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苹果iPhone 15/Pro系列手机,9月15晚上8点预售,Apple Store进入维护模式
IT之家 9 月 15 日消息,苹果 iPhone 15 / Pro 系列手机将于今日(9 月 15 日)晚 8 点预售,苹果官网 Apple Store 现已进入维护模式,写有一行“我们同样迫不及待”。 iPhone 15 和 iPhone 15 Plus 采用业内首创的融色玻璃背板,铝金属外边框采用全新设计的弧形边沿,两款机型均支持灵动岛;配备 4800 万像素主摄(100% 对焦像素、f1.6 光圈)+12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2 倍变焦);搭载 A16 处理器,配有 2 个高性能核心和 4 个效率核心,新增 USB-C 接口。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采用质地坚固和轻盈的航空级钛金属打造,拥有黑色钛金属、白色钛金属、蓝色钛金属和原色钛金属配色;官方称摄像头升级带来等同于 7 个 Pro 级镜头的极致画质,包括一个更先进的 4800 万像素主摄,支持全新的 2400 万像素超高默认分辨率;新一代人像功能带来焦点和景深控制;对夜间模式和智能 HDR 的提升;以及一个 iPhone 15 Pro Max 专属全新 5 倍长焦摄像头。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搭载 A17 Pro 处理器,全新 USB-C 端口得到 USB 3 速度的加持,与 USB 2 相比传输速度可提升 20 倍之多。 IT之家附机型售价: iPhone 15 128G 5999 元 256G 6999 元 512G 8999 元 iPhone 15 Plus 128G 6999 元 256G 7999 元 512G 9999 元 iPhone 15 Pro 128G 7999 元 256G 8999 元 512G 10999 元 1TB 12999 元 iPhone 15 Pro Max 256G 9999 元 512G 11999 元 1TB 13999 元
苹果将在法国发布iPhone 12手机软件更新解决辐射问题,有望解除销售禁令
IT之家 9 月 15 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苹果今日表示,将为法国的 iPhone 12 手机用户发布软件更新,以解决该国监管机构提出的辐射问题。 苹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将为法国的 iPhone 12 用户发布软件更新,以适应法国监管机构使用的协议,苹果期待 iPhone 12 继续在法国市场售卖。该公司补充道:“这与法国监管机构使用的特定测试协议有关,而不是安全问题。” 对此,法国监管机构 ANFR 表示,将测试苹果提供的软件更新。如果它对设备发射的电磁波产生了影响,使该型号(iPhone 12)符合法国适用的欧洲标准,ANFR 将取消退出市场的命令。 IT之家此前援引路透社报道,法国数字经济副部长巴罗本周二表示,苹果公司必须停止在法国销售其 iPhone 12 手机,因为该手机的辐射水平超过了法律允许的范围。 巴罗称,法国辐射监测机构 ANFR 在对 iPhone 12 进行测试后发现,该手机的比吸收率(SAR)略高于法定限值,于是通知了苹果公司。 巴罗表示,一个软件更新就足以解决这款自 2020 年以来就开始销售的手机所存在的辐射问题。他说:“苹果公司有两周的时间作出回应。如果他们不这样做,我准备下令召回所有流通中的 iPhone 12。规则对所有人都一样,包括数字巨头。” 对此苹果曾回应称,iPhone 12 已获得多个国际机构认证,并被确认符合全球所有适用的 SAR 法规和标准,公司向法国和法国代表提供了多个苹果和独立第三方实验室的结果,证明其合规性。
800V和超快充桩,车厂边建边摇头
记者 花子健 编辑 高宇雷 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之间,最大的差距还是怎么样才能重新高效具备再行驶500公里的能力。下半年开始,800V超充成为了电动汽车公司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相互竞争的手段。 极氪副总裁赵昱辉在今年的服贸会上谈到,目前全中国的充电枪数量已经超过了加油枪数量,但是里程焦虑仍然普遍存在,所以这不是数量问题,而是充电体验的问题。 换电被认为是效率最接近加油的纯电动汽车补能手段。最初,特斯拉也曾考虑过换电的方案,但后来因为投资太大,兼容性差而放弃,改为了自建超级充电站。在过去的11年时间里,特斯拉在全球的超充网络从6个超充桩扩大至5万个。 在做理想ONE的时候,理想汽车曾经同步规划了纯电车型,但李想认为当时的电池成本太高,且充电基础设施效率低下而影响用户体验,搁置了纯电车型的方案——同样是基于技术的迭代,理想的第一款纯电车型MEGA会在2024年推出,他们掌握了更高效的800V充电技术,不再是只能选择体积巨大、增加成本的电池。 中国纯电动车企希望基于800V超高压充电平台解决“补能焦虑”。特别是进入2023年,小鹏、智己、理想、阿维塔、埃安、蔚来、极氪等品牌发布的新车型和技术,都涉及了800V。 800V并非一个确切的数值。在800V技术之前主流的是400V,当前绝大部分新能源整车高压电气系统电压范围一般处于230-480V之间,取中间值即统称为400V系统;800V则是取自电气系统550-930V电压的中间值。其原理是,在系统电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充电电压,实现功率的增长,进而缩短充电时间。 超高压充电平台代表着一种趋势,在电池成本高企的情况下,转而用“加快充电速度”替代“大容量电池”,从而实现对燃油车的加速替代。 小鹏汽车的动力总成负责人顾捷说,基于调研的结果,他们发现现在的用户对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需求不是必须达到1000km或是在1200km以上,用户更看重的是续航能力是否扎实,换言之就是续航的实际达成率,越接近100%就越扎实。其次,1000V充电在短期内也不会存在需求。“我们认为未来五年最重要的是把500km到700km的续航做扎实。”他说。 随着800V技术落地,纯电动车企也开启庞大的超充站建设计划。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小鹏建成了超过230座自营的超快充站,按照计划这个数字在2025年会变成3000座,2027年增长到5000座。理想汽车的计划是今年建设超过300座超充站覆盖核心高速公里,连接四大经济带,最终实现在2025年建成3000座。极氪希望能够在明年落成超过1000座超充站。今年4月,蔚来同时落成了15座超快充站。 但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则有可能带来两个问题,电网扩容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建站以及充电成本增加。另外一个潜在问题上,虽然在标准上已经统一,但由于各个品牌的自营站点没有在运营上实现互联互通,甚至还有一些站点是车主专享,提升了用户的使用门槛,实际上制造了新的补能障碍。 蔚来总裁秦力洪就曾经说过:“电动车真正的充电速度不仅取决于车,还要取决于电。如果只有800V的车,没有 800V 的电,不能说把池子做大水就装得快,问题是水没有那么多。目前很多地方电力容量有限,改造难度很大。如果几辆电动车同时充电,电流分配更难以支持。” 小鹏G9和小鹏G6,800V平台的代表性车型,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充电速度也会受到电网容量的影响。小鹏G6和G9的车主说,即使是小鹏自营充电桩,如果有其他车辆同时充电,功率明显不如单台车充电的时候高。在第三方充电桩,车多的时候就更慢了。“一般就是刚插枪充电的时候功率会很高,然后会慢慢下降,稳定在一个水平一段时间,越往后功率就越低。”他们说。 除了电网容量和充电安全的考虑,国家标准也限制了支持超快充的车型和非自有品牌超快充桩的兼容性。今年的上海车展上,理想汽车在一份文档中提到,“由于国标 GB/T2015 的充电标准限制,其他品牌支持4C超充车型充电电流最大能达到400A 。理想纯电车型与理想4C超充桩使用了专属的充电协议,因此充电电流可以更高。 如果理想纯电车型去其他品牌的超充桩,充电电流也会被限制在400A 。 未来国标如果进行修改,充电电流的限制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今年7月,比亚迪腾势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曾多次批评800V技术,他说“当下的800V更多是峰值电压,但很多时候只能够在峰值上维持5-10分钟。”正因为如此,在刚上市的腾势N7上,他们没有选择比亚迪在2018年就已经掌握的800V技术,而是改用双枪充电技术。吉利也在浩瀚架构下具备了800V的能力,最近才在极氪的高价车型上释放这一技术。 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说,超快充规模化的最大限制还是电网,虽然电网早就具备支持超高压的能力,但仍然无法支持持续的大功率电流输出。“那么带来的问题就是,超快充虽然在单桩单枪效率上超过快充,但就场站效率来说,是不如快充站的。尤其是,要考虑到超快充站的建设成本更高,后者的配套设施要求更高,大规模的超快充站甚至需要变电器。” 以电池容量为75度的车为例,从20%充到80%大约需要45度电,如果是一根最大支持600kW的超快充电桩,考虑充电损耗、车辆进出场及操作充电桩的时间,一辆车大概耗费10-12分钟,一根超快充桩1个小时最多只能服务6辆车。6根120kW的快充桩能够提供同等效率的规模化服务。 但受制于电网,超快充暂时还无法实现规模化建设,当前的建设更像是试点,也是因为如此,拥有超快充桩的场站基本都是小型站,且真正具有高功率的超快充桩往往只有1根。“如果规模化建设,每个场站的配套设施需要倍数升级,成本自然也是翻几番。”于翔说。 2023年的春季媒体沟通会上,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算了一笔账,“如果到2025年建立3000个超充站,总共花费会是100亿。”平均到每个站,建设成本大约是每个340万元,因为理想汽车的超快充站还是以小型站为主,主要部署在高速公路沿线,一个高速超快充站能拉到640kVA-800kVA电网容量,普遍的配置是1根480kw和3根250kw的充电桩。 一位电网行业的专家说,如果是建设大型超快充站,配备16根600kW的超快充桩,单个站点的投资就能接近1亿元,在电费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单靠充电服务费带来的收入很难维持场站的正常运营,投入产出比极低。 原材料价格仍然可能会随着需求扩大而出现涨价。800V高压快充使用的碳化硅属于高成本半导体材料。而当前碳化硅SiC功率器件价格是400V充电桩主要使用的硅基IGBT的3-5倍。大比特产业研究室的数据则显示,普通60kW的直流充电桩磁性元件价值量在1200元左右,而800V平台下480kW快充桩的磁性元件价值量将增长至9600元左右。磁性元件的价值量会随着功率的增长,呈现正比例增长。 李斌还提到了可能推高成本的另外一个问题,“800V的电池需要更小的电芯,电池成本会更高,这个成本问题需要解决。”正因为如此,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当前的超快充桩平均每度电的成本基本都在2元左右,甚至还有品牌收取超时费等。 实际使用中,用户还会遇到的问题是便利使用其他品牌的超快充桩。纯电动车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意味着他们需要获取各类用户数据以了解用户偏好,并依赖数据做出决策,这导致的问题是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用户去使用其他品牌的超快充桩。“虽然在充电桩的标准下,每个品牌之间都存在握手协议,但不会有人真的主动去握手。”一位车企的人士说。 最终结果是,如果用户想用某个品牌的超快充桩来充电,就需要下载对应的App。“但如果两个品牌互相开放超快充体系,或者有一个聚合平台,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一个充电桩聚合平台的人士说,他们曾经尝试过这一点,但没有哪个品牌愿意向他们开放超快充体系的接口。 一些品牌的超快充桩也会优先服务自己的用户。一位特斯拉车主抱怨,他曾到北京一个小鹏自营的超充站点尝试给车辆充电,但到了现场才发现桩前安装了地锁,小鹏车主在车机上就能直接降下地锁,但其他品牌的车主不论是微信扫码还是下载App,使用步骤要复杂很多,门槛都要高一些。 各个品牌的超快充体系之间,既有不愿意互相共享的问题,也有实际运营中设置的一些障碍,导致现在的超快充体验缺乏友好度。从大的层面来说,各自在超快充体系上的投资,在整个补能网络建设来看,可能最终导致重复投资,资源浪费。 “当前的超快充桩,更多还是定位于服务品牌的车主,规模不大。未来具备规模化建设能力的时候,或许存在互联互通的可能。”于翔说。
华为WATCH GT 4官宣:“八角形”设计、五星双频定位遥遥领先
快科技9月15日消息,华为WATCH GT 4今日正式官宣,目前已经上架开启预定。 外形设计上,新款手表采用非常独特的“八角形”设计,十分具有辨识度,另外提供多达8种不同款式。其中,46mm包含了黑色、军绿色、灰色和棕色,41mm包含了亮金色、白色、银色和黑色。均提供皮质、橡胶等表带材质。 据悉,华为WATCH GT 4的46mm版本提供1.43英寸466 x 466 AMOLED屏幕,分辨率达到 326ppi;41mm版本提供1.32英寸466×466 AMOLED屏幕,分辨率则为352ppi。两款手表均有超过25000种表盘可供选择。 同时,基于全新升级的TruSeen 5.5+心率监测技术和AI算法,综合心率监测稳定性提升30%,越用越准。 新品搭载五星双频定位系统,提供100多种运动模式,并带来全新的运动三环、全新智能向星天线设计和更专业智能的运动监测与数据分析、个人专属的科学训练计划,让手表真正意义上成为你的随身私教。 此外,HUAWEI WATCH GT 4系列还业界首发女性周期智能预测功能、首发全新减脂塑形App、升级TruSleep 3.0睡眠监测技术。更是通过功能升级、智能指导、用户激励等用户体验的提升,帮助用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其他方面,46mm版可以提供14天续航,41mm版则可以提供7天续航,支持无线充电,支持NFC、蓝牙、5ATM/IP68防尘防水、运行鸿蒙HarmonyOS 4。 目前,华为WATCH GT 4系列已在海外发布,售价均为249欧元起(约合人民币1933元)。
消息称苹果iPhone 16手机标准版迎来高刷,Pro版屏幕增大到6.3英寸
IT之家 9 月 15 日消息,随着 iPhone 15 系列四款机型正式发布,关于苹果下一代新机的爆料也拉开帷幕。 据博主 @数码闲聊站今日爆料,iPhone 16 系列行业预测的变化点是虚拟固态按键,Pro系列升级搭载 48Mp Stacked 超级大底主摄 + 5X 多棱镜长焦,灵动岛和外观设计保持不变。 此外,有网友在评论区询问 iPhone 16 Pro 屏幕是否为 6.3 英寸,得到该博主肯定的回答。他还表示标准版机型将加上高刷新率,但没有透露是 90Hz 还是 120Hz。 在各家安卓旗舰早早用上 120Hz 高刷之时,苹果从 iPhone 13 Pro 系列开始才提供这一配置。然而,iPhone 13、iPhone 14、iPhone 15 连续三代标准版机型均停留在 60Hz 屏幕刷新率,如果 iPhone16 可以用上高刷屏幕,对于标准版机型可以说是重大升级。 iPhone 15 Pro,图源苹果官网 至于虚拟固态按键设计,苹果分析师郭明錤早在去年 10 月份就预测 iPhone 15 Pro 机型将采用这一配置。他表示 iPhone 内部的两个额外的 Taptic Engine 将提供触觉反馈,以模拟按压实体按键的感觉,不需要按键的物理移动。 据IT之家此前报道,这一推测在今年 4 月被郭明錤本人推翻。他当时表示,最新调查指出,因量产前无法克服技术问题,故两款高端 iPhone 15 Pro 系列将取消市场高度关注的固态按键设计,改回原本的实体按键设计。 可见苹果对于虚拟固态按键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准备,如果 iPhone16 系列用上这一设计,也是在情理之中。
苹果要求员工对iPhone 12辐射超标问题保持沉默
凤凰网科技讯 9月15日,iPhone 12辐射超标问题在欧洲引发热议,据知情媒体报道,苹果已建议技术支持人员在消费者询问相关问题时保持沉默,不要主动提供任何信息。 苹果公司的员工被告知,如果消费者询问法国政府关于该机型辐射超标的说法,工作人员应该说他们没有任何信息可以分享。工作人员还应拒绝顾客退货或换货的要求,除非该手机符合苹果公司的正常退货政策。 根据指导原则,当顾客询问手机是否安全时,工作人员应告诉顾客,所有苹果产品都经过严格测试,以确保安全。 法国政府本周早些时候要求苹果公司停止销售iPhone 12,因为测试显示该设备发射的电磁波太强。法国数字部长告知苹果公司,有两周时间通过软件更新来解决这个问题。 苹果公司反驳了这一说法,并表示将与法国合作,以证明iPhone 12符合标准。苹果还表示,将向官方提供了内部和第三方实验室测试,以证明产品在合法范围内。 就在问题爆发的同时,苹果公司已在逐步淘汰iPhone 12。该机型于2020年发布并上市销售,苹果公司在周二宣布推出iPhone 15系列后便停止了该机型的销售。 但法国的立场有可能引发数百万现有iPhone 12用户的担忧。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苹果公司在iPhone 12上市后的前七个月里售出了1亿多部。 在法国首次发表声明后的几天里,包括比利时和德国在内的欧盟其他国家也开始评估 iPhone 12 的辐射水平。
智己汽车北京五环内高速高架NOA全开通,预计2023年年底覆盖全国范围
IT之家 9 月 15 日消息,智己汽车今日公布 IM AD 高速高架 NOA 版图新进展,截至目前已覆盖全国 12 省 26 城。预计今年年底,IM AD 高速高架 NOA 将覆盖全国范围。 图源智己官博,下同 官方透露,IM AD 高速高架 NOA BETA 版公测全新登陆六省九城,面向智己 L7、LS7 公测用户开放;北京市 NOA 地图也迎来重大更新,从五环外的高速高架路段扩展至二环外(包括二环)高速高架路段,正式版本预计将于 9 月底推送 L7、LS7 全量用户。 此次新增覆盖区域为六省九城,包括广东省、山东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海南省的省域高速,以及东莞市、佛山市、济南市、青岛市、昆明市、贵阳市、常州市、南通市、台州市的市内高速高架路段。 IT之家注意到,在此之前智己高速高架 NOA 已覆盖上海、苏州、杭州、成都、广州、北京、南京、宁波、无锡、温州、深圳、武汉市、郑州市、西安市、长沙市、重庆市、天津市等地区,其中天津市为高速路段。 智己表示,在加速扩展高速高架 NOA 版图的同时,IM AD 正在进行城市 NOA 的内测,并将于 10 月正式开启公测。2024 年,IM AD 将实现“通勤模式、百城齐开”;2025 年,迈入 Door to Door(全场景通勤)时代,实现绝大多数场景下的自动驾驶。 据此前官方介绍,智己 IM AD 是行业唯二兼容 Xavier、Orin 双智驾计算平台的自研厂商,拥有高效的算法开发能力。基于中国道路碰撞事故频次统计,IM AD 百万公里 0.6 次,人类驾驶百万公里 1.9 次,IM AD 是人类驾驶安全的 3.2 倍;针对安全类误制动频次,IM AD 百万公里小于 1 次,是行业水平 5 倍。
全球第二PC巨头要离开中国!转向这三个国家生产
戴尔正在逐步将PC芯片、整机生产转到中国之外,而作为仅次于联想的全球第二大PC厂商,惠普也要这么干了。 据外媒报道,惠普正在与多家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合作,将其大部分笔记本生产线转移离开中国,搬到墨西哥、泰国、越南等地。 其中,惠普商用笔记本将重点在墨西哥生产,便于服务主要市场美国。 消费级笔记本主要转到泰国,惠普认为其比较成熟的PC供应链生态系统有助于平滑过渡。 越南则会从2024年开始生产惠普笔记本。 按照惠普的计划,2023年在中国之外生产的笔记本将有最多500万部,相当于其全年全球总出货量5520万部的接近十分之一。 不过惠普强调,中国依然是其重要市场,会继续在中国运营,尤其是从2008年开始投产的重庆生产基地。 根据计划,戴尔预计从2025年开始,首先在中下游供应链中排除中国内地制造,并优先在美国内需市场上进行转变。 比如笔记本,戴尔计划到2025年,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60%必须在中国内地之外的地区生产,2027年则达到100%。 台式机电脑也是类似的安排。 换言之,到了2027年,戴尔出货产品的35-40%,都会在中国内地之外的地区生产。 IC零组件采购方面,戴尔计划从2026年开始,分阶段离开中国。 第一阶段是排除中国内地IC厂商在中国内地晶圆厂生产的产品,第二阶段是排除中国IC内地厂商在海外晶圆厂生产的产品。 至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IC厂商在中国内地晶圆厂生产的产品,迟早也会通过所谓的“道德劝说”,迫使改变生产地点。 市调机构Gartner的数据,2022年戴尔笔记本、台式机全球出货量近5000万台,IC采购总额达180亿美元。 市调机构Canalys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个人电脑(台式机、笔记本和工作站)出货降幅有所放缓,同比下跌19%至960万台。 台式机(含台式工作站)和笔记本(含移动工作站) 出货量双双下降19%至300万台和660万台。 联想依然占据中国大陆个人电脑市场的榜首,但出货量同比骤降24%。惠普和华为分列二、三名,同比增长6%。 戴尔在头部厂商中降幅最大,同比暴跌52%,市场份额更是创下近年的新低。苹果同比增长17%,排列第五。 今年年初,日经亚洲曾报道称,戴尔已设下目标,2024年前实现所有产品不再使用中国芯片。 当被问及这项计划时,戴尔回避了关键问题,只是表示,“我们不断探索对客户和业务有意义的全球供应链多样化”。 戴尔同时强调,“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我们有团队成员和客户为其服务”。 如今戴尔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被其它厂商蚕食。以下为2023年第二季度详细数据:
看完墨西哥的外星人,我连刷了三季走近科学
昨天,差评君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图: 为啥你们还在关注苹果发布会,墨西哥都发现外星人了! 其实这个新闻差评君也刷到了,说是墨西哥听证会现场开盒,把外星人尸体端上来了。 事情闹得还挺大,外星人和 UFO 相关词条都上了微博热搜。 这是现场图片。 别急,有高清的,我是怕你们一下子看到绷不住。 细长的身体,球状的头部,有「 鼻子 」有「 眼睛 」有「 嘴巴 」,看着和世超还挺像的,稍有不同的是手有三根手指头,脚有三根脚趾头。 通过 X 光,我们还能看到尸体内有几个蛋。。。 这两具尸体,是一个叫莫桑的 UFO 爱好者,在 2017 年秘鲁帕尔帕和纳斯卡之间的硅藻土矿里挖到的。 经过一些研究和探索,他「 发现 」这两具尸体不是人类,且不属于地球生物进化链,有 30% DNA 都没见过,历史分别为 700 年和 1800 年。 因为硅藻土能让尸体脱水,真菌细菌没法繁衍生长,所以尸体能保存完好。 听证会上,莫桑用西班牙语信誓旦旦说:「 这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呈现,我们正在处理与世界上任何其他物种都没有关系的非人类标本。 」 「 我们并不孤单 」。 虽然莫桑没用「 外星人 」的字眼,只是用「 非人类 」在形容这些生物,但能长这样的非人类, 30% DNA 未知,「 我们并不孤单 」,他不是就是在暗示嘛。。。 不知道各位咋想,我看到新闻时,内心没有丝毫波澜,心跳都不多一下的。 大家不要一看到听证会,就觉得这是政府组织的,有很强的权威性。听证会只是政府听取报告的一个途径,报告内容可不代表政府意见。 抛开这个不谈,整个事件中也充满很多值得怀疑的地方。 从照片说。 看到照片的第一秒,我 TM 还挺意外的—— 外星人是真完全长在我的意料之内啊。。。 怎么 1000 年前的外星人,也非得按 1982 年《 ET 》的形象来长么? 用网友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 刻板印象尸体 」。 我就寻思,外星人就不能是个爬行类的生物,长着 8 个脚 4 个头的么;或者它就不能没手没脚,是一个球体,去哪儿,头一缩,滚就完事了? 你总不能就因为它叫外星「 人 」,所以就非得长成人类的样子吧。 咋地,只能长成人类这样的生物,才配到地球来? 也许人类确实是智慧生命演化的最优解,但外星环境又和地球不一样,人家可能在地上爬来爬去的,才是最聪明的,最高等的生物。 阿拉奇虫族就是高等智慧虫族,下为脑虫 ▼ 再说,地球上除了人类,高智商的动物也很多,比如虎鲸,海豚,外星生物就不能是它们的形状了? 要差评君说,能来地球的外星人,他们文明程度跟我们压根不是一个量级的。他们光顾地球时,姿势帅得你都无法想象。 这些高级生物来地球玩一趟还死了,才是最骚的。环境太舒适,反而水土不服了? 不好意思,输出过头了。 其实网上不少人观点和我类似,基本都是在吐槽这外星人的样子太过刻板,已经衍生出不少梗图了。 再放一张,乐呵一下。 当然,也确实有一些当真的网友,他甚至敢拿智商作为赌注。。。 首先,差评君对其表示尊重。 但今天,即便被骂成弱智,我也要站起来说,这个尸体跟外星人没半毛钱关系,多一分都算我输。 其实早在 2017 年,秘鲁的纳斯卡也发现过几具外星人尸体。 这和听证会上开盒的尸体,有啥区别吗? 没有。都来自秘鲁,同样的脸型,同样的三根脚趾头和手指头,同样细长的身体。。。。 甚至看 X 光片呢,诶,也有几个蛋! 这几具尸体后来都被证实,只是由人类和动物的骨头随意拼接而成。 像知乎大佬 @赵泠 就表示,那波外星人由古代儿童遗骸和松鼠猴等动物的骸骨拼装,也可能进行了额外加工。 根据俄罗斯专家资料里的 X 光片,所谓的手指其实就是打乱的掌骨、跖骨、趾骨。 这个外星人的肋骨,其实是鸟的管状骨头。有一条股骨是倒置并折断的,另一条股骨是胫骨。肱骨还是断裂的股骨,腕部居然还有来自脚的骨头。 下面这个外星人尸体,它的四肢也是拼凑的。前臂里有胫骨,肱骨则是股骨冒充,股骨和胫骨还是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肱骨。 在一些扫描图像里,你还能发现外星人和地球生物之间居然有跨越自然和时间的巧合。。。 像知乎 @马文先生 说的,外星人有和婴儿一模一样的骨头,嗅球、大脑半球、颅腔和小脑的位置也与美洲驼的位置完全一致 左外星人右婴儿 ▼ 左外星人右美洲驼 ▼ 就算不看之前的实锤证据,从这次听证会上的 CT 照片,也能发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这个外星人似乎不能呼吸。 人类呼吸时,气流之所以能从外界进入到肺,是因为胸腔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 既然存在压力差,为什么胸腔没被压扁呢?因为有着硬胸壁支撑。 根据外科学博士 @杜氏利什鳗鱼饭 的说法,从 CT 上看,这个外星人压根没有硬胸壁,全身上下都没有一个桶状的骨性结构保护呼吸器官,那就没法呼吸了。 除非,外星人不需要呼吸,可以光合作用啥的。。。 那他为什么要长得这么像人类,有鼻子有眼的,这鼻子没事手掏掏玩吗? 不仅仅是外星人身上有这些疑点,提交报告的人也有不少黑历史,风评不佳。 莫桑之前就有造假前科,几年前他也喊着自己发现了外星人尸体,结果被揭穿,就是一个儿童木乃伊尸体。 这次,莫桑又在听证会称,尸体的一千年历史,是由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鉴定的。 但该校研究所听到消息后,马上就发声明,说研究人员从未亲自检查过上述样本,只在 2017 年仅对客户提供的皮肤样本进行了碳测试。 这意思就是说,我测得是你给的样本,至于你有没有造假,测的是不是你端上来的那个玩意,我可不敢保证。 听证会展示外星人扫描图的,是一个墨西哥军医 Benitez 。 Bentiez 说自己对尸体已经进行了 X 光检查、 3D 重建和 DNA 分析,确认这些尸体与人类没有任何关系。 别看着哥们身份一本正经的,他比莫桑也好不到哪去。之前在一部纪录片里他就宣称发现三指非人类,后来被证实为人类木乃伊。。。 到这里,墨西哥外星人尸体的真相是啥了,各位心里应该有点数了。 你要还觉得是真的,我就说一句话,尸体要真是外星人,它都不可能从秘鲁被运到墨西哥,人秘鲁傻啊,这玩意少说都是国宝级别的。 其实宇宙这么大,我认为人类不是孤独的,外星人的确存在。 但这些都是人类科学还未能探索到真相的领域,就导致有些人总喜欢搞一些大新闻来哗众取宠。 在严谨的科学领域,连交叉验证都不做一下,放出理所当然的结论,我觉得他们无非就是背地里有另一种利益可图。 差评君教他们一招,下次要没活了,别整外星人尸体了,让外星人咬个打火机,整个世界头条都是你的。 撰文:刺猬 编辑:面线 封面:萱萱
最远能跑602公里!比亚迪宋L续航里程出炉:又帅又能打
快科技9月15日消息,在最新一批次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比亚迪宋L续航里程出炉,其提供71度和87度两种电池,CLTC工况续航里程为550公里和602公里。 该车作为比亚迪打造的全新纯电猎装SUV,已于成都车展期间正式发布,其长宽高为4840*1950*1560mm,轴距为2930mm,定位于中型SUV,承袭比亚迪王朝网独有的“龙颜美学”,前格栅两侧加入了官方称之为“龙牙”的装饰件,配合龙晶大灯的3D立体龙须,看起来时尚而动感,不少网友盛赞它为“设计最好的比亚迪”。 该车还标配了无框车门和隐藏式门把手,概念车上备受好评的五星轮毂也得以保留,而电动尾翼的上车,也让其运动风格更为鲜明,定位于猎装SUV,虽然采用了溜背式设计,但宋L的下溜几乎从C柱才开始,因此保证了车内二排乘客的头部空间,并未失去实用性,而车头下压,整个车身姿态呈俯冲样式,十分凸显运动感。 尾部使用了分段式扰流板,双鲨鱼鳍天线,并配有贯穿式尾灯,官方称之为流光瑞结尾灯,左右两侧光源造型精致,十分吸睛,同时还使用了电动升降尾翼,除了拉风之外,更能提升车辆性能。 宋L搭载比亚迪最新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先锋智能座舱,高算力定制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基于骁龙处理器,与高通联合,深度定制了支持5G的车用座舱平台,跑分超过55万;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拥有高速辅助、智能领航、自动泊车、疲劳监测提醒等30多项辅助功能,无缝衔接多使用场景的出行需求。 而先锋智能座舱带来可感知的豪华配置:可实现近距离无感解锁车辆的UWB数字钥匙;50英寸AR-HUD抬头显示;15.6 英寸高清中控屏;HiFi级定制丹拿音响;主动香氛系统和多功能舒适座椅等。 该车基于e平台3.0打造,将搭载刀片电池、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智能电四驱、云辇系统等技术,在安全和驾控等方面有不错的表现,其提供后驱和四驱两种动力,前者最大功率230千瓦,后者更是达到380千瓦(517马力),零百加速大概率会到3秒级。
15度电跑出2573公里续航!德国大学生团队刷新纯电动世界纪录
纯电动车,充一次电最长可以跑多远? 2573km,这是刚刚更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款风阻系数仅0.159Cd的“纯手工打造”的车型,足足开了99个小时,才把15.5kWh电池包耗尽,平均能耗低至0.6kWh/100km。 而这也毫无疑问地刷新了世界纪录。 背后团队来自德国……果然是汽车故乡,基因流淌在血液中。 01 什么样的车? 创下新纪录的车代号为muc022。 从满电到0电量,它在慕尼黑机场的一个空飞机库中开了1599.27英里(约2573.78km)。 此前纯电续航最长纪录保持者(非太阳能),是来自美国ITAP公司的一辆改装宝马,一次充电可以行驶999.5英里(约1608.54km)。 不过muc022在四天内就打破了这个记录,并且电池还有剩余电量,于是继续开了下去,最终一共开了99小时。 而为了实现超长续航的目标,muc022车身采用轻质结构技术,车身重量仅有170kg,可乘一人,搭载15.5kWh的电池,能耗为0.6kWh/100km。 这个数据什么水平? 看一下国内8月纯电车销量排行榜前三名,特斯拉Model Y,百公里耗电量为12.7-14.4kWh;比亚迪海鸥,百公里耗电量9.6kWh;埃安AION Y,百公里耗电量也在12.6-13.3kWh。 虽然muc022并不是量产车,但这个能耗水平也达到惊人的水平。 muc022的动力系统还包括了一个永磁同步电机,输出功率为400W。 另外,在外形设计方面,muc022也采用了尽可能优化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最终实现仅为0.159Cd的风阻系数。 目前全球量产车风阻系数最低的为广汽埃安Hyper GT,为0.197Cd。 综合起来,超低风阻、重量低,同时还有超低能耗,让muc022轻松打破纯电车型最长续航记录。 那么是谁打造了muc022? 一队经验丰富、分工明确的大学生。 02 谁打造的这辆车? 推出muc022的,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社团TUfast Eco。 社团成立于2009年,像许多社团一样,加入TUfast Eco学生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兴趣,那就是造高效新能源车。 随着人员的壮大,TUfast Eco已经发展成为组织完善,能和一般创业公司相当的大型社团。 社团下设五个部门,分别负责自动驾驶系统、电气系统、机械系统(包括车身和传动装置)、运营和管理与公关。 造出muc022的2022团队,就是由来自这五个部门的学生组成,一共有84人。 团队主管有2人,分别是Rafael Schellhorn de Sá,管理与技术专业,负责管理协调团队,和Jonas Ohnemus,机械学专业,负责技术指导,同时管理机械小组。 和社团一样,2022团队也有明确的五个小组。 自动驾驶小组主管为Jonas Bauer,计算机科学专业,擅长AR技术、Java和C语言、SCRUM(敏捷软件开发)、编写数据库、Git等。 电气系统小组主管为Robin Geissler。 虽然没有公开信息显示他就读于什么专业,但一篇关于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硕士论文显示,作为本科生的Robin Geissler对该论文亦有贡献。 机械系统小组主管除了Jonas Ohnemus,还有Nidhin Jacob,是来自机械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是团队主管中唯一一位研究生。 同时,Nidhin Jacob还是运营小组的主管。 管理与公关小组有三位主管,分别是来自管理与技术专业的Angus Yeung,Lara Aldulaijan和Linus Simons。 另外,2022团队还拥有10位顾问,这些人也加入过TUfast Eco社团,参与过前几代车型的研发,但大部分已经毕业和工作。 除了这次创下纪录的muc022,TUfast Eco社团一直保持着高效的产出。 社团此前已经推出了至少6辆原型车,包括eLi14、eLi15、eLi16,muc17、muc18、muc19、muc19+等。 其中eLi14在2016年也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高效的电动汽车,在平均时速25km/h的情况下,eLi14能耗为81.16Wh/100km。 不过这个纪录后来被杜克大学的学生团队打破。 而在此次刷新世界纪录的同时,TUfast Eco社团的其他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新一代更轻、空气阻力系数更低的muc023已经亮相,准备参加下一届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比赛,并且很有信心创造新的纪录。 03 纯电续航车型哪家强? 纯电车一次能跑2573km的新闻一出,网友们也坐不住了。 有人大赞这个纪录,说这些学生的研究成果非常有助于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因为大部分纯电车的开发都集中在大型且昂贵的车型。 但无法忽略的是,muc022也只是一辆原型车,只能坐一个人。实现高能效的相关技术能有多少用于实际的乘用车,也不好说。 所以也有网友表示先别激动,这款车距离能量产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不过如何更高效利用电池效能,用最低“成本”做最高效输出,一直是电动车研发中绕不过去的课题。 目前在业内,一辆纯电动车续航是否“够扎实”、是不是“不虚标”,本质上反映的都是对电能的利用效率,这种利用效率背后,一方面是用更少的电能做更多的功,另一方面则是在感知和预测上都更为精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纯电动的技术能力高下体现。 目前在业内,特斯拉算是这方面技术能力最强的车企,充电和续航也都是标杆级的表现,以“实”著称;小鹏切换新一代扶摇架构平台后,G9和G6等车型在电耗和续航扎实度上,也开始展现出口碑……据说小鹏能做到百公里11kWh的能耗水平了;另外有自研电池和三电全套能力的比亚迪,汉EV、海豹、海鸥车型也在销量中证明了电耗水平和技术。 至于其他车型,欢迎时常使用的你再补充补充。
理想L系列车型推送OTA4.6车机系统 多模态语音、指代体验提升
凤凰网科技讯 9月15日,理想汽车今日宣布,计划从明日(16日)起向理想L系列用户陆续推送OTA 4.6版车机系统。本次版本升级新增25项功能,优化10项体验。重点围绕智能座舱方面,多模态控制成为此次更新的一大亮点。 本次新增的多模态可见即可说,在语音的视频搜索卡片上,可以通过描述资源封面来选择资源。“多模态指代”功能体验也有所提升,同排可以通过食指/拇指手势配合语音实现指代人的语音控制,如手指向右同时说“给他打开座椅加热”、“给他播放小猪佩奇”。 语音助手识别方面,方言自由说功能除支持理想同学听懂普通话以外,新增粤语、四川话、河南话等多种方言识别。 新增的手机任务大师功能,能够让用户无需上车,便可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添加、分享或通过扫码获得新任务。HUD显示方面,路口大图、红绿灯倒计时、测速电子眼信息在HUD上显示,降低驾驶中扭头看中控屏的频率,发挥大尺寸HUD优势。支持四门独立控制电吸门开启或关闭。无论是五座的理想L7,还是六座的理想L8/L9,均可使用任意一种调音大师。 除此之外,装配理想AD Max智能驾驶系统的用户还将通过此次升级获取紧急车道保持(ELK)功能,以帮助驾驶员规避或减轻车辆无意识偏离路面而导致的碰撞风险。
八年磨一剑,全新奥迪A4更名A5!标配8AT内外全部换新
快科技9月15日消息,第五代奥迪A4L自2016年上市以来,凭借其优秀的产品力和性价比,赢得了国内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近日,全系一代的奥迪A4 Avant的路试谍照正式曝光,新车将正式更名为A5 Avant,同时国产全新一代A4L燃油版车型产品位置,未来也将由A5系列车型所取代,后期将陆续在国内市场投产定名为“A5L”。 从此次公布的照片来看,新车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风格,标志性的大嘴中网也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前脸线条更加简洁,并换装了最新的Matrix LED HD大灯。 侧面来看,新车与现款车型的变化并不是很大,但从尾部来看,新车或将采用全新的单边双出排气,并换装了全新样式的尾灯。 内饰方面,从此前公布的谍照来看,新车将采用全新的内饰设计,依旧延续了奥迪科技感满满的设计风格,换装了全新样式的四辐式平底方向盘,仪表盘则采用了更加简单的设计,经典的飞机档把也被取消。 动力方面,全新一代奥迪A5 Avant车型预计将搭载1.5T+48伏轻混、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1.5T插电式混合动力引擎,传动系统全系升级为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部分高配车型还将提供quattro全轮驱动系统。 遗憾的是,此次推出的奥迪A4将是最后一代燃油版本A4,随着奥迪品继续向全电动豪华品牌转型,它将在新一代之后实现完全电动化。
你还在用手玩游戏?以后可能有脸就够了…
见过用脚打游戏,那你见过用脸的吗? 上周在谷歌的开发者大会上,世超就发现了一个新鲜玩意儿。 玩游戏只需要动动嘴、晃晃头,这个应用就是谷歌开发出来的 GameFace 。 它就像一个由 AI 驱动的游戏鼠标,但这个鼠标不需要用手来操控,通过头部运动和面部表情就能实现。 这打游戏,真就纯纯看脸了啊。。。 当然玩笑归玩笑, GameFace 这项目,其实是专门为爱打游戏的残障人士准备的。 在开发者大会上,他们就讲了讲这项目背后的故事。 大概在两年前,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缩的游戏玩家卡尔,家里遭遇了火灾。。 因为这一场火灾,他花大价钱定制的游戏设备被烧没了。 碰巧的是,谷歌的几位工程师知道了这事儿,于是就和卡尔一起合作,琢磨出了这个能用脸来控制游戏的免费开源项目 GameFace 。 不需要太多的硬件辅助,一个网格摄像头、一台电脑还有 AI ,这装备就齐活儿了。 具体来看, GameFace 是通过 MediaPipe 和 Tensor Flow Lite 两组工具将识别到的头部、面部动作转换成了鼠标指令的。 其中 TensorFlow Lite 的作用,是让 AI 模型能够在 PC 设备上运行。 而 MediaPipe ,则是一个集成了人脸检测、头像分割和姿态识别等多个 AI 模型的工具库。 它们会在人脸上创建一个有 468 个点的实时动态网格,这些点能够追踪你的头部运动情况,并识别你的鼻子、嘴还有其他五官的位置。 接着,再通过 AI 模型,将这些点转化成为鼠标移动或点击的指令。 就比如你在转头的时候,鼠标也会跟着在屏幕上移动,或者张开嘴的时候表示点击 “ 确认 ” 。 目前, GameFace 能识别包括挑眉等在内的多种表情,而哪种表情代表着什么指令,都可以自定义。 而且 GameFace 还能调节灵敏度,如果灵敏度低,动作就需要很夸张才能让 AI 识别到你的意图,反之,即使表情很细微,也会被捕捉到。 这样一来用脸玩游戏,就不成问题了,或许这也算得上是另一种角度的 “ 嘴强王者 ” 吧。 有意思的是, GameFace 在国内已经支持了《荒野行动 》和《 UNO! ™ 》两款游戏,恰好呢,这次同事也在谷歌开发者大会的现场,就先替你们体验了一把用脸来吃鸡。 坐在电脑面前,头轻轻地晃了晃,就能看到鼠标也在跟着移动,如果要调整视角的话转转头就行。 如果要往左边移动就把嘴往左歪,往右移就歪右嘴,张开嘴是确认键,整个打游戏的过程,用 “ 面目狰狞 ” 四个字来形容也不为过。 还不到两分钟,同事就已经觉得脸开始酸了。。。但在靠脸打出一些高难度的操作时,成就感还是满满的。 体验下来, GameFace 对我们动作的识别还是挺精准、灵敏的,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费脸吧。 另外世超也发现这些年,身边的无障碍游戏设计也正越来越多。 今年年初,索尼就新发布了一个 PS5 专用的无障碍手柄 Access Controller ,这种圆盘的设计让手柄可以放在平面上,直接解决了手持的问题。 而且,这个手柄的按键是可以换位置的,觉得哪个按键用着不得劲儿就拆下来,根据自己的需求 DIY 就行。 在国内,腾讯之前也研发过一种为视障人士提供帮助的 “ 振动触觉反馈 ” 技术。 比如在给盲人导航时,触觉反馈如果振动了,就是在提醒可能走错路了,振动的幅度还会根据偏离程度进行调整。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技术其实是用在了《 和平精英 》里。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比如 Minecraft access 的视障辅助模组、 VR 游戏里的眼球追踪等等无障碍设计,可能在一些人看来,这些设计没什么大用处,但对于残障游戏爱好者来说,却提供了一个从游戏中重拾快乐的途径。 最后世超想说,之前世卫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 10 亿的残障人士。 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爱好,也应该享受到科技所带来的便利。 好在,无障碍设计在各种软硬件的开发当中,正越来越被重视。 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 GameFace 这样的无障碍设计出现,或许这就是科技向善的一种体现吧。 撰文:西西 编辑:江江&面线 封面:萱萱
总台海峡时评:把两岸关系发展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两岸中国人手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向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勉励两岸青年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维护国家统一,勇担时代重任,坚定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道路,把两岸关系发展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两岸中国人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必将激励两岸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不断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今年以来,两岸青年交流持续热络,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元,青年已成为两岸交流最活跃的群体。两岸青年积极参与2023两岸青年峰会、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节、2023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交流交心、互学互鉴;马英九先生带领台湾青年学生来到大陆交流,大陆高校师生代表赴台参访,共赴美好“青春之约”;将于9月23日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两岸青年也将同场竞技、共襄盛举……两岸舆论普遍期待,青年交流能够成为两岸良性对话、善意沟通的重要引擎,为两岸交流交往注入新活力、带来新热潮,汇成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奔流大川。   两岸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一直以来,大陆始终敞开怀抱、创造条件,欢迎台湾青年登陆追梦、筑梦、圆梦。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多项具体措施,支持鼓励台青来大陆求学研习、就业创业。相信随着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踏上大陆热土,扎根大陆发展,与大陆青年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两岸青年手中。我们相信,两岸青年定能担当历史使命,推动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交流、合作的正确道路上阔步向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两岸中国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
地球上发现的外星人尸体内还有三颗蛋?
前一阵,美国一场听证会上一位老哥爆出过大瓜,说美国不仅找到过不明飞行物,还发现了外星生命驾驶员,后来被五角大楼否认了。当时是不是觉得有点扯? 然而现在还有更扯的。 这两天,墨西哥议会首次召开了与不明异常现象相关的公开听证会,会上有位老哥更狠,直接挖了外星人的祖坟,展示了外星人的尸体,还是千年前的。 听着都有点玄幻了,但人家不是嘴炮,而是现场「开棺」: 看完我人都傻了,你这外星人,还真像外星人啊。 看这个五官的布局,脑中光是电影名字都闪过了一两个: 这下真的是打火机烤菊花,非常眼熟了。 只不过听证会并不是新闻发布会,这并不代表「真的发现了外星人」这个结果,更不是证实了什么言论。 而这次活动的主角,是墨西哥知名记者、不明飞行物研究者Jaime Maussan。当然他也不负众望,在压轴时刻来了一波大的。 听证会上,这两具「外星人尸体」躺在自己的小盒里供人参观,据说是2017年在秘鲁一个矿井中发现的非人类生物,目前的样子如同化石,在当年就引起过争议。 这和动画片里科学家找到「范马星人」石雕有着异曲同工的感觉。 只不过这俩外星人看着可没有范马血统,虚弱得不行。 它们有着人类的大致结构,身体细长干瘪,但能看出笔直的躯干与四肢,以及影视剧里标志性的外星人同款大脑袋。 手上只有三根手指,看着就感觉生活不太方便。 身高和成年人对比一下,显得超级小: Maussan还有一些数据辅助。例如他们说这些遗骸已经由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进行了分析,认为两具遗骸分别有700年和1800年的历史。 另外还有一些扫描成像显示,一具遗骸的体内藏着蛋,另一个则植入了稀有金属。 恐怖片的感觉已经有了。 此外,这位老哥认为在宇宙中我们并不孤独,人们应该接受这一现实,尤其是官方不要掩盖与回避相关话题,应该公开更多信息给大众。 这次出席听证会的还有不少其他UFO研究者,例如前美国海军飞行员Ryan Graves。他也剑指美方,说他们总是掩盖不明飞行物这一类的信息。 这位老哥见多识广,曾经近距离遭遇过不明飞行物,当时是一个球体包裹着一个立方体在天上飞行。他的同事也经历过神秘事件,例如一个直径4米左右的物体从两架战斗机之间飞过,但美方一直不承认有此事。 听证会上还连线了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Avi Loeb,他也算是一位争议人物,是个科学家,同时相信有外星人,这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他认为有一颗太阳系外的陨石并非自然造物,而是与外星科技有关。 总之,谁能想到,墨西哥的老哥就这样给全世界整了一个狠活儿,全球的UFO迷基本都小小沸腾了一下。 一些人高呼有生之年系列,总算见到外星人了。 但不信的人也有很多,因为疑点还有不少。 例如Jaime Maussan的名声其实并不太好,他在之前就搞过外星人木乃伊的噱头,当时也是在秘鲁发现的。不过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那个木乃伊是人类儿童的尸体。 所以也就有人认为这次的情况和之前类似,也是在秘鲁地区搞到了形状比较奇怪的木乃伊,然后转头就说自己找到了「外星人」。 另外就是数据与检测方式不严谨。 在最新的回应中,其中的一个关键检测方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直接跳反,表示自己的研究人员没有直接参与过检测,只是在2017年对一份皮肤样本做过测试,并不对检测结果的后续使用负责。 这所大学的研究员Julieta Fierro也直接开怼,认为用这些数据证明它是不是人类没有意义。 天文学家Neil deGrasse Tyson也认为相关研究数据并不能成为结论,因为没有交叉认证,仅仅一方给出的数据并不严谨,建议把东西交出来让大家伙儿都研究研究。 还有人猜测,这些木乃伊是从盗墓贼手中获得的,其中有些遗骸混合了人类与动物的骨骼甚至还有植物,听起来基本和那些网红美人鱼木乃伊的制作方式一样。 其他网友的吐槽就更直接了,有人说脑袋大的外星人你上购物网站随便买,还有人表示自己在家就能做: 这位老哥祭出照片,都别争论了,现在他家里就有一个: 总之,这是不是外星人我不知道,但我感觉它脸上的五官未必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没准眼睛其实是鼻孔,所以它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 佩奇,是你吗? (文中图片与信息素材来源自网络)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