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董车日报|特斯拉进行超充站开放测试 / 华为自动驾驶元老加入极氪 / 丰田 GR 86 将引进国内
导读 百度造车:模拟样车已进入动态测试阶段 哪吒 V Pro 正式上市,售价 7.69-8.09 万 五菱 NanoEV 官图发布,明天开启预订 86 回归,丰田 GR 86 即将引进国内 广汽本田 INTEGRA 型格正式发布 华为自动驾驶元老陈奇加入极氪 10 月交付量大变天,蔚来遭遇「滑铁卢」 特斯拉开始在荷兰进行超充站开放测试 拜腾被申请破产清算,烧光 84 亿造不出一台车 ZipCharge 推出电动汽车的「充电宝」 英国初创企业推出混动卧式三轮车 保时捷亚太戴瑞欧谈中国赛车运动 自动驾驶:高科技驾驶的虚幻承诺 今日话题:60 亿该不该捐? 百度造车:模拟样车已进入动态测试阶段 集度汽车今天公布了造车的最新进展。集度智能驾驶负责人王伟宝表示,集度 SIMUCar(模拟样车)已进入到动态测试阶段。 他介绍道,集度会继承百度 Apollo 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使用百度 Apollo 的全栈能力进行定制化研发。 据了解,集度 SIMUCar 于今年年底实现城市域、高速域的智能辅助驾驶,并将推动可自由移动的汽车机器人于 2023 年量产上市。(IT 之家) 目前百度已经积累了 1800 万公里的自动驾驶路测数据。 哪吒 V Pro 正式上市,售价 7.69-8.09 万 ▲图片来自:新出行 今天,哪吒 V 在一年之后迎来了它的改款车型 V Pro,新车售价 7.69-8.09 万,共有两款车型。 作为哪吒 V 的改款车型,新车在外观方面与哪吒 V 相差不大,主要针对动力、安全、智能和服务进行了升级。 ▲图片来自:新出行 服务方面,新车提供三电质保、道路救援、FOTA 升级、车联网流量终身免费以及 2 年免费充电(每年 2000 度电)等。官方还正式推出了十二炫彩皮肤,定制价格为 2499 元。 ▲图片来自:新出行 哪吒汽车最近可以说是捷报频传,10 月交付量甚至达到了 8107 台。 五菱 NanoEV 官图发布,明天开启预订 五菱最近发布了 NanoEV 的官图,从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这辆小车的外观。 NanoEV 的整体造型与此前在天津车展亮相的迪士尼疯狂动物城限定版如出一辙,仅缺少了一些迪士尼元素,整车十分小巧。 其前脸采用了可发光的五菱车标,尾部的设计也十分激进,刹车灯和示廓灯包围了整个后窗,视觉感受独特。 它的内饰造型也很独特,还配有无钥匙进入、倒车雷达、座椅 4 向调节等配置,305 公里的 NEDC 续航里程也比 MINIEV 多了不少。 不过,以董车君的审美,我还是觉得 MINIEV 好看。 86 回归,丰田 GR 86 即将引进国内 丰田近日官方宣布,全新一代丰田 GR 86 将引入国内市场。目前新车在日本官网售价区间为 2799000-35120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5.68-19.68 万元),而国内售价暂时不得而知。 相较于上一代车型,全新 GR 86 在动力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其搭载的 2.4L 水平对置发动机拥有 235 马力,峰值扭矩为 250N·m。(快科技) 不过,具有相同动力总成的全新斯巴鲁 BRZ 因为排放问题在部分地区无法上牌,不知道 GR 86 能否通过「国 6b」排放标准呢? 广汽本田 INTEGRA 型格正式发布 上周末,广汽本田旗下紧凑级轿车 INTEGRA 型格正式发布了。 该车型基于与东本思域相同的 Honda 全新架构开发,不过两款车型在外观上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新车搭载一台 1.5T 四缸机,最大功率 182 马力,提供 CVT 变速箱或 6MT 变速箱。 另外,新车还配备 18 寸切削式轮毂、12 BOSE 高性能扬声器、卡片钥匙以及最新的 Honda CONNECT 3.0 智导互联系统,亮点不少。 想买手波思域的那批车迷们,不妨去看看这辆型格。 华为自动驾驶元老陈奇加入极氪 吉利旗下电动品牌极氪汽车确认,华为自动驾驶团队创始人、自动驾驶研发部原部长陈奇已于近日加入极氪任副总裁,负责自动驾驶业务。 目前,华为智能汽车业务仍处于密集的人员调整期。一方面,智能汽车 BU 仍旧在高速扩张,仅自动驾驶团队就已达约 1000 人规模,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已有多位高级人才离职。(《财经》) 极氪方面,此前有消息称,由于智能化研发团队人手不足,过于依赖和 Mobileye 的合作,已经影响到了量产进度。 极氪正在努力改变现状。 10 月交付量大变天,蔚来遭遇「滑铁卢」 月初,「蔚小理」相继公布了 10 月交付数据。虽然三家都被「缺芯」难题所困,但小鹏的 10 月份交付量再破万辆,达到 10138 台;刚收获 360 集团融资的哪吒汽车,以 8107 辆的成绩挤进第二;理想则以 7649 台交付总数,守住了第三把交椅。 相比之下,上个月还高居「冠军宝座」的蔚来,10 月交付量仅为 3667 台。 10 月份 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生产线完成阶段性改造,10 月下旬起,已逐步恢复生产。 这是蔚来官方针对 10 月交付量做出的解释,「10 月的销量其实是非常出色的,达到了历史新高。」 蔚来不愁卖车,愁的是产能。 根据蔚来的说法,改造过后的制造基地的年产能将达到 30 万辆。然而作为对比,上汽大众安亭 MEB 新能源工厂和一汽大众佛山 MEB 智慧工厂的年产能逼近 100 万辆。(证券日报) 不过,交付量只是指标之一,还要参考产品定位、单车价格和利润等因素。 特斯拉开始在荷兰进行超充站开放测试 马斯克正式宣布,特斯拉开始在荷兰进行超充站开放测试,荷兰的非特斯拉电动汽车车主可以通过特斯拉手机 app 使用特斯拉超充桩。 特斯拉将密切关注每个站点的流量情况,避免出现长时间排队的现象。 马斯克表示,只要其他汽车制造商愿意进行适配,他们就可以使用特斯拉超充桩。 此外,特斯拉今天还发布了使用标准 J1772 接口的 Level 2 壁挂式充电桩,能够兼容北美的其他电动汽车,最高功率达到 9.6kW。 回到国内,特斯拉目前在中国部署了超过 7000 个超充桩;10 月下旬,特斯拉成为国内首个充电站数量达到 1000 座的新能源车企。 拜腾被申请破产清算,烧光 84 亿造不出一台车 「3 年烧光 84 亿造不出量产车」的拜腾汽车,在生死线上挣扎一年多以后,被正式申请破产清算。 昨天,拜腾汽车关联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正式开庭审理,这意味着在 3 年 84 亿的投资后,不仅首款车型 M-Byte 量产或将继续延期,拜腾汽车的未来可能也并不乐观。(快科技) 作为曾与蔚来、小鹏、威马并列的造车新势力「四小龙」,拜腾汽车一度被寄予厚望。 ZipCharge 推出电动汽车的「充电宝」 今天,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全球气候峰会上,ZipCharge 推出了一款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 ZipCharge Go。 它的尺寸很紧凑,大小和形状与一个普通的手提箱差不多,重约 50 磅(约 22.7 千克),内置一个 4kWh 电池,充电功率可达 7.2 kW,后续将会推出 8kWh 版本。 ZipCharge 没有公布 ZipCharge Go 的具体售价,但是表示可以选择租赁,起租价格为每月 49 英镑(约为 433 元人民币)。 没想到,汽车也有属于它的「共享充电宝」。 英国初创企业推出混动卧式三轮车 英国初创企业 Northern Light Motors 刚刚开发了一款代号为「428」的混动卧式三轮车。尽管它本质上还是要烧油,但通过非燃油直驱的方式,它能够让发电机配合驱动电机实现更高效的运行。 有趣的是,这套混动系统可以让用户在相对轻松的地形上通过踩踏来产生电能,并储存在电池中,在上坡或起步时提供额外的动力输出。 如果你体力比较好,则可以保持 56km/h 的时速行驶超过 80 公里,即便电量耗尽,你也可以继续通过脚蹬的方式让它动起来。 你一定想不到,这款混动三轮车目前是在售的,起售价约为 2.2 万元人民币。 保时捷亚太戴瑞欧谈中国赛车运动 「的确,中国跟欧洲相比,赛车的市场和历史起步是比较晚一点,」保时捷亚太赛车运动高级经理戴瑞欧说,「但中国有一个很可取的地方,就是学得很快、发展得非常快。」 他认为,要带动中国的赛车文化,需要让更多的人有接触赛车和上赛道的机会。 以往,在中国想要踏入专业赛车圈十分困难,不同级别的赛事中间存在断层,比如一个开卡丁车的人很难直接跳到那些专业的亚洲系列赛。 我们需要一些适合入门级赛车手的比赛,让那些经验尚浅的车手们有一个专属的赛车入门平台。 自动驾驶:高科技驾驶的虚幻承诺 当科技公司和社会都将未来交通的希望和资源摆在自动驾驶汽车上,Peter Norton 在新书《Autonorama》中指出:它令我们误以为,这就是唯一出路。 这已经是陈腔滥调:无论你喜欢与否,自动驾驶汽车都要来,而且比你想象得要早。我们想要什么不重要,因为技术驱动历史,而且我们被告知,技术已经选择了自动驾驶汽车。满足人们真正的需求从来都不是重点。 「汽车依赖症(car dependency)」让公众认为未来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无论穷富,所有人都必须开车或乘车,城市形态必须也完全围绕汽车来重塑。 这也让公共交通出行的发展需要和资源被放在更次要的位置,而这些选择反而是更可持续和公平的。 真正的城市流动创新需要的不是自动驾驶汽车,而是自主的人:有选择权的出行者。 Norton 认为,这要求我们拓宽视野,无论是高科技、零科技还是中间所有一切,都能为解决问题做出贡献。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我们要主动去思考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未来,然后再谈需要什么技术,而不是让技术来定义我们的目标。 今日话题:60 亿该不该捐? 昨天上午,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突然在个人推特上吟起曹植的《七步诗》,意在回应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大卫·比斯利。 这还要从特斯拉狂飙突进的股价说起,10 月 25 日晚上,随着美股收盘,特斯拉市值首次突破万亿美元,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步步紧逼。 大卫·比斯利认为,只要马斯克捐出个人 2% 的财富,即 60 亿美元,就可以解决世界饥饿问题。 对此,马克斯表示可以卖掉特斯拉股票用户捐款,但条件是比斯利要讲清楚这 60 亿的详细用途。比斯利则回应称:「可以在任何地方见面。」 之后便有了马斯克吟诗这一幕: 你觉得这 60 亿该不该捐呢?
刚改完名,扎克伯格在博客上公布了一款逆天的AI数字皮肤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编译 | 程茜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11月3日消息,昨天,扎克伯格在Facebook账号中表示,Meta(Facebook公司新名称)发布了一款触摸感应“皮肤”ReSkin,由该公司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共同研究。 ReSkin利用机器学习和磁感应,采用无监督学习算法来帮助自动校准触摸传感器,提供了一种廉价、多功能、耐用且可替换的长期使用解决方案。 扎克伯格谈道,ReSkin已经被放在多种应用场景中实验,例如,研究人员将ReSkin和电路板放在狗鞋的鞋底,跟踪狗在休息、行走和跑步过程中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它还可以解锁AR、VR的可能性,并引领工业、医疗和农业机器人技术的创新。”Meta研究科学家说。 ▲佩戴在狗脚上的ReSkin(图片来源为Meta) 除了ReSkin,Meta还概述了触觉感知领域在开发硬件、模拟器、数据集和用于触摸感应测试的基准方面已经取得进步。该公司表示,已经形成了AI系统通过触摸进行理解和互动的基础。 另外,Meta开源了ReSkin的设计、数据文档、代码和基础模型,帮助其他研究人员更快使用该传感器,进一步推动触觉传感器发展,并促进AI行业的应用落地。 一、从18mm到2mm,Meta数字皮肤大进化 “我们通常认为触摸是一种传达温暖和关怀的方式,但它也是我们感知周围世界的关键方式。”Calandra和Lambeta说,“触觉为我们提供了无法通过任何其他感官辨别的信息,例如关于物质的温度、质地和重量,有时甚至是它的状态。” “触觉帮助我们在周围的世界中‘导航’。有了它,我们可以收集关于物体的信息,例如它们是轻还是重、软还是硬、稳定还是不稳定,我们还可以使用触觉来完成从穿鞋到准备饭菜的日常任务。”Meta研究员经理Abhinav Gupta和博士后研究员Tess Hellebrekers表示。 触觉传感是机器人技术中的一个新兴领域,旨在理解和复制物理世界中人类级别的触摸,在家庭到工厂车间等环境中,能够让机器人学习和使用自己的“触觉”,从而使机器人更高效、更安全、更温和。 过去几年,Meta一直在开发触觉传感器,主要专注于机器人抓取任务。2020年,Meta已经推出一种高分辨率、低成本的小型触觉传感器Digit,可以安装在多指机器人手上。 ▲Digit的分解图(图片来源为Meta) Digit的塑料机身外壳可以通过3D打印和注塑成型来制作。同时,Digit还配备了三个RGB发光二极管,正如下图所示,这可以为使用硅和丙烯酸制造工艺定制设计的弹性体凝胶表面提供照明,可以平衡坚固性和灵敏度。Digit制作过程中使用“压配合”连接工艺将相机和凝胶安装到机身上,以便可以更换组件,还可以更换外壳以适应不同的镜头焦距。 ▲安装在机械手上的Digit(图片来源为Meta) 对Digit进行实验时,将其配备到机械手上,研究团队利用该机械手的拇指和中指去握住和操纵玻璃弹珠。在50次试验过程中,大约25%的时间中机械手中的弹珠会掉落。研究人员将此归因于数据不准确和多变性,而不是Digit设计中的缺陷。 Digit的塑料外壳、凝胶和电子产品的制造文件以及用于编程的固件二进制文件于去年6月在GitHub上开源。同时,近日Meta宣布将与麻省理工学院的衍生公司GelSight合作生产Digit。 相比于Digit,现在发布的ReSkin是一种嵌入了磁性颗粒的可变形弹性体。 ▲可变形弹性体ReSkin的演示模型 其次,ReSkin相比于Digit可能更便宜,生产100张ReSkin时每件成本已经低于6美元,而生产1000张的Digit每件成本仍为15美元。Gupta和Hellebrekers介绍道,ReSkin的厚度为2毫米到3毫米,而Digit的厚度为18毫米,可进行超过50,000次交互,这使得ReSkin成为从机械手、触觉手套到臂套甚至狗鞋等各种外形的理想选择。 ▲安装在机械手上的ReSkin(图片来源为Meta) “ReSkin还可以提供高频三轴触觉信号,用于快速操作任务,如滑、扔、接和拍手等。当它磨损时,可以很容易地将其剥离并更换新的配件。”Gupta和Hellebrekers说。 根据Gupta和Hellebrekers的说法,ReSkin实际目标是建立一个联系人数据源,这可能有助于进行对象分类等一系列基于触摸的任务时,整合数据资源,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使用ReSkin开发的具有触觉感知技能的AI模型,还可能被用于在医疗保健环境中工作或抓取柔软的物体。 ReSkin可以与其他传感器集成,收集视觉、声音和触摸数据以创建多模式数据集,因此有助于构建比以前更真实的世界模型。 ▲ReSkin传感器用于测量触觉力(图片来源为Meta) “今天的人工智能有效地融合了视觉和听觉等感官,但触觉仍然是一个持续的挑战,是由于人体以外获取触觉传感数据有限。因此,AI研究人员希望利用人们触觉感知的丰富性和冗余性,更好地将触觉融入到他们的模型中。” 二、ReSkin有望解决大规模生产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Digit和ReSkin都不是该领域中的第一个触觉传感器,其他触觉传感器还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小组开发的OmniTact和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机器人抓手GelFlex,新加坡国立大学还使用英特尔的原型芯片开发了触摸感应机器人“皮肤”。 ▲机器人抓手GelFlex正在抓取物体(图片来源为麻省理工学院 ) 但是,之前的这些实践表明,“柔软的皮肤”难以进行大规模制造,因为在制造过程中它们会发生变化,首先是该设备本身的材料的性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其次对材料的使用方法不同也会使其产生改变,这都为“皮肤”的大规模制造增加了挑战。同时,每个传感器都必须通过校准程序来确定其各自的响应结果,这也意味着校准程序必须自行适应上述变化。 ReSkin利用机器学习和磁感应,并采用无监督学习模型,设备安装、使用时减少触碰,降低其损坏率,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难以大规模制造的困境。 ReSkin通过消除软材料和测量电子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无需近距离接触连接,确保其材料不受外界干扰,以此克服其在大规模制造时出现的困难。该触觉传感器的磁信号依赖于接近它的距离,因此电子设备只需在附近,无需连接就可以接收磁信号。 除此之外,ReSkin还开发了一个映射函数,该函数对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训练,使其比传统映射函数更具通用性和稳健性。并且ReSkin的传感器采用无监督模型,可以使用少量未标记数据自动且连续地进行微调。 ▲ReSkin的无监督模型演示 在无监督学习中,算法会受到“未知”数据的影响,这些数据不存在先前定义的类别或标签。这与“监督”学习相反,在“监督”学习中,算法是针对特定输出注释的输入数据进行训练的,直到它们可以检测到其中潜在的关系。在ReSkin上运行的那些无监督机器学习系统,必须从固有数据中自学,能够对未标记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而不是从注释中学习。 “我们可以使用未标记数据的相对位置来帮助微调传感器的校准程序,而不是提供先验的强制标签。例如,我们知道在三个接触点中,物理上彼此更接近的两个将具有更相似的触觉信号。”Gupta和Hellebrekers解释。 “总而言之,ReSkin开辟了现有系统无法实现的多功能、可扩展且价格低廉的触感模块。现有的基于摄像头的触觉传感器要求设备表面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从而导致设计更加笨重。相比之下,ReSkin可以作为一个表层覆盖在人类和机器人的手和手臂上。” “我们对通用触觉传感器的研究催生了今天的ReSkin,它具有低成本、便携且续航时间久的优点,其次,它的皮肤就像剥皮和换上新绷带一样容易更换,并且可以立即使用。我们学习的模型在开箱即用的新设备上表现出色。这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将帮助研究人员构建AI模型,为广泛应用的多样性提供动力。”Gupta和Hellebrekers写道。 三、开源模拟器、学习框架、基础模型…… 为了支持像Digit和ReSkin这样的硬件,Meta今年夏天开源了Tacto和PyTouch,这是用于PyTorch机器学习框架的库。Tacto是基于视觉的触觉传感器模拟器,而PyTouch是用于触摸传感的机器学习模型和功能的集合。 ▲PyTouch的界面 Tacto模拟器能以每秒数百帧的速度呈现触摸读数,并且可以将其配置为不同的传感器,包括Meta自己的Digit。正如Calandra和Lambeta指出的那样,模拟器在原型设计、调试和机器人基准测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可以通过测试而避免进行昂贵的实验。他们说:“模拟实验能够使得设备运行更快,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获得正确的硬件,并减少触觉传感中硬件表面的磨损和撕裂,这使得模拟对于触摸传感变得更加重要。” 至于PyTouch,它为传感器提供了基本功能,例如检测触摸和滑动,以及估计物体姿态等。PyTouch可以将现实世界的传感器和Tacto集成,以实现模型验证和将模拟训练的概念转移到现实世界应用程序中的“Sim2Real”功能。Meta还设想PyTouch能够让机器人社区使用专用于“即服务(as a service)”触觉传感的模型,研究人员可以在其中连接传感器,下载预先训练的模型,并将其用作应用程序中的组成部分。 “我们目前正在研究Sim2Real转移,用于在模拟中训练PyTouch模型并将它们部署在真实传感器上,并作为快速收集数据集和训练模型的一种方式。”Calandra和Lambeta说,“在模拟中,收集包含大量数据的大规模数据集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而使用真实传感器收集数据需要时间和人力来物理探测物体。因此我们计划探索Real2Sim方法,以更好地从真实数据中调整模拟器。” 在触觉感知方面有一大堆障碍需要克服,包括硬件限制、对哪些触摸功能用于特定任务缺乏了解,以及缺乏广泛应用的基准测试。 Meta为克服上述障碍,迈出了一小步,发布了ReSkin的设计、数据文档、代码和基础模型,以帮助研究人员使用该传感器,而无需收集或训练他们自己的数据集。 结语:多个玩家共同努力,触摸传感器解锁更多可能 Meta发布ReSkin,开源大量软件、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和磁感应,采用无监督学习模型,在探索触摸传感器领域更进一步,有望在机器学习的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一代代的通用触摸传感器催生了ReSkin,在大规模生产难题上更进一步,离不开众多企业、研究人员等对卡脖子问题的努力。Meta表示,无论触摸传感器的发展增量如何,都可以帮助推进AI技术,并帮助研究人员构建具有增强功能的机器人。 来源:VentureBeat
在视频网站,有500万人通过看洗牙视频寻找“快感”
在 B 站上总会有一些不知道如何给他们分类,但仅仅从观感上来说会显得有些 “ 暗黑 ” 的视频,意外的被很多观众喜欢。 比如一些牙科诊所的洗牙视频,这些看完之后会引起你不适的 “ 非下饭类视频 ” 却能够在 B 站获得几百万的播放,也算是个不小的奇观了。 鲫鱼在好奇之下,曾经手贱点开了一个洗牙的视频。 说实话看着视频里这些牙结石重症患者们,逐渐被清洗干净的牙齿,竟然意外的有一种莫名的爽感,甚至还有些上头。。。 看着这些患者,在洗完牙后干净的牙齿,鲫鱼的强迫症都好了一半了。 对于这些患者只有洗掉牙结石,才能够保护牙龈不萎缩,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口腔。 并且这些患者们的牙结石已经到了“ 病入膏肓 ”的地步,不注意口腔清洁,产生的费用是很多差友不曾想象过的。 鲫鱼简单帮大家算了下,如果这样的口腔状况维持下去,在未来 10 年内会产生 18 万的治疗费用。 但是如果差友们能够注意自己口腔卫生,花几百块买一个冲牙器,就能够解决很多麻烦事。 大家在平时刷牙的时候,一般是通过物理摩擦的方式,去除掉牙齿上 60% 的脏东西,但仅仅靠刷牙是很难照顾到比如牙缝、牙龈沟这些比较 “ 偏僻 ” 的地方的。 剩下的牙垢慢慢累积下来,就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口腔问题。 其实导致以上这些口腔问题,最大的 “ 功臣 ” 就是平时差友们在吃东西时,不小心留在口腔里的食物碎屑,这些碎屑是滋生细菌的最好温床。 而口腔里的这些食物碎屑长时间得不到处理,滋生细菌,就成了牙结石。 成为了 B 站这些被公开处刑的对象,其实口腔问题在最近已经被越来越多人重视了。 毕竟一个不健康的口腔,所伴生的问题比如:口臭、牙结石、牙菌斑,这会在不经意间让你 “ 社会性死亡 ” 。。。 谁也不想在给同事做汇报的时候,露出一口大黄牙,然后满嘴口气吧~ 其实吧,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口腔,平时的日常护理远远比每年去看一次牙医更加重要。 除了每天两次的刷牙,为了清理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我们还需要一个冲牙器。 冲牙器就是为了应对牙刷触及不到的尴尬区域而诞生的产品,相信很多差友可能对冲牙器存在一些误解。 如果去搜索引擎里输入冲牙器,排在前几位的问题都是:冲牙器的危害;冲牙器哪个牌子好;冲牙器有必要买吗 ? 这些都是对冲牙器不了解引发的担忧。 但其实差友们可以把冲牙器理解为牙签和牙线的替代品,冲牙器喷射的水流能够冲洗掉留在牙缝和牙龈沟里的食物残渣。 而相比较牙签和牙线,冲牙器会相对温和很多,毕竟水流对牙龈的伤害,远远比坚硬的木头小的多。 只要正确的使用冲牙器就能够有效的缓解很多口腔问题,能够阻断牙垢,避免细菌滋生。 其实只要正确的使用冲牙器:每次使用前把水箱灌满,然后低头,把喷嘴放入口中,嘴唇自然闭合,沿着牙间隙移动,然后在清洁完一个区域后,把食物残渣吐出。 冲牙器是不会造成牙龈出血,损伤牙齿等问题的,并且购买一个合适的冲牙器,对于保持你的口腔健康,非常有必要! 那么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冲牙器,就成了很多新手们面对的问题,而素士 Galaxy1 就是一款同时适合新手和老手的高性价比冲牙器。 为了照顾各位新手,素士 Galaxy1 冲牙器有一个叫点射模式的水压档位。 只要按一下,就出一次水,能够让大家根据自己的节奏慢慢的去熟悉冲牙器的使用,避免过于强大的水流,对牙龈造成损伤。 另外,Galaxy1 冲牙器在标准模式和强劲模式下,还有一个叫做 3 秒渐强的功能,只要打开开关,水流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增强过程。 在 3 秒后逐渐达到标准水流,让牙龈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5 档不同的冲牙模式,让水压的跨度区间从 40 一直到 130 PSI。比市面上大多数冲牙器都要广,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除了在水压档位上下功夫,Galaxy1 的套装里还提供了 4 种不用的喷嘴,和便携的一次性漱口水。 这 4 种不同的喷嘴,是为了应对不同的口腔情况的,标准喷嘴就是为了清理牙缝间的口腔残渣。 而舌苔清洗喷嘴能够让冲牙器在洗完牙之后,冲洗掉舌苔上的污垢。 对于一些在做牙齿矫正的差友,Galaxy1 的正畸喷头能够巧妙的避开牙套的位置,尽量贴心的照顾到了每位用户不同的口腔情况。 除了这些牙缝清洁的功能,Galaxy1 冲牙器自带浓缩的漱口水。 差友们每次使用一颗,拧开之后轻轻倒入素士 250ml 的超大水箱之中,在清洁牙齿的同时,还能保持一个清新的口气! 90 天强力的续航,以及 2 分钟智能断电功能,绝对不会让你超过规定的冲牙时间。 综合来看,Galaxy1 冲牙器绝对是市面上一款性价比很高,并且同时照顾到新手和老手的冲牙器。 估计很多差友对素士这个品牌可能还不是很了解。 素士作为一个在中国个人护理消费市场深耕多年的国产品牌,他的冲牙器在产品力方面是经过了这么多年市场的考验的。 并且素士的很多技术和设计,已经拿到了很多国际设计奖项和国家专利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素士科技还是国内“ 冲牙器标准的起草者 ”,在产品力方面,他家的冲牙器是极其靠谱的。 不过抛开价格,只谈产品,确实显得有些 “ 耍流氓 ”。 素士 Galaxy1 冲牙器的价格,在众多品牌的冲牙器中,还是非常能打的!并且鲫鱼帮差友们申请到了一个比双十一更低的价格! 想要购买一个合适的冲牙器,不用等到双十一,我们这次的价格,比双十一还要便宜!
Meta要关闭人脸识别系统,删除10亿用户人脸数据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编译 | 程茜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11月3日消息,昨天,Meta(Facebook)公司宣布将关闭其人脸识别系统,并删除其超过10亿用户的人脸数据。据悉,有三分之一用户使用Meta的人脸识别功能,但往后他们将不再能使用到这一功能。 上周二,Facebook刚刚宣布改名Meta,被认为重要目的之一是帮其摆脱一直以来的数据隐私侵犯丑闻。现在,Meta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以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Meta人工智能副总裁Jerome Pesenti在一篇博客中表示,Meta正在做出改变,因为它需要权衡人脸识别的积极用例与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Pesenti还表示:“监管机构仍在制定一套明确的规则来管理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在这种持续的不确定性中,我们认为将人脸识别的使用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中是合适的。” 一、Meta人脸识别功能将关闭,年底删完数据 自2011年以来,Meta就已经推出人脸识别功能,在首次亮相时,Meta自动为超过5亿人启用了该功能。人脸识别当时称为标签识别,可以自动识别出现在用户照片和视频中的人,并建议用户点击“标记”他们,将他们的账户与图像相关联。 Meta现在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照片存储库之一,很大程度归功于该功能。 除了自动标记之外,Meta的人脸识别功能还允许用户在有人上传他们的照片时收到通知,可以防止肖像权侵犯。同时,该功能可以自动将用户名添加到图像的描述文本中,接着利用手机中的语音功能,为盲人或其他视障用户读出描述文本。 ▲2017 年,工程师马特·金通过电话会议展示面部识别技术。 Meta计划在本月关闭其已有十年历史的人脸识别系统,删除超过10亿用户的人脸扫描数据,这一举动可能对消除引发隐私担忧、政府调查、集体诉讼和监管困境的问题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Meta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日常用户为他们的账户启用了人脸识别,这意味着当他们的新照片或视频被其他用户上传到社交网络时,启用人脸识别的用户就会收到警报。该功能还被用于标记可能冒充他人的帐户,并被纳入向盲人用户描述照片的软件中。当系统最终关闭时,这些功能将不可用。 照片标签人脸识别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该公司将彻底结束人脸识别的使用。Meta仍将使用该技术做一些事情,例如帮助用户访问锁定的帐户或验证他们的身份以完成交易。尽管Meta将删除超过10亿张人脸的数据,但该公司将保留DeepFace,即用这些数据训练的AI模型。 Pesenti表示,社交网络中有关人脸识别技术的问题正在逐渐暴露。他补充说,Meta仍然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每一项新技术都将带来收益和争论,我们希望找到正确的平衡点。 Meta发言人Jason Grosse表示,此次删除人脸识别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预计于12月完成。 二、十年来,Meta人脸识别功能饱受争议 人脸识别技术近年来在准确性和功能方面取得了进步,但由于政府、执法部门和企业可能会滥用它,因此越来越成为争论的焦点。在美国,执法部门已转向利用该功能来协助维持治安,使得人们担心这会引发过度执法和错误逮捕的问题。 其次,人脸识别功能的复杂性也为其带来争议。由于许多人脸识别算法最初主要针对白人男性面部进行训练,因此对于非白人男性来说,它们的错误率要高得多。 一些批评人士表示,零售商、医院和其他企业出于安全目的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但这可能会产生损害隐私、针对边缘化群体并使侵入性监视正常化等问题。 ▲零售商使用人脸识别功能 美国一些城市和企业已经开始禁止或限制人脸识别功能使用,以防止潜在的滥用发生。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已经永久性地结束了人脸识别产品的销售。在美国,一些州也已经通过了严格的法律来限制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 当联邦贸易委员会在2019年对Meta处以创纪录的50亿美元罚款以解决隐私投诉时,人脸识别软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去年,该公司还同意支付6.5亿美元以解决伊利诺伊州的一起集体诉讼,该诉讼指控Meta违反了一项要求居民同意使用其生物识别信息的州法律。 最近,举报人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收集的文件显示,Meta已经意识到其产品会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其算法正在推动两极分化,并且Facebook应用程序上为反疫苗人士发表言论提供了场所,从而破坏人们为接种新冠疫苗作出的努力。 虽然Meta从未将其人脸识别技术出售给其他公司,但这并没有使这家社交媒体巨头免受审查,这促使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要求Meta在欧盟禁用该功能。 该公告发布之际,Meta正受到立法者、监管机构和广大公众的严格审查。该公司因其在美国最近的选举中传播错误信息、帮助在缅甸煽动种族暴力以及未能打击有关气候变化的虚假信息而受到指责。 三、亚马逊、微软和IBM等都已停用人脸识别 Meta宣布关闭人脸识别功能这一举动在隐私倡导和数字权利团体之间引起了广泛讨论。 生物识别研究人员Joy Buolamwini、Deb Raji和Timnit Gebru等在此前的研究中证明了人脸识别系统对深色皮肤女性的准确度较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一项分析随后证实了这些结果,分析表明人脸识别技术经常错误地识别亚洲人、年轻人和其他人。 “如果这促使政策制定者认真对待有关人脸识别的问题,国会能够真正通过一些立法并提出倡导,那么这将成为一个转折点或关键时刻。”Raji表示。 “人脸识别技术引起广泛争议的关键时刻,Meta宣布关闭人脸识别业务。尽管Meta的行动是在其他科技公司采取行动之后做出的,但它可能标志着全国摆脱人脸识别的重要时刻。”公民自由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的高级律师亚当·施瓦茨(Adam Schwartz)说,“企业使用人脸监控对人们的隐私非常危险。” Meta并不是第一家关闭人脸识别软件的大型科技公司。近年来,亚马逊、微软和IBM已暂停或停止向执法部门销售其人脸识别产品,同时表达了对隐私和算法偏见的担忧,并呼吁进行更明确的监管。 Meta的人脸识别功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该软件于2011年在欧洲推出时,欧洲的数据保护局就表示此举是非法的,该公司需要获得同意才能分析一个人的照片并提取个人面部的独特图案。 电子隐私信息中心(EPIC)执行董事艾伦·巴特勒(Alan Butler)表示:“长期以来,互联网用户因Meta和其他平台的突发奇想而遭受个人数据滥用。这是我们10多年前提出的一个已知问题,但它拖了很长时间,我很高兴Meta做出了这个决定。同时,美国仍然需要全面的数据保护法规。” 巴特勒先生还呼吁Meta采取更多措施,防止其照片被用于为其他公司的人脸识别系统提供支持,例如AI初创公司Clearview AI从Facebook和PimEyes等公共网络上抓取了照片。 ▲2019 年,Clearview AI创始人Hoan Ton-That正在测试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结语:Meta快刀斩乱麻,为元宇宙开路? 关于数据隐私的问题已经老生常谈,但数据安全问题还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法律规定。Meta的人脸识别功能已推出10余年,此次宣布关闭人脸识别系统,一举删除10亿用户人脸扫描数据,既回应了目前面临的相关隐私问题指控,也在探索作为互联网巨头应对数据隐私问题的有效路径。 Meta宣称在未来要专注元宇宙领域的发展,此次大刀阔斧地采取措施处理数据安全相关问题,可能也是在为元宇宙探索铺平道路。 来源:路透社、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WIRED
用技术生态赋能千行百业,华为如何诠释“搜索即服务”?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云鹏 编辑 | 漠影 一个市场,做到0.4%的份额就有可能成为行业第三,这在其他任何行业都是少有的,但在全球搜索市场,现实就是如此。 搜索几乎是谷歌的天下,其独占市场九成以上的份额,而一个上市一年多的搜索引擎却异军突起,在海外多国进入移动搜索市场前三。 两年前,由于谷歌GMS无法使用,华为推出了一款名为Petal Search(花瓣搜索)的搜索App,面向海外市场,起初就是为了让海外用户能够“find apps”,而如今其已快速成长为覆盖170多个国家/地区,连接了3000多个合作伙伴的华为HMS五大根服务之一。 在今年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HDC.Together)上公布HMS生态建设成绩时,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华为云CEO张平安提出了“Search as a Service”的概念,即所谓的“搜索即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华为希望将Petal Search这项搜索业务海外积累的经验内化为能力后,以服务的形式向各行各业开放。 为此,华为推出了面向国内企业伙伴的搜索解决方案——Petal Engine,为电商、新媒体、泛互联网、新零售、智慧政务、出行、金融等10个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将搜索能力复用。 在从1到10发展过程中,电商行业是Petal Engine最初拓展的“原动力”市场,一年后,Petal Engine的服务半径正在向其他10大行业蔓延、生长。 而本文也将以Petal Engine服务赛道中的电商市场为点尝试切入、解读,华为到底是如何把“搜索即服务”这件事玩明白的。 一、搜索能力内化,面向10大行业提供服务 去哪寻找下一个增量市场,是所有企业面临的永恒拷问。 跨境电商模式异军突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新业态,不少企业跃跃欲试,但出海又谈何容易,尤其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甚至可以说是有心无力,从简单的商品展示,到营销、用户分析,甚至还要做交易链路,而在一些底层技术领域,更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 而说到出海,截至今年9月份,华为搜索Petal Search已经在海外取得了较为亮眼的成绩,170+国家/地区上线,支持70+语言,全球月活用户数更是超过了3200万…… 在把搜索做大的过程中,华为发现不少合作伙伴其实对搜索能力、智能营销、AI能力等都有着很强的需求,华为开始将这些能力整合为面向企业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Petal Engine,其利用华为在大数据、AI、NLP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来解决包括跨境电商在内企业的痛点问题。 Petal Engine面向10大行业的赋能,在电商行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对于很多中小电商企业来说,在出海流量增长、用户体验、内容本地化适配、合规等方面,Petal Engine可提供“一揽子”服务方案。 二、如何用“一揽子服务”破局,赋能电商玩家? 中小企业作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 以近两年发展迅猛的跨境电商发展为例,中小型电商平台及自建站占据主流,而这些中腰部玩家由于技术、时间、资金成本有限,往往需要“借船出海”来提升自身的出海业务成效,如流量的获取、多语言的生态、合规性的考验都是一些令他们头痛的问题。 针对这些痛点,Petal Engine能够基于自身的底层框架能力、底层AI能力、智能应用服务的能力来提供一种“一揽子的立体化解决方案”。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 “Petal Search分论坛”现场 搜索几乎是所有交易开始的第一步,用户需要找到他所心仪的商品,而在出海的过程中,不少企业会发现语言问题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个拦路虎。全世界70多亿人口,使用超过7000种语言,如果企业想要将产品卖向国外,电商的翻译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几乎是一种刚性需求。 以欧盟为例,其本身就有24种官方认可的语言。在欧洲使用广泛的语言是德语(16%),其次是意大利语和英语(各13%),法语(12%),西班牙语(8%),波兰语(8%)。 出海电商对于多语言能力的渴求,也正是Petal Engine所擅长的,它还可以针对不同国家给出不同策略,提升本土化的融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AI视觉、AI语音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视觉搜索、语音搜索已经成为了不少年轻人乐于尝试的搜索方式,而Petal Engine同样可以提供这种多模态的搜索能力支持。 当然,推荐与搜索密不可分,Petal Engine可以实现全链路实时个性化的推荐,这背后则是底层数据存储与服务能力的体现。 具体来看实现过程,首先,电商客户云侧服务与Petal Engine数据存储与服务进行实时数据API对接和离线数据OBS对接,而Petal Engine负责进行专属模型训练,最后通过服务API的形式交付给客户,完成客户侧服务的集成。 对于企业来说,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华为承担了底层的计算、存储工作,而最终交付给企业的是一个解决方案API,直接可以调用,企业可以有更多精力放在业务的打磨上,而不是陷入技术泥沼。 在智能营销方面,基于统一ID技术、成熟模型算法,Petal Engine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用户画像,这种画像是整合了多种异构数据源而形成的。很直观的,就是用户喜欢什么,系统就可以更个性化地进行推荐。 在获得流量、进行精准营销之外,Petal Engine能够对用户反馈回来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围绕用户什么时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做了什么,Petal Engine能够提供一站式行为分析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AI视觉能力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比如Petal Engine的智能设计服务,可以利用AI技术实现自动化图像裁剪,不要小看这个功能,其实这些细节能力都可以很好地解放企业生产力。 比如针对最常见的“抠图”,Petal Engine可以在秒级处理的基础上,实现90%以上的可用率。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海外经商,合规性显然尤为重要,华为出海多年,对各国政策、法律法规较为了解,比如电商商品在海外上架的过程中,涉及海报、营销文案露出等内容都需要适应每个国家的法律法规,而Petal Engine的合规服务可以让企业规避一些潜在风险。 从Petal Engine能够解决的这些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能够提供的是一种“一揽子解决方案”。 从搜索推荐提升转化效率、通过AI能力降低成本、AI客服优化售后服务到各类触点提升整体ROI,Petal Engine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从全链路出发进行整体赋能。 在传统电商平台的货币化率持续走高,公域流量的使用成本愈发昂贵的当下,Petal Engine提供的这种全场景智能服务,对于出海电商玩家来说,显得尤为可贵。 三、从“1到10”拓展生态版图,华为来“造砖、造轮子” Petal Engine这种对于中小电商企业的服务赋能,看似轻松,实则背后是华为坚实技术实力做支撑,这也成为了Petal Engine在各行业中不断拓展的根本驱动力。 如今,华为的大数据、AI等领域的基础能力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Petal Engine用这些能力赋能客户,优势也就十分明显了。 作为华为HMS五大根服务之一的Petal Search,其搜索服务化的能力覆盖了从智能交互、内容搜索、认知服务、基础服务在内的4个大类,日均调用超过1000万次。而Petal Search出海锻炼出的这些能力,都通过Petal Engine应用在了面向企业的解决方案中。 截至目前,面向十大行业,Petal Engine已接入了20多家合作伙伴,其中电商行业就服务了了大约30万商户,包括ZAFUL、店匠SHOPLAZZA、SHOPYY等。 谈及Petal Search出海的艰辛历程,张平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搜索和地图服务在新的数字世界里非常重要,所以华为下定决心要做搜索和地图,投入是非常大的。但华为并不是从商业利益角度来考虑这件事,而是从未来的数字生态底座来长远考虑。 “这将对未来任何想要走出去的中国应用,以及海外很多国家的数字化生活帮助很大。”张平安补充说,“建一个HMS新生态,‘新’的含义就是这个生态让大家不依赖于任何国家,新生态要包含应用生态底座和云底座,我们要把自己的技术发展起来,因为未来新生态的底座非常关键。” 张平安所说的“建立数字生态底座”,实际上就是让企业和开发者们不用造砖、造轮子,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业务的价值创造上。 “搜索即服务”,听起来有些抽象,但我们把视角放广,基于华为提出的“一切皆服务”的概念,我们就更好理解了。实际上,华为的经验、技术、基础设施都可以称之为服务,而基于搜索的能力自然也是其中一环。 未来,华为Petal Engine赋能的脚步不会停止,面向企业提供的一揽子服务方案,实则就是在给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水电”,从而赋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结语:攀登生态“珠峰”,技术赋能仍是必由之路 Petal Search作为一款在海外市场面向消费端的产品,毫无疑问已经初步站稳了脚跟,而现在面向企业伙伴,华为则通过Petal Engine将一些共通的底层技术能力拿出来分享,目前看来,其在电商领域施展的空间是比较广阔的。 Petal Engine的能力源于华为HMS,而HMS是跨终端、跨操作系统的,这也使得Petal Engine未来发展的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上,我们看到华为要在自己的技术能力基础上,构建生态,以各种形式将能力开放出去。而这种能力的背后是华为坚实的技术积累作为基础。 任正非说,“华为要在攀登珠峰的征程中沿途下蛋”,建立生态正是摆在华为面前的一座大山,Petal Engine或许是华为生态大树中的一枝,而在其之上,是否会有更多企业开花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QQ 秀」们奔向元宇宙,年轻人为什么还在玩捏脸 App?|大航海家
还记得 2018 年火遍全网的 ZEPETO 吗? 不用 iPhone X 也能捏 Memoji,这个 App 帮你省下一万多! 捏脸、换装、跟朋友合影、生成表情包,当年的 ZEPETO 一度引起全网刷屏,甚至占据 App Store 中国区社交榜榜首。后来 ZEPETO 推出了中文版崽崽,却慢慢消失在主流视线里,成了「昙花一现」的代表产品。 没想到 3 年过去,它摇身一变成了元宇宙选手。 你想问,捏脸跟元宇宙有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元宇宙(Metaverse)描述的是一个虚拟世界,你可以身在其中进行社交、工作、娱乐、健身、教育等沉浸式互动。而虚拟形象(avatar),则是你在这个「新世界」的数字化身和个性化表达。你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样,变身一位宇航员,做一头猛狮,或一只可爱小猫咪。 ▲ 可以看看 Facebook,哦不,是 Meta 对元宇宙的畅想 从游戏角色到社交平台,我们在互联网塑造「另一个我」已经至少 20 年了。人类对捏脸的热爱,背后是自我认同和社交表达;而今天「元宇宙」概念的爆红,似乎又注入了新的想象空间。 我们试着研究了几款捏脸产品,看看他们如何用「元宇宙」制造出新故事。 捏脸+社交,做年轻人的虚拟游乐场 虽然 ZEPETO 一直定位社交产品,但 2018 年火出圈时,大部分用户只把它当作一款有趣的贴图工具,并没有真正留下来社交。 而现在的 ZEPETO,社交场景变得更丰富了。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各种主题的虚拟世界。 你可以随机进入偶遇陌生人,也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房间并邀请好友。闯入万圣节鬼屋尖叫,星空下露营看篝火发呆,来一场滑雪或跑酷竞技……每一天,你的虚拟形象都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交到不一样的新朋友。 ▲ 在 ZEPETO 露营 为这个虚拟世界「锦上添花」的,是 ZEPETO 跟品牌、明星和影视 IP 的合作。 即使买不起 Gucci,你也可以去虚拟的「Gucci 庄园」优雅自拍。新开的网红店 Gentle Monster,可以来这里打卡并试戴墨镜。韩国女团粉丝在「BLACKPINK House」流连忘返,而皮克斯爱好者忙着探索《玩具总动员 4》的嘉年华现场。 从 Travis Scott 在《堡垒之夜》开虚拟演唱会,到《集合啦!动物森友会》里举办婚礼和毕业典礼,线上线下的界限正变得日渐模糊。 去年 9 月,韩国女团 BLACKPINK 也在 ZEPETO 举办了一场粉丝见面会,超过 4600 万粉丝涌入虚拟世界,跟爱豆的虚拟形象排队合影,场面相当魔幻。 ▲ 围堵爱豆现场 ▲ BLACKPINK 成员的虚拟形象。ZEPETO 的投资方有 JYP、YG 等韩国娱乐公司,拥有不少偶像合作资源 目前,ZEPETO 注册用户数超过 2 亿,其中 80% 都在 20 岁以下。官方打出的 slogan 是「用自己的虚拟角色享受另一个世界(Another me in another universe)」,韩国媒体称它为「年轻人的游乐场」。 主打「捏脸+社交」的,还有创立于 2004 年的 IMVU。 IMVU 自称「世界上最大的、基于虚拟形象的社交网络」,跟 ZEPETO 相比,它的画风更偏欧美成熟一些,但核心玩法相似,都是先捏脸再开启社交。 IMVU 的各种虚拟房间更有派对气氛。你可以在夜店跟陌生人斗舞、在海边别墅看日落、在屋顶派对凹姿势自拍,还可以给房间主人留下打赏。官方数据称,IMVU 月活量超过 700 万,用户每天平均会在这里玩上 55 分钟。 ▲ IMVU 界面 在捏脸和社交之外,ZEPETO 和 IMVU 都推出了创作者计划。创作者可以通过官方提供的工具和教程,创建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房间,还可以设计虚拟服装出售,并从中获得收益,将创意变成现实世界的真金白银。 @lenge 是首批 ZEPETO 创作者之一,原本她只是一个不懂 3D 建模为何物的大学生,摸索着设计了第一套虚拟服装后,第一个月就赚到了超过 300 万韩元(约人民币 16369 元)。至今,@lenge 累计卖出 100 万件商品,拥有超过 40 万粉丝,成为 ZEPETO 的头部创作者。 ▲ 虚拟服装设计师 @lenge IMVU 创作者 @Angelskiss2007,原本只想为自己的虚拟形象设计衣服,没想到,这段经历竟为她的职业生涯带来启发,现在她成了一名网页开发者。而 @Roy 称,自己在 IMVU 建立了持久的友谊,收获了社区感,还能通过喜欢的事情谋生,感到非常满足。 IMVU 数据指出,创作者们每年合计能从平台赚到超过 800 万美元。 ▲ IMVU 有较浓厚的时尚氛围,官方甚至举办过虚拟时装秀 虚拟跟现实,在这些「蹭」上元宇宙的产品中产生了交汇。 跨平台可用,你的元宇宙通行证 说起虚拟形象技术公司 Genies,不得不提他们的「星光熠熠」。 目前,Genies 跟超过 2000 位明星名人合作,为他们提供虚拟形象制作,其中包括有 Justin Bieber、Cardi B、Rihanna 等。今年 5 月,华纳音乐也宣布跟 Genies 达成合作,要为旗下歌手开发虚拟形象和数字可穿戴 NFT。 ▲ Justin Bieber 用虚拟形象宣布跟亚马逊音乐合作 2017 年刚推出的时候,Genies 希望能打败 Snapchat 的 Bitmoji。但现在目标变得不一样了: 进入元宇宙时,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数字身份。而 Genies 想成为你的首选身份。 ▲ Genies 捏脸界面 首席执行官 Akash Nigam 表示,Genies 计划在未来谈下数百个合作伙伴,让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身携带自己的虚拟形象。 回到 2018 年,当 Genies 的捏脸效果还是「大头娃娃」模样时,他们没有选择像 ZEPETO 一样将自己变成社交平台,而是推出了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希望让用户也能在其他 App 使用自己的虚拟形象。 ▲「大头娃娃」版 Genies 形象 去年 10 月,Genies 将虚拟形象的整体视觉从 2D 转向更立体的 3D,并更新了 SDK 工具包,宣布了跟 Gucci 和 Giphy 的合作关系。 新一代 3D 虚拟形象可适用于 AR/VR 平台,Genies 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些更新将「有助于巩固 Genies 通用数字身份的地位」。 《堡垒之夜》一年卖游戏皮肤能赚超过 10 亿美元,但在游戏之外,这些服装配饰一文不值。为了使你的虚拟形象真正属于你,能做到「随身携带」,Genies 还宣布将跟 NFT 开发公司 Dapper Labs 合作推出一个数字商品市场,你可以在那里购买喜欢的限量跑鞋、渐变梦幻外套、独角兽头套……它们都将变成你的数字资产。 Nigam 表示,未来甚至会为用户提供工具,不管是 6 岁小朋友还是 16 岁青少年,都可以设计并销售自己的可穿戴数字设备和商品。他希望,未来的 Genies 可以变成一个「去中心化的迪士尼」。 跟 Genies 的各种未来愿景相比,Ready Player Me 明显更脚踏实地一些。 这个虚拟形象平台的名字来自电影《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它希望成为你的「元宇宙通行证」,目前已有超过 680 款 App 和游戏支持使用。 在 Ready Player Me 创建虚拟形象很简单,你可以通过一张自拍生成基础模样,再捏脸微调各种五官细节,换上你喜欢的衣服和发型,就能快速生成。 它有点像是你的「私人衣帽间」,你可以在这里创建、管理多款不同风格的虚拟形象,并随时导入到支持使用的 App 和游戏中。首席执行官 Timmu Tõke 表示: Metaverse 将是数千个虚拟世界的集合。Ready Player Me 的目标是成为这些世界的连接点,人们可以创建一个易于识别的身份并随身携带,无须在每个应用程序从头开始创建虚拟形象。 现在,就连 Snapchat 也推出了 3D 版的 Bitmoji,并发布了 SDK 工具包,表示未来希望 Bitmoji 能在游戏中使用。 ▲ Bitmoji for Games 未来的「元宇宙通行证」,很可能会是百花齐放的状态。 「我可以成为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 游戏 5 分钟,捏脸 2 小时,《赛博朋克 2077》到手先捏上半天,甚至能把哈利波特手游玩出捏脸上瘾;有狂热玩家愿意花 2000 块定制一张满意的脸,游戏捏脸师成为一种「月入十万」的小众职业……人类对个性化表达的追求,在现在游戏领域的捏脸中可见一斑。 未来,这种一掷千金的情况,会不会也在元宇宙中出现? 目前关于元宇宙的讨论很多,虽然可能都只触及它的皮毛和雏形,但所有人都在期待并相信,这会是一片更自由放飞的表达空间—— 你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模样四处探索,无论这个虚拟形象多么离谱荒诞,在元宇宙里,它都将会成为合理的存在。 Nigam 指出,元宇宙的虚拟形象可以让所有人成为「理想版本」的自己,不需要担心任何现实世界的限制和约束,可以更多展现出真实的自我。 如果我想要摇滚,我可以变得摇滚。我可以成为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 无论如何,捏脸产品确实为自己找到了新故事。 今天,「元宇宙」成了深受资本宠爱的概念。以 ZEPETO 为例,有分析称,它的身价较两年前翻了至少 10 倍。据《韩国经济日报》报道,ZEPETO 的运营公司 Naver Z 最近正在新一轮融资谈判中,金额预计将达到 2000 亿韩元(约 11 亿人民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为元宇宙的你捏脸,你想要一个怎样的虚拟形象? —— 这一代人在思考、寻找、相信什么? 答案可能就在他们使用、沉迷和创造的互联网产品里。 好的产品会凭借着牛逼的模式,成长为厉害的公司和品牌,甚至塑造一代人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大航海家」这个栏目,以产品创新模式为窗口,跟你一起放眼世界,发现火种,提前捕捉明日趋势。
曝华为新折叠屏设备正测试屏下指纹和新显示技术 预计将正常发布
IT之家 11月3日消息,此前有消息称华为将推出一款搭载海思麒麟 9000 的上下翻盖式的小屏内折手机,形态或许可能类似于三星 Galaxy Z Flip,或命名为 Mate V,预计将会在第四季度到来,但依然是 4G 机型。 据悉,华为于2019年2月24日发布了旗下初代折叠屏手机 Mate X,后于2020年2月24日推出了华为 Mate Xs,再就是今年2月22日发布了新一代折叠屏手机 Mate X2。如此来看,华为折叠屏手机发布周期一般会定在每年的 2 月底。 数码博主 @数码闲聊站 今日透露,他的消息来源表明华为正在为新一代折叠屏设备测试屏下指纹和 pol less oled 技术,预计新款 Mate X3(暂称)还会正常更替。 此外,他还透露基于高通新平台(sm8450,或命名为骁龙 898)的华为 Mate50 系列也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到来。 IT之家了解到,三星显示为推出无偏光显示屏开发了一种新技术,他们将其称为 POL-LESS OLED,类似的技术在 BOE 被称作 COE,而天马称为 CFOT。目前使用 POL-LESS 工艺制造的原型将亮度提高了 20%至 30%,并且将 POL-LESS 和 LTPO 结合使用可减少 30%以上的功耗。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底有消息称华为 Mate50 系列已经在供应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未来将会如期而至,但从各大数码博主的消息来看该机似乎依然是采用高通芯片的 4G 机型。
最新Android手机好评榜:三星包揽前2 第3名出乎意料
11月3日消息,安兔兔公布了最新的10月Android手机好评榜,三星包揽前2,第3名居然是刚刚发布的vivo S10 Pro。 该排行榜数据来源安兔兔评测,收集时间2021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仅限国内市场。 第一名:三星Galaxy Note20 Ultra 5G 好评率:97.23% 第一名机型是三星Galaxy Note20 Ultra,该机长期徘徊于榜单前三,虽然是去年发布的老旗舰,但该机堆料相当可观,还有着2K高刷屏,支持120Hz高刷,虽然不能同时开启,但屏幕素质依然是优秀行列。 好评率如此之高的原因大概有两种,一是Note 20 UItra的机身非常有质感,几乎每代三星Galaxy旗舰都是如此,另一个就是配置依然够用,维持系统流畅完全没问题。 第二名:三星Galaxy S21 Ultra 5G 好评率:93.34% 第二名还是三星的Galaxy旗舰,是今年发布的S21 Ultra,这似乎是该机首次进入前三名,之前一直是前代S20 Ultra。 该机相比前代变化颇大,尤其是背面相机布局,非常具有辨识度,正面依然是一块教科书级别的屏幕,素质相当优秀,支持120Hz高刷、HDR10+等,以及2K+120Hz同时开启。 Galaxy S21 Ultra国行搭载的是骁龙888处理器,其它配置也是基本拉满,而且有数据显示,Galaxy S21销量创系列四年来新高,也是和顶级配置有关。 第三名:vivo S10 Pro 好评率:93.91% 第三名让人比较意外,竟是蓝厂的S10 Pro,是前不久发布的新机,正面竟然还是刘海屏,可能是今年唯一一款采用刘海屏的主流Android机型。 该机主打前置自拍,刘海包含了4400万像素超清主摄和105°超广角镜头,双柔光灯设计,把自拍效果拉满。 173g机身重量、光致变色工艺后盖、直边金属中框等机身亮点,再加上天玑1100+UFS 3.1的配置,凭借这些配置已经足够吸引用户。 除了以上机型,本次好评榜前十还有: 魅族18(好评率93.72 %) iQOO Z5(好评率93.33 %) OPPO Reno6 Pro 5G(好评率93.2 %) 华为Mate 40 Pro(好评率93.11 %) 荣耀Magic3(好评率92.9 %) 荣耀Magic3 Pro(92.81 %) OPPO K9 Pro 5G(好评率92.73 %)
苹果革命性iPhone曝光:外形有惊喜!
一项专利申请在2021年1月被披露,现在这项名为"带有纤维复合摩擦铰链的电子设备"的专利已经被授予苹果。苹果在专利文档当中表示,电子设备可能有部分是用铰链连接的,然而,如果不注意的话,铰链结构可能是笨重的,脆弱的,容易滑落的。 苹果的想法是通过"使用纤维复合结构"减少铰链的体积,同时提高铰链的性能。 该专利详细说明了铰链的任何一侧可能是什么。例如,在一侧设置电路,在另一侧控制显示器。但该专利的核心是,铰链可以由非常多的重叠“手指”制成。 苹果表示,纤维复合材料铰链可以有第一套和第二套相互咬合的细长手指,细长指上的孔可以接收紧固件的轴。然后紧固件可以被拧紧,以沿铰链轴线将细长的手指挤压在一起,纤维复合材料铰链可由纤维复合材料形成,如碳纤维复合材料。 除了灵活之外,该专利还提出了一个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定位的铰链,可以在传闻中的苹果智能戒指中使用。苹果表示,当设备安装在用户的手指上时,该铰链的部分可以帮助抓紧用户的手指两侧,铰链可以允许各部分围绕铰链轴相互旋转或远离。 其实在这之前,郭明錤表示,苹果预计在2023年推出支持屏下指纹技术的iPhone,而首款折叠屏iPhone可能在2024年推出。
英国公司推出电动汽车充电宝:手提箱大小 可增加32公里续航
IT之家 11月3日消息,今天在格拉斯哥举行的全球气候峰会上,一家名为 ZipCharge的英国初创公司推出了名为Go的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名为ZipCharge Go。 ZipCharge Go尺寸很紧凑,大小和形状与一个普通的手提箱差不多,重约50磅(约 22.7千克),内置一个4kWh(净容量)的电池,可以为电动车提供7.2 kW的充电速度。更大的版本后续也将推出,提供高达8kWh的净容量。 4kWh的版本可以在30分钟多一点的时间里为电动汽车充满电,增加大约12英里(约 19.31 公里)至20英里(约 32.19 公里)的续航,具体取决于电动车的效率如何。较大的8kWh版本需要大约一个小时才能完全放电,将增加大约25至40英里(约64.37公里)的行驶里程。 ZipCharge Go可以从任何普通的家用插座充电,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在室外使用,与固定充电站相同。 对于那些担心电动车没电的人来说,ZipCharge Go能让人更安心一些。其体积小,重量轻,可以放在后备箱。 ZipCharge称,便携式充电器为目前的充电基础设施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增加了灵活性和便利性,帮助人们转向电动车。 IT之家了解到,ZipCharge Go不仅仅是一个电动车充电器,其采用了双向交流-直流变频器,实现从电网到设备,以及从设备到电网的双向充电。这使得ZipCharge Go 可以用来储存价格较低的非高峰期能源,如果需要,可以在高峰期将其卖回给电网。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便携式电源库,为电器或工具供电,或者在停电的情况下提供短期应急电源。此外,该充电器还具有地理围栏和设备跟踪功能。 官方没有公布ZipCharge Go的具体售价,但是表示可以选择租赁,起租价格为每月 49英镑(约428元人民币)。
蔚来10月份交付量垫底 “蔚小理”差距迅速缩小
01 蔚来10月交付量垫底 11月1日,蔚来(NIO.US)公布了2021年10月份的汽车交付量,公司10月共交付汽车3667台,同比下降27%,环比也大降65%。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的背景下,蔚来10月的交付量不增反降显得不合常理。 相较蔚来的惨淡,小鹏汽车(XPEV.US)10月交付量的破纪录增长,汽车总交付量10138台,同比增233%。在克服行业性芯片供应挑战后,小鹏连续两个月交付突破万台。截至2021年10月底,小鹏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已突破十万。 理想汽车(LI.US)也公布了其10月交付数据,共交付7649辆理想ONE,同比增长107.2%。截至10月底,理想ONE累计交付量已达96516辆。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满投整理) 对于10月份汽车销量的大幅下滑,蔚来解释称主要是由于10月生产线改造和升级,相当于只负荷工作了10天,所以用于交付的车辆不够。当前生产线已经回复生产,且订单需求依旧强劲。 02 “蔚小理”格局不再稳固,理想汽车或率先盈利 从今年以来的每月销售数据来看,蔚来10的交付量并非第一次垫底。在今年7月份和8月份,蔚来出现两次严重事故的影响,将蔚来汽车推到风口浪尖,影响了当月的汽车销量,导致其汽车交付量也被小鹏和理想超越。从蔚来跌跌宕宕的销量和小鹏理想的后来居上来看,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格局似乎已经不再稳固。 从近三年的累计汽车交付量来看,蔚来2019年的汽车交付量为20565辆,可以说是一骑绝尘,远超小鹏和理想,交付量占三家造车新势力总交付量的60%;2020年,随着理想的快速崛起以及小鹏的稳定增长,蔚来的份额被压缩至42%;到2021年1-10月份的累计交付量,三家造车新势力基本上三分天下,交付量的差距已经很接近,分别为70062辆、66542辆和62919辆,随着差距的缩小,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蔚小理”的格局或将打破。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满投整理) 再从公司的盈利能力来看,蔚来是“蔚小理”中营收最高的,同时亏损也最大。新能源汽车的前期研发成本非常高,且盈利周期比较长,高额的费用支出是新能源车企亏损的主要原因。从年度数据来看,当前三家造车新势力均未实现盈利,但亏损程度在缩小。其中理想汽车由于费用的控制较为严格,相较于其他两家,亏损程度最小,或将率先实现盈利。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满投整理) 03 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高企,五菱MINI EV连续销冠 中国是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市场份额领跑全球。2021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254.68万辆,占全球汽车市场6.3%的份额,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仅2021年的上半年的销量就已经达到了2020年全年的78.6%。中国的表现更是不俗,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份额高达47%。 (数据来源:中汽协,EV Sales,首创证券)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随销量的增长迅速攀升,特别是2021年以来,提升速度非常快,9月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20.4%,而2018年仅4%。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全球低碳减排的大背景下,交通领域的减排是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并不像传统的燃油汽车,距离欧美车企有着几十年的技术底蕴差距,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上,大家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行业呈现“一片大好”之势,行业的高景气或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数据来源:中汽协,申万宏源) 行业的高景气,也迎来众多车企的争夺,其中不乏传统车企的参与以及像“蔚小理”这样的造车新势力强势崛起。根据中国汽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中,仍然是特斯拉位居榜首,占全球销量份额的15%,紧跟其后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大众和比亚迪等,蔚来处于榜单中的第18,从品牌数量来看,中国的车企优势明显。 (数据来源:乘联会,国信证券)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通用五菱能够取代比亚迪成为国内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冠军,位居全球销量第二,离不开“神车”宏光MINI强劲的市场表现。2021年上半年,宏光MINI EV的销量为181810,仅次于特斯拉的Model 3,占全球份额的7%。 而在9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中,五菱宏观MINI继续位居榜首,同比增长74%,这是宏光MINI EV连续13个月稳居中国新能源市场销冠。五菱宏光MINI EV的优异表现,成为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最大的竞争对手。
这届消费者,不敢给差评
开菠萝财经(kaiboluocaijing)原创 作者 | 金玙璠 吴娇颖 苏琦 编辑 | 吴娇颖 双11进入后半程,不少“尾款人”开始拆快递写评价。但现在敢在评价里写差评的人,已经不多了。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表示,“不给差评咽不下这口气,给了差评又怕被报复”,还有人感慨,“碰见软的(商家),要被‘一个差评压垮我们小店’道德绑架;碰见硬的,直接骚扰威胁恐吓三件套”。 都2021年了,写一个差评,要面临这么大风险? 近两年,据媒体报道,有人因为给外卖骑手差评,被砸门威胁“弄死你”;有人因为网购给差评,被商家寄寿衣等丧葬用品;还有人因为给商品写差评,信息遭商家泄露被恶意发布到色情帖里。被APP消息、短信、电话骚扰甚至扬言要找上门的,更是不在少数。 开菠萝财经和四位曾因打差评被“报复”过的朋友聊了聊,发现他们给出差评并非没有理由:有人是因为发现产品疑似假货,有人是因为实物与宣传完全不符,有人是因为从菜品到服务都不满意的就餐体验,还有人是美发效果一言难尽。 但消费者们合情合理地给出差评后,却遭到了商家的骚扰、辱骂甚至威胁恐吓。 被差评的商家,一般都会先通过退款、给优惠、发红包等方式让消费者删除差评。一旦对方不同意,就采取电话短信轰炸战术,有些不堪其扰的人就在这个阶段“屈服”了。而那些依然坚持不删差评的人,就很可能遭遇更加恶劣的报复,比如被辱骂“害人、走极端”“垃圾人、老女人”,被威胁“等着来找你”“知道你地址,给你寄点别的”。 百般无奈之下,有人不得不忍气吞声删除了差评,有人诉诸平台却始终得不到处理,有人不堪其扰被恶劣商家严重影响心情。但更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因为消费不得不暴露的个人信息,怎么才能得到保护?现在消费自由了,何时才能收获评价自由? 因为给差评,商家自称是我老公的情人 李晶晶 | 28岁 全职妈妈 今年10月,我在拼多多上的一家店铺给孩子买了款儿童指甲油,商品图片显示的是一盒很多支。这款商品我在其他店铺购买过,就放心下单了,结果收到货只有两支。这明显是商家宣传图和实物不符,诱导消费者消费,我当即给了差评。 我经常在拼多多网购,很少给差评。但我觉得,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给评价,是我作为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何况我这次的差评是有充分理由的,还在评价中提了意见“你的图片确实不符,容易误导消费者”。我找拼多多客服投诉,平台也是支持我的,返还给了我5元。 但给了差评后,店家就开始通过拼多多发送消息威胁我,称“你家地址我知道,要不要我给你寄点别的”。这还没完,她私下联系我,发短信跟我说,“你男人外面有女人了,我就是你老公的情人”,其间持续对我进行威胁辱骂。 来源 / Pexels 我通过支付宝转账信息,查到了这个手机号注册人名字中的两个字,发现就是拼多多这家店铺的注册人。她自己也承认了,是这家店的老板。 我挺诧异的,拼多多跟淘宝不一样,给了差评后就不能修改了,商家如果觉得不公,可以联系平台处理,骚扰我能改变什么呢,我想她可能就是单纯想发泄吧。 她一直说,“你就是在家带孩子又没钱花的老女人”,“你老公的钱都花在我身上”,“垃圾人”“心胸狭隘的小人”,不仅骂我,还带上我全家。 我本来想投诉,但当时后半夜了,联系平台客服肯定没人理,我就睡觉了。结果醒来发现,她要给我全额退款,还继续威胁我,“如果平台要封我的店,明天就去你家找你”。 总之,这是一次非常差的购物体验。我本想通过差评告诉商家不要过度宣传,没想到见识到了商家穷凶极恶的一面,反倒是自己被教育了,听到了世界上最恶毒的话,让一个十多块钱的订单影响了一星期的心情。 买到假货给差评,对方威胁说“别想好过” 咖喱 | 23岁 教育工作者 我其实很少会主动评价购买的东西,除非碰到特别差或者特别好的产品,才会去特意评价。如果只是产品不适合我,我都不会给差评,给差评一般都是因为买到假货。 但就是因为极其偶尔的一次差评,我竟然被商家给威胁了。 那一次,我在某国际美妆品牌旗舰店买了一个香水试用小样,觉得很喜欢,就又在一家淘宝美妆店铺买了几个同款小样。收到后,刚喷出来时我还觉得跟正品挺像的,再喷就发现完全是另一个味道,跟我手上那份正品的味道根本不一样。我很确定它是假的,并不是因为批次不同等原因导致的细微差别。但是,几十块钱的东西,我觉得也没必要退货,就打了差评。 我给差评的本意是为了让后面来的买家注意辨别,我个人认为,因为售假给差评,没有必要跟商家沟通,我沟通了他就会不卖了吗? 来源 / Pexels 接下来,商家通过淘宝给我发消息,一开始说是专柜带回的,后来又说是统一供货商发货,不可能有假;还“卖惨”说利润低、不赚钱,怎么可能有假。对方让我删评退款,又要给我发红包,见我不搭理,又电话轰炸我。我还是不肯删评价,把电话拉黑,于是,对方开始发短信威胁我。 短信里,对方说要来找我、让我等着,说“你就是来搞事情的,不管你是同行还是谁派来的,这个事情没完了”,说“你不用删,我会查清楚,我生意没法做了,大家也别想好过”。 我把威胁短信发给卖家客服之后,对方死不承认,我就说“你敢过来我就报警,我爸爸和哥哥在家等着你呢”,对方就没有再回复我了。其间,我向平台投诉并没有得到回应,这事就不了了之了。一段时间后我再去看,他们店已经把那款商品下架了。 我在社交平台发了自己这段经历,还有人劝我“得饶人处且饶人”,说我做得太过分了,对方给我发红包我应该同意,不要砸人家饭碗。但我觉得我这是正当维权,也是为了提醒其他消费者,我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出差评,我完全不会有心理负担,以后,我也会继续依据自己的标准去打评价。 差评有风险:气也受了、差评也删了、钱还没退 陈志景 | 18岁 学生 就因为去理发店烫头发,结果差点拿不到兼职工资?这种“蝴蝶效应”就发生在我身上。 我是大一学生,暑假期间想换个发型,就通过美团在我兼职的商场找了一家理发店。我选的烫发套餐是比较贵的,就是想好看一点,结果烫出来,我照着镜子都快哭出来了。但我当时没说话,因为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了,后来我就在美团给了差评。 因为加了商家微信,对方就开始在微信上教育我,态度很嚣张,口气就是“你怎么敢给我差评!”他让我删差评、退钱给我,说我的差评会让他店铺一星期没有客人。 我心软了,可等我删了差评以后,他却说系统识别不了、不知道删没删,始终不肯给我退款。转过头来,他还教育我,说我“害人”“走极端”“以怨报怨”,“恶意搞别人的店铺”。我见他口气这么恶劣,就说不要退款了、继续差评,但发现已经不能再写评价了。 来源 / 视觉中国 之后,他拿我的兼职单位威胁我,说“我知道你在这个物业打工,你工资还没结,你别把老子搞烦了,不然叫物业扣你钱。” 可能对方看我是学生,觉得我比较好欺负,等我删了差评之后,他还在后来两天里持续不间断地骚扰我、威胁我,骂了很多不堪入耳的话。我对他说“我要报警”,他就更火了,称“小小年纪,学成这样,你叫警察过来,我等着你”。 谁都不容易,我一般不给商家差评,线上线下消费了这么多年,只给过两次差评,上一次是吃外卖吃到发霉的烤肠、吃坏肚子了,这次没想到遇到这种低素质的商家。 没办法,我通过美团APP上的电话联系美团客服,对方只是说“保证商家不会骚扰你”,“会给商家一定的处罚”,具体什么处罚, 客服说不能公开。 后来我又通过黑猫平台投诉,把详细情况说明白了,美团平台始终也没有管,那个商家也没有遭受什么损失,而我落得一个气也受了、差评也删了、钱还没退的结果。看来,以后给差评前要掂量掂量,给差评后也要坚持。 商家靠霸王餐“刷好评”,我写差评直接被骚扰、被举报 小鱼 | 25岁 自由职业 我是第一次遇到服务这么差的日料店。平时外出就餐,我基本没有给过差评,但这家标榜自己是本市最好吃的日料店,却从菜的份量到服务态度,都让我不得不给出差评。 首先,作为日料爱好者,我没吃过份量这么小的寿喜锅,我和朋友一般都是合吃一碗拉面的饭量,吃完他家的寿喜锅,还觉得饿。 其次,明明店里都没有坐满,上菜速度却异常缓慢,我们后来加了一份肉和一份菜,等了很久肉都没上,看了一眼打印的单子,才发现肉居然没有点上。按了服务铃,服务员过来补单,朋友无奈吐槽道:“他们是不是去杀牛了?”最后菜都全部吃完了,才来了个服务员,称肉已经卖完。 总之,这家店整个服务流程非常混乱。作为本地土著,带一个外地朋友来这家店用餐,我感到非常尴尬。 我看到店内宣传称,每周从大众好评里抽一位送霸王餐,一翻大众点评,果然基本全是好评。于是,我回去认真写了一个差评。 来源 / 视觉中国 过了几天,我接到店家的电话,原来对方是来“公关”我的,想让我删除差评,并称可以让我重新吃一顿。但我拒绝了,我告诉他“有这么多力气来公关,还不如培训一下服务员”。我问他是怎么拿到我的号码的,他也没有正面回答,只说所有顾客他们都会回访。在我拒绝之后,对方还是继续骚扰我长达十多分钟,非要我删评论。 挂完电话后不久,我还在想,为什么商家能有我的电话,他之后还会不会继续骚扰我。没过一会儿,我的大众点评就收到提示,称我的评价内容存在异常、取消显示。很显然,我的评价被举报了,而且极有可能是商家举报的。 于是我决定硬刚到底,提交了我的消费凭证并进行了申诉。几次操作之后,申诉成功了,那条图文并茂的差评至今还留在他们店的评价里。为了防止继续被骚扰,我拉黑了店家的电话。 我之前没有这么认真地给过差评,在写差评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把这个事情说出来,防止不明真相的群众看了别人的好评过来消费,一旦吃了他们就会知道,这就是在浪费钱。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晶晶、咖喱、陈志景、小鱼为化名。
梁汝波接棒张一鸣的200天:发生一个巨变
记者 | 韩希言 编辑 | 吴晋娜 字节跳动迎来梁汝波上任CEO以来第一次组织架构调整,成立六个业务板块: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相关业务板块负责人均向梁汝波汇报。 本次组织架构调整中,包含了很多的信息点: 比如,今日头条、西瓜、搜索、百科以及国内垂直服务业务都将并入抖音板块; 比如,TikTok负责人周受资不再兼任字节跳动CFO,海外电商业务也划入TikTok板块。可以理解为更加重视TikTok商业化,也可以理解为梁汝波收拢财务权力,字节的CFO暂时空缺,可能短期内将取消上市计划; 再比如,字节提高ToB业务的权重,火山引擎和飞书被上下看作字节跳动面向 to B端布局的利器。 另外,在“双减”背景下,受挫的字节也没有放弃教育业务,奔向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等赛道。 …… 事实上,从5月份张一鸣宣布梁汝波将继任CEO至今,已经过去了近200天,字节的关键词就变成了“聚焦”。无论是裁员、出售或关停部分业务,还是调整组织架构,目的都是如此。字节跳动告别了野蛮生长时期,现在更注重效益增长。 如今的字节跳动也走到历史节点的十字路口,市场充满不确定性,过去的增长模式遭遇挑战,内部组织的隐患也开始显露。所以它选择先放慢脚步,一边祛除沉疴,一边给未来找准方向。 本次的组织架构调整只是字节跳动更深远变革的第一步,一切都是为了在未来更好地“跳动”。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梁汝波与“新”字节 5个月前,张一鸣发布全员信说要去“旅行”:他将卸任字节跳动CEO,聚焦到远景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长期重要的事情上去,至于字节的管理工作则是交棒给他“上铺的兄弟”梁汝波。 直到昨天,张梁二人的职责过渡交接进入尾声,字节跳动也正式开启了“梁汝波时代”。字节跳动CEO的梁汝波发布全员邮件宣布进行组织调整,将按照“紧密配合的业务和团队合并为业务板块,通用性中台发展为企业服务业务”的原则,成立六个业务板块: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相关业务板块负责人均向梁汝波汇报。 另外有媒体称,张一鸣将退出字节跳动董事会,这个席位也会交给新CEO梁汝波,如今的张一鸣,貌似只剩下“字节跳动创始人”这个头衔。 对于字节跳动而言,实行业务线BU化(Business Unit,业务单元)还是首次。在此之前,字节跳动没有按照业务部划分建立前中台一体的事业群架构,而是在发展中形成了 “大中台-小前台” 的组织体系。 字节此前的组织架构,图源:晚点LatePost 字节在过去一直快速发展,管理团队也始终根据业务需要来调整组织,不断推动组织结构优化和升级。但就如梁汝波所说,随着公司业务演化、团队成长,各业务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而新的组织调整,则是梁汝波和团队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准备好的武器。在2021年倒数几十天的时间段,超11万字节人将迎来一个新的架构、新的环境以及新的字节跳动。 在本次组织架构调整中,最值得关注的调整无疑是抖音的权重再度变大,今日头条、西瓜、搜索、百科以及国内垂直服务业务都将并入抖音板块。虽然在合并后,头条、搜索、西瓜依然直接向字节跳动中国的董事长和CEO张利东、张楠汇报,汇报关系没有改变,但很明显,在字节内容业务中,抖音才是核心,其他业务一定程度上要为抖音服务或者让路。 字节跳动依靠今日头条起家。但是,曾经王牌应用的流量却进入瓶颈,今日头条也就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而抖音这款字节现在的流量担当也同样如此。截至去年8月,抖音的日活用户达到6亿(包含抖音火山版在内),不过6亿像是一个新的发展节点,之后的进一步突破变得越发艰难。 当下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瓶颈期,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拉新或凝聚都变得越来越难,无论今日头条、抖音都不得不面对用户增长的客观难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将多个产品整合进同一业务板块,增加了各个业务融合度和管理的灵活度。但更关键的是,字节将资源聚焦于优势板块。 一位字节跳动产品线员工分析认为,本轮调整是出于业务跟组织架构的综合考量。业务层面是为了降本提效,目前头条、抖音、西瓜视频都出现增长乏力的情况,需要垂直类的服务跟进做第二曲线,所以把国内产品(西瓜、搜索、百科等)进行整合,实现力出一孔,组织上也可以优化冗余人力。 聚焦是字节本次架构调整的主题,字节聚焦教育赛道的策略依然不变。在“双减”政策下,字节教育版块频频传出裁员撤项的消息,市场一度认为字节将彻底放弃教育版块。 不过在本次调整中可以看到,梁汝波将职业教育业务并入大力教育板块,字节奔向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等“双减”政策严打下的“低危”赛道,未提及低幼(瓜瓜龙、GOGOKID、你拍一)、K12(清北网校、小马AI课)等敏感业务。 事实上,在3个月前就有报道称如你拍一、GOGOKID 等业务将停止运营。 本轮组织架构调整,更能看到字节跳动攻克2B市场的决心和野望。火山引擎和飞书被上下看作字节跳动面向 to B端布局的利器,进入上游更有难度的工作,意欲寻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 事实上,早在2018年,张一鸣在回答钱颖一提出的“下半场新用户红利消失,头条如何应对的问题”时就提到了两点:场景更丰富+价值链更深;全球化+拓展网络边界( e.g. IOT) +2C转2B(底层基础设施)。 此次调整还有一项重要的人事调整值得关注:TikTok负责人周受资不再兼任字节跳动CFO,该公司财务部向梁汝波汇报。 一方面,字节跳动CFO一职短期成“空缺”状态,梁汝波收拢财务大全,并且CFO空缺也意味着字节跳动可能短期内将取消上市计划。 另一方面,这项调整意味着周受资将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负责TikTok,可以看到字节跳动对于海外业务的重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次将海外电商业务也划入组织架构,也表明了TikTok商业化将有望进一步加快。 从扩张到聚焦 在成为CEO后,梁汝波首次公开演讲的主题是《保持伸展,避免僵化》。 今年5月,梁汝波表示,字节跳动面临的一个课题是,一方面组织规模很大,需要关注管理效率,确保管理可以规模化,不过度混乱;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管理效果,保证组织不僵化,能保持弹性,总能探寻最优解。 近两年来,字节跳动开启了疯狂的扩张模式。2020年,人员规模从6万人直接扩张到10万人。进入2021年,字节跳动在各个产品线上的扩张脚步还在继续。相比曾经的微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科技企业,字节跳动的人员增长速度大大加快。其它公司往往二三十年才能达到的规模,字节跳动压缩到了八年。 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于这家疯狂成长的全球第一独角兽能否驾驭如此庞大人员组织的担忧。当然,最担忧这一点的肯定是当事公司的企业家。 与人员扩张相对应的是业务的扩张。在之前,字节这家企业身上还有一个标签是“无边界”。如Bilibili董事长陈睿曾接受《晚点 LatePost》采访时的评价:“《狮子王》中有一句话,太阳照得到的地方,都是我的疆土。我认为张一鸣真正的梦想是做一个 Super Company,一个突破人类过去商业史所有边界和格局的 Super Company。” 在某种意义上,无边界的野心与苦寻新的增长点是一回事。今日头条和抖音TikTok之后,字节一直在不遗余力寻找第三条增长曲线,所以自 2018 年开始进入游戏、教育、社交等新市场,孵化了数十个新产品。 但是至今,字节也没有打造出如当初的今日头条、抖音那样现象级的产品出来。张一鸣曾在采访中说, “和别人的核心领域去竞争,这样会牵扯很多精力,也没有优势”。可实际上,字节2018 年开始的新业务基本都在 “别人的核心领域”。 多面出击牵扯到了字节的战斗力。而如今从字节将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搜索、百科以及国内垂直服务业务并入抖音可以看出,字节跳动已经告别了张一鸣时代的持续扩展战略,进入到了梁汝波的减员增效阶段,也就是说,字节跳动告别了野蛮生长时期,现在更注重效益增长。 事实上,从5月份张一鸣宣布梁汝波将继任CE O至今,字节的关键词就变成了“收缩”,正面一些的说法则是“聚焦”。 最直观的动作无疑是裁员。自8月份实行双减以来,字节跳动的新闻,常常就和“裁员”一起出现。报道称,字节跳动正在对商业化团队,进行组织架构、业务范围调整。 被曝光裁员的不仅有字节商业化团队,包括字节教育、字节游戏等业务线,均有员工表示有裁员消息。各大直营中心和呼叫都要裁掉30%-70%的员工,甚至还会直接撤销直营中心。 如今的裁员也是当初用力扩张的隐患,新产品在字节跳动需要更快证明自己的价值。就如字节内部人士评价的那样,“负责人短期需要证明价值,动作就很容易变形。” 为了“聚焦”,字节开始舍弃一些业务,就如本次架构调整中没有提到的金融业务。 近日,一条关于字节跳动出售旗下证券业务的消息引发关注。有媒体报道称,字节跳动拟出售旗下证券业务,整体估值约5亿至10亿人民币,并在内部明确“未来不会再从事证券业务”。字节跳动也回应媒体称,公司收缩金融相关业务,“确实有出售证券业务的计划”。 为了更好地“跳动” 最开始的时候,对于字节跳动CEO变动一事,有字节跳动的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感慨,“CEO变成梁汝波,是否‘务实的浪漫主义’就要变成‘务实主义’了呢?” 张一鸣一直认为字节跳动是一家浪漫的公司,更为准确的说法是“浪漫且务实的公司”。在他眼中,做正确的事才是务实,短期投机不是务实。大力出奇迹是务实,刨根问底是务实,抓住本质是务实,尊重用户是务实,认识世界的多样性是务实。 也因此,有着“浪漫且务实”想法的张一鸣会在“告别信”里说,“虽然公司业务发展良好,但希望公司还能持续有更大的创新突破,变得更有创造力和富有意义……聚焦远景战略、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长期重要事项,计划相对专注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动手尝试和体验,以十年为期,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 张一鸣(左)与梁汝波(右) 用梁汝波的话说,现在为了公司更长远的发展,需要张一鸣从日常管理里抽身出来,专注在对公司发展“不紧急但很重要”的工作上。 至于梁汝波,自然是需要解绑张一鸣,上阵去处理那些“很紧急”的工作,就比如组织与管理。 张一鸣自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熟管理者”,他只是一个不擅长社交的理科男。但是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在创业阶段以及公司高速发展的阶段,担任管理的领头羊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公司的管理体系和大的组织逻辑逐步稳定后,为了实现管理的更高效,确实是应当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子上。 一位接近字节跳动的人士曾在接受《财富》采访时表示,过去两年梁汝波不负责产品,而在字节跳动内部负责法务、内宣、后勤、人力资源等工作。“他是这些部门的决策人,是一个大管家的角色。” 于是,张一鸣选择了交棒给更能胜任管理岗的梁汝波。 “只有拥有自我迭代、自我革新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伟大的企业。”反思大企业病的时候,刘强东说道。 如今的字节跳动也走到同样历史节点的十字路口。市场充满不确定性,过去的增长模式遭遇挑战,内部组织的隐患也开始显露,所以它需要选择先放慢脚步,一边祛除沉疴,一边给未来找准方向。 本次的组织架构调整,其实只是字节跳动更深远变革的第一步,一切都是为了在未来更好地“跳动” 。
深夜带货、通宵直播,老年主播成了谁的摇钱树?
作者|郭瑞灵 直播间的靓丽风景并不只属于年轻人。 去年秦巴奶奶、时尚奶奶团、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等“银发网红”的走红,让我们看到了老年群体对于潮流媒介渠道的热忱,以及丝毫不输年轻人的吸金能力。例如在抖音拥有超过1500万粉丝的汪奶奶就创下了单场超537万的直播带货成绩。 然而,直播间里的老年人不只有光鲜亮丽的一面。 与时尚老年网红不同,更多来自农村、生活拮据的老年人也走进了直播间,他们说不了标准的普通话,甚至也不识字,但却匆匆开启了直播带货的谋生之路。 “相似”的老年主播 仔细观察,涌入直播间的老年人其实都有着相似的故事。 最直接的标签是贫困。尽管每个人的故事各不相同,但这些老人不约而同都点明自己家境不好,需要通过直播带货来补贴家用这一点。 比如,“赵老汉百货”在账号简介里写到“自己在带小孩,为了改善生活努力学习直播带货”。“田爷爷and李奶奶”其发布的内容中大多都表示,爷爷为了奶奶、小孙女的生活费,每天勤奋直播、学习跳舞。 赵老汉也曾发布过一系列做农活视频,背景无一例外都是年久失修的村屋、潮湿而斑驳的墙壁,直观体现着生活的贫苦。和赵老汉相似,老头尹小乖所发布的内容也是在农村的生活。他在简介中描述自己种过地、捡过破烂,家里因为老伴身体问题而负债累累。他创作的视频内容还分为了#脱贫攻坚战、#我的生活日记系列,简单的话题勾勒出其日常生活状态。 为了补贴家用而尝试拍视频做直播其实无可厚非,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老年人直播的时间往往极长,直播频次也相当高。 以“老头尹小乖”为例,尽管已经年过五旬,但据平台公开数据,在9月26日到10月20日期间这位老人共直播40次,且大多时间聚焦在凌晨12点到6点。而77岁的达人“农村大哥”则分别在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下午两点到五点、晚上12点到凌晨五点三个时间段直播。 比起大多主播首选晚8点到11点、且直播时长在6小时的直播而言,这些老年主播的直播时间点截然不同,甚至很多都选择了通宵直播。超长时间再加上极高频次,不少网友甚至戏称这些老年主播“比李佳琦、薇娅还要拼”。 此外,与农村生活的背景所“不搭”的是,这些老年主播对直播话术与直播带货的机制似乎相当熟悉。 “65岁的大叔零食百货店”在简介中直接指出欢迎粉丝们来小黄车选购;“秋天的鹅”通常会在直播间跳手势舞,每当有新用户进入直播间时会实时表达感谢,同时还会邀请用户加入其粉丝群。并不缺乏对直播带货的话术及流行热词的理解。 “老头尹小乖”每次都在直播间重复着“谢谢大家下单”、“希望你们喜欢我的产品”等简单的句子,但其对直播间玩法并不陌生,例如在连续多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各个商品的链接会相当有序地上架,橱窗内也列有数百件商品,可供粉丝随时下单。 从这些老年主播账号相关联的小店来看,其带货的商品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大多集中在几元到数十元不等,且品类主要为零食,与其展现出的身份相吻合。例如“刘姥姥唱歌”带货客单价最高的商品为一款价值41.9元的泡椒味鸭掌,而“赵老汉百货”带货的也大多都是客单价为9.9元的饼干、点心等等。 虽然客单价不占优势,但老年主播带货能力不容小觑。“老头尹小乖”粉丝量仅2.1万,近30天就销售了近7000件商品;“64岁大叔赵学良”单场也曾创下单场带货64万的成绩。“赵老汉百货”也曾透露,在2021年3月到9月期间已经实现了近13万元的收入。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一般的直播间女性用户通常占比51%,与男性用户近乎1:1的比例。但由于老年主播选品与形象的与众不同,也就决定了这些主播所吸引的受众也有明显的差异点。据飞瓜数据描绘的粉丝画像显示,老年主播直播间的粉丝女性群体占比大多在70%以上,且多为年轻群体,35岁以下人士占比通常超过80%。 老年主播背后,谁是获利者? 直播带货看起来是一种“人人都可随时开播”的赚钱方式,但实则并不简单,成熟的主播背后往往都需要一个团队来支撑。 从并不流利的直播话术和口音浓重的方言来看,这些农村老人相对来说文化程度并没有那么高,或许可能还没搞清楚直播是什么。但其所发布的短视频内容大多为剪辑痕迹较重的作品,而其直播间内的商品多来自于平台精选联盟。 这些老年人能迅速走上主播行列,很难不让人想到这背后是否有机构助推。 达人“西南格莱奥”曾在自己的短视频中说,那些以农村为背景、身世可怜的老年人主播,95%都是MCN机构包装出来的演员,他们有自己的一整套直播运营方式。比如在开播时,买1000块的流量,这样就能在半小时内拿到5000人的流量推荐,而在加上公司的形象包装、话术培训等一系列手段,这些老年主播直播间就能轻松斩获成千上万的粉丝。 城市商报也曾报道,已经有很多MCN机构将老年人当作“流量密码”。这些MCN机构的业务遍及全国,会专门去偏远地区寻找合适人选。不少MCN机构还走上了“卖课”的路子,向老年人推荐购买和参加“直播带货”培训。 此外新华每日电讯也曾报道,不少“老果农滞销”的短视频无论画面、声音都是拼凑的,“滞销”也是无中生有。这类“卖惨带货”背后更是有一条产业链,打着助农的幌子,从演员到剧本、制作到推广都充满了“营销套路”。 这种套路或许会短时间内带来销售,但透支的是社会信任。即便之后有真正因为家庭困难、农作物滞销需要帮助的人,用户很可能也不会再相信。 套路背后,老人们是否能获得相匹配的报酬也是值得关注的。这些老年人直播时间大多聚焦在凌晨,且一天动辄6到8小时,年轻人尚且经不住频繁熬夜,更何况是老年人了。 平台方面当然也有过一系列措施去清理虚假的卖惨带货。今年8月抖音平台就进行了一次清网行动,对于这些以“卖惨”博取眼球的账号做出了封禁、关闭电商权限等处罚。同月,快手也开启了专项整治活动,专门封禁了一批卖惨账号。 平台的举措也影响了主播的人设包袱。“赵老汉百货”之前所拍摄的视频大多以破破烂烂的房屋为背景,而在近几个月来,其账号所发布的内容中,赵老汉西装革履、精神焕发,无论是灯光还是背景都相对考究,俨然一副时尚爷爷的形象,有了明显的风格转换。 无论是体力、专业度,老年人是远不及年轻人的,那么为何MCN机构还是将触角伸向老年人呢? 短视频平台的主要受众还是年轻人,其中90后、95后占了绝大部分。他们是购买力较强的群体,而女性又有较强的同理心,所以直播间受众多以女性为主一点也不奇怪。能够看到大多数老年主播的直播间关键词就是“爷爷奶奶辛苦了”、“注意身体”等评论。能充分利用大众的同情心,其实就是这类内容的“绝技”。 直播带货的风口之下,各类顶流主播直播间动辄数亿的销量,令不少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在直播间带货的老年人,不该成为某些机构用以博取同情、吸引用户下单的“深夜表演者”。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