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特斯拉维权女车主:如果不是刹车失灵 为什么ABS都踩出来了还刹不住
快科技9月24日消息,上海车展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已过去两年,但车顶维权女车主和特斯拉之间的纠纷还未化解。日前,维权女车主发视频,公布了“特斯拉起诉她500万名誉侵权案”的庭审细节。 女车主称庭审中陈强法官连续追问我一个关键问题:我声称的刹车失灵,到底是自己的主观判断?还是已经确定拿到了一个确凿的依据? 女车主表示,如果特斯拉有人明确承认过“刹车失灵”,那这个案子就不用审了,他会直接当庭宣判原告特斯拉败诉。 而对于“刹车失灵”的案件,女车主表示:21年2月27日特斯拉售后经理通话中口头播报的行车数据录音。这份录音我已经作为证据向法庭提交了(详见被告证据第四组第11号)这份录音早在21年3月份车展维权之前我就公布了。 这份特斯拉工作人员口头播报的数据表明,在踩下刹车2.7秒后就出现了ABS,在干燥平坦路面上,一辆正常的特斯拉绝对是重踩刹车才会出现ABS,既然是重踩,为什么刹车距离那么长? 如果不是刹车失灵,俩年时间过去了,特斯拉完全有能力拿出完整数据证明刹车没问题。 为什么特斯拉不提供?如果特斯拉一开始就积极主动提供数据,还会发生21年4月19日的上海车展车顶维权事件吗? 当年维权事件,国家监管总局,中消协都发声了,总局也责令了特斯拉直接无条件提供完整数据。三年了,数据呢?特斯拉提供了吗? 责任编辑:若风
DALL·E 3必应开测!马骑宇航员难题攻破,一张画指定50个物体
DALL·E 3限量测试,已由微软Bing抢先开启,看看你是欧皇之一吗? △来自WindowsLatest 没收到资格也没关系,再加上第三方研究预览、OpenAI员工的内部试玩,各种测试案例纷纷涌现,包看过瘾。 最夸张的一个,要数“指定画面中出现50个不同物体”,结果足足画出了几百个。 除了简单平铺排列,更可以把这些物体组合得更有创意一些。 马骑宇航员这种反事实概念,过去OpenAI和谷歌的各种模型都只能画出宇航员骑马。 在论文一般当成失败案例,当时还被AI悲观主义者马库斯好一顿嘲讽。 现在,DALL·E 3在ChatGPT加持下轻松搞定。 DALL·E 3这次这么大进步,不仅仅是OpenAI自己的努力,而是与微软通力合作的结果。 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贡献名单中研究部分就有至少3位微软工程师与研究员参与,推理优化部分更是大部分成员来自微软DeepSpeed团队。 回看GPT-4时还是主要由OpenAI内部研发,再给微软和其他研究机构开放权限一同测试。 这次合作模式的变化,也代表两家公司关系进一步加深。 一张画指定50个物体 由微软Bing首席执行官Mikhail Parakhin确认,最幸运的百分之几用户已经获得测试资格了。 由于名额着实有限,等不及的网友纷纷在线提出脑洞,请有号的人帮忙测试。 提出画50个不同物体的网友,就是想测试DALL·E 3一张画中能容纳多少物体,类似大语言模型的“上下文窗口”。 收到研究预览版的第三方设计师Nathan Shipley接下了这个挑战。 首先他先让ChatGPT随机列出50个日常物体,然后直接要求把这些物体都画在一幅画里就可以了。完整的提示词是ChatGPT自己补全,再由DALL·E 3画出来。 接下来Nathan问:“你能创建一个冲浪者在努力冲浪时将这些物体堆成一堆的图像吗?” ChatGPT在提示词中补充了一些细节: 一名中年波利尼西亚男性冲浪者有被阳光吻过的皮肤,他举着50种物品,奋力冲浪,其中包括茶杯、自行车、雨伞……海浪在他周围拍打,他的表情充满决心和轻微的恐慌,试图平衡这些物体和他的冲浪板。 结果一次尝试就得到了基本符合要求的图像,只是人物表情看起来更像是非常恐慌,而不是轻微恐慌。 后来Nathan又提出换一个更低的视角的要求,这回ChatGPT把提示词中的人物描述换成了“一名西班牙老年女性”。 围观网友都觉得非常惊人,但也指出为什么铅笔的大小与其他物体不成比例。 有人猜测模型只是知道某样物体长什么样子,但不知道其相对大小,尤其钢笔宣传图片通常会采用近景。 此外Nathan还从ChatGPT嘴里拷问出了用户都能控制画面的哪些参数。 ChatGPT回复如下: 描述:您可以提供所需图像的详细描述。您越具体和详细,生成的图像就越接近您的愿望。 风格和媒介:您可以指定图像的风格或媒介,例如“油画”、“照片”、“插画”、“卡通”、“水彩画”、“3D渲染”等。 分辨率:默认情况下,图像以1729x1024分辨率生成。但如果您的描述建议使用全身肖像或更适合高纵横比的内容,则将以1024x1792生成图像。如果需要,您还可以请求正方形分辨率 (1024x1024)。 图片数量:如果您没有指定,我通常会根据您的描述创建四个不同的图片。但是,您可以请求特定数量(最多四个)。 修改:如果您对初始结果不满意,可以提供反馈并请求修改。虽然我无法直接修改现有图像,但我可以使用您的反馈来生成更符合您的愿景的新图像。 随机种子:如果您想修改以前的图像,我可以使用该图像元数据中的种子来生成新版本。这确保了原始图像和修改后的图像之间的一定一致性。 请注意,存在某些限制。例如公众人物的形象,以及最近100年内的艺术家的风格,都无法直接创建。 重点在后面: 然而,我可以提供替代方案或使用形容词来捕捉特定风格的本质,而无需直接引用它。 马骑宇航员难题破解 OpenAI内部员工中,Will DePue是最积极公开DALL·E 3试玩结果的了。 在马骑宇航员测试中,他表示其实也不是100%成功。 两至三次尝试之内就能搞定,因为GPT-4在与你一起完善提示词,直到写对为止。 只要付出一些努力,你就能得到几乎所有想要的。 有网友尝试用MidJourney获得相同的结果,只能说也不是完全不行,就是要费老大劲了。 几乎不可能,需要大量的提示工程,而且很难复现。 如果你是MidJourney资深用户,不妨试试能不能成。 网友提出的“8个长颈鹿喝水”挑战中,DALL·E 3再一次展现出很难把数字数准确的弱点。 △数数图中一共有几个长颈鹿 更多错误尝试中还出现了一个双头长颈鹿。 让AI正确计数这次没有解决,但至少解决了理解空间关系的问题。 网友提出的“四匹斑马在草原上奔跑,一头狮子在后面追赶,上面有一只鹰,图片中没有其他动物”挑战中,空间关系基本正确,但是多了一只斑马。 相比之下,DALL·E 2和Stable Diffusion对空间关系的理解都要更差。 OpenAI负责ChatGPT企业版的Adam Goldberg也晒出不少高质量结果,不过没有分享提示词。 负责AI写代码和调用工具的Jerry Tworek则搞出不少抽象概念画,如“机械细胞的分裂”。 以及“横跨银河系的计算机程序树”。 微软OpenAI通力合作 DALL·E 3这次巨大提升,除了整合ChatGPT,图像生成部分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可惜,鉴于OpenAI越来越Close的趋势,很可能不会像前两代那样公布论文了,只能从贡献名单中略作猜测。 DALL·E 2论文共有5位作者。 而DALL·E 3暂且不看产品、安全、公共沟通和法律等团队,光研究部分就有18人参与。 其中提出一致性模型(Consistency Models)的清华校友宋飏(Yang Song)在列。 一致性模型比当前最流行的扩散模型速度更快,3.5秒就能生成64张256*256的图像。 但宋飏此次属于次要研究贡献,不确定是否DALL·E 3使用了一致性模型,更可能是在改良扩散模型中借鉴了他的方法。 此外,除了DALL·E 2作者和ChatGPT团队的欧阳龙等,至少有3位研究者来自微软。 Jianfeng Wang博士毕业于中科大,在微软任主任研究员。 Lijuan Wang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微软任主任研究经理。 两人曾参与无限画布图片生成NUWA-Ininity的研究。 李琳婕(Lindsey Li)是北理工校友,分别从普渡大学和UC圣地亚哥获得两个硕士学位,在微软任资深研究员,在多模态领域有多篇顶会论文。 除了研究方面,DALL·E 3的推理优化有微软DeepSpeed团队深度参与。 Deepspeed是开源的深度学习优化库,减少计算功耗和内存使用,在现有硬件上通过更好的并行来训练和推理大规模分布式模型。 其中不少人都表示很高兴能参与这项工作,并对DALL·E 3的发布很激动。 最后,在特别贡献中,微软的Bing首席执行官Mikhail Parakhin、Azure云首席副总裁Misha Bilenko都在其中。 微软之前的发布活动中也确认了Bing会直接集成DALL·E 3。 按照现在规则,Bing上的DALL·E 2是免费的。会发放99个加速代币,没代币只是需要更长时间排队。 虽然10月份DALL·E 3在ChatGPT Plus要收费每月20美元。 但既然GPT-4在Bing上是免费提供的,将来DALL·E 3免费玩也可以期待一波了~
会画画、会识图的ChatGPT终于要来了…
大半夜的, OpenAI 又整出了个劲爆消息: DALL·E 3 来了!不仅来了,还会被整合到 ChatGPT 里。 也就是说,除了老生常谈的对话、写代码、解数学题外,整合了最新 DALL·E 3 的 ChatGPT 这次终于有图片功能了。 ChatGPT+DALL·E ,这波算是强强联合,一个是语言大模型里的无冕之王,另外一个也算是文生图模型里的佼佼者,真正的效果也必然会 1+1>2 。 这次突然官宣算是填了今年年初 GPT-4 刚出来后,被传的纷纷扬扬的多模态 ChatGPT 的大坑。 不过,现在 OpenAI 还只是公布了这个消息,具体的上线时间是 10 月。面向 Plus 和企业版用户,单独的 DALL·E 3 今年秋天也会上线。 这玩意具体有多厉害,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上手,但从 OpenAI 公开的示例来看,还是相当炸裂的。 其中,就有热心网友直接打来了 Midjourney ,把 DALL·E 3 的示例提示词喂给了它,好直接斗图一比高下。 而结果只能说:Midjourney 危了。 首先是很经典的牛油果看病梗图,提示词:一个牛油果坐在治疗师的椅子上,说着 “ 我感到内心如此空虚 ” ,牛油果中间有一个小坑大小的洞。治疗师,勺子,涂鸦笔记。 虽然乍一看是各有千秋,两种不同的风格。但若再仔细对照下提示词,很显然 Midjourney 忽视了治疗师,勺子,涂鸦笔记这几个元素,对话框里的文字也是乱写一通,不按照要求来。 然后让他们生成一张关于半透明心脏的图片,并且要求在心脏下面刻上一行特定的名言。 提示词:这是一幅用半透明的玻璃制成的人类心脏的插图,它矗立在狂风暴雨的海洋中的一个基座上。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心灵,揭示了内在的微小宇宙。 “ 发现你内心的宇宙 ” 这句名言被用粗体字刻在基座上。 毫无疑问,这次 DALL·E 3 再次吊打了 Midjourney , Midjourney 除了没按照要求刻字外,像狂风暴雨的海洋、内在的微小宇宙等细节是一点也没展现。 再来一张以荔枝为灵感的球形椅子的照片,细节上,要求有白色凹凸不平的外观,柔软的内饰,与背后的热带壁纸形成对比。 这把它们俩生成的图片里各个元素都齐活了,但 Midjourney 似乎还是误解了热带壁纸和热带雨林的区别。 当然,误解提示词、断章取义这些都相当于是之前文生图模型的顽疾了。 像什么寄居蟹就给生成一个螃蟹。。。 让它生成 2D 的拟人化森林乐队结果生成 3D 的。。。 而这些老毛病,照 OpenAI 自己的说法以及给出的示例来看,新的 DALL·E 3 基本上不存在这种情况。 除了解决掉老毛病之外, DALL·E 3 还在原来二代版本上也进行了质感上的升级。 就比如让它们画篮球运动员扣篮的场景,元素是星空爆炸。 本来 DALL·E 2 生成的图已经很符合要求了,没想到升级后的 DALL·E 3 更加逼真,肌肉线条、宇宙的色彩这些细节都一一展示出来,属实是降维打击。 左:DALL·E 2 ,右:DALL·E 3 总体看下来, DALL·E 3 在 ChatGPT 的加持下,语言理解能力直接拉满,简直是要赢麻了的节奏。 升级版的 ChatGPT 不仅不会丢失关键信息点,就算只是零零星星打了几个关键词,它也能帮你自动补全描述,然后再让 DALL·E 3 生成图片。 OpenAI 这是拿捏住了当代网友 “ 文化沙漠 ” 的本质了( 狗头 )。 当然 DALL·E 3 和 ChatGPT 的整合,不止是更能听懂人话那么简单,它们还会产生一些奇妙的火花。 就比如升级版的 ChatGPT 在画画上也有了上下文理解能力,甚至可以直接当做生产力工具。 具体有多厉害, OpenAI 官网给出了一段演示视频,说实话,世超在看了后,也是为插画师的饭碗狠狠地捏了一把汗。 首先是让 ChatGPT 生成一个超级向日葵刺猬,它会给出四张图,从里面选一张最喜欢的之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对话。 然后把这个刺猬命名成 Larry ,可以再让 ChatGPT 多生成几张它的照片。 接下来上点难度,直接搞个场景,让它展示一下 Larry 的家。 这把可以直接看出 DALL·E 3+ChatGPT 的实力了,不仅 Larry 的样貌还保持原样( 这换其他 AI 可能早变样了 ),而且门口的邮箱还写着 “LARRY” 的名字。 此外,描述 Larry 的特点、用图片展示它的爱心、甚至做做 Larry 的周边,设计出几个贴纸,对于 ChatGPT 来说都是洒洒水的事。 最后让它整理个睡前故事,来个 ending pose , ChatGPT 也是信手拈来, u1s1 我真的有点被这丝滑的对话震撼到。。。 看到这里,世超还突然得了新的灵感,之后我们写好的文章岂不是就可以直接丢给 ChatGPT ,让它提取关键词做封面。 有啥特殊要求也可以直接告诉 ChatGPT ,参考图啥的也可以扔给它,摸鱼技巧 +1+1 。。。 言归正传,上面提到的那些还只是 OpenAI 单方面展示出来的效果,实际用起来怎么样,还是得等到 10 月份上线之后才能知道,估计到时候有会有一波隐藏技巧被网友们开发出来,坐等。 另外,谈到 AI 绘画,就还是躲不过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版权问题。 OpenAI 这边依旧还是之前的立场,和第二版一样,用 DALL·E 3 生成的图片不需要经过许可就能用,想商业化都行。 不过,有了太多的前车之鉴, OpenAI 这次耍了点小聪明,说是艺术家可以选择拒绝自己的作品被投喂给 DALL·E ,前提是只要填一个表格就 OK 了。 虽然这多少有点 “ 不拒绝就是默许 ” 的意味,但相较于之前,起码艺术家们不再那么被动了。。。 对于之前网络出现的 AI 绘画侵犯公众人物隐私,以及一些其他偏见的问题, DALL·E 也有对策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ChatGPT 会直接拒绝提示中带有公众人物名字的请求。 也就是,像这种乐子图我们估计也不会在 ChatGPT 中看到了。。。 并且他们还组建了一个 “ 红色团队 ” ,用来评估和降低模型在各个阶段可能会产生的风险。 最后, OpenAI 还在官网上表示说,它们在研究一个识别 AI 画图的工具,能够判断哪些图片是 DALL·E 3 生成的。 ( 只希望不要像之前那个识别 AI 文本的工具,因为鸡肋半路夭折。。。 总的来说,有文生图功能的 ChatGPT 就已经足够在 AI 圈子里掀起一阵热度,而这波又是整合的升级版 DALL·E 3 ,很难不让人振奋,反正世超已经是等不及想上手试试了。 但有人欢喜有人忧, OpenAI 这波是再次甩了同行一大截,等到 10 月更新之后,估计又有不少 AI 初创公司被碾压在 ChatGPT 前进的车轮下。。。 撰文:松鼠 编辑:江江&面线 封面:三狗
如何规避大模型安全风险?亚马逊云科技全面划重点!详解生成式AI云上安全挑战与对策
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今年以来,生成式AI(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井喷,催生出新的安全挑战,给云安全技术带来更严峻的考验。生成式AI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和模型,任何一个环节的安全疏漏,如使用不安全的模型训练及微调、模型的泄露、不安全的应用、不安全的应用访问等等,都可能会导致企业自身数据及隐私的泄露,或者产生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结果。 根据国际开源安全组织OWASP报告,针对大语言模型(LLM)应用的十大安全威胁包括提示注入、数据泄露、沙箱隔离不足、未经授权的执行代码、SSRF漏洞、过度依赖LLM生成的内容、AI调整能力不足、错误处理不当、训练数据污染等。企业只有确保应用AI各个环节的安全合规,才能更好地的助力业务开展创新。 面临如此多的安全挑战,云计算企业如何应对?从应用到数据、框架、基础设施以及整个的合规体系来看,怎样建设一个合规的、安全的AI应用和生成式AI应用?近日,国际云计算巨头亚马逊云科技(AWS)给出了它的答案。在8月31日举办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force2023中国站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分别从数据和模型安全、应用安全、全球合规三大方面,分享了生成式AI在安全层面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及机遇。 亚马逊云科技认为,安全是构建生成式AI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企业只有在AI旅程中做好数据、模型和应用的安全防护,才能更好地借助AI加速业务创新。为此,亚马逊云科技正式推出“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数据治理层面,实现自动化敏感数据发现并在统一平台上管理数据资产;并发布多项安全新服务及功能,帮助客户构建应用程序的零信任管理,提升漏洞发现及响应的智能化。 会后,代闻与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安全合规与治理产品总监白帆、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技术专家团队总监王晓野接受智东西等媒体的采访,围绕生成式AI的云上安全挑战,确保数据、模型、应用安全的对策,以及亚马逊云科技如何为AI应用构筑安全基石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数据安全:治理流程贯穿生成式AI全周期,防止数据泄露与篡改是关键 “安全始终是亚马逊云科技的首要任务,是我们的首要优先级。”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说。 数据治理流程贯穿生成式AI全周期,从数据源的摄取到以智能湖仓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再到把分析处理得出的结果安全传送到AI平台进行训练调优和推理,这一整条链路上的数据分类和数据治理,整个流程、实践还有产品工具,在亚马逊云科技上都可以得到完善的支持。 高质量数据是构建生成式AI能力的关键,有两个保护重点:防止数据泄露,防止数据篡改。 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一套名为“Well-Architected Framework”的整体方法论,其中安全支柱很明确地讲明了如何保护存储中的数据的方法论:1)实施安全密钥管理;2)静态数据保护自动化;3)实施访问控制;4)利用机制限制数据访问。 其中,Amazon KMS在实施安全密钥管理方面可以做非常好的支持,它能够集中管理密钥的策略,已经与云上140多种服务深度集成,也就意味着140多种服务可以使用Amazon KMS很好地管理数据加密以及密钥的管理。KMS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加密算法来保证合规。 对于模型训练来说,静态数据的加密只是一个基本防护。数据保护的另一重点是如何能识别敏感数据。对此,亚马逊云科技中国方案开发中心发布了一个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它可以集中管理所有的账号,自动发现各种存储中的敏感数据,同时使用AI方法来识别其中的敏感信息,以此来可视化整个组织范围中的数据资产、信息敏感数据的基础管理。该方案已经可以下载使用。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安全合规与治理产品总监白帆补充说,对于云计算而言,中国具有一定特殊性,因为文字、姓名、地址、身份证格式、电话/手机号码的格式跟境外不太一样。对此,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里加入了对中国本地的语言语义的识别,同时引入了合作伙伴的识别能力,有200多项预置的规则帮助客户自动识别敏感的数据,同时提供高度保护。 数据传输中的数据保护有四大方面:1)实施安全密钥的证书管理;2)传输中执行加密;3)自动检测意外的数据访问;4)对网络通信进行身份验证。 对此,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支持包括:1)跨区域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专门的网络和连接来帮助实现;2)VPC内部以及VPC之间的传输,比如从大数据的集群、智能湖仓里把智能湖仓里的VPC数据传输到另外一个机器学习的VPC里,中间的传输是受到保护的;3)迁移上云的过程中,支持VPN,也支持专线和各种私有的和加密的数据传输;4)在应用层使用TLS 1.2,并使用AES 256作为cipher(密码)。 亚马逊云科技正推动其所有服务节点进行TLS 1.2升级,将在2024年全面实现TLS 1.2,从整个基础架构上实现应用层的加密和传输的保护。 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是亚马逊云科技为全球数百万活跃客户提供安全身份认证和合规服务的经验。正如亚马逊的CEO Andy Jassy曾经说过的,“经验没有压缩算法”。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在24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覆盖32个区域、102个可用区。 使用中的数据保护有四个方面:1)做好身份认证;2)隔离环境;3)可控的多方协作;4)以安全方式进行数据共享。 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运算平台Amazon Nitro,对于提升云中计算的安全性至为关键。Amazon Nitro整个安全特性深藏于整个虚拟化平台的底部,并不是单单只给Amazon EC2,很多其他的服务基层也都是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计算实例来构成的,所以Amazon Nitro的安全性和性能已经遍布到所有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里。 Amazon Nitro提供了本地存储实例加密到裸金属以及实例间的加密传输的完整支持。这也是最近10年业界硬件虚拟化提升性能、提升安全的一个缩影。 二、模型安全:提供负责任的AI基础模型,组织内部数据不会被共享 各行各业都希望能抓住生成式AI带来的机遇开展业务创新。企业根据自身场景,在云平台的支持下,可选择适合的基础模型,或利用自身数据基于基础模型构建定制化的模型,或直接使用开箱即用的生成式AI应用。 代闻说,模型的访问策略不是静态的、一次性的,而需要通过设置验证调优不断迭代,才能保证访问控制的策略是与时俱进的。 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访问控制策略实施的基础有一个支撑服务Amazon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Amazon IAM),发布于2011年5月,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2年。生成式AI的访问策略非常复杂,需要一系列更多的在更高抽象级别上的服务来控制这些访问策略。 亚马逊云科技做产品服务秉持着一个理念叫做“逆向工作法”,95%以上的服务都是通过不断听取客户的需求生产出来的。基于Amazon IAM,亚马逊云科技陆续发布了很多服务,这些服务都是为了让大家在更加复杂的企业环境里更加轻松实现访问控制的设置、验证以及实施。现在Amazon IAM的API调用包含直接以及间接地通过高阶服务的调用,每秒有10亿次以上。 Amazon SageMaker在2017年发布后不断推出新的能力,有三个代表性的功能:1)Amazon SageMaker Model Cards,用于存储某个模型的用途和元数据、共享模型信息;2)Amazon SageMaker Model Registry,有一个私有仓库来保存和管理模型版本;3)Amazon SageMaker Model Monitor,分析模型投产后需要多少基础设施、状态是否安全等。这些功能在落地的时候还需要配合其他的功能一起来用。 亚马逊云科技还发布了Amazon Bedrock和多种生成式AI的服务和功能,帮助客户在企业环境中安全高效地构建和扩建自己生成式AI应用程序。 Amazon Bedrock既提供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Cohere等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的负责任AI的基础模型,又提供亚马逊云科技自己的基础模型。亚马逊云科技不认为任何一个大模型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在合适的场景中挑选合适的大模型非常重要。 代闻解释道,负责任的AI不只是指模型本身,更是说怎样构建和调优该模型的过程中企业所需做的工作,涉及准确性、安全性、知识产权与版权、适当使用、避免有害性、隐私保护。亚马逊云科技在负责任的AI方面有坚定的承诺,将会帮助企业客户一起负责任地构建AI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所需的工具和指导。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技术专家团队总监王晓野补充说,Amazon Bedrock的定位是让用户有办法最容易地使用生成式AI最领先的模型,亚马逊云科技通过API以及包括IAM和VPC等基于云构建好的环境,相当于把基础设施上的一系列最佳实践通过Amazon Bedrock以API的方式提供出来,让客户更好地使用。 此外,Amazon Bedrock支持使用组织内部的数据来训练大模型,同时保证两点:一是背后给大模型做了私有拷贝,这个拷贝只供私有服务,不会再跟其他大模型共享;二是训练数据只是在自己的账户里来帮助工作,不会拿任何用户的数据来增进亚马逊云科技自己的模型。 三、应用安全:大模型加速零信任落地,需结合实际情况设置防护策略 应用安全是实现AI价值的保障。亚马逊云科技提了多年的DevSecOps,以实现开发全流程的安全。安全应该贯穿到从开发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再到投产、监控及反馈的过程中,近期亚马逊云科技新推出了两项服务来提供支撑: 一是Amazon CodeWhisperer,一个基于AI的代码自动补全工具,也是一个能够帮助查找漏洞的AI助手,对于所有个人开发者都是免费的。 如果调用的代码里有某一段开源代码,其协议有很多限制和要求,Amazon CodeWhisperer能够识别出来给予提示。此外,如果自动生成的代码里面只是一个测试代码或者一个Prototype原型的代码,这个原型代码在投产的时候可能会出现DDoS攻击,Amazon CodeWisperer能够帮助识别出来。 二是Amazon CodeGuru Security,主要定位是在CICD的阶段,无论整个组织是想更偏研发,做整个DevOps文化,还是让开发和运维之间分得比较开,Amazon CodeGuru Security都能够给出完善的答案。它可以扫描代码,在代码里寻找漏洞,也能够在CI/CD的过程里通过AI和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降低误报率,同时它基于API设计,能够非常方便地集成到开发工作流里边去,实现集中化和可扩展性。 在整个DevOps过程里边,从代码的开发开始,到代码的审计、持续集成,到部署、再到最后的投产,都有完善的工具链的支撑,以此来实现对于应用开发的保护。 在亚马逊云科技看来,零信任不是一个标准的工具或者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机制,需要经过不断演练来达成。大模型经常需要跨部门支持,允许各个部门都来访问,这时如何实现很好的隔离访问,给不同的部门的人提供不同的权限呢?亚马逊云科技从两个层面来做: 第一,从平台通路上来做,Amazon Verified Access能让大家摆脱VPN,给应用程序来按照终端用户的环境和身份来实现授权,创造出一个不用VPN的安全通路来。 第二,在应用层进行更细粒度的管控。Amazon Verified Permissions负责处理授权事宜,帮助管理内部运营权限,控制并记录资源访问情况。它需要在应用的代码里面做一定更改,在应用代码里嵌入了策略控制,这样当管控所有应用程序时,策略可以集中管理和分发,执行时可以在应用程序代码里按照策略的模板来落地授权规则。 为了方便大家来书写所有的授权规则,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一个新的开源语言CEDAR,用于编写和执行授权策略,能让大家更加轻松快速地来创建所有的访问控制权限。 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会加速零信任在企业中的落地。在亚马逊云科技看来,零信任和网络控制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关系,两个概念加起来,才能实现企业的端到端的应用安全。 亚马逊云科技认为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去构建自己的零信任能力,所以其上述服务和能力都是可以被拆开来使用的。 在结合应用的实际情况设置防护策略上,亚马逊云科技有3个防护服务:1)Amazon Shield,用来做扛DDoS的一些支撑;2)Amazon WAF,来做网页防火墙的支撑;3)Amazon Firewall Manager,帮助非常轻松地所有的防火墙的策略。 代闻分享了一组数据:Amazon VPC日志流每秒会有300GB的日志收集起来,以提供洞见;每天在Amazon WAF上的托管规则请求达到3500亿;每年DDoS攻击防护会做到70万件。 对于怎样做到最好、最早的网络安全防护,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GuardDuty使用了基于AI和机器学习的技术,使安全事件的误报率减少50%。同时它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家来识别威胁检测,其数据源可以延伸到数据库,能实现初期的检测,还可以做持续分析,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检测所有的威胁,并以智能化方法给予采取行动的建议。 四、全球合规:相关数据仅在中国境内存储,用AI提升安全合规效率 在全球环境下,安全合规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有超过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和颁布了数据保护和隐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亚马逊云科技不仅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服务和工具帮助更多企业充分释放生成式AI的潜力,同时确保安全合规是开展一切业务的基础,包括其生成式AI的各种工具,涵盖数据、模型以及应用各个环节。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已获得了超过140个安全标准和合规认证。 据白帆介绍,跨国企业在数据合规上遵循本地化相关法规要求,将相关数据在中国境内存储,或者搬到本地来。由于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使用统一的基础设施设计,将负载业务从国外往国内迁移的时候,代码改动量和整体难度非常小。 王晓野补充说,亚马逊云科技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丰富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的经验,能够帮助客户在符合新的本地合规要求及相应数据驻留要求的情况下,更容易地实现新的最佳实践和架构。 亚马逊云科技在更好地保护数据合规、安全的同时,也积极将AI及生成式AI技术应用于其安全及合规服务中,以更智能的安全、合规服务应对复杂的安全威胁、提高合规效率。亚马逊云科技采用AI大规模审查安全机制,从而大幅减少手动操作,降低人为错误。另外,AI可以提供一个一致性判断,同时AI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预测和提供自动审查。 这四个方面是亚马逊云科技使用AI进行内部的安全合规方面的实践指南。结果,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已支撑了543个控制项、节约了53%的时间,在安全合规上减少了超过3300个小时。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拼图,是全球安全伙伴。亚马逊云科技APN合作伙伴网络提供数百种行业领先的安全解决方案,多层保护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安全。亚马逊云科技希望通过和合作伙伴的集成,能够达到一个1+1>2的效果。 在IDC近期发布的《2023中国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能力报告》中,亚马逊云科技在专家能力、漏洞及威胁检测、威胁情报等7项目评估维度上是获得满分最多的厂商之一,其中“生态建设”评估维度是唯一获得满分的厂商。亚马逊云科技希望客户能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实现自动安全的运营,将其安全团队解放出来专注在更重要的事务上,比如大模型的落地上。 白帆分享说,根据亚马逊云科技内部统计,中国企业和海外企业在云上走到了非常接近的标准。由于云上安全产品的易用性和按需付费的能力,首先部署起来非常容易,它不需要太多的繁琐的安装或者是调试;其次支持按需付费,不会给企业的安全成本带来额外的负担。由于这两个原因,在云上采用安全是一个更容易的方式,也因为这个原因,中国企业在云上安全的采用率跟海外企业有相近的投入。 结语:生成式AI带来更复杂的安全合规挑战,构建负责任的AI是准则 安全已是构建生成式AI应用不可回避的一个核心议题。安全并不直接为业务带来收益,但其为业务保驾护航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同时AI技术又能被引入安全审计流程中,进一步提升安全服务能力,从而更好地为AI应用构建安全护栏。 生成式AI和大模型给企业内部管控机制带来了全新挑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比以往更加注重安全合规和敏感数据管理。这需要以执行负责任的AI为准则,使用合适且高效的工具,以从数据保护、数据脱敏、运行环境等多环节来保障数据和模型安全,进而加快生成式AI落地进程。 可以看到,从最底层的自研芯片,到中间层和上面应用层的诸多平台与工具,亚马逊云科技在云安全上的积淀已经覆盖到参与生成式AI和大模型开发的各个流程。 “作为云平台和云供应商,我们的安全是主动设计出来的,不会出了安全问题之后才去做一些防护的措施,我们已经把这些东西规划好了。”白帆提到亚马逊云科技的一大特点是秉持长期主义,很多产品都是亚马逊内部资深打磨和印证能力后,再把它拿出商用。 此外,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推崇底层技术架构支持扩展和自动化能力,这也是云安全产品必须具备的特性。无论是权限控制还是检测能力,都需在设计之初预先考虑到应对业务暴增的情形,因此要具备可扩展性,并通过自动化来提高效率。
12306 回应压票再放票:不存在陆续放票的情况,优先满足长途旅客
IT之家 9 月 24 日消息,随着“双节”假期临近,“12306 抢票”“12306 候补”“抢不到票”等话题频频引发热议,“12306 抢票”也登顶微博热搜榜。大量网友们纷纷表示,车票放出几秒钟就抢光了,甚至有的用户遇到了 App“系统忙”提示,部分用户指责 12306 存在“压票再分批放票”的行为。 因此,有部分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在 12306 平台买票时出现全程余票充足,但区间票无票的情况,怀疑平台是否存在让旅客“买长乘短”的行为。 对此,12306 客服回应称,每趟旅途都有相应数量的车票出售,从始发站到终点站旅客的需求会被优先满足。倘若还有余票,铁路部门会根据客流量动态调整,将余票投放到沿途站点。 今年 8 月,中国铁路曾发文介绍,在运能阶段性紧张时,铁路部门会把长途列车的票额,优先满足从始发站乘车到终点站的长途旅客,以实现运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该介绍中表示,在长途票额充足时,铁路部门会根据需求变化动态调整票额投放,自动分时段将部分票额转移到沿途各站,满足短途旅客需求。 对于所谓的“压票再分批放票”,12306 官方客服人员称,“余票”是指已经全部放出去的票中,那些没有卖完的票。“每个区段都有车票放出,可能临发车前几天,有些区段的票没有卖完,我们会根据实际需求再调整至别的区段卖出。” 客服解释称:票是统一时间放出的,不存在陆续放票的情况。出于实际考虑,可能存在临时增加车厢,把空出来的票再售卖的情况,但没有固定时间再进行放票。 铁路 12306 官方表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叠加,长达 8 天,旅客出行意愿强烈,探亲流、旅游流交织,铁路客流将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区别于假期时间,今年的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自 9 月 27 日开始,至 10 月 8 日结束,为期 12 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 1.9 亿人次。 ▲ 图源 云日历,下同 据 @中国铁路 微博消息,针对一些第三方平台宣称“提供‘低速’‘高速’‘光速’等不同价格的抢票加速包,用户购买加速包可以优先购票,购买价格高加速包的用户可以排在价格低加速包的用户前面”,任何用户没有优先购票权,在第三方平台购买的任何价格的加速包,都无法实现优先购票。 那么,没抢到车票,还有什么办法吗?当车票不足,个人线上购票可以使用 12306 的“候补”功能。 每个用户有两个候补订单,每个订单可选择两个相邻日期,比如同时选择 9 月 28 日、29 日,或 9 月 30 日、10 月 1 日候补; 每个乘车日期可选择 5 个不同“车次 + 席别”的组,每个候补订单最多可添加 9 位乘车人; 选择候补购票的旅客可选择是否接受无座车票,如果当前候补车次中有无座席位可以选择,系统会自动候补。 国铁集团铁路 12306 科创中心副主任单杏花表示,在乘客人数较多的情况下,高铁动车也有可能出现 8 节车厢改为 12 节车厢的情况,候补购票可以更快买到票,接受无座的抢票成功率更高。 如果无法买到直达车票,建议购买联程票,通过分段乘车的方式满足出行需求。此外,线上没票时,线下窗口可能有少量车票。 官方还称,根据铁路 12306 客票预售、候补购票大数据和客流规律,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动态调整票额分配策略,及时将票额投放至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用好铁路 12306 候补购票、自主选铺等功能,加大信息服务力度,为旅客提供更好的购票体验。为应对售票高峰,铁路 12306 系统提前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能够满足超大访问量需求,保障售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那么,IT之家小伙伴们抢到火车票了吗?
金融圈渣男多?互联网大厂表示不服
张爱玲女士说的没错,“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句话简直适合各种设定——比如,在技术大神的光环下,可能藏着一个渣男的灵魂呢。 在这个花花世界里,你可以对一个人带有滤镜,但不要完全被滤镜蒙蔽住自己的眼睛。 文|子墨 原创|科技考拉 「不正经更新」系列第一篇 500强企业债券半年报上意外出现的“那要不住哥哥家里吧~”乌龙,和被扒出疑似负责报告的投行研究员,在这个9月再次掀起了对金融男的讨论。 金融男和程序员,曾经是一线城市婚恋市场上的男性形象反义词。大众的刻板印象是,金融男多金、花心、不结婚,程序员老实、能赚、不花钱。 但随着互联网大厂前几年的扩容,如今各个大厂几乎都不缺乏渣男传说。实际上,抛开“大厂”标签,需要讨论的终究是男性角色本身而已,毕竟工作能力与人品和忠诚度并不是正相关。 大厂男的婚恋画像,急需要多样化了。连续吃了几个互联网大厂的渣男瓜后,「科技考拉」新来的小作者愤而提笔,要给有技术崇拜和大厂滤镜的姐妹们避避雷。 顺便开个新坑「不正经更新」系列,欢迎热爱八卦的朋友们投稿,以后我们争取不定期更新。 1► 「天才黑客」装未婚骗女孩?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做美妆和穿搭的博主最近发了条微博,内容是粉丝投稿了一个2021年的老瓜,主角是一位知名网安圈人士,当时有女生锤他隐瞒已婚已育和自己谈恋爱,并且疑似在亲密时候有拍摄行为。另外,和他有恋爱经历的还有其他女生,其中有人的时间线和爆料女生是同时期。 巧合的是,某个媒体群里也有人转发了一份聊天记录,主要内容是爆料女生当时的微博截图,比前面提到的博主投稿要更加详细,并且附上了男方的工牌、二人合影、工作群界面等作为证据。 爆料女生当时用了「天才黑客」来形容男方,我们考证了下,他的履历确实当得上“天才黑客”一词,因此这里沿用这个称呼。 根据爆料女生的微博,这位「天才黑客」“15岁上大学,没毕业就混出头”;根据他本人的微博来看,他前后任职过数家知名大厂,拿过不少奖项,在现在就职的公司title不低,和网安圈的大佬们互动频繁,是年少成名的典型代表。 这里科普一下,网安大神相对来说是程序员中比较特别的。 一方面,网络攻防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神秘,“白帽子”、“黑客”这些词,对部分女生来说本身就带着滤镜和光环。另一方面,他们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包括一些国际赛事,因此安全圈有点名气的人都是有粉丝的,「天才黑客」的微博粉丝就不少。不好理解的话,可以参考下电竞圈。 爆料女生称,她和「天才黑客」在微博认识,后者主动提出要加微信。二人线下见面后,「天才黑客」曾带她和圈内朋友聚会并确认恋爱关系,后续有半个多月双方住在一起。 之后,女生的个人信息和社交平台账号遭到泄露,不断有人给她发骚扰信息。她去质问「天才黑客」,沟通过程中她才得知男方已婚已育。这是她没想到的,因为男方成名和工作很早,实际年纪并不大。 她决定把事情公开出来。 发了爆料微博后,有人告诉她,她不是第一个女生,「天才黑客」一直是个“风流”的人,并且有在亲密时候拍摄的行为,还会把照片和视频发到群里;也有几个女生联系她,称自己有同样经历,其中有人也被「天才黑客」带去过圈内聚会,甚至有一个女生的“恋爱”时间线和她重合。 你看,张爱玲女士说的没错,“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句话简直适合各种设定——比如,在技术大神的光环下,可能藏着一个渣男的灵魂呢。 2► 公费泡妞,大厂新型“福利”? 在「天才黑客」的故事里,有几个让人觉得很离谱的细节。 比如,二人住的酒店,都是「天才黑客」当时任职公司的协议酒店,费用直接走公司差旅。 比如,本来二人说好出去旅行,结果他带爆料女生去自己公司“旅行”。又由于不想留下记录,打电话让同事帮忙申请了访客码。 比如,「天才黑客」说要送女生礼物,结果是某个网络安全比赛的文化衫,被女生拒收丢在了他办公桌上。 这很难不让人想起今年年初爆出的某宇宙大厂的渣男瓜。对,就是那个为了骗小姑娘到处展示自己月薪7.8万工资条的先生,我们就称呼他为「7万8先生」。 「7万8先生」尽管月薪7.8万,但送女生的礼物非常朴实,是宇宙大厂的周边书包,还要特意强调“三周年特意选了一个女款”。「7万8先生」的另一个创举,是开发出了大厂工牌的妙用,香奈儿5号陪梦露女士睡觉,工牌则陪「7万8先生」“睡觉”。 约人住酒店蹭公司差旅,也不是第一次见了。就在「天才黑客」第一次被爆料之后不久,深圳某大厂女高管的瓜里,也出现过这个桥段。作为八卦的搬运工,我们对渣男渣女一视同仁。 根据爆料女生的帖子和她收到的大量反馈,这位女高管爱好广泛,约过的人里性别比例非常均衡,我们就称呼她为「灵一女士」。 「灵一女士」对公司差旅的运用非常极致,通常操作是出发前先在豆瓣发帖约人,保证到达之后酒店里有人作陪。甚至包括和家住在深圳的爆料女生约会时,酒店也是通过协议酒店公费走账的,盲猜一下「灵一女士」大概是提报了“市内出差”之类的理由。 难怪有人调侃说,在渣男这个品类里,互联网男的用户体验可要比金融男差了一大截。前者尽管赚钱多,但通常衣品差、不懂情趣,还想着办法抠门,后者虽说最终也是事了拂衣去,但大多数西装革履,还会风度翩翩的准备浪漫晚餐和小礼物。 这几位对公司福利和补贴的运用,可谓是登峰造极,可能这也是一种天赋吧。所以说,送公司周边、蹭公费差旅,泡妞过程中主打一个分币不花,对渣男渣女们来说,这是什么大厂的新型“福利”吗? 3► 类似的渣男们,不同的太太们 在众多大厂渣男传说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角色,就是渣男的正宫太太们。渣男都是类似的,太太们却是非常不同的。 在「天才黑客」的故事里,爆料女生提到,得知男方已婚后,她认为对方太太应该知道这些事,所以想办法取得了联系。没想到,对方先是打出情感牌“你很像年轻时候的我”,第二天则开始指责女生“把我逼到抑郁要发疯”。女生这才明白,他太太大约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情,这是她婚姻保卫战的方式。 「7万8先生」的前妻,是这些故事里存在感最强的。好巧不巧,这位前妻是凡尔赛文学的鼻祖,网红「蒙淇淇77」。当初她在微博里那些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娇妻文学,男主角正是「7万8先生」。 「7万8先生」被爆后,「蒙淇淇77」出来积极倒油,先后曝光了他以招实习生的名义收简历、选姑娘,找理由跟女生们借钱、因私生活混乱而染病等细节。并称,因为「7万8先生」玩失踪,女生们只能去找她这位前妻寻人。 最近另外几个大厂新瓜里出现的太太们,则是选择了另一种路径,公开檄文攻击。 比如,这位男主角所在的公司,我们就称为「老铁妙妙屋」。和前妻离婚后,一份针对“小三”的檄文被公开流传,包括姓名、二人交往的时间线和聊天记录、男方提出分手后“小三”的种种作为等。 从檄文内容来看,这位男主角倒是和前面几位不同,是给女方花了些钱的,并且可能数额不小,至少是值得在檄文中拿出来单独作为一种威胁的程度。 奇怪的是,这篇条理清晰的檄文里,始终没有提到男方的名字,渣男对外美美隐身。坊间猜测,大约是两人已经谈好了条件。不过据我们打听,在「老铁妙妙屋」,还是有很多同事知晓男方的情况。 另一家大厂我们就称为「遥遥领先」,檄文发布者是该司驻外某代表处一位员工的未婚妻。她提到了男方的诸多问题,私生活方面包括订婚后因未婚妻流产要分手、挖亲戚女朋友墙角 、与女同事暧昧不清等。 我们不去定义这些出现在渣男故事里的女性角色,因为她们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悲情色彩。 不论是一直不愿走出围城的「天才黑客」的太太,曾经沉迷娇妻文学、最终发现男主角真面目的「蒙淇淇77」,檄文攻击渣男的前妻和未婚妻,还是那些“被小三”的女生们。 在这个花花世界里,你可以对一个人带有滤镜,但不要完全被滤镜蒙蔽住自己的眼睛。
30人直播间28人是水军 7人用600部手机在直播间刷量控评被查
直播间的大哥,进入到一个直播间后,可能就自己一个真人,其它全是托,在这种一步一步的诱骗之下,稍不注意就会被骗走自己的家产。 据报道,9月21日,安徽亳州。高新公安成功打掉一个开展“刷量控评”的非法经营犯罪团伙,该团伙30人直播间内安排28名“水军”,以此诱导消费者。 据嫌疑人交代,他们会根据直播间客户的要求,适时控制上线的水军数量,无形中诱导消费者下单。 民警现场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7名,查获作案手机600余部,作案电脑3台,涉案金额百万余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水军”如今已经渗透进我们互联网上生活的方方面面。8月底,公安部网安局发布的消息显示,有多个短视频平台账号以新闻或法律从业者的名义发布消息,宣称可以通过网络自媒体曝光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些账号频繁利用各种社会敏感案事件炮制话题、策划文案、制作视频,严重扰乱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 经初步核查,这是一个以郭某某、刘某等人为头目的百人以上特大“网络水军”犯罪团伙。该团伙披着法律咨询、文化传媒的外衣,在各短视频网络平台发布噱头视频引流诱导炒作,公开出售有偿代刷点赞量、关注量、浏览量、粉丝量等服务。 查出“水军”的违法事实后,截至7月17日,西安警方已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25人,行政拘留12人,止付金额218万余元。 责任编辑:若风
中美“围剿”英伟达,万亿 AI 芯片市场难独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AMD、英特尔和中国公司都在积极开发和发布新的AI芯片产品,以争取在AI芯片市场的份额,与英伟达展开竞争。AMD预计,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 AI 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美元。 作者|林志佳 编辑|马金男 随着英伟达率先占领 AI 大模型算力芯片市场,并超过万亿市值。而同时,英特尔、AMD和中国GPU芯片公司也在暗暗较劲,希望在AI算力芯片市场中分一杯羹。 9月19日,美国圣何塞举行的Intel On技术创新大会上,62岁英特尔 CEO 基辛格(Pat Gelsinger)“火力全开”,以俯卧撑开场演讲。 此次会议上,基辛格一口气发布一系列新技术产品:基于Intel 4(5nm)工艺的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代号“Meteor Lake”;预览第五代至强服务器芯片和后续至强产品路线图;披露5nm AI 芯片Gaudi 3等。 英特尔CEO基辛格(Pat Gelsinger)现场做俯卧撑场景 相比往届,此次基辛格“变身皮衣老黄”,全场近2小时大谈 AI 算力对经济的作用。据钛媒体App统计,此次演讲中,基辛格约有200次提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相关术语。 几乎在同一时间,英特尔、英伟达的竞争对手AMD公司,发布了最新EPYC 8004 CPU(中央处理器)芯片,并预计年底前出货MI300系列AI芯片,以对抗英伟达。此外在国内,包括华为、天数智芯等 AI 芯片厂商也在积极布局大模型训练推理和 AI 算力产品。 “我们与 AI 算力芯片市场领导者英伟达竞争非常激烈。但无论是Gaudi2 还是Gaudi3,都比他们往前迈出了一大步。我们正在获得动力,市场开始意识到,AI 芯片行业领导者中还有另一个机会。”基辛格9月20日对CNBC表示。 市场竞争加剧 “老黄”难以独食万亿AI算力 2023年至今,以ChatGPT为代表 AI 大模型“热潮”席卷全球,大模型正推动 AI 向更通用方向发展。 同时,算力的稀缺和昂贵已成为制约 AI 发展的核心因素。而算力也成为了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石,从而带动智能算力需求激增。 据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AI加速器的潜在市场总额将达到300亿美元左右,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9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英伟达企业运算副总裁曼努维尔·达斯(Manuvir Das)给出了另一组数据显示,预计 AI 所在的潜在市场(TAM)规模将增长至6000亿美元。其中,芯片和系统可分得3000亿美元,生成式AI软件可分得1500亿美元,另外1500亿美元则由英伟达企业软件贡献。 很明显,AI 算力芯片市场是一块大“蛋糕”。 但目前,英伟达却占据全球数据中心 AI 加速市场82%的份额,而且以95%的市场占有率垄断了全球 Al 训练领域的市场,成为这轮 AI 混战中最大赢家。而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公司赚的盆满钵满,市值超越1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算力需求的激增,直接导致英伟达GPU(图形处理器)“一卡难求”。而有多少英伟达A100显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公司算力的标准。 事实上,一家企业若想研发通用大模型,在算力层面需首先关注两点:显卡数量和价格。 其中,显卡数量方面,OpenAI使用了1万-3万颗英伟达GPU来训练GPT-3.5模型。据集邦咨询最新报告显示,如果以英伟达 A100 显卡的处理能力计算,运行ChatGPT将可能需要使用到3万块英伟达GPU显卡。另外在开源模型方面,Llama模型则是在2048块80GB A100上训练,整个训练算力接近2000 PTOPS算力。 价格方面,目前国内可以买到的H800价格已经高达20万/张,而A100/A800价格已涨至15万、10万/张左右。以2000P算力需求为例,H800 GPU单卡算力2P,需要1000张,预测整个卡价格为2亿元;A800单卡算力约为0.625P,需要数量为3200张,预计整个显卡价格就高达3.2亿元。 除了买GPU显卡,服务器还要考虑整机配置运算,包括CPU、存储、NV-Link通讯连接等,以及电力消耗、场地租金和运维成本等因素。 当下,A800和H800服务器主要以8卡机型为主,为了满足2000 P的算力,就需要配置125台8卡H800服务器,或400台8卡A800服务器,价格分别为3亿元、5.6亿元。而且,由于H800还支持PCIe 5.0、新一代的CPU和内存等,因此需要提升价格,才能发挥其最优的算力性能。 所以,从大模型训练角度看,购买H800的总成本要低于A800,性价比更高,而且也比搭建CPU的成本要低——这也就是英伟达CEO黄仁勋最近常说的:“买的越多,省的越多”。 当然,如果你实在买不起也没关系。英伟达还贴心地推出在线租赁服务DGX超级AI计算系统,通过租赁的方式开放给企业,搭配8个H100或者是A100的GPU,每个节点640GB内存,每月租金为37000美元,从而不用自建数据中心购买大量GPU显卡。这类租赁方式毛利率很高,根据一份关于微软“云端算力租赁”服务报告显示,该业务毛利率高达42%,已成为微软新的“现金奶牛”。 那么国内市场,英博数科、商汤AIDC和其他超过11个智算中心/云厂商也有类似的服务,对于大模型来说,整体价格要比自建价格减少20%以上。 此外还有大模型训练时间。英伟达最新发布的NVIDIA L40S GPU,比A800/H800模型训练效率更高。一个70亿参数的模型,HGX A800跑完需要17个小时,而L40S速度要快1.3倍,短短半天时间就跑完了,更不用说一个1750亿参数的模型,用L40S一个周末时间就能训练完。 总的来说,一家企业要做大模型,需要在算力成本方面就要耗资数亿元,而这才只是“入场券”。 早前有消息称,百度、字节跳动、腾讯和阿里巴巴已经向英伟达下单订购价值50亿美元的芯片,加上此前的囤积的显卡数量,国内拥有英伟达GPU显卡总额超过千亿元。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报告称,尽管半导体行业周期性下行未止,但腾讯、百度等中国企业仍在大举采购英伟达A800芯片。 那么,这么一个万亿级规模的重要市场,无论是芯片企业,还是下游客户,都不想看到“英伟达”一家独占鳌头。因此,AMD、英特尔和中国GPU芯片企业纷纷试图挑战英伟达在 AI 芯片市场的霸主地位。 AMD首先出击。 AI 芯片方面,今年1月2023年消费电子展(CES)上,AMD董事长、CEO苏姿丰(Lisa Su)正式发布下一代面向数据中心的APU(加速处理器)产品Instinct MI300,采用台积电5nm+6nm结合的Chiplet架构设计,集成CPU和GPU,拥有13颗小芯片,晶体管数量高达1460亿个,AI性能和每瓦性能是前代MI250的8倍和5倍(使用稀疏性FP8基准测试),将在2023年下半年量产供货。 随后6月,AMD还公布全新专为生成式 AI 打造、拥有1530亿个晶体管的 AI 加速芯片Instinct MI300X、Instinct MI300A等产品,在存储容量、互联带宽方面均有提升,MI300X的晶体管数量比H100多两倍,HBM3高带宽内存是H100的2.4倍。单颗芯片上可以运行800亿参数的大模型,预计今年底之前发货。 这不仅全面展示收购赛灵思之后的数据中心 AI 技术能力,而且也在挑战英伟达 AI 算力芯片霸主地位。 当然不止是GPU和 AI 芯片,AMD最擅长的就是做CPU(中央处理器)芯片,毕竟数据中心需要CPU的通用计算能力。去年11月,AMD发布了采用Zen 4架构的第四代数据中心EPYC 9004系列,代号为“热那亚”(Genoa),不仅架构升级,苏姿丰还在这颗芯片上堆料堆到了极致:台积电5nm制程,96个核心,192个线程,384M三级缓存,支持PCle5.0。 与英特尔的八核处理器相比,AMD的数据中心、边缘计算CPU系列在能耗、性能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包括热那亚芯片面积减少40%,同时能源效率提高48%。 今年9月,AMD则推出最新第四代EPYC 8004系列,将“Zen 4c”核心引入专用CPU,提供从智能边缘(例如零售、制造和电信)到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 事实上,亚马逊云AWS发布了基于热那亚M7A通用计算实例,最终结果显示,性能相比前一代提升50%,而相比英特尔第四代至强白金版8490H版,热那亚在多个应用场景的性能提升达1.7-1.9倍,整体的能效提升达1.8倍,全面用于金融建模、天气模拟、药物研发等高性能计算领域。另外在 IoT Edge网关工作负载中,最新八核EPYC 8024P供电的服务器也为每8kW机架提供大约1.8倍的总吞吐量性能。 整体来看,无论是CPU、GPU,还是FPGA、DPU数据中心处理器,或是软件栈工具AMD ROCm系统,AMD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正“磨刀霍霍”以挑战英伟达的产品。 作为成立60多年的芯片巨头,英特尔也不想将市场“拱手让人”。 今年7月11日,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Intel)在北京发布面向中国市场、采用7nm工艺的 AI 芯片Habana Gaudi2,可运行大语言模型,加速AI训练及推理,运行ResNet-50的每瓦性能约是英伟达A100的2倍,性价比相较于AWS云中基于英伟达的解决方案高出40%,并预计今年9月性价比超越英伟达最新H100。 英特尔执行副总裁Sandra Rivera 今年7月对钛媒体App表示,不可能有唯一一家企业独霸 AI 芯片市场。因为市场需要多样性,并且客户也希望看到更多的芯片企业在 AI 领域发挥领导作用。 英特尔CEO基辛格(Pat Gelsinger) 9月,在美国圣何塞举办的英特尔On技术创新大会上,基辛格宣布采用5nm制程的 AI 芯片Gaudi 3将于明年推出,届时,其算力将会是Gaudi 2的两倍,网络带宽、HBM容量则会是1.5倍。 同时,基辛格还预览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服务器处理器,称下一代至强将拥有288核心,预计将使机架密度提升2.5倍,每瓦性能提高2.4倍。另外,英特尔还发布Sierra Forest、Granite Rapids,与第四代至强相比 AI性能预将提高2到3倍。 阿里云首席技术官周靖人表示,阿里巴巴将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用于其生成式 AI 和大语言模型,即“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而英特尔技术大幅缩短了模型响应时间,平均加速可达3倍。 此外,对于 AI 大模型训练来说,比较重要的是软件生态。英特尔宣布与 Arm 公司合作,使其至强产品部署到Arm CPU 上,同时推出AI推理和部署运行工具套件OpenVINO,不仅支持预训练模型,而且只需编写一次即可部署任何可用的关键跨平台支持,已支持Meta的Llama 2模型。 同时,Linux基金会在本周还宣布成立统一加速(UXL)基金会,提供开放标准的加速器编程模型,简化高性能、跨平台应用程序的开发,核心是加速演进英特尔oneAPI计划,创始成员包括 Arm、谷歌云、英特尔、高通、三星等公司——英伟达不在其中。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对钛媒体App等表示,英特尔后续将发布拥有288核的处理器。数据中心在未来也会越来越多,英特尔将推出Gaudi3、Falcon Shores等产品,产品矩阵将构成未来加速器与AI计算发展的路线图。 “我们把AI的能力内置到芯片中。根据不同需求,内置AI能力将使用不同算力、不同架构来提供支持。”王锐表示,在数据中心方面,从客户端到边缘端,再到云端,AI已经渗透到各种应用场景;从进行大语言模型训练到进行小规模、普惠语言模型训练,AI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今年8月底基辛格表示,他认为英特尔正迈向达成其宏大的整顿目标,朝着恢复在产业的领先地位前进。而谈及英伟达时,基辛格坦承英伟达布局良好,能抓住支持 AI 软件扩张所需系统的需求,但他说,英特尔很快将开始赢得这些加速器芯片市场的订单。 “他们做得很好,我们都赞扬他们。但我们即将展现实力。”基辛格表示。 英伟达市值蒸发千亿美元, 国产芯片能否抓住机遇? 英伟达在2023年的辉煌表现,似乎在近两个月有所减弱。 根据Refinitiv的数据显示,尽管英伟达今年股价上涨约190%,表现十分亮眼,但其在9月的股价表现不佳:自8月31日以来,英伟达股价已下跌超过10%,总市值蒸发了超过1760亿美元。 事实上,英伟达股价下跌因素有很多。 首先,市场对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膨而将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准更长时间的担忧加剧,整个股市承压,标准普尔500指数9月平均下跌0.7%、迄今下跌近4%。 其次,以LIama 2为代表的开源模型陆续发布,更多企业开始直接使用这些模型,仅需要AI推理芯片即可应用,这导致了对算力训练芯片的需求有所减少。 最后,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英伟达一直非常关注一些美国中小型云计算公司的显卡供应情况,在当前“一卡难求”的情况下,英伟达对谷歌、Meta等大公司以及中国企业的后续服务和显卡供应,似乎不再是首要优先,而这直接导致市场对于英伟达产品供应能力的质疑。 当然,瑕不掩瑜,英伟达在 AI 算力市场有很大的先发优势。除了GPU芯片性能领先外,其庞大的 AI 软件生态CUDA让很多人望尘莫及。另外,英伟达的NVLink 高速GPU 互连技术也成为大模型技术提升的“关键法宝”,它的作用远高于GPU单卡本身。 百川智能创始人、CEO王小川曾提到,在该行业中,GPU的算力成本大概占40%-70%,而其中网络连接成本和GPU显卡成本的比例大概为3:1。 “未来如果往更高模型去发展,算力储备非常关键。从训练、推理两部分看,推理需要有国产 AI 芯片,而不止有英伟达,但训练目前只有英伟达做的最好。这场‘算力仗’,中国的国产 AI 芯片必须要能顶上。”王小川表示。 实际上,除了两大芯片巨头之外,随着国内“百模大战”,AI 算力需求激增,但英伟达 AI00/H100等多款 AI 芯片限制向中国出口,国内企业越来越难拿到美国的高端芯片。 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下属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出口管制新规,量化各项芯片算力、带宽、制程等指标,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出口,其中关于高算力芯片的限制,直接冲击中国AI、超算、数据中心等相关行业发展。主要满足AI等需求的GPU(图形处理器)厂商英伟达,8月就接到了美国政府限制有关先进芯片出口的通知。 英伟达反应迅速,2022年三季度就投产了A800芯片,以替代无法继续向中国出货的A100。这也是美国公司为此推出的首个“特供”产品。 英伟达并未对外公布关于A800的详细参数,不过,其经销商提供的产品手册显示,A800峰值算力与被限制出口的A100一致,但传输速率被限制在A100的三分之二,以符合美国政府的相关要求。而最新的“中国特供版”H800的训练算力则比H100要差约40%,如果没有英伟达提供的互连模块,算力差距可达60%以上。 英特尔则于2023年7月为其Gaudi 2产品推出中国版本。Gaudi 2是一款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主要面向高性能深度学习AI训练。与2022年5月公布的国际版相比,中国版Gaudi 2中集成的以太网端口由24个减少为21个。英特尔当时称,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变动,对实际性能表现影响有限。基辛格日前表示,目前公司正在中国销售Gaudi 2中国版,他希望之后一直这样做下去。 所以在国外芯片限制影响下,华为、天数智芯、寒武纪、登临科技等国内 AI 算力公司积极布局,以填补国产 AI 算力空缺。 目前,国产 AI 算力市场主要分为三大派别:一是华为鲲鹏和昇腾 AI 生态的算力方案,其中没有英伟达GPU的参与;二是混合型算力支持,大量采用英伟达A100芯片,并在部分环境中加入AMD、英特尔以及天数智芯、寒武纪、海光等芯片,以支持大模型的训练;三是租用性价比更高的服务器云算力,以补充算力不足情况。 今年8月举行的2023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九届夏季高峰会上,科大讯飞创始人、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华为的GPU技术能力现在已经与英伟达A100相当,现在已经做到对标英伟达A100。 9月20日,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表示,华为推出全新架构的昇腾AI计算集群,可支持超万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华为将持续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 天数智芯董事长兼CEO盖鲁江透露,目前,多家国内大模型公司已开始使用国产 GPU显卡,且该公司已支持完成70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工作。 另外,其他国产GPU企业多数正处于AI推理训练阶段。 盖鲁江认为,在国内,英伟达在训练领域的市场份额高达95%以上,部分达到99%,基本实现了垄断,这主要得益于其硬件架构和广泛应用的CUDA生态——已有超过300万全球用户。当前,国内GPU企业面临生态迁移难题,由于众多基于CUDA的代码,转向新生态将需大量时间和成本。 在最近一场圆桌活动上,登临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王平提到,对于AIGC的客户来说,不仅需要文本生成图片等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实用的产品。因此,需要具有大算力和通用性强的算力产品落地应用,为客户创造价值。据悉,登临科技的新一代AI芯片产品能耗比国际主流通用GPU产品有3倍以上的优势。 盖鲁江表示,对于天数智芯来说,下一步计划优化产品迭代,需依赖数据、客户反馈与技术创新,并针对国内特殊需求进行调整。同时,公司会积极完善生态体系和软件栈,确保用户在效率、成本、性能和性价比上获得最优体验,以推动产品进一步商业化。 王平认为,由于获取美国高端芯片的难度增加,虽然国内尚无企业能生产能真正替代的芯片,但他相信国产算力会不断增长。芯片需不断迭代,用户越多,问题反馈越多,国产 AI 芯片企业才能在后续迭代中改进,提升使用体验。 “对国内通用GPU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重大的机遇。”盖鲁江告诉钛媒体App。
iPhone 15 Pro Max徒手掰弯暴力测试:后盖几秒就碎
快科技9月24日消息,苹果最新发布的iPhone 15 Pro和Pro Max采用了钛金属材质的全新机身设计,最近,国外的一位视频博主JerryRigEverything发布了关于iPhone 15 Pro Max的暴力测试视频。 该博主被粉丝称为“虐机达人”,以暴力凶悍的测试风格著称,测试内容是通过不留情面的物理作用对手机的硬性质量进行评测。 基于其经典测试流程,iPhone 15 Pro Max分别经受了“掰、刮、烤、浸”等多种手法测试。当用刀子划刮机身边框和背壳的时候,边框上很快就出现了明显的划痕,而玻璃背壳则没有出现什么划痕。 除了玻璃背板外,显示屏和摄像头玻璃表现也很不错,其耐刮擦性还是很可以的。 在随后的徒手掰手机测试中,“是时候看看全新的钛金属结构怎么样了,”该博主边向手机施加压力边说道。但是仅仅过了几秒钟,就听到了清脆的“啪”一声,手机后玻璃盖直接完全破碎。 该博主推测,可能是由于钛的拉伸强度是铝的五倍,导致玻璃背板无法承受哪怕很小的压力和弯曲,因此才会出现这种结果。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玻璃背板很快就碎了,但是机身框架和屏幕都还是好的,手机各项功能完全正常没有一点问题。 另外,苹果今年还大幅下调了iPhone 15 Pro玻璃背板的维修价格,不知道是不是跟这有关呢?
华为Mate60 RS UD来了!华为9月25日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产品阵容全曝光
快科技9月24日消息,9月25日14:30,华为将举办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这场盛大的新品发布会,不仅是Mate 60系列大获成功最好的宣讲,更是华为突破封锁之后,首次对外展示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期待值自然拉满。 有博主曝光了一份明天发布会的流程图及新品汇总。该博主表示,发布会重点应该是放在了新品牌和智选车上。 结合已知消息来看,“新品牌”应该就是华为即将要推出的全新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用于取代此前的“Porsche Design”(保时捷设计)。 这也就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华为Mate60 RS Ultimate Design(华为Mate60 RS UD)在发布会上亮相基本没有悬念。该机的包装盒和疑似真机的照片已在网上流出,后盖采用大量直线条,后摄镜头采用八边菱角设计,黑、红配色,首次采用红色陶瓷机身。 另外,一同亮相发布会的还有:华为MatePad 13.2英寸(华史上最大平板,支持星闪技术)、华为智慧屏V5 Pro、华为WATCH GT 4、华为Freebuds Pro 3、华为智能演讲2、华为路由BE3、华为智选车等新品。 据悉,此次发布会除了华为官网、商城、微博、B站等官方渠道,以及众多门户、垂媒外,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等官媒也将同步直播报道,发布会的直播规模或将创史。
假装60岁老头上交友软件,一秒钟收到了10个视频弹窗
你今年 78 岁,心血来潮下了一个擦边软件,希望认识一些 70-79 岁的同好。 几乎瞬间,你成功匹配到多位 70 多的老奶奶聊天。 她们热情地回应你,甚至给你发语音。 这并非是什么段子,而是发生在一位博主身上的真实经历,原本他只是想把年龄设置成 78 岁,跟软件开个小玩笑,没料到,软件回了波大的。 与其相信,你 70 多岁的奶奶成了网络弄潮儿,并批量扎堆聊骚嘛这种都市奇谭,更多人的结论指向了:这些完美匹配需求的用户,是AI 即时生成给你的。 现在的聊天软件都这么硬核了么? 抱着好奇,我下了一批软件,试图寻帮大家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尽管各大应用商店都在大力整治这些擦边软件,但软件开发者为了赚这笔钱,也各种想办法绕开平台的管理,所以,几乎不怎么需要费劲,就能下载到了一批。 不过,遗憾的是,我下载到的这批都有年龄限制,能填的最老的年龄是 60 岁。 也有限制到 55 岁的 动动手指,世超就成了 60 岁的单身男性,easy ! 不过,怎么我这还没开始聊天,你就要收我钱啊。。。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看看世界的繁华,本高龄大爷忍痛掏出了压箱底的零花钱。 然后,瞬间,超多老妹儿的消息像我涌来。 都知道我是大爷了,还来? 谢谢,你还怪有礼貌的。。。 还有一言不合直接发语音的,什么鬼啊。。。 进入聊天框后,系统会自动推动对方的信息卡片,卡片显示其中很多人都是 53 岁的老妹儿。 在这般热烈的攻势下,很快本大爷就陷入了这样的境地: 一位 53 岁的老妹子正跟我热聊,另一位 53 岁的老妹就给我发来了视频通话,还有一位在给我发照片,难道一位 60 岁的大爷能有这么大魅力么?这也太扯了。。。 部分 53 岁老妹儿的截图 到这里,本高龄大爷也属实被整懵了,但不同于文章开头那位博主,他遭遇的老妹儿头发都白了,我遇到的这批老妹儿,头发乌黑,穿着也时髦,不像 50 岁。 长了一个心眼的世超,随便点进了一个 53 岁老妹的主页看了下,结果发现,她主页里的年龄却是 24 岁。。。 所以,其实是系统自动把她们 “ 变 ” 成匹配我需求的用户,而且这个系统还比较懒,骗都懒得骗彻底。 在一番仔细观察下,我发现老妹们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疑似 AI ,好几个打招呼的话术都差不多,也不会给你发语音、打视频。 另一种是真人,在老妹儿的视频通话轰炸下,我接了一个,对方是即时回答我问题的,而且回答很有针对性,不像是人工智障,当然,我也没有看懂为啥她要这样出镜。。。 那么,她们为什么会这么激情的联系我呢? 其实在这些软件里,从视频通话到发消息都是要钱的,视频通话 10 元 / 分钟,发消息 1 元 / 条,世超跟前面的那位老妹儿简单聊了会儿后,直接提醒我余额不足了。 到这里,大家应该或多或少看懂这些软件的套路了,世超也抱着好奇,又注册了一个女号,感受了下这类软件下女号的逻辑。 女号注册是不需要交钱的,但如果你想跟别人聊天,那就需要交钱 + 认证了。 因为聊天是要付费的,所以只要对方跟你说话 / 视频了,那么这笔钱就归你,而且你可以自己设置对方的付费价格,比如给你发一条消息 20 块 / 条之类的。 你的收入可以提现,但是平台会从中抽成,而且如果你涉黄、低俗、涉及诱导消费等等平台还有可能封禁你。 总之,上去聊天的男的肯定血亏,不会真有人觉得网络姻缘一线牵吧?对方就是想你多说话赚你钱而已,女的也很难赚,随便一个封禁,就 G 了,笑到最后的只有这些搞擦边的软件罢了。 互联网时代,社会高速运转,讲究的就是一个变化。 红极一时的 OFO 倒下,被资本市场抛弃的瑞幸打响翻身战,就连出走国外的贾跃亭都交车了,但 “ 擦边商业 ” 仍然以既定的轨迹,雷同的骗术长盛不衰。 2005 年,国内互联网刚兴起不久,当时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台北夺得一枚金牌的跆拳道选手朱木炎就因为网聊被诈骗,遭遇勒索,被骗数百万台币。 而后社交软件兴起,「 漂流瓶 」开始走红。 用户把想要说的话放入瓶子中,扔出去漂流,也可以捡一个瓶子并回复交流。 “ 擦边商业 ” 精准跟上,雇人丢包含色情信息的瓶子,甚至打造成了一种兼职模式。 因为 “ 擦边商业 ” 有其固定市场,所以有人开发起了专门的 APP ,当然是付费的,有买断制,买断费用在几十到几百不等。也有按条收费制,男生给女生发消息需要付费,价格通常在 1 块 / 条左右。 由此也诞生了一种网络职业,专业聊手,他们张嘴就叫你 “ 老公 ” 、 “ 宝贝 ” ,你被一句接一句的糖衣炮弹击晕,而在这背后,一条信息他们能赚你五毛,厉害的聊手一天能赚上千。 当然, AI 兴起以后,专业聊手从他和她变成了它。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这些软件上还有很多诈骗犯,她们特别心疼 giegie ,体贴的表示在这些平台上聊天要钱,不如去 QQ 吧,然后呢跟你撩骚几句,给你发病毒文件,干票大的。 经久不衰的社交软件看多了,让人有了一种感觉:陌生人社交根本不算社交,而是一种敛财工具。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这几年,人们的生活也被浓缩着过完了,每天都处于急速的、大规模的应变之中, “ 擦边商业 ” 也飞速跟着时代,从漂流瓶到 AI 。 “ 擦边商业 ” 上的每个角色都在各取所需,在色情与擦边笼罩下的不变之地,没有待捕的羔羊,只有嗷嗷待哺的狼在等待猎物上钩。 撰文:渡渡鸟武士 编辑:莽山烙铁头
秀才拉黑了给他打赏十几万的流水线女工
一秀落 万秀生 作者:纪佳文 张璐 罗楚骐 编辑:刘汨 秀才的短视频账号停留在了 9 月 2 日晚。 在这之前,有 1200 多万粉丝为他的视频内容送上了两亿个「小红心」。 即便你不是秀才的粉丝,也可能见过他撩头发、捂嘴笑、舔嘴唇的招牌动作。秀才视频的评论区里,一部分是沉醉于他笑容的中老年妇女,一部分是带着不解来围观的年轻人。 被封禁前秀才收获了大批女性粉丝 塌房来的不算突然,今年 7 月起,多位网友自称被秀才诱骗打赏。 深一度采访了其中几位「受害者」,一名 62 岁的北京大妈称,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她给秀才打赏价值近 52 万的礼物,不仅花光了自己的养老钱,还因此和老伴离婚。还有一位流水线女工说,她在给秀才打赏了十几万元后,因为送的直播礼物变得「廉价」遭到冷遇,最后她被秀才拉黑。 这只是少数的「脱粉」者。即使封禁突然而至,仍有大量「铁粉」依然选择相信秀才,她们想帮秀才解围,沉浸在盼他尽早回来的渴求中。 秀才直播间引来很多年轻人围观 封号之后 「秀才弟被封号了」。 「弟弟,我想你,我们不能分开来,不能分离」。 9 月 2 日晚,在一个取名「支持正能量网红秀才」的聊天群里,几十位粉丝讨论着,该怎么帮助偶像解围。「秀才带给了大家欢乐,现在他遇到了困难,希望姐妹们能一起帮忙」,刘玉梅说。 几个小时前,秀才的账号因违规被封禁。刘玉梅提出,大家一起帮秀才去申诉,有人顾虑,还不清楚秀才被封的原因,「盲目去支持,只能帮倒忙。」 从 2020 年 7 月至今,秀才凭借千篇一律的动作和对口型唱情歌,赢得了 1200 多万粉丝,由于支持者多为 50 岁以上的女性群体,秀才被称为「中老年妇女杀手」。 关于封号的说法很多。据澎湃新闻报道,8 月 15 日,有人向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举报徐某贤(网名「秀才」)涉嫌税收违法行为,并于当日受理。深一度联系到几名自称被秀才诱骗打赏的粉丝,打赏的金额从十几万到五十几万不等,按照她们的说法,秀才曾经私下承诺会带她们做视频、打赏分成,但事后均一一反悔。 刘玉梅不相信这些传言,她用自己的账号为秀才鸣不平:「秀才从来没有逼我们刷礼物,只是让大家动动发财的小手给他点赞,为什么要说他?」有年轻人评论,「他骗了一个大妈 50 万」,刘玉梅反驳,「你有证据吗?」 在刘玉梅连发的数条视频里,称秀才是老年人姐妹们的治病良药,秀才到底有没有错,对她来说似乎没那么重要——「如果是网红秀才真的有错,对他进行教育,让他改正错误,不能封号啊」。这也是许多粉丝为秀才「发声」的方式,她们轮番发布秀才过往的视频,在配文里表露心意,「你在姐妹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变,你就是个品德兼优好主播……」 铁粉们呼唤「真秀才」回归的同时,无数个「假秀才」正活跃。在平台上,秀才发布过的视频被二次创作、转发,依然可以源源不断收割流量,还不知道秀才「塌房」的阿姨们,照常在这些视频下面和视频中的男子打着招呼。 一年前,朱宓的妈妈就是通过二次创作的视频认识了秀才。视频中的男人站在院子前,身着西装、衬衫,冲着镜头微笑唱歌,妈妈把手机拿到朱宓面前:「你看这个人长得是不是很标致?」朱宓帮她找到了秀才的账号,点了关注。 妈妈是小县城一个即将退休的小学教师,40 岁前没有离开过当地。朱宓平时在外地工作,一年回家两趟,母女真正相聚的时间不多。中午饭后的几个小时,妈妈都在手机上看秀才「唱歌」,妈妈不懂转发点赞,也分不清哪个是真秀才,只要看到任何一条视频里有秀才,哪怕是一个广告上有他的照片,她都会点进去反复观看,直到把每一句词都背下来。 对于妈妈喜欢秀才这件事,朱宓一直抱着支持的态度,在她看来,妈妈的世界不够大,能有一个精神寄托,哪怕没有意义,也是一件好事。 朱宓说,她不打算告诉妈妈秀才「塌房」的事,她看别人转载的旧视频也挺开心,没必要给她添堵。」每天下午,她和往常一样打开短视频平台,看秀才唱歌。 而真正的秀才是谁?似乎没那么重要。 秀才被封禁后粉丝群内的讨论 成为「顶流」 2020 年 7 月 3 日,秀才发布了他的第一个作品。视频中的他穿着蓝色衬衫,背对着镜头,一声「老公」响起,秀才应声回头,对着镜头唱出「我会像你爱我一样爱你……」,摸头发、舔嘴唇的动作还没那么熟练。 章秀秀说,秀才做短视频是她给提供的思路。她告诉深一度,秀才原名徐某贤,今年 39 岁,安徽蒙城人,是她初中同学。在她印象里,秀才不很自信,和同学们在一起时很少说话。初三没上完,秀才就到外地打工,之后的十几年,两人没有见过面。 2020 年的四五月份,秀才打来电话,哭诉自己过得不好,被人看不起。电话里,章秀秀得知,秀才和妻子在苏州打工,孩子在老家读寄宿学校。她猜测,秀才可能知道自己在广东做生意,经济还算富足,想找她帮帮忙。 秀才告诉她,老家有亲戚做短视频,一年赚了一百多万,他也想往这方面发展,但没有人能帮他。出于同情,章秀秀决定帮帮他,建议他可以回老家拍农民工题材的短视频,她以投资人的身份提供指导,「我说你的长相比较有年代感,会招阿姨、奶奶们喜欢」。 2020 年 9 月,秀才开播,章秀秀和其他几个同学到直播间帮他占榜拉人气,一个月后,直播收益达到 6 万。一开始,秀才在视频中是一个老实的农民工形象,慢慢地,他西装革履出镜的次数越来越多,摸头发、舔嘴唇、捂嘴笑等,成了他视频中的「招牌动作」。章秀秀说,这些动作并不是她教给秀才的,但在她看来有些「油腻」的动作,却意外获得了众多中老年妇女的青睐。 在评论区里,粉丝们毫无保留地表达着对秀才的喜爱,「姐姐天天挂念你,昨天直播给你刷礼物,把养老保险刷完了。」「秀才弟弟,真的很想你。」他还成了一些人倾诉生活苦闷的对象,在病中的孤独、对婚姻的悔意、被儿女拴住的生活,那些心里最隐秘的情绪,都被一股脑说给了秀才。 这些留言多是方言口吻,错别字多、不断句,费力辨认才能完全看懂,点开留言者的头像,大部分是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她们喜欢把秀才称作「帅弟」「弟弟」。 真正让秀才走进公众视野的,是今年五月,吉林一位七旬老太太独自坐火车到安徽寻找他,当地网友拍摄的视频中,老太太称「我非得见见这人」。这则视频让秀才正式「破圈」,走入公众视野。 一位年轻人说,自己的奶奶年纪大了,分不清网络和现实,总认为视频里的秀才是和她在说话,一直看着视频自言自语,也不睡觉。 秀才和另一位同类型主播「一笑倾城」PK 线上线下 「大屏(屏幕)一片空白,不说有个「飞机」「保时捷」,我们连个「热气球」连个「墨镜」都没有。」话音刚落,热气球和墨镜出现在屏幕上,秀才大声念出用户名,「感谢 xx 姐姐!」 今年 7 月的一个晚上,秀才身着绿色衬衫出现在直播间,不时拿着话筒跟着原声唱歌,身体随节拍晃动,轻微点头抬头。直播间里的秀才音色暗哑,和平时视频中对口型唱歌的音色相差甚多,但这丝毫不影响粉丝们的赞美,评论区被爱心、大拇指、玫瑰花的表情占满。 王珺觉得,只要进了秀才的直播间,「就好像被洗了脑」。王珺今年 33 岁,曾经也是狂热粉丝中的一员,经常为秀才刷礼物、发合拍视频,有几次,丈夫还因此骂了她。 最初,让她好奇的是,秀才的视频为什么能凭借几个招牌动作获得上百万点赞量,因为自己也在平台上发作品、开直播,就想模仿一下。每天晚上,自己下播后,她就戴上耳机,背着丈夫偷偷看秀才直播。直播间里,秀才亲切地和大家说着家常,说喜欢他的可以组团去家里找他。 「铁粉」们为秀才建了群,王珺介绍,各个群分工不同,有专门晒打赏的,有合拍群,还有专门帮他「反黑」的、给他上流量的。「身份不明」的群成员很容易遭到清理,比如没发过合拍视频、不常互动的、没有打赏截图的。王珺先后三次被踢出群,发了合拍视频后,又被拉了进来。 她所知道的秀才核心粉丝群一共 6 个,其中一个是由某位「大粉」创建的「秀才群主铁粉群」,共有 60 人,秀才本人在群内担任管理员,粉丝们每天在群内分享自己与秀才的最新合拍视频,合拍的传播力量不容小觑,王珺说,粉丝们的合拍视频两个月内可以帮秀才涨 50 万粉。 在记者进入群后的半个多月里,秀才没有在群里说过话,但粉丝们还是将这里看作一个和他沟通的重要渠道。秀才断更几天后,「姐姐」们就会在群里喊话,让他快点拍作品开直播,配着「大家又想你了」的文字,希望能呼唤出她们的「帅弟弟」。 几位粉丝都提起,每当秀才输掉和其他主播的 PK 时,就在直播间「拉着个脸」,除此之外,他还常常在镜头面前流泪。 王珺记得,秀才几次在直播间称直播路上不容易,还被人黑,以后不播了,「看不到姐妹们了」,说着便哭了起来,屏幕上礼物乱飞,粉丝们在评论区劝他继续播。「第二天就又开始播了」,王珺说,发表反对秀才言论的用户,被铁粉们称为「小黑子」,一旦发现,反黑群里就会号召大家攻击该用户。 王珺脱粉的念头是一点点累积的。一次看秀才直播时,相熟的一个刷礼物刷到 35 级的大姐说,因为给秀才刷钱被老公打了,在女儿家里养伤,想让秀才给她一点钱临时过日子,被秀才踢出了直播间。大姐私下把伤情图片发给王珺看,「当时我就哭了」,王珺说。之后,她从别人口中听到更多关于秀才的负面传言,她意识到,现实中的秀才和直播间里根本不一样。 她告诉群里一个关系好的姐妹,要远离直播,「你在线上看到的和线下可能不是一个人」,对方反手把聊天记录发给了秀才。接着,王珺被铁粉踢出了所有粉丝群。 按照章秀秀的说法,她也是因为类似原因与秀才关系恶化。随着粉丝越来越多,章秀秀发现,有老太太给秀才打赏大额礼物,秀才私下和一些粉丝见面,她劝秀才,「要有道德底线,我们约定好的不坑不骗。」 章秀秀说,秀才并未因此收敛,2021 年,她听说一位因病卧床的老太太,把手里的六七万块钱都打给了秀才,发病住院时,家属才发现卡里钱没了,联系到秀才,但他拒绝退钱。章秀秀劝他,做人要有良心,老太太住院了,把钱退给人家,就当做好人好事。最终,秀才转给了对方几千块。 这些事让章秀秀觉得,秀才「道德有问题」,今年 7 月,章秀秀在网上发布视频,征集被秀才「诱骗」的受害人。 一个 20 多岁的女孩向章秀秀求助,母亲闹着要去寻找秀才,她和哥哥劝不住,希望能让秀才和母亲通个电话劝一劝。女孩说,父母已经离异多年,母亲喜欢上秀才后,打赏给他一万多元,她拿出章秀秀曝光秀才的视频给母亲看,母亲还是不肯相信。 多次有粉丝前往秀才家乡找他 自愿与诱骗 也有一些打赏并不是出于对秀才的喜爱。 「给他刷礼物(的时候)就没觉得这个是钱,就跟纸似的一点不心疼。」两个多月的时间,张荷花将自己的养老钱全都花在了秀才身上,打赏金额近 52 万。 张荷花今年 60 多岁,2020 年 9 月,刚学会玩短视频的她刷到了秀才的视频,一下就被视频中男子的歌声吸引,当时她不知道,那只是在对口型。10 月的一天,张荷花看到,秀才的头像上多了一个「直播」的红圈,她点了进去,里面有 100 多人,秀才教着大家如何送「粉丝灯牌」「小心心」。 按照张荷花的说法,连续看了几天直播后,秀才主动联系她,两人加了微信。秀才在语音电话里提出,让她在直播 PK 时帮他打赏占榜,等年终总决赛结束再把打赏的钱返给她,还会给她分成,「不会白了你(没有好处)的」。 听到还可以赚钱,张荷花答应了他。「私人飞机」「糖果大炮」「嘉年华」……很快,她成为榜一大姐,等级达到 48 级(最高 60 级,刷礼物越多等级越高)。张荷花说,最多一次,一晚上她打赏了 4 万多。以前晚上 9 点多就上床睡觉的她,一直守到半夜 12 点秀才下播,「你要是在直播间里看打 PK 礼物满天飞,你就不困了。」 张荷花表示,在刷光自己的积蓄后,她动用信用卡继续打赏,不知不觉中,欠下了 20 多万,「年底他也没把打赏的钱还给我」。信用卡的钱还不上,她去找秀才要钱,对方说,这些打赏都是她自愿给的,只转给她 1.7 万元。 丈夫发现她信用卡透支,追问原因,张荷花怎么也不肯说,她觉得无法再面对丈夫,2021 年初,两人离了婚。 今年 5 月份,张荷花先后几次到安徽蒙城报警,希望找秀才要回打赏的钱。她见到了一个和线上完全不一样的秀才,「不开美颜,没那么漂亮」。第一次,她要回了 1.3 万元,由于是口头约定,她拿不出任何可以证明对方诱骗的证据。一份材料显示,从 2020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张荷花给秀才的打赏清单长达 20 多页。 当地警方回应媒体称,经过调查,未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后双方自行达成和解。深一度获取的一份协议书表明,秀才前期共给了张荷花 3 万元,承诺再给她 1.7 万,其中 1 万元按照每月 1 千元分期支付。 和张荷花一样,苏州的吴颖也觉得「被骗了」。30 多岁的吴颖是一名流水线女工,有着美满的家庭,不上班的时候,她就看视频和直播消磨时间,她称自己给秀才打赏过十几万礼物。 吴颖说,在和秀才的沟通中,她透露自己也想做视频直播,秀才说,可以带她一起做。通过发布和秀才的合成视频,她的个人账号涨了三万多粉,她喜欢在直播间和秀才互动,并开始给秀才刷礼物,从价值几毛的小心心到大金链、热气球,再到保时捷、直升机,秀才夸她视频做得好、账号粉丝涨得快,吴颖说,「都是你带的」。 有时,丈夫也会叮嘱几句,「不要看,这个人不是什么好人。」这之后,吴颖再看直播时,便有意避开丈夫。「xx 长得还挺漂亮的」「妹妹就要听哥哥的话」在一句句互动中,吴颖打赏的礼物价值越来越高,对于秀才要「马车」「华子(嘉年华)」的请求,她无法拒绝。有一天,她刷了四千多元的礼物,一下播,秀才就私聊她,和她说晚安,「妹妹辛苦了」。 秀才的热情没有持续太久,吴颖发现,自己打赏的礼物「廉价」时,秀才就不怎么搭理。她气不过,在自己的直播间里说秀才坏话,还说秀才老婆「长得丑」,被秀才拉黑好几次。2021 年底,怀孕五个月的吴颖背着丈夫到蒙城找秀才理论,那天,秀才夫妻俩请她吃了顿火锅。 「他说我是自愿刷的,那每个人当然是自愿刷了,别人也不可能拿我的手机刷对不对?但是不给刷礼物,他就不理你,就这样的。」但吴颖已经拿不出给秀才打赏的凭证,因为怕家人知道这笔「巨额」的花销,她删除了所有和秀才有关的记录。 去年开始,她不再给秀才刷礼物,前段时间,秀才与其他主播 PK 的时候,她甚至给对方刷了热气球和保时捷,很快,秀才再次拉黑了她。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秀才本人没有做出过回应,记者试图向他求证,但电话一直未能接通。秀才的最后一次直播停在了 8 月 21 日,昵称后标注着「家中有事休息」,但这次,粉丝们没能等来他的下一次开播。 秀才被封禁后,模仿他的视频依旧层出不穷,8 月 30 日,一名网红模仿着秀才的经典动作,配乐是秀才最常用的《送情郎》,这条视频收获了近 2000 个赞,有人在这条视频下评论:一秀落,万秀生。 (为保护受访对象隐私,文中人物均使用化名)
库克谈苹果可持续计划:我们要做得好到别人都想抄|Feel Good 周报
挑战 不可能 Feel Good 导读 苹果:我们的可持续要做得让人想「抄」 MINI 推出首款电动自行车 lululemon:更多中国消费者在主动探索「好状态」 雀巢咖啡最新快闪店,用完后还能回收 Intrepid:迈出为旅程提供气候标签的第一步 苹果:我们的可持续要做得让人想「抄」 在最「绿」的一届秋季发布会后,库克和苹果高管 Lisa Jackson 在不同活动中进一步讨论了苹果的可持续工作,强调苹果在环保方面不会「搞虚的」。 我完全不做释放美德信号(virtue signalling)的事。我不相信这样东西。 我们想要做那些困难的事。 库克在接受 CBS Sunday Morning 采访时如此说道。 「美德信号」指的是人或机构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某些言论,以表示自己是有美德的,站在道义的一方的。 库克说的「困难的事」,是苹果既要完成可持续相关的目标,同时确保他们所做的事情符合商业逻辑。 我想把这理清楚,因为我希望别人能复制我们的做法。 而我知道,如果我们做的在经济上来看不是一个好决策,别人是不会想去模仿的。 我们想成为池塘里的涟漪(the ripple in the pond)。 「池塘里的涟漪」,苹果环境、政策和社会倡议副总裁 Lisa Jackson 在和 TechCrunch 对话时也提及了这个比喻。 据 Jackson 回忆,她是在苹果 WWDC 2013 发布会那天正式入职苹果的。正因如此,她也得等到上班第二天才能和「老板」库克碰面。 当时,Jackson 问库克:「你想我去做什么?」 库克的回应是: 这正是我希望你来告诉我的。 我想你去了解我们是谁,这很重要。然后告诉我们,我们要如何规划才能成为领袖,成为池塘里的涟漪。 苹果现在也算起了一些「涟漪」。 Jackson 表示,因为和供应商有长久的合作和了解,苹果先从他们开始去推动清洁能源,展示这种改变既有助于环境,也符合商业利益。 因为我们提出了需求,他们现在可以在满足这个需求的同时,对系统进行改变和转型。 现在,已经有超过 300 个苹果供应商承诺加入清洁能源计划。Jackson 认为,供应商的改变,也会进一步影响那些和供应商合作的公司。 Tim 一直都很明确,我们所做的工作必须能够规模化和传递出去,这意味着我们做的不是慈善。 我们不是花钱做这些事去让别人感觉良好。 Jackson 还透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她们所制定的计划,不仅要获得库克同意,同时还得要获得 CFO 首肯。 连 CFO 都点头了,那多少意味着这些决策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至于为什么选 Apple Watch 作为第一个碳中和产品,Jackson 坦言,因为它更「小」,它没有 iPhone 那么复杂,更容易接近目标。 做出第一个碳中和的产品,对于苹果来说最大意义不是去宣传,而是摸索出一个路线图。 首先要定义何为「碳中和产品」: 科学要求我们把绝对排放量减少 90%-95%,在 2050 年前。 但我们说的是 2030 的目标。(因此我们的计划是)在最大化清洁能源使用、最大化可再生/可回收/回收材料使用后,我们才可以去抵消不多于 25% 的碳排放。 以这个标准,新的 Apple Watch 的确达标了,在特定搭配下,它只抵消了 22% 的碳排。 我们不会抵消供应商所使用的能源,我们只抵消了非常少量的直接排放。基本上,我们还需要时间去想出更好的处理工艺和物流方案。 至于更复杂的 iPhone,也将采用和 Apple Watch 相同的路径,「我们自己将限制能碳抵消的百分比,生产涉及的能源都是清洁能源」。 相信在 2030 年前,我们还将看到苹果更多在可持续上的创新,希望这些创新都有足够的吸引力。像库克说的: 我们想人们看到这些然后说,「我也能做这个」,或者,「这我能做一半」。 MINI 推出首款电动自行车 汽车品牌 MINI 宣布和电动自行车公司 Angell Mobility 联手推出其首款电动自行车 MINI E-Bike 1,定价 3490 欧元(约人民币 2.7 万元) 该系列一共有两种型号:M 型号的车管更高,适合更高的用户;S 型号车身则更合适矮一些的用户。 配色同样有两种 —— 海浪绿和活力银,呼应了 2024 年 MINI 汽车的配色。 每辆自行车都是在法国手工制作,使用了轻质的航空级铝材,包括电池在内整体重量不超过 38 磅(约 17 千克)。 续航方面,MINI E-Bike 1 可跑 40 英里,在快速模式下则可跑 21 英里。 在车头位置,自行车搭载了数字操控台,可显示自行车的速度和里程,并支持导航和定位。 MINI E-Bike 1 将限量发行 1959 辆,致敬 MINI 成立的年份,也标志着两个品牌之间长期合作的开始。 lululemon:更多中国消费者在主动探索「好状态」 lululemon《2023年全球幸福感报告》 出炉,2023 年全球幸福感指数为 66 分,中国大陆居民幸福感指数为 78 分,高于全球平均。 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在有意识地采取行动去探索「好状态」。 和 2021 年相比,中国消费者更主动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小确幸」;更多人认同幸福感来自于「倾听内心」,日益尊重边界感、接纳脆弱情绪;运动社交是人们获得好状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不同群体的幸福感水平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和 95 后受访者幸福感指数相对较低。 男性在心理健康上投入的时间和金钱相对较少,并感到在表达需求和情绪方面存在压力。 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多在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上寻找「好状态」,借助这些工具和亲友保持连接。 不过,数字工具也有风险。54% 的受访者表示,当他们的幸福感较低时,反而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太多时间。95 后尤为认同这一观点。 lululemon 自 2021 年起每年发布《全球幸福感报告》,从身体、心理和社交三个维度评估人们的幸福水平。 今年的报告覆盖了全球 14 个市场,合计 14000 名受访者。 雀巢咖啡最新快闪店,用完后还能回收 为庆祝 Dolce Gusto Neo 咖啡机的推出,雀巢咖啡在巴西圣保罗开设了专门的快闪店。 这家快闪店位于当地一个公园中,设计灵感来自于咖啡花的花瓣,采用了圆顶结构,设置了五个玻璃门廊,让身处其中的用户也能享受户外绿植和景色。 材料方面,品牌选用了采购自可持续来源的松木,并尽可能地减少材料用量。 这个快闪店最大特点,还数其可回收性。 负责设计的团队 EStudio Guto Requena 表示,当快闪店在两年后需要被拆除时,它的两个建造主要材料都将被回收利用:木材将被回收再利用,而石膏则将被用作该地区的农业肥料。 虽然雀巢没有公布更多关于回收的细节,但这个设计是个很好的提醒 —— 既然快闪店都会在短期被拆除,那品牌在做设计的时候是否都应该去考虑即将到来的回收问题? 这个环节也许应成为项目的「标配信息」。 Intrepid:迈出为旅程提供气候标签的第一步 我们这个行业拥有气候告急的前排座位。 旅游服务公司 Intrepid 的 CEO James Thornton 说道。他也指出,「然而只有很小一部分公司会去估量自己的碳排放和减排」。 作为最新举措,Intrepid 为旗下 500 条最受欢迎的旅行路线测量了综合碳排放量,并以更简明的方式呈现给消费者,以此帮助消费者做出更综合的决策。 Intrepid 的旅行碳排标签主要分为六部分:住宿、交通、活动、餐饮、浪费以及 Intrepid 的办公运营排放。 不过,目前 Intrepid 仍未能算上飞行航班的碳排,因为很多消费者都是自己去订购来回航班机票,但 Intrepid 也在想办法把这部分计算入内,因为这通常是旅行碳排的一大部分。 Intrepid 指出,消费者很喜欢气候标签,它也有助于公司生意。 调研指出,旅行者更喜欢那些重视可持续和运营透明度的品牌和公司。50% 的受访者更表示愿意改变旅行行程来实现更低碳出行,即便那意味着价格更高或不那么便利。 Thornton 坦言,现在他们的统计「更多像是一个指引,而非精确科学」,但他相信,「碳排放计算将变得越来越准确,我们也将随着估算技术发展而更新这些数据」。 世界也许不完美,但总有人在努力让它变得更好。 We RISE for Good! 欢迎大家打开爱范儿 Feel Good 周报,这是我们关注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栏目。 谁说环保就是要牺牲产品体验?谁说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就一定要「用爱发电」? 每周,我们将通过「友·意思」为大家带来 N 种打开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新酷姿势,希望能为你带来一些灵感与启发。 而「友·商机」则将每周聚焦一家公司,探究「商业向善」的可能性。
DIY从入门到放弃:好处多多的NAS应该组建吗?
经常逛贴吧和论坛找资源的朋友肯定对NAS非常眼熟,但是对于萌新来说这三个字母的组合却有点难理解,那么什么是NAS,我们有必要搭建一个吗? NAS是NetworkAttached Storage的缩写,意为网络附接存储,顾名思义,它就是连接到网络的数据存储服务器。换句话说,NAS就是联网的硬盘系统,只要通过网络就能访问里面的内容,而无需通过PC连接。 其实NAS有点类似于电脑和网盘的结合体,如果你用过远程控制软件,就会了解NAS的大致工作原理,不过不同之处是NAS的系统只提供了文件存储,资料访问以及文件管理的功能,而不能像电脑一样可以实现更加丰富的功能。 另外,NAS一般会包含RAID存储驱动器,并有多个硬盘提供冗余备份,可以实现更好的数据安全性。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NAS的用途在于媒体共享和数据备份功能,这也是NAS提供的基础功能,此外,NAS还可以实现中心存储功能,让全家的照片和文件都可以存储及分享,还可以自动备份设备上的指定文件,同时可以作为一个流媒体服务器,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甚至电视直接播放视频内容。 在安全性方面,许多NAS设备还提供防病毒和防火墙保护,还可以为每个用户创建单独的账户并分配权限,这些也是用户关注的重要功能。 和网盘相比,NAS存放的资源更加安全,访问更加快捷,不会出现限速的情况,也不用担心资源被删除或无法下载;和在线视频播放相比,不会受到广告的打扰,也不用担心资源被限制,可以说是随时随地观看,如果有这些需求,那就说明NAS是适合你的。 如果组建NAS,需要先购买硬件设备,虽然用旧电脑借助软件也可以搭建NAS,不过还是建议选择专用的NAS获得更好的体验,体积也会比电脑小很多。 另外,安装和配置NAS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对于不熟悉技术的用户,还是建议先看一下简单的教程,或是直接购买预装好的NAS设备,以简化操作流程。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