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耗资超42亿人民币,欧洲第二台E级超算定名“Alice Recoque”
IT之家 6 月 27 日消息,欧洲高性能计算联合企业(EuroHPC JU)于本月早些时候同法国国家大型计算中心 GENCI 签署欧洲第二台 E 级(百亿亿次级)超算的托管协议。 IT之家注:欧洲首台 E 级超算 Jupiter 正在德国安装,预计将于今明两年投入使用。 这台超级计算机也正式定名为 "Alice Recoque",以纪念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法籍女计算机科学家爱丽丝・雷科克。雷科克也是法国首批 AI 研究领域科学家。 Alice Recoque 超算将坐落于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CEA 位于巴黎南郊 Bruyères-le-Châtel 的 TGCC 超大型计算中心。 这台 E 级超算总拥有成本将超过 5.44 亿欧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42.34 亿元人民币),其中 50% 资金由 EuroHPC JU 资助,另外 50% 来自法国与荷兰政府的捐款。 新闻稿将 Alice Recoque 超级计算机系统称为欧洲一个重要的技术里程碑,它将通过数值模拟、海量数据分析和 AI 的大规模融合,解决欧洲目前面临的重大社会和科学挑战。 新闻稿还提到,这台超算也将为欧洲下一代生成式 AI 多模态基础模型的训练提供支持。 外媒 HPCwire 称,Alice Recoque 超算预计于 2026 年上线,2027~2028 年全面投入使用,有望搭载来自 SiPearl 的 Rhea-2 Arm 架构 CPU 和欧洲处理器倡议 EPI 开发的 RISC-V 矢量加速器。
估值超2900万!爱因斯坦建议研发原子弹信件将被拍卖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在上世纪二战期间,知名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一封信建议美国开发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并引发了后续的核武器竞争,而这封具有代表意义的信件将在今年9月被拍卖。 这封信的估值高达400万至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14万元至4371万元。它源于1939年,当时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发出警告,指出纳粹德国可能正在研发原子弹,并强烈建议美国启动自己的原子弹研发计划。 然而,这封信背后的故事更为复杂。实际上,它是由匈牙利物理学家Leo Szilard牵头,并联合其他科学家撰写,最终交由爱因斯坦签署的。 爱因斯坦的签名无疑为这封信增添了分量,作为科学界的泰斗,他的声望足以使这封警告信得到美国总统的高度重视。 信件日期为1939年8月2日,其中写道:“可以想象——尽管不太确定——因此可能会制造出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这句话直接指向了原子弹的潜在威胁。 但事后,爱因斯坦却对这封信的发布表达了深深的懊悔。他认为,正是因为这封信,美国成为了当时唯一能制造核武器的国家,这无疑加剧了国际间的紧张局势。 1947年,他曾坦言:“如果知道德国人无法成功制造出原子弹,我绝对不会动一根手指。”
SpaceX被委以重任 拿下美国宇航局价值8.43亿美元合同
财联社6月27日讯(编辑 周子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本周三(6月26日)宣布,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已被选中开发“美国脱轨飞行器(U.S. Deorbit Vehicle)”。 何为“美国脱轨飞行器”?该飞行器拥有提供空间站脱轨的能力,将有足够的动力把运行了24个年头的国际空间站(ISS)拖离轨道并送回地球,并避免其坠落在人口稠密地区。 该飞行器设计的目的是,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引导这个足球场大小的研究实验室返回地球大气层。NASA早些年预计国际空间站的服役寿命将在2031年1月结束。 预计脱轨飞行器在把国际空间站拖出轨道并重返大气层的过程中,将与空间站一起毁灭性地解体,并最终坠入海洋。 SpaceX接下大单 目前,这个建造“美国脱轨飞行器”的大任已确认交于SpaceX公司。周三,NASA宣布授予SpaceX公司这份价值8.43亿美元的合同。 不过,NASA并没有具体说明SpaceX为美国脱轨飞行器设计的设计是否会基于该公司现有的航天器之一,比如它的“龙飞船(Dragon)”。 此外据了解,SpaceX将负责开发脱轨飞行器,而后NASA将在开发后拥有所有权,并在整个任务期间运营它。 NASA在一份新闻稿中强调,“以可控的方式为国际空间站的安全和负责任的脱轨做好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美国脱轨飞行器需要确保避免对人口稠密地区造成风险。” 日渐老化的国际空间站 目前,美国和代表俄罗斯、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的四个国际合作机构一直在为国际空间站的最终退役在做准备。 国际空间站最初是作为一个载人研究实验室创建的,其已经在微重力下进行了3300多次实验,这包括在地球上不可能进行的研究,如医学科学和技术示范。自2000年以来,国际空间站内一直有宇航员驻留。 但国际空间站正在老化,美国宇航局及其主要合作伙伴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发现无法解决空间站上日益严重的微小裂缝问题。 NASA在评估如何处理日渐老化的国际空间站时表示,“空间站是一件独特的文物,其历史价值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是最终NASA还是决定摧毁国际空间站,因为其研究指出,任何保存或再利用国际空间站的尝试在技术上或经济上都是不可行的。 此外NASA指出,国际空间站的使用寿命可能会延长到2030年以后,但这还有待确定,需要与国际合作机构达成协议。 至于后续,NASA计划通过私人空间站取代国际空间站,并通过“商业近地轨道目的地(CLD)”计划为美国公司的发展提供资金。
“贝努”小行星样本新发现:含生命所需关键成分、可能源于古老海洋世界
IT之家 6 月 27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昨日(6 月 26 日)发布博文,对“贝努”小行星样本的初期分析表明,尘埃富含碳、氮和有机化合物,进一步表明这颗小行星源于“古代海洋行星”。 美国宇航局的 OSIRIS-REx 航天器收集到了 4.3 盎司(121.6 克)的原始小行星“贝努”样本,于 2023 年 9 月 24 日将小行星样本舱送回地球,随后科学家展开了细致的研究工作。 研究人员首次对从 45 亿年前的小行星“贝努”上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富含碳和水,这些证据都表明,地球上生命的组成部分可能也存在于“贝努”的岩石和尘埃中。 IT之家援引美国宇航局新闻稿,科学家在样本中发现了磷酸镁-钠(magnesium-sodium phosphate),有极大几率表明这颗小行星是从一个古老、小型、原始的海洋世界分裂出来的。 磷酸盐的发现让研究小组大吃一惊,OSIRIS-REx 航天器此前在探测“贝努”时并没有检测到这种矿物质。 样本中主要是粘土矿物,其中比较多的是蛇纹石(serpentine),与地球上洋中脊(Mid-ocean ridge,位于全球海中张裂性板块边界的一系列火山结构系统)发现的岩石类型基本相同。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会形成粘土,还会产生碳酸盐、氧化铁和硫化铁等多种矿物。但最出人意料地发现水溶性磷酸盐的存在,这些化合物是当今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的关键生物化学成分。 IT之家附上参考地址 Phosphate in NASA's OSIRIS-REx asteroid sample suggests space rock Bennu hails from an ocean world Surprising Phosphate Finding in NASA’s OSIRIS-REx Asteroid Sample
SpaceX测试发射塔“筷子”,星舰第五次试飞将用塔臂接住助推器
IT之家 6 月 27 日消息,上一次星舰试飞助推器和飞船都成功溅落后,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立即确认,下一次试飞将进一步提高难度。SpaceX 公司正在位于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设施中测试发射和捕获塔组合体,为下次试飞“捕获”助推器做准备。与之前依靠回收无人船回收助推器不同,SpaceX 的星舰回收计划要求利用发射塔的机械臂回收助推器。 目前,该公司正在通过夹住测试样品来测试塔臂的功能。使用发射塔捕获助推器可以显著缩短火箭的周转时间,因为无需将助推器回收至海上平台,只需在发射平台进行燃料补给和小修即可,从而实现快速连续发射。对于星舰的关键任务(例如火星和月球飞行)来说,快速发射至关重要,因为这类任务需要先发射推进剂运输船,然后太空飞船才能携带人员或货物升空并与推进剂运输船进行空间对接完成燃料补给。 由于目前为止没有其他火箭公司或政府机构在地面捕获过火箭,因此 SpaceX 需要在实际任务之前先测试这项技术。六月,SpaceX 将助推器的前部运到了发射台,以测试塔架的“筷子”。“筷子”指的是用于在地面操作和测试飞行时将二级星舰飞船运载器吊装到助推器上的巨型机械臂。来自当地媒体机构 NASASpaceflight 的视频显示,SpaceX 似乎正在为第五次星舰试飞微调“筷子”的运作。 IT之家注意到,在当天的测试中,发射塔的“筷子”多次闭合和张开,中间夹着“超级重型”助推器。从视频画面来看,SpaceX 似乎正在模拟火箭助推器返回发射塔并被捕获的过程。然而,由于这项测试刚刚开始,当“筷子”缓慢闭合试图抓住助推器时,多次撞击了助推器。 如果星舰第五次试飞成功使用发射塔捕获助推器,这将是 SpaceX 的一项重大成就。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如果“筷子”未能抓住火箭或损坏火箭并使其燃料箱破裂,则发射塔将被摧毁或损坏。由于捕获发生在飞行结束阶段,届时火箭应该只保留少量燃料用于着陆。马斯克也表示,着陆程序将包括“超级重型”助推器在远离发射塔的位置测试其系统,然后再接近发射塔进行捕获。 即使第五次试飞的捕获尝试失败,也将为 SpaceX 提供数据,以便在后续测试中再次尝试,星舰试飞的主要目标是收集数据。
日本奥运比赛服加入黑科技:新型面料可防红外相机偷窥
IT之家 6 月 27 日消息,据法国《世界报》报道,在即将到来的 2024 年巴黎夏季奥运会上,日本排球、田径等队的运动员将身着一款由新型面料制成的比赛服,该面料具有更好的吸收红外线能力,其原理类似于通过偏转雷达信号来避免被探测的隐形飞机。 图源 Pexels IT之家注意到,近年来,一些设备无意中暴露了红外传感技术的应用,例如某些夜视仪和热成像仪可以透过衣物“透视”,此外一加 8 Pro 手机的“Photochrom”滤镜也可以像 X 光一样穿透 Apple TV 的外壳。当用于人体时,红外摄影可以揭示运动员的身体轮廓或他们身着薄衣物时所穿的内衣。 据《日本时报》报道,早在 2020 年,就有日本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发现自己被红外摄像头拍摄的照片“配有性暗示的文字描述”后,向日本奥委会进行了投诉。此后,美津浓、住友金属矿山和共同印刷株式会社携手研发了新型面料,该面料既具有足够的延展性可用于运动服,又可以保护运动员隐私。 美津浓分享的实验表明,一件印有黑色字母“C”的“比赛服面料”在覆盖上一层新型红外吸收面料后,使用红外相机拍摄时字母几乎完全不可见。虽然多层这种新型吸光面料会带来更好的防护效果,但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可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运动员也表达了对穿着酷热制服的担忧,因此比赛服需要在防偷窥功能和保持参赛者凉爽舒适之间取得平衡。
诺和诺德是如何赚到第一桶金的?
1922年,4名来自多伦多的研究员成功从动物胰脏中提取了胰岛素,自此人类找到了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尽管当时的胰岛素已经能够有效降低人类血糖,但由于该种胰岛素是经由动物碾碎了的胰脏中提取的,产品纯度并不高,极容易引发全身瘙痒、皮疹等副作用,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为了降低动物胰岛素产品的副作用,以礼来为首的胰岛素厂商开启长达60年的“提纯”竞赛。在这场竞赛中,礼来、安万特、诺和等头部公司不断投资,最终成功将胰岛素中的污染物量由最初的50000ppm(ppm,即每百万容量中含有污染物的量)降低至1980年的10ppm。 这场胰岛素“提纯”竞赛最终在1982年被画上句号。“基因工程技术先驱”基因泰克公司成功通过大肠杆菌制造重组人胰岛素,并在随后将这项技术授权给了礼来。自此,礼来终于将胰岛素浓度提升至了100%,一切都预示着它即将从这场胰岛素“百年之战”中胜出。 但故事的走向并没有如礼来所料的那样发展,反而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它的“一生之敌”诺和诺德。 01 礼来:困于“延续性思维” 大多数技术变革都是沿着一个既定轨道发展的,如在早期的胰岛素赛道,纯度的不断提升就是技术变革的核心路径。 对于礼来等头部玩家来说,只要能够不断生产出纯度更高的胰岛素产品,就能更显著地降低副作用率,从而获得更高的产品溢价。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技术迭代,礼来逐渐积累起了竞争优势,因此它才会如此痴迷于“提纯”胰岛素。也就是说,胰岛素赛道早期竞争,是沿着纯度提升这条线延续性发展的。 基因泰克克隆的人胰岛素很好地解决了动物胰岛素产生免疫反映的问题,几乎没有了副作用。对于当时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是一款完美的产品,但这款完美的产品却并没有给礼来带来充足的回报。 为了产业化量产人胰岛素优泌林,礼来在上世纪80年代就投入了近10亿美元资金,寄希望于这款跨时代的产品垄断整个胰岛素市场。因此,礼来给优泌林的定价并不高,仅比常规动物胰岛素提价25%。 然而,这款跨时代产品的销售数据却并不佳,礼来甚至发现优泌林很难卖出比动物胰岛素更高的溢价。尽管最终人胰岛素还是全面取代了动物胰岛素,但对比礼来初期的极高投入,这一次“跨时代创新”显然并没有给礼来带来商业化的胜利。 剖析优泌林难以形成溢价的原因,正在于“延续性思维”的固化。 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动物胰岛素极高的污染物比例,因此纯度是糖尿病人最关心的事情。厂商只要延续这一技术变革路线,就能很轻松地获得商业层面的成功。 但“提纯”胰岛素毕竟有一个上限,随着技术的不断精进,业界距离这个上限也就越来越近。至1980年胰岛素纯度已经提升至10ppm,这个纯度几乎已经达到了100%。这时候礼来痴迷于完美的胰岛素产品并没有错,但纯度却早已并不是胰岛素竞争的核心主线了。 尽管动物胰岛素仍会导致部分糖尿病患者产生免疫反应,可相对于最初的副作用率已经有了显著降低,动物胰岛素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需求。在这一基础上,只有产生免疫反应的少部分患者才会去选择价格更高的人胰岛素,而在大多数患者眼中它更像是一种“智商税”。 沉迷于“延续性思维”,忽略了胰岛素发展的主要矛盾,这就是为何礼来优泌林当时没有取得预期中成功的原因。产业发展的“第一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变革而不断生变的。 02 诺和诺德:填补临床空白的弯道超车 既然礼来错估了胰岛素80年代发展的“第一性”,那么当时糖尿病患者核心痛点到底是什么呢?正是临床未满足需求依从性。 当时胰岛素虽然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需求,但每天注射胰岛素依然是一件较为繁杂的事情。糖尿病患者只能将一次性的在注射器中装满一天的胰岛素,每次注射都需要挤出气泡,并且还要控制好单次注射量。这就使得一次简单的胰岛素注射往往需要花费数分钟时间。 今天的人们或许很难感知到当时糖尿病患者的痛苦,这不仅是一种肉体上的痛苦,更是每天小心谨慎注射胰岛素带来的心灵煎熬。这个细微的临床需求切片被丹麦的诺和公司准确洞察,因此在礼来全面推广人胰岛素时,诺和公司(诺和诺德前身)却在尝试通过设计一种更为便捷的注射器来争夺市场。 在礼来人胰岛素销售不及预期的1986年,诺和公司成功研发出了新一代胰岛素注射笔——诺和针。诺和针相当于一只特殊设计的钢笔,内含好几周用量的胰岛素,糖尿病人在注射胰岛素时,只需按下注射键,就能在10秒钟内完成胰岛素注射。 图:1985年诞生的诺和针,来源:官网 与礼来公司苦苦支撑优泌林25%的溢价率不同,诺和公司的诺和针轻松就实现了单位胰岛素30%的销售溢价,直接使得诺和公司胰岛素市场占比大幅提升。 借助于诺和针的成功,诺和公司在两年后成功收购了同样来自于丹麦的诺德公司,并在1989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预充型胰岛素注射器NovoLet。依靠诺和针的高度便捷性,合并后的诺和诺德占据了全球54.4%的市场份额,反超礼来成为全球第一。 诺和针,正是诺和诺德挖到的第一桶金,这也奠定了诺和诺德后续贴近临床需求的发展策略。 03 小公司如何击败巨无霸? 与成功抢下基因泰克人胰岛素的礼来相比,诺和公司只能算得上是一家小公司。但也正是这家小公司,成功抓住了礼来战略失误的契机,最终实现市场占有率的逆袭。 无论是品牌层面、技术层面,还是资本层面,礼来都是当时胰岛素赛道的绝对一哥,这样一家大企业究竟为何会失败呢?这实则是一种必然。 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没有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对于功能的需求,因此产业竞争的标准就是功能性,也就是胰岛素的纯度。可是当胰岛素纯度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市场中大多数的主流胰岛素已经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头部公司的竞争优势就会下降。 当产品性能已经足够时,性能的提升就不会带来如之前一样的竞争力,用户关注的焦点也逐渐从功能性转变为便捷性、性价比等其他因素。 然而,由于一直以来的行业领先优势,致使龙头公司陷入技术为王的误区,最终导致他们将更多的资金与精力全部投入到更高性能的技术路线上。或许这样的努力在某些时候可以取得成效,但行业终会变化,大公司迟早会因错押技术路线而吃大亏。而那些产业中处于追赶地位的玩家,往往更容易感知到这种变化,所以世界商业史中才总会出现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 礼来,并不是第一个被逆袭的大公司,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大公司天生缺少对于技术变革路线迁移的敏感度,而更愿意沿用之前的成功思路,这正是所谓的路径依赖。 三十年后,胰岛素已经不再是医药产业竞争的核心战场,但专注于临床未满足需求的诺和诺德依然能够在降糖药物GLP-1中找到减肥的新需求。在GLP-1减肥适应症上,诺和诺德同样展现的是实用主义,在长效GLP-1司美格鲁肽符合用户需求后,开始转而重点研发口服药物,以此提升依从性;而礼来似乎依然秉持着当年完美主义的风格,追求更高的减肥数据,固然换来现阶段全球最高的市值,但依然存在客观风险。 只有创新才能带来新机遇,不断填补临床空白的医药产业更是如此。从临床未满足需求出发,企业才能真正捕捉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只不过太多的大公司并不愿意去聆听外界声音,而是沉溺于属于自己构建的宏伟叙事之中。 万物皆有周期,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大公司想要维系自身的优势,必须放弃自身大公司定位,而是以产业探索者身份去持续耕耘。医药公司,填补临床空白需求一定是最重要的,无论途径是通过疗效提升、技术迭代,还是依从性提升。
Rabbit R1陷负面漩涡:API被曝漏洞,可暴露用户信息
IT之家 6 月 27 日消息,Rabbit R1 再次陷入舆论漩涡,继 App 被批评套壳安卓,主推的大动作模型 LAM 依赖 OpenAI 接口之外,其 API 被曝存在安全漏洞,有泄露用户数据的风险。 Rabbit R1 亮相于今年 CES 大展,其定位为口袋 AI 设备,这款产品拥有 2.88 英寸触摸屏、一个可旋转摄像头和一个交互滚轮,搭载 Rabbit 自研操作系统。 该设备最大的亮点在于内置“大型操作模型(Large Action Model,LAM)”,堪称“万能应用控制器”,无需使用手机,就能集播放音乐、购物、发信息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甚至还能训练它学习操作特定应用。 Rabbit R1 作为用户的个人助理,必然涉及到用户的敏感个人信息,而 Rabbitude 团队最新研究表明其 API 存在安全漏洞,导致用户数据泄露。 IT之家注:Rabbitude 是一个对设备及其软件进行逆向工程的社区项目。该团队不时公布其研究成果,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令人担忧。 这些 API 还可以控制手机的关键选项,报告称通过修改 API 调用,可以用来改变设备的反应或改变其声音。 Rabbitude 团队将该漏洞描述为“关键的硬编码 API 密钥”,可以访问 Yelp 评论和谷歌地图,以满足与位置相关的需求。 团队声称 Rabbit R1 团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以解决。
再不上市,哪吒快活不下去了
尽管哪吒汽车 2022 年账上还躺着百亿资金不急于上市,但如今的情况是,如果不能成功上市,哪吒的下一步将变得渺茫。 6 月 26 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向香港交易所递交 IPO 申请。 “上得了市能解决资金问题,上不了压力会比较大。”一位业内人士向虎嗅汽车说道。 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哪吒汽车现金及等价物为 28.36 亿元,而哪吒的亏损面还在扩大,与此同时,哪吒还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建厂,进一步扩大了资金口子。 上市,才能续命。 早有上市打算 哪吒汽车早有上市打算。其在 2020 年 7 月启动过科创板上市申报工作,计划在 2021 年完成上市,但最终并未实现上市。而后在 2022 年和 2023 年都有市场消息传出哪吒汽车正准备赴港 IPO,但官方都予以否认。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哪吒汽车 2023 年 8 月完成了一笔 70 亿元 crossover 轮融资(类似于Pre-IPO 轮融资,为了让企业更快 IPO 而进行的股权投资)。 今年 4 月,哪吒再次拿下一笔融资,金额不少于 50 亿元,而协议内容的其中一项便提到,这笔资金将支持合众汽车尽快实现 IPO。 结合港股 IPO 的前提条件来看,其对预上市企业提出了财务要求、营业记录、管理层稳定性以及公众持股比例等要求,其中,创业板的财务要求是上市时市值至少为 1.5 亿港元。 这也就不难理解哪吒在上市前的一系列资本动作。不过,这笔钱能否到账还取决于哪吒能否顺利上市。一位咨询行业人士告诉虎嗅汽车,“不等到 IPO,基石投资是不可能到的,或许永远拿不到。” 当然,哪吒汽车既然已经递交了招股书,大概率做好了充分的上市筹备工作。 但摆在哪吒面前的难题是,如何获取资本市场对新造车企业的信心。从已经在港股上市的新势力车企的股价表现来看,小鹏、理想、蔚来、零跑等企业的股价相较于今年年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资本市场的热情正在减褪。 “现在的市场环境很难对新造车企业抱有信心,销量也不太好,挺难的。”一位投资人向虎嗅汽车说道,其同时还给出了预估,认为合众新能源不会发行太多份额,大概 5%。 资本市场的态度不可控,但在冲刺 IPO 前期,哪吒汽车在试图向资本市场自证,包括调整组织架构,CEO 张勇亲自带队营销工作;哪吒汽车投资人之一周鸿祎在近期频繁为哪吒汽车站台,并下场指导工作等。 不难看出,哪吒汽车正在努力刷存在感。 账上的钱已经不多了 毕竟,再不上市,哪吒汽车就快没钱花了。 2017 年至今,哪吒汽车累计完成 10 轮融资,总额达 222.5 亿元(不含未披露融资金额),但烧钱的速度始终跑在融资的前头。 招股书显示,2021 年-2023 年间,合众汽车实现营收分别为 50.86 亿元、130.40 亿元和 135.55 亿元,但对应地年内亏损分别达到 48.40 亿元、66.66 亿元和 68.67 亿元,累计亏损超 183 亿元。 同期内,公司毛损分别为 17.48 亿元、29.39 亿元和 20.14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34.4%、-22.5% 和 -14.9%,距离转正还有较大距离。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哪吒汽车现金及等价物为 28.36 亿元,但其短期借款余额却有 43.17 亿元。按照哪吒汽车的亏损趋势,目前的现金状况很难支撑其进入下一轮周期竞争。 哪吒汽车的增长困境在于,其核心业务“汽车及零部件”利润难有起色,且销量下滑严重。哪吒汽车目前推出五款智能新能源汽车,包括哪吒 AYA 系列、哪吒 X 系列、哪吒 L、哪吒 S、哪吒 GT,价格基本在 20 万元以下。 哪吒汽车在 2022 年曾一度卖出 152073 辆,成为新势力车企“销冠”,但这一年的毛损也是最严重的。 高光来得快,退得也快,其 2023 年销量出现明显下滑,全年销量为 127496 辆,同比下滑16.16%, “(哪吒)新老产品切换时没有衔接好,节奏乱;新产品上市定价过高,下半年虽然调整到位了,但丧失了先机。”张勇曾公开指出了哪吒汽车的问题。 哪吒依旧困于增长难题。今年前 5 个月,哪吒汽车累计交付新车 43564 辆,仅完成全年 30 万辆销量目标的 14.5%。 哪吒汽车在国内有三个整车工厂,分别位于浙江桐乡、江西宜春和广西南宁。张勇曾透露,浙江桐乡生产基地的产能将在 5 月达到 20 万辆以上,江西宜春和广西南宁规划年产能都是 10 万辆/年。 但从目前哪吒的交付情况来看,在坐拥三座工厂且还依旧在扩产的产能基础下,不排除存在产能闲置的可能性,而这也将加重哪吒的经营压力。 出海亟需资金 虽然哪吒汽车在国内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但其在海外市场迎来了“新变量”。 从招股书数据来看,合众汽车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在快速增长,2022 年-2023 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分别为 2.41 亿元和 16.20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8% 和 12.0%。 今年前五个月,哪吒汽车新能源汽车出口达 16458 辆,位列新势力车企出口量第一,车企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第五。 据悉,自 2022 年起,哪吒汽车以泰国为首个目的地开始海外扩张。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哪吒汽车已与 23 个国家及地区的约 80 名海外经销商合作。 哪吒汽车在今年 3 月在泰国投产,5 月在印度尼西亚工厂开启本地化量产,另外在其马来西亚的工厂也已在今年年初动工。按照哪吒汽车的规划,其还将向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发力,并随后适时向欧洲拓展。 海外市场的突围成为哪吒汽车新的业务增长点,但可以看到,哪吒汽车的出海不是“产品出口”,而是在海外建立组装业务、直接投资建厂,这无疑会加重资金压力。 作为参考,长安汽车将投资了 98 亿泰铢(约合人民币 20 亿元)在泰国建设电动汽车工厂;广汽埃安则计划投资 64 亿泰铢(约合人民币 13 亿元)在泰国当地建厂。 这还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建厂支出,按照哪吒的规划,以及后续生产所需的支出,其资金压力足以想见。 于内,哪吒汽车现金流已经不太宽裕;于外,海内外业务的扩展亟需大量资金支撑,对此时的哪吒汽车而言,似乎没有比上市更好的融资路径了。
中国移动发布全球首颗RISC-V内核超级SIM芯片
IT之家 6 月 27 日消息,中国移动 6 月 26 日举办 5G 智能物联网产品体系发布暨推介会。中国移动首席专家、芯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青发布多款自研芯片,包括全球首颗 RISC-V 内核超级 SIM 芯片 CC2560A。IT之家汇总信息如下: 全球首颗 RISC-V 内核超级 SIM 芯片 据介绍,基于超级 SIM 芯片的超级 SIM 卡是在传统 SIM 卡基础上,扩展存储空间、新增安全算法、支持应用动态加载、NFC 刷卡等能力,在处理速度、通信速率、存储空间、多元化接口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提升。 RISC-V 内核超级 SIM 芯片 CC2560A 采用 32 位 RISC-V 安全内核,CPU 主频达到 120MHz,支持 7816 传输接口,通信速率相比现网超级 SIM 提升了 10 倍,算力较现网超级 SIM 翻一番,算法性能平均提升超 2 倍。 CC2560A 的 FLASH 存储资源达到 2.5MB,是现有主流 SIM 芯片容量的 10 倍,现网超级 SIM 芯片容量的 2 倍。CC2560A 可预置应用达 50 个以上。 该芯片还具备多接口和易拓展性,除 7816 接口外,还增加了 SWP、QSPI、SPI、I2C、UART 接口,其中通过 SPI / QSPI 接口扩展片外 Flash 可达到更大扩容能力,可在物联网领域进行多场景拓展。通过多种接口,CC2560A 可与基带芯片、存储芯片、蓝牙芯片及生物特征、卫星定位等芯片合封。 在安全性方面,CC2560A 按照国密二级和 EAL5 + 认证标准进行芯片设计,集合了总线加密和校验技术、算法防 DPA 攻击技术、敏感信号隐藏技术等百余项安全性设计,支持加密存储、国际、国密算法,以及 PUF 物理防克隆能力。 基于 CC2560A 的超级 SIM 不仅汇聚数字身份、数字人民币两大国家级基础应用,同时集成公交出行、电子学生证、门禁、数字车钥匙等多种能力。 中国移动首颗 5G Redcap 蜂窝物联网通信芯片 此外,中移芯昇发布了中国移动首颗 5G Redcap 蜂窝物联网通信芯片 CM9610,该芯片专门为低功耗 5G 物联网设备打造。 据介绍,CM9610 具有以下特性: 5G 全网通。CM9610 符合 3GPP 5G R17 协议标准,兼容 5G NR 和 4G LTE 网络,支持包括 n1、n3、n28、n41、n79 在内的全球主流 5G 频段,继承了 5G eMBB 的 uRLLC、网络切片、5G LAN 等 5G 关键能力。 集成度高。CM9610 SIP 封装了 LPDDR 内存颗粒,具有高集成度和外围极简 BOM 设计。 低功耗。CM9610 采用低功耗架构设计,内置 RISC-V 协处理器,支持多种低功耗模式。 易用易扩展。CM9610 有 USB2.0 接口、以太网接口、8 个独立 GPIO 口,2 个 USIM 接口,支持外接键盘和最大分辨率 WVGA 的 LCD 屏。 肖青表示,5G Redcap 芯片解决方案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频段需求,上下行理论峰值速率分别可达 170Mbps(DL)和 120Mbps(UL),工作温度范围 -40℃~85℃,适应工业环境的多样性。 CM9610 同时支持移动 OneCyber 平台接入,集成多个工业标准接口如 USB 2.0、PCM、UART 等。得益于精简射频架构、优化天线数量、降低发射和接收带宽,可实现更低成本、更小尺寸,可应用于远程巡检、视频监控、车载通信等场景。 以低空经济为例,芯昇科技正在携手合作伙伴为低空经济领域打造基于 CM9610 芯片的无人机、飞行器 5G 蜂窝通信端侧解决方案。 基于 RISC-V 架构的 MCU 芯片 CM32M435R 是一款大容量低功耗 + PUF + 物理防侧信道攻击的安全 MCU 芯片。此款芯片采用 40 纳米低功耗工艺,基于 32 位 RISC-V 内核。 肖青表示,芯片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高安全。芯片采用双核设计,安全子系统由安全内核独立控制,具备更高安全等级;支持物理防克隆 PUF、TEE 和防侧信道攻击,且支持丰富的加密算法。 二是高性能。芯片主频高达 120MHz,FLASH 达到 512KB,SRAM 达到 144KB,支持 USB、Ethernet、SDIO、DCMI 等多种接口功能。 三是多功能。芯片支持多种丰富的外设,例如 2 个 ADC,2 个 DAC,4 个轨到轨运算放大器,7 个高速模拟比较器,满足多种场景使用。 该芯片目前已在科技部“智能可信城市蜂窝物联网基础设施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中的智能家居、智能表计、食品安全等多个场景中进行了批量示范应用。
家长反映初中地理试卷出现多个涉华为题目,常州市教育局回应
IT之家 6 月 27 日消息,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有家长发视频称,其儿子参加的常州市初中地理结业会考试卷出现多个涉及华为的题目,还印上企业商标。常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已接到相关反映,正调查。 视频显示这是一份常州市 2024 年初中地理结业会考试卷,试卷第一页不但印上了华为商标的明显标志,而且整页试卷有大量关于华为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试卷第一页有华为公司简介、华为“跨国合作”介绍、华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的部分研究所及研究基地等内容。 在试卷第二页选择中,有两道题是关于华为的,分别是关于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市的经纬度、华为日本研究所地址的。 试卷第三页,专门介绍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成就,隆重推出华为问界 M9 这款汽车。要求考生们根据对华为汽车领域图文的介绍,回答 18~24 题。 试卷第四页卷首,介绍了华为在“手机领域”的技术,还要求考生们根据该知识点回答 25~28 题。 试卷第四页卷中,又专门介绍了华为在“传统领域”的知识,要求考生们根据华为在“传统领域”的知识介绍,回答 29~30 题试卷考题。 试卷第四页卷末尾,又是一道关于华为的判断题。 试卷第五页,卷首两道题就是关于华为的问题。 试卷第五页卷末,又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孟晚舟从加拿大温哥华回国时的路线,及发表感言内容。 IT之家注意到,不只是华为品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试卷上开始出现一些有关国产厂商的内容。例如比亚迪,用唐 DM-i 举例在物理试卷中出现、用汉举例也在物理试卷中出现过。 甚至上市不久小米 SU7 也已经出现在了高三数学试卷、疑似也出现在了政治科目的试卷上,还有高二的地理试卷上都能看到有关小米 SU7 的试题。
完美世界大楼搬空真相,裁员已多轮,这次裁到大动脉了|风暴眼
凤凰网科技《风暴眼》出品 作者|边程 编辑|董雨晴 “两栋大厦被搬空”、“最大规模裁员”随着近日完美世界裁员的消息被传出,也揭开了这个老牌游戏厂商当下的窘迫。 6月26日,《凤凰网科技》实地探访了位于望京的完美世界总部,发现三栋主要写字楼中的两栋,几乎已全部搬空。从现存人员的规模上看,也与此前报道相去不远——硕果仅存的A座办公楼虽是灯火通明,但不少楼层的工位已经“少有人烟”,显然也没有装满。 但据内部人士透露,如今的“人烟稀少”并非一次裁员就达到的。而且据其分享,从本次裁撤的人员情况来看,甚至已波及到了集团层面的关键岗位。 无论这次裁员是“战略收缩”,还是“战术裁员”,都意味着完美世界已经走到了极其关键的十字路口。市场留给完美世界的时间,已经不多。 01 望京东路的夜晚静悄悄 《凤凰网科技》到达完美世界北京总部,已经是晚上9点15分左右,但彼时,完美世界大厦仍旧有一栋楼亮着不少灯。 从大楼分布看,位于望京东路1号的完美世界北京总部园区,包含了ABCD 4栋主体建筑——其中C座是完美世界的集团食堂和健身房,D座是完美世界影视业务办公地点。这个时间,C座只有健身房还有人使用,D座则是漆黑一片。 完美世界内部员工告诉《凤凰网科技》,在完美内部,业务线不同,对应的作息也有所分别。譬如职能线和影视业务,下班时间通常在晚上七点。因此,D座晚上的空无一人,跟此前风传的“搬空”,可能关系不大。 剩余AB两栋层高都是20层左右,A座主要是游戏业务和集团职能线员工;B座则以游戏业务为主,加班情况也比较普遍。但就凤凰网科技实地探访的情况来看,同一时间点,A座几乎全楼灯火通明,B座则只有两层有灯亮起。 B座的萧条也并非一夜之间,而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蚂蚁搬家”。据悉,完美世界的B座,在一开始就有部分楼层用作对外出租,且在去年底左右就空置了一半以上。 从今年开始,B座和D座的员工开始有计划地向A座搬迁,最终的理想状态是,把B座和D座两栋楼的完美员工,全部“清空”。 但A座即便灯火通明,状况也不容乐观。《凤凰网科技》在A座后门发现,在可以看到的A座内部,仍然有整排乃至整层空置的情形,仅拍到的部分,就空置了接近一半。由此可见,即便加入了BD两栋的“生力军”,A座仍然没有完全坐满。 空出来的这些A座工位里,就有一个曾经属于刘钊。他于8年前加入完美世界,在最新一波毕业潮中领取“N+1”礼包离开。最后一次走出A座大楼时,他已经超过40岁。 刘钊向《凤凰网科技》透露,在赔偿标准上,完美世界严格执行了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但“毕业”流程一旦启动,就没有回头的可能性。他相熟的所有完美同仁,大部分都是强制离职,不带商量。 更重要的是,这轮裁员是第一次涉及到集团关键职能岗,“属于领导怎么保都没商量的那种。” 完美世界2023年报显示,集团包含财务和其他职能岗在内,规模大概在600人,这些部门裁员力度,大约在一半左右。“之所以关键,是因为这些同学的人效已经很高。”另一位来自完美世界的员工张珩坦言,大多数职能岗几乎就是萝卜坑,长期服务的员工不在少数,且每个人的工作量非常大。 一旦裁员,意味着自己负责的工作,通常会分摊到别人手上,而不是另招新人承担。譬如运维部门的裁员比例,就在50%左右。一旦交接出现问题,服务器宕机是小事,但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则难以想象。 从裁员规模和涉及部门来看,“如果把完美世界比作一个正常体格的人,目前北京部分从下到上的裁员力度,已经离心脏部位不算太远了”一位游戏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02 战略收缩,战术裁员 作为服务完美世界数年的老员工,刘钊对完美世界是有感情的。在他口中,完美世界相对其他游戏厂商,“并不算卷”,而且公司管理风格也较为宽松。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不少加入完美的大厂员工,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养老心态”。 不过,经历此前数次裁员之后,他对于镰刀落在自己头上这件事,也早有预期。 其中一个蛛丝马迹是,在今年4月的内部信上,年初刚刚加入完美世界的吴飞(Eric)被任命为HRVP,直接向董事长池宇峰汇报。 从公开信息很难发现与吴飞相关的具体信息,但从组织架构来看,人力业务本由完美世界CEO萧泓管辖。内部员工普遍认为,在这个时间点空降一个没有背景的新人VP,且绕过分管CEO直接向董事长汇报,事情恐怕不简单。一时间,人心惶惶的完美世界员工间议论纷纷。 图|完美世界CEO萧泓(来源于网络) 而在事实上,此番任命发布之后的三个月里,完美世界都在“毕业季”中度过。至少之前游戏人心中的“养老圣地”,在这次大裁员后,已经不复存在。 另一个证据来自财报。完美世界在2019-2020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最高曾突破36亿元,但在2021年之后回落到10亿元,最新的2023年则跌至7亿元。净利润层面,则从2020年的15亿元跌至2023年的5.8亿元。不难看出,集团上下已表现出降本增效的迫切性。 对于完美世界而言,省下来的“余粮”,也必须投入到游戏项目的研发中,譬如《一拳超人:世界》、《完美新世界》等等,或者用作影视业务等新板块的前期投入,以维持更加长续的发展。 但从业务回报来看,这些新项目和业务短期内都没有带来预期的增长贡献,反而略有小亏。至于一些迟迟没有上线,但研发时间够长的项目,譬如《诛仙世界》等等,虽然在内部绩效上评分不错,但还处于投入期。 图|诛仙世界画面(来源于网络) 一些内部员工认为,一旦这些上线无望的项目关停,业务版图也必然会随之“战略收缩”,高管们自然可以再去划分新的地盘,只有那些毕业的新员工和老员工,成为了战略收缩的“战术代价”。 03 基本盘与吃老本 作为靠产品说话的游戏厂商,即便经历了几轮裁员,完美世界的底子并不算差。 首先从公司高管层面,完美世界游戏CEO鲁晓寅,是美术出身。相对其他研发背景的游戏厂商高管。这层背景意味着,完美世界的产品,至少在游戏美术层面相较其他厂商会更为看重。萧泓本人也对游戏保持热爱,完美世界代理的国服DOTA2上线时,他还曾亲自参与过游戏CG的配音。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完美世界的业务发展历史上,也曾存在过一个单独的美术中心,专门负责游戏画风的设计与“调教”,在国风武侠这一赛道,完美世界的美术水平仍然在头部序列。再加上完美世界长期擅长的国风武侠MMORPG,从《完美世界》和《诛仙》开始,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心怀武侠梦的玩家,成为这些IP的忠实受众。 图|完美世界剧场版画面(来源于网络) 完美世界最如日中天的时候,恰好也正是2008-2015年前后。而从武侠小说的风靡到武侠RPG游戏的风行,恰好也是这部分受众从被熏陶到具备消费力的时间节点。而这部分项目的工作室,恰好也是完美世界营收状况最好的部分。 回到当下这个时间节点,虽然手游已经占据游戏行业的半壁江山,且武侠品类相对二次元等题材,热门不再。但十年前的完美世界IP端游玩家,一部分仍然坚守,贡献稳定的现金流。据第三方测算,完美该部分业务,仍保有10亿元左右的净利润。 除了这部分,完美世界的其他项目,就显得乏善可陈。 其中一个例子来自新近公测的《女神异闻录:夜幕魅影》(下称P5X)。《凤凰网科技》进行试玩后发现。虽然相较主机版的《女神异闻录5》,手游做到了大部分画风的“像素级复刻”,且玩法也有较好的还原。 图|女神异闻录:夜幕魅影(来源于网络) 唯一的问题是,《女神异闻录5》是2017年的游戏,放到如今,画面材质已经有所过时。而在游戏上线后,游戏画质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是玩家们口诛笔伐的重点之一。 此外,虽然还原程度较高,但P5X的操作,仍然是主机端的操作逻辑,单靠两根手指一块屏幕,并无法还原《女神异闻录5》的操作手感。再加上本身的回合制属性,这对于游戏的节奏和打击感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反观米哈游出品的《崩坏:星穹铁道》,虽然是一年前就上线的产品,且在操作上大量借鉴了《女神异闻录5》,无论是画风材质与操作流畅度,都与P5X拉开了代差。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并非没有考虑到资源投入的对比,而是在游戏机制层面,P5X对于主机版原作的“过分还原”,导致其在手机上的体验变差。但这并非不能通过后续优化来进行弥补。 P5X只是完美世界在手游时代探索的一个缩影。在走出“武侠MMORPG”的舒适区后,完美世界的数次探索“进退维谷”,最终不得不选择“降本增效”。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完美世界已经与网易、腾讯等游戏大厂渐行渐远了。 正如一位资深游戏行业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的那样,“你不能要求一个做了几十年数值RPG的制作人,马上去做最热门的派对游戏,而且一炮打响,那是强人所难。” 但在武侠RPG的一亩三分地持续深耕,再以此为起点步步为营,对于完美世界来说,仍然有不小的机会,完美世界现在最缺的,只是时间。
“美国总统现在高于一切的责任是推动俄乌和谈”
  当地时间25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和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进行了两国防长间一年多以来的首次通话,但双方对此次通话的描述却大相径庭。   美国防部发言人称,此次通话由奥斯汀发起,双方讨论了“开放两国沟通渠道的重要性”。   而俄国防部说,别洛乌索夫在电话中警告奥斯汀,美国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是危险的,“可能使局势进一步升级”。   △路透社报道截图(上图为奥斯汀,下图为别洛乌索夫)   “所有这些肯定会导致局势升级”   针对美国持续对乌供武,俄罗斯已发出多次警告。   最新的一次,起因于日前发生的导弹攻击事件。   俄罗斯国防部23日说,乌克兰向黑海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发射了5枚美国提供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导弹,其中最后一枚在空中引爆,碎片落在塞市一处海滩附近,造成包括2名儿童在内的4人丧生,另有150多人受伤。   俄方提到,袭击发生时,一架美国“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正在克里米亚半岛附近巡飞,而ATACMS导弹的飞行任务则由美方专家根据其卫星侦察数据设定。这意味着华盛顿对这次袭击“负有直接责任”。   △路透社报道截图   俄外交部24日就此召见美国驻俄大使,抗议此次袭击。   然而就在同一天,两名美国官员透露说,美方预计将很快再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5亿美元的“急需弹药”,其中就包括用于“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的弹药,而ATACMS导弹也在其中。   △美联社报道截图   去年,美国曾向乌克兰提供了射程160公里的ATACMS导弹。而今年4月有消息称,拜登政府已经秘密向乌提供了此前一直没敢给的射程300公里的远程版ATACMS导弹。   五角大楼官员当时就暗示,乌克兰可能使用这种新利器“更有效打击”克里米亚地区的俄军目标。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虽然拜登政府嘴上总说不希望乌克兰“滥用”美援武器,以避免与俄发生直接对抗,但从挑起乌克兰危机到现在,美国为了尽可能延长冲突,已经做了除派兵直接上阵之外的几乎一切。   不仅送到乌克兰的武器装备一路升格,原有的对乌武器使用“红线”也渐渐消失。   △欧洲新闻网:美国官员近期证实,拜登已经有条件同意乌克兰用美援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目标。   日前,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再次在国际场合发声,对美西方近期的决定予以谴责。   “西方国家最近允许乌克兰袭击俄罗斯本土目标,它们派到乌克兰的使团中包括帮助乌克兰人操作西方武器系统的军事人员,所有这些肯定会导致局势升级。”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社交媒体截图   “是时候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了”   在美国不断拱火冲突的同时,外界也注意到,国际上有关乌克兰和平前景的讨论近期重新密集起来。   来自欧洲两大北约成员国的最新“促谈”信息尤其醒目。   近几个月来对俄罗斯态度日渐强硬、甚至因发表“派兵”言论而成为众矢之的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在参加法媒一档节目时不仅在涉战态度上有所“降调”,而且表示他愿意继续与俄总统普京对话。   “我相信对话的力量……过去几个月里,我们没有进行过对话,但我不排除会就某个话题与普京对话……我真诚地说,我认为继续对话始终是重要的。”   △塔斯社报道截图   与此同时,过去曾多次推动德国向乌克兰提供更多军援的德国下一任总理热门人选、中右翼反对党领袖弗里德里希·默茨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他在23日晚间接受德媒采访时认为,现在应该向前看,“是时候寻求在乌克兰问题上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了”。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截图   事实上,对于和谈,俄罗斯方面始终保持着开放态度。   俄总统普京本月再次表示,只要乌方从相关地区撤军并放弃加入北约,俄方将立即停火并开启谈判。   但像以往的提议一样,俄方的最新建议再次被乌克兰及其背后的美国解读为“最后通牒”并予以拒绝。   △美联社报道截图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日前强调,即使在乌克兰袭击塞瓦斯托波尔后,普京总统提出的和平建议依然有效。   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也表示,这一和平建议为立即结束俄乌冲突提供了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没有俄罗斯参与就无法解决乌克兰危机。   △塔斯社报道截图   “看在上帝的份上,谈判吧!”——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他最新的评论文章开始时发出的呼吁。   这篇题为《为什么美国不愿推动俄乌和谈》的文章指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大战略一直是削弱俄罗斯。尽管曾向俄罗斯承诺北约不会向东扩张一寸,但华盛顿此后却极力推动北约东扩。   简而言之,美国的图谋就是用北约军队包围俄罗斯,并把俄罗斯反诬成一个好战的大国。   △美国“共同梦想”新闻评论网报道截图   文章称,自2008年美国在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上提议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以来,俄罗斯已经先后5次建议与美国就安全问题举行谈判,但都遭到拒绝,因为美国仍未放弃击败俄罗斯以及把北约扩大到乌克兰的幻想。   事实证明,美国旨在通过战争和秘密行动削弱或肢解俄罗斯的图谋已经遭到灾难性失败,在此过程中毁掉了乌克兰,并将整个世界置于危险之中。   文章最后强调,虽然美西方一再谎称乌克兰将在战场上获胜,不存在谈判的选择,但为了乌克兰的生存,为了避免核战争,美国总统现在高于一切的责任就是推动和谈。   △美国“共同梦想”新闻评论网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记者丨原丁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王坚   监制丨关娟娟
联播+|总书记为何称这一工程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携带从月背“挖”来的珍贵“土特产”,安全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祝贺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任务从发射至采样返回全程约53天,其间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多项关键技术。   在贺电中,总书记高度评价嫦娥六号取得的成果,特别指出,要“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   2024年6月25日拍摄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回收现场。   深空探测是指对月球及其以远的地外天体进行空间探测的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我国深空探测工程进展。嫦娥三号执行任务期间,他专程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通过巨型电子显示屏观看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互拍成像情况;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任务圆满结束后,他分别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这三次任务的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总书记致电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曾称深空探测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首先从深空探测的特点来看,与近地航天任务相比,深空探测的跟踪测量距离远、信号传输时延大、导航测量难度高、任务持续周期长,因而开展深空探测工程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羲和“探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空间探测能力不断增强,我国深空探测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更深更远的太空迈进。   其次,深空探测能够极大拓展人类对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认知,对于推动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空间科学技术创新发展,都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因而成为各国布局的重要领域。   ——拓展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   以月球探测为例。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蕴含丰富的资源、能源,拥有特殊环境,是人类走向深远空间的前哨基地和试验场。因此,各国深空探测大多从探月开始。   目前,已探测到月球有较大利用潜力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氦-3、水冰、稀贵金属矿物等。此外,月球表面的太阳能大概相当于人类一年创造的全部能源的2.5万倍。未来如果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月球资源与能源的利用,必然会极大拓展人类资源的可持续性。   此外,在科学家们看来,月球上的极端环境是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天然理想综合实验场,将催生重大科学发现和颠覆性科技成果。   ——极大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创新   我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至今,已走过20年。从嫦娥一号成功完成绕月探测,到如今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建立了地面深空测控通信网,验证了包括远程测控通信、卫星中继通信、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等一系列深空探测关键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介绍,深空探索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技术支持。一个探测计划的成功可以全面提高对太阳系的科学认知和航天技术水平,由此带来的技术进步还可以扩散到众多领域。   仍以探月工程为例,月球的状态是真空,早晚温差极大。为此要研制适应月球特殊环境的轻小型化、自主能力强、耐真空、耐变温的设备产品。   探月工程实施20年来,带动了我国信息、微机电、动力、新材料、新工艺等诸多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形成了一大批先进试验方法、标准和规范,目前多项技术已在其他航天任务和相关领域得到应用。   ——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地外生命探测是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在浩瀚星空,是否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吸引着各国科学家不遗余力地进行探索。   嫦娥六号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之一,未来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也将陆续开展,实现月球南极区域采样返回,并初步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天问二号”任务将进行小行星采样返回,并与彗星会合探测;“天问三号”任务将进行火星采样返回。此外,我国还在论证木星系探测的“天问四号”任务以及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   “羲和号”效果图   这些深空探测任务顺利实施,将极大提高人类关于太阳系起源与演化、行星宜居性和生命起源等科学问题的认知。   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曾说:“从嫦娥一号飞向月球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飞向月球的大门一经打开,深空探测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总监制|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王敬东   主   编|李璇   编   辑|孟利铮   视   觉|陈腾   校   对|李珊珊 王卓婕 宋春燕  闫田田 毛长志   出   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