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保温杯”火了!热水到底有什么神秘力量?运动后脸红的人更健康?没想到的是…
本文专家:赵伟,天津大学泰达医院神经内科和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本文审稿:王建华,天津大学泰达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东京奥运会 代表东方神秘力量的“保温杯” 火速出圈 当看到 侯志慧、陈梦、马龙…… 掏出保温杯的瞬间 网友:我就知道金牌稳了 那么,喝热水 能提升运动状态吗? 运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今天 是#东京奥运会最后一天# 也是#第13个全民健身日# 大家还不赶紧支棱起来 一起get新知识! 喝热水有助于提升运动状态? 运动成绩受到体温调节和体液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运动时间超过60分钟,身体就会大量出汗,导致钠和钾以及水的流失,进而造成判断能力下降、肌肉痉挛等。所以,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60分钟以下的运动不需要补充运动饮料。运动超过60分钟,最好通过运动饮料来补充电解质和流失的液体,减轻疲劳。 关于饮用冷水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一致结论。有研究表明,饮用冷水可以有助于更快地降低核心体温,提高运动的耐力。也有研究认为,尽管冷水摄入可以降低核心体温,但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没有明显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肠道对水温的耐受性不一样,有的人喝冷水会导致胃肠道不适、痉挛,反而会影响运动表现。 综上,运动中饮用热水还是凉水,因人而异。 刚运动完要不要立刻洗澡? 在很多人眼里,运动后没有什么是比洗澡更爽的事情了。然而,刚运动完最好不要立刻洗澡。 人在剧烈运动的时候,血液会重新分布,心脏把更多的血液泵向肌肉。运动结束后,大脑仍然保持高度紧张状态,心血管系统的这种循环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运动后立刻去洗澡,可能会诱发多种不良后果。 洗冷水澡,寒冷刺激会导致交感神经进一步兴奋,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会诱发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 洗热水澡,会导致外周血管(肌肉和皮肤)进一步扩张,大脑等器官缺血进一步加重,加之运动导致的体液流失,会诱发晕厥等。 那么,运动后该如何洗澡? 1、运动后的30分钟左右是最佳洗澡时间,在此期间应该进行一些放松动作,用毛巾擦干身体,避免受凉,同时可以补充水分或者电解质。 2、冷热交替的模式洗澡最好。 热冷水交替模式是一种刺激血液循环和帮助肌肉恢复、改善身体僵硬程度的有效方法,甚至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皮肤的衰老程度。冷水澡的水温应该在10 - 15℃之间,热水澡的水温以35~40℃为宜,冷热交替的时间是 1-2分钟。 运动完脸白和脸红的人,谁更健康? 一般情况下,运动使呼吸变得更快,为血液提供更多的氧气。心脏搏动增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加,将氧气输送到肌肉并清除废物。皮肤的血管扩张、变红,尤其是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的面部。 然而,如果脸红同时伴有头晕、恶心或疲劳,那可能是其他原因(如脱水、中暑、高血压等),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另外,酒渣鼻和红斑狼疮也会导致脸特别发红。 运动时脸色变白,最常见原因是血液供应的重新分配。通常流经皮肤小血管的血液被泵入肌肉,以满足肌肉氧气需求的增加。这种情况在寒冷的天气中更常见,因为在寒冷的天气中,皮肤的血液需求更少。 如果脸色过度苍白,也要小心其他疾病,如贫血。如果平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或者伴有头晕、心前区不适等,更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如何科学地健身? 1、花10分钟左右热身。 2、不要急于求成,逐渐提高运动能力和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太大会导致运动损伤,比如应力性骨折、关节和肌肉的疼痛,以及肌腱和韧带的损伤。结合不同种类的运动,有助于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 3、生病或感到非常疲劳时,应停止运动或者减轻运动强度。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选择适合的运动装备,科学的运动姿势和技巧也非常重要。 5、注意极端天气,不要在不适合运动的时间和地点运动。
研究发现首次性行为、首次生育时间 都已“写”在你的DNA里
近期 ,发表在 《Nature Human Behaviour》 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将人类DNA中的371个被称为遗传变异的特定区域(其中11个是性别特异的)与首次性行为和首次生育时间联系起来。这些新鉴定出的遗传标记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塑造了人类生活最基本部分,它们也是长寿和未来疾病的预测因子。通过这些信息,科学家有望更深入地了解其与不孕不育、晚年疾病和寿命的关系。 以首次性行为年龄(AFS)和首次生育年龄(AFB)衡量的人类生殖行为开始时间,对生殖健康、青少年发育和进化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如今,首次性行为发生的时间越来越早,而早发性生殖疾病与少女怀孕有关,同时也与不良的健康结果有关,如宫颈癌、抑郁症、性传播疾病和药物使用障碍等。 然而,与过早性行为形成对比的是,女性首次生育年龄逐渐推迟。目前在许多国家中,这一现象变得越发普遍,女性平均生育年龄已达到30岁以上;男性甚至更晚。 晚期生殖行为与较低的生育能力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更年期提前等不孕特征有关。在当代社会中,首次性行为较早与首次生育年龄较晚标志着生殖与性行为之间的不匹配,对个体生殖健康与晚年健康都有影响。 由于生殖行为是由生物学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因此需要采用多学科的方法来了解共同的遗传病因,及其与健康、生殖生物学、环境和外在行为的关系。 在此前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研究人员分别确定了38个和10个新的独立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扩大了样本量,开展了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GWAS研究,以了解生殖行为与特定遗传变异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他们结合了多个数据源分析了387338名参与者首次性行为年龄和542901名参与者的首次生育年龄,发现371个常染色体SNP。与首次性行为年龄相比,首次生育年龄的性别特异性的遗传相关性更高。在优先排序的基因中,有99个候选基因在大脑、腺体和/或男性生殖器官以蛋白质水平表达。 研究人员发现,遗传信号受社会因素和环境以及生殖生物学的驱动,其结果与促卵泡激素、着床、不育和精子细胞分化有关。驱动生殖行为的遗传因素还与晚年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这些生殖行为背后的遗传学可能会帮助我们了解生命以后的健康状况。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童年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或教育水平是预测性行为和生殖时间的重要因素。这项新研究还让研究人员发现了它与药物滥用和人格特征的关系,如开放性和自控力,它甚至还可以预测某些疾病和寿命。 该研究结果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是导致首次生育年龄较晚,并与不孕症有关。首次生育年龄较晚还与父母寿命和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低有关。较高的儿童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通常决定首次性行为的时间较晚。 这项研究证明了是遗传学、社会和环境因素的结合推动了生殖期的提前或推迟。 研究人员表示,看到早期性行为和生育能力的遗传学与行为学,如多动症、过早吸烟和成瘾有关,这令人难以置信。这也意味着,那些在遗传上容易推迟性行为或首次生育年龄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具有更好的健康结果和寿命,这与童年时期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 研究第一作者、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人口科学主任Melinda Mills教授总结说:"过早开始性生活的根源在于童年时期的不平等因素,也与健康问题有关,如宫颈癌和抑郁症。我们发现过早性行为、多动症和药物滥用,包括吸烟年龄过早之间有着特别强的联系。我们希望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青少年心理和性健康、不孕不育症、晚年疾病以及针对它们的治疗方法。"
国内首条跨海高铁及其跨海大桥合龙 开启中国高铁跨海时代
IT之家 8 月 8 日消息 中国铁路官方宣布,中跨合龙段最后一榀钢箱梁安装完成,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已于 8 月 6 日成功合龙,这标志着福厦高铁向 2022 年通车目标又迈进一步。 中国铁建铁四院桥梁院总工程师严爱国介绍称,“大桥建成后将开启中国高铁跨海时代,推动我国高铁跨海桥梁的技术发展”。 据悉,泉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桥梁领域的里程碑工程,全长 20.29 公里,有 9 公里跨越泉州湾中部海域,是我国首座行车时速超过 300 公里的跨海大跨斜拉桥。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四长跨海大桥。 IT之家了解到,福厦高铁是国内首条跨海高铁,正线全长 277.42 公里,设计时速 350 公里。 其中,泉州湾跨海大桥全长 20.287 公里,海上桥梁长 8.96 公里,为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半漂浮体系斜拉桥,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据称,这是福建省速度等级最高的铁路,建成通车后,福州至厦门将从现在的 2 小时车程缩短至 1 小时以内,海峡西岸城市群将形成“一小时交通圈”。 根据西南交通大学风洞试验及风-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等研究成果,泉州湾跨海大桥可抵抗 12 级强台风,可实现高速列车在海上按 350 公里时速稳稳飞驰。 此外,官方创新地在这条大桥上采用了钢梁超长耐久防腐涂装体系,可实现钢结构在强腐蚀海洋大气环境下 30 年及以上的超长寿命耐久目标。
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看奥运:很关注中国运动健儿的比赛
IT之家8月8日消息 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6月17日发射升空,当日正式与我国空间站进行对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如今航天员在轨执行任务已接超50天。 据央视新闻,中国空间站三人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太空生活已过半,他们出差太空也不耽误看奥运。 据称,他们虽然很忙,但他们也会在每天休息的时候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他们表示,奥运会的比赛都会很精彩,尤其是有中国运动员参赛的项目,他们都很关注,振奋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IT之家了解到,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19 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15 时 54 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 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都配备有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手机航天员可以正常接打电话、网络视频,数据传输速率与地面几乎没有区别。除了和地面工作人员沟通工作,闲暇时间也可以和家人互相问好。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7 月 4 日消息,8 时 11 分,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止 11 时 02 分,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经过约 7 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荣芯16.66亿元拍得德淮半导体 比亚迪半导体未出价
文 | 马慧 编辑 | 程曼祺 据京东破产拍卖平台信息,荣芯半导体(下称荣芯)今日成功以 16.66 亿元人民币(下文货币单位同为人民币)拍得半导体制造企业德淮半导体(下称德淮)有限公司整体资产。 同时,《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参与竞拍的买方中,除荣芯外,还包括近期 IPO 申请已获受理,计划登陆创业板的比亚迪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证实,“公司报名,但未实际参与竞拍。” 此次被拍卖的德淮,原计划建成一座 12 英寸年产 24 万片晶圆的 CMOS(一种图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手机、安防和汽车行业)半导体制造工厂,但至今并未正式量产。 被拍卖资产包括办公楼、变电站、动力中心等 18 项建筑、17.13 万平方米工业用地、62 套设备及多台车辆,不包括芯片成品和芯片原材料。所有资产评估价为 23.8 亿元,起拍价为 16.66 亿元。 竞拍过程中,只有荣芯以起拍价出价一次,其他买家均未出价。这让荣芯以底价购得德淮。 报名参与此次竞拍需提前五天缴纳 3.3 亿元保证金,锁定在特定账户。以 0.35% 活期基准利率计算,3.3 亿元存五天的利息是 1.6 万元。 此前,《晚点 LatePost》曾独家报道荣芯已于近日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珠海通沛、民和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冯源资本、元禾璞华和美团,荣芯估值已超 90 亿元人民币。 荣芯远期目标是做半导体制造。荣芯 CEO 陈军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称,荣芯将从晶圆级封装启步,最终目标是实现自主可控的 12 寸晶圆制造能力,做好国内头部晶圆制造企业的替补,服务更多芯片设计公司。 荣芯背后的投资方牵涉众多半导体企业。元禾璞华合伙人陈大同曾是手机芯片公司展讯通信的联合创始人,冯源资本出资人中有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韦尔股份还在 2019 年收购了陈大同联合创立的另一家公司,CMOS 芯片设计企业豪威科技。荣芯董事会中的吕大龙,同时担任韦尔股份子公司北京豪威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荣芯也有很强的清华背景。陈大同、虞仁荣、吕大龙和参投的美团创始人王兴都是清华校友。 在其他半导体投融资事件中,也能看到荣芯的几位投资方一同出现的身影:研发人工智能视觉处理芯片的爱芯科技,昨天宣布获得 A+ 轮融资,新晋投资方中就包括韦豪创芯、美团、美团龙珠、冯源资本和元禾璞华。其中韦豪创芯是韦尔股份参与发起的产投基金。 荣芯收购德淮在建晶圆厂,是其布局半导体制造的关键一步。 德淮前身是成立于 2016 年 1 月的淮安德科码半导体有限公司。德科玛当初的第一选择本是南京,但南京政府一度犹豫,江苏淮安市淮阴区区政府乘机争取了项目发起人李睿为在淮阴投资建立淮安德科玛。 然而 2016 年 5 月,李睿为从淮安德科码出局,此后他受南京开发区邀请,与后者合资建立了德科玛(南京)半导体。一年后,淮安德科码改名为德淮半导体。 2019 年,德淮被曝出欠薪和拖欠供应商款项,官司不断。2021 年 7 月 6 日,德淮半导体宣布破产,进入清算阶段。 据《淮安市 2020 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截至 2019 年底,德淮项目实际投资 46 亿元。去年,央视财经栏目的《经济信息联播》曾报道,这 46 亿元中,35 亿元由淮阴区政府出资。 本次交易中,荣芯以 16.66 亿元买到评估价 23.8 亿元的资产,看起来相对划算。 还有迹象表明,德淮离正式建成投产只差临门一脚:在央视 2020 年对德淮的报道中,淮阴区政府派驻的德淮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徐玉泉称,德淮当时有 78 名留守员工,57 套已进场设备,154 套未进场设备,建工率达 90%。 近年来,多个由地方政府出资投建的半导体制造项目从雄心勃勃走向烂尾。 这包括和德淮关系密切的德科码(南京)——2020 年 5 月,德科码(南京)已先于德淮提交破产申请。 其他例子还有计划投资 1280 亿元、地方政府控股公司实缴 2 亿元的武汉弘芯,计划投入 598 亿元,实际由济南国资委控制的公司投资 5.1 亿元的济南泉芯。 地方政府折戟半导体制造项目,有多重因素:一是半导体专业门槛高,地方政府有时在挑选团队和项目时,缺乏足够的判断力;二是巨额投资的项目可能滋生寻租和腐败空间,曾在德淮建立中起到作用的两位公职人员——淮安市淮安区原区委书记刘泽宇和原区委宣传部长桑绍淮已因受贿分别获刑 15 年和 3 年;三是地方政府虽被认为财大气粗,但在投资特定项目时也有预算天花板,而半导体制造企业发展前期需长期融资,这个周期有时超过领导任期。 2020 年 10 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提及 “多地芯片项目烂尾” 时批评,个别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规律认识不够,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显现,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并要求 “责任到人”。 现在的变化是,一些民营资本主导的项目开始有意愿和胆量涉足投入巨大的半导体制造领域。 除此次荣芯和比亚迪半导体参与竞购德淮之外,比亚迪半导体也在去年 3 月以 3.96 亿元拍得芯片制造厂商长沙创芯的土地使用权。 比亚迪半导体方面告诉《晚点 LatePost》,他们计划在宁波的 6 英寸晶圆制造产线基础上,在长沙布局 8 英寸 IGBT (一种可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频器的大功率开关器件)晶圆产线,以进一步扩充产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 投入芯片制造的市场机会是,缺芯潮到来,全球处于芯片制造产能短缺期;且受国际环境影响,中国市场本土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民营资本主导的项目,在激励机制、运营上都更灵活,有利于吸引懂技术、有经验的人才加入。 做半导体制造,人和钱都很重要。对各类型公司相通的一点是,人是很多事情的源头。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挑战GoogleTPU,AI芯片新玩家面临哪些难题?
雷锋网按:距离 Google 第一代 TPU 助力 AlphaGo 打败李世石已有 5 年,Google TPU 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与此同时,数据中心领域的 AI 芯片大热,在大量投资下涌现了不少新玩家,尽管未来是光明的,但新玩家们不得不面对 Google 等大企业雄厚的财力和已经形成的市场格局。挑战 Google TPU,AI 芯片新玩家还会面临哪些难题?围绕这一话题,外媒作者 BRIAN BAILEY 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雷锋网对本文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译。 近些年,大量资金涌入到数据中心领域新型 AI 处理器的研发中。 但在投资热潮的背后,也要注意到问题所在。毕竟,该领域需要处理的问题是特定的,结果不可预测;且该领域的竞争者们财力雄厚(因为它们往往是巨头),能够提供用户黏性非常强的产品。 对于新型 AI 芯片设计公司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来自终端的数据不足。 需要多少个数据中心,才能实现盈利? 通常,芯片设计公司在设计一个新的 AI 处理器时,首先会弄清楚一个基本问题—— 如何定义产品的灵活性?是专为单一任务而设计?还是支持更多的工作负载? 这两个问题之间存在一系列解决方案,但与过去的许多解决方案相比,为 AI 处理器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更加困难,对数据中心工作负载而言尤其如此。 之所以更加困难,是因为有许多因素需要平衡。“既需要在一定的成本和时间内设计和制造芯片,又要考虑成本和回报问题。”Synopsys 人工智能产品和研发总监 Stelios Diamantidis 解释道。这些限制因素缩小了 AI 处理器的潜在市场。 “设计和制造定制芯片,什么时候才能赚钱?”Synopsys 验证组工程副总裁 Susheel Tadikonda 说。 “如果我们要为数据中心提供定制芯片,那么需要多少个数据中心才能实现盈利?也许可以高价出售芯片,但光是这样远远不够。如果是为消费电子设备设计和制造芯片,那么这一领域存在十亿台设备体量,这也是 AISC 芯片能够赚取更多利润的市场之一,当然设备体量越大越好。” 不过就算最终弄清楚多少个数据中心才能实现盈利,也无法确定设计方案。 “芯片定制化程度越来越高,以至于能够为非常特定的算法创建芯片,提供更高的能效和性能,”西门子 EDA 战略和业务发展高级经理 Anoop Saha 说: “但这会牺牲一部分市场,也会缩短芯片的寿命。如果两年后出现了一个新算法,那为旧算法定制的芯片的价值还会如初吗?很多事情都会互相牵制。“ “一些边缘算法确实已经趋于稳定。这是因为业界经过多年研究,找到一些多场景适用的最佳算法,例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神经卷积网络算法 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还有对于唤醒词检测、手写识别等特定应用找到的最佳算法。”Anoop Saha 补充道。 芯片自定义的优势 要对芯片进行自定义,核心是理解面向何种工作负载——芯片自定义的确为许多玩家带来优势。 Xilinx 人工智能和软件产品营销总监 Nick Ni 表示:“大多数大型企业已经组建了自己的芯片部门,并为其数据中心一些高工作负载打造芯片。例如,如果 Google 将‘推荐’型神经网络视为其数据中心中最高的工作负载之一,那么它就很有必要为此创建专用芯片。如果排名第二的工作负载是语音识别,排名第三的是 YouTube 的视频转码,那么为其打造专用芯片都是有意义的。“ “其实这里的机会很多,但 Google 只是一个孤例。几年前,谷歌发表了一篇广受好评的论文,文章陈述了一个事实——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类型非常丰富,但没有一种工作负载占比超过 10%,这意味着还有大量占比微小的工作负载需要优化。” “大多数定制都是面向推理的,当这些定制芯片转向训练时,就需要浮点支持,”Synopsys 的 Diamantidis 表示。 “但是如果需要的是一个 100% 应用于推理的解决方案,那么它的定点( fixed point)位数可能是八位甚至更低的精度。如果模型是固定的,那么在推理基础设备之上进行定制是否有意义?例如,针对语音、视频以及其他重量级应用程序的定制解决方案。大企业们(Hyperscaler)实际上正在投资应用于推理的芯片解决方案,这些推理适用于它们自身在 AI 领域的定制化高级模型和解决方案——但如果是需要处理多种应用,那么就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当然,对 Google 而言,这已经是一个良性循环。“ TPU 旨在满足 Google 数据中心内的特定工作负载,”Synopsys 的 Tadikonda 说。“Google 最开始打造TPU,是因为意识到处理如此庞大复杂的数据和计算,需要建立起大量的数据中心。" “第一代 TPU 体积大且非常耗电,但它已经通过不断地学习而得到了改进,这正是这些 TPU 的工作,这就是 Google 。 ” 并非每家公司都能够使用 Google 的反馈循环,不过其他公司也确有其他选择。“我们发现,其中一个关键点是尽可能早得关注和重视选择正确的架构,”西门子的 Saha 说。“所谓正确,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认为正确,也不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凭直觉做出的决定,因为现在还有太多的未知数。业界正在做的,是在设计周期早期,依靠数据驱动做出决定,这样我们能够在发现某些东西不起作用时迅速做出改变。” 这些决定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比如说,你的存储元素与计算元素差距有多大?” Saha问道:“再比如,多久执行一次内存读取,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读取和写入将直接影响整体的能效。业界正在寻找新的架构,没有人知道什么样的架构才真正起作用。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要有一定的可塑性,且在决定架构之前,能够确保有足够的市场数据来支撑。” 硬件和算法迭代快 影响架构选择的另一个因素是硬件和算法的发展速度。这决定了数据中心所有者从他们购买的硬件中赚钱的时间,也决定了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同时限定了芯片开发的总成本。 那么,数据中心芯片(即硬件)的使用寿命是多久? “通常情况下,芯片或电路板的寿命为三到四年,”Xilinx 的 Ni 说。“一些较为激进的数据中心可能会在这一时间段内升级,还有一些则会持续使用更长时间。在人工智能领域,如果我们关注 Google TPU 的发布新闻,就能发现在过去六年左右的时间里,Google 发行了四个版本的 TPU,也就是说,几乎每隔一两年 Google 就会更换一次内部硬件,针对 AI 等快速变化的工作负载进行优化。” 换个角度来看,AI 芯片公司可能每 18 个月就有一次进入数据中心的机会。“要搅动这个市场并不容易,”Saha 说。“有两个重要因素——更换现有数据中心芯片的频率,以及添加新东西的频率。我看见几乎所有的数据中心都在尝试更新的东西,几乎每个构建数据中心芯片的公司都在同一些终端客户合作。“ “市场多久更换一次正在工作的芯片?只要芯片在工作,公司就会尽量延长芯片的使用寿命。一旦芯片进入数据中心,持续的时间会很长且难以更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大型数据中心芯片领域有大量投资。” “一部分投资者认为这是赢家通吃的市场,最终会有一至三个获胜者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一旦市场被这些公司占领,这些公司的地位就很难被取代。” 设计面向 18 个月后的芯片 如果从今天开始设计芯片,那么这颗芯片必须满足18个月后需要满足的条件。 “当我们决定对芯片进行模块化时,我们还必须针对特定精度进行优化,”Xilinx 的 Ni 说。“例如,当我们选择在 8 位数精度上做文章时,我们不得不立下赌约,当这款产品成为主流时,8 位仍然是主流。 “我们还要确保制造出的产品可以处理混合精度网络,其中一半是 8 位,四分之一是 4 位,另外四分之一是 1 位。为此,我们在 AI 引擎中执行 8 位,其运行基本性能非常快,然后可以在 FPGA 架构中实现 4 位和 1 位 MAC 单元。” 设计时间和算法进化的时间要保持一致。“在 18 个月内,应用程序很可能会变得相当不同,”Tadikonda 警告说。“我认为今天的数据科学家不会向任何人保证他们将在未来 18 个月内运行与今天相同的模型。” 还有其他一系列决策也需要作出。 “量化可能是许多能效指标中的最大因素,”Saha 说。“量化将对推理产生更大的影响,推理分散在数据中心和边缘之间,但在‘学习’端也需要一些量化。当我们量化成较低的位数时,就意味着我们正在权衡能效而不是准确性。训练可能需要浮点数,不过有一些新型浮点数出现。谷歌在设计下一代 TPU 时,他们创造了 Bfloat16,这是用于训练的“大脑浮点数”。它与 IEEE 浮点数非常不同,它在精度上具有浮点数的优势,但也具有显着的能效优势。” 不过这将让经济因素陷入困境。 “对于如此规模的 ASIC,需要在快速变化节奏里付出巨大的努力,只有少数公司能够保证其经济性,”Tadikonda 说。“因为有关这些数据的用例正在增加,所以算法正在发生变化。我们今天认为有效的算法明天不一定有效,想要跟上节奏并处于最前沿,就必须不断创新或重新研发 ASIC。谷歌占据优势,因为它拥有足够多的数据以至于能快速搅动局面,它从自己的 TPU 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为了保证程序运行地更好需要作出哪些改变。” “如果我是第三方芯片开发商,我没有这些数据,就只能依靠我的客户来提供,因此周转周期会更长。谷歌的情况非常特殊。” 数据的缺乏也给验证带来压力。“浮点硬件的验证对满足这些芯片的性能和功耗要求至关重要,”OneSpin市场营销主管 Rob Van Blommestein 说。 “长期以来,浮点硬件设计的验证一直被认为是一项重大挑战。FPU(floating-point unit)将浮点运算的数学复杂性与需要复杂控制路径的各种特殊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一种正式的验证解决方案,以验证由硬件浮点单元 (FPU) 计算出的算术运算结果是否与 IEEE 754 标准规范准确匹配。” 结论 人们常说,数据是新的石油,这一比喻在人工智能领域得以明显体现。 对于芯片架构师来说,这个比喻再恰切不过。他们需要访问数据来改进构建更好的产品,这也是数据中心处理器用户黏性高的原因;架构师们一旦拥有数据中心处理器,就有机会获得需要的数据。 另一个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加快设计速度来提升效率,推动产品成本的回收——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试图通过提升效率来解决问题的时候,AI 却成为了唯一的阻碍者。 毕竟,AI 领域的算法进化速度和变数实在是太大了。
AIoT芯片全景报告!看懂四大核心芯片,抓住黄金发展期
“AIoT”即“AI+IoT”,即人工智能技术(AI)与物联网(IoT)在实际应 用中的落地融合。物联网采集底层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分析数据 并实现相应功能,两项技术相互促进。AIoT的发展离不开四大“核芯”: 泛智能—SoC、泛控制—MCU、泛通信—WiFi/蓝牙芯片、泛感知—传感器。 预计2022年全球和中国AIoT行业中传感器/芯片生产商的价值量分别为482和182亿美元。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方正证券的报告《AIoT芯片研究框架》,揭秘AIoT四大核心芯片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 陈杭等 一、四大核心芯片各显神通 全球物联网连接数目前正处于复合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据 ABI Research 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达到49.16亿,预计到2026年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将达到237.2亿。 AIoT发展的离不开四大核心芯片:SoC、MCU、通信芯片、传感器。 SoC是数据运算处理中心,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 MCU是数据收集与控制执行的中心,辅助SoC实现智能化。WiFi/蓝牙芯片:数据传输的中心,远程交互的关键。 传感器:数据获取的中心,感知外界信号的关键。 ▲AIoT四大核心 SoC芯片(System on Chip)又称系统级芯片,片上系统。是将系统关键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可以实现完整系统功能的芯片电路。 SoC是手机、平板、智能家电等智能化设备的核心芯片。 SoC芯片作为系统级芯片,集成有CPU、GPU、NPU、存储器、基带、ISP、DSP、WIFI、蓝牙等模块。 ▲SoC芯片优缺点对比 MCU(MicrocontrollerUnit),又称微控制器或单片机,是把CPU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Memory)、计数器(Timer)、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计算机。从而实现终端控制的功能,具有性能高、功耗低、可编程、灵活度高等优点。MCU一般分为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 ▲MCU基本组成 MCU内部的功能部件主要是CPU、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I/O端口、串行口、定时器、中断系统、特殊功能寄存器等八大部分,还有一些诸如时钟振荡器、总线控制器和供电电源等辅助功能部件,此外,很多增强型单片机还集成了A/D、D/A、PWM、PCA、WDT等功能部件,以及SPI、I2C、ISP等数据传输接口方式,这些使单片机更具特色、更有市场应用前景。 MCU由Intel率先提出,经过4位、8位、16位、32位乃至64位MCU迭代更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目前市场上以8位和32位MCU为主,未来随着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32位MCU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在国内,现阶段8位、32位MCU企业居多,未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实现MCU的国产替代。 MCU、MPU、SoC均可作为设备的主控,AIoT通常会将SoC、MCU搭配使用。 ▲典型的MCU、MPU和SoC对比 IoT设备联网的关键在于通信组网技术,包括有LoRa(远距离无线电)、Zigbee(短距离低速)、WiFi、NB-IoT(蜂窝网络)、蓝牙等。 主要的通信组网方式是WiFi和蓝牙,2020年WiFi和蓝牙组网技术占比达67.3%,由于流量成本的降低,蜂窝网络组网占比逐年提升,由2017年的3%上升到2020年占8.75%。 Wi-Fi每4-5年左右会出现一次技术变革,变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带宽。WiFi 6的理论带宽达9.6Gbp; AP接入容量是11ac的4倍,支持更多的终端并发接入; 终端功耗节约30%以上,满足物联网终端对低功耗的要求。因此,WiFi 6将在接下来3年成为WiFi市场的主力技术,可极大提高接入用户的体验。 ▲WiFi技术发展进程 通信方案主要有两种:单芯集成协议MCU和双芯MCU+通信芯片。单芯方案主要用于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比较简单的控制电路;双芯片方案主要用于智能摄像头、智能音响等运算要求高的电路。 双芯结构会增加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安全风险,例如存储在闪存中的网络安全密钥容易受到网络攻击、需要对不同软件开发工具进行更多投入、系统级应用没有技术支持等。物联网发展呈现通信协议+MCU集成趋势。 传感器是物和物之间得以相连的起点,是将接收到的物理感知转化为电信号的基本枢纽。作为物联网上游构件中最为基础的零部件之一,在各类物联场景中存在大量需求。 传感器历经三个阶段,结构型传感器(1950-1969),固体传感器(1970-1999),智能传感器(2000-至今)。 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接收被测量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种类多样,如CIS、RF、雷达、指纹传感器等。 ▲传感器发展历程 ▲传感器种类 二、 AIoT芯片产业全景 1、 MCU 总体来说,MCU行业集中度高,国内厂商市占率较低。 全球MCU供应商以国外厂商为主,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全球MCU厂商主要为瑞萨电子(日本)、恩智浦(荷兰)、英飞凌(德国)、微芯科技(美国)、意法半导体等,TOP7头部企业市占率超过80%。 中国MCU奋起直追,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国内MCU芯片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兆易创新、华大半导体、中颖电子、东软载波、北京君正、中国台湾企业新唐科技、极海半导体等市占率稳步上升。 国外厂商IDM模式为主,国内厂商Fabless模式为主:国外大厂如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德州仪器、微芯、英飞凌采用IDM模式,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身;国外个别厂商如恩智浦以及大部分大陆厂商采用Fabless模式,只负责芯片的电路设计与销售;中国台湾企业盛群、松翰、新唐以及大陆厂商士兰微、华大半导体等采用IDM模式。 ▲2019年全球MCU竞争格 ▲2019年中国MCU竞争格局 国外厂商产品齐全,国内厂商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国外厂商产品种类齐全,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且产能分布较为均衡,国内厂商产能主要集中消费电子特别是家电领域,芯旺微、比亚迪等企业拥有车规级MCU产品,其他厂商尚处在研发或认证阶段。 国内外厂商产品位数相差不大:国外厂商如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微芯科技等主流产品均为32位,部分国内厂商如中颖电子产品以8位为主,目前大部分国内厂商均具备32位产品生产能力,整体差距不大。 内核方面,各家厂商均以ARM内核为主,国内厂商主要使用ARM Cortex-M0/M3内核,国外厂商对性能更好的M4/M7内核使用率较低。另外部分国外厂商如微芯科技拥有自主开发的内核,国内厂商中芯旺微拥有自研内核。 生态建设国外厂商优势明显:以中国电子技术论坛发帖量(兆易创新、新唐等厂商官网链接的技术论坛之一)作为参考,国内厂商仅新唐科技发帖量超过十万,国外厂商德州仪器发帖量约为44万,意法半导体发帖量超60万。 ▲中国电子技术论坛发帖量统计 2、SOC 据Market Research Future预计,全球SoC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318.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207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3%。 SoC下游应用广泛,智能手机为最大应用。SoC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IT、通信及汽车。在过去几年,消费电子占最大市场份额,对智能手机、4K电视等电子设备及TWS耳机、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消费电子市场的增长。 ▲全球SoC市场规模 3、 通信芯片 根据Dell’Oro公司预测 ,2019年支持Wi-Fi 6的芯片出货量占总出货量10%,到2023年将达到90%左右,成为真正的主流产品。 乐鑫科技凭借领先行业的产品成为全球WiFiMCU行业龙头。根据华经情报网数据,2018年WiFi MCU市场中,乐鑫科技市占率高达33.59%,处于龙头地位。赛普拉斯和联发科分别以14.85%和13.10%的市占率跟随其后。 ▲全球WiFi6芯片出货量占比统计及预测 ▲ 2018年WiFi MCU竞争格局 4、传感器 传感器是物和物之间得以相连的起点,是将接收到的物理感知转化为电信号的基本枢纽。作为物联网上游构件中最为基础的零部件之一,在各类物联场景中存在大量需求。 结构分布方面,Yole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传感器类型结构中占比较大的是CIS传感器(27%)、MEMS传感器(25%)、RF传感器(15%)和雷达传感器(11%)。 应用领域方面,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传感器应用占比前三的领域分别是汽车电子(32.3%)、消费电子(17.7%)和工业制造(15.6%)。 ▲ 2018年全球传感器细分产品竞争格局 ▲ 2019年全球传感器应用领域分布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2580亿美元,同比增长12.86%。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2510.3亿元,预计2021年增长至2951.8亿元,同比增长17.59%。 ▲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及预测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及预测 2021全球AIoT开发者生态白皮书披露,2019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14亿美元,预计2024年增长至22.86亿美元,CAGR(2019-2024)为10.3%。 智能传感器助力AIoT,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30%)、智能能耗管理(23%)和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13%)。 ▲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亿美元) ▲ 2019年全球传感器应用领域分布 三、四大增长驱动力 1、补库存与创新周期 5G时代下,新一轮的创新周期与补库存周期共振,消费、政策、产业智能化需求拉动智能化终端设备的出货,驱动相关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 ▲周期共振 另一个驱动因素是产业变迁,在产业变迁趋势下,我国AIoT市场增速快于全球平均值,AIoT相关芯片国产替代势不可挡。 ▲产业变迁 2、消费驱动 智能音箱作为AIoT交互入口持续渗透,智能家电(照明、扫地机器人、电饭煲等)进入快速成长期。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为2亿台,2021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对智能家居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预计全年出货量2.6亿台,同比增长26.7%,这其中智能家电、家庭安全监控、智能照明将保持较高出货量增速。 2021年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达到250亿美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16.5% ,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96.3亿美元。2019年全球大家电市场规模达到3289亿美元,以智能家电250亿市场规模进行测算,目前的占比不到8%,智能家电快速增长,其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预测 ▲全球智能家电设备市场规模预测(亿美元) 智能家电、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机顶盒等产品均搭载SoC、MCU、WiFi MCU、传感器芯片。全球机顶盒销量年复合增长达到30%,国内政策驱动IPTV占据主导。全球IPTV/OTT机顶盒市场销售总量由2013年的0.53亿台增长至2017年的1.62亿台,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2%。 目前IPTV正在集成OTT内容,未来随着政策红利及三大运营商在视频终端发力,IPTV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前景广阔,IPTV机顶盒逐渐4K化,随着用户对视频体验的高要求,以及技术的不断成熟,IPTV芯片配置将继续向高端化发展。 ▲2013-2017全球智能机顶盒年销量(亿台) 智能机顶盒中最核心的芯片为主控SoC,主要包括数字信号的解码、处理、编码、输出,以实现多媒体音视频信号在电视等终端上的呈现。电信运营商通过招标,向机顶盒厂家采集芯片方案,机顶盒厂家根据中标方案向芯片公司采购SoC芯片。 智能空调在自动控温的基础上新增SoC实现AI语音识别,具有自动识别、调节、控制等功能,侦测室外气候与室内温度湿度,通过主控芯片分析调节温度与湿度,通过手机实现的开关机与温度调节。 智能冰箱新增SoC实现图像识别与AI互动,嵌入智慧屏幕并包含语音与影音模块,配备Wi-Fi连网能力的触摸屏,可提供食材管理、查找食谱、采购列表、影音娱乐等功能。智能冰箱需要大量的感应器且配置液晶显示屏进行人机交互。冰箱人机互动比较频繁,未来的智慧冰箱,将会成为厨房经济的核心终端和智慧家居的重要入口。 智能洗衣机新增远端控制、AI诊断、自动化清洗等功能,通过在智能终端加入WiFi模组和AI控制模组来实现相应功能。 智能空调先行,AI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冰箱、洗衣机有较大智能化空间。2020年智能空调渗透率达64%,智能冰箱与智能洗衣机的渗透率分别为18%和19%,随着消费的升级以及产品智能化,白电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中国白色家电年产量约3亿多台,产业链具备较强话语权。2015年产量2.56亿台,2020年产量3.15亿台,年增长率达到4.2%。家用空调2020年出货量为1.45亿台,占白电产量的46%;家用冰箱与洗衣机产量分别为0.9亿台与0.8亿台。2019年中国冰箱、空调、洗衣机全球占比分别为83.9%、50%、50%。 ▲2015-2020中国白电产量合计(亿台) 小家电为智能家居中成长弹性最大的领域。2019年全球小家电销售额为1044亿美元,2021年全年小家电市场收入可达216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当下智能小家电致力于预约运行、状态反馈,其中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注重用户体验与人机交互,对于AI算法要求较高,随着技术的成熟,用户的渗透率持续提高。 全球智能音箱普及率仅15%,中国是智能音箱用户数最多但渗透率最低的国家,用户规模达8600万但渗透率仅10%,假设中国的智能音箱渗透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则有50%成长空间。智能音箱集成了人工智能处理能力,能够通过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等技术完成语音交互。2020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1.35亿台,预计2021年出货量将达到1.63亿台,同比增长21%。 智能音箱采用主控SoC实现语音算法,外接通讯模块进行互联,其中音频相关IP是智能音箱SoC的核心模块。目前市面上带屏幕的智能音箱,大约占整体35.5%,这类型音箱需要额外的视频相关IP,SoC集成的模块更丰富。智能音箱作为AIoT重要的控制接入口,具备一户一机的广阔场景,持续推动智能家居市场向前发展。 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场收入将达到278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135.6%,2018-2022CAGR为23.9%。 2020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将达4260万台,同比增长15.7%。 随着智能音箱市场渗透率的提高和行业逐步步入成熟期,前瞻预计智能音箱行业增速将逐步放缓,2026年中国智能音箱行业出货量有望达到1.38亿台,2021-2026年5年复合增长率为20%。 ▲全球智能音箱供应市场收入预测 扫地机器人采用SoC集成各类AI算法核心模块,使用MCU作为控制芯片,以控制机器人前进后退等简单的控制。第三代扫地机器人具备SLAM,利用传感器进行数据收集,核心运算仍在SoC进行,因此SoC算力的提升,是改善扫地机器人用户体验,市场持续突破与渗透的关键。 根据Euromonitor和IFR的测算数据,2020年全球扫地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9亿美元,未来几年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吸尘产品的普及,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5亿美元,渗透率将达到29%。 根据Euromonitor预测数据,2024年我国扫地机器人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将达724万台和129亿元,复合增速(2019-2024)分别达5.9%和10.0%。 ▲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及预测 TWS,即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是将TWS技术应用于蓝牙耳机领域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智能穿戴产品,主要由充电盒部分与无线耳机部分组成。其中充电盒包括锂电池包、电源PCB组件、电池管理IC、LED充电指示灯模块等器件,无线耳机部分包括芯片(蓝牙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电池、麦克风及其他电子器件。 据Counterpoint预计,TWS耳机市场会有十年前智能手机一样的增长趋势,智能手机市场2009-2012年CAGR为80%,预计TWS市场2019-2022年CAGR为80%。 ▲TWS耳机:芯片拆解 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的性能和功能的差异决定了主控芯片的配置不同。 通常情况下,高端智能手表的主控芯片功能强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处理的任务多,需要用内嵌操作系统的SoC,而手环只需要时钟、记步、统计热量消耗、测血压等简单的功能,使用MCU即可。 随着智能手表性能和功能的加强,使用带系统的SoC已成趋势,其中WiFi模块中集成了MCU,另外需要多一颗MCU来链接众多的传感器,辅助SoC采集数据。 得益于硬件创新,智能手表逐步成熟,与智能手机组成的应用生态日趋完善。通过定位聚焦于运动、健康、移动支付领域,行业持续加速发展,预计2021年智能手表的支出将达到273.88亿美元。 智能手环相比智能手表,性能较低、功能单一、只支持苹果或安卓单一操作系统。t4ai预测未来整个智能手环市场将持续萎缩。 小米智能手环市场占有率高,预计未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持续上升,辅助驾驶逐步转向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芯片主要公司包括英伟达、Mobileye、特斯拉,国内的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除特斯拉自供外,英伟达、Mobileye、华为是提供高级别自动驾驶方案的主要玩家。高通于2017年进军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其主要产品预计于2023年面世。 ▲自动驾驶芯片对比 智能座舱芯片主要玩家为高通、三星、英特尔、联发科、华为、德州仪器、恩智浦、瑞萨、瑞芯微等众多厂商。 高通目前在高中低端芯片布局完善,且高端芯片领域一骑绝尘,在短时间内较难看到强大竞争对手出现。 ▲智能座舱系统及玩家示意图 3、政策驱动 政策驱动的AIoT产业主要集中在智慧医疗和智慧智慧安防上。 智慧医疗系统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面向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医疗信息化及远程医疗;二是面向患者的可穿戴设备以及移动医疗APP;三是面向第三方的医保控费等。 根据火石创造数据,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投资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约1049亿元,预计2024年增长至1850亿元,CAGR(2020-2024)为15.24%。 ▲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规模及预测 根据健康界研究院报告,中国智慧医疗体系架构可依次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管理层的“智慧管理”、包含远程会诊平台和区域信息平台的区域医疗,以及包含互联网问诊、健康管理的家庭健康。 以智能便携式尿检棒HiPee为例,它的主控芯片采用意法半导体的STM32F051 MCU,采用ArmCortex-M0架构;以及乐鑫科技的ESP8285WiFi SoC,支持802.11b/g/n协议。 ▲HiPee主要器件BOM表 智能视频监控场景中,SoC芯片主要应用于DVR、IPC以及NVR。且网络摄像机对模拟摄像机的替换已成趋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DVR(硬盘录像机)、IPC(网络摄像机)、NVR(网络视频录像机)等产品均搭载SoC芯片。 Juniper Research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450亿美元,年复合高达30.26%。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达到576亿元,2026年增长至2593亿元。 ▲全球智能安防市场规模预测 旭日大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安防摄像头出货量4亿颗左右,预计2021年出货量将达到8亿颗。IDC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设备市场规模(不含家庭视频监控)为106.3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201.3亿美元。 ▲全球安防摄像头市场出货量预测 智能安防场景中,IPC SoC芯片厂商主要是华为海思、安霸、星宸、富瀚微、全志科技、瑞芯微等;NVR SoC和DVR SoC芯片厂商主要是华为海思、瑞芯微、富瀚微等。 ▲智能安防SoC芯片对比 智慧环保可将环境信息化所涉及的各方面要素进行全面性、统筹性的考虑、分析及使用,为环境管理提供模拟、分析、预测的能力。其总体架构可分为感知层、传输层、智慧层、服务层。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达646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1207亿元,CAGR(2020-2025)为13.32%。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环境监测设备行业销售收入为207亿元,同比下降13.75%,主要系国家政策对PPP项目的整改,导致行业受到影响较大。2019年有所好转,销售收入预计在228亿元左右。 ▲中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及预测 4、产业驱动 产业上的驱动力主要是靠智能物流、智能零售、智能工业、智慧农业和智能商显等提供。 智慧物流是“人、车、物”多维度融合,指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智慧物流主要得益于, 技术要素支撑: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成熟; 市场要素倒逼:企业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个性化、产品快速更新等市场发展; 社会要素加速:劳动力成本上升、疫情影响下少人化趋势、资源和环境等; 国家政策助推: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机器人等相关政策频繁推出。 ▲中国AI+物流市场规模及预测 举例来说,在KIVA机器人的主逻辑模块中,三相直流无刷电机(BLDC)驱动板由一块莱迪思的LFXP6C FPGA(隐藏在主板下)驱动。安装FPGA的子板承担了协调无线模块、成像单元、紧急制动、连接红外/压力传感器、电源管理和电机驱动器的功能,大大减轻了主板的压力。采用飞思卡尔的MPC5123 32位MCU,通信模块搭载Soekris Engineering Net4526双天线路由器,运行着单个Winstron NeWeb CM9无线模块,通过以太网和主板连接。 移动机器人、智能快递柜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物流体系中。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6年19亿元增长至2020年76.8亿元。2020年,中国市场新增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4.1万台,同比增长22.75%。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到2019年超250亿元。按照我国快递业务不断增长、智能快递柜的迅速发展态势,预计2021年,中国快递柜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50亿元。 ▲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统计 智能零售,即AI+零售。采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AI相关技术,提升消费者体验,广泛应用于精准营销、商品识别分析、消费者识别分析、智能化运营、无人零售、智能客服等应用场景。 由于阿里、京东、拼多多等零售巨头多以自研方式应用AI技术,AI+零售的建设投入估算超过对市场营收规模的估算。2019年零售企业在AI技术上的投入达到14.8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42.6亿元,2018-2022年CAGR达到37.0% 。 ▲中国智能零售市场规模及预测 ▲中国主要零售企业AI技术研发投入 中国工业领域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以传感器及AI芯片制造商与AI算法提供商为主体,中游以辅助研发系统及智能生产系统提供商与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为主体,产业链下游涵盖工业领域各细分市场。 ▲工业领域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 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领域中应用广泛,核心功能包括产品识别、测量、定位及检测,是实现产品分拣、装配、搬运、质检等多个生产环节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技术。 中国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渗透率较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产品生产环节;工业领域各应用场景可用样本数量的缺乏,是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落地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协同发展,赋能中国工业领域智能化转型;新一代AI算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导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领域未来融合发展受限,智能制造市场规模扩张速度预计放缓。 中国工业检测环节处于劳动密集型发展阶段,急需实现智能监测系统应用落地;由于工业各细分领域产品及生产物料存在较大差异性,中国智能监测系统规模化应用受阻,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预计放缓。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中国工业智能检测市场规模及预测 智慧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口与土地矛盾的重要路径,当前,智慧农业多应于农业生产环节,利用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智能化。随着我国智慧农业的应用深入,未来我国智慧农业进一步朝着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 3340 亿 元 , CAGR ( 2020-2025 ) 为10.8%。 ▲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预测 智能商显场景中,如交互平板、LCD拼接屏、商用电视和广告机等产品需搭载具有处理数据能力的SoC芯片。根据奥维云网数据,预计2020中国商显市场销额达620亿元,2024年增长至1106亿元,CAGR(2020-2024)达15.57%。 IDC认为,由交互平板、LCD拼接屏、商用电视和广告机四大类产品类型构成的“数字标牌”,出货量预计2021年达到961.4万台,同比增长19.8%。未来五年数字标牌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5%,成为商显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领域。 其中,受惠于教育和云办公,中国交互平板的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17.6%;新零售下,广告机在政府、企业楼宇、服务窗口以及电梯等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未来五年广告机的年复合增长率也可达到17.6%;智慧城市拉动LCD拼接屏市场需求增长,拼接屏市场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12.7%。 ▲中国商显设备市场销额预测 智东西认为,芯片是AIoT产业的核心,由于物联网应用场景、设备、功能的多样性,使得物联网芯片很难像PC、手机芯片市场一样相对标准化。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相比于通用芯片,很多类型的AIoT芯片或许会给国产芯片厂商一条“弯道超车”的捷径。
比亚迪与特斯拉“相爱相杀” 电动车对抗电池合作?
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一边斗得如火如荼,一边又可能化敌为友。 连续两年被特斯拉抢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的比亚迪,正奋起直追。继发布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等之后,比亚迪准备又连放“大招”。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比亚迪原计划在在8月初正式发布e平台3.0,基于e平台3.0打造的海豚系列新车也将在8月中旬上市。 8月的第一周,比亚迪股价首次突破了300元大关,总市值已经超过了8500亿元。股价再度暴涨,除了与比亚迪即将推出新平台和新车型有关,不排除与比亚迪将向特斯拉供应刀片电池的传闻也有关系。 一直构建垂直供应体系的比亚迪,手握动力电池、电驱、电控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并且是最早进行汽车芯片研发的国内车企,继2018年推出了第一代8位车规级MCU芯片之后,前不久又研发出32位车规级芯片,目前已经在比亚迪汉等车型上应用。 不过,即便如此,面对特斯拉在技术、营销等方面持续创新以及频频举起“价格屠刀”,比亚迪的压力不断陡增。与特斯拉、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可以心无旁骛地搅动电动车市场有所不同,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过程中要兼顾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之间的关系和节奏。拥有燃油车业务的比亚迪,虽然与特斯拉差不多时期进军新能汽车领域,但无法做到如同特斯拉那般潇洒地颠覆汽车行业原有的格局。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46万辆,同比增长154.76%,燃油车销量为9.21万辆,同比下降5.96%。而去年同期,比亚迪的燃油车销量还是超出新能源汽车3万多辆。今年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月销量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5万辆。经过多年的磨合和准备,比亚迪终于下决心加速彻底朝新能源领域转型,在上月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明确表态,该企业新上市车型全面切换刀片电池。 过去,比亚迪、北汽等多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依赖补贴,牢牢占据10万元~20万元价格区间的主要市场份额,但其更多是驶入B端的出行公司以及网约车企业,而真正进入私人市场的电动车比例很小。而随着补贴加速退坡以及电动车消费观的改变,私人电动车市场正快速兴起。 当前,智能电动车新产品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特斯拉开启降维打击的模式,以及任性地调整产品价格和营销体系,现已经将Model 3补贴后售价降低为23.59万元起。为了抢占市场,特斯拉已将价格下探到30万元以下,将来有望进一步下探到20万元以下。有消息传,特斯拉明年还将推出起售价16万元的全新入门级车型Model 2,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电动车市场的竞争。 面对来势汹汹的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正在积极采取应对的策略,在产品和营销系统等方面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今年以来,比亚迪加强对特斯拉所缺席的混合动力车型的攻势,将DM混动兵分两路,分别是主打性能的DM-p和主打经济性的DM-i,推出价格相对具有优势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车型,以此抵挡特斯拉的“价格屠刀”。此外,比亚迪将王朝产品和e网产品分拆互相独立后,e网寻求差异化打法并孵化新系列,价格区间也是王朝系列之下级别的市场。基于e平台打造的海豚系列,欲以偏向活力动感的风格来撬动年轻人的市场,以新的系列产品另辟蹊径,争夺更多的细分市场,打破消费者对比亚迪品牌形象固有的印记。 不仅是比亚迪,诸多自主传统车企都纷纷推出新的品牌或全新的纯电动车系列产品,进攻新能源汽车不同的细分市场,上汽和东风分别推出了高端品牌智己和岚图,北汽成立了全新生态品牌银狐,广汽将埃安作为电动车品牌独立运作,而长城以欧拉品牌主攻新能源车市,派出黑猫、白猫及好猫等一系列车型。为了抢夺新赛道,自主车企正使出浑身解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前不久表示,中国汽车品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只有在这三至五年的时间里,快速放大优势,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新赛道上领跑。而且,中国汽车品牌的机会,只有一次。 然而,多年位居国内新能源销量排行榜首位的比亚迪,其竞争对手不仅是特斯拉、大众等跨国车企,还有国内多家加快电动化转型的自主传统车企以及快速崛起的造车新势力。长城激进地宣称,其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达400万辆的目标,其中80%将是新能源汽车。 此外,比亚迪选择加码押注磷酸铁锂电池,而诸多企业则在动力电池领域采取多元化路径的模式。核心技术不断革新,以及消费者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市场上存在诸多未知性。根据美孚1号车养护的预测,到2030年,100个买车人里面,90后将占35%左右, 00后将占17%。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电动车从产品到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全方位皆需要重塑。 在新的赛道上,为了降低风险和提高竞争力,不少车企纷纷抱团,加快技术研发的速度和降低成本。近日,有消息传特斯拉明年将搭载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虽然比亚迪对此不予置评,但在如战场的商场里,为了共同的利益,比亚迪和特斯拉或许也会握手言和并拥抱在一起。毕竟,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的路上亟需找到更多盟友,特斯拉则在不断增加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中国第二大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将有可能出现其名单上。
理想汽车回港上市,靠什么撑起估值?
新能源造车作为最烧钱的赛道之一,谁不希望获得更多的资金? 8月6日晚间,理想汽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香港IPO发行价定为118港元/股,发售价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股份约30.36美元。 根据公告,理想汽车自全球发售获得的所得款项总额(未扣除包销佣金及发售开支)预计约为118亿港元(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获行使)。 此外,公司已向国际承销商授出超额配股权,可按国际发售价发行最多合共1500万股A类普通股,预计2021年8月12日开始在交易所主板上市交易,股份代号为2015。 自2020年7月登陆美股纳斯达克以来,不到一年时间,理想汽车再次启动了港股上市计划,继小鹏汽车实现双重上市后,其很快将成为第二家双重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但摆在理想汽车面前的残酷现实是——公司目前还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押宝单一车型让理想汽车的抗风险能力较弱,销售端的压力也不小,而外部竞争对手特斯拉的主力车型Model Y国产化后再次大幅度降价,在内忧外患下,理想汽车能否顺利突围? 事实上,双重上市对理想来说,除了可以获得更多资金,也面临更多挑战——理想汽车将迎来更高的成本支出和更严苛的制度问题,因为根据港交所的规定,企业二次上市要提供两年完整的会计合规记录。 站在新能源造车风口的理想,还能继续被资本看好吗? 1、难逃亏损泥沼 理想汽车的创始人、CEO李想曾对外界说过这样一句话,理想不介意任何一种方式的融资,包括二级市场、银行贷款和发债等,“钱当然是多多益善。”这从侧面也反映出理想对资金的渴望。 新能源造车是公认的烧钱项目,不仅仅考验企业能否以最快速度实现“自循环”,同时还考验企业能否获得持续不断的资金注入,毕竟研发、营销、未来布局无一不是“吞金黑洞”,而且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烧掉的钱“打了水漂”,这也是以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为何急于赴港双重上市的原因。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拜腾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其在顶峰时期曾投入110亿元用于造车,在南京1200亩地上建起了一个超级工厂,拜腾的估值曾一度超过40亿美元,但在“烧光”了手上的融资金额后仍未造出一辆量产车,近日关于“拜腾汽车被申请破产重整”的消息更将企业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理想汽车虽然没有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但从招股书可以看出,理想汽车的日子过得并不理想。 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1年Q1,理想合计净亏损44.83亿元。2020年,理想汽车终于在毛利指标上实现扭亏为正,归母净利润的表现却一直不太理想,2020年有所收窄的净亏损昙花一现,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Q1的亏损扩大到了3.6亿元,是去年同期亏损的4.7倍。 理想指出,亏损原因主要来自对研发的投入和自动驾驶方案的投资,另外还受自建工厂和大幅增长的营销支出拖累。 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1年Q1,理想汽车在研发费用投入巨大,共合计支出达35.77亿元,但是这样巨大的研发费用和理想汽车目前的产品线不太匹配,目前理想汽车的在售车型仍只有理想ONE一款。 不过,理想汽车预计在今年亏损额度还会继续增大,因为根据理想的规划,在今年还要在新车型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上继续投入,另外生产线、销售和服务网络也将扩大,这些都需要钱。 值得注意的是,体现着变现空间的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虽然有一定增幅,表现却不算稳定。据招股书显示,销售毛利率一度从2020年Q1的8.0%翻番提升至2020年Q3的19.8%,销售净利率却显示2021年Q1由之前的逐渐提升一步“回归解放前”——从2.6%退步为亏损10.1%。 此前,有媒体称理想汽车靠“抠门”节约成本,提高毛利率,比如理想汽车线下门店,店面门脸不大,装饰简单。至于毛利率方面发生的变化,原因是理想只有一款车型和主推增程式电动车,这样的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一上市就能给公司回血带来现金流和毛利润,但同时一款车型带来的风险也很大,任何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资金链出现危机。 目前,理想汽车的经营现金流也不容乐观,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现金流为31亿元人民币,特别是在持续亏损的背景下,融资的压力加大。不过理想汽车流动资产总额的涨幅在2021年呈现下滑的态势,从52.5%降至3.0%,这对理想来说是个好兆头。 招股书显示,截止2021年7月20日,理想汽车现金储备为303.6亿元,和蔚来、小鹏的现金储备475亿元和362亿元相比是最少的,未来在开展新业务和研发投资等方面,理想将会受到一定的掣肘。 另外,理想汽车的营销费用不容忽视。据招股书,理想在2021年一季度在营销开支上投入5.1亿元,同比增长277.7%,尽管这和蔚来的12.0亿元、小鹏的26.2亿元相比并不算多,但是在占领市场的投入上,理想无法后退,这也意味着在将来理想这一开支还会继续增长。 2、理想的“野望” 在一定程度上看,理想对未来的勾画,更像是对现在的“补课”。 在招股书中,理想汽车勾画出了未来宏大的目标:一是在2022年推出全新的“X”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一款全尺寸豪华增程式电动SUV,二是在2023年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汽车,并且每年都至少有两款纯电动车新产品推出。 理想急于推出新产品,是因为此前理想已经靠唯一的一款在售车型活了三年。虽然理想ONE销量还不错,曾连续几个月霸榜成为新能源SUV销量第一,但是作为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增程式电动车,理想ONE一直颇受争议。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要知道,当下的造车新势力都已经对多条产品线布局完毕,比如蔚来、小鹏以及威马,各家的新轿车产品线即将投产或上市,理想却逐渐掉队。相比之下,理想汽车的产品体量小,未形成产品矩阵,渠道扩张慢等等弊端显现出来。 当下,理想在新车上的研发和投产上的需求或许更急迫,在资金上也更紧张,因此需要在香港上市募集更多资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理想汽车目前的在售车型理想ONE属于增程式,而2022年预计上市的新车型仍然是增程式。从原理上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燃油发动机,可以在电量低时用燃油动力来维持点击运转,而这种类型的车辆正面临政策风险。 因为加入燃油发动机就会让车辆变得不再环保,所以全国多地已经开始收紧对其新能源车身份的认定,说白了,就是这样的混合动力汽车不再被政策鼓励。 其实2019年这一风向就已经变了,这从政府的补贴金上可见端倪——2019年到2020年,插电式混动车(含增程式)的补贴金额从1万元/台直线下降为0.85万元/台,退坡幅度达15%。 2020年底,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补贴幅度进一步下调,为0.68万元/台,降幅达到20%。 不仅补贴在下滑,政策包容度也在下降。北京市最新规定显示,增程式电动汽车潜在购买者必须参加摇号获得购牌许可;2021年初,上海市宣布从2023年1月开始不再给增程式电动汽车绿牌。 因此,单一车型带来收入不确定性,和政策收紧的风险,都让理想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多条产品线的研发和铺设。 理想在招股书中对此已经有应对计划。据招股书显示,理想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此时是引入高压纯电动平台和高压纯电动车型的好时机。截至2021年3月31日,理想在研发上已经投入了1633名员工。 研发和新生产线铺设又会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更让理想在短期内无法看到盈利的希望。对于2021年Q1的亏损,理想将此归于研发与营销费用的增加,预计在2021年全年,理想的亏损还会持续增大。 3、理想有“第二增长曲线”吗? 造车新势力能否开辟出卖车以外的营收业务?这不是没可能,但是很难。 从特斯拉的财报可以看出,除了卖车以外的营收业务越来越多(除了炒比特币和卖碳积分),其服务类的收入已经占到总营收的8.25%。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的模式是——汽车尽可能多的让利来提高市场销售量,等市场铺开后通过软件付费和订阅自动驾驶服务来提高利润增长。 无独有偶,理想汽车也在积极探索卖车以外的生意。财报显示,2021年的一季度,理想汽车在服务收入上增长了1亿元。 理想汽车招股书对此也有相关表述,理想目前开发了自研的自动驾驶数据平台(未来模式或与特斯拉一样以订阅服务形式出现),自动驾驶数据平台通过收集用户驾驶数据,并上传至云数据库,数据将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及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审核及分析,从而优化自动驾驶体验。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然而,若仔细分析理想汽车的这一业务,或许不那么靠谱。 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软硬件主要来自国外,比如系统是基于谷歌的安卓系统,智能驾驶仓是创达和德赛西威供应,受制于国际关系复杂化,软件和零部件的供应有不小的风险性。另外,理想汽车的研发团队也尚且较弱,小鹏汽车的研发团队已经达6000人(年底扩充到1万人),而理想研发人员只有1633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监管机构也正在收紧对用户数据的收集行为,特斯拉也因为收集用户数据屡屡被质疑侵犯用户隐私,理想汽车采集的行驶数据“怎么用才不违规”是亟需衡量的问题。 此外,如果企业能降低成本,是否也属于变相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 特斯拉在今年二季报刚刚宣布靠卖车营收大幅增长了,这其中就有在上海开设工厂后,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的功劳。 7月27日,特斯拉宣布,2021财年第二季度营收达到了119.6亿美元,同比增长98%,净利润为11.78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29亿美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42亿美元,同期增长998%。这背后是上海工厂投产后,本地采购比例增至40%,将生产成本大大压缩。 与之相应的是,特斯拉主力车型一再降价,特别是中型SUV Model Y价格先降14万元,再降7.19万元。这对理想这样在售同类别车型的企业来说,不是好消息。 理想汽车与其他家造车新势力最大的不同在于,小鹏、蔚来大多是采用代工模式,而理想是自建工厂。自建工厂在前期会投资更多,但是随着流水线铺设完毕和产量提升,成本会大大摊薄,而且在协同调度上比代工更加灵活。参照特斯拉的本土自建工厂,理想应该会在此有更大的成本优势。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现在的销售费用,也就是产品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之间的比例过高,不太像自建工厂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自建工厂形成的“重资产派”,无法实现短期内降低成本,这也是人们对理想产生质疑情绪的原因之一。 4、理想成长的烦恼 理想汽车不仅有资金方面的焦虑,在口碑上也有一些烦恼。 2020年理想ONE的“断轴事件”,将理想汽车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截止2020年10月31日,理想ONE累计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一共97起,其中有10起发生了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 随后,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对媒体承认了产品存在设计缺陷,但是拒绝召回仅以“升级”方案解决,媒体和消费者巨大的舆论压力下,理想汽车最终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了备案,选择将10469辆问题车召回处理。 而2021年7月,从理想车主的“水银门”演变为“生锈门”,也直接暴露出理想汽车的质量问题。因此,理想汽车除了研发新技术、新车型外,改进现有技术和造车工艺也是当务之急。 在新能源车这条赛道上,竞争日益激烈,像理想这样的领跑者不能安于现状,应该继续扩大优势,和后来者拉开距离。 总体来看,理想汽车因为处于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在技术和供应链、销售渠道、品牌塑造上已经完成初步积累和领先,但是新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市场调研乃至营销业务上还需要进一步打磨,这又绕回到开头的问题——缺钱。 回港上市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资金是否从两方面进行补给,短期需要看理想ONE的销量,长期要看是否有新的融资以及新款纯电车型的推出,如果理想汽车的纯电汽车业务进入正轨,才真正能撑起更高的估值,不然回港上市也无法打开困局。 但问题是,2023年才正式推出纯电版汽车的理想,到时还会有良好的发展机会吗?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暴雨肆虐后的郑州车市:有人损失超百万 有人日进30万
头图来源 | 受访者供图 作者 | 李玉鹏 吴晓宇 苏鹏 一场特大暴雨,将人类的渺小无助暴露无遗。 郑州暴雨过后,上吨重的汽车在洪水裹挟之下堆积在一起,就像被孩子丢落的玩具随意堆放,这样的照片在网络上随处可见。 据河南省汽车行业协会统计,郑州目前共有40万辆车因灾受损,河南保险机构共接到理赔报案41.23万件,初步估损约为98.04亿元。 “楼下的几个修车铺爆满,满街都是修车的”,家住郑州的韩瑞秋被眼前这一幕深深震撼,在4S店、马路边,排队修车的车主们打开汽车引擎盖,取出座椅、脚垫在阳光下集体晾晒,“少说也有一二百辆”。 对于泡水车车主而言,找拖车、修车、卖车,原本简单的一件事,如今演变为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韩瑞秋被告知,保险公司派拖车来需要1-2天;如果找私人拖车,需要花费1000-3000元不等(通常2.5吨以下小型车辆,在城区道路拖车的费用是200元)。修车更是熬人,“我去4S店里修车时,店里已经收到100多辆泡水车,工作人员告诉我,要修好我的车,最快也要等1个半月。” 由于排队时间过长,一些车主索性将车辆直接转手。在郑州街头,车主们给泡水车贴上了“此车出售”的字条,五至八折贱卖。 嗅到商机的二手车商闻风而动,有二手车商向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透露,郑州的受灾车辆大约有数十万辆。如果按照一辆泡水车利润为1万-2万元粗略估算(二手车商估算的利润),潜在收益规模至少有数十亿元。利益驱使下,就连远在3000公里之外的新疆二手车商也涌入郑州市场,渴望分一杯羹。 1 一场暴雨损失100万 7月20日傍晚,一直在家躲雨的赵澄接到了小区物业的电话,车库开始进水,物业让业主赶紧下楼。据赵澄回忆,当时电梯已经停止工作,他与几位业主打着手电,摸索着进了车库。 来源:受访者供图 赵澄放下电话就赶往车库,也就几分钟时间,积水已经没过了他的保时捷帕拉梅拉半个轮毂,并且积水还在持续上涨。不敢耽搁的赵澄急忙将车子打着火,在物业人员的指引下开到安全地带。幸运的是,由于“抢救”及时,车子涉水程度并不深,赵澄的帕拉梅拉车况尚好。 暴雨时远在外地的其他业主就没有赵澄那么幸运了。暴雨结束后,物业花了大约一周时间才将车库的积水抽干,那些没能及时开走的车辆被积水便整整泡了一周。“不少邻居反应,泡在车库里的不乏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豪车。” 赵澄的邻居沈君就是其中之一。暴雨当天沈君在老家办事,无法赶回郑州,其停放在车库的路虎揽胜没能幸免于难。 等到沈君赶回家,发现车内到处都是残留的淤泥,从淤泥的痕迹可以判断,积水曾没过仪表盘。虽然立刻联系了保险公司来处理,但沈君更希望这辆车可以走报废程序。“已经泡透了,零件损坏程度暂不清楚,车里弥漫着一股‘臭水沟’的味道,真不想要了。” 由于泡水车辆太多,所以定损时间很长,沈君不得已“给定损员发了1000元的红包,又塞了一条烟才确定车辆报废”。最终,保险公司拉走了这辆揽胜,沈君得到了保险公司近30万元的赔付款。“买这辆车落地130多万,一场暴雨让我赔了100万。”沈君苦笑道。 另一位车主杜康遭遇了与沈君相似的事,他的大众途锐购于六七年前,入手价90多万元,“暴雨后我见到它时,雨水已经淹没方向盘,成了彻底的泡水车”。 由于缺乏防涝演练的经验,郑州多个小区损失惨重。比如瀚海晴宇小区,地下车库有三层,大约200多辆车被淹。据大河报报道,业主们保守估计,车辆损失至少1个多亿。商都家园小区更惨,有600多辆车被浸泡。“现在反思,如果物业在车库门口堵一堵、垒一下,或许能避免损失。” 来源:受访者供图 保险公司看过杜康的车后,告诉他车子可以修,但最好选择报废。因为这辆车的受损额度约为20万元,远不够维修费用(有专业人士估测维修费用需要大几十万元)。最重要的是,车泡水后,即便修好,杜康也总感觉不安全。 相比经济型汽车,沈君、杜康这样的豪车车主损失更大。有汽车保险负责人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车子被积水浸泡一周左右,或浸水深度达到仪表盘时,基本上只能走报废流程。即便保险公司按照全损赔付,那些豪车车主依然要承担巨额亏损。因为“全损赔付赔的是车辆本身的价格,不包括购置税等额外费用。”购买豪车要缴纳的增值税等多种税款,可达到车价的20%甚至更多。 那些没有购买保险的豪车车主,车辆报废之后再卖车“价格基本与卖废铁无异”。 2 二手车商跨越3000公里来淘车 暴雨过后,李越经营的二手车店热闹起来。 不少车主托朋友找到他,咨询泡水二手车的转手价格。仅7月30日一天,便有七八位车主前来询价,“品牌各式各样,从五菱到宝马都有”。 更多遭受暴雨洗礼的车安静地停放在郑州东四环桥下的停车场,这些车基本都处于待售状态,如果最终被保险公司认定可以走报废流程,那么车辆的剩余价值将由残值商决定,残值商将尽可能压榨车辆的剩余价值,那些专门倒卖泡水车的二手车商和少量个人买家也闻风而来。 来源:受访者供图 李越最近接手的泡水车是一辆丰田凯美瑞。这辆车原本卖18万元左右,但在暴雨中被雨水浸泡至中控台,现在只值8万多元。“这辆凯美瑞是混动的,且电池受损,维修费用要5万多元”,还不如卖掉。 买卖泡水车时,原有的二手车价格体系不再适用,一辆2014年的奥迪A4L只需要7万元,同样标价7万元的还有2019年产的特斯拉Model 3,如果有10万元甚至能买到一辆2013年的宝马740。如果是常规二手车,买这些车至少需要两倍以上的价格。 “不过,我们店不收泡水车,如果车主执意要卖,会介绍给外地同行,绝大多数购买车损险的泡水车都被4S店或保险公司收走了。” 的确如李越所言,郑州的泡水车大多流向了外地。二手车市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本地二手车商不接本地的泡水车。据李越透露,暴雨过后,大批有实力的二手车商第一时间赶来郑州收车,他们来自山西、陕西、广西、内蒙古等地,甚至有新疆的商贩跨越3000公里赶来。 不远千里来相会,自然是有利可图,且利润相当可观。 通常卖7万-8万元的精品车,泡水后收购价基本为1万-2万元,假设维修成本2万元,最终出售6万元,这其中的利润空间要比普通二手精品车高很多。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专门倒卖泡水车的二手车商疯狂涌入郑州,有的派人过来收车,有的直接线上打款,用板车把泡水车收走,最开始的那几天一天便能赚20万-30万元。 “泡水车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在二手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段飞感叹。 二手车商收回泡水车后,进行维修、包装、再售卖。那么,这些泡水二手车到底卖给了谁?据段飞所知,卖给了那些“对二手车有需求但是又没有鉴别能力的客户”。二手车一车一况,一况一价,在二手车商眼中,“碰到‘小白’客户,利润更大”。“普通消费者买泡水车门槛很高。一定要‘物理级’懂车,最好带着专业修车师傅,且有自己的修车资源,不懂车的‘小白’建议不要买。” 在这个灰色产业,收益和风险成正比。段飞透露,不少二手车商为了获取更高利益,把泡水车翻新后当正常二手车出售。 韩洋坦言,二手车行业非常细分,有专门玩事故车的,有专门玩泡水车的。泡水车也分等级,高端车利润高,不过维修风险也更大,需要花费更多精力,零件更换费用也贵,并且卖一辆高端车需要的时间远长于普通精品车,有些甚至要3-6个月才能卖出去。 因此,低端泡水车更受二手车商欢迎。 来源:某拍卖平台 李越判断,暴雨过后,郑州的二手车市场和新车市场都不会好过。原本计划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担心买到泡水车,或许会改变计划,有人宁愿去其他城市买二手车。新车市场也是如此,4S店很多新车被泡,消费者同样担心买到泡水车而选择暂时观望。 3 受损车多到“还得修一年” 看到郑州暴雨的消息后,与二手车商一同涌入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7月26日,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汽修救援团赶赴郑州,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汽修店,有的是汽修店主,有的是维修工人。 来源:受访者供图 志愿者们自驾来到郑州,为泡水车主提供免费修车服务,由于携带的工具不全面,他们只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进行简单维修,比如帮助发动机排水,防止积水对汽车电子器件造成持续腐蚀。他们还为车主提供一些后期维修的建议,因为大部分车受损严重,需要大修。 其中一位志愿者杨平透露,刚到郑州的时候,团队无车可修。大家不相信有人愿意免费修车,只有少数几个车主愿意让他们查看车况。 不过,情况很快有了转变,通过一个个免费修车的案例,车主们口口相传,汽修救援团的活多了起来。救援团还与小区的行政部门建立了联系,后者协助救援团找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甚至郑州本地的新闻媒体也开始报道杨平所在的救援团,有志愿者帮助他们做了一个平台“守护者联盟-唤醒爱车计划”,方便团队统一安排、调度人员。 来源:受访者供图 有好心的市民看到杨平他们义务修车,特意送来食物和水,还有单位开放食堂为汽修救援团提供餐饮,甚至是住宿。 不过,志愿者的工作,并不如杨平想象中好做。 如果帮助客户更换配件,会被外界解读为“原来你们修车不要钱,靠配件赚钱”。所以救援团只是帮助车主进行简单处理,之后由车主决定去哪里继续维修。 为了避免“变相帮修理厂介绍生意”的嫌疑,汽修救援团并不驻扎在某家4S店或修理厂。他们开着自己的车,接到求助后便奔赴现场提供上门服务,不收任何费用。 除了到现场支援,救援团还联合汽修店的专家技师,组成了一个线上的免费技术支持群,进行远程答疑。 来源:受访者供图 杨平接触的泡水车根据涉水程度主要分为三类,由轻到重分别是:涉水不超过轮胎的“浸水车”,这种只要发动机能打着火通常问题不大;涉水超过工作台的“半泡车”需要拆解发动机清理积水;如果车辆全部泡在水里,救援团也无能为力,车主只能走保险报废流程。 所谓的“泡水车”最致命的地方在于雨水对车辆电子电器的损坏,杨平拆车时,能看到电脑主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生锈。这样的受损车辆,其电路板、仪表线束、电子系统必须全套更换,否则即便晒干车辆也会出现各种小毛病。 据杨平估测,郑州的车辆受损情况相当严重。大部分车辆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当拖车把泡水车拖到修理厂,其实已经错过了最佳的修车时间。 即便是拖到修理厂和4S店也无法尽快修理,截至发稿,郑州4S店等待维修的车仍排到1300多号,即便是生意不好的店也排到900多号。 路过秦岭路与五尤口的时候,旁边的修理厂门口摆满了汽车坐垫,让见惯了“大场面”的杨平都非常震惊,“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景象,甚至连路边的绿化带也铺满了坐垫,满大街的汽车都在晒太阳,很多修理厂甚至专门租了一个场地用来停放待修车辆。” 来源:受访者供图 开展救援工作之后,杨平的电话直到半夜都在响,有太多人在等待他们的救援。最夸张的时候,杨平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早上七点就要出发去事故车现场,平均每天要处理十多辆泡水车。但是救援团的能力有限,只能最大限度去帮助有需要的车主们。 由于救援团来的时候带的衣物不多,家里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无法长期在郑州提供志愿服务。杨平他们想了一个办法,采取人员替换模式,每隔几天换几个人,替换下来的人暂时回归自己的正常生活。 但即便如此,郑州的汽修工依然短缺,“预计剩下的这些车还得修一年”。
华为的英雄史能否持续?
作 者:田涛 华为管理顾问 来 源:正和岛 组织的扩张性取决于其内部特征 为什么有些企业具有很强的扩张力,有些企业却总是温吞吞的?为什么同一家企业此一阶段高歌猛进,彼一时期急剧收缩,甚至断崖式地衰亡?为什么组织的集体行动能力会因环境而异,会因领导者的更替而异?还有,“帝国”是如何崛起的?为何“帝国”迟早总会衰落? 种种疑问,说到底,是一个组织动力学问题。组织的扩张性与组织的兴亡在根本上取决于其内部特征,即它的文化驱动力和制度驱动机制。 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四力循环”来表达这种动力学:选择—相信—行动—打胜仗。选择:张三加盟苹果,李四入职华为,是张三与李四的职业选择。张三为什么入职苹果,李四为何加盟华为?是因为张三选择了相信苹果,相信苹果这样的“帝国”永不倒,至少在看得见的未来不会倒,而李四当然也相信任正非不会把华为带到火坑里去,他相信跟着任正非会一路打胜仗,个人既能获得优厚的物质待遇,也能获得成就感,同时还能在“枪林弹雨”中“潇洒走一回”,过把和平年代的英雄瘾!这又涉及四力循环的第三步和第四步:行动和打胜仗。相信了就得去行动,行动的目的是打胜仗。 持续地选择,持续地相信,持续地行动,持续地打胜仗,这样一个线性的螺旋式循环,就构成了一个成功组织的动力机制—“四力循环”。“四力循环”可以锻造组织中的个体与群体的战斗力、凝聚力、扩张力。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 与众不同和让追随者认同 既然说构造卓越组织的动力四要素是“选择、相信、行动、打胜仗”,那么这就必然涉及一个根本:选择的源头。 员工选择苹果或华为,本质上是对企业家的选择。企业与军队最惊人的一个相似之处是,每支部队和每家企业都打上了指挥官或创始人的深刻烙印,有什么样的将帅就有什么样的兵,李云龙带出的兵既充满了英雄气也多少有点“匪性”,华为从上到下的管理者包括大多数的员工也都有那么一点儿唐吉诃德的妄想劲儿、拼搏劲儿、韧劲儿,因为他们的领军人物任正非就是一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且率领十几万人将“不可为”变成了一个个胜利的21世纪的东方唐吉诃德。 华为的一位高管颇为感慨地说道:“从0到1,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做到。任老板在前面趟出了1,十几万华为人在1后面添加了无数个0,这才有华为今天的成就。” 不确定性,是企业管理活动中一个复杂且迷人的现象,也是决定企业家行为的基本因素。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家就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寻求确定的1,并把它传达给这个混沌世界中的一群选择相信1的人。 因此,企业家精神的第一本质就是: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判断力、与众不同的警觉和与众不同的行动力。企业家认为他是正确的,而其他人怀疑他的判断,甚至认为他是错的;企业家既能超前顿悟到机会,也能超前感知到风险;企业家愿意为60%的机会付出努力,也愿意为30%的机会和70%的风险付出代价。 埃隆·马斯克为什么伟大?因为他总是在无人区电闪雷鸣般地形成判断,总是无比狂热地“摁住”一个接一个充满巨大“不可能性”的机会,总是能够在隧洞中或星空中抛出筹码并投入全部资源奋力一搏。他总是获得巨大的成功,这说明他赌对了;他也许终有一日会出现巨大的失败,甚至满盘皆输,但他在闪耀的人类群星中,一定是最亮的星之一。 大约6万年前,人类的先祖从非洲开始远足,他们是冒险家,前所未有的冒险家。如果说企业家的判断力、警觉、行动力代表着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而且企业家精神的第一本质是与众不同的话,那么大约6万年前第一批被迫或主动(或被迫与主动兼而有之)向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坚韧不拔地扩散的原始人类,就是最伟大的企业家精神的化身,他们中的领袖和少数智者,就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企业家。 《唐吉诃德》出版于17世纪初,但唐吉诃德精神(开放、妄想、进取、征服、坚韧与浪漫)却发端于大约6万年前,乔布斯、马斯克、任正非这些少数人不过是唐吉诃德基因的继承者罢了。 企业家是创建自己企业的人 企业家是专业的冒险家。正如约瑟夫·熊彼特所言:企业家是刺激和发动其他一切事情的中枢。我们所说的企业家或创新者就是这样一类特殊的人,他们四处寻找艰难和挑战,为了改变而寻求改变;他们敢于冒险,乐此不疲。 企业家一词的英文Entrepreneur最早是从法语借用过来的,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在16世纪的法语中是指“指挥军事远征的人”。哥伦布是冒险家,达·伽马是冒险家,意大利航海家卡博托是冒险家,他们发现新大陆并开启了欧洲的扩张时代,也从而煽动了“欧洲越来越多的财富猎手不仅在自己的国家赚钱,而且特别渴望去闯荡世界,开拓新市场”,因此他们当然是最纯正和最卓越的企业家。 这三位冒险精神十足的企业家,也都被本国国王授予上将军衔。哲学家孟德斯鸠评论说:“立下功劳的是冒险家,而不是伟大帝国的君主。” 然而,驱动企业家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冒险的动机究竟是什么?除了我在《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家》一书中所论述的那种神秘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那种特别的使命意识,以及熊彼特所定义的“为了改变而寻求改变”之外,还有至关重要和不容回避的一点:所有权。 哥伦布和麦哲伦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冒险家,无不是拥有所有权的企业家,“所有权是企业家的风险质押品”,企业家是“依据所有权来定义的特殊人群”,这也就是说,企业家是创建自己企业的人。只有所有权的全部或部分为自己所拥有,企业家才能够、才敢于用自己的部分身家或全部身家去赌企业的未来,也才能够让追随者们选择相信企业家。 为什么世界范围内的商业科技创新大多出现于私营企业?根本上在于私营企业家是自己命运、自身企业命运的“建筑师”,是自己说了算的胜利成果的拥有者、分配者,及失败的最终承担者。 任正非在华为仅有0.86%的股权,但他是华为的创始人,华为是他倾尽全部心血设计和打造的“物化建筑”和“精神建筑”。几年前,华为一位高管说:虽然华为是有限责任公司,老板承担的却是无限责任。 “会讲故事的人统治世界” 华为是一个有20万人的超大型组织,是一个由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不同教育经历和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肤色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身份的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构成的超大型知识劳动者群体。它的员工遍布全球17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他们大多没见过面,并且可能永远不会见面,但他们却能够聚焦一个共同的目标,以个体和群体的长期共同奋斗使华为从一个卑微的“丑小鸭”变成了世界级舞台上的“白天鹅”。 这背后的奥秘,除了一张由组织结构、文化、规范、契约和激励机制、惩罚机制所组成的网络之外,至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讲故事。 我们说企业家精神的第一本质是与众不同,而它的递延本质则是:让追随者认同。卓越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作家等个体创造者的本质追求同样是“与众不同”,但他们却不必刻意谋求让他人认同。 组织领袖则不同,企业家则不同,他们必须拥有一种特别的潜质:吸引追随者并引领和组织更多的追随者去创造价值,实现扩张最大化。企业家构建组织的过程,就是将他的原创判断、冒险精神赋予上上下下的一群“代理企业家”的过程。组织中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越多,勇于创新和敢于冒险的人越多,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就越强。 讲故事是达成“追随者认同”的魔力棒。达尔文说:“人脑是一座坚固的要塞,直接攻击是无法突破的。”柏拉图说:“会讲故事的人统治世界。”卓越的组织领袖无不是故事家。哥伦布是一位天才的幻想家和传播家,“他总是固执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并把他想象中的“用手就能挖到黄金的黄金国”的故事传播给上自国王下至三教九流的人,既吸引了国王这样的“风险投资家”,又吸引了无数冒险者纷至沓来,与他一起去征服“黄金国”。 一个叫巴尔沃亚的探险家,效仿哥伦布、麦哲伦等,渲染几乎同样的黄金故事,集合了一群亡命的冒险者,成为第一个发现太平洋的欧洲人;一个叫布鲁斯特的清教徒率领100多位英国清教徒移民远渡大西洋,登上美洲新大陆,编织了《五月花号公约》的故事,最终创建了新的家园。 上帝与黄金、天国与欲望、精神与物质这样的“鸡尾酒”故事是造就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大英帝国以及美帝国神话的老套的、不变的主旋律。 然而,在我的认知中,西方世界或者说西方基督教世界最伟大的故事家是《圣经》中的摩西,他创造了《创世记》这样的伟大故事(基督徒认为,摩西是《创世纪》的作者),并用这样的伟大故事锻造出了一支完全被信念支配的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全民皆兵的以色列军,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旷野中一边流浪一边打仗,最终抵达流着奶和蜜的迦南美地。3000多年后的以色列国,依然是全民皆兵。 同样,在我的认知中,中国最伟大的故事家是2500年前的孔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影响了百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 那些年,任正非讲过的故事 组织起始于故事: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去哪里。 中国商业史上,恐怕最会讲故事、圆故事的企业家是任正非。 23年前,曾经提前参加高考进入浙江大学电机系的博士生徐恩启,华为在校招时录取了他。但是由于他有些犹豫,华为负责招聘的人放弃了他。后来他又想进华为,就给任正非写了封信,大意是:我被录取了,但他们又不让我去,可是我又非常想跟华为携手合作,让中国人也能昂首挺胸地在世界科技强国中占有很大的一席之地。韩国三星做得这么辉煌,为什么华为不能?我看了《华为基本法》,也看到了华为的蒸蒸日上,我希望能加入华为,给我们未来的这种希望增加一份力量。 任正非在回信中写道:“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我高兴地通知你成为华为的一员,让我们为了共同的梦想一起奋斗。” 23年过去了,有一天,徐恩启电话告知我,他刚刚从华为退休。 《华为基本法》,是华为第一次系统地对内对外传播的华为故事: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去哪里,谁是故事的主角,谁是配角。正是《华为基本法》这个故事脚本,在20世纪90年代末,吸引了一大批热血青年加盟华为,用20多年的时间共同缔造了华为的世界领先地位。 30年前的某个晚上,任正非去研发办公室,把正在加班的几十位20出头的工程师吆喝到一起,重重地拍着一位年轻人的肩膀大声说:“你们今天做的事情比贝尔实验室做的还要伟大!”这些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大学生相信吗?当然不信。他们清楚,那个年代的贝尔实验室就像今日的硅谷,是美国的国家科技心脏。他们激动吗?当然激动,“就像打了一针鸡血,吹完牛接着加班”。 任正非信吗?信,也不信。他曾经在参观贝尔实验室时热泪盈眶,因为这个让他敬仰的世界级科技殿堂,每天会发明3~5项专利。但正如所有梦想家一样,他“总是固执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30年后,贝尔实验室辉煌不再,华为则每天发明10多项专利,而那些曾经不信但激动过的年轻人,30年后大多成为华为这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科学家、技术专家、高层管理者。 27年前的某个中午,百十号华为员工在公司食堂就餐,任正非突然从厨房里冲了出来,围着围裙,举着锅铲,声音有点嘶哑地喊道:“20年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员工先是一愣,接着齐刷刷地鼓掌欢呼。我询问过在场的老员工,当时大家什么反应?他回答说,大家都很激动,过后调侃说“老板脑子今天出问题了”。2012年,华为的销售额正好占全球市场约1/3,行业排名第二位,几年后稳居世界第一。 30年前,“四大皆无”(无资本、无技术、无人才、无背景)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为他的追随者们画了一块“钱饼”:你们将来买房子,房子大小不重要,阳台一定要大。你们赚了太多的钱,放在麻袋中会发霉,星期日拿个耙子,在阳台上晒钱。许多老员工都对任正非的“晒钱论”印象深刻,但岂不知,华为在创业早期的头15年左右,经常“吃了这顿还不知道有没有下一顿”。 乐观主义是华为的引擎,而乐观主义的背后则是创始领袖粗糙的神经,和近乎患了妄想症似的一个接一个的“故事”(任正非在华为30多年讲过的诸多故事具有很强的设计感和连续性)。 30多年,任正非在华为讲了许多很夸张的故事,每个发展阶段(大致每10年为一个阶段)都有几个经典故事,这些经典故事都有好的结尾。比如,那些听过“晒钱论”并持续在华为奋斗的员工,几十年后拥有的岂止是有大阳台的住宅?岂止是几麻袋的票子?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任正非曾经对白居易的这两句关于命运的诗颇为感慨。 敢做梦敢打仗: “吹过的牛都实现了,就叫理想” 为什么塞万提斯笔下会冒出唐吉诃德?为什么鲁迅笔下会冒出阿Q?我们的文化中少了些唐吉诃德式的“向前向前向前”的冲锋意识,多了些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阿Q一生都活在内卷中,活在追求而不可得、而投降和放弃的自我和解中,“自我安慰”哲学使得我们的组织和个体基因中少了一些理想,少了一些冒险与扩张精神,少了一些乐观主义精神。 华为的董监高、各体系的高管以及一些中基层管理者,在华为这个几十年来总是激情澎湃、活力四射的大熔炉中,似乎都有点模式化了,如果近距离观察他们中的多数人,你会发现他们的言谈与做派大都打上了“任正非烙印”:善于讲故事,而且是宏大叙事;一连串的军事术语;行事果断甚至有点专断。 他们是大大小小的故事家,也是敢于决策和勇于亮剑的行动派。他们是华为大大小小的唐吉诃德—特别敢做梦,也特别敢作战。与唐吉诃德的区别是,他们在华为的10多年、20多年,无一人不是通过在不同的“上甘岭”上打硬仗、打胜仗而一步步跃升起来的(华为长期坚持的干部晋升标准是: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虽然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打过败仗,被贬过职,但打胜仗的概率高于打败仗,所以才成长为华为的李云龙与赵刚。 彭中阳,29岁加入华为,在国内技术支援部门干了半年就被派到了俄罗斯,在俄罗斯干了13个月,又被派到也门,一个人在一个有1700万人口却拥有6000万支枪的动荡国家做客服和开拓市场。华为早期的全球化是一种“撒豆子战略”,一个国家一颗“豆子”,甚至一颗“豆子”管几个国家。彭中阳就是其中的一颗“豆子”,这颗“豆子”不仅发了芽生了根,而且开了一片花结了一堆果,因此他便被快速晋升。 整整12年,从小国代表到大国代表,从国家代表到地区部总裁,经历过战乱中的坚守,经历过室内经常停水停电、室外高温50多度酷热和蚊虫叮咬的艰苦,经历过客户的无数次冷遇和团队能力的欠缺。他从任正非那里学到了一招:把目标定得高高的,用大格局牵引队伍,“在打仗中学习打仗,一年打成一两个大项目,队伍就带出来了”。 他也在带团队做大项目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作战模式:一个客户经理、一个产品经理和一个交付经理,三个人同时负责一个客户群,并把整个代表处从上到下建成一个三三制组织,很快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作战业绩。任正非在访问北非时对彭中阳说:这不就是美军的铁三角嘛! 铁三角后来很快成为华为市场部门组织变革的方向之一。彭中阳也快步升职为华为董事、中国区总裁,继而成为总干部部总裁,现任华为董事、EBG(企业网)总裁。 坐而论道,起而奋斗;一边吹牛,一边战斗。“吹过的牛都实现了,就叫理想。”善于“吹牛”的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如是说。而把“吹牛”化为组织理想的华为员工也都实现了个人的理想。“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组织的起点到终点: 因信而聚,因信奋斗 华为几十年的管理演化总是伴随着折腾。在一片混沌和喧闹中,华为自成体系的管理理论渐渐形成。任正非的特点是善于运用拿来主义“制造”故事,善于自我爆发与自我激励,善于影响和组织他人。但他的管理思想归根结底是遵从人性,先有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再“设计”和“制造”故事、“制造”理论。 我们了解人类的本性吗?我们有多少企业家谙熟人的本性? 管理从相信开始。组织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始终是:因信而聚。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随时面临的挑战是,必须做选择:信,还是不信?有些人终其一生困在怀疑和抱怨的沼泽中,注定一生“在旷野中流浪”而一事无成。小脑发达的聪明人普遍的问题是怀疑,是抱怨,所以推动人类进化、组织进化的永远是少数偏执的“疯子”和一群甚至一大群的“傻子”。 27年前,有一位自认“傻乎乎”的女孩进入华为。她后来回忆说,第一次见到任正非时,“老板对我们这些傻乎乎的年轻人说,你们要对客户好。对客户好,华为就好。华为好,你们就好。”“因为傻,我们相信了。” 27年后,这位叫何庭波的人已是华为董事兼2012实验室总裁,是业界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岂止何庭波,还有郭平、徐直军、胡厚崑、梁华、余承东等一批“傻子”。他们在“信,还是不信”的选择题中选择了相信任正非,进而滚雪球般地在几十年间将十几万“聪明的傻子”席卷进了追随任正非的洪流中。人生的选择无比重要,一个选择可以改变一切,选择反映了我们的品格。 选择更考验领袖的品格。我们说卓越的组织领袖无一不是故事家,这背后潜藏着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你讲的故事你信否?这些年,中国商界冒出了许多“大神”级的故事家,互联网和资本市场每年都会流传几个暴富神话,同时每年都会有明星商人和明星企业家从神坛上跌落。细察之,他们大多有一个品格上的硬伤,就是故事是说给员工听的,是说给投资人和股民听的,而他们自己却是“风动我不动”的姜太公:愿者上钩,大鱼小鱼一网捕尽。 唐吉诃德是位失败的故事家,但他百分之百地相信他头脑中的幻象,所以他是伟大的悲剧英雄。乔布斯制造了一个有缺痕的唯美故事,因此乔布斯把苹果公司变成了“宗教”,全世界有数亿人是“苹果教”虔诚的“门徒”,乔布斯本人则是最虔诚的“苹果教主”。 其次,你乐意为你所讲的故事第一个跳入龙潭虎穴吗?“旷野是考验人心的地方”,更是考验领袖的地方。若领头羊像狮子一样冲锋在前,群羊也会变成狮子,更何况群狮呢? 组织管理的起点和终点是:因信而聚。因信而聚的目的是:因信奋斗。因信而聚和因信奋斗的基础是领导者、管理者的信念与行动。 还有,你愿意为你所讲的故事奉献吗?你画了一个大大的饼,引来了无数英雄尽折腰,大家一起打仗,打胜仗,打造出一块超大的馅饼(比如百亿千亿市值),结果老大搂了一大半,成千上万的追随者分小头、分饼渣,那么还有几人会再度选择相信故事、选择冲锋陷阵? “为什么四野的队伍这么彪悍?是因为他们跟着林彪一直打胜仗。”(任正非语)一支总是打败仗的军队,它的指挥官绝无可能获得将士们的信任和拥戴。同样,一个总是打败仗、年复一年低增长或者无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商业组织怎么会能臣猛将如云、天下人才咸集?有人曾问我:任正非在华为股权比例那么低,为什么十几万知识分子愿意听他的号令?我以此问题问询于华为的一位高管,对方说,跟着老板打胜仗呗! 几十年来,任正非统驭的华为打了许多仗,市场仗、研发仗……虽然也打过败仗,但打胜仗的次数远远多于打败仗的次数,并且没有过大的败仗和全局性的败仗。 最后,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故事要架构在制度的基础上。在一个充斥着背叛者和怀疑者的新自由主义时代,人们以挣脱外在秩序和内在良知为时尚,传统组织的人际纽带正遭遇巨大的挑战。由“桃园结义”的忠义情怀支配的熟人文化,既不能吸引大批陌生的一流的英雄或枭雄加盟,也难以让“熟人网络”长期保持足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契约神圣。 打胜仗的故事驱动持续打胜仗 “许多国家的节日是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历史用99%的篇幅奖赏胜利者、成功者,而失败者的故事仅仅是宏大历史的注脚而已。不管我们厌恶还是拒绝(我打心底无比厌恶),但事实是,人类的历史都充满了势利哲学,所以对埃隆·马斯克来说,在一片讥讽和怀疑的声浪中,他只能选择:打仗,打胜仗,让一个个打胜仗的奇迹向势利的投资者、势利的媒体、势利的大众和势利的世界证明他是伟大的英雄和征服者,而不是谎言家。 马斯克无比夸张地说:登陆火星不是一个备用计划,而是说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打造太空文明,最终让生命的足迹遍布整个太阳系,然后超越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到达其他恒星系。 1989年,华为还在倒买倒卖交换机,联想还在倒买倒卖计算机,张瑞敏用铁锤怒砸电冰箱的事也没过去几年,牟其中却用中国的鞋袜等轻工业品从苏联换回了4架图-154民航机。他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历史给他的奖赏是“名动天下”,从而英才与枭雄云集,冯仑、王功权、潘石屹等一批日后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家都曾经是牟其中麾下的能臣悍将(坊间有“牟其中的八大金刚”之说)。 可惜的是,这样的胜仗只有一次两次。而一次两次的胜利远不足以激荡追随者们饮马大漠、建功立业、“封侯封疆”的野心,于是他们自建山头,自立旗帜,自已创办企业。 反观埃隆·马斯克,他讲了若干个弥天故事,他曾经被硅谷和华尔街嘲笑,但他以独行钢铁侠的“梦想家+实干家”的领袖气质吸引了一大批疯子和傻子,并且缔造了一个接一个胜利,从而过山车式地成了超越乔布斯的“硅谷大神”和华尔街宠儿。 再反观华为。有上千位高层管理者、科技专家追随了任正非二三十年,除了任正非用一种偏于激进的创新激励机制吸引他们“一起打天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从加盟华为那一天起,就时刻处于一种作战状态,一群人、一大群人、几万人、十几万人,从游击队到正规军,几十年一起向前、向前、向前,向上、向上、向上,打了无数的市场攻坚战,从乡镇打到中心城市,从国内打到国际,进而打遍全世界,一路开疆拓土,一路收获胜利;打了无数的研发攻坚战,从模仿式创新、追随式创新到领先创新,终于闯入全球技术标准“第一俱乐部”,成为进攻无人区的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 胜利的故事具有传染性。大多数卓越的人才都对激荡人心的胜利传奇缺乏免疫力,而一流人才的密集又会使这种传染性像病毒一样指数级扩散,反过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打硬仗、打胜仗的心态。这样的螺旋式效应是一切处于上升期的伟大组织的普遍逻辑,但它也隐含着一种致命的挑战:组织必须永远处于扩张之中,必须永远有仗可打,必须永远有大仗可打,尤其是必须不断靠一个个打硬仗、打胜仗、打漂亮的仗的故事满足将士们的成功饥渴感。 进而言之,一个组织哪怕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只要有胜利持续牵引,只要团队处于饱和作战的状态,组织就会在战争中不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管理战争,并克服各式各样的组织弊病与缺陷。 可怕的是,一支如狼似虎的队伍,打了若干年的仗,突然间无仗可打了。“无所事事是最大的危机”,不仅会消解组织士气,而且会带来“枪口向内”的内卷化冲突,上上下下你争我夺,抢占有限的组织资源(包括财富、权力与荣耀)。 “无限大是一副危险的猛药”,但在高度竞争的时代,不扩张会死得更快。而打胜仗,持续打胜仗,打漂亮的仗,是战胜大组织病的最大法宝。所以华为的管理层总是在告诫华为的将士: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多打粮食”。 再伟大的故事也会因时空演化而褪色 华为,从上升到领先的英雄史能否持续? 这些年,我总是倡导企业家们读史,读中外国家兴衰史和企业兴亡史。我在华为大学有三次讲座的题目分别是:“读史论华为”“组织兴亡律与组织变革”“一个家族,两个国家,三本书”。 组织的进化并非总是线性的、向前的,组织的扩张常常伴随着非线性与倒退。影响组织进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管理复杂性的能力,而人员规模则是构成组织复杂性的第一因子,数个、数千个、数万个个体非线性互动的过程,不仅有规律性,更有多样性带来的随机性。 可以说,人员在数量上每增加一个量级,管理的复杂性就随之增加一个量级。 任正非在30年前对100位华为人讲故事,30年后对20万人讲故事,其传播的效应恐怕是大为不同的。如何让超大规模的20万人为同一个故事所感染,而且梯次传播的感染力不递减、不变样,甚至反向加强?这当中反映出了一个组织的文化与制度的健康度、把握能力。 任正非说:“华为今天的管理有多复杂,我根本说不清楚。” 几年前,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期间,与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一位学者交流,对方认为中国应该对标新加坡学习国家治理,我既有几分认同,也有几分不认同。 新加坡开国之父李光耀及其后来者,把新加坡当作一个超大型公司、一个准军事化组织(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前副主席比尔·欧文斯说“美军是全球最大和最复杂的企业”)进行治理,成就斐然。 然而,它毕竟是一个仅有700万人口的城邦国家,而中国却有14亿人口,是新加坡人口的200倍。中国的确应该向新加坡、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但绝对无法完全复制任何单一国家的治理原则与治理体制,更何况在文化与历史上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越是大国与大公司,能够对标的样板越少,它们必须在开放式吸纳多元营养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身的文化改造与制度创新。 “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管子》)众人从上到下相信同一个故事,“念同一部经”,信奉并践行统一的价值观,“既有蚂蚁的井然秩序,又有蜜蜂的自由舞蹈”,这是我在曾经伟大的企业福特汽车、休斯飞机、IBM,和今天卓越的大公司雅马逊、苹果、谷歌、特斯拉和华为身上看到的共同特质。而且,越是优秀的制造业企业,越需要在秩序(制度与流程)和自由之间不断来回摆荡,寻求动态均衡。 东西方一流的制造业企业的文化与制度体系无不有某些军事组织的特征。(人们对军事组织有很多误读,其中之一就是军队的服从文化。而事实上,优秀军队钢铁般的纪律、严明的秩序及其大力倡导的将士的独立精神、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统一体。) 然而,曾经的美国科技工业引擎、华为的老师IBM为何一蹶不振?华为曾经仰望的科技工业巨头摩托罗拉和北电为什么走向了衰亡?一方面是组织规模带来的管理复杂性的挑战,另一方面则是规模和历史共同构成的“组织衰变(死亡)交叉线”。 组织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组织历史到了一定节点,文化的对称性便开始瓦解:组织领袖和高层管理者开始讲不同的故事,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价值观在修辞和表达方式上出现歧义,甚至出现明显的对立,而从上到下流传的故事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亚文化与亚组织高度活跃,并反向塑造组织的主流文化,使得自由被扭曲,秩序僵化或失灵。许多曾经无比辉煌的企业组织在它的第二代领导人甚至第一代领导人时期,都遭遇过这样的“故事危机”。 然而,比“故事危机”更可怕的是:故事死了。领袖们不再讲故事了(领袖疲劳症),管理者厌倦讲故事和传播故事了(管理者疲劳症),员工不再相信故事了(员工疲劳症),组织文化丧失了崇高性,玫瑰色不再,化学反应停滞。 哲学家叔本华说:厌烦是理想境界的暗疮。 “强壮的基因无不是在对抗疾病中形成的” 组织是不断演化的积木拼搭,即使华为这样的卓越组织也是一部卓越但脆弱的演化作品,像其他任何优秀企业一样,这部东方史诗也一直面临终结的危险。哪有什么永远不倒的神话?对头脑清醒的企业家来说,让企业活着、活得健康并活得长久,即代表着毕生的使命和志业。 早期,华为在通信制造的竞技场上,短跑赢不了摩托罗拉、朗讯、北电、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它仅仅是个百米起跑线上的矮个子少年,拼命在巨人扬起的尘土后面蹒跚追赶。它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有”逼出一种“部落文化”,一种准军队文化,一种极端敏锐的嗅觉,一种不屈不挠的进攻精神,一种狼狈抱团的合作技能,亦即所谓的“狼文化”。华为成了长跑选手,它的几百、几千、几万个狩猎人只要开始追踪,就会紧盯猎物长途奔袭,直到收获战利品。 既然环境中有凶猛的掠食者,弱小组织中的每一只“羊”就得彼此携手。“社会性起源于对抗敌人”。任正非说:“天冷的时候,朋友就会聚在一起靠得紧一些,互相取暖。”1+1>2,1+N大于无穷大,个体的潜质不可测,群体的潜能甚至会无限放大,人类迄今为止并不知晓一个人、一个组织的能力扩散边界究竟有多大。“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能飞多高就飞多高,环境逼出了一部人类的合作史、创造史、生存史。 毫无疑问的是,卓越的集体学习能力、高度的群团凝聚力和强大的集体行动能力才是华为30多年成长背后的神奇方程式。 对任正非和华为来说,命运很难说是幸还是不幸。历史总是喜欢“漫画”成功者,将他们僵化成一堆符号。我们今天听到的、看到的关于华为和任正非的许多传说都距事实相去甚远。 一些名头或大或小的人士撰写的“华为揭秘”著述,留给你的基本印象是千篇一律的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出神入化,无往而不胜。但事实却无比残酷,华为从创立至今,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差点破产、倒闭、崩溃。一位近距离追随任正非近30年的华为高管,在2020年岁末的最后一天无比感慨地对我说:“又扛过了一年。华为几十年有多难没多少人知道,包括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 许多民营企业在过去遭遇的几乎所有磨难华为都遭遇过,而华为遭遇过的苦难与风险却是许多民营企业都不曾遇见的。因为华为扩张得太猛烈、成长得太迅速,躯体的异常发育时常会撑破旧体制的“袍子”,而且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因此它注定了“命苦”,注定了必须“命硬”才能熬过去、挺过来。 在和深圳市政协委员们进行的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委员问我:可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华为成功的原因?我脱口而出:深圳+任正非!深圳是中国的制度创新试管,任正非有强烈的实验精神,华为是深圳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任正非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共同孵化的实验品。有华为高管认为,华为如果不是在深圳,可能早就夭折了。 华为的全球化是被逼出来的。“撒豆子战略”起初并不成功。1997年,刚刚赴任拉美地区部经理的曹贻安带了七八个人,走一个国家撒一颗“豆子”,走到最后一个国家时,前面的“豆子”都跑了,他也跑回国离职了。但也一些“豆子”顽强地破土而出,甚至在峭壁上扎根。如果你读过我主编的两套系列丛书《枪林弹雨中成长》和《华为访谈录》,同时对500年来的世界商业史也有所了解的话,你一定会得出和我相似的结论:华为的全球化是20世纪以来最具悲壮色彩的商业长征,没有之一。 25年前撒出去的“豆子”今天在全球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珠峰到西伯利亚,从南极到北极,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为人,没有人的地方也有华为人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成长和扩张的背后全是血、汗、泪的艰辛付出。 “风雪长征”锻造出了一支20万人的敢作战、能作战、善作战、战必胜的商业铁军。很大程度上,这样的组织奇迹要拜极端艰难的外部环境所赐,包括2001年美国思科公司对华为的诉讼战。那是当时全球信息技术行业最具进攻性的一家巨无霸公司对华为的围猎,最终把羚羊逼成了狮子。 当然更包括2018年底开始的超级大国美国对华为的全方位围剿(至今并未停止),任正非说“没想到它要打死我们”。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对蚂蚁的踩踏,又一次逼出了华为的求生欲望,“宁可向前一步死,也决不后退半步生”,华为内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变得更为强大。 “高速路上换轮胎”,华为也在严峻的“战时状态”下,激进地推进了一轮“换血与输血”的组织变革,包括干部任用制度的变革。这虽是一个意外收获,却是针对大企业病所进行的创新性的变革探索。 汤因比总结得无比精辟: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 结语 (1)信念是支撑一个人过好一生的酵母,也是一个组织创立与成长的核心元素。组织是一群人的信念集合体,组织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始终是:因信而聚,因信奋斗。组织中的个体会无数次面临选择:信,还是不信?在一流的组织中,历史大致是公平的:“聪明的人”拣得芝麻,“傻瓜”抱回西瓜,理想主义者(“疯子”)赢得世界。 (2)“会讲故事的人统治世界”,卓越的组织领袖无不是伟大的故事家。组织起始于故事: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去哪里。管理从讲故事开始,而故事是有灵魂的,直击人性的故事才对追随者具有持久的感染力。故事是需要反复包装的,故事是需要通过故事加强的,优秀组织所传播的故事是一个“俄罗斯套娃”,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具有嵌套性和统一性。另外,唯有张力宏大的故事才具有魔术效应。 (3)企业家是创建自己企业的人,“所有权是企业家的风险抵押品”。企业家是专业的冒险家,是在不确定性中不断将自己的原创判断和冒险精神进行传播的“布道师”,是通过“制造”故事、构造制度将更多的追随者塑造成“代理企业家”的故事家,但讲故事的人必须首先自己相信故事,并且以身作则践行故事,这样故事才具有可信性和传播力。 (4)故事是行动的先导,行动的目的是打仗、打胜仗、打漂亮的仗。“选择—相信—行动—打胜仗”的螺旋式循环构成了一个组织的动力机制。持续地选择,持续地相信,持续地行动,持续地打胜仗,一个企业组织才能永续扩张。卓越的集体学习能力、高度的群团凝聚力和强大的集体行动能力,是华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神奇方程式。 (5)再伟大的故事也会因时空演化而褪色。组织的断崖式崩溃或渐进式衰退,首先是由与规模相关的管理复杂性造成的。可以肯定地说,企业人数在规模上每增加一个量级,管理的复杂度便上升一个量级。全球通信制造企业有一个诡异的“死亡陷阱”:企业在员工规模达到15万人左右时会迅速走向坍塌,摩托罗拉、北电、朗讯皆如是。华为有幸跨过了这一生死门槛。 “大企业病”是全球大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而越是大组织,可供对标的样板越稀缺,每家大企业都必须在开放式吸纳、借鉴世界上的其他一流组织(包括国家和企业)多元变革经验的同时,孤独地进行自身组织制度创新的探索。 时间是组织的另一大腐蚀剂。组织的规模和历史共同构成了普遍意义上的“组织衰变(死亡)交叉线”。对大企业来说,普遍的挑战是:领袖们不再讲故事了(领袖疲劳症),管理者厌倦讲故事和传播故事了(管理者疲劳症),员工不再相信故事了(员工疲劳症),组织文化丧失了崇高性,“事业”向“事”退化,组织内的化学反应停滞,步入成熟的官僚化阶段,并进而走向僵化与衰退。 (6)危机是新故事的开始。危机既是组织文化力、制度力、战斗力与凝聚力的试金石,也是组织中的个体和团队的磨石刀。危机时期也是组织变革的最佳窗口期。变革的本质既是组织转型—拆一些旧庙、盖几座新庙,也是对人才梯队进行有序换血与输血的系统工程,是一场利益革命。 在“和平年代”进行变革大多阻力重重,拖泥带水,而“战时状态”则有效排除了各种各样的变革障碍。特朗普是华为的“改革倒逼师”。 参考书目 [1] 田涛.华为访谈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 [2] 尼古莱·J. 福斯,彼得·G. 克莱因.企业家的企业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3] 迪尔德丽·N. 麦克洛斯基.企业家的尊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4] 熊彼特.熊彼特经济学全集[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8. [5] 史蒂夫·威尔肯斯.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6]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 [7] 阿什利·万斯.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8] 胡里奥·克雷斯波·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9]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10] 尼尔·弗格森.帝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11] 尼尔·弗格森.文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12] 埃里克·拜因霍尔.财富的起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13] 肯尼斯·霍博,威廉·霍博.清教徒的礼物[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 排版 | 允允 审校 | 允允 轮值主编 | 孙允广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