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AMD押注AI,GPU价格或再次飙升
据报道,AMD 可能会取消 Radeon RX 8800 和 8900,以便与 Nvidia 一起推动人工智能热潮。 AMD可能会放弃下一代 Radeon 游戏 GPU 的高端选项,将稀缺资源转移到构建用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 (HPC) 的 GPU 上——这一领域正在经历某种繁荣。 据TechSpot 报道,当 AMD 可能在明年推出 RDNA 4 系列 GPU 时,不会再有 AMD Radeon RX 8800 或 8900 了。这将使其竞争对手英伟达在制造最好的 GPU以满足高端游戏市场方面占据明显优势,但也可能限制供应并飙升价格。 据消息人士透露,该产品线将类似于AMD GPU的 RDNA 1 系列,其中最强大的产品是 RX 5700 XT GPU。随后的几代产品包括更高端的设备,例如 RDNA 2 中的 6800、6900 和 6950,以及去年 RDNA 3 系列中的 7800 和 7900。 AMD 希望加入人工智能热潮 这个理由很简单。为生成人工智能工作负载提供服务的硬件和组件需求旺盛,而资源供应和制造能力有限,AMD 希望加入这一行动。 事实上,这个领域目前存在短缺,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缺乏能力提高英伟达等供应商的产量来满足行业需求。 顺便说一句, Nvidia 的A100 和 H100 芯片目前在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据报道该市场到 2027 年将飙升至 1500 亿美元,AMD 希望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是 Nvidia 在其 H100 GPU 上享有 823% 的利润率。 该公司不会将半导体转向高端消费类 GPU,而是专注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和通用图形处理单元 (GPGPU)。这是根据Brits and Chips-Eng 的说法。 前者的电路非常适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而后者的 GPU 也可以处理通常由最好的 CPU承担的计算工作负载。它们都是满足人工智能 GPU 不断增长的需求的理想选择。 然而,由于供应有限,这确实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再次看到 2020 年 GPU 短缺和价格飙升的情况。例如,由于选择较少,游戏玩家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构建 PC 时付出的代价过高。
戏剧性拉满!演员刘金苹果店前怒砸iPhone后仍在使用苹果手机
近日,演员刘金发布了一则视频,引起了争议。视频中,刘金直接在王府井苹果专卖店门口怒摔了自己的iPhone 13 Pro Max。 他同时表示:“从今以后不再购买苹果的任何产品,苹果在霸道、傲慢、无理的道路上遥遥领先。” 不过,虽然刘金在发表的视频才是网友们讨论的重点,但是也有不少“华生”发现了盲点,那就是刘金网上发表视频和声明时,信息显示他依然是通过iPhone客户端发送的。 换句话说,在摔掉了自己的iPhone 13 Pro Max后,刘金使用了另外一台苹果手机,在网上发文表示:“从今以后不再购买苹果的任何产品。” 与此同时,还有网友表示,刘金所发布的“怒摔苹果手机视频”,其实也是通过苹果手机拍摄的,因为有杜比视界…… 在此前发布的视频中,刘金表示:“自己使用iPhone 13 Pro Max 1年零19天,经过官方检测,手机主板出现问题,4400元可以进行维修。后来自己拨打12315以及苹果客服,经过协调,苹果同意只要是硬件出现问题,就可以免费维修,之后进行了返厂维修。经过五六天等待之后,苹果向刘金发送邮件表示这台iPhone 13 Pro Max擅自改装过,需要支付6960元的维修费用。之后刘金再次通过12315以及苹果客服进行协调,苹果方面给出的答复是以工厂检测为准,认定手机经过改装。”
国产之光!龙芯中科桌面存储一体机发布:CPU、内存、系统全国产
快科技9月18日消息,今日,龙芯中科宣布,为解决网络存储的信息安全威胁,龙芯国产化全固态桌面存储一体机正式发布。 据了解,该产品主要针对个人、家庭、团体和小微企业市场,提供国产化的桌面网络存储方案,目前已经开启预订。提供标准和定制机箱,包括迷你主机、NAS主机等方案,以及入门型、社区型、门锁型、企业型等款式。 官方表示,该机具有国产化率高、全固态存储、数据安全加固、软件功能丰富、界面优美、协同办公能力强等特点,实现处理器、系统指令集、内存颗粒、硬盘主控芯片、存储颗粒、操作系统、存储管理软件的全国产化配置。 一体机在线演示中心 具体来看,龙芯国产化全固态桌面存储一体机搭载龙芯3A5000处理器,主频2.5G,采用长鑫颗粒的嘉合劲威(神可)、力积存储(力存)、紫光等国产品牌产品,企业版方案专门配备带ECC的服务器内存型号,可靠性更高。 插件扩展 硬盘方面,该一体机与大唐存储、嘉合劲威和泽石等国产存储品牌厂商合作,提供定制硬盘,默认系统盘和存储盘采用全固态方案,主控芯片采用国产主控,存储颗粒采用长江存储颗粒,有效防止数据远程泄密和人为窃取硬件可能。 在线PS 据悉,产品支持loongnix、统信UOS、银河麒麟、龙蜥Anolis、openEuler等国产操作系统,本次采用最新发布的Anolis OS8.8。 网盘界面 该版本新增龙芯3D5000处理器、龙芯2K0500 BMC驱动,以及虚拟化二进制翻译支持。 存储管理上,上海七朵信息基于loongnixserver 8.4、可道云基于Anolis OS 8.8分别移植了NAS系统和私有云网盘系统,可为个人、团体、企业提供专业的网络存储应用服务。 基于Anolis OS的可道云企业私有云存储操作系统8.8 LoongArch64(龙芯定制版)是专门支持龙芯的Anolis OS商业发行版,将在龙芯俱乐部社区和龙蜥社区推广。
波兰一公司聘请人工智能机器人当CEO:没有周末,时刻在线
IT之家 9 月 18 日消息,波兰一家酒精饮料公司 Dictador 聘请了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担任首席执行官,每周工作 7 天。 去年 8 月,Dictador 任命了名为米卡(Mika)的机器人作为其实验性首席执行官,它的体型和身高都和人类相似,除了双脚是以轮子来移动。据了解,它将代表 Dictador 负责 Arthouse Spirits DAO 项目以及与 DAO 社区的沟通。 Mika 在接受路透社的视频采访时称,她每时每刻都在线,每周工作七天。这位 AI CEO 有很多任务,包括帮助寻找潜在客户和选择艺术家为该朗姆酒生产商设计瓶子。 “我的决策过程依赖于广泛的数据分析和与公司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她说,“它没有个人偏见,确保公正和战略的选择,优先考虑组织的最佳利益。” 不过,Mika 不会解雇她的员工,因为 Dictador 公司的重大决策将由人类高管做出。 Mika 是由汉森机器人公司创造的,这家公司也是 AI 机器人 Sophia 背后的公司,Mika 是 Sophia 更先进的版本。 Dictador 在官网宣称,这个决定既是革命性的,也是大胆的。这个第一个类似人类的机器人,在公司结构中采用人工智能,将永远改变我们所知道的世界。 IT之家注意到,Dictador 并不是第一家让机器人担任 CEO 的公司。去年 8 月,中国游戏公司网龙公司通过其官网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命首位虚拟数字人高管唐钰出任轮值 CEO。
15 万喜提全新奔驰,恰恰是北京奔驰最危险的时候
现在优惠好大,差点就激情下单。 刚从奔驰 4S 店里出来的苏敏对董车会表示,自己差点就买了一辆奔驰 A180L,原因很简单,销售给她的裸车价是 15.45 万。 十来万的价格,买到一辆尺寸不算小、空间过得去、设计尚且在线的奔驰,谁看了还走得动道儿?但冷静下来想想,136 马力的买菜机,零百十秒开外,还得加 95,这买卖好像也不怎么划算。 ▲奔驰 A 级 但苏敏似乎对这些问题毫不在意,「我这种技术对动力什么的需求不大」,她更看重的,是奔驰的品牌与设计。更何况,在 15 万元的裸车价面前,原先的问题似乎都不复存在了。满车的硬塑料?不摸就是了。扭力梁后悬架?后排又不经常坐人。 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流传的这么一句话,粗暴直接,真实得让人无法反驳。 24 万的 ID.4 狗屁不是,15 万的 ID.4,真香。 而 15 万的三叉星,同样令人迷糊。 15 万的奔驰,怎么来的 在全面电动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不少合资车型都深陷困境难以自拔,只能通过裁员来下减缓坠落的速度。 以刚刚过去的 8 月为例,日产在华销量同比下降 29.36%,本田下降了 25.1%,就连丰田也下滑了 6.6%。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今年 1-8 月,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整体份额仅有 14.5%,而在巅峰时期(2020 年),日系车的份额高达 23.1%。 与日系三兄弟相比,奔驰在华的日子就要好过许多,依靠「豪华品牌」这一防线,奔驰中国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超过 37 万辆的销量,同比还增长了 6%。 只不过,奔驰为了达成这一销量成绩,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今年 8 月,北京汽车发布半年报,其中披露北京奔驰今年上半年营收为 908.17 亿元,同比增长 11.47%,数据喜人。但在销量营收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北京奔驰的盈利能力开始下滑,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 226.15 亿元,比去年同期少了 12 亿元,同比下滑了 5%。 「以价换量」,正是北京奔驰维持增长的小妙招,也多亏了奔驰走的这一步棋,苏敏才能遇见 15 万元的奔驰 A 级。 光靠入门的 A 级来提振销量显然不够,实际上,面临换代的奔驰 E 级(W213)和去年才上市的新一代奔驰 C 级,也有着 9 万元左右的终端优惠。就连今年 4 月份上市的新款 GLC,也在次月开始了超 3 万元的优惠,随后逐步放大至 5 万元以上。 可是,总不能一直这么降下去,于是奔驰开始了自救。 近期,北京奔驰两大整车制造工厂被曝停产,其中位于北京大兴的 NGCC 工厂将停产超过 1 个月,2020 年才落成启用的顺义工厂也将逐步加入停产行列。 北京奔驰很清楚,虽然停产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他们别无选择。 巨头自救 苏敏购买的奔驰 A 级,便来自大兴 NGCC 工厂。 在北京奔驰体系内,大兴 NGCC 工厂是负责产品最多的工厂,没有之一。基于奔驰 MFA 前驱平台打造的 A 级、C 级、GLA 级以及相对应的系能源车型,都出自这家工厂。 在奔驰的产品线中,A 级和 C 级的价格相对入门,正因如此,大兴 NGCC 工厂被誉为奔驰品牌的「入门车生产基地」。其中 C 级是奔驰稳定的销量支柱之一,今年以来月销量基本稳定在 1.3-1.4 万辆。 ▲奔驰 C 级 由于停产时间过长,NGCC 工厂为 C 级建立了大规模的库存以保证销量,为此,其余产品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牺牲。 北京奔驰在声明中表示: 依照公司的战略部署与生产规划,我们将在近期对部分生产线以及设备进行安检维护或改造升级,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并为下一代车型投产做好准备。 促使北京奔驰做出如此决定的,正是奔驰在慕尼黑车展前夕带来的新一代入门车型 —— CLA 级概念车。 ▲奔驰 CLA 级概念车 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CLA 级概念车支持 800V 超充,15 分钟即可增加 400 公里的续航,「是全新梅赛德斯-奔驰新生代电动车的先驱」。而它的量产版本将会在 2024 年问世,由大兴 NGCC 工厂负责生产。 没错,大兴 NGCC 工厂此次停产正是为了将 MFA 平台的产线改造为 MMA 平台。 MMA 平台是奔驰纯电平台规划中的第二代平台,针对中型和紧凑型车型,此后的 A 级和 C 级都将基于 MMA 平台进行生产。 奔驰急于让 MMA 平台这个「二胎」出生, 无非就是因为 EVA 这个「老大」不争气。 2018 年,奔驰和北汽共同宣布,双方将投资超 119 亿元人民币,建成一座梅赛德斯-奔驰全球生产网络中最先进的工厂,这便是后来的北京奔驰顺义工厂。 顺义工厂的总装线是奔驰最新规划的高柔性 40JPH 总装线,可以生产奔驰旗下包括 EQS 在内的所有乘用车。也就是说,顺义工厂不仅可以生产 FMA 前驱平台和 MRA 后驱平台的车型,更是承担了 EVA2 电动平台的生产工作。去年 6 月,该工厂还实现了全新 EQE 下线,迎来了第 400 辆国产奔驰。 ▲奔驰 EQE 只可惜,无论这座工厂有着多强的制造能力,造出来的车卖不出去,也是白搭。 今年 8 月,EVA 平台下的 EQE、EQC、EQB 和 EQA 四款产品在国内的销量总和不超过 1700 辆,其中销量最高的 EQE 销量还未过 1000 辆;今年 5 月,奔驰全新 EQE 纯电 SUV 上市,首月销量仅仅只有 1533 辆。 产品的连续失败,是顺义工厂停产的根本原因。目前,顺义工厂内部仅有一些惯常的设备维护。 奔驰纯电的完全体 不得不承认,作为首款基于 EVA 纯电平台正向研发的国产车型,奔驰 EQE 开创了中大型豪华电动这个细分市场,752km 的 CLTC 纯电续航里程,也向世人展示了奔驰优秀的电控能力。 按理来说,在转向真正的纯电平台 MB.EA 之前,EQE 会是 EVA 这一过渡平台的绝对主力,但顺义工厂的停产,为这款产品后续的走向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2022 年,北京奔驰透露了其未来的纯电平台规划:基于 MMA 平台打造的「新生代豪华车型」和基于 MB.EA 平台打造的「核心豪华车型」将在 2025 年投产。 可见,EVA 平台的溃败,强行将 MMA 平台的问世时间往前拉了一年,而 MB.EA 平台,也会在近期开始布局。这一大型纯电平台,将交由北京奔驰 MRA 工厂生产。 这里是北京奔驰的老厂区,共有两条 MRA 总装线,一条负责奔驰 E 级,另一条负责生产 GLC —— 两个都是主销车型,可见这一厂区的重要性。由于承担了主销车型的生产,MRA 工厂只能通过逐步改造的方式来进行升级。 今年 8 月,康林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奔驰的电动汽车发展计划被一定程度地推迟:2025 年实现 50% 的电动汽车销量占比的目标,将在 2026 年实现。 EQ 系列的失败已是板上钉钉,MMA 和 MB.EA 若是无法翻盘,这一目标恐怕还会延期。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苏敏为化名。 参考资料: [1] 每人 Auto-被日系车企裁掉的人,正在送快递 [2] 汽车像素-北京奔驰停产度过阵痛期
ChatGPT会取代急诊医生吗?
参考消息网9月17日报道 据法新社9月13日报道,荷兰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对急诊病人的诊断至少和医生一样好,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医生还好。他们称,人工智能可能会“彻底改变医疗领域”。但13日发布的这份报告也强调称,急诊医生现在还无需辞职,聊天机器人可能会加快诊断速度,但不会取代人类的医疗判断和经验。 报道称,科学家们研究了2022年在荷兰一家急救中心接受治疗的30例病例,将匿名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医生自己的观察结果提供给ChatGPT,要求它提供五种可能的诊断。 然后,他们将ChatGPT给出的可能诊断与获得相同信息的急诊医生提出的五种诊断进行比较,随后与每个病例的正确诊断进行反复核对。 医生在前五种诊断中对87%的病例作出了正确诊断。而ChatGPT的3.5和4.0版本在前五种诊断中分别对97%和87%的病例作出了正确诊断。 荷兰杰伦·博斯医院急诊科的希德·滕贝尔赫说:“简单地说,这表明ChatGPT能够像人类医生一样提出医学诊断。” 研究报告的合著者斯泰夫·屈尔斯琴斯称,这项调查并没有表明计算机有朝一日可以管理急诊室,但人工智能可以在帮助处于压力之下的医务人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屈尔斯琴斯说:“关键是,聊天机器人不会取代医生,但它可以帮助提供诊断,而且它可能会提出医生没有想到的想法。”他强调说,像ChatGPT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并不是作为医疗设备设计的,而且将机密和敏感的医疗数据输入聊天机器人也会有隐私担忧。 科学家们也承认这项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样本规模很小,只研究了30例病例。此外,只研究了相对简单的病例。 尚不清楚这种聊天机器人在处理更复杂的病例时表现如何。他说:“ChatGPT在为复杂或罕见疾病患者提供多种明确诊断方面的效果尚未得到证实。” 这份报告也列举了这种聊天机器人的医学“失误”,举例而言,将血红蛋白计数正常的患者诊断为贫血。 滕贝尔赫总结道:“重要的是要记住,ChatGPT不是医疗设备。然而,它的使用有可能节省时间,并减少急诊室的等待时间。使用人工智能的好处可能是支持经验不足的医生,或者它可以帮助发现罕见疾病。”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医学杂志《急诊医学纪事》上。(编译/殷夏、何光海)
传软银考虑投资OpenAI;第四范式将于9.28挂牌上市;文心一言获批软件著作权丨AIGC大事日报
1、软银寻求与OpenAI合作 或投资数百亿美元 2、男孩3年求医无果 被ChatGPT成功诊断 3、百度文心一言软件著作权获批 4、百度推出AIGC教育行业营销解决方案 5、阿里云与南京钢铁达成合作 推动大模型落地 6、第四范式将于9月28日挂牌上市 7、清华汪玉创始公司要做大模型一体机 8、复旦NLP团队发布80页大模型Agent综述 9、新加坡华人团队开源通用多模态大模型NExT-GPT 10、周鸿祎:大模型挑战在于垂直大模型深度定制 11、快手文生图大模型“可图”或已开启内测 12、天猫精灵更名后新产品明日发布 将接入大模型 13、华大智造αLab落地香港 部署融合AI实验室 14、中贝通信签订1.8亿元AI算力服务合同 15、万兴科技将推视频创意多媒体大模型“天幕” 1、软银寻求与OpenAI合作 或投资数百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软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希望向微软支持的OpenAI投资数百亿美元。当下正值软银旗下的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上周在纽约首次公开募股,股价飙升,软银正考虑更激进地揽入多笔人工智能交易。在考虑OpenAI交易的同时,软银还在考虑其他替代方案,包括投资OpenAI的竞争对手。 2、男孩3年求医无果 被ChatGPT成功诊断 据量子位报道,近日,一名被“怪病”缠身3年的男孩,竟然被ChatGPT成功诊断。这名4岁的男孩在某次运动后身体开始剧痛,3年求医17位专家无果,他的母亲没抱太大希望地尝试求助ChatGPT后,大模型精准揪出病因是脊髓栓系综合征。而后男孩的母亲找到了神经外科医生,医生肯定了ChatGPT的诊断,并指出了栓系的具体位置,男孩接受了手术治疗,目前正在进行康复。 3、百度文心一言软件著作权获批 据界面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网获悉,9月13日,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文心一言软件” 著作权获登记批准,当前版本号为V1.0.0。“文心一言”为百度AI大语言模型。 4、百度推出AIGC教育行业营销解决方案 9月15日,“2023百度教育行业AI营销论坛”在北京举办。百度营销发布首个AIGC教育行业营销解决方案,包括“轻舸”“擎舵”“商家bot”三大营销工具和“课效通”“教育商机宝”两大创新产品,旨在为教育行业广告营销全链路提质增效。 5、阿里云与南京钢铁达成合作 推动大模型落地 9月15日,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与阿里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推动云计算、大数据、AI大模型等技术在钢铁行业落地,加速南京钢铁数智化建设。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结合南钢数字化战略方向,共同探索和实践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以支撑南钢及下属各工厂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此外,阿里云还将发挥云+AI的整体技术优势,与南钢共同建设大数据中心建设、人工智能中心。 6、第四范式将于9月28日挂牌上市 根据第四范式官方公告,第四范式将于9月28日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682.HK。公司拟全球发售股份1839.6万股,其中香港发售183.96万股,国际发售1655.64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此次招股发售时间为2023年9月18日至9月21日,将于9月21日中午12点定价。 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9月,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运用核心技术开发了端到端的企业级人工智能产品。4月26日,第四范式首次公开了其面向企业的大模型产品SageGPT(式说大模型),并且首次提出AIGS(AI-Generated Software)战略,也就是以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 7、清华汪玉创始公司要做大模型一体机 据量子位消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汪玉担任创始人身份的新公司无问芯穹,主要做大模型推理用一体机,以及工具链软件。公司旨在解决大模型算法向大算力芯片的高效统一部署问题,打造算法-硬件联合优化平台,提升大模型到国产芯片平台的部署效率。回顾汪玉此前在产业界的作为,2016年,汪玉参与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创立,迅速成为国内AI芯片创业头部公司之一。 8、复旦NLP团队发布80页大模型Agent综述 据机器之心报道,近期,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团队(FudanNLP)推出LLM-based Agents综述论文,全文长达86页,共有600余篇参考文献。作者们从AI Agent的历史出发,全面梳理了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智能代理现状,包括:LLM-based Agent的背景、构成、应用场景以及备受关注的代理社会。同时,作者们探讨了Agent相关的前瞻开放问题,对于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9、新加坡华人团队开源通用多模态大模型NExT-GPT 据新智元报道,上周,新加坡国立大学NExT++实验室的华人团队正式开源了一款“大一统”通用多模态大模型NExT-GPT,支持任意模态输入到任意模态输出,并上线了Demo系统。据介绍,NExT-GPT能够准确理解用户所输入的各类组合模态下的内容,并准确灵活地返回用户所要求的甚至隐含的多模态内容,从而输出图像、视频以及声音。 10、周鸿祎:大模型挑战在于垂直大模型深度定制 新浪科技讯9月17日午间消息,在2023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发言称,通用大模型在企业级场景中没法直接用,存在缺乏商业深度、不“懂”企业、数据安全隐患等七大问题。对此,他提出,大模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垂直化”。在时机选择上,周鸿祎认为,不要等大模型完美了才做,想清楚场景就可以开始干了。他表示,随着开源生态的日益完善,大模型本身将不在成为壁垒,甚至以后会变得“白菜价”,真正有挑战的是如何进行垂直大模型的深度定制。 11、快手文生图大模型“可图”或已开启内测 据GenAI新世界报道,快手在AIGC领域的最新进展——自研文生图大模型“可图”(Kolors)已在公司内部全面开启内测。“可图”文生图大模型有着三个突出特点,分别是强大的文本理解、丰富的细节刻画,以及多样的风格转化。此前,快手App“AI玩评”功能已于9月15日在快手主站开放内测,据称它是由“可图”文生图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12、天猫精灵更名后新产品明日发布 将接入大模型 据天猫精灵官方微博发文,9月19日,天猫精灵将发布新产品,已确认更名并接入大模型。此前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已有“XGENIE”品牌字样的新品在部分渠道露出,新品发布同时,天猫精灵已发售产品服务不受影响,还会有至少千万量级的已发售终端,通过线上升级接入大模型和多项AIGC能力。 13、华大智造αLab落地香港 部署融合AI实验室 据生命科技公司华大制造微信公众号发文,9月15日,华大智造宣布其αLab在香港科学园正式开幕。据介绍,αLab中部署了首个融合AI的实验室,将作为公司聚焦于AI技术与行业应用的研究及开发中心,进行AI算法研发、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模型开发,以推动AI在公司相关产品和服务中的应用。 14、中贝通信签订1.8亿元AI算力服务合同 据中贝通信微信公众号发文,9月17日下午,中贝通信与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在济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合同公告,济南超算研究院将向中贝通信采购算力服务、带宽、存储在内的相关服务,包括支持最高等级GPU集群的算力支撑,适用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高校科研、工程仿真、药物研发等场景。合同金额为1.8亿元,服务期限60个月。 15、万兴科技将推视频创意多媒体大模型“天幕” 据财联社报道,9月15日,AIGC软件公司万兴科技宣布即将推出百亿级参数“天幕”多媒体大模型。据介绍,“天幕”是以视频创意应用为核心的多媒体大模型。发布会上,万兴科技还与湘江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构建产学研用联盟创新体系,推进人才、技术与应用成果转化的合作。
第四范式开启路演:拟募资10亿,月底上市,路演PPT曝光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8日 AI企业第四范式(股票代码为:“6682.HK”)今日开启路演,招股区间为55.6港元到61.16港元,发行1840万股,最高募资总额为11亿港元(约10亿元人民币)。 第四范式此次上市的基石投资者包括新华资本管理、北京中关村、Montage Holdings(澜起科技)。 其中,新华资本认购3.65亿港元,北京中关村认购2.9亿元,Montage Holdings认购1000万美元,上述三家投资者共认购9680万美元。 第四范式预计2023年9月2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年营收31亿 经调整亏损5亿 据介绍,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9月,是企业级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 招股书显示,第四范式2020年、2021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9.42亿元、20.18亿元、30.83亿元;毛利分别为4.29亿元、9.53亿元、14.87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5.66亿元、12.5亿元、16.5亿元。 第四范式2020年、2021年、2022年运营亏损分别为5.6亿元、11.73亿元、10.26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7.5亿元、18亿元、16.53亿元。 第四范式2020年、2021年、2022年经调整亏损分别为3.9亿元、5.59亿元、5.04亿元。 第四范式2023年第一季营收为6.44亿,上年同期的营收为4.82亿;经营亏损为1.25亿,上年同期的经营亏损为1.23亿元;期内亏损为3.04亿元,上年同期的期内亏损为2.68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经调整亏损为6513万元 第四范式2022年最大收入来源来自能源与电力板块,收入为6.27亿,占营收比例为20.3%;来自金融板块的收入为5.2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6.9%; 第四范式2022年来自运输板块的收入为4.05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3.1%,2022年以前,第四范式这一方面收入为0;来自电信板块收入为3.2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0.7%;来自科技板块收入为3亿,占营收的比例为9.7%;来自制造板块的收入为2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6.5%。 第四范式2023年第一季度最大收入来源为运输,占营收的比例为30%;来自金融版本的收入来源为1.3亿元,占比为19.8%,来自能源与电力板块的收入为7320万元,占比降至11.4%。 截至2023年3月31日,第四范式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25亿元。 发布大模型“式说3.0” 提出AIGS战略 2023年4月26日,第四范式首次向公众展示其大模型产品“式说3.0”,并首次提出AIGS战略(AI-Generated Software):以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式说将定位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新型开发平台,提升企业软件的体验和开发效率,实现“AIGS”。 第四范式CEO戴文渊认为,要做到AIGS,大模型未必需要是知识广博、十项全能冠军的通才,更重要的在于模型具备Copilot(副驾舱),和思维链CoT(Chain of Thoughts,多步推理)的能力。 “要去改造企业软件,大模型不能只有语言能力。式说2.0就加入了多模态和Copilot,因为很多企业软件里的数据是多模态的,而Copilot能把人的指令翻译成要调用后台的哪个API。 此前发布的式说2.0的Demo中,门店员工通过语音、文本等交互方式向式说发起指令,式说理解后,联网门店监软件调出后厨未戴口罩的图片,并直接将图片以对话框的形式输出给员工。 第四范式将AIGS的路径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Copilot 调动不同的信息、数据、应用,作为助手完成用户的指令。相当于在所有企业级软件系统里,配备一个指挥官。指挥官听用户的指挥,比如「把照片亮度调亮 20%」。 第二阶段,Copilot + 基于企业规则的「知识库」,AI 能够参照规则做复杂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对话框」的能力。比如 AI 查询了「人像美化」知识库后,能执行把照片修好看的步骤。 第三阶段,Copilot+CoT(思维链)。软件系统的使用行为最终会被大模型学会,形成 AI 针对这个领域的思维链,意味着「把照片处理得更好看」这种复杂指令,AI 能自动地按照步骤完成。 AIGS战略就是指基于大模型背后的Copilot+CoT能力,把企业软件改造成新型的交互范式,并在新型交互上不断地学习软件的使用过程,形成领域软件的“思维链”。 最终,由于新的交互形式的出现,企业软件的开发效率变得更高。 沈南鹏不再担任非执行董事职务 第四范式执行董事为戴文渊、陈雨强、于中灏;非执行董事为杨强、沈南鹏、窦帅、张晶;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李建滨、刘持金、侯晓迪博士、倪明选博士。 对比2023年4月,第四范式更新的招股书可发现,红杉中国合伙人沈南鹏已不再担任第四范式非执行董事职务。 第四范式管理层包括董事长、CEO戴文渊、首席研究科学家陈雨强、首席架构师胡时伟、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裁涂威威均曾在百度工作过,其中,戴文渊设计了商用AI系统——百度“凤巢”系统;于2014创立第四范式。 第四范式总裁裴沵思2019年7月加入。在加入第四范式之前,裴沵思曾任SAP中国区高级副总裁。 红杉与博裕是主要股东 自成立以来,第四范式曾多次获得融资,分别为: 2018年12月,第四范式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估值约12亿美元,投资方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与第四范式原有股东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同属“中国五大银行”。 2020年4月,第四范式宣布完成C+轮融资,C轮总计融资金额达2.3亿美元,投后估值约20亿美元。本轮融资中,引入新战略股东包括思科、中信银行、联想,松禾资本、基石资本以财务投资方加入。 2021年1月,第四范式宣布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7亿美元。本轮融资由春华资本、博裕资本、厚朴投资领投,并引入国家制造业转型基金、国开、国新国同、建投华科、熙诚金睿、中信建投、海通证券等战略股东,红杉中国、中信产业基金、高盛、金镒资本和方源资本等财务投资机构。 IPO前,戴文渊自身及透过紧密联系人吴茗(戴文渊妻子)、北京新智、范式投资、范式隐元、范式出奇及范式天琴控制40.44%股权。 其中,戴文渊直接持股为23.82%,范式投资持股为14.35%,红杉中国旗下HongShan Venture持股为7.24%,博裕景泰持股为3.17%,国新启迪持股为2.72%,信和一号持股为2.71%,朴瑞天津持股为2.54%,范式隐元持股为2.27%,Genesis Capital 管理的YSC Investment I持股为2.21%(腾讯出资55.6%,Genesis Capital 出资44.4%); China-UAE Investment、红杉瀚辰分别持股为1.9%,南京范式持股为1.79%,北京创新持股为1.6%,珠海宏迈、中移股权基金分别持股为1.58%,Sinovation Fund III持股为1.45%; 以下是路演PPT(雷递网精编处理): 国开制造业基金持股为1.43%,红杉铭德持股为1.43%,睿汇海纳持股为1.1%,江苏疌泉、磐信上海分别持股为0.95%,中互金一号持股为0.93%,红杉智盛持股为0.92%,青岛创鑫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持股为0.85%,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持股0.82%,珠海旭仁持股为0.79%,Major Awesome持股为0.77%。
腾讯开源数据组件Fast-Causal-Inference,可用于分布式向量化统计分析及因果推算
IT之家 9 月 18 日消息,腾讯在其公众号“腾讯开源”中宣布,旗下开源分布式数据科学组件项目 Fast-Causal-Inference 目前已经在 GitHub 中公布。 图源 “腾讯开源”公众号 据悉,这是由腾讯微信研发,采用 SQL 交互的,基于分布式向量化的统计分析、因果推断计算库,据称“解决已有统计模型库 (R / Python) 在大数据下的性能瓶颈,提供百亿级数据秒级执行的 Causal inference 能力,同时通过 SQL 语言降低统计模型使用门槛,易用于生产环境中,目前已在微信视频号、微信搜一搜等微信内部多个业务进行了应用。” 官方介绍: 提供海量数据秒级执行的 Causal inference 能力 基于向量化 OLAP 执行引擎 ClickHouse / StarRocks,速度上更益于极致化用户体验。 极简的 SQL 使用方式 SQLGateway WebServer 通过 SQL 语言降低统计模型使用门槛,并在上层提供极简的 SQL 使用方式,透明做引擎相关的 SQL 展开和优化。 提供基础算子、高阶算子的因果推断能力,及上层的应用封装 支持 ttest, OLS, Lasso, Tree-based model, matching, bootstrap, DML 等。 IT之家同时得知,官方表示,首个版本已经支持如下特性: 基础因果推断工具 基于 deltamethod 的 ttest,支持 CUPED OLS,亿行数据,亚秒级 进阶因果推断工具 以 OLS 为基础的 IV,WLS,以及其他 GLS,DID,合成控制,CUPED,mediation 正在孵化 uplift:千万数据分钟级别运算 bootstrap / permutation 等数据模拟框架,解决没有显示解的方差估计问题
揭秘iPhone里的Transformer,基于GPT-2架构,分词器含emoji,MIT校友出品
苹果Transformer的“秘密”,让发烧友给扒出来了。 大模型浪潮下,即使保守如苹果,也每逢发布会必提“Transformer”。 比如,在今年的WWDC上,苹果就已宣布,船新版本的iOS和macOS将内置Transformer语言模型,以提供带文本预测功能的输入法。 苹果官方没有透露更多信息,但技术爱好者们可坐不住了。 一位名叫Jack Cook的小哥,就把macOS Sonoma beta翻了个底朝天,结果,还真挖出不少新鲜信息: -模型架构上,Cook小哥认为苹果的语言模型更像是基于GPT-2打造的。 -在分词器(tokenizer)方面,表情符号在其中十分突出。 更多细节,一起来看。 基于GPT-2架构 先来回顾一下苹果基于Transformer的语言模型能在iPhone、MacBook等设备上实现怎样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输入法方面。语言模型加持下的苹果自带输入法,可以实现单词预测和纠错的功能。 Jack Cook小哥具体测试了一下,发现这个功能主要实现的是针对单个单词的预测。 图源:Jack Cook博客文章 模型有时也会预测即将出现的多个单词,但这仅限于句子语义十分明显的情况,比较类似于Gmail里的自动完成功能。 图源:Jack Cook博客文章 那么这个模型具体被装在了哪里?一通深入挖掘之后,Cook小哥确定: 原因是: 1、unilm.bundle中的许多文件在macOS Ventura(13.5)里并不存在,仅出现在了新版本macOS Sonoma beta(14.0)里。 2、unilm.bundle中存在一个sp.dat文件,这在Ventura和Sonoma beta里都能找到,但Sonoma beta的版本中更新了明显像是分词器的一组token。 3、sp.dat中token的数量跟unilm.bundle中的两个文件——unilm_joint_cpu.espresso.shape和unilm_joint_ane.espresso.shape能匹配得上。这两个文件描述了Espresso/CoreML模型中各层的形状。 进而,小哥根据unilm_joint_cpu中描述的网络结构,推测苹果模型是基于GPT-2架构打造的: 主要包含token embeddings、位置编码、解码器块和输出层,每个解码器块中都有类似gpt2_transformer_layer_3d这样的字眼。 图源:Jack Cook博客文章 根据每层大小,小哥还推测,苹果模型约有3400万参数,隐藏层大小是512。也就是说,它比GPT-2最小的版本还要小。 小哥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苹果想要一种不太耗电,但同时能够快速、频繁运行的模型。 而苹果官方在WWDC上的说法是,“每点击一个键,iPhone就会运行模型一次”。 不过,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文本预测模型并不能很好地完整续写句子或段落。 图源:Jack Cook博客文章 模型架构之外,Cook小哥还挖出了分词器(tokenizer)的相关信息。 他在unilm.bundle/sp.dat里发现了一组数量为15000的token,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包含100个emoji。 Cook揭秘库克 尽管此Cook非彼库克,小哥的博客文章一发出,还是吸引了不少关注。 基于他的发现,网友们热烈地讨论起苹果在用户体验和前沿技术应用之间的平衡大法。 回到Jack Cook本人,他本科和硕士毕业于MIT的计算机专业,目前还在攻读牛津大学的互联网社会科学硕士学位。 此前,他曾在英伟达实习,专注于BERT等语言模型的研究。他还是《纽约时报》的自然语言处理高级研发工程师。 那么,他的这一番揭秘是否也引发了你的一些思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独家对话苹果技术副总裁 Kevin Lynch:Apple Watch 软件如何在方寸之间雕花?
没有竞品分析,不做用户调研,凭借着对于产品的构想和人性的洞察,苹果在过去四十年,带来了 Macintosh、iPod、iPhone 等一众青史留名的产品。 Apple Watch 的故事,并不如这些传奇前辈们特立独行:它作为库克时代的第一款产品,诞生于可穿戴设备的风口之上,却崛起于智能手表退潮之时。 起初它功能繁杂,像是一台腕部的迷你 iPhone,经历了南辕北辙推敲取舍,才逐渐成为智能手表的标杆之作。 不久前发布的 watchOS 10 赋予了 Apple Watch 新的生命:你能感受到那种推倒重来的魄力,也能窥见一丝当年产品定义的初心。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了解到人们如何与手表互动。 在接受爱范儿的独家专访时,苹果技术副总裁 Kevin Lynch 直言不讳 Apple Watch 经历过一些「教训」。作为 Apple Watch 软件的技术负责人,Kevin 第一次向外界分享八年来 watchOS 的点滴思考。 ▲ Kevin Lynch 在初代 Apple Watch 发布会上 当我们第一次开发 Apple Watch 的时候,我们思考的是这个产品的灵魂是什么,但除了团队本身,我们找不到任何先例参考,就像一张白纸,但这也意味着可能性无限,令人兴奋。 ▲ Apple Watch 最初的定位:精准的腕表、亲密而及时的通信设备、完备的健康与健身伙伴 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Kevin 说,团队首先确定了大家对于 Apple Watch 的共识——社交、活动、健康,以及操控现实世界的能力,后者在内部被称为「通往世界的钥匙」。 通讯的变化:从「挑人」到被动响应 社交通讯一度是 Apple Watch 的三大功能之一,绑定在最常用的按键上,按一下侧边按钮,你就可以找到你想联系的人,给他们发送心跳、涂鸦。 Kevin 把这个过程形容成——挑人(People picker),他们认为这是社交的起点,但事实证明,他们可能错了。 通过匿名收集的用户数据,团队可以了解到用户在每个按钮的使用频率、功能的使用频次以及花费时间,这些成为功能改进的重要依据。 Kevin 说并没有那么多人使用这个功能,用户更多是使用 Apple Watch 在通知上快速回复消息。 信息的传递需要考虑信息输入、输出、时效性和信息量,和用户肌肤之亲的 Apple Watch 从接收到获取信息的时间更短,信息输出效率更高,但劣势也很明显,无法进行富文本的输入。 今天,「社交」已经让位于「控制中心」,不再霸占着 Apple Watch 仅有的两个按键之一,而苹果也已经不太去提「亲密而及时的通讯设备」这个最初的定位,Digital Touch 的功能虽然依然藏身于 iMessage app 里,但 Apple Watch 的通讯更多以被动响应的方式,给用户提供 iPhone 之外锦上添花的便利。 三环背后的用户心理满足机制 当然,也有一些经典隽永的设计,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作为 Apple Watch 标志性的 UI 设计,「三环」一直为 Kevin 津津乐道。借助红绿蓝三环,苹果把「健身运动」量化为三个关键性指标——活动消耗、锻炼时间以及站立时间。哪怕透过 Apple Store 硕大的玻璃,三环也是路人甲无法忽略的金字招牌。 Kevin 说,圆环设计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满足了交互的效率。 但效率并不仅仅是视觉层面,Kevin 认为这个设计切中了用户心理。 人们喜欢封闭,喜欢有个结局,完成任务后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感觉天生就能激励人们去完成任务。 Kevin 说他们花了很多心思在这个圆环上,比如利用动效可以强化这种积极的心理反馈,给用户激励。 如果你超额完成了目标,圆环就会环绕多几圈。你会得到这个非常有趣的动画,像是获得了小奖励一般。 从 10 秒到两秒 从一开始,Apple Watch 团队就很清楚,用户不会像沉迷于 iPhone 一样盯着一个绑在腕上的设备,Apple Watch 的交互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 在开发者网站,苹果将 Apple Watch Moment 作为产品开发的首要原则,建议开发者要将体验的重心缩小到一个 moment。 如果非要给这个 moment 加一个时间,Kevin 说是 10 秒,用户所有的交互应该控制在 10 秒以内,但后来,这个目标被提高到了 2 秒。 在 Apple Watch 前两代,苹果采用了一种复杂的机制,手表 app 实际上安装在 iPhone 上,所有的数据通过蓝牙传送到手表上,蓝牙并不是高速传输的理想方案,「转菊花」成为 Apple Watch 老用户的独特记忆。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两秒任务」成为 watchOS 迭代的核心。 在 watchOS 2,手表已经可以直接运行 app,而到了 watchOS3,苹果已经可以把常用应用常驻于内存里。 为了提升交互响应,团队开发了「可操作通知」的功能,用户可以在接收消息的同时快捷回复。 Kevin 透露,为了进一步提升交互的响应速度,团队还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思路——让表盘上复杂功能的数据提前更新,等到用户抬腕查看的时候,这些数据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Watch is watching out for you Kevin 并没有手表的交互设计侃侃而谈,而是一语双关地道出了 Apple Watch 的本质: Watch is watching out for you. 与所有的移动设备不同,即便用户没有触碰手表,手表也一直在默默关注用户。Kevin 认为,Apple Watch 的交互,常常隐于无形,这是 Apple Watch 的灵魂。 不过分打扰用户是团队的一个原则。Kevin 举例说,如果用户久坐了一个小时,Apple Watch 就会提示用户站起来一分钟,如果用户照做,Apple watch 会给用户一个反馈。但如果用户没有,手表就不会继续打扰。 智能叠放,专属于 watch 的一瞥 如果说 watchOS 10 是历代软件版本中的王冠,那「智能叠放」功能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在任何表盘界面,用户只需转动数码表冠,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浏览当下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卡片。在新的一天开始时,天气 app 就会显示天气预报和日程,如果你身在机场,智能叠放会显示钱包 app 中的登机牌信息。 老用户想必能看到八年前 Glance 的影子。 Kevin 同意「智能叠放」继承了 Glance 的理念,用户需要 Apple Watch 快速获取信息,不过智能叠放与众不同的点在于,它是通过小组件、模块化的方式呈现,相比 Glance 平铺直叙,智能叠放页可以智能地根据用户场景去动态调整。 watchOS 10,在方寸之间雕花 从空间布局到标签大小、从颜色到材质,watchOS 10 的方方面面,堪称八年来最大的一次变化。 软件系统的打造,不亚于硬件的工程制造,只是粗暴地把 iOS 塞进一块小屏幕的逻辑是行不通的。 ▲ Apple Watch 屏幕越来越圆 小屏幕天生劣势,无法承载海量的内容,在方寸之间,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如何浓缩信息?如何如何针对信息进行优先级排序?如何兼容历代机型不同的圆角? 团队为 Apple Watch 开发了一套网格系统,定义了控件、标签和内容的大小和位置。团队甚至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个元素的大小和位置,把布局网格精确到每一个像素。 ▲ 三种基础布局:拨号视图、信息图视图和列表 为了实现多层级的信息显示,苹果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导航模式:垂直分页。 以健身记录 app 为例,苹果需要为用户提供四个信息页面,三环的总览,和活动、锻炼、站立的详细视图。当滚动运动选项卡时,你会看到活动环缩放到左上角,如同 Keynote 里的「神奇效果」。 垂直卡片交互、大量的动效以及背景色,构成了 watchOS 10 的核心体验。Kevin 告诉我,早年 Apple Watch 需要克服全天候续航的挑战,系统尽可能采用暗色的背景。而随着 Apple Watch 硬件配置的提升,把丰富的色彩带到 Apple Watch 已经成为现实。 我们增加了更多的透明度和半透明效果。你可以在屏幕顶部看到它,那里是状态栏。当您滚动浏览内容时,它需要更强大的运算能力才能实现的透明层下面。在早期的版本中,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 全屏幕颜色不仅可以区分功能性,还传达出一种基调。比如「睡眠」app 采用了平静的蓝色背景,而在世界时钟里,可以使用冷暖色渐变区分一天中的不同时段。 从借鉴「表冠」设计打造小屏交互,到利用「复杂功能」改造复古表盘,从 iOS 的小组件,到 watchOS 10 的智能叠放,Apple Watch 尊重和继承钟表文化,构建出一套数字时代的钟表美学,成为一种用现代思路重现经典的典范。 今天 watchOS 的版本号,恰好就是 Kevin Lynch 在苹果的工作年头。2013 年入职苹果后,他并没有被赋予特定的岗位,而是被告知要去寻找他理想的项目。一项名为「穿戴式设备项目」的概念引起了他的兴趣。这就是后来的 Apple Watch。 我们现在 Apple Watch 上所做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在开始这个项目时所能想象的。所以能够参与这个产品的开发,是一种荣幸和愉悦。 我问 watchOS 迭代的方向是什么,Kevin 抛出了三个常常自我拷问的问题: 我们如何帮助与他人建立联系? 我们如何让人们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如何让手表成为通往世界的钥匙?
苹果人性化新功能,使用iPhone定位电视遥控器
快科技9月18日消息,最新的iOS 17和tvOS 17除了大量的新功能和改进外,还有一项十分人性化的新功能,那就是可以通过iPhone来定位寻找Apple TV遥控器。 对于很多人而言,电视遥控器经常会被丢在各种不起眼的地方,要用的时候怎么找都找不到。而有了最新的这项功能,用户就可以更方便地找到遥控器,从而避免“你见到遥控器了吗?”“没有”“我不信,你站起来我看看”的对话。 其实在苹果发布最新Apple TV 4K之前,就有传言说苹果会在遥控器里内置苹果的Find My功能,遗憾的是最后苹果最终还是没有内置这项功能。但是这次系统更新增加的新功能也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 怎么才能使用iPhone来寻找遥控器呢?首先确保iPhone和遥控器连接到同一个无线网络, 然后只需在iPhone上从屏幕底部滑动,即可打开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里面,可以找到一个类似于Find My的小图标,点击小图标即可启动寻找遥控器功能。 启动之后,手机屏幕上会显示一个表遥控器位置的圆圈,圆圈越大也就代表着手机离遥控器越近。 根据经验来看,这个功能的精确度相当于苹果此前发布的蓝牙跟踪设备,也就是说精确度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便是把遥控器丢在了犄角旮旯,也能轻松找到。 需要注意的是,这项功能仅限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遥控器上才能使用,也就是说需要2021和2022款Apple TV 4K机型才可以。
你关心的问题在这里iPhone 14和15的手机壳能通用吗?
快科技9月18日消息,周五的时候iPhone 15的首发预售十分火爆,有不少人抢到了首批名额,一部分人在22号的时候就可以拿到新机了。 拿到新手机的之后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呢?除了拍照发朋友圈外,挑选一个合适的手机壳来保护一下也是很多人会做的事情。那么问题就来了,iPhone 15和iPhone 14的手机壳通用吗? 如果之前就是iPhone 14老用户的话,可能家里会有一些iPhone 14的手机壳,或者就是单纯的想买新的手机壳。不管怎样,都请一定记得, iPhone 14的手机壳跟iPhone 15并不通用,以免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最主要的原因是iPhone 14和iPhone 15系列的尺寸并不相同,因此手机壳也自然不能通用了。以下是iPhone 14和iPhone 15的尺寸: iPhone 14系列尺寸: iPhone 14尺寸:147 x 72 x 7.8毫米 iPhone 14 Plus尺寸:161 x 78 x 7.8毫米 iPhone 14 Pro尺寸:147.5 x 71.5 x 7.85毫米 iPhone 14 Pro Max尺寸:160.7 x 77.6 x 7.85毫米 iPhone 15系列尺寸: iPhone 15尺寸:147.6 x 71.6 x 7.8毫米 iPhone 15 Plus尺寸:160.9 x 77.8 x 7.8毫米 iPhone 15 Pro尺寸:146.6 x 70.6 x 8.25毫米 iPhone 15 Pro Max尺寸:159.9 x 76.7 x 8.25毫米 尽管尺寸差异看起来不大,但是以iPhone手机壳的精确度而言,这些微小的差异也代表着 iPhone 14的手机壳跟iPhone 15并不通用。 除了尺寸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导致这两款手机壳不能通用,比如iPhone 15用按钮替代了原来的静音拨动开关,以及iPhone 15更薄的边框等等。 据此就有国外网友评论道:“苹果应该就此好好想想,其说的环境保护到底有没有用。”
关于iPhone 15 USB-C口的三个问题,买之前建议先看看
在此次秋季发布会上,苹果终于将iPhone 15系列全数换上USB-C接口,不仅简化了iPhone与目前的Mac的连接难度,同时也大幅降低了使用者原本仅能以Lightning连接线给iPhone充电的麻烦,而这样的调整还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与坏处呢? iPhone 15系列终于换上USB-C接口 首先,我们要来解释下为什么iPhone 15、iPhone 15 Plus采用的USB-C仅对应USB 2.0规格,传输速度仅有480Mbps,而iPhone 15 Pro与iPhone 15 Pro Max的USB-C接口则是对应USB 3.0规格,传输速度更可达10Gbps。 关于充电规格,所有iPhone 15系列的手机都可以在配备20W充电器的情况下,在30分钟内充入50%的电量。但是,实际的充电速度却可能会因为使用的充电器和充电线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样都是USB-C,为什么还是有不一样? 都是采用USB-C连接口,为什么还是会有规格上的差异? 原因在于欧盟只要求手机和其他设备使用相同的充电接口,例如最早是使用市场上主流的micro USB作为统一充电接口,后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改为USB-C。但是,这个要求并没有规定必须使用相同规格的标准。只有当充电功率超过15W时,才会额外要求必须符合USB PD规范。因此,即使市场上有许多使用USB-C接口的手机、游戏主机和笔记本电脑,它们的实际传输速率和供电功率可能会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USB-IF(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标准化组织)制定了USB统一设计标准,但它并没有强制要求所有设计线材都必须通过验证。此外,规格设计中有很多选配方案,所以即使是USB-C连接线或接口,实际的传输和供电规格也可能各不相同。 一直到近期提出的USB 4 2.0版本,因为它支持更高的充电功率,所以在输出高功率时,连接线材和连接埠上会标明相应的瓦数,例如最高可以达到240W。但是,由于USB-IF仍未强制要求所有线材都必须通过验证,只是说明消费者可以通过认证的线材上的瓦数标识来选择合适的产品。所以,消费者有时可能会使用一般的USB-C线材来给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充电,导致无法正常充电或因线材质量不好而烧毁的情况发生。 另外,英特尔从Thunderbolt 3开始也改变了接口设计,采用了USB-C接口。但是与USB-IF制定的规格相比,英特尔在设计中考虑了更多的规格要求,并且加入了自己的认证标准。即使后续Thunderbolt 3的规格被开源,没有使用英特尔芯片的设备也可以使用Thunderbolt 3规格来制造线材。 对于后来推出的Thunderbolt 4和Thunderbolt 5,它们基本上整合了USB-IF提出的规格。不过,英特尔将所有规格要求都纳入设计中,并通过自己的认证确保线材符合规范。因此,相对于其他品牌,使用Thunderbolt 3、Thunderbolt 4甚至即将推出的Thunderbolt 5线材的价格会高一些。此外,由于不同厂商可能采用不同的材质和设计,实际价格还可能会有所增加。 因此,虽然外观上可能都是USB-C接口,但由于采用的规格和设计不同,可能会导致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异,甚至也会反映在实际售价上。 iPhone 15系列到底能不能用安卓手机的USB-C连接线充电? iPhone 15系列全面改用USB-C接口,很多人可能会想知道是否能够使用Android手机的USB-C充电线来给iPhone 15系列手机充电。 答案是可以。这是因为无论是哪种连接线,它们都遵循了USB-IF提出的规范。此外,不同规格的USB连接线都具有向下兼容性,因此即使是USB 3.0规格或专为Thunderbolt 4设计的标准USB-C连接线也可以用于仅支持USB 2.0规格的iPhone 15或iPhone 15 Plus。不过,在充电和数据传输方面,它们会以USB 2.0的规格进行操作。 如果要让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以USB 3.0的速度充电或传输数据,就需要使用符合USB 3.0规格的充电线,价格上自然也会贵一些。 有些人认为必须使用经过MFI((Made for iPhone))认证的线材,才能避免充电时出现问题或者手机损坏。实际上,更准确的说法是应该选择符合USB-IF认证规范的线材,简单地说就是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制作的产品,避免购买市场上大量生产、品质参差不齐,甚至非常便宜的线材(比如夜市里只卖几元的线材)。 通常有问题的充电线可能是由传导性能不好或抗拉性能差的线材制成。虽然在开始使用时可能没有明显问题,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拉扯、卷曲等使用后,可能会导致线内部芯断裂。轻则无法正常充电,重则可能导致短路、起火等问题。 因此,建议大家在选择充电线时尽量选择有信誉的品牌产品。即使是苹果过去使用的Lightning线材,市面上也有一些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的款式,也存在使用安全问题。 换成USB-C系列的iPhone 15系列有什么好处? 第一个好处自然是能与Android手机共用充电线,若需要临时跟他人借充电线,基本上不需要担心充电线规格不同的问题,差异性则仅在于充电效率与文件传输速率。 另一个好处则是在于iPhone 15系列与Mac机型、Windows设备连接变得更方便,只需一条USB-C连接线,就可以解决所有有线连接需求。此外,iPhone 15系列还可以使用更多的周边配件。例如,在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上,可以使用外接储存设备传输数据,或者直接通过USB-C连接电脑进行录制和编辑,并将拍摄的内容直接保存到电脑上。这使得通过iPhone进行创作有更多的灵活性。另外,我们甚至可以通过USB-C接口设计的Apple Watch充电器,直接用iPhone为Apple Watch或AirPods充电。 至于坏处方面,就是过去以Lightning接口打造的周边配件将无法继续使用,部分配件或许可以通过转接方式继续使用,例如原本以Lightning接口打造的耳机配件,依然可以通过USB-C对Lightning转接线继续使用。但是,电池保护壳或外接游戏控制手把等配件将无法容纳转接配件的空间,因此无法继续使用。 苹果从iPhone 15系列开始使用USB-C连接口,这意味着许多原本以Lightning接口设计的周边配件,如耳机、连接线和音响,可能会陆续停产或转为USB-C接口规格。随着苹果逐渐淘汰旧款iPhone机型,配件制造商也可能会停止生产Lightning线材。 但短时间内应该不会造成太大问题,毕竟苹果目前仍在销售iPhone 13、iPhone 14,以及iPhone SE,所以Lightning连接线不会很快被淘汰。但其他周边配件可能会更快地全面转向USB-C接口设计。
曝荣耀接下来几个月新品不断,每一款产品竞争力都不弱
9月18日,手机中国注意到,有数码博主爆料称,荣耀在接下来几个月期间月月都会有新品发布,而且每一款产品竞争力都不弱。根据相关信息,荣耀将会在9月19日发布概念折叠屏手机——V Purse,10月份会发布X50 GT,11月份发布100系列,12月份发布Magic6。 荣耀V Purse 据悉,荣耀V Purse厚度不到9mm,比直板旗舰更薄。新机采用的是目前折叠屏手机设计中已经不多见的外折叠方式,机身后壳上采用了类似于珠宝和包包上的纹理设计,显然是要主打女性市场。 在机身配件上,官方推出了挂绳,加入之后可以让荣耀V Purse像女生随身的小包一样拎着,不仅仅是手机,也更像一件饰品。赵明还表示,荣耀V Purse在折叠状态下背面的屏幕也能使用,并显示一些动态画面,搭配手提配件,还能当作装饰的“手提包”。荣耀还邀请了艺术家给荣耀V Purse的外屏设计了不同的艺术作品,用户可以随时更换不同主题的背屏。 从九月到十二月,荣耀每个月都有新产品发布,这无疑显示了其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同时,这也预示着荣耀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然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荣耀能否凭借频繁的产品发布和强大的产品力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还需要市场和消费者的进一步验证。手机中国将持续关注这一动态,为读者带来最新的报道。
iOS 17即将迎来推送,一文看懂新系统都有哪些新升级
早在6月份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就带来了全新的iOS 17系统。不过当时气质推出了Beta测试版,并未向广大iPhone用户开放。不过就在明天(9月19日),苹果iOS 17正式版就将开启推送。新系统相比此前都有哪些新变化?究竟由哪些设备能够获得推送呢?下面手机中国一文为你全解答。 一、通信 iOS 17为电话App、FaceTime App和信息App带来了重大升级,让用户的通信体验更加丰富和有趣。 电话App新增了个性化的联系人海报功能,让用户可以自定义拨出电话时对方看到的内容,比如照片、拟我表情、字体和颜色等。电话App还推出了Live Voicemail功能,让用户可以在他人留下语音留言时实时看到语音转写的文字,还能在对方正在留言时接听电话。 FaceTime App新增了音频和视频留言功能,让用户在呼叫对象无法接通时,可以分享留言,供对方稍后欣赏。FaceTime App还新增了Reactions功能,让用户可以用爱心、气球、烟火等三维增强现实效果来回应对方。 信息App加入了全新的贴纸,让用户可以使用更多的表情符号贴纸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用户还可以从照片中提取对象或场景,创作实况贴纸,并为贴纸添加特效。信息App还增加了一些新功能,提升用户的交流体验。比如搜索过滤条件让搜索体验更加强大准确;全新的指示箭头会指向用户上次离开对话的位置;发送音频信息时,将会自动转写为文字。信息App还推出了平安确认功能,让用户通知家庭成员或朋友自己已经平安抵达目的地。 二、隔空投送 在iOS 17里,隔空投送迎来了新的分享方式。 用户只需将两台iPhone放在一起,或者将一台iPhone和一支Apple Watch放在一起,就能通过NameDrop功能轻松分享联系人信息。用户可以选择想要分享的手机号或电邮地址,连同自己的Contact Poster一起快速分享给对方。 通过同样的操作,用户还可以在近距离内与另一台iPhone设备共享内容或开始用同播共享聆听音乐、观看电影或同玩游戏。同播共享是一种让多个人同时享受相同内容的功能。 如果用户没有完成隔空投送的文件传输,他们可以在网上继续传输。这样,用户不必担心因为距离过远或网络不稳定而中断传输。 三、手记(Journal App) Journal App是iOS 17的一款全新应用,它可以帮助用户记录和回顾自己的生活点滴,比如心情、活动、照片、视频、音乐等。Journal App利用设备端的机器学习技术,根据用户的输入和偏好,自动生成美观的日记页面,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写日记的乐趣。 Journal App有以下几个特点: 1、智能提示:其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时间、天气、日历事件等,给出合适的写作提示。 2、多媒体支持:其支持用户添加照片、视频、音频、链接、地图等多种媒体内容到日记中。 3、智能整理:其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和偏好,自动为日记添加标签、分类和摘要。 4、回忆功能:其可以根据用户的日记内容,定期生成回忆视频或相册。 5、隐私保护:其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保护用户的日记内容不被泄露或篡改。 四、StandBy功能 StandBy功能是iOS 17为节省电量和保护环境而推出的一项创新功能,它可以让用户在不使用iPhone时,将其置于低功耗模式。StandBy功能利用设备端的机器学习技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环境条件,智能地调节iPhone的屏幕亮度、声音大小、网络连接等设置,以减少电量消耗。 StandBy功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智能识别:可以通过iPhone内置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识别用户是否在使用iPhone。 2、智能调节:会根据iPhone当前剩余电量和预计下次充电时间,智能地调节iPhone的各项设置。 3、智能恢复:会在用户重新使用iPhone时,智能地恢复iPhone原来的设置。 4、智能学习:会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环境条件,不断学习和优化自己的识别和调节策略。 此外,在开启该模式后,其还能够随时进行语音识别,用户可以通过Siri来提问,iPhone则会显示相应的视觉结果。苹果还为其加入了交互式小组件,直接可以在主页状态下通过小组件进行一些操控。 五、更智能的Siri 在iOS 17里,Siri变得更加智能和自然,其新增了离线模式,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处理一些常见的请求。新的Siri采用了全新的神经文本到语音技术,让Siri的语音更加自然流畅,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新Siri还可以与用户进行更加智能和连贯的对话,能够理解用户的意图和上下文,提供更加准确和相关的回答。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文字、手势等多种方式与Siri交流,Siri还可以主动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和提醒,比如告诉用户天气情况、路况信息、日程安排等。 最后,Siri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和习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体验。除了可以设置Siri的昵称、形象、声音等,还能让Siri学习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从而可以提供更加合适的应用和服务。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后唤醒它再也不用喊“Hey Siri”了,一声“Siri”足矣。 六、更智能的键盘 iOS 17为键盘带来了更多智能和便捷的功能,包括自动纠正和听写。 自动纠正是一种帮助用户提高打字速度和准确度的功能,它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语法来纠正拼写错误和错别字。在iOS 17里,自动纠正新增了transformer语言模型,能够随着用户每次打字不断改进体验与准确度。用户可在打字时获得实时预测文字推荐,只要轻点空格键就能添加整个单词或完成句子。 听写是一种让用户可以用语音输入文字的功能,在iOS 17里,听写利用全新语言识别模型,准确度进一步提升。听写支持多种语言和方言,并且可以自动检测语言切换。听写还可以识别标点符号、日期、时间、货币等,并且可以在Siri、搜索、Safari等地方使用。 七、Safari和密码 作为苹果设备上默认的浏览器,iOS 17为Safari增加了一些新功能,以提高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 新加入的自适应音频功能,可以让Safari根据网页内容自动调整音频输出,例如降低背景噪音、增强语音清晰度等。密码生成器功能则可以Safari为你生成安全且随机的密码,并保存在iCloud钥匙串中。当你需要输入密码时,Safari会自动填充。而在安全方面,Safari则加入了密码监控,会定期检查你保存在iCloud钥匙串中的密码是否泄露或被盗用,并提醒你及时更改。 此外,Safari浏览器在搜索响应上边的更快、结果更易读、相关度更高,并且新的无痕模式可在闲置时锁住无痕浏览窗口,还可完全阻拦已知跟踪器载入页面,并可移除在你浏览时被添加至URL的识别跟踪参数。 八、健康App升级 新的健康App在iOS 17上迎来升级。带来了全新的精神健康和视力健康功能。 在精神健康方面,用户可通过手机和其他苹果设备来记录自己的每日心情和暂时性情绪,通过回顾自己的心情,来认知自己的情绪状态,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其还能提供标准化心理健康评估,通过回答一系列与感受相关的问题,看看当前是否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风险。此外,你还能获得与心理健康危机相关的资源和文章,以更好了解自身当前的心理状态。 此外,在视力健康方面,其通过增加日照下的户外活动时间和在观看设备或书本内容时保持更远的距离两种方式,来减轻近视的危害。用户可以通过健康App了解Apple Watch检测到的日照下的时间。在日照下进行活动有助于减少儿童近视的风险,对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 观看设备或书本内容时距离过近也有造成近视的风险。新的屏幕距离功能采用iPhone和iPad扫描面容ID时所用的原深感摄像头,当用户与所持设备保持距离小于12英寸(30.48厘米)达一段时间后,将鼓励用户将设备移远,以缓解视力疲劳。 此外,iOS 17还新加入了离线地图功能、音乐协作清单、购物清单提醒、隐私安全保护等诸多功能,让你的手机使用体验更加完善。 支持升级机型 苹果在官网表示,包括最新的iPhone 15系列、iPhone 14系列、iPhone 13系列、iPhone 12系列、iPhone 11系列,以及iPhone XS、iPhone Xs Max、iPhone XR、iPhone SE(第二代或后续机型)将能够更新到最新系统,而iPhone X及以下的机型则无缘此次iOS 17。 如果你的手机恰好在升级名单之中,你会选择升级新的iOS 17嘛?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