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七年过去了 苹果汽车还造吗
9月7日,在领导苹果汽车项目的特斯拉前高管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投奔福特的消息传出几分钟后,这家位于库比蒂诺的公司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 菲尔德解释说,他加入这家底特律汽车制造商是为了获得“尝试改变现状”的机会。 他是七年内第四位离开的苹果汽车项目负责人,过去几个月,该团队已相继流失了三位高管。当媒体猜测苹果可能会取消汽车项目时,员工们都很紧张。 据两名在场人士透露,在半个小时的简报中,苹果高管表示将重组,但不会裁员。据彭博社9月8日报道,一直负责苹果手表和健康项目的凯文·林奇(Kevin Lynch)将接管“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汽车仍在路上。 特斯拉创始人董事会董事、Zoox前董事会成员劳里·尤勒(Laurie Yoler)表示,尽管出现了动荡,但现在叫停苹果长达七年的汽车制造计划还为时过早。 “就在过去几个月里,我知道有很多人去过那里。”她说,“人数不多,大概有十几个,但最近都离开了。它们来自Waymo、Zoox和空客等公司。这些都是资深人士。” 汽车测试落后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苹果似乎并没有离推出一款汽车更进一步的动作。该公司从未承认泰坦计划的存在,尽管它必须提交报告,说明其测试车辆在加州行驶了多少英里。 这些原型车通常是白色的雷克萨斯车型,车顶上有一排传感器。它们频繁在库比蒂诺的苹果公司大楼附近行驶,让建筑设计摄影师Jean Bai坐在那里给它们拍照。 但苹果汽车2020年行驶的1.9万英里“自动驾驶里程”,与Alphabet在加州的Waymo汽车项目完成的63万英里里程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而且这个数字也在减少,这一数字仅为2018年的四分之一。Waymo还表示,在测试期间,Waymo的车辆平均行驶了约3万英里,相比之下,苹果的车辆只行驶了145英里。 2015年,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在《华尔街日报》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他希望人们“在车里体验iPhone”。 他补充道:“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你在车外和车里的生活天衣无缝。”当时,智能手机市场看起来已经饱和,收入也在下降。苹果需要一个新产品。 事实证明,这家iPhone制造商并非唯一一家早期愿景不切实际的公司。谷歌的拉里·佩基(Larry Page)表示,Robotaxi可能“规模比谷歌大”。 2016年,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称自动驾驶汽车“基本上是一个已解决的问题”,并预测“完全自动驾驶……只有不到两年”。 到2017年,Facebook运营总监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一次德国车展上的开场白引人注意:“我带来了非常好的消息:我们是硅谷唯一一家不造汽车的公司。” 苹果优势不明 自动驾驶汽车的前景尚不明朗。花费数十亿美元打造科技的领先者们还远没有收回投资。其中一些遭遇了明显的失败:优步和Lyft在过去一年剥离了自己的自动驾驶项目。 数字激光雷达集团Ouster首席执行官安格斯·帕卡拉(Angus Pacala)表示:“2010年,当科技公司在Robotaxi领域启动所有这些项目时,人们非常傲慢。他们说,‘我们要像诺基亚和黑莓那样横扫汽车业’。这与事实相去甚远。” 如今,这场革命看起来越来越遥远,苹果在市场上的优势也很难辨别。 伯恩斯坦分析师阿恩特·埃林霍斯特(Arndt Ellinghorst)表示:“我看不出苹果的技术优势在哪里。它只能是在自动驾驶领域,这是全世界都在追求的。在一个赚钱极其困难的市场中没有优势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苹果拥有供应链方面的专长,一个令人满意的品牌,并且可以说是世界上将硬件、软件和服务结合在一起的最重要的能力。尽管如此,从其产品组合来看,苹果在电池性能方面可能超过特斯拉,或者在内饰设计或大规模生产方面可能超过奔驰和宝马。 苹果的测试车在加州的路上行驶 最近的专利授权表明,该团队目前正在研究乘客体验的各个方面,而不一定是汽车本身。 就在8月,苹果获得了外部照明技术的专利,该技术能够显示文本、速度和光线警告;另一个是安全系统,包括从车顶展开的安全气囊和乘客的安全带。 另一个是优雅的车内照明,引导乘客在黑暗中给iPhone充电或放下咖啡。8月获得的其他专利还包括用于自动驾驶、悬挂系统和交通通知的视觉传感器。 “苹果不是在造汽车” 对于汽车行业资深人士、专注于远程驾驶的初创公司Designated Driver的首席执行官曼努埃拉·帕帕佐波尔(Manuela Papadopol)来说,所有迹象都表明,苹果正将目标从汽车转向增强数字驾驶舱,并重新定义乘客体验的元素。 “苹果绝对不是在造一辆汽车。”她说。 “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认为苹果在汽车领域的机会是不可思议的——不是在于制造汽车,而是在于内部空间。他们可以将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投射到窗户上。这就是机会所在。” 与此同时,一些已经离开泰坦计划的人说,苹果还没有选择一条明确的前进道路。对于iPhone制造商入侵其地盘,现有的汽车制造商并没有展现出畏惧之情。 风险投资集团Playground Global运营合伙人、通用汽车自动驾驶部门Cruise的前工程师萨沙·奥斯托伊克(Sasha Ostojic)表示:“我真的觉得(汽车)行业没有人害怕苹果。”
伪风口元宇宙不是技术问题 是社会问题
今年上半年,“元宇宙”概念也吸引了腾讯、Facebook、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扎堆布局。通过VR进入美丽新世界和畅想和当初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何其相似,但是市场热情从来不能和行业趋势直接划等号。元宇宙所提出的沉浸式体验并不是新话题,甚至与当下的防沉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电影头号玩家虚拟现设备 元宇宙风口论是个伪命题 受元宇宙概念影响,相关股票普遍上涨,中青宝涨20%并涨停,汤姆猫涨16%、宝通科技涨14%,昆仑万维、盛天网络等跟涨。元宇宙游戏让多年业绩平庸的游戏企业突然涨停,这并算不上利好消息。 作为元宇宙不二入口的VR设备还处在起步阶段,现在就炒作元宇宙概念实在为时过早。看看游戏行业在防沉迷政策下的萎靡状态,元宇宙同样很难找到硬件载体,至少现在看来,元宇宙只是给不温不火的穿戴设备产业填了一把柴。 抛弃键盘鼠标的趋势 疫情的确改变了普罗大众的生活模式,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和社区团购兴起的快,没落的也快。宅家经济的确在促使用户逐渐抛弃键盘鼠标,尤其是以switch为代表的游戏设备风靡一时,这也为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做好了铺垫。智能硬件企业意图通过手势交互、声控交互以及神经网络实现人和机器的对话,抛弃传统的键鼠或是大势所趋。元宇宙相对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仍然停留在概念阶段,类比于自动驾驶代替老司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元宇宙甚至还不如自动驾驶技术沉淀的深厚。 据中国信通院预计,2024年全球虚拟设备出货量可达7500万台 ,其中VR设备占3300万台、AR设备后来居上占4200万台。相比智能手机一个季度的出货量就超过3亿部,VR产业的发展不能看销量。用户使用场景和市场,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都是版空白状态。 现在的元宇宙就是割韭菜 元宇宙类比于2006年的智能机,2012年的比特币,2015年的区块链。他既不是科技硬件衍生出的场景,也不是新能源一样能颠覆行业的新产品。只是以娱乐为切入口,建立在虚拟化技术上的乌托邦。 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面临的监管压力不言而喻,在互联网企业务实的趋势下,为传统企业和行业赋能才是泛科技企业的宿命。字面上看,Metaverse(元宇宙)由Meta和verse组成,Meta表示超越,verse是宇宙universe的意思,也就是超越现实世界这个宇宙。看上去像是发现了虚拟世界的入口,或是人工智能的觉醒解放了人类生产力。用类似的概念去割韭菜是会受到制裁的。 结束语:连商业化模式都没有的元宇宙居然能带动股价飙升,这不是技术能解释的问题,而是炒作概念割韭菜的的社会问题。
强迫骑手注册成个体工商户?美团发声辟谣
针对网络热传的外卖小哥被强制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的消息,美团公司今晚发布声明,表态严禁诱导和强迫骑手注册成个体工商户。 美团发布公告称,平台于9月14日再次向所有合作商发送《关于禁止要求骑手注册个体工商户的通知》,对此态度进行重申并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并将在下周完成所有合作商的承诺函签署,进一步加强平台监管。 美团还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从保障骑手收入发放、科学确定劳动强度、完善骑手社会保障、落实安全卫生责任、健全骑手申诉机制、推动骑手职业发展等六个方面,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要求,采取更大力度,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 8月底的财报会议上,美团CEO王兴表示,美团将与监管者合作,为外卖骑手提供综合的福利计划,并且将按照政策指导升级派单系统,调整订单系统,为外卖骑手引入强制休息。 此前8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司长庞锦在发布会上表示,外卖平台要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其中有一条就是网络餐饮平台应适当放宽配送时限。 同时要求外卖平台合理设定对外卖送餐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平台应当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不得通过算法等手段侵害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被疯抢的环球影城
撰文 / AI财经社 李逗 刘雪儿 编辑 / 董雨晴 环球影城正式开业在即,满怀憧憬的准游客们,在9月14日的凌晨把各大票务平台刷到了宕机。 当天零点,包括北京环球度假区官方APP、飞猪官方旗舰店等官方渠道以及21家旅游渠道官方授权合作伙伴平台同步开售门票。其中,携程数据显示,开票仅1分钟,9月20日开园首日票即售罄。开售半小时,飞猪平台环球影城指定单日门票即售出10万件。 不到一个半小时,飞猪平台9月售价300元的单次优速通(即不用排队票)和售价400元的无限次优速通就已全部售罄。 同样暴增的,还有环球影城内外酒店的预订量。想要在环球影城尽兴畅玩,多数人至少需要留出两天时间,更别提从其他城市前来尝鲜的游客,住宿需求也就随之激增。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30分钟内,北京环球影城大酒店开园当日房间售空。周围的酒店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价格涨幅甚至高达100%。 环球影城不仅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也引得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者前来“分食”。时值中秋、国庆两大节日,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在凭一己之力,带动近期整个北京旅游数据的大幅上涨。但随着热度的上涨,如何让相应的配套设施水平跟得上景区暴涨的消费需求,正在成为环球影城的新挑战。 意料之外的火爆 直到9月14日中午,公众对于环球影城的热情仍在继续。 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售12小时,携程门票销量破12万张,官方酒店GMV达600万元,间夜量(为入住房间数乘以入住天数,代表酒店某段时间内的房间出租情况)相当于环球影城大酒店包场超3天。这种惊人的消费力似乎在预料之中,因为携程平台有超过10万人预约了门票开售提醒。 北京环球影城门票有四级票价,分别是418元、528元、638元、748元,与门票同时出售的还有环球优速通、环球无限优速通、贵宾体验和私享贵宾体验,以及位于园区内的环球影城大酒店和诺金度假酒店。 这种火爆状况并非只出现在一个平台。游客能通过北京环球度假区官方App、小程序、客户联络中心、飞猪官方旗舰店,及旅游渠道官方授权合作伙伴购买门票,其中合作伙伴包括携程旅行、同程旅行、去哪儿旅行、美团、北京观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等21家公司。 作为开售平台之一,去哪儿也不例外,开售半小时内,中秋期间门票被抢光,无限次优速通也售完。 同程旅行的售卖也比较紧俏。开售1分钟内,环球影城开园当日门票已售罄,半小时内中秋假期门票售罄。此外也带动了酒店销售,14日凌晨,环球度假区周边酒店订单量较13日上涨800%,其中环球影城大酒店开园日房间在半小时内售罄。 当然,这次购票的用户也呈现不同特点。去哪儿平台显示,开售半小时购票的用户中,80后、90后用户会买入园时间更早的标准品和儿童票,倾向在中秋、国庆假期和10月的周末遛娃;而95后大部分预定10月、11月的周一至周四门票,价格便宜,游客也少。 同城旅行大数据则显示,受国内个别地区疫情反弹的影响,目前环球影城游客以周边的京津冀人群为主,这块占比超过60%,其次是华东和华中地区的游客。 抢票之余,也产生了一些小插曲。除了北京环球度假区官方App一度瘫痪外,飞猪等平台因退票问题登上了热搜。 多位网友表示,自己在飞猪上抢到的北京环球影城优速通被自动退票,只能选择别的日期,退款原因显示是“不喜欢/不想要”。甚至有网友在官方App和飞猪上下单,一天折腾下来被退票四次,“卖超是系统问题,却让游客来承担风险,体验太糟糕”。 出现如此多的问题,还在于本次公众对于环球影城的热情远超平台的想象。 9月14日下午2点,飞猪在官方微博发布道歉声明,回应称由于系统访问量和订单量峰值不断刷新,北京环球度假区旗舰店在获取环球优速通库存时,实时对接出现延误问题,因此一些消费者看到页面显示仍有库存,但付款后系统识别已无库存,发生退款并自动关闭订单的情况,并表示在配合景区找解决方案。但从评论区看,网友似乎并不太买账。 此外,官方App和小程序也被吐槽不少。有网友以为官方渠道稳妥,结果发现大家都在别的渠道买完了,官方渠道还在刷新,最后她转到其他平台时发现已经没票了。有网友实在不解,“内测都这么久了,开售抢票的压力测试都没做好,究竟是没有预估到火爆情况,还是前期准备确实不足。” 激增的住宿需求 抢票热情之外,环球影城周边的酒店业务已经提前爆火了。 (图/视觉中国) 此前,首旅董事长宋宇曾公开表示,北京环球影城开园以后,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数量会在1000万-1200万人次之间,这一数据也与上海迪士尼目前的情况类似。也就是说,环球影城的日均人流量会在2.7-3.3万人次。 如此人流量之下,也意味着周边配套的住宿需求将激增。但从酒店数量上来看,环球影城周边的酒店并不算多。譬如,在飞猪APP上定位环球影城周边,以4公里范围为限,如果选择9月底入住,仅显示有54家酒店,中高端连锁品牌仅有麗枫、喆啡、亚朵、桔子酒店、格雅等,其余大多都是中低端酒店。 携程数据显示,环球影城开业消息传来后,北京环球度假区附近酒店搜索量比前一时段增长超7倍。周边酒店价格悄然上行,中秋节和国庆假期期间,周边酒店价格更是迎来迅速上涨,部分酒店价格甚至翻倍。据AI财经社了解,通州附近的喆啡酒店平日价格为545元,国庆期间则上涨至1130元,而周边的锦江酒店平日价格259元,国庆当日则涨至789元。 如果想要体验一把园区内的特色酒店,住宿预算就需要往上再抬一大截。目前,北京环球影城内开放了两家酒店——环球影城大酒店和诺金度假酒店。其中,功夫熊猫主题的房间,更是被网友们吐槽为“像农家乐”“过分接地气,色调吓人”。但吐槽归吐槽,价格却一点儿也不“接地气”,目前飞猪平台显示,在国庆假期后的工作日,该功夫熊猫主题大床房仍需要2968元一晚。 翻看开业前后的价目表,目前位于环球影城内的两大酒店,其中最便宜的也要1696元一晚,最贵的诺金套房则要20021元。但这依然不妨碍这两大酒店的爆火,目前中秋节前后的多个日期均显示预定已满。 民宿的困境 此前,有民宿老板表示,正是看到了环球影城周边的酒店缺口,才会押注民宿市场。 王阳即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早在2019年时,王阳就把自己的民宿店从北京的东直门区域迁移到通州附近,距离环球影城不到6公里。按照王阳的设想,等到环球影城正式开业,自己的民宿会解决不少游客的住宿问题。 环球影城周边的房源,大多是回迁房,本身并不具备打造民宿的条件。对民宿老板们而言,出租前的装修成本便高达百万元,而延期了3次的环球影城开业时间,又让不少人的成本骤升。 “很多人其实挺早就在那开始拿房了,装修完了以后等着开业,比如说原本准备5月1号开业的,你可能三四月份就拿房了,拿房以后一直拖到8月份,那期间也没什么客人,只能干挺着掏房租。” 王阳告诉AI财经社。 但在环球影城开业的消息传来之际,包括通州在内的北京全市,迎来了民宿行业的新一轮监管。一批押注环球影城的民宿老板们,因不合规等问题,最终与环球影城这场开业盛宴失之交臂。 在9月20日环球影城正式开园之前,通州区的民宿房源已相继下架。而民宿市场的折戟,也加剧了环球影城周边酒店业务的压力。参照上海迪士尼,上海乡村民宿协会会长、宿予民宿原市场总监陈宇荛曾公开表示,全国民宿整体入住率在30%左右,但上海迪士尼周边的民宿入住率最多能达到90%。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面对环球影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吸纳的超大人流量,北京对民宿市场的整治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馆赵焕垚表示,“北京对于民宿的管理是符合全球各国管理原则的,境外管理更加严格。”他表示,民宿的初衷是分享原生态的风土人情,但更多的商业化运作则是变形的,会导致唯利是图的各种弊端。目前,在民宿管理方面,北京跟进的很快,规避了一些安全隐患。 北京通州民宿开业之前,王阳还曾专程走访了上海迪士尼周边民宿,想在管理经验上取取经。但一天十多个民宿体验下来,让他最为惊讶的,还是民宿系统的合法化,“我去过好几次上海迪士尼考察周边民宿,他们基本上前台有摄像头,有录入系统,都合法化了”。 目前,北京官方也为民宿开放设置了相应的准入条件,以规范市场。民宿公寓想要正常上架,需要按照《通知》要求提交六项材料,审核通过后方可重新上架。 配套设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住宿市场之外,围绕环球影城这一超级IP,相应的配套设施工程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蓝天白云、橙色外墙、富有风情的棕榈树大道,让位于北京通州的环球影城,多了一番浓厚的加州气息。对标美国标准的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小黄人乐园,身在其中,游客们难免产生置身梦幻王国的幻觉。 但如果出了环球影城,一切又不再那么“像回事”,这里的配套设施并不完善。沿着北京七号线一路向东,终点站就是环球影城度假区,那里距离北京市中心已经超过20公里。而从环球影城度假区的北侧望去,环球影城园区建设还没有完全完成,显得有些杂乱。 环球影城或许可以从它的对手迪士尼那里,学到一些东西。 2016年,作为上海文旅新地标,一座结合经典迪士尼风格和鲜明中国元素的主题乐园,在上海浦东新区开门迎客。5年后,这座超级文旅城接待了超8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400亿元。公开报道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在运营第一年就接待了超过1100万名游客,并在当年实现收支平衡,这是迪士尼历史上第一个开园首年即实现财务收支平衡的主题乐园。 体现在配套设施上,上海迪士尼也为北京环球影城提供了诸多可借鉴之处。 (图/视觉中国) 与上海迪士尼乐园仅有一路之隔,是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相关的影视产业配套人员一应俱全,目前,已有80多家影视企业签约入驻,涉及影视后期、拍摄、发行等多个产业环节。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金梅也在此前的采访中透露,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已经正式开启由“区”到“城”的进化,相关的教育培训、康养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产业体系也在搭建中。 不过,对目前的北京环球影城而言,这是更长远的规划,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许更为实际。无论是售票系统,还是酒店预订,甚至是正式开业之后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环球影城都要一一应对,这对运营方而言,必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任正非:华为研究6G是抢占专利阵地,允许海思继续去爬喜马拉雅山
9月14日晚间,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此前在华为中央研究院创新先锋座谈会上,与部分科学家、专家、实习生进行了主题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对话。 在对话中,任正非表示,华为被打压的这两年,人力资源政策从未变过,工资、奖金发放一切正常,职级的晋升、股票的配给等一切正常。公司不仅不混乱,反而是内部更加团结,更加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入我们的队列。 而对于华为为什么要拼命研究6G,任正非称,科学有无尽的前沿。每一代的无线通信都发展出了新的能力,4G是数据能力,5G是面向万物互联的能力,6G会不会发挥出新的能力,会不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无线电波有两个作用:一是通信,二是探测。我们过去只用了通信能力,没有用探测感知能力,这也许是未来一个新的方向。6G未来的增长空间可能就不只是大带宽的通信了,可能也有探测感知能力,通信感知一体化,这是一个比通信更大的场景,是一种新的网络能力,能更好地支持扩展业务运营,这会不会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所以,我们研究6G是未雨绸缪,抢占专利阵地,不要等到有一天6G真正有用的时候,我们因没有专利而受制于人。 而在公司鼓励大家做长期研究,但现在需要有质量的活下去,任正非称,我们允许海思继续去爬喜马拉雅山,我们大部分在山下种土豆、放牧,把干粮源源不断送给爬山的人,因为珠穆朗玛峰上种不了水稻,这就是公司的机制。所以才有必胜的信心。(文 | AI财经社 赵昊) 附《华为任正非最新讲话:江山代有才人出,敢于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全文 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电子类的专家,即使过去对工程技术有一点了解,和今天的水平差距也极其巨大。 今天跟大家对话,我倒不会忐忑不安,说错了你们可以当场批评。毕竟你们是走在科技前沿的人,我错了也没有什么不光荣,毕竟我们之间还是差距甚远。我们之间也许不是代沟,甚至是代“海”、代“洋”。无论如何,我认为还是要和大家勇敢地沟通,一起前进,战胜困难,我们要敢于走在时代前沿。 1、颜(诺亚方舟实验室):公司一方面要求专家上战场参加会战,一方面要“捅破天,扎到根”,我们理解并支持。但在实际执行中,我们发现这两个目标有时候并不是统一的。参加会战,就没有时间去捅破天;做了“捅破天,扎到根”的技术,却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应用到产品参加会战。任总能否在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指导? 任正非:公司不是由一个人组成,一部分人做这个,一部分做那个,所以不会形成个人的人格分裂。公司文件是对群体来说的,并非针对每个人。 第一,作为研究前沿科技的科学家来说,将来有两条道路供你们选择:一条是走科学家的道路,做科学无尽前沿的理论研究,在公司的愿景和假设方向上创造新的知识;一条是走专家的道路,拿着“手术刀”参加我们“杀猪”、“挖煤”…… 的商业化战斗。 第一条是科学家的道路,从事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的就是科学家。刚进门尚未成熟的可以叫实习科学家;摸到了门道,小有成就但还没有突破的可以叫助理科学家;有了少量突破的可以叫科学家;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可以叫某方面的首席科学家。不要去比对社会称谓,就不会心里忐忑不安。我们的科学家是领饭票的一种代码;社会上的科学家是社会荣誉的一种符号。我们领饭票的人多了,说明我们兵强马壮,战斗力强,因此,我们不怕科学家多。 “科学,无尽的前沿”,前沿在哪?未来的奥秘在哪?我们并不知道。所以,我们无法量化地评定科学家们所做出的成绩,甚至我们的“科学家管理团队”和“专家管理团队”也评价不了,也无法指导科学家所做出的理论成就。对于走科学家道路的人,我们曾提倡用清华教授的待遇来衡量你们的学术贡献。结果心声社区上对我骂声一片,说我不重视理论研究。其实,并不是我们不重视理论,只是相对于专家路线,科学家所探索的未来奥秘我们没有办法量化地评价。十几年来,如果公司没有对基础科学和研究的重视,没有与世界前沿科学家的深入合作,没有对基础研究人员的重视,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么雄厚的理论技术与工程积淀,那么面对美国的打压和封锁,存在的难题可能就无法化解。如果大家不认可清华大学教授的待遇标准,那也说明我们的评价体制还不够先进。我可是梦寐以求想成为清华的学生,结果一辈子都没实现。我用“清华教授”比喻我们做纯理论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我认为那是一种多么的光荣。但你们还不接受,说明你们更伟大,说明时代进步了,我们落后了。 第二条是走专家的道路,用你掌握的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商业问题。拿着你的“手术刀”参加我们“杀猪”的战斗,根据“猪”的肥大、关键节点突破的价值、“战役”的大小来量化评价,“猪”杀得多、杀得肥,根据战功有机会升为“中将”。这就是美军的标准,首席士官长的地位相当于中将,我国相当于旅、团级。 由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和商业价值驱动的应用研究也可能结合起来,既创造科学知识、又能创造商业价值。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斯托克斯教授倡导的“巴斯德象限”创新,也是去年新《无尽前沿法》提议将美国科学基金会改组成为科学与技术基金会的原因。 我们要敞开胸怀,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公司处在战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冲锋没有人才是不行的。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只要他足够优秀,愿拿着“手术刀”来参加我们“杀猪”的战斗。我们一定要开阔思想,多元化地构筑基础,避免单基因思维,也要允许偏执狂存在。要转变过去以统一的薪酬体系去招聘全球人才的思路,要对标当地的人才市场薪酬,对高级人才给出有足够吸引力的薪酬包。吸引美国的顶尖人才,就要遵循美国人才市场的薪酬标准。我们未来要胜利,必须招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要国际接轨,并且在当地国家要偏高,这样才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被美国打压的这两年,人力资源政策从未变过,工资、奖金发放一切正常,职级的晋升、股票的配给等一切正常。公司不仅不混乱,反而是内部更加团结,更加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入我们的队列。抛开了束缚,更加胆大、勇敢地实现了更多的突破,有了领先的信心和勇气。为什么?因为我们正在一个一个地解决难题,一批一批的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人“投笔从戎”,拿着“手术刀”,加入“杀猪”的战斗。比如,有几个天才少年加入了煤矿军团,反向使用 5G,使井下信息更高清、更全面;复用黄大年的密度法等去解决煤矿储水层的识别问题,未来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当然,走科学家的道路还是走专家的道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抗日战争爆发时期,许多优秀大学生加入了战地作战,个人在这个社会中就像拼图板一样,你只是其中一块,很多块拼出来才是一个大的扇面。食堂里贴了一张宣传画,一个十六岁的远征军士兵在战场上,接受美国记者采访的一段话:“中国会胜利吗?”“中国一定会胜利的。”“当中国胜利后你打算干什么?”“那时我已战死沙场了”。这不正是我们华为今天的时代精神吗?1941 年莫斯科大雪中,数十万仓促而聚、混乱不堪的苏联红军,在红场阅兵,杂乱的队伍英勇地通过红场,他们视死如归地从阅兵场直奔战场的伟大精神,不正映照着我们今天。我们不也是从两年前在混乱的惊恐中反应过来,形成今天的雄赳赳气昂昂杂乱有力的阵列吗? 第二,我们还要去寻找“又瘦又胖”的人,就像冯・诺依曼那样,既能解决理论问题,又能解决实际问题。昨天我跟何庭波、查钧开玩笑说:“教授教授就是越教越‘瘦’,杀猪的就越杀越胖”。还有一类人才介于“瘦”与“胖”之间,学术素养非常高,同时又擅长解决工程问题,既能当教授,又能拿手术刀杀猪。不“瘦”怎么能杀猪呢?不杀猪怎么能“胖”呢?“又瘦又胖”的人如何评价?纯粹搞理论研究的有价值评价体系,纯粹走进工程领域的人也有评价体系,对于又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人呢,我们暂时还没有评价体系,华为能不能创造一个评价体系来呢? 我们会在心声社区开辟一个“科学与工程史”专栏,把“胖”的、“瘦”的、国际的、国内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成长的关键时刻讲出来,以启发我们 20 万人的思想,炸开年轻人的大脑。为什么我过去写文章时要专门强调“瓦特曾经只是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名锅炉修理工”,他并不是蒸汽机的原创发明者,而只是改进了它。我们不要纠结在谁的原创上;我们不仅要尊重原创,还要在原创到商品的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被借鉴的人也是光荣的,他一小点点的火花竟然被我们点燃成了熊熊大火。做出阶段贡献的人,不要担心工分怎么算,贡献在那儿摆着的,又跑不了。从狗尾巴草到水稻,是几千年前由古人杂交驯化的。杂交是一种方式,袁隆平是在中间一段推动了高产,也不失他的伟大。要敢于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前人,包括了你的同桌、同事。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打开桎梏,不拘一格用人才,咱们也能出现伟大的科学发明、重大工程实现。 2、董(数据中心技术实验室):我负责的项目主要是面向未来的技术研究,但落地周期较长。任总能否从公司战略层面讲一讲“活下去”和“有未来”两者之间如何平衡? 任正非:有些理论和论文发表了,可能一、两百年以后才能发挥作用。比如,我们现在知道基因对人类的巨大社会价值,但 1860 年,孟德尔的思想和实验太超前了,即使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也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从 1856 年至 1863 年共进行了 8 年,他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植物杂交试验》发表,他发现了遗传基因,但未能引起当时学术界的重视。经历了百年后,人们才认识到遗传基因的价值。而当时我国由于意识形态问题,认为这是神父发现的,有宗 教倾向,五、六十年代中国力主学习的是米丘林、巴甫洛夫的学说,让我们对基因的认识又晚了几十年。mRNA 抗新冠病毒疫苗是基于基因研究的。经过这次美国对中国科技脱钩的打击,以及疫情的恶劣蔓延事件,会使我们更加尊重知识分子,更加尊重科学。我们要对教师的地位、医生的待遇给予重视,尊重知识分子创造性的劳动,才能有丰富多彩的美好世界。当一个事情出现普遍现象,一定要从制度改革入手,尊重与善待被改革群体的积极性。也只有你们理解了公司的战略,公司才会有力量。 因此,面对未来的基础研究,或许需要几十年、几百年以后,人们才看到你做出贡献。你的论文或许就像梵高的画,一百多年无人问津,但现在价值连城。梵高可是饿死的。你是先知先觉,如果大家现在都能搞得懂你所研究的理论,你还叫科学家吗?如果只有一、两个人搞明白了,你们两个惺惺相惜一起喝杯咖啡聊聊,也能互相启发,互相鼓舞,互相打气,我们不要求一个人同时具有两面的贡献。 3、殷(未来终端实验室):以前公司鼓励大家去做长期研究的工作,但现在因为受美国打压,我们需要有质量的活下去。有些工作可能要几年或是数十年的积累才能沿途下蛋,现在公司是怎么评价这些长期研究工作的价值创造?对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员工,对他的价值牵引是什么样的?谢谢。 任正非:对于长期研究的人,我认为不需要担负产粮食的直接责任,就去做基础理论研究。你既然爱科学,对未来充满好奇心,就沿着科学探索的道路走下去。如果一边研究一边担忧,患得患失是不行的。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评价机制,你们可以自己选择,不会要求你们“投笔从戎”的。我们允许海思继续去爬喜马拉雅山,我们大部分在山下种土豆、放牧,把干粮源源不断送给爬山的人,因为珠穆朗玛峰上种不了水稻,这就是公司的机制。所以才有必胜的信心。 4、宋(玻普实验室):公司这两年鼓励专家“杀回马枪”,参加会战项目解决产品难题,请问任总对专家在这方面发挥作用有何期望或建议? 任正非:专家就要做专。就像煮面条一样,就差点味精,那把味精一放,面条好吃了,就可以卖多一点钱。专家就要去做那道“味精”,去支持前方,直接参加作战,作战成绩是比较客观的。专家做出了贡献就应该得到正确评价,专家的评价基准比科学家的评价基准要清晰。 对于过去已经做出贡献的专家,如果有评价不公的情况,可以追溯,把过去不公正的评价改过来,该补给你的就补给你,就像无线的“Massive MIMO”团队。也不光专家,过去有一些干部工作中有错误,今天改正了,我们也要正确评价,发挥积极性,不要老揪住别人不放。 5、郭(中央研究院规划部):最近公司关于战略目标的文件,提到通过给客户及伙伴创造价值,要活下来以及有质量的活下来。能帮我们解读一下什么叫“有质量的活下来”吗?谢谢。 任正非:我们公司现在有两个漏斗:第一个漏斗是2012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这个漏斗是公司给你们投入资金,你们产生知识;下面一个漏斗是开发队伍,公司给他们资金,2012实验室给他们知识,当然还有社会的知识,他们的责任是把产品做出来,创造更多商业价值。连接两个漏斗的中间结合部就是“拉瓦尔喷管”,你们有学流体力学和动力学的,知道拉瓦尔喷管的作用,就是通过加速方式使得我们的研发超前变现。 立足于这个研发体系上,我们不仅仅要在5G上引领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是要在一个扇形面上引领世界。 6、韩(先进无线技术实验室):我在做通信感知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6G潜在研究和标准化有分裂的风险,任总对这方面是否有指导意见和建议? 任正非:从现实的商业角度来看,我们要聚焦在5G+AI的行业应用上,要组成港口、机场、逆变器、数据中心能源、煤矿…… 等军团,准备冲锋。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拼命研究6G呢?科学,无尽的前沿。每一代的无线通信都发展出了新的能力,4G是数据能力,5G是面向万物互联的能力,6G会不会发挥出新的能力,会不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无线电波有两个作用:一是通信,二是探测。我们过去只用了通信能力,没有用探测感知能力,这也许是未来一个新的方向。6G未来的增长空间可能就不只是大带宽的通信了,可能也有探测感知能力,通信感知一体化,这是一个比通信更大的场景,是一种新的网络能力,能更好地支持扩展业务运营,这会不会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所以,我们研究6G是未雨绸缪,抢占专利阵地,不要等到有一天6G真正有用的时候,我们因没有专利而受制于人。 我们过去强调标准,是我们走在时代后面,人家已经在网上有大量的存量,我们不融入标准,就不能与别人连通。但当我们“捅破天”的时候,领跑世界的时候,就不要受此约束,敢于走自己的路,敢于创建事实标准,让别人来与我们连接。就如当年钱伯斯的IP一样,独排众议。 7、陈(未来终端实验室):在美国极端打压下,终端业务尤其是手机业务处在相当艰难的处境。从公司层面看,哪些领域未来会有大机会,公司是否考虑加入新领域?有没有新的方向指引? 任正非:终端是一个复杂的载体,有那么多复杂的功能和应用,不仅仅是一个通道,也不仅仅是手机。终端也不仅仅是芯片问题,涉及很复杂的问题。这一点乔布斯是很伟大的,创造了手指画触屏输入法。 未来的信息社会是什么样子?信息的体验全靠终端,最重要的载体也是终端,因为传输设备、软件等看不见、摸不着。终端将来是什么形态我也不知道,但肯定不只是手机,还包括汽车、家电、可穿戴设备、工业设备……,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努力,还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攻关。 8、刘(服务实验室):我想问一个关于连接外脑的问题,我所指的“外脑”是连接全世界的外脑。您讲到我们在建的青浦基地,“巢”筑好了,我们在“引凤”上会不会有更大的动作? 任正非:借助外脑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我们已经在做的:加强对大学中青年教授、博士的支持,合作兴办博士后工作站,邀请海内、外科学家参加我们的攻关工作,打造“黄大年茶思屋”前沿思想沟通平台……,我们还要扩宽思路,探索更多更广阔与外脑的连接方式。 第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环境优美,适合外国人生活。如果有七、八百个外国科学家在这里工作,他们就不会感到是在外国了。我们将在上海青浦基地规划100多个咖啡厅,全部由公司设计装修好,交给慧通的高级服务专家来创业经营,实现服务的专业化、高端化。我们把环湖的十公里路叫“十里洋场”街,把园区中那个湖叫类日内瓦湖,湖边路边遍地都是十分优美的咖啡厅,适合现代青年,吸引一切才俊。打造适合外国科学家工作、生活的氛围。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让外脑们在这里碰撞、对冲,这个冲突就会产生一种新的井喷。 第二,当某个国家出现了战争、疫情等困难时,我们能不能包个飞机去把一些科学家及家人接过来搞科研?尤其是疫情时期,咱们国家疫情控制得好,相对比较安全;过几年全球疫情控制住了,科学家也可以选择回国。我们现在是网络世界,在哪都可以搞科研。我们的欧拉会战,允不允许国内、外科学家、专家、青年工程师带家人来三丫坡园区一同参加会战。 第三,在座都是科学家、专家,希望你们要多抽一些时间读文献,尤其是最新的学术会议与期刊论文。可以把论文及你的心得贴在心声社区或者Linstar上,共享给更多人。科学家还是要多抬头看看“星星”,你不看“星星”,如何导航啊? 9、王(数据中心技术实验室):我是做类脑计算的,这个技术可能在公司很多地方能用得上,所以该技术已经被纳入根技术范畴来做更深入的研究,将来支持公司各种业务竞争力提升。您对根技术有什么期许或者希望? 任正非:这一点我是支持的,为什么呢?第一,从公司角度来看,我们公司最终体现的社会价值就是算力,通信也是给算力提供服务的。第二,从国家层面来看,包括算法在内的根技术,对我们国家安全和国家进步来说都是必需的。中国将来要推行“东数西存”、“东数西算”,未来中国有没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二算力的国家呢?完全可能。那我们怎么算呢?首先我们要有先进的方法,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先进的方法是什么。如果作为第二算力的大国,如果承载基础算力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的,如何保证国家信息产业的安全呢? 10、张(中央研究院规划部):我们研究院有很多工作是比较颠覆性的,颠覆性的创新本身就是要革传统技术的命,所以在推动这种颠覆性技术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很大阻力,您在推动颠覆性创新技术上有什么建议? 任正非:颠覆性的创新,即使最终证明是完全失败的,对我们公司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在失败的过程,也培养出来了一大批人才。正是因为我们研发经历过的一些不成功经验,才成长出了很多英雄豪杰,在座各级干部不都是浪费出来的嘛,对吧? 因此,我们在颠覆性创新中不完全追求以成功为导向,成功与不成功只是客观结果,颠覆创新中的失败也会造就很多人才,他们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思想全部分享出来,一是能够启发别人,二是换一个岗位,带着这个曾经失败的方法,可能在其他领域中取得成功。 我们的人力资源考核机制不能简单地通过成功或失败就来做评价,成功的就打 A,不成功的就打C打D,这是不行的。电视剧《国家命运》关于原子弹的引爆,当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邓稼先主张的当量法,从管子的两头推动两个半块的铀合并到一起,到达临界状态产生裂变。缺点是接触面爆炸后会把后半部分还没有进入临界质量的铀炸飞了。另一种是王淦昌主张的内爆法。国家最终选择了邓稼先的当量法,这个方法相对容易一些,国家先采用了这个方法,这种方法浪费很大,是有接触的一部分炸了,其他的就炸飞了。内爆法的优势可能会更明显一些,体积小但爆炸效率高。我们对干部们的要求,无论社会价值大小,都要做出正确评价,不埋没曾经走过这条路的人,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11、刘(网络技术实验室):对90后、95后的人才来说,兴趣带来的内在驱动力超过外在激励的驱动力。我最近在想,能不能在工作当中给他们更多自主权,让他们基于自己的兴趣发挥出更多的创造力,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和价值? 任正非:首先,我认为,这点在我们公司是尤其能发挥的,因为我们有充足的经费支撑你们做一些基于兴趣的研究和探索。 第二,我们既要有集约机制,又要有创新动力。对于市场部门的要求是集约的,以限制他们的边界,需要他们把产粮食放在第一位。初级阶段首要目标是要养活自己,伟大理想现阶段往后面放一点。比如,港口与海关智能化,能否三年完成对全球70%的港口提供智能化服务?煤矿军团能不能在2-3年技术成熟,然后对全世界提供矿山智能化服务? 但对于2012实验室,公司从未给过你们过多约束。比如,有人研究自行车的自动驾驶,公司没有约束过他。我们要生产自行车吗?没有啊。这是他掌握的一把“手术刀”,或许以后会发挥什么作用,产生什么巨大的商业价值。 第三,现在年轻人大多数都摆脱了温饱问题,把兴趣爱好作为第一位。不像当年的我们那么有饥饿感,升个官、涨个级、多点奖金,我们就干。现在年轻人很多是为了爱好而工作,你在追寻事业的过程中,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果是为了兴趣爱好,就别把物质激励看得那么重。教“瘦”待遇就可以了,就很伟大了,回家告诉丈母娘,丈母娘肯定说“瘦”了好!年轻人有新生的活泼力量,我们就不拘一格降人才。 12、邹(侯德榜实验室):我们在做一些化学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创新研究,我们相信我们也能做得很好,而且现在国内一些高校研究所做得挺好的。但实际上我们现在所面临很多卡脖子的问题,其实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包括一些工程化或者商业化的问题。我们想做好一个“鲶鱼”来激活和拉动产业链,又快又好地去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关于这一点,任总是否有指导性意见。 任正非: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我国比较重视实验科学,对理论研究不够重视。现在也一样,公司不能目光短浅,只追求实用主义,那有可能会永远都落在别人后面。 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论突破,尤其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科学领域,基本上是日本、美国领先,我们要利用全球化的平台来造就自己的成功。你们在短时间内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和贡献,这很不简单,继续努力做下去。 我国也经历了泡沫经济的刺激,年轻精英们都去“短平快”去了,我国的工作母机、装备和工艺、仪器和仪表、材料和催化剂研究…… 相对产品还比较落后,我们用什么方法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生产试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 13、曾(中央研究院规划部):您怎么理解马克・安德森 (Marc Andreessen) 的“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 任正非:未来软件将吞噬一切,说明未来信息社会的数字化基础架构核心是软件。数字社会首先要终端数字化,更难的是行业终端数字化,只有行业终端数字化了,才可能建立起智能化和软件服务的基础。鸿蒙、欧拉任重道远,你们还需更加努力。鸿蒙已经开始了前进的步伐,我们还心怀忐忑地对它的期盼。欧拉正在大踏步地前进,欧拉的定位是瞄准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和生态底座,承担着支撑构建领先、可靠、安全的数字基础的历史使命,既要面向服务器,又要面向通信和实时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很难的命题。 14、邹(数据中心技术实验室):韩国半导体产业从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开始建立,历经 60 年,现在世界领先,成为韩国的支柱产业,请问任总,韩国的半导体崛起之路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任正非:80 年代日本抓住了大型机、计算器的 DRAM 高质量高可靠需求(25 年保质期),基于戴明质量管理法,做到 DRAM 质量远超美国,取得 50% 份额。90 年代 PC 取代大型机成为 DRAM 主要市场,韩国抓住 PC 对 DRAM 低可靠性的要求(5 年保质期),用低成本创新实现了弯道超车,聚焦性价比创新,超越日本。 商业的本质是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任何不符合时代需求的过高精度,实质上也是内卷化。所以,我们要在系统工程上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这两年我们受美国的制裁,不再追求用最好的零部件造最好的产品,在科学合理的系统流量平衡的方法下,用合理的部件也造出了高质量的产品,大大地改善了盈利能力。 15、淦(先进无线技术实验室):我目前从事 Wi-Fi 技术研究,这块工作其实对创新要求比较高,否则很难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我们注意到,未来的创新还有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融合创新或者交叉融合,目前也有不少重大创新是来自跨界融合。对于做好融合创新,您有什么建议? 任正非:主动去与跨界的人喝咖啡,多喝咖啡,你不就能吸收他的思想了吗?这会对你的研究成果产生贡献。大家要去看蛭形轮虫的故事,我为什么反复说这个故事,就是希望大家要多交流,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与合作伙伴一起胜利,换来粮食,才能爬“喜马拉雅”。 16、付(网络技术实验室):我们有位年轻员工因为疫情隔离没办法来现场,他将要外派去海外研究所,他认为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选择,但目前海外疫情比较严重,所以他心里其实是又兴奋又担忧,他希望您能给他一些寄语。 任正非:生命应该高于一切,不仅研发人员,对全体海外员工的人身安全,公司都要关怀。生命是第一位的,我们要保障好,这样你的人生才能走出第二步、第三步。此外,爱惜身体也是自己的责任,也要自己爱惜自己,自己关心自己。 我们的道路是非常宽广的,但有时也十分曲折、艰难和波澜起伏。我们要充满信心。总会迎着朝阳的。
送走996后,我能期待一下4天工作制吗?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题图 | Pinterest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还在因为996被宣布违法而兴高采烈?那你一定没听说过一周只需要工作4天的神仙日子。 在许多大厂员工还在做“用钱换命,还是用命换钱 ”的选择题时,一小撮国家已经悄悄向周周小长假发起了冲锋。 他们拿5天的钱,上4天的班。至于老板会不会因此破产——“哦,那是老板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一位前米其林餐厅员工在喜提3休周末时,欢喜地说道。 “想不开”的老板着实不少。2018年的一天,新西兰Perpetual Guardian公司创始人安德鲁·巴恩斯(Andrew Barnes)在飞机上读到一篇文章,强调一个英国人一天有效的工作时间可能不足3个小时。 巴恩斯看不太懂,但他大受震撼。下了飞机立刻给人事经理发去一封邮件——“我们来实施4天工作制吧,缩短大家在公司的工作时间。”人事经理理都没理,直接把这封邮件塞进了垃圾信箱。 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前卫的想法,人事经理认为这是个十足疯狂的点子。巴恩斯说:“我只需要他们一周工作4天,还付给他们5天的薪水,这能有什么问题呢?” 人事经理立刻联合领导层给他开具了一长串的清单,其中包括工作完成度下降、可能错失商机等一系列问题。 虽然不被任何人看好,巴恩斯还是坚强地把改革推行了下去。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施行4天工作制后,巴恩斯的公司业绩丝毫没有下降,人们几乎毫无滞碍地迅速把工作效率整整提高了20%。 “想不开”的老板安德鲁·巴恩斯 这一点,在冰岛也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冰岛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4天工作制实验的国家。 2015-2019年间,冰岛开展了一项覆盖2500人的大型研究,参与实验人员包括首都市政厅的行政人员、幼儿园老师、医生、办公室职员等各行各业人士。实验尝试在不减少薪水的情况下,将被试人员的工作时间从每周40小时缩减至35小时、甚至32小时,并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效率改变。 最终,研究取得了“压倒性的成功”。根据英国智库Autonomy和冰岛可持续民主协会(ALDA)的报告:被试人员在实验期间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生活压力水平明显下降,幸福感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生产力与生产效率不仅没有下降,还有一定提升。 冰岛的4天工作制并非完全以自然日为单位,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在一周中的某一天或某几天使用缩减的每周工作时间。 在冰岛辛盖里远程工作。图源:unsplash “我把缩减的工作时间用在晚上,每天早下班45分钟。”一名在市政厅工作的男士说道,“这样就可以去接我女儿放学了。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在放学的路上她会有这么多话想跟我说。” 作为一个人口只有35万,约等于北京朝阳区人口十分之一的小国,2500人相当于冰岛总人口的0.7%。也就是说,几乎每百人就有一人参与了这项实验。甜美的结果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工会备受鼓舞,纷纷找上当地企业,要求“同一片天空,同一种制度”。 到今年,冰岛已有 85% 的劳动人口确定将加入4天工作制计划。这让冰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望全体实践4天工作制的国家。也让冰岛连续5年霸榜世界幸福指数前五的位置。 世界幸福国家排行 2020 冰岛模式的成功,给很多国家带来激励。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等都有企业或团体效仿冰岛,试图掀起一场自1817年后的最大革命。 1817年, 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提出“8小时工作制”,用以保护劳工的权益,使他们避免成为卓别林式的生产机器。而这一保护了工人近200年的制度,现在看起来,似乎已经有些过时。 芝加哥工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罢工 就在本月,苏格兰也正式加入了冰岛式4天工作制阵营。苏格兰民族党承诺,将投入1000万英镑,用于支持企业缩短每周工作时间,以兑现竞选时“努力减少工时以提高生产率和劳动者幸福感”的承诺。该措施实施后,相应企业的劳动者工作时间将减少20%,而工资仍然维持原位。 懒散的欧洲国家率先走出这一步并不稀奇,但出人意料的是,盛产“打工斗士”的社畜之国日本也把4天工作制写进了国策。 今年6月,为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振消费,以及延长育儿时间,日本政府在作为经济财政运营指导方针的“骨太方针”中,加入了“允许每周选择性休息三天的制度”。 日本报纸报道4日工作制,图片来源:Business Insider Japan 与冰岛模式不同,日本模式中,每周的40小时工时并未缩减,只是把第五天的工作均摊到了另外四天。研究者在调查了36家引入该制度的企业后发现,如果选择休息三天,大多数劳动者将不得不在其他四天延长工作时间,并完成第五天的工作量。否则要接受一定程度的降薪。 加班文化盛行的日本,竟然会推行4天工作制,这多多少少有点反常识。不过想想近年火爆的日剧,《我,到点下班》《出租什么都不做的人》《逃避可耻但有用》,你可能就能明白日本人现在有多不爱上班了。 日剧《我,到点下班》 实际上,在你看到的那些微博热搜之外,很多国家已经在践行实质上的4天工作制了。英国、法国、德国……在很多国家,每周工作不满40个小时早已是约定俗成的状态。 一位身处荷兰的留学生告诉我,周一和周五荷兰人基本处于半休假状态,研究室很少看到本地人出没。 另一位在美国西雅图工作的软件工程师也指出,在项目不紧张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在一周中的某一天——大多数情况下是周五——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也就是变相休假。 还有一位芬兰的公司职员说,虽然芬兰没有明确缩减工时,但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比例大大增加,在家只要不是开会,基本上可以说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样看来,从政府层面推动新工时制度的建立,与其说是一场革命,不如说是顺应民间现象的一种努力。 四天工作制来了!快去告诉你的老板 另一方面,已经实施的四天工作制实验,展现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好处。 其一,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在针对本国开展的实验进行研究后发现,工时减少后,员工每小时生产力提高了 20%。 巴恩斯的一位员工曾经热爱上班摸鱼,但现在却有些烦恼。他说,妻子总在上班时间给他发来网上的房产链接,商量买房的问题——当然,这证明妻子也在摸鱼——这令他倍感压力,因为现在是4天工作制,他没有时间摸鱼了,如果不高效工作,他会感觉不敢跟同事对上眼神。 停止“赛博摸鱼” 其二,员工感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好了。冰岛的实验中,劳动者报告,自己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家务、陪伴家人、发展爱好,或者只是单纯地休息。这令他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新一周的工作,有效减少疲劳。 在英国一家设计公司Normally工作的Basil说,施行4天工作制后,他被老板严肃约谈了。因为他总在周五周六的休息时间回复工作邮件,这让老板非常担心,怕他成为工作狂,无法享受休闲生活。 Basil本人,图源:BBC 其三,4天工作制对环境更加友好。日本微软公司试行4天工作制的1个月中,当月纸张消耗减少了58.7%,电力消耗减少了23.1%。 据Platform London报告估算,如果英国全面推行4天工作制,那么到2025年,英国的碳排放量每年将减少 1.27 亿吨,相当于减少了 2700 万辆汽车上路。这种减排来自更多的家庭料理、更少的通勤以及办公场所能源消耗。 其四,4天工作制还能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包括增加就业岗位和提振消费。德国最大工会IG Metall去年8月呼吁,在汽车行业引入4天工作制,因为这将为受电动汽车影响巨大的德国传统汽车行业,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 日剧《我,到点下班》,休假有利于促进消费 当然,也有人并不欢迎4天工作制。 很多企业经营者,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老板认为,4天工作制会带来沉重的人力负担。与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完成同等生产量的白领工作不同,工厂里的工作一旦压缩时间,生产量必然下降。而为了维持原有产能,经营者就不得不掏钱雇佣更多工人。 日本人对于4天工作制的种种担忧:无法接受降薪;工作日工时过长;如果搞副业就是变相增加劳动时间,图源:yahoo 除了老板之外,员工也有各种各样的担忧。 一位曾在日本雅虎工作的朋友告诉我,雅虎引入了可自由选择的3休制度。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是否申请每周多休息一天,休息的这一天将扣除相应薪水。虽然这本身是个十分灵活的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有些育儿负担比较重的员工,可以比较轻松地选择多休,而作为单身汉的自己,则感受到了比较大的压力: “日本工作场所很看重‘氛围’,你要会读空气。作为单身汉申请每周工作四天,很容易被周围人看成不上进的人,虽然很苦恼,但这一点也是不得不考虑的。” 日剧《凪的新生活》,女主因总在“读空气”而苦恼 也有人担心,会有公司拿鸡毛当令箭,强制要求自己少上一天班,从而少发一天工钱,以减少人力开支。 这些担忧在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的人群中最为常见。 在中国,其实也早已有人提出“4天工作制”的愿景。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其中建议,在我国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四天(36小时)工作制。 从2020年到2025年,在东部地区的某些行业试行;从2025年起,在东中部地区的某些行业实行;从203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这样就可以取消挪借拼凑的小长假,实现真正的假期自由。 也许有人会说,996都没解决,就想着连休3天,岂不是痴人说梦? 就像我在上海的一位朋友提到的案例:她的单位有一位人事经理,思想比较前卫,听闻国际上的风声,就去探了老板的口风,看有没有可能让公司与国际接轨。结果,现在这位人事经理已经被辞退了。 但一组有关工作效率的数据,也许会给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美国媒体In These Times在一篇名为Slacking Workers of the World Unite(《全世界摸鱼员工联合起来》)的报道中指出,全世界范围内,员工平均每天的摸鱼时间有1到3个小时,在工作时间,人们完成了70%的色情网页浏览和60%的网上购物。 微博“@程序员那些事”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27.5%的受访者每天只有1~2个小时专注于工作,另有36.2%的受访者每天专注工作低于5个小时。 英国媒体调查,英国人每天有效工作时间:2小时23分钟 在望京某互联网大厂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 每天7点吃完晚饭,基本就进入了摸鱼时间,在电脑前装作忙碌的样子,等完8点的餐补和10点的打车补助后,就可以回家了。 另一位在某家网络公司工作的中层表示,虽然刚刚结束一个007的工作周期,但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不少时间是在摸鱼与“被迫摸鱼”中度过——项目推进过程需要协作,有时等待的时间比实际工作的时间更长。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 日剧《我,到点下班》 实际上,1995年5天工作制刚刚在中国全面实施的时候,也有很多工厂认为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阳奉阴违。但在之后整体风气改变的影响下,最终都顺应了制度。 现在人们把一周工作5天看做天经地义,仿佛开天辟地以来就该如此。殊不知,从建国后的6天工作制过渡到5天工作制,到现在才过去26年。 图源:CCTV 我们对5天工作制的接受是如此迅速与顺滑,对4天工作制为什么不能有同样的期待呢? 今后伴随少子高龄化的发展,出生率降低,人们的预期工作寿命增长,与此同时,机械代替人力的进程加强,我们必将面临如何更好地平衡工作与育儿、如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如何拉动经济需求发展的困境。 4天工作制,也许将为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出路。 至于4天工作制之后会不会有3天工作制,3天工作制之后还会不会有2天工作制,谁也说不清楚。 毕竟休假这事儿就像套娃,当你习惯了现有的时间分配,就很难再感受到幸福。 冯巩、牛群表演相声《明天会更好》 想当年,1996年春节晚会上,冯巩和牛群表演相声《明天会更好》,牛群说: “以前我就怕过礼拜天,因为一过礼拜天我就得上丈母娘家干一天活,比我上一班都累。现在不怕了,双休日了,一天的活两天干,还能白吃六顿饭。”
中科院张国平:中国先进封装材料发展任重道远
图源:网络 集微网消息,在14日举行的ICEPT 2021电子封装技术国际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张国平发表主题演讲表示,先进封装已成为超越摩尔定律的关键赛道,但国产化仍然任重道远。 张国平称,随着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电子等前道晶圆厂的加入,先进封装正在受到业内瞩目。从传统封装到先进封装,对性能的追求是小型化、轻薄化、更高性能、更低功耗以及更低成本等等,其中封装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在先进封装材料领域,目前全球的主要玩家仍然是日本、欧美等国的厂商,中国由于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当前尚未出现有竞争力的玩家。 具体到几大关键材料,ABF由日本味之素完全垄断,TIM1(热界面材料)、PSPI(光敏聚酰亚胺)市场同样由日本主导,Underfill(底部填充胶)方面,市场则由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瓜分,而TBDB材料由美国厂商主导,也是当前国产化突破领域。 据张国平介绍,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的TBDB材料目前全球市占率已达到7%,是美国3M公司、布鲁尔以及日本的TOK后,第四大供应商。 张国平表示,部分核心技术的突破给与了国产化信心,但整体而言与国际巨头的距离以及国产化缺口还很大,仍需要集合国内人才和技术研发人员继续努力和发展。
新突破:中国自研复合材料螺旋桨首次获批 将用于AG600两栖飞机
IT之家 9月14日消息 根据微博 @航空工业 官方消息,由航空工业惠阳自主研制的 JL-4A/1 型螺旋桨,于 9 月初取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是国内首款获得型号皮批准的复合材料螺旋桨,填补了民用复合材料螺旋桨领域研制空白,在中国螺旋桨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JL-4A/1 型螺旋桨为 6 扇叶设计,叶片倾角可以大范围变化。该型桨采用轻合金材质桨壳、复合材料桨叶,提高了螺旋桨动力性能;采用先进的螺旋桨翼型和后掠气动布局,满足螺旋桨高效率、低噪声的性能需求;具备自动变距、定距、顺回桨、防雷击、防冰等功能和桨叶互换能力,具有环境适应性好、安全可靠性高、综合保障能力强的特点。 官方表示,该产品将用于我国自研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 ——AG600。航空工业惠阳作为螺旋桨系统总师和总承制单位,承担了其研制任务,并先后配合主机成功完成 AG600 飞机的陆上、水上、海上首飞。 IT之家获悉,AG600 两栖飞机早在 2017 年 12 月便配备这款螺旋桨完成陆上首飞,于 2018 年 10 月完成水上首飞。2021 年 1 月,螺旋桨完成了 1500 次完整变距循环试验,4 月完成了全部疲劳试验。 未来,AG600 飞机将有能力执行应急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察等多项特种任务。
太空“经济适用房”要来了?科学家发明特殊混凝土材料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将一块砖块运到火星上的成本可能超过100万英镑,这使得未来建造火星殖民地的成本高到令人望而却步。不用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现在开发出一种特殊的太空混凝土材料,这种材料是由外星尘埃以及宇航员的血液、汗水和眼泪制成的混凝土材料。最重要的是,这种材料的成本低,完美解决了建造成本高的问题,让未来打造太空“经济适用房”有了可能性。 据报道,在当地时间9月13日发表在《Materials Today Bio》上的研究成果中,研究人员将一种来自人类血液的蛋白质与产自尿液、汗液或眼泪的化合物结合,这种合成材料可以将月球或火星模拟土壤粘合在一起,由此产生一种比普通混凝土更坚固的材料,非常适用于在外星环境中建设“经济适用房”。 众所周知,将地球上的建筑材料运送至太空要花费巨大的代价,这意味着未来的火星殖民者不可能随身携带所需要的建筑材料,而必须利用他们在火星上所获得的资源投入施工建设。这种方式被称为现场资源利用(或 ISRU),其通常侧重于松散岩石和火星土壤(称为风化层)的使用。然而,人们似乎忘记了还有一种资源,其存在于所有载人航天任务中,这便是宇航员本身产生的体液、太空生活垃圾等“资源”。 根据这项新发明,科学家们证明了人类血浆中的一种常见蛋白质——人血清白蛋白可以作为月球或火星模拟尘埃的粘合剂,由此产生出一种类似混凝土的材料。这种新材料被命名为AstroCrete,其具有高达25MPa(兆帕)的抗压强度,而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20到32 MPa之间。科学家们还发现,在将尿素(人体通过尿液、汗水和眼泪产生或排泄的生物废物)加入AstroCrete之后,后者可以进一步将抗压强度提高 300% 以上,其中表现最好的AstroCrete的抗压强度近40MPa,远超普通混凝土。这也意味着宇航员本身产生的体液等“资源”可以再利用。 参与该项目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爱立德·罗伯茨博士向记者表示,与其他许多拟在月球和火星实施的建造技术相比,AstroCrete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他说到:“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开发可行的技术以用于在火星表面生产类似混凝土的材料,但我们在此之前从未想过问题的答案就存在人类体内。” 科学家们通过计算得出,在执行为期两年的火星地表任务期间,六名宇航员一共可以生成超过500公斤的高强度AstroCrete。科学家们研究了血液结合机制,他们发现血液蛋白质变性后或出现“凝结”现象并由此形成一种扩展结构,其可以与其他材料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罗伯茨博士解释称:“这一理念的应用前景令人热血沸腾。” 此外,动物血液在历史上曾经被用作砂浆的粘合剂,对此罗伯茨博士向记者说到:“令人兴奋的是,人类在太空时代遭遇的重大挑战可能因为中世纪技术的灵感进而找到解决方案。”(编译/良弼)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iFeng科技)。
苹果发布第六代iPad mini约售3213元:搭载A15处理器采用全面屏设计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贾楠)北京时间9月15日凌晨,苹果举行秋季新品发布会,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本场发布会依旧采用线上举行的方式。在此次发布会上,入门级iPad以及iPad mini得到了更新,第九代iPad保持了经典外观,iPad mini则采用了全新的全面屏设计。 在发布会最开始,苹果CEO蒂姆·库克分享了自家流媒体服务Apple TV+的内容。除了已经获奖的《早间新闻》等作品,苹果带来了一系列秋季即将发布的新内容,包括将于9月17日上线的《早间新闻》第二季以及于9月24日上线的科幻作品《基地》。 在发布会上,苹果表示在过去一年中,iPad的销量增长了40%。入门级iPad也得到了相应更新,在保留经典外观的产品形态下,该机型的处理器升级至了A13仿生处理器。苹果表示,相比前代,第九代iPad在CPU以及GPU性能上提升20%。 其前置摄像头升级至了1200万像素122°超广角镜头,支持此前在iPad Pro上已经支持的人物居中功能,在进行视频通话或会议时,可以保证人物始终保持在画面中间,并根据人物数量的变化进行画面的相应变化。 第九代iPad的起始容量提升至64GB,售价329美元,约合人民币2118元,将于今日开始预售。 大家期待的iPad mini也得到了相应升级。新一代iPad mini采用全面屏设计,共有紫色、粉色、星光色、深空灰色四种配色。第六代iPad mini屏幕尺寸为8.3英寸,支持广色域显示、原彩显示、500尼特亮度以及抗反光涂层。 iPad mini在解锁方式上采用了与iPad Air相同的顶部Touch ID 设计。第六代iPad mini采用了A15仿生处理器,在性能上,苹果表示相比上一代iPad mini,CPU有40%的性能提升,GPU则有80%的性能提升。同时采用了全功能USB-C端口,并支持5G网络,并配有1200万后置单摄镜头以及与第九代iPad相同的前置镜头,并支持横向立体声系统。 在配件方面,iPad mini拥有配套的双面夹保护壳,并支持第二代Apple Pencil。售价499美元,约合人民币3213元,将于今日开始预售,下周正式发售。
打开元宇宙大门,就从这1000平米的VR“对战空间”开始
作者 | 云鹏 编辑 | 漠影 如果要例举近来科技圈最火热的三个词,应该是元宇宙、元宇宙、元宇宙…… 社交巨头字节跳动花费“传闻”90亿人民币高价收购国内VR头显龙头Pico被认为是对元宇宙的“提前布局”。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等一众科技大佬也纷纷为元宇宙站台,将其视为通向互联网下个时代的“钥匙”。 更有意思的是,就连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短短十几秒的邀请函视频,都有人解读出了“元宇宙”的味道,导致邀请函发布当天,元宇宙概念股接连暴涨。 ▲苹果在2021年9月8日凌晨发出带AR效果的秋季发布会预告片 但随即,就在第二天9月9日,涉及元宇宙概念的大部分企业股价又开始了回调。资本市场的狂欢,的确很容易蒙住人的双眼,令人不冷静。 其实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说,元宇宙仍然感觉“很虚”,甚至没人敢拍着胸脯告诉你,什么是元宇宙的准确定义。 元宇宙是不是就是VR?VR行业发展至今还存在哪些关键难题,急迫入局元宇宙的科技巨头们,他们的思路就一定是对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智东西与国内VR创企STEPVR创始人郭成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元宇宙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深入挖掘了其背后产品、技术、生态建设的根本性难题,尝试对VR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前瞻。 ▲智东西记者来到STEPVR北京总部与其创始人郭成(左)进行深入交流 成立于2013年的STEPVR已有八年产品技术研发经历,2019年落地全球首个最大单体VR电竞娱乐多人空间,最高可拓展超1000平方米,同场人数最多40人;并且他们已经拿下了华为、中兴、歌尔、Airbus(空客)等客户,自研专利数量超70项。 ▲STEPVR旗下《未来战场》体验实况 一、VR需要满足消费者对“元宇宙”的所有想象 在整个科技行业经历过一波“元宇宙风暴”洗礼后,很多人也开始冷静下来。 现在巨头们对于元宇宙的解读,其实颇有些“盲人摸象”的意味,摸到了什么就说像什么,但其实摸到的只是一小部分。没人可以完整定义元宇宙,因为根本没有人真正看到这只“大象”到底长什么样子。 目前业内公认的元宇宙概念第一股是美国的Roblox,但其核心的“元宇宙产品”只是一款名为《Roblox》的在线游戏。 ▲《Roblox》 元宇宙真的只是一个“游戏”吗?《Roblox》的实际上距离真正的元宇宙体验还相差甚远。 元宇宙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虚拟”,而与这个概念最为接近的其实就是“虚拟现实”,也就是VR,这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知到的。 对于到底什么是元宇宙,郭成尝试给出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看法,在他看来,元宇宙(Metaverse)可以分成“元”(meta)和“宇宙”(universe)。 而在这两部分中,“元”有着决定性作用,“元”需要复原人的所有感官。 简单来说,如果把人看作一个计算机,眼、耳、鼻、舌、身是输入设备,执行机构是手脚,那么要创造真实数字世界,就需要给这些输入设备输入正确的信号,让计算机认为这些输入是真实的。 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各种感官信号,从而对世界产生“感觉”。如果有一天有一套设备可以提供同样的信号,让人们对另一个虚拟世界产生真实的“感觉”,那么元宇宙就真正实现了。 问题就在于,什么是“正确的信号”,不仅要正确,还要低延时,这需要大量的算力、精巧的算法以及一系列软硬件的配合。 所以,元宇宙实际上还是一个“技术问题”——能不能发明出一套装置系统,“喂”给人体不同的器官真实的信号,让人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而“一套系统”就意味着,元宇宙绝不是靠单项技术推进就可以实现,“需要有一家公司站出来把所有技术开发完,用一套合适的产品组合提供给客户,进行商业落地,这背后的关键永远是技术和产品。”郭成很坚定地说。 “难的就是把这些东西都拼到一起并商业落地,而且是在公司还活着的情况下。” 二、只做一个VR头显远远不够,生态永远不是补贴出来的 在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聊到了Facebook,作为VR行业中走的比较早的硬件龙头企业,谈及VR,马克·扎克伯格和他的Facebook永远是避不开的一个话题。 1、直接给用户家里塞个头显?可能不是那么回事 目前来看,Facebook做的最突出、看起来跟元宇宙关系最大的一件事,仍然是它发布的Oculus Quest系列VR头显,其名为“Horizon”的VR社交平台发布两年后才在前不久推出了“公测版”。 ▲Facebook推出的VR会议平台Horizon Workrooms 可见,Facebook在元宇宙的路上走得并不顺利。谈及Facebook,郭成有着很透彻且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Facebook是一个很成功的社交巨头,在VR这件事上,他们仍然在用原来做社交的理念来做——只要盘子铺的足够大就能赚钱。 但Facebook这种做单一VR头显硬件并且通过大量补贴来做的方式,最终结果可能不会很乐观,“胜也可能是惨胜”,并且这种做法也不适合中小企业。 不论VR还是元宇宙,只是叫法的不同,根本上都是要构建另一个“真实世界”,而消费者想象中的这种“真实感”,可能就像《头号玩家》电影里演的那样,工作、学习甚至是生活琐事都可以在其中完成。 而这种“真实感”不是Facebook的一个家用VR头显能够提供的。 目前VR游戏市场中销量最高的游戏叫做《节奏光剑(Beat Saber)》,用户通过摆动手柄击碎视野中的方块来得分。 “但实际上,如果你用299美元的价格,给用户一个几乎铺满视野的巨大屏幕和一双可以挥动敲击的棒,一样会有人买单,甚至不需要VR头显。因为这背后的逻辑是:这个游戏品类本身就是好玩的,而不是VR本身带来的。” 这就意味着,Facebook实际上就是靠着极高的性价比将一款硬件直接送到了用户手里,而体验远未达标。 在这背后,解决技术、产品问题才是核心,刚开始一味追求用户数其实没有意义,因为技术慢慢迭代成熟,最终仍会走入到用户家里。 这时,我们不妨回顾PC发展的历程,PC在发展早期也没有多少用户,当时人们接触PC的渠道都是在线下,比如网吧、咖啡厅,因为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一套能实现完整体验的设备,是买不回家里的。 在郭成看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思路是对的,他在提供了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后,先做了一个顶级跑车,不求卖出去多少辆,但把体验做到“合格”。然后再从跑车做到消费级车。 如今消费者对于VR“感知不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单一一个VR头显其实是无法实现厂商们“承诺的体验”的,其实这是一种“不及格”的体验。 “做个新鲜两个月就扔在角落里吃灰的‘家庭游戏机’(Quest头显),不是扎克伯格应该干的事。” 2、瞄准线下商业落地,“网吧模式”的VR体验怎么玩? 带着对于VR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对行业常见做法的批判性思考,郭成和他的STEPVR团队在商业化落地方面“另辟蹊径”,采用了一种“网吧模式”来提供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线下的门店,提供一套能够实现当下他们认为真正“及格”的VR体验的全套设备,并且在体验内容和服务方面也一并做到位。 用户通过共享设备的方式来进行体验,而具体的内容和体验形式就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了。 目前STEPVR主要在VR电竞体育、VR党建、VR数字乐园等领域进行了线下商业化应用,而在这些体验场馆中,用户可以获得“全感官”的体验,实现人与人在虚拟空间中的实时互动。 ▲用户在《未来战场》中体验驾驶射击类游戏 显然,STEPVR没有像其他厂商一样只做单点设备,而是通过一整套设备,给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提供更加逼真的信号,让用户体验到更加真实的VR世界。 ▲用户在《未来战场》中体验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 三、死磕产品、技术,要做VR领域的iOS,求得“活水来” STEPVR选择了一条看似不同寻常的路,但本质上他们是把握住了VR实现的根本——产品和技术。这需要潜下心踏踏实实去做,要耐得住寂寞。 而面对当下资本市场的火爆,郭成也看得很透彻,他说,“资本市场当然需要‘嗨点’去释放,我们不排斥,也不跟随,因为企业目光要看长远,即使你做了‘火中取栗’的事情,吃不了几天最后还要饿死,必须要真正种出粮食才能活。” 活下去,对于STEPVR这样的国内VR创企来说,或许始终会是一道必考题,稍有不慎就会成为“送命题”。 入局VR行业八年,郭成俨然已经成为一枚老兵,而他创办的STEPVR也在漫长的研发积累后,进行了三次大的产品迭代、实现了广泛商业落地并实现了盈利。 1、做生态需要有“活水” 正如前文所说,STEPVR要做的并不是某个单一的VR设备,而是要做一套能够实现他们理想中的VR体验的“入口设备”。 而入口设备拆开来看,包括从硬件、软件、技术到内容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现在厂商们都在谈生态,但生态是不可能补贴出来的,必须要有“活水”流进来。 这个活水,放在消费级市场的产品中来说,就是消费者愿意买单,消费者真正认可厂商提供的一套体验,并愿意支付费用、可以形成复购。 当然,做好这件事并不容易,郭成也很清楚,做消费端产品做完美,是很难的一件事,而任何企业要把消费端产品做精,都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但他强调,把产品做精这件事要跟消费者一起完成,但是第一步一定要把产品做到“及格”,而光是做及格这件事,可能就要做上个十年。 回顾科技产业的发展,其实苹果iPhone的崛起就很能说明问题,iPhone刚发布的时候,还没有App Store,也没有如今枝繁叶茂的生态大树,生态的完善都是需要过程的。 ▲乔布斯发布初代iPhone 在郭成看来,目前STEPVR的部分产品在单点上已经达标,也有些还在打磨,但重要的是,STEPVR给用户承诺的体验和实际能够提供的体验是相符合的。 “你给消费者提供了你所承诺的,用户就会买单,也会形成复购。消费者是非常聪明且可爱的,他们很真实。” 2、八年三次技术迭代,实现超1000平米多人VR对战 从2013年创立至今,STEPVR的核心产品和技术经历了三次大的迭代,而第四次大版本升级也呼之欲出。 在第一代技术中,STEPVR主要实现了视觉、听觉、前庭感觉,后续第二代继续打磨,第三代加入了触觉。目前他们的第三代技术已经开发完毕,并可以打包成能够批量化复制的产品。 目前STEPVR第四代产品的基础模块已经准备好,明年就可以做出产品,而第四代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在小空间内实现“五感体验”,也就是让这种全套VR体验开始可以进入家庭中。 现在不少大型商场中都可以看到STEPVR开发的“未来战场”VR竞技体验馆,据了解,STEPVR预计今年线下联网竞技体验店将会突破500家。 而在各类已经落地的线下VR商业化应用背后,是STEPVR自研技术提供着坚实支撑。在数百平米甚至上千平米的场馆中,实现多人实时对战,谈何容易? STEPVR的大空间激光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异形地形定位,最重要的是可以“无限延展”,可大可小。 当然,用户良好的操控体验也离不开对动作的准确捕捉,STEPVR的激光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对抗电磁干扰,从而提供良好的稳定性。这一系列自研技术的突破,都是实现优质VR竞技体验的关键。 目前,STEPVR的前庭回馈、大空间定位等技术,曾受到阿凡达特效总监罗宾·普莱比尔的肯定。 STEPVR的技术及产品已经覆盖从硬件到软件,从基础技术到应用产品,能够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他们的全栈技术专利总计73个,其中发明专利超60个。 ▲STEPVR的主要技术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STEPVR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在可靠质量的基础上做到成本可控,并且可以批量复制。 3、VR大战最后拼什么?看谁能做出一个VR界的操作系统 对于未来VR行业的发展,谁会脱颖而出?郭成也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做出VR领域的操作系统,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 这个VR操作系统包括底层硬件驱动、软件管理系统、给用户的UI、给开发者的SDK,还有一套背后的运行机制,就比如Windows、iOS、Android。 微软做成了Windows、苹果做成了iOS、macOS,谷歌做成了Android,所以他们都成了所在领域毋庸置疑的霸主。 以此来看,谁能做出第一个VR操作系统,谁第一个能跑出一个正向循环的系统,让消费者买单的、重复消费的技术和产品来,很可能会成为目前VR玩家之间的根本性差异。 从全套的VR体验设备到VR操作系统,其实STEPVR要做的,就是VR中的iPhone和iOS。 “做操作系统,第二名永远赶不上第一名,有强烈的马太效应。我们如此拼命地去做,就是因为我们很有机会做出这样一个操作系统,而这种机会一辈子能赶上一次都很难……”向我说这句话的时候,郭成的眼睛似乎都在放光。 结语:VR行业玩法或将迎来一场变革 在此次的深入交流中,我能够明显看到STEPVR在死磕VR技术过程中抓住的几个核心关键点:真正符合用户预期的体验、过硬的软硬件技术、正向循环的生态以及完善的底层操作系统。 显然在一片血海的VR行业打拼八年,也让郭成的不少心得内化为了指引他们前进的坚实方法论,最重要的是,他们真的把这一套要玩转了。 我们也能看到,VR行业普遍靠单点设备突破的打法,也着实显得有些过时了。 下一代计算平台的争夺还在继续,VR行业势必还会火热下去,而能否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不仅需要执着地投入,更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并沿着自己的路,坚定地走下去。
佳能发布全画幅专微相机EOS R3及两款轻量化镜头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卡尔)9月14日消息,佳能于今日举办线上发布会,正式发布全画幅专微相机EOS R3。该相机支持最高约30张/秒高速连拍、6K 60P RAW短片拍摄以及最高约8级抖动补偿效果,售价36999元。此外,佳能还发布了RF F100-400mm F5.6-8 和 RF16mm F2.8 两款轻量化镜头,售价分别为4659元与2149元。 佳能EOS R3全画幅专微相机 EOS R3采用了全新的全画幅背照堆栈式CMOS图像感应器,常用感光度达到了ISO 100-102400的宽范围,扩展感光度最高可达ISO 204800。传感器与DIGIC X数字影像处理器相结合,在电子快门下可实现最高约30张/秒的高速连拍,机械快门下最高可实现约12张/秒连拍。EOS R3还搭载了全新OLED电子取景器,支持120帧/秒刷新率,通过“光学取景模拟视图辅助”功能,可实现接近光学取景的显示效果。 EOS R3搭载了第二代全像素双核CMOS AF,对焦区域可覆盖图像感应器最大约100%×100%的面积,并提供了可自动选择的1053个对焦框以及可手动选择的4779个自动对焦点位。相机自动对焦速度最快约0.03秒,是目前EOS专微相机中最快的。此外,EOS R3内置红外线LED灯以及视线感应器,能准确识别瞳孔视线位置并标记,只需要将视线锁定被摄物体就可实现自动对焦。 视频方面,EOS R3最高支持无裁切6K 59.94P/50.00P RAW格式视频拍摄。此外,相机还支持6K/5.6K超采样生成4K短片以及拍摄4K 119.88P/100P高帧率视频,并且所有模式都支持自动对焦和追踪对焦。EOS R3支持6K 12位RAW内录、Canon Log 3和HDR PQ等多种记录方式。在拍摄MP4格式视频时,EOS R3同样支持CFexpress与SD存储卡支持双卡槽同时记录功能。 会上,佳能还发布了两款全画幅RF镜头,分别为RF100-400mm F5.6-8 IS USM和RF16mm F2.8 STM。两款镜头均采用了小型轻量化设计。 RF100-400mm F5.6-8 IS USM与RF16mm F2.8 STM RF100-400mm F5.6-8 IS USM的体积非常紧凑,整体长度为约164.7mm,直径约为79.5mm。镜头内置UD镜片以及一枚非球面镜片,采用了Nano USM超声波马达。IS 防抖最高可达到5.5级,配合机身防抖的最高可以实现6级协同防抖能力。 RF16mm F2.8 STM是佳能RF镜头系列中首款超广角定焦镜头。该镜头采用了7组9片光学结构,包含1片非球面镜片,对角线视角可以达到约108°。 售价方面, EOS R3售价36999元,将在2021年11月上市。RF F100-400mm F5.6-8 和 RF16mm F2.8售价分别为4659元与2149元,将与10月中旬上市。
三年卖出27亿颗芯!国产TWS芯片商IPO获受理,去年营收20亿
作者 | 高歌 编辑 | Panken 芯东西9月14日报道,昨日,国产芯片厂商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理科技”)申报创业板IPO获受理。杰理科技的主营业务为蓝牙耳机芯片、蓝牙音箱芯片等系统级SoC。 根据互联网数据资讯网SIG的数据,2018年-2020年全球蓝牙音频传输设备出货量共32亿台,同期杰理科技蓝牙音频芯片销量超过27亿颗(大部分蓝牙耳机配备2颗主控芯片)。目前杰理科技产品已进入小米、传音、惠普、飞利浦、夏新、联想、摩托罗拉等终端品牌厂商供应链。 在报告期内,杰理科技营收呈递增趋势,2018年-2020年各期营收分别为13.37亿元、16.57亿元和21.41亿元,2021年1-3月营收为5.30亿元。同时,杰理科技的净利润也维持了增长态势。2020年杰理科技净利润达4.62亿元,相比同行业上市公司有着显著领先。 ▲杰理科技2018年-2020年净利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 杰理科技此前曾2次申报IPO,均已申请撤回。杰理科技第一次申报IPO时间为2017年3月15日,拟登陆上交所主板,于2018年3月30日申请终止撤回;杰理科技第二次申报时间为2018年11月2日,仍计划登陆上交所主板,于2019年9月3日申请终止。 本次IPO,杰理科技计划募资25亿元,远超前第一次11亿元和第二次5.87亿元募资规模。25亿元将分别用于智能蓝牙耳机芯片升级、智能蓝牙音箱芯片升级、蓝牙及Wi-Fi物联网芯片升级、可穿戴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健康医疗测量芯片升级、研发中心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等7个项目。 ▲杰理科技募资情况 杰理科技的控股股东为珠海市高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该公司直接持有65.77%的杰理科技股份。杰理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王艺辉、张启明、张锦华、胡向军4人,合计控制杰理科技84.07%的股份。 ▲杰理科技股权架构图 一、净利复合增长超30%,单年营收破20亿 近三年以来,杰理科技的营收保持了增长趋势,其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分别为13.37亿元、16.57亿元、21.41亿元和5.3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6.55%。 在利润方面,杰理科技2018年-2020年各期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3.93亿元和4.62亿元,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为1.07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1.84%。 ▲杰理科技2018年-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及净利润变化 具体来说,杰理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可分为蓝牙耳机芯片、蓝牙音箱芯片、智能物联终端芯片、健康医疗终端芯片、普通音频芯片和其他产品。其中,蓝牙耳机芯片和蓝牙音箱芯片2018年-2020年各期收入占比合计超过80%,是杰理科技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近年来,杰理科技正在不断拓展智能物联终端芯片和健康医疗终端芯片市场,已成为这2个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竞争者。 从2018年-2020年,杰理科技的蓝牙音箱芯片收入占总营收份额在逐渐减少,蓝牙耳机芯片、智能物联终端芯片和健康医疗终端芯片收入占比逐年增加。2021年一季度,杰理科技智能物联终端芯片营收份额首次突破10%,蓝牙音箱芯片营收占比为42.36%。 ▲杰理科技2018年-2021年第一季度各业务收入占比变化 2018年-2020年,杰理科技综合毛利率为28.37%、31.49%、28.85%,2021年第一季度杰理科技综合毛利率为29.92%,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招股书称,这与杰理科技的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有关。 ▲报告期内杰理科技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对比(图片来源:杰理科技招股书申报稿) 二、华虹集团为最大晶圆代工商,华天科技为封测供应商 杰理科技属于典型的Fabless厂商,不直接从事芯片生产,而是向晶圆代工厂商采购晶圆,并分别委托晶圆测试厂商、芯片封装测试厂商进行晶圆测试和芯片封装测试。此外,杰理科技还采购Flash、SDRAM等配套封装芯片。 报告期内,华虹集团一直是杰理科技的最大供应商,向其提供晶圆和光罩服务。天水华天科技则是杰理集团一直以来最主要的芯片封测供应商。 根据招股书,华虹集团的下属控股子公司上海华虹持有杰理科技0.47%的股份,存在关联关系。 ▲报告期内杰理科技前五大供应商 杰理科技业务模式为直接向方案商或具备芯片二次开发能力的整机厂商进行销售。在报告期内,杰理科技的客户销售金额排名变化较为频繁,但是前五大客户整体名单变动不大。 深圳市鑫闻达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景新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伦茨科技有限公司等在报告期内一直为杰理科技前五大客户。 ▲报告期内杰理科技前五大客户 三、遵循“联发科模式”成长路径,核心技术人员都曾于珠海建荣任职 从整个行业来看,杰理科技的境外竞争对手有高通、联发科、瑞昱、安霸股份、德州仪器等;其境内主要竞争对手有恒玄科技、中科蓝讯、炬芯科技、博通集成、富瀚微、国科微、晶晨股份等。 招股书写道,杰理科技成长于瑞昱、高通、德州仪器、联发科等境外厂商垄断市场的时期。为了打破市场困境,杰理科技从中低端以及新兴市场切入,提供“SoC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形成全球领先的芯片出货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产品性能,实现了蓝牙音频领域的“联发科模式”的成长。 相比于竞争对手,杰理科技产品具有高规格、高灵活性、高性价比平衡的特点,其产品种类较多,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 报告期内,杰理科技累计研发投入3.6亿元,占同期累计营收的6.37%。 杰理科技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22项(含两项境外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56项以及100项软件著作权。截至2021年3月31日,杰理科技拥有研发人员241人,占员工总数的75.31%,其核心人员大部分拥有十年以上的从业经验。2018年,12月,杰理科技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站,进一步加强了自身研发和创新实力。 杰理科技核心技术人员共5人,分别为张启明、胡向军、黄海涛、罗广君、邓玉林,其中胡向军为大专学历,其余4人俱为本科学历。 ▲杰理科技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任职情况 杰理科技的5名核心技术人员都曾在珠海建荣集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任职,并且都在2010年8月-9月加入杰理科技。根据招股书,杰理科技与珠海建荣并无关联关系。不过珠海建荣和其关联方曾对杰理科技发起4起诉讼,珠海建荣已主动撤回了所有诉讼。 相对来说,杰理科技的高端人才不足,需进一步壮大研发队伍规模,培养和引进高端设计人才、提升研发团队领军人才数量,这也将成为杰理科技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此外,杰理科技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限制了其产品研发和新产品规模化发展。 四、董事长王艺辉直接持有9.89%股份 珠海市高齐公司直接持有杰理科技65.77%的股份,为杰理科技控股股东。杰理科技实际控制人为王艺辉、张启明、张锦华、胡向军4人。上述4人为杰理科技共同创业伙伴,合计直接持有杰理科技18.31%的股份,并通过珠海搞起间接控制65.77%股份,总计控制杰理科技84.07%的股份。 招股书显示,王艺辉、张启明、张锦华、胡向军4人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报告期内4人在董事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表决均为一致,且4人一致行动关系将持续至杰理科技上市后36个月。 ▲杰理科技董事长、总经理王艺辉 王艺辉为大专学历,曾任珠海恒通航运职员、珠海西科网络行政总监、珠海建荣副总裁等职位。2010年8月,王艺辉于杰理科技任职,现任杰理科技董事长、总经理,直接持有杰理科技9.89%的股份,是最大的自然人股东。此外,小米科技持有杰理科技2.82%的股份。 ▲杰理科技股东名单与持股比例(图片来源:杰理科技招股书申报稿) 结语:杰理科技能否上市仍有待观察 杰理科技作为行业内较为重要的蓝牙音频芯片厂商,其产品性价比较高,推动了无线蓝牙耳机等设备的普及。如果能够上市成功,杰理科技将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投入研发,或将进一步提升自身技术实力。 但同时,杰理科技高端技术人员不足,缺乏领军技术人才。此前,杰理科技曾申报2次IPO,又都申请撤回。这次杰理科技能否顺利登陆创业板仍待观察。
苹果iPhone 13/Pro即将发布 运营商将大力补贴推动销售量
IT之家 9 月 14 日消息 苹果秋季发布会时间定于北京时间 9 月 15 日凌晨 1 点,有望推出全新 iPhone 13 系列机型以及 Apple Watch Series 7 智能手表、AirPods 3 无线耳机,还可能会宣布 iOS 15、watchOS 8 正式版的消息,敬请期待。 据 9to5 Mac 报道,业内评论员表示,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通过积极的交易推动 iPhone 13 系列的销售,但 iPhone 的补贴将在某个时候结束。 IT之家获悉,运营商在推动 iPhone 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要归功于相互争夺市场份额。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 “自从去年推出具有超高速 5G 手机功能的机型以来,iPhone 的销售一直在蓬勃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无线公司为争取客户使用新技术而提供的诱人优惠。 Verizon、AT&T 和 T-Mobile 在过去一年中推出了巨额补贴,以留住客户并降低购买新 iPhone 的成本,这样用户就会升级到他们的 5G 服务。 根据跟踪设备销售的 BayStreet 研究公司估计,在过去的三个季度里,运营商的激励支出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多。该咨询公司的数据估计,平均每个客户看到约 200 美元的利益,而一年前约为 100 美元。 广告中的交易有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包括为一些客户提供全新的设备,而不需要首付,或在多个月内支付少量月供。最近,AT&T 提供了高达 700 美元的信用额度,用于购买新的 iPhone Pro,然后每月支付 8.31 美元,为期三年 [...]。 随着苹果公司准备在周二展示新一批支持 5G 的 iPhone,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运营商之间为争夺客户而进行的昂贵斗争将持续多久,以推动 iPhone 销售。” 许多人认为,这些激励措施的成本太高,难以持续,总有一天运营商会削减开支。这可能会减少对 iPhone 的需求。 但 iPhone 13 系列的周期似乎很安全。 今年 8 月份,当分析师问及 AT&T 是否可能控制其补贴支出时,首席财务官 Pascal Desroches 说,“公司对结果感到满意。我们的报价很有竞争力,而且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利可图。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认为这不会有任何变化。”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