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19 万的 Model 3,快要来了
特斯拉「又」降价了。 8 月 14 日,特斯拉对 Model 3/Y 进行了价格调整,调整详情如下: Model 3 后驱版:提供限时 8000 元保险补贴 Model Y 长续航版:起售价从 31.39 万下调至 29.99 万元 Model Y 高性能版:起售价从 36.39 万下调至 34.99 万元 (*两款 Model Y 价格下调幅度触达 1.4 万元) 马斯克曾经向外界透露过,特斯拉内部存在着特别的价格模型。模型会结合地区的销量、成本等因素进行灵活的定价调整,帮助特斯拉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不出意外,本次 Model Y 降价的背后离不开价格模型的「发力」,折射到近期的市场表现上,特斯拉的销量压力的确不小。 产品老旧,市场困倦情绪明显 Model 3 已经是 7 年前的产品了。 在特斯拉的产品矩阵中,Model 3 也是现阶段最长时间没有换代的走量车型。特斯拉迟迟不为「双雄」更新换代,Model 3/Y 在所难免会面临产品老旧的问题。 产品的老化会削弱绝大部分用户的新鲜感,特别是在如今电车越来越像数码产品的趋势下,一成不变的外观会降低持币待购者的购买欲望。外观设计丧失新鲜感,特斯拉想要继续扩大销量规模,就需要主动给市场创造需求。 降价,就是最朴实无华的手段。 ▲图片来自:Bloomberg 在今年年初,特斯拉率先拉响了「价格战」的钟声,在中国、日本、韩国、欧美等世界各地,特斯拉引领了一波可观的降价潮。 以国内市场为例,特斯拉在 1 月 6 日针对国产车型进行调价,其中 Model 3 起售价降至 22.99 万元,Model Y 起售价降至 25.99 万元,降价幅度为 2 万元至 4.8 万元不等。生猛直接的降价没有辜负马斯克的期望,特斯拉的降价策略迅速奏效。 「炸弹」刚刚落地,仅在 1 月份,特斯拉单月就累计交付超过 6.6 万台新车;次月,降价力度持续影响市场情绪,2 月单月累计交付超过 7.4 万台新车。突如其来的降价效应,在开年就给特斯拉带来了「梦幻开局」。 回顾特斯拉的一季度财报,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超过 42.2 万台新车,同比增长 36%,打破了单月最佳季度交付纪录。 不过,降价始终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当降价效应在第二季度开始走弱,特斯拉在 7 月终于遇到了销量麻烦。在过去的 7 月,特斯拉单月仅交付 6.4 万台新车,环比大幅下跌 31%,特斯拉的销量创下年内新低。 ▲图片来自:Reuters 特斯拉正处在尴尬的产品交替期,新款 Model 3 即将到来,市场普遍对特斯拉车型产品产生了一定的困倦情绪,特别是 Model 3。想要挽救总体的销量表现,寄希望于即将换代的 Model 3 显然并不现实,将销量压力承压给 Model Y 才是情理之中的做法。 营收降本,两手都要抓 马斯克曾经公开表态,如有必要特斯拉甚至可以接受「零利润」卖车。在马斯克的商业模式中,规模效应比利润率更重要,用利润换取销量,这笔生意再好不过。 长期以来对销量规模的追求,让特斯拉在营收和交付数据上收到了成效。根据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二季度实现总营收 24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800 亿),同比增长 47%,创造超过金融机构所预测的 244.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770 亿)的营收指标;在交付数据方面,特斯拉二季度累计交付 46.6 万台新车,其中 Model 3/Y 占据了新车总量的 95.9%,特斯拉创下了破纪录的季度交付成绩。 ▲图片来自:WHICHCAR? 在季度营收、交付成绩亮眼的另一面,特斯拉也为苦心经营的销量规模出了代价。 结合特斯拉第一、二季度财报信息,我们可以发现开年以来连续的「降价潮」降低了特斯拉的利润表现。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从 19.3% 进一步收窄至 18.2%,连续两季度低于 20%。 毛利率的减少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率,二季度特斯拉的营业利润为 24 亿美元,营业利润率同比略微下降达到 9.6%,不足 10%。从第一季度开始,资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不少反对特斯拉降价的声音,他们认为持续的让利换取销量的行为,不仅是损害了车企的实质利润,还会折损特斯拉的品牌价值。 事实上,毛利率的收窄不只会影响到车企的净利润这么简单,毛利率还与车企的研发费用紧密挂钩。健康的毛利率是车企「造血」的关键,想要保持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毛利率就是最基本的保障。 第二季度特斯拉的研发费用为 9.4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8.24 亿),同比增长 41%;作为对比,国内新势力「蔚小理」三家的研发费用总支出为 61.5 亿人民币,特斯拉的研发支出几乎是「蔚小理」三家过去一季度的总和。 特斯拉的研发费用支出不是一笔小数目,持续走低的毛利率会直接影响到特斯拉的研发健康,马斯克需要在销量营收和利润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想要继续维持庞大规模效应,特斯拉要坚持降本获得更宽裕的让利空间,这是找到两者平衡的关键点。 营收和降本,马斯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由外至内,最极致的「降本」 作为业界有名的「降本大师」,特斯拉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次降本机会。特斯拉前首席财务官 Zach Kirkhorn 曾经向外界透露,自 2016 年 Model 3 发布以来,特斯拉一直在精进工艺降低制造成本,截止 2022 年,Model 3 单车型的生产成本已经降低了至少 30%。 不过,特斯拉似乎还不满足。据渠道消息称,马斯克对新款 Model 3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继续降低 14% 的制造成本。 ▲图片来自:The Verge 实际上,特斯拉在 Highland 车型上的「降本」动作早已开始了。不久前,HW 4.0 的智能硬件正式上车 Model Y,在新的 HW4.0 硬件上特斯拉还将车载娱乐系统集成到了其中。然而在一些国外博主的拆解中发现,特斯拉对 Model Y 上的 HW4.0 硬件进行了「阉割」。 拆解博主透露,特斯拉删除了 Model Y HW 4.0 的某些组件,与 Model S/X 所搭载的同款硬件相比, Model Y 车上的 HW4.0 的运存和存储空间削减了一半,车载娱乐信息系统仅仅只有 8GB 的运存以及 128 GB 的存储空间,而这一套 HW4.0 硬件不出意外也将会装载到新款 Model 3 身上。 换言之,搭载「阉割」HW4.0 的 Model 3/Y,将会无法支持 Steam 车载平台的运行。 ▲ 图片来自推特@Greentheonly 硬件的「阉割」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而在我们的目光能及之处,特斯拉也有着大改动。董车会曾经在之前多次追踪了新款 Model 3 的更新状况,我们发现新款 Model 3 处了外观上进行了小调整,最大的改动还发生在了驾驶舱内,特斯拉彻底「抛弃」了怀档设计,并将换档的设计集成到了中控屏幕上。 「一切都为了降本而服务。」 出乎我们预料的是,特斯拉打算将降本做得更加极致,把车身外部的一体压铸工艺沿用到内饰设计上来。 根据渠道消息爆料称,特斯拉在新款 Model 3 的内饰组件中减少了绝大部分的独立连接件,将大部分的单独部件直接集成为一个整体。车内的仪表盘部分会将仪表盘顶部、通风口以及装饰板整合在一起,提升工厂生产和组装效率,这样的原理是和车身一体压铸工艺的类似的,真正实现「由外压铸到内」。 ▲图片来自推特@xiaoteshushu 除此以外,新款的 Model 3 也将会追随 Model Y 的电池一体化结构,特斯拉会在 Model 3 上面首次搭载新款 M3P 电池,这款全新的 M3P 电池相比之前的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大约 10%。随着控制成本和电池技术的精进,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版有望能够真正回归。 有消息称,通过一系列的降本操作,特斯拉有意在新款 Model 3 上面打响新一轮「价格战」,19 万的 Model 3,可能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完稿后发现,新的 Model 3 大灯也被曝光了。) ▲图片来自:X@Muk
微软AI失误:将慈善机构列入旅游指南 并建议“空腹”前往
IT之家 8 月 18 日消息,微软 AI 近日犯了一个尴尬的错误,在微软旅游旗下的 MSN 上,AI 发布了一份名为“前往渥太华?以下是你不应该错过的!”的加拿大渥太华旅游指南。 在指南中,该 AI 建议读者访问慈善机构“渥太华食品银行(Ottawa Food Bank)”。更糟糕的是,AI 建议读者“空腹前往”。这篇文章首先被科技评论员 Paris Marx 发现,不过IT之家查看时已经被删掉了。 截图显示,这份指南提到:“自 1984 年以来,该组织一直在为渥太华地区有需要的人们和家庭收集、购买、生产和运送食物。我们观察饥饿如何每天影响男性、女性和儿童,以及它如何成为成就的障碍。来到我们这里的人有工作和家庭要养活,还有费用要支付。生活已经够困难的了。建议空腹前往。” 对此,渥太华食品银行通讯经理 Samantha Koziara 向 The Verge 发表了以下声明: 这不是我们自己会发布或希望包含的内容,“空腹”这个词显然是不合适的,并且没有经过(人类)编辑。据我所知,我们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但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流行,我毫不怀疑在诸如此类的列表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准确 / 不适当的引用。这凸显了研究人员、作家和编辑(等真人)对人类多样性的重要性。
京东还没跑到拐点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重拾低价心智五个月,京东到了交成绩单的时候。 8月16日,京东集团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这是许冉以CEO身份发布的首份季度财报,也是京东深入落实百亿补贴战略以来的首份季度财报,意义不小。 从业绩上看,京东的利润算得上亮眼。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京东集团收入达到2879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经营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118.4%。 围绕低价主命题,京东开放第三方商家,推动自营和第三方商家进一步“平权”。2023年第二季度,京东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17%。 从3月初高调开启“百亿补贴”频道,到京东20周年活动强调下沉市场,几乎京东的所有动作都围绕低价展开,而低价的本质在于谋增长。 自从京东实行低价以来,市场关心的问题在于,实行低价的京东如何保持营收高增速,并让资本市场满意?如今,京东营收同比增长7.6%,低于同期网络零售大盘的增速10.8%。 营收增长没有想象中强劲的情况下,财报发布当晚,京东股价在美股和港股均出现下跌,截至发稿,京东美股和港股的跌幅分别为3%和1%。 这意味着,京东还没真正跑到拐点,资本市场对它的表现也并不满意。 当然,京东的低价已然开弓没有回头箭,电商市场的一轮轮比拼也将持续,商家生态和供应链优势仍会是京东的重点。未来,想要实现更多的增长,京东仍要继续做好平衡,并将KPI回归到GMV、利润和现金流。 01 怎么做低价和保利润,京东给出了答案 京东如何在实施低价战略的同时,保证利润?这是过去半年市场关心的问题,也是京东需要证明的。 8月16日,京东集团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第二季度,京东实现收入2879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经营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118.4%;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率达到3.0%,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大涨的利润,无疑是京东此次财报的亮点,这也很好地回应了此前外界的质疑。百亿补贴吸引消费和守住利润率这个天平该怎么平衡,京东似乎找到了方法——降本增效。 得益于京东强大的自建物流体系,及仓配模式和配送网络,2023年第二季度,京东在自营商品 SKU 数量达到千万级的基础上,库存周转天数为31.7 天,履约费用率从去年二季度的6.1%降至今年二季度的5.8%。 要知道,履约费用率的下降不容易,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的履约费用率就会带来大部分的成本节约。有业内人士表示,京东此次下降0.3%的履约费用率,对应一个季度就是7-8亿元的成本节约。 也正是这样的成本下降,让京东可以在不压缩上游利润和自身成本的同时,把这些节约下来,为百亿补贴和低价战略,提供弹药。 不可否认,供应链基础设施优势是京东长期实时低价的底气。这是京东过去20年的护城河,也是京东未来20年的关键。许冉在上述电话会议中表示,京东始终都聚焦在供应链基础设施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上。 另一边,利润的提升则来源于京东的“开源”。 具体到各业务来看,京东的收入主要由京东零售撑起,尽管这部分收入增速正在下滑,但本季度仍为京东贡献了2532.80亿元的收入。 其中,核心优势品类3C产品收入为1521.31亿元,同比增长11.4%,带动了京东整体营收的增长。京东CFO单甦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3年二季度,京东个人电脑、家用电器产品的市场占比、客户留存度、用户池规模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每客的GMV也实现了高单位数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二季度财报中,京东罕见地重点介绍了线下即时零售业务。 财报显示,618期间,京东到家合作实体门店数同比增长80%,家电、电脑、美妆、运动户外、酒等多品类的成交总额均有三位数以上的增长。与此同时,2000多个县区市的消费者在京东618期间体验到京东到家“小时达” 服务。 事实上,二季度京东布局即时零售的动作不断,即时零售成为京东押注的新增长点。6月26日,京东集团成立“创新零售部”,整合七鲜、拼拼等业务成为独立业务单元,这一业务将深入零售线下业务布局,探索创新模式,由京东老将闫小兵负责带队。 不过,短期来看,线下即时零售可能并不会成为京东的主要增长点,尤其是线下烧钱扩张的路子已经不适用于现在降本增效的京东,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仍是增长的关键。 对于自己担任CEO后的首份季度财报,许冉还算满意。她强调:“二季度,得益于持续优化的业务结构,以及领先的供应链能力,京东取得了稳健的财务和经营表现。” 不过,对于外界关心的另一个问题,也就是具体低价策略给京东带来了多少成效,京东并没有给出更清晰的回应。 02 京东还没跑到拐点,资本市场难满意 京东的焦虑,还没完全解决。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审视。京东美股股价在财报发布次日报收34.88美元/股,日内下跌3%。 究其原因,京东整体营收的增长乏力,难以让资本市场满意。 二季度,京东总营收达到了2879亿元,同比增长7.6%。这低于淘天集团同期12%的增速,也不及网络零售大盘10.8%的增速。 对此,京东高层解释为,“业务和商品结构的调整,疫情结束后消费缓慢回归,以及疫情期间的高存货等”,并相信通过供给的丰富,能在下半年将收入增速拉回双位数。 二季度有618大促加持尚未回到双位数收入增速,下半年京东必须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个难点在于,既要顺应降本增效的大趋势,还要长期投入百亿补贴,京东已经走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而无论是走向哪一个十字路口,都要依赖京东的基本盘——京东零售。 当赚钱和省钱的任务几乎都要依赖于京东零售,京东集团这根支柱似乎承载了太多。更棘手的是,京东零售的前景并不乐观。 今年二季度,京东零售收入为2532.8亿元,增速只有4.8%,这个增速低于京东集团整体增速。 京东营收构成,图源京东2023年二季度财报 从具体零售品类来看,电子及家用电器、日用百货占比最高,基本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也正是日用百货商品收入的拉胯拖了京东零售的后腿。 二季度,日用百货收入同比下降8.6%,这不仅没有挽回一季度同比下降8.7%的态势,也与疫情期间30%以上的增速相差甚远。 相比之下,国际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4.6%、11.5%。本质上,这透露的另一个信号是,京东低价对于消费者的吸引依旧有限。 据久谦中台对京东百亿补贴和拼多多百亿补贴的监测,同款商品中,京东价格更低的商品占比只有两位数,更多是和拼多多百亿补贴同等价格的商品。 当京东将百亿补贴的重点放在优势品类3C电子产品上,却忽略了对日常高频消费的日用百货的投入。尤其如今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京东对日用百货的调整也需要时间。 在Q2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许冉也坦言,“想要推动天天低价的日销模式,还是需要更多努力,或者说更长的时间周期,逐步地去改变用户的心智。” 收入增速缓慢,直接影响了京东零售的利润。二季度,京东零售经营利润率仅为3.2%,同比下滑0.2%。 在财报电话会上,有分析师问及京东零售经营利润下滑的原因。高层给出答案是用于营销、补贴的成本增加,尤其是百亿补贴和618这两项活动的支出。 事实上,拉长时间线来看,京东零售业务增长乏力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 综合近几年财报,2020-2022年,京东零售营收6939.65亿元、8663.03亿元、9299.29亿元,同比增速25.66%、24.83%、7.34%。其中,2022年二季度,京东零售营收同比增速仅为3.9%,2023年一季度营收更是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2.4%。 长期以来,京东零售占据着京东近90%的营收,是京东稳定的营收支柱。今年二季度,京东依然是依靠优势品类3C电子产品提升了整体零售的收入,但对3C品类依赖明显、严重偏科,增加了京东零售的不确定性。 既要也要又要,利润、增速、股价,一个都不能少,京东百亿补贴的低价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03 大量涌入的商家,能不能让京东重回高增长? 扩大的商家生态或是京东新的增长点。 自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为集团定调后,与组织、管理层变动并行,京东开始陆续完成对低价战略的落地。 最明显的是,京东开始改变对自营商家和POP商家的态度。过去20年,京东形成了较为平衡的“自营+第三方商家”混合模式,其中,京东的商品多为自营模式,自营GMV超过平台一半。 现在,刘强东强调,“要实现自营和POP商家的良性竞争,不能单纯追求GMV,谁能做到低价就给谁流量”。 2023年1月起,京东面向第三方卖家发布“春晓计划”,旨在降低开店门槛,引入更多厂牌、白牌等产业带商家,丰富平台低价商品供给。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京东也提及,“从年初以来,我们简化了商家的入驻流程,然后也加大对商家的扶持力度,包括降低运营成本、提供更多的运营工具以及更加清晰的运营规则等。” 吸引第三方商家、开放京东商家生态,一系列动作之后,今年二季度京东商家生态迅肉眼可见地扩大。 2023年第二季度,京东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17%,且第三方商家业务增速连续两季度超过自营业务,保持在两位数区间。京东CFO单甦表示,未来预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京东的第三方卖家占比会最终达到60%。 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第三方商家,京东的本质目的仍在于谋增长。今年二季度,第三方卖家贡献的服务收入同比增加30.1%至54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了历史新高的18.7%。 从这点上看,第三方商家的扩大的确为京东创造了增长。不过,自营和POP模式天然存在着矛盾,既要自营的品质,又要POP商家的价格优势,怎么平衡依旧是难题。 过去,消费者选择京东是看中了自营商品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快的配送速度。如今,开放第三方商家,刘强东还强调开放第三方物流,随着更多第三方商家的涌入,京东过去又快、又好的优势在减弱。在消费者的质疑下,京东还是要做好低价与商家之间的平衡。 用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的话来说,京东未来的策略是分层的,“对于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主要靠自营扛起大旗,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靠第三方的POP商家拉低价格”。 需要注意的是,百亿补贴不是京东自己单方面的投入。在去年Q4的财报会上,许冉就表示,“百亿补贴”仰赖的是平台、商家和供应商的共同努力。刘强东也表示过,百亿补贴不是一味的低价补贴,而是通过优化履约成本“节省”出可以用于补贴的“经费”,以及通过规模效应让商家在“降价的同时效益最大化。 换句话说,京东的补贴费用并非全由京东承担,第三方商家可能要牺牲自己的部分利润来降价。而这能吸引多少商家参与进来,对于京东也是考验。增长417%的商家,能为京东带来多少增长,也要打个问号。 重拾低价心智,京东的决心已然很明显。只是,这场战役的周期注定是漫长的,平衡好利润与价格、平衡好自营商家与POP商家,京东才能更快更稳地跑到拐点。
中国限制镓、锗等出口 芯片没法造:欧美找备胎扩产无解 回头重新申购
快科技8月18日消息,根据官方公告,对镓、锗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已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商务部陆续收到部分企业关于出口镓、锗相关物项的许可申请,目前正依法依规进行审查。 限制名单中包含了:镓相关物项包含氮化镓、砷化镓、铟镓砷等;锗相关物项包含磷锗锌、锗外延生长衬底、二氧化锗等。 据悉,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不少半导体公司都加大了镓、锗等芯片关键材料加购申请,但是目前还都在批准中。 其实,海外芯片厂商之前已经疯狂囤货,但这量根本不够,没有这些是半导体生产的关键材料,没有将没办法生产芯片。 与铜或铝等工业金属相比,镓和锗的市场很小,但它们在包括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和卫星在内的几个关键工业部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镓是一种低熔点、高沸点的稀散金属,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中国是迄今为止镓和锗的最大生产国。 针对中国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一事,美国表示,美国目前拥有锗的战略储备,但没有镓的库存储备。 就镓、锗的供应前景方面而言,大宗巨头托克旗下Nyrstar正考虑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锌炼厂投资1.5亿美元,建造一个锗和镓的回收和加工设施。光是这一处的产能能满足美国现在80%的需求,整个建设周期需要2年左右。
对话51WORLD创始人李熠:AI竞争关键在算法,元宇宙还有三大问题待解决
作者 | 徐珊 编辑 | 云鹏 智东西8月18日报道,数字孪生公司51WORLD在苏州举办了地球克隆大会6(EC6)。此次大会主要聚焦数字孪生、智能驾驶、元宇宙AIGC三大主题,51WORLD在会上首次推出三款AIGC产品:创作数字孪生场景AIGC WORLD、AIGC应用AIGC WDP、自动驾驶仿真AIGC应用Scenario Copilot,并升级了多款产品的功能。 51WORLD创始人兼CEO李熠回顾了近年来51WORLD是如何从当初的20人左右的团队逐步壮大,同时,地球克隆计划也正逐步完成阶段性目标。 在李熠看来,51WORLD地球克隆的计划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进程,而今年是地球克隆计划的第三阶段收尾,也是第四阶段的开始。“我们已经爬到半山腰了,已经能够看到山顶了。”他说道。 会上,51WORLD还与中国信通院、新建元等诸多伙伴,牵手建立数字孪生信创生态联盟,并正式启动了地球克隆计划6。 在展览区,我们看到数十个展台介绍51WORLD和各行各业的企业联合合作的案例,涉及交通、水利、园区等,展会现场气氛热烈。 一、AI将会降低99%成本?51WORLD打造三大新品 毋庸置疑,AIGC正在快速改变内容生产的方式。51WORLD打造了三款基于AIGC的产品,创作数字孪生场景AIGC WORLD、AIGC应用AIGC WDP、自动驾驶仿真AIGC应用Scenario Copilot。 其中,AIGC WORLD首次实现3D-AIGC技术在数字孪生平台的深度融合,用户只需自然语言输入即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让创建3D场景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专业工具,大幅降低数字孪生场景生成成本。 AIGC应用AIGC WDP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自动帮助用户建立相关模型。自动驾驶仿真AIGC应用Scenario Copilot可以大幅降低采集数据应用成本,通过输入自然语言自动生成交通案例。 会上,51WORLD展示了几个海内外的应用案例。比如说,北京交通研究院和51WORLD联合打造了北交院多层次一体化仿真平台,通过构建多个交通仿真维核心应用,即便不修路建桥,也能够让人们体验到交通正在改善。 同时,51WORLD还在土耳其、日本等海外国家均有相关案例落地。“我们认为中国的科技企业走向世界,已经是这个时代必须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李熠说。 二、对话CEO李熠:元宇宙建设还需解决三大难题 “社会价值和行业价值相结合的方向,才是企业长期站稳行业的标准。”李熠在采访中说道。 他介绍到目前51WORLD主要针对数字孪生领域做中模型和小模型,但是在底层领域,51WORLD主要接入不同方向的大模型,不会单一接入某一个模型,而是根据合适的产品调用相关的服务。 在隐私数据安全、地理信息等数据安全,51WORLD联合行业伙伴、政府部门,去遵守相关产业的规定,甚至是引导相关标准更规范。 “到2030年,我们希望将相关的产品进入到各类软件底层,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应用。”他提到,目前创业环境已经聚焦在业务落地,创业公司和大厂分别找好自己的定位,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如果靠内卷,分存量的市场是会比较痛苦的,只有一起做大市场才是更好的选择。” 目前,公司团队规模在500人,其中研发展比超过50%。在2027年左右,李熠希望国内业务和国外业务体量占比相同。 在李熠看来,元宇宙的发展需要解决三大难题,终端硬件的普及、内容端成本指数级降低、成本。其中,51WORLD主要致力于解决内容端的难题。 比如说,51WORLD在元宇宙建设过程中,曾几次认为硬件将会获得新的爆发。“我们可以走一小弯路,但是不要走大弯路。”李熠说。 对创业经验而言,他认为要在垂直领域里找到自己的应用场景。并且,自己的主营业务一定要牢牢守住。“创业和守业同样重要。” 三、AI的未来竞争是算法,51WORLD多款产品升级 “AI未来的竞争,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是算法的竞争。”李熠提道。 51WORLD通过原始数据采集与脱敏脱密、数据管理与各类算法迭代,以及车辆算法自动化部署与优化,建立了数据驱动的闭环生态。 不仅如此, 51WORLD通过面向AI训练,不断迫近真实世界,并且在感知仿真方面,51WORLD还丰富模拟了真实模拟世界的小概率和不完美事件。 目前,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51SIM已经在芯片、制造、算法、智能驾驶领域应用。“未来是AI的时代,任何使用AI的行业,都需要新一代的仿真平台。”李熠说。 在现场,李熠通过数字孪生带领大家去参观51WORLD位于上海的总部,并且还展示了数字孪生世界里的交通系统,甚至在数字孪生的地图中如何从上海瞬移到苏州。 想要造成这样一个数字孪生世界,51WORLD打造多个趁手好用的工具,如场景编辑器Super Editor、Cloud云原生平台。 像是Cloud云原生平台,可以让用户用更低的产品享受更好的服务。据悉,数字孪生开发者平台51WDP已经拥有8万人注册开发者,其中有30000企业开发者。 四、数字孪生面对三大难题,51WORLD通过五点攻克难关 李熠回顾到2015年到2017年,是地球克隆计划的第一阶段,当时51WORLD主要聚焦在人与建筑。而在2016年到2020年,51WORLD开始将数字孪生应用在车和道路两方面。随后,2021年至2023年,51WORLD主则是将目光转至水与城市。 “人与建筑、车与道路、水与城市,我们已经集齐了克隆地球最基础的要素。”李熠说,“不用到2030年,我们就能打造出肉眼难以分辨的虚拟世界。” 李熠提到目前数字孪生行业有三大难题,数字标准不统一、创造成本较高、应用价值不明朗。“我们希望通过产品,直接呈现我们的解决方法。” 51WORLD行业仿真平台的价值定位主要聚焦在实时仿真、AI大模型、云端协同、自主可控以及开放扩展。据悉,目前地球克隆计划的相关解决项目已经遍及五大洲、12个国家,落地500家城市。 李熠认为过去AI时代,传统仿真通过真实环境、AI数据闭环,赋能产业。但在新一轮的AI变革中,企业可以通过AIGC,仿真系统形成判定式AI,生成式AI等技术,通过一个案例,延展出多个可靠的数据,从而丰富数据,优化算法。 结语:数字孪生,或成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基建 在数字孪生概念诞生的10多年时间里,数字孪生的精准性、实时性、灵活性等技术提升,让数字孪生开始切实为企业带来降本增效的成功。 我们看到,51WORLD正在针对自动驾驶领域、元宇宙等领域将自己的渲染能力、可视化等技术能力和应用场景相结合,展开多样的落地案例。
支付宝杀入直播圈
近日,支付宝举办了一场合作伙伴大会,并官宣要搞直播带货。作为金融领域的玩家,支付宝搞直播,能玩得转吗? 据节点财经了解,今年以来,支付宝直播从内容直播进阶到带货直播,发布了“爆品计划”。与此同时,达人代播选品中心——“带货宝”同步上线,既支持商家品牌自播卖货,也支持达人分销带货。 支付宝直播产品经理祝勤玫透露,目前已有19大行业商家在支付宝开播,最近三个月新增了26个超百万销量直播间。她表示,支付宝直播呈现高客单价的特点,这符合支付宝的用户特征,为鼓励优质直播,支付宝将启动直播商家支持计划,提供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优惠政策。 但市场上,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带有极强金融属性的支付宝,在做直播时,并不具备基因优势。 对于品牌方而言,选择直播平台,主要看两点:转化率和ROI(投入产出比)。 而如今,入驻支付宝的直播机构,与抖音、快手、淘宝,有着比较明显的不同。从头部主播数量、行业覆盖度、头部品牌数量看,支付宝没有太大优势。 节点财经观察,目前在支付宝开播的机构,主要以金融机构为主,比如阳光人寿、招商资管等。 但值得关注的是,金融机构是受强监管的行业,在开展直播时,受到的制约较多。不如纯消费类,如零食、日化产品能开展较多的品牌宣传。 更重要的是,支付宝用户的使用时间与直播这种较长时间停留的特质,有着基因上的不同。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支付宝已经手握10亿用户,其中月活用户7亿左右,日活用户也达到了3亿左右。对于快手今年一季度数据,平均日活跃用户为3.74亿,平均月活跃用户为6.54亿;抖音2023年5月月活用户规模达到7亿多,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36.6小时,且流量保持增长。 虽然有着较高的用户量,但是用户打开支付宝,大概率只是支付动作,或者短时间停留。 但是对比快手,本身就是一个用户停留时间较长的娱乐功能。 无论是金融基因,还是用户停留时间,这都使得支付宝想要创造一个直播平台,从基因上,较难快速做大。
Meta生成式AI团队主管名单披露,由前苹果高管带领
编译 | 香草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8月18日消息,The Information于8月16日披露了一份Meta生成式AI团队的主管名单,该团队由苹果前高管艾哈迈德·阿尔·达勒(Ahmad Al-Dahle)带领,6名由AI研究所等部门调来的主管共同管理。 该团队目前有551名员工,由研究人员和产品人员共同组成。Meta似乎刻意要让两个不同领域的员工相互磨合,但部分员工并不买账。 一、团队主管名单曝光,考克斯挖来苹果前高管 过去一年中,Meta一直在通过裁员等多种方式削减成本,但生成式AI领域却成了例外。 Meta于2月组建了一个团队,专注于研究生成式AI这一热门技术,计划在其应用程序等其他产品中部署这项技术。据The Information得到的内部数据,该团队的负责人、苹果前高管阿尔·达勒麾下目前有551名员工,由6名主管监督管理。这些员工包括从Meta的研究机构FAIR(Fundamental AI Research)调来的人员,以及一些产品人员。 ▲Meta生成式AI团队领导架构(图源:The Information) 阿尔·达勒的领英页面显示,他之前在苹果公司工作了16年,主管一个研究自主系统软件和算法的小组。他是被负责构建元宇宙技术的部门Reality Labs副总裁阿米尔·弗兰克尔(Amir Frenkel)挖到Meta的,而新职位让他更接近“C型雇员”——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现在他向Meta的首席产品官克里斯·考克斯(Chris Cox)汇报工作。 ▲阿尔·达勒的领英页面显示其在苹果任职16年 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式AI部门由考克斯领导,而不是由负责管理Meta大部分AI团队的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领导。Meta的一位发言人称,公司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生成式AI团队与开发应用程序WhatsApp和Instagram的人员密切合作,而后者也向考克斯汇报工作。该发言人补充说,生成式AI部门将与博斯沃思负责的FAIR实验室合作。 阿尔·达勒的直接下属康纳·海耶斯(Connor Hayes)是Meta长期产品负责人,此前一直主管Threads团队;马诺哈尔·帕卢里(Manohar Paluri)则来自AI研究所,目前负责管理生成式AI小组的多名研究科学家。在最近发布的Meta大型语言模型Llama 2的论文中,阿尔·达勒 和帕卢里被称作 “生成式AI执行团队”。 二、生成式AI团队不断壮大,但仍未及核心团队规模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名于2020年从苹果跳槽到Meta的“新人”阿尔·达勒是如何在Meta迅速崛起并赢得扎克伯格的青睐的,从该团队的不断扩张可见一斑。 生成式AI部门只是Meta更广泛的AI相关架构的一部分,该公司的AI业务还包括研究机构,以及专注于开发各种产品和将AI融入广告工具的团队。Meta员工称,公司的VR/AR部门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利用AI进行语音识别、翻译和头像生成。而生成式AI团队的目标则是打造能够生成内容或回应Facebook和Instagram用户的需求等。Meta发言人称,该团队还在开发“AI驱动的创意表达工具”。 自该团队2月份成立以来,一些员工陆续从FAIR被调到该部门,比如Llama 2论文作者之一的研究科学家雨果·图夫龙(Hugo Touvron)。还有一些员工是从现在已解散的Meta概率团队加入的,该团队负责将机器学习研究应用于Meta基础设施中。Meta于去年11月解散全部机器学习团队,宣布其员工可以选择在三个月内在公司寻找新的部门加入,于是一些人最终加入了生成式AI部门。 虽然阿尔·达勒的团队在不断壮大,但规模还远没有达到公司核心团队的水平。首席技术官博斯沃思手下有1.9万多名员工,负责广告产品和商业信息工作的约翰·赫奇曼(John Hegeman)手下有近6000名员工,Instagram和Facebook业务部门则分别有大约2900名和5200名员工。 三、Meta AI团队三年数次改编,新架构试图打破产研隔阂 Meta在AI领域的研究进展一直较为顺利,但在将相关技术应用于其核心业务时则进展缓慢。或许是考虑到这一因素,在组建生成式AI团队时,Meta将研究人员与产品人员聚集在一起,试图打破两个领域之间的隔阂,让技术能更好地落地于各种产品。 但Meta的努力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一位前员工说,几位AI研究人员在Meta创建了生成式AI团队后离开了公司,他们对公司越来越重视将AI应用到产品中感到失望。 近年来,Meta的AI员工经历了数次重组。三年前,AI是一个独立的单位,由首席技术官迈克尔·施罗普夫(Michael Schroepfer)监管,下设研究和应用AI两个部门,彼此独立运作。 2021年,Meta将该部门并入元宇宙部门Reality Labs,并将后者的负责人博斯沃思任命为首席技术官。2022年,公司再次对该部门进行改革,作为AI去中心化行动的一部分。同时,公司将一个名为“负责任AI”的团队从Reality Labs迁出,而一些应用AI部门的小组被调入产品团队,其领导人杰罗姆·佩森蒂(Jérôme Pesenti)因此离开了公司。FAIR实验室仍隶属于Reality Labs。 结语:Meta面临平衡研究人员与产品人员关系的挑战 The Information曝光了Meta生成式AI团队的主管名单,6名主管有来自AI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有长期的产品负责人。Meta对于生成式AI十分重视,尽管频繁裁员降本,但该团队仍在不断扩充。 Meta几乎已经放弃纯粹的科研,专注于AI的商业化。但如何平衡研究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让研发出的高新技术尽快落地,是这个科技巨头目前面临的挑战。
不信你的下一台电脑会是iPad?看看这些笔记创作再说
凤凰网科技(作者/阎烁)越来越多的国内用户,使用iPad与Apple Pencil进行创作,而替代传统纸笔记录笔记,是更多用户会尝试的方式。近日由哔哩哔哩主办的iPad电子笔记大赛落下帷幕,同时在Apple厦门专卖店进行展示,并举行iPad笔记课代表媒体分享活动,邀请几位笔记大咖,分享创作经历。 这次媒体分享活动中,都是电子笔记大赛的优胜创作者,他们从事不同职业,处于不同领域,但都在通过iPad+Apple Pencil记录高效的电子笔记,帮助自己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归纳总结。 随时随地保持思路清晰 学姐潇潇现在是一名专注分享科技和效率的视频博主,而做为机械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她,正是因为iPad电子笔记,让她收获了一份新的事业,现在有很多观众喜欢她分享的iPad创作技巧。 视频博主——学姐潇潇 她在现场也分享了一些使用无边记进行创作的笔记作品,与朋友通过无边记的共享功能,共同创作一份出行计划,潇潇表示,“这份作品是我在出差返程途中利用在机场等候的一个小时内完成的。得益于随身携带 iPad 的习惯,我可以利用无边记迅速捕捉旅行途中的灵感与想法,以便稍后进行整理与优化。” 除了无边记之外,学姐潇潇也分享到在iPad生态中,还有许多优秀的笔记app,比如传统笔记风格的GoodNotes、Notability、备忘录等,每个希望使用iPad记录电子笔记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app。 从灵感闪现到完整呈现 第二位分享作品的是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大四学生Aqiu,她利用iPad、Apple Pencil和Procreate,来捕捉创作灵感,把自己在日常发现的,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素材整合起来,为自己后续的创作积累点滴的素材,生成图文并茂的笔记。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Aqiu Aqiu觉得Procreate的丰富效果和功能,让她的笔记层次感更饱满,也更具视觉冲击力,最终她在iPad Pro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朝菌知晦朔》,在一系列凝聚大量心血与创意的作品中,她从蘑菇这一物象上汲取灵感,主题名称取自于庄子《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一句,表现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白天与黑夜的轮回交替。 用Apple Pencil写一手好字 除了完整的灵感笔记之外,第三位创作者则是使用iPad+Apple Pencil,分享自己的书法创作,并且所有字都是直接使用Apple Pencil书写。西瓜也是使用Procreate进行创作,她还在app中自己创建里更适合书法书写的笔刷,同时自带压感触控的Apple Pencil,给她更接近真实的笔墨手写体验。 “iPad 省去了传统书法繁琐的准备工作,让使用者可以更加轻松快捷地进行练习,降低了很多学生党、上班族的时间成本,从而使大家可以更尽情地享受无纸化创作书法的快乐”,西瓜说道。 在工作流中取代传统纸笔 在分享会的最后,上海东方广播电台音乐台的DJ李柯也来到了现场,展示了他在做DJ工作中,如何使用iPad Pro+Apple Pencil替代传统纸笔,同时我们也与李柯交流了更多DJ日常工作中,使用iPad Pro会获得的便利。 李柯表示,传统的电台DJ工作流程,在直播期间,有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播报,都会不断的递纸张进来,同时他们在准备歌单、流程时,也都是通过纸笔,不利于整理也不利于留档,现在切换到无纸化的iPad Pro之后,每一期节目、每一个重点,都会在笔记软件上做标注、排版,清晰且利于收集。 当然,无纸化只是电子笔记的优势之一,结合iPad Pro来讲,如今电台都会用大数据生成歌单,他会直接把电脑上的歌单、排行榜信息,截图拖拽到iPad的笔记app上,然后直接进行批注,标记要点,在自己直播时候更加清晰、明确。同时iPad Pro可以配合Apple Pencil,也可以配合Magic keyboard,面对不同工作时,他可以随意切换形态,来找到最高效的使用方式。 同时他在做一些采访、对谈节目时,也可以直接使用iPad进行录音,电子化的笔记、记录也更好分享给团队,一起准备将来的电台直播的内容。李柯认为从效率上来讲,相比传统纸笔,引入iPad Pro之后是极大的提升了,同时iPad Pro本身的多用途性,也让他可以从容应对大部分工作。 “你的下一台电脑”是真的 当大家还在网上讨论“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时,却发现现实中,已经有很多用户,在真正使用这台苹果定义的“下一台电脑”,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给自己找一份新事业或者帮助自己完成毕业设计,而iPad帮忙完成的这些事情,不正是之前你的电脑才能帮助的吗? iPad产品在交互上的高宽容度,帮助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使用这款产品,不论是多点触控屏幕、带压感的Apple Pencil,亦或是带触控板的Magic keyboard,在很多场景下,他都能发挥作用,优化你的工作流,实现你的创意。 除此之外,iPad拥有最完善的平板应用生态,就拿今天分享的记笔记这件事儿来说,大家选择的app就各不相同,但呈现的作品都精彩纷呈,所以对于“你的下一台电脑”这个定义,不要纠结于形态本身,而是它能帮助到你的事情,是不是已经可以作为一台,你的电脑。
早报| Nature 发文称 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 / iPhone 15 或将支持 35W 有线快充 / B 站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创新高
Google 计划推出 Gemini 来赶超 OpenAI Nature 发文: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 OpenAI 宣布创立以来首笔公开收购 B 站第二季度营收 53 亿元,日均活跃用户达 9650 万 快手职级体系调整,职级序列由双轨变单轨 恒大回应高管年薪过千万 iPhone 15 系列或将支持 35W 有线快充 分析师预测 iPhone15 系列将减产 支付宝宣布推出全新国际版 腾讯云智能推出全新文案创作工具 Gentle Monster x Overwatch 2 推出 D.Va「耳机眼镜」 优衣库与 Clare Waight Keller 推出联名系列 NAMESAKE 发布科比主题纪念 T 恤 梁朝伟、刘德华《金手指》定档 12 月 30 日 电影《三贵情史》曝「真爱诅咒」预告 《海贼王》真人剧集角色海报发布 Google 计划推出 Gemini 来赶超 OpenAI 为了赶超 OpenAI 及其他竞争对手,Google 的 CEO Sundar Pichai 于今年 4 月合并了两个具有不同文化和代码的大型人工智能团队——「Google Brain」和「DeepMind」。 新合并的「AI SWAT」团队计划于今年秋天发布一组大型机器学习模型「Gemini」,据开发人员透露,Gemini 预计将使 Google 能够制造出竞争对手无法制造的产品。 彭博社风投分支 Bloomberg Beta 的 AI 初创公司投资人 James Cham 表示:「似乎终于有模型能与 GPT-4 旗鼓相当了」。 Gemini 开发人员表示,Gemini 不仅能像 GPT-4 一样可以进行文本对话,还融合了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的能力,能够生成图像。Gemini 的图像能力此前还从未有过报道。 另外,它还能提供分析图表、创建带有文本描述的图形、使用文本或语音命令控制软件。 Google 把重注押在了 Gemini 身上,Gemini 会为 Bard 聊天机器人提供动力、推动 Google Docs、Slides 等企业级应用。 谷歌还希望通过云服务器租赁服务,向开发者收取访问 Gemini 的费用。 据 The Information,Google 对 Gemini 进行了大量 YouTube 视频的训练。Gemini 还可以把音频和视频集成到模型本身,形成多模态能力,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 AI 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使用 YouTube 内容,还可以帮助 Google 开发更先进的文本转视频软件,根据用户想看的内容描述,自动生成详细的视频。 这类似于 Google 支持的初创公司 RunwayML 正在开发的技术,好莱坞和内容创作者正在密切关注此类软件的发展。 Google Brain 和 DeepMind 的合并,令一些参与 Gemini 的工程师感到惊讶。合并后的团队由 DeepMind 首席执行官 Demis Hassabis 领导。 知情人士称,DeepMind 的两位高管 Oriol Vinyals 和 Koray Kavukcuoglu 与前谷歌大脑负责人 Jeff Dean 一起负责 Gemini 的开发。他们将监督数百名参与 Gemini 开发的员工。 组织合并后,除了人员安排问题, Gemini 团队在开发过程中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确定可以使用哪些数据来训练模型。 尽管如此,谷歌前高管、风险投资公司 Felicis Ventures 创始人 Aydin Senkut 表示,Gemini 的发布表明,Google 决心再次走在最前沿,而不是极度保守。他说,「这是正确的方向,终于,他们有了火」。 Nature 发文: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 曾就职于费米实验室的科学作家 Dan Garisto 在 Nature 发文《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科学侦探如何解开这个谜团》。 科学侦探们发现了 LK-99 不是超导体的证据 —— 导致样品电阻率急剧下降和磁铁部分悬浮的原因,是由于材料中的杂质,尤其是硫化亚铜。这一结论彻底打破了 LK-99 作为「史上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的希望。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凝聚态实验家 Inna Vishik 说,「我认为,这件事已经划上句号,可以到此为止了」。 LK-99 风波始于 7 月下旬,首尔初创公司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 Sukbae Lee 和 Ji-Hoon Kim 领导的团队,在 arXiv 上发表了两篇预印本论文。声称 LK-99 在正常大气环境下可在 127ºC(400K)以下实现超导。 所有先前确认的超导体,都只能在极端温度和压力下发挥作用。 这两篇论文很快引起了研究人员及业余爱好者的注意,其中一些人试图复现 LK-99。经过数十次的复现实验,许多专家都表示,证据证明 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 OpenAI 宣布创立以来首笔公开收购 OpenAI 宣布收购初创企业 Global Illumination ,该公司整个团队已加入 OpenAI,致力于开发包括 ChatGPT 在内的核心产品。 这是 OpenAI 七年来首次公开收购,具体的交易条款并未披露。 OpenAI 在公告中表示,Global Illumination 是一家一直利用 AI 来构建创意工具、基础设施和数字体验的公司。 Global Illumination 团队之前曾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的早期阶段设计和构建产品,并且还在 YouTube、Google、Pixar、Riot Games 和其他知名公司做出了重大贡献。 B 站第二季度营收 53 亿元,日均活跃用户达 9650 万 B 站公布 2023 年第二季度财报。该季度 B 站总营收达 53 亿元,同比增长 8%。 其中增值服务收入 23 亿元,同比增长 9%;广告收入 16 亿元,同比增长 36%;移动游戏收入 8.9 亿元,同比下滑 15%;IP 衍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 5.4 亿元,同比下滑 10%。 第二季度 B 站毛利润同比增长 66%,毛利率连续四个季度持续提升,调整后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51%。 二季度 B 站日均活跃用户达 9650 万,同比增长 15%,月均活跃用户数达 3.24 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 94 分钟,创同期历史新高,带动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 22%。 快手职级体系调整,职级序列由双轨变单轨 据 Tech 星球,快手推行 4 年多的职级制度体系在 8 月 17 日宣布调整,并通过全员邮件的方式在公司内部进行了正式通知。 对比快手新旧职级体系,最大的变化是职级序列由双轨制变为单轨制。 此前,快手的职级体系,划分为专业类「K」序列和管理类「M」序列。新的职级体系变为单序列后,以英文字母「E」(Excellence)来命名。 快手在总职级数上也进行了调整。根据新职级制度,职级数变成 E6-E15,共 10 级,改为连续编号,不再设细分小档。 在晋升时间窗口设计上,快手明确向晋升至 E10 及以下员工进行了「门槛」倾斜,继续保持一年两次晋升窗口,且打破之前「按部就班」的晋升机制,增加绩优员工晋升的确定性和加速度。 对于晋升至 E11 及以上的员工,晋升时间窗口则调整为一年一次,更加明确长期主义的导向,更看重长期能力沉淀和战功积累。 恒大回应高管年薪过千万 据证券时报 ,近日网传恒大部分高管年薪过千万,恒大回应称系误读。 以恒大集团前总裁夏海钧的薪资为例,年报显示其 2022 年薪资为 2123 万元,包括薪资 0.7 万元、董事袍金 13.4 万元和期权收入 2108 万元(无法兑现)。 恒大回应称按照香港财务会计规则,即便期权无法兑现,也需要按照期权发放时的评估价值分摊计入薪金,所以年报所示薪金并非高管真实收入。 据报道,自 2021 年下半年暴雷以来,恒大便启动了机构精简、人员优化和大幅降薪的工作,其中总部部门从 31 个精简至 11 个,总部管理人员从 2176 人精简至 617 人,总裁和常务副总裁级别月薪降至 1 万元。 iPhone 15 系列或将支持 35W 有线快充 iPhone 15 即将发布,预计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将 Lightning 端口更换为 USB-C。据知情人士透露,iPhone 15 系列将支持最高 35W 的充电。 据 9to5Mac,业内消息人士表示,至少部分新款 iPhone 15 机型的充电功率高达 35W,这将使新手机的充电速度更快。 目前尚不清楚 35W 充电是否仅限于 iPhone 15 Pro 机型,还是适用于整个 iPhone 15 系列。此前有报道称部分新款 iPhone 可能通过 USB-C 端口支持 Thunderbolt。 分析师预测 iPhone15 系列将减产 苹果预计将于下个月发布 iPhone 15 系列,海通国际证券分析师 Jeff Pu 表示,苹果已经在削减新手机的产量。 Jeff Pu 在一份报告中提到,苹果预计到今年年底将生产 7700 万部 iPhone 15,此前预计的出货量约为 8300 万部。 报告指出,这种预测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供应问题仍然影响 iPhone 15 的量产,尤其是索尼的相机传感器、Pro 机型的新钛框架以及边框更窄的新显示屏可能会推迟 iPhone 15 的生产。 另一方面,苹果出于「需求担忧」而调整了销售预期。此前有消息称,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将比前代产品更贵,这可能会导致需求下降。 支付宝宣布推出全新国际版 杭州亚运会即将进入倒计时一个月,昨日,支付宝在 2023 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支付宝推出全新国际版。 面向境外游客进一步优化支付全流程体验,陆续增加国内城市的更多服务功能。而中国商家也能更好地接待全球来华游客,增加获客机会。 境外用户下载注册支付宝进入国际版,可绑定主流国际卡组的银行卡,如 Visa、Mastercard、Diners Club、Discover、JCB 等,获得和中国大陆用户同样便捷的支付体验。 此外,境外游客在支付宝全新国际版上除了线下店消费,在中国坐公交、乘地铁、打车、骑行、订酒店、订机票、订火车票、订景区门票等均能使用。 同时,支付宝国际版还提供翻译和汇率换算等工具,支持英文等多语种客服。 腾讯云智能推出全新文案创作工具 腾讯云智能正式推出了「文案创作」产品,它基于腾讯的大模型能力研发,专门面向广告平台、UGC 平台、SaaS 服务企业等各类客户,旨在提供商业文案创作工具。 腾讯云智能产品中心总监施明在谈到这一创新产品时表示: 通过这项智能文案生成能力,我们能够助力企业快速应对市场需求,迅速创造出多角度的创意文案,实现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 此外,我们的产品还支持开放的 API 接入,可以与客户现有的营销系统快速连接和融合。 Gentle Monster x Overwatch 2 推出 D.Va「耳机眼镜」 近日,Gentle Monster 携手由暴雪开发的电子竞技游戏 Overwatch 2 推出合作款眼镜。 设计灵感源自游戏中的角色 D.Va,在白色墨镜的基础上加入 D.Va 标志性耳机造型的设计,并于眼镜左侧注入一个银色的坐姿 D.Va,视觉效果非常强烈,共推出了紫色和蓝色两款。 该眼镜的获得方式也比较特殊,需要玩家于社交平台在官方推出的「滤镜挑战」中发表原创内容并打上相应的 Hashtag,最具创意者将获得官方送出的这款眼镜以及游戏皮肤。 优衣库与 Clare Waight Keller 推出联名系列 优衣库首度联袂高定设计师 Clare Waight Keller 推出 UNIQLO : C 全新合作系列,开启优衣库女装的全新篇章。 英国设计师 Clare Waight Keller 将流线设计、雅致色系和摩登廓形,与优衣库 LifeWear 服适人生高品质单品巧妙融合,赋新经典服饰,提升日常品味。 UNIQLO : C 系列 Logo 中的「C」代表着多重含义:Curiosity 好奇、Conversation 交流、City 都市、Clarity 清晰、Connection 联结、Creativity 创意,以及设计师 Clare。 NAMESAKE 发布科比主题纪念 T 恤 近日,NAMESAKE 在品牌官方释出了一套新的 T 恤系列,而其核心主题,也正是无数人心中的篮球信仰、已故传奇球星——科比。 本次科比主题 T 恤,依然是熟悉的宽大廓形,用品牌擅长的街头风格字样予以装饰; 最重点的,是用线条描绘出的科比赛场经典瞬间剪影:跳投、扣篮、总冠军捧杯…… 梁朝伟、刘德华《金手指》定档 12 月 30 日 由庄文强编剧、导演,黄斌监制,梁朝伟、刘德华、蔡卓妍领衔主演的电影《金手指》宣布正式定档 12 月 30 日。 一场横跨十五年的双雄对决,揭开了香港黄金时代的黑面纱…… 上市公司嘉文集团在短短几年间从默默无名到风生水起,再到没落清盘,市值蒸发超过一百亿。幕后老板程一言也从万众瞩目的股民偶像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高级调查主任刘启源长达十五年锲而不舍地搜证和跨境调查,消耗超过两亿诉讼费,竟发现局中有局案中有案,牵涉数条人命并波及香港整个上流社会。 究竟谁在幕后?谁能逃脱?谁会出局? 电影《三贵情史》曝「真爱诅咒」预告 奇幻浪漫爱情童话电影《三贵情史》发布「真爱诅咒」版预告及「真爱赌局」版海报,影片将于 9 月 9 日全国上映。 王三贵(胡先煦饰)亲吻之人,即刻陷入熟睡,他被人称为「怪物」,为了打破诅咒,三贵踏上了寻找真爱的浪漫奇幻之旅。 《海贼王》真人剧集角色海报发布 知名日漫《海贼王》的网飞真人剧集发布角色海报,路飞、索隆、娜美、乌索普、山治开团了,本月 31 日上线。 ​​​ 伊纳基·戈多伊饰演路飞,新田真剑佑饰演索隆,埃米莉·拉德饰演娜美,Jacob Romero Gibson 饰演乌索普,Taz Skyla 饰演山治。 改编自尾田荣一郎原作,讲述少年路飞踏上冒险,立志当「海贼王」的故事。网飞携手明日工作室打造。
Nature发文称 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 / iPhone15 系列或将减产 / B站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创新高
🔎 Google 计划推出 Gemini 来赶超 OpenAI 🤖 Nature发文: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 🎉 OpenAI 宣布创立以来首笔公开收购 📈 B 站第二季度营收 53 亿元,日均活跃用户达9650万 📝 快手职级体系调整,职级序列由双轨变单轨 💰 恒大回应高管年薪过千万 📱 分析师预测 iPhone15 系列将减产 💳 支付宝宣布推出全新国际版 💡 腾讯云智能推出全新文案创作工具 🎧 Gentle Monster x Overwatch 2 推出 D.Va「耳机眼镜」 👕 优衣库与 Clare Waight Keller 推出联名系列 🏀 NAMESAKE 发布科比主题纪念 T 恤 🎥 梁朝伟、刘德华《金手指》定档 12 月 30 日 🎬 电影《三贵情史》曝「真爱诅咒」预告 📺 《海贼王》真人剧集角色海报发布 Google 计划推出 Gemini 来赶超 OpenAI 为了赶超 OpenAI 及其他竞争对手,Google 的 CEO Sundar Pichai 于今年 4 月合并了两个具有不同文化和代码的大型人工智能团队——「Google Brain」和「DeepMind」。 据 The Information,新合并的「AI SWAT」团队计划于今年秋天发布一组大型机器学习模型「Gemini 」,据开发人员透露,Gemini 预计将使Google 能够制造出竞争对手无法制造的产品。 彭博社风投分支 Bloomberg Beta 的 AI 初创公司投资人 James Cham 表示:「似乎终于有模型能与 GPT-4 旗鼓相当了」。 Gemini 开发人员表示,Gemini 不仅能像 GPT-4 一样可以进行文本对话,还融合了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的能力,能够生成图像。Gemini 的图像能力此前还从未有过报道。 另外,它还能提供分析图表、创建带有文本描述的图形、使用文本或语音命令控制软件。 Google 把重注押在了 Gemini 身上,Gemini 会为 Bard 聊天机器人提供动力、推动 Google Docs、Slides 等企业级应用。 谷歌还希望通过云服务器租赁服务,向开发者收取访问 Gemini 的费用。 据报道,Google 对 Gemini 进行了大量 YouTube 视频的训练。Gemini 还可以把音频和视频集成到模型本身,形成多模态能力,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 AI 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使用 YouTube 内容,还可以帮助 Google 开发更先进的文本转视频软件,根据用户想看的内容描述,自动生成详细的视频。 这类似于 Google 支持的初创公司 RunwayML 正在开发的技术,好莱坞和内容创作者正在密切关注此类软件的发展。 Google Brain 和 DeepMind 的合并,令一些参与 Gemini 的工程师感到惊讶。合并后的团队由 DeepMind 首席执行官 Demis Hassabis 领导。 知情人士称,DeepMind 的两位高管 Oriol Vinyals 和 Koray Kavukcuoglu 与前谷歌大脑负责人 Jeff Dean 一起负责 Gemini 的开发。他们将监督数百名参与 Gemini 开发的员工。 组织合并后,除了人员安排问题, Gemini 团队在开发过程中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确定可以使用哪些数据来训练模型。 尽管如此,谷歌前高管、风险投资公司 Felicis Ventures 创始人 Aydin Senkut 表示,Gemini的发布表明,Google 决心再次走在最前沿,而不是极度保守。他说,「这是正确的方向,终于,他们有了火」。 Nature发文: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 曾就职于费米实验室的科学作家 Dan Garisto 在 Nature 发文《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科学侦探如何解开这个谜团》。 科学侦探们发现了 LK-99 不是超导体的证据 —— 导致样品电阻率急剧下降和磁铁部分悬浮的原因,是由于材料中的杂质,尤其是硫化亚铜。这一结论彻底打破了 LK-99 作为「史上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的希望。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凝聚态实验家 Inna Vishik 说,「我认为,这件事已经划上句号,可以到此为止了」。 LK-99 风波始于 7 月下旬,首尔初创公司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 Sukbae Lee 和 Ji-Hoon Kim 领导的团队,在 arXiv 上发表了两篇预印本论文。声称 LK-99 在温度高于 127ºC(400K)的常压环境下是超导体。 所有先前确认的超导体,都只能在极端温度和压力下发挥作用。 这两篇论文很快引起了研究人员及业余爱好者的注意,其中一些人试图复现 LK-99。经过数十次的复现实验,许多专家都表示,证据证明 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 OpenAI 宣布创立以来首笔公开收购 OpenAI 宣布收购初创企业 Global Illumination ,该公司整个团队已加入 OpenAI,致力于开发包括 ChatGPT 在内的核心产品。 这是 OpenAI 七年来首次公开收购,具体的交易条款并未披露。 OpenAI 在公告中表示,Global Illumination 是一家一直利用 AI 来构建创意工具、基础设施和数字体验的公司。 Global Illumination 团队之前曾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的早期阶段设计和构建产品,并且还在 YouTube、Google、Pixar、Riot Games 和其他知名公司做出了重大贡献。 B 站第二季度营收 53 亿元,日均活跃用户达9650万 B 站公布 2023 年第二季度财报。该季度 B 站总营收达 53 亿元,同比增长 8%。 其中增值服务收入 23 亿元,同比增长 9%;广告收入 16 亿元,同比增长 36%;移动游戏收入 8.9 亿元,同比下滑 15%;IP 衍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 5.4 亿元,同比下滑 10%。 第二季度 B 站毛利润同比增长 66%,毛利率连续四个季度持续提升,调整后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51%。 二季度 B 站日均活跃用户达 9650 万,同比增长 15%,月均活跃用户数达 3.24 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 94 分钟,创同期历史新高,带动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22%。 快手职级体系调整,职级序列由双轨变单轨 据 Tech 星球,快手推行 4 年多的职级制度体系在 8 月 17 日宣布调整,并通过全员邮件的方式在公司内部进行了正式通知。 对比快手新旧职级体系,最大的变化是职级序列由双轨制变为单轨制。 此前,快手的职级体系,划分为专业类「K」序列和管理类「M」序列。新的职级体系变为单序列后,以英文字母「E」(Excellence)来命名。 快手在总职级数上也进行了调整。根据新职级制度,职级数变成 E6-E15,共 10 级,改为连续编号,不再设细分小档。 在晋升时间窗口设计上,快手明确向晋升至 E10 及以下员工进行了「门槛」倾斜,继续保持一年两次晋升窗口,且打破之前「按部就班」的晋升机制,增加绩优员工晋升的确定性和加速度。 对于晋升至 E11 及以上的员工,晋升时间窗口则调整为一年一次,更加明确长期主义的导向,更看重长期能力沉淀和战功积累。 恒大回应高管年薪过千万 据证券时报 ,近日网传恒大部分高管年薪过千万,恒大回应称系误读。 以恒大集团前总裁夏海钧的薪资为例,年报显示其 2022 年薪资为 2123 万元,包括薪资 0.7 万元、董事袍金 13.4 万元和期权收入 2108 万元(无法兑现)。 恒大回应称按照香港财务会计规则,即便期权无法兑现,也需要按照期权发放时的评估价值分摊计入薪金,所以年报所示薪金并非高管真实收入。 据报道,自 2021 年下半年暴雷以来,恒大便启动了机构精简、人员优化和大幅降薪的工作,其中总部部门从 31 个精简至 11 个,总部管理人员从 2176 人精简至 617 人,总裁和常务副总裁级别月薪降至 1 万元。 分析师预测 iPhone15 系列将减产 苹果预计将于下个月发布 iPhone 15 系列,海通国际证券分析师 Jeff Pu 表示,苹果已经在削减新手机的产量。 Jeff Pu在一份报告中提到,苹果预计到今年年底将生产 7700 万部 iPhone 15,此前预计的出货量约为 8300 万部。 报告指出,这种预测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供应问题仍然影响 iPhone 15 的量产,尤其是索尼的相机传感器、Pro 机型的新钛框架以及边框更窄的新显示屏可能会推迟 iPhone 15 的生产。 另一方面,苹果出于「需求担忧」而调整了销售预期。此前有消息称,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将比前代产品更贵,这可能会导致需求下降。 支付宝宣布推出全新国际版 杭州亚运会即将进入倒计时一个月,昨日,支付宝在 2023 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支付宝推出全新国际版。 面向境外游客进一步优化支付全流程体验,陆续增加国内城市的更多服务功能。而中国商家也能更好地接待全球来华游客,增加获客机会。 境外用户下载注册支付宝进入国际版,可绑定主流国际卡组的银行卡,如 Visa、Mastercard、Diners Club、Discover、JCB 等,获得和中国大陆用户同样便捷的支付体验。 此外,境外游客在支付宝全新国际版上除了线下店消费,在中国坐公交、乘地铁、打车、骑行、订酒店、订机票、订火车票、订景区门票等均能使用。 同时,支付宝国际版还提供翻译和汇率换算等工具,支持英文等多语种客服。 腾讯云智能推出全新文案创作工具 腾讯云智能正式推出了「文案创作」产品,它基于腾讯的大模型能力研发,专门面向广告平台、UGC 平台、SaaS 服务企业等各类客户,旨在提供商业文案创作工具。 腾讯云智能产品中心总监施明在谈到这一创新产品时表示: 通过这项智能文案生成能力,我们能够助力企业快速应对市场需求,迅速创造出多角度的创意文案,实现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 此外,我们的产品还支持开放的 API 接入,可以与客户现有的营销系统快速连接和融合。 Gentle Monster x Overwatch 2 推出 D.Va「耳机眼镜」 近日,Gentle Monster 携手由暴雪开发的电子竞技游戏 Overwatch 2 推出合作款眼镜。 设计灵感源自游戏中的角色 D.Va,在白色墨镜的基础上加入 D.Va 标志性耳机造型的设计,并于眼镜左侧注入一个银色的坐姿 D.Va,视觉效果非常强烈,共推出了紫色和蓝色两款。 该眼镜的获得方式也比较特殊,需要玩家于社交平台在官方推出的「滤镜挑战」中发表原创内容并打上相应的 Hashtag,最具创意者将获得官方送出的这款眼镜以及游戏皮肤。 优衣库与 Clare Waight Keller 推出联名系列 优衣库首度联袂高定设计师 Clare Waight Keller 推出 UNIQLO : C 全新合作系列,开启优衣库女装的全新篇章。 英国设计师 Clare Waight Keller 将流线设计、雅致色系和摩登廓形,与优衣库 LifeWear 服适人生高品质单品巧妙融合,赋新经典服饰,提升日常品味。 UNIQLO : C 系列 Logo 中的「C」代表着多重含义:Curiosity 好奇、Conversation 交流、City 都市、Clarity 清晰、Connection 联结、Creativity 创意,以及设计师 Clare。 NAMESAKE 发布科比主题纪念 T 恤 近日,NAMESAKE 在品牌官方释出了一套新的 T 恤系列,而其核心主题,也正是无数人心中的篮球信仰、已故传奇球星——科比。 本次科比主题 T 恤,依然是熟悉的宽大廓形,用品牌擅长的街头风格字样予以装饰; 最重点的,是用线条描绘出的科比赛场经典瞬间剪影:跳投、扣篮、总冠军捧杯…… 梁朝伟、刘德华《金手指》定档 12 月 30 日 由庄文强编剧、导演,黄斌监制,梁朝伟、刘德华、蔡卓妍领衔主演的电影《金手指》宣布正式定档 12 月 30 日。 一场横跨十五年的双雄对决,揭开了香港黄金时代的黑面纱…… 上市公司嘉文集团在短短几年间从默默无名到风生水起,再到没落清盘,市值蒸发超过一百亿。幕后老板程一言也从万众瞩目的股民偶像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高级调查主任刘启源长达十五年锲而不舍地搜证和跨境调查,消耗超过两亿诉讼费,竟发现局中有局案中有案,牵涉数条人命并波及香港整个上流社会。 究竟谁在幕后?谁能逃脱?谁会出局? 电影《三贵情史》曝「真爱诅咒」预告
苹果向用户发出警告:不要睡在正在充电的iPhone旁边
近日,手机中国从外媒获悉,苹果向用户警告称,不要睡在正在充电的iPhone旁边。该公司还推荐“Made for iPhone”认证的充电器和数据线以确保安全,并请用户注意不要在毯子或枕头下给手机充电,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过热和火灾。 外媒称,苹果向智能手机用户发出警告,强调在充电设备旁边睡觉的潜在危险。在最近的一份服务公告中,这家科技巨头谈到了正确的设备充电做法的重要性以及在连接充电器的设备旁边睡觉的危险。 睡在充电手机旁边的潜在危险包括电击、火灾、电池爆炸以及对iPhone和财产造成伤害的风险。为了规避这些风险,苹果建议iPhone用户确保将手机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使用正品苹果数据线进行充电。 苹果还警告称,不要将手机放在被子或枕头下充电,因为可能会出现设备过热的情况。该公司还强调了使用第三方充电器的风险,特别是可能缺乏苹果官方产品所维护的安全标准的低价替代品。为此,苹果建议使用符合国际公认安全标准的“Made for iPhone”数据线和充电器。 苹果在公告中强调,用户不要在水源或其他液体附近给iPhone充电,这可能会进一步证明是灾难性的。据报告,使用第三方劣质数据线或充电器,或在潮湿的情况下充电,可能会导致火灾、触电或对设备和周围环境造成损害等危险。
库克发文庆祝!苹果中国市场30年沉浮 辉煌与危机并存…
8月18日,苹果CEO蒂姆·库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庆祝苹果进入中国30周年的消息,称“我们衷心感谢所有的同事、顾客和合作伙伴!” 此外,苹果官方新闻稿也发文庆祝入华 30 周年,库克在新闻稿中表示:“30 年来,我们为能服务当地民众而深感自豪 —— 与我们的顾客分享最新的创新成果,并回馈我们所在的社区。我们将继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丰富中国顾客的生活,帮助他们建立连接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竭尽全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苹果官方表示,为了与中国顾客共同庆祝在中国的30周年,苹果将于8月18日(今天)在 Apple Store三里屯零售店举办 Today at Apple特别课程,这是15年前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 Apple Store 零售店。届时会有大学生微电影和音乐短视频作品首映,以及音乐制作人、歌手及编曲人、导演张亚东的现场分享和表演。 然而,这家科技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近年来却貌似并不如他所说的那么美好。苹果的营收、利润和市场份额都在下降,而其竞争对手则在不断崛起。苹果能否在中国市场重拾辉煌,还是只能靠服务业务和新产品来维持生存?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起起落落 据界面新闻,1993年,苹果在中国设立了第一间办公室,但彼时并未深入消费市场,而是与中国企业建立合作。这家公司真正在国内掀起巨幅波澜,要等到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它在北京三里屯开出第一家零售店,一个由52名员工组成的团队开启了这家科技巨头的在华零售之旅。 后来的故事外界再熟悉不过,2009年10月,iPhone 3G登陆中国市场,次年,被视为划时代的作品iPhone4席卷全球,在国内一度奇货可居。这同样也是苹果的名声在华夏土地彻底打响的一年。结合iPhone4的发布节奏,苹果一年之内在北京大悦城、上海陆家嘴以及香港广场陆续开设了三家门店。截至目前,苹果在中国市场共设有55家零售门店。 十五年的零售经历将中国培养成了苹果最大的国际市场之一。来自Counterpoint的报告指出,今年二季度,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iPhone出货量最大的单一市场。并且,在今年三季度,大中华区成为欧洲之外苹果唯一正向增长的销售市场。 然而,在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也隐藏着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压力。随着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据证券时报,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570万部,同比下降2.1%,降幅明显收窄,上半年出货量约1.3亿部,同比下降7.4%,第二季度苹果市场份额为15.3%,排名第四,出货量同比增长6.1%。 从全球智能手机行业来看,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10%,达2.58亿部,市场衰退有所放缓。其中,苹果第二季度出货量4300万台,上年同期出货量4950万台,年增长率下滑13%,不过苹果仍以17%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该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全球第二,三星排名第一,小米(含POCO)、OPPO(含一加)、传音依次紧随其后。 苹果业绩下滑引发担忧 当地时间8月3日美股盘后,市值站稳3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上市公司、消费电子与科技巨头苹果发布了2023财年三季报(即2023自然年第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总营收81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830亿美元同比下滑1.4%,较上季度的948.4亿美元环比跌近14%。这是苹果自2016年以来首次连续第三个季度收入同比下滑。 其中,“拳头产品”iPhone销售额396.7亿美元,同比跌2.5%且不如预期的399亿美元,上年同期的407亿美元曾同比增近3%。智能手机占总收入的48.5%,低于上季度的占比54%和去年占比52%。 据央广网,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10%。其中,苹果出货量4300万台,同比减少13%。 为了卖出更多的iPhone手机,苹果甚至不惜在中国等市场降低手机售价,iPhone14的售价已经在多个平台创下“新低价”。同时,业内预计,今年iPhone15系列需求或低于14系列。 苹果首席财务官卢卡·马斯特里表示,目前大部分iPhone的销售都是通过某种促销计划实现的,包括以旧换新、分期付款以及其他金融消费方式,比例远远超过50%。马斯特里还指出,苹果第四财季的销售额预计将出现与第三财季类似的表现。如果苹果在第四财季的销售额继续同比下降,这将是该公司20年来销售额同比下降持续最长的时间。 苹果转型服务业务寻求突破 传统业务板块减弱之际,服务业务成为苹果寄予厚望的新赛道。据界面新闻,尽管营收下滑,但苹果本财季的经营成本也完成了收缩,去年同期为470.7亿美元,本财季减少为453.8亿美元。主要减少在于产品方面的营收成本,服务业务的营收成本略有增加。 苹果的服务板块收入在逆势提升。第三财季,苹果服务业务收入212.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96亿美元。库克在财报会议上表示,“在超过10亿付费订阅的推动下,我们在6月份这个季度的服务收入创历史新高”。 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据北京商报,如今,苹果的定位已不再是单纯的硬件售卖,而是更看重将硬件与内容生态相结合,增强用户黏性,打造更加牢固的苹果生态。以其电视产品为例,上线之初,Apple TV+成为业内最贵的硬件配套,但有着最便宜的订阅价格。 对此,产业观察家洪仕斌指出,苹果此举是根据其自身特点,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由之路。苹果在移动硬件端地位超然,具有庞大的用户基础,而用户手里的每一部iPhone 、ipad都是通往苹果生态的入口,这样一来,苹果统治下的硬件与内容相辅相成,共同加固、拓展苹果“生态圈”。 但专家同时也指出,短期来看,苹果的服务业务很难说是一味“解药”,不能令苹果在经营上高枕无忧,例如Apple TV+作为后起之秀,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和奈飞等“前辈”相比市场份额仍然偏小,即便苹果财大气粗,也很难在流媒体领域实现“降维打击”,而且其内容生态如何突破北美市场,向世界其他文化地区蔓延,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苹果寄望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传统业务板块减弱之际,头显等应用AI技术的新终端让外界对苹果业绩提升寄予厚望。 据财联社,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库克向所有人推广了其“明星产品”——混合现实(MR)头戴式显示设备Vision Pro。库克在与分析师见面时表示,“我们对Vision Pro感到非常兴奋,期待明年初的产品上市。” 库克还称自己每天都在使用苹果的MR头显Vision Pro。他表示,无论是媒体人员、开发人员还是分析师,所有看过演示的人都“被震撼了”。苹果Vision Pro头显将于2024年初在美国向消费者发售,并将于明年晚些时候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推出。 不过库克也表示,“今天的财报会议无法预估其未来的收益情况。” 据证券日报,由于苹果首款头显Vision Pro在2024年出货量预计较小,此次尚未在业绩上有明显体现。而苹果CEO库克也未带来太多关于AI与苹果融合的消息。在业绩会议上,库克依旧没有主动提起AI,仅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多年来苹果一直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将AI和机器学习视为基础核心技术,几乎嵌入到每一个产品中。 据悉,苹果正在内部开发类似ChatGPT的AI工具和名为“Ajax”的大语言模型,但迄今为止,这一模型及应用依旧较为神秘。在业绩会议上,有投资者问及苹果是否有计划将Ajax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使用,库克则回答说,“我们目前没有这样的计划。”
前华为天才少年 6 个月造出钢铁侠:内置大模型,能进厂搬砖,目标成本 20 万
前几天的小米发布会上,雷军带着一条机器狗「铁蛋 2」登场,掀起了全场高潮。这几年在元宇宙、AIGC 一波波浪潮下,机器人似乎成为了一个冷门赛道,实际上却吸引了越来越多创业者投身其中。 就在刚刚,前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彭志辉)发布了创业后的第一款产品——人形机器人「远征 A1」。曾被网友称为「野生钢铁侠」的稚晖君,真的给自己做了一个钢铁侠。 虽然大模型的狂飙让机器人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人形机器人还远非一个成熟的产品类型,因为网红机器人出圈的波士顿动力也因为商业化困境多次卖身,连马斯克此前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至今也还被质疑。 那么抛开天才少年的身份、野生钢铁侠的光环,稚晖君这次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这台人形机器人到底能做什么? 大模型加持的人形机器人,能干什么? 身穿牛仔裤的稚晖君以莫拉维克悖论拉开了本次发布会的帷幕。 要让机器人如人类大师般下棋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让机器有如一岁小孩般的感知和行动能力却是相当困难的。 据介绍,智元远征 A1 的身高为 175 cm,体重为 55 kg,拥有 49+ 个自由度,具备人体关节的灵活性。 智元远征 A1 机器人 的高自由度的灵巧手采用了 12 个主动自由度和 5 个被动自由度,在指尖部分也搭载了基于视觉的指尖传感器,借助压力参数的驱动内置从而模拟真实的触觉感官。 在稚晖君看来,现在我们不止需要 ChatGPT,还需要 WorkGPT。 大模型时代之前,机器人属于专用设备,如今有了大模型的通识能力,通用机器人开始曙光乍现。 语言和图像大模型对机器人领域应用的可观价值有两个。 第一个是庞大的先验知识库和强大的通识理解能力,简单点理解就是让机器人把桌子上的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第二个则是在于复杂语义多级推理能力,即所谓的思维链,比如让机器人将蓝色的方块放到红色方块下面。 在发布会上,稚晖君还利用 CG 视频演示了智元远征 A1 机器人的一些实际应用,例如代替人类从事流水线上的工作。 在 CG 演示视频中,我们也看到了稚晖君模仿波士顿动力的那「暴力」一脚,对远征 A1 机器人踹了一脚和打了一拳,或许是因为稚晖君的动作幅度较小,智元远征 A1 机器人反馈的摇晃幅度也明显较轻。 遗憾的是,我们并未在发布会上看到智元远征 A1 机器人的实际演示,但在发布会的最后,正如开头所展示的那样,智元远征 A1 机器人也缓缓走上发布会中央,完成了初次亮相。 开公司跟 DIY 并不一样,盈利能力才是生命线。 然而,发布会也并未公布智元远征 A1 机器人具体的商用日期。但智晖君也提到智元远征 A1 机器人将首先应用于新能源制造、3C 制造,目前也已经与头部企业进行对接。 在成本方面,稚晖君表示,与其他团队不同,相较于获得更强的能力,他们更希望机器人的最终生产成本控制在 20 万以内,拥有真正落地可能。 纵览整场发布会,略带紧张的稚晖君用几页 PPT 将所有风口都提了一下,给人的氛围更像是一场向外界展示的融资大会。 不过也不必过于苛刻,作为一支成立不过半年的团队,略显稚嫩的他们能够将样机大胆呈现在舞台上,就说明量产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也算是间接回应了投资割韭菜的说法。 「天才少年」稚晖君 相较发布会,或许人们对智元机器人的创始人更感兴趣。 2019 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发起了「天才少年」计划,这是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 据任正非签发的总裁办电子邮件显示,「天才少年」实行三档年薪,最高年薪为 182 万-201 万元,其次为 140.5 万-156.5 万元,第三档为 89.6 万-100.8 万元。 经过 7 轮严格的筛选流程之后,入选者皆是精英中的精英。 2020 年,稚晖君成功入选华为天才计划,开始从事昇腾 AI 芯片和 AI 算法相关研究工作。 而真正让他走入人们视野的则是他的另一层马甲:科技圈知名 UP 主「稚晖君」。 2021 年 6 月,稚晖君在 B 站上传了一条无人驾驶自行车的视频。这是一款可以实现自动平衡和无人驾驶的真「自行」车。 在稚晖君化腐朽为神奇的全栈实力下,自行车仿佛成精了一般,不管是静态站立、自动避障还是路径识别,都不在话下。 紧接着「可以给葡萄缝针的钢铁侠机械臂」、「客制化键盘」、「便携口袋显示器&充电宝」、「桌面迷你机器人」等过于硬核且出圈的视频将稚晖君的声望推向了高潮。 人们也开始将稚晖君戏称为「野生钢铁侠」、「栈溢出」工程师,在 2021 年的一条知乎问答中,他也欣然接受了「野生钢铁侠」的称号。 直到今年 4 月 1 日,稚晖君在 B 站上传了他最新自制的哪吒机器人的制作视频,这也是他创业后的第一个视频。 视频中他早早预告了这次发布会的一些细节,将悬念拉满,属实是吊足了观众胃口。 天才的尽头是创业 事实上,稚晖君投身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早已有迹可循。 时间指针拨向 2022 年 8 月 11 日晚,小米隆重发布了 CyberOne 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除了直白指出 CyberOne 的演示效果跟波士顿的 Atlas 还有很大差距,一直关注机器人研发的稚晖君还表示自己也要抓紧整活。 或许从那时起,他就对自己搞出更酷的机器人信心十足。 此外,华为内部工作人员曾在网上透露,稚晖君在华为工作期间的几次绩效评级全为 A,并且拿到过总裁奖、明日之星、金牌团队等奖项。这意味着他并不是因为业务问题才选择从华为离职。 对不安分日子的渴望,亦或是对创业冒险的刺激,亦或是看不到在华为内部对所在部门的重视,稚晖君 按捺不住的心终于跳脱了出来。 离职华为 2 个月后,稚晖君便创立了智元机器人公司,目标是发展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有身体并支持物理交互的智能体),推进 AI 和机器人的深度融合。 得益于天才少年的光环以及过硬的实力,在创业之路上,相较于别人的磕磕绊绊,稚晖君可谓是异常的顺利。 高瓴创投、奇迹创坛知名 VC、宁德时代、招商、广发、中科院创投、北京朝阳科技创新基金有限公司,这些创投圈大名鼎鼎的知名 VC、家喻户晓的互联网巨头都不约而同地押注稚晖君。 智元机器人不久前完成了第三轮融资,有消息称称市值约为十几亿美元,成为新晋独角兽。 而天眼查 App 显示,本轮融资新增股东包括了李彦宏实控制三亚百川致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经纬、高榕等知名风投机构。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在这个资本逐利的时代,巨头们自然不会随意押注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企业。 稚晖君在回复网友评论时,也明确提到团队里面有着许多科班出身的人,都是各自领域的高级别专家,甚至不乏 fellow 级别的人物。 奇点临近,人类:机器人 = 1:N 在 2023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科技的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发表了一些对机器人的前瞻性看法。 未来,地球上会有大量的机器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随着时间推移,机器人与人类的比例会是多少?在将来某个时刻,二者的比例可能超过 1:1,这意味着机器人将比人类多,甚至是多很多。 传统的人形机器人一般可以分为六大类:助行型人形机器人、服务型人形机器人、医疗型人形机器人、教育型人形机器人、娱乐型人形机器人、研究型人形机器人。 当然,这些分类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很多人形机器人同时会兼备好多种分类。 在仿生足式机器人领域,四足机器人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的。 小米发布了新一代仿生四足机器人 CyberDog 2,通过自主研发的 CyberGear 微执行器,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例如连续后空翻和跌倒恢复。 控制难度更大、运动自由度更高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而谈到双足人形机器人必然绕不开世界闻名的波士顿动力公司的 Altas 机器人。 作为一个人形机器人,Altas 不仅可以行走在各种复杂的地形,做一些超炫的跑酷动作,还可以通过夹持式的双手移动「具有惯性意义」的物体。 在 2023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也首次应邀参展,并展示了人形机器人 Tesla Bot(中文:擎天柱)的最新成果。 据介绍,Tesla Bot 的身高为 172 cm,体重为 56.6 kg,拥有 28 个自由度,具备人体关节的灵活性。 它可以完成行走、上下楼梯、下蹲、拿取物品等动作,甚至可以单手举起一台钢琴。不过略显遗憾的是,这款人形机器人只进行了静态展示,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 ▲ 图片来自:YouTube 亚马逊参与投资的双足机器人 Digit 也开始投入测试,它有两条胳膊两条腿,头部是个激光雷达装置,全身很容易就可以组装起来,它能搬运包裹,卸载拖车,还能前后左右走,上下坡,穿越不规则地形,原地转身或下蹲行走。 单价 25 万美元的 Digit ,福特汽车已经订了三个。据称福特希望未来它可以用于自动驾驶物流,当汽车到达目的地后,Digit 从车中取出快递,执行最后一公里的交付。 倘若将视野拉回国内,前几日,以开发四足机器人著称的宇树科技也正式亮相一款名为「H1」的人形机器人。 该机器人被定位为波士顿动力和特斯拉机器人的综合版本,具有行走、移动、环境感知等能力。 如果你不讲武德地踹它一脚,它还会凭借高精度的传感器预判你的攻击并闪躲。 从发布会看来,智元机器人展示了稚晖君和其团队的技术实力,也看到了一些大模型和机器人结合的可能性,但似乎在技术和场景应用上还没有太多新的突破。 虽然马斯克预测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市场可能会超过电动车,但目前行业内众多初创团队的原型机到商业落地之间还有非常多的问题,实现通用人形机器人的难度丝毫不会低于 L5 自动驾驶。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更多像稚晖君这样的探索者,攻克 AI+机器人的技术难题,一步步向前。 希望有一天,这些探索者中有人可以摘下机器人发展的圣杯。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