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OPPO Find N3折叠屏手机搭载独立安全芯片,号称“万物皆可锁”
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OPPO 今日宣布,新一代折叠旗舰 Find N3 将搭载独立安全芯片,带来“万物皆可锁”的全新安全体验,为个人与商务隐私数据提供硬件级的更高安全性,以及更符合用户直觉的安全体验。 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表示:“这次将为用户带来一项全新的安全功能,通过独立安全芯片有效地保护用户隐私。轻松、礼貌、放心、自由是这个功能最核心的价值,所以我们把这个功能的场景定义为是一种‘商务新礼仪’,按键一推让用户进入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 OPPO Find N3 折叠屏手机将于 10 月 19 日 14:30 全球发布,号称“影像新世代,也是折叠下一代”,届时IT之家将带来及时的跟踪报道。 博主 @数码闲聊站 此前已曝光 OPPO Find N3 的配置信息。该博主透露,这款新机配备 7.82 英寸 2268*2440p OLED 内屏以及 6.31 英寸 2484*1116p OLED 外屏,内外屏均支持 120Hz 刷新率,PPI(像素密度)在折叠屏里属于“最高一档”。该机搭载骁龙 8 Gen 2 处理器,提供 16GB+1TB 大内存版本。 除了常规版本外,消息称 OPPO Find N3 还将推出典藏版,OPPO 后续新旗舰均提供 16GB LPDDR5X+1TB UFS 4.0,并且考虑提供 24GB 版本。 刘作虎最近证实,一加 Open 和 OPPO Find N3 是同一台折叠屏手机的不同名称。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预计 OPPO Find N3 将在国内市场发布,一加 Open 则面向海外市场推出。
截胡理想L6!零跑全新中型SUV申报:李想看了都摇头
快科技10月16日消息,不知道理想汽车CEO李想看到零跑申报的新车会作何感受,毕竟真的有太多自家的元素和影子在。 在工信部最新一批次的申报目录中,零跑全新中型SUV车型C10正式亮相,该车基于零跑全新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四叶草”打造而来,在此前落幕的慕尼黑车展上已全球首发,有望年内正式发布。 不同于自家的C11、C01等,全新的C10采用了最新设计语言,前脸为封闭式,贯穿式的灯组为家族化设计,下方还拥有贯穿式下包围,不过中间区域的样式和理想的L系就非常相似了,这样的设计还存在于侧面和尾部,具体情况就不多介绍了,大家看图就能体会到。 零跑C10 理想L7:供参考对比 有意思的是,理想规划中也会有一台中型SUV,应该命名为L6,售价在20万级,但没想到还没发布就杀出了一个零跑,可以说非常耐人寻味了。 继续介绍零跑C10,它还配备了车顶激光雷达,在左右两侧翼子板上也设有摄像头,这些硬件于是着它在智能驾驶方面的能力还挺值得期待,零跑C10长宽高分别为4739*1900*1680mm,轴距为2825mm,定位中型SUV,预计内部采用5座布局。 至于动力,该车提供增程混动和纯电两种版本,此次申报的为纯电动车型,其搭载一台由金华凌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型号为TZ220XY002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70kW,配中创新航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未知。
消息称iQOO 12系列手机提前到11月上旬发布,vivo X100 系列随后
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随着骁龙 8 Gen 3 处理器发布时间的提前,各家安卓旗舰也进行了跟进。 据博主 @数码闲聊站 近日爆料,iQOO12 系列(发布时间)提前到 11 月上旬,vivo X100 系列提前到 11 月中旬,四款新机已全部入网。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该博主提到的四款新机预计为 iQOO 12、iQOO 12 Pro、vivo X100、vivo X100 Pro。 配置方面,该博主此前爆料称 iQOO 12 搭载骁龙 8 Gen 3 处理器,提供 16GB 内存以及 512GB / 1TB 存储空间。iQOO 12 还将配备 5000 万像素大底主摄、百瓦快充大电池,正面配备 2K 高频调光直屏。此外,这款新机全系标配 50Mp OV50H OIS 主摄 + 50Mp JN1 超广角镜头 + 64Mp OV64B OIS 3X± 长焦镜头。 vivo X100 系列手机则选择搭载联发科天玑 9300 处理器,配有超级大底主摄、大光圈、全新光学镀膜、暗光潜望镜、超长焦微距等等。另外,据博主 @WHYLAB 透露,vivo X100 系列手机还搭载了紫光展锐 V8821 卫星通信 SoC 芯片,支持双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开发中)卫星消息,目前尚不清楚标准版和 Pro 版会不会标配。 如果爆料属实,距离 iQOO 12 系列、vivo X100 系列手机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预计官方预热活动将于近期开启,届时IT之家也会持续关注。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消息称小米汽车与北汽、华晨洽谈合作内容为寻求SUV车型代工
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据界面新闻上周五报道,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表示,小米汽车计划实现轿跑车、SUV 车型的“双线推进”战略:通过一期自建工厂生产轿跑车型,通过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合作代工生产 SUV 车型。 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称今年 8 月底小米就已接洽江淮汽车,商讨代工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事宜,但双方未能达成最终合作。 今年 10 月起,小米汽车开始接洽北汽蓝谷(IT之家注:旗下拥有极狐、北京汽车两大品牌)和华晨汽车,就生产等事项进行合作谈判。据称,小米汽车与北汽之间的合作推进得更深,双方均有意向进入更深一步的洽谈,但合作形式未知。 此前IT之家援引彭博社报道中表示,有“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小米已经与一些车企就潜在的生产合作关系进行会谈,其中的几家汽车制造商包括华晨汽车、奇瑞汽车,去年彭博社的报道中则提到小米汽车与北汽集团商谈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的相关事宜。 至于这次商讨合作,是为了 SUV 车型而做准备。知情人士透露,“未来小米汽车能不能成为爆品,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小米正在考量要不要自己生产 SUV 车型。”因此,合作成为了小米汽车快速上量且省钱的“最优解”。 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分两期规划建设整车工厂,一期工厂已基本建成并投用,产能每年 15 万辆,雷军 2024 年的目标是销售 10 万辆汽车。
李想阳谋,捧杀问界
图源:网络 李想与马斯克不相伯仲。 如果从全球汽车行业选出嘴炮王者Top2,海外首选特斯拉CEO马斯克,国内必定是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他们都擅长借助社交媒体造势,在短时间内输出信息密度极高的动态:骂粉丝、怼友商、谈论公司治理、点评行业现状以及各种放空炮,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方式持续占据舆论焦点。 这样的操作不难学,放眼汽车行业,战力较为出众的还有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和华为“遥遥领先”的余承东,但真正运用到化境的也只有马斯克和李想。 唐辰曾指出,李想的微博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理想汽车生存状况的晴雨表:理想整体经营情况良好时,李想在微博公开活动更活跃。当理想遇到麻烦时,李想选择失声和隐身。 社交媒体是影响舆论场的工具,李想充分利用其能量,将“捧杀”的威能发挥到最大。 捧杀是个简单的词语,却有典故,内涵丰富。原文出自东汉古籍《风俗通》,后被蔡元培在辞职信中引用,“吾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以表达杀你马的人就是那些在路旁给你马鼓掌的人,夸之者就是害之者,也就是“捧杀”的意思。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中有《骂杀与捧杀》一文,原文为:“现在有些不满于文学批评的,总说近几年的所谓批评,不外乎捧与骂。” 放在商业竞争的语境,“捧杀”是赤裸裸的阳谋,实际上也是两个策略:捧和杀。捧是手段,杀才是目的。 这是十分老套的伎俩,李想也运用得十分娴熟。对待绝大多数友商,他表现的就是“杀”,或迂回暗讽,或强力回击。比如李想在微博评价友商: (魏牌)蓝山什么的随便搞,我们根本不在意。 那仨瓜俩枣的销量,有啥可干的?被迫害妄想症呀? 二线豪华品牌如果能稍微认真学习一下 BBA 的基础能力,而不是天天搞什么生活方式,销量至少提升 30% 以上。 图源:李想微博 仨瓜俩枣,没有冠冕堂皇的措辞,也丝毫不考虑遣词造句,越口语化的表达,越能体现出李想的不屑。就像在某些时刻,个人内心的不忿积压到极点时,任何的言语,都不如一句简单的国骂来得通畅淋漓。 虎嗅也直接点名,这最后一句话,李想只用寥寥数语,就迎面给了蔚来三记重拳: 第一,李斌不务“卖车”正业,心思都放到“NIO Life”副业上去了; 第二,蔚来算豪华品牌吧,但只是“二线”; 第三,蔚来如果早用他的方法论,销量绝不会这么惨。 有网友统计过,截止今年上半年,李想总共发布了40余条原创微博。在整个6月的第二周,他发了9条原创,算上转发,其在8天内发的微博动态达到了27条。 难怪虎嗅“感叹”:这“阴阳怪气”的能力,没有二十年互联网怼人经验,根本磨炼不出来。 李想还有另外一副面孔:唯独对待华为,对待华为问界,李想表现出少有的柔和,“捧”着。 比如复盘理想ONE与定位同级的问界M7对垒中惨败,他在微博发文,“2022年三季度,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这点上,李想没有嘴炮。旧款问界M7交付的第二个月,理想ONE销量就大幅度下降,2022年8月仅交付4571辆,同比近乎“腰斩”。 此外,李想还对华为推崇备至。他在微博长文中表示,理想在“2022年9月底达成重要共识,全面学习HW(华为),学习最先进的企业”,并称赞华为早在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就解决了理想在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供应制造、组织财经等方面遇到的痛不欲生的问题。 不仅如此,理想汽车最新召开的秋季战略会,达成一个重要共识:将华为汽车确定为第一竞争对手,过去排在第一位的是比亚迪,其次是特斯拉。同时,在市场策略上做出暂避新款M7的锋芒的调整,并强调要继续强化家庭市场的产品长板,加快补上智能驾驶研发短板等。 有知情人士表示,理想原本在销售端的应对话术现在都取消了,不主动提起问界M7,“如果有车主问起,就说理想明年出的L6,跟问界M7是一个价位产品。” 这被媒体解读为“问界凶猛,理想避战”。“华为恐惧症”正在汽车、手机圈蔓延。尽管华为从指导方针上就自限“不亲自下场造车”,但余承东主导的智选车模式,在华为手机业务复苏的强势推动下,问界汽车承接住华为品牌价值外溢的“泼天富贵”,加上华为在智驾技术上不计成本的投入进入收获阶段,正高歌猛进。 10月8日,余承东亲自公布数据,截止10月7日10点,问界新M7累计大定55506台,单日新增4197台。这距其正式上市才25天。最新消息传出,自9月12日上市以来,新M7累计大定超过6万辆,远超市场预期。M9也跟着受益,也累计产生10450辆盲订订单,留存8040单。 图源:网络 李想看华为,喜忧参半:忧的是问界汽车几乎直接对标理想,砸出去的拳头,打的最疼的无疑就是理想汽车。喜的是理想像在华为身上照镜子。 华为问界有着理想解决未来5年甚至10年发展问题的答案,比如华为“遥遥领先”的高阶智驾、智能座舱技术以及未来趋势的车机一体系统等等;比如李想在战略会上反思:智驾的全力投入晚了半年等;比如李想正在复刻的营销、渠道能力等。 这些答案是理想汽车短期内无法达成,但却是决定理想汽车在下一轮竞争中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对此,李想可能口服心不服,但以己之短,攻人之长,确是大忌。在华为气势如虹的当下,以退为进的“捧”一下,是最明智的做法。这一点,熟悉传播套路的李想自然拿捏。 同时,“捧”的背后还藏不住李想的“杀”意:问界M7新款尚未交付,顺着主流的舆论在社交媒体上再推高一把,待新车正式上路,如果驾乘体验远低于预期,那对问界来说,又将是一场“向死而生”的劫难。问界已经经历过一次,小鹏G9也经历过一次。受益的是友商,理想也是。 这也在给李想提醒,当小米汽车传出加入增程模式,更多友商也在增程模式下找到增量,理想还在单腿走路——智驾技术和纯电车型开发的落后——或可能再次遭遇一次理想ONE式的打击。 实际上,捧杀不是什么新鲜的商业伎俩,李想自己也亲身体验过。曾经的国产油车之王长城,进入2023年后也改变玩法,开始重视社交媒体的渠道作用。在今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长城总裁穆峰称:“在社交平台营销方面,我们看到了‘微博之王’理想……” 李想,微博之王的名头不胫而走。唐辰在《李想,在微博“造车”》一文中写到,理想整体体量还是无法与长城相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想是懂的。本着商务礼仪回应长城,但顾左而言他,称想收购微博,“可惜了,无法收购微博……这么大一个金矿,只有36亿美元的市值,比汽车之家都便宜。”顺带还@ 微博CEO“来去之间”。曾经都是干媒体的,来总不知作何感想,内心估计像吞了一只死苍蝇。 旧王捧新王,都是阳谋,杀人诛心。
一匹快递黑马的700页成长秘密:规模化驱动盈利改善,海外优势领先
作者:林心林 快递业黑马极兔速递,蓄势待发地站在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口。 图片来源:极兔速递 2015年,极兔从印度尼西亚起网,短短几年在东南亚杀出重围,成长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快递公司。2020年,极兔小跑进入中国市场,用迅猛的成长速度、轰动的合并收购,让中国快递市场记住了这位后起之秀。 如今,在东南亚与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极兔,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击。 6月16日,极兔速递环球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10月2日,极兔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正式获得了上市的“通关文牒”。 最新于10月16日,极兔速递(01519.HK)正式启动全球招股。此次IPO,极兔拟全球发售3.266亿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3265.52万股(可予调整),占10%;国际发售2.94亿股(可予调整),占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 据悉,极兔每股发售价为12.00港元,经扣除承销费、佣金及就全球发售应付的预计开支后,预计极兔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35.28亿港元。 紧随招股上市完成后,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并按发售价12.00港元计算,预计极兔市值将为1057.5亿港元(约135亿美元)。极兔于招股公告中披露,预期B类股份于2023年10月27日上市。 这也意味着,在这一批启动上市的快递物流企业中,极兔将率先实现敲钟。 物流独角兽极兔如何撑起千亿估值?答案就藏在七百余页的招股书中。 盈利能力修复,规模化效应显现 极兔仍保持着一贯的高增长曲线。 凭借所服务的电商平台商户数量增长,市场对快递服务的需求增加以及网络的持续扩张,今年上半年极兔的总收入同比增长至40.3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同时全球包裹量达79.67亿件,同比增长16.7%。 规模持续上扬的同时,在最新一版招股书中,极兔还释放了盈利能力、经营质量增强的重要信号。 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极兔经调整净利润亏损收缩至2.6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7%;经调整EBITDA则录得3.9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39亿美元实现扭亏为盈。此外,截至2023年上半年,极兔扭转毛损局面,录得毛利1.94亿美元、毛利率4.8%。 对于过往亏损原因,极兔在招股书中回应称,一是在中国业务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其次是跨境业务及2022年扩展至新市场导致成本增加;第三则是收购百世快递导致成本增加。 透过上述若干重要盈利指标的改善,可以窥见极兔正在从成长阵痛中走出来。 以百世快递收购案为例,2021年12月,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二年,极兔以68亿元收购百世集团的国内快递业务,该交易也成为当年国内快递业金额最高的并购案之一。 随后极兔与百世快递开展业务与网络整合,并在2022年最终完成。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一场大型的并购整合从来不是易事,在双网融合过程中,除了服务质量与市场份额不可避免地出现短暂波动,若干物流资产的冗余及减值、百世历史经营中有关终止客户的应计拨备等等都产生了大量整合成本。 极兔在招股书中指出,2021-2022年的经营业绩受到收购百世快递中国有关的整合成本影响。但随着2022年完成整合后,已不再产生相关整合成本。而通过借力百世快递,极兔不仅实现设备、技术、业务量等方面的提升,还获得阿里系淘宝电商接口,跃入国内快递行业第一梯队。 今年5月,极兔还以11.83亿元收购顺丰控股旗下经济型快递业务丰网速运,再次实现强强融合。从国内包裹数量看,2020-2022年,极兔国内包裹年复合增长率达140.2%,市占率从2.5%提升至10.9%;而于2023年上半年,极兔在国内处理包裹64.46亿件,同比增长15.1%,最新于2023年7月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2.6%。 随着并购协同及业务量提升,极兔规模经济效益显现。 如今规模经济已成为快递业盈利的关键。随着包裹量的规模和密度进一步扩大,自有车队的运力及转运中心的运营效率提升,极兔的平均单票成本正处于稳步下降的趋势,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最新招股书显示,极兔国内单票成本已从2020年的0.51美元降至今年上半年的0.34美元,累计下降33%。 同时,由于议价能力、服务质量提高等原因,极兔在国内的单票收入也在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由2020年的0.23美元增长至如今的0.34美元。 未来,极兔的盈利空间将更具想象力。从招股书可以看到,中国业务虽然仍处于亏损,但已持续收窄亏损,上半年经调整EBITDA较去年同期下降79.7%至4497万美元。 极兔亦在招股书中表明,其计划通过提高包裹量及市场份额,保持灵活的定价策略、控制成本、优化网络合作伙伴的管理等方式继续实现收入的潜在增长及盈利能力。 东南亚基本盘稳固,全球化脚步领先 极兔千亿估值背后,聚集着一支明星投资人团队。 成立以来,极兔进行了多轮融资,吸引了腾讯、博裕资本、ATM Capital、D1 Capital、红杉中国、高瓴、GLP、海纳亚洲投资基金等机构。招股书中亦披露,在今年5月,极兔还吸纳了新一轮的D轮融资,额度达2亿美元,该投资者正是国内快递龙头之一的顺丰控股。 在外部战略投资者中,腾讯持股比例最高,达6.32%,此外博裕资本和ATM Capital分别持有6.10%和5.49%的股份,高瓴持股2%。 投资者们愿意拿出真金白银,除了极兔逐步向好的业绩,还有其基本盘及潜力空间所带来的底气。 除了在群狼环伺的中国市场强势分食,极兔还囊括了东南亚在内的海外市场,其脚步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区域,快递网络覆盖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新加坡、中国、阿联酋、沙特、巴西、墨西哥、埃及等13个国家。 目前,国内快递市场面临着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局面。而中国跨境电商加速发展、海外市场机遇广阔,也在倒逼着快递巨头们纷纷出海。今年以来,不止极兔,包括顺丰控股、菜鸟速递在内的快递企业纷纷谋求在港上市,触达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也正映射了快递企业们的海外野心。 相比于国内快递公司来势汹汹的出海行动,诞生并崛起于海外市场的极兔,在基建网络规模、经营合作资源、本地化水平等方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图片来源:极兔速递 从招股书可以窥出极兔目前的全球基建水平。截至2023年6月30日,极兔运营265个转运中心,超过8400辆干线运输车辆,其中包括4400多辆自有干线运输车辆及约3900条干线路线,以及全球超过18600个揽件及派件网点。 由于起步早,在目前国内快递巨头纷纷“押宝”的东南亚市场,极兔已遥遥领先。按2022年包裹量计,极兔为东南亚排名第一的快递运营商,市场份额为22.5%,处理25.13亿件境内包裹;而2023年上半年,极兔处理了14.38亿件境内包裹,同比增长18.4%,领先同业竞争对手。 如此强势的市场份额,也为极兔持续产生着利润,并保持稳健的利润率。 随着近几年在国内的业务规模大幅增长,极兔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收入比例有所下降,但仍贡献着超30%的收入以及稳定的利润增长,为极兔扩张其他新市场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极兔在10月16日招股公告中亦称,此次上市的募集资金中约30%将用于拓宽物流网络,升级基础设施及强化该公司在东南亚和其他现有市场的分拣、仓储能力及容量。 另一个增长空间则是极兔于去年进入的新市场。2022年,极兔将版图扩展至全球其他大型及高增长市场,前瞻性地开拓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市场。据悉,此类新市场拥有繁荣的电商产业且渗透率仍较低,随着消费者从传统零售转向网上购物,当地电商市场将经历关键性的转变。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2023年5月,极兔在巴西高峰期单日处理了超过630000件包裹,成为巴西当地主要同行中最快达到此等包裹量的公司。 恰如其名,极兔速递正如一只兔子般急速奔跑。成长至今八年的极兔,脚迈全球化发展步伐,站在IPO资本市场的门口,将讲出一个怎样的新故事?
AirPods可以“读脑”了?还是能同时监测汗液乳酸浓度的那种
AirPods可以监测大脑信号了?! 还是能预测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的那种? 最近,一款耳内传感器登上了Nature。 把它“贴”在AirPods等耳机上,不仅能监测佩戴者的脑电波,还能监测汗液中的乳酸浓度。 如此一来,得到的数据就可用于癫痫、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关键它还很小巧插入耳朵中几乎看不见,且由柔性材料制作佩戴起来也很舒适。 研究人员将这款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与市售脑电图设备和含有乳酸的血液样本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证实,使用这种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与现有方法检测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苹果就为AirPods申请了一项设计专利,瞄准的就是能够监测脑电图、肌电图、心电图等生物信号这个方向。 但没想到苹果这边还没啥动静,就有相关研究抢先做出来了。 所以这款传感器到底长啥样? 佩戴舒适且能贴合不同耳型 此前临床数据已证实,监测和控制代谢物(如乳酸)水平对提高大脑功能、增强神经可塑性和血管生成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但目前将脑电信号和代谢物水平监测集成到单一可穿戴传感器设备的研究很少,尤其还是像耳机这样小巧型的。 主要是因为不同传感模式的传感器之间存在串扰,继而会影响测量信号的准确性。 而且在身体上找一个最佳的“共传感”位置也很重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研究了耳内功能结构,并使用特殊的布局设计、材料以及制造工艺,制成了这款集成的耳内传感器。 耳内自然是“共传感”的绝佳位置之一,主要是因为其不仅邻近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脉管系统和听觉皮层,还有多个外分泌汗腺,并且具有锚固结构、机械稳定。 但是耳内空间极其有限、不同人的解剖结构变化很大,所以开发一种通用的耳内传感器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下面来看研究人员具体是如何设计的。 首先为了获得最佳集成效果,研究人员根据耳道内的功能设置了传感器的布局。 他们找来了参与者进行耳汗分布测试,确定耳道内汗腺分泌较多的区域。 然后将电化学电极(监测汗液中乳酸浓度)朝向这些区域。而电生理电极(监测脑电波)则朝向颞叶区域,也就是更接近脑电信号源。 △白色虚线轮廓表示电化学(左)和电生理(右)电极的位置 在结构上,用于监测脑电波的部分采用了3D立体设计和“发条”支撑结构,不仅保证了与不同耳型的贴合性,也进一步增大了与耳道皮肤的接触面积,从而获得更强更稳定的脑电信号。 而监测乳酸浓度的部分表面覆盖了PVA凝胶层,该凝胶层具有亲水性和多孔结构,能够有效吸收和聚集汗液,提高了乳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此外,传感器的制成材料大多具有耐化学性和拉伸性,蛇形线路设计也进一步提高了延展性,横向拉伸20%也能保持正常工作。 为了能与大多数耳机硅胶耳套整合在一起,传感器还带有一个粘合层的平底,整体结构如下: △中间还包含SEBS材料制成的绝缘层 制造过程则是采用了快速且低成本的打印-粘合-组装工艺: △传感器打印以及与电子设备黏贴组装 配备传感器的耳机制成了,下面来看性能测试结果。 脑电、乳酸双模精准监测 先来看脑电波的传感性能。 研究人员进行了阻抗测试,发现传感器与耳道界面阻抗良好;直流偏置测试结果,也显示传感器的偏置电压分布正常。 眼电图测试证明传感器可用于眼电图信号的检测;听觉稳态响应测试也表明传感器可用于听觉脑电信号的检测。 针对乳酸传感性能,研究人员测试了传感器的线性范围、选择性、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也都优异。 此外,串联测试表明两种传感模式可以同时工作,可以消除短暂串扰。 随后研究人员又进行了人体实验,让5名参与者进行有氧运动,监测脑电波和乳酸变化。 结果结果显示运动前后脑电波各频段和乳酸浓度发生一致性升高和降低,也就是实现了两种模式的连续、同步感测。 总的来说,相较于现有技术,该传感器形式因子小、佩戴舒适度高、可以用于日常健康监测。 但研究人员也指出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 比如,实验仅测试了单次20分钟的急性运动,未进行长时间的持续监测,无法观察长期效应;研究仅针对健康人群,没有在特定病患群体中验证传感器的监测效果;虽然研究表明两种传感模式可以同时使用,但未完全排除串扰的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还指出之后可以与低功耗集成电路结合,进一步提高便携性。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3-01095-1
“战时”CEO、带着武器进产房,以色列创业圈的战争实况
带着武器进产房的弗里德曼与妻子(右)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6日,自从以色列-哈马斯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30万以色列人被征召入伍,其中包括许多科技工作者,一些科技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成为了真正的战时CEO。 46岁的坎德尔(Kandel)是以色列创业公司Munch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他的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在视频中寻找和编辑最引人注目的片段。 据坎德尔回忆,今年10月7日凌晨,他被不祥的警报声惊醒。由于他住在加沙以北约25英里的小镇格德拉(加沙经常有冲突发生),所以时不时地就会听到警报声。按照标准的安全程序,他转移到了避难所。 “接着,我们听到了一阵又一阵的警报声。我们意识到这很不寻常,”他回忆说,“然后,惨剧开始上演,许多不人道的行为接连发生,超出想象。” 到10月8日星期日时,坎德尔已经准备好自愿加入以色列军队,支持以色列国防军。他说,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人也在这样做,包括其他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CEO。 科技工作者成预备役主力 在以色列,所有年满18岁的公民都必须服兵役。男子必须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32个月,女子必须服役24个月。之后,大多数以色列人会被列入预备役,直到年满40岁。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他们可以被征召入伍,比如目前与哈马斯的战争。 以色列士兵 由于以色列的科技工作者高度集中,在36万多名奔赴前线的预备役军人中,许多人的日常生活通常都是在成立和投资科技公司。以色列风投公司OurCrowd CEO乔恩·梅德韦德(Jon Medved)说,由于以色列的科技工作者往往更年轻,所以他们是更有可能被征召入伍的预备役军人。 “以色列的现实情况是,每家公司至少有一个人被征召。”大卫(David)说。他是以色列的一名风险投资家。为了家人的安全,他要求不透露自己的姓氏。 他说,在10月7日哈马斯的袭击发生后,自己当天早上就响应了单位指挥官的召唤,在下午1点前到达基地,担任医护人员。 就在同一天,32岁的诺伊·莱布(Noy Leyb)正在纽约忙着和他的联合创始人、长期商业伙伴丹妮尔·艾森伯格(Danielle Eisenberg)一起创建自己的早期创业公司BachPlace,该公司是一个策划单身女子派对的平台。但是到了当天下午,莱布就坐上了返回以色列参加战斗的飞机。 战时CEO 对于其他创业公司来说,即使一些员工奔赴前线,公司的业务仍在继续开展。“平均来说,每家公司中有10%到25%的员工被征召了。”urCrowd CEO梅德韦德表示。 这些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员工在部队中运用了他们每天都要使用的技能,比如解决问题、多任务处理以及在作战中担任领导角色。一些人甚至在执勤期间抽空参加Zoom会议。 “其中一些人简直就是超人,他们不仅要去战斗,休息时还要为公司工作,写代码或谈客户。” 梅德维德表示。 即使没有被征召,一些以色列人也在想办法提供帮助。坎德尔年轻时曾在以色列军队服役,他决定自愿入伍。“我打电话给我认识的每个人,要求他们入伍。待在家里,你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所以你需要挺身而出,”坎德尔表示,“当我到达战区时,有很多人都出于同样的想法而来。这就是以色列人。我们在为我们的家园而战。” 坎德尔 坎德尔和其他志愿者,包括另一家创业公司的CEO和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已经启动并运行了五个不同项目,以支持以色列在战场上的军事行动。他拒绝透露具体项目,因为他不想泄露敏感的军事信息。不过他表示,这项工作涉及复杂数据处理和网络防御等技术。 在坎德尔自愿支持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军事回应期间,他依靠其他公司联合创始人来领导旗下总部位于特拉维夫的公司Munch。该公司有15名员工,全部在以色列。“我很幸运能成为联合创始人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创始人,所以我依靠我的联合创始人运营公司。他们在经营公司,这让我有时间投身于战争。”坎德尔表示。 坎德尔称,本周,在他每天入睡前,他都会收到更新了解Munch每天完成的工作。他会给出反馈,并做出任何必须做出的决定。 对于医疗科技创业公司Remepy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奥尔·肖瓦尔(Or Shoval)来说,做出响应号召投身战斗的决定很容易。 “我们被称为创业的国度,其中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扮演着双重角色:我们既是普通人,但也是以色列的保卫者,我们有这个责任。”肖瓦尔表示。 当肖瓦尔前往以色列南部的前线时,他在特拉维夫的同时正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以确保公司继续顺利运营。 OncoHost是一家位于宾亚米纳(Binyamina)的生物技术创业公司,据其CEO奥弗·沙伦(Ofer Sharon)介绍,该公司已有多名员工参军,其中包括研发团队负责人本·耶林(Ben Yellin)。 “我们在美国有一支团队,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但是在以色列,我们决定继续履行我们的使命,不顾警报声和火箭弹,不管我们每天看到和听到的暴行有多么残忍。” 带着武器进产房 就在以色列人哀悼失去家人,并搜索失踪的亲人时,他们的生活也还在继续。 41岁的伊塔马尔·弗里德曼(Itamar Friedman)是CodiumAI的联合创始人,当他听说妻子要生第三个孩子时,他已经响应了参军的号召。 弗里德曼说,他的儿子在周四凌晨出生,他得到了特别许可,可以离开部队去探望。“自10月7日以来,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微笑,一个男婴今天早上出生了。我记得医生说过,我是第一个带着武器、枪进入产房的人。”弗里德曼说。 没有人能预测这场战争将持续多久,也没有人能预测这场冲突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以色列的科技行业。(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