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开放高地|海外之行 始于足下
编者按:不沿海、不临边,中部湖南走向世界的步伐,应该如何延伸?从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的殷殷嘱托,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殷切期待,湖南如何作为?在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下,国际在线湖南频道推出《迈向开放高地》系列报道,展示三湘儿女用实干回应、以汗水作答、中部湖南亦可拥抱世界的时代答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兴雄鞋业的生产车间 摄影 李芳森
南起邵阳边陲,北至洞庭南岸,巍巍雪峰山,绵延350千米,是湖南境内延伸最长的大山。
山脉起伏间,邵阳市洞口县被温柔地揽入怀中,洞口人在享受这方小天地带来的安逸同时,也被阻挡了向外的步伐。
走出大山天地宽,如何迈出这一步?洞口兴雄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雄鞋业)有着自己的答案。
海外之行,始于足下。兴雄鞋业凭借高端女鞋的代加工业务,成为洞口县规模最大的进出口生产型企业。
车间里采用数字化管理 摄影 李芳森
一边是数字化管理,一边是手工制鞋,在兴雄鞋业的生产车间里,现代与传统,形成一股难得的和谐氛围。
“高端的鞋子,几乎都是手工制作,机械能代替的工序极少。” 该公司主管金世鹏介绍,从原材料进厂开始,一双鞋的制作,需经过105道工序。
在金世鹏看来,也正是这严谨的态度和“亲力亲为”的制作工艺,才让这家“大山里的工厂”,成为11个国际品牌的制作车间,并受到近10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青睐。
但“兴雄”的兴隆,过程远不如其制作的鞋面般顺滑。
鞋面制作场景 摄影 李芳森
“我们是2009年从广东迁来洞口县,那时候还是在租赁的厂房进行生产。”在金世鹏的记忆里,彼时的广东囿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归类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制鞋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只得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内陆地区转移。
承接地的选择,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企业负责人是邵阳人,家乡自然是首选地。”金世鹏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和沟通,洞口县的营商环境优势,让他们坚定了这个选择。
土地价格、电费补贴、出口退税、积极招工……十多年来,洞口县对企业的帮助,让公司领导庆幸当年选择的正确性。更让公司领导欣喜的是,企业的发展趋势也如大山里的竹子般拔节生长。
“2011年,我们开始自己建厂,第二年就实现正式投产。”金世鹏说,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也让他们度过了本该艰难的转型期。“2019年,我们的产品从时尚品类转向了休闲运动品牌。”
“转”出一片新天地,兴雄鞋业的合作品牌从刚开始的2个,发展到如今的11个,出口国家包括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去年的外贸销售额约2亿元。
鞋子生产场景 摄影 李芳森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洞口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向敏介绍,近年来,洞口县通过抓改革、强服务,促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该县设立了洞口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了集中许可权改革,赋予园区157项政务事项的审批权限;开通“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等审批服务、监管系统和业务专网的端口、权限,刊刻湖南洞口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专用章,园区政务服务中心人员已开始独立办件,所有园区事项基本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
向敏说,通过持续举办“洞口县企业家日”,搭建起政企交流平台,开通政企“直通车”,营造出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实现了企业困难问题“一站式”解决,2023年共举办“企业家日”活动9次,共收到企业反映问题和建议72个,解决困难和落实建议68个。
不仅如此,2024年3月12日,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邵阳市打造“4×500”特色轻工产业五年行动方案(2024—2028年)》的通知,肯定了特色轻工产业的重要性,并计划全力壮大箱包、制鞋、小五金、打火机和发制品四大细分行业。
去年11月,兴雄鞋业再次走上转型之路——扩大内销市场。金世鹏相信,随着邵阳市对制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兴雄”将更加兴隆。(文 李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