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当AI成为生活导师还懂谈恋爱,人类会不安吗?
据《纽约时报》消息,谷歌的人工智能部门DeepMind正在测试一种新的人工智能助理,不过与其说这是一个“助理”,不如称之为“生活导师”,因为谷歌的目标是将其训练成为可以为人类生活提供全方位建议的“个人生活教练”(Personal life coach)。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当你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时,随口和你的谷歌AI“生活导师”交流,“他”会像一个朋友那样给到你建议。 据称,谷歌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执行至少21种不同类型的生活及专业任务,包括如何提高跑步技能,并为用户提供膳食和锻炼计划,可根据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建议。 谷歌还被曝正在测试AI助理如何回答有关人们私密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和我的伴侣分手了,请问我该怎么办?又比如,好友的婚礼我无力支付费用,我应该如何向他解释? 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的诞生让人们有了新的倾诉对象。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颜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AI助手的能力应该说是变得更强大了,过去我们看到的AI助理都只是在某个领域为人们提供建议,比如有金融或者健康领域的专业AI助理。但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现在的AI助理已经具备提供各个领域融合知识的能力,AI助手正在从专业化走向通用型。” 颜晶表示,未来如何使用AI技术分析人类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反馈给系统,转化为个性化的建议,将会是AI助理发展的一个趋势。她同时称:“未来的变革趋势是AI和人类走向共同融合,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人工智能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会有一些自主行为,会帮助人类做一些决策,但是这并不能理解为人工智能在以一种完全自主的方式为人类做决定,因为人工智能现在还是没有自由意志的。因此不能放大人工智能的优越性。” 根据Gartner的研究报告,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可以完成的示例任务包括:天气预报、游戏比赛、翻译、语音及面部识别、自动驾驶、医学扫描诊断、软件编程、财务分析、音乐创作、撰写书籍、推理、建立概论以及个人护理等。 目前除了谷歌DeepMind之外,已经有一些公司在测试使用ChatGPT作为心理健康治疗师的能力。人工智能初创公司Inflection AI也在测试一款叫做Pi的聊天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也能充当人类的私人助理。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AI软件已经开始为人类提供“虚拟恋人”的角色,比如Replika就是一款由AI技术驱动的“虚拟恋人”应用程序,机器可以与用户进行情感互动,提供情感支持。Replika将机器与人的关系分为十个等级,当关系处于初级阶段时,机器会经常问你诸如“怎么样”、“在哪里”等简单的问题;而到了高级阶段,机器会变得喜怒无常,学会自我消化情绪,表现得像一个成年人;最终,机器的回答会更加流利,还会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缓解压力、促进情感健康。 今年6月,Replika发布了最新的高级AI模式,该模式基于更大的语言模型,包括数百亿个参数,能为AI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响应和更好的记忆功能,可以处理更长的上下文以及复杂的多轮对话。 在谈到现在的AI助理与十几年前刚刚推出时的AI助理有何区别时,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李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AI新工具的迭代推出速度非常快,应用数据集和交互场景的质变是导致AI助理能力出现质的飞跃的主要因素。” 不过人类与聊天机器人的关系已经引发了伦理道德担忧,人工智能专家对“太聪明”的聊天机器人发出了危险警告。他们认为,机器掌握越来越多的人类隐私信息,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机器所“监视”,机器一旦有了“邪恶”的想法,可能会对人类造成直接的威胁。为此,越来越多的人呼吁监管和法律来遏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我们在研发一些机器系统使之更加人性化的时候,其实是让机器去模仿人类思维意识和活动。这当中需要思考一些道德和法规相关的问题。”颜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谷歌和DeepMind也都强调要采取负责任的方法来建立人类和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向个人提供的建议是安全可靠的,并且符合专业人士的建议。DeepMind发言人在近期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长期以来一直与各种合作伙伴合作,评估我们在谷歌的研究和产品,这是构建安全、有用的技术的关键一步。”
靴子落地,东方甄选入驻淘宝直播?
今早,淘宝在官方微博发了一张耐人寻味的海报。 只见淘公仔穿着仙气飘飘的古装,海报上写着:“掐指一算,好事将近;夜观天象,紫气东来。”图上还有一个古装剪影,似乎暗指东方甄选。 (来自淘宝官微) 据36氪报道,在部分招聘网站上,东方甄选已经挂出淘宝直播相关招聘信息,组建包括对接淘宝直播的商务经理、视觉设计师、选品经理等运营团队。此外,东方甄选也在整合淘宝平台商家资源,一些品牌商家已经收到合作邀约。 这不是东方甄选第一次传出入淘的消息。去年双十一前夕,在交个朋友入淘之际,网上也传出“东方甄选即将参与淘宝双11直播”,不过最终称是误传。 一位直播电商从业者表示,东方甄选“出抖入淘”是早晚的事,并不感到惊讶。 东方甄选近期“出抖”动作频频,7月26日,其自营店铺因在抖音直播间露出自有APP的二维码而被抖音停业三天。 随后,东方甄选顺势在自有APP开启自营产品全场85折的优惠活动,短短4天总交易额超1.1亿元,日均销售额超过了抖音直播间。 东方甄选一直有着很强的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不无道理。“铁打的抖音,流水的红人”,抖音红人的生命周期一直为行业诟病。俞敏洪曾在个人公众号上表示,基于外部平台建立起来的热闹商业模式,有很强的脆弱性。 东方甄选走红两个月,市场上已有“东方甄选被抖音限流”的传闻。随后,东方甄选逐步开启“出抖”计划,如果本次真的入淘开播,也是出于长期经营的考虑。 直播下半场,主播和背后的机构们更加追求确定性增长,多平台经营是必然方向。淘宝直播作为专业化、规范化的带货平台,凭借最丰富的货品池、淘宝沉淀20年的用户体验,已成为直播下半场的终点站。 此前,已有不少现象级抖音网红先后转战淘宝,比如罗永浩、大嘴妹、一栗小莎子、云爸爸、泰国阿芳夫妇、陆仙人等。 今年3月以来,淘宝直播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凸显,掀起新一轮大咖入淘潮。香港无线台TVB、东方卫视、港星向佐、综艺IP《中国好声音》、《这就是街舞》、以及网红企业家张兰、杨天真、南派三叔等各界名人纷纷入淘宝开播。 “直播尽头是淘宝”,而这波机构主播入淘潮和直播刚兴起时不同,行业进入稳定期,顶流主播、机构大多是在各家平台试水、反复比较后,最终做出决定。 为何淘宝能成为直播终点站?中金证券研报认为,相对其他平台,淘宝直播拥有海量商品供应链和完善的直播业态服务体系,能将平台的供应链优势及消费者体验优势和机构主播的流量优势形成互补。 中金分析表明,在直播电商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淘宝直播已成为长期稳健经营的最佳选择。
联合国:AI不太可能完全取代大多数岗位,但文职工作面临最大风险
①国际劳工组织表示,人工智能可能不会完全取代大多数人的工作,而是会将他们的部分工作自动化; ②文职工作可能会受到最严重的冲击,近四分之一的岗位受到高度影响; ③由于女性从事文职工作的比例更高——尤其是在中高收入国家,因此女性就业受到的打击可能更大。 财联社8月22日讯(编辑 潇湘)联合国下属的国际劳工组织(ILO)在周一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终表示,人工智能可能不会完全取代大多数人的工作,而是会将他们的部分工作自动化,从而让他们腾出手来做其他事情。 这项名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就业:对工作数量和质量潜在影响的全球分析”的研究报告认为,文职工作可能会受到最严重的冲击,近四分之一的岗位受到高度影响,超过一半的岗位受到中度影响。 另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男性和女性的潜在影响可能大不相同。由于女性从事文职工作的比例更高——尤其是在中高收入国家,因此女性就业受到的打击可能更大。 而在其他领域,例如管理类、专业类和技术类等其他职业类别中,只有一小部分岗位会受到高度影响,约四分之一的岗位受到中度影响。 今年以来,随着人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聊天机器人应用的兴趣激增,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工作岗位被取代的担忧。 然而,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研究报告认为, “大多数工作和行业只是部分面临自动化,因此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可能对其进行强化和补充,而不是完全取代。这项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可能不是工作岗位被破坏,而是工作质量的潜在变化,尤其是在工作强度和自主性方面。” 尽管如此,国际劳工组织还是在报告中警告称,人工智能对受到影响的员工的打击,仍然可能是“残酷的”。 报告指出,“因此,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我们的研究不应该被解读为一种平和的声音,而应该被解读为一种呼吁——呼吁利用政策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技术变革。” 国际劳工组织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社会经济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传播方式的管理。各国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有序、公平和协商的技术转型。劳动者的话语权、技能培训和充分的社会保护将成为管理技术转型的关键。否则,可能只有少数准备充分的国家和市场参与者能从新技术中获益。
红蓝出 CP?做出蓝刺猬索尼克的世嘉收购了《愤怒的小鸟》母公司
当大家手机里装着《原神》或者《王者荣耀》这样大型的游戏时,大概已经淡忘了 10 多年前玩《水果忍者》和《愤怒的小鸟》时候的快乐,关于《愤怒的小鸟》母公司 Rovio 更是愈发陌生。 8 月 18 日,世嘉公司正式宣布成功收购《愤怒的小鸟》母公司 Rovio ,这则新闻把那只红色的小鸟重新带回了大家的视线。 《愤怒的小鸟》故事简单玩法简单画风简单,但就是这么一款简单的游戏一经推出便火爆全球,而后成为世界上第一款达到 10 亿下载量的手机游戏。 制作《愤怒的小鸟》的公司 Rovio 也一时风头无两,不再甘愿只当一个小小的游戏制作公司,于是在 2011 年 Rovio 改名为 Rovio Entertainment ,从游戏开发工作室摇身一变,变成了泛娱乐公司。 顺着游戏的成功,Rovio 开始有了利用 IP 赚钱的想法,不仅发布多款《愤怒的小鸟》衍生游戏,还大力发展周边、拍摄电影和知名 IP 联名。 于是,小鸟和小猪们走上了大荧幕,而大荧幕上的知名 IP,也走进《愤怒的小鸟》游戏,比如美国最知名 IP「星球大战」就和《愤怒的小鸟》联名合体,成为了《愤怒的小鸟:星球大战》系列游戏。 除寻找合作之外, Rovio 努力朝着「成为迪士尼」这个目标前进,并在 2012 年 4 月在芬兰带来了首座《愤怒的小鸟》主题乐园, Rovio 还曾计划进军英国及亚洲地区。 2015 年时,爱范儿曾采访过 Rovio 联合创始人 Peter Vesterbacka ,他不断强调《愤怒的小鸟》已经从一款游戏进化成一个品牌, Rovio 也有意于将这个品牌以全方位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 彼时的 Rovio 有一股势必成功转型成为泛娱乐公司的冲劲,但实际上, Rovio 的基本盘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 在爱范儿《对话《愤怒的小鸟》联合创始人:没能成为第二家迪士尼的 Rovio,如何让小鸟继续腾飞?》一文中有一个高赞评论,评论说道:迪士尼如果那么多年只有一个米老鼠,也不会成为今天的迪士尼。 这也是 Rovio 的一个认知误区,迪士尼作为泛娱乐公司,多年来没有停止过对于新 IP 的开发,因为不管是开发周边或是开游乐场,只有单一的 IP 无法提供足够的可消费内容。 反观 Rovio 在《愤怒的小鸟》后,鲜少开发新 IP ,而是不断榨取《愤怒的小鸟》的商业价值。于是这么多年的发展下来, Rovio 始终只有《愤怒的小鸟》能拿得出手。 Rovio 的结局当然也不难猜,主题乐园关门、公司裁员、电影虽然卖得不错但依旧入不敷出。有趣的是, Rovio 的落寞反倒带来了接下来的故事。 8 月 18 日,世嘉公司正式以 7.76 亿美元(约 56 亿人民币)正式完成对 Rovio 的收购,这不禁让人好奇:世嘉为什么要收购这家走下坡路的公司? 如果 IP 的角度来看,世嘉旗下拥有索尼克、初音、如龙等超级 IP ,那么这只红色小鸟的加入可能是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这花,还是昨日黄花。 世嘉的一份新闻稿道出了此次收购的主要目的,世嘉表示希望利用「Rovio 在移动游戏运营方面的独特专业知识,将世嘉当前和新的游戏推向全球移动游戏市场」。 这听起来与世嘉的竞争对手任天堂有着类似的目标,就像任天堂在移动端发布《马里奥卡丁车巡回赛》、《精灵宝可梦 GO》和《超级马里奥跑酷》等游戏一样。 世嘉还希望帮助 Rovio 将其平台扩展到主机和 PC 游戏以外的领域。 世嘉曾在 2021 年推出自家手游大作《樱花革命》,但这款游戏上架四个月后营收只有 2 亿日元(约 1 千万人民币),与其 30 亿日元(约 1 亿 5 千万人民币)的开发成本相比,显得有些凄惨,最终这款游戏上市不到半年就不得不宣布结束运营。 世嘉母公司世嘉山弘控股的总裁兼集团首席执行官 Haruki Satomi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迅速增长的全球游戏市场中,移动游戏市场尤其具有巨大潜力,而且加速在这个领域扩展一直是世嘉的长期目标。 被收购方的 Rovio 首席执行官 Alexandre Pelletier-Normand 特别提到了该公司的 Beacon 平台,该平台旨在帮助开发游戏即服务产品,世嘉正是希望利用这个平台,能够更顺利的进入手游市场 因为日本游戏公司在制作主机和 PC 游戏上的强势地位,反而在手游制作上水平稀松平常,鲜有能够拿得出手的手游大作,也使得中国游戏公司,比如腾讯、网易和米哈游等公司在全球手游市场大赚特赚。 就此而言,世嘉收购 Rovio 看起来晚了数年,但晚比没有好,毕竟世嘉手握大作 IP,留有一些在手游市场攻城略地的希望。再或者,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能会看到《愤怒的小鸟》上架 PS5,《索尼克》、《如龙》入驻 iOS / Android ,以及大荧幕上红色小鸟和蓝色刺猬大战绿色猪头的场面。
俄罗斯贝加尔电子宣布开发AI处理器 制造仍是难题
集微网消息,综合外媒报道,俄罗斯处理器和片上系统开发商贝加尔电子(Baikal Electronic)正在加紧开发人工智能(AI)处理器,以满足该国对AI应用的需求。据另一家俄罗斯CPU开发商MCST的前员工估计,该合资企业预计将在三年内投资20亿卢布(2125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Baikal并不打算在GPU领域与英伟达竞争。该公司计划发布人工智能专用ASIC。然而,项目时间表、财务承诺和芯片开发的复杂细节等关键内容仍未透露。 据悉,ASIC的缺点是缺乏多功能性并且限制于特定应用。 Baikal CEO安德烈·埃夫多基莫夫(Andrey Evdokimov)表示:“已经成立了一个新部门来开发一系列人工智能专用芯片,该芯片将采用目前现有的最佳架构实践。团队的一项关键任务是为新处理器构建软件生态系统。” Baikal AI ASIC主要开发者Maxim Maslov表示,英伟达是AI芯片领导者,但官方禁止英伟达产品出口至俄罗斯,先进芯片出口给中国大陆的解决方案也受限。虽然英伟达为中国大陆开发定制版A800和H800芯片,但俄罗斯客户似乎无法获得这些零组件。 与此同时,Baikal认为,这使该公司有机会在未来几年满足俄罗斯对人工智能硬件的需求。但目前尚不清楚该公司将在哪里制造人工智能芯片。中国台湾限制向俄罗斯出口先进处理器,因此台积电和联电可以排除。由于美国和欧洲对俄罗斯的限制,英特尔和格芯也不太可能成为候选者。
比亚迪进军硬派越野,这回掏出来的DMO能行吗?
高产似那啥。。。比亚迪又双叒叕开发布会了! 没错,这次是比亚迪的全新子品牌方程豹,网友亲切地称它为 “ 井牌 ” ,别问为什么,把你的手机放远一点。。。 不得不说,最近这几年比亚迪实在太火了,一口气也喷涌出了不少新车。 先是 “ 秦汉唐宋元 ” ,再是 “ 海洋动物馆 ” ,再到后来的高端品牌 “ 仰望 ” ,脖子哥仰着脖子也数不清有多少车了,总归比亚迪是出一款爆一款,稳稳拿下中国汽车老大哥的位置。 虽然之前也炒了一段时间的冷饭,出了个换壳的情况,一鸡两吃,但这次的方程豹可不是换壳的海豹,拿的确实是真家伙。 因为在这次的发布会上,除了三款全新的硬派越野车型 “ 豹 5 ” 、 “ 豹 8 ” 和 “ 豹 3 ” 亮相以外,还发布了一套全新的混动平台 DMO 。 哦?DM 技术升级了?爷爷,爷爷,比亚迪 DM 终于要换代了! 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虽然关于第五代 DM 的传闻很多,但这次也只能算是 “ 改款 ” 。 要知道,现在的 DM-i 和 DM-p 已经是第四代 DM 电混技术了,在此之前的每一代都是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因为比亚迪在电机数量和电机位置的问题上翻来覆去改了四次。。。 而这次发布的 DMO ,用的还是 DM-p 的 “ 三擎四驱 ” ,但是把技能点都加在了越野性能上。 所以,你可以把DMO 看作DM-p 的越野版。 那这个版本更新了点啥呢?在网上讨论最热的,就是DMO 到底有没有采用多档变速系统。 都新能源时代了,为啥大家还这么在意档位?害!这不都是友商卷出来的嘛。。。 现在做插电混动的可不单单只有比亚迪,像是吉利、长城、奇瑞等也有自己混动体系,统一都叫做 DHT ,它和 DM 的主要区别就是用了 2-3 档的档位调节。 也就是说,现在还在坚持单档的也就比亚迪一家,如果比亚迪在档位问题上妥协了,岂不是说单档技术也没那么合理? 所以在这次发布会中,比亚迪就没有详细介绍自己的换挡系统,只透露了一个 “ 低速越野档 ” ,可以一键切换档位提高扭矩,脖子哥对此还真是摸不着头脑。 不过,根据之前公开的一项专利,比亚迪确实有一个通过双行星齿轮组实现两档变速的技术,而且这套技术大概率就用在 DMO 上,比亚迪采用多档的事应该是没跑了。 那为什么突然就要用多档了呢,难道比亚迪真的要打自己脸了吗? 这话也未必,早期的 DM 其实就已经用过多档,甚至还带了 6 个档位,但那时候的 DM 更像是油车,价格也更高。 为了经济省油,比亚迪才使用了 DM-i 这样 “ 以电为主 ” 的方案,在多数路况下,用的都是增程模式,发动机一直保持在效率最高的状态,所以多余的档位设计就成了累赘。 但是,在越野环境中,这个方案就不一定行得通了。 越野车需要通过换挡提升扭矩,进行爬坡、脱困等等,所以脖子哥猜测,这个档位设计很可能和友商的不太一样,不是为了提升燃油经济性,而是会像 “ 一键脱困 ” 这样的电子按钮。 那有了档位的 DMO 还是 DMO 吗,是不是也得叫 DHT 了?这咱说了可不算哈。 除了档位设计以外,这次 DMO 的最大改动就是发动机和 EHS 的纵置了。 搁燃油车时代,纵置发动机可是高端和运动的专属,一般都是大排量的后驱车才用。按照油车的结构,纵置可以省掉一次动力的方向转换,降低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现如今,咋双电机四驱的混动车也要纵置了呢? 脖子哥判断啊,大概率是方程豹的前双叉臂悬架占用了发动机舱两侧太多的空间,再加上云辇 -P 系统,动力总成横着放不下,就不得不采用纵置方案了。 而像其他混动越野车型,比如 BJ60 ,虽然也是前双叉臂,但用的是增程动力,动力总成的体积要小得多,一般用横置就行了,也更省钱。 但也有比较抽象的,比如坦克 500 Hi4-T 也是纵置的,但和其他新能源四驱越野车完全不同的是,它采用了一套和油车完全一致的机械四驱,只不过用电机代替了发动机,仅靠单电机就完成了四驱。 虽然此时采用纵置是完全合理的,但是。。。这咋有点油改电的意思呢? 另外, DMO 还有一些技术细节也值得细细玩味。 比如说呢,方程豹搭载了一套前后电子差速锁 + 能量中锁的 “ 智能三把锁 ” 系统,可以实现 “ 前轮正转,后轮反转 ” 的 “ 豹式掉头 ” ,转弯半径做到只有 3.4 米,能在发布会展台上扭转自如。 您还别说,真有仰望那味儿了,这套东西看起来就像是 “ 易四方 ” 的低配版。 同时,方程豹还配备了越野专用的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刀片电池,所谓 “ 越野专用 ” ,就是在电池包前后都装了防撞梁,这下越野的时候就不怕磕了。 最关键的是,比亚迪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传统艺能,把方程豹的百公里馈电油耗做到了只有 7.8L ,约等于一辆纯油 CR-V 的排放,要是换其他越野车,不管混不混动起码 10 个油起步。 硬派越野的造型,加上买菜车的经济性,方程豹妥妥一个胆大心细的人设,真不知道买这车的都是咋样的人。。。 总而言之,按比亚迪现在的玩法, DM-i 专注经济, DM-p 专注性能, DMO 专注越野,不仅稳住了 “ 买菜车 ” 的基本盘,还直接把旗插在长城的老巢 “ 越野 SUV ” 上。。。 看来,中国汽车在 “ 在一起 ” 之前,还真得先 “ 干一架 ” 了。 撰文:TC 编辑:脖子右拧 封面:焕妍
B 站广告涉嫌用 AI 洗稿网易,画师们最害怕的事还是发生了
AI 之于画师,仿佛寓言里没有落地的第二只靴子。 去年是 AI 成绩斐然的一年,以头条新闻的姿态,写文章、做视频、玩音乐、当画家,人类的双拳或四手,难敌机械降神的进步神速。 当 AI 的破坏力被默认,它的进步变得更加安静,成为小众圈子的进阶游戏,大公司眼里降本增效的可能,以及反对者口中的谐音梗「癌」,在少有人注意的地方埋下可能的陷阱。 仍然需要以人类的心血为养料的 AI,正在上演一幕幕洗稿连续剧。 被 AI 炼图,和你无关 最近,画师圈风波频频。 B 站直播区主页发布的七夕开屏广告插画,被爆出是用 AI 生成的,还涉嫌洗稿了网易游戏。 AI 味体现在很多地方不合逻辑,衣服袖子细看竟是发丝,手指数量没错但长得像翅膀,左边人物的右脚穿了半只鞋…… 图中的莲花灯,更是与网易《一梦江湖》的一个武器雷同,花瓣形状、金属形制、挂穗色彩,查重率都挺高。 另外,这张插画的背景,也和插画师 @MoonYUE 水兵悦的作品如出一辙。 ▲ 图片来自:微博@CG 插画控 B 站已经下线插画,《一梦江湖》回复「起猛了,再看看」,并在评论区补充,相关内容已经交付法务处理。 不过,网易也并不清白。今年 3 月,网易旗下的同人创作平台 LOFTER,让不少画师销号离开,起因也是 AI。 当时上线的 AI 画图功能「老福特画画机」,让用户只需输入关键词即可快速生成作品,引发了创作者的众怒。 ▲ 作为官方说明,右为用户抵制行动. LOFTER 得以壮大,靠的是创作者产出的大量原创,而平台贸然植入 AI 创作功能,又没有申明训练数据来源,不免让创作者担心自身作品的权益,以及被 AI 挤占生存空间的威胁。 风口浪尖之下,LOFTER 发布道歉信,强调训练集开源,下架了 AI 画图功能,并上线了创作者保护计划,反 AI 盗用、禁止 AI 内容作为原创作品发布,加强 AI 内容识别和反馈处理。 前不久,小红书也被指出拿用户的图炼自家的 AI 模型。 今年 4 月,36 氪报道,小红书低调上线了一款名为「Trik」的 AI 创作 app。 小红书 app 内也有一个叫作「Trik AI」的账号,这才是掀起血雨腥风的「罪魁祸首」,因为它晒出的图和某些画师的画风、色彩、元素都太像了,一眼就看出「师承何门」。 其中一位受害画师@是雪鱼啊,晒出了自身作品和 Trik AI 作品的对比图,「用握鞭子的姿势握刀,小红书 Trik AI,你们这个 AI 抄得很有想法」。 ▲ 左为画师作品,右为 AI 作品. 受害画师远不止一位,更让他们生气的是平台的「霸王条款」。 ▲ 图片来自:微博@画画的云淡风轻 ▲ 图片来自:微博@正版青团子 《小红书用户服务协议》的 4.2 条提到,用户授予小红书免费的、不可撤销的许可使用,包括制作派生作品。 这些画师们给出的反抗是离开小红书,并希望联合更多同行一起维权。 AI 不是人,但也不是工具 国内画师的境遇,海外也有镜像般的复刻。 来自田纳西的插画师 Kelly McKernan 发现,一个名为 Metaverse Post 的网站,建议将她的名字作为一个术语输入 AI,从而创造指环王风格的艺术作品;她也在 Midjourney 公共频道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以及类似自己画风的作品。 那一刻就变得很奇怪…… 我看见我的手出现在这些作品中。 她联合其他几位插画师,对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和 DreamUp 这三个 AI 图像生成器发起了集体诉讼。 这些 AI 工具都使用 laion -5B,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公开数据库,索引了来自互联网的超过 50 亿张图像,其中包括许多艺术家的作品。 帮插画师们提起诉讼的律师提出,AI 生成的不当之处,可以总结为三点: 将受版权保护的艺术品纳入 laion 数据库,艺术家不同意; Midjourney 等公司的服务收费,但艺术家的参与并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当 AI 使用艺术家的作品制作图像时,艺术家并没有得到署名和认可; 不过,目前这件事还没有什么进展。从法律的角度,版权法目前只保护作品,不保护风格、思想等较为抽象的概念。 这也是让画师们痛苦的部分。很多 AI 生成的作品,不能说原模原样地照抄某张图,但既视感很强,感觉就是将某种画风吸收并反刍出来的,却没有地方说理。 问题就在于速度,画师们寒窗苦画练就自己的画风,分分钟被 AI 学会了,这个竞争对手速度快,工时长,还情绪稳定如水豚。当 AI 工具普及,人类的机会也会减少。 Kelly McKernan 的利益,已经被切实地伤害了。她发现,有些出版商正在使用 AI 而不是雇佣 AI 艺术家。她主要靠销售印刷品和商业插图谋生,以前一份活就可以支付房租,但现在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 至今对 AI 版权最有参考意义的案例之一,是美国版权局对 AI 生成漫画作品《黎明的查莉娅》的判定。 在创造这部作品时,艺术家 Kristina Kashtanova 独立完成了文字,使用 Midjourney 和 Photoshop 生成了图片,还对图像进行了选择、裁剪、加框、排列等等。 原来这本漫画已经申请了版权登记,但艺术家在社交媒体说出用了 Midjourney 后,版权局驳回了申请,认为艺术家的版权只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文本,二是对人类文本和 AI 生成艺术的选择、协调和排列。 这个案例说明了一件事情,至少在美国,版权只保护人类的创造力,AI 生成的图像本身不能受版权保护,因为它不是人类创作的。 AI 也就被推上了一个很奇怪的位置,它是非人类的,但又不是受人类所控的工具。 技术对版权保护的颠覆,其实有先例可循。1884 年,美国最高法院针对摄影做出了裁决,并确定照片代表了摄影师的原创作品,而不仅仅是自然的再现。 可以看出,AI 之于艺术家,显然不是相机之于摄影师。 照片的版权属于摄影师,但 AI 作品的版权,既不属于艺术家,也不属于 AI,完全陷入了灰色地带之中。 上周五美国地方法院的一起裁定,再次强化了这个结论:AI 生成的艺术作品不受版权保护。法官表示,版权从未被授予「缺乏人类指导」的作品,并且「人类作者身份是版权的基本要求」。 但这位法官也承认,人类正在「接近版权的新领域」: 关于 AI 创作的艺术版权需要多少人类输入,是一个挑战性问题。 目前一切还没有答案。喂养 AI 的艺术家,不知如何得到补偿和保护;使用 AI 的艺术家,作品也并不受版权保护。版权保护的初衷是「繁荣创作」,但未来的创作者是谁,还真不好说。 不如成为一个 AI 实用主义者 当 AI 成了整个行业的机遇或者风险,具体个体的境遇更值得被看见。 AI 到底对艺术家的工作流和产出有什么影响?爱范儿采访到了从业五年多的插画师小徐,以微观的角度,给出一份主观的、但也真实的解答。 目前,AI 已经融入了小徐的工作流,Midjourney 是她的主要工具之一,用来生成海报的背景图十分方便,如果 AI 用得顺风顺水,两天半就可以完成渲图加排版,不仅速度快,效果也让人感觉是「花了钱」的。 ▲ 小徐用 AI 生成的背景图(局部). 像东方明珠等特别出名的地标,AI 已经熟得不能再熟,可能半个小时就能生成满意的效果,「连孔的数目都是对的」。 如果像以前那样在 Adobe Illustrator「纯手工」,虽然元素也有可以复用的部分,但总体就繁琐得多,实现的风格也相对简单,不如 AI 华丽。就算是这样,有些背景图还是要耗费小徐一个星期,「每天画素材,真的很痛苦」。 当然,Midjourney 也有不得不说的缺点。 ▲ 小徐让 AI 画广州塔. 最显而易见的是,AI 的结果好坏,仍然存在概率问题,哪怕提示词里规定了扁平风格,也可能生成立体的,「我们每天被 AI 气,因为它会生成些奇形怪状的东西」。 好在解决方法也有不少。多尝试总是对的,一张满意的图起码生成十几次才能出现。但前提是,在用 AI 生成之前,心里已经想好了要怎么样的画面,不过也不必框定得太死。 举个简单的例子,用 AI 画扁平插画风格的松鼠,松鼠朝向哪边、做了什么动作、拿着什么东西,小徐都在心里打过了草稿,再用 AI 做出来就会很快,最后她只微调了松果。 AI 随机性还是很大的,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顺利…… 不是说我要 AI 给我什么,它就一定给我什么,如果 P 一下是很简单、很快的事,也就不用那么纠结。 另外,虽然 Midjourney 生成的是没有图层的整张图,但也有 AI 工具可以将它变成矢量图,然后就可以将它导入 Adobe 软件,对每个部分进行编辑和修改。 AI 生成的另一个问题是,图片的清晰度不够,不适合用在印刷等场景,这个问题相对可控,同样可以交给其他 AI 工具解决,依靠算法让图片放大了之后仍然清晰。 ▲ 让图片放大也清晰的 AI. 所以,使用 AI 的方式很灵活,可以用它生成整张图,也可以用它生成背景,再将素材 P 上去或者自己画,或者再搭配其他 AI 工具使用,拓宽 AI 生成的工作流。 对于小徐来说,AI 就是类似 Photoshop 的工具,不管用来提高工作效率,还是拓展思维灵感,都只是一种选择而已。谁都可以学习 AI 作画,重要的是做到两点。 一是审美,AI 可以弥补技巧的缺失,但无法弥补审美;二是了解 AI 的运作过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了原理,才能给出更好的提示词。 ▲ 小徐让 AI 画秋老虎,结果是真的老虎. 想要某种风格是最笼统的,茴字都有四种写法,当你说你想要一张图,得说明白里面有盆栽、窗帘,一个个清晰地列出来,它才会生成你想要的东西。 这就像抓药一样,有很多个格子…… 你描述的特征是准确的,它才可以准确地抓给你,否则它就按自己的理解来了。 这些能够抓药的「格子」,需以艺术家的「喂图」为药引。私自盗用艺术家作品训练 AI 的行为,始终是难以容忍的。 ▲ 小徐让 AI 画露营,不知道哪来的猪. 在小徐看来,这种侵犯知识产权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基本发到互联网的东西都难以幸免,可能的解决方式是,开放平台让插画师入驻,并且实现付费授权。这是小徐发自内心的想法,但究竟能否实现,她也觉得迷茫。 至今为止,AI 还无法完全替代小徐的手工劳动。规律性的、变量少的工作,仍是 AI 的主战场,她所了解到的是,用 AI 最频繁的并不是大厂,反而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因为它们需要产出大量规律性的、固定性的 banner(横幅广告)。 但谁也不知道,未来 AI 是否真的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比起互联网的声音,小徐相对地不那么焦虑,认为让 AI 介入到哪种程度,本质上还是为了更好、更快地产出服务。总的来说,AI 帮助小徐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她的项目相对固定,工作量虽然一直都挺多,但也没有因此变得更多。 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实用主义者,不排斥新技术的学习,确实可能会更好地面对未知的冲击。 你让 AI 生成的东西,符合项目和工作的需要,这一点更关键,而不是说它画得多好,导致心里有危机感。它会画得比你好,这是必然的。
原神,制造一种文化
位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附近的麦当劳(绿地控股全球商品贸易港店)的忙碌是周期性的,在没有展会的时候,这里门可罗雀,但一旦展会开起来,这里又会门庭若市。 8 月 10 日到 13 日,这里则变成了临时化妆间,化妆师在这里等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原神玩家 Coser,给他们化好妆容之后,这些 Coser 会步行前往数百米之外的会展中心,参加属于他们的节日:2023 原神嘉年华。 2023 原神嘉年华的热闹,又远胜门庭若市的麦当劳,宛如百川归流,在线上轰轰烈烈的原神游戏和原神玩家,在这里相会。但与数千万的原神月活玩家相比,每天来到嘉年华的上万玩家,也不过 原神游戏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名叫「提瓦特大陆」的架空世界,因而,这次嘉年华活动的口号也变成了:跨越尘世 于此相聚。 数据,记录,和海外成绩 原神于 2020 年 9 月 28 日开启公测,覆盖了 PlayStation,GeForce Now,Android,Windows,iOS 数个平台,至今还不到 3 年的时间,但现在已经可以定义它是最成功的国产游戏之一了。 数据能够说明一切: 数据分析机构 Sensor Tower 统计,自公测到 2023 年 1 月,原神游戏创收 41 亿美元,按这两年平均汇率计算,即超 280 亿人民币。 即便在 2021 年第三季度才上线,原神也是史上首年营收最高的游戏,在 2022 年,这款游戏的总收入位列全球第三,排在前面的是常青树《王者荣耀》和《PUBGM》。 2021 年和 2022 年,原神都是国产游戏出海收入第一名。 原神最高月活数据超过 7000 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 300 万。单以 Windows PC 平台计算,其月活用户已经超过了 DOTA2 和《魔兽世界》。 两度以巨大优势成为 2021 年、2022 年推特话题度最高游戏,热度超过《最终幻想 14》和《艾尔登法环》。 从收入,玩家数量和讨论度多个角度衡量,原神毫无疑问是一款现象级的国产游戏。 ▲ 2023 原神嘉年华现场 更关键的是,原神的成功,是全球意义上的,而非在中国范围内的火爆,依旧是来自 Sensor Tower 的数据,在去年,中国玩家贡献了原神总收入的 34.3%(约 13.7 亿美元);在海外,日本是《原神》收入规模最大的市场,这里的玩家贡献了原神全球总收入的 23.3%;第三名的美国和第四名的韩国市场,分别贡献了 16.5% 和 6.2% 的营收比例。 对于国产游戏而言,国内海外齐齐火爆是一件极难的事情,这里面涉及到诸多因素,比如文化隔阂。比如《王者荣耀》在国内毫无疑问是手游老大,但它选择出海是另外的版本《Arena Of Valor,传说对决》,其中的英雄角色设计进行了几乎全盘的改版,更贴合海外用户的文化习惯,同时 IP 合作对象也多是蝙蝠侠之类的 DC 漫画人物。 但是原神在各地区上线的版本除了配音之外几乎一致,不会这个地区的中国风角色,到了另外的国家,就变成了欧美风。其中或许有二次元风格形象设计更能跳脱出文化审美隔阂的原因,但是其中的探索却是有益的。如果钢铁侠蜘蛛侠蝙蝠侠,路飞鸣人这些角色能够达成全球认知,那为什么原神里的刻晴、甘雨等角色不能够俘获全球范围内玩家的欢心呢? ▲ 2023 原神嘉年华现场 二创,Cosplay,与联名 如果去 bilibili 或者 YouTube 等视频网站的游戏频道,无论是直播还是二次创作,都有巨量的热度。 在此,玩原神游戏便衍生出了看原神游戏,以原神游戏为素材进行创作。 实际上,衡量一款游戏的热度,看游戏的人数多寡,变得和玩游戏人数一样重要了。比如老牌电子竞技游戏《英雄联盟》的活跃玩家数量远不如巅峰期,但是每逢大型赛事的决赛,其观看人数就能远超 NBA 总决赛观看人数。 同样,与上面所说的推特热度了一脉相承的,还有对于游戏的二创,人们讨论游戏,以及游戏衍生出来的视频、同人小说,同人漫画,Cosplay,梗图等等。 这些纷繁多样的内容,在另外的层面,共创了游戏的成功和热度,谓之为游戏的生态。 有不少在营收上成功游戏依靠极少数大佬氪金玩家支撑,远的有《征途》,近的有《三国志:战略版》,这类游戏能够跻身收入排行榜前列,但游戏之外,鲜有讨论和二创。 游戏生态的繁茂,与之联系的内容丰富度息息相关,来自日本的游戏《命运:冠位指定》(FGO)是日本最成功的手游之一,这种成功的土壤,则是依托于背后巨量的型月世界内容:数十部动漫、游戏和小说。 原神则是相反,先有游戏,然后再有动漫作品的计划。 ▲ 《HoYoFair 2023 春季 原神同人特别节目「春日惊奇乐园」》截图 现在帮助原神填充游戏生态内容的,主要还是原神玩家们。在时长近 1 个半小时的原神同人视频《HoYoFair 2023 春季 原神同人特别节目「春日惊奇乐园」》里,数百名创作者制作了风格各异的近 30 个单元剧组成这部电影长度的同人视频。 ▲《誓使的万神殿: 赛诺 vs 阿诺比斯和埃及诸神》章节截图 这些单元剧中不乏风格成熟,制作精良的部分,比如《当原神变成像素复古 RPG》用像素风重构了原神游戏,而《誓使的万神殿: 赛诺 vs 阿诺比斯和埃及诸神》部分的动作场面,已经不输专业水平的动画制作了。 这个同人二创视频,只是原神在二创领域的一次集中展示。 诸如以原神游戏角色优菈为主角的二创视频《反抗之舞》在上个月登上了 bilibili 必看榜,制作质量之高让不少人以为是官方专业制作,实际上这部短片也是由数十位爱好者历时 3 个多月制作而成。 只以 bilibili 平台为例,原神主题视频当中,观看超 1000 万的视频已有数十个,其中观看最高的已达 5000 万,而原神官方账号的粉丝也位居 bilibili 所有 up 主当中的前五,是游戏领域粉丝最多的账号。 原神二创的火爆逻辑链条非常清晰,一个二次元开放世界主题的游戏,加之众多形象美型人设各异的角色,还有架空且宏大的世界观以及背景故事架构,留给了创作者足够大的创作空间。 同时,玩家们 Cosplay 的空间和选择也非常巨大。 这就是为什么 2023 原神嘉年华展馆附近的麦当劳,能迎来络绎不绝的 Coser,因为原神角色实在太适合 Cosplay 了。 Bilibili 上观看最多的原神相关视频,是关于游戏角色「钟离」的介绍,同时他也是现实中 Coser 最喜欢去 Cosplay 的角色之一。 在 2023 原神嘉年华期间,点进微博话题「#原神 fes#」,就会发现似乎是无穷无尽的现场 Coser,并且还能找到几乎所有原神角色的 Cosplay。 把视线回归到线上和海外的话,在 YouTube 和推特等平台上,搜索「Genshin Cosplay」关键词,也会发现无穷无尽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原神 Cosplay ,有精致的,有粗糙的,有准备充分的,也有临时兴起的…… 参差多态的二创和 Cosplay,成就了原神在游戏之外线上线下的影响力,另外能够让原神影响力频频破圈的,还有联名。 ▲ 喜茶和原神的联名 自 2020 年公测以来,原神就成了联名市场上的热门对象,比如当下和喜茶的第二次联名,就让不少喜茶门店爆单了。 更早之前原神和必胜客,原神和肯德基的联名更是让原神玩家把不少门店挤得水泄不通。 ▲ 一加和原神联名 餐饮是原神联名的重心,不过原神联名的范围早已覆盖了衣食住行用,比如做电脑以及电脑外设的雷蛇,做油漆的立邦,数码领域的索尼 PlayStation、一加,红米,天猫精灵,汽车领域的凯迪拉克,此外还有招商银行信用卡,海外的 Primaniacs 香水,运动健身应用 Keep,护肤品牌科颜氏,文具品牌晨光等等。 其实除了这些消费品牌之外,原神还有一种特别的联名。 在原神游戏背景设定的提瓦特大陆中,有名为「璃月」的区域,通常被认为是取材于中国,这块区域地图当中,有不少景色则取材于中国的名胜风景,比如张家界、桂林和黄龙。 恰好,在原神公测之初,原神就和这三个风景区进行了联名宣传。 游戏的魅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并不局限于游戏之内,也在游戏之外,未必上升到一种生活方式的地步,但只要能够贡献出成就感,满足感,快乐和美感,游戏内外的价值,不分高下。 相反,在二次元碰撞三次元的过程中,未尝不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认知相互改变的过程? 比如在原神和支付宝联名的「天朗风清 绿色出行」活动中,有超过 2000 万用户参加,在真实的三次元世界里实现了碳减排 2 万吨的成绩,而二次元世界里参与活动的玩家也获得了相关的游戏道具奖励。 文化,与文化输出 在以中国为参考依据的「璃月」地图当中,有一位游戏角色名叫「云堇」,其配音和戏曲部分内容由专业配音演员贺文潇,和国家一级戏曲表演家杨扬演绎,还在角色动画中融合了戏曲特技动作与传统武术的特点。 ▲ 原神游戏角色云堇 云堇相关的《原神》剧情预告片-《神女劈观》,在 bilibili 上则是原神相关视频播放量的第二位,单平台播放量超过了 3000 万。在 YouTube 平台上,这个视频也获得了近 1000 万的播放。 麦克卢汉给出的媒介即讯息论断,在此便有所证明。 戏曲艺术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娱乐方式过载的当下,戏曲从流行文化变成了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和传播的压力。 2023 年苹果新年短片《过五关》讲的就是没落的京剧剧团,在更新潮通俗的流行文化冲击下日渐没落,但依旧有年轻的京剧演员勤学苦练,坚持坚守。 不管是 1905 年中国拍摄的国内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还是一百多年后通过 iPhone 拍摄的《过五关》,其实都是传统文化,通过媒介转变,来获得传承的故事。 这种传统文化,可以是小说形式存在的《三国演义》,也可以是曾经只在戏台上演出的京剧唱段。 戏曲经过改编成为游戏的剧情预告片,也是搭上了新的媒介形式,也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合流,最终能够更加奔涌,奔流到海内外的原神玩家脑海中。 在 bilibili 平台《神女劈观》视频下面,有不少评论是在科普戏曲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戏曲和戏歌有何联系和区别,「烂柯樵」的文化典故等等。 而在 YouTube 平台上,更多的则是海外受众对于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赞叹和欣赏,不少高赞评论并非视频发布之初就写下,而是在数月或者一年之后写下的: 哪怕是快一年之后再听,还是让人起鸡皮疙瘩。 几个月之后再听,依旧让人热泪盈眶,不知道为什么,它就是如此扣人心弦。 我见过最好的游戏过场动画,唱腔让动画魅力提升千倍。 这些用英文写下的评论背后,很可能是此前并不了解中国戏曲的人,但艺术自然具有超越语言的穿透力,也正如《神女劈观》里面的唱词所说那样:曲高未必人不识,自有知音和清词。 至此,传统文化,文化传承,文化输出,文化共鸣,和文化本身想传达的东西,完成了一次难得的正向闭环。 也许,不必总是想着去教育教化,也不一定是「按头安利」的态度,顺其自然地,把传统文化以恰当的方式融进去新的媒介形式,便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子柒不是拿着王羲之《兰亭集序》对 YouTube 观众讲什么天下第一行书,而是做一个「曲水流觞桌」来展现这种意象和场景。 《卧虎藏龙》电影拍武侠拍江湖拍竹林拍功夫武术,拍好了,自然引人入胜,自然就能兼顾文化和文化输出。 文化输出的悖论就在这里:如果总是想着输出,那就很难真正输出,如果着眼点在于文化本身,不拘泥于文化的媒介和形式,那反而就好输出了。 ▲ 2023 原神嘉年华现场 玩家,与没有去成的嘉年华 云堇这个角色,《神女劈观》这段戏曲,细究下来,其实也只是原神当中很小很细节的部分,即便其背后能够延伸出足够多的文化话题。 当我们讨论原神和原神文化的时候,游戏本身,玩家二创,用爱发电的 Coser,商业味儿浓厚的联名,还有对于传统文化的革新和传承,都是各种剖面。 欢乐的,刺激的,好看的,肤浅的,关于钱的,有深度的,有意义的,都是原神制造的一种文化。 2023 原神嘉年华是这种原神文化的具象,以原神玩家为主体的每天上万参展者,证明了这种文化的吸引力。 ▲ 2023 原神嘉年华现场 在屏幕上以 2D 形式展示的游戏场景,建筑,道具,角色,突然一下在现实世界具象化,以 3D 的形式出现,是一种快闪式的速生速朽,也是一种烟花式的瞬间美好。 很多旁观二次元文化的评论者会认为,二次元文化受众往往避世,对现实世界缺乏认同和参与。 事实并非如此刻板,拥有数千万月活玩家的原神,反过来讲,背后有数千万鲜活的各种人,「原神玩家」只不过是他们共同的一个标签。 雷七七(化名)是一名原神的重氪玩家(指为一款游戏投入大量金钱的玩家),他给这款游戏充值的金额超过 50 万元,即便这款游戏免费下载游玩,不充值也不太会影响游戏进度。 如果不提原神,他就是深圳写字楼里常见的高知高薪白领,有稳定的工作,和同样稳定的情绪,但提到原神,他就会变身「人形自走推广机器」,给身边所有的朋友推荐这款游戏,然后包圆后续的游戏安装,以及难关代打。 他甚至会切换不同的 bilibili 账号去观看原神官网的音乐会视频,用来帮助增加视频的 UV,每一个原神音乐会视频,他都看了 10 遍以上。 兰利遮(化名)则是一名原神的微氪玩家(指为一款游戏投入很少量金钱的玩家),同时他也会玩其他手游,是众多路人玩家的一员。 雷七七和兰利遮两个人有许多共同点,比如都是从原神游戏上线之初就开始玩,并且一直没有弃游,在玩过大量主机端游和手游的前提下,都对原神的游戏质量相当认可。 ▲ 兰利遮认为原神游戏中森林书剧情任务非常优秀 但细究之下,他们认可的点又不太一样,兰利遮认为原神吸引他的点在于「开放世界探索和优秀的剧情文本,以及优秀的配音」,而雷七七认为,原神的优秀是全方位的,包括但不限于游戏的「操作手感、Z 轴设定、人物美术设计、游戏引导」,以及他认为的「天花板级别的配乐」。 另外,游戏的制作进度和运营也让他颇为满意:更新速度快,且活动丰富,同时大版本有序推进,让我很心安,知道制作组不会跑路。 他们喜爱的点虽然不一样,但又给了类似的结论: 原神的开放世界体验是我在手游中(主机&端游选择就太多了)没有过的。(兰利遮) 能在手游平台上玩到如此还原主机平台的开放世界太 NB 了!(雷七七) 作为现充玩家(指拥有丰富现实生活,并不依靠游戏避世的玩家),他们都非常想参加 2023 原神嘉年华,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参加,对于他们而言,金钱和时间成本都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抢不到门票,以及知道有这么个活动已经是活动结束之后了。 虽然是原神的第一次大型线下嘉年华活动,但对于现充玩家来说,在游戏之外注意到这个活动其实有点困难,在他们的认知中,米哈游并未投入大量资源去做宣传。 能现场打卡活动,像游戏里面一样,接 NPC 给出的任务,然后在嘉年华完成,集齐印章,然后兑换最终礼物,见游戏角色的配音演员,以及知名的游戏博主,看起来是属于万人规模的快乐,其实也是少数人的幸运。 海量玩家在巨大的场馆里度过大半天的时间,抽取喜欢的角色,和 Coser 合影,演奏游戏里的音乐,买肯德基必胜客喜茶和原神的联名产品,与同好一起交流,看起来和游戏日常没有什么不同,但因为距离的拉进,又大不一样。 无论是官媒的定调,还是玩家的共识,原神都是文化输出的典型案例。 但具体输出了哪种文化,其实又很难说清,不是所有人都知晓《神女劈观》唱词背后的典故,国外玩家也未必都知道中国有张家界黄龙桂林美景,零星的,碎片化的,大量的文化因子,因人而异地进行触达, 谈原神游戏制造的文化,就像石子扔进水池荡起的涟漪,不是单方面袭来的巨浪,而是绵长轻柔多样的力量。 谈原神游戏制造的文化,也不需要站在文化的高地进行俯视,它只是制造了一些快乐,和足够多的快乐衍生品。
兰博基尼纯电跑车,说来就来
我们已经卖掉了最后一款纯内燃机车型。 大概一个月前,兰博基尼 CEO Stephan Winkelmann 这样说道。 ▲ 兰博基尼 CEO Stephan Winkelmann 图片来自 Gulf Business 透过官方口径,我们可以得知,兰博基尼正式关闭了 Huracan 以及 Urus 的订单窗口,并不再接受来自用户的预定,兰博基尼的纯燃油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品牌成立 60 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兰博基尼给自己的电动化进程按下了「加速键」。年初发布旗下首款混动车型 Revuelto 后,这家超跑制造商马不停蹄,宣布将在 2024 年正式推出 Urus 的混动版本。 对于兰博基尼来说,纯电化并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在 Urus 完成混动过渡之后,将在 2029 年完全纯电化,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 Urus 是兰博基尼最快实现纯电变革的车型。 不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是,兰博基尼将旗下首款纯电车型的重要角色,托付给了一款新车型——Lanzador。 纯电兰博基尼,说来就来。 What The Next? 这是我们第四系列量产车的首款车型。 Stephan Winkelmann 这样描述 Lanzador。 「Lanzador」来源于西班牙语,译作中文可以理解为投手、弹射者以及推动者。某种意义上,作为兰博基尼纯电化的开端,Lanzador 就是那个名副其实的纯电变革推行者。 去年 7 月,兰博基尼首次向外界透露了转型电动化的野心,为了更加积极适应全球电动化的浪潮,这家超跑制造商计划在未来投入多达 18 亿欧元(约为人民币 142.65 亿)支持自己的「混动计划」。 我们曾经在《兰博基尼所有纯燃油车卖完了,一个时代结束了》的文章中提到过,18 亿欧元的投入几乎是兰博基尼品牌史上最庞大的一次投资,甚至称得上是一场关乎生死的转型「豪赌」。Stephan Winkelmann 透露,其中的 15 亿欧元将会率先被用在现有车型的混动过渡上面。 在兰博基尼的产品矩阵中,现有 3 款车型,Urus、Huracan 以及 Revuelto,年初推出的首款混动 Revuelto 将会接任 Aventador 成为兰博基尼新的旗舰电气车型。Urus、Revuelto 过渡混动看起来有条不紊,兰博基尼在集齐燃油高性能超跑、SUV 以及混动高性能超跑后,What The Next? ▲兰博基尼 Revuelto 答案是一台会在 2028 年上市的纯电跨界旅行车。Lanzador 是特殊的,这家曾经专注于高性能超跑的制造商,正在第二次推出实用舒适性车型,以期望给自己带来又一次商业的成功。 不久前,兰博基尼在 X(原推特)上预热了自己的首台纯电概念车型。从分钟数不长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 Lanzador 的一些设计细节。 ▲前脸分离式大灯 ▲ Lanzador 侧面轮廓 前脸大灯采取了分离式设计,这与我们之前跟踪报道过的保时捷 Macan 纯电版的设计类似;从侧面来看,Lanzador 的线条风格偏向锋利硬朗,特别是在车顶与尾部的连接处,掀背的柔和与车身锋利的线条达成了巧妙的共存。 高于超跑,又低于 SUV 的车身高度,基本可以确认这是兰博基尼又一台高性能跨界车型。 追求实用舒适,珠玉在前 这并不是兰博基尼第一次推出实用舒适性车型。 2017 年年末,兰博基尼基于概念车型首次推出了高性能 SUV Urus。作为兰博基尼第三系列的量产车型,Urus 的推出是对品牌现有超跑车型的有力补充。兰博基尼内部认为,SUV 代表着自由和激情,也是全球最成功的细分市场。以 Urus 为契机,兰博基尼开始进军高性能家用车市场,将面向小众的性能和实用舒适性结合,兰博基尼得以转向了更大的商业市场。 这并不是一种妥协,兰博基尼很快就尝到了迎合商业的「甜头」。 2020 年,Urus 全年总计卖出 4407 台,占据兰博基尼总销量的 53.3%,成为品牌内当之无愧的「销量台柱子」;2021 年兰博基尼销量稳步提高,全年共交付 8420 台新车;2022 年,在 Urus 以及纯内燃机「倒计时效应」的双重帮助下,兰博基尼销量创下新高,全年销量达到 9233 台新车,同比增长 9.65%。其中,Urus 单车型销量突破 5000,占据总销量比例提升提升至 58.1%。 ▲第 15000 台 Urus 下线 用超跑性能拉升格调,再推出更加贴近日常的车型,一举讨得大批豪华 SUV 头部粉丝的欢心。Urus 的销量成绩验证了兰博基尼的商业成功,也给予了兰博基尼开辟新系列的底气。 事实上,性能跑车品牌推出实用家用车已经是一种明晰的趋势。在见证了 Urus 的商业成功之后,其他跑车制造商也没有闲下来。2019 年,阿斯顿·马丁发布首款旗下首款高性能 SUV DBX,11 月首台 DBX 在英国下线后开始面向客户交付。DBX 收获的成绩也并不差,仅在 2021 年上半年,DBX 就在欧洲卖出了接近 700 台新车。作为对比,同期的 Urus 的欧洲销量为 1409 台。 除了 DBX,另一个近期成功的案例是路特斯。在去年,路特斯 Eletre 首先面向中国国内交付,不过反响平平,全年仅交付了 576 台新车,并且路特斯在去年亏损达到了 1.45 亿英镑(约为 13.46 亿人民币),陷入财政赤字困境。不过,好消息是,在即将面向欧洲市场交付前,路特斯 Eletre&Emira 在近期累计收获了超过 1.7 万张订单。为了跟上「暴增」的订单需求,路特斯计划在今年增加产量,上演一出「咸鱼翻身」的戏码。 对于这些世界顶级的跑车制造商来说,极致的性能只能面向小众,适当放下身位,在品牌格调与实用舒适性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活得更加体面。 实车现身,兰博基尼下一个「销冠」 将视线拉回到 Lanzador,兰博基尼在蒙特利汽车周正式揭开了 Lanzador 的「面纱」。尽管在兰博基尼的定义中,Lanzador 还是处在概念车阶段,但看起来 Lanzador 设计已经非常成熟,离量产也只差临门一脚了。 ▲ 兰博基尼 Lanzador 根据 Stephan Winkelmann 介绍,Lanzador 将会标配双电机四驱,电机提供的峰值总功率能够超过一兆瓦,换算成马力可以达到 1341 匹。如果在量产版本上能够实现这样的功率输出,Lanzador 的加速性能将会超过搭载三电机的 Model S Plaid。 兰博基尼内部团队进一步透露了,这台纯电跨界 GT 的生产细节。作为兰博基尼旗下首台纯电车型,Lanzador 将不会沿用兰博基尼现有的车型平台,而是会与宾利、保时捷共享高性能纯电架构。对于首次涉足纯电车型的兰博基尼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共享纯电高性能架构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研发容错率,有利于保留兰博基尼在纯电领域的竞争力。 更有意思的点在于 Lanzador「2+2」的座舱布局,根据官方的说法,「2+2」的座位布局以及较高离地间隙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宇宙飞船,兰博基尼希望能够给车主带来近似飞行的驾驶体验。 当然,兰博基尼内部对这款全新的跨界车型,也抱有着期待。毕竟,兰博基尼的直接竞争对手法拉利,不仅在高性能 SUV 上面姗姗来迟,在纯电跨界 GT 车型上面更加是一片空白。 2028 年上市的 Lanzador,有望复制 Urus 的神奇,成为兰博基尼下一台「销冠」车型。
特斯拉新 Model 3 或没有雷达 / 苹果开始研发 A19 和 M5 芯片 / 北京将严禁使用 AI 生成处方
上海机场、白云机场因传言股价跌停,两机场紧急回应 据界面新闻,昨日,机场航运板块大幅下挫。截至午盘,上海机场、白云机场股价双双下跌超 10%,触及跌停板。 南方航空、中国东航、中国国航以及首都机场、深圳机场等跟跌,下跌幅度在 0.9% - 3% 左右。 据悉,一则传言称:「上周国君社服群发的上海机场免税谈判扣点率 15 - 20%,严重降低机场免税业绩。」 「之前市场的预期机场扣点重谈应该维持 20 - 25% 的扣点比例,保证高保底扣点的合同结构」。对此,国君社服分析师刘越男在其朋友圈澄清非本人发布。 多位业内人士和分析师表示,上海机场和白云机场双双跌停,正是受此传言影响。 关于网传的扣点率调整,白云机场发布《关于市场传闻澄清的公告》:「白云机场与中免没有探讨过扣点调整的问题,目前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随后,上海机场也发布《澄清公告》称:「网传上海机场将与中免重签免税协议,其扣点率大幅下降,经公司董事会核实,以上网传内容不属实。」 午后开盘,机场航运股整体仍呈下跌之势,但是跌幅有所收窄。其中,上海机场、白云机场跌幅从 10% 降至 9% 左右。 北京将严禁使用 AI 生成处方 据北京日报,北京市卫健委日前牵头组织制定了《北京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于 9 月 16 日前向北京市卫健委反馈意见。 根据办法: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要加强药品管理,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 淘天集团成立物流部 据《晚点 LatePost》,淘天集团近期成立了物流部,主要职能是平台物流管理,协调社会化物流公司等物流资源。负责人为陈明(花名:红方),直接向 CEO 戴珊汇报。 据了解,物流部从筹备到成立耗时近半年。目前,淘天物流部的组织设计中,包含物流规划、资源管理、仓网规划、物流体验、物流运营、物流产品等多个部门。 知情人士透露,淘天集团物流部现正大量招人,从陈明到其下属,都将招聘人才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另根据淘天集团官方招聘网站上的信息,当前物流部开放了战略规划、成本管理、末端运营、服务商管理、仓储管理等 40 多个岗位。与淘天合作的猎头公司也接到了大量招聘需求。 苹果申请「PINE APPLE」商标 天眼查 app 显示,近日,苹果公司申请注册多枚「PINE APPLE」(菠萝)商标。 国际分类涉及科学仪器、广告销售、建筑修理,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申请中。 特斯拉数据泄露事件影响超 7.5 万人 特斯拉 5 月数据泄露事件影响了超 7.5 万人,据美国缅因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发布的公告,泄露原因主要由「内部不当行为」造成。 特斯拉 8 月 18 日通知受影响者的信函副本显示:「两名前特斯拉员工违反了公司的 IT 安全和数据保护政策,盗用信息并分享给了媒体」。 信中还指出,特斯拉已对这两名前员工提起了诉讼,并获得法院命令,禁止其进一步使用、访问或传播数据,否则将受到刑事处罚。 特斯拉表示,会与执法部门和外部取证专家合作,并将继续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 据此前报道,一家名为「Handelsblatt」的外国媒体于 2023 年 5 月 10 日通知特斯拉,它已获得其机密信息。此事件共涉及 75735 人,其中包括特斯拉的现任及前任员工。 京东前 CEO 徐雷谈退休后规划:不可能去任何公司打工,也不会创业 京东集团前 CEO 徐雷在宣布退休之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在与《GQ 报道》的访谈中,徐雷透露了自己退休之后的规划。 徐雷表示,「此时此刻,我更愿意看看线下的、体验的、互动型的行业」。 他说,目前消费者,尤其是 00 后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把钱更多地花在解决社交、避免孤独的互动型、体验型消费上。 徐雷提到,他不可能去任何公司打工,也不会去创业。 从我的性格来说,我觉得把自己照顾好,不给大家添麻烦,投入进去就已经可以了。 但是我不排除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并且看得懂的事情。 💡 IBM:人机合作伙伴关系将带来更高的商业价值 随着 AI 的不断进步,企业高管面临变革的挑战,传统模式受到颠覆。 人机合作将重新定义工作岗位,但也加大了全球技能差距。世界经济论坛预测,2023 年至 2028 年间,44% 的工人技能将受到影响,生成式 AI 将使这个数字变得更高。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商业成功往往伴随着观念的转变。 在过去三年中,将运营模式视为企业转型最终驱动力的组织,在盈利能力、收入增长、创新和员工保留方面表现出色。 高管们需摒弃简单的自动化改造,要精简运营模型,实现真正的生产力提升,创造更吸引人的工作环境。 IBM 提出三个关键优先事项,以帮助高管领导提升员工素质并获得竞争优势: 转变传统流程、工作角色和组织结构 建立人机合作伙伴关系 投资技术,让人们专注于耗时更少、价值更高的任务 消息称苹果已在研发 A19 仿生芯片和 M5 系列芯片 目前,尽管适用于 iPhone 15 和新款 Mac 的 A17 仿生芯片和 M3 芯片尚未发布,但有报道称,苹果已在研发 A19 仿生芯片和 M5 系列芯片。 X 用户「_orangera1n」公布了相关的 CPU ID。 据其透露的情况来看,与 M1 和 M2 系列一样,M5 系列芯片仍将有 4 款,分别是 M5、M5 Pro、M5 Max 和 M5 Ultra,A19 仿生芯片则是仍会只有一个版本。 据报道,在 A17 仿生芯片和 M3 系列芯片即将推出的情况下,苹果芯片的研发重点仍在 A18 和 M4 系列上。 但 A19 和 M5 系列开始研发,可能意味着 A18 和 M4 的研发已接近尾声。 就苹果的产品推出周期来看,A19 可能会在 2025 年的 iPhone 17 Pro 机型中首次亮相,M5 系列预计也将在 2025 年下半年开始推出。 特斯拉新款 Model 3 或已移除所有雷达 据多方消息表明,特斯拉正在开发的新款 Model 3 汽车,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昨日,「teslashanghai」透露了关于特斯拉 Model 3 的最新情况。 据爆料,Model 3 的外观非常吸引人,甚至比 Model S 还要漂亮,尤其是新款的大灯,充满现代感。 目前 Model 3 的试生产阶段已经结束,将于 8 月 25 日开始扩大生产并进行压力测试。预计 9 月初,日产量将达到 1200 台。 硬件方面,新款 Model 3 将搭载 HW 3.5,而不是 HW 4.0,且所有雷达已被移除。 整车制造成本较上一代明显下降,采用一体化铸造,减少了线束并采用更多新材料,预计定价会维持在 20 万元人民币左右。 一加 Buds Pro 2 耳机空间音频适配机型再次扩充 昨天下午,一加 Buds Pro 2 耳机官宣再次升级,空间音频适配机型新增支持一加 Ace 2 Pro 手机。 据介绍,一加 Buds Pro 2 耳机支持全新 LHDC 5.0,传输码率最高 1000Kbps,「音质更高清,复杂环境连接更稳定」。 截至 8 月底,一加 Buds Pro 2 的空间音频已适配一加 Ace 2 Pro、一加 Ace Pro、一加 Ace 2、一加 11、一加 10 Pro、OPPO Find X6 Pro,更多机型还在适配中。 百度:将在 10 月 17 日发布多款 AI 原生应用 百度近日宣布,10 月 17 日,以「生成未来(PROMPT THE WORLD)」为主题的 Baidu World 2023 将在北京首钢园举办。 作为百度年度最重要的战略、技术、产品发布会,大会自 2006 年以来已连续举办 17 年,这也是近四年来首次恢复线下举办。 届时,百度将发布多款 AI 原生应用,介绍大模型最新进展,分享如何通过 AI 原生思维,与企业、用户、以及合作伙伴一起,以 PROMPT 为始,共同抓住新机遇。 大会还将举行面向企业、开发者、合作伙伴、投资人等分论坛,设置前沿 AI 互动体验区,全面展现百度最新成果。 Leica 推出「Leitz Auction」限量版 M6 相机 为庆祝「徕兹相机拍卖会」成立二十周年,Leica 推出「Leitz Auction」M6 相机黑漆套组,全球仅限量发售 20 套。 设计方面,「Leitz Auction」拥有细腻的黑漆饰面,纯金 Leitz 标志由德国威兹勒的金匠特别打造,还配以胡桃木材质的独特实木外饰。 金色与红色镌刻图案映衬交织,令相机设计更显高贵雅致。 除相机和热门的 Noctilux-M 50 f/1.2 ASPH. 镜头外,套组内还配有同样黑漆涂装的镜头盖、机身盖和镜头遮光罩各一个,以及一条质感细腻的黑色皮革定制背带绳和一份真品证书。 「Leitz Auction」M6 相机黑漆套组售价 25980 欧元。 WTAPS x New Balance 990V6 正式登场 WTAPS 与 New Balance 的最新 990v6 联名鞋款近日在网上广为流传,等待数日后终于迎来官方正式发布。 WTAPS 此次以暖色系灰替代 New Balance 经典元祖灰样貌,后跟则拥有 WTAPS 品牌标志以及特殊的「USA」字样。 鞋款将于 8 月 25 日率先登陆 WTAPS 官网和 HOODS 日本各大门店发售。 F-LAGSTUF-F x Blur 发布合作系列 F-LAGSTUF-F 与 Blur 的最新联名系列现已发布。 此次联名系列,F-LAGSTUF-F 携手 Blur 与华纳音乐旗下 WMX 部门合作,将《Leisure》、《Parklife》、《Blur》等多张著名专辑的艺术作品设计在运动夹克、连帽衫、T 恤和帽子等单品上。 据悉该系列现已正式上架 F-LAGSTUF-F 官网。 宋康昊新片《蜘蛛网》曝光角色海报 由金知云执导,宋康昊、林秀晶、吴政世、全余赟、郑秀晶主演的电影《蜘蛛网》曝光角色海报。 故事围绕电影拍摄展开,宋康昊饰演的著名导演,在上世纪70年代重拍最新电影的结尾,想要拍出旷世杰作,却被韩国审查部门干扰。 影片入围戛纳电影节非竞赛单元,预计今年上映。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发布「拍个电影」版预告
甲骨文如何逆袭云计算:狂揽AI创企大单,超半数高管来自AWS或微软
编译 | 香草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8月22日消息,The Information于8月21日发布了一份包括甲骨文(Oracle)80名高管的组织结构图。图表显示,甲骨文的高管组织以首席执行官萨弗拉·卡茨(Safra Catz)和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为首,二者分别有22名和6名直接下属,前者主要负责财务、销售、营销等部门,后者则主要负责云业务部门的监管。 甲骨文的云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公司抓住了AI产品爆炸式增长的需求,短短几个月内与30多家AI公司签订了总金额20亿美元以上的合同,负责云业务的埃里森也因此跃居福布斯富豪榜第四。The Information介绍了部分云基础设施的高管,有多名都来自AWS(亚马逊云服务)或微软。 一、甲骨文两大高管,分管云计算和其他业务 埃里森是甲骨文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他于1977年创立了该公司,并担任首席执行官直至2014年9月,由卡茨继任。此前,卡茨曾担任甲骨文公司总裁,还担任过首席财务官。 ▲甲骨文首席执行官萨弗拉·卡茨(图源:甲骨文官网) 卡茨出生于以色列,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法律学位,并在华尔街从事了14年软件行业工作。她于1999年加入甲骨文,并因领导积极的收购战略而受到重视,曾协助完成了130多项收购。 据The Information透露,甲骨文目前有22名高管直接向卡茨汇报工作,主要涉及财务、销售和营销等部门。 与此同时,有6名高管直接向埃里森汇报工作。几名甲骨文员工透露,埃里森负责监管公司的所有产品和工程团队,包括云基础设施业务和基于云的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程序。 ▲甲骨文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拉里·埃里森(图源:甲骨文官网) 甲骨文云基础设施(OCI)开发执行副总裁克莱·马古克(Clay Magouyrk)作为甲骨文云业务的最高领导,向埃里森直接汇报工作,目前负责OCI的产品战略、工程、技术运营和客户成功,管理约1万名员工。他于2014年加入甲骨文,此前曾担任了六年的亚马逊和AWS高级工程师。 埃里森的其他下属包括首席企业架构师爱德华·斯克里文(Edward Screven),主要负责监督技术决策和开源产品;应用程序开发执行副总裁史蒂夫·米兰达(Steve Miranda),负责带领其麾下应用程序专家为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和制造以及客户体验提供云应用程序集;数据库服务器技术开发执行副总裁安德鲁·门德尔松(Andy Mendelsohn),他的团队致力于开发头部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帮助他们管理、保护、分析和运营数据;任务关键型数据库技术执行副总裁胡安·洛艾萨(Juan Loaiza),负责领导交易处理和工程系统技术(云计算和内部部署)的产品战略、开发和管理。 其中,米兰达最近主导了甲骨文与AI初创公司Cohere的合作,他负责管理大约1.8万名员工,是埃里森手下人数最多的团队。截至5月31日,甲骨文共有16.4万名全职员工。 二、云计算“姗姗来迟”,抓住AI机遇力挽狂澜 甲骨文于2016年推出OCI——此时亚马逊AWS已推出十年,谷歌和微软也已提供了数年的云计算服务。其高管声称,起步晚也有起步晚的优势,并称该公司的云计算为“第二代”。 长期以来,甲骨文一直被认为是云业务中的失败者,落后于AWS、谷歌云和微软Azure。但据The Information今年2月报道,甲骨文抓住了AI产品爆炸式增长的需求,与至少6家AI初创公司签署了协议。其中两位使用过甲骨文云服务的公司创始人称,甲骨文可以比AWS或谷歌云更经济地运行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 今年6月,埃里森称甲骨文“近期与Cohere等30多家AI公司签订了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合同”。6月12日,甲骨文发布其2023年截至5月31日的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其云业务季度营收达44亿美元,同比增长54%。这比亚马逊、谷歌或微软云部门的增长速度更快,尽管这三个部门都比甲骨文的云部门大得多。 ▲甲骨文发布截至2023年5月31日的季度财报(图源:甲骨文官网) 6月13日,福布斯富豪榜显示埃里森身家超过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以1456亿美元跃居全球第四。 三、马古克带领12名高管监管OCI,7名曾任职于AWS或微软 马古克于2020年作为唐·约翰逊(Don Johnson)的接班人被任命为OCI执行副总裁。不过与其共事过的内部人士表示,二者的领导风格截然不同。 一名员工形容马古克“棱角分明,非常直接”,称见过他与人争执、辩论,而相比之下唐则“更有外交手段”,即便不喜欢某件事情,也不会与人争论。 ▲甲骨文云基础设施开发执行副总裁克莱·马古克(图源:甲骨文官网) 马古克麾下有12名高管,其中包括全球首席信息官兼OCI平台服务执行副总裁杰·埃文斯(Jae Evans),负责加速甲骨文IT在数千个环境中的云转型,领导OCI的平台服务,包括计费、订阅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商业系统;OCI高级副总裁格雷格·帕夫利克(Greg Pavlik),负责产品战略、技术路线图和解决方案架构计划。向马古克汇报工作的12名高管中,有7名曾在AWS或微软工作过。 据知情人士透露,马古克的直接下属、OCI产品副总裁卡兰·巴塔(Karan Batta)与OCI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客户(其内部称之为“零级”客户)建立了关系,包括 TikTok、英伟达、联邦快递(FedEx)、优步(Uber)和 Zoom;而同样向马古克汇报工作的的OCI高级副总裁贝弗·克雷尔(Bev Crair)于几周前被调往“秘密项目”,该职位由唐纳德·卢(Donald Lu)继任。该人士表示,克雷尔曾管理500到600人的团队,但现在只管理少数人。 结语:甲骨文抓住AI机遇,逆袭云计算市场 甲骨文在云计算领域起步较晚,但抓住了AI产品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与多家AI初创公司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合同,推动其云业务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4%。 甲骨文的高管团队由首席执行官卡茨和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埃里森领导,他们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监管和战略。马古克作为甲骨文云基础设施业务的领导,带领团队实现了快速增长,证明在竞争激烈的云计算市场中,通过抓住新兴技术趋势,可以实现逆袭并取得巨大的成功。
比亚迪“进”百度“退”,自动驾驶终局将至?
集微网消息,近日,争论已久的自动驾驶发展路径问题,业内传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8月16日晚间,智己汽车通过其官微发布一篇题为《自动驾驶前的最后一“战”》的文章,谈及“智己汽车智能驾驶已达到人类驾驶安全3.2倍的智驾产品用户体验”“迈向自动驾驶终局”。文中引述其智驾产品合作商Momenta CEO曹旭东的观点:“在未来的3-5年实现绝大多数场景的自动驾驶”。 在特斯拉CEO马斯克之外,智己汽车是鲜少公开谈论产品路径及自动驾驶时间点的厂商之一,引人关注。智己汽车是上汽与阿里合作打造的高端汽车品牌,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创始人曹旭东则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商汤科技执行研发总监。 无独有偶,作为汽车智能硬件的重要供应商之一,美东时间16日,在JPMorgan Hardware & Semis Access Forum上,高通CFO Akash Palkhiwala表示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仍然是高通汽车业务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我们看见的是,在明后年ADAS将会有一个big step-up。” 通向完全无人自动驾驶的路径已经清晰?自动驾驶规模落地终局将至? 自动驾驶拐点——加州的开放、百度的“后退”与比亚迪的“进击” 尽管在推动自动驾驶商业落地事宜上,被视为行业标杆的马斯克一再“打脸”自己,延期再延期,但他对自动驾驶的到来非常确信,并在不断推进。今年7月,在特斯拉最近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谈论其FSD(Full Self-Drive)的进展时给出了更多关于自动驾驶未来的描绘:“FSD将从‘与人类一样优秀’到‘远远优于人类’。我们看到了完全自动驾驶的清晰路径,其安全性比普通人类驾驶员高10倍。” 今年,关于自动驾驶发展路径的公开讨论中,可以看见的是:“去高精地图”“安全性提高”等信息已经出现,预示着其大规模商业落地的可行性加大。今年3月份,华为消费者业务部CEO余承东在春季发布会上提到,华为新近推出智能驾驶系统,将采用非高精地图方案。预示着对算力需求的降低。 近期,三则引人关注的消息同时出现,或暗含这个行业发展出现变数。 ——8月10日,加州硅谷宣布Robotaxi不受限运营,Alphabet的Waymo 和通用汽车的 Cruise 获准在旧金山全境白天或晚上搭载付费乘客。 值得一提,2021年10-11月,北京就在国内率先开放车内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无人化道路测试与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百度Apollo、小马智行、文远知行3家自动驾驶出租车可提供全无人示范应用服务,乘客需要通过专门的App预约,并在指定地点等候。相比较下,加州此次的放开更为彻底一些。路透社点评称“其向新兴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 ——8月14日,吉利、百度合作造车方案传出变化。吉利发布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替代双方两年前组建的集度汽车,成为新的造车主体。同日,工信部网站披露第374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包含极越牌新车——首款车型“极越01”。进入工信部新车目录是新车上市前的关键步骤。 日前,极越汽车方面对外公开披露:集度定位技术供应商,专门为极越提供技术支持。天眼查消息显示,为大家熟知、由百度与吉利共同合作打造的汽车品牌“集度”,百度占股55%,吉利占股45%;“极越”背后的公司主体是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8月成立。吉利通过旗下子公司持股65%,百度通过旗下子公司持股35% 根据极越公开信息,吉利负责生产制造智能化领先的汽车机器人,百度则将继续以领先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文心一言等Al技术能力,全面赋能极越。与两年前李彦宏对集度品牌的定位已有不同,集度现已退居智能驾驶相关技术供应商。 ——同时,比亚迪在自动驾驶层面的动作又更近一步。南华早报14日报道指出,比亚迪已经放弃为其电动汽车配备百度自动驾驶技术方案阿波罗(Apollo),正着手自研智能汽车软件。据悉,两家的合作始于去年3月。 对于比亚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查理·芒格曾在Daily Journal年度股东大会回答全球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投资比亚迪这是他投资生涯中最成功的案例。在他眼里,王传福是一个天才。 被查理·芒格盛赞,王传福的商业判断毋庸置疑。今年,比亚迪采购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自研软件等消息相继传出,这背后,王传福对自动驾驶业务的投入加深,或预示着行业落地的转机已出现。 供应链上的自动驾驶痕迹:营收平稳向上 根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分析,自动驾驶芯片是指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SoC芯片。“CPU+XPU”是当前自动驾驶SoC芯片设计的主流趋势。根据XPU选择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技术路线:CPU+GPU+ASIC、CPU+ASIC 及 CPU+FPGA三类。其中,“CPU+GPU+ASIC”路线主要以英伟达 Xavier、特斯拉 FSD 以及高通 Ride为主;“CPU+ASIC”路线主要代表为Mobileye EyeQ5系列和地平线征程系列;“CPU+FPGA”路线主要代表为Waymo。 其中,特斯拉、Waymo与Mobileye系自动驾驶行业标杆,布局应用与产品,英伟达、高通与地平线则更偏向于产业链芯片与软件系统的支持。 特斯拉在FSD的投入不遗余力。马斯克在近期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明年投入1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用于强化支撑其自动驾驶业务的硬件——超级计算机Dojo。日前,“特斯拉计划组建一个20人左右的本地运营团队,以推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FSD在中国市场落地”消息的传出,也印证了其对自动驾驶进程的加速投入。 供应链层面,芯片厂商相关业务的持续增长,是一大积极信号。 业务层面可以看出,近一年来,英伟达、高通和Mobileye汽车业务数据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明显增长以及之后的平稳发展,传递出自动驾驶相关产业向好的信号。 这层数据背后,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 其一,英伟达2024财年Q1汽车业务营收2.96亿美元,仅一年时间,实现了营收翻倍; 其二,今年上半年,高通汽车业务增幅超两位数; 其三,作为Mobileye的合作商,意法半导体在最近一次财报的电话会议上答投资者问时表示,其汽车相关业务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增长动力不仅来自于碳化硅业务,其相比竞争对手增长更为强劲的原因在于Mobileye EyeQ5系列芯片封装制造事宜的合作。 对于自动驾驶的商业未来,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谈及表示:“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自动驾驶将推动汽车销量飙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我们未来的专用机器人出租车产品,我们认为将拥有几乎无限的需求。” 值得一提,马斯克提到制造机器人出租车的方式也是一场革命。他强调,“这是一种以革命性设计以及革命性方式制造的产品。它将成为有史以来单位产量最高的车辆生产方式。对此,我们感到非常兴奋。”暗示自动驾驶应用对产业链将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自动驾驶的路径争议 按照国际汽车工程协会(SAE)定义,自动驾驶分为L1至L5五个级别,以L3为分界点,以下为辅助驾驶系统,以上为高级别自动驾驶。 6月21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政策层面,对更高阶乃至全无人的自动驾驶支持力度始终未减。 致力于推动更高阶自动驾驶商业化,马斯克目前的关注点更多放在了数据上。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强调,100万个训练样本和1000万个训练样本相比,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据悉,目前FSD Beta 版的行驶里程已超过3亿英里,但他表示很快会达到10亿英里。或是为了更多的数据,马斯克表示会开放FSD商业授权一个季度的时间。 作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龙头,比亚迪对于自动驾驶的未来却持有“悲观”预期。在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年报沟通会上,谈及自动驾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称自动驾驶在资本裹挟下被神化了,不过是高阶辅助驾驶而已。王传福直言:“我们几万名工程师在探索这个东西(自动驾驶)到底行不行。我们比亚迪走的每一条战略,每一条战略不都是对的吗?难道在这方面会错吗?因此现在没人再提什么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 王传福对完全无人自动驾驶持有的否定态度与马斯克的坚定形成鲜明对比,至今引人关注、争议不止。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