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华为Mate 60 Pro供应链虚实:感觉回暖是真的,巅峰期还没到
9月5日,第一财经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拨打近40家上市公司证券事务部、董秘办电话了解到,华为核心供应商乃至Mate 60 Pro供应商的市场传言并不准确。 华为突然发售Mate 60 Pro,引起相关产业链公司股价震荡。 近日披露加入华为供应商体系的华映科技已连续三日涨停。截至9月6日收盘时间,传是华为设备供应商强瑞技术股价上涨9.34%,传是华为结构件供应商的捷荣技术在8月30日~9月6日接连涨停,传是华为卫星通信供应商的华力创通连涨数日,收盘大涨20%,多个“华为概念股”飘红。 华为Mate 60 Pro的发布成为手机市场触底回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有消息称,华为今年手机出货量目标由年初的3000万部上调至4000万部。 华为的供应商是哪些?是否直接供应Mate 60 Pro?第一财经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拨打近40家上市公司证券事务部、董秘办电话了解到,华为核心供应商乃至Mate 60 Pro供应商的市场传言并不准确。 供应链虚实 就是否供应华为Mate 60 Pro的问题,维信诺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相关产品有合作。 部分公司明确华为不是客户或不能确定供货Mate 60 Pro。卫星通信厂商盟升电子回复称,公司不是华为供应商;功能芯片厂商卓胜微回复称,2021年起已非华为供应商;显示模组光电子器件厂商联创光电称,公司背光源手机端业务在去年已大部分剥离,华为或有小部分订单未执行完,存在用到Mate 60 Pro的可能,但背光源不是此后公司主要产品;苏大维格证券部相关负责人称,据其了解公司未向Mate 60 Pro供应产品,具体信息以公告为准。 近期备受关注的歌尔股份、捷荣技术、欧菲光、芯源微、京东方则对客户相关信息不予回应。 还有不少供应商明确供应华为,但不清楚是否供应Mate 60 Pro或不便回应,如设备制造商利和兴与强瑞技术、充电器厂商奥海科技、光学厂商中光学与东田微、显示模组厂商翰博高新、配件厂商杰美特、结构件厂商东睦股份、兆威机电与金龙机电。 设备厂商劲拓股份回复表示,公司设备供给华为生产手机等产品,至于华为手机出货量增加是否影响公司订单,还未有太大影响;长盈精密回复称,华为占营收比例不是很大;福蓉科技回复称,供应的是P系列而非Mate 60 Pro。 从近期公司公告及公司回复看,华为供应商还包括印刷电路板PCB厂商中富电路、销售服务商天音控股、显示模组厂商同兴达与长信科技、功能芯片模组厂商汇顶科技、结构件厂商电连技术与蓝思科技等。 华为产业链上下游厂商众多,不一定受华为手机订单增加直接影响。从近期公开信息及公司回应看,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厂商宏和科技向下游供应原材料而不直接供应终端电子厂商,精密电子零部件厂商昀冢科技与华为等终端厂商之间还隔着一层供应商。不少所谓华为供应商实际上直接合作的是华为海思、华为云和华为盘古大模型,如电磁屏蔽材料厂商飞荣达、电子元器件代理及分销商力源信息与华为海思合作,电池监控设备厂商华塑科技、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创意信息与华为盘古大模型合作,神州数码与华为云合作。 短期受华为手机订单影响明显的或是销售商。天音控股表示,公司为华为运营的门店小2000家,今年上半年新品不多,下半年新品较集中,Mate 60系列市场热度较高,对下半年营收会形成增值。 “供应链影响暂时不大,本身产能过剩,稼动率低。” 咨询机构纳弗斯分析师李怀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记者从供应商了解到,近两年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弱,华为手机出货量也曾经历断崖式下滑,有厂商此前来自华为的订单占比较大,已经历下调。今年华为手机出货量虽然有上涨势头,但距离巅峰时期仍较远,厂商还在观望,供应链期待明年华为出货量能持续增长,继续拉动产业链行情向上。 市场逐渐回暖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2019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2.4亿台,全球排名第三,2020年出货量1.89亿台。2021年和2022年,华为均跌出全球手机出货量排行前五名。但今年第二季度,华为重回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五名,同比增幅达76.1%。随着Mate 60 Pro发售,今年华为手机出货量还有望继续增加。 手机行业感受到了触底回暖。强瑞技术证券部相关负责人称,上半年需求同比增长,若后续华为继续投产,公司订单也会有相应增长。翰博高新证券部相关负责人称,受终端需求影响较大,目前感觉行业企稳回暖。长盈精密证券部相关负责人称,公司感受到行业形势向好,从6月开始,订单量已经有变化。福蓉科技董秘则表示,公司业务以消费电子为主,今年第二季度起行业回暖,公司销量数据有所增长,到七八月份应会恢复至去年水平,华为距离鼎盛时期的出货量还有很长距离,后续看,若华为销量继续向好,公司订单应会受影响。 李怀斌告诉记者,新品发布将刺激用户换机,特别是对华为老用户。华为出货量增长对供应链来说是好事,但短期影响还不大。明年华为手机关键部件产能和性能若能继续优化,对国内中高端手机市场会产生更大影响,对国内市占率高的其他品牌形成竞争压力。 今年第二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占率前四名分别是OPPO、vivo、荣耀、苹果,小米和华为并列排名第五。第三季度,手机市场活跃度增加,多个厂商发布重磅新机,除华为发布Mate 60 Pro外,OPPO还发布折叠屏手机Find N3 Flip,小米13 T 系列计划在9月发布。 苹果也在筹备新机,定于9月13日发布iPhone 15系列。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若苹果维持明年下半年iPhone订单不变,则2023年iPhone出货量可望达2.2亿–2.25亿部,超越三星成为最大智能手机品牌。 随着手机市场回暖,华为入局,供应链有望受益的同时,手机市场座次排序可能生变。
8万公里Model 3电池衰减?老车主看到新款为何不兴奋
是老车主变了,还是特斯拉变了? 9月1日,没有发布会,没有任何前期预告,新款特斯拉Model 3就这样首发亮相了,一向节省开支的特斯拉,这次更是低调,连发布会都省去了。不过,即便只是最简单的发布,也架不住大家的热情,9月1日上午“特斯拉Model 3”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四。我微信里已经组建有4年多的特斯拉Model 3车友群,已经许久没有讨论有关特斯拉新车的话题了,不过,在9月1日上午,群里突然炸锅了,大家开始热烈讨论新款Model 3。 01 新款Model 3让老车主兴奋不起来 作为已有4年半车龄的Model 3老车主,特斯拉这次改款可以说非常有针对性,特别是针对前期用户吐槽严重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重点优化,新车悬架兼顾了舒适性属性,老款车型虽然操控极佳,但是过减速带如果没减速,车上的乘客会“跳”起来,驾驶员也会颠的“脑仁儿疼”。新款车型NVH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老款车型风噪和路噪都十分明显,甚至超过80km/h车内的聊天就得靠喊。之前被吐槽过于简约的内饰,如同“没装修”,这次新款也进行了优化,加入了256色的氛围灯,并且去掉了老派的木纹装饰板,加入了新的纺织材质。一直被吐槽的座椅通风缺失,这次也加上了,夏天再也不用带着扇子了,当然全景天幕的遮阳帘似乎依然缺失。 新款特斯拉Model 3 倾听用户的声音,一向是特斯拉擅长的,虽然有时候特斯拉也很执念,比如此前一直坚持的仅有单踏板模式,没有其他选项。除此之外,“特斯拉”式的创新也体现在了新款Model 3上,之前出现在新款Model S上的屏幕换挡,去除了方向盘后的拨杆,加入了后排空调出风口的8英寸后排娱乐屏,但创新有限,没有更多的“特斯拉”式的意外惊喜。这一次,特斯拉Model 3的改款,更多是放在了如何提高产品性价比和节约成本上。 新款特斯拉Model 3 在一个400多人的特斯拉Model 3车友群里,大多是中国首批特斯拉进口Model 3的车主,群里很多车主都是特斯拉的忠实粉丝,也是马斯克的忠实粉丝,甚至很多车主既有Model S,也有Model 3,不止拥有一款特斯拉产品。他们多数人对金融、科技比较热衷,也有不少从业者。对于特斯拉,他们更喜欢的是“特斯拉”式的创新,而这一次,特斯拉似乎并没有给大家太多惊喜,群里展现出两种不同的声音。 Model 3老车主对新款车型褒贬不一 一部分人对新款Model 3有针对性的改款表示认可,尤其是在降噪、座椅通风等舒适性上的升级。而另一部分人,则对新款Model 3表示失望,对取消怀挡、后排的小屏幕、工艺表现上产生质疑,认为可能会改变习惯。而更重要的是,大家觉得新款Model 3的性能出现下滑,比如消失的高性能版,车辆的最高时速也全部降低到了200km/h,需不需要单说,但有和没有却是两回事。当然,大家还在质疑,为什么感觉成本降了,预售价格反而涨了,唯一对老车主的利好,可能是车又保值了。 02 特斯拉老车主最盼望什么? 老车主更期待的是技术上革命性的创新,比如大家普遍又讨论到了特斯拉的4680电池装车的问题,何时特斯拉可以拥有更强性能的表现,还有FSD高阶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何时能在中国落地。 Model 3老车主盼望特斯拉的重大技术革新 回顾当年特斯拉Model 3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其无论是续航表现、驾控性能、车机硬件配置、自动驾驶辅助技术等,都是在行业内领先的。再加上早期Model S的名人效应,很多中国科技巨头老板都抢先入手,包括李想、夏一平等。即便是放在Model 3(海外)发布的6年后,特斯拉Model 3目前的硬件表现也依然不过时,虽然不是最领先,但也还能打,起码还有打价格战的实力。 李想成为Model S中国首批车主,并与马斯克合影(图片来源网络) 特斯拉的领先来源于创新能力和高瞻远瞩,即便很多功能用不上,但是也要把硬件堆砌到足够高,后续可以通过OTA等软件升级来开通,也保证了产品不过时。而现在,新势力车企从前几年的效仿特斯拉,到现在已经逐渐走出自己的路线,甚至创新能力也已经有很强的实力。新势力更擅长本土化的研发,也更容易打动中国消费者。 曾经,马斯克有很多传说,这也是很多车主会选择特斯拉的另一个原因,比如科技狂人、创业大王、身兼数职,甚至是为了创新,可以卖掉自己的房子,睡在办公室里没日没夜的工作。与其他外国人不同,他更像是一个很能卷的中国人。如今,马斯克虽然依然很拼,身兼数个公司的CEO,但是关于他的花边新闻也更多了,他似乎不再是一心扑在特斯拉上。 马斯克曾经在特斯拉工厂的办公室里睡了三年(图片来源于网路) 如马斯克一样,特斯拉式的惊喜也放慢了脚步,上一个让大家很惊喜的产品可能还是Cybertruck,这款皮卡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它更像是一辆登月车,然而从2019年发布到现在,4年过去了,它还没有交付(预计今年10-11月交付)。而除此以外,这4年间,特斯拉没有推出更让人心动的产品。 车友们的心态,也在跟着改变,在特斯拉被各种负面缠身的时候,没有人对特斯拉产生过质疑,大家全部站在特斯拉一边,毕竟确实大家没有遇到过车辆问题,甚至仍然认为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买特斯拉就是香,会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即便是被割“韭菜”,大家也只是在群里开个玩笑,一笑而过,毕竟,你已经比别人抢先体验到了最新的科技产品。当时,大家也热衷讨论特斯拉的新车话题,而现在,群里能够再选择特斯拉的人,可能并不是太多了,而且讨论特斯拉的话题也变少了。 在Model S和Model 3之间,产品有很大的空缺。而对于很多老车主来说,换车可能是需要一个提升或升级,一是可能满足家庭空间需求,二是可能满足对产品科技的追求,毕竟一段时间后,大家还是想体验到更新的科技产品。就像苹果,每年都会发布新产品一样,大家更多会把特斯拉看做是一款科技汽车。并不是大家对特斯拉不忠诚,不爱特斯拉了,而是特斯拉没有更合适的产品。 更懂中国消费者的理想汽车 这两年,群里很多车友都开始换车了,或者说是增购了,不少车友都选择了理想、蔚来的产品,不难发现,Model S和Model 3之间的真空部分,已经被理想和蔚来等中国品牌占据,而且他们的产品也更懂中国消费者,无论是在创新、科技、豪华、空间等各个方面,都能满足大家的需求。而更关键的是,中国品牌推新的速度,这是特斯拉望尘莫及的。在硬件实力上,无论是三电系统、车机系统、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特斯拉都已经不再是完全领先的存在,各个品牌都有能打的选手。 03 特斯拉的极致双刃剑 眼下,特斯拉正在从技术男,走向另一边,那就是做到极致的低成本,从而获取更大的收益,对于股东和特斯拉来说,这是个相当明智的决策。但对于用户来说,他们的消费者正在发生改变。特斯拉的产品,正在面向普通大众转变,他的产品也更接近于一款普通的产品。就像当年全新宝马3系从运动向舒适妥协,宝马X1从后驱平台转向追求极致空间的前驱平台,事实证明,尽管宝马失去了一部分人,失去了一些个性,但是他却拥抱了更广大的消费者,销量反而增加了。我们会发现,这次特斯拉的变化,主要是去迎合更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虽然他没有赢得老车主的全部选票,却可以迎来更多的新用户。 特斯拉与造车新势力近期毛利率对比 可能大家会质疑,一向喜欢打价格战的特斯拉,为什么这次公布的预售价是涨价了,中国车企终于可以松口气,不必跟着迎战了。但事实上,我想以特斯拉的习惯,在车辆正式交付的时候,还会把价格重新拉下来,眼下,只是短暂的中场休息。特斯拉的价格战并没有结束,挑战成本底线依然会是特斯拉下一步的行动,Model 3也没有到达价格的底线。根据汽车之家的研究数据显示,特斯拉的频繁降价并没有影响到它的毛利率,反而对新势力形成了挤压,后续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 04 负面新闻不少,特斯拉靠得住吗? 尽管买车4年过去了,但很多车友还是没有换车,因为它依然很好开。可能很多人都关心特斯拉到底是不是靠得住,产品质量到底有没有问题。首先,过去一段时间,无论是自燃,还是所谓的“刹车失灵”,在群里的400多位车主,都没有遇到过。这一点,大家都坚信特斯拉的产品没有问题。 4年8万公里的Model 3,最贵的一次保养1081元,6万公里保养 相比燃油车来说,由于电动车的结构原理相对简单,因此,在日常的用车和保养方面,除了使用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外,故障率也明显更低。比如对我来说,由于小区可以安装充电桩,因此日常的通勤成本只要每公里7分钱,而特斯拉Model 3的保养是每2万公里一次,每次的保养内容也很简单,基本主要就是更换空气滤清器,费用大概也就几百元。而其他的,通常特斯拉服务中心会进行相应检查,但是如果不需要换的话,尽量就不给换了。因为服务中心是特斯拉直营机构,与传统的4S店模式不同,不以盈利为目的,尽量帮用户省钱。 而在产品的故障方面,也经历过特斯拉的几次召回,以及部分的产品缺陷问题,不过相对燃油车来说,故障率并不算高,虽然特斯拉的产品工艺稍显毛糙,但是产品质量还比较过硬。经历过最大的一次问题,就是车辆悬架出现异响,由于在4年8万公里质保期内,特斯拉给免费更换了上下摆臂。从特斯拉群友的反馈得知,基本是特斯拉Model 3的通病,在行驶一定公里数后都会出现相应问题。 特斯拉服务中心顾客休息区(图片来源于网络) 伴随着特斯拉的越来越强大,我们也看到特斯拉的服务中心,从“毛坯房”到专业化的服务中心。早先年,由于特斯拉没有盈利,店面也比较寒酸,比如位于北京姚家园的服务中心,当时是在阿尔法·罗密欧4S店的一个角落里,共用一个店面,但空间相当狭小,车间也看上去相当不专业。而现在,这家服务中心,已经完全拿下了阿尔法·罗密欧的店面,整个4S店都属于特斯拉服务中心。在特斯拉维权事件之后,特斯拉的服务也变得更加专业,不仅工作人员的解答相当专业,服务也跟上了,包括休息室相当干净整洁,提供丰富的饮料,还有按摩椅、游戏机等设备。 05 特斯拉的电池会不会衰减? 前一段时间,保定纯电公交停运的话题,让大家将关注点转移到了电动车电池衰减的问题上,那么特斯拉Model 3的电池是否存在衰减的问题,性能有没有下滑? 我的车购车4年半行驶了8.6万公里,续航还能跑多远?2019款的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三元锂电池),拥有当时Model 3最长的续航里程,官方宣称是664km,刚提车的时候实际满电表显续航是523km。4年半8.6万公里的行驶里程的确不算短,平均每年行驶2万公里。目前,满电表显行驶里程大约在476公里,不过这个数值并不是固定的,会伴随着你的驾驶习惯稍有浮动,但变化基本也就在10公里上下。 4年半8.6万公里长续航版Model 3,目前满电表显续航476km 特斯拉表显的续航数值还比较准确,基本上表显数值就是实际续航里程。如果是春秋季,实际续航可能还要比表显数值多一些,夏天基本就是表显数值,但如果是在冬天,零度到零下十度左右,基本上实际续航只有表显的1/3左右。 特斯拉车友群同样4年多的车友,满电续航里程普遍在470-490km左右 在特斯拉的车友群里,同样4年多的购车时长,公里数在2-10万公里不等,目前的满电续航里程普遍在470-490km左右,最低也有440km续航的。电池的确存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出现衰减的情况,不过基本上多数车主的情况,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写在最后 最近,汽车之家车闻团队第一时间探访了特斯拉的北京门店,更便宜的老款Model 3已经完全被抢购一光,不得不说特斯拉这一轮的手段相当出彩,刚下单的人再也不会来维权了。而对于老车主的置换,特斯拉也没有任何福利,很显然,新款Model 3的目标人群已经变了,老车主买不买已经不重要了,反正会有更多的新用户。据称,9月1日新车发布当天销售都忙的不亦乐乎,甚至店面还制定了每人当天要完成30个新订单的任务(平时每人每天2个订单左右),特斯拉对新款Model 3变化带来的结果可谓相当自信。 新款Model 3的话题还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尤其是当价格战再次打响的时候,尽管高配车型的综合实力下降了,但是我们也看到入门车型的续航提升到了CLTC工况的606km,基本和我当年的长续航车型相当(我当年可能是NEDC工况续航664km),如果后续价格战再打响,那么它依然还会是20万元级别最能打的选手。尽管Model 3的技术不再领先,但这可能不重要了,它依然可以是一辆出色的国民好车。
遥遥领先?揭秘华为Mate60系列的“玄武架构”
近期华为Mate60系列开卖,很多朋友都在关心麒麟芯片、5G,但有这样一个点或许并没有被重视,就是新机采用的“玄武架构”。 被网路小说荼毒已久的年轻人们,一看到这个名字,就知道华为Mate60系列的“防御力”很高。的确,在“玄武架构”的加持下,机身抗挤压能力相比于上代直接暴涨了10倍。 一般情况下,机身强度上涨一两倍,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这还得依靠玻璃材质的升级迭代。直接涨10倍,这就显然不是提升玻璃强度这么简单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玄武架构”下,是手机行业“阔别已久”的全金属一体化机身(目前没有官方资料说是金属,但从实机的触摸来看,大概率是铝合金材质)。 01 为什么全金属一体化机身销声匿迹了? 现在流行的手机结构设计,大多都是“三明治”,具体来说,就是中间一个中框,然后前后双面玻璃。后来,素皮的接受度逐渐提升,素皮后壳也逐渐从高端产品下放到了中端产品上。 “三明治”结构,图为iPhone 14(图源iFixit) 其实在这种设计之前,金属一体化机身才是行业主流。那么,为什么手机设计会出现大转向呢?这其实有技术的原因,也有潮流的因素。 金属一体化机身 从技术上说,无线充电功能的加入让金属机身不再适用。因为无线充电是通过线圈,依靠电磁感应产生电流的,而金属后壳会屏蔽电磁感应。 无线充电线圈覆盖在电池上(图源iFixit) 从潮流上说,“行业大哥”iPhone起到了很大的带头作用。苹果大卖的iPhone4实际上是“三明治”结构,从iPhone 5开始就是金属一体化的结构了。iPhone6一代工艺升级,原来保证信号的上下玻璃区域替换成了注塑带,实现了真正的金属一体化。 “三明治”结构的iPhone 4 中间金属上下玻璃的iPhone 5 金属一体化机身的iPhone 6 在这个阶段,绝大多数手机都在使用金属一体化机身,高端的产品用一整块金属削切,低端的产品也有冲压成型。 彼时,塑料这种材质已经被各种嫌弃,只会用在百元机上。甚至随着金属工艺的逐渐成熟,千元机上都有CNC,拿在手里一时间都很难分清哪个是旗舰哪个是中端。 当时千元机也有金属机身 金属机身一直延续到了iPhone 7,iPhone X一代迎来了巨大的改变,不仅有“大刘海”的全面屏设计,机身也换回了iPhone 4的“三明治”结构。“大哥”都带头做玻璃后盖了,其它品牌自然也是要跟上的。 换回“三明治”结构的iPhone X 当然,从外观上来说,玻璃后盖也并非一无是处。玻璃的触感温润细腻,观感也有玉质的光泽,珠圆玉润倒也符合我们传统文化中对“高贵”的审美。只不过区别在于,金属一体化机身摔地上可能只有一个小坑,但玻璃后壳会碎成渣渣。 02 为什么华为敢逆潮而上,回归金属一体化机身? 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1、通过新设计解决了无线充电不能与金属机身兼容的问题 其实,华为“玄武架构”金属机身和无线充电兼容的设计并不是很有技术含量,只不过是将无线充电的线圈放在了金属机身之外。但华为的厉害之处在于,能突破无线充电就必须不能是金属机身的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是非常可怕的存在,它的存在会让我们将一些经验当成真理,并且以后的行事判断都会建立在这些“真理”之上。 2、华为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去挑战苹果 手机市场上,一直都有个有趣的现象:外观设计一定要跟“大哥”看齐,形不似也要神似,才能保证高销量。举个例子,iPhone 12系列从上一代的弧度边框变回了直角边框,原本圆弧边框设计已经成为主流,但随着iPhone的改变,立马有一大批新型号倒戈向直角边框。 从消费者心理来说,“行业大哥”代表了高端和潮流,即便不买iPhone,也要买个长得差不多的手机。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想要做脱离潮流的设计,就需要品牌具备“行业大哥”的底气。 显然,华为在手机行业里就拥有这样的底气。iPhone 15系列发布会定档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1点,目前华为海外发布会时间定在了9月14日,能与苹果正面硬刚,也足见华为的实力。 说个题外话,华为品牌影响力有多大?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Mate60开售官宣,新机都没开发布会,话题就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03 金属一体化机身还会在手机圈流行起来吗? 看到华为Mate60系列的“玄武架构”,相信不少朋友都跟我一样,内心顿时火热了起来: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的金属一体化机身终于又要回归了?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玻璃和素皮,而且这么多年,“三明治”结构早就看腻了。 其实今年在4月份,小米就率先在外观设计上进行了改变,小米13 Ultra的金属边框延伸到了机身背部。虽然这本质上仍然是“三明治”结构,但相比之前多使用了更多的铝材,抗弯强度是上一代的4.4倍。而且,更大面积的金属也意味着更好的散热。 虽然这或许只是小米向Lecia M进行的致敬,但的确也给行业开辟了新的视角。 在我个人看来,华为Mate 60系列带来了新的契机,但让金属一体化机身回归还有很大阻力。 首先,高性价比的中端机很难像之前一样,再用回金属一体化机身了。目前三千元的手机,基本都是塑料边框了。为什么手机厂商会这么“猖狂”,除了行业极度内卷导致的成本压缩以外,更多的还是受众需求的因素。 三千元价位机型的塑料边框 这个价位产品的受众,更多的会在意产品配置和体验,或者是外观和拍照水平,但手机是金属还是塑料,实际上并不是很关心。否则,即便是再内卷,行业也不会清一色都用塑料。 其次,其它品牌的高端产品上用金属一体化机身,目前来说也存在不小的阻力。 第一,华为已经有这样的设计了,而且独一无二,其它大品牌也这么设计,难免会有雷同的嫌疑。如今各大品牌的高端线路和差异化体验打造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多数品牌可能都会自持身份不会模仿,除非也做出全新的设计。 第二,各大品牌的高端受众,是否也能接受这种金属一体化机身设计。因为在部分消费者的眼中,玻璃和素皮才是新时代的产物,才是高端机型应该有的材质。 但无论如何,相信会有一些朋友跟我一样,是期待全金属机身回归的。 04 写在最后 看腻了手机行业的趋同后,华为Mate60系列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至少从“玄武架构”上,我们能看到金属一体化机身回归的希望。
荣耀90将在印度上市,价格提前曝光,对比国内版本如何?
荣耀重返印度后,马上将为当地消费者带来荣耀90等新品。据手机中国了解,尽管荣耀尚未公布荣耀90的发布日期,但据爆料者透露,这款智能手机已经被列入亚马逊印度的电子商务平台列表中,预示着其即将在印度市场推出。在荣耀90正式发布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款手机的定价和规格细节。 荣耀90 据外媒报道,荣耀90的价格预计将在30000卢比至40000卢比(约人民币2640元至3520元)之间。此前有一份报告指出,荣耀90的售价可能在45000卢比左右。相比之下,最新曝光的这个价格区间对于一款中高端智能手机来说是比较合理的。 在国内市场,荣耀90提供三种不同的存储选项:12GB+256GB、16GB+256GB和16GB+512GB,对应的上市价分别为2499元人民币(约38713卢比)、2799元人民币(约34811卢比)和2999元人民币(约34811卢比)。如果爆料属实,那么印度版的荣耀90系列的售价相比中国版本还是更高,但幅度不是很大。 关于荣耀90的规格,手机中国预计印度版本和国内版本区别不大。有爆料者透露了一些信息,这款手机将配备一块6.7英寸1.5K显示屏,搭载第一代骁龙7移动平台,电池容量也将相当可观,为5000mAh。此外,据说这款手机还有三种颜色可供选择——银色、绿色和黑色。
华为Mate 60 Pro倒卖生意火爆,小县城里也要加价六七百元
华为Mate 60系列 图源:时代财经 9月5日,华为Mate 60 Pro销售进入第8天,想要以原价购得这款手机仍然是难上加难,由经销商、华强北背包客、黄牛参与的倒卖生意丝毫没有降温。 “今天还在卖,目前在加价。”9月5日下午,湖北手机零售商李昌告诉时代财经,华为Mate 60 Pro现在溢价六七百元,询价的人很多,即便在偏僻的小县城也是如此。 据李昌透露,相比前一天,9月5日的溢价更高,因为拿货价涨了。他手上已经没有Mate 60 Pro的现货,只能向同行调货,“现在这价格哪敢进,一天一个价”。 李昌经营着一家手机店,以往为了与线上争夺客户,经常以低于官网原价的价格出售手机,极少有溢价的情况。他的店不是华为授权门店,主要销售其他国产品牌,但一直“捎带卖华为”。 时代财经注意到,李昌店里的溢价,与深圳华强北报价相近。 512GB版本华为Mate 60 Pro官网原价是6999元,时代财经就这款手机向华强北背包客阿坚询价,其给出的报价是7600元。华强北一商家表示,黑色、白色款价格是7780元,青色款价格为7980元,“线下的现货都是有溢价的,没有原价机”。 根据华强北商家许豪提供的报价表,9月5日,青色款512GB版本华为Mate 60 Pro的价格是7870元,比前一天上涨了百余元,但这不是最高价,8月31日的报价曾高达8200元。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512GB版本华为Mate 60 Pro的卖家报价基本在7100元至8000元之间。 当前市面上,华为Mate 60 Pro现货并不多。华为于8月29日启动先锋计划,在华为商城上架Mate 60 Pro,每天定时开放抢购,放货数量有限,每次都是很快售空。 在线下,华为于8月29日启动授权门店预订活动,订金1000元;9月3日开始通知已预订用户到门店取货。取货分批次进行,有人8月31日交了订金,截至9月5日还没收到取货通知。 9月5日,时代财经走访位于深圳万象天地的华为旗舰店,一位刚刚取到华为Mate 60 Pro的消费者表示,自己大概是一个礼拜前交的订金。 深圳万象天地华为旗舰店 图源:时代财经 该华为旗舰店没有现场销售Mate 60系列,只接受预订。店员表示,取货时间无法确定,消费者需要等通知。此外,因为1000元预订的用户能够更早取货,有的热门款式预订名额已满,店里只接受0元预订。 背包客阿坚正是从这些拿到货的消费者处收购华为Mate 60 Pro。512GB版本进货价最高7400元,以7600元卖出,他能赚200元。 阿坚通常以低于官网原价收购各品牌手机,这次情况却大不相同。他认为,这是因为市面上的Mate 60 Pro太少,只要这款手机大面积投向市场,他就能收购到折价机。 当被问及是否会大量入手华为Mate 60系列时,商家许豪表示,都没有货卖,更别提备货了,华为出货太少了。他还提到,国产手机品牌里,只有华为会出现一机难求、溢价的情况。 身为手机经销商,李昌则无奈表示,春节之后,手机市场不太景气,竞争激烈,“不敢大量备货华为Mate 60系列,只能少量入手,卖完再去进货”。 根据媒体援引消费电子行业分析人士的说法,目前华为Mate 60系列的预期备货超过1500万台。这相当于华为手机2022年一半以上的出货量,市场研究机构Omdia数据显示,2022年华为手机出货量为2800万部。 当前,手机市场总体并不景气,华为手机销量却呈上升趋势。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创2014年以来第二季度最低水平,但华为由于产品发布恢复正常,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58%。 今年3月下旬以来,华为陆续推出Nova 11系列、P60系列、Mate X3折叠屏、畅享60等多款手机。根据华为今年上半年业绩数据,终端业务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013亿元增长到1035亿元。 从公司整体看,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109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率为15%,上年同期净利润率为5%。 (文中李昌、阿坚、许豪为化名)
星河动力宣布完成中国民营火箭第一次海上发射,将天启星座21-24星送入预定轨道
IT之家 9 月 6 日消息,据星河动力航天官方公众号消息,星河动力航天 9 月 5 日在山东海阳及附近海域发射了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一)运载火箭,将天启星座 21-24 星送入 800 千米高的预定轨道,这是我国民营火箭公司首次开展海上发射任务,并顺利发射成功。 图源 星河动力官方公众号 IT之家经过查询得知,此次任务代号为“小美人鱼”(The Little Mermaid),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上发射团队的组织指挥完成,本次任务也是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第九次飞行。 此外,该任务搭载的天启星座 21-24 星,是由北京国电高科总研制的低轨数据采集卫星,为“天启星座”项目的组成部分,该项目主要“提供覆盖全球、准实时的低轨卫星物联网数据服务”,计划于 2024 年完成部署运营。 据悉,海上发射卫星具有灵活性强、任务适应性好、发射经济性优等特点,可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落区,满足各种轨道有效载荷发射需求,有效解决长期以来的残骸落区安全问题,不过因海上发射卫星技术难度高,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 星河动力宣称,该公司目前取得了 6 大突破: 1、国内民营火箭首次海上发射 2、全球首次无依托陆海通用机动平台发射 3、全球首次固体火箭海上无导向热发射 4、国内商业航天首次进入 800 千米倾斜轨道 5、全球首次火箭采用海上垂直自对准与在线失调角修正高精度导航方案 6、全球首次固体火箭采用非火工锁紧释放机构 而在技术方面,星河动力宣称,谷神星系列火箭实施了多达 16 项技术创新: 1、火箭末级结构 / 动力 / 电气一体化集成技术 2、海上动基座垂直自对准与在线失调角修正高精度导航技术 3、一级无滚控装置的简约控制技术 4、模块化多星分离时序设计技术 5、基于单弹簧的运载火箭整流罩简易安全分离技术 6、火箭末级快速安全主动离轨技术 7、参数正交化三维模态精确预示技术 8、高集成 / 低成本 / 一体化电气系统技术 9、低成本天基 S 频段高码率遥测技术 10 、轻质多功能异型复材末级一体化支架设计及成型技术 11、分布式带压分离轨姿控动力系统技术 12、全金属 3D 打印轨控发动机技术 13、多功能小型化轨姿控阀门设计技术 14、低成本无依托陆海通用转运发射车技术 15、固体火箭非火工锁紧释放技术 16、固体火箭海上无导向热发射技术 此外,针对海上晃动条件下的动基座发射环境,据悉谷神星一号海射型火箭首次使用了无导向热发射。 相对筒式弹射、发射架等导向发射方式,谷神星一号海射型火箭继续采用陆上转运发射车热发射,发射车上船后固定,仅在火箭尾端增加了镁带锁紧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地面保障条件要求较低。 星河动力表示,未来谷神星一号火箭的海上发射次数将逐步递增,与陆地发射频次齐头并进。
美国防部公布UFO热点地图,包括广岛长崎,称数百神秘物体被发现
据英国《每日邮报》当地时间9月5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公布了一份新文件,披露了“世界上的UFO热点”。该文件包括了一张地图,显示了1996年至2023年间最多发生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的地区,其中包括日本的长崎和广岛。该地图的发布紧随美国五角大楼一位负责人承认,数百个神秘物体已经在“全世界各地”被发现。 该负责人是五角大楼全域异常解决办公室(AARO)的主任肖恩·柯克帕特里克(Sean Kirkpatrick)博士,他说:“我们在全世界各地都看到了这些(‘金属球’),而且我们看到它们做出了非常有趣的明显动作。” 该文件揭示了日本的长崎和广岛(这也恰是被美国原子弹轰炸过的两个城市)、美国的东西海岸包括加利福尼亚州,以及中东部分地区都是UFO目击的热点。 其中,日本的一个小社区飯野町(Iinomachi)被称为“UFO之乡”,该社区以外星主题的装饰品吸引了许多粉丝,并宣传自己是“外星人的家园”。该社区还是一个名为国际UFO实验室(International UFO Lab)的研究机构的基地,该机构于2021年开放,由外星爱好者三上武治(Takeharu Mikami)领导。 今年6月,国际UFO实验室发布了六张“可能是UFO”的图片,据《日本时报》报道,这些图片是从一年内收到的来自日本和国外人士的494份报告中筛选出来的,尽管大多数似乎是无人机、鸟类或者只是倒影。 美国政府的这份地图收录在一份名为“UAP报告趋势”的五页文件中,该文件发布在美国政府UFO办公室——全域异常解决办公室(AARO)的新网站上。该网站将向公众提供有关AARO及其“理解和解决不明异常现象”的努力的信息。网站称:“这个网站将提供已经解密并获准公开发布的已解决UAP案例的信息,包括照片和视频。” 这个网站的推出可能反映了美国政府在透明度方面做出了更多努力。上周,在一份声明中,国防部官员说,该网站将显示五角大楼对于“与美国人民保持透明”的“承诺”。 不久前 ,一位著名的不明飞行物举报者在国会发表了爆炸性的证词 。 这名举报者是美国前情报官员大卫·格鲁什,他在今年7年美国国会首次举行的不明飞行物相关听证会上称五角大楼正在掩盖与外星人有关的证据。 格鲁什宣誓作证说,五角大楼对涉及“非人类”技术的秘密政府计划有第一手经验或了解。 他说,我的证词是基于具有长期合法性记录的个人向我提供的信息。 “[他们]以照片、官方文件和机密口头证词的形式向我和许多同事分享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而所谓的他们包括至少40名不明飞行物目击者。 格鲁什称美国政府拥有“完整且部分完整”的外星飞行器,不过他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这一点或他的任何其他主张。 格鲁什还说美国人民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被蒙在鼓里,并声称首次发现不明飞行物是在 1933 年的意大利马真塔。 然而,他的言论遭到了五角大楼不明飞行物办公室主任、激光和材料物理学家肖恩·柯克帕特里克的谴责。
大众汽车急于赶超中国竞争对手,新车开发周期将缩短三分之一
IT之家 9 月 6 日消息,大众汽车计划将新车的开发周期从 54 个月缩短到 36 个月,以跟上中国竞争对手更快的开发速度。 大众汽车技术总监凯・格鲁尼茨在慕尼黑车展上表示,即将推出的大众 ID 2 是三款试点车型之一,该车将采用更短的 36 个月的开发周期。该车的第一张设计草图是在去年 12 月完成的,大众汽车希望在 2025 年底之前将其投入市场。“从中国的竞争对手可以看出,这是可行的,”格鲁尼茨说道,“我们有具体的想法如何做到这一点。” 格鲁尼茨说,缩短开发周期需要大众汽车建立新的模拟工具和验证方法。他补充说,开发周期可以通过减少各种道路验证、测试循环和冷却测试来缩短。例如,冷却测试可以从两到三个冬季缩短到一个冬季。 IT之家注意到,格鲁尼茨表示比亚迪是他最敬佩的中国竞争对手之一,后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高质量的汽车,“他们有真正的平台战略,低成本,非常好的电池,并且在全球各地建立了一些优秀的工厂。” 大众汽车还将与供应商更紧密地合作,将他们的技术和想法融入自己的车型中,而不是“想要自己开发所有东西”。 格鲁尼茨还承认,在确保汽车质量一致和符合大众汽车客户期望方面还存在进一步的风险,特别是在第八代大众高尔夫和大众 ID 3 等问题频出的车型上。“这正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不会像你们看到的高尔夫 8 或 ID 3 那样把有成千上万个故障的车辆交给我们的客户。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减少测试循环并保持质量。” 大众汽车还将寻求在每次开发新车时不从零开始,而是将约 70-80% 的模型沿用到下一代。
极星:计划12月发布智能手机,并在中国推出首款电动汽车
IT之家 9 月 6 日消息,瑞典电动汽车品牌极星 CEO 托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表示,该公司计划 12 月推出一款带有该品牌名称的智能手机。 他还提到,极星计划今年开始为中国市场生产电动汽车 Polestar 4,预计今年年底交付。 英根拉特补充说,这款手机将是一款“优质”设备。他表示,这也将有助于魅族进军高端手机市场。 他指出,“仅仅将优秀的欧洲设计带到中国是不够的,在软件方面,你必须非常非常特别地向市场提供产品”,他还表示 Polestar 4 的定位将比 Model Y“更高端、更豪华”。 值得一提的是,星纪魅族董事长兼 CEO 沈子瑜在今年成都车展期间也曾表示,Polestar 4 将于今年 12 月在中国开启交付,明年开启海外交付,指导价 34.98 万元-53.38 万元。 据介绍,在极星汽车的产品序列中,极星 3 相当于保时捷卡宴,极星 4 相当于保时捷 Macan。其中,极星 4 是该品牌第二款 SUV 车型,也是“今年最关键的产品”。 此外,极星 4 在交付时将升级为 Polestar OS 智能座舱系统,极星的车型未来或会标配极星手机。未来手机和汽车这两个很重要的终端将会进行磨合,带来差异性的产品体验。 手机还有很强的算力、存储和传感器可以调用,用户可以在手机上 OTA 车机,我们希望手机是原生的汽车的一部分。 综合IT之家此前报道,极星品牌未来在智能终端产品领域中的规划不只有极星汽车,还有极星手机、家庭设备、充电设备和其他智能终端。
苹果四款iPhone 15 系列机型相机规格汇总
IT之家 9 月 6 日消息,苹果每次迭代升级 iPhone,都会增强相机系统,即将到来的 iPhone 15 也不例外。IT之家援引国外科技媒体 MacRumors 报道,在此汇总附上四款机型的相机规格如下: iPhone 15 和 iPhone 15 Plus: 主摄:4800 万像素传感器,f / 1.6 光圈 超广角镜头:1200 万像素传感器,f / 2.4 光圈 iPhone 15 和 iPhone 15 Plus 的主摄从 1200 万升级到 4800 万,从而提供更丰富的细节。 两款 iPhone 15 系列预估不会使用 iPhone 14 Pro 上的索尼 IMX-803 图像传感器,而是使用其它增强版索尼传感器。 有证据表明,苹果为 iPhone 15 标准机型测试两种不同配置,其中一款采用了传闻中的堆叠式摄像头传感器系统,而另一款则没有。目前尚不清楚零售版上是否存在堆叠传感器系统。如果采用堆叠传感器系统,可以优化快门速度,改进低光环境下的拍摄体验。 iPhone 15 Pro 主摄:4800 万像素,索尼 IMX-803 图像传感器,f / 1.78 光圈 长焦摄像头:1270 万像素,f / 2.8 光圈 超广角镜头:1340 万像素,f / 2.2 光圈 iPhone 15 Pro 相机规格相比较前代,主要改进了长焦和超广角镜头,提高了成像质量和更多细节。 主摄依然保留和 iPhone 14 Pro 相同的索尼 IMX-803 传感器。不过目前相关爆料存在矛盾之处,有消息称主摄会升级到 IMX-903 传感器,只是目前无法确认。 iPhone 15 Pro Max 主摄:4800 万像素,索尼 IMX-803 图像传感器,f / 1.78 光圈 长焦摄像头:1270 万像素,f / 2.8 光圈,潜望镜 超广角镜头:1340 万像素,f / 2.2 光圈 iPhone 15 Pro Max 的长焦镜头将配备全新的潜望式镜头,预估显著改善变焦功能。iPhone 14 Pro Max 仅限于 3 倍变焦,但 iPhone 15 Pro Max 预计将具有 5 倍至 10 倍变焦。
中国专家评华为卫星通话,这是马斯克星链都没实现的
8月底,华为Mate60 Pro开售。这款手机的亮点很多,包括玄武机身、第二代昆仑玻璃、麒麟9000S、卫星通话等等。其中,华为的卫星通话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似乎也是第一款支持卫星通话技术的智能手机。对于一些极限运动爱好者和特殊职业人士来说,华为Mate60 Pro简直就是最佳搭档。而近日,手机中国注意到,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廷杰也针对华为的卫星通话技术进行了评价。 吕廷杰表示,其实华为是一个综合的通信网络设备提供商,它很早就综合了很多技术,比如它是世界上把5G基站或4G基站跟微波技术融合得最好的企业。现在为了改善客户体验,又加入了卫星通话功能,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华为现在接入的是在2016年发射的天通一号,这是一个高轨道的数字广播通信卫星,离地球36000公里,三颗这样的卫星就可以覆盖整个地球。马斯克的星链离地面1000多公里,而且星链还需要一个地面接收装置,成本就高了。 吕廷杰称,以前,我国的天通一号卫星主要是在发生自然灾害或在一些海事卫星通信时使用,但之前的终端特别大。所以现在华为新手机一定是在天线技术、耗能技术方面有非常重要的突破,才能实现在手机上提供卫星通话功能,这是连马斯克的星链都没有实现的。 根据官网介绍,华为Mate60 Pro的卫星通话功能可以让手机在没有地面网络的情况下拨打和接听卫星电话,也可以自由编辑卫星消息,选择位置信息生成轨迹地图。
九阳29岁,提前迈入“中年危机”
作者 | 王亚静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踩着财报披露“终止线”,九阳股份(以下简称“九阳”)终于交出了2023年“中期答卷”。 遗憾的是,这份成绩单并没有“逆风翻盘”。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九阳实现营业收入43.18亿元,同比下滑8.34%;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滑28.66%。 自2021年企业的营收、利润双双下滑之后,九阳的业绩再未“转晴”。 股价走势也大致与之吻合。Wind数据显示,自2008年上市之后,九阳的股价一路上扬,2020年9月达到盘中最高点39.67元/股。 此后,股价震荡下行,截至2023年9月6日收盘时,股价仅有14.46元/股,跌去了63.5%。没有足够的业绩增长预期,的确很难支撑企业的股价。 据悉,九阳成立于1994年,由王旭宁和几个大学同学共同创立,如今还未及“而立之年”。外界也十分关心,九阳难道已提前迈入“中年危机”?究竟它还有没有触底反弹的机会? 1 营收、利润又降了 8月29日晚间,九阳发布了2023年中期财报。 报告期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18亿元,同比下滑8.34%;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滑28.66%。 图 / 九阳股份2023年中期财报 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产品来看,九阳共有四大主要产品系列,分别为食品加工机系列、营养煲系列、西式电器系列、炊具系列。 除营养煲系列之外,其余三大系列全线下滑。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食品加工机实现营收12.55亿元,同比下滑16.97%;西式电器实现营收9.41亿元,同比下滑17.12%;炊具实现营收1.90亿元,同比下滑31.62%。 同期,营养煲贡献了17.60亿元的营收,但增速仅有7.34%,带不动整体业务的增长。 图 / 九阳股份2023年中期财报 而营收的下滑,主要是因为境内业务承压。 报告期内,境内业务实现营收33.96亿元,同比下滑17.02%。尽管境外业务增速达到了49.21%,但因为占比仅有21.34%,无法补足境内业务的下滑空间。 实际上,自2008年上市至今,九阳的营收出现多次下滑。但「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梳理发现,自2021年开始的这轮下滑周期,已经持续了两年半之久,是历史最长下滑周期。 图 / Wind 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是九阳的营收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一次(包括中期、年度财报)。此前,企业营收同比下滑最多的一年是2021年,为6.09%。 2021年恰好是九阳的一个转折点,不仅营收陷入下滑的泥潭,利润也从这一年开始就以超20%的速度递减。Wind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其归母净利润下滑速度分别为20.69%、28.98%。 经过长达两年半的下滑,其归母净利润甚至比不上10年前的水平。据九阳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数值为2.54亿元。 图 / 九阳股份2013年中期财报 2 关联销售背后的疑点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在这样一份不太理想的成绩单背后,还存在着一些疑点。 2023年上半年,九阳向关联方出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达到9.63亿元。 图 / 九阳股份2023年中期财报 其中,仅JS Global Trading HK Limited(以下简称:JS)一家企业就贡献了8.43亿元,同比暴涨64%。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九阳有将近20%的收入来自于JS。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发现,自2021年开始,JS开始成为九阳的第一大客户。2021年-2022年,来自JS的销售额分别为11.88亿元、11.63亿元,占比年度销售总额的11.39%、11.56%。 图 / 九阳股份2021年年度财报 图 / 九阳股份2022年年度财报 以此来看,今年上半年,JS就已经采购了去年全年的7成之多。 更为奇怪的是,随着JS采购比例的升高,其应收账款也在快速提高。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中期,来自JS的应收账款分别为2.29亿元、3.84亿元、5.47亿元,占比当期总应收账款的36.44%、51.89%、55.63%。 图 / 九阳股份财报(从左至右分别是九阳股份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中报) 那么,JS究竟是谁? 这就不得不提及九阳实控人王旭宁的另一上市公司——JS环球生活。 早在今年6月,就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向九阳提问:“请问港股JS环球生活与公司什么关系?”九阳回复称,JS环球生活有限公司是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 财报显示,JS环球生活间接控股上海力鸿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力鸿),而上海力鸿持有九阳50.13%股份。 企查查资料显示,JS直接持有上海力鸿99.1449%股权。也就是说,JS实际是JS环球生活的子公司之一。 另外,九阳2021年财报显示,王旭宁在JS担任总裁一职,并且于JS领取报酬津贴。 图 / 九阳股份2021年年度财报 据悉,JS环球生活同样从事于小家电,今年上半年也同样业绩不佳,其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为5.74亿美元,同比减少18.5%;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4615.7万美元,同比减少30.2%。 其中,九阳分部所得收入为4.91亿美元,同比下降约23.2%。 图 / JS环球生活2023年中期财报 在JS环球生活业绩本身承压,而且九阳分部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JS还一边加码采购、一边拖延付款,这种行为是否有帮助九阳虚增销售之嫌? 9月5日,「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九阳方面询问:JS采购额为何逆势大增以及是否有帮助九阳虚增销售的嫌疑?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3 是否会失守百亿? 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人们对小家电需求暴涨,市场迎来火热,但随着疫情消散,小家电市场明显遇冷。 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厨房小家电(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豆浆机、破壁机、搅拌机、榨汁机、电水壶、煎烤机、养生壶、电蒸炖锅、台式单功能烤箱、空气炸锅等)整体零售额275.5亿元,同比下降8.5%;线上零售额212亿元,同比下降8.2%。 在市场下行期,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但九阳长期“重营销、轻研发”。 财报显示,2021年-2023年上半年,企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5.80亿元、15.93亿元、6.20亿元;研发支出分别为3.57亿元、3.90亿元、1.72亿元,差距十分悬殊。 若仔细拆分来看,在销售费用中,来自渠道、售后及广告的费用分别为11.05亿元、10.98亿元、4.01亿元。 而在研发支出中,直接投入的研发费用仅有7271.76万元、7812.74万元、3926.93万元。 在广大消费者眼中,九阳的品牌形象长期与豆浆机深度绑定,急需扩展更多品类的小家电赛道。而如此低的投入,真的能够支撑起九阳的多元化发展吗? 在2022年中期财报中,九阳明确表示已正式进入清洁小家电领域,而在今年的半年报中,难寻清洁小家电的踪迹。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九阳方面了解,企业对于清洁小家电的调整、布局以及规划,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清洁小家电发展究竟如何,九阳并未披露,外界也无从知晓,但或许可从已知的销售情况中窥得一二。 在九阳官网上,清洁家电板块仅有一款洗地机展示,名称是“九阳银河一号洗地机Q3”,售价2999元。 9月6日,「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在京东、天猫的九阳官方旗舰店查询发现,这款洗地机券后价均为1590元,在天猫上销售显示“已售200+”。 图 / 京东、天猫九阳官方旗舰店截图 而在天猫榜单·洗地机热榜中,排名前两位的添可、追觅的洗地机均已售6万+。「界面新闻·子弹财经」随机查询了戴森一款售价高达4999元的洗地机,销量也超过5000。 2022年底,王旭宁在董事会换届选举中卸任董事长一职,由原总经理杨宁宁接任,并宣布聘任戴森大中华区前总裁郭浪担任总经理一职。 一般而言,掌门人的换班变动,大多是希望为公司带来新思路、新改变,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九阳还没找到向上攀爬的绳索。 2022年时,九阳的营业收入已经降至101.77亿元。若按照上半年的营收下滑速度来看,今年有可能会面临失守百亿的风险。 *文中题图来自:九阳官网。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