们一起迎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回家!
917已至 腾讯“门户开放”
今天是9月17日,工信部要求各大互联网公司解除“屏蔽网址链接”的期限已至。腾讯迈出了一大步:用户升级最新版本微信后,可以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群聊尚不支持。微信在声明中提及,群链接因涉及广大接收方用户,将继续开发功能便于用户自主个性化选择。 字母榜(ID:wujicaijing)体验发现,目前部分用户已可在微信一对以聊天中访问抖音外链。 微信在调整外链声明中指出的开放外链循序的原则也值得注意,其中两条为:防止出现过度获取用户隐私、危害网络信息安全与数据安全的行为;防止出现过度营销、诱导分享等有损用户利益的行为,对于急于开掘微信流量金矿的电商平台来说,这并不是个乐于听到的消息。 不论如何,中国互联网从2013年开始形成的超级APP之间互相隔绝的格局,终于在强大的行政压力之下,开始显露出互联互通的趋势。 2013年底,阿里关闭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链接,用户点击链接后,会进入到手淘安装页面,阿里的理由为: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以及保护用户隐私安全,“微信一天不安全,我们一天不开放。” 后续大家都知道了,微信从此也对淘宝关上了大门。 围绕链接屏蔽、接口授权,自2018年3月至今,字节和腾讯更是已大战过三百回合。 双方近日又围绕违规链接展开了一轮舌战。腾讯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字节跳动涉嫌盗取腾讯关系链。《财经》在文章中指出,腾讯给出的违规链接判定标准来看,似乎不能明确将短视频和电商链接划入违规之列。对此,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字节跳动涉嫌盗取腾讯关系链。9月13日晚间,抖音回应称,“字节跳动涉嫌盗取腾讯关系链”系谣言。 有趣的是,抖音指责腾讯屏蔽链接,但屏蔽对手链接似乎是巨头的通病,抖音自己也不例外。去年年底,抖音公布新规,直播间商品不支持第三方链接,需使用抖音小店商品链接,时任抖音电商总裁的康泽宇今年4月曾对此解释,禁止外链最重要的原因是平台难以检查和管控——跟腾讯、阿里屏蔽外链的理由如出一辙。 最早是淘宝屏蔽了微信,而后微信屏蔽了抖音,如今抖音直播间商品同样不支持第三方链接(这当然包括淘宝),巨头之间的屏蔽链越来越长。 自从AT争霸的格局形成以来,建设流量闭环、自给自足的超级APP,就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发展方向,中国互联网也因此越来越孤岛化。 然而,随着竞争的深入,原本割据自雄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撞上了增长天花板。孤岛化难以为继,为了进一步发展,巨头们摇身一变,转而成为互联互通最有力的鼓吹者。 打开天窗说亮话,在一定程度上,互联互通这个课题可以简化为腾讯——或者更进一步,微信——如何“门户开放”。 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微信拥有12亿多月活,流量充沛无比,社交关系链也分外完备。对于陷入增长停滞的电商平台,以及渴望打通关系链的内容巨头,这是一块远比海外市场更加现实的矿藏。 打破“孤岛”的呼声,放在以往,腾讯大可不屑一顾,但今时不同往日,反垄断大潮笼罩中国互联网,互联互通作为政治正确,已经成为所谓的“非如此不可”。 旧秩序的瓦解与新秩序的建立,并非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互联互通的大趋势已板上钉钉,但每一个环节处理形式的细微差别,可能就会引领巨头新秩序走向不同的结局。 在多方利益博弈下,新秩序正在缓慢建立中。 A 9月13日,针对工信部提出的“推动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能够分步骤、分阶段得到解决”,腾讯、阿里、字节三方做出了不同表态: 腾讯回应,将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阿里回应,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阿里巴巴将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制定未来,相向而行; 字节跳动回应,将认真落实工信部决策,并呼吁所有互联网平台行动起来,不找借口,明确时间表,积极落实,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网络空间。 不用细品,便可知三方立场、诉求迥异。腾讯的立场自不消说,它肯定不会允许微信沦为巨头的营销乐园,背后动机或出于用户体验、生态健康,或同样出于商业考量。 阿里的立场则要复杂得多了。截止今年二季度末,阿里中国零售市场年活跃买家为8.28亿,环比增加1700万;同期,拼多多这一数字为8.499亿,环比增加2600万。电商平台无一例外地即将触碰用户增长天花板,但有微信加持的拼多多,天花板显然要高上一层。 过去几年,阿里派出了数路小队或在内、或向外寻找流量之源,但相比拼多多拥有的地利优势,总归是棋差一招。倘若微信大门洞开,淘系用户增长天花板就有打开的可能。 今年3月,淘特向微信发难,提交了小程序开通申请,这被视作阿里与微信关系的破冰。事实上,更早之前,饿了么、盒马、菜鸟都已开通微信小程序。 但把这一串名单列出来便可发现,阿里系进驻微信是有选择的进驻,而非全盘托付。 上述这些产品的主要收入来源都并非广告,至少在现阶段不是。以外卖为例,美团财报显示,其餐饮外卖业务中,佣金收入为203.53亿元,在外卖总收入231.25亿元中占88%,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27.64亿元。饿了么的收入结构大概会与此相当。 长远来看,淘特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旧会是广告,拼多多正是如此,但在现阶段,淘特的战略使命是帮淘系寻找新增用户以及服务下沉人群,微信自然成为淘特想要安营扎寨的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主站并没有奏响进军微信的号角。 无码科技CEO冯大辉(Fenng)2014年曾在《微信和淘宝到底谁屏蔽了谁?》一文中提及,“淘宝的收入主体可以说就是广告,说白了就是在通过自己的流量进行变现,越是闭环,变现的能力就越高。如果被微信或是其他第三方撕开了一道口子,毫无疑问会影响营收,而且是致命的。从战略上,大淘宝体系应该不希望卖家们有自主的免费的流量。” 完成无线化转型的淘宝曾试图封掉微信这道口子,以避免向收银台靠近,但当商家对流量的需求逐渐超出淘宝的环境承载能力,补给流量就变得愈发迫切。 进入微信内场,对淘宝来说,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多了一块未被开采殆尽的流量金矿,多了一个可方便触达用户、用户同样可方便唤起产品的渠道,产品社交传播的能力也可大为增强。 以淘宝为例,按照现下规则,用户将商品链接分享给好友时,需进行“复制”、“打开微信”、“粘贴”三个步骤,好友要完成“复制”、“打开淘宝”、“粘贴”三个步骤,倘若淘系拥有小程序,则双方步骤都缩减至一步,分享的门槛大幅降低,用户分享意愿自然更强,平台做社交裂变也就有了最基本的条件。 但同时,对淘系来说,开放也不只有好处。一旦开放,商家、淘宝客等大队人马必将来到微信寻找更便宜的流量,淘系长期以来精心构筑的流量壁垒,就面临被打破的风险。 一旦淘宝站内流量价格上升速度减缓,显然对阿里妈妈的广告收入不利。不过,这种变化会以何种程度演进,尚未可知,说不定长久看还会有利于淘系生态健康。 B 单看对流量增长的渴望程度,抖音自然不若淘宝迫切,它本就是最大的新兴流量主,但因近年头腾战事持续升级,与阿里并肩站在腾讯大门前的字节,叩击门环的力度,要比盟友大得多。 填补上社交关系链,是抖音长久以来的一桩心事。公众号已经验证,“内容+社交”是行之有效的组合,一旦内容平台能构建相对稳定的社交关系网,用户粘性会大大增强;而社交关系网,会加快内容的流动速度,传播范围也会更广。 由于产品设计等历史原因,抖音走了一条弱化关注,重内容分发效率的道路,这导致抖音缺少社交关系链的沉淀,在社交传播、社群传播一环自然存在短板。 近期,抖音就在发力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链,具体动作为在“推荐”页面以卡片形式向用户推送“通讯录好友”或“可能认识的朋友”等存在社交关系的好友。 “头腾大战”中,腾讯和字节之间的主要争端之一就是字节是否获取了腾讯关系链。 2019年1月,抖音就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发布声明称,应是由于微信提供的登录服务出现问题;腾讯随后回应,微信及QQ用户在抖音APP授权登录后,帐号被无感知地推荐给大量微信及QQ好友,甚至二度好友,给用户带来隐私安全困扰,因此取消抖音APP新增用户授权微信及QQ登录能力。 抖音最新的回应是,“字节跳动涉嫌盗取腾讯关系链”系谣言,“抖音推荐好友主要是基于用户授权后的个人信息,与腾讯无关;微信关系链除非微信主动提供,否则从技术上不可能获取;法院判决证明抖音并未获取用户微信/QQ 关系链。” 而诉讼结果,以及公众对字节是否获取腾讯关系链的判断,可能会直接影响后续微信对字节系产品链接的开放程度。 微信在外链新规中提到的这点就值得注意:“防止出现过度获取用户隐私、危害网络信息安全与数据安全的行为。” 除了抖音内容传播会因微信开放受益,如同淘宝商家会从开放大潮中受益,一旦微信开放,抖音生态内的品牌商家、达人、服务商想必也会参与到这场微信流量再开发的浪潮中。 字母榜曾发现,商家会在抖音主页留下客服微信号,用户可加入粉丝微信群,直播开启后,商家会在微信群内通知,并鼓励用户进行社交传播。 倘若商家在抖音开播时,可直接将直播间链接分享到微信群,商家、达人便多了一个取之不竭的流量池。 在既有的互联网秩序中,腾讯自身已有小程序+视频号的组合,拼多多、快手也分别有电商+直播的组合,拼多多、京东、快手与微信之间也是互通的,但微信+淘宝、微信+抖音,乃至再在这个公式后添加数个平台,却是全新的组合,这对商家无疑是好事一桩。 但这时抖音的广告收入,恐怕也会遭遇与阿里妈妈类似的挑战。公域的算法推荐制,正是抖音广告变现效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当商家争夺用户时长的阵地被拉到微信,抖音主站的广告需求量恐怕也会受影响。 从另一个层面,抖音入侵微信后,视频号乃至视频号直播面临的挑战要更大。 以上设想皆为后话,环环相扣的连锁反应的发生尚需时日,互联网新秩序的搭建,尚停留在初级阶段。 按照微信调整外链规则的最新政策,现阶段访问外链仅支持一对一聊天场景,并不适用于群聊,但商家做私域流量的一个重要阵地就是微信群,没有这一工具做凭依,想来微信淘金的淘宝、抖音商家也无的放矢。 C 腾讯如何接招,这是互联互通的焦点。开放是大势,但腾讯会对此前屏蔽的淘宝、抖音链接以何种形式放开、放开到什么程度,存在多种解决方案。 据《财经》报道,在9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强调,如果无正当理由,不能屏蔽合法链接。另外,工信部对即将开放的平台外链提出了3点合规标准: 1.具有外部网址链接访问功能的即时通信软件,对于用户分享的同种类型产品或服务的网址链接,展示和访问形式应保持一致; 2.具有外部网址链接访问功能的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在即时通信中发送和接收合法网址链接,点击链接后,在应用内以页面的形式直接打开; 3.不能对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网址链接附加额外的操作步骤,不能要求用户手动复制连接后转至系统浏览器打开。 这三点要求就给后续腾讯的开放之路指明了两个关键点:一是腾讯对合法的商品/内容链接如何放开,二是该如何定义非法链接。 现阶段,“点击链接后,在应用内以页面的形式直接打开”有两种方式:拼多多、京东、快手等APP在微信中的打开形式为,用户将APP内的商品/内容链接分享至微信后,在微信内以链接形式呈现,用户无需跳转到APP即可查看相关内容,另可通过“在APP内打开”按钮,跳转至APP打开。 第二种方式为,由美团、饿了么等APP发来的链接,在微信中的打开形式为,在微信内以小程序形式呈现,无法直接跳转至APP。 这是今年5月,微信调整了小程序政策后的结果。微信方面表示,因小程序使用过程中,出现正常使用流程被阻断、被引导跳转至APP情况,严重影响了小程序用户群体,平台将于5月20日之后不再提供“小程序打开APP技术服务”。 QQ的解决方案则是第三种方式。当其他用户在淘宝、抖音网页版复制商品/内容链接并发送给QQ好友后,用户可直接在QQ内点击查看,无需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另外淘宝用户在登录账户密码信息后,可直接使用淘宝触屏版在QQ内完成商品购买。 让淘宝、抖音获得与目前拼多多、京东、快手享有的“最惠国待遇”恐有难度,三点合规标准也未指出,要支持链接可跳转到APP。 从微信最新政策来看,在互联互通的第一阶段:它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即在一对一聊天中,可自由分享、点击外链。 但“对于用户分享的同种类型产品或服务的网址链接,展示和访问形式应保持一致”,又提出了另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平衡淘宝、抖音这些敌人与拼多多、京东、快手这些盟友的关系。除了九宫格,这些与腾讯关系亲密的公司是否还会享有优待,是个未知数。 D 即便微信方面放开了对淘宝、抖音的链接屏蔽,也并不意味着淘宝、抖音在微信里畅行无阻。 2019年年底,微信曾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整治外链行动,拼多多成为被整治的重点对象,拼团砍价和领红包链接皆被屏蔽,拼多多不得不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将分享链接掺杂在大段故事会式的微信文字中,以躲避微信屏蔽。 目前,若拼多多用户想要邀请微信好友助力,同样无法直接分享助力链接,链接内容类似于火星文的编码,用户需复制链接后,粘贴到微信,好友再进行微信内复制、APP内打开的动作,才能完成助力。这与淘宝、抖音链接分享形式无异。 此外,为躲避微信屏蔽,拼多多另有一种更为复杂的助力方式:用户分享的助力邀请为二维码图片,好友在微信识别图片二维码后会获得一串数字,好友需复制数字,并将其粘贴在拼多多的搜索框内,才能助力完成,整个助力链路极为复杂。 今年春节期间,微信曾发布过一则处理违规营销内容的通知,其中就包括这样两条:一是为避免过度营销内容对用户的骚扰,请不要唆使用户在朋友圈和会话内发布及传播具有识别、标记功能的特殊识别码、口令类信息;二是外链内容不允许通过明示或暗示的金钱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等利益内容,诱导用户下载或跳转到外部APP,或需要用户离开微信、下载特定内容或完成特定操作。 前者的处理对象包括腾讯视频、百度、抖音、拼多多、今日头条;后者处理对象则包括快手。 此前微信生态游戏规则的裁定权与解释权一直掌握在腾讯手中,虽然这套游戏规正发生变化,但仍给腾讯留下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显然,腾讯不会任营销外链在微信横行。 目前来看,微信用了两套方案以试图压住营销过盛的苗头。一是在开放的第一阶段,外链开放的范围只限于一对一聊天,而不开放给营销重要阵地群聊。 二是微信在外链新规中指出,外链开放要防止出现过度营销、诱导分享等有损用户利益的行为,并将更多选择权交给用户。另外,微信会设立外链投诉入口,用户可以举报违法违规外链。“平台将按照相应规则处理,并对外链提供平台的管理有效性设立信用分级。” 从一个普通用户角度看,若淘宝、抖音等平台链接可自由在微信里打开,无需通过复制、粘贴完成分享会方便不少,如果这类营销属性较弱的链接得以放开,用户使用这些产品的体验会得以上升,同时,进行社交分享的动力会更强。 同样的道理,如果好友助力等营销信息可一键分享,并被一键查看,分享链路的缩短,也必将增加用户邀请好友助力、砍价的动力,类似营销玩法自然会更盛,在短时间内,火星文恐怕不会从互联网世界消失。 但现下的互联互通只进行到第一阶段。如何既顺应互联互通的大势,又不导致类似营销信息泛滥,是微信未来要继续面对的难题。 过去数年,因投资关系、业务竞合,国内互联网公司隐隐组成不同阵营,在此前的流量竞争中,腾讯一方始终占据上风。但在汹汹而来的字节面前,腾讯的优势不再具有压倒性。 另一个有趣的可能是,随着腾讯解除对淘宝、抖音的链接屏蔽,如今利益一致、同样站在腾讯对立面的淘宝和抖音,可能因电商业务、商品链接产生新的争端——多米诺骨牌已然推倒,新规则必然会建立新秩序。
沉默的Legacy与需要它的精英
采访 | 黎诗韵 实习生陈亦琪 文 | 黎诗韵 编辑 | 姚胤米 一位女投资人的身亡,让 Legacy(诚泉文化)和团体心灵课被吞进舆论旋涡,“洗脑”、“精神传销” 的质疑频频发出。人们坚信这是一个 “聪明人受害” 的故事。 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最深层的疑问没有得到解答:为什么这个社会堪称最精英的人要去上此类课程?他们被什么吸引?又获得了什么? 过去一个月,《晚点 LatePost》采访了十余位曾参与团体心灵课的学员、多位心理学家、职业课程教练,Legacy联合创始人兼培训总监孔伟良也首次接受媒体专访。 “那只是一起意外而已。” 在电话里,出生于香港的孔伟良用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说。这个解释是警方、逝者家属、学员达成的共识。学员晕倒的第二天,孔伟良就从香港出发飞往北京。记者致电北京朝阳分局建外派出所,相关人员表示,“不能透露案件信息”。 汹涌的舆论冲击着机构,一波波报警电话致其闭店歇业。曾在网上留下过自己名片的 Legacy 北京负责人之一文全连续多日遭受网络暴力:无数辱骂、威胁信息涌入手机,还有陌生人追到家里,狂按门铃。 在充满负面评价的舆论旋涡中,认可团体心灵课的学员们集体失声。他们选择在看不到的地方,默默支援这家机构。 Legacy 三期毕业学员兼活动统筹、一级市场投资人于明远透露,许多学员拒绝了退费。机构歇业期间,毕业学员陈依依颇为惋惜:“如果永久关门,那挺可惜的。” 工作人员的精力用于安抚逝者家属的这一个月里,有学员 “三天两头” 问文全:“调查怎样了?什么时候重新开课?” 据《晚点 LatePost》了解,近几日,有关部门对 Legacy 的调查已接近尾声。Legacy 交出了课程资料、财务状况,多位工作人员和学员接受了笔录。Legacy 还为工作人员报名了急救培训,引入了除颤仪等医疗设备。 总部位于北京光华路 SOHO 的 Legacy,2001 年创办于香港,是一家 “致力于提升个人成长及企业永续” 的机构。三期近 5 万元的课程费,为其筛选出学员人群。近一年,它打入互联网创投圈,顶尖互联网公司的高层及其家属、头部 VC 的投资人、热门创业公司的高管、知名互联网大厂的员工都来上课。 团体意识培训诞生于二战后的美国,战后的富裕使得年轻一代不再关注大萧条时期的物质必需品,人在精神情感层面成长的愿望增加了。自 1960 年代诞生之今,团体心灵课的培训体系并未发生太多变化。较为知名的团体心灵课机构 Landmark 每年招收十余万学员,客户包括微软、NASA、锐步、Lululemon 等。团体心灵课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中也频受质疑。 一些学员加入前就知道课程备受 “洗脑”、“传销” 的争议,有的甚至看了相当多的资料。他们是在平衡得失之后,最终选择加入的。 学员们拼凑出的故事,更像一场予取予得的 “商业游戏”——本来也是这群人最擅长的——支出与收益的权衡。只不过这一次,被交易的是 “人的自我进化”。 如果人生的巅峰早就过了,要怎么让自己再精进一步?团体心灵课程给了一个方案。 “我确实有收获,要是 Legacy 关了,还有其他类似的课,我还会去上。”Legacy 三期毕业学员马力说。 精英的结果主义 马力自称是一个非常 “理智、慎重” 的人。他不太轻易投时间做某事。 去年,一位好朋友跟他推荐 Legacy,马力查了很多网上的资料,还约聊了 2 位毕业 10 年、3 位毕业 2 年的同学交流。确认 Legacy 课程不错,于是迅速报名加入。 Legacy 三期毕业学员、某律所合伙人叶真参加过许多上过各种商学院、企业培训班,有几千块的,也有几万块钱,她愿意 “用信誉去压底”。 之所以主动加入,因为 “肯定有价值嘛。” 价值体现为 “好结果”。这三个字,覆盖了家庭关系、人际沟通、自我认知、职场等等方面。 每个人的 “好结果” 都不一样。上完课后,投资人于明远和父亲和解了、文全提高了工作效率、陈依依学会了放下焦虑、叶真得到的是 “让自己变得更强”。 在孔伟良眼中,课程从来没有刻意筛选精英。“只要能付得起学费、有时间、身体健康,就可以加入。” 以往的学员里,有过医生、老师、退休老人、艺术家、娱乐圈人士。 Legacy 的获客方式很大程度依赖于学员推荐。一位有 “影响力势能” 的关键学员推荐,就能渗透一个行业。多位学员透露,Legacy 在京城创投圈的火热,起点是一位创投公司 “大佬”。 他们期待在心灵课里得到提高、认识朋友、获得内心的安放,小心谨慎、又聪明地 “榨取” 课程价值。 叶真觉得,99% 的同学不过是 “亦真亦假” 地参与其中,该认真认真、该嘻哈嘻哈、上完课该干嘛干嘛。如果有人完全入戏了,“我觉得他有病”。 一个月前的那场意外,让这些精英学员们成为各种负面词汇的嘲讽对象。可他们的起点、财富、影响力,又是绝大部分用几秒钟发表评价的人,一生难以企及的。这也让交谈涉及到争议话题时,充满交火意味。 是精神传销吗? “那些投资人那么懂人和商业规则?”马力用一种坚定的语气说,“还能让别人把他们裂变了去?” 有辱骂和攻击吗? “觉得难受还来这儿干吗?不舒服你还上?” 叶真说。 有被洗脑吗?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也是颠覆了人对世界的看法,是不是说,人也被科学 ‘洗脑’ 了?” 陈依依说。 精神控制呢? “什么算精神控制?家长和老师管孩子,企业家跟员工宣传愿景、使命、价值观,是不是也算精神控制?” 叶真道。 最后,她给出结论:“如果你五天就被 ‘洗’ 完了,说明你也没有什么独立意志。这样的人,反正不会是精英。” “精英” 的群体角色、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平均智力,也是孔伟良帮机构澄清的依据:“这个世界真的有人会被洗脑、成为奴隶、然后继续当你的摇钱树吗?如果真有这些,他们会在那待着吗?” 可是,人确实能被操控。精英们知道,但不太在意。 “被操控之后有没有好结果,这是我关注的。” 于明远说。“因为成本非常可控,我的时间我的钱。而我清楚,我是能拿结果的人。” 上过类似团体心灵课的刘璐朵记得,她曾问教练不自信该怎么办,对方指导她在所有人面前说出 “我谁谁是一个不自信的人”。刘璐朵觉得很 “low”,但只能照做,声音越来越小。 “你看,我一秒钟就可以让你变自信”。教练继续要求她越来越大声地说:“我谁谁是一个很自信的人”。 当她的声音听起来越来越大,几乎可以约等于 “笃定” 时,刘璐朵记得,教练打个了个响指:“就是这样,这是你自己说出来的。” 层层深入的课程设计 想知道 Legacy 是怎么上课的,首先看看其理论背景、设计初衷。 孔伟良介绍,Legacy 以马斯洛的人类潜能理论为基础,“信任、负责任、承诺、沟通” 是它的母题。课程形式由 “格式塔” 心理学家 John Enright 设计。John Enright 主张:人对世界的感知是一套思维、情感、行动的固定模式,只有通过当下的体验,觉察并突破原有模式,才能对事物做出自由反应。 Legacy 的培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两阶段各 5 天,后一阶段 3 个月。顺序不可打乱,参加完前一阶段才有资格向下进阶。 “游戏” 是课程的展开形式。进入游戏前,学员必须承诺对内容保密,“为了更好的沉浸体验”。培训期间也必须遵守规则,上交手机、不能泄密、不能中途退出、不能迟到等,违反者会遭致批评。 在一个被设定好的前提和规则下,强制本身也成了学员得到收获的来源。 某次上课迟到后,叶真被要求反思为什么自己做不到遵守承诺。很快,她就 “悟了”——“如果你是做领导的,一定要说到做到。” 氛围很重要。游戏开始时,教室的门是关着的、窗帘也拉起来、音乐忽高忽低、所有人在导师指示下一致行动。 创业者李大斌研究过课程所用的背景音乐,多用北欧金属乐。在振奋的曲调和根本听不懂的小语种歌词的共同作用下,人的理性被麻醉,感性涌出。 每阶段课程都有名字。第一阶段叫 “觉察”。指向 “信任”“负责任”“承诺”“共赢” 等,目的是让学员看到自己日常生活里的行为模式。 在 “废墟游戏” 中,学员要回忆过去受到的伤害,并从自身找原因,课程设计者认为,这是一种 “负责任”。一份网上传播的讲义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女孩被强奸后,终日活在痛苦中。讲义说,虽然是别人给她带来伤害,但最终伤害她的是她自己。 这样的反思也许对个体不公,但很有效。 于明远当晚就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爸,我这么多年没跟你讲过,我其实还是很爱你的。” 父亲感到吃惊,但他说 “儿子,我也很爱你。” 聊天持续一个小时。后来,他又拉着父母讲自己对家的理解,“大家都哭得不行”。 孔伟良说,课程导师是 “仆人”,也是 “镜子”。“大家在课上表达了 5 分,导师的回应能使之达到 7、8 分,一下就想通了很多事情。” 马力说。 他记得导师讲过一个故事。导师只有十几岁,还在上初中的时候,一位化学老师很认真地倾听、鼓励这些青少年谈理想,“老师把他们当大人对待,没有敷衍”。 马力立刻想到身边一个朋友,平时非常忙,但是对孩子和陌生人很有耐心。他聊天的时候会蹲下来,摸着孩子的头认真倾听。那一刻,“耐心”、“有爱” 的力量降临到了马力头上。 采访过程中,因记者网络不佳,他数次 “抓狂”:“把你的网整一下,我此时此刻的感受不能停。” 学员也是 “镜子”。 外界报道最多的 “U 型批评” 游戏中,学员六人一组,五人围成 “U 型”,一人站在开口处,接受其他人的负面评价,依次轮替。这看起来很残忍,但考虑到他们的身份,这是学员平常难得的反馈。 “它能打掉你的狂妄,去掉你的骄傲和已有的成绩。” 叶真认为人和人的受力点不一样,“精英就是比普通民众具备更强的自我更新和体察能力”。 第二阶段是 “突破”。学员需要先定目标。马力想要成为一个 “热情的人、暖男”。 我问,难道人不应该做自己吗? 他的回答是:“做自己”是基于过去拥有的,“成为自己”是基于未来理想的,他更愿意“成为自己”。 接下来,机构要帮学员突破已有的模式,以达到目标。一份网传的 “教练技术” 讲义写道,突破的核心是 “把人的优缺点放大、打碎,并重塑一份美的特质”。 在名为 “突破之夜” 的游戏中,学员被分为九个小组,每组对应一种性格模式。成员需要完成一个突破自己性格模式的表演,如 “完美人设组” 需要跳 “开放、热情四射” 的舞;“和尚组” 是 “不行动、没什么欲望、不太会表达”。 多名知情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一个月前的意外就发生在 “突破之夜”。 持续几天的 “突破” 课程,给于明远的感受太丰富了,他来不及处理,只是觉得累,“晚上睡觉全是梦”。 第三阶段,课程开始转向生活实践。它会设置任务,例如让学员在拦路过的车、搭去另一个地方;每两周做一次社会服务,如去孤儿院、老人院等。于明远在这一阶段的感受是:原来北京是一个挺善良的城市。 叶真认为,这是 Legacy 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它安放了精英层对于自我追求最高极限的价值感。 争议与风险 曾卧底考察 Legacy 的心理行业创业者常怡乐说,该课程能在短时间、高效率地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并提供社交属性,确实能帮到一部分学员。 她认为,在需求丰富的心理服务市场,Legacy 占据了一个产品 “(看起来)很有用”、又游走在监管范围之外的 “畸形” 生态位。 多位心理学专家表示,Legacy 课程会用到心理学要素,但却不属于任何正统的心理学范畴。 这意味着它不必遵循任何科学严谨的学术体系,不要求任何专业的从业者门槛,也不用为任何的行业准则所规训——这是其有效性的根本原因,也是其风险性的根本来源。 营造特定的环境,让大家宣泄伤痛;让人归因自己,引发人的 “全知全能”。这些方法,心理学从业者 “知道一定有用”,但需要 “有足够资质和专业能力” 的机构来使用,而 Legacy 则不属于其中。 在常怡乐看来,无论学员在课程中学到什么,但它们这都不是不可替代的经历。成长在生活中就会发生。成长也应该来自于不断的自我练习、以及心理学专业的辅助,而不是短期借助 “充满爽感的情绪波动而获得”。 在官网上,Legacy 承诺工作坊 “一定有效”。藉由工具的帮助,蜕变和成长的速度自然加快。请一个老师,花一些时间,跟同学上课,“好像去旅行,但有很多收获,何乐而不为?” 孔伟良说。 心理学专家们认为,心灵课的底线是 “无害原则”。他们担忧,一些机构做不到这点。 团体意识培训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必须对学员评估筛选。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杰说,一些号称培养自信心的训练营,要求学员系着安全绳、跨过高空两个相隔半米的板子。若未考虑到学员可能恐高,这便是一次 “暴力治疗”。 上课前,Legacy 会通过问卷和电话提前调查学员的精神健康和身体状况。但钟杰认为,要衡量的要素应包括精神症状、人格成熟程度、自我功能强度等,而这很难被短时间量化确认。且他认为,机构出于盈利性考虑,也很难真的将评估落到实处。 “科学的心理干预需要清楚原理、明确在哪些方面起作用,起了多大作用。”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导臧寅垠觉得,此类团体意识培训步骤较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可能只有安慰剂效应。” 常怡乐毫不怀疑很多学员上课后真的有收获,但认为他们忽略了风险。包括课后可能会做情绪化的决策、课程与现实不适应导致强烈冲突,出现矫枉过正的偏激亢奋状态等。“大家一般会低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就好像没有人觉得自己会出车祸一样。” 她说。 现在回想,于明远记得在 “U 型批评” 环节,班里很多人被说哭了,他们说 “我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但于明远知道,“我不是(他们)。” 总结起来,课程让倾向理性思考的精英们获得了感性体验。文全觉得,课程让人看到了一部分真相,不是关于世界的真相,“是关于我自己的真相”。 学员上完课多少都变了,而外人会觉得一些变化比较反常。 此前,一位互联网人士担心自己上 Legacy 的朋友被 “传销” 了。他说,朋友变得喜欢 “吹牛”,年薪百万都无所谓了,尽管他的实际工资还远远不到这个数字;还更容易感动,经常在朋友圈发一大段 “感动中国式” 文字;语言系统也变了,满口 “喜悦”、“勇敢”、“自信”。 朋友说,Legacy 教会他要把 “我希望” 变成 “我要”,而 “我要” 就是 “我已经有了”。 异化的心灵课管理工具 看到 Legacy 的新闻时,张陶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 “致良知” 吗? 成立于 2014 年的 “致良知”,是一个以王阳明心学为核心、企业家联合创立的培训组织。看起来,无论从成立背景、理论核心、课程框架、还是最终目的,它和 Legacy 完全不同。 “致良知” 的核心会员是金蝶、长城物业、华联集团、分众传媒等 28 家企业。多为董事长牵头,带动员工上课。张陶曾任职的一家 A 股上市公司,强制要求高管和中层等几百人必须参训。 这个企业集体培训,更 “极致” 用了团体意识培训中最有争议的部分。 环境更封闭严控。在北京郊区,张陶被公司要求参加的致良知培训持续了整整 21 天。每天早 6 点到晚 10 点,统一着装,不迟到、早退、请假,上交手机。 近 500 名学员共处一个空间。灯关了,音乐响起,导师在前面 “引导”。每人面前一张白纸,写下自我反省。有人冲到台前,哭着说对不起家人,台下也哭成一片。 翻看 “致良知” 的课本,充满 “品质、能量、境界、智慧” 这样的大词。每个学员被要求拉一个 100 人的群、每天转公众号,“产生致良知的裂变”。张陶有同事因没拉满人数而挨骂。 张陶觉得,企业家们把 “酒桌文化” 变成了 “致良知文化”。原来大家喝个酒,聊聊天,就把合同签了,现在大家通过 “致良知” 的精神联结谈生意。 看到 Legacy 的新闻后,张陶的前同事发了一条朋友圈,谴责 “致良知” 这种 “强制行动下的思想灌输” 曾让一位同事去世。 那场意外发生在培训期间的跑步环节,同事途中遽亡,此后跑步也被取消了。张陶同期的一位同事上完课后 “得了精神病”,全公司都知道。好几个同事也因此离职,劝新人 “千万不要来”。 尽管把 “致良知” 当成 “段子”,张陶也隐约感知自己受到了影响,他开始倾向于将一切失误都归为 “自己做得不够好”。 公司并没有变得更好。张陶查看了公司上 “致良知” 后的股价情况,还是一条长长的下坡线。他记得曾有人在公司群发问,“都没钱买原材料了,产品都生产不出来,为什么还要学 ‘致良知’?” 没人回他。 “致良知” 这类被异化的团体课程,抓住的是企业家们的集体焦虑,当老板的,都想管好员工,让他们有共同的认同。 李大斌对企业家群体的焦虑深有体会。企业经营是一个 “相当复杂、容错率又极低” 的工作,不存在掌握了就能把企业管好的真理。焦虑的老板们喜欢上课,只不过,“他们可能找到了一个仙丹,也可能找到了一个毒药”。 当了近 12 年职业教练(Coaching,新兴且流行的管理技术)、见智达·做到教练创始人、前 ICF 国际教练联盟北京分会理事、CCF 中国教练联盟联席主席项兰苹曾服务过字节跳动、李宁公司、明略科技、佳讯飞鸿等企业。她称企业内教练服务的关键是“沟通”背后的“思维方法”。 参加完培训后不久,张陶因考核不合格,被公司开除。张陶称这不是事实,他申请了劳动仲裁,胜诉了。公司不肯给钱,很快就要诉诸法庭。他展示了跟前老板的微信沟通界面: “我要为你好,也许早一点沟通你就不会产生那么多错误的想法,让你陷入泥沼,浪费自己的人生。” 老板说。 紧接着,他又让张陶把太太或现工作单位领导的信息发过来。“我找他们沟通沟通,真诚的交流一下。希望你不要一件小事情就走上不归之路,你还年轻,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职场 PUA?” 张陶说。 一些人的精神家园 接受采访的精英们认为,上 Legacy 源于对维持自己地位的焦虑和压力,既怕自己不能继续当精英,也怕孩子将来成不了精英。 在各种压力之下,精英阶层也内卷。根据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的阐释,现代社会首先内卷的人群,就是在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 他们信奉并自愿加入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通过个人奋斗和追赶,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买房买车,直至出人头地。但这套系统如今有些 “失灵”。 “以前社会一马平川,每个人都有赛道、都有增量;今天社会增速减慢了,存量资产要重分配,再分配、三分配,很多人机会少了,希望也变少了,这时候何以自处呢?” 于明远说。 职业教练白一喵则注意到一种 “优秀者诅咒” 现象——一部分大众眼中的优秀人士,有着名校背景、高职业起点、出色的资源和才能,但因理智和感受的冲突、旧习惯和新职责的冲突、自我意识和职场环境的冲突,导致没法在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高水平,而陷入强烈的焦虑情绪或长期的慢性压力中。 文全之前 “永远在一个又一个项目里证明自身价值”。这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台盯着 KPI 和数据的赚钱机器。人的欲望降不下来,这台赚钱机器就停不下来。 几年前,文全离职创业,却赶上资本寒冬。投资人的钱迟迟不来,他只能抵押房子、车子来发工资,员工却还是不断离开。 在家人、员工面前,他 “刻意” 呈现出一个 “很坚强的状态”。妻子注意到,温柔相劝:你不需要赚很多钱。文全正绷得快断了,那句劝阻被他视为自己更成功的路上的 “阻碍”。 他知道自己需要沟通和宣泄,但又觉得那样 “很弱”。 当时的老板推荐他参加 Legacy 课程,一开始文全很抗拒。上课第一天,他指着导师的脸 “battle”:“你讲这些东西在浪费我的时间,我全都懂”、“你不过是给几十个人讲,我能给几百人讲。你有什么资格做我的老师?” 但五天课程过后,文全有了不同的感受。封闭的课程训练,让他有时间停下来了,在一个个情景游戏中,他得以审视自己正在经历的生活。对于成功的急迫正在把他的肉体和精神压到一个角落。 文全认为,Legacy 受精英吸引,体现出动荡时代人们对信念支持类精神服务的需求。背后是集体的焦虑、压力,“说白了,大家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愉悦”。 项兰苹见证了近几年中国精神需求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获国际或国内认证的教练不过千人,其中 40% 是近三年产生的。 精英永远不变的需求是:更好的工作,更高的阶层,更快的财富自由。 “你得保持在头脑的丰富度、心灵的强壮度上,不停地往前走和扩大,才能获得一个稳定长久的社会优势。” 叶真说。“我要躺平说来轻松,5 分钟后还是该干嘛干嘛”。 真实的世界没法躺平。 企业家孙光利认为,大多数人发挥自己性格的长板就足够成功,但这类培训鼓励的是:你要完美。“每一个要强或想进步的人,都希望自己更加完美、成功,但背后还是不满意、不满足,甚至是自卑。” 他说。 在永远不会消失的精神需求下,人们要么自己读书思考,或跟别人聊天碰撞;要么求神问道、依附某种价值观;要么只能敲响一家又一家心理服务机构的大门。 (除孔伟良、两位心理学专家及两位职业教练外,文中受访对象皆为化名。) 原标题:沉默的Legacy与需要它的精英
多地出行管控升级!十一前疫情能控制吗?国庆火车票今起开售
福建此轮疫情累计报告200例 三条传播链曝光 多地防控升级 十一火车票今起开售 节前疫情能控制吗? 中秋国庆还能正常出游吗? 中高风险地区再新增 多地发布紧急提醒 三条传播链曝光,多地发布紧急提醒 自9月10日以来,福建莆田市、泉州市和厦门市报告多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中高风险地区再新增,多地发布紧急提醒。 仙游 9月11日起,仙游火车站停止办客(禁止上客、下客)。 厦门 厦门火车票站、机场:自2021年9月14日零时起,确需离厦的,须凭健康码绿码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厦门至京沪广深等多地部分列车阶段性停运,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多地。 西安 8月27日,陕西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出行防疫政策措施,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所有来陕返陕人员需提供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民航、铁路:进、出站需佩戴口罩、测体温,查验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来陕需查验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珠海 珠海航展期间,凡是从省外经珠海机场、珠海城轨站、长途客运站和九洲港码头来珠返珠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十一前疫情能控制吗? 中秋国庆还能正常出游吗? 国庆出行有条件 国家卫健委派出的赴福建工作组专家判断,目前莆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后续在社区、学校、工厂等人群中继续发现病例的可能性高,疫情存在外溢风险。 专家们研判,只要充分运用此前积累的常态化疫情的成功经验,确保各项措施和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疫情规模有望在国庆长假前得到控制。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9月7日表示,在假期期间,不提倡聚集和聚会,尤其是不允许大规模的聚集。 王华庆提醒,公众在出行前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级,如果是中高风险地区就不能前往,如果市民所在地是中高风险地区,也不能出行。 开售提醒: 国庆火车票9月17日起售 国庆火车票开售 按目前铁路车票预售期为15天,10月1日火车票将于9月17日开售。 2021国庆高清抢票日历 👇👇👇 国庆抢票节点 出发时间 售票时间 9月30日 9月16日 10月1日 9月17日 10月6日 9月22日 10月7日 9月23日 除了关注日期,还要注意车站起售时间,火车站各个站点的车票起售时间不同。 车站起售时间 车站 售票时间 深圳北 09:00起售 广州南 10:00起售 北京南 12:30起售 武汉 13:30起售 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拼假最长可连休13天。 ▷ 方案一:10月8日、9日请假2天连接10日(星期日),共休10天 ▷方案二:9月26日至30日(5天)请假连接25日(星期六),共休13天。 中秋、国庆出行 有哪些要求? 中秋国庆出行防疫提示 中秋、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如何安全出行?出发前必看。 ▷ 出行前 ① 关注当地疫情变化及防控措施,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是中高风险地区也不能出行; ②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③ 准备充足的防疫物资和应急药品; ④ 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不提倡聚集和聚会,特别是避免大规模的聚集。 ▷ 出行途中 ① 乘坐火车/飞机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距离; ② 合理安排行程,提前预约景点门票; ③ 自觉遵守并主动配合目的地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 出行后 ① 继续做好14天的健康监测,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相关旅居史; ② 关注出行地的实时疫情变化,若出现风险等级变化,主动向社区及单位报备,并配合做好相关管控措施。
人工关节国家集采靴子落地:均价降幅达82% 进入千元时代
图源自视觉中国 继冠脉支架之后,第二款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结果出炉,人工关节进入千元时代。 近日,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价格申报工作在天津开展,并产生拟中选结果。具体来看,中选髋关节价格从均价3.5万元降至均价7000元左右,膝关节价格从均价3.2万元降至均价5000元左右。也就是说,拟中选人工关节的平均价格从万元降至千元,平均降幅达到82%。 浙商证券认为,这一降幅与此前冠脉支架带量采购93%的价格降幅相比有所缓和,预计相应中标制造商可保留一定的合理利润。 髋、膝关节产品首年意向采购量共54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按2020年采购价计算,公立医疗机构人工髋、膝关节采购金额约200亿元,占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的10%以上。 明年3月,最终中选的人工关节将执行、入院。 对比冠脉支架的集采,此次人工关节集采有三大变化: 1.增加分组:本次集采中髋关节产品按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分为三组,同时每类产品又根据企业全国供应能力强弱、医疗机构需求量大小等条件分为A、B组; 2.增加采购量:本次人工关节的意向采购量按参加采购的医疗机构报送需求量的90%累加得出,高于此前冠脉支架的80%; 3.增加“伴随服务”价格:区别于冠脉支架集采,本次人工关节集采中报价时要求单列伴随服务费用。 浙商证券认为,增加分组更正了此前在冠脉支架集采中的唯低价一元论,更加重视产品差异、临床需求和供应能力,A组竞争压力小,且存在复活机制,避免了低价冲标,从结果来看,总体淘汰率低,报价相对理性。 此次,共有48家企业参与人工关节集采,有44家中选,仅4家企业空手而归,中选率接近92%。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集采中外资表现相当积极,拟中标企业中,国内生产企业30家,进口企业14家,包括国内龙头企业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股份、大博医疗、微创医疗等,外企史赛克、强生、捷迈、贝朗、施乐辉均有中选。 其中,史赛克陶瓷-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分别报价5119元和4160元,甚至低于一些国产企业报价。在陶瓷-陶瓷组类髋关节产品系统的B组竞争中,最低报价来自外企贝朗医疗,报价6400元,同一产品系统的A组竞争中,拟中选的爱康医疗、威高股份、捷迈医疗等,报价在七八千元左右。 一方面,外资企业的积极“应战”态度,让进口产品一定优于国产的刻板认知出现松动,对国产企业是一种鼓励,另一方面,也有新的担忧产生,集采降价之后,再加上医保报销,国产产品的低价优势削弱,患者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进口产品。东莞证券认为,虽然国产人工关节和进口人工关节的质量无明显差异,但部分国外产品具备品牌优势,将对提升产品国产化率带来一定的压力。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当前的中选价,国内企业的成本优势会相对突出,也就可以在销售和推广服务上有更多的投入。 对于人工关节产品首年意向采购量的界定,本次90%的全国医疗机构报送需求量也高于冠脉支架集采时的80%。浙商证券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人工关节相对于冠脉支架具有价格敏感及手术可推迟的特点,因此在实行集采价格后需求或将有较大的提升所致。 以目前的费用标准来计算,北京医保患者做一个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需要4-9万元不等,检查和手术费用可以报销一部分,加上耗材部分医保报销8000元后,患者自费承担最少还是要几万元。而人工关节置换也并非急症,也就是说在集采价格落地实施之前,将会有很多患者选择推迟手术。 随着明年3月千元人工关节陆续进院,手术量的突然增长或许会带来工具和服务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关节置换手术相对复杂,山东某三甲医院的一位骨科医生表示,一台膝关节置换的四级手术,正常只有副高级别以上医师才有手术权限,此外还需要一名主治或两名住院医师的协作。 此外,在关节置换手术中,企业往往也会排一个人“跟台”,协助医生做关节置换手术。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任王卫国教授称,在国际上,手术跟台服务本是一个非常阳光的职业。特别在关节置换手术中,跟台员并非简单地打包装、拆假体,而是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这也是本次集采中增加“伴随服务”价格的重要原因。集采过程中,各家企业针对伴随服务的报价差异,从30元到800元不等,其中,强生、施乐辉报出50元/套,威联德、威高等报价100元。总体来说,这部分服务的的成本约在300-500元区间,此次集采中伴随服务的报价很多都低于市场行情。 中选产品落地后伴随服务能否如集采之前一样还有待观察。但这或许也会催生一个新的外包行业,目前在起搏器等领域,已有提供第三方跟台、随访服务的创业团队,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今后或许也有可能走向第三方外包的模式。 对于本次工人关节的集中采购,国融证券认为,中选格局更加均衡,采购规则逐渐成熟。多个部件组合采购的方式,避免了部分部件的短缺和涨价,中标格局上外资成熟产品和国产新兴企业兼具,在医生使用感受、安全性、国产化和市场竞争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最大限度考虑到了断供、涨价、缺货等可能的影响。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髋关节手术、膝关节手术的渗透率分别为31 例/十万人、19例/十万人,而2015年的美国,两项手术的渗透率分别为204例/十万人、223例/十万人。国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历史性一刻!神舟十二号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状态如何?要隔离?
本文专家:刘艳,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你还记得“太空三人组”离开地面的日子吗? “抛防热大底!” “返回舱垂挂!” “反推发动机!” …… 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 据悉,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舱门打开,医保人员确定,三名航天员状态良好。 ​ 乘组3人在太空工作出差90天,返回前,完成了货运飞船物资转移、天和核心舱组合体管理、大机械臂操作等工作,开展了两次出舱活动,并执行了多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任务。 返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返回时需要完成几步?下一次发射又是什么时间? 返回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工作收尾:检查,撤离,清理 与核心舱分离前,航天员乘组在地面人员的支持下完成各项返回前准备工作。 空间站就是太空旅店,需要进行包括对站内的物资物品进行梳理、盘点。 另外,为了后续旅客入住的方便、节省空间及任务保障的需要,必须要大扫除和垃圾清理,装入垃圾袋放入轨道舱,让它们随轨道舱坠入大气层销毁。 在返程前,也需要对相关设备和产品的状态进行检查,包括舱内压力服气密性检查以及通信头带的气密性的检查等,这对于将来返回时用的防护装备很重要。 各项检查完成,关闭货船、核心舱、节点舱舱门,进入神舟十二号,换上舱内压力服。 打包固定 乘组人员变身打包员,对返回舱物品进行收纳绑缚固定,因为返回时颠簸速度变化冲击很大,如果绑缚得不符合要求,不仅会损毁,还可能对飞行任务造成难以预料的干扰。 航天员的返程行李,科学实验样品,包括采集的尿液、唾液等样本,都要带回地面进行分析。 ​ ▲ 聂海胜太空展示踩单车 身体条件准备 加强身体锻炼,练好肌肉、骨骼和心肺,为返回和着陆再适应做准备。 返回地面需要完成几步? 返程的大体步骤包括:制动、滑行、再入、着陆、搜救。 神舟载人飞船包括轨道舱、推进舱和返回舱3部分。 飞船返回过程中,首先与轨道舱分离,之后返回舱和推进舱利用反推减速,改变飞船姿态,进入返回地球的弹道,通过姿态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返回落点范围。 ​ ▲推进舱与返回舱已分离 之后,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带着3名航天员返回地面。 飞船再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速度太快,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变成了闪光的火球,周围产生等离子气体层,导致电磁波被屏蔽,形成“黑障”,使返回舱暂时与地面失去联系。直到距离地表高度约40千米处时“黑障”消失,返回舱与地面的联系可再次恢复。 ​ ▲返回舱进入“黑障区” 紧接着,就是回收着陆阶段。 当返回舱距离地球约10公里时,开始回收着陆作业,打开降落伞,抛掉返回舱的防热底,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时,反推发动机点火,确保返回舱软着陆,最大程度确保航天员安全。 返回舱安全着陆后,其标位系统开始工作,指示自己所在位置,以使搜索救援系统及时发现目标,提高了救援的可靠性和实效性。 为什么选择在东风着陆场? 这也是首次在东风着陆场迎来太空返回的航天员。 之所以降落在东风着陆场,是因为东风着陆场比四子王旗着陆场面积更大,在攻克了沙漠搜救技术后,东风着陆场具有地广人稀的优势,安全系数更高。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摄影:董延荣、贾天格、王振、胡毅) 东风着陆场系统,已完成了三次全系统搜索回收综合演练,并开展了多次针对着陆区域复杂特殊地形的搜救、野外生存等训练。 我国一般采用“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的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快速到达、安全出舱”。返回舱抵达地面后,搜救系统第一时间确定位置并奔赴着陆点。 ​ ▲空中搜救回收分队到达预定区域 回来后还要被隔离吗? 刚落地时,航天医学专家会对航天员做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结合航天员在轨期间采集的尿液、唾液等样品开展。 航天员返回后感受最明显的就是长期失重环境带来的不适应,航天员中心更有针对性地为航天员准备了恢复计划。 身体恢复分为医学隔离期、医学疗养期和恢复疗养期3个阶段。 第一阶段:医学隔离期 大概三周到四周,参照三级隔离制度,航天员与外界基本隔绝。 航天员会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膳食营养,然后才能适度地活动一些上肢促进体液的再分布,改善心血管调节功能,并进行相关的理疗保健和身心调养。 航天员需再适应地球重力环境,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功能,提高立位耐力,消除飞行后疲劳。航天员还会接受按摩或一些渐进式的运动等方式以恢复身心状态。 第二阶段:医学疗养期 这个阶段将维持大约20天至30天。 航天员将入住天气好、空气好的疗养院,在继续恢复健康的同时逐渐增加活动量。 第三阶段:恢复疗养期 这个阶段约3个月左右。 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将被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如果3个月后航天员身体情况良好,就要开始正常的日常训练。 下一次去是什么时候? 神舟十二号刚返回,天舟3号接力续航。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天舟3号已经整装待发,近日将择机发射。之后,预计10月份,将发射神舟十三号,届时3名航天员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高密度的发射任务让太空也变得忙碌起来。 ​ 临近中秋 回到地球后 三位航天员最想吃啥? 三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聂海胜最想吃襄阳的牛杂面 刘伯明最想吃老家的紫花油豆角 汤洪波最想吃的竟然是西瓜 ​ 除此以外 今天还是航天员刘伯明的生日 欢迎英雄凯旋 也祝刘伯明生日快乐!
投资16亿欧元!英飞凌300mm新芯片厂开业,首批晶圆本周出货
作者 | 心缘 编辑 | 漠影 芯东西9月17日报道,英飞凌今日宣布,其位于奥地利菲拉赫的300mm薄晶圆功率半导体芯片工厂正式启动运营。 该工厂以“面向未来”为座右铭,总投资额为16亿欧元,是欧洲微电子领域同类中最大规模的项目之一,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半导体器件工厂之一。英飞凌还做到像控制一座工厂般来整体控制位于德累斯顿和菲拉赫的两座300mm芯片工厂。 新工厂总占地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产能将在未来4-5年内逐步提升。经过三年的准备和建设,新工厂于8月初投产,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首批晶圆将在本周完成出货。目前,该工厂运营所需的400名高素质专业人士中,有2/3已经到岗。 欧盟委员Thierry Breton、奥地利总理Sebastian Kurz、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Reinhard Ploss博士、英飞凌科技奥地利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Sabine Herlitschka博士共同出席了新工厂的开业庆典。 一、首批产品目前正在出货,有望每年增收约20亿欧元 芯片在300mm薄晶圆上进行生产制造,而薄晶圆的厚度只有40微米,比人的发丝还要细。 菲拉赫是英飞凌功率半导体的专业核心,长期以来一直是其生产制造网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创新性的基地。 大约十年前,英飞凌在这里成功开发出了在300毫米薄晶圆上生产功率半导体的技术,并于近几年在德累斯顿工厂实现了全自动化批量生产。 由于晶圆直径较大,这种技术的使用带来了显著的产能优势,并降低了资本开支。 早在2018年,英飞凌就宣布新建一座芯片工厂,用于生产功率半导体器件(高能效芯片),并希望通过增效减排来实现长期盈利性增长。 经过三年的准备和建设,英飞凌在奥地利菲拉赫新建的300mm芯片厂于8月初投产,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首批晶圆将在本周完成出货。 在扩大产能的第一阶段,其所产芯片将主要用于满足汽车行业、数据中心,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需求。 新工厂有望为英飞凌带来每年约20亿欧元的销售额提升。 从数字上来看,规划的工业半导体年产能将能够满足发电量总和约1500TWh的太阳能系统之所需,而这约是德国年耗电量的3倍。 英飞凌首席执行官Reinhard Ploss博士认为,这一新工厂是英飞凌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其启动运营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也是重大利好消息。由于全球对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不断增长,当前正是新增产能的最好时机。”Reinhard Ploss说。 二、生产高能效芯片,建高效节能工厂 “这项投资表明,在竞争激烈的微电子领域,欧洲有能力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生产基地。”英飞凌科技奥地利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Sabine Herlitschka博士说,菲拉赫新厂生产的高能效芯片,将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通过新工厂,英飞凌正在为《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目标的实现乃至为全球的低碳节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多年来,英飞凌的产品一直在为提高能源效率乃至气候保护做出贡献。作为英飞凌全球功率半导体的专业核心,菲拉赫工厂将在这些解决方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高能效芯片可以智能地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显著降低诸如家用电器、LED照明设备和移动设备等众多应用的能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例如,现代半导体器件能够将冰箱的能耗降低40%,将建筑照明的能耗降低25%。 得益于其产品组合,采用新生产设施所生产的产品能够减少超过13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相当于欧洲2000多万居民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除了芯片产品有助于节能外,新工厂本身也更加绿色低碳。 在菲拉赫工厂的建设过程中,英飞凌特别注意进一步改善能源使用状况:通过冷却系统的废热智能回收利用,能够满足工厂80%的供暖需求,每年减少约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另外,废气净化系统的广泛使用,让直接排放几乎为零。 在可持续生产和循环经济方面的另一重要里程碑,是绿氢的生产和回收。 自2022年初开始,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氢气将直接在菲拉赫工厂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制备,从而消除原生产和运输环节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绿氢在用于芯片生产后将被回收,为公交巴士提供动力。 这一双重使用绿氢的项目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这些举措,菲拉赫新厂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动英飞凌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三、欧洲两个生产基地“合成”巨型虚拟工厂 菲拉赫新厂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芯片工厂之一,依靠的是全自动和数字化。 作为“学习型工厂”(learning factory),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将广泛用于预测性维护。联网化的工厂将能够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模拟,提早预知何时需要维护。 英飞凌管理委员会成员兼首席运营官Jochen Hanebeck介绍说,英飞凌现在有两座用于生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大型300mm薄晶圆芯片工厂,分别位于德累斯顿和菲拉赫。 两座工厂基于相同的标准化生产和数字化理念,使得英飞凌能像控制一座工厂一样,来控制两座工厂的生产运营,不仅进一步提高了产能,而且能够为客户提供更高的灵活性。 英飞凌能够在两座工厂之间迅速调整不同产品的产量,从而更快响应客户需求。这两家工厂实质上“合体”成为同一个巨型虚拟工厂,成为英飞凌在300mm制造领域树立的新标杆,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优化环境足迹。 结语:将有助于维持全球供应链稳定 英飞凌首席执行官Reinhard Ploss提到过去几个月的市场形势已经清楚地表明,微电子技术至关重要,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随着数字化和电气化进程的加快,英飞凌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对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新增产能将帮助英飞凌更好地为全球客户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在缺芯潮持续蔓延以及多国高度重视半导体发展的背景下,英飞凌的产能扩张对于维持全球供应链稳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解构3D视觉技术风向,的卢深视用定制化破局落地挑战
作者 | 杨畅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9月17日报道,第23届中国光博会正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中国光博会共占据8个展馆,包含6大主题展区。在智能传感展区聚集了众多3D(三维)视觉领域的代表公司,其中不乏多家新锐创企。 同期举行的中国国际光电高峰论坛上,主办方专门设置了3D视觉研讨会,其中的卢深视模组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崔哲以“传感+AI 3D全栈提升支付安全与体验”为主题,分享了3D视觉的特点、价值和在一些人们日常生活重要场景中的应用情况。 ▲的卢深视模组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崔哲 目前,2D照片数据已经泛滥,且复制和批量修改成本极低,无法作为人像隐私数据得到保护,而3D数据由于采集门槛更高、没有批量修改工具,仿制成本高、彩色+深度数据需匹配等特点更适合于在一些需要机器视觉的领域应用。 从2017年苹果公司在iPhone X增加Face ID人脸解锁应用后,3D视觉逐渐被用户熟悉,现已广泛应用于安防、消费电子、机器人等领域,围绕3D视觉提供各类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玩家也不断增多。 作为重要玩家之一的的卢深视不仅在3D视觉的模组方面进行了布局,发布了智慧楼宇等解决方案,在3D视觉算法上也有所突破。 目前的卢深视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落地应急防疫、金融支付、海关边境等多个场景。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3D视觉领域并且专注于全栈产品解决方案的厂商,的卢深视是如何把握3D视觉发展趋势,进而成功实现众多应用落地的? 智东西通过对话的卢深视模组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崔哲,对的卢深视在3D视觉领域的技术、产品发展和布局情况进行深入解读。 一、3D视觉发展的三个阶段 无论2D视觉传感器还是3D视觉传感器,作用都是获取到现实世界的精确图像数据,然后提供给计算机进行分析。 通过提高成熟度,降低成本,凭借更优性价比,3D传感器实现了“降维打击式替代”2D传感器,将发展成为机器标配的“眼睛”。 从行业未来发展角度看,根据Tractica数据,全球3D传感器和硬件子系统市场将从2017年的82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579亿美元,3D视觉的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因为了解到3D视觉的优势和市场发展空间,早在2015年,的卢深视就开始进入3D视觉领域。 相比于那些在2017年苹果公司推出Face ID人脸识别解锁该典型3D视觉应用之后进入此赛道的企业,的卢深视经历了更多3D视觉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对不同时期行业里存在的问题或挑战有较深的感知。 崔哲谈道,3D视觉行业的起步期(2017年之前)重要问题或者说挑战是,如何将3D视觉的优势和特点介绍给行业用户。 因为作为一项新技术,行业用户不知道3D视觉能解决机器视觉领域的哪些问题,更不用说3D视觉的价值和优势了。 在中国3D视觉市场起步期,的卢深视是从3D视觉能够帮助机器获取更多维度的视觉信息、更多维度的视觉信息可以带来算法更多的应用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来突出3D视觉的优势,让行业用户快速了解3D视觉的优势,并决定使用3D视觉的技术和产品。 他举例说,像的卢深视2015年创立不久就开始做的边疆全省3D人脸识别卡口项目,的卢深视帮助用户实现了千万级别大库的黑名单报警功能、白名单记录功能以及对重点监控人员的行为分析,这些功能的实现,就主要是依托3D视觉收集到的多维度数据。 到了3D视觉市场成长期(2017年之后的一段时期),一些行业用户开始认可3D视觉技术和产品,这时如何将3D视觉技术和产品推广到更大的领域,则成为各3D视觉行业玩家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苹果在这个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崔哲提到因为当时(2017年)苹果发布了新款iPhone(iPhone X),上面配备Face ID功能,其中就用到了结构光3D视觉技术,这让消费者对3D视觉技术、产品接受和认知程度提高了,相应的无论是终端的应用需求还是开始做上游器件的厂商都开始增多。 目前,3D视觉行业的主要挑战是如何通过降低成本、功耗和体积,将3D视觉的产品做到真正的消费级。 他说,在大概2017年之前,3D传感器专业级的价格可能要10万左右,民用级的精度略好的都需要两三千。现在3D传感器的价格已经逐渐接近二维视觉传感器的价格区间了,下一步就是将3D传感器的价格降到和2D传感器一样的程度。 ▲的卢深视总结的3D视觉智能架构及技术演进路径 3D视觉不断发展,的卢深视认为3D视觉可分为两种未来的发展方向:偏专业方向和偏民用方向,这两个方向对于3D视觉传感器的要求会不同。 崔哲谈道,偏专业方向的3D视觉传感器或者技术的下一步是向更高的数据精度、更好的图像质量、更远的探测距离方向发展。 例如安防领域,用户可能会要求传感器,实现在露天环境下,对几十米范围内的空间进行高精度的探测。 而偏民用方向,他认为3D视觉首先就要解决消费者的体验问题,首先是成本,3D视觉厂商要将3D视觉成本降到更低;其次就是要将3D视觉传感器等产品做到集成化、小型化和低功耗,因为消费者使用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时,对于上面装有的传感器体积是有要求的。 的卢深视也是朝这两个方向在不断探索的。 二、的卢深视的两大主攻方向,深度匹配应用特性 3D视觉行业是一个较新的赛道,除了跟上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之外,各玩家会采取不同策略,来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目标。 崔哲谈道,从产业角度,3D视觉厂商想要推进3D识别技术和产品落地,核心点在于这个产品或技术可以帮行业用户所在的产业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刷脸门锁和刷脸支付,对3D传感器的需求是不同的。 像刷脸门锁大部分是电池驱动,如果功耗过高,消费者就需要经常更换门锁上面的电池,这样带给消费者的体验就会变差。所以对智能门锁来说,视觉传感器的功耗高低是相当关键的。 但对于刷脸支付产品来说,可能功耗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很多刷脸支付设备都是供电的。 因为了解到每个行业对视觉传感器的需求特点是存在差异的,所以的卢深视会基于行业给出更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如针对刷脸支付等应用,的卢深视推出高精度RGBD相机青鸾。这种结构紧凑的结构光RGBD相机,支持HDR(高动态范围成像)功能,以保证逆光场景下的清晰度;同时支持多种安装方式,易于集成,也可做尺寸的快速匹配,并且视场设计成竖直视场,更适合于刷脸场景。 ▲的卢深视3D-FaceID智能模组重明和高精度RGBD相机青鸾 而针对智能门锁等相关应用,的卢深视则研发出另一种模组:3D-FaceID智能模组重明,这种模组的优势就是体积小,其体积只有46.9mm(宽)*12.3mm(厚)*20.8mm(高)大小;功耗低,内置锂电池单次充电最高使用时间可达1年;有休眠状态、可支撑长期工作;还可以在夜晚正常使用。 的卢深视还在这两种产品上增加了算法开发模块或算法升级模块,行业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细分应用场景再做优化和调整。 总的来说,的卢深视的技术研发路径就是,第一步是找场景,第二步是基于场景进行分析、调优。 这个过程中需要对行业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进行分析。 而如何去获取行业用户在某一场景下的需求或某一行业的需求,的卢深视选择从大客户切入,然后了解该行业对视觉传感器的共性需求,并复制这些经验,进而设计出适合于这个行业的较通用型产品。 的卢深视不仅技术研发上基于场景、基于行业来进行,在探索3D视觉评价指标和行业标准过程中也是从具体的应用入手的。 目前,3D视觉领域的产品或技术的评价指标,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还在探索或起草阶段,行业里并没有成熟或较统一的认知。 例如,如何评价一个传感器是否适合于某个3D人脸识别算法等问题,有一些更宽泛的评价指标可用来评价,像图像质量,更具体来说是数据精度、分辨率等指标。 在实际研发中,的卢深视发现这些普适性高的指标可能不足以满足其评价自身产品如传感器等的需求,所以的卢深视会从应用角度反推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而探索出一套更符合实际生产、应用的指标体系。 三、的卢深视的五大核心技术方向 的卢深视一共有3D人脸识别、3D视觉传感器、3D目标重建测量、3D人像动态捕捉分析、交互与虚拟数字人这五类核心技术方向。 现在可能3D人脸识别技术的相关产品落地更多一些,比如,的卢深视从2015年成立后进行的边疆全省3D人脸识别卡口,到2017年中标的港珠澳大桥人脸识别安检项目,再到2020年开始建设的国内一线城市地铁AFC刷脸进站项目。 ▲某城市地铁AFC刷脸进站项目中应用到的的卢深视产品、技术 除了参与重要3D视觉应用项目,的卢深视也参加到一些3D人脸识别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过程中,例如公安部《安防人脸抓拍设备技术要求标准》、中国银联《中国银联刷脸付3D识别数据技术指南》等。 同时,像最近热度很高的元宇宙、AR等领域相关的3D视觉技术,的卢深视也有布局。 早在2016年,的卢深视就开始进行在沉浸式人机交互与虚拟数字人相关研究工作。智东西了解到,目前的卢深视在该方向上是以底层核心技术研究为主。 像3D人脸识别之外的3D生物识别信息认证如瞳孔识别、掌纹识别等,以及3D人像动态捕捉分析等可以预判用户行为的相关技术,的卢深视也都有涉及。的卢深视的3D视觉技术布局已经覆盖了3D视觉大部分的分支技术。 结语:三维视觉应用范围广,或成机器标配 无论是去年的中国光博会还是本届中国光博会,展会上都出现了3D视觉相关的展台或体验区,这背后是3D视觉技术发展多年,尤其是近5年蓬勃发展的结果。 在众多3D视觉行业玩家中,的卢深视发挥前瞻性策略,提前预判到了3D视觉是机器视觉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的卢深视专注利用实际应用样本去进行优化设计,并且进行了技术布局,这些行动让的卢深视在3D视觉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现在,自身的价值得到显现。 的卢深视的切入方向基本上是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安检、支付等,也是希望通过3D视觉的优势,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 随着AR、VR、和机器人等发展,3D视觉这种符合人类特性的机器视觉技术,将发挥更大作用,3D视觉技术可能成为每个机器必配的一双“眼睛”。
A15 CPU性能没有大的提升?可能是苹果人才流失造成的
在iPhone 13发布会上,苹果没有详细说明其新的A15仿生SoC实现的相对性能提升,这在重大硬件发布中是罕见的。 一份报告认为,这一遗漏不是疏忽,因为苹果几乎没有什么可吹嘘的。虽然苹果提到了其新的芯片系统设计的某些方面,特别是与图形功能相关的改进,但高管们对原始CPU性能始终保持沉默。 在发布iPad mini的过程中,苹果公司表示,与搭载A12处理器的前一代平板电脑相比,A15的CPU速度快了40%,但比较到此为止。 在iPhone 13和iPad mini发布后不久出现的一份报告中,SemiAnalysis表示,在A15等项目的关键高管和人员因所谓的人才流失后,苹果的芯片团队正受到内部麻烦的困扰。在根据总晶体管、预估的芯片大小和其他指标对A15进行初步分析后,该媒体发现CPU没有重大改进。 虽然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人才的外流正在影响苹果,但该公司近年来已经失去了一些关键人物。苹果从A7到A12X的A系列芯片设计负责人Gerard Williams III于2019年离开公司,成立了Nuvia公司,这家公司后来被高通(Qualcomm)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报道还提到了Rivos,这是一家RISC-V初创公司,其中包括一些前苹果高级工程师。 报告称:“我们认为,由于苹果一直在经历人员变动,苹果不得不推迟下一代CPU内核的发布。” “他们使用的不是新的CPU内核,而是去年内核的改进版。” SemiAnalysis同意GPU的进步是“相当令人印象深刻的”,但坚持认为缺乏CPU升级是内部问题所致。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