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特斯拉墨西哥超级工厂已开始建设 重型施工设备已进场
8 月 14 日消息,在 3 月 1 日的年度投资者日活动上,特斯拉 CEO 马斯克确认他们将在墨西哥新莱昂州建厂,用于生产下一代的电动汽车。 从外媒此前的报道来看,特斯拉在墨西哥的超级工厂规模将相当庞大,占地接近 4200 英亩,也就是约 25495.2 亩,将远大于特斯拉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工厂,投资预计将会超过 50 亿美元,也有知情人士透露可能接近 100 亿美元,工厂的建设预计在夏天就会开始。 而从外媒最新的报道来看,特斯拉墨西哥超级工厂的施工,已经开始,重型设备已经进场。 外媒是根据当地媒体的航拍视频,报道特斯拉墨西哥超级工厂已经开始施工的。 航拍视频显示,特斯拉墨西哥超级工厂内已有重型施工设备在进行相关的作业,工厂所在地附近的道路上,还可以看到警示司机工地施工活动的锥形标志。 虽然外媒在报道中提到,目前已经开始建设的,是特斯拉在墨西哥新莱昂州圣卡塔琳娜的总部,但重型设备的进场也是工厂建设的一大重要进展,也似乎表明超级工厂的建设已经开始。 对于特斯拉在墨西哥的超级工厂,最初的报道是称建设在今年 3 月份就将开始,在明年的某一时间点就将开始生产电动汽车,但随后有报道称将在 2025 年一季度前后投产。 重型设备进场开始施工,可能意味着特斯拉这一超级工厂的各项审批已有进展。在上月初,工厂所在地新莱昂州的州长 Samuel Alejandro García Sepúlveda,透露工厂的所有许可都在推进,环保、能源、水资源等都已完成检查,随时都可开始第一阶段的建设。
手机市场复苏不及预期,消息称高通清库存芯片大降价
IT之家 8 月 14 日消息,据台湾地区《经济日报》报道,手机市场复苏不如预期,业界传出,为刺激客户拉货意愿并加快出清库存,高通近期启动价格战,锁定中低端 5G 手机芯片,且降价幅度高达一至二成,预计高通这波降价措施将延续至第四季。若清库存速度不如预期,不排除再加大新一波降价力道。 据IT之家了解,高通过往都会在旧产品堆积超过一年后,才会开始启动价格战,这次不同于以往的是,在产品推出不到半年就开始大降价,除了新产品将问世之外,另一大主因就是消费性市场低迷至少将延续到年底。 业界分析,高通此次大规模降价,凸显中低端 5G 手机市场萎靡的窘境。 业界指出,高通在非苹中高端手机市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本次降价聚焦在中低阶领域,希望通过加速清库存,以迎接 10 月中下旬开始陆续推出的全新一代骁龙系列手机芯片。 至于联发科是否会受到高通这次价格战影响,业界认为,联发科手机芯片出货量已跃居全球第一,加上联发科在今年第 2 季度后的新芯片开始转往中高阶市场,因此受影响程度不会如过往般剧烈。 据分析,这波消费性市场低迷走势可能延续到今年第四季度,明年才有机会全面好转,联发科、高通今年营运表现几乎都可确定将明显低于去年历史新高水准,最快要到 2024 年才有望重新回温。
Redmi K60至尊版发布:天玑9200+配1.5K直屏24GB超大内存 售2599元起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郑乾坤)8月14日消息,小米于今日发布Redmi K60 至尊版,配备天玑9200+处理器和1.5K高亮度直屏,售价2599元起。同时还带来了24GB+1TB版本的超大内存版本售价3599元。 外观方面,Redmi K60 至尊版共有墨羽、影青和晴雪三款配色,摄像头模组由整块金属切削而成,墨羽配色的后盖玻璃采用碳纤维暗纹设计,屏幕与中框衔接部分无塑料支架。此外,Redmi K60 至尊版还支持IP68级防尘防水,为红米第一款支持该项功能的手机。 屏幕方面,Redmi K60 至尊版搭载了使用华星光电C7发光材料的6.67英寸2712*1220分辨率144Hz直屏,峰值亮度为2600nit,支持2880Hz高频PWM调光。Redmi K60 至尊版的屏幕还经过了出厂校色,官方宣称可达到Delta E≈0.37、JNCD≈0.32的色准表现。 性能方面,Redmi K60 至尊版搭载了天玑9200+处理器,官方数据显示安兔兔V10跑分177万分。Redmi K60 至尊版还配备了一颗Pixelworks X7独显芯片,可实现超帧、超分和画质增强同时开启。小米此次还为Redmi K60 至尊版配备了狂暴引擎2.0,可综合多维度环境信息和使用场景按需优化性能调度。综合以上三项性能配置,Redmi K60 至尊版已支持30款原生144FPS游戏、100余款超帧144FPS游戏和3款超帧超分并发游戏。针对散热,Redmi K60 至尊版还使用了「全域冰感循环散热系统」和「冰封散热钢化膜」,可带来更好的散热表现。
三季度产能或受限,理想汽车的增长故事还能讲多久?
继年初特斯拉降价之后,今年8月,新能源汽车再次掀起新一轮的降价潮。零跑、蔚来等品牌官宣降价,理想则通过发布新车“变相降价”。 8月8日,理想汽车(02015.HK)公布了2023年二季报,尽管二季度营收净利双增长,但其股价却呈相反趋势。 财报公布当日,其美股收盘股价下跌8.62%;次日(8月9日),港股收盘股价下跌5.52%。 截至8月14日港股收盘,理想汽车报收160.90港元/股,对应市值3354亿港元(约折合人民币3111亿元)。 根据理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其二季度交付量达到86533辆,同比增长201.6%,环比增长65%;7月交付量34134辆,同比增长227.5%,环比增长仅为4.7%。 根据理想汽车公告称,预计三季度交付量仅有10万-10.3万,相当于每月3.3-3.45万辆。以此数据推测,理想月交付量环比增长或将出现停滞。 「不二研究」据其二季报发现:今年二季度,理想汽车的营收为286.5亿元,同比增长228.1%;净利润为23.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增长147.4%。 二季报中,理想的营收呈翻倍式增长,但重营销的策略或将持续。理想二季度的研发费用为24.3亿元,同比增长58.4%,环比增加31%;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23.2亿元,同比增加74.3%,环比增加40.4%。 图源:理想汽车官网 目前,理想汽车的产能极限为每周8000辆,零部件供应商产能陷入瓶颈,也是其下半年面临的挑战。 根据二季度财报会议,受年初经济形势发展及企业组织矩阵升级等影响,理想将计划的36万辆全年销量目标,下调至30万辆。 今年3月的一篇旧文中(《卖一辆亏1.5万,理想汽车去年亏损超20亿》),我们聚焦于理想汽车营收实现大幅增长,但仍面临持续“烧钱”亏损不断扩大。 时至今日,新能车步入下半场,行业内卷不断加剧;尽管理想汽车同比扭亏为盈,但其盈利能否持续、增长故事还能讲多久?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3月旧文的部分数据和图表,以下Enjoy: 今年3月,造车新势力遭受双重暴击。 第一重暴击来自同行特斯拉(TSLA)一直持续的降价战,第二重暴击则是由湖北东风联合发起的政企补贴,燃油车市场“乱仗乱打”让新能源汽车遭受暴击。 作为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之一,理想汽车在此前公布了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尽管2022年营收实现大幅增长,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不二研究」据其财报发现:2022年,理想汽车营收452.9亿元,同比增加67.7%;同期,其净亏损为20.3亿元,同比扩大531.42%,成为理想自2020年美股上市以来,亏损最为严重的一年。 其中,2022年理想的汽车销售收入为441.06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为97.39%。在「不二研究」看来,由于2022年研发投入加大、营业成本上升,但汽车销售收入未能赶上,导致理想汽车的净亏损进一步扩大。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下,由研发投入转化为汽车产能,仍需要时间积累与资金储备。 尽管双重上市后扩充资金储备,但越来越多的造车竞争对手,愈演愈烈的细分行业竞争,似乎都在缩短理想“上新”的时间窗口。 01 登陆诺曼底 2015年,从汽车之家卸任后,李想再次投身创业,瞄准新能源汽车领域。彼时,特斯拉风头正劲,中国涌现出不少特斯拉“迷弟”。 图源: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理想汽车官微 此后,李想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理想脱颖而出,与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并称造车新势力三剑客。 2019年,理想的第一款车理想ONE正式上市时,李想坦言,“创业20年了,今天是我最紧张的一天,也是公司的诺曼底登陆日”。 2020年7月,新能源风口之上,理想登陆美国纳斯达克,IPO定价每股11.5美元,开盘首日最高涨幅超过50%。 2021年8月12日,理想汽车登陆港交所,成为继小鹏汽车之后第二家在港股实现双重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尽管新能源风口仍在,造车新势力三剑客的竞争正在加剧。对比蔚来、小鹏日渐丰满的产品矩阵,外界对理想的造车步伐颇为担忧:“登陆诺曼底”的2020款理想ONE销售近三年,理想才终于上新2021款理想ONE。 图源:理想汽车官网 据理想2023年一季报显示,其一季度总营收为187.9亿元,同比增长96.5%,环比增长6.4%;同期,净利润为9.3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此外,理想2023年一季度年毛利率仍在下滑。 在「不二研究」看来,理想的主要营收来源是整车销售,其2023年一季度汽车销售收入为183.3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为97.55%。 理想汽车销售收入的增加,主要原因是一季度交付量的增加以及理想L系列车型平均售价的上升。此外,营收和交付量均大幅提升,也使得理想汽车实现扭亏为盈。 创业即选择增程式技术路径、且依靠一款增程式电动汽车打天下,理想可谓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中的异类;但是,日趋严格的政策监管如同高悬头顶的达摩克斯之剑,理想必须补课自动驾驶技术。 对此李想就曾坦言,“在自动驾驶方面,相对特斯拉、小鹏,我们是要补课的。”根据规划,今年理想的研发在持续投入;一季度其研发费用为18.50亿元,同比增加34.8%;二季度,其研发费用为24.3亿元,同比增长58.4%。 当造车新势力的市场格局初定,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然步入下半场:28-30万辆的销售与量产目标,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白热化竞争。 作为“一万小时定律”的支持者,李想曾在微博中写到,“我在汽车行业自2004年开始已经训练了超过6万个小时了,对自己的专业更有信心了”。 用脚投票的资本市场,似乎对李想的“一万小时定律”并不满意。 「不二研究」对比造车新势力三剑客的PE值(市盈率)、PB值(市净率)发现,截止美东时间8月12日美股收盘,除理想汽车外,造车新势力的PE值均为负数,PB值依次为:小鹏2.81、理想6.23、蔚来7.63,而另外的特斯拉的PB值为15.06。 在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中,理想的PB值排名第二,其约为特斯拉PB值的1/10。PB值越高,则资本市场对企业估值越高。 截止美东时间8月12日美股收盘,理想市值421.8亿美元,而特斯拉市值已过7000亿美元大关。 02 上新的速度 2021年5月25日,理想在北京发布2021款理想ONE,不同于热烈的发布会现场,资本市场反应偏冷、当日开盘即跌。仅隔一天,理想公布2021年一季度财报,由盈转亏。 “李想,你欠4、5月份提车的车主一个解释。” 在2021款理想ONE发布后,李想的微博被车主质疑淹没。 根据理想规划,2021款理想ONE开始生产和销售后,2020款将停止生产。刚刚购买老款理想ONE不久的车主,深觉被套路“清库存”。尽管理想表示将为老车主提供四项付费升级方案,依然不能让质疑者满意。 同年8月,相似的场景再次在理想车友群上演:招股书披露了理想即将在2022年推出新款全尺寸SUV,与现有产品相比,尺寸、硬件与智能配置诸多方面均有提升。 图源:理想汽车官微 某种程度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迭代,正在加速上一代车型的价值贬损。焦虑、对抗等情绪,蔓延在等待全尺寸新车的车友与已经提车的车主之间。 在「不二研究」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技术既是矛、也是盾。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周期更短;如何平衡顾客感知与产品迭代,也成为理想必须面对的考验。 但是,硬币的另一面是产品线单薄带来的风险,理想ONE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为了改变这一形势,理想从2022下半年开始连发L8和L9来替换理想ONE。 2022年四季度,理想交付量为46319辆,同比增长31.5%;而蔚来、小鹏同期的交付量分别为40052辆与22204辆,同比都有所增长。 2022年末,理想实现全年交付133246辆,同比增长47.2%;虽然没有达到理想汽车预期目标,但在2022年全年交付数量上,略微领先于蔚来汽车的122486辆和小鹏汽车的120757辆。 截止今年1月底,理想汽车单月销量甚至超过了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单月销量之和。 今年一季度,理想交付量为52584辆,同比增长65.8%;而蔚来、小鹏同期的交付量分别为31041辆与18230辆。 疫情黑天鹅只是小概率事件,若对比同行业,某种程度而言,理想销售收入的大幅数据波动,或与其单一产品结构有关。 在「不二研究」看来,创业初期,2020款理想ONE单兵作战,能够凝聚全部优势资源;但是,由于缺乏产品矩阵,理想正在丧失其价格区间的阵地,极易陷入后续增长乏力的局面。 扩充产品矩阵已迫在眉睫。今年8月3日,其正式推出理想L9 Pro,按照理想的规划,其预计在2023年底会推出首款纯电车型MEGA;并且在2024年会发布4款新车,包括一款增程SUV和三款纯电车型。 图源:理想汽车官网 新能源汽车“上新”不易,研发投入类似“军备竞赛”;仅从2020年专利数量与发明专利数来看,理想相对落后。 智能驾驶是理想汽车现阶段布局的重点。今年,理想计划在100个城市落地“城市NOA ”功能。 目前,理想汽车已成功在上海和北京开启了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内测,在北京完成了首批城市NOA和通勤NOA的试驾活动。预计三季度,理想还将向“早鸟用户”开放通勤NOA功能。 在「不二研究」看来,当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潜力凸显,吸引众多造车势力入局,细分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抛开技术路径不论,理想上新产品矩阵的时间窗口有限,且亟需找到迭代上新与顾客感知之间的平衡点。 03 李想的Flag 2021年2月,李想在内部信中称,到2025年理想要拿下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2030年更进一步,成为全球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在今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想又立下一个新的Flag: 今年理想的总销量将会超出年初目标10%-20%。理想年初目标为年销量30.6万辆车,调整后的销量预期为33.6万-36.6万辆。 根据理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其二季度交付量达到86533辆,同比增长201.6%,环比增长65%;且7月交付量34134辆。 与交付量息息相关的产能方面,「不二研究」发现,2020年理想常州工厂的年产能约为10万辆,升级后该工厂年产能将升至20万辆。 2022年Q3财报发布后,理想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宣布辞职,他曾帮助理想汽车选择在常州自建工厂。此次调整,被视为理想成立以来规模较大的一次变动。 8月8日理想二季度财报会议上,李想表示,目前由于受到供应商供给影响,产能陷入瓶颈。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理想正在接触北京现代,希望接收其已停产的第一工厂。目前,北京基地预计今年末正式投产,此外,还有消息报道称理想第三工厂——重庆生产基地,投产计划已经停止。 在「不二研究」看来,若理想要在2025年实现产销160万辆,需要强大的产能储备。仅有的常州工厂和北京工厂可能产能不足,无法承载其交付量需求,新工厂的搭建已经迫在眉睫。 图源:理想汽车官微 此前,与其它两家造车新势力相比,理想的线下布局并不占优,目前正在加速。 截至2023年6月30日,理想汽车共运营331家零售门店,覆盖127个城市;此外,理想汽车在223个城市运营323家售后维修中心和授权钣喷中心。 当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公司纷纷下场造车,新能源汽车的战争愈演愈烈。对于跨界搅局者,李想直言汽车要拿产品说话,并称汽车销量无法造假,最后发展如何,还要看最后的产品如何。 尽管理想汽车正在加速狂奔,诸多骨感现实之下,李想的Flag会倒吗? 04 "理想"与冷冰冰的现实相遇 尽管2023年以来的理想交付量一直领衔国内造车新势力,但理想汽车方面仍认为2023年“亚历山大”。尤其是以特斯拉为首的头部车企打起了价格战,让行业措手不及。 但是作为“硬件为流量入口、软件为收费服务”的特斯拉模式,似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当小鹏XPILOT软件、蔚来NIOPILOT软件的收入增长时,李想却宣称:“新款理想ONE自动驾驶是标配,未来理想也不会对自动驾驶收费”。 “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用户的使用场景会越来越多,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李想把商业模式创新寄希望于另一种可能,但却需要建构在保有量的基础上。 切·格瓦纳曾言,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在越来越拥挤的赛道上,李想忠于理想,但也需要直面现实:新能源汽车的后天很美好,今天很艰难,关键是能不能活过明天。
特斯拉:所有中国大陆市场车辆数据存储在境内
凤凰网科技讯 8月14日消息,特斯拉表示,特斯拉公司已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存储的本地化。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会存储在中国境内。2021年10月政府主管部门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后,特斯拉公司作为首批试点企业,积极参与了主管部门组织的合规试点工作。 特斯拉发文全文如下: 针对近日网友关心的特斯拉“哨兵模式”,这里统一向大家报告: 哨兵模式(一些品牌也称为“守卫模式”)是目前主流智能汽车标配的一种智能安全配置,并非特斯拉独有。特斯拉车辆出厂时,该功能默认处于关闭状态,需要车主手动开启才能使用。 在手动启用哨兵模式后,车辆上锁并挂驻车挡时,如果检测到附近可能存在损害或者盗窃车辆等威胁时,系统会向车主发出警报,并记录车辆周围的可疑活动,将视频片段保存在已安装的USB设备中,为用户带来用车安全保障。目前该功能已协助警方破获了多起车辆损害和失窃案件。与一些品牌可以通过哨兵模式远程查看车辆周围环境不同,目前特斯拉车辆的这些数据只离线存储在车内USB设备中,车主和特斯拉均不能远程在线查看。 另外,特斯拉公司已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存储的本地化。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会存储在中国境内。2021年10月政府主管部门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后,特斯拉公司作为首批试点企业,积极参与了主管部门组织的合规试点工作。 非常感谢网友们的关心,让我们一起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消息称高通骁龙8 Gen 3芯片的采购成本将超过160美元
高通公司(Qualcomm)让包括三星在内的合作伙伴陷入了困境,因为据传高通公司对骁龙 8 Gen 2 收取了 160 美元的费用。不幸的是,随着骁龙 8 代 3 的推出,情况可能不会好转,因为有消息称,后者的价格甚至还将高于前代产品。 一些高通公司的合作伙伴可能别无选择,只能节省成本,继续沿用骁龙 8 Gen 2 或改用联发科的 Dimensity 系列。 骁龙 8 Gen 3 转用台积电的 4nm N4P 工艺是一项成本高昂的努力,但我们已经看到了高通依赖三星代工厂推出骁龙 8 Gen 1 时的弊端和随之而来的批评。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及芯片组的具体价格,但他表示,手机制造商将不得不做出两种选择。 要么他们可以节省成本,降级到骁龙 8 代 2,用于未来的产品发布;要么转而使用联发科(MediaTek)的产品,该公司也正在推出基于台积电 N4P 架构量产的旗舰 SoC--Dimensity 9300。联发科可能会向其智能手机合作伙伴收取较低的旗舰芯片价格,从而缩短利润空间,但转而采用这种商业策略后,有可能获得比高通更多的业务。 话又说回来,要挑战高通的市场和随之而来的价值并不那么容易,因为消费者很容易认出骁龙这个品牌。不过,Dimensity 9300 有一个目前其他智能手机 SoC 所不具备的优势:支持速度更快的 LPDDR5T 内存。此外,其独特的 CPU 配置(四个 Cortex-X4 内核)可能会在多线程基准测试中击败骁龙 8 Gen 3,但该芯片组很可能会在效率之争中输给对手。 即使高通公司对每颗骁龙 8 Gen 3 收取 200 美元的费用,三星、小米等手机行业的头部公司也会坚持为客户提供最好的Android智能手机硬件,即使这意味着最终会吞噬它们的利润。
折叠屏手机的春天来了?
面对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持续疲软,以及行业何时回暖的不确定,折叠屏手机也成为这两年手机厂商为行业注入新活力、激发生命力的产品策略。 图源:IDC中国 继7月份荣耀发布全新的折叠屏手机荣耀Magic V2系列后,其他手机厂商新款折叠屏手机或已开售或在发布新机的路上。 目前,三星新一代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old5和Galaxy Z Flip5也在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开售。除此之外,小米MIX Fold 3和OPPO Find N3预计在本月也将陆续发售。 同时,在今年华为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也发布了旗下全新横向折叠屏手机Mate X3。虽然距离新机发布已时隔5个月,但目前市场上对Mate X3的热度却丝毫不减。 在各大电商平台以及二手交易网站上,起售价12999元的Mate X3,若是想要买到现货,则需要加价购买。其中,第三方店铺加价一般在5000元左右,个人店铺加价则在3000元-5000元不等。 虽然据PC onlin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25日24点,京东618折叠屏手机销量同比增长超3倍,运营商合约手机销量同比增长超80%。另据Trend Force集邦咨询预估,2023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从2022年的1280万台增长至1980万台。但从现阶段来看,折叠屏手机依然难逃小众市场的现实。 一方面,来自安徽省阜阳市某手机维修店老板朱华(化名)告诉DoNews,自己从2017年从事手机维修行业至今,前前后后维修的手机超过万部,但在这些手机中,几乎看不到有客户携带折叠屏手机前来维修。 如朱华所言,我们在实际走访安徽省临泉县、太和县多家OPPO、vivo、华为线下门店时,虽然每年8月份因新生开学会带来一波“购机潮”,但我们却发现不少前来购置新机的消费者,对于折叠屏手机最多也是只是试玩,很少有消费者会购置折叠屏手机。 而在线上渠道,虽然三星Galaxy Z Fold5和Galaxy Z Flip5于今年8月初开售,但在京东三星旗舰店中,两款新机对应的评论量却均只有200+。评论量较少的背后,侧面也在说明三星两款新机整体销量一般。 另一方面,据《中国联通2023折叠屏手机市场及用户洞察报告》数据显示,虽然从整体市场来看,不论是4K+还是6K+市场在近年来都处于增长行列,其中有部分因素是折叠屏的贡献。但目前折叠屏在4K+市场中仅占6%,在6K+市场中占比稍高也仅占12%,虽然数值上看似取得一定成果,但折叠屏手机不但并未出现爆发增长阶段,而且和厂商在折叠屏上的投入似乎并不成正比。 图源:《中国联通2023折叠屏手机市场及用户洞察报告》 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据安信证券预测,虽然后续全球折叠屏手机仍处在增长阶段,但进入到2022年以后,其增速将出现大幅度下滑。 图源:安信证券 为何当前厂商还要发力折叠屏手机?消费者为何又对折叠屏手机不太感冒?折叠屏手机后续又能否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变? 一、折叠屏手机是手机厂商提振市场信心的关键 当前,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发力折叠屏手机的背后,除满足自身的高端化产品布局外,对厂商也有着重要意义。 其一,折叠屏手机之争实则是技术之争。其中铰链作为折叠屏手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负责折叠屏手机的开合和悬停,对折痕深浅以及开合手感起到关键作用。折叠屏铰链作为缓解折痕问题及机身重量减轻的主要零部件,成为各手机厂商在折叠屏手机领域的战略重心,不论是铰链的结构设计,或是铰链零件的材料选择,各品牌都在不断迭代优化。 以vivo X Fold为例,该机型的铰链单技术迭代就耗时超过500天,并在铰链内添加了多重航天级材料,单机铰链成本超过1200元,为当前市场上折叠屏铰链成本之最;OPPO折叠屏产品OPPO Find N2则通过榫卯工艺替代此前铆钉的结构形态;三星Galaxy Z Fold5因采用三星最新的铰链工艺,使其重量相较于Fold4减重10g。 图源:GFK 显然,国产手机厂商若是能在折叠屏手机关键的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这不仅仅能够打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上三星一家独大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虽然OV、华为均没有明确的上市计划,但对于已经上市的小米以及多次被传言即将上市的荣耀而言,折叠屏技术的突破也能提升投资者信心,这对带动小米股价的提高,以及荣耀市值的提升,均有着重要意义。 图源:平安证券 其二,虽然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面,各大手机纷纷发力线上渠道,但从目前来看,线下渠道仍是手机厂商们出货的大头。但库存高企、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线下运营成本不断提高,亏损运营,则是当下国内手机经销商们最为真实的写照。 而如何稳定经销商团队,自然成为摆在一众手机厂商们面前的难题,而折叠屏手机对应的高毛利似乎成了这一难题的最优解。 图源:《中国联通2023折叠屏手机市场及用户洞察报告》 不仅如此,折叠屏手机也正成为手机厂商拿捏经销商团队的“砝码”。 以荣耀为例,据荣耀官方发布的战报显示,荣耀Magic V2打破了2023年所有4000 元以上手机首销日销售额记录,其首销日激活相比荣耀老款折叠屏手机Magic Vs提升655%。 图源:京东、闲鱼 荣耀Magic V2的热销,也让荣耀在这一时间节点选择重启股权配置计划。据悉,本次荣耀股权配置计划的开放对象为各省的地市一级渠道商,入股标准从此前的5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 其三,手机厂商发力折叠屏手机的背后,除能依靠手机销量增加营收外,实则也能靠手机预装来增加更多营收。 国内某互联网手机预装业务负责人李梦楠(化名)告诉我们,互联网APP和手机厂商合作APP预装项目时,其单个APP预装费用的标准是按照新机售价所制定的。 比如,4000元-6000元以上机型对应的价格为单个预装6-8元,万元以上机型对应的价格基本都是10元打底。如李梦楠所言,即使折叠屏手机按照预装20个APP,单个APP预装价格在15元,最低起装量100万来计算,这也能给手机厂商带来几十亿元的营收。 二、消费者为何不愿购置折叠屏手机? 事实上,当前的折叠屏手机之所以仍是一个小众市场,其核心原因还是“贵”。 早期的折叠屏产品华为Mate X和三星Galaxy Fold发售价分别定在16999元和15999元,高定价让许多消费者望而止步,而当年苹果发布的iPhone 11 Pro Max起售价也仅为9599元,具有明显性价比优势,高定价加上缺乏普适性导致折叠屏手机在早期市场表现不佳。而从目前来看,华为Mate X3在京东平台的售价依然接近2万元大关。 图源:京东 除产品相对较贵外,虽然过去几年时间里,各大手机厂商围绕铰链也下足了功夫,但不耐用仍是当前折叠屏手机的通病,而且当折叠片真正出现故障时,其整体的维修成本也相对较高。 朱华在和同行交流中发现,虽然折叠屏相较于苹果手机和直板手机而言,维修难度并不是很大,但因零部件成本相对较高,这也导致折叠屏手机维修成本普遍偏高。 如朱华所言,以显示模组为例,三星Galaxy Fold 和三星Galaxy S9+的成本分别为218.8美元和79美元。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当折叠屏手机出现故障后,其维修成本足以让消费者购买一个性价比不错的直板机。 图源:CGS-CIMB 上述问题的共同存在,让折叠屏手机的保值率相对较低。以vivo X Fold+系列为例,该款新机在去年9月份发布时,起售价曾在万元左右,但如今在转转平台上,即使95新的二手机,其价格也只有5898元,这就相当于不到一年多的时间里缩水近50%。 图源:转转 事实上,导致折叠屏手机成本相对较高的原因在于,一是零部件成本和研发成本相对较高。vivo X Fold仅铰链单技术的研发时间就超过500天,这其中还需完成多种零部件的适配、生态系统的研发、搭建、测试。面对庞大的研发支持,厂商自然需通过提高售价来对冲前期成本投入。 二是虽然折叠屏手机的面板可以国产化,但其受制于生产成本、良品率等因素,使得厂商的整机成本大大增加。不仅如此,国内某家手机品牌线下渠道负责人林杨(化名)告诉我们,在手机线下渠道铺货中,一般昂贵的手机小店只能拿到模型机,只有一些大店才能拿到真机。 显然对于折叠屏手机而言,若想要借助线下渠道提高销量,其必然要选择一些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大店。但精准铺货下,无形之中也会拉高手机厂商的渠道成本。以上成本共同叠加,最终也拉高了折叠屏手机的售价。 除此之外,折叠屏手机和高端机型所对应的人群有所错位,这也影响到折叠屏手机销量。 其中,高端机占比最高的年龄是20-30岁,其余年龄相应下降。而折叠屏占比的最高年龄则是30-40岁,与高端机占比最高的20-30岁有所错位。 图源:《中国联通2023折叠屏手机市场及用户洞察报告》 事实上,折叠屏动辄上万的售价,以及主打商务、旗舰的宣传卖点,和30-40岁部分职场人士的需求也相对较为契合。但目前高端机已经渗透到50+以上人群,而折叠屏手机“花里花哨”的功能,在让这部分人群承担较高学习成本的同时,也很难提高他们的购机意愿。 三、折叠屏成本下降,能打开市场吗? 面对今年手机行业出货量的持续下降,厂商纷纷选择降低折叠屏手机售价以希望打开更多的市场。 虽然按照浙商证券的预测,随着产业链布局逐步完善,以及核心工艺日渐成熟,折叠屏手机价值显著下探,将有利于强化消费者购机意愿。其还预测,2023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将有多款折叠屏手机售价降至6000元左右。 图源:艾瑞咨询 但仍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未来折叠屏手机的价格真正降至6000元,其能否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变,这里仍需观察。 首先,当折叠屏手机价位来到6000元后,其必然要和苹果手机进行硬刚。但苹果的优势在于,因其相对较为封闭的生态操作系统,导致用户对苹果手机产生较高的依赖性。 其次,目前主流的折叠屏手机主要分为横折和竖折,其中横折又分为外折和内折。 而横向内折结构是目前手机厂商主要采取的折叠形态,折叠屏手机在闭合时,外观及体验与常规直板机相似,展开时大尺寸内屏则提供了更加优秀的视觉体验以及更加丰富的交互操作,但两块屏幕的配置意味着其他的配套部件如电池也相应增加,因此内折结构的折叠屏手机在重量、厚度和续航等方面存在更大挑战。 图源:华为Mate X3,华为商城官网 横向外折结构由于只采用了一块大屏,相对于内折在重量上更加轻盈,但屏幕处于外侧对屏幕材质及耐用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竖折则牺牲了折叠屏的大屏形态,在便携性方面更具有优势。 不仅如此,安卓开发工程师钱磊(化名)告诉我们,虽然目前手机厂商为让APP厂商的APP能够更好和自家折叠屏手机进行适配,也会给到一系列的开发文档,按照适配文档进行APP重新的开发和测试,整体难度也不大。 但在适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内外屏割裂,甚至有些折叠屏手机内外屏分辨率和刷新率不一样,造成屏幕色彩效果不一致。因这些问题本就和折叠屏手机自身有关,他们也无法进行很好的解决,这很容易影响到用户体验。 最后,折叠屏的硬件仍需持续升级。折叠屏手机本身就依靠大屏带来的进阶视觉体验作为核心卖点,形态创新带来的美观代价成为折叠屏产品的主要痛点之一。 但因折叠屏手机在开合时,铰链复杂的机械运动对屏幕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得折叠屏手机屏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折痕。折痕的存在在影响到折叠屏手机美观的同时,也很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不满,最终影响到折叠屏手机用户的复购和转介绍。 结语: 面对手机行业下行周期,国产手机并未选择“躺平”,而是选择在不确定中找寻确定性。 只是,折叠屏手机未来到底能够国产手机品牌带来多少业绩的提振,可能仍需要观察。但不可否认的是,后续国产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扩容,仍需要行业不断努力。
最新疗法可在一周内逆转衰老?
据美国《财富》杂志网站近日报道,哈佛大学发现一种药物组合,可在短短一周内逆转衰老。 报道称,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化学鸡尾酒,它可以通过让肌肉、组织和一些器官中的旧细胞年轻化,在一周内帮助小鼠逆转衰老。 老年和长寿专家戴维·辛克莱是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研究员和保罗·格伦衰老生物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他在推特上宣布了这一发现。 这一研究成果本月发表在《衰老》杂志上。研究结果强调衰老是一个可以逆转的过程。随着人们为寻找青春之泉而每年在长寿诊所花费巨资,这一研究结果更增添了人们对衰老医学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辛克莱在推特上发文说:“我们此前已经证明,利用基因疗法启动胚胎基因,有可能实现年龄逆转。现在我们证明,用化学鸡尾酒有可能实现年龄逆转。这是迈向可负担全身年轻化的一步。” 据研究报告说,在3年的研究中,辛克莱和他在哈佛大学的团队观察到,实验鼠服用了6种化学鸡尾酒,它们可以通过让衰老细胞或恶化的旧细胞年轻化,同时“不消除细胞身份识别”,达到逆转衰老主要特征的效果。 辛克莱在推特上说:“对视神经、脑组织、肾脏和肌肉的研究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小鼠的视力有改善、寿命延长,并且最近——即今年4月份——发现猴子的视力也有改善。” 辛克莱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这一新发现带来了用一种药丸逆转衰老的潜力,其应用范围包括改善视力、有效治疗多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等等。” 那么,这种化学鸡尾酒有什么成分呢?就连埃隆·马斯克也在推特上说:“很好,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这种化学鸡尾酒由多种分子组成,其中包括用于治疗偏头痛和情绪紊乱的抗癫痫药物丙戊酸,一种有抗衰老特性的癌症治疗药物,等等。 在辛克莱看来,我们或许接近于用一种可以逆转衰老的混合物来恢复青春,但长寿专家有他们的担忧。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健康长寿研究和临床项目主任路易吉·丰塔纳告诉《财富》杂志,现在就解读这些研究结果对人类的影响还为时过早。 他说:“这些只是临床前数据,这些数据必须在设计完善、有充分支持的人类随机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在得出有关这些分子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结论之前,必须依靠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循证研究。” 在纽约工作的再生医学、功能医学博士尼尔·波尔文说,这项研究并不能证明有一种药丸可以延年益寿。在衰老领域,他最关心的是解决炎症和线粒体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延长健康寿命是必不可少的。 波尔文告诉《财富》杂志,“这个化学鸡尾酒的有些成分或许对从现在开始15年、20年、50年里的衰老有潜在效果”,但人们不应假设“明天会有某种东西帮助他们多活10年”。 此外,化学鸡尾酒的所有成分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人体试验,以确保它们不会引发更大的风险,比如癌症。 根据辛克莱的推文,他表示,研究团队正在准备用基因疗法进行人体细胞试验,而人体试验将在10年内进行。 报道称,辛克莱在推特上说:“许多团队之间展开了一场竞赛,以证明化学物质能够像基因疗法那样使细胞年轻化。”他补充说:“我们展望的未来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损伤可以得到更高效的修复,全身年轻化的梦想将成为现实。”
火星到底是什么颜色:机智号最新照片引热议
IT之家 8 月 13 日消息,火星被称为“红色星球”,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它是橙色或红色的。但是,最近一些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火星照片却显示了不同的颜色,让人们对火星的真实颜色感到困惑。 IT之家注意到,这些照片是由一个名为“Latest In Space”的推特账号发布的,该账号拥有超过一百万的粉丝,实时报道太空事件。8 月 8 日,该账号分享了一系列火星的照片,这些照片是由火星直升机机智号拍摄的,机智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20 年火星任务的一部分,会定期在火星上空飞行,并将照片发送回地球。这里是最新的一些照片: 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出,火星看起来很普通,有着几乎是蓝色的天空,棕色的土地和大块的岩石。就像是在地球上某个沙漠里拍摄的一样,而且火星没有了那种红色的色调。 这与我们以往看到的火星照片有很大的不同,那些照片总是显示出一种阴暗的红色地面和浑浊的橙色天空,让人感觉很神秘。很多人对此感到非常困惑,有人在推特上写道:“我总是觉得奇怪,为什么以前的火星照片(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一种橙色的色调,就像是在照片上加了一个滤镜一样。现在我们看到这样的照片,它看起来像地球…… 到底是哪种呢?”“火星的天空以前是橙色的,为什么过去要加滤镜呢?他们表现得好像火星在不断地发生沙尘暴一样,持续了二十年。”另一个网友说。 这些照片也引发了一些阴谋论,认为 NASA 过去曾经对火星照片进行过修图,给它们加上了红色的滤镜。“NASA 过去会给所有来自火星的照片加上一个红色的滤镜,但是几年前突然停止了这样做。”有人在推特说。 其实,这样的阴谋论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自从 NASA 的维京 1 号航天器于 1971 年首次登陆火星以来就存在了。在第一批所谓“红色星球”的照片中,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景观也相对类似于地球。然而,在后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团队成员卡尔・萨根却宣布:“尽管这些图像给人这样的印象,但火星天空并不是蓝色的…… 实际上是粉色的。” 从那以后,人们就一直怀疑 NASA 会操纵火星的颜色,让它看起来是红色和橙色的,但实际上情况可能正好相反,NASA 可能会对火星的原始图像进行颜色平衡,以显示火星在更类似地球的条件下的样子。
开创量子态操控传输新路径,厦门大学成功研制拓扑自旋固态光源芯片
集微网消息,厦门大学半导体研究团队提出轨道调控的拓扑自旋保护新原理,首次生长出室温零场下本征稳定、长程有序的磁半子(Meron)晶格,并成功研制拓扑自旋固态光源芯片(T-LED),首次实现了从拓扑保护准粒子到费米子乃至玻色子的手性传递,开创了量子态操控和传输的新路径。近日这一研究成果在《自然-电子学》期刊上发表。 据厦门大学官网介绍,操控光子的自旋角动量实现对光量子态的调制,是量子科技、三维显示、生物成像等领域十分急需的战略性前沿技术。传统方法常需要引入偏振片和相位延时片等光学元件对光源进行相位调控,无法和现有的微电子技术兼容,且极化率低、稳定性差、易受电磁信号干扰,不利于实现信息器件的集成和小型化。 研制的拓扑自旋固态光源芯片示意图 来源:厦门大学 该校康俊勇教授、张荣教授、吴雅苹教授等带领的半导体研究团队使用自主研发的强磁场分子束外延设备(HMF-MBE),首次获得有应用价值的Meron晶格,创造性地将拓扑自旋结构用于半导体器件,成功地利用拓扑保护性突破对外磁场和低温条件的依赖,创新研制出拓扑自旋固态光源芯片。这项成果实现了拓扑材料从理论到器件的新突破,开拓了光电子学与拓扑自旋电子学交叉融合的新领域。 该研究工作的主体在厦门大学完成,日本信州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瑞典哥德堡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参与了本次合作研究。该工作还得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巍胜教授团队、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夏卫星研究员的支持,同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韦伯望远镜捕捉到有史以来最遥远的恒星图像,距离地球280亿光年
IT之家 8 月 13 日消息,近日,天文学家利用韦伯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了一颗名为 Earendel 的恒星,这是目前已知的距地球最遥远的恒星。 Earendel 距离地球如此之远,以至于韦伯望远镜捕捉到的星光是在宇宙诞生后的第十亿年就发出的。据估计,宇宙的年龄大约是 138 亿年。之前的估计表明,Earendel 距离地球约 129 亿光年,但考虑到宇宙的膨胀和光线传播的时间,天文学家认为 Earendel 目前距离地球约 280 亿光年。这颗恒星的名字来源于古英语,意思是“晨星”或“升起的光芒”。 Earendel 是一颗巨大的 B 型恒星,其亮度大约是太阳的 100 万倍,温度是太阳的两倍多。这颗恒星位于日出弧(Sunrise Arc)星系中,之所以能被观测到,是因为在地球和 Earendel 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星系团 WHL0137-08,它放大了这个遥远物体的光线。据IT之家了解,这种现象被称为引力透镜效应,即当更近的物体对远处物体的光线产生扭曲和放大作用时发生的现象。据悉,该星系团将 Earendel 的光线增强了数千倍。 天文学家正在继续分析韦伯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以确定日出弧星系的精确距离。 研究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接近大爆炸时期诞生的恒星和星系可以填补天文学家对宇宙早期历史的一些空白,并让我们一睹银河系在数十亿年前的样子。韦伯望远镜能够观测到这样一个遥远、微小的物体,对天文学家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未来,它可能会发现宇宙诞生后由氢和氦等原始元素形成的最早的恒星。
超导,对半导体意味着什么?
最近,随着韩国团队公布据称具有常温超导潜力的LK-99材料以及其制备方法后,在全世界的科研界掀起了一阵旋风,各个团队都试图从实验和理论角度证实(或者证伪)LK-99的常温超导特性。 LK-99成为全球科研界关注焦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常温超导如果真的实现,将会使得超导的实现门槛大大降低,从而让诸多基于超导的应用得到广泛应用。而在这些基于超导的应用中,和半导体行业关系最大的,可谓就是量子计算机了。 量子计算机和常规计算机的主要不同在于,常规计算机中每一个数字位仅仅代表1bit信息,该数字位要么是0,要么是1。所有基于常规计算机(图灵机)的算法也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去设计的,而事实上这样的假设带来了一些计算上的限制,这也导致了许多重要的问题使用图灵机的算法求解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计算。这其中就包括了一系列科学计算问题(例如化合物性质模拟,量子过程模拟等),最优化问题(例如最短路径以及交通最优规划等)以及解密计算等。这些问题通常称之为NP问题,即使用图灵机无法在多项式时间复杂度之内完成计算的问题(一般认为在计算时间与计算规模之间呈多项式关系的问题都是可以在可控时间内完成计算,而如果计算的时间与计算规模呈指数关系那么就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计算了)。 为了解决这些常规图灵机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完成计算的问题,量子计算机就应运而生了。量子计算机中,不再使用畅通的数字位,而是使用量子位(qubit)。量子位和传统的数字位最大的不同在于量子位可以实现状态叠加,即一个量子位可以同时处于0状态或者1状态,而仅仅在读出结果的时候会根据各个状态的概率分布回归到1或者0。因此,利用量子位这样神奇的特性,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完成一系列NP问题的求解,从而在需要使用NP算法的重要领域(包括前面提到的科学计算和最优化问题)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让之前无法精确求解的问题能完成精确求解。 目前,已经有谷歌、IBM、IMEC等全球顶尖的科研机构完成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的制备,而在这些主流的量子计算机中,量子位都是通过超导实现的。具体的原理是,量子位使用超导LC谐振网络实现,这样的超导LC网络在约瑟夫森效应的作用下将会有量子化的能量状态,从而能表征量子化的0和1。 在常温超导出现之前,超导需要的温度很低(通常非常接近绝对零度,例如10mK级别),在这样的条件下量子计算机需要巨大的冷却设备,从而限制了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因此如果常温超导真正实现,将会成为该领域重要的推动力。 谷歌的超导量子计算机,需要在10mK的超低温下运行 01 超导量子计算机芯片设计 众所周知,目前计算机架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都由半导体芯片实现,而在使用超导的量子计算机中,也离不开半导体芯片。 如前所述,量子位可以由超导LC谐振电路实现,而对于量子位的控制则可以通过给超导LC电路注入不同的激励信号来实现。具体来说,会需要给量子位的LC谐振电路注入交流信号(XY)和直流信号(Z)。交流信号通常是一个经过调制的脉冲,而直流信号则需要能完成精确控制幅度。这样的量子位控制经由基于半导体的ASIC芯片来实现。 在量子位控制ASIC中,芯片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高信噪比的信号调制:其中XY通路需要产生脉冲,而Z通路则主要是直流信号。事实上,这样的需求在目前的无线通信应用中已经非常常见,因此量子位控制ASIC的电路设计事实上和射频电路也很类似。举例来说,谷歌的量子计算团队在今年的ISSCC上发布了其最新一代的量子位控制ASIC电路设计。XY通路方面,电路架构和射频芯片中的IQ调制发射器很接近:首先在基带使用数模转换电路(DAC)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基带信号,然后模拟基带信号再通过上变频电路变频到射频频率(通常是5-7 GHz范围),并且用这样的射频调制信号去控制XY通路。 在Z通路方面,由于需要精确控制Z的直流值,电路可以使用数模转换电路将数字控制信号直接转换成相应的模拟信号。 由此可见,量子计算离不开半导体芯片来控制量子位,这样的控制是通过产生调制脉冲信号或者直流信号来完成的,这样的过程和无线通信很接近,因此主流的量子位控制电路和无线通信中的射频电路也很接近。 02 量子位控制芯片的挑战 量子位控制芯片设计可以参照目前已有的射频电路,但是也有自己的挑战。 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低温超导量子计算机量子位控制芯片,发表在ISSCC 2023上 首先,目前的超导都需要在几乎是绝对零度的温度下工作,考虑到制冷设备,量子位控制芯片也需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条件下工作(3-4 K)。但是,目前主流芯片设计PDK中的晶体管建模的低温范围仅仅覆盖到零下40度(即233 K),离量子位控制芯片需要的3-4 K相距甚远。如果没有好的PDK建模,势必会对量子位控制芯片设计带来挑战。PDK第一步需要解决基本建模的问题,即在如此低的温度条件下,一个典型的晶体管行为(包括电流、噪声、非线性等)是如何的。在完成基本建模之后,PDK还必须要提供低温条件下晶体管行为的统计建模,包括晶体管的mismatch、不同工艺角下的晶体管性能差异,而如果要进一步扩大量子计算机的规模,需要使用更大的量子位控制芯片,那么大规模芯片上的片上工艺差异建模也会变得重要。这一步将会是量子位控制芯片进入量产的重要一步。 目前,超导量子计算机以及相关芯片的设计主要由高校以及科技公司(例如谷歌、IBM)的相关研究部门主导,常用的半导体芯片工艺是成熟的28nm。为了让超导量子计算机真正进入量产,半导体行业的相关公司(包括EDA、代工厂等)也必须能有相应的动作。在这个方向,Synopsis已经和英国的其他六个高校研究机构组成了一个低温芯片研发团队,其中由Synopsis提供基于TCAD的EDA能力,帮助完成低温半导体相关的建模工作,目标是能够在未来提供经过验证的低温半导体芯片IP,从而加速整个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研发。 除了低温之外,量子位控制芯片的噪声和非线性性能也很重要:量子位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保真度(fidelity),为了实现量子位数量的提升,每个量子位的保真度都必须做到99.9%或者更高,否则量子计算机会由于每个量子位保真度不够而无法完成有效的计算;而量子位的保真度和量子位控制芯片的噪声和非线性性能息息相关。由于量子位控制芯片和射频芯片架构相似,因此在射频芯片中出现的噪声和非线性问题也会同样出现在量子位控制芯片中。为了确保保真度达到标准,量子位控制芯片的信噪比(SDR)要到达35dB以上,这就需要量子位控制芯片中的每个模块(例如DAC、LO等)都有很好的噪声和线性度,同时从架构角度也要保证LO泄漏等指标要足够低。 最后,从冷却角度考虑,量子位控制芯片的功耗也不能太大。在低温超导计算机中,量子位控制芯片的功耗如果太大,则其散发的热量会超过冷却设备的能力范围,从而让超导量子位的温度过高而无法真正工作在超导状态。通常来说,需要量子位控制芯片的功耗控制在10-20 mW/qubit以下来满足温度控制的需求。 03 常温超导若实现,将推动量子位控制芯片快速发展 前述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位控制芯片都需要工作在接近绝对零度温度范围里,而如果常温超导(例如LK-99的超导性真正被验证)实现并且可以用来制造量子位的话,超导量子计算机可望会获得跨越式发展。在常温超导的条件下,目前量子计算机中需要的超低温冷却设备就无须再使用,这就大大降低了量子计算机制备的门槛,让更多机构有机会能加入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超导的门槛降低了,但是对于量子位控制芯片的需求并没有变低:目前量子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量子位和相关处理的保真度,因此量子位控制芯片的性能至关重要。如果LK-99这样的常温超导真的变成现实且使用在量子计算机里面,我们预计对于量子计算机芯片有如下影响: 如果量子位控制芯片可以在常温下工作,这对于相关芯片器件建模的要求降低了(即可以使用已经经过大量验证的常温PDK来实现设计),另外对于量子位控制芯片的功耗要求也可会更宽松一些(由于只需控制在常温下工作,因此散热的需求降低了) 超导量子计算机性能提升的需求会大幅加快,在这个角度来看量子位保真度需求更高了(例如如果需要把量子位数量提升到上千个,则保真度可能99.9%已经不够用,需要到99.99%甚至99.999%),这就对于量子位控制芯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信噪比,线性度等等都需要大幅提高来满足需求 最后,量子位控制芯片的电路设计会进一步进化,来满足量子计算机的需求。量子位控制芯片会进一步从无线通信芯片电路的已有研究中获取灵感,同时也会需要能够解决自己独特的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关注超导量子计算,预计该领域会成为芯片电路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热门方向。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