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smart 再也不小了,全新精灵#5 概念车北京车展首次亮相
豪情精灵 概念#5 smart 是汽车市场里一个年轻又有个性的品牌,早些年给人的印象就是小巧玲珑的双座小车品牌,「小」就是这个品牌给人的最初印象。 在全面转型电动化之后,smart 的精灵系列已经推出两款车型,虽然不再是双座小车,但也跟「大」关系不大。 在北京车展上,这个以「小」著称的汽车品牌,推出了旗下有史以来最大、最大胆、最方正,同时也是最野性的一款车型:精灵#5 概念车。 精灵#5 概念车标志着 smart 正式进入豪华中型纯电 SUV 细分市场。除了拥有「最大」体型之外,全新 smart 精灵#5 概念车双电机智能四驱、AT 全地形轮胎、全地形驾驶模式(Off-road,沙地,雪地,泥地,岩石)。 这意味着 smart 正跨越都市边界,走向野外。 全新 smart 精灵#5 概念车采用独特的方正轮廓设计,使之成为所有 smart 车型中最硬朗的车型,可折叠防撞踏板,隐藏式绞盘和户外探险车顶射灯,进一步强化了整车的户外属性。 通过更短的前后悬,使之在中型 SUV 的体型下,拥有了宽适舒享的内部空间。另外,与 smart 精灵#1 概念车一脉相承的对开门设计,让这款车型看上去又增加了空间感。 座舱上,全新 smart 精灵#5 概念车也跟上了时代,内部用标志性的极简线条勾勒出水平横向布局的整体中控界面,功能控制布局更为直观便捷。 核心视觉元素是流线型设计中控台,配备 13 英寸双 OLED 显示屏,系统内置 AMD V2000 桌面级高算力芯片,保证了车机速度。 通过和人工智能公司 Cerence 合作,全新smart精灵#5 概念车搭载了生成式 AI 技术,让用户可与车载智能助手进行各种自由对话,车辆可精准识别语义并回应用户所需。 用户通过日常交流语言,就能够实现操控车辆和获取信息,包括接打电话,阅读短信、音乐和媒体、空调控制、导航、个人设置和车辆控制,以及包括天气、新闻、日历、常识等信息。 另外,环境灯光和可由中控台操作的原车全场景便携 Hi-Fi 音箱和车规级全彩激光投影仪,组成沉浸感十足的 smart 移动影院,很适合户外场景。 当然,户外也不一定意味着要颠簸,全新 smart 精灵#5 概念车还配备了零重力座椅,并且在行业内首发坐垫安全气囊。 纯电化之后的 smart 自然也不能依靠此前的精准定位来谋生,而是要参与到残酷的纯电市场竞争中去,用上当下前沿的纯电技术也是大势所趋。 全新 smart 精灵#5 概念车在先进的 800V 纯电高压平台和 4C 超快充技术加持下,15分钟便可从 10% 电量充至 80%,迅速补充 70% 电量。 有大身躯当然也要有大电池,全新 smart 精灵#5 概念车搭载超过 100 千瓦时大容量电池,可实现超过700公里(CLTC)或550公里(WLTP)的续航里程。 最后就是智驾技术了,和主流智驾车型类似,全新 smart 精灵#5 概念车采用 NVIDIA DRIVE Orin 作为最新集中式计算平台,并首次搭载激光雷达,全新概念车将带来 smart Pilot Assist 3.0 版本,可实现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整体来看,虽然是概念车,但其实全新 smart 精灵#5 的完成度非常高,稍微改一改就可以作为量产车上市,其三电、智能和智驾水平,也和目前国内主流的高端电车在同一个档次上。 加上 smart 品牌越来越务实的售价,这个曾经在人们心目中又贵又小的品牌,正变得越来越亲民越来越大众。
MP3、DVD等几乎消失!下一个被淘汰的电子产品是什么
快科技4月26日消息,如今电子产品发展非常迅速,但经常有人会回忆起当年红极一时的设备,比如MP3、DVD、随身听等等。 今天,“下一个被淘汰的电子产品是什么”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从大家的反馈来看,相机、平板、电视、电子阅读器、有线耳机等产品都是徘徊在淘汰边缘的产品。 当然,这里提到的“淘汰”只是说淡出主流市场,比如相机在专业领域是完全无可取代的,但需要复杂的后期,相机镜头的组合也必不可少。 但是在大众消费者中,相机的存在感已经大大削弱,10几年前大家都希望拥有一部相机,但如今每个人的手机都能拍摄记录,甚至顶级的旗舰随手拍摄效果碾压单反相机。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今手机影像的硬件加上算法,日常拍摄的照片已经完全碾压手持相机拍摄,相机几乎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至于平板电脑,其实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前些年甚至除了苹果、华为、三星之外,其他大厂都纷纷放弃该市场,只是从网课时代开始后,小米、vivo、OPPO等各厂商才开始重视起来。 究其本质是平板的产品力比较尴尬,即无法满足笔记本的生产力需求,在手游等娱乐方面也无法与手机的便携媲美,而影音表现也远不如2000多买一台55-65的4K电视。 此外,有线耳机因为便携性和接口问题,已经在主流市场被无线耳机取代,电子阅读器更是无人问津。 你认为下一个被淘汰掉的电子产品是什么?
当华为Pura 70不再“缺货”
作者 | 马广宇 编辑 | 李东辉 很长一段时间内,终端市场判断华为手机市场表现的一个指标是该机型是否缺货,缺货就意味着该机型能够利润空间或卖出溢价,这也是一众经销商投资华为门店的最大利润来源。 4 月 18 日,华为 Pura 70 再次以“先锋计划”的方式正式上市,和往常一样,华为再次再次展现出强大的产品力,Pura 70 Ultra 和 Pura 70 Pro 不到一分钟即告售罄。 Mate 系列和 P 系列一直是华为旗舰机的代表,其中 Mate 系列主要面向高端商务人士,在综合性能方面较强,而 P 系列主要面向摄影爱好者,在拍照领域持续进行技术突破。 前不久,华为 P 系列正式升级为华为 Pura,展现出其全新的姿态,可以看到其定位已不再是只面向摄影爱好者,而是进一步扩圈迈向更高端的定位,从外观和售价来看,这款产品都显得“果味”满满。 售价上看,华为 Pura 70 系列四款产品中 Pura 70 搭载 6.6 英寸直屏,售价 5499 元起;Pura 70 Pro 搭载 6.8 英寸第二代昆仑玻璃曲屏,支持北斗卫星图片消息,售价 6499 元起;Pro+版本升级了玄武钢化昆仑玻璃和天通卫星通讯,售价 7999 元;Ultra 版本则是在 Pro+的基础上加入了超聚光伸缩摄像头,售价 9999 元起。 对比上一代 P60 系列标准版售价为 4488 元,Pro 版本售价 6988 元起,Pura 70 的 Ultra 版本售价甚至已经超过了 Mate 60 Pro+的 8999 元。在相同价格段,对比售价,iPhone 15 的基础价格为 5999 元,iPhone 15 Plus 则是 6999 元起;iPhone 15 Pro 售价为 7999 元起,iPhone 15 Pro Max 则是 9999 元起。 仅看定价,在国内市场苹果是目前能与华为形成对标的唯一手机厂商。 这不是华为第一次做出价格上探的尝试,此前发布的 Nova 系列产品在售价上对比前代产品普遍提升了 500 元 -200 元不等。随着华为品牌定位的进一步高端化,苹果在中国市场已然感受到了压力。 根据调研机构的数据,2024 年 Q1 季度华为市场份额达到了 15.4%,已经超过了 OPPO 和小米的市场份额,而在华为的冲击下,苹果 Q1 季度同比已经下滑了 3.4%,市场份额仅达为 15.5%。 近两年,苹果曾在下沉市场大量铺设 Mono 店和 ARP 店,下沉策略明显,但如今市场竞争加剧,下沉布局仍挡不住市场进一步萎缩,这个在华为 Mate 60 系列回归后变得尤为明显。另一方面下沉策略带来的一大隐患是,资源分配出现失衡。 即为了照顾新增的 Mono 店和 ARP 店,苹果国代商在配货上会优先向新店倾斜,导致原有的经销商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上半年就有经销商公开表达过:“仅是进货一点,就让我们很头疼,国代给分的固定一批货大多数都是不好卖的机器,很多好卖的新品很难拿到。” 这个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厂商在做线下布局时的战略思考,如何把一款产品的势能利用最大化,当产品强势时通过扩张门店来进一步提升品牌势能挤压对手的线下空间,反之,产品势能跟不上会导致经销商的投资压力加重。 事实上,华为在 Mate 60 回归之前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张动员,鼓励经销商进行授权店、堡垒店的建设,力争做到消费者出门 3 公里以内就买到华为的产品。 现阶段当 Mate 60 的产品势能进入末期,Pura 系列自然就承担起稳定市场的角色,这也就意味着着,Pura 系列会成为相当一部分经销商心中的“救心丸”,来缓解 Q1 的门店经营压力。 01 戏剧性的 24 小时 在 Pura 70 系列开售前,华为产品发布会的突然取消,为这款产品留足了悬念,同时也带来了泼天的流量。 有上游供应链告诉雷峰网,华为 Pura 70 系列的备货较为充足,华为 Pura 70 全系列在生命周期内已经备货了 1300 万 -1400 万台左右,截止到七月,华为给供应链的订单在 600 万左右。而且从分货情况来看,华为 Pura 70 系列的货源还算充足,只有 Pro 版本量比较少,显然华为对这款产品早有规划。 与华为充足的准备相反的,是对经销商的突然通知。在产品发售当天,某地区的华为渠道员工王斌告诉雷峰网:“由于突然发售,当地所有的货都是经销商早上七八点钟从省总仓自己开车提回去的,然后再分发给他们的门店,部分物流不发达的地区在发售时甚至还没拿到产品”。 对于经销商来说,越早拿到产品,就代表着更高的门店销量,当天不少经销商都忙碌起来。部分经销商对雷峰网表示:“这次从分货到开售确实太突然了,我们都没有时间去提前准备,其实我觉得没有特别原因完全可以提前通知。” 货量紧缺的华为 Pura 70 Pro 毫无疑问成为了热销款,当天美团闪购的实时搜索热度涨幅直接超 3600%。在北京王府井旗舰店门口,新品一开售就挤满了黄牛和前来购买的消费者,仅开售半天就已经处于缺货状态,只能通过预定购买。 在当天上午,二手平台均出现了较大的溢价,不少黄牛甚至将溢价抬到了近 2000 元,部分热门颜色加钱都没有现货供应,足可见消费者的热情。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华为 Pura 70 发售后的 24 小时内,部分门店就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 在北京王府井旗舰店,12 点刚过,就开始陆陆续续有黄牛开始退场,很明显 Pura 70 的热度并没有如 Mate 60 一般延续下去,与上午时的热切截然相反。 华为 Pura 70 系列开售当天下午五点 北京长楹天街华为门店 有黄牛对雷峰网表示,中午 11 点的时候收价直接崩盘,Pura 70 Ultra 的 16GB+512GB 版本售价 9999 元,收的价格只有 9300 元左右,主要还是因为卖的人太多了。 从销售情况来看,Ultra 版本除了主打的绿色,其他版本的销量并未达到经销商预期,而 Pura 70 Pro 则是因为货量比较少,早早退场。一位当日购买新机的用户告诉雷峰网:“下午 4 点,深圳万象天地华为店的 Ultra 还有现货在卖” 雷峰网通过走访发现,当天下午五点,北京大部分授权店的 Ultra 版本除了绿色之外,其他版本都有现货售卖,同时也没有看到黄牛的身影。 在发售后的第二天一早,北京王府井旗舰店的华为 Pura 70 Pro 也开始了现货销售,雷峰网走访时有大概只有 10 人左右在排队购买 Pura 70 Pro,与第一天的火爆和紧缺形成较大反差。 华为渠道员工王斌告诉雷峰网:“发售当天,华为的体验店和生活馆的销售情况要好一些,基本上午就售空了,但其他的授权店和合作店表现就比较差,甚至部分店铺的库存转化率才只有 40%,也就是说如果一台门店分到 20 台手机,那 40%的库存转化率就是只卖出 8 台”。 华为 Pura 70 并没有复现华为 Mate 60 发售时的爆火现象,与华为本次更充足的分货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 4 月 22 日,华为 Pura 70 和 Pro+版本开售当天,王斌告诉雷峰网:“这两款产品卖得比较不错,在当天上午有一波小溢价,除了专卖店和体验店之外,广东绝大部分地市的到货转化率差不多在 50%左右,超过了 Pura70 Pro 和 Ultra 版本发售当天的转化率,不过这两款产品备货量很足,没遇到整个省市直接缺货的情况。” 在 Pura 70 开售的 24 小时内,从一机难求到现货供应,“黄牛”的心情无疑坐了一次过山车。 02 经销商的 AB 面 不少经销商在发售之前,对华为 Pura 系列有着很高的预期,部分经销商发售前直接打款上千万订货。 经销商刘朗告诉雷峰网:“现在 3、4 月份属于淡季,打款上千万去订货风险还是很大的,只有看好 Pura 70 系列的经销商才会去承担这个风险。” 据刘朗所述,部分省市的经销商在代理华为后,都和其他品牌做了切割,导致在面对 3、4 月份的行业淡季时显得有些无能为力,而 Pura 70 的出现则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目前市场的空缺,补足华为门店缺货的情况。 只是从结果来看,Pura 70 系列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多位经销商向雷峰网反映,在华为 Pura 70 系列发售当天,门店人流量明显增多,但多数都是观望状态,实际成交量并不多。 “这次 Pura 70 系列的价格的定价上限有点高,所有人都没想到。”刘朗说道。 相较于重金打款的经销商,还有大多数经销商都抱有理智态度看待 Pura 系列。此前华为的 P30、P40、P50 系列用户虽然到了换机周期,但从门店反馈来看,这部分用户已经被 Mate 60 系列提前透支过一轮,再加上华为 P 系列本身用户基数不大,所以更多的经销商都是谨慎态度,在华为 Pura 发售后,也能保有不错的心理预期。 “这次华为给我们分了 100 台左右的货,第一天其实就卖出去不到 10 台,不过 Pro 目前预定量很大,已经订出去 200 台了,但我手里没有货。”东三省的经销商李翔说道。 李翔告诉雷峰网,以目前的分货量来看,虽然 Pro 版本预定量大,但短时间内根本没法交付,所以很难让门店销售额有大量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李翔还提到,此前华为都会根据现库存转化率去进行下一次分货,而这一次东三省的 Pura 70 系列则是没有任何要求,能卖多少是多少,不看转化率,正因如此,东北不少经销商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从往年销量来看,华为 Pura 70 系列产品本身承载着高端和终端产品之间过渡的身份,P 系列的销量一直都不如 Mate 系列,很多经销商对此的论据也是基于这一逻辑,认为即便 P 系列改名 Pura,短时间内也是无法改变消费者认知。 “虽然 Pura 70 没有带来太大销量,但此前 Mate 60 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前几年亏的钱赚回来了,所以我们也没太指望这台机器。”李翔说道。 从最近的供应链消息来看,华为 Pocket 2 由于不及销售预期,上游订单已经有所下调,从 200 万台下调至 150 万台,这大概率也是 Pura 70 延期的真正原因。从这一角度来看,如果 Pura 70 系列在生命周期 1300-1400 万订单的基础上持续砍单的话,下半年 Mate 70 系列是否会同样延期也非常值得关注。 此外,华为 Pura 70 的发布节点也存在很有意思的地方,很大程度上与其智界 S7 的发布相关。横向对比,去年前三个季度华为问界车型的销量表现并不出色,即便是目前的热门车型问界 M7 在 7 月发布新款的时候,月销量也只有 769 台,8 月份更是只有 988 台。 问界 M7 的转折点在于华为 Mate 60 的突然发售,在 Mate 60 的带动下,华为线下门店客流量大幅提升,问界 M7 趁势将价格下调 7 万元,销量直接翻了几倍,就连余承东也在朋友圈发表了“起死回生”的言论。 如今华为 Pura 70 的开售节点,刚好也是在智界 S7 二次发布之后,新问界 M5 发布之前。从目前销量来看,智界 S7 不及预期,而问界 M5 则呈现爆火的态势,这其中究竟有多少关联值得更多思考。 03 冲击“更高端”,华为需要更多布局 在前不久的华为第 21 届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公开表示过:华为 2024 年最关键的事情就是打造鸿蒙原生应用生态,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并计划在一年内,将中国市场智能手机上使用时间超过 99%的 5000 个应用全面迁移到鸿蒙原生操作系统上。 而这句话的延伸在于,华为正准备基于中国市场打造鸿蒙操作应用生态,未来会向更多国家推广。 目前华为正在中东地区大力发展海外基础业务,并且有计划的在该地区推出产品。雷峰网了解到,华为官方在当地推出了面向高端市场的 P 系列和 X 系列,并且第三方商城也有 Mate 60 在进行售卖。 从目前华为的产能来看,供应全球市场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一前提下,冲击超高端已经是一条必经之路。 据业内人士透露,下一代 Mate 70 产品的售价也会有部分上浮,512GB 版本售价大概率会 6499 元起步,而 Mate 60 的 512GB 版本售价 5499 元,如果后续考虑到销量 Mate 70 可能会推出 256GB 版本。 无独有偶,上游供应链也有消息称,在今年 Q2 季度末华为将会发布新的三折叠屏产品,售价也将来到两万元起步,将会主打超高端商务市场。 从如今的披露来看,HarmonyOS NEXT 大概率会在 6 月的 HDC 开发者大会上发布,而 IoT 业务可能也会随着“纯血鸿蒙”的发布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今年华为的融合业务重心迎来了新的调整,按照部分经销商对雷峰网的说法:华为一方面要增强团队意识和销售能力,而另一方面则是要把 ToC 业务从卖商品,变为经营客户,这意味着华为想要摆脱原有门店的束缚,从坐商开始向行商改变,也代表着华为的融合业务也全面向高端化调整。 某地区的华为渠道经理告诉雷峰网:“自从 Pocket 2 的销量表现不及预期后,内部就一直在强调要卖好旗舰双折叠产品,与此同时还要推高卖贵,大力推进服务产品和融合业务。” 由于售价问题,华为终端生态业务在零售上有些尴尬,经销商王海提到:“华为生态的产品售价很高,单独购买的用户并不多,很多产品我们都是搭货去卖的。” 目前华为智能家居业务的合作商多数都是精装商和高端用户,依靠控制安防、控制灯光、控制窗帘去推销硬件赚钱,只是一个问题在于,如今 AI 以及“人车家”全链路生态概念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未来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 有业内相关人士告诉雷峰网:“AI 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算力和数据,算力是华为的优势,但在数据上则有所不足。华为的精装商用户在如今的业务逻辑下,消费者无法向华为直接反馈,很难对华为形成价值,对未来业务发展显然是个弊端。” 相反,回看小米的 IoT 业务,小米的每一个终端节点都可以不停的把数据回给小米,形成一个闭环。在未来的 IoT 业务上,小米明显优势要更足一些。 “满血鸿蒙”的出现,或许是华为 IoT 业务扭转现状的新机会。 回到华为终端业务,无论是提高售价还是布局鸿蒙,从 Mate 60 开售之后,能够明显感觉到华为的迫切之感,如果华为没能在热度尚有余温之时将价格和品牌调性抬高,一旦品牌后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华为又没有销量做保证,等待华为的只能是下一个寒冬。 另一方面,在华为 Mate 60 回归之前,华为曾让经销商大量扩张门店,这就又回到了产品与渠道之间的核心问题:渠道比产品快半步还是产品比渠道快半步更有优势? 华为对渠道的提前布局是 Mate 60 能够快速铺开市场的基本前提,第一时间让等待三年之久的经销商快速盈利,只是当产品红利期过后,后续因为缺货等原因,在今年 Q1 季度销量正逐渐疲软,很显然,华为产能上的不足放大了“渠道比产品快半步”的劣势。 如今华为 Pocket 2、Pura 70 在销量上不及预期,再次将“渠道比产品快半步”的劣势放大,再加上华为售价上的提升,这些门店能否继续撑住还是一个新的问题。 从动作来看,华为目前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一位供应链人士告诉雷峰网,目前华为有计划筹备低端系列,大概率为此前网传的星耀品牌,目前处于和上游厂商洽谈的阶段,会在年末进行小规模试产。价格段的补足,或将弥补华为冲击超高端所带来的弊端。 如今市场大盘并不明朗,有多个分析机构都表达出了大盘继续下跌的看法,华为需要在更快的时间内完成品牌升维,跑赢市场大盘的下跌速度,才能彻底冲向“更高端”。 华为 Pura 70 销售未及预期,华为尚且如此,各家在生死关头又该如何抉择?海外市场,传音上探野心勃勃,各家出海自救又能取得多少成绩?
曝三星即将发布首款折叠屏“Ultra”设备 搭载骁龙8 Gen3
近日,CNMO了解到,据外媒Android Headlines最新报道,三星即将发布首款折叠屏“Ultra”设备——Z Fold 6 Ultra。这一创新举措继承了S系列中备受赞誉的“Ultra”产品线。尽管Z Fold 6 Ultra的具体细节尚待揭晓,但坊间传闻称,标准版的Z Fold 6可能会沿用熟悉的三摄系统,并在设计上实现更轻薄。此外,像S24 Ultra一样配备S Pen插槽的可能性也存在。 三星Z Flip6渲染图 三星在传统上使用数字“8”来标识“Ultra”设备,而泄露的型号也印证了这一点。Z Fold 6 Ultra型号为“SM-F958N”。三星一贯用“8”来标识“Ultra”款手机,而在过去的Fold系列中,这一数字并未使用过(以往型号以“6”结尾)。 尽管具体的发布日期尚未公布,但预计三星Z Fold 6 Ultra将与标准版的Z Fold 6一同在7月的Unpacked活动中亮相。据悉,Unpacked活动规模宏大,将带来一系列重量级新品,新一代智能手表Galaxy Watch7系列、新款无线耳机产品,乃至传闻已久的可穿戴设备“Galaxy Ring”可能在此次活动中亮相。 然而,鉴于当前有限的型号信息,Z Fold 6 Ultra可能会成为韩国市场的专属产品。标准版的Z Fold 6(型号SM-F956N)预计也将在韩国上市。 目前可以确认的一个细节是,Z Fold 6 Ultra将搭载骁龙8 Gen3移动平台。关于Z Fold 6与Z Fold 6 Ultra之间的具体差异,还需要等待更多信息的披露。
李想关车门向雷军讲解L6!官号调侃:把我老板放出来
【CNMO科技消息】这次北京车展,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和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成了最大的“顶流”,遭到多家车企哄抢。据介绍,理想汽车CEO李想向雷军讲解L6后排座椅时,热情打开车门邀请雷军上车体验,雷军进入车内后,李想便关上了车门,贴身站在车外向雷军介绍车内各项功能和特点。对此,小米汽车(上海长江西路汽车园店)在评论区调侃式喊话:“把我老板放出来。”网友则调侃称,真实的商战:把对方老板关车里。 李想关车门向雷军讲解L6 北京车展时隔四年再开幕,除了多款新车以外,雷军和周鸿祎成为了本次车展最大的两位流量明星。智己、蔚来等品牌将雷军、周鸿祎来展台参观作为宣传点传播。除了参观了理想新车,北京车展上,雷军还去了比亚迪、蔚来、小鹏以及长安等车企的展台,都受到了友商高管热烈欢迎。 官号调侃 值得一提的是,雷军还有意与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等车企合作。此前,当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来到了小米的展台时,雷军向其介绍了小米SU7的细节,并邀请王传福一起搞生态。雷军称,“我昨天和李想、小鹏(何小鹏)讲,他们都挺愿意的,中午李斌也来一起商量了一下,能不能把生态统一?如果能统一,可玩度就高多了。要不你牵头组织一下呢?” 理想L6是理想旗下全新家庭五座豪华SUV,新车三维尺寸对标保时捷卡宴,轴距2920mm,二排最大腿部空间1135mm,头部空间968mm,售价为24.98万元起,发布之后受到了诸多消费者认可,上市72小时定单突破了10000台。
宝马宣布对沈阳基地增资200亿元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刘俣辰)4月26日,宝马宣布将深化在华布局,计划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200亿元人民币。此项投资的重点聚焦于宝马在华生产的发源地——大东工厂的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 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与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共同见证了投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宝马集团和华晨宝马将以全新投资为契机,借助BMW“新世代”车型的本土化生产,深化与辽宁省及沈阳市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供应链强化、人才培养等多元领域的战略合作,促进东北地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转型。 随着进一步的投资,沈阳生产基地将继续在智能制造和绿色生产等方面树立全新的行业标杆。在智能制造领域,AI技术在沈阳生产基地被广泛使用,目前已上线了大约100项AI应用。 例如,冲压车间行业首创的自研AI智能质检系统,以及涂装车间的AI视觉检测,采用实时流程监控和即时数据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并优化产品质量。“数字孪生”技术融合虚拟和现实世界,可将全新整车工厂建设周期缩短6个月。 在绿色生产领域,可持续理念和循环经济全面融入到生产基地的各个运营层面。自2019年起,整个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经100%使用可再生电力;“智慧能源”系统将生产运营效率和绿色减碳提升到全新高度;沈阳生产基地还建立了完备的废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管理的封闭循环;与本地合作伙伴在行业率先实现国产电动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有效减少矿产资源开采中70%碳排放。 此外,宝马集团“新世代”车型将于2026年实现在华国产。为”新世代“车型配套的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额达100亿人民币。该项目主体建筑已于去年11月在沈阳全面竣工,计划在年内完成设备安装,并于2026年开始正式启用。 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自2010年以来累计投资已达1050亿元人民币。随着在华投资的不断加大和生产基地的持续升级,宝马集团将进一步助力中国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并为辽宁省和沈阳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能源局回应新能源车高速公路充电难:为何一个服务区只有两三个充电桩
快科技4月26日消息,据中国政府网官方公众号报道,近日,国家能源局回应了“高速公路充电难,一个服务区只有两三个充电桩”的相关话题。 以下是来自广西崇左的网民“新能源车发展问题”: 驾驶新能源车(纯电动)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时遇到一些痛点,希望能推进解决。 一、充电桩少,大多数服务区只有2—3个桩,合计4—6个枪头。 二、充电桩旧,且功率普遍较低,120KW的一个充电桩对应两个枪头,一个枪头只能分60KW功率,而电动车的需求是240KW,大多数情况下都达不到需求功率的1/3。 三、充电桩维护效果差,故障桩占比较大。 四、收费较高,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费用普遍高于一般市区。 五、部分地区通行时“油电不同权”,如开新能源车过琼州海峡时,有关单位以新能源车不安全为由,限量装载新能源车,并公开直接建议市民“不要开新能源车过海”,这些相关政策阻碍了新能源车的推广和行业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个人建议:一是增加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不能低于6个桩,每个枪头建议不能低于120KW。 二是建议针对旧充电桩开展大排查,逐步有序更换或新设高功率充电桩。 三是维护方面,建议设定充电桩故障率考核指标,充电高峰时段有专人指挥。 四是收费方面,建议参考市区充电桩同功率同时段的收费标准收费,超充的可以适当上调单价。 五是建议进一步取消新能源车的通行限制。 对此,国家能源局回复: 感谢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国家能源局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充电问题,会同交通运输部持续推动公路沿线充电设施建设提升。 2022年,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交公路发〔2022〕80号),提出加快设施布局、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等重点任务。 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设充电停车位的服务区达6328个、占服务区总数的95%,北京、上海等15个省份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部具备充电能力。由于平时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利用效率不高,节假日期间充电需求明显高于平时,使得服务区配建充电桩无法按照最大需量配置,容易出现节假日排队充电的现象。 对于您提到的增加配置数量、提高充电功率、优化收费标准等意见建议,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认真研究。下一步,我们将会同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公路沿线充电设施建设,提升设备可靠性和利用水平,改善新能源车主充电体验,助力绿色出行。 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
腾讯飞机模拟舱正式商用:1:1真机模拟仿真驾驶
快科技4月26日消息,腾讯宣布“全动飞行模拟机”今天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此前,该模拟机已经通过了中国民航局最高等级D级鉴定,满足中国民用航空规章要求的飞行员训练、检查、考试和获取飞行经历要求最高标准,可以正式应用于飞行员训练。 据了解,“全动飞行模拟机”可以为飞行员提供1:1真机模拟仿真驾驶体验。 腾讯和南航合作开发了全动飞行模拟机“自研视景”,利用腾讯自研游戏引擎的实时渲染能力,可以呈现不同的复杂天气,模拟鸟击、火山灰等事件,还可以顺畅模拟不同的光照、季节,草木的荣枯、水体的动态折射效果等真实场景。 同时,基于游戏PCG内容生成+AIGC技术,视景系统可以高效地制作大规模数字资产——比如机场、地景和城市。 只需要一个人半天的工作量,就可以完成一座大型城市的全景建模。 此外,由南航独立研发的翼视虚像显示系统,可提供垂直视角40度、水平视角200度的超宽画面显示,使飞行员拥有最接近真实飞行场景的视觉感受。 腾讯的游戏科技,加上南航翼视虚像显示系统,共同创造出了真实和高沉浸的视景。飞行员不仅可以实现逼真的日常飞行模拟训练,还可以进行难度系数较高的飞行路线训练,模拟紧急事件的处置。 目前,这一自研视景已经完成了E190商用机装载,预计2024年将完成数台商用模拟机安装升级,已接到12套意向订单,同时南航翔翼也宣布后续自研模拟机将全部使用自研视景。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